数控教学用自动绘图仪

数控教学用自动绘图仪

一、一种用于数控教学的自动绘图仪(论文文献综述)

赵东旭[1](2021)在《基于勒洛三角形的方孔数控铣削加工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方孔具有转矩大、导向性好、传动平稳等特性,在汽车、石化、船舶以及航天航空等众多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采用加工工艺和运动机构加工的方法虽然能够实现方孔的加工,但是存在加工精度较低、表面质量较差、刀具失效较严重、加工材料有局限性等问题。针对上述加工方法出现的问题,特种加工领域中的电火花和电解加工方法虽然可以在难加工材料上实现方孔的加工,但是仍然存在加工精度较低、电极损耗较严重、加工成本较高、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方孔的加工过程中如何实现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低污染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勒洛三角形的方孔数控铣削加工新方法,该方法是以勒洛三角形可在等宽正方形内旋转的运动特性为理论基础,以数控加工为手段,并结合运动轨迹仿真和方孔铣削实验,对方孔的加工原理、方孔加工新方法的可行性、刀具的运动轨迹以及方孔的形状精度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以勒洛三角形自转与公转的复合运动可形成方形的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勒洛三角形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进而研究了勒洛三角形的运动规律,通过UG软件的CAE模块中的运动仿真功能进行模拟方形的形成过程,并基于该运动过程获得了运动模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勒洛三角形的运动规律。其次,以方孔的切削机理为依据,结合勒洛三角形的几何特性,设计并制造出了方孔的加工刀具,通过对数控加工的理论分析和铣削方孔的实验研究,提出并验证了方孔加工新方法的可行性,针对刀具的运动轨迹提出了单因素研究变量,确定了螺旋铣孔的切削方式,并结合UG软件中的CAM模块中的数控加工编程功能,获得了数控铣削方孔的加工程序。然后,为了进一步研究刀具运动轨迹对方孔形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方孔形状精度的评价方法,通过UG/CAE软件创建了方孔刀具的运动模型,并结合勒洛三角形的运动形式和约束条件,利用Motion功能实现了刀具运动轨迹的仿真,通过ADAMS/Kinematics求解器计算出刀具运动模型在各个步骤的数据结果,将其与方孔形状精度的评价方法相结合,进而得到了最优的刀具运动轨迹和数控加工程序。最后,针对方孔的理论形状精度进行定性的研究,利用二次元影像仪并结合图像检测软件,得到了方孔形貌的基础数据,通过对理论精度和实际误差的分析,揭示了导致其偏差的原因,根据实验数据所反映出的趋势,进而验证了仿真结论的可靠性,依据方孔的加工原理,得出了加工不同尺寸的方孔所对应的刀具轨迹数学通式,将其与所得到的结论相结合,进而完成了对不同尺寸方孔的刀具运动轨迹的探究。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以勒洛三角形几何特性为基础的数控铣削加工方孔新方法展开研究,建立了勒洛三角形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验证了方孔加工新方法的可行性,分析了刀具轨迹对方孔形状精度的影响,得出了方孔加工最优的刀具运动轨迹,进而为方孔的加工方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为实现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孔或异形孔的加工奠定了理论的基础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姜冬梅[2](2020)在《直线电机作动器及其动态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对材料、零部件及整机的性能试验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提高加载效率,降低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水平等方面。本文用直线电机作为作动器的驱动源,提出解决直线电机作动器输出力不足这一难题的方法,并对材料试样进行大载荷高频加载实验验证。直线电机是一种无需利用任何中间传动机构就能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的动力装置,能量转换效率极高。但直线电机自身输出力值较小,使其在运用上比较受限制。本文主要针对直线电机在某些场合应用时输出力值不足的问题,并取其可高频运动的优点,主要采用两台同步运动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作为直线电机作动器的驱动源,并将该作动器应用到10KN电子式动静万能试验机中,利用共振原理来提升直线电机作动器的输出载荷,并利用其自身高频输出的优点,以实现大载荷高效加载。首先,本文基于解决直线作动器在某些场合输出力值不足,设计出一台百千牛级大载荷加载的直线电机作动器,阐述该作动器的原理,即完成基于两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同步使用为驱动源的直线电机作动器的搭建,并将其应用于10kN电子式动静万能试验机中。针对作动器的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计算出应力及变形等,经分析可知各零部件均达到力学性能的要求,并且增设了预应力加载模块。其次,对直线电机作动器整机进行模态分析及谐响应分析,计算出加载系统固有频率的理论值以及共振时的输出力值,将其应用到提高试验机的输出力值,扩大载荷试验范围,并且试验验证了共振原理在该系统中使用的可行性及正确性,得出直线电机输出载荷的扩大倍数。再次,利用三闭环控制理论对作动器进行驱动控制,得出各控制环的传递函数,计算出PID参数的数值,使用仿真软件分析计算各环函数,并得出相对应的响应曲线,还将不合理的参数进行修正,为试验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通过驱动器软件WorkBench及DynaTest疲劳控制系统分别对直线电机作动器加载系统进行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实验,得出各试验的振动曲线,采集试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尤其进行了谐振试验,其试验结果表明共振状态下直线电机作动器的输出推力是其额定输出推力的12.1倍,证明该直线电机作动器在大载荷高频加载中的可行性。

杨磊[3](2015)在《基于网络影视课件学的技术课程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以学校技术课程建设为背景,基于学校技术课程改革中应使学生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并发展学生初步技术能力的要求。针对技术课程理论课枯燥,实践课操作演示不充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缺少方法等问题,应用影视课件学这一前沿理论,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练习动作技能和帮助学生进行作品设计的策略。进行技术课程理论课、实践课的教学设计,用蒙太奇语言、影视镜头把技术知识展现出来,实现吸引学生并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动作技能,指导学生设计创新作品的教学效果。提供了理论课、实践课和作品设计课三种典型课型案例。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对比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论述了基于网络影视课件学的技术课程研究。首先,文章论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了网络影视课件学设计技法和网络影视课件学的游戏理论。接着,将影视课件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相融合,运用分镜头语言、蒙太奇技法等制作适合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影视课件特色案例。然后基于所做研究设计了影视课件的评价量表,并进行了检测应用。论文最后总结并展望发展趋势。

王利[4](2012)在《现代直线电机关键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直线电机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械能,不仅省略了中间传动机构,而且降低了系统损耗,非常适用于直线直驱式系统,其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电机本体优化设计和驱动控制技术,后者主要涉及电力电子和自动控制领域,是提高电机调速性能的必要手段,也是现代直线电机研究的重点内容。论文围绕直线电机驱动控制技术进行以下几方面研究:1.介绍了直线电机的原理、结构、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军事、民用、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等领域中的应用,然后讲述了直线电机的v/f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推力控制策略,并由此引出课题的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2.建立了永磁直线电机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永磁直线电机常用的矢量控制方法。基于TI公司的浮点DSP处理器TMS320F28335给出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数字化实现方法。根据逆变器电路结构详细分析了死区效应的产生及其对系统的不良影响,并推导得到死区误差电压矢量。由于直线电机大多应用在短行程直驱系统中,运行频率较低,死区效应对其运行状态影响明显。实验研究了电压矢量补偿法和时间补偿法两种死区补偿方法,结果表明这两种死区补偿算法均可有效降低直线电机低速运行时的电流畸变和推力脉动。3.设计了永磁直线电机伺服控制系统,通过试验比较了位置-速度-电流三环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和位置-电流双环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建立了基于id=0矢量控制策略的改进型三环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了模糊自适应速度PI调节器代替常规速度PI调节器,详细分析了PI调节器参数设计对定位过程中位置误差的影响,并在伺服控制系统中增加了速度、加速度、负载阻力和粘滞摩擦前馈补偿校正环节。以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验证,测得的速度与位置结果显示,模糊自适应PI调节器有效降低了速度超调,而前馈校正环节则减小了位置跟踪误差。研究表明永磁直线电机采用改进的控制方法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与控制精度。4.研究了永磁直线电机的初始位置检测方法。对于具有饱和凸极效应的表贴式永磁直线电机,基于电感变化的动子位置检测方法可以实现静止状态下的动子初始位置获取。研究中采用脉振高频信号注入法检测直线电机动子初始位置,提出的改进型极值法可有效提取高频电流信号中的动子位置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脉冲电压法相比改进型高频信号注入法可以有效提取永磁直线电机的动子初始位置,结果稳定、精度较高。5.研究了永磁直线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系统采用反电势积分法作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死区补偿与磁链中值法可有效消除磁链零漂,提高动子位置估算精度。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电机参数变化对位置估测结果的影响。由于反电势积分法无法在零速下估算动子位置,系统采用开环启动的方法,待电机运行到一定速度后切换到速度闭环控制。提出的q轴电流控制方法实现了速度开环和速度闭环之间的平稳过渡。6.设计了城市轨道试验线动态无线控制系统,重点探讨了车载变频器驱动电路、检测电路和多重硬件保护电路设计思路,给出了变频器控制程序设计方案和实现流程。基于LabVIEW设计上位机控制程序,实现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高效控制。最后对城市轨道试验线系统通讯过程进行测试,提出的指令双校验法解决了通讯中存在的指令传输错误问题,保证了试验线的可靠运行。

武锐[5](2012)在《直线电机伺服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旋转电机通过中间传动环节转换为直线运动的伺服进给机构已难以满足现代先进制造业高速高精度的要求。直线电机因其特有的性能,已在各种高速精密定位场合得到广泛使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伺服控制系统消除了机械传动链的缺点,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反应能力,能实现超高速运行和超精密定位。由于这种零传动方式消除了中间传动环节,使得负载质量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没有经过任何缓冲就直接作用到电机上,增加了系统的控制难度。因此对直线电机的伺服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以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伺服控制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介绍了直线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运行原理并建立其在不同坐标系下数学模型,阐述了矢量控制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选定id≡0的控制策略对伺服系统的电流环进行控制,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逆变器输入信号的获取采用电压空间矢量控制(SVPWM)技术。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引进了模糊控制策略,基于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在速度环的PID控制中引入模糊控制技术,构建出模糊PID控制器来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位置环采用经典PID控制即可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详细论述了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位置和速度测量技术。在此基础上,搭建出直线电机伺服控制系统平台。利用直线电机平台,对所采用的控制策略进行验证,从控制效果可看出,速度响应迅速,超调量小,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系统位置定位延迟时间短,位置跟踪能力强;由于电机自身结构的影响,电流控制稍显不理想,但能够满足性能要求。

朱秀荣[6](2010)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和生产率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研究在数控车床上,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的优化问题。影响加工精度和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在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保证的前提下,研究切削参数的变化对加工精度和生产率的影响。试验设备选择华中世纪星21T系统的数控车床,对数控编程中的参数进行试验,即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数控车床能够加工的工序有很多,选择加工外圆柱面的加工试验,简捷明了,方便可靠。根据控制变量法,选取不同的切削用量参数,加工出大量的机械零件,利用测量工具测出尺寸精度,利用粗糙度测量仪测出表面精度,获取大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加工时尽量缩短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另外,加工的路径有多种,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使加工的时间最短为宜,从而提高生产率。考虑综合因素,确定最佳的切削参数。经过大量的反复试验,得出结论:粗车主轴转速选取600r/min,精车主轴转速选取1200r/min,粗车进给速度选取150mm/min,精车进给速度选取100mm/min,精加工切削深度0.8mm,粗加工切削深度2mm到2.5mm之间比较适合。得出的参数值应该是最佳参数。因为经过大量的试验,又有大量的铝件做验证试验,证明结论是可靠的,以此为参考值对学生做数控实验、数控实训、数控大赛都有指导意义。

宋亮[7](2009)在《动态图形发生器驱动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空相机的动态分辨率是检测相机成像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航空相机分辨率检测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分系统是动态图形发生器,用来模拟无限远动态目标,检测相机对此目标的分辨率。文中对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该系统主要由直线运动装置和分辨率板构成。本文主要对其驱动系统进行了研究。该系统的驱动装置是由直线电机完成,对其性能要求中速度的均匀性是第一位的,这一要求与直线电机传统的位置伺服有一些区别。在硬件上,采用高分辨率的光栅尺、高精度的直线电机和高可靠性的工控机作为保障;在软件上,采用时基控制、力矩补偿及误差在线补偿等方法与传统的PID控制相结合,提高了直线电机的匀速性控制的精度。根据工程需要对多轴可编程运动控制器(PMAC)进行了二次开发,完成了系统的控制指标。

方爱平[8](2009)在《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步进电机是一种通过电脉冲信号控制相绕组电流实现定角转动的机电元件,与其他类型电机相比具有易于开环精确控制、无积累误差等优点,在众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得到性能优良的控制结果,出现了很多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其中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的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这种控制系统在步进电机的驱动上已经做的非常好,比如细分驱动技术,但是有的系统比较复杂,和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控制过程不相吻合,投入上也不经济;有的系统在操作上不是很方便,交互性不强。而且,有感于目前的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各种技术太过泾渭分明,由此带来的实习也是比较零散,没有把一些在工程实践中应该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设计一套硬件系统较简单、经济,但功能较为齐全,适应性强,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的,能够有机地把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电机的控制技术结合起来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本文首先简要描述了步进电机的发展、应用情况、以及常见的控制系统采用的方案,常见的驱动技术,而且还分析了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然后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提出了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模块的电路进行详细的设计,接着阐述了步进电机软件控制开发的流程和程序设计。

周信炎,李薇[9](2007)在《创新之魂——记刘先林院士》文中指出他锲而不舍执着创新他品格高尚朴实感人他的拼搏热情为测绘而闪耀他的生命之火为祖国而燃烧他就是——测绘专家刘先林院士——题记

凌志鹏[10](2007)在《脉动流实验装置的直线电机设计与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直线驱动装置是脉动流实验中重要的设备,为体外循环提供动力,为细胞培养提供近生理流场环境。目前脉动流实验中常见的驱动装置是直线电机。直线电机提供直接的直线推力,简化了通过旋转电机附加转换装置的复杂机械结构,提高了机械传动效率。由于体环境异常复杂,细胞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研究仍然依赖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技术,因此,脉动流实验装置中驱动设备的性能对构建细胞体外生理环境起重要作用。论文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大推力的直线电机,可靠地驱动脉动流实验,使体外细胞能够获得足够的流场压力。直线电机有各种不同的种类,本文研究的是音圈式永磁直线电机,该类电机应用当前稀土永磁材料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先进成果,具有体积小、比功大、高效、节能、平稳,坚固可靠等显着优点。以前设计的直线电机推力一直不是很理想,导致脉动流实验中流场的压力提不上去。所以合理的设计电机结构和高效的功率驱动电路成为直线电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工作:(1)针对直线电机的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直线电机的现状和发展,特别总结了现有的直线电机磁路的设计方法,电机优化设计的现状和发展以及电机控制的现状和发展。(2)为了提高气隙磁通密度,对电机的结构做了各种变化,寻求一种最好的设计机构。由于成本的考虑,不可能通过对不同的结构电机都设计一种样机来实验,所以运用ANSYS有限元技术来仿真不同结构模型的电机,通过仿真的结果来选取电机最合适的设计结构。(3)在选定这种结构之后对这种模型的电机做优化设计,阐述了优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本文结合实际两种模型的电机制定了优化设计方案,运用ANSYS的优化工具完成了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做了分析。(4)动力学的响应也是直线电机的重要性能体现之一。本文运用ANSYS对电机的动态电压输入与力响应输出作了仿真,分析了电机输出力略有延迟的现象。(5)电机的功率放大也是直接影响到电机的推力重要因素,提高驱动电压和电流,可以进一步提升了电机的输出力,以前的功放电路是依靠线性放大电路来放大电机驱动信号,这种方法功率放大效率较低,发热量大,很难输出大电流,同时这种功率放大电路控制精度不高。本文改进了原来的功放电路,采用脉宽调制功率放大电路,改善了电机的性能。(6)对于仿真的结果是否合理,需要实验来检验。本论文搭建电机测试平台,电机的最大持续推力通过岛津试验仪可以精确的测量。另外搭建了位移检测平台对电机的启动过程的动态响应作了实际检测。分析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压,电流,电阻,功率及气隙磁感应强度等电机参数。试验表明,设计的电机性能符合仿真的结果。同时也验证了功放电路的优越性能,最后分析了此次电机设计的不足,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二、一种用于数控教学的自动绘图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用于数控教学的自动绘图仪(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勒洛三角形的方孔数控铣削加工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方孔的加工工艺方法
    1.3 方孔的特种加工方法
    1.4 方孔的运动机构加工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勒洛三角形的运动规律
    2.1 勒洛三角形的介绍
    2.2 勒洛三角形运动轨迹分析
        2.2.1 勒洛三角形中心运动轨迹分析
        2.2.2 勒洛三角形顶点运动轨迹的分析
    2.3 勒洛三角形运动学分析
        2.3.1 UG/Motion运动仿真步骤
        2.3.2 勒洛三角形的运动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控铣削方孔的加工程序
    3.1 数控编程的简述
        3.1.1 数控编程的具体步骤
        3.1.2 数控编程的方法
    3.2 数控加工方孔的可行性分析
        3.2.1 方孔刀具的设计
        3.2.2 数控加工方孔的方法
    3.3 数控加工程序的制定
        3.3.1 刀具与工件坐标系的创建
        3.3.2 数控铣削方孔程序的编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方孔刀具运动轨迹的仿真研究
    4.1 UG NX软件的简述
    4.2 方孔刀具运动轨迹仿真模型建立
    4.3 方孔刀具的运动轨迹仿真
        4.3.1 方孔形状精度的评价方法
        4.3.2 刀具轨迹半径对形状精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控加工方孔的实验研究
    5.1 方孔加工实验平台的搭建
        5.1.1 机床的选取
        5.1.2 刀具的制备
        5.1.3 工件的制备
        5.1.4 方孔的铣削实验
    5.2 方孔形状精度的分析及刀具轨迹的预测
        5.2.1 方孔形状精度的评价指标分析
        5.2.2 方孔刀具加工轨迹的预测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直线电机作动器及其动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动态疲劳试验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直线电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1 直线电机的发展
        1.3.2 直线电机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提出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1.6 课题创新点
第2章 直线电机作动器的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直线电机作动器的工作原理
    2.3 直线电机参数分析及应用
        2.3.1 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
        2.3.2 直线电机简述及应用方式
    2.4 导向系统选择及应用
    2.5 电磁自锁装置设计
    2.6 散热外罩设计
    2.7 振动隔离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直线电机作动器的一种应用
    3.1 引言
    3.2 10KN动静万能试验机性能及功能阐述
        3.2.1 试验机基本性能参数
        3.2.2 试验机可实现功能
    3.3 直线电机作动器的应用原理
    3.4 10KN动静万能试验机的结构设计
        3.4.1 10KN动静万能试验机结构组成
        3.4.2 预加载弹簧
        3.4.3 关键零部件静力学分析
    3.5 作动器模态分析
    3.6 作动器谐响应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工作控制原理分析与实现
    4.1 数字式PID控制算法简介
        4.1.1 数字式PID控制算法简述
        4.1.2 驱动器三闭环控制原理
        4.1.3 伺服驱动器电流环PID参数整定
        4.1.4 伺服驱动器速度环PID参数整定
        4.1.5 伺服驱动器位置环PID参数整定
        4.1.6 控制卡位置环PID参数整定
    4.2 硬件系统的选择
        4.2.1 伺服驱动器的选择
        4.2.2 伺服控制器的选择
        4.2.3 传感器的选择
    4.3 硬件系统的搭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与分析
    5.1 WorkBench实验
    5.2 DynaTest疲劳控制系统简介及操作说明
    5.3 空载测试实验
    5.4 谐波加载试验
    5.5 共振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网络影视课件学的技术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网络影视课件学理论
        2.1.1 网络影视课件学的设计技法
        2.1.2 网络影视课件学的游戏理论
    2.2 网络影视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第3章 基于网络影视课件学的技术课程研究
    3.1 网络影视课件案例设计
        3.1.1 技术课程理论课的案例设计 技术的专利性
        3.1.2 技术课程实践课的案例设计 汽车的起步
        3.1.3 指导学生作品设计的案例设计 设计过程
    3.2 基于网络影视课件学的技术课程案例分析
        3.2.1 运用冲突理论激发学生动机
        3.2.2 运用游戏理论培养动作技能
        3.2.3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指导学生作品设计
第4章 基于网络影视课件学的课程评测研究与实践
    4.1 影视课件评测的功能
    4.2 评价量表设计案例
    4.3 评价量表的测试应用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4)现代直线电机关键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直线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1.1.2 直线电机特点
        1.1.3 直线电机分类
    1.2 直线电机发展与应用
        1.2.1 直线电机发展历程
        1.2.2 直线电机应用介绍
    1.3 直线电机控制策略
        1.3.1 v/f控制
        1.3.2 矢量控制
        1.3.3 直接推力控制
    1.4 课题研究背景
    1.5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直线电机控制策略及死区补偿研究
    2.1 永磁直线电机数学模型
    2.2 永磁直线电机矢量控制类型
        2.2.1 i_d=0矢量控制
        2.2.2 cosφ=1矢量控制
        2.2.3 最大推力电流比矢量控制
        2.2.4 弱磁控制
    2.3 脉宽调制技术研究
        2.3.1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原理
        2.3.2 SVPWM数字化实现方法
    2.4 SVPWM死区补偿研究
        2.4.1 死区效应的产生
        2.4.2 死区效应的影响
        2.4.3 死区误差电压矢量
        2.4.4 死区补偿方法
        2.4.5 死区补偿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永磁直线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3.1 伺服控制系统概述
        3.1.1 直线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结构
        3.1.2 数字PID调节器
    3.2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3.2.1 永磁直线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2.2 永磁直线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结构
    3.3 电流闭环设计
        3.3.1 堵动状态下电流响应
        3.3.2 运动状态下电流响应
    3.4 速度闭环设计
        3.4.1 空载情况下速度响应
        3.4.2 带载情况下速度响应
    3.5 模糊自适应速度PI调节器设计
        3.5.1 模糊自适应PI控制原理
        3.5.2 实验结果
    3.6 位置闭环设计
        3.6.1 伺服系统定位研究
        3.6.2 PID调节器参数设置对定位过程的影响
    3.7 直线电机往复运动控制研究
        3.7.1 往复运动控制
        3.7.2 位置跟踪误差补偿研究
    3.8 双环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永磁直线电机动子初始位置检测研究
    4.1 本章引言
    4.2 直线电机动子预定位
        4.2.1 电流开环动子预定位
        4.2.2 电流闭环动子预定位
    4.3 脉冲电压动子初始位置检测法
        4.3.1 脉冲电压法原理
        4.3.2 实验结果
    4.4 高频信号注入动子位置检测法
        4.4.1 高频信号注入法原理
        4.4.2 动子位置计算方法
        4.4.3 高频信号注入法中的数字滤波器设计
        4.4.4 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永磁直线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研究
    5.1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概述
    5.2 反电势积分法
        5.2.1 反电势积分法原理
        5.2.2 反电势积分法矢量控制
    5.3 基于反电势积分法动子位置估算实验研究
        5.3.1 磁链零漂的抑制
        5.3.2 死区补偿对磁链零漂的改善
        5.3.3 不同运行速度下动子位置估算
        5.3.4 电机参数变化对动子位置估算精度影响
    5.4 基于反电势积分法的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研究
        5.4.1 速度开环与速度闭环切换过程
        5.4.2 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仿真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直线电机城市轨道试验线控制系统设计
    6.1 城市轨道试验线构成
        6.1.1 试验线轨道
        6.1.2 试验线直线电机
        6.1.3 直流供电系统
        6.1.4 车载变频器
        6.1.5 中央控制室
    6.2 系统控制方式
        6.2.1 上位机控制系统
        6.2.2 直线电机变频调速系统
    6.3 硬件电路设计
        6.3.1 运行状态信息检测电路设计
        6.3.2 IPM驱动电路设计
        6.3.3 硬件保护电路设计
        6.3.4 线通讯
    6.4 通信测试
        6.4.1 指令传输测试
        6.4.2 数据传输测试
        6.4.3 传输测试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与科研项目
致谢

(5)直线电机伺服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直线电机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直线电机伺服控制技术简介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技术
    2.1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原理与结构
    2.2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2.3 矢量控制技术分析
        2.3.1 矢量控制原理
        2.3.2 矢量控制的实现方法
    2.4 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策略与系统方案设计
    3.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3.2 速度环模糊控制器设计
        3.2.1 模糊控制器结构
        3.2.2 模糊化和隶属函数
        3.2.3 模糊规则和模糊推理
        3.2.4 输出量的解模糊
    3.3 伺服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3.1 控制策略和总体方案
        3.3.2 位置和速度检测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实现
    4.1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4.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2.1 MCU 的选择
        4.2.2 电源调理电路的设计
        4.2.3 逆变电路的设计
        4.2.4 电流检测电路的设计
        4.2.5 故障诊断电路的设计
    4.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3.1 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4.3.2 模糊控制程序设计
        4.3.3 故障诊断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
    5.1 伺服控制系统的实验
    5.2 系统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和生产率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概况
    1.2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数控编程方法
    1.4 产品加工精度与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设备与常用工具
    2.1 数控机床的结构
    2.2 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
        2.2.1 华中世纪星(HNC-21/22T)结构与工作原理
        2.2.2 主要配置
        2.2.3 华中数控车床外形结构与操作界面
    2.3 刀具与测量工具
        2.3.1 刀具的结构
        2.3.2 测量工具的结构
        2.3.2.1 游标量具
        2.3.2.2 千分尺
        2.3.2.3 双管显微镜(光切显微镜)(图2.12)
第3章 试验方案设计
    3.1 试验场地
    3.2 主要试验设备描述——华中系统数控车床
        3.2.1 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加工工件类型
        3.2.2 华中数控车床的编程格式
        3.2.2.1 简单循环
    3.3 数控车床切削用量参数
    3.4 试验方案
第4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试验方案一
    4.2 试验方案二
    4.3 试验方案三
    4.4 试验方案四
第5章 验证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试验方案一
    5.2 试验方案二
    5.3 试验方案三
    5.4 试验方案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7)动态图形发生器驱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直线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章 动态图形发生器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 特殊平行光管的主要设计指标及使用要求
    2.3 分辨率尺
    2.4 直线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三章 驱动装置控制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3.1 驱动系统的硬件结构
    3.2 系统主要硬件连线
    3.3 PMAC硬件结构及参数设置
第四章 控制系统控制算法研究
    4.1 概述
    4.2 控制规律选择
    4.3 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4.4 利用PID调节系统的动态控制精度
第五章 控制系统控制算法实现
    5.1 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
    5.2 PMAC程序
    5.3 人机界面模块
    5.4 时基控制
    5.5 位置捕捉
    5.6 定位误差补偿
    5.7 力矩补偿表
第六章 系统性能实验
    6.1 不同PID参数相同给定速度性能实验
    6.2 相同PID参数不同给定速度性能实验
    6.3 实验结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外常见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1.2.2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基本类型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4 论文安排
第二章 步进电机概述
    2.1 步进电机的特点
    2.2 步进电机的分类
    2.3 反应式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第三章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概述
    3.1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简介
    3.2 本系统特点
    3.3 系统功能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系统组成
    4.2 系统核心—AT89C2051
        4.2.1 AT89C2051简介
        4.2.2 系统端口分配
    4.3 外围电路设计
        4.3.1 显示电路设计
        4.3.2 键盘电路设计
        4.3.3 看门狗复位电路(MAX813)
        4.3.4 步进电机脉冲输出电路
    4.4 驱动电路
        4.4.1 电路原理
        4.4.2 元件参数选择
        4.4.3 驱动电路仿真
    4.5 硬件总体实现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主流程
    5.2 系统初始化流程
    5.3 系统待机运行流程
        5.3.1 系统待机运行主流程
        5.3.2 待机状态按键子程序流程
    5.4 步进电机运行模块主流程
    5.5 连续运行模式模块流程
    5.6 预置步数运行模式模块流程
    5.7 定时器0中断(步进脉冲输出)模块流程
    5.8 看门狗程序和“冗余指令”
    5.9 系统软件说明、主要资源分配
        5.9.1 软件说明
        5.9.2 系统主要资源分配和各标志位定义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录用和发表的论文

(10)脉动流实验装置的直线电机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直线电机的发展史
    1.3 直线电机的应用
    1.4 直线电机在交通与民用方面的应用
    1.5 直线电机在军事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1.6 直线电机原理结构特点
    1.7 直线电机特点
    1.8 直线电机存在的问题
    1.9 直线电动机驱动控制技术
        1.9.1 传统控制技术
        1.9.2 现代控制技术
        1.9.3 智能控制技术
    1.10 国外研究状况
    1.11 国内研究状况
    1.12 直线电机未来发展
    1.13 电机电磁场研究方法
    1.14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比较
    1.15 电磁场逆问题的电机优化设计
        1.15.1 传统优化设计方法
        1.15.2 优化设计现状与发展
        1.15.3 对材料特性的模拟将更加趋于精细化
    1.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直线电机设计的有限元仿真
    2.1 样机介绍
    2.2 设计要求目标
    2.3 电机直线的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2.3.1 电磁场基本理论
        2.3.2 有限元方法介绍
        2.3.3 ANSYS软件介绍
        2.3.4 ANSYS在电磁场中的应用
        2.3.5 ANSYS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过程
        2.3.6 对实际研制样机的仿真
        2.3.7 动态仿真
3 直线电机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
    3.1 永磁材料的优化
        3.1.1 永磁材料的主要性能
        3.1.2 永磁材料选用
        3.1.3 永磁体工作点的确定:
    3.2 电机优化问题的描述
    3.3 ANSYS优化工具介绍
    3.4 直线电机的优化方案
    3.5 优化结果分析
4 直线电机功率驱动设计
    4.1 功率驱动基本原理
    4.2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4.2.1 甲(A)类放大器
        4.2.2 乙(B)类放大器
        4.2.3 丙(C)类放大器
        4.2.4 甲乙(AB)类放大器
        4.2.5 D类放大器(开关放大器)
    4.3 直线直流电机驱动要求
        4.4 驱动硬件设计
        4.4.1 硬件设计
        4.4.2 程序控制
5 直线电机测试实验
    5.1 实验方法概述
    5.2 动态测试系统
        5.2.1 多功能数据采集卡介绍
        5.2.2 位移传感器的标定
        5.2.3 位移信号检测
    5.3 静态测试系统
    5.4 总结
    5.5 实验相似性推断
    5.5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一种用于数控教学的自动绘图仪(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勒洛三角形的方孔数控铣削加工新方法研究[D]. 赵东旭.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2]直线电机作动器及其动态性能研究[D]. 姜冬梅. 吉林大学, 2020(12)
  • [3]基于网络影视课件学的技术课程研究[D]. 杨磊. 北京理工大学, 2015(11)
  • [4]现代直线电机关键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王利. 浙江大学, 2012(07)
  • [5]直线电机伺服控制技术研究[D]. 武锐. 河南师范大学, 2012(12)
  • [6]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和生产率的优化研究[D]. 朱秀荣. 吉林大学, 2010(08)
  • [7]动态图形发生器驱动系统研究[D]. 宋亮. 长春理工大学, 2009(02)
  • [8]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方爱平.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6)
  • [9]创新之魂——记刘先林院士[J]. 周信炎,李薇. 中国测绘, 2007(05)
  • [10]脉动流实验装置的直线电机设计与仿真[D]. 凌志鹏. 四川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数控教学用自动绘图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