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关注年轻人,预防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关注年轻人,预防艾滋病

一、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论文文献综述)

卢英英[1](2021)在《数据新闻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新闻行业又一次赶上新的发展浪潮,数据新闻就是浪潮中的一个机遇。近年来,国内多家媒体都成立了专门的数据新闻栏目进行新闻报道,这一报道形式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新闻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健康传播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数据新闻适应这一趋势,承担起传播者的责任,与健康传播结合,进一步完善了健康传播体系。本文以国内的四个数据新闻栏目为研究对象,选择有关健康传播议题的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数据新闻这一形式应用在健康传播中具有巨大优势,一方面,可以提升对健康类新闻的阐释效果;另一方面,增强了健康传播的悦读性,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数据新闻的价值更是不断凸显。观察四个数据新闻栏目的健康传播议题报道,发现对此类报道的数量远少于其他主题的报道,对健康传播关注度低;在形式上,健康传播报道更多的以静态图表来呈现,未充分挖掘数据新闻的价值;健康传播的报道议题层面多样,但深度还有待加强;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新闻报道中数据来源单一,对数据关联性的挖掘有待加强。针对数据新闻栏目在健康传播应用中的不足,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希望对媒体更好的进行健康传播提供一定的帮助。首先,媒体需要营造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发挥议程设置功能,扩大健康报道范围;在报道形式上,注重对多种媒体形态的应用,丰富数据新闻的报道形式,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提高数据素养;树立健康传播品牌意识,提升叙事能力,挖掘数据想象力,创新健康传播报道;对于数据的获取与使用,应倡导更大的数据开放维度,媒体企业间建立数据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最后媒体要有全局意识,着力建设完善健康传播矩阵,构建健康传播数据库,将健康报道常态化。

孟婕[2](2021)在《《人民日报》(1985-2020)“艾滋病”议题报道的话语变迁》文中指出艾滋病作为一种重大传染病,自1981年发现到现在,对人类的威胁有增无减,其不仅是一个医学界的难题,更是影响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社会问题。1985年我国境内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事件后,《人民日报》作为党报开始了长达35年的“艾滋病”议题报道,记录着党和国家艾滋病防治的变迁轨迹,呈现出社会和大众对“艾滋病”议题的认知转变。新闻媒介“艾滋病”议题报道的话语变迁折射出中国社会对于艾滋病这一传染病种的认知乃至社会主流认知的转向。本文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理论视角,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面结合艾滋病报道的整体态势梳理得出《人民日报》“艾滋病”议题话语表达逐渐趋于“积极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文本层面分析了“艾滋病”议题报道的微观话语转向;话语实践层面总结报道命题频次以及话语主体表达侧重的变化趋势;社会实践层面依托社会历史语境,对不同阶段《人民日报》“艾滋病”议题话语特征入手,分析促动“艾滋病”议题变迁的原因。分析得出《人民日报》“艾滋病”议题报道在社会变革的影响下,由偏向国外事件到聚焦国内问题、从报道负面信息到健康知识普及、从划分“他们”到携手抗“艾”成为“我们”,展示了我国新闻媒介主体性意识回归、大众意识不断觉醒和社会历史变革的过程。

石曌[3](2021)在《政策传播视野下《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研究(1986-2020)》文中指出大众媒介作为向公众传达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渠道,不仅对于帮助公众正确理解、认知艾滋病防治政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艾滋病防治政策的自身发展、完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于艾滋病防治政策传播过程中媒介的角色进行探究,以求更好地理解媒介在政策传播中的作用。本研究从报道篇幅、报道版面、报道消息来源、政策报道类型、报道政策涉及的政策主题、报道政策涉及的特殊人群、报道政策涉及的政策过程等多个维度建构编码表,并以《人民日报》历时三十五年的艾滋病政策报道为样本,结合报道具体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现实政策议程对媒介关注内容有重要影响,并促使媒介对于艾滋病政策的关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该特征首先表现为媒介艾滋病政策的报道数量、篇幅、采纳消息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其次表现为不同政策传播议题呈现方式的不同;最后表现为媒介就同一主题政策进行历时性报道时的变化。尽管媒介对于艾滋病政策报道已经逐渐关注于政策的全过程,并由浅层次的政策传达走向深层次的政策传播,但是媒介报道仍存在过度依赖政府信息源、对政策报道解读有限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媒介在进行艾滋病政策传播时,应当充分认识到社会公众的主体性地位,传播更加即时、有效,以更好发挥自身在艾滋病政策传播中的作用。

郭万申,张国龙,梁妍[4](2020)在《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文中指出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英文为"Global Solidarity, Shared Responsibility"。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团结在一起,集中表达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其他受影响人群的支持,并缅怀那些因艾滋病而逝去的生命。2020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马迎华[5](2020)在《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文中提出青少年艾滋病防控已近30年,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随着疫情进展,已经成为学校卫生的重点工作。首次性行为年龄降低和低龄HIV感染者构成比上升,提示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的重点和起始阶段要相应做出调整。因此,有必要回溯中国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控历程、政策、环境、教育手段以及面临的新挑战,提出降低青少年学生感染HIV的脆弱性、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是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

黄馨[6](2020)在《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旗下的微信公众号,面向公众发布健康信息,这是疾控中心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但就目前来看,其并未完全适应新兴媒介技术对传播主体的要求。本文基于角色理论,以中国疾控动态每月发布的“TOP20榜单”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力图揭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其多重的媒介角色及角色缺失。研究发现,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主要采用健康科普框架、风险提示框架、政策资讯框架和互动沟通框架4种框架类型来进行健康信息的创作,承担着健康素养培育者、危机疫情提醒者、政府声音传递者和线上活动组织者4类媒介角色,其中健康素养培育者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这类微信号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介角色,选取了禽流感、疫苗事件和艾滋病三类典型案例展开分析。最后,本文结合研究发现,总结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在角色承担的过程中,存在着危机疫情提醒滞后、深度互动能力不足等局限,并提出了依托大数据预判风险、精准获取用户画像等改进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其媒介角色、更加有效地开展健康信息的传播。

王雨童[7](2020)在《“@澎湃新闻”艾滋病议题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众多健康议题中,艾滋病不仅是一种重大的传染性疾病,也是错综复杂、异常严峻的社会问题,长久以来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大众媒介作为社会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影响受众认知态度及行为层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媒介技术更迭、互联网大放异彩的时代背景下,微博正逐渐成为公众获取各类信息包括健康信息在内的重要媒介平台。微博的交互性、开放性、聚集性等特征也为健康信息传递提供更多可能。互联网环境下,主流媒体仍然具备强大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澎湃新闻”作为备受关注的新型主流媒体,其在微博平台中艾滋病议题传播具有怎样的特征,是否存在问题,对我国其它新型主流媒体的艾滋病议题传播具有何种启示意义,正是本次研究的重要指向。基于健康传播视角,本研究聚焦新型主流媒体“@澎湃新闻”的艾滋病议题传播,以“@澎湃新闻”微博帐号在微博平台发布的艾滋病相关文本内容(2014-2018)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议程设置理论、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探析“@澎湃新闻”艾滋病议题传播特征与受众框架,总结“@澎湃新闻”艾滋病议题传播的,对传播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最终总结出具有借鉴意义的传播策略。

唐玉琴[8](2020)在《基于初中生健康生活素养发展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传染病是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传染病与防控教育内容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生活以及成长的需要。因此,基于初中生物学教学,开发和开设“传染病与防控”校本选修课程,对发展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以传染病与防控为主题,挖掘初中生物学相关课程资源,进行“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以期提升学生的传染病防范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研究中以校本课程开发、传染病与防控、健康生活素养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展开了“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研究在云南省昆明长城中学初二年级573名学生中开展了学生状态和需求的学情问卷调查和分析,基于此调查结果确定了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编制了课程讲义。以选修该课程的40名学生作为对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实施该校本课程,并对校本课程进行了评价和反思。研究表明,“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传染病预防的能力和意识,发展学生健康生活素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有力推动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

李云蕾[9](2020)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东乡县“XX中学”为个案》文中提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事件和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其中青少年自杀率和犯罪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当前学校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而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发现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本身具有着实施生命教育的巨大优势。因此,笔者以东乡县“XX中学”为个案,开展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先采用文献法,查阅、收集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之后结合研究校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了学校的生命教育现状。依据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情感与态度、生命价值与意义四个维度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挖掘、整理教材中关于生命教育的素材。之后以教材为载体,在遵循高中生物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在笔者自己的生物课堂中对上述内容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实践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最后梳理和归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建议。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结如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做法切实可行,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本次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1)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制约了生命教育的开展;(2)个别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态度不端正;(3)生命教育的前期准备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4)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时间和深度不好掌握;(5)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单一。基于笔者的实践经历和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水平;(2)培养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兴趣;(3)整合生物学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4)将生命教育与生物学课堂高度融合;(5)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

刘小楠,王威智,陈颖楠,刘畅,包晓璇[10](2020)在《艾滋病毒(HIV)、艾滋病(AIDS)与劳工权利:法官与法律专业人员手册》文中研究指明序言这本手册旨在帮助法官和法律专业人员处理与艾滋相关的就业问题,提供相关的国家法和国际法的信息及其在不同的法律传统和框架下的国内法院的适用情况。自首例艾滋病病例被识别出来后的30多年里,全世界应对全球性艾滋疫情有了明显的突破性进展。许多国家新感染的比例下降,有效的治疗得到发展,使得艾滋病毒感染者可以继续过健康多彩的生活。尽管取得这些成绩,但很多值得注意的社会、经济、法律挑战仍然存在。

二、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论文提纲范文)

(1)数据新闻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数据新闻研究
        1.3.2 健康传播研究
        1.3.3 健康类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5 创新点
2.健康传播数据新闻发展及研究设计
    2.1 健康传播及数据新闻发展
        2.1.1 健康传播概念发展
        2.1.2 数据新闻的媒体实践
        2.1.3 数据新闻在健康传播中的优势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对象
        2.2.2 样本选择
        2.2.3 类目建构
3.健康传播数据新闻报道分析
    3.1 报道主题分析
        3.1.1 日常身心健康话题为常规选题
        3.1.2 医药疾病类议题报道层次丰富
        3.1.3 食品营养卫生与安全重在科普
        3.1.4 烟酒毒与暴力犯罪议题关注度低
        3.1.5 公共卫生事件议题创新维度广
    3.2 报道类型分析
        3.2.1 健康知识科普涉及层面广
        3.2.2 健康现状解读基于多维数据
        3.2.3 健康新闻报道重视程度不足
    3.3 报道形式分析
        3.3.1 静态信息图表信息呈现直观
        3.3.2 动态交互类图表互动性强
        3.3.3 音视频动画注重视听体验
    3.4 数据来源分析
        3.4.1 政府文件及报告更具权威性
        3.4.2 非营利组织数据易获取
        3.4.3 企业组织数据增加报道成本
        3.4.4 媒体数据关联报道主动权
        3.4.5 公开论文及报告利用不足
4.健康传播数据新闻报道的审视与反思
    4.1 健康传播数据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4.1.1 健康议题占比少,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弱
        4.1.2 报道主题深度不足,同质化现象普遍
        4.1.3 可视化形式单一,低层次互动占比大
        4.1.4 数据来源类型少,数据关联性挖掘欠缺
    4.2 健康传播数据新闻报道存在问题根源分析
        4.2.1 新闻场域下坚守传统生产惯习
        4.2.2 健康类数据资源获取难度大
        4.2.3 信息爆炸时代浅阅读现象普遍
        4.2.4 栏目缺乏复合型媒体人才
5.健康传播数据新闻报道的优化路径
    5.1 利用议程设置功能,营造健康生活方式理念
        5.1.1 承担健康传播责任,树立健康生活理念
        5.1.2 把握重大节点议题,扩大健康报道范围
    5.2 丰富报道呈现形式,注重全媒体人才培养
        5.2.1 报道呈现形式多样化,探索结合新形态
        5.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数据素养
    5.3 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挖掘数据想象力
        5.3.1 倡导数据开放维度,探索数据关联性
        5.3.2 提升数据叙事能力,创新健康报道模式
    5.4 建立健康传播矩阵,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5.4.1 注重健康传播效果,重视产品出圈问题
        5.4.2 构建健康数据库,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2)《人民日报》(1985-2020)“艾滋病”议题报道的话语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1.内容分析法
        2.话语分析法
    (六)创新点
    (七)研究综述
        1.国外艾滋病报道综述
        2.国内艾滋病报道综述
一、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整体样态
    (一)研究设计
        1.媒介选择
        2.样本选取
        3.类目建构与编码表
        4.信效度检验
    (二)1985-2020《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概况呈现
        1.报道数量分析:“出现一顶点一减退”
        2.版面位置分析:多种版面分布,报道版面相对固定
        3.报道体裁分析:短篇消息为主,深度报道较少
        4.信源和稿源分析:官方信源为主,个体话语较少
二、《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文本分析:微观话语转向
    (一)新闻标题变迁
        1.标题句型句式:趋于多样化
        2.标题内容:态度和侧重点的转变
    (二)词汇变迁
        1.情感词与社会热词:体现关怀反映时代
        2.对传播途径的描写方式:从猎奇到知识普及
    (三)修辞类型变迁
        1.比喻:负面喻体变为正面喻体
        2.数字使用:新发感染通报变为防治成果展示
三、《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话语实践:命题与主体表达变迁
    (一)宏观命题报道变迁:七大主题报道频次竞争
        1.报道主题分类与实例
        2.宏观命题频次分析
    (二)话语主体表达侧重变迁
        1.官方主体报道转变:“紧张旁观”到“积极引导”
        2.专业主体报道转变:“防治进行”到“成果显现”
        3.民生主体报道转变:“恐惧远离”到“人文关爱”
四、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的社会实践:话语变迁的动因及社会价值
    (一)各阶段社会实践分析
        1.初始(1985-1994):早期的“旁观者”
        2.转变(1995-2003):“公共议题”突显
        3.成熟(2004-2020):“健康传播”理念下的和谐追求
    (二)《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话语变迁动因研究
        1.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支持
        2.经济因素:资金帮扶加强
        3.社会文化:社会意识觉醒
        4.媒介因素:媒体职能转变
    (三)《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变迁的社会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政策传播视野下《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研究(1986-202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问题、目的及价值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媒介建构艾滋病政策报道整体分析
    一、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总体情况分析
    二、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篇幅分析
    三、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形式分析
    四、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版面分析
    五、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消息来源分析
    六、本章小结
第二章 媒介艾滋病政策报道传播议题分析
    一、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类型分析
    二、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涉及政策主题分析
    三、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涉及特殊人群分析
    四、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涉及政策过程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艾滋病政策报道文本分析
    一、艾滋病流行传入期
    二、艾滋病流行扩散期
    三、艾滋病快速增长期
    四、艾滋病流行稳定期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媒介对艾滋病政策报道建议
    一、媒介积极参与政策全过程
    二、媒介报道整体呈现问题
    三、媒介建构艾滋病政策报道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艾滋病政策报道内容分析编码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艾滋病防控目标
2020年预防艾滋病最新核心信息
    1.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2.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采取安全性行为,远离艾滋病侵害
    3.如果发生了不安全性行为,应主动寻求艾滋病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对维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4.我国各地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都设有艾滋病检测点,可以提供专业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也可购买正规的自检试剂进行自我检测
    5.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关心关爱受艾滋病影响人群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6.感染艾滋病后要避免传播他人,故意传播艾滋病将受到法律制裁
    1.发生一次危险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有多大?
    2.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艾滋病重要的防控措施,艾滋病常用检测方法有哪些?
    3.发生高危行为后,如何进行HIV暴露后预防
    4.如何预防控制艾滋病性传播
    5.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营造温暖零歧视氛围

(5)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青少年学生AIDS防控进程
    1.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营造防控政策环境
    1.2 加强师资能力建设和教学资料研制
    1.3 拓展国际组织合作,及时总结最佳实践
2 青少年学生AIDS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
3 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3.1 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
        3.1.1 相关政策修订与完善更新
        3.1.2 关注评估指标和工具的多维性
    3.2 预防学生HIV感染的建议
        3.2.1 普及全面性教育,提高学生性健康意识和生活技能
        3.2.2 降低青少年感染HIV脆弱性,提高规避风险能力
        3.2.3 修订完善学校预防AIDS教育教学指导文件和工作指南
        3.2.4 加强预防AIDS教育课堂教学研究
        3.2.5 加强AIDS预防的调研督导,促进落实

(6)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理论基础与样本选择
        2.1.1 理论基础
        2.1.2 样本选择
    2.2 文本框架构建
        2.2.1 框架构建
        2.2.2 编码与信度
        2.2.3 统计结果
第三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3.1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
        3.1.1 健康素养培育者
        3.1.2 危机疫情提醒者
        3.1.3 政府声音传递者
        3.1.4 线上活动组织者
    3.2 典型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3.2.1 H7N9 禽流感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3.2.2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3.2.3 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3.3 研究结论
第四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角色承担局限及对策建议
    4.1 角色承担局限
        4.1.1 缺乏严谨的健康素养培育者
        4.1.2 滞后的危机疫情提醒者
        4.1.3 浅层次的线上互动者
        4.1.4 不充分的谣言应对者
        4.1.5 缺位的心理健康关怀者
    4.2 对策建议
        4.2.1 建立专业内容运营团队,强化内容审核
        4.2.2 依托大数据,及时预判风险危机
        4.2.3 精准获取用户画像,提升深度互动服务能力
        4.2.4 密切关注舆论动向,加强舆情应对处置能力
        4.2.5 丰富健康信息主题,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疾控机构微信文章榜单(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澎湃新闻”艾滋病议题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来源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健康传播研究
        1.3.2 艾滋病健康传播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点
        1.5.1 研究素材创新
        1.5.2 研究视角创新
        1.5.3 观点创新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2.1 基础理论
        2.1.1 议程设置理论
        2.1.2 框架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内容分析法
    2.3 研究设计
        2.3.1 研究对象选择
        2.3.2 样本提取
        2.3.3 类目建构
        2.3.4 编码与信度
第三章 “@澎湃新闻”艾滋病议题传播特征研究
    3.1 微博条目——警惕“应景现象”
        3.1.1 年度条目统计
        3.1.2 月度条目统计
        3.1.3 “世界艾滋病日”条目统计
    3.2 信息来源——新闻客户端原创内容占据主导
    3.3 微博主题——聚焦争议,关注个体
    3.4 内容涉及主体——权威声音的弱化
    3.5 新闻体裁——向多样化发展
    3.6 微博类型——短视频微博的普及
    3.7 “@澎湃新闻”艾滋病议题内容特征
        3.7.1 人物案例报道数量可观,官方科普性内容影响显着
        3.7.2 整体内容呈现深度化发展趋势
        3.7.3 澎湃客户端作为重要信源,原创新闻占据主导
第四章 公众艾滋病议题框架研究
    4.1 微博评论主体身份
    4.2 微博评论类型
    4.3 微博评论主题
        4.3.1 评论主题分类
        4.3.2 微博评论主题倾向
        4.3.3 2014-2018 年主题分布
    4.4 微博评论表达形式
    4.5 微博评论情绪倾向
    4.6 公众艾滋病议题内容特征
        4.6.1 匿名形式强化公众表达欲望
        4.6.2 原创内容凸显个体意识,释放公众情绪
        4.6.3 公众呼吁理性与关怀的声音放大
第五章 “@澎湃新闻”艾滋病议题传播思考
    5.1 公众认知存在局限,媒体需加强科普力度
    5.2 媒体需适当引导公众表达积极情绪
    5.3 公众态度呈现两级分化,媒体需及时平衡纠正
第六章 建议及对策
    6.1 策划艾滋病专题报道,完成科普信息智能推送
    6.2 采用数据可视化交互传播手段
    6.3 开展专业科普课堂,举办线上直播讲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基于初中生健康生活素养发展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
        三、基于学校情况,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健康生活素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传染病与防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二、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素养
        三、传染病与防控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开发的四大模式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预期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工具
    第五节 研究过程
第四章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一节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前期调查分析
        一、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二、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三、学生需求分析
    第二节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第五章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实施
    第一节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第二节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演示法
        二、练习法
        三、合作学习法
        四、情境教学法
        五、案例教学法
    第三节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一:传染病的前世今生
        二、教学案例二:宠物带来的疾病——狂犬病
        三、教学案例三:AIDS and I——艾滋病
第六章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评价和结果分析
    第一节 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
    第二节 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第三节 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
        一、前后测试理论成绩统计结果分析
        二、前后测试行为素养变化分析
        三、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和结果分析
        四、访谈结果分析
第七章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初中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调查问卷
附录B 初中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讲义
附录C 饲养宠物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D 2019年昆明长城中学预防艾滋病宣传周知识竞赛
附录E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本身评价量表
附录F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教师)
附录G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学生)
附录H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前后测试问卷
附录I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学生表现评价量表
附录J 访谈记录
附录K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实践课堂剪影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东乡县“XX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2.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3.高中生物学进行生命教育的优势
        4.个人教学实践的反思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2.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
        3.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研究实施
        1.现状调查的实施
        2.课堂实践研究的实施
        3.研究效果的调查
三、XX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情况
    (二)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情况
    (三)教师对实施生命教育的建议
四、生物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
    (一)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
        3.有序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反馈调节原则
    (二)生物学必修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整理及实践过程
        1.必修1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整理及实践
        2.必修2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整理及实践
        3.必修3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整理及实践
    (三)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案例呈现
        1.生命安全
        2.生命健康
        3.生命情感与态度
        4.生命价值与意义
五、生命教育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一)生命安全维度的调查分析
    (二)生命健康维度的调查分析
    (三)生命情感与态度维度的调查分析
    (四)生命价值与意义维度的调查分析
    (五)不同因素下的生命教育水平比较
六、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1.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做法切实可行
        2.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二)研究反思
        1.研究反思
        2.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高中生物学中生命教育实施后效果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生学习活动等级量表
附录四 《拒绝毒品,健康成长》教学设计
附录五 《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教学设计
附录六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附录七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学设计

四、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据新闻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研究[D]. 卢英英.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2)
  • [2]《人民日报》(1985-2020)“艾滋病”议题报道的话语变迁[D]. 孟婕.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政策传播视野下《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研究(1986-2020)[D]. 石曌. 兰州大学, 2021(02)
  • [4]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J]. 郭万申,张国龙,梁妍.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0(12)
  • [5]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J]. 马迎华. 中国学校卫生, 2020(12)
  • [6]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D]. 黄馨. 广西大学, 2020(07)
  • [7]“@澎湃新闻”艾滋病议题传播研究[D]. 王雨童. 广西大学, 2020(07)
  • [8]基于初中生健康生活素养发展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 唐玉琴.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东乡县“XX中学”为个案[D]. 李云蕾.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艾滋病毒(HIV)、艾滋病(AIDS)与劳工权利:法官与法律专业人员手册[J]. 刘小楠,王威智,陈颖楠,刘畅,包晓璇. 反歧视评论, 2020(00)

标签:;  ;  ;  ;  ;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关注年轻人,预防艾滋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