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厌学数学的心理分析

文科生厌学数学的心理分析

一、文科学生厌学数学的心理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尹彩鑫[1](2021)在《乡村教育中留守儿童厌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讨》文中指出

易秋琳[2](2021)在《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的重要构成部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劳动人才。2010年我国正式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并为解决幼儿园师资不足问题,提出需要兴办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从纲要发布至今,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幼儿教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她们由接受普通初等教育向接受职业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学习适应性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由普通初等教育向职业教育过渡,且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未来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需要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理论分析入手,通过调查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分析和研究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提供参考的建议。在理论部分,本研究分析说明了学习适应性的概念和维度,指出学习适应性作为个体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主动作出心理和行为调整的能力,可以从心理适应和行为适应两个方面进行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压力应对的心理适应和学习方式采用、学习问题求助、学习资源利用、学习环境选择的行为适应的维度划分,并对这七个维度进行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基本要求的分析说明。在实践考察部分,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对广西自治区钦州市某示范性中职学校364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放问卷和对随机抽取的8名学前教育学生和8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属于比较适应的状况,其学习适应性良好具体表现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动机较恰当;会采用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注意选择适宜的学习环境适应。学习适应性不良具体表现为: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方式不够适应;对学习问题师生沟通不足;对学习资源的利用不高。本研究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方面分析了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学校方面主要有: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习计划安排;课堂教学质量;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师方面主要有: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教育;教师对学生学习纪律的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方面主要有: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程度;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方面主要有:家长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家长的教育观念。据此,本研究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建议。学校方面:合理安排课程,注重各类课程的恰当比例;合理安排实习,落实实习见习计划;加强课堂教学监督,保障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注重环境创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家校联系,注重改变家长教育观念。教师方面:积极对学生进行入学专业教育;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习纪律;主动和学生交流;做好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学生方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认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会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注重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家长方面: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增加家校配合共同育人的意识。

林素安[3](2021)在《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与直观想象素养的调查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文中指出数学核心素养自提出以来引起了我国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直观想象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数学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元认知是数学思维的内在表现,是个体在进行数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整个数学活动起到认知调节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直观想象素养为因变量,数学元认知水平为自变量,在调查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及直观想象素养水平的基础上,探讨数学元认知水平对直观想象素养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由直观想象素养测试卷及数学元认知量表以及基本信息和反馈信息组成的《高中生数学元认知与直观想象素养调查问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所学校的642名高二、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而后进行课堂观摩及个案访谈,最后得出若干结论和教学建议。具体而言,使用SPSS24.0进行如下操作:对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及数学元认知水平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发现其现状和特点;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以获知两者在地域、性别、文理科上的差异;通过回归分析获知数学元认知在三个子维度知识、体验、监控中对直观想象的影响程度,得到两者的线性回归模型。随机选取6名学生与3名老师进行课堂观察及访谈,访谈结果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论如下: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处于中下水平,数学元认知水平处于中上水平;直观想象素养与数学元认知水平在地域、性别、文理科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高中生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数学元认知水平与直观想象素养水平两者有中度正相关关系;数学元认知水平对直观想象素养水平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其中数学元认知知识对直观想象素养的直接影响最为显着,数学元认知体验次之,数学元认知监控直接影响效应最小。本研究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地揭示了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与直观想象素养水平的现状及两者间的作用机制,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和数学学习效率提供了理论性支持。最后,本研究拟从提高学生数学元认知、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刘慧昭[4](2021)在《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的培养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所接触的那些数学概念或者原理都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掌握好概括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文科生在概括能力水平上普遍较薄弱,这不仅给数学教学带来巨大挑战,也为文科数学老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増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对概括能力的研究,希望通过强化学生的概括能力来解决目前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的困难,也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意义所在。在对概括能力的相关核心概念进行分析与界定后,结合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以及概括能力的内容与特点,确定高中文科生概括能力的要求,以此作为测试卷编制的依据,通过对随机抽查的106名高中文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高中文科生在概括能力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数学概括能力的基础差、接受慢、理解弱、归纳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缺乏。针对上述问题,论文分析了影响高中文科生概括能力发展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思路,即过程性原则、引导性原则、渗透性原则,遵循“设计问题、创设情景→学会探索、尝试解决→交流信息、揭示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变练演编、深化提高→反思总结、观点提炼”的思路,提出了提高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的教学策略,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重视基础知识理解、改善教育教学手段、加强识图画图训练和注重多媒体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即教会学生预习和听课、分析与综合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类比与概括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综上所述,通过本论文最后的教学实验,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分别42名学生的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概括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数学成绩,值得去推广应用,为更多的高中文科生摆脱数学学习难度创造了可行性的方式方法。同时,通过培养和教学双管齐下的方式来提高高中文科生的概括能力,在提高学生概括能力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马朝义[5](2020)在《高中生厌学物理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西宁地区为例》文中提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科技的发展水平衡量着国家的竞争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不断增多,出现厌学物理的高中生也不断地增加。厌学人数的增多,影响着教育质量。所以,当今社会亟需解决厌学问题。本文为了消除高中生厌学物理的情绪,在马斯洛需求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对青海省西宁市高中生厌学物理的成因进行了调查,并从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学生方面,从学生的心理、学习的动机及学生的意志力等方面做出了分析;教师方面,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分析;学校方面,从教育观念、班级氛围、同学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分析;家庭方面,从家庭教育方式、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和家长与教师的沟通程度等方面做出了分析;社会方面,从社会文化环境、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做出了分析。分析原因之后,针对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学生方面: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意志等;教师方面:增加教师的知识广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等;学校方面:改变学校教育理念、加强家校的联系;家庭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社会方面可以整社会风气等。最后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策略的可行性。

邱红玉[6](2020)在《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下高中生厌学问题个案研究 ——以深圳市XX高中小K为例》文中提出青少年厌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困扰着很多老师、同学及家长的持续性问题,且现阶段针对青少年厌学问题的解决措施大多数仍停留在制度性改革和理论假设方面。因此,怎样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在现有教育体系的背景下进行改变,帮助青少年有效的改善厌学情绪和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现实问题。本选题查阅了许多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论文的基础之上,针对高中生厌学问题以及现状的改善,积极引入人本主义治疗模式,将其应用到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中,通过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出拥有预防、发展和补救的相关对策,使青少年转变自身对学习的态度,激发自身潜能,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本文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高中生小K自身状况以及目前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学校学习环境,并以此为例进行研究来分析和探讨影响小K产生厌学问题的原因,并据此在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基础之上,按照个案工作的程序,形成相关对策,同时也为社会工作领域中以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为方法介入高中生厌学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的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介入中学生厌学问题的理论实践进行总结和梳理,并通过实地考察得出相关结论,其主要目的意在考察以下几个方面情况:案主的基本情况、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于案主厌学问题的影响、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案主厌学状况的缓解与改善所能提供的帮助。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对高中生小K进行介入,通过个案服务旨在使案主协调自我概念、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等。

冯丽[7](2020)在《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的质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汹涌的外出务工潮、经商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或短期或长期失去父母双亲的直接监管,转而由在家的父母一方、老人或亲戚来照管,这就形成了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造成他们成绩差和纪律差等诸多问题。其中厌学倾向严重又是目前农村留守初中生诸多问题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和教育界的迫切问题,对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主体本身的话语和认知的微观视角出发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经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本研究选择河南省信阳市某农村学校为抽样学校,进入现场后,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等,选取4名农村留守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对4名个案学生的家庭、上学经历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了解后得出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经验的三个主题:家不是家、学校生活很无趣、未来无希望。并分析影响其厌学经验形成的因素是个体怕吃苦,只想舒服、对自己充满否定,对学习无兴趣、自我控制力差。家庭因素是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式有问题。学校因素是学校评价体制不合理、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因素是农村读书无用论和网络的影响。

李欢欢[8](2020)在《元认知干预技术干预初中生学习分心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有学习动机但分心严重的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其学习状态进行调整与干预,并采用小样本多基线实验设计验证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初中生学习分心问题的有效性。以元认知视角分析初中生学习分心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科学探讨对学习分心问题的干预过程及干预效果,旨在为广大教师、家长与学生提供操作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采用中学生学习行为障碍问卷和学习焦虑量表筛选被试,最终确定8位符合入组标准的被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元认知干预术对8为被试分别进行临床干预,采用小样本多基线实验设计观察8位被试干预前后对各自目标行为的自我满意度,并结合两个量表干预前后分数的变化,从而验证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初中生学习分心问题的有效性。结果:8位被试在干预结束后的量表得分与干预前的分数相比都明显下降,并回落到正常水平,且通过对多基线图的观察,8位被试对各自目标行为在干预前后的自我满意度均发生了显着变化。一个月之后的回访情况也表明,8位被试的状况良好,均未出现复发的现象。结论:(1)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解决初中生学习分心的杠杆解,在觉察和调控情绪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专心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可以高效解决学习分心问题。(2)元认知干预技术对解决初中生学习分心的问题是有效的。

勾小星[9](2019)在《人本中心模式介入青春期青少年厌学情绪实务研究 ——基于山东省Z市的Y个案分析》文中提出教育是立国之本,其不仅关乎社会发展、国家命运,对个人成长也举足轻重。我国义务教育推行三十余年来已取得丰富成果,然而厌学问题却长期、普遍的出现在青少年身上,厌学情绪导致的辍学问题已成为青少年中断学业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一旦青少年因厌学情绪导致辍学,极易对其以后的成长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本文采用个案服务的社会工作方法,以服务对象小Y为例,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等基本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青春期青少年厌学情绪的形成原因。经过研究发现,服务对象小Y的厌学情绪与青春期常见的行为、性格以及情绪变化有着明显的同步性,该过程中还造成了服务对象小Y严重的家庭矛盾,进一步刺激了服务对象小Y厌学情绪与其他青春期波动情绪的演化,使得小Y逃避学习和学校生活。在此研究基础上,采用人本中心模式介入服务对象,不仅直接干预厌学情绪,而且关注服务对象的青春期情绪变化与心理需求,以陪伴、关怀和尊重的方式帮助其挖掘自身潜能并促使其自我完善化,通过帮助服务对象自觉树立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化解其厌学情绪,进而实现服务对象的全面健康成长。经过近三个月的社工服务,服务对象小Y学习态度与成绩有了逐渐的改善,并与父母关系缓和,服务对象情绪稳定并能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与影响,自我更为开放、同一,开始表现出较强的效能感和责任感。本次服务取得的成果表明,人本中心模式对于处理青春期青少年厌学情绪有较大优势,且十分适用于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帮助青少年解决当下问题的同时也能够为其长期成长提供帮助。所以在今后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展人本中心模式的使用比例,而且其核心理念价值在帮助服务对象的同时也促进社工自身成长。

王翠萍[10](2018)在《中职学生厌学成因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中职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带动扩大就业、精准脱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学生厌学是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正确做好中职学生厌学的教育与管理与疏导,对于中职教育和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昌市的四所中职学校为例,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通过《中职学生厌学调查问卷》对490名中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普遍,2/3以上的学生呈轻微厌学,但也有1/3的学生呈现中等或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在人口学变量方面,男生的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比女生略重,在厌学成因方面,男生在社会原因与家庭原因方面显着大于女生;而在年级方面,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呈现出随年级的增高而严重的趋势,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自身原因也有随着年级提高而呈现显着增加趋势。在专业、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留守以及父亲职业方面,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以及四方面的影响因素差异都不显着。在生源地方面,城镇学生在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方面略高于农村学生,学校原因、家庭原因与自身原因对城镇学生的影响显着大于对农村学生的影响。而在学业成绩方面,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呈现出随着学业成绩越差而厌学程度更严重的趋势,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对学业成绩靠后的学生影响更大。回归分析表明,自身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三个因素进入方程。本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影响、社会价值观念及网络流行文化;学校招生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教学模式与方法;家长对子女学习选择、学习期望以及教养方式;学生身心素质、文化基础、发展目标等都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重要原因。最后,研究提出,在社会方面,应该针对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社会舆论与正确社会观念,促进中职教育良性发展;在学校层面,应该营造良好校风与学风,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家庭范围,应该营造家庭和谐的氛围,加强家庭与学校协同管理;在个人自身方面,应该加强中职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提高自身职业技术技能。只有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通力合作,协同共管与自管,才能有效克服学生的厌学问题,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文科学生厌学数学的心理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科学生厌学数学的心理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2)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缘起
        (一)普通初等教育向职业教育过渡的需要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习适应性一般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1.学习适应性的意义
        2.学习适应性的测量工具
        3.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4.学习适应性的提升策略
        (二)关于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1.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3.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4.中职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三)关于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1.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3.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四)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有助于丰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理论
        2.有助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实践工作的开展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第一部分 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学习适应性
        (二)中等职业学校
    二、学习适应性的维度分析
        (一)心理适应方面
        (二)行为适应方面
    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基本要求
        (一)依据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要求做好心理调节
        1.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2.有恰当的学习动机
        3.能积极应对压力
        (二)依据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要求做好行为调节
        1.掌握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方式
        2.能主动求助解决学习问题
        3.能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4.能主动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部分 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研
    一、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情况
    二、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生学习适应性各维度基本情况
        (一)心理适应方面
        (二)行为适应方面
    三、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学段比较
    四、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生学习适应性良好的具体表现
        (一)学习态度较端正
        (二)学习动机较恰当
        (三)会采用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
        (四)注意选择适宜的学习环境
    五、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的具体表现
        (一)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方式不够适应
        (二)对学习问题师生沟通不足
        (三)对学习资源的利用不高
    六、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一)学校方面
        1.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习计划安排
        2.课堂教学质量
        3.学习环境的创设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教育
        2.教师对学生学习纪律的要求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三)学生方面
        1.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程度
        2.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家庭方面
        1.家长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
        2.家长的教育观念
第四部分 提高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一)合理安排课程,注重各类课程的恰当比例
        (二)合理安排实习,落实实习见习计划
        (三)加强课堂教学监督,保障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四)注重环境创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加强家校联系,注重改变家长教育观念
    二、教师方面
        (一)积极对学生进行入学专业教育
        (二)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习纪律
        (三)主动和学生交流
        (四)做好学生的个别化教育
    三、学生方面
        (一)提高学前教育的专业认同
        (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学会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四)注重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
    四、家长方面
        (一)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
        (二)增强家校配合共同育人的意识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与直观想象素养的调查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理论背景
        (三)现实诉求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一、直观想象研究述评
        (一)直观想象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二)国内外直观想象的评价
    二、数学元认知研究述评
        (一)数学元认知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二)国内外数学元认知测量与评价相关研究
    三、综述总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一)直观想象的测量
        (二)数学元认知的测量
    四、数据编码及处理
        (一)直观想象问卷编码
        (二)数学元认知问卷编码
        (三)数据的处理
第4章 高中生直观想象水平与数学元认水平现状
    一、高中生直观想象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直观想象测试整体结果
        (二)直观想象地域间差异
        (三)直观想象的性别差异
        (四)直观想象的文理科差异
        (五)结论与分析
    二、高中生数学元认知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数学元认知测试整体结果
        (二)数学元认知水平地域间差异
        (三)数学元认知性别间差异
        (四)数学元认知文理科间差异
        (五)结论与分析
第5章 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与直观想象素养的关系研究
    一、数学元认知与直观想象的相关性
    二、数学元认知对直观想象的回归分析
    三、访谈分析
        (一)学生访谈
        (二)教师访谈
第6章 讨论与教学建议
    一、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一)高中生的直观想象素养整体水平偏低
        (二)高中生在直观想象素养表现中存在差异
        (三)高中生的直观想象素养水平和数学元认知水平均与学习习惯有关
        (四)高中生在数学元认知水平中差异性显着
        (五)高中生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
        (六)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水平与数学元认知水平呈正相关
    二、对数学教学的建议
        (一)扎实数学知识根基
        (二)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三)将数学元认知有效的应用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中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一)关于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现状的结论
        (二)关于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现状的结论
        (三)关于数学元认知结构与直观想象素养关系的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问提纲
    附录2 直观想象素养测试卷
    附录3 数学元认知水平量表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4)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的培养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4 技术路线图
2 理论基础
    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3 数学概括能力
    3.1 数学概括能力内容
    3.2 数学概括能力特点
4 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4.1 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学习现状
    4.2 主观因素
    4.3 客观因素
5 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培养
    5.1 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培养原则
    5.2 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培养思路
    5.3 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培养方法
6 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教学策略
    6.1 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弱的表现
    6.2 提高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的教学策略
7 教学实验
    7.1 实验方案
    7.2 实验设计
    7.3 实验过程
    7.4 实验结果
    7.5 实验结论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中生厌学物理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西宁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1.1 国内研究现状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访谈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厌学的概念
        2.1.1 广义概念
        2.1.2 狭义概念
        2.1.3 高中生厌学物理
    2.2 相关理论
        2.2.1 马斯洛需求理论
        2.2.2 素质教育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2.2.4 物理教学理论
第三章 西宁市高中生厌学物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高中生厌学物理情况
        3.1.1 资料收集
        3.1.2 高中生厌学物理现状
    3.2 高中生厌学物理的共性成因
        3.2.1 学生自身因素
        3.2.2 物理教师因素
        3.2.3 学校因素
        3.2.4 物理学科因素
        3.2.5 家庭教育因素
        3.2.6 社会环境因素
        3.2.7 教育滞后
    3.3 高中生厌学物理的特性原因
        3.3.1 性别因素
        3.3.2 年级因素
第四章 应对西宁市高中生厌学物理的对策
    4.1 应对厌学物理共性原因的对策
        4.1.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4.1.2 培养学生的兴趣
        4.1.3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4.1.4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4.1.5 改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
        4.1.6 优化社会环境
    4.2 应对厌学物理特性成因的对策
        4.2.1 应对女生厌学物理的对策
        4.2.2 教师结构的合理化
        4.2.3 改善高二学生的情绪
        4.2.4 提高文科学生学习物理的意识
第五章 实践验证
    5.1 对象的选取
    5.2 实践过程
    5.3 实践结果
第六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1.1 调查结论
        6.1.2 西宁市高中生厌学物理的成因
        6.1.3 应对西宁地区高中生厌学物理的对策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6.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高中生厌学物理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Ⅱ 物理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Ⅲ 西宁市高中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6)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下高中生厌学问题个案研究 ——以深圳市XX高中小K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状况
        0.2.1 国外关于高中生厌学相关研究
        0.2.2 国内关于高中生厌学相关研究
        0.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0.3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0.3.1 研究的创新点
        0.3.2 研究的不足之处
1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1.1 概念界定
        1.1.1 厌学
        1.1.2 高中生
    1.2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
        1.2.1 自我概念理论
        1.2.2 人本主义思想
        1.2.3 “来访者中心疗法”
    1.3 本文分析框架
2 研究方法
    2.1 个案工作方法
    2.2 研究对象资料收集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个案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3 高中生厌学的现状、表现及原因分析
    3.1 高中生厌学现状
        3.1.1 高中生厌学的年级差异
        3.1.2 高中生厌学的性别差异
    3.2 高中生厌学的表现
        3.2.1 自我贬低
        3.2.2 推脱责任
        3.2.3 学习动机缺失
        3.2.4 叛逆行为
    3.3 高中生厌学的原因
        3.3.1 学生自身的原因
        3.3.2 学校的原因
        3.3.3 家庭的原因
        3.3.4 社会的原因
4 个案工作介入高中生厌学的实施过程
    4.1 接案
        4.1.1 案主的基本情况
        4.1.2 接案基本途径及初步建立专业关系
        4.1.3 案主的家庭环境
    4.2 预估
        4.2.1 对案主的问题预估
        4.2.2 对案主的需求评估
    4.3 计划
        4.3.1 服务目标
        4.3.2 服务计划
    4.4 介入
        4.4.1 第一次介入:与案主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4.4.2 第二次介入:对案主的厌学情绪给予积极关注
        4.4.3 第三次介入:探讨案主的自我概念如何影响其厌学情绪
        4.4.4 第四次介入:探讨家庭环境对案主厌学情绪的影响
        4.4.5 第五次介入:探讨与同辈群体交往对案主厌学情绪的影响
        4.4.6 第六次介入:促进案主增强自觉与自我调节,缓解其负面情绪
        4.4.7 第七次介入:提升案主积极情绪体验以改善厌学情绪
        4.4.8 第八次介入:巩固服务成果并结案
    4.5 评估
        4.5.1 社工对服务计划实施的评估
        4.5.2 社工对个案目标达成评估
        4.5.3 社工对案主的评估
        4.5.4 社工对人本主义治疗模式运用的评估
        4.5.5 社工对个案成效的评估
    4.6 结案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建设
        5.2.2 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5.2.3 优化学校教育理念,创新学校教育方法
        5.2.4 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连接社会资源
        5.2.5 发挥社工专业介入的独有优势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高中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厌学量表
    附录 C: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附录 D:个案辅导知情同意书
    附录 E:个案访谈提纲
致谢

(7)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背景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农村留守儿童
        1.3.2 农村留守初中生
        1.3.3 厌学
        1.3.4 经验
        1.3.5 质性研究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2.1.1 国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
        2.1.2 国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2.2 关于厌学问题的研究
        2.2.1 国外关于厌学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厌学的研究
    2.3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研究
        2.3.1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表现研究
        2.3.2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成因研究
        2.3.3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对策的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研究方法
    3.1 质性研究取向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3 研究进场
    3.4 资料收集与分析
        3.4.1 研究资料的收集
        3.4.2 研究资料的分析
    3.5 研究效度与伦理
        3.5.1 研究效度
        3.5.2 研究伦理
    3.6 研究步骤
4 研究结果
    4.1 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场景
        4.1.1 拼搏班
        4.1.2 学生的学校生活
    4.2 农村留守初中生家庭生活场景
    4.3 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经验
        4.3.1 家不是家
        4.3.2 学校生活很无趣
        4.3.3 未来无希望
        4.3.4 小结
    4.4 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经验形成影响因素
        4.4.1 个人因素
        4.4.2 环境因素
        4.4.3 小结
5 研究讨论
    5.1 家庭功能与厌学
    5.2 学校教育与厌学
    5.3 挫折容忍力与厌学
6 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家庭的建议
        6.2.2 对学校的建议
        6.2.3 对社会的建议
        6.2.4 对留守初中生的建议
    6.3 研究贡献与反思
        6.3.1 本研究的贡献
        6.3.2 本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元认知干预技术干预初中生学习分心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假设
    1.5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注意的概述
        2.1.1 注意的概念与特征
        2.1.2 注意的分类
    2.2 学习分心的概述
        2.2.1 学习分心的概念界定
        2.2.2 学习分心的影响因素
        2.2.3 学习分心的对策与干预
    2.3 注意与学习的关系研究
    2.4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概述
        2.4.1 元认知干预技术
        2.4.2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2.4.3 情感组织者技术
        2.4.4 临床放松训练
        2.4.5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2.1 中学生学习行为障碍问卷
        3.2.2 中学生学习焦虑量表
        3.2.3 被试的自我满意度评定表
    3.3 研究设计和具体实施程序
        3.3.1 干预方案设计
        3.3.2 实验方案设计
        3.3.3 具体实施程序
    3.4 统计方法
    3.5 具体干预措施
        3.5.1 被试的问题分析
        3.5.2 认知调整
        3.5.3 放松训练
        3.5.4 防复发
        3.5.5 回访
4 研究结果
    4.1 中学生学习行为障碍问卷三次测量的得分统计
        4.1.1 中学生学习行为障碍问卷三次测量的得分
        4.1.2 学习低效因子三次测量得分的差异检验
        4.1.3 学习分心因子三次测量得分的差异检验
    4.2 学习焦虑量表三次测量的得分统计
        4.2.1 学习焦虑量表三次测量的得分
        4.2.2 学习焦虑量表三次测量得分的差异检验
    4.3 目标性行为数据
        4.3.1 被试A的目标行为数据
        4.3.2 被试B的目标行为数据
        4.3.3 被试C的目标行为数据
        4.3.4 被试D的目标行为数据
        4.3.5 被试E的目标行为数据
        4.3.6 被试F的目标行为数据
        4.3.7 被试G的目标行为数据
        4.3.8 被试H的目标行为数据
    4.4 被试的自评、他评与回访情况
        4.4.1 被试A的自评、他评与回访情况
        4.4.2 被试B的自评、他评与回访情况
        4.4.3 被试C的自评、他评与回访情况
        4.4.4 被试D的自评、他评与回访情况
        4.4.5 被试E的自评、他评与回访情况
        4.4.6 被试F的自评、他评与回访情况
        4.4.7 被试G的自评、他评与回访情况
        4.4.8 被试H的自评、他评与回访情况
5 讨论
    5.1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初中生学习分心的干预效果
    5.2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初中生学习分心心理机制的探讨
        5.2.1 学习分心过程中相关知识的探讨
        5.2.2 学习分心过程中相关情绪的探讨
    5.3 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分析
    5.4 本研究的高效性与局限
        5.4.1 本研究的高效性
        5.4.2 本研究的局限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学生学习行为障碍问卷
附录 B MHT测验题本之学习焦虑量表
附录 C 被试的自我满意度评定表
附录 D 被试的基本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人本中心模式介入青春期青少年厌学情绪实务研究 ——基于山东省Z市的Y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概念界定
    1.5 理论基础
    1.6 资料收集方法及实务开展方法
    1.7 个案选取与研究思路
2 观察准备与制定计划
    2.1 确立合作关系,初识厌学情绪
    2.2 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家庭生活环境
    2.3 问题与需求评估,制定服务方案
3 青春期心理与家庭环境干预
    3.1 认识自我变化,学会接纳自我
    3.2 家人学习正确教育理念,改变家庭相处模式
    3.3 探因情绪波动,释放压抑情绪
4 厌学情绪干预与成效巩固
    4.1 挖掘自身潜力,初步建立自信
    4.2 树立学习榜样,坚定学习信念
    4.3 纠正错误学习观念,初步消除厌学情绪
    4.4 回访巩固成效
5 评估与结案
    5.1 评估与结案:巩固服务成效,评估服务并结案
    5.2 关于服务过程不足的反思
6 结论与反思
    6.1 人本中心模式介入青春期青少年厌学情绪的有效性分析
    6.2 人本中心模式介入青春期青少年厌学情绪的劣势与不足
    6.3 感受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中职学生厌学成因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1.1.2 中职学生厌学现象令人堪忧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概念界定
        1.5.1 厌学
        1.5.2 中职学生
第2章 中职学生厌学的文献综述
    2.1 中职学校学生的厌学表现
    2.2 国内外厌学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学生厌学的研究概况
        2.2.2 国内学生厌学的研究现状
    2.3 对现有研究的小结
第3章 中职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
    3.1 研究设计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工具
        3.1.3 调查程序
        3.1.4 数据处理
    3.2 研究结果
        3.2.1 中职学生厌学的总体状况
        3.2.2 中职学生厌学问卷的信效度
        3.2.3 中职学生厌学的基本特征
        3.2.4 中职学生厌学的变量比较
        3.2.5 中职学生厌学影响的相关分析
        3.2.6 中职学生厌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第4章 中职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4.1 中职学生厌学的社会原因
    4.2 中职学生厌学的学校原因
    4.3 中职学生厌学的家庭原因
    4.4 中职学生厌学的自身原因
第5章 中职学生厌学的管理对策
    5.1 营造良好社会舆论,促进中职教育良性发展
    5.2 营造良好校风学风,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5.3 营造家庭和谐氛围,加强家庭学校协同教育
    5.4 加强自我心理调适,提高自身职业技术技能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职学生厌学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四、文科学生厌学数学的心理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教育中留守儿童厌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讨[D]. 尹彩鑫.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 [2]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D]. 易秋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与直观想象素养的调查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D]. 林素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4]高中文科生数学概括能力的培养及教学策略研究[D]. 刘慧昭. 西南大学, 2021(01)
  • [5]高中生厌学物理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西宁地区为例[D]. 马朝义.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6]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下高中生厌学问题个案研究 ——以深圳市XX高中小K为例[D]. 邱红玉. 辽宁大学, 2020(01)
  • [7]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的质性研究[D]. 冯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元认知干预技术干预初中生学习分心效果的研究[D]. 李欢欢.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9]人本中心模式介入青春期青少年厌学情绪实务研究 ——基于山东省Z市的Y个案分析[D]. 勾小星.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中职学生厌学成因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中职学校为例[D]. 王翠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文科生厌学数学的心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