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药麻三端育亨宾植物资源研究

傣药麻三端育亨宾植物资源研究

一、傣药麻三端的育亨宾植物资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明,易平[1](2017)在《玫瑰树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玫瑰树生物碱是夹竹桃科萝芙木亚科玫瑰树属植物玫瑰树中特有的一类单萜吲哚生物碱及二聚体。本论文旨在对玫瑰属植物中具备抗肿瘤和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的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和结构鉴定。玫瑰树茎枝经甲醇提取的浸膏,依次采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通过层析硅胶柱、RP-18反相柱、正相硅胶柱进行分离净化获得生物碱类化合物,再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玫瑰树单组分生物碱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仪获得每个组分的1H-NMR和13C-NMR数据,结合其它波谱分析技术,综合解析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了其中两个生物碱成分的化学结构,两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类玫瑰树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解析鉴定其它生物碱成分提供了指导依据。

段宝忠[2](2017)在《傣药资源品种整理与分子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傣药是我国四大民族药之一,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历史条件以及历代傣医药本草文献记载不详等影响,傣药材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傣药的品种不清和使用混乱。为了澄清傣药资源的品种情况,建立傣药材鉴定体系,为推进傣药材的产业化进程提供科学参考。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民族植物学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傣药材开展了系统整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库构建和DNA条形码技术,建立了傣药材DNA条形码数据库;并探索了DNA条形码技术和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以及二者结合在傣药材鉴定和市场监管中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前人近40年的研究成果,引用专着35本,期刊文献143篇,采用专业数据库查询验证,共收集到傣医学药物信息8590条。去除无拉丁名或拉丁名无法确认的药材信息97条,获得傣药材有效信息8493条。将上述物种拉丁名进行同异名处理后,以接受名(Accept name)作为唯一字段,对目前傣医学记载使用的1654种药物从从植/动/矿物名、傣文名、科、药材名、部位、拉丁名、功能主治、文献来源、标准收载等进行修订,编制了傣族药物资源编目信息集。2.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傣药材资源种类、传统利用特点、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2.1傣医学使用的药物种类丰富,目前已记载的使用的药物共有1654种,其中植物药1491种,分属于191科,836属,包括地衣类2科2属4种,真菌类7科9属9种,苔藓类1科1属1种,藻类2科2属2种,蕨类植物19科26属42种,裸子植物7科7属13种,被子植物153科789属1420种;动物药141种,分属于90科123属;矿物药22种。在傣医使用1491种傣药植物中,为我国特有分布的药用植物有159种,分属于70科133属;被列入濒危珍稀名录保护的有152种,分属62科133属;动物药中,列入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种数有68种,占动物类傣药总数的48.22%。2.2从使用特点来看,傣族植物药的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类入药频次最高,其次为全草类和叶类。主治疾病方面,植物药中主治疾病最多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其次分别是针对各种体征、损伤、循环系统、皮肤、呼吸以及泌尿系统等疾病;动物药则以皮肤、体征和循环系统疾病为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传染病;矿物药主要为皮肤和循环系统疾病。从使用方法来看,植物药以汤剂用法最多,其次是各种贴剂(外敷或外搽);动物药多以粉剂形式使用,其次是贴剂;矿物药则多为外用,以贴剂(涂抹敷患处)方式为主。2.3傣药材质量标准整理结果表明,目前共有785个傣药材被各级标准收载,占傣药材总数的47.46%,其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品种有327个。以豆科和大戟科为例,从药材名称、品种和基原、部位、功效、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分析表明,目前傣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其药用部位和功效表述上仍有待规范;傣药材的质量标准极不完善,阻碍了傣药的产业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强傣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并结合现代药物研究技术开展系统研究,推动傣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工作。3.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傣药材的基原植物总DNA,通过PCR扩增其ITS2序列或psb A-trn H序列并双向测序。应用Codon Code Aligner 5.1.5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去除低质量序列及引物区,获得傣药材ITS2序列或psb A-trn H序列,建立了300种常见傣药材的DNA标准序列;在此基础上,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和数据库技术,结合分析Gen Bank序列,采用BLAST分析防错、系统树分析防错等方法核验序列的可靠性,建立了傣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该库由样品数据库、序列数据库组成,包含1000余种傣药材和大量混伪品及密切相关物种。4.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哈宾蒿”、“芽杆庄”、“芽灵捂”、“贺帕举雷”4种傣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在傣药材鉴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DNA条形码和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可有效用于傣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其操作易于流程化,标准化,为傣药的临床用药安全和市场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4.1基于大青属(Clerodendrum)12种植物共48份样品和Gen Bank下载序列,构建大青属ITS2和psb A-trn H条形码数据库。应用该数据库对27份购自市场的“哈宾蒿”药材及饮片进行鉴定,结果表明,ITS2序列种间最小变异大于种内最大变异,而psb A-trn H序列种间最小变异则小于种内最大变异。因此,ITS2序列作为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哈宾蒿”药材及其混伪品。市场药材调查研究表明,市售哈宾蒿基原物种来源复杂,27份药材中仅有一份为C.japonicum(Thunb.)Sweet,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能对流通市场进行有效监管。4.2基于重楼属(Paris)及其易混品9种植物共30份实验样本,构建“芽杆庄”及其易混品的高分辨熔解曲线鉴别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0份购自市场的“芽杆庄”药材进行鉴定,全部药材能够归属到相应的物种类群,进一步的DNA测序比对结果与高分辨熔解曲线分型一致,表明高分辨熔解曲线用于药材市场流通监管是可行的。4.3基于耳草属Hedyotis 16个物种共70条ITS2序列构建“芽灵捂”(H.diffusa Willd.)及近缘物种DNA条形码数据库,结果表明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以及比对法和最小距离法均能够明显区分耳草属16个物种。应用该数据库对市场收集的15份“芽灵捂”药材进行鉴定,比对结果显示7份药材与白花蛇舌草相似度最高,聚为一支,3份药材与纤花耳草具有高度相似性,聚为一支,余者为其他物种。而后根据DNA条形码研究结果,选择已知基原的“芽灵捂”(H.diffusa Willd.)及其混伪品,利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对其进行鉴别,结果显示高分辨熔解曲线能有效鉴别“芽灵捂”(H.diffusa Willd.)及其混伪品。4.4基于ITS2序列,对42份收集于市场的贺帕举雷(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rucz.)Schischk.)药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份药材与防风相似度最高,15份与竹叶防风相似度最高,5份与杏叶防风相似度最高,8份与华山前胡相似度最高,1份与葛缕子相似度最高,1份与白花前胡相似度最高。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NJ树以及比对法(BLASTl)和最小距离法(Nearest distance)均能够明显区分上述六个物种。利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对4种已知基原的“贺帕举雷”及其混伪品药材进行鉴别,结果显示高分辨熔解曲线能有效鉴别“贺帕举雷”及其混伪品。本研究表明市售贺帕举雷(S.divaricata(Trucz.)Schischk.)药材基原物种来源复杂,应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和高分辨熔解曲线法能够对药材流通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地对傣药材资源品种进行了整理,首次澄清了傣药材的资源品种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傣药材DNA条形码数据库,并建立了300种常用傣药材DNA标准序列。同时将DNA条形码以及结合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成功的用于几种常见傣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定,为其他民族药材的分子鉴定研究提供了参考。本研究对傣药材的鉴定、临床用药安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濒危物种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刘叶[3](2017)在《瘤枝五味子和育亨宾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对五味子属植物瘤枝五味子(Schisandra bicolor W.C.Cheng var tuberculata(Y.W.Law)Y.W.Law)果实及藤茎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对茜草科植物育亨宾(Pausinystalia yohimbe)树皮的生物碱类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三章对2005-2016年间所报道的从茜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了综述。采用微孔树脂(MCI)、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正相硅胶及ODS等柱色谱分离手段对瘤枝五味子果实及藤茎、育亨宾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旋光等理化常数测定及UV、IR、HRESIMS、1D和2DNMR、ECD、X-ray单晶衍射等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与文献报道的光谱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及与标准品对照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鉴定。最终,分别从瘤枝五味子果实、藤茎和育亨宾树皮中分离鉴定了 25,58和27个化合物,除去共有的成分,一共有106个化合物,其中36个为新化合物。以上化合物类型涵盖木脂素、三萜、生物碱、甾体、黄酮、倍半萜、脂肪酸及其它类型化合物。同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分别进行了神经保护、细胞毒性及免疫抑制作用筛选,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评估。一、瘤枝五味子果实及藤茎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植物分布广泛,药用价值高,可用于滋补,镇静,收敛,该科包括五味子属(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Kadsura)。在民间,五味子属植物多以果实入药,具有滋补强壮、收敛安神的功效,如中国药典收录的北五味子(S.chinensis)和华中五味子(S.sphnanthera)的果实;南五味子属植物多以根茎入药,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如黑老虎(K.coccinea)和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等。瘤枝五味子(Schisandra bicolor C.Cheng var.tuberculata(Y.W.Law)Y.W.Law),是五味子属下的一个变种,木质藤本,主产于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等地。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五味子资源,并从中寻找结构新颖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我们对产自湖南新宁的瘤枝五味子果实和藤茎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分别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分析及标准品对照等方法从果实中分离鉴定了 25个化合物,包括24个木脂素和1个倍半萜,其中13个木脂素为新化合物;从藤茎中分离鉴定了 58个化合物,包括12个新化合物。本实验测试了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成分LF-1~24,LS-1~17,LS-19~26,LS-29~33,LS-35~38和LS-40对CoCl2 H2O2及Aβ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大部分木脂素类成分均表现出显着的神经保护作用。在CoCl2损伤模型中化合物LF-10,LF-13~14,LF-21~22,LS-3~5,LS-7~8,LS-10,LS-12~13,LS-16,LS-25,LS-31,LS-36,LS-40;H2O2 损伤模型中化合物 LF-2,LF-4,LF-6,LF-8,LF-11~12,LF-16~17,LF-20~21,LS-1,LS-4,LS-6~9,LS-11,LS-19,LS-23~24,LS-31,LS-35~36,LS-40;和 Aβ25-35 损伤模型中化合物LF-3~4,LF-6~10,LF-12~17,LF-19,LF-21,LF-23,LS-1,LS-3~4,LS-7~8,LS-14,LS-16,LS-21,LS-23,LS-29,LS-31~32均可以提高细胞存活率15%以上。同时,在低浓度组3.2 nM浓度下,CoCl2损伤模型中化合物LF-3,LF-8,LF-9,LF-14~19,LS-2,LS-4~8,LS-23,LS-24,LS-26,LS-35~37,LS-40;H2O2 损伤模型中化合物LF-7,LF-8,LF-13,LF-17,LF-18,LS-4~9,LS-20,LS-23~25,LS-35,LS-37;和Aβ25-35 损伤模型中化合物 LF-2,LF-6,LF-7,LF-9~10,LF-12~19,LS-1~4,LS-7~9,LS-11,LS-14,LS-19,LS-21,LS-23~26,LS-29,LS-31~32,LS-40,与损伤组相比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此外,本实验还测试了从瘤枝五味子藤茎中分离得到的6个三萜类成分LS-41~LS-46对肿瘤细胞HepG2、MCF7、HT-29和HeLa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LS-42和LS-43对MCF7的增殖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49.2和47.1 μM;化合物LS-42对HeLa的增殖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为41.3μM;其它化合物有一定细胞毒性,但作用不明显,IC50均大于50μM。二、育亨宾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茜草科(Rubiaceae)隶属于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龙胆目(Gentianales),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成分。茜草科植物许多可供药用,如茜草、巴戟天、钩藤、金鸡纳树等。该科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蒽醌类衍生物和黄酮类等,其中生物碱类成分由于其含量较多,结构复杂多变及生物活性显着成为几十年来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部分茜草科生物碱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从茜草科金鸡纳属(Cinchona)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奎宁(quinine)用于治疗恶性疟;从茜草科钩藤属(Uncaria)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中得到的钩藤碱(rhynchophylline)临床上用于降血压。育亨宾树(Pausinystaliayohimbe)主要生长于非洲西海岸的热带地区,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均不生长。育亨宾树皮中总生物碱含量高达6.1%,主要为育亨宾及其异构体,为吲哚类生物碱,且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实验室前期工作基础上,对育亨宾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生物碱部位共分离鉴定了 2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包括12个新化合物。同时,本实验测试了部分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PY-4,PY-14和PY-15对HeLa细胞有一定毒性作用,但IC50均大于100 μM;化合物PY-11和PY-16对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及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化合物 PY-11 的 IC50 分别为 16.82 μM(6.16 μg/ml)和 13.46μM(4.93 μg/ml);化合物 PY-16 的 IC50 分别为 27.64μM(9.79 μg/ml)和 40.54μM(14.36 μg/ml)。

段忠玉,张超[4](2016)在《傣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傣医药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冲击。本文对傣族传统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搜集和整理,对傣医药文化传承现状及问题、傣医药文化传承措施、傣医药文化传承研究的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综述。

陶蕾[5](2013)在《催吐萝芙木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槲寄生凝集素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由两部分独立的研究内容组成:第一部分研究催吐萝芙木中生物碱的分离提取工艺、结构测定和药效学性质,第二部分研究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平台的传感芯片再生制备技术以及槲寄生凝集素含量检测。下面分别就这两部分内容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催吐萝芙木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催吐萝芙木是20世纪60年代自非洲加纳引种至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区的天然药材植物。催吐萝芙木的根部富含利血平、育亨宾等吲哚类生物碱,业已成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本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了催吐萝芙木的新型分离提取工艺,采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装配的制备型反相层析装置,提取其中的生物碱成分,测定了10种生物碱成分的化学结构,并初步考察了其中4种成分的降血压活性与急性毒性。本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概述了萝芙木属植物所含药用生物碱的研究现状和催吐萝芙木药用生物碱分离提取工艺的现状以及课题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二章建立了以酸性乙醇浸提、大孔树脂吸附、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C18反相层析相结合,在实验室规模从催吐萝芙木中提取生物碱的新型工艺。第三章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以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对从催吐萝芙木中获得的生物碱的化学结构进行测定,共鉴定了10种生物碱的化学结构。通过肾动脉结扎方法制作SD大鼠高血压模型,考察了从催吐萝芙木中分离提取出的4种组分的降血压活性,用ICR小鼠测定了这些组分的急性毒性。第一部分工作的创新点主要有:(1)自行设计和装配了制备型C18反相层析装置,具有处理量大、回收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试验表明,该装置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方面显示出广泛的适用性,有望通过进一步深入开发进入工业化生产领域。(2)本课题所建立的高产率的综合提取工艺,可以同时分离纯化10种不同的生物碱成分,所获得的生物碱成分的收率、纯度比传统的工艺更高。(3)本课题开发设计的提取工艺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乙醇等均可再回收利用,比起现有分离提取方法,所使用的有机溶剂更少,对环境污染更低。第二部分: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在槲寄生凝集素的应用槲寄生凝集素是免疫调节的重要蛋白,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生物医药学的研究热点。作为新兴的生物传感技术,SP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精确性的特点。本论文基于Plasmonic的SPR传感器的平台,探索了通过化学偶联的方法制备4种不同类型的传感芯片的技术,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节约时间和试剂的快速检测槲寄生凝集素含量的方法;利用SPR技术考察了槲寄生凝集素对两株细胞系A549和Calu-3的体外细胞毒作用。本部分共分为三章。第四章介绍了SPR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本课题所使用的Plasmonic的SPR传感器的构造与操作方法,并阐述了槲寄生凝集素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课题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五章设计了通过化学偶联的方法制备4种不同类型的传感芯片的方法,进一步扩大了SPR传感器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范围。建立了针对I型槲寄生凝集素(ML-I)样品的三明治型抗体反应体系测定方法,并可分别用于缓冲液、血清样品及市售针剂中ML-I含量的检测,具有用于医学检验以及药厂质量控制的潜在应用价值。第六章基于SPR技术平台,以两株细胞系A549和Calu-3为研究对象,初步考察了ML-I对其体外毒性作用。第二部分工作的创新点主要有:(1)设计、改良了基于Plasmonic传感器技术平台的不同类型的传感芯片制备再生方法,具有程序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2)首次报道使用SPR传感器测定槲寄生凝集素样品含量的方法,具有新颖性强、试剂用量少、节约时间的特点,且重复性好。

陈超[6](2010)在《育亨宾及野核桃叶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为育亨宾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为野核桃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第三章为综述,对育亨宾及其异构体的的来源与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育亨宾(Pausinystalia yohimbe)主要生长在非洲西海岸的热带地区。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育亨宾树资源,本文对育亨宾树皮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神经保护作用探索。从育亨宾树皮中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以及与对照品对照共鉴定了其中的17个化合物。分别为:corynantheidine(1),corynantheine(2);柯诺辛碱B(3);柯诺辛碱(4);corynanthine(5);谷甾醇棕榈酸酯(6);谷甾醇醋酸酯(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二十烷酸(10);豆甾烷-3β,6α-二醇(11);乌苏酸(12);喹喏酸(13);Acetylquinovic acid(14);quinovic acid 3-O-6-deoxy-β-D-glucopyranoside(15);quinov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ide(16); quinovic acid 3-O-α-L- rhamnopyranosyl-(4→1)-β-D-glucopyranoside(1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MTT法考察了化合物1,2,13,15,17对SH-SY5Y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化合物2、17对CoCl2损伤的SH-SY5Y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化合物13、17对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实验室前期工作基础上,我们对野核桃叶(Juglans Cathayensis Dode)的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9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18);二十八烷醇(19);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20);2-(n-octacosanoxy) Ethanol(21);(+)Galeon(22);Jugcathnin A(23);2-乙氧基胡桃醌(24);山奈酚(25);Z-P-Coumaryl-hexacosanoate(26)。

严启新,赵庆[7](2005)在《我国傣药研究述评及新药开发思路》文中认为从文献整理、生药学、活性成分、临床应用、制剂及质量等几方面综述了傣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利弊进行了初评,提出了从傣药中开发新药的方法和思路。

严启新,赵庆[8](2005)在《我国傣药研究述评及新药开发思路》文中认为从文献整理、生药学、活性成分、临床应用、制剂及质量等几方面综述了傣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利弊进行了初评,提出了从傣药中开发新药的方法和思路。

钱子刚,梁晓原,候安国,阮志国[9](2002)在《傣药麻三端的育亨宾植物资源研究》文中提出“麻三端’(云南萝芙木 ) Rauvolfia yunnanensis Tsiang为云南傣族的药用植物种类。本文对其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测定出其育亨宾成分含量高于育亨宾的药源之一萝芙木的含量。结果表明 :“麻三端”不仅较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并在分布区域内也常见 ,且育亨宾的含量较高 ,是较为理想的育亨宾药用植物资源

二、傣药麻三端的育亨宾植物资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傣药麻三端的育亨宾植物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玫瑰树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1.1.2 试剂
    1.2 方法
        1.2.1 生物碱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1.2.1. 1 生物总碱的富集
        1.2.1. 2 生物总碱的粗分
        1.2.1. 3 生物总碱的细分
        1.2.2 正相硅胶分离柱细分
        1.2.3 生物碱单体的波谱测定及结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碱波谱数据解析
    2.2 生物碱结构解析
3 讨论

(2)傣药资源品种整理与分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傣药品种整理研究现状
        1.2.2 傣药材的鉴定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傣族药物资源信息数据集研究
    1 引言
    2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文献资料的筛选
        2.3 编目数据的录入
        2.4 传统利用信息的规范化处理
        2.4.1 动植物、矿物名录的验证与修订
        2.4.2 传统利用信息的整合
        2.4.3 药材傣文名的修订
    3 数据样本描述
    4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第二章 中国傣药资源品种整理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采集方法
        1.2 底层数据库来源
        1.2.1 药材资源科、属及名称底层数据库
        1.2.2 濒危物种底层数据库
        1.2.3 中国特有种底层数据库
        1.2.4 药材质量标准底层数据库
        1.2.5 主治疾病底层数据库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傣药学本草着作现状
        2.2 傣药资源的种类
        2.2.1 傣药植物资源
        2.2.2 傣药动物资源
        2.2.3 傣药矿物资源
        2.3 傣药资源传统利用特点
        2.3.1 傣医植物药的药用部位
        2.3.2 傣药的主治疾病
        2.3.3 傣药的使用方法
        2.4 傣药材的质量标准
        2.4.1 傣医植物药质量标准
        2.4.2 傣医动物药质量标准
        2.4.3 傣医矿物药质量标准
        2.5 傣医学药用植物品种整理与标准分析研究实例
        2.5.1 豆科傣药品种整理与标准分析研究
        2.5.2 大戟科傣药品种整理与标准分析研究
    3 结论
        3.1 傣药材的品种整理与傣医药的传承发展
        3.2 傣药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
        3.3 傣药材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傣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和标准系列
    1 仪器、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数据库构成
        2.2 物种鉴定系统
        2.3 傣药DNA条形码标准序列
        2.3.1 菩提树
        2.3.2 玫瑰茄
        2.3.3 佛肚树
        2.3.4 马缨丹
        2.3.5 木豆
        2.3.6 腊肠树
        2.3.7 白花蛇舌草
        2.3.8 大叶千斤拔
        2.3.9 美登木
        2.3.10 三对节
        2.3.11 桢桐
        2.3.12 南山藤
        2.3.13 糖胶树
        2.3.14 古山龙
        2.3.15 波罗蜜
        2.3.16 云南斑籽
        2.3.17 木棉
        2.3.18 长春花
        2.3.19 灯油藤
        2.3.20 臭牡丹
        2.3.21 地涌金莲
        2.3.22 叶下珠
        2.3.23 黄花夹竹桃
        2.3.24 垂序商陆
        2.3.25 地胆头
        2.3.26 马莲鞍
        2.3.27 铁刀木
    3 小结
第四章 傣药材DNA分子鉴定应用研究实例
    1 总论
        1.1 仪器,材料与方法
        1.1.1 仪器与试剂
        1.1.2 DNA提取
        1.1.3 PCR扩增
        1.1.4 数据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样本材料
        2.1.2 药材样本
        2.1.3 仪器,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及分析
        2.2.1 扩增及测序效率
        2.2.2 DNA条形码标准数据库的建立
        2.2.3 种间/种内遗传距离分析
        2.2.4 DNA条形码序列分析
        2.2.5 不同序列Barcoding gap检验
        2.2.6 ITS2的物种识别能力和NJ树
        2.3.讨论
        2.3.1 根类药材DNA提取方法改进
        2.3.2 DNA片段筛选
        2.3.3 DNA条形码在民族药物学应用的意义
        2.4 结论
    3 Bar-HRM技术鉴定“芽杆庄”及其混伪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高分辨熔解曲线模型的建立
        3.2.2 HRM-PCR测序结果分析
        3.2.3“芽杆庄”商品药材的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
        3.3 结论
    4 傣药“芽灵捂”及其混伪品DNA分子鉴定研究
        4.1 材料
        4.1.1 材料来源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参考数据库建立
        4.2.2 市场药材DNA条形码鉴定
        4.2.3 传统熔解曲线分析
        4.2.4 HRM分析
        4.3 结论
    5 基于Bar-HRM技术鉴定“贺帕举雷”及其混伪品
        5.1 材料
        5.1.1 材料来源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NJ树聚类分析
        5.2.2 ITS2序列变异分析
        5.2.3 传统熔解曲线分析
        5.2.4 HRM分析
        5.3 讨论
    6 小结
结语与创新
第五章 文献综述
    1 傣药资源概况
        1.1 傣药资源的分布特点及生态环境
        1.2 傣药资源特色
    2 傣药材品种整理研究状况
        2.1 傣药材本草整理现状
        2.2 傣药种类整理情况
        2.3 傣药材的基原鉴定与考证研究现状
        2.4 傣药材标准研究现状
        2.5 傣药材民族植物学研究现状
    3 傣药材鉴定研究现状
        3.1 傣药材传统鉴定研究现状
        3.2 傣药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
致谢

(3)瘤枝五味子和育亨宾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瘤枝五味子果实及藤茎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前言
    第一节 瘤枝五味子果实的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1 分离与鉴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 植物来源
        3.3 提取分离流程
        3.4 化合物LF-1的ECD计算
        3.5 木脂素类化合物神经保护作用筛选
        3.6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第二节 瘤枝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1 分离与鉴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2.4 三萜类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研究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 植物来源
        3.3 提取分离流程
        3.4 木脂素类化合物神经保护作用筛选
        3.5 三萜类化合物细胞毒性筛选
        3.6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育亨宾树皮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前言
    1 分离与鉴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 部分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研究
        2.4 部分化合物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 植物来源
        3.3 提取分离流程
        3.4 化合物PY-7和PY-8的ECD计算
        3.5 部分化合物细胞毒性筛选
        3.6 部分化合物免疫抑制作用筛选
        3.7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茜草科植物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综述) (2005-2016)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傣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傣医药文化传承现状及问题研究
    1.1 傣族传统医药传承出现的问题
    1.2 傣药资源出现的问题
    1.3 科研发展出现的问题
2 傣医药文化传承措施研究
    2.1 从政府作用的角度进行传承保护
    2.2 从教育的角度进行传承保护
    2.3 从生态的角度进行传承保护
    2.4 从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角度进行传承保护
3 傣医药文化传承研究的不足
    3.1 缺少涉及惠益分享问题的研究
    3.2 对药用资源的传承研究不均衡
    3.3 从医学人类学视角研究傣医药传承的文献较少

(5)催吐萝芙木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槲寄生凝集素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催吐萝芙木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萝芙木属药用生物碱的研究现状
        1.1.1 利血平的研究
        1.1.2 育亨宾的研究
        1.1.3 阿吗灵的研究
        1.1.4 萝芙木中其他重要的生物碱
        1.2 催吐萝芙木药用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1.2.1 利血平与育亨宾的新型提取工艺
        1.2.2 提取催吐萝芙木中不同生物碱的工艺
        1.3 课题意义
        1.4 课题的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催吐萝芙木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
        引言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制备型反相层析装置
        2.1.3 制备型低压电层析装置
        2.1.4 其他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催吐萝芙木的溶剂浸提
        2.2.2 HZ - 818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与洗脱
        2.2.3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与洗脱
        2.2.4 制备型电层析
        2.2.5 C_(18)反相层析
        2.2.6 生物碱的结晶
        2.2.7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条件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催吐萝芙木的溶剂浸提
        2.3.2 大孔树脂吸附和洗脱
        2.3.3 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和洗脱
        2.3.4 制备型电层析
        2.3.5 C_(18)反相层析
        2.3.6 生物碱结晶
        2.3.7 从催吐萝芙木中提取生物碱的工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催吐萝芙木生物碱的鉴定与药理作用考察
        引言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超高效液相色谱-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条件
        3.2.2 核磁共振波谱测定条件
        3.2.3 气体麻醉机的使用
        3.2.4 肾动脉结扎法制作高血压大鼠模型
        3.2.5 大鼠血压的测定
        3.2.6 降血压有效性实验
        3.2.7 急性毒性实验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生物碱的化学结构鉴定
        3.3.2 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3.3.3 催吐萝芙木成分的降血压活性
        3.3.4 催吐萝芙木成分的急性毒性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槲寄生凝集素的应用
    第四章 绪论
        4.1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概述
        4.1.1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
        4.1.2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实验方法
        4.1.3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特点
        4.2 Plasmonic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4.2.1 样品池
        4.2.2 自动进样系统
        4.2.3 光学检测系统
        4.2.4 其他重要技术参数
        4.3 槲寄生凝集素的研究现状
        4.3.1 槲寄生类植物的药用成分
        4.3.2 槲寄生凝集素的类型
        4.4 课题意义
        4.5 课题的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槲寄生凝集素检测中的应用
        引言
        5.1 材料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传感芯片的制备
        5.2.2 传感芯片的选择
        5.2.3 ML -I 样品的测定
        5.2.4 市售针剂样品的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传感芯片的制备
        5.3.2 传感芯片的选择
        5.3.3 抗体反应体系的确定
        5.3.4 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 ML -I 样品的测定
        5.3.5 血清体系中 ML -I 样品的测定
        5.3.6 市售针剂中 ML -I 样品的测定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槲寄生凝集素的体外细胞毒作用考察
        引言
        6.1 材料与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传感芯片的甘露聚糖处理
        6.2.2 细胞培养与样品制备
        6.2.3 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系统
        6.2.4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探针蛋白的选择
        6.3.2 细胞样品浓度的确定
        6.3.3 磷酸盐缓冲液中细胞反应的测定
        6.3.4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致谢

(6)育亨宾及野核桃叶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育亨宾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引言
    第一节 育亨宾化学成分研究
        1. 育亨宾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1.1 育亨宾化学成分的提取
        1.2 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2. 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2.1 化合物小结
        2.2 化合物结构解析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药材来源
    第二节 单体化合物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
        1.2 实验试剂与耗材
        2. 细胞实验方法
        3. 两种损伤模型的建立
        4. 总膏及单体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野核桃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 引言
    2. 药材
    3. 提取和分离流程
    4. 化合物结构解析
    参考文献
附录 (波谱图谱及细胞实验图谱)
第三章 育亨宾及其异构体的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傣药麻三端的育亨宾植物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麻三端” (云南萝芙木) 的植物资源
    1.1 原植物描述及其地理分布:
    1.2 采收加工:
    1.3 药材性状:
2 “麻三端”中育亨宾的含量测定
    2.1 仪器与试药: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 结

四、傣药麻三端的育亨宾植物资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玫瑰树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J]. 李国明,易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17(11)
  • [2]傣药资源品种整理与分子鉴定[D]. 段宝忠.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11)
  • [3]瘤枝五味子和育亨宾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刘叶.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 [4]傣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J]. 段忠玉,张超. 医学与社会, 2016(03)
  • [5]催吐萝芙木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槲寄生凝集素的应用[D]. 陶蕾.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8)
  • [6]育亨宾及野核桃叶化学成分研究[D]. 陈超.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7)
  • [7]我国傣药研究述评及新药开发思路[A]. 严启新,赵庆. 2005国际傣医药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
  • [8]我国傣药研究述评及新药开发思路[J]. 严启新,赵庆. 亚太传统医药, 2005(03)
  • [9]傣药麻三端的育亨宾植物资源研究[J]. 钱子刚,梁晓原,候安国,阮志国.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2(04)

标签:;  ;  ;  ;  

傣药麻三端育亨宾植物资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