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远程医疗诊断管理系统的开发

多媒体远程医疗诊断管理系统的开发

一、多媒体远程医疗诊断管理系统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饶骏劼[1](2019)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远程会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对于远程会诊这一平台来说,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实现医院的医生与患者之间关系沟通与互动,更加有利于患者能够享受到不同医院的专家医生的同时会诊。如果两者在空间上存在巨大的差距,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进行进一步的专家会诊治疗,还能够很大程度上直接降低患者在精力与时间上的投入,更为重要的是,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还能够进一步的作为教学应用到不同的场景当中,达成很多地区的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医学方面深造的需求。本文首先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和患者远程医疗诊断的未来发展情况,对患者远程医疗诊断管理系统基础理论、性能需求、数据需求等内容进行介绍;并对与建设系统有关的技术进行描述,主要有B/S架构,JavaEE企业级开发平台以及MVC开发框架等。开发系统之前实地调查系统可行性,另外按照软件工程当中的流程对本文患者远程医疗诊断系统实际的业务需求进行详细的描述,在业务需求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关键性的业务情况,最终汇总形成基本的业务功能模块,采用软件工程当中的UML对所有的业务模块进行设计与流程化的描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预约管理模块、会诊管理模块、专家管理模块、辅助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论文从系统整体出发,针对系统内功能设计相应组织架构,再详细描述系统中的主要功能部分,基于设计结构更加细化系统中各项功能,由系统功能出发将系统分为不同模块,并对各个模块间的接口与关系详细介绍,然后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一一实现,对其具体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对完成设计系统进行了测试,按照软件工程中的测试方法,采用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对其进行详细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王艳[2](2019)在《三六三医院患者远程医疗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通过采用远程医疗诊断系统,能够实现异地疾病的综合性诊断与治理,搭建一种全新的诊断-治疗-健康护理的新的医疗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极大地解决传统空间与距离上的限制操作,能够使得发达地区的优秀及优质的医疗服务机构为欠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提供重大疾病的综合性诊断与健康护理,也能够很好地为异地的医护人员提供在手术方面,及诊断指导和治疗方面的咨询。采用远程医疗诊断平台,能够极大的节省优质机构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时间与精力,充分性的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所带来的良性作用,不断的提升医疗救助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问题和患者远程医疗诊断系统未来发展情况,对患者远程医疗诊断管理系统基础理论、性能需求、数据需求等内容进行介绍;整个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一种设计思想,采用目前主流的B/S架构,后台采用JavaEE这种适合企业级开发的平台,以及配套的MVC设计模式框架等;重点性地对整个的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情况、系统的可行性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设计,有针对性的对系统的业务关键模块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权限来展示不同用户的界面。创建所对应的基本模型信息,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医学影像的信息采集业务的管理模块及视频交互业务流程的管理模块、远程诊断申请流程业务的管理模块、远程监控业务的管理模块和远程病历调阅流程业务存在的档案管理模块。模块的设计为后期的患者远程医疗诊断整个的流程标准化及业务信息化打下基础。同时本课题针对系统中的各个模块、组件、信息存储方式以及系统功能架构等进行详细设计与实现。从系统整体出发,针对系统内功能设计相应组织架构,再全面考虑及分析系统主要功能需求,基于设计结构细化系统中各项功能,从系统功能角度出发将系统分为不同模块,并对各个模块间的接口与关系进行详细介绍。本课题中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实现医疗机构标准化的管理与控制、辅助决策管理功能,从而实现降低工作强度、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并且操作简单便捷,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源并且降低成本,一定程度上提升远程医疗全面推进信息化的步伐。

陈丹婕[3](2018)在《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于通信的方式有更高的要求。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信息交流,而是希望快速、准确、可视化地对信息进行交流互通。因此,依附于网络传输的视频通信业务,逐步成为了现代社会最为基础的通信方式。医疗事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石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先进性要求更是严格。基于视频通信的远程医疗会诊平台以其快速、价格低廉、准确、不受跨地区限制的特点,必将成为远程医疗这个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此文在详细分析兰大一院远程会诊实际工作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远程医疗会诊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医学影像采集、视频交互、远程会诊管理、远程监护、远程病历档案管理等多种功能。实现异地医生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全方位远程视频交流,同时实现了异地患者病案资料的全面共享,为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起安全便捷的远程可视化救护平台,使患者可以在基层医院享受到异地权威专家的及时诊断和医疗救治。此文首先对视频通信和远程医疗会诊的发展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基本的分析,其次对远程医疗会诊平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结合了平台的测试和实现,展现平台实现的功能界面,同时结合功能性测试与非功能性测试,验证平台使用的可行性。最终测试的结果表明:该平台符合预期需求设计,能够正常运行,为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和医院内部员工之间沟通搭建了一个快捷有效的平台,提升了医院工作人员整体工作效率,简化看病流程。本平台结构简单,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能够为各大医疗机构提供快捷、便利的远程医疗服务。

王平[4](2016)在《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研究与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环境下服务的日益兴起,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服务具有鲜明的组织网络化与信息网络化特征,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被大量应用于医疗服务领域,用户应用需求被释放,基于网络的远程服务逐渐成为医疗服务机构竞争优势的新源泉和价值增值点,促使医疗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患者和医疗服务人员之间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医疗服务,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远程医疗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改变了面对面的医疗服务方式,和传统的通过医患双方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形式有所不同,互联网时代对整合多方资源的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与医院传统的随访服务管理还不完全相同,医疗服务机构通过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平台来实现对远程医疗服务的科学化管理,创新了医疗服务的模式,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增加远程网络医疗服务价值的贡献度,同时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符合当前医疗智能化、信息化的最新发展趋势。作为医学领域新兴的服务模式——远程医疗随访服务具有其新特点,医疗服务机构在初期建设是要投入大量的设备购置资金,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以及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要进行计算机基础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无形中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同时为医院的管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另外,建成后的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系统并不一定很快会收回投入,远程医疗随访服务也不会立即产生效益,这其中最大的矛盾是,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和传统的医疗随访服务管理之间有许多地方是不尽相同的。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系统前期的建设、设备成本投入较大,计算机网络技术要求较高,在管理过程中牵涉到的医疗服务机构各层级也比较复杂,并且服务管理环节也有其特殊性,更重要的是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是新技术与医疗服务相互融合的服务管理,目前仅停留在实证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医疗服务机构面对现代医疗服务逐步走向市场化竞的压力,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的变化,通过加强远程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运用科学的管理学理论来提升医疗服务的内涵,达到医疗服务科学化管理的目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远程医疗随访服务对患者愈后生存质量的提高和了解患者及就医群体的各种医疗服务需求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医疗服务机构更加注重内涵式增长,实时的调整医疗服务管理策略提供参考。纵观国内外有关的论着和研究文献,人们对医疗服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医疗服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也愈加深入,但具体到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一般的研究均停留在实例和单个患者个案的研究层面,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国内医疗服务管理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在对医疗服务机构随访服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时,运用西方的服务管理理论作为研究的基本理论,但触及的管理层级还比较低,还没有建立起真正完善的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理论体系,关注的重心还局限在对患者治疗的效果、服务的便捷度和医院的内部管理等枝节和局部问题的研究上,没有系统的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从组织体系、规划体系、服务需求要素、远程规划与预测、管理战略制定、医疗服务资源调配、业务流程、质量评价、管理机制和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创新是医疗服务管理的生命线,基于新技术、新理论的创新医疗服务研究在医学研究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本研究从医疗服务宏观管理的视角出发,研究网络环境下医疗随访服务策略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进而针对医疗服务复杂系统的效率与有效控制问题开展研究,并考虑患者就医的需求,将质量管理学、科学决策管理学、社会伦理学、医学、服务经营管理学以及协同学等相关理论与医疗服务管理的具体实际运用予以诠释和融合,遵循服务管理的客观规律,结合微观实际进行理论研究。在充分把握远程医疗随访服务参与者行为和随访服务策略的基础上,探讨跨时空、跨组织服务的价值共创模式。研究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为医疗服务机构的随访服务管理转型提供路径选择,也为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的问题解决提供现实的操作模式,为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的深层次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文中对与医疗服务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寻找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医疗随访服务中的切入点;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的概念及特性、对象、载体、价值、需求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的目标和职能进行了探究,分析了管理体系各子系统的功能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要点;文中重点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线上线下”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线上线下”管理的对策;作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远程医疗随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并用于具体的实证研究;文中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理论、模型以及实证应用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远程医疗随访服务协同管理模型,并利用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平台对癌症患者开展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的调查研究,从实证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根据成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对医疗服务机构和患者而言,他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服务机构软、硬件的建设上,而是更多看重“医疗服务质量”,文中针对远程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提出质量改进八步法;文中运用SERVQUAL评价模型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质量实例进行了评价分析,重视从实践中发现与提炼科学问题。通过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的研究,对提升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的需求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医疗机构管理上的需要和患者疾病治疗上的需要。本研究的按照“提出问题(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问题)——理论基础(寻找依据)——分析问题(剖析问题症结所在)——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文架构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本研究选题的背景,提出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必要性和本研究的架构体系,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与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分别对医疗随访服务管理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对近年来的研究新趋势加以梳理和总结,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并确定研究的重点。第三章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问题发现与分析。本章通过对癌症患者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的调查研究,在具体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指出对医疗服务管理的影响。并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并指出现医疗服务组织远程医疗服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第四章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理论。该章主要阐述了医疗随访及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的概念和特性、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的价值、需求、模型构建和对象和载体等;并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探讨在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中融入“线上线下”服务管理理念,并提出了管理的融合;同时在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平台,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持。第五章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模型及应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协同模型、SERVQUAL评价模型、服务质量缺口模型和服务质量改进研究,为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科学管理对策提供理论支撑。第六章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的实施与评价。本章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与传统的门诊随访服务进行了比较,提出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实施策略,最后论文运用具体实例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本研究的创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文中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问题产生根源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追源探讨,从多个角度出发,采用宏观理论与微观实际相结合,从战略决策层、服务管理层和实际操作层三个层面研究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提出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网络化服务为导向”的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的创新思路和发展途径。2.提出了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体系架构、价值模型、评价模型、质量缺口模型、远程医疗随访服务协同管理和线上线下服务管理理念。在远程医疗随访服务价值模型研究中,找出Zeithaml模型在设计上存在缺陷,通过增加时间、空间和精神收益的要素,使远程医疗随访服务价值模型更加完整;在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质量评价模型和质量改进模型研究中指出,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应着眼于利用现代网络通讯、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以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协同为基础,开展远程医疗随访“线上线下”服务管理,以此来提升医疗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医疗服务管理创新价值的最大化。3.作者在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开发了基于Linux平台的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平台,并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实证研究,改变了以往就理论谈理论的研究模式,使研究更加深入和客观,具有一定的研究特色。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鉴于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牵涉到多学科的知识,研究者的学识面可能影响到本研究的深度,给本项目的研究带来一定的挑战,在以后的研究中将继续加以完善。1.应加强多角度分析。本文主要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而没有从患者、医疗服务机构等多角度来分析和研究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问题,容易导致研究的内容过于片面,在以后的研究中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加以研究。2.扩大研究的样本量。由于牵涉到社会伦理道德,对临床患者调查取得的样本量有限,实证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在以后的研究中将选取更多医疗服务机构中的患者群体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3.加强服务管理研究的横向比较。本研究没有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与其他服务管理之间的不同作深层次的分析比较,在以后的研究中,将逐步完善。

朱止元[5](2013)在《葫芦岛锌厂职工医院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方案》文中认为在发达国家中,远程医疗、在线医疗早已凭借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而得以壮大,并且日趋成熟。目前,网上医疗在我国仍属于一种新兴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网上医疗的探索和发展方面我们付出很多,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远程医疗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只是需要我们坚持吸收国外优秀的科研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本文便是对当今世界的远程医疗的发展状况做出总结与概括。在最近几年,计算机、微电子技术以及通讯等信息技术被应用在了现代医学之中,医疗保健事业也即将跨入了全新的科技信息时代。运用早已应用成熟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便捷发达的信息通信和网络技术来完成远距离的医疗卫生服务,是现在国内外各个卫生机构和电子软硬件行业共同关注于研究的重点科技课题,也是目前我国解放军卫生系统在计算机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国外的技术手段已发展应用到了运用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来进行异地专家会诊、异地外科手术、心电监护、家庭护理等诸多方面。通过以深入的剖析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构功用与组分为出发点,进而思考其在未来变革中的技术革新与变化趋势。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国成功与世界接轨,加入WTO的大氛围下。我国卫生保险行业必须对自身进行革新,以应对未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医疗体系相结合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在以美国为首的等一系列的发达国家,医院信息系统早己成为日常生活中比不可少的成分。在国外,但凡是大规模的医院,都会使用医院信息系统,以便于医院的日常营运有条不紊。“金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项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目前,在这一高技术领域,我国早已达到了自主研发的技术水平。在我国完备的医疗信息系统中行政与物资管理整齐划一,并且其涉及范围可以覆盖到医院的每一个部分。拥有一套完备的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让医院的运营更加顺畅,医护人员更加高效,由此观之,医院信息系统的对医院的运营有深远的影响。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有多家大型医院拥有该套系统,但是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不少新的问题有待于解决。首先,将范围放大到全国来看,我国拥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医院并不是很多,根本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其次,就该系统本身还存在诸多瑕疵有待改进。再来,各个医院对于系统所运行的标准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进而导致了,各个医院之间以及一些社会上的相关部门彼此隔离开来,无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由于资金不能及时的分配到位,导致该体系不但无法继续向前发展,反而会出现止步不前的现象。综合以上诸多因素,为了让祖国的医疗事业得以迅猛发展,笔者慎重考虑国内的当前形势,并且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一次全面而客观的研究。

胡彪[6](2012)在《多媒体通讯系统研究及终端硬件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多媒体通讯系统成为一种高效、快捷、方便的通讯方式,广泛运用在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可视电话、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现阶段,多媒体通讯系统正由标清向着高清转型,高清多媒体通讯系统是主流发展方向。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研究出同时兼容标清和高清的多媒体通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使多媒体通讯系统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本课题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研究高清多媒体通讯系统以符合时代的发展,同时兼容标清多媒体通讯系统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课题主要对多媒体通讯系统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进行研究,结合多媒体通讯系统在不同场合的共性和个性需求,设计出能满足多种应用场合的多媒体通讯终端硬件系统。本课题所设计的多媒体通讯系统硬件终端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核心控制部分用来控制系统的运行和核心数据的处理,采用TI公司新一代达芬奇处理器TMS320DM6467;音视频处理部分主要完成音视频的采集及编解码处理,通过TVP7002和ADV7343来实现高清视频信号处理,通过TVP5147实现标清视频信号的采集处理,通过AIC32来实现音频信号的采集处理。本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对多媒体通讯系统应用进行研究,制定终端设计方案,选择终端核心芯片,利用PADS2007设计终端原理图并绘制PCB图,制定终端硬件板调试方案。本系统终端硬件具有高清视频编解码能力和较好的系统兼容性,支持一路标清和一路高清视频采集及传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狄漠源[7](2012)在《三网融合中的远程医疗业务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网融合作为电信业务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正在受到国家以及各家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三网融合技术的日渐成熟,三网融合业务的发展也需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因此,对于三网融合业务实现方案的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首先介绍并研究了三网融合业务平台的系统架构,以及远程医疗与疾病诊断的研究现状。针对以上架构及现状,对三网融合的增值业务实现方案进行了设计,其中包括传统类增值业务和创新类(如短信、彩信等)通信增值业务。本文还针对创新类增值业务提供了两套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比较,可以根据运营商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本文还针对亚健康进行了远程医疗业务方案设计,可以通过机顶盒等家庭终端提供初步诊断、预约挂号等业务。最后,本文对远程医疗诊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远程医疗诊断系统的架构以及其业务流程,并通过贝叶斯网络,构建远程医疗诊断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与专家人工诊断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乔梁[8](2008)在《高能超声聚焦(HIFU)远程医疗诊断中医学多媒体信息在线处理与设备数据管理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医院信息化和医疗数字化建设大潮已经来临。其中,远程医疗成为这次大潮中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领域之一。本文对作为远程医疗服务对象的高能超声聚焦肿瘤治疗设备系列产品及其配套设备的运行原理、治疗理论、操作方法和数据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控制超声能量杀灭肿瘤病灶不但需要精密、高效的影像处理,严格的剂量、治疗方位、释放能量计算,还需要简易灵活的开发模块和合理的运算资源布局。虽然PACS的应用变得日益广泛,但其中对于医学上特殊影像格式数据在显示、传输等方面,目前缺少模块化的应用控件和压缩参数标准,使得开发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缺少医用影像文件浏览模块和单一的图像处理开发环境成了制约医院信息建设(HIS)、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以及本项目(TMS远程医疗终端、HIFU医生交流平台、HIFU会诊平台)功能开发的瓶颈,而压缩标准的不明确,也使得一些项目在传输效率和医生对图像满意程度之间的天平上摇摆不定。针对HIS、PACS开发中影像应用的瓶颈问题,作者采用数字图像中的“加窗显示”技术实现DICOM转DIB的像素深度处理,解决了普通PC机对医学影像的显示问题,利用VC++6.0开发出基于DICOM影像的文件浏览、格式转化与压缩的通用模块。并通过临床收集对于肿瘤治疗中MRI、CT等9种类型图片对于医生的肉眼观察要求确定出“9种图像资料压缩效果参考表”,并利用.NET框架下的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接口与通用模块输出的Hbitmap相衔接,再利用GDI+技术对得到的图像流进行压缩处理。从而在得到DICOM影像浏览通用模块的同时,实现了利用COM+技术的VC++6.0与.NET技术混合开发的新模式,应用于远程会诊系统。作为医疗设备的操作记录与监控,也是远程医疗与诊断中另一个重要因素。出于对治疗效果和经验的交流(如B超显影和定位、手术计划的制定、随时间变化体位位点上病灶的能量强度、变化曲线、安全阈值、HIFU剂量等的确定),以及对病人负责,在治疗中强调操作规范化,并提供严格的检验手段和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操作日志,需要对大型的医疗设备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让这些数据能够产生交流的价值。但由于医疗行业产品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很难让所有的医疗设备具有相同的交流功能。由于运行数据量的庞大,出于治疗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各种设备都尽量使本设备的功能单一化。出于对医学隐私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独立性的考虑,一些大型设备并没有上网。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设备数据分离式管理和多进程的设备数据导入方式,最终建立起一个多进程处理所用的时间效率模型,较好的解决了数据录入与不同设备间通用性问题。最后,本文还总体介绍了该远程医疗项目所包含的类似于NetMeeting但更符合于医学会诊特点的远程会诊系统,该系统包含音频对话、视频交流、HIFU设备数据管理、影像传输与在线勾画功能。并创造性利用AJAX技术和XML技术与.NET技术相衔接,引入WebGIS原理,设计出基于WebService的医学图像浏览与在线同步勾画平台(B/S画板)。与NetMeeting相比,该系统减小了网络数据流量,并方便了医生间的交流。在课题研究中,作者提出了基于设备数据分离式管理和多进程的设备数据导入方式的C/S、B/S混合应用模式,解决了信息安全和设备数据采集通用性等问题。也为大型医疗仪器的操作日志记录和基于HIS安全下的治疗计划记录提供了方法,并为日后建立的专家数据库奠定了基础。利用“加窗”显示技术解决了普通PC对医学图像(含DICOM)的显示问题,将其模块化后实现WebService/J2EE平台上B/S运用新模式。引入了WebGIS原理,建立了区别于NetMeeting和C/S画板的会诊伪动态模式,结合XML、AJAX技术设计出基于WebService的医学图像浏览与在线同步勾画平台(B/S画板),为远程诊疗提供了新的模式。最终,设计了HIFU远程医疗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实现目标,并予以了实现。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设备产生的数据进入数据库时的准确性、完整性、快速性与设备运行中的网络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好的网络环境甚至没有网络环境的孤立设备,HIFU设备数据管理系统依然可以让医生手动选择需要存储的或者需要公布并远程诊断的数据文件在拥有网络的环境下通过web方式传输入数据库,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而B/S结构的医学影像模块和在线画板功能应用于远程会诊系统,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医生间异地交流,更新了以往远程医疗的传统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同时,通过COM+技术,利用VC++与.NET各自的优势,采用混合开发对上述研究进行实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开发效率。除音、视频部分和C/S画板为作者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整改工作以外,本文所提到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均为作者独立完成。

常战军[9](2004)在《HRPS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世纪。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改革落后、低效的传统医疗模式,目前已有少量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医疗信息应用系统需要数字化技术改造,以发挥其巨大的效力。随着信息技术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数字化医疗进程将大大加快。数字医疗是把当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的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其优点是可以实现先进的科技与高水平专家的资源共享,不断地提高诊疗水平,方便诊疗、科研和教学,以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数字化医院指数字医疗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现代化医院信息管理模式。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医学影像与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互相渗透、密切结合产生的现代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放射信息系统(RIS)、数字化医学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PACS)三个部分。其基本目的是实现医学资源信息共享和医学影像存储方式数字化,有效地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精确度和查询检索速度,使医师能够及时、方便、完整地获取这些资源,提高对病人的服务质量。基于国际医学信息交换标准(DICOM和HL7)整合医院内不同信息系统(HIS、RIS和PACS),可共享医学影像学检查的图像数据及诊断信息,为医院整体效率的提高以及医疗服务范畴的扩展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是保证医院内外医疗文本和影像信息交换以及实现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关键。本文依据国内医疗环境与法令为基础,遵循国际医疗信息交换标准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符合国际标准并适应本土化实现环境的数字化医学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了数字医疗、数字化医院、HRPS、HIS、RIS、PACS等的概念以及实现的关键技术,提出了HRPS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PACS医学影像系统,DTEIS数字化远程急救信息系统和MFPS城市紧急救助联动信息系统。研究了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整合及工作流的实现技术,解决了HIS、RIS和PACS之间的跨平台数据交换,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实现了接口通信标准化,应用功能模块化,工作流程科学化,中心化管理,网络化使用和信息资源共享,适应本土化的实现环境,并满足后续设备联入系统。在系统地分析医学影像设备的各类接口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DICOM医疗影像设备接口标准化转换技术,是<WP=4>HRPS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网络内各系统互联的关键技术,它对现有非DICOM标准接口设备的标准化转换具有一定的意义。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用来管理医院信息的客户机/服务器和浏览器/服务器混合体系模块化结构的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有机整合了管理信息系统(Managerment Information System)和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其功能是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来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输病人诊疗和医院管理数据,满足在医院的相关事务中的所有被授权用户的需求。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是基于医院放射科和医学影像学部门工作流程和任务执行过程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功能主要实现医学影像学检查整体流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管理。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是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数字化图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结合的产物。本文提出了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PACS医学影像系统,解决了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输和管理等问题。提升了医院诊断会诊、存储归档、办公管理和科研教学手段,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无胶片化的现代化医学影像诊断与管理,显着提高了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诊断成本,并为病人减轻了经济负担。其结果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证明了采用方法与技术的可行性,对其它医院实现数字化进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医学图像和数据库技术,采用模块化结构,将HIS、RIS和PACS的各个功能模块有机整合和组网,提出了HRPS(Hospital Information, Radiology Information,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其中HIS包括HIS服务器、管理终端和临床终端,RIS包括各种影像设备、PACS和影像网络中心。硬件构架采用Web的多层体系结构Browse/Server模式,网络采用ATM技术,信息交换标准为DICOM3.0,数据库为Oracle,开发工具为PowerBuilder。系统具有共享性、安全性、开放性、可扩展等特点,可在一个完整的平台上实现系统功能、管理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通讯功能,符合DICOM3.0和HL7标准,其结构模块化可随机组合、扩展方便,支持分阶段分模块实施,可实现信息共享和数字化管理,并适合本土化的实现环境,可满足不同层次医院的需要。基于HRPS的DTEIS(Digital Tele-emergency Information System, DTEIS)数字化远程急救信息系统是一个能实时动态地获取院外远距离的各种危重和疑难病人信息,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有效发挥远程的专家和医疗资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WP=5>其独特性是基于CORBA/JAVA的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模式,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以HRPS作为中心站,有机地结合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与远

陈波[10](2002)在《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对于生产实践中防止事故发生、避免经济损失、制定与完善维修计划等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吸引了大量科研人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使得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不断发展与完善,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技术就是新兴交叉学科的重要内容。 随着机械设备向高速度、高功率、高可靠性、大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传统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难以满足复杂设备诊断的需求,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现代检测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等多种技术,以及分布式理论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理论的发展,为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实施奠定了基础。对于企业,一方面要保证企业设备的协调机制与合作机制,对大型设备需要建立广域范围的设备状态监测网络以及故障诊断专家智能系统,来保证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节约维修费用;另一方面,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及时售后服务提供了一个解决的途径,使得设备用户获得及时、有效、全面、智能的诊断维护服务成为了可能。 首先,从分布式系统理论、故障诊断理论与专家系统理论三个方面论述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理论基础,并说明在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这三方面是相互补充、密不可分的;同时建立了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一般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作了如下方面的研究: 1.从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结构体系出发,讨论了两层C/S结构、基于Internet的三层B/S结构,以及C/S+B/S混合模式结构的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指出两层C/S的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优势是十分成熟、易于实现,缺点是客户端包括应用逻辑与用户界面,难以与Internet技术相结合、难以实现开放性、跨平台的应用功能;而B/S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式的、跨平台的操作系统,通过Browser可访问多个应用程序服务器,系统开发环境与应用环境相分离,系统的维护方便,费用低,其缺点是安全性差;混合模式的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与B/S结构的系统相比,它具有保密性与灵活性。 2.从数据库实现技术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模糊诊断专家系统的系统结构、知识库结构、推理机制以及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从而进一步阐述分布式模糊诊断专家系统的系统框架、分布式系统的诊断任务的分解策略以及多级黑板结构的分布式模糊诊断专家的协调与控制,实现利用数据库技术的分布式模糊专家诊断。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3.从分布式诊断专家技术出发,论述了故障诊断智能代理Agent技术的特点、组成、通信及协作等多个方面,同时论述了多代理诊断体系、可移动代理体系与诊断动态联盟结构的形成。由此可得出,诊断的智能代理与多代理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诊断任务的分解、分配,从而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诊断水平,并能很好地解决诊断软件的通用性和适应性之间地矛盾。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诊断AgCnt体系能很方便地应用于备种网络环境,从而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己有的诊断资源,实现分布式远程专家诊断。 4.论述了CORBA规范(标准)的组成、特点及其实现,并且阐述了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一般框架及其诊断交互过程,把 CORBA和 UML技术相结合,利用 UML将不同诊断对象模型用统@一的形式表示,实现不同诊断对象到 OMG IDL的映射;再利用 CORBA构建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诊断模块经过封装并实现为诊断对象,诊断对象加入分布式平台。同时,利用CORBA和UML可以将整个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有机地集成,最后以实例阐述该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具有开放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5.从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实现出发,首先针对原有单机板系统文件管理存在的缺陷,采用数据库前后台的管理方式,从整个系统的数据来源与组成将故障诊断专家的系统数据库系统划分为四部分,并分别阐述各部分的设计,接着以实例进行说明:其次,详细阐述了基于O5的网.络诊断专家系统分层多级的设计思想、网络拓扑、系统功能模块框图,从设备管理的角度来设计整个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其中涉及到用户权限管理、各种单据生成、智能报表与灵活的打印技术;最后,阐述基于 B乃的分布式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框架、系统组成以及专家诊断的实现,同时阐述了单机板系统、C亿系统与B乃系统的相互融合。

二、多媒体远程医疗诊断管理系统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远程医疗诊断管理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绵阳市中心医院远程会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关键技术概述
    2.1 VUE技术
    2.2 SSI技术概述
        2.2.1 Struts2 框架技术
        2.2.2 Spring框架技术
        2.2.3 iBatis框架技术
        2.2.4 Struts2+Spring+iBatis框架整合
    2.3 数据库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1.1 经济可行性分析
        3.1.2 技术可行性
        3.1.3 操作可行性
    3.2 业务流程分析
        3.2.1 总体业务流程
        3.2.2 登录模块业务流程
        3.2.3 会诊业务流程
        3.2.4 信息展示业务流程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预约管理功能分析
        3.3.2 会诊管理功能分析
        3.3.3 专家管理功能分析
        3.3.4 辅助管理功能分析
        3.3.5 系统管理功能分析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1 性能需求
        3.4.2 可靠性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总体设计
        4.1.1 总体架构设计
        4.1.2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4.1.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1.4 网络拓扑架构设计
    4.2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2.1 预约管理模块设计
        4.2.2 会诊管理模块设计
        4.2.3 专家管理模块设计
        4.2.4 辅助管理模块设计
        4.2.5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3.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实现环境
    5.2 功能模块实现
        5.2.1 预约管理模块实现
        5.2.2 会诊管理模块实现
        5.2.3 专家管理模块实现
        5.2.4 辅助管理模块实现
        5.2.5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概述
    6.2 测试环境及工具
        6.2.1 测试环境
        6.2.2 测试工具
    6.3 功能测试
    6.4 性能测试用例及测试结果
        6.4.1 性能测试用例
        6.4.2 性能测试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三六三医院患者远程医疗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关键技术概述
    2.1 Struts技术
    2.2 数据库技术
    2.3 MVC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建设目标
    3.2 业务流程分析
        3.2.1 远程会诊流程
        3.2.2 门诊病历流程
        3.2.3 住院病历流程
        3.2.4 临床科研病历的调取业务
        3.2.5 病历的归档整理业务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医学影像信息采集管理
        3.3.2 视频交互管理
        3.3.3 远程诊断管理
        3.3.4 远程监控管理
        3.3.5 远程病历档案管理
        3.3.6 系统管理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1 可靠性分析
        3.4.2 可扩展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总体设计
        4.2.1 总体架构设计
        4.2.2 网络拓扑设计
        4.2.3 功能模块设计
        4.2.4 体系架构设计
    4.3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3.1 医学影像信息采集模块设计
        4.3.2 视频交互管理模块设计
        4.3.3 远程诊断管理模块设计
        4.3.4 远程监控管理模块设计
        4.3.5 远程病历档案管理模块设计
        4.3.6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4.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实现环境
    5.2 功能模块实现
        5.2.1 医学影像信息采集模块实现
        5.2.2 视频交互管理模块实现
        5.2.3 远程诊断管理模块实现
        5.2.4 远程监控管理模块实现
        5.2.5 远程病历档案管理模块实现
        5.2.6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概述
    6.2 测试环境及工具
        6.2.1 测试环境
        6.2.2 测试工具
    6.3 功能测试
    6.4 性能测试用例及测试结果
        6.4.1 性能测试用例
        6.4.2 性能测试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PACS系统是远程医疗技术的基础
        2.1.1 PACS系统是实现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的标准性文本
        2.1.2 PACS系统给医院信息管理带来的好处
    2.2 医学数字影像和通讯标准DICOM3.
    2.3 第三代互联网平台.NET
    2.4 多媒体技术
        2.4.1 多媒体的概念
        2.4.2 多媒体技术所涉及的内容与特点
第三章 平台需求分析
    3.1 平台建设目标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医学影像采集
        3.2.2 视频交互
        3.2.3 远程诊断
        3.2.4 远程监护
        3.2.5 远程病历档案管理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运行性能
        3.3.2 安全性
        3.3.3 易用性
        3.3.4 可靠性
        3.3.5 可维护性
第四章 平台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4.3 网络拓扑设计
    4.4 平台的功能结构设计
        4.4.1 可视、互动式会诊与教学
        4.4.2 医学影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4.3 医学影像数据调阅
        4.4.4 利用PACS/RIS系统来完成医学影像的信息化管理
    4.5 数据库设计
        4.5.1 范围
        4.5.2 数据库设计
        4.5.3 数据库主要数据表
第五章 远程会诊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远程会诊平台功能模块组成
    5.2 登录注册
        5.2.1 登录注册流程及说明
        5.2.2 登录实现界面
    5.3 远程会诊
        5.3.1 预约会诊管理流程及说明
        5.3.2 代码及实现界面
    5.4 系统管理
第六章 平台测试
    6.1 测试原理与方法
    6.2 测试用例
    6.3 远程会诊影像资料共享测试
        6.3.1 测试方法
        6.3.2 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6.3.3 功能和性能测试
    6.4 测试结论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研究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必要性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结果与创新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国际研究综述
        2.1.1 国际服务管理的发展
        2.1.2 国际相关研究现状
    2.2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国内研究综述
        2.2.1 国内服务管理的发展
        2.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问题分析
    3.1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现状调研
        3.1.1 调查背景
        3.1.2 资料与方法
        3.1.3 结果分析
        3.1.4 调研结果讨论
    3.2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2.1 理论研究不够透彻
        3.2.2 服务体系不完善
        3.2.3 管理流程存在不足
        3.2.4 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3.3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问题剖析
        3.3.1 给医疗服务机构带来的影响
        3.3.2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问题成因探讨
    3.4 面临的挑战
        3.4.1 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与资金投入的挑战
        3.4.2 医疗服务机构内部服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3.4.3 医疗服务管理与医患矛盾的挑战
        3.4.4 远程医疗服务需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3.4.5 远程医疗服务风险产生带来的挑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理论
    4.1 相关的概念及特征
        4.1.1 医疗随访服务
        4.1.2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
    4.2 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的需求分析
        4.2.1 患者疾病治疗依从性的需要
        4.2.2 医疗随访服务“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4.2.3 医疗服务网络化发展的需要
        4.2.4 医疗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的需要
        4.2.5 医疗服务机构科学化管理的需要
    4.3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价值分析
        4.3.1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价值的函义
        4.3.2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价值模型分析
        4.3.3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研究的商业价值分析
        4.3.4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价值模型案例探讨
    4.4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体系
        4.4.1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的基础
        4.4.2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4.4.3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体系的职能
    4.5 “线上线下”服务管理创新
        4.5.1 “线上线下”服务管理理论基础
        4.5.2 远程医疗随访“线上线下”服务管理问题
        4.5.3 远程医疗随访“线上线下”服务管理博弈
        4.5.4 “线上线下”服务管理模型及平台构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模型及应用
    5.1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协同管理模型
        5.1.1 协同理论概述
        5.1.2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协同序参量的确定
        5.1.3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协同管理模型的建立
    5.2 SERVQUAL评价模型
        5.2.1 “SERUQUAL”评价法的基本内容
        5.2.2 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5.2.3 应用SERVQUAL评价模型须遵循的原则
        5.2.4 对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的影响
    5.3 服务管理质量缺口模型
        5.3.1 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
        5.3.2 弥补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质量缺口方法和途径
    5.4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质量的改进
        5.4.1 远程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环
        5.4.2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过程控制
        5.4.3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质量的改进途径
        5.4.4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八步质量改进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6.1 医疗随访服务传统模式与新模式的比较
        6.1.1 技术上的创新性
        6.1.2 服务业务上的全新性
        6.1.3 管理上的协同性
        6.1.4 服务方式上的优越性
    6.2 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实施策略
    6.3 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实证应用
        6.3.1 研究背景
        6.3.2 相关研究现状
        6.3.3 远程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6.3.4 研究模型和平台运用借鉴
        6.3.5 调查研究
        6.3.6 结果分析
    6.4 远程医疗随访SERVQUAL评价实证分析
        6.4.1 研究背景
        6.4.2 资料和讨论
        6.4.3 结果分析
    6.5 实证研究意义回溯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Karnofsky(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附录3 远程网络随访服务质量调查问卷(Liken-type scale)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5)葫芦岛锌厂职工医院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4 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信息系统
    2.2 医疗信息系统
        2.2.1 医疗信息系统简介
        2.2.2 医疗信息系统特点
    2.3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第3章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3.1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在国外的应用
    3.2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3.3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在军内的应用
    3.4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面临的问题
第4章 葫芦岛锌厂职工医院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4.1 葫芦岛锌厂职工医院简介
    4.2 葫芦岛锌厂职工医院远程医疗需求分析
    4.3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4.4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
    4.5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组成
第5章 葫芦岛锌厂职工医院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实施方案
    5.1 医院的内部组织重构
    5.2 现有系统的整合和集成
        5.2.1 系统管理的内容及整合集成的原则
        5.2.2 系统设计的整合与集成
    5.3 关键技术选择
        5.3.1 医院信息系统选用原则
        5.3.2 虚拟现实技术
    5.4 开发策略选择
        5.4.1 开发与实施应考虑的问题
        5.4.2 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5.4.3 医院信息系统的实施策略
第6章 葫芦岛锌厂职工医院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案
    6.1 机构与人员的管理
    6.2 远程医疗系统的应用管理
    6.3 医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管理
    6.4 电子病历的组织与管理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多媒体通讯系统研究及终端硬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媒体通讯系统研究
        1.1.1 多媒体通讯系统历史背景介绍
        1.1.2 多媒体通讯系统发展现状
        1.1.3 多媒体通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1.2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媒体通讯系统应用研究及框架结构设计
    2.1 多媒体通讯系应用研究
        2.1.1 多媒体通讯系统在视频会议中的应用研究
        2.1.2 多媒体通讯系统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2.1.3 多媒体通讯系统在可视电话中的应用研究
        2.1.4 多媒体通讯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1.5 多媒体通讯系统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研究
    2.2 多媒体通讯系统框架结构研究设计
        2.2.1 多媒体通讯系统一般框架结构研究设计
        2.2.2 多媒体通讯系统终端功能需求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多媒体通讯系统终端硬件方案设计
    3.1 多媒体通讯系统终端硬件功能需求
        3.1.1 终端功能介绍
        3.1.2 硬件终端功能需求分析
    3.2 终端硬件主要功能实现及核心芯片选型
        3.2.1 控制及处理模块芯片的选择
        3.2.2 视频编解码芯片选择
        3.2.3 内存芯片的选择
        3.2.4 CPLD芯片的选择
    3.3 其他模块功能实现
    3.4 终端整体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多媒体通讯系统终端硬件实现
    4.1 原理图的设计
        4.1.1 电源模块的设计
        4.1.2 DDR内存的设计
        4.1.3 其他模块的设计
    4.2 PCB布局及走线设计
        4.2.1 PCB布局设计
        4.2.2 PCB布线及关键网络走线设计
        4.2.3 PCB布线后检测及仿真
    4.3 终端硬件板调试
        4.3.1 电源模块调试
        4.3.2 关键信号点测试
        4.3.3 CCS3.3及ADT-XDS560U Plus仿真器安装配置
        4.3.4 终端版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总结及展望
    一、总结
    二、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三网融合中的远程医疗业务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三网融合概念的解读以及其潜在的优势分析
        1.1.2 本课题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研究意义
    1.2 论文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三网融合技术
    2.1 三网融合业务描述
        2.1.1 业务描述
        2.1.2 业务范围
    2.2 三网融合系统架构
        2.2.1 三网融合系统整体架构
        2.2.2 三网融合业务平台分层架构
    2.3 三网融合系统省级中心架构
        2.3.1 三网融合系统省级中心整体架构
        2.3.2 三网融合系统省级中心网络拓扑图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远程医疗与疾病诊断研究现状
    3.1 远程医疗的概念
        3.1.1 传统医疗方式与现代远程医疗方式的比较
    3.2 远程医疗与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
        3.2.1 国外远程医疗与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
        3.2.2 国内远程医疗与疾病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3.2.3 国内外远程医疗与疾病诊断技术研究的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网融合中增值业务的设计与实现
    4.1 三网融合中增值业务实现方案
        4.1.1 三网融合增值业务系统分层架构
    4.2 三网融合中传统类增值业务简介及其实现流程
        4.2.1 远程教育类业务
        4.2.2 游戏类业务
        4.2.3 导航类业务
        4.2.4 宾馆酒店应用类
        4.2.5 视频监控业务
        4.2.6 卡拉OK业务
    4.3 三网融合中创新类通信增值业务的实现方案
        4.3.1 三网融合中通信类增值业务的创新类实现方案概述
        4.3.2 电视短信、彩信、电视贺卡业务实现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远程医疗业务的设计方案
    5.1 针对亚健康的远程医疗业务设计的意义
        5.1.1 亚健康的概念
        5.1.2 亚健康的原因、表现以及危害
        5.1.3 针对亚健康的远程医疗业务设计的意义
    5.2 针对亚健康的远程医疗业务的设计方案
        5.2.1 远程医疗业务系统的整体架构
        5.2.2 针对亚健康的远程医疗业务分类及其实现流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网络的远程医疗诊断的关键技术研究
    6.1 三网融合中远程医疗诊断流程的设计
    6.2 远程诊断的统计学原理以及数学模型
        6.2.1 贝叶斯网络基本知识
        6.2.2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6.2.3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6.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疾病诊断系统设计以及验证
        6.3.1 疾病诊断系统设计概述
        6.3.2 实验数据变量名称及其赋值
        6.3.3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6.3.4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6.3.5 模型的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高能超声聚焦(HIFU)远程医疗诊断中医学多媒体信息在线处理与设备数据管理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正文 高能超声聚焦(HIFU)远程医疗诊断中医学多媒体信息在线处理与设备数据管理应用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远程医疗
        1.1.1 远程医疗发展概况
        1.1.2 远程医疗与HIS、PACS 的关系
        1.1.3 远程医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高能超声聚焦医疗技术(HIFU)
        1.2.1 HIFU 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HIFU 治疗与远程医疗的关系
        1.2.3 HIFU 远程医疗系统的市场前景
        1.2.4 HIFU 远程医疗系统的功能与框架结构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4 本文中所提到内容与本文作者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DICOM 图像的WEB 浏览与传输的研究和实现
        2.1 意义
        2.2 图像处理
        2.2.1 DICOM 结构简介
        2.2.2 DICOM 图像的显示方法
        2.2.3 DICOM 转DIB 的像素深度处理
        2.3 DICOM 图像处理的模块化
        2.3.1 动态库和静态库
        2.3.2 创建DLL
        2.4 WebService 系统构架
        2.4.1 总体流程
        2.4.2 系统架构
        2.4.3 项目中C#.NET 与VC++的衔接
        2.5 系统实现
        2.5.1 数据访问层
        2.5.2 业务逻辑层
        2.5.3 用户层
        2.6 该研究的用途与运行效果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HIFU 设备数据管理的研究和实现
        3.1 意义
        3.2 HIFU 设备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
        3.2.1 设备二进制数据文件的数据结构与特点
        3.2.2 HIFU 设备数据管理系统网络模式设计
        3.2.3 服务器端设计
        3.3 HIFU 设备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
        3.3.1 系统实现手段与技术
        3.3.2 VC++6.0 对SqlServe12000 数据库的操作
        3.3.3.N ET 对执行文件的调用
        3.3.4 二进制数据文件的读取举例
        3.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 该研究的用途与运行效果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图像在线讨论(画板)功能的研究与实现
        4.1 意义
        4.2 基于winsock 通讯的图像在线讨论(画板)系统(C/S)
        4.2.1 winsock 通讯
        4.2.2 链表
        4.2.3 功能流程
        4.2.4 程序实现和简要流程
        4.2.5 本地画图
        4.2.6 远程传输
        4.2.7 其余功能
        4.2.8 数据远程传输模式
        4.2.9 基于WinSock 通讯的图像在线讨论(画板)系统(C
        4.3 基于WebService 的图像在线讨论(画板)系统(B/S)
        4.3.1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4.3.2 页面无刷新AJAX 技术
        4.3.3 伪动态交流会诊系统构架
        4.3.4 系统实现
        4.3.5 基于WebService 的图像在线讨论(画板)系统(B/S)的用途与效果
        4.4 两种图像在线讨论(画板)的比较及接下来的工作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远程医疗中音频、视频传输的实现
        5.1 音频
        5.1.1 功能
        5.1.2 Windows 环境下存储、播放音频数据流的实现原理
        5.1.3 语音质量的设置
        5.1.4 远程音频交流的原理
        5.1.5 基本操作流程
        5.1.6 最终效果
        5.2 视频
        5.2.1 功能
        5.2.2 基于DS-400xH 系列多通道视频采集卡的远程视频应用
        5.2.3 应用DS-400xH 卡在vc++6.0 环境下实现视频采集与显示
        5.2.4 视频的抓取
        5.2.5 视频的录象
        5.2.6 视频远程传输
        5.2.7 视频的最终效果
        5.3 音频、视频在本项目中的应用与规划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HIFU 系统总体构架及部分子系统的实现
        6.1 HIFU 远程医疗的总体规划方案
        6.2 HIFU 医生交流平台流程与部分功能演示
        6.3 WEB 会诊平台原理与主要功能演示
        6.4 TMS 远程系统中部分功能演示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致谢
文献综述 远程医疗的应用与其技术的发展概况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9)HRPS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1 绪 论
    1.1 数字化医院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HIS医院信息系统
    2.1 概述
    2.2 HIS系统网络
    2.3 HIS系统结构
    2.4 HIS系统功能
    2.5 HIS系统工作流的实现
    2.6 本章小结
3 RIS放射信息系统
    3.1 概述
    3.2 RIS的目的
    3.3 RIS系统网络
    3.4 RIS系统结构
    3.5 RIS系统功能
    3.6 RIS工作流的实现
    3.7 本章小结
4 PACS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
    4.1 概述
    4.2 PACS的目的
    4.3 PACS的构架
    4.4 PACS的功能
    4.5 PACS数据库
    4.6 PACS技术
    4.7 本章小结
5 HRPS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整合及工作流的实现技术
    5.1 概述
    5.2 整合的需求
    5.3 整合的实现
    5.4 HRPS实现的工作流
    5.5 实现的功能
    5.6 系统的安全机制
    5.7 系统的测试工作流
    5.8 本章小结
6 基于HRPS的非DICOM医疗影像设备接口 标准化转换技术的研究
    6.1 概述
    6.2 HRPS的共享要求
    6.3 非DICOM设备标准化转换的方案
    6.4 非DICOM设备标准化的转换设计
    6.5 本章小结
7 HRPS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7.1 概述
    7.2 HRPS系统设计方案
    7.3 本章小结
8 郑州第五人民医院PACS医学影像系统设计与实现
    8.1 概述
    8.2 系统目标和功能特点
    8.3 PACS影像系统的设计
    8.4 本章小结
9 基于HRPS的DTEIS数字化远程急救信息系统的实现
    9.1 概述
    9.2 实现的要求
    9.3 实现的目的
    9.4 系统的网络
    9.5 系统的构成
    9.6 系统工作流的实现
    9.7 本章小结
10 全文总结和展望
    10.1 全文总结
    10.2 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
    1 KDQM 标准
    2 HL7标准
附录3 近期医学信息学术交流活动
附表1 影像检查收费指导标准
附表2 主要符号一览表

(10)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意义及基本概念
        1.1.1 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意义
        1.1.2 预知维修
        1.1.3 设备故障诊断学中的概念体系
    1.2 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1.2.1 分布式系统概念
        1.2.2 远程故障诊断
        1.2.3 专家系统
        1.2.4 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1.3 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内外应用现状
        1.3.2 在设备故障诊断领域里引入分布式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意义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一般框架
    2.1 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理论基础
        2.1.1 分布式系统理论
        2.1.2 故障诊断理论
        2.1.3 专家系统理论
    2.2 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一般框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层结构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3.1 多层软件结构概述
    3.2 基于C/S的诊断专家系统
        3.2.1 C/S结构的系统框架
        3.2.2 数据库结构与访问机制
        3.2.3 客户/服务器C/S特点
    3.3 基于B/S的诊断专家系统
        3.3.1 浏览器/服务器B/S原理
        3.3.2 B/S结构的系统框架
        3.3.3 浏览器/服务器B/S特点
    3.4 多层混合模式诊断专家系统
        3.4.1 多层结构系统框架
        3.4.2 组件事务服务器
        3.4.3 专家诊断
        3.4.4 多层混合模式的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糊诊断专家系统的数据库实现技术
    4.1 概述
    4.2 基于模糊推理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4.2.1 系统结构
        4.2.2 知识库结构
        4.2.3 推理机制
    4.3 模糊诊断专家系统的数据库实现
        4.3.1 知识库的表示
        4.3.2 推理机的设计
        4.3.3 分布式模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智能代理体系的分布式诊断专家系统
    5.1 智能代理概述
    5.2 故障诊断代理
        5.2.1 智能Agent及其构成
        5.2.2 一般诊断代理系统结构
        5.2.3 Agent间的通信
        5.2.4 Agent间的协作
    5.3 多代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5.3.1 多Agent诊断系统的总体结构
        5.3.2 多Agent诊断系统信息流
        5.3.3 多Agent诊断过程
    5.4 分布式远程多Agent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5.4.1 计算模型
        5.4.2 分布式远程故障Agent构造
        5.4.3 诊断联盟与移动Agent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CORBA的分布式远程诊断专家系统
    6.1 CORBA规范
        6.1.1 CORBA规范的组成
        6.1.2 CORBA规范的特点
        6.1.3 CORBA规范的实现
    6.2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6.2.1 诊断对象的互操作
        6.2.2 基于CORBA的分布式诊断专家系统一般框架
    6.3 利用CORBA和UML构建分布式诊断专家系统
        6.3.1 基于UML的诊断对象建模方法
        6.3.2 分布式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
        6.3.3 分布式远程交互诊断过程
        6.3.4 实例分析
        6.3.5 系统特点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制
    7.1 单机板系统应用开发
        7.1.1 单机板系统设计思想
        7.1.2 单机板应用系统数据库设计
        7.1.3 应用实例
    7.2 C/S模式系统开发
        7.2.1 C/S模式系统设计思想
        7.2.2 C/S系统设计
        7.2.3 网络诊断
        7.2.4 设备档案管理
        7.2.5 系统维护
        7.2.6 应用实例
    7.3 远程分布式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7.3.1 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设计思想
        7.3.2 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设计
        7.3.3 单机板系统、C/S系统与B/S系统的融合
        7.3.4 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试运行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本文创新点摘要
致谢
作者在博士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四、多媒体远程医疗诊断管理系统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绵阳市中心医院远程会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饶骏劼.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2]三六三医院患者远程医疗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艳.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3]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陈丹婕. 兰州大学, 2018(11)
  • [4]远程医疗随访服务管理研究与实证分析[D]. 王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09)
  • [5]葫芦岛锌厂职工医院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方案[D]. 朱止元. 吉林大学, 2013(04)
  • [6]多媒体通讯系统研究及终端硬件系统设计[D]. 胡彪.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7]三网融合中的远程医疗业务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D]. 狄漠源.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8]高能超声聚焦(HIFU)远程医疗诊断中医学多媒体信息在线处理与设备数据管理应用的研究[D]. 乔梁.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3)
  • [9]HRPS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的研究[D]. 常战军.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2)
  • [10]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陈波. 大连理工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多媒体远程医疗诊断管理系统的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