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肝癌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一、肝癌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古永华,娄玖玲,王延歌[1](2021)在《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Piper疲乏评估修订量表对2017年12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9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19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发生癌因性疲乏76例,发生率为38.9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独居、居住地、家庭年收入、Child-Pugh分级、术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社会支持度、希望水平的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证实术后癌因性疲乏与独居、Child-Pugh分级、术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社会支持度、希望水平相关性最为显着,与性别、年龄、居住地、家庭年收入具有一定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独居、Child-Pugh分级、术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社会支持度、希望水平与术后癌因性疲乏具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多样,根据其影响因素给予相应护理对策,以实现降低癌因性疲乏发生率或减轻其影响程度的目标。

田靖[2](2017)在《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癌症病人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验证“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缓解癌症病人负性情绪及改善其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可行性,以期为癌症病人心理护理提供可操作的干预方案。方法本研究在回顾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对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1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癌症病人进行分组,其中2016年3月5月住院的50例癌症(肺癌22人,食道癌10人,乳腺癌18人)病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12月住院的50例癌症(肺癌22人,食道癌11人,乳腺癌17人)病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为期3周的“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ULS-8孤独感量表、心理痛苦温度计及生命质量核心问卷收集两组病人的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得分情况,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改善负性情绪的影响(1)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得分情况:试验组干预后POMS-SF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的疲乏-迟钝得分显着上升(P<0.05),其他分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在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精力-活力及POMS-SF总分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孤独感、心理痛苦得分情况:试验组干预后孤独得分及心理痛苦得分较干预前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后孤独得分显着提高(P<0.05),心理痛苦得分没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在孤独得分及心理痛苦得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生存质量的影响试验组干预后除腹泻症状外,功能领域的得分较干预前显着上升,症状及单测项目的得分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除呼吸困难和经济困难外,功能领域与其他症状条目干预前后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社会功能、呼吸困难、腹泻和经济困难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前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症状条目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癌症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为临床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提供一个可操作性方案。2.“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经济、安全、可靠,在临床针对癌症病人开展此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成铭[3](2016)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包括评价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量表、肝癌介入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认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存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医务工作者给予关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穗玲[4](2014)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状况;分析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医学应对问卷(MCM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LC,V2.0)对123名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入住湘雅二医院介入治疗病区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调查,最终完成109例。资料用SPSS13.0做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结果1.本研究共发出问卷123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回收率及有效率为均88.62%。2.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情况,生活质量总分为(119.53±25.33)分,躯体功能领域得分为(34.11±9.35)分,心理功能领域得分为(34.17±10.61)分,症状/副作用领域得分为(19.79±9.51)分,社会功能领域得分为(31.46±8.29)分。3.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得分情况,面对维度得分为(19.51±3.23)分,回避维度得分为(16.00±2.43)分,屈服维度得分为(9.32±2.90)分。4.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医学社会支持得分情况,社会支持总分为(45.78±5.59)分,客观支持得分为(11.02±3.17)分,主观支持得分为(27.80±3.59)分,支持利用度得分为(6.95±1.97)分。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介入次数、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和婚姻进入生活质量的回归方程。6.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1).面对维度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0.78,r=0.52,r=0.46,r=0.62,r=0.38,P均<0.01),回避维度与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呈负相关(r=-0.54,r=-0.34,r=-0.28,r-0.49,r-0.24,P均<0.05),屈服维度与生活质量总分及三个维度(除社会功能外)呈负相关(r--0.32,r=-O.27,r-0.27,r-O.30,P均<0.05)。(2).社会支持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0.77,r=0.46,r=0.43,r=0.55,r=0.48,P均<0.01),客观支持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0.89,r=0.52,r=0.61,r=0.59,r=0.50,P均<0.01),主观支持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0.54,r=0.30,r=0.33,r=0.40,r=0.31,P均<0.05),支持利用度与生活质量总分及三个维度(除心理功能外)呈正相关(r=0.36,r=0.22,r=0.12r=0.23,r=0.32)。结论1.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偏低,亟待解决。2.介入次数、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和婚姻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3.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采取的应对方式多为面对,其次为回避,较少采用屈服。4.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获得的社会支持比较高。5.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面对的应对方式与总体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与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6.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社会支持与总体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杨玉兴[5](2009)在《魏品康教授消痰解郁方治疗癌症并发抑郁症学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的师承博士导师魏品康教授提出从痰辨识癌症并发抑郁症(CCD)。本课题研究了魏教授对CCD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总结了消痰解郁法治疗CCD的临床经验,观察了魏教授研制的固定制剂一消痰解郁方治疗消化系癌症(DC)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疗效机制探讨,归纳了魏品康教授治疗CCD的学术思想体系,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课题分为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部分:在系统整理癌症、抑郁症与中医痰证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跟师出诊、导师授课、收集医案等,结合回顾导师的从医经历、学术成就,总结导师对CCD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和饮食情志调护等认识,归纳魏教授治疗CCD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结果:(1)CCD属于中医广义郁证范畴;(2)提出CCD为“恶痰内阻,痰气火三邪相杂,脏腑功能失调,痰邪上扰,神志失常”的病因病机理论;(3)创立“消痰解郁法”为治疗CCD的治则,并配合饮食、情志等综合调护措施;(4)研制出治疗CCD的固定制剂一“消痰解郁方”,临床有效,已进行了初步的实验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部分:确诊141例DC合并抑郁症患者,对其临床现象学和中医证候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和分析总结;将其中120例患者,按照前瞻、随机、对照等方法,分为治疗组(消痰解郁方,n=60)、中药对照组(逍遥丸,n=30)和西药对照组(盐酸氟西汀,n=30),治疗6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卡氏评分(KPS)、抑郁量表(包括SDS自评量表和HAMD他评量表)评分、中医症状及血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等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机制分析。结果:(1)被调查的DC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抑郁症发生率为44.76%,以轻、中度抑郁为最常见,肿瘤部位不同发生率不同,是否发病与文化程度、肿瘤TNM分期有关,患者家属中亦普遍存在抑郁情绪;(2)DC并发抑郁患者常见中医症状为:情志抑郁、倦怠乏力、面色无华、精神疲惫、嗜卧少动、静而少动、情绪低沉、运动迟缓、悲观厌世、善叹息、少寐、体重减轻、纳差、腰膝酸软、多愁善感、性欲减退等,常见的舌色为红、淡红和淡白,舌苔为白腻、薄白、黄腻,常见的脉象为弦滑、细滑、弦细、弦等;(3)消痰解郁方可以改善DC并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抑郁量表评分,总有效率为82.46%,好于中、西药对照组(P<0.05~0.01);(4)消痰解郁方可提高患者的KPS;(5)消痰解郁方可升高患者血清CD3、NK、CD4/CD8值,降低CD8值;(6)临床使用消痰解郁方安全有效、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通过以上研究,总结出魏品康教授消痰解郁方治疗CCD学术思想体系如下:(1)CCD病名为广义郁证,病因为恶痰内阻,病机为痰气火三邪相杂,病位可累及五脏六腑,致痰邪上扰,神志失常所致;(2)消痰解郁法为治疗CCD的基本法则;(3)消痰解郁方可以改善DC并发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抑郁量表评分,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张玲玲,郭广珍[6](2001)在《肝癌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文中认为 肝癌是一类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目前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理—社会因素与之发生、发展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与患者的存活质量和生存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上肝癌患者的心理活动异常复杂。妨碍了治疗,我们从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共收治肝癌患者21例,现就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试为肝癌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和帮助。

黄文生[7](2001)在《《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蒋璐剑[8](2021)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胃瘫外敷方早期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的功能性疾病,以胃肠动力障碍为主要表现,胃、胰十二指肠等手术术后常见。据统计肿瘤PGS总体发病率在5%-10%,其中胃大部切除术PGS发病率为8.5%,胰腺术后则高达19%-57%。目前西医治疗主要参考《美国胃肠病学杂志》治疗指南推荐的营养支持、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虽可改善症状,但尚无证据证明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平均恢复时间仍需4-6周,因此,快速康复是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治疗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中医中药体现出独特优势,尤其是中医外治法,我科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临床摸索与实践,逐步筛选出简便效廉的“胃瘫外敷方”穴位贴敷治疗,在超过5年的反复临床实践后,我们联合北京市主要三甲医院普外/腹部外科进行严格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77.8%(P<0.01),中位恢复时间为8天(P<0.01),以温阳行气为法的胃瘫外敷方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及严格的RCT研究证实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寒证”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但能否进一步缩短恢复时间?国际胰腺学术委员会ISGPS根据患者术后留置胃管或不能耐受固体饮食时长将PGS分级分为A、B、C三个级别(其中A级最轻,术后置管时间最短),而从既往RCT研究分层数据可以看出,A、B、C级患者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3.00、6.78和8.29天,这一结果提示尽早干预可能进一步缩短恢复时间。因此,我们尝试: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一方面,构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筛选PGS高危人群;另一方面,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腹部局部辨证“寒证”患者进行提前干预,结合PGS风险预测模型,评价“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的疗效并挖掘优势人群特征,这对进一步缩短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患者康复时间及节约国家有限医疗资源都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1.通过Meta分析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2.通过外部验证的方法验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简化。3.评价“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疗效,并筛选“胃瘫外敷方”优势人群特征。研究方法1.模型研究通过制定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检索国内外有关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发病因素的相关文献并提取数据,应用Rev Man5.3及STATA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将Meta分析中计算得到的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合并风险度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2.临床研究:2.1模型验证部分:采用外部验证方法,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结直肠外科2019.01.01~2020.01.31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的病例资料作为验证样本,结合ROC曲线及Med Calc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并通过对模型中的各影响因素赋值,完成模型的简化。2.2“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疗效评价部分:采用历史性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20.10.01~2021.01.3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行消化系统肿瘤手术且腹部局部辨证属“寒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于术后第一天提前予“胃瘫外敷方”干预,纳入前一年该院相同时间段(2019.10.1~2020.1.31)、相同手术医生、相同病种、相同手术方案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且腹部局部辨证属“寒证”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进行PGS发病率比较,结合PGS风险预测评分系统,评价“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的疗效,并总结“胃瘫外敷方”优势人群特征。研究结果1.Meta分析及模型构建1.1本研究共检索及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影响因素相关文献3480篇,最终纳入82篇文献,包含78篇病例对照研究和4篇队列研究,涉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患者48342例,其中确诊胃瘫病例4397例。1.2剔除OR≈1的危险因素后,共纳入29个影响因素,初步构建模型为:Logit(P)=-2.31+1.2×(年龄≥67岁)+0.97×肥胖+0.89×体重减轻+0.51×饮酒史+0.62×HP感染+1.34×术前胃流出道梗阻+0.86×糖尿病病史+0.83×腹部手术史+1.45×术前高血糖症+0.41×术前贫血+0.83×术前低蛋白血症+0.77×急诊手术+1.02×非毕I式重建+0.99×术时≥3小时+0.48×3.5小时+0.54×(出血≥1000 ml)-1.83×(D0~2淋巴结清扫)+1.45×合并脏器切除+1.23×颈吻合+1.25×吻合口渗漏+1.37×腹腔感染+1.21×胰瘘+1.22×术后高血糖症+0.81×术后贫血+0.55×术后自控镇痛泵+1.07×术后不良进食过程+1.16×围手术期高血糖症+0.62×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1.4×精神因素。2.临床研究2.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与简化2.1.1采用外部验证方法,最终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结直肠外科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的样本病例共1031例,其中胃瘫组110例,对照组921例,结果显示:验证样本的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际发病情况的AUC及95%CI分别为0.709(0.657~0.761)和 0.708(0.651~0.765),差异性检验结果为 Z=0.028,P=0.977,提示本研究所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与实际发病情况的预测效能接近且无统计学差异。2.1.2术前高血糖、术前低蛋白血症、术时≥3.5小时、合并脏器切除、吻合口渗漏、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围手术期高血糖、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精神因素等1 1项单项影响因素对PGS风险预测具有诊断价值,但测效能小于本研究所建立的PGS风险预测模型。2.1.3对模型中的各影响因素赋值,简化后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为:评分=12×(年龄≥67岁)+10×肥胖+9×体重减轻+5×饮酒史+6×HP感染+13×术前胃流出道梗阻+9×糖尿病病史+8×腹部手术史+15×术前高血糖症+4×术前贫血+8×术前低蛋白血症+8×急诊手术+10×非毕I式重建+10×术时≥3小时+5×3.5小时+5×(出血≥1000 ml)-18×(D0~2淋巴结清扫)+15×合并脏器切除+12×颈吻合+13×吻合口渗漏+14×腹腔感染+12×胰瘘+12×术后高血糖症+8×术后贫血+6×术后自控镇痛泵+11 ×术后不良进食过程+12×围手术期高血糖症+6×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14×精神因素。简化后的PGS风险预测评分模型AUC及95%CI为0.710(0.658,0.762),ROC诊断分界点为>51分,根据此节点将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罹患PGS风险划分为高危险度、低危险度。2.1.4 简化的 PGS 风险预测模型 AUC 及 95%CI 为 0.710(0.658,0.762),ROC 曲线诊断分界点为51分,根据此诊断分界点可将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罹患PGS风险划分为高危险度(模型评分>51分)、低危险度(模型评分≤51分)。2.1.5采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对1031例验证样本进行评分,对比是否发生胃瘫这一结局,结果显示:低危组746例,胃瘫发生率6.43%;高危组285例,胃瘫发生率21.75%。2.2结合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评价“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疗效及优势人群特征分析2.2.1一般信息试验组共收集病例152例患者,其中高危组50例,发生胃瘫5例,低危组102例,发生胃瘫1例;年龄方面,总体人群、高危人群存在差异;性别方面,总体人群、高危人群、低危人群在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共收集病例152例,其中高危组50例,发生胃瘫14例,低危组102例,发生胃瘫6例;总体人群、高危人群、低危人群在年龄方面、性别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病种、术式构成比相同,年龄、性别、危险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资料可比。2.2.2疗效评价试验组整体人群、高危组、低危组胃瘫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整体人群:试验组:3.95%(6/152),对照组:13.16%(20/152);高危人群:试验组 10%(5/50),对照组:28%(14/50);低危人群:试验组0.98%(1/102),对照组5.88(6/102),其中整体人群及高危组胃瘫发生率的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整体人群P=0.004,高危组人群P=0.022,低危组人群P=0.053)。2.2.3“胃瘫外敷方”干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局部辨证属“寒证”人群特征“胃瘫外敷方”总体人群优势特征为:(1)总体人群:<67岁、术后无腹腔感染、精神调畅;(2)“胃瘫外敷方”高危人群优势特征为:术后无腹腔感染。研究结论1.采用Meta分析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进一步简化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增强了使用便捷性。2.推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使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术后胃瘫风险评分,对于评分结果>51的患者,提示其为术后胃瘫高危人群,建议尽早开始干预。3.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腹部局部辨证属“寒证”且经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评估为高危人群的患者,予“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胃瘫的发生,初步提示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4.年龄<67岁、术后无腹腔感染、精神调畅是本研究中“胃瘫外敷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寒证”患者的优势人群特征变量。

樊杰[9](2020)在《授权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应对方式在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机制。2.评价授权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1.2018年8月—2019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山西省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336名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2.2019年6月—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消化科符合标准的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消化科病区一的受试对象为试验组,病区二的受试对象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接受授权教育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均干预6周,运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评价实施效果。结果:1.肝硬化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中“回避”和“屈服”得分均高于常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多采用“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得分分别为(27±5.542)、(70.75±11.295);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和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78,P<0.01)(r=0.249,P<0.01),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r=0.263,P<0.01);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26%;Bootstrap检验显示,自我效能至自我管理中介效应95%置信区间为0.067-0.003。2.干预前,两组在医学应对方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得分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在医学应对方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肝硬化人群中,应对方式可以在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之间进行中介作用。临床工作中应引导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着重评估及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科学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授权教育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马婧[10](2020)在《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当患者对疾病信息模棱两可、信息缺乏、医院环境不熟悉等就会产生疾病不确定感,患者会有心理压力,影响疾病康复。本研究目的是调查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态焦虑、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异位妊娠的住院患者194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状态焦虑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收集的数据整理分析,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量表得分;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状态焦虑、简易应对方式、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一般因素;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的状态焦虑、简易应对方式、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结果:(1)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76.28±9.47,状态焦虑得分为56.48±6.08,55.2%的患者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4.01±5.43。(2)影响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的一般人口学因素是:年龄、文化程度、胎次、既往异位妊娠史和婚姻情况(P<0.05)(3)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相关状态焦虑、消极应对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疾病不确定感、状态焦虑也呈负相关(P<0.05)。结论: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状态焦虑略高于我国常模,面对疾病大部分患者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近似我国常模。年龄越小、胎次少及未婚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高,有异位妊娠史、文化水平高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越高状态焦虑越严重,当患者采取消极方式应对疾病时,其疾病不确定感越高,社会支持水平高有助于患者认清与处理疾病相关情况,社会支持水平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高自然状态焦虑水平也会增高。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护理的同时也应多关注心理问题,积极宣教,勤沟通舒缓患者焦虑情绪,引导患者积极应对疾病,鼓励患者有效利用社会支持资源,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二、肝癌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癌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2 调查方法
        1.2.3 质量控制方法
        1.2.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2 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与各影响因素的线性相关分析
    2.3 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2)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癌症病人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技术路线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
    1. 1 肝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1. 2 肝癌患者心理、社会因素测评量表
2 肝癌介入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
3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4 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
5 小结

(4)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字表
1. 前言
    1.1 肝癌介入患者的生活质量
        1.1.1 肝癌介入患者的生活质量
        1.1.2 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1.1.3 应对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1.4 社会支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资料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样本量的确定
        2.2.2 调查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资料分析方法
        2.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4.2 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2.5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1.2 研究对象的疾病史和家族史
        3.1.3 研究对象的介入治疗次数和东部协作组织肿瘤(ECOS PS)评分情况
    3.2 缺失值分析
    3.3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3.3.1 躯体功能领域得分情况
        3.3.2 心理功能领域得分情况
        3.3.3 症状/副作用领域得分情况
        3.3.4 社会功能领域得分情况
    3.4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5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情况
        3.5.1 面对维度各条目得分情况
        3.5.2 回避维度各条目得分情况
        3.5.3 屈服维度各条目得分情况
    3.6 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3.7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3.7.1 客观支持各条目得分分布情况
        3.7.2 主观支持各条目得分分布情况
        3.7.3 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布情况
    3.8 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基本情况
    4.2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4.3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对方式状况
        4.3.1 面对维度应对方式状况
        4.3.2 回避维度应对方式状况
        4.3.3 屈服维度应对方式状况
    4.4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4.5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4.6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4.7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魏品康教授消痰解郁方治疗癌症并发抑郁症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魏品康教授消痰解郁法治疗癌症并发抑郁症理论研究
    1 学术渊源
        1.1 源出仲景
        1.2 学宗子和
        1.3 旁参诸家
    2 病名考析
        2.1 归属广义郁证
        2.2 本为恶痰作祟
    3 病因病机
        3.1 恶痰内生病因论
        3.2 三邪相杂病机论
        3.3 脏腑俱损病位论
    4 治疗辑要
        4.1 消痰为本,解郁为要
        4.2 选药精当,匠心独具
        4.3 制剂精良,药理明晰
        4.4 医食同源,药食并重
        4.5 移情怡神,综合调理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消痰解郁方治疗消化系癌症并发抑郁症临床研究
    试验一 消化系癌症并发抑郁症临床现象学与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试验二 消痰解郁方治疗消化系癌症并发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结语
文献综述 肿瘤抑郁症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附录一 魏品康教授从医小传
附录二 诊断标准
附录三 调查表
致谢
个人简历及博士在读期间工作小结

(8)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胃瘫外敷方早期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综述
    综述一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中医研究进展
        一、古代中医认识
        二、当代医家认识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西医研究进展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诊断及分级
        四、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Meta分析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前言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检索策略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4. 质量评价
        5. 资料提取
        6. 统计方法
        7. 模型构建的方法
    第二节 Meta分析结果及模型构建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文献分析
        3. 文献质量评价情况
        4.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发病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
        5.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
    第三节 讨论
        1. Meta分析合并结果
        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的使用说明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研究一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及简化
        前言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1. 模型验证
        2. 模型简化
        第三节 讨论
        1. 既往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
        2. 模型的优效性及不足
    研究二 结合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评价“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疗效评价及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前言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
        3. 治疗方案
        4. 数据收集
        5.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评价
        3. 优势人群特征筛选
        4. 安全性分析
        5. 随访
        第三节 讨论
        1. “治未病”思想与消化系统肿瘤术后PGS
        2. 结合PGS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效果及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3. “胃瘫外敷方”组方潜力挖掘
        4.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结合“胃瘫外敷方”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性
    三、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附录1: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发病因素森林图
    附录2: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发病因素漏斗图
    附录3: 验证人群PGS发生概率及得分表
个人简介

(9)授权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应对方式在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间的中介作用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调查工具
        2.2 调查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肝硬化患者一般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
        3.2 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自我管理现状
        3.3 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自我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3.4 应对方式在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的中介效应分析
        3.5 中介效应的检验
    4.讨论
        4.1 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自我管理的现状分析
        4.2 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面对”“回避”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
        4.3 应对方式在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间具有中介作用
    5.小结
第二部分 授权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干预方法
        2.3 资料收集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2.5 质量控制
    3.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脱落情况
        3.2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3.4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3.5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得分比较
    4.讨论
        4.1 授权教育能够使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增加,消极应对方式减少
        4.2 授权教育能够增强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
        4.3 授权教育对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5.小结
结论与建议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异位妊娠的文献研究
        1.1 异位妊娠概念
        1.2 异位妊娠的诊断
        1.3 异位妊娠的病因
        1.4 异位妊娠的治疗
        1.5 异位妊娠的护理
    第二节 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进展
        2.1 疾病不确定感概念
        2.2 疾病不确定感理论
        2.3 疾病不确定感的测量
        2.4 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
        2.5 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
        2.6 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
        2.7 疾病不确定感理论应用现状
第二章 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 研究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2.2 调查对象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2.3 调查对象的状态焦虑水平
        2.4 调查对象的应对方式水平
        2.5 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水平
        2.6 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
        2.7 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状态焦虑的相关关系
        2.8 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
        2.9 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相关的关系
        2.10 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状态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
        2.11 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状态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
        2.12 异位妊娠住院患者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
    第三节 讨论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分析
        3.2 异位妊娠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
        3.3 异位妊娠患者状态焦虑现状
        3.4 异位妊娠患者应对方式现状
        3.5 异位妊娠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3.6 般资料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3.7 疾病不确定感、状态焦虑、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肝癌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 古永华,娄玖玲,王延歌. 全科护理, 2021(14)
  • [2]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癌症病人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 田靖. 泰山医学院, 2017(10)
  • [3]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 成铭.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04)
  • [4]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刘穗玲. 中南大学, 2014(03)
  • [5]魏品康教授消痰解郁方治疗癌症并发抑郁症学术思想研究[D]. 杨玉兴.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9(10)
  • [6]肝癌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J]. 张玲玲,郭广珍. 实用医技, 2001(01)
  • [7]《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J]. 黄文生. 河南医药信息, 2001(18)
  • [8]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胃瘫外敷方早期干预研究[D]. 蒋璐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授权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D]. 樊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10]异位妊娠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马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肝癌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