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品中芦荟素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品中芦荟素的研究

一、HPLC法测定保健品芦荟甙含量方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华[1](2021)在《砀山梨酒氧化褐变的机制及调控》文中指出梨作为我国三大水果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20年中国的梨产量约为1700万吨,其中砀山梨的产量接近100万吨。砀山梨为我国四大名梨之首,是我国颇具代表性的梨果产品,用砀山梨生产梨酒对增加果农收入、发展区域经济和丰富果酒市场种类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阻碍砀山梨酒产业化的关键问题是砀山梨酒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褐变会导致梨酒质量产生不可逆转的缺陷,发生褐变以后的砀山梨酒的颜色很难被消费者接受。目前缺乏对砀山梨酒褐变机理的深入研究,亦没有对砀山梨酒的褐变实现有效的调控。通过考察影响砀山梨酒氧化褐变的关键因子,确定导致砀山梨酒褐变的关键内源物质,深入阐释砀山梨酒的褐变机理。其次通过多步骤筛选、诱变及驯化,获得高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酿酒酵母、通过孢子固定化酶技术获得孢子固定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将二者结合应用于砀山梨酒的发酵和储存,提高酒体的抗氧化能力,有效控制砀山梨酒褐变的发生。同时发现与酿酒酵母胞外GSH产量相关的新基因,为进一步提高酿酒酵母胞外GSH产量提供参考。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考察不同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DOC)对梨酒氨基酸含量、总酚含量、还原糖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褐变度的影响,及各理化指标和褐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梨酒储存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的动态模型拟合分析,不同溶解氧梨酒中的总酚含量、氨基酸含量、POD活性、高溶解氧样品中的DOC、中溶解氧及低溶解氧样品中的褐变度、高溶解氧及中溶解氧样品中的还原糖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满足零级反应模型;低溶解氧样品中的还原糖含量(0-7周)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满足一级反应模型;中溶解氧及低溶解氧样品中的DOC、低溶解氧样品中的还原糖含量(7-15周)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满足分数转换反应模型;高溶解氧样品中的褐变度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满足抛物线反应模型。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OPLS)分析各理化指标对梨酒褐变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溶解氧、总酚和氨基酸含量对梨酒褐变度影响最大。砀山梨酒的褐变是由非酶褐变所主导,主要是酚类物质的氧化聚合和氨基酸参与的美拉德反应。(2)为了鉴定影响梨酒褐变的关键化合物,基于LC/MS技术,对褐变前后的梨酒样品进行非靶向差异代谢组学分析。共发现196种显着差异代谢物,其中22种可能与梨酒褐变有关。褐变的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涉及D-(+)-葡萄糖、L-苯丙氨酸、L-正亮氨酸、蛋氨酸、D-(+)-脯氨酸、芦荟甙和芦丁的梨酒褐变产生2种黄色色素和3种红色色素。导致砀山梨酒褐变的主要原因是芦荟甙的氧化聚合,和D-(+)-葡萄糖、L-正亮氨酸、蛋氨酸参与的美拉德反应。砀山梨酒中芦荟甙的氧化聚合形成蒽醌是导致砀山梨酒褐变的重要代谢途径之一。芦荟甙和葡萄糖聚合生成5-羟基芦荟大黄素甙A或7-羟基芦荟大黄素甙B,两分子的5-羟基芦荟大黄素甙A或7-羟基芦荟大黄素甙B发生聚合生成Elgonica-dimer A。5-羟基芦荟大黄素甙A和7-羟基芦荟大黄素甙B既是芦荟甙氧化聚合的中间体,也是褐变后梨酒的呈色化合物。(3)通过酵母分离、产气能力测试、嗅觉测试、梨酒理化指标测试和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的多步骤筛选策略,从新鲜砀山梨和腐烂砀山梨果实上获得5株综合发酵品质优良的酿酒酵母。分别用5株自筛菌株和5株常见的商业酿酒酵母酿造砀山梨酒,其中自筛菌株JN3、JN32和商业菌株SY、DV10及71B酿造梨酒的综合品质最好。对上述5株酿酒酵母进行MNNG化学诱变及H2O2抗性驯化,得到高产GSH酿酒酵母JN32-9,其GSH的胞外产量为37.62 mg·L-1,比初发菌株高出47.47%。JN32-9所产的GSH可以有效保护梨酒中的D-葡萄糖、L-正亮氨酸、D-脯氨酸、芦荟甙和芦丁免受氧化。以商业酿酒酵母作为对照,JN32-9酿造、初始溶解氧为2.20 mg·L-1的梨酒样品,储存13周后,褐变度降低27.68%。且JN32-9酿造的砀山梨酒酒体丰满、口味纯正,风味化合物的总含量为2456.41μg·L-1。(4)对酿酒酵母JN32和JN32-9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MAL31、MPH2和HXT13等基因与酿酒酵母胞外GSH产量有一定的联系。在酿酒酵母JN32中高表达MAL31、MPH2和HXT13基因后,酿酒酵母的胞外GSH产量分别提高了23.41%、21.53%和24.85%。分子模拟对接结果显示MAL31、MPH2和HXT13基因编码的膜蛋白可能是酿酒酵母胞内GSH向胞外输出的潜在通道,GSH和MAL31、MPH2和HXT13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以氢键相互作用,进而被运输到胞外。(5)将GR编码基因高表达于野生型酿酒酵母wt和孢子壁缺陷型酿酒酵母osw2△,dit1△和chs3△,并诱导各酵母产孢,其中chs3△孢子固定化GR(chs3△-GR)具有最高的酶活性,为3.08 U·mg-1·min-1。chs3△-GR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5.0,对蔗糖、葡萄糖、柠檬酸、乙醇和蛋白酶K有一定抗性。将chs3△-GR添加到JN32-9酿造的砀山梨酒中进行储存,chs3△-GR会进一步防止梨酒中D-葡萄糖、L-正亮氨酸、D-脯氨酸、芦荟甙和芦丁的氧化。与储存初期的梨酒相比,加入chs3△-GR的梨酒的褐变度仅增加了17.86%,而对照组商业酿酒酵母SY酿造的梨酒的褐变度增加了65.18%,chs3△-GR和高产GSH酿酒酵母JN32-9的综合使用将梨酒的褐变度降低了47.32%,有效地延缓了砀山梨酒褐变的发生。

陈星蓉,汪玉玲,李桑,刘小玉,黄迪麟,陆婷婷[2](2020)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甙的4个标准方法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4个标准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及其制品中芦荟甙含量的优劣。方法分别采用4个标准的前处理方法处理芦荟及其制品,并对样品做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实验,采用4个色谱方法测定芦荟甙的含量。通过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和回收率等方面来评价4个方法的优劣。结果芦荟甙的出峰时间为8.807 min。线性方程为Y=13700X+16000,相关系数r为0.9994。4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1%、0.37%、0.35%和0.18%,加标回收率为97.3%、98.3%、98.8%和98.5%。结论 4个方法的测定结果均满足对芦荟及其制品测定芦荟甙前处理要求,其中QB/T2489-2007《食品原料用芦荟制品》的前处理步骤最方便快捷,使用的有机试剂量最少,回收率最高。适用于芦荟及其制品中芦荟甙含量的测定。

周治德,李晓刚[3](2013)在《芦荟甙提取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主要介绍芦荟甙的提取方法;各种样品中芦荟甙的不同检测方法,并进行检测方法比较,探讨芦荟甙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开发芦荟甙产品检测打下基础。

王俊杰,付云芝[4](2010)在《芦荟中蒽醌化合物的提取和检测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芦荟中蒽醌化合物的提取、检测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芦荟中蒽醌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晏正[5](2010)在《芦荟粉提取制备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文中研究说明芦荟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在我国有大面积的芦荟种植基地,但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是芦荟的主要功能成分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等领域。加强对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制备的研究,为芦荟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我国芦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确定了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芦荟苷的HPLC色谱条件是:色谱柱: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354 nm;流动相:甲醇-水(55∶45);流速:0.8 mL/min,柱温:室温;芦荟大黄素的HPLC色谱条件是:色谱柱: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 5μm);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80:20);流速:0.8 mL/min;柱温:室温。并测定了原料芦荟粉中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为后续实验的进行提供参考。以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考查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用量、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芦荟苷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芦荟粉14 g,提取温度为57℃,提取时间为30 min,溶剂用量为300 mL,提取次数为4次。在此条件下芦荟苷的提取率可达77.15 %。将粗提物重新溶解在异丁醇中,-5℃冷冻24 h,过滤得到芦荟苷晶体,纯度为80.73 %,收率为51.35 %。将芦荟苷晶体加入水中,室温下搅拌30 min,过滤,干燥,得到93.5 %纯度的芦荟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时间、温度、pH、金属离子等因素对水溶液中芦荟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荟苷在水中不稳定。室温放置6天后其含量下降90.5 %。温度和pH对芦荟苷稳定性有显着影响。80℃时,芦荟苷8小时降解高达98 %;而在5℃时,4天降解不到5 %。当pH值≥7时,芦荟苷在12小时内降解超过95 %;而pH 2.0时,4天降解只有21.1 %。Mn2+、Cu2+、Fe3+等金属离子对芦荟苷降解具有促进作用,而Mg2+则对芦荟苷降解有抑制作用。在本文中,我们设计了一种通过三氯化铁氧化芦荟粉中芦荟苷制备芦荟大黄素方法。将芦荟粉加入到盐酸溶液中,106℃条件下回流30 min,过滤除去滤渣,保留滤液,加热至沸腾,加入三氯化铁溶液,保温反应8 h,实现芦荟苷到芦荟大黄素的转化,转化率为89.15 %。所得到的芦荟大黄素粗品用甲苯索氏提取,提取液-5℃低温结晶,干燥,可得到95.59 %的芦荟大黄素精品。

石兵兵[6](2009)在《库拉索芦荟中芦荟甙的提取分离》文中认为芦荟甙是一种蒽醌类化合物,存在于芦荟叶片中。芦荟甙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消炎、防辐射、治疗便秘等作用,应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中。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库拉索芦荟鲜叶中芦荟甙的提取与纯化,讨论了芦荟甙常见定性和定量方法的优缺点,设计了一条从芦荟鲜叶中提纯芦荟甙的工艺路线,以及各步骤的注意事项。以乙醇为溶剂从芦荟鲜叶中提取芦荟甙时,虽然提取效率高,但纯化过程繁琐且高温(70℃)时间长,使芦荟甙氧化分解而损耗。作者根据芦荟鲜叶中各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先用氯仿从芦荟汁中将叶绿素、芦荟大黄素等游离蒽醌类杂质萃取出来,然后用乙酸乙酯从芦荟汁中萃取出芦荟甙,浓缩并干燥乙酸乙酯萃取液,得纯度为52.8%的芦荟甙粗品(高效液相色谱标准曲线法定量)。用硅胶柱纯化后,纯度为90.0%。芦荟甙的酸碱显色反应、三氯化铁变色反应、镁离子的变色反应、饱和水溶液的pH值、溴水沉淀反应、绿色荧光现象等不是芦荟甙特有的反应,可以作为辅助定性,但不能据此确定芦荟甙的存在。提取的芦荟甙中往往含有杂质,初步定性时,可用硅胶板薄层色谱定性(硅胶,V氯仿:V乙醇=3:1,Rf = 0.5),这种方法方便、快速,可靠性也较高。最好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此方法简单快速,可靠性很高。由于提取的芦荟甙含有蒽醌类杂质,用分光光度法对芦荟甙定量其结果往往偏高。借助高效液相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将杂质与芦荟甙分离开,再测定其吸光度,则测定的结果较准确。对芦荟甙标准品进行差热和热重分析(氮气,速度加热5℃/min),发现标准品中每个芦荟甙分子约含有1.266分子的结晶水,失去结晶水后,在145.5℃时熔化,234℃时开始分解。测定了芦荟甙纯化品的核磁共振谱,发现芦荟甙纯化品的主要成分是β-芦荟甙,也含有少量的α-芦荟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芦荟甙标准品为β-芦荟甙。分析了芦荟甙标准品的紫外和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相应现象,发现芦荟甙标准品的酸碱显色反应和三氯化铁变色反应现象与目前报道的不一致,是由于芦荟中游离蒽醌类杂质未分离干净造成的。

张洁[7](2009)在《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和不同有效组分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雷公藤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常用中草药,已有700多年历史。雷公藤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及抗生育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显着,尚没有其他中药或西药能够替代雷公藤的疗效。但是,雷公藤毒性较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现有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低、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是该有毒中药未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本课题以质量控制和减毒增效标准化有效部位的制备为目标,开展了以下研究:一、本文对雷公藤药物中含量最高且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经过实验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雷公藤制剂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雷公藤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我们测定了不同厂家制剂和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中的总生物碱含量,发现不同厂家的药物制剂和不同产地,不同种属的雷公藤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差异巨大。说明当前有非常必要严格控制有毒中药雷公藤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在制剂中的含量,提高雷公藤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以保证制剂的安全性。二、本文利用近年来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方面应用很多的新分离技术—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具有不同有效成分组成和比例的雷公藤有效组分。通过高速逆流色谱两相溶剂系统的比例和色谱条件的优化结合TLC检测有效成分,建立了HSCCC法制备雷公藤药材中有效组分的分离方法,共得到11各含有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有效组分。进一步利用已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分析各有效组分的化学成分组成,同时以不同制备组分对淋巴细胞转换抑制作用和对L929细胞的毒性作用初步评价有效组分的抗炎免疫抑制活性及其毒性。结果表明,这一系列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调节雷公藤药材中二萜,三萜和倍半萜等有效成分的组成,达到了减毒增效的目的提供了基础数据。

邹冬梅,王明月,陈成海,王建荣,蒋昌顺[8](200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及芦荟制品中的芦荟甙》文中指出建立测定芦荟及芦荟制品中芦荟甙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用甲醇超声提取、反相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采用ODS柱,以甲醇-醋酸(体积比50∶5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于359nm处检测。结果表明:芦荟甙的进样量为10μL、流速1.0mL/min和柱温40℃时,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8%~102.0%;方法的精密度好,变异系数(CV)小于4.6%(n=10);方法检测限为0.05mg/kg。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所测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芦荟及芦荟制品中质量检验的一种定量方法。

谢玲,潘苇芩,李学强,李晓惠,王琴,敬静[9](2008)在《芦荟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概况》文中指出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又称芦荟泻素。橙色针状结晶(由甲苯中)。熔点223℃~224℃。易溶于热乙醇,在苯及乙醚中呈黄色,在氨水和硫酸中呈绯红色,属蒽醌类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则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的蒽酮[1]。它广

张翠利[10](2008)在《芦荟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芦荟提取物是以芦荟药材为原料,采用大孔树脂吸附纯化的芦荟提取物,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er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现代研究证明,芦荟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抗菌杀虫、解热保肝、增强免疫等功效,且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日用化工、美容化妆和食品保健等各个领域,因而芦荟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蒽醌类和芦荟多糖是芦荟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消炎、抗病毒、泻下、抗癌、抗衰老、护肤美容等功效。目前芦荟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但是这些传统的提取方法收率较低,提取物纯度低,污染严重,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目前还没有有关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芦荟有效成分的报道。本论文以芦荟中蒽醌类成分和芦荟多糖的总收率为考察指标,对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芦荟有效成分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芦荟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以芦荟苷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芦荟提取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乙醇浓度50%、料液比1:15、提取次数2次、每次提取时间60min、提取溶剂的最佳pH值为5;以芦荟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从静态吸附率和静态解吸附率两个方面研究了五种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对芦荟总蒽醌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芦荟提取液中的蒽醌类成分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芦荟苷的最大静态吸附量可达16.10mg/g,ADS-8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能力次之,ADS-17型的交换吸附能力最低,由此可知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能够大幅度富集芦荟提取液中的蒽醌类成分;以芦荟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确定了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芦荟总蒽醌的最佳交换吸附参数是:上柱液质量浓度10mg/ml,上柱液最佳pH值为4,洗脱液为70%乙醇,静态洗脱率可达到84.19%,最佳吸附温度为20℃;以芦荟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确定了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芦荟多糖的富集纯化最优工艺为:上样液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后,以水为洗脱剂洗脱,芦荟多糖的含量由5.45%提高到9.51%,达到一定的富集纯化作用。建立了HPLC法测定芦荟提取物中芦荟苷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根据中试试验结果制定了芦荟提取物中芦荟苷含量限度为按干燥品计算,含芦荟苷(C21H22O9)不得少于24%;分别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芦荟提取物中总蒽醌和总多糖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根据中试试验结果制定了芦荟提取物中含量限度为按干燥品计算,总蒽醌不得少于50%,总多糖不得少于9%。建立了以芦荟苷为对照品的薄层色谱法鉴别方法,保留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芦荟药材的两种鉴别方法;研究制订了水分不得超过5.0%,炽灼残渣不得过0.8%,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的含量限度。本实验以芦荟有效部位的富集纯化为目的,建立了一种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有效部位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芦荟总蒽醌和芦荟多糖的方法可取,具有好的应用前景,并通过中试实验验证了该工艺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根据实验结果,拟订了芦荟提取物质量标准草案及其起草说明,为芦荟提取物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芦荟提取物的进一步加工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HPLC法测定保健品芦荟甙含量方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PLC法测定保健品芦荟甙含量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砀山梨酒氧化褐变的机制及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我国梨产业及加工现状
        1.1.2 梨酒开发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1.3 砀山梨酒开发的必要性
    1.2 果酒的褐变机理
        1.2.1 酶促褐变
        1.2.2 非酶褐变
    1.3 果酒褐变抑制的研究
        1.3.1 物理方法抑制果酒褐变
        1.3.2 化学制剂抑制果酒褐变
        1.3.3 生物制剂对果酒褐变的抑制
    1.4 提高果酒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GSH产量的策略
        1.4.1 果酒中GSH的生成机理
        1.4.2 高产GSH酿酒酵母的选育
    1.5 GR结合孢子固定化酶技术在果酒抗褐变中的潜在应用
        1.5.1 果酒酿造过程中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
        1.5.2 酿酒酵母孢子固定化酶技术简介
        1.5.3 酿酒酵母孢子固定化酶技术的优势及应用
    1.6 立题背景、目标与意义
        1.6.1 本研究的立题背景
        1.6.2 本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砀山梨酒褐变相关因子的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2.2.2 主要设备
        2.2.3 酒样的制备
        2.2.4 梨酒褐变度的确定
        2.2.5 梨酒褐变主要发生阶段的确定
        2.2.6 不同溶解氧浓度(DOC)梨酒样品的储存
        2.2.7 溶解氧浓度的测定
        2.2.8 酶活的确定
        2.2.9 总酚含量的测定
        2.2.10 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2.11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2.2.12 梨酒理化指标变化的动态模型拟合分析
        2.2.13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梨酒褐变主要发生阶段的确定
        2.3.2 梨酒储存过程中溶解氧浓度(DOC)的变化
        2.3.3 梨酒储存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变化
        2.3.4 梨酒储存期间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2.3.5 储存期间梨酒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2.3.6 梨酒储存期间PPO、POD和 PAL活性的变化
        2.3.7 梨酒储存期间褐变度的变化
        2.3.8 梨酒褐变OPLS回归模型的建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梨酒褐变的关键化合物及其代谢途径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3.2.2 梨酒样品
        3.2.3 代谢物提取
        3.2.4 仪器参数
        3.2.5 数据质量控制
        3.2.6 统计分析
        3.2.7 砀山梨酒褐变前后关键差异代谢物的检测
        3.2.8 梨酒褐变模拟体系的构建
        3.2.9 HPLC分离色素成分
        3.2.10 LC-MS鉴定色素成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代谢物定量
        3.3.2 差异代谢物分析
        3.3.3 差异代谢物分析结果和可视化
        3.3.4 差异代谢物的聚类分析
        3.3.5 KEGG富集分析
        3.3.6 梨酒褐变的模拟
        3.3.7 模拟液和褐变梨酒中色素成分的分离及比对
        3.3.8 模拟液和褐变梨酒中色素成分的检测鉴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产GSH酿酒酵母的选育及其对梨酒褐变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4.2.2 主要设备
        4.2.3 梨酒酿酒酵母的筛选
        4.2.4 梨酒的发酵
        4.2.5 不同菌株发酵梨酒理化指标的检测
        4.2.6 梨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检测及感官评价
        4.2.7 梨酒挥发性香气的主成分分析
        4.2.8 ITS序列分析与菌株鉴定
        4.2.9 菌株的诱变
        4.2.10 诱变后的酿酒酵母产GSH能力的测定
        4.2.11 酿酒酵母的驯化
        4.2.12 DTNB法测GSH的含量
        4.2.13 JN32-9 对影响梨酒褐变关键化合物的调控作用
        4.2.14 JN32-9 和JN32 的基因组重测序分析
        4.2.15 高表达MAL31、MPH2和HXT13 基因对酵母胞外GSH产量的影响
        4.2.16 高表达后MAL31、MPH2和HXT13 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4.2.17 MAL31、MPH2和HXT13 基因编码蛋白与GSH的模拟对接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自筛菌株的形态特征和ITS区的序列分析
        4.3.2 不同菌株发酵梨酒的理化指标
        4.3.3 不同菌株发酵梨酒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4.3.4 梨酒香气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4.3.5 酿酒酵母的化学诱变
        4.3.6 酿酒酵母的H_2O_2抗性驯化
        4.3.7 JN32-9 酿造的梨酒的品质分析
        4.3.8 JN32-9 酿造梨酒主发酵过程中GSH含量的变化
        4.3.9 JN32-9 酿造梨酒储存过程中褐变及相关因子的变化
        4.3.10 JN32-9 高产GSH的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孢子固定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R)对梨酒褐变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5.2.2 主要设备
        5.2.3 目的基因信号肽的预测
        5.2.4 GLR1 基因的扩增
        5.2.5 pYX212-GLR1 表达质粒的构建
        5.2.6 质粒pYX212-GLR1 转化JM-109
        5.2.7 质粒pYX212-GLR1 的电转化
        5.2.8 高表达GLR1 基因后酿酒酵母的产孢实验
        5.2.9 孢子的纯化
        5.2.10 孢子固定化GR活性的测定
        5.2.11 孢子固定化GR的酶学性质和抗逆性研究
        5.2.12 孢子固定化GR对影响梨酒褐变关键因素的调控
        5.2.13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信号肽的预测
        5.3.2 质粒pYX212-GLR1 的构建及转化
        5.3.3 高表达GLR1 基因后不同酿酒酵母的产孢能力
        5.3.4 不同孢子固定化GR的酶活比较
        5.3.5 chs3△-GR的酶学性质及耐受性
        5.3.6 chs3△-GR对梨酒储存过程中褐变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5.3.7 chs3△-GR对梨酒理化指标及感官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甙的4个标准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与材料
    2.2 仪器与设备
    2.3 溶液制备
    2.4 4个方法的色谱条件和前处理条件
3 结果与分析
    3.1 线性关系与检出限
    3.2 重现性实验
    3.3 加标实验
    3.4 精密度
4 结论与讨论

(3)芦荟甙提取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芦荟甙提取分离技术
    1.1 有机溶剂提取法
        1.1.1 浸渍法
        1.1.2 渗流法
        1.1.3 连续回流提取法, 又称索氏提取法
    1.2 超声波提取法
    1.3 综合提取分离法
2 芦荟甙含量检测方法
    2.1 重量法
    2.2 斑点面积法
    2.3 层析法
        2.3.1 纸层析法
        2.3.2 纸电泳法
        2.3.3 薄层层析法 (TLC)
        (1) 薄层扫描法
        (2) TLC-UV法
    2.4 分光光度法
        2.4.1 中国药典法2000版
        2.4.2 柱层析-分光光度法
        2.4.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2.5 荧光光度法
        2.5.1 芦荟甙-硼砂荧光体系测定法
        2.5.2 Eu (m) -芦荟试-CTAB荧光体系测定法
    2.6 电化学方法
        2.6.1 毛细管电泳法
        2.6.2 单扫小波极谱法
    2.7 液相色谱法
        2.7.1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2.7.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
3 各种芦荟甙含量测定方法的分析比较
    3.1 存在缺陷和不足
    3.2 检测结果偏差较大
4 小结

(4)芦荟中蒽醌化合物的提取和检测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蒽醌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1.1 溶剂法
        1.1.1 提取剂的选择。
        1.1.2 提取工艺的选择。
        1.1.3 芦荟处理[10]。
    1.2 超声提取法
        1.2.1 超声作用原理。
        1.2.2 超声频率的影响。
        1.2.3 应用。
    1.3 超临界CO2萃取法
        1.3.1 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
        1.3.2 超临界CO2流体的选择。
        1.3.3 提取工艺研究。
    1.4 微波提取法
2 蒽醌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4 薄层色谱 (TLC) 法
    2.5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2.6 荧光分光光度法
    2.7 极谱法
3 蒽醌化合物的药用价值
    3.1 抗肿瘤作用
    3.2 润肠和通便作用
    3.3 抗菌作用
    3.4 抗氧化作用
    3.5 保肝作用
    3.6 抗病毒作用
4 展望

(5)芦荟粉提取制备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芦荟
        1.1.1 芦荟的资源分布
        1.1.2 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
        1.1.3 芦荟的生物学功效及应用
        1.1.4 芦荟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芦荟苷
        1.2.1 芦荟苷的理化性质
        1.2.2 芦荟苷的功能活性
        1.2.3 芦荟苷的分析方法研究
        1.2.4 芦荟苷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现状
        1.2.5 芦荟苷的不稳定性
    1.3 芦荟大黄素
        1.3.1 芦荟大黄素理化性质
        1.3.2 芦荟大黄素生物活性及应用
        1.3.3 芦荟大黄素的检测
        1.3.4 芦荟大黄素的制备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材料、设备与分析检测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芦荟苷的HPLC 检测
        2.2.2 芦荟大黄素的HPLC 检测
        2.2.3 中芦荟苷、芦荟大黄素的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芦荟苷的检测结果
        2.3.2 芦荟大黄素的检测结果
        2.3.3 中芦荟苷、芦荟大黄素的检测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提取制备芦荟苷工艺研究
    3.1 实验方法
        3.1.1 芦荟苷的提取
        3.1.2 芦荟苷的结晶
        3.1.3 芦荟苷的进一步纯化
        3.1.4 芦荟苷的鉴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芦荟苷的提取结果
        3.2.2 芦荟苷结晶的结果
        3.2.3 芦荟苷的进一步纯化的结果
        3.2.4 芦荟苷的鉴定
    3.3 小结
第四章 芦荟苷在水中稳定性的研究
    4.1 实验方法
        4.1.1 时间对芦荟苷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4.1.2 温度对芦荟苷稳定性的影响
        4.1.3 pH 对芦荟苷稳定性的影响
        4.1.4 不同金属离子对芦荟苷稳定性的影响
        4.1.5 芦荟苷水解液的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时间对芦荟苷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4.2.2 温度对芦荟苷稳定性的影响
        4.2.3 pH 对芦荟苷稳定性的影响
        4.2.4 不同金属离子对芦荟苷稳定性的影响
        4.2.5 芦荟苷水解液分析结果
    4.3 小结
第五章 芦荟粉制备芦荟大黄素的研究
    5.1 试验方法
        5.1.1 芦荟粉的预处理
        5.1.2 氧化反应的发生
        5.1.3 工艺的确定及验证试验
        5.1.4 芦荟大黄素的纯化及鉴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芦荟粉的预处理
        5.2.2 氧化反应的结果
        5.2.3 验证试验结果
        5.2.4 芦荟大黄素纯化与鉴定结果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库拉索芦荟中芦荟甙的提取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芦荟甙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1.2.2 芦荟甙提取研究现状
        1.2.3 芦荟甙的纯化研究现状
        1.2.4 芦荟甙鉴定方法研究现状
        1.2.5 芦荟甙定量方法研究现状
        1.2.6 芦荟甙的应用现状
        1.2.7 芦荟甙在芦荟鲜叶中的储存位置
        1.2.8 库拉索芦荟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乙醇为溶剂提纯芦荟甙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原理和方案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方案
    2.3 实验器材
        2.3.1 仪器
        2.3.2 试剂
        2.3.3 原料
    2.4 实验过程
        2.4.1 加乙醇榨汁
        2.4.2 浓缩
        2.4.3 醇沉法分离凝胶和多糖
        2.4.4 真空干燥
        2.4.5 结果的定性检测
    2.5 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2.5.1 破碎时乙醇的添加量
        2.5.2 洗脱体积和洗脱次数
        2.5.3 醇沉时无水乙醇的添加量
        2.5.4 分析讨论
3 芦荟甙提纯新方法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原理和方案
        3.2.1 芦荟鲜叶中的主要成分及溶解性
        3.2.2 实验方案
    3.3 实验器材
        3.3.1 原料
        3.3.2 仪器
        3.3.3 试剂
    3.4 实验过程
        3.4.1 提取和纯化芦荟甙
        3.4.2 定性鉴定
        3.4.3 定量测定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3.5.1 氯仿萃取时的萃取体积和次数
        3.5.2 浓缩叶绿素氯仿溶液的温度
        3.5.3 萃取芦荟甙时乙酸乙酯的添加量及萃取次数
        3.5.4 浓缩芦荟甙乙酸乙酯溶液时的温度
        3.5.5 提取效率
4 芦荟甙的定性方法
    4.1 据芦荟甙的物理性质定性
    4.2 化学方法定性
        4.2.1 芦荟甙饱和水溶液的pH 值
        4.2.2 芦荟甙与溴水的沉淀反应
        4.2.3 芦荟甙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4.2.4 芦荟甙与酸碱的显色反应
        4.2.5 芦荟甙的绿色荧光现象
    4.3 紫外光谱定性
    4.4 薄层色谱定性
    4.5 红外光谱定性
        4.5.1 芦荟甙标准品的红外光谱
        4.5.2 芦荟甙标准品的红外图谱解析
    4.6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性
    4.7 核磁共振法(NMR)定性
        4.7.1 芦荟甙的1H-NMR 谱
        4.7.2 芦荟甙纯品的13C 核磁谱
5 芦荟甙的定量方法
    5.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
        5.1.1 选择检测波长
        5.1.2 比色皿的选择
        5.1.3 溶剂的选择
        5.1.4 绘制标准曲线
    5.2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
        5.2.1 色谱条件
        5.2.2 绘制标准曲线
        5.2.3 测定样品的纯度
6 芦荟甙的物理化学性质
    6.1 芦荟甙的物理性质
    6.2 芦荟甙化学性质
        6.2.1 芦荟甙的稳定性
        6.2.2 芦荟甙与碱的显色反应
        6.2.3 Borntrager 反应
        6.2.4 芦荟甙与镁离子的显色反应
        6.2.5 芦荟甙与三氯化铁显色反应
        6.2.6 芦荟甙与溴水的沉淀反应
        6.2.7 芦荟甙的热重曲线和差热曲线
        6.2.8 芦荟甙水溶液在高温下的水解和氧化反应
        6.2.9 芦荟甙的荧光光谱
7 结论
    7.1 芦荟甙提取的工艺路线
    7.2 工艺参数
        7.2.1 清洗及破碎
        7.2.2 氯仿萃取
        7.2.3 乙酸乙酯萃取
        7.2.4 蒸馏浓缩氯仿萃取液
        7.2.5 蒸馏浓缩乙酸乙酯萃取液
        7.2.6 柱分离
        7.2.7 浓缩干燥
    7.3 芦荟甙的鉴定方法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和不同有效组分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雷公藤制剂及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
    1.1 雷公藤制剂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2 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1.3 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1.4 讨论
二、雷公藤不同有效组分的制备研究
    2.1 引言
    2.2 仪器与试药
    2.3 雷公藤不同有效组分的HSCCC分离工艺
    2.4 各有效组分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三、各有效组分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
    3.1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3.2 细胞毒实验
    3.3 治疗指数评价
    3.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及芦荟制品中的芦荟甙(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材料
        1.1.2 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样品处理
        1.2.2 色谱条件
        1.2.3 工作曲线的绘制
        1.2.4 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2.2 流动相选择
    2.3 分离柱温选择
    2.4 检测波长选择
    2.5 方法的线性及检出限
    2.6 方法回收率试验
    2.7 方法的精密度测定
        2.7.1 重复性
        2.7.2 再现性
3 结论

(9)芦荟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芦荟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 薄层扫描法
    1.3 分光光度法
        1.3.1 荧光光度法
        1.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 电化学分析法
        1.4.1 极谱法
        1.4.2 差示脉冲安家法
        1.4.3 碳糊电极上的吸附催化伏安法
        1.4.4 1.5阶微分阳极溶出伏安法
2 小结

(10)芦荟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芦荟的研究概况
    第一节 化学成分研究
        1.1 植物石炭酸成份
        1.2 蒽醌类物质
        1.3 糖类
        1.4 氨基酸
        1.5 有机酸
        1.6 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
        1.7 活性酶
        1.8 维生素
        1.9 奇异的“滑水”
    第二节 芦荟的药理作用
        2.1 抗癌作用
        2.2 抗菌作用
        2.3 愈伤作用
        2.4 泻下作用
        2.5 调节免疫
        2.6 抗衰老
        2.7 毒副作用
    第三节 芦荟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第四节 芦荟有效成分富集方法探索
        4.1 大孔吸附树脂概述
        4.2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芦荟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芦荟提取工艺研究
        1.1 试验仪器和试药
        1.2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3 不同来源芦荟药材的质量分析
        1.4 芦荟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
    第二节 芦荟有效成分富集纯化的工艺研究
        2.1 大孔吸附树脂类型的筛选
        2.2 D101 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富集芦荟总蒽醌的工艺参数优化
        2.3 过柱后样品纯度测定
        2.4 中试实验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芦荟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芦荟提取物质量标准草案
    第二节 芦荟提取物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2.1 试液的配制
        2.2 命名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含量测定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HPLC法测定保健品芦荟甙含量方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砀山梨酒氧化褐变的机制及调控[D]. 杨华. 江南大学, 2021(01)
  •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甙的4个标准方法比较[J]. 陈星蓉,汪玉玲,李桑,刘小玉,黄迪麟,陆婷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6)
  • [3]芦荟甙提取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周治德,李晓刚. 山东化工, 2013(11)
  • [4]芦荟中蒽醌化合物的提取和检测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王俊杰,付云芝.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1)
  • [5]芦荟粉提取制备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D]. 晏正. 河南大学, 2010(12)
  • [6]库拉索芦荟中芦荟甙的提取分离[D]. 石兵兵. 重庆大学, 2009(S2)
  • [7]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和不同有效组分的制备研究[D]. 张洁. 天津医科大学, 2009(07)
  • [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及芦荟制品中的芦荟甙[J]. 邹冬梅,王明月,陈成海,王建荣,蒋昌顺. 热带作物学报, 2009(04)
  • [9]芦荟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概况[J]. 谢玲,潘苇芩,李学强,李晓惠,王琴,敬静. 新疆中医药, 2008(06)
  • [10]芦荟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张翠利. 河南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品中芦荟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