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强夯效果的因素

论影响强夯效果的因素

一、论影响强夯效果的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邹梦超[1](2021)在《深厚回填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研究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家迅速发展,市内建设用地不断减少,用地冲突日益激增,采用“开山填谷”、“填海造地”等形成的地基逐渐被选用,但此类回填地基往往不能满足变形、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等建设要求,因而需对其进行处理,而强夯法操作简单、经济、环保,处理这类回填土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因强夯加固机理和回填土的复杂性,导致强夯理论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因此有必要对回填土特别是深厚回填粘性土地基进行相关研究,进而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本文依托云南某项目,结合以往强夯资料与文献,对强夯加固机理及影响强夯加固效果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夯锤夯击土体时,夯坑周围发生隆起,土体也出现了较大的沉降量,单击沉降量随夯击时接触时间呈“S”型变化。表层土体(2m以内)的加固效果最好,土体沉降量与深度呈线性变化;在2m-4m范围内,土体沉降量随深度增大而缓慢减小,超过4m后,土体沉降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小。夯击后土体的压缩模量从5.3MPa增大到20MPa以上。(2)夯击能一定时,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土体沉降量也随之增大,但增幅变缓,本文的最佳夯击次数为第7击;并且重锤低落距(30t*20m)下夯击组合加固效果更好,采用小直径(1.4m)夯锤加固土体的深度较大,适用于浅层回填土。(3)其它参数相同,只改变夯击能级,发现土体沉降量和应力随夯击能的增大而增大。当夯击能级从4000k N·m增大到6000k N·m时,土体竖向位移量增幅为44.2%,而夯击能从6000k N·m增加到8000k N·m时,夯沉量增幅仅为8.1%,说明在工程中存在最佳夯击能。研究发现,在6000k N·m能级下,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在8m-9m范围内,土体塑性变形形似“梨形”;当夯击能从6000k N·m增加到8000k N·m时,土体有效加固深度增加不大,也在8m-9m范围内。(4)依次改变土体的内摩擦角、黏聚力、压缩模量和泊松比,发现内摩擦角对土体的变形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黏聚力,而压缩模量和泊松比对其影响不大。内摩擦角、黏聚力、压缩模量以及泊松比越大,土体变形量越小。当黏聚力从15k Pa增加到45k Pa时,土体单次沉降量减少了56%。

刘睿[2](2020)在《强夯法在山区高填方机场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以包头五当召通用机场为例,针对山区机场建设存在的高填方等地基处理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就本项目工程解决了填方高度大于20m的大石块、土石混合材料高填方地基加固材料的选配、分层填筑方法和强夯加固施工参数以及处理后地基检测方法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强夯法对于地基处理具有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节省材料及工程造价等许多优点,但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设计计算还处于由经验和定性的基础上,因此,通过对石拐五当召通用机场地基处理的研究,提出适用于本环境的计算公式,为指导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帮助。通过量纲分析法推导出简单、方便,可快速确定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参考工程案例论证该计算公式,计算了不同地基土在不同夯击能作用下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强夯后场地平均夯沉量,与其他研究者所推导出的公式计算相比较,作者所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误差最小。依托五当召通用机场项目,结合现场岩土和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机场场道设计,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获得强夯法加固的理论基础,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以不同填筑体及不同强夯能级分出四个试夯区,采用现场原位试验与土工试验相结合,对试夯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通过试夯,在夯击能及其他参数一定的情况下,选用不同的锤重落高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应选重锤的结论,可直接指导本工程实际施工,同时也为该类工程在类似土质上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现场试夯的检测数据和推导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对,该推导公式可适用于强夯现场快速得出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该经验公式不但为五当召通用机场地基土大面积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支撑,亦对今后类似场地强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丽娟[3](2020)在《强夯法地基加固数值模拟及工程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地基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强夯法地基加固方式因操作简单、经济合理、加固效果显着、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未有成熟的计算方法来指导设计和施工,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还无法精准计算。因此研究强夯法对回填土地基加固的影响因素和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项目强夯法地基加固处理实例为依托,对强夯法加固高填方地基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强夯法地基加固处理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实施中的改进方向。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了回填土地基产生的背景及强夯法的优越性,简述强夯法的发展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阐述了强夯法地基加固的机理,分析比较并选取了数值模拟的应用软件和本构。3、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比较锤重、落距、锤径和土体物理指标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程度;同时得出与实际工程同参数下的变形量和有效加固深度。4、根据实际工程的施工情况,强夯后的检测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实际施工结果围绕模拟结果上下浮动,同时提出了强夯法地基加固处理和基础应用的改进方向。为类似工程提供工程经验,也有利于强夯法的推广和发展。

黄鑫[4](2019)在《强夯法施工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与分析》文中指出强夯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着、施工速度快、费用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利用重锤下落产生的强大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加固地基的方法。强夯法施工时会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巨大的冲击力会引发地基的振动,从而对周围的构筑物产生影响,影响精密仪器的工作,危害人体的健康。夯锤冲击力也会引起地面土粒振起扩散在空气中造成扬尘,造成空气污染,对周边环境产生危害,另外强夯施工时还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影响施工现场的工人以及周围的居民、动物。因此,本文基于现场试验、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的方式,对强夯施工引起的环境影响包括振动、扬尘、噪声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主要结论:(1)依据现场监测与数值分析结果,得到强夯法施工时产生的地面振动速度、振幅与夯击能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强夯施工引起地基竖向、水平向振动的影响范围。针对不同建(构)筑物类型,提出了适用于黄河冲积平原区的强夯施工安全距离控制标准。(2)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研究了强夯工艺和土质参数对扬尘和噪声影响。试验表明,夯击能、夯锤形状、土中细粒含量、含水率等时影响扬尘和噪声的主要敏感性指标。得到了强夯施工扬尘浓度和噪声量的传播规律和影响范围。(3)在普朗特地基承载力模型的基础上,参考圆形基础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与假设,研究强夯作用下土颗粒失衡的临界条件,推导了强夯法扬尘计算公式。根据相似原理设计了模型试验装置,并对理论公式进行了验证。(4)结合强夯法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给出了基于环境影响的强夯法设计施工要求,提出了控制环境污染的工程措施,以减少强夯法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保障强夯法在工程建设中的顺利实施。

杜继芳[5](2019)在《强夯的振动传播规律及加固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强夯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加固方式,在各种大型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对于强夯加固机理的理解尚不够深入,目前对于强夯的认识多集中于静态参数强夯前后的变化,对于强夯的动态过程研究较少。并且,对于强夯的加固范围的计算方法也大多停留在计算加固深度的一维状态,对于整体的加固范围没有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依托973项目“山区支线机场高填方变形和稳定控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通过两个在建机场(北京新机场和承德机场),研究了强夯引起的振动在土石混合料和粉土地基中的传播规律,提出了对加固机理的新认识和可以计算加固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三个不同的强夯能级(1000,1500,2000 k N·m),在北京新机场进行了粉土地基大型的现场试验,并对试验获得的夯锤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二维(竖直和水平方向)土体内部振动加速度和速度的传播过程以及夯坑的沉降规律等结果进行了分析。旁压试验和标贯试验说明,加固区域的土体整体属性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土体内部的振动规律的变化与夯坑沉降规律具有一致性,都表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状态。当土体内部的振动加速度和速度超过一定值后,就会引起土体内部的颗粒密度增加,从而起到加固的效果;(2)强夯的加固机理可以解释为夯锤首先赋予夯坑内部土体以动量,将其压入周围土体,而后周围土体中的颗粒在相互之间动量的转化过程中,产生不可恢复的位移,可以称之为位移扩散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利用夯坑的形状,对土体内部的沉降规律进行了数学模型描述,通过4组室内试验的验证,可以看出该数学模型可以有效的计算强夯内部的沉降规律;(3)通过承德机场的现场试验,利用3D扫描技术对夯坑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建模,验证了沉降计算模型中关于夯坑的假设;通过测量填筑体内部的沉降规律,验证了该模型可以用于现场计算之中;在确定了加固范围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反演,得出了0.04 m的临界位移量,并利用该值与文献中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取得了一致的结果;(4)利用颗粒流软件对强夯的加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强夯过程中孔隙率及动态发展的规律,并比较了“重锤低落”和“轻锤高落”5中组合方式之间的振动规律;在强夯的作用下,孔隙率距离夯坑越远变化越小,在夯锤正下方的效果最好,侧方主要集中在34 m的范围;“重锤低落”产生振动的衰减速度要小于“轻锤高落”,因此,可以传播更远的距离,加固深度也更大。

刘陈林[6](2019)在《基于颗粒流的大粒径填石路基强夯加固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项目向山区发展,而山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复杂,往往给施工带来了许多问题。对于山区公路工程项目,经常需要面临的就是深挖高填的问题。考虑到经济性、施工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山区公路工程往往通过爆破开采碎石来进行路基的填筑,并采用强夯法来对填石路基进行加固。但是,就目前强夯法的发展来说,其理论研究要远落后于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时更多的依赖于施工经验,这对于强夯的工程应用存在一定的限制与不利。本文依托贵州省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的背景,结合大粒径碎石的相关性质、爆破块度分析及强夯法的理论研究,利用颗粒流软件PFC2D对填石路基的强夯加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针对目前山区公路工程中常见的路基填石料展开分析,简要介绍了填石料的分类和工程特性,结合爆破碎石块度分布规律与预测模型、贵州省某公路爆破设计参数及路基填筑的基本要求,对该工程的爆破碎石块度进行预测,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验证。(2)从基本假定、计算原理和接触本构模型三个方面对颗粒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根据相似级配法进行室内大三轴试验,获得应力应变曲线。再基于PFC2D建立双轴试验模型,对细观参数与宏观力学性质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大三轴试验结果进行参数标定,获得相关细观参数值。(3)根据背景工程资料,基于颗粒流软件PFC2D建立大粒径填石路基和夯锤的颗粒流模型,对填石路基强夯加固过程进行模拟,并结合地表夯沉量、土体位移、有效加固深度等模拟结果对强夯的加固效果及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4)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夯锤宽度(即实际三维条件下的夯锤底面积)、夯锤锤重以及夯锤落距三个参数进行正交分析,以得出影响强夯效果的主次因素。结合正交分析,对夯锤宽度、夯锤锤重以及夯锤落距三个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模拟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图[36]表[18]参[46]

冯美硕[7](2019)在《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强夯追密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越来越多的向山区发展,特别是针对沟壑纵横、谷坡陡峻、地质复杂多变的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是山区公路的主要路基形式,为了保证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和工后沉降满足要求,除采用分层碾压施工外,强夯追密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路基压实度的技术措施。本文将以贵州紫望高速公路以及石家庄平赞高速公路的山区高填方路基工程为依托,对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机理和强夯追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⑴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山区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问题及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且对强夯追密法的加固机理、有效加固深度及数值模拟研究方面进行了阐述。经过分析得出,强夯追密法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提高高填方路基的压实度及承载力,从而达到减小工后沉降的目的。⑵对高填方路基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引起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原因及其沉降机理,得出了高填方路基与一般路基的沉降是有所不同的,其中原因包括高度高、自重大、压实度不足、填料差异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⑶现场进行强夯追密试验时,采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动应力沿着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的变化规律,不同夯击能下夯锤周围土体产生隆起的差异,现场试验夯击次数与夯沉量之间的关系。⑷对平赞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现场实测的数据运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工后沉降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强夯追密加固效果显着的结论。通过对不同夯击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有效加固深度的大小以及确定了强夯施工时的分层填筑高度。

谢增辉[8](2019)在《强夯施工对黄草坝引水隧洞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强夯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产生巨大的夯击能量,使土体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能显着降低土的压缩性、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均匀程度、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以及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作用,它是目前最为常用和最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本文以滇中引水工程黄草坝引水隧洞段上方拟建一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并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为背景,由于强夯作用下较大的冲击动应力可能导致引水隧洞结构出现裂缝而影响正常运行。通过运用有限元基本分析方法,建立场地与隧洞的二维、三维数值模型,详细讨论了多种情况下强夯施工对黄草坝引水隧洞结构振动速度、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时程曲线以及应力云图,由计算结果判断强夯处理是否可行,为场地强夯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1)模拟分析时,首先分析土体中地下水的稳态作用及其对土体的影响,将自重应力场与地下水的稳态流场进行耦合,分析土体的塑形区域,将所得塑形区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强度折减,然后进行夯击作用的影响分析。(2)在单击夯击能为3000kN·m,填方土层按照4米每层的前提下,分析了三条典型剖面在强夯作用下的竖向影响深度范围,并结合地质勘查报告得出3-3剖面地质状况相对较差,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3)针对3-3剖面分析不同填土高程处,在强夯作用下得出夯击点与隧洞轴线水平方向上的安全距离:随着高程的增加安全距离逐渐减小,强夯适用范围越来越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双夯击作用下的振动效应,得出当填土高程超过1870米且满足安全距离时,建议两夯点的距离不小于20米,此时双夯击作用下的应力影响区域不存在叠加效应,两夯击点的冲击应力作用相互无影响。此外又补算了单击夯击能为4000kN·m的夯击作用下,填土高程1862米以上布置夯击点时,夯点与隧洞轴线水平方向距离应不小于100米。(4)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中对地层的划分与二维模型略有不同,结合建模的复杂性和计算过程的难易程度,拟建场区地基土的分层比较简单,因此两者的分析计算结果稍有差异,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当填土高程为1878米,强夯作用下引水隧洞三条典型剖面处的最大拉应力和振动速度最大值均小于规范要求标准,强夯施工不会导致隧洞衬砌结构产生破坏。(5)在用机械碾压法对填方土层进行压实的过程中,土体的应力变化非常小,因此建议在不适宜进行强夯施工的区域采取机械碾压法进行施工。

王钕承[9](2019)在《高填方路堤强夯法施工数值模拟及力学分析》文中指出高填方路基相比于一般路基而言,具有填筑高度大,普通压实手段压实效果差的特点,而强夯法作为高填方的主要压实手段,在山区高填方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山区高填方路基填筑材料通常为其他路段所产生的弃方土石料,粒径变化大,巨粒含量高,因此采用强夯法处理土石混合料填筑的高填方路基时的施工参数和加固效果应专门进行研究。除此之外强夯法施工时对已有建(构)筑物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强夯施工对于涵洞结构安全的影响在以往规范和研究中往往都是被忽略的问题。本文针对强夯法加固高填方的施工及强夯施工荷载对涵洞结构物的影响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总结以往强夯加固理论通过引入参数完善理论公式以及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强夯施工的仿真模拟和力学分析,提出了不同工况下的建议施工控制参数,并研究分析了强夯荷载对涵洞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实体工程提出了强夯施工时的安全距离,为实际工程中强夯施工场地里已存在的涵洞结构物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分析了强夯加固原理和强夯振动影响原理以及高填方涵洞受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强夯加固效果与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了有效加固深度、水平加固范围、夯后土体压实度以及土体质点振动规律等重要指标的计算公式。2、通过土石混合料的大三轴试验,研究了土石混合料在剪切强度方面受土石比和围压等因素影响规律。并得到了土石混合料的剪切强度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3、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基于规范建议和试验得到的参数建立夯锤-路基模型。分析路基内部动应力响应与位移分布,并通过分析其力学规律提出建议施工控制参数。以2000kN?m的强夯施工为例,其有效加固深度为4.7m,有效加固水平范围为4.6m,有效夯击次数为7-8次。路基压实度为94%时,对应的土体内部竖向塑性应变的界限值为29.1%。4、利用有限元分析的原理,建立了夯锤-路基-涵洞模型。分析了在5m、10m、20m埋深下距夯锤水平距离为5m、10m、15m等情况下涵洞的应力和振动状态受强夯施工荷载影响的规律,并根据规范要求从应力和振动速度两个方面验算了涵洞的安全性。最后结论表明:强夯施工时应该考虑对涵洞结构安全的影响。以振动速度的标准,涵洞埋深分别为5m、10m和20m时对应的安全距离分别为9.1m、5.5m和4.5m。

刘香,史海中,周鑫[10](2019)在《炉渣粉煤灰回填地基的强夯设计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人工回填料——高炉渣粉煤灰,研究其各主要施工参数对强夯效果的影响,为强夯施工参数设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标准,实现方案的合理性和成本的经济性。以高炉渣粉煤灰回填地基为研究对象,对强夯法加固地基的设计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依托包头钢铁集团新体系高炉矿渣地基处理项目,在FLAC3D软件的基础上,选定夯击能、夯击次数,夯锤直径、夯点间距作为强夯施工研究参数,通过控制单一变量对不同施工参数下的强夯法加固地基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进行探究。分析得出了夯击参数对强夯加固的影响规律,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夯击能越大,夯锤中心的土体产生的竖向位移越大;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土体的影响深度逐渐增大,当超过最佳夯击次数后,就显得毫无意义;夯锤直径越大,作用面积越大,土体变形范围越大。因此,合理的选取强夯间距可以增强地基的整体强夯效果。

二、论影响强夯效果的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影响强夯效果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深厚回填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强夯法概述及发展历程
    1.3 强夯法研究现状
        1.3.1 强夯加固理论
        1.3.2 强夯数值模拟分析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夯后检测技术
    2.1 概述
    2.2 强夯加固机理
        2.2.1 动力固结理论
        2.2.2 振动波压密理论
        2.2.3 动力置换理论
    2.3 强夯后地基检测
        2.3.1 载荷试验
        2.3.2 动力触探试验
        2.3.3 瑞利波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强夯设计及施工参数确定
    3.1 强夯法设计步骤
    3.2 强夯主要施工设备
        3.2.1 夯锤
        3.2.2 起重设备
        3.2.3 脱钩装置
    3.3 强夯施工参数选取
        3.3.1 有效加固深度
        3.3.2 夯击点布置
        3.3.3 夯击次数
        3.3.4 夯击遍数
        3.3.5 间歇时间
        3.3.6 处理范围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厚回填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及有限元建模
    4.1 工程项目概况
    4.2 项目场地环境
        4.2.1 地质构造、地震、气象及水文
        4.2.2 地基土层存在风险
        4.2.3 工程地质
    4.3 地基处理
        4.3.1 强夯施工方案
        4.3.2 强夯施工参数
    4.4 强夯施工后效果检测
        4.4.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4.4.2 动力触探试验
    4.5 工程数值模拟
    4.6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4.7 强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7.1 本构模型选取
        4.7.2 单元类型选择
        4.7.3 模型网格划分
        4.7.4 有限元模型建立
        4.7.5 荷载输入及参数
    4.8 模型合理性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响深厚回填土地基强夯效果因素研究
    5.1 同一夯击能作用下强夯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5.1.1 单次夯击下地基土体竖向位移变化情况
        5.1.2 单次夯击下地基土体应力变化情况
        5.1.3 不同夯击次数下地基土体竖向位移变化情况
        5.1.4 不同夯击组合下土体强夯效果
        5.1.5 不同夯锤直径强夯效果
    5.2 不同夯击能作用下强夯加固效果研究
        5.2.1 单次夯击地基土体竖向位移变化情况
        5.2.2 单次夯击下地基土体动应力变化情况
        5.2.3 单次夯击下地基土体水平位移变化情况
    5.3 有效加固深度分析
        5.3.1 相同夯击能下对有效加固深度影响因素研究
        5.3.2 不同夯击能下对有效加固深度影响因素研究
    5.4 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对强夯效果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2)强夯法在山区高填方机场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理论意义
    1.2 强夯法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1.4 研究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1.6 强夯法的主要技术特点
    1.7 强夯加固理论
        1.7.1 动力固结
        1.7.2 动力密实
        1.7.3 动力置换
    1.8 强夯加固机理的分析与研究
    1.9 本章小结
2 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处理方法的分析
    2.1 机场项目概况及气候特征
    2.2 机场地形地貌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3 机场地层岩性特征
    2.4 机场混凝土道面结构形式
    2.5 机场场区岩土工程特性分析与评价
        2.5.1 室内土工物理力学试验
        2.5.2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2.5.3 动力触探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统计
    2.6 机场岩土层工程性能评价
    2.7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山区机场高填方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研究
    3.1 强夯加固深度研究
    3.2 山区杂填碎石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计算方法
        3.2.1 Menard修正系数法
        3.2.2 经验公式法
        3.2.3 理论分析法
    3.3 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在山区碎石土高填方地基的主要影响因素
        3.3.1 加固深度与单击夯击能的关系
        3.3.2 加固深度与夯锤底面积的关系
        3.3.3 土的干容重与加固深度的关系
    3.4 建立有效加固深度公式
        3.4.1 有效加固深度公式建立的基本原则
        3.4.2 有效加固深度公式的建立过程
    3.5 计算公式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试夯方案及强夯后检测结果分析
    4.1 强夯试夯设计方案
        4.1.1 试夯目的
        4.1.2 试夯施工设备
        4.1.3 强夯试验区域选取
        4.1.4 回填材料及回填要求
        4.1.5 试夯区主要内容及设计参数
        4.1.6 试夯区检测要求
    4.2 试夯1区(粗粒回填料)——能级4000kN·m
        4.2.1 重型动力触探
        4.2.2 现场静载试验检测
        4.2.3 试夯1区压实度检测
        4.2.4 试夯1区——能级4000kN·m检测结论
    4.3 试夯2区(粗粒回填料)——能级6000kN·m
        4.3.1 重型动力触探
        4.3.2 现场静载试验检测
        4.3.3 试夯2区压实度检测
        4.3.4 试夯2区——能级6000kN·m检测结论
    4.4 试夯3区(细粒回填料)——能级4000kN·m
        4.4.1 重型动力触探
        4.4.2 现场静载试验检测
        4.4.3 试夯3区压实度检测
        4.4.4 试夯3区——能级4000kN·m检测结论
    4.5 试夯4区(细粒回填料)——能级6000kN·m
        4.5.1 重型动力触探
        4.5.2 现场静载试验检测
        4.5.3 试夯4区压实度检测
        4.5.4 试夯4区——能级6000kN·m检测结论
    4.6 本章小结
5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5.1 机场地基处理强夯工程重难点分析
        5.1.1 基岩开挖
        5.1.2 填筑体处理
        5.1.3 挖填协调变形
    5.2 机场土石方填筑体处理方案及设计参数
        5.2.1 土石方填筑体处理方案
        5.2.2 土石方填筑体处理设计参数
    5.3 机场高填方原地面土基处理
        5.3.1 原地基软弱层处理
        5.3.2 挖方区及挖填交界面的处理
        5.3.3 土石方填筑体处理施工工艺
    5.4 道基有效加固深度检测及工后沉降控制、变形监测
        5.4.1 道基有效加固深度检测
        5.4.2 工后道基沉降控制
        5.4.3 变形监测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强夯法地基加固数值模拟及工程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地基处理的方法
        1.1.3 研究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强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2 强夯法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第2章 强夯法的加固机理及应用
    2.1 强夯加固机理
    2.2 强夯法应用效果
        2.2.1 有效加固深度
        2.2.2 加固质量
    2.3 强夯法加固的仿真机理
        2.3.1 数值模拟的应用软件
        2.3.2 模型土体本构关系
第3章 深回填土强夯法数值模拟分析
    3.1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 单次夯击后土体的变化规律
        3.2.1 单次夯击后土体变形量的变化规律
        3.2.2 单次夯击后的有效加固深度变化规律
    3.3 多次夯击后土体的变化规律
        3.3.1 多次夯击后土体变形量的变化规律
        3.3.2 多次夯击后的有效加固深度变化规律
    3.4 土层物理指标对强夯效果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回填土强夯的工程案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及风险分析
        4.1.1 工程概况
        4.1.2 风险分析
    4.2 工程强夯的可行性分析
        4.2.1 沉降变化规律
        4.2.2 经济性比较
        4.2.3 地理环境
    4.3 强夯法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4.3.1 强夯法的应用范围
        4.3.2 强夯法的施工
        4.3.3 强夯法的检测
        4.3.4 使用中的监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 教育经历
    2. 工作经历

(4)强夯法施工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强夯振动的影响及措施
        1.2.2 施工对环境扬尘的影响
        1.2.3 施工对环境噪声的影响
        1.2.4 强夯法模型实验的设计
    1.3 研究内容
        1.3.1 主要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强夯施工振动影响分析
    2.1 强夯施工振动现场试验研究
        2.1.1 试验目的
        2.1.2 试验方案
        2.1.3 试验结果分析
    2.2 强夯振动的数值模型计算分析
        2.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2.2.2 静力分析
        2.2.3 动力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强夯法施工扬尘和噪声的现场试验及分析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方案
        3.2.1 监测指标与方法
        3.2.2 现场试验方案
    3.3 扬尘试验结果分析
        3.3.1 不同能级对扬尘的影响
        3.3.2 不同夯击次数对扬尘的影响
        3.3.3 不同测点对扬尘的影响
        3.3.4 不同夯锤锤型对扬尘的影响
        3.3.5 扬尘浓度的公式拟合及安全距离
    3.4 噪声试验结果分析
        3.4.1 不同能级对噪声的影响
        3.4.2 不同夯击次数对噪声的影响
        3.4.3 不同测点对噪声的影响
        3.4.4 不同夯锤锤型对噪声的影响
        3.4.5 夯击所得的噪声的公式拟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强夯法施工扬尘机理及模型试验分析
    4.1 试验目的
    4.2 强夯过程起尘夯击能计算
    4.3 试验设计
        4.3.1 模型设计方案
        4.3.2 试验方案设计
    4.4 试验结果分析
        4.4.1 理论推导与模型试验验证
        4.4.2 不同含水率对扬尘浓度的影响
        4.4.3 不同锤底面积对扬尘浓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强夯法施工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5.1 强夯施工安全距离
        5.1.1 强夯施工振动安全距离控制
        5.1.2 强夯施工扬尘和噪声安全距离验算
    5.2 强夯施工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强夯的振动传播规律及加固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技术适用性
        1.2.2 加固范围
        1.2.3 地面变形
        1.2.4 加固机理
        1.2.5 振动分析
        1.2.6 数值模拟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粉土地基强夯振动规律的试验研究
    2.1 现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前检测
        2.3.1 旁压试验
        2.3.2 标准贯入试验
        2.3.3 密度测试
    2.4 试验流程
    2.5 试验数据分析
        2.5.1 夯锤加速度分析
        2.5.2 夯锤正下方振动的传播规律
        2.5.3 土体内部振动规律分析
        2.5.4 环境影响分析
    2.6 讨论
        2.6.1 加固范围分析
        2.6.2 强夯引起动应力分析
        2.6.3 振动加速度与土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2.6.4 振动速度与土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2.7 结论
    附图
第三章 强夯加固机理及计算模型
    3.1 加固机理分析
    3.2 强夯计算模型
        3.2.1 概述
        3.2.2 计算模型
    3.3 参数确定与验证
        3.3.1 夯沉量与夯击次数关系
        3.3.2 夯坑在不同夯击次数的变化情况
        3.3.3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3.4 结果验证
    3.4 结论
    附计算程序
第四章 强夯加固范围计算方法的应用及讨论
    4.1 强夯地表变形沉降试验
        4.1.1 强夯地表变形沉降监测方案
    4.2 夯坑成型过程
    4.3 夯坑成型数据
    4.4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4.5 讨论
    4.6 结论
第五章 强夯加固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5.1 概述
    5.2 计算原理与模型的建立
        5.2.1 计算原理
        5.2.2 强夯数值模型的建立
    5.3 模型可靠性验证
        5.3.1 夯锤振动加速时程
        5.3.2 夯沉量
        5.3.3 土体内部振动规律
    5.4 动态过程分析
        5.4.1 孔隙率变化规律
        5.4.2 “重锤低落”与“轻锤高落”动态规律分析
    5.5 结论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基于颗粒流的大粒径填石路基强夯加固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强夯法的研究现状
        1.2.1 强夯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强夯加固机理研究现状
        1.2.3 强夯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大粒径碎石填料的研究
    2.1 碎石填料的分类
    2.2 碎石填料的工程特性
        2.2.1 碎石填料的压实特性
        2.2.2 碎石填料的级配特性
    2.3 爆破碎石块度分布规律与预测
        2.3.1 Kuz-Ram爆破块度分布预测模型
        2.3.2 爆破块度分布预测
    2.4 本章小结
3 颗粒流数值模拟理论与细观参数标定
    3.1 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的基本原理
        3.1.1 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概述
        3.1.2 基于PFC数值模拟计算的基本假定
        3.1.3 PFC的计算原理
        3.1.4 接触本构模型
    3.2 细观参数标定
        3.2.1 级配碎石大型三轴试验概况
        3.2.2 双轴试验数值模型的构建
        3.2.3 细观参数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细观参数的标定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大粒径级配碎石路基强夯数值模拟
    4.1 工程概况及强夯施工资料
        4.1.1 工程概况
        4.1.2 强夯施工资料
    4.2 强夯数值模型的建立
        4.2.1 土体及夯锤数值模型
        4.2.2 边界条件
        4.2.3 阻尼设置
    4.3 强夯的模拟过程
    4.4 强夯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1 土体竖向位移变化全过程分析
        4.4.2 地表夯沉量分析
        4.4.3 夯点中心不同深度土体的竖向位移分析
        4.4.4 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强夯地表夯沉量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
    5.1 强夯地表夯沉量影响因素的正交模拟分析
        5.1.1 正交模拟试验设计
        5.1.2 正交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5.2 强夯地表夯沉量的单因素模拟分析
        5.2.1 夯锤宽度对地表夯沉量的影响分析
        5.2.2 夯锤锤重对地表夯沉量的影响分析
        5.2.3 夯锤落距对地表夯沉量的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强夯追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强夯追密法加固机理的研究现状
        1.2.2 强夯追密法有效加固深度的研究现状
        1.2.3 强夯追密法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填方路基沉降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
    2.1 高填方路基的定义及特点
        2.1.1 高填方路基的定义
        2.1.2 高填方路基的特点
    2.2 高填方路基沉降机理
        2.2.1 地基沉降机理分析
        2.2.2 路基沉降机理分析
    2.3 影响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因素
    2.4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计算方法
        2.4.1 分层总和法
        2.4.2 应力路径法
        2.4.3 数值计算方法
    2.5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控制方法
        2.5.1 路基基底处理
        2.5.2 路基填筑材料选取
        2.5.3 压实厚度
        2.5.4 压实机械设备与压实质量检测
        2.5.5 路基防排水和边坡防护
        2.5.6 冲击压实追密技术
        2.5.7 强夯追密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强夯追密法的加固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方法
    3.2 强夯追密法的加固机理分析
        3.2.1 动力固结理论
        3.2.2 强夯冲击波压密理论
        3.2.3 动力置换理论
    3.3 强夯追密法加固路基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强夯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3.3.2 土体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填方路基强夯追密现场试验研究
    4.1 工程概况
        4.1.1 紫望高速
        4.1.2 平赞高速
    4.2 工程地质条件
        4.2.1 紫望高速
        4.2.2 平赞高速
    4.3 试验设计
        4.3.1 场地选择
        4.3.2 强夯过程的监测方案
        4.3.3 动应力测试布置
        4.3.4 试验设备
        4.3.5 试验过程
    4.4 强夯监测试验结果分析
        4.4.1 表面夯沉量与夯击次数的关系
        4.4.2 周围土体隆起与夯击次数的关系
        4.4.3 强夯动应力沿纵向的变化结果
        4.4.4 强夯动应力沿横向的变化结果
        4.4.5 强夯动应力的横纵方向分布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填方路基强夯追密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
    5.1 ABAQUS软件的简介
    5.2 强夯追密分析模型的建立
        5.2.1 本构模型的选择
        5.2.2 单元类型
        5.2.3 模型的网格划分
        5.2.4 冲击荷载的施加
        5.2.5 参数的设置
    5.3 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
        5.3.1 初始地应力
        5.3.2 强夯加固效果模拟
        5.3.3 模拟结果与实测对比
        5.3.4 竖向位移云图
        5.3.5 最大主应力云图
        5.3.6 塑性变形区
        5.3.7 不同夯击能下的等效塑性变形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强夯施工对黄草坝引水隧洞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强夯法的特点和应用
        1.2.1 强夯法的机具设备
        1.2.2 强夯法施工的特点
        1.2.3 强夯法应用范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强夯加固理论及设计参数分析
    2.1 土体的结构和组成
    2.2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理论研究
        2.2.1 动力密实机理
        2.2.2 动力固结机理
        2.2.3 动力置换机理
        2.2.4 振动波压密机理
    2.3 强夯设计参数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强夯法二维数值模拟分析
    3.1 MIDAS/GT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3.2 强夯分析模型的建立
        3.2.1 土体的本构模型
        3.2.2 计算参数
        3.2.3 边界条件和荷载的确定
        3.2.4 计算模型的建立
        3.2.4.1 工程背景
        3.2.4.2 拟建场区地质水文条件
        3.2.4.3 拟建场区地基土的力学特性
        3.2.4.4 二维计算模型
        3.2.4.5 本次分析的评判依据
        3.2.5 本文中使用的符号、单位及附图说明
    3.3 拟建场区渗流作用下应力应变分析
        3.3.1 渗流场
        3.3.2 土体自重与地下水作用下的耦合应力场
        3.3.3 松动圈
    3.4 强夯作用下隧洞的应力及质点振动速度分析
        3.4.1 1-1 剖面不同填土标高数值分析结果
        3.4.2 2-2 剖面不同填土标高数值分析结果
        3.4.3 3-3 剖面不同填土标高数值分析结果
    3.5 强夯施工对隧洞水平影响范围分析
        3.5.1 3-3 剖面高程1886 米水平方向的安全距离
        3.5.2 3-3 剖面高程1882 米水平方向的安全距离
        3.5.3 3-3 剖面高程1878 米水平方向的安全距离
        3.5.4 3-3 剖面高程1874 米水平方向的安全距离
        3.5.5 3-3 剖面高程1870 米水平方向的安全距离
        3.5.6 3-3 剖面高程1866 米水平方向的安全距离
    3.6 双夯击叠加作用效应对黄草坝引水隧洞的影响
        3.6.1 高程1866 米填土面双夯击夯点相距20 米的分析
        3.6.2 高程1870 米填土面双夯击夯点相距20 米的分析
    3.7 4000 KN·M夯击能以及机械碾压法施工的影响分析
        3.7.1 4000 KN·M夯击能对黄草坝引水隧洞影响分析
        3.7.2 机械碾压法施工对黄草坝引水隧洞的影响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强夯法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4.1 计算参数
    4.2 计算模型
    4.3 三维模型时程分析
        4.3.1 三维模型1-1 剖面分析
        4.3.2 三维模型2-2 剖面分析
        4.3.3 三维模型3-3 剖面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高填方路堤强夯法施工数值模拟及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强夯加固机理
        1.2.2 强夯法振动影响
        1.2.3 高填方涵洞的结构安全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强夯法加固机理及结构物安全理论研究
    2.1 强夯加固机理
        2.1.1 动力压密理论
        2.1.2 动力固结理论
        2.1.3 振动波密实理论
    2.2 强夯加固效果研究
        2.2.1 强夯加固效果分区
        2.2.2 有效加固深度计算
        2.2.3 强夯加固范围计算
        2.2.4 基于相对密实度D_r的夯后土性指标计算
    2.3 强夯的振动影响理论
        2.3.1 强夯振动的影响
        2.3.2 强夯振动影响机理
        2.3.3 强夯下理想弹塑性土体振动特征
    2.4 高填方涵洞的结构安全理论
        2.4.1 高填方涵洞的定义及特点
        2.4.2 高填方涵洞的受力机理
    2.5 高填方涵洞的安全振动控制标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石混合料的性能参数试验研究
    3.1 土石混填料的最大干密度试验
        3.1.1 试验目的
        3.1.2 试验设备
        3.1.3 试验用土石混合料
        3.1.4 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3.2 土石混填料的抗剪强度
        3.2.1 土石混合料抗剪性能试验原理
        3.2.2 土石混合料剪切试验方案
        3.2.3 土石混填料的大三轴试验
        3.2.4 试验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填方路堤强夯施工的模拟研究
    4.1 Abaqus软件介绍
    4.2 数值模型及参数选取
        4.2.1 基本假设
        4.2.2 土体本构模型的选取
        4.2.3 夯锤的本构模型选取
        4.2.4 本构模型参数
    4.3 模型建立
        4.3.1 模型尺寸
        4.3.2 选取单元类型
        4.3.3 网格划分
    4.4 模型地应力平衡
    4.5 材料阻尼的确定
    4.6 模型工况的确定
    4.7 边界条件及荷载的确定
    4.8 结果分析
        4.8.1 竖向位移分析
        4.8.2 侧向位移分析
        4.8.3 动应力响应分析
        4.8.4 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力学分析
        4.8.5 其他能级的分析结果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填方涵洞受强夯施工影响模拟研究
    5.1 模型的建立
        5.1.1 建立模型的基本假定及相关说明
        5.1.2 本构模型的选取
        5.1.3 场地尺寸与夯锤尺寸
        5.1.4 涵洞的尺寸
        5.1.5 网格的划分
        5.1.6 其他模型参数的确定
    5.2 涵洞模型的模拟工况
    5.3 结果分析
        5.3.1 模型有效性验证
        5.3.2 涵洞的应力状态分析
        5.3.3 涵洞振动状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炉渣粉煤灰回填地基的强夯设计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质条件
    1.2 高炉渣粉煤灰回填料的颗粒特性分析
    1.3 施工方案
    1.4 模型参数
    1.5 模型基本假定
    1.6 土体本构模型的选取
    1.7 地基土参数的选择
    1.8 边界条件和初始应力的确定
    1.9 强夯施工参数
        1.9.1 夯击次数
        1.9.2 夯击遍数
        1.9.3 夯点间距
2 强夯高炉渣粉煤灰地基主要设计参数的比较分析
    2.1 夯击能对强夯效果的影响分析
        2.1.1 不同夯击能的竖向位移变化
        2.1.2 不同夯击能下的最大主应力变化
    2.2 夯击次数对强夯效果的影响分析
    2.3 夯锤直径对强夯效果的影响分析
        2.3.1 不同夯锤直径的竖向位移变化
        2.3.2 不同夯锤直径的最大主应力变化
    2.4 夯点间距对强夯效果的影响分析
        2.4.1 不同夯点间距的竖向位移变化
        2.4.2 不同夯点间距的最大主应力变化
3 夯填后沉降实测分析
4 结 论

四、论影响强夯效果的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厚回填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研究分析[D]. 邹梦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强夯法在山区高填方机场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D]. 刘睿.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3]强夯法地基加固数值模拟及工程案例分析[D]. 张丽娟. 浙江大学, 2020(01)
  • [4]强夯法施工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与分析[D]. 黄鑫. 山东大学, 2019(03)
  • [5]强夯的振动传播规律及加固机理研究[D]. 杜继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1)
  • [6]基于颗粒流的大粒径填石路基强夯加固效果分析[D]. 刘陈林.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7]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强夯追密试验研究[D]. 冯美硕.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8]强夯施工对黄草坝引水隧洞的影响分析[D]. 谢增辉.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9]高填方路堤强夯法施工数值模拟及力学分析[D]. 王钕承.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10]炉渣粉煤灰回填地基的强夯设计参数研究[J]. 刘香,史海中,周鑫. 水利水电技术, 2019(04)

标签:;  ;  ;  ;  ;  

论影响强夯效果的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