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神经型检测及其对哮喘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神经型检测及其对哮喘的影响

一、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神经类型测试及其对哮喘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彭,谢洋,关佳瑞[1](2021)在《过敏性鼻炎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的现状与思考》文中认为分析国内外过敏性鼻炎患者报告结局(AR-PRO)量表的特点和适用性。目前AR-PRO量表多为国外研制,分为症状评分、症状药物结合评分、疾病控制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4种,其中疾病控制和生存质量评分相关量表/问卷种类较多、质量参差不齐。症状评分和症状药物结合评分多采用4级评分法对症状进行评估;疾病控制和生存质量评分量表/问卷主要包含症状、活动能力、睡眠障碍、心理情感等领域,条目数为4~36个。量表评价主要采用信度、效度及反应度等经典测量理论,缺乏现代测量理论的应用。因此,有待开展系统评价研究,筛选高质量AR-PRO的量表/问卷;同时结合现代测量理论,研制基于我国文化背景的病证结合模式AR-PRO量表/问卷,为过敏性鼻炎疗效评价提供有效测评工具。

刘迪[2](2021)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近期复发风险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支气管哮喘作为非传染性慢性气道疾病,具有可治、可控、不可愈,反复发作的特点。本研究旨在构建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近期复发风险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绘制两模型ROC曲线,比较两模型预测效果。为探索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近期复发的重要因素,有利于临床护理人员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提供方向。方法本研究选取青岛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8年3月~2020年5月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105例,应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收集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信息,患者出院后3个月,前瞻性随访是否再次出现哮喘发作症状,按照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哮喘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用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另外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34例,采用同样方法收集患者信息,前瞻性随访患者出院后是否出现哮喘发作症状,用于验证两模型预测效能。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筛选出更具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构建传统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相关因素作为预测变量纳入SPSS Modeler18.0构建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两模型预测效果,将3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数据代入两预测模型验证两模型预测效果。结果1.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中改良吸入装置使用正确性评价表信效度检验结果: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6~1.00,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43。内容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24,量表可以使用。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3个月内复发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年龄(P=0.022)、WBC(P=0.006)、N%(P=0.010)、NLR(P=0.008)、Pa O2(P=0.006)、FEV1(P<0.001)、FEV1%(P<0.001)、ACT(P=0.001)、入院方式(P=0.001)、过去1年内吸入糖皮质激素(P=0.016)、过去1年内哮喘发作(P=0.004)、过多使用SABA(P=0.003)、体质指数分级(P=0.017)、哮喘病情分级(P<0.001)、哮喘急性发作分级(P=0.002),住院费用(P=0.047)、住院天数(P=0.026),两组比较,P<0.05,可以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3月内复发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及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入院方式、过多应用SABA是哮喘急性发作出院后3个月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FEV1%是哮喘急性发作出院后3个月内复发的保护性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P=1.568*入院方式+1.811*过多使用SABA-0.057*FEV1%。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3个月内复发人工神经网络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的自变量,纳入SPSS Modeler18.0软件,系统默认多层感知机模型,默认1个隐含层,1个输入层,1个输出层,按照训练分区、测试分区7:3,人工神经网络运行后,得到预测变量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序,前五位重要性依次为FEV1%、ACT、NLR、WBC、Pa O2,将得到的各个预测变量重要性与最大指标值重要性相比,可以得到标准化的重要性,FEV1%100%、ACT 42.85%、NLR 32.14%、WBC 25%、Pa O221.43%。训练集正确性93.24%,AUC 0.852,测试集正确性83.87%,AUC 0.885,模型总体正确百分比为93.2%。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3个月内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准确性评价: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3个月内复发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AUC(95%CI)为0.825(95%CI:0.715,0.936),敏感度91%,特异性67%;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AUC(95%CI)为0.942(95%CI:0.881,1.000),敏感度95%,特异度81%。两预测模型在验证人群的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总体准确性88.23%,敏感度93.10%,特异性60.00%;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总体准确性为96.2%,敏感度93.55%,特异性100%。结论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近期复发与年龄、WBC、N%、NLR、Pa O2、FEV1、FEV1%、ACT、入院方式、过去1年内吸入糖皮质激素、过去1年内哮喘发作、过多使用SABA、体质指数分级、哮喘病情分级、哮喘急性发作分级、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相关,其中入院方式、过多使用SABA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近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FEV1%、ACT、NLR、WBC、Pa O2是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近期复发的重要预测变量;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近期复发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肺功能较差,哮喘控制不佳,NLR过高,由急诊入院,既往过多使用SABA,Pa O2较低,合并感染患者的关注,注重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训和指导,预防出院后3个月内哮喘复发。

李凌智[3](2021)在《乳杆菌对呼吸道过敏缓解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呼吸道过敏包括哮喘(Bronchial asthma,asthma)和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目前临床上对两者的诊断和治疗是分别进行的且无根治方法。许多研究证实呼吸道过敏与肠道菌群的紊乱存在联系,补充乳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影响与过敏相关的免疫应答反应。因此,本文从呼吸道过敏共有的炎症-免疫机制出发筛选最具潜力的乳杆菌菌株,分析其调节肠道菌群、免疫应答和缓解炎症的作用及机制,并进行人群试验评价乳杆菌缓解呼吸道过敏的作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综合评价6种可食用乳杆菌对呼吸道炎症、Th2和Th17型免疫反应和肠道菌群及代谢调节作用。6种乳杆菌均缓解呼吸道炎症,均降低Th2相关的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而对Th1相关的免疫球蛋白没有提升作用,对Th17相关的炎症因子的作用存在差异。6种乳杆菌均改变β多样性,对α多样性无影响,上调的菌属对缓解呼吸道炎症具有保护作用,下调的菌属对缓解呼吸道炎症具有消极作用。罗伊氏乳杆菌在改善以上指标上表现出最好的效果,它特异性的调节了Lactobacillus和Enterococcus,富集了丙酮酸代谢通路,促进了肠道代谢产物SCFA的产生。这可能是它对呼吸道炎症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的原因。解析罗伊氏乳杆菌缓解呼吸道炎症,改善免疫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作用机制。发现它调节肠道菌群和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免疫的作用是菌株特异性的。其中,CCFM1072和CCFM1040显着降低呼吸道炎症评分,分别为50%和58%;降低呼吸道中Th2和Th17相关的炎症因子,而对血清中Th1相关的免疫反应均没有提升作用。CCFM1072的作用机制是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一方面恢复总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促进具有合成SCFA能力的特定细菌的增长,进而提高Treg细胞的水平,以同时抑制Ig E介导的Th2和Th17型免疫反应,最终实现抑制呼吸道过敏性炎症;而CCFM1040机制并未通过这样的肠道菌群调节依赖机制。为探究CCFM1040的作用机制,首先评价了CCFM1040死菌的作用,发现死菌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免疫的作用和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与活菌相似。因此,确定CCFM1040细胞表面或者胞内的某些物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过敏性呼吸道炎症的关键物质。进一步,利用宏基因组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深入分析发现活/死菌富集了(p<0.01)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功能基因和代谢产物。推测促进色氨酸代谢是CCFM1040调节肠道菌群提升Treg反应的作用通路,吲哚胺2,3-双氧酶(IDO)可能是CCFM1040调节肠道菌群提升Treg反应的作用靶点。通过动物试验验证死/活菌均显着(p<0.01)促进小鼠结肠和血清中IDO的表达量,均提升了血清中的犬尿氨酸含量。说明CCFM1040的作用机制是菌体自身物质进入肠道中,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功能,刺激宿主细胞表达IDO,激活IDO-犬尿氨酸通路,进而提高Treg细胞的水平,以同时抑制Th2和Th17型免疫反应,最终实现抑制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最后评价了CCFM1040对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成年受试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发现CCFM1040显着提高了哮喘受试者的症状控制水平,同时,显着降低了变应性鼻炎受试者打喷嚏和鼻漏的评分以及睡眠和非鼻、眼症状的评分。进一步分析CCFM1040对变应性鼻炎受试者肠道菌群作用,发现CCFM1040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显着抑制了变形菌门和Intestinibacter目下的细菌生长;同时调节了肠道菌群碳水化合物、能量和脂类代谢、异种生物降解和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以及免疫系统中18条代谢通路。这些变化有助于CCFM1040同时改善变应性鼻炎成年受试者的症状。

卓丽[4](2021)在《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将70例符合中医肺脾气虚型哮病诊断标准(西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药物治疗:参芪益肺糖浆(党参、黄芪、鸡内金、当归、白术、茯苓、龙骨、牡蛎、紫河车、冬虫夏草、丹参、炙甘草等组成),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三伏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急性发作次数、ACT评分、肺功能的变化。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通过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气短、精神、易感冒、饮食、喘息、面色等单项中医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便溏、胸闷、腹胀等单项中医症状的比较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4.ACT评分方面:治疗组ACT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急性发作次数方面:治疗组在急性发作次数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肺功能方面:治疗组在FEV1、FVC、FEV1/FVC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7.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差别,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可明显缓解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ACT评分,改善远期疗效,治疗组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李爱红[5](2021)在《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临床观察及用药疗效评估》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第一章支气管哮喘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BA)患者的ACT评分、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的分析,为支气管哮喘、焦虑抑郁两者相关性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表、哮喘控制测试表自测版(ACT)、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选择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共18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统计其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哮喘病程、ACT评分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支气管哮喘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次研究的185例BA患者中,女性为103例,占总人数的54.3%,男性为82例,占45.7%;其中年龄最大86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57.03±12.98岁,无吸烟人数为119人,占总人数的64.3%,吸烟患者66人,占总人数的37.5%;哮喘控制水平(ACT):哮喘症状控制不佳人数共97名,占总数的52.4%;其次哮喘症状良好控制为77名,占41.6%;哮喘完全控制的人数最少,只有4例,占2.2%;哮喘症状未得到控制是7例,占总人数的3.8%。病程:病程小于5年患病人数最多,为85例,约占45.7%;其次,5年~10年患病人数38例,占20.3%;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病程达60年。2、本研究的185例BA患者,焦虑状态:23.8%可能有焦虑,30.3%肯定为焦虑,22.7%肯定有明显的焦虑状态,13%有严重的焦虑状态。男性可能有焦虑、肯定有焦虑、肯定有明显焦虑及可能为严重焦虑者共66例,占男性总人数的80.4%;女性有焦虑、肯定有焦虑、肯定有明显焦虑及可能有严重焦虑者共100例,占女性总人数的97.08%;女性患者焦虑人数多于男性患者,焦虑与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症:33.5%可能有抑郁症,50.3%肯定有抑郁症,7.0%有严重抑郁症;男性患抑郁症有66例,占男性总人数的80.48%;女性患抑郁症共102例,占女性总人数的99.02%;统计学计算得出,P<0.05,抑郁状态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男女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抑郁症程度较男性高。3、焦虑抑郁情况与哮喘患者年龄、病程和ACT相关性研究:(1)185例BA患者中可能有焦虑者年龄集中在46~55岁和56~65岁;肯定有焦虑者和肯定有明显焦虑者及可能为严重焦虑者均集中56~65岁和66岁以上,统计P=0.001(P<0.05),焦虑评分与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说明年龄越大患焦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185例BA患者中可能有抑郁症及肯定有抑郁症的年龄均集中在45~55岁,56-65岁及大于66岁;严重抑郁症患者的年龄集中在56~65岁。抑郁评分在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5))。(2)185例BA患者焦虑在ACT中分布:哮喘症状未得到控制(85.71%)>哮喘症状控制不佳(80.41%)>哮喘症状控制良好(48.05%)>哮喘症状完全控制(0%),焦虑人数最多者分布在哮喘症状控制较差和哮喘症状未得到控制两组内。经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例BA患者抑郁症在ACT中分布具体如下:哮喘症状未得到控制(85.71%)>哮喘症状控制不佳(69.07%)>哮喘症状控制良好(41.55%)>哮喘症状完全控制(25%)。经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由于10例患者无法提供正确哮喘病程故只统计175例;焦虑患病率:病程小于5年患焦虑为88.37%;病程5~10年患焦虑为83.78%;病程10~20年患焦虑为100%;病程20~30年患焦虑为88.23%;病程大于30年为96%。焦虑患病率:病程10~20年>病程大于30年>病程小于5年>病程20~30年>病程5~10年。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0.206(P>0.05),哮喘病程与焦虑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患病率:病程小于5年患抑郁症为88.37%;病程5~10年患抑郁症为86.48%;病程10~20年患抑郁症为100%;病程20~30年患抑郁症为94.11%;病程大于30年患病人数为96%;患抑郁症人数:病程10~20年>病程大于30年>病程20~30年>病程小于5年>病程5~10年,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0.498(P>0.05),哮喘病程与抑郁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章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研究目的:通过对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整理、分析、总结,为支气管哮喘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结果:从72篇文献中统计得出,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的常见证型为:肝气郁结、肝火犯肺、肝风内动、肝气乘肺、肝气乘脾、肝肺阴虚;常见的病理要素为:痰、气郁、风、火或热、虚;常采用的治法为疏肝、清肝、柔肝、平肝;常用的归肝经药物:柴胡、僵蚕、枳壳、地龙、川芎、丹参、香附、白芍。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目的: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或临床缓解期(肝气侮肺、肺气郁闭证),采用我院宣肺解郁中药复方进行治疗,为支气管哮喘共病焦虑抑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室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60例哮喘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各项临床标准纳入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前后进行顺序编号1~60,然后借助统计学软件,产生随机数字,按照产生数字的单双属性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宣肺解郁”中药复方。总疗程为2周。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肺功能各项指标、哮喘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等进行比较,评估宣肺解郁方的临床疗效。结果:1.血清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的EOS计数、血清总Ig E与治疗前对比显着降低,计算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观察组的血清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肺功能检查: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着改善,计算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FEV1、FVC、FEV1/FVC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ACT评分:治疗后两组哮喘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两组治疗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着降低,且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哮喘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的情况,并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主要集中在中老年,ACT评分越低,焦虑抑郁也就越严重。2.宣肺解郁方可以明显降低哮喘合并焦虑抑郁患者HAMA、HDMD,改善血清指标、肺功能指标、ACT评分。

孔艳玲[6](2021)在《城乡居民哮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测评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分析哮喘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哮喘患者焦虑、抑郁与ACT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分析不同居住地的哮喘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影响因素是否有差异。研究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哮喘患者179例及其主要照顾179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患者完成一般资料问卷、哮喘控制测试量表;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分别完成广泛焦虑自评量表、9条目健康问卷抑郁量表。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应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哮喘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焦虑量表得分分别为4(9-2)分和2(4-0)分,且二者呈显着正相关(r=0.443,P<0.001)。哮喘患者及主要照顾者抑郁量表得分分别为4(8-2)分和1(3-0)分,且两者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452,P<0.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哮喘患者的抑郁评分、主要照顾者的焦虑评分、用药治疗情况、医保类型、婚姻状况是哮喘患者焦虑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R2=0.502,调整后R2=0.488,F=34.883,P<0.001);哮喘患者的焦虑评分、主要照顾者抑郁评分、哮喘控制评分是哮喘患者抑郁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R2=0.457,调整后R2=0.447,F=49.052,P<0.001)。3.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显示:患者焦虑评分与ACT评分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0.439,P=0.000);抑郁评分与ACT评分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0.451,P=0.000)。4.农村及城市哮喘患者的焦虑量表得分分别为5(9-2)分和3(5-1.25)分;农村及城市哮喘患者的抑郁量表得分分别为5(8-2)分和3(6-2)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农村哮喘患者的婚姻、用药治疗情况、主要照顾者焦虑评分、患者抑郁评分是农村哮喘患者焦虑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R2=0.451,调整后R2=0.430,F=21.562,P<0.001);而城市哮喘患者的抑郁评分是城市哮喘患者焦虑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R2=0.276,调整后R2=0.261,F=17.576,P<0.001)。农村哮喘患者的焦虑评分、主要照顾者焦虑评分、主要照顾者抑郁评分、ACT评分是农村哮喘患者抑郁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R2=0.494,调整后R2=0.478,F=30.743,P<0.001);城市哮喘患者的焦虑评分、主要照顾者的焦虑评分是城市哮喘患者抑郁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R2=0.445,调整后R2=0.420,F=18.006,P<0.001)。结论:1.哮喘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焦虑共病抑郁发生率较高,哮喘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有依存关系;2.哮喘患者的抑郁评分、主要照顾者的焦虑评分、用药治疗情况、医保类型、婚姻状况是患者焦虑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3.哮喘患者的焦虑评分、主要照顾者抑郁评分、哮喘控制评分是其抑郁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4.哮喘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与ACT评分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5.不同居住地的哮喘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

段兴秋[7](2021)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在访视过程中肺功能的变化及症状学的评估》文中认为目的:1、采集基线情况后,予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专业治疗后在规定时间内行肺功能检测,了解治疗措施对疾病的效果;2、在随访开始及结束时完善支气管激发试验,考核治疗对患者气道反应性的效果;3、予CVA患者专业治疗后在规定时间内行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莱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LCQ),了解患者症状的缓解及控制情况,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慢性咳嗽的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完善VSA、ACT、LCQ问卷,后予患者规范化治疗,定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按照事先设计的随访表进行,随访结束后对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各项问卷分值的变化进行分析,评估合理治疗给患者带来的获益。结果:1、此次研究有40位CVA患者完成随访,咳嗽为最主要症状,有痰者占72.5%;40位CVA患者出现合并症者占50%。咳嗽冬季好发者占20%,夜间好发者占45%;合并过敏性鼻炎病史者占60%,家族中有过敏性鼻炎及哮喘者分别占5%及12.5%,患者有食物/药物过敏史者占37.5%。此次研究有11名男性,有7名吸烟;2、患者基线肺功能:FEV1%pre、FVC%pre、PEF%pre在正常范围,MEF75%pre接近正常,MMEF%pre、MEF50%pre、MEF25%pre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3、将V0与V7肺功能各指标进行比较,FEV1%pre、FVC%pre、FEV1/FVC%、MMEF%pre、MEF50%pre、MEF25%pre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PEF%pre、MEF75%pr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指标有所好转;4、基线肺功能各指标与基线Fe NO的相关关系:基线MEF25%pre值与基线Fe NO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354,P<0.05),余基线肺功能指标与基线Fe NO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5、将患者V0与V7激发试验阳性率及乙酰甲胆碱在使FEV1下降20%的累积剂量(Cumulative Provoative Dase that causes a 20%fallin FEV1,PD20)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6、随访结束后,将患者V0 VSA、ACT、LCQ量表分值与基线进行比较,差异显着(P<0.001)。结论:1、咳嗽为CVA最主要的症状/唯一症状,其发病可能与季节、过敏性疾病等密切相关;2、此次研究显示,CVA患者大气道功能基本正常,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受损;3、药物治疗在短时间内对小气道指标的改善作用不大;4、基线MEF25%pre与基线Fe NO之间的变化可能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5、针对性的治疗可显着减轻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6、治疗后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的咳嗽症状,提高患者对咳嗽的控制情况、从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冯天意[8](2021)在《麻芥平喘巴布剂对哮喘小鼠TRPA1和CGRP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哮喘是以气道炎症、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在临床诊治哮喘疾病方面,中医相比西医存在很大的优势,其副作用小,疗效稳固而更易被人群接受。中医外治法渊源已久,尤其是其中的穴位贴敷法,在临床中反复得到验证,确有疗效。本团队以复方结合穴位贴敷法研制的麻芥平喘巴布剂,药由麻黄、杏仁、延胡索、白芥子、生姜组成,以巴布剂型技术制作而成,基于“经皮治肺”的治疗理论,采用皮肤贴敷的方式,对哮喘发作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在生药量一致的情况下,麻芥平喘巴布剂峰值入血量仅仅是口服的四分之一,但其发挥的疗效却与口服相当,说明麻芥平喘巴布剂不仅可透皮入血调控哮喘疾患,皮肤与肺之间很可能存在更为快捷的通路,使麻芥平喘巴布剂调控此通路而发挥了治疗效应。前期的研究表明,神经免疫调控在麻芥平喘巴布剂治疗哮喘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TRP离子通道中TRPA1的激活能引起炎性神经肽类物质的释放,引起炎症细胞的产生,导致神经源性炎症,诱发加重哮喘。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说:麻芥平喘巴布剂很可能影响肺组织中TRPA1和CGRP的表达,减少神经肽的释放,减轻神经源性炎症而发挥治疗哮喘的良好作用。目的探讨麻芥平喘巴布剂是否可以影响TRPA1和CGRP,发挥抗炎症,缓解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进而通过影响免疫反应而发挥治疗哮喘的目的。方法1.制备麻芥平喘巴布剂。2.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OVA模型组,OVA麻芥膏药组和TRPA1拮抗剂组。采用基础致敏与滴鼻激发两个阶段的OVA造模方式对实验动物进行哮喘模型的建立。基础致敏:于实验的第0、7、14天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注射基础致敏混悬液(含0.05 mg OVA与1 mg氢氧化铝佐剂)0.1 mL。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PBS溶液。滴鼻激发:于实验的第15天开始至实验的第29天,共计15天,除空白对照组以外的其余各组均采用OVA混悬液(40μL/小鼠)滴鼻激发,空白对照组的小鼠采用相同体积的PBS滴鼻。其他干预给药措施:在实验的第15天开始,空白对照组与OVA模型组无干预给药;OVA麻芥膏药组的小鼠用剃毛器剃除背部毛发并给予麻芥平喘巴布剂膏药(提前裁剪成边长0.45 cm的正方形膏药贴)背部贴敷,每日一贴,每贴干预24小时。TRPA1拮抗剂组采用TRPA1拮抗剂HC-030031干预,于实验的第20天给予拮抗剂灌胃,0.2 mL/只(200 mg/kg);于实验的第21、22、23天给予拮抗剂灌胃,0.1 mL/只(200 mg/kg),一天2次。3.样本采集:激发与给药后于实验第29天取材。小鼠眼球取血,离心机中,4℃,12000r/min,样本离心20分钟,取上层的血清。左右肺分别取出置于4%组织固定液和冻存管中。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剥离置于冻存管中。4.小鼠肺组织HE染色,哮喘小鼠行为学评价,Elisa法检测血清IgE。5.Elisa法检测血清组胺、IL-4、IL-5的含量,气道阻力测试。6.WB检测肺组织中TRPA1与CGRP的含量,皮肤组织中TRPA1含量。结果1.哮喘小鼠行为学评价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OVA模型组小鼠的抓鼻,喷嚏次数与哮喘发作程度显着增高(P<0.001)。与OVA模型组相比较,OVA麻芥膏药组与TRPA1拮抗剂组小鼠的抓鼻喷嚏次数与哮喘发作程度减轻(P<0.05;P<0.01)。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可见组织形态结构完整,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隔未见炎性渗出物。OVA模型组可见气管壁增厚,组织间隙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大片粘连。OVA麻芥膏药组和TRPA1拮抗剂组可见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隔少量炎性渗出物,组织结构与OVA模型组相比减轻明显。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E: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VA模型组血清中IgE含量显着增多(P<0.001)。与OVA模型组相比,OVA麻芥膏药组与TRPA1拮抗剂组小鼠血清IgE含量明显降低(P<0.001)。2.气道阻力测试结果显示:氯化乙酰胆碱浓度为0 mg/mL时,与OVA模型组对比,空白对照组气道阻力值降低(P<0.01),OVA麻芥膏药组与TRPA1拮抗剂组相比OVA模型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化乙酰胆碱浓度为12.5 mg/mL时,与OVA模型组对比,空白对照组气道阻力值降低(P<0.01),其余两组与OVA模型组对比,气道阻力值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化乙酰胆碱浓度为25 mg/mL时,与OVA模型组对比,空白对照组气道阻力值降低明显(P<0.01),其余两组与OVA模型组对比,气道阻力值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化乙酰胆碱浓度为50 mg/mL时,与OVA模型组对比,空白对照组气道阻力值降低明显(P<0.001),OVA麻芥膏药组与TRPA1拮抗剂组气道阻力值均显着降低(P<0.001)。氯化乙酰胆碱浓度为100 mg/mL时,与OVA模型组对比,空白对照组气道阻力值降低明显(P<0.001),其余两组气道阻力值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血清组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VA模型组血清中组胺含量显着增多(P<0.001),与OVA模型组相比,OVA麻芥膏药组与TRPA1拮抗剂组小鼠血清组胺含量明显降低(P<0.001)。Elisa检测血清IL-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VA模型组血清中IL-4含量显着增多(P<0.001)。与OVA模型组相比,OVA麻芥膏药组与TRPA1拮抗剂组小鼠血清中IL-4含量明显降低(P<0.001)。Elisa检测血清IL-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VA模型组血清中IL-5含量显着增多(P<0.001)。与OVA模型组相比,OVA麻芥膏药组与TRPA1拮抗剂组小鼠血清中IL-5含量明显降低(P<0.001)。3.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TRPA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VA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TRPA1表达量有升高趋势(P>0.05);与OVA模型组相比,OVA麻芥膏药组与TRPA1拮抗剂组小鼠肺组织中TRPA1表达量有降低趋势(P>0.05;P>0.05)。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CGRP表达量结果显示:与OVA模型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小鼠肺组织CGRP表达量显着降低(P<0.001);OVA麻芥膏药组与TRPA1拮抗剂组小鼠肺组织中CGRP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空白对照组的小鼠肺组织中,TRPA1几乎无表达,CGRP仅有少量表达在气管与组织间隙中。OVA模型组的小鼠肺组织中有大量的TRPA1与CGRP表达,多聚集在气管周围,CGRP表达呈聚集分布。OVA麻芥膏药组小鼠肺组织间隙中有少量散在的TRPA1与CGRP表达,气管周围有少量TRPA1表达。TRPA1拮抗剂组小鼠肺组织间隙仅有微量的TRPA1与CGRP表达,气管周围几乎无CGRP表达。结论1.麻芥平喘巴布剂对哮喘模型小鼠具有良好的药效。2.麻芥平喘巴布剂具有抗炎症反应,缓解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3.麻芥平喘巴布剂通过影响TRPA1与CGRP的表达,抑制炎性神经肽的释放,减少神经源性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高胜男[9](2021)在《白介素37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是由过敏原致敏,共刺激因子存在的条件下,2型辅助T细胞(Th2)细胞产生白介素(IL)-5,IL-4,IL-13,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存活和成熟,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IgE合成,进而导致IgE交联和肥大细胞活化引起的气道炎症。目前临床上治疗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重症或难治性哮喘加用抗IgE(奥马珠单抗)治疗,中性粒细胞为主型辅以白三烯调节剂,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了实现支气管哮喘的个体化治疗,近年来致力于研究哮喘的不同亚型和病因,开发针对2型免疫相关细胞因子(IL-4,IL-5,IL-13,IL9等)的抗体。白介素37(IL-37)被证明在哮喘中可以减少哮喘小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减少黏液分泌,调节Th1/Th2平衡,且IL-37在哮喘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本课题旨在研究IL-37在哮喘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小鼠哮喘炎症模型的改善程度,初步探索其影响哮喘2型免疫反应的作用模式及机制,为哮喘的靶向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们收集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符合GINA2018诊断标准的门诊哮喘患者19例,健康志愿者7例的基本信息,哮喘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检查及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qPCR检测PBMCs中IL-37基因表达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利用OVA致敏及激发BALB/c小鼠,构建的哮喘气道炎症模型,重组人IL-37(rh IL-37)鼻内滴入,H&E染色观察其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细胞渗出,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L-37相关受体表达情况,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HR)变化。对各组小鼠肺组织进行蛋白芯片抗体阵列检测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分析(KEGG)分析。接下来对差异基因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挑选5个哮喘相关蛋白(CCL3,CCL4,CCL5,CXCL9,CXCL13)进行细胞水平验证。我们用Ficoll梯度分离方法将哮喘患者PBMCs进行分离体外培养,rhIL-37进行体外刺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个哮喘相关蛋白分泌水平变化。此外我们在人气道上皮细胞系BEAS-2B中验证IL-37对CXCL13分泌的影响。OVA构建上皮细胞过敏性炎症模型,rhIL-37进行体外刺激,Elisa检测刺激前后CXCL13的分泌水平变化。qRT-PCR检测NIK和CXCL13 mRNA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NIK表达水平变化。质粒转染过表达NIK,Western-blot观察转染效率,Elisa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XCL13的浓度变化。结果:1.哮喘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BMI均无差异,哮喘组患者人外周血PBMC中IL-37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表达量;有过敏史的哮喘患者IL-37表达低于无过敏史患者,过敏性鼻炎患者IL-37表达低于无过敏性鼻炎患者;IL-37表达与FeNO呈现负相关,与哮喘控制ACT评分呈负相关,IL-37表达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FEV1/FVC,血清总IgE,哮喘生活质量评分mini-AQLQ无相关性。2.哮喘小鼠模型经五次隔天激发OVA/PBS(哮喘模型组)组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rhIL-37处理后,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相比OVA/PBS组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ntrol组对乙酰甲胆碱无反应性,OVA/PBS组呈现气道高反应性,OVA/IL-37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HE染色显示OVA/PBS组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OVA/IL-37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较OVA/PBS组减少,上皮肿胀减轻,伴性血管扩张减轻。免疫组化分析IL-37相关受体显示IL-18Ra在Control组有中等量的基础表达,OVA/PBS组表达量较Control组稍减少,OVA/IL-37组表达量较Control组及OVA/PBS组显着升高。SIGIRR表达变化趋势与IL-18Ra一致。IL-1 8Rb在各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蛋白芯片结果显示,在OVA/PBS组升高(降低)而在OVA/IL-37组降低(升高)差异表达蛋白有20个,前十位依次为MIP-1α(CCL3),MIP-1β(CCL4),MCP-5(CCL12),IL-4,TCA-3(CCL1),MIG(CXCL9),MCSF,BLC(CXCL13),L-selectin,RANTES(CCL5)。KEGG富集到的通路有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h1/Th2分化,JAK-STAT信号通路,IL-17E信号通路。GO共同富集到的细胞功能有趋化因子反应,趋化因子调控通路,趋化因子胞内反应,白细胞迁移调控等。4.IL-37 刺激哮喘患者 PBMCs 后 CCL3,CCL4,CCL5 分泌减少,50ng/mlIL-37 刺激浓度下分泌水平相对于20ng/ml浓度下减少幅度更明显;IL-37刺激哮喘患者PBMCs后CXCL9和CXCL1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5.OVA刺激的过敏型上皮细胞模型中,NIK表达水平升高,CXCL13表达水平升高,给与IL-37处理后NIK和CXCL13表达水平降低。过表达NIK可以逆转IL-37对CXCL13的降低效应。结论:1.IL-37哮喘患者PBMCs中表达水平低于健康人,有过敏史患者IL-37表达低于无过敏史患者,有过敏性鼻炎患者IL-37表达低于无过敏性鼻炎患者,IL-37表达和FeNO水平与IL-3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2.IL-37可以通过作用于受体IL-18Ra和SIGIRR减少哮喘炎症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哮喘气道炎症起保护性作用。3.IL-37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可以下调MIP-1α(CCL3),MIP-1β(CCL4),MCP-5(CCL12),IL-4,TCA-3(CCL1),MIG(CXCL9),MCSF,BLC(CXCL13),L-selectin,RANTES(CCL5)等的表达,IL-37可能调控的通路有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h1/Th2分化,JAK-STAT信号通路,IL-17E信号通路。4.IL-37可以通过抑制哮喘患者PBMCs中CCL3,CCL4,CCL5分泌控制炎症发展,而对PBMCs中CXCL9和CXCL13分泌无影响5.IL-37在气道上皮细胞中可以通过抑制NIK调节CXCL13的分泌从而抑制过敏性上皮免疫反应。

木萨汗·艾德力汗[10](2021)在《关于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作为资料来源平台,收集并整理关于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的相关研究和经验总结,了解中医对于该病的相关认识、用药原则及用药规律,以此达到为临床中医医生治疗该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新的中药用药思路。方法:(一)文献检索方略1检索者木萨汗·艾德力汗2资料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Pub Med数据库、Cochrance图书馆数据库。3中英文检索词(1)中文检索词:“支气管哮喘”、“哮喘”、“哮证”、“哮病”、“中医中药”、“用药规律”。(2)英文检索词:“Bronchial Asthma”、“Asthma”、“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dication rule”、“Treatment status”、“Epidemiology”。4检索时间范围1999年12月30日-2019年12月30日。5文献检索策略(1)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SU=(中医+中药)AND KY=(支气管哮喘+哮喘+哮证+哮病);(2)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主题或关键词:((“中医”or“中药”)and(“支气管哮喘”or“哮喘”or“哮证”or“哮病”))(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M=(中医+中药)AND K=(支气管哮喘+哮喘+哮证+哮病)(4)Pub Med数据库检测策略如下:#1 Bronchial Asthma[Title/Abstract]#2 Asthma[Title/Abstract]#3#1 OR#2#4 Chinese Medicine[Title/Abstract]#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tle/Abstract]#6 Medication rule[Title/Abstract]#7 Treatment status[Title/Abstract]#8 Epidemiology[Title/Abstract]#9#4 OR#5 OR#6 OR#7 OR#8#9#3 AND#9(二)分析范围及方法:主要对支气管哮喘的病位、病因、病机、证型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对治疗原则、中药使用情况、中药的性味归经情况、组方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将261篇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纳入了研究中,涉及中药198味,方剂76首,药对47对。(2)支气管哮喘证型分布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及痰浊阻肺证,分别占比30%、25%、17%、11%及6%。(3)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剂使用频次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小青龙汤、定喘汤、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及玉屏风散,五种方剂总共占经典方剂使用频次的49%。(4)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麻黄、甘草、半夏、杏仁及紫苏子。(5)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中药的五味频次排名分别为甘味、辛味、苦味、酸味、咸味;四气频次排名分别是温、热、寒、凉;归经频次排名前五名分别是:肺经、脾经、心经、胃经、肝经。(6)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五名的种类分别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湿药。(7)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对使用频次排名前五名分别为:麻黄-甘草、麻黄-半夏、麻黄-杏仁、半夏-甘草、麻黄-半夏-甘草,这五种药对总共占药对使用频次的50%。结论:(1)支气管哮喘以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三种证型最为多见,痰饮和气虚在该病的发作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造成该病的脏腑基础。(2)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小青龙汤、定喘汤、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及玉屏风散五种方剂使用最为广泛,这五种方剂主要涉及到解表剂、理气剂及补益剂,说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宣肺解表、理气化痰平喘为主,同时兼以补益,驱邪而不伤正,体现了中医攻补兼施的治疗思路。(3)麻黄、甘草、半夏、杏仁及紫苏子是治疗支气管哮喘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五的种类分别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湿药,说明化痰止咳平喘、宣肺理气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因此补气、理气可加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4)甘味、辛味、温、热、是治疗支气管哮喘使用药物出现最多的性味,肺经、脾经、心经、胃经、肝经则是出现最多的归经。中药多属甘、辛味,辛说明该病选择药物应以发散、行气行血为主;甘味说明该病患者多存在着虚证情况,因此治疗时可添加一些补益药物;肺经和脾经最多,进一步证实了痰饮是诱发该病的主要病理产物,“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而心经居多,体现了心肺同源的中医理论。(5)麻黄-甘草、麻黄-半夏、麻黄-杏仁、半夏-甘草、麻黄-半夏-甘草这五种药对组合在该病的治疗中使用最多,体现了治疗该病应以解表祛痰为主,补益肺气为辅。

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神经类型测试及其对哮喘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神经类型测试及其对哮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过敏性鼻炎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的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症状评分
    1.1 SRS评分
    1.2 VAS评分
2 症状药物结合评分
    2.1 症状评分与药物评分系统(CSMS)
    2.2 过敏控制评分(ACS)
3 疾病控制评分
    3.1 常用控制问卷
    3.2 其他控制问卷
4 生存质量评分
    4.1 常用生存质量量表
    4.2 其他生存质量量表
5 思考与展望
    5.1 基于我国文化背景,加强AR-PRO量表的研制
    5.2 采用测评工具质量评价标准,筛选高质量测评工具
    5.3 依据中医理论体系,研制病证结合模式下AR-PRO量表

(2)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近期复发风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相关概念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5 质量控制
结果
    1 改良吸入装置使用正确性评价表信效度分析结果
    2 哮喘急性发作后3个月内复发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3 哮喘急性发作后3个月内复发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4 哮喘急性发作后3个月内复发人工神经网络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5 哮喘急性发作后3个月内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准确性评价
讨论
结论
创新性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支气管哮喘发作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略词对照
附录
致谢

(3)乳杆菌对呼吸道过敏缓解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呼吸道过敏概述
        1.1.1 呼吸道过敏流行病学概述
        1.1.2 呼吸道过敏发病机制
        1.1.3 呼吸道过敏防治措施
    1.2 肠道菌群与呼吸道过敏
        1.2.1 肠道菌群稳态
        1.2.2 肠道菌群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1.2.3 呼吸道过敏的肠道菌群特征
    1.3 乳杆菌缓解呼吸道过敏的潜力
        1.3.1 乳杆菌抗过敏及减轻炎症反应
        1.3.2 乳杆菌改善免疫应答
        1.3.3 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
    1.4 论文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与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间关系分析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实验动物及饲料
    2.3 实验方法
        2.3.1 乳杆菌的培养和菌悬液的制备
        2.3.2 动物实验设计
        2.3.3 小鼠过敏性炎症病理评估
        2.3.4 小鼠血液中过敏相关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2.3.5 小鼠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因子含量测定
        2.3.6 小鼠粪便样品采集、DNA提取和扩增序列
        2.3.7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8 小鼠肠道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
        2.3.9 数据统计及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乳杆菌降低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效果评价
        2.4.2 乳杆菌抑制血液中呼吸道过敏相关免疫球蛋白效果评价
        2.4.3 乳杆菌抑制肺部呼吸道过敏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效果评价
        2.4.4 乳杆菌对过敏性炎症小鼠总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2.4.5 乳杆菌对过敏性炎症小鼠属水平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2.4.6 乳杆菌调节的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炎症-免疫指标的关联
        2.4.7 乳杆菌对过敏性炎症小鼠肠道菌群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罗伊氏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的机制探讨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动物及饲料
    3.3 实验方法
        3.3.1 罗伊氏乳杆菌菌液的制备
        3.3.2 动物实验方案
        3.3.3 小鼠肺组织中过敏性炎症病理评估
        3.3.4 小鼠肺组织组胺含量测定
        3.3.5 小鼠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因子含量测定
        3.3.6 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3.3.7 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的测定
        3.3.8 小鼠肠道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
        3.3.9 小鼠粪便样品采集与基因组提取
        3.3.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3.3.11 数据统计及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罗伊氏乳杆菌降低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的作用
        3.4.2 罗伊氏乳杆菌抑制呼吸道过敏相关免疫反应的作用
        3.4.3 罗伊氏乳杆菌对肠道中短链脂肪酸和脾脏中Treg细胞的作用
        3.4.4 CCFM1072和CCFM1040 对过敏性炎症小鼠总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3.4.5 CCFM1072和CCFM1040 对过敏性炎症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调节作用
        3.4.6 CCFM1072和CCFM1040 肠道菌群调节与免疫调节间相关性分析
        3.4.7 CCFM1072和CCFM1040 对肠道菌群功能的调节作用
        3.4.8 罗伊氏乳杆菌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机制的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罗伊氏乳杆菌CCFM1040 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的机制探讨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实验动物及饲料
    4.3 实验方法
        4.3.1 罗伊氏乳杆菌CCFM1040 死/活菌菌液的制备
        4.3.2 动物实验方案
        4.3.3 小鼠过敏性炎症病理评估
        4.3.4 小鼠呼吸道中炎症因子含量的测定
        4.3.5 小鼠肺组织组胺含量测定
        4.3.6 小鼠Treg细胞测定
        4.3.7 小鼠粪便样品采集
        4.3.8 小鼠肠道菌群非靶向代谢组测定
        4.3.9 小鼠IDO、色氨酸和犬尿氨酸含量测定
        4.3.10 数据统计及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CCFM1040 死菌降低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的作用
        4.4.2 CCFM1040 死菌抑制呼吸道中Th2和Th17 型免疫反应的作用
        4.4.3 CCFM1040 死菌对血液中过敏相关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4.4.4 CCFM1040 死菌对脾脏中Treg细胞的作用
        4.4.5 CCFM1040 死菌对呼吸道中IL-10 的作用
        4.4.6 宏基因组学技术揭示CCFM1040 对肠道特定细菌的调节作用
        4.4.7 宏基因组学技术揭示CCFM1040 对小鼠肠道菌群代谢通路的作用
        4.4.8 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揭示CCFM1040 对小鼠肠道菌群代谢物的作用
        4.4.9 CCFM1040 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机制的探讨
        4.4.10 CCFM1040对IDO的作用
        4.4.11 CCFM1040 对色氨酸代谢产生犬尿氨酸的作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罗伊氏乳杆菌CCFM1040 对呼吸道过敏人群的缓解效果评价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实验设计
        5.3.2 诊断标准
        5.3.3 受试者招募
        5.3.4 受试者基础特征测定
        5.3.5 实验分组
        5.3.6 CCFM1040 干预方案
        5.3.7 CCFM1040 缓解作用评价
        5.3.8 受试者粪便样品采集与基因组提取
        5.3.9 生物信息学分析
        5.3.10 数据统计及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受试者基础特征
        5.4.2 CCFM1040 对哮喘受试者症状的作用
        5.4.3 CCFM1040 对变应性鼻炎受试者症状的作用
        5.4.4 CCFM1040 对变应性鼻炎受试者生活质量作用
        5.4.5 CCFM1040 调节变应性鼻炎受试者总体肠道菌群
        5.4.6 CCFM1040 改变变应性鼻炎受试者肠道菌群组成
        5.4.7 CCFM1040 调节变应性鼻炎受试者肠道菌群基因功能组成
        5.4.8 CCFM1040 干预的安全性和不良事件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Ⅱ
附录Ⅲ

(4)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研究
    2.1 祖国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2.2 三伏贴定义及历史源流
    2.3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第3章 临床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诊断标准
    3.4 病例选择标准
    3.5 研究方法
    3.6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7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3.8 两组资料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立题依据
    4.2 参芪益肺糖浆的药物组成及功效
    4.3 药物分析
    4.4 三伏贴的药物组成、功效及药物分析
    4.5 临床疗效分析
    4.6 问题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哮病发作期的方药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5)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临床观察及用药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支气管哮喘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资料
        3.研究方法
        4.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5.研究结果
    第二章 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研究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结论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城乡居民哮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 哮喘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3.哮喘患者焦虑、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哮喘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与患者ACT评分的相关关系
    5. 不同居住地的哮喘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与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哮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在访视过程中肺功能的变化及症状学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CVA患者访视过程中肺功能的变化
    3.3 CVA患者基线肺功能各指标与基线Fe NO相关关系分析
    3.4 CVA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气道反应性的变化
    3.5 CVA患者症状学及生活质量在访视过程中的变化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之处
第七章 参考文献
综述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诊治进展
    1.CVA与肺功能及Fe NO的关系
    2.CVA与炎症因子的关系
    3.CVA的治疗
    4.结论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麻芥平喘巴布剂对哮喘小鼠TRPA1和CGRP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外治法治疗哮喘的历史沿革
        1 中医外治法概况
        2 中医外治法在哮喘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TRPA1干预哮喘机制的研究进展
        1 TRP瞬时离子通道
        2 TRP瞬时离子通道的激活
        3 TRPA1与哮喘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麻芥平喘巴布剂治疗哮喘小鼠药效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麻芥平喘巴布剂抗炎和减轻AHR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探究麻芥平喘巴布剂对TRPA1和CGRP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白介素37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IL-37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主要仪器设备
        3.主要试剂
        4.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哮喘小鼠模型的构建和处理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1.哮喘模型小鼠行为学改变
        2.各组小鼠BALF白细胞分类计数
        3.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变化
        4.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5.免疫组化检测IL-37相关受体的表达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哮喘小鼠肺组织蛋白芯片分析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1.GSM-CAA-4000试剂盒
        2.样品
        3.实验步骤
        4.数据分析方法
    三、结果
        1.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roteins,DEPs)
        2.差异蛋白检查结果
        3.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 analysis,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分析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四部分 IL-37处理后的差异表达趋化因子验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同第一部分
        2.主要仪器设备
        3.主要试剂
        4.研究方法
    三、结果
        1.PBMCs提供者基本信息
        2.rhIL-37处理患者PBMCs后趋化因子表达变化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五部分 上皮细胞系BEAS-2B中IL-37调控趋化因子CXCL13分泌机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1.主要仪器和设备
        2.材料与试剂
        3.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文献综述 白介素37的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关于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神经类型测试及其对哮喘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过敏性鼻炎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的现状与思考[J]. 张彭,谢洋,关佳瑞. 中医杂志, 2021(22)
  • [2]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近期复发风险的研究[D]. 刘迪. 青岛大学, 2021
  • [3]乳杆菌对呼吸道过敏缓解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凌智. 江南大学, 2021(01)
  • [4]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D]. 卓丽.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5]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临床观察及用药疗效评估[D]. 李爱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城乡居民哮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 孔艳玲. 大理大学, 2021(09)
  • [7]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在访视过程中肺功能的变化及症状学的评估[D]. 段兴秋. 大理大学, 2021(09)
  • [8]麻芥平喘巴布剂对哮喘小鼠TRPA1和CGRP的影响研究[D]. 冯天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9]白介素37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高胜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10]关于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D]. 木萨汗·艾德力汗.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神经型检测及其对哮喘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