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一、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彭景惠[1](2020)在《基于熵随机的网络流媒体动态隐密通信研究》文中认为在信息化成为时代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个人、企业和政府的需求密切相关。随着Internet的兴起和数字语音编码技术的提高,网络语音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简称VoIP)等流媒体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公共网络中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安全协议,探索流媒体数据安全通信方法,以促进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本文从理论和技术出发,系统研究了基于网络流媒体的安全动态隐密通信(Covert communication)技术,涉及信息理论建模、安全性分析、隐写(Steganography)算法设计、编码、隐密通信测试以及性能和鲁棒性测量等。本研究以面向对象的C++编程为基础,开发了一套可扩展的VoIP隐密通信系统,为此项工作提供实验平台。针对网络流媒体数据安全通信的复杂性,本文在信息隐藏和密码学技术的融合方面开展了前瞻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处理器硬件的真随机数和单向密码累积器(One-way cryptographical accumulator)的隐密通信新方法。结合高级加密标准、动态密钥分配和单向密码累积认证,该方法能显着提高隐密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鲁棒性。作为网络通信的安全信道,VoIP隐密通信可以有效保护数据免受网络攻击,甚至来自量子对手的攻击。本文对基于VoIP网络流媒体的隐密通信研究做出了如下几点贡献:(1)针对VoIP流媒体通信过程中的“时变”和“丢包”特征,构建了一个新的流媒体安全隐密通信理论模型,以描述在被动攻击情形下流媒体隐密通信的安全场景,从理论上解决其分组隐藏容量的不确定性和机密信息的不完整性等关键性问题。鉴于使用流媒体隐写术实现VoIP隐密通信,该模型用随机过程对VoIP隐密通信的信息源进行建模,通过假设检验理论(Theory of hypothesis testing)对敌手的检测性能进行分析评估,建立一种高精度的离散预测模型,模拟流媒体隐密通信中有效载荷的时变特征。(2)针对加密密钥的安全问题,详细探讨了流媒体隐写术与隐密通信领域中基于硬件熵源的真随机密钥生成。研究了在流媒体隐密通信中,利用硬件熵源产生的真随机数作为AES-128加密算法的密钥,以保证其保护的数据绝对安全。安全性分析和Mann-Whitney-Wilcoxon测试表明,由真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密钥,以CPU的读取时间戳计数器(the Read Time Stamp Counter)为熵源,可有效抵御恶意攻击。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数据嵌入间隔选择算法,使用从逻辑混沌图(Logistic Chaotic Map)生成的随机序列随机选择VoIP流中的数据嵌入位置,提高流媒体隐密通信中数据嵌入过程的复杂度和机密性。(3)针对VoIP隐密通信过程中的密钥分配问题及流媒体“丢包”特征,设计了一个高效、用于安全通信认证的单向密码累加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密钥更新和传输的流媒体隐写算法,该算法将单向密码累加器集成到动态密钥交换中,以提供动态、安全、实时的密钥交换,用于VoIP流媒体隐密通信,解决了其通信过程中机密信息不完整性问题。此动态密钥分配算法可以保护数据通信免受网络攻击,包括威胁到大多已知隐写算法的中间人攻击。依据数学离散对数问题和t-test检验的隐写分析结果,该算法的优势在于其在公共信道上的密钥分配具有高度可靠性。通过安全性分析、隐写分析、非参数统计测试、性能和鲁棒性评估,检验了基于硬件熵源真随机数和动态密钥更新和传输的流媒体隐密通信算法的有效性。以可扩展的VoIP隐密通信系统为实验平台,针对不同的数据嵌入位置、嵌入信息长度和流媒体隐藏容量和速率,进行了一系列VoIP流媒体隐密通信研究。结果表明,该隐密通信算法在语音质量、信号失真和不可感知性等方面对实时VoIP通信几乎没有影响。在VoIP流媒体中使用该隐密通信算法嵌入机密信息后,其语音通信质量指数PESQ的平均值为4.21,接近原始VoIP语音质量,其平均信噪比SNR值为44.87,符合VoIP通信国际标准。与其他相关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隐密通信算法平均隐藏容量高达796比特/秒,与其它隐写算法相当,但在解决VoIP隐密通信相关的安全问题方面更有效。

韩明宝,孙雪嵩[2](2014)在《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探讨了流媒体技术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并对流媒体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李华[3](2008)在《移动流媒体技术及其发展策略》文中指出流媒体技术是从互联网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媒体应用技术。所谓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应用流式传输技术在网络上传输的多媒体文件,包括音频、视频和动画等。移动流媒体业务就是流媒体技术在移动网络和终端上的应用,目前主要是利用2.5G或3G的移动通信网,为手机终端提供音频、视频的流媒体服务。我们国家随着3G的日益临近、移动终端功能的增强和互联网内容的丰富,可以开展新的多媒体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各种无线应用将极大丰富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将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移动流媒体作为未来移动数据的主要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成为未来3G网络中移动增值业务的热门业务之一。因而对移动流媒体技术及其发展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说明了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移动流媒体技术,国内外移动流媒体的发展现状及用户特点,接着重点分析和论述了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流媒体系统工程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对视频信号在GPRS和EGPRS网络的传输进行了实验测试,最后,针对3G的即将来临,分析和探讨了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发展前景。移动流媒体业务作为未来3G的重要应用,分析探讨在3G时代移动流媒体的发展趋势以及运营商对流媒体的应用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移动流媒体属于一项新业务,也是3G的核心业务,3G逐渐临近,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如何发展和盈利是各大运营商共同关注的问题。

宛斌[4](2006)在《基于NAT-PT的流媒体调度公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以“传输流式多媒体节目”为特征的流媒体技术,对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网络与网络应用从IPv4向IPv6过渡阶段的流媒体技术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能向IPv4及IPv6节点的用户公平地提供服务,为此需要提出一种调度机制来实现流媒体节目调度的公平性。实现流媒体播放系统调度IPv4、IPv6这两类流媒体节目的公平性,可以使该系统针对IPv4、IPv6流媒体节目的调度效率最大化,也有利于系统在IPv4-IPv6过渡阶段实现平稳运行和过渡。但是,过渡阶段的流媒体调度机制与当前IPv4网络环境中的区别较大,而且移动流媒体调度与Internet中的流媒体调度的实现机制也存在差异。因此,本文着重从流媒体节目播放网络系统中的IPv4/IPv6网络间的转换网关、Internet中的流媒体节目调度算法以及移动流媒体节目调度算法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对目前的流媒体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讨论了IPv4向IPv6网络过渡阶段实现流媒体节目调度公平性的关键问题,以目前居于主流地位的NAT-PT过渡技术为实施基础,对流媒体节目调度过程进行了建模,提出了针对过渡阶段的流媒体节目调度算法——MFPQT,并对算法的调度公平性和调度效率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最后,本文还进一步对IPv4-IPv6过渡阶段的移动流媒体节目调度中的不公平现象进行研究,并结合WFS算法的思想提出了WFSB-MFPQT算法,并加以验证。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从属于“下一代互联网中日IPv6合作项目(IPv6-CJ)【2003】1607”的子项目“IPv4应用到IPv6应用的过渡技术(第15子项)”,同时还得到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的“Himalayas”项目的支持。

陈玉林,张忠武[5](2004)在《流媒体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交互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流媒体技术是从互联网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媒体应用技术。流媒体技术作为多媒体应用的高级形式 ,发展至今 ,在互联网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及流媒体技术在教育学习网中的应用。

罗晖[6](2004)在《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网络在不断发展,流媒体应用也日益广泛。从宽带流媒体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流媒体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并说明了该系统的具体组成。

李虓江[7](2003)在《视频通信中的误码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误码控制技术(ECT)是目前广泛应用在视频通信领域,用以有效改善视频信息接收端解码输出视频信息视觉质量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在对由国际电联(ITU-T)提出的H.26X系列视频编码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提高视频通信系统的抗误码性能和误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两个方面,研究了视频通信中误码控制技术的若干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算法。以下的工作是本文的重点: 1.对MPEG系列和H.26X系列视频编码标准进行了技术分析,通过对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建议所采用的几种主要改进算法进行的仿真实验,着重分析和研究了这些改进算法对视频通信系统编码性能的影响。 2.基于H.263视频编码标准,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二级筛选机制的场景自适应编码方案。该方案将基于图像直方图相似度检测算法的高效性与基于图像内容相似度检测算法的准确性相结合,将现有的一级筛选机制扩展为二级筛选机制,在第二级筛选过程中引入了一个图像相似度检测算子作为检测手段。仿真实验表明,与文献[102]方案相比,提出的方案虽然增加了约8.25%的编码器编码耗时,却有效提高了对视频序列突变帧的检测精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编码器端输出编码视频流的比特数达22.95%左右,在基本不影响重构视频信息视觉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编码器的压缩效率。 3.在研究了H.264编码视频流在NAL层下的两种工作模式对编码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H.264编码视频流信道自适应非平等误码保护方案(ACUEP)。该方案中编码视频信息在进行打包封装前,首先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自适应地确定其在NAL层中的工作模式,在无丢包信道中采用单数据片模式以降低编码视频流的打包开销,提高编码效率;而在丢包信道中采用数据分区模式以提高编码视频流对信道误码的鲁棒性能,同时基于人眼视觉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UEP策略。该策略对编码视频流中的编码视频头部信息和亮度分量信息重点进行误码保护,从而进一步降低解码器输出视频图像亮度分量信息的失真度,以达到在同等信道状态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解码器端重构视频信息图像质量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本方案能在无噪信道中有效降低编码器端8240字节的打包开销和2.70kbit的输出比特数以及0.33kbps的比特率,而在有噪信道中可使解码输出重构视频图像的视觉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亮度分量峰值信噪比可增加近1dB。 4.针对H.264标准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中存在的计算冗余过大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将H.264标准算法中求解解码重构视频信息期望失真度的代数和平均算法,改进为加权和平均算法。该算法首次在当前信道丢包率与编码器端进行仿真解码的次数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对应关系,根据此对应关系编码器端可根据当前信道丢包率信息以及模拟随机信道状态的个数来自适应地决定进行仿真解码的次数,从而有效降低编码器端的计算量和编码耗时。仿真实验表明,在相同信道条件及模拟随机信道状态个数下,提出的算法与H.264标准算法相比,最多可节省近60%的编码器编码耗时。在与H.264标准算法相同的编码耗时条件下,提出的算法最多可使对重构视频信息失真度估计的平均实验标准偏差下降约90%左右。

邓文,尚国荣,杨万全[8](2003)在《流媒体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一、流媒体概述 流媒体技术是从互联网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媒体应用技术。所谓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应用流式传输技术在网络上传输的多媒体文件,包括音频、视频和动画等。 流式传输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以流(stream)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它在播放前并不

邓文,尚国荣,杨万全[9](2003)在《流媒体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对流媒体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一个基于EGPRS网络的流媒体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过程,最后探讨了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邓文,尚国荣,杨万全[10](2003)在《流媒体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对流媒体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一个基于EGPRS网络的流媒体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过程,最后探讨了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二、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熵随机的网络流媒体动态隐密通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信息隐藏技术概述
        1.2.1 信息隐藏定义及应用
        1.2.2 信息隐藏技术的分类与研究现状
    1.3 VoIP流媒体隐密通信研究现状
        1.3.1 隐藏算法研究
        1.3.2 随机密钥生成研究
        1.3.3 隐密通信密钥分配研究
    1.4 存在问题与难点
        1.4.1 理论模型问题
        1.4.2 随机密钥生成问题
        1.4.3 容量不确定性问题
        1.4.4 机密信息不完整性问题
    1.5 本文组织结构
        1.5.1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2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VoIP流媒体数据通信技术与安全
    2.1 VoIP基本原理及主要特点
    2.2 VoIP系统组成
        2.2.1 终端用户设备
        2.2.2 网络组件
        2.2.3 呼叫处理器
        2.2.4 网关
        2.2.5 协议
    2.3 VoIP通信原理及关键技术
        2.3.1 VoIP通信原理
        2.3.2 尽力而为服务的局限性
        2.3.3 VoIP关键技术
    2.4 VoIP安全性分析
        2.4.1 VoIP组件的安全性分析
        2.4.2 VoIP通信的安全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隐写术与VoIP隐密通信
    3.1 隐写术系统构成
        3.1.1 原始载体
        3.1.2 秘密信息
        3.1.3 嵌入过程
        3.1.4 含隐载体
        3.1.5 隐写密钥
        3.1.6 提取过程
    3.2 隐写术的分类
        3.2.1 根据载体类型分类
        3.2.2 根据嵌入域分类
        3.2.3 基于提取/检测条件分类
        3.2.4 其他分类
    3.3 基于隐写术的VoIP隐密通信
    3.4 VoIP隐密通信系统性能评估
        3.4.1 不可检测性
        3.4.2 不可感知性
        3.4.3 安全性
        3.4.4 隐写容量
        3.4.5 鲁棒性
    3.5 VoIP隐密通信面临的攻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oIP隐密通信理论建模及安全分析
    4.1 VoIP隐密通信的信息理论模型
        4.1.1 Cachin隐写信息理论模型及其安全性定义
        4.1.2 VoIP隐密通信理论建模及安全性证明
    4.2 VoIP隐密通信算法设计
        4.2.1 加密算法
        4.2.2 数据嵌入算法
        4.2.3 数据提取算法
    4.3 VoIP隐密通信系统构建
        4.3.1 VoIP通信模块
        4.3.2 密钥生成及分配模块
        4.3.3 数据嵌入及提取模块
    4.4 VoIP隐密通信实验平台搭建
        4.4.1 性能测试
        4.4.2 评估指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熵随机和混沌映射随机的VoIP隐密通信
    5.1 基于硬件熵源和混沌映射的实时VoIP隐密通信设计
        5.1.1 VoIP通信
        5.1.2 基于硬件熵源的真随机密钥生成
        5.1.3 基于混沌映射的VoIP隐密通信嵌入位置选择
        5.1.4 秘密信息的嵌入与提取
    5.2 实验设置
        5.2.1 实验测量性能指标
        5.2.2 实验平台搭建
        5.2.3 信号质量测量
        5.2.4 语音质量测量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测量结果
        5.3.2 不可检测性分析
        5.3.3 算法性能比较
        5.3.4 安全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单向累积密钥分配的动态VoIP隐密通信
    6.1 基于动态密钥分配的VoIP隐密通信系统
        6.1.1 VoIP隐密通信的密钥分配问题
        6.1.2 基于动态密钥分配的VoIP隐密通信模型
    6.2 基于单向累积密钥分配的动态VoIP隐密通信设计
        6.2.1 基于单向累积的密钥分配
        6.2.2 秘密信息的嵌入
        6.2.3 秘密信息的提取
    6.3 安全性分析
        6.3.1 通信方认证
        6.3.2 中间人攻击
        6.3.3 敌手攻击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不可感知性及鲁棒性分析
        6.4.2 嵌入间隔影响分析
        6.4.3 隐藏信息大小影响分析
        6.4.4 统计不可检测性分析
        6.4.5 算法性能比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与创新
    7.2 研究局限性
    7.3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流媒体技术理念的发展
    1.1 流媒体技术的诞生。
    1.2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
2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前景
    2.1 流媒体通信技术的可行性。
    2.2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前景。
3 流媒体技术在通信中的各种角色解读
    3.1 流媒体是一个传播者。
    3.2 流媒体是一个管理者。
    3.3 流媒体是一个储备者。
4 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局限性
    4.1流媒体技术的网络终端。
    4.2 流媒体通信技术的内容来源。
    4.3 流媒体技术对于网络的高要求。

(3)移动流媒体技术及其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线通信技术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1 课题背景
        1.2.2 课题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移动流媒体技术及策略分析
    2.1 传统流媒体系统简介
    2.2 流媒体技术原理
    2.3 移动流媒体业务
    2.4 移动流媒体关键技术分析
    2.5 3GPP PSS
        2.5.1 用户对带宽的需求
        2.5.2 3GPP移动流媒体的编解码类型
        2.5.3 3GPP PSS加快移动流媒体技术规范改进
        2.5.4 3GPP PSS协议
    2.6 移动流媒体应用分析
    2.7 移动流媒体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2.7.1 日韩移动流媒体应用现状
        2.7.2 国内移动流媒体应用现状
    2.8 消费者行为分析
        2.8.1 用户分类
        2.8.2 手机上网用户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2.8.3 流媒体应用最受期待
    2.9 移动流媒体产业链分析
        2.9.1 电信产业价值链的裂变
        2.9.2 移动流媒体产业链分析
        2.9.3 移动流媒体运营策略
第三章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移动流媒体系统建设思路
    3.1 移动流媒体逻辑结构
    3.2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移动流媒体组网方式分析
        3.2.1 单点系统结构
        3.2.2 多点系统结构
        3.2.3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移动流媒体系统结构初步设想
        3.2.4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移动流媒体系统与外部组网方式设想
    3.3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移动流媒体业务需求分析
        3.3.1 广西经济环境分析
        3.3.2 移动流媒体业务类型分析
        3.3.3 移动流媒体的服务对象分析
        3.3.4 业务模型
        3.3.5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移动流媒体业务发展思路
    3.4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移动流媒体系统的建设原则
第四章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移动流媒体系统建设方案
    4.1 业务预测
    4.2 业务功能需求
    4.3 建设方案
        4.3.1 建设目标
        4.3.2 组网方式
        4.3.3 与外部系统接口
        4.3.4 系统设备配置
        4.3.5 系统网络结构图
        4.3.6 设备物理连接图
    4.4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流媒体业务实现方案
        4.4.1 手机端用户使用流程
        4.4.2 业务发现
        4.4.3 移动流媒体业务流程
    4.5 认证鉴权方案
    4.6 计费方案
        4.6.1 计费方式
        4.6.2 计费触发方式
第五章 实验测试
    5.1 移动流媒体传输数据速率需求分析
    5.2 移动流媒体无线网接入速率
    5.3 移动流媒体测试结果分析
        5.3.1 测试条件
        5.3.2 移动终端设置
        5.3.3 测试结果
        5.3.4 测试结果分析
第六章 移动流媒体发展前景分析
    6.1 3G网络中的流媒体业务
    6.2 发展前景
第七章 论文工作总结及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与缩略语
致谢

(4)基于NAT-PT的流媒体调度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IPv6 与NAT-PT/ALG转换网关
        1.1.2 流媒体技术
    1.2 流媒体调度公平性问题及研究现状
        1.2.1 公平调度算法
        1.2.2 流媒体调度算法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目标和主要成果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基于NAT-PT技术的应用系统的设计和测试
    2.1 项目实验环境介绍
        2.1.1 “IPv6-CJ”项目简介
        2.1.2 项目实验环境简介
    2.2 IPv4 向IPv6 的过渡技术
        2.2.1 IPv4 简介及现状
        2.2.2 IPv6 的产生与发展
        2.2.3 IPv6 与IPv4 网络之间的互通技术
        2.2.4 NAT-PT技术的主流地位
    2.3 NAT-PT技术分析
        2.3.1 NAT-PT简介
        2.3.2 NAT-PT技术发展
        2.3.3 NAT-PT网关的层次结构分析
        2.3.4 NAT-PT网关的工作原理
    2.4 基于NAT-PT网关的实验网络
        2.4.1 NAT-PT实验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2.4.2 NAT-PT/ALG转换网关的原型系统
        2.4.3 安装NAT-PT软件
        2.4.4 Linux内核模块的配置
        2.4.5 其它必要的配置
    2.5 NAT-PT/ALG转换网关的测试分析
        2.5.1 对NAT-PT/ALG转换网关传输延迟的测试
        2.5.2 对NAT-PT/ALG转换网关传输延迟的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流媒体应用系统的播放及调度机制研究
    3.1 流媒体技术概述
        3.1.1 流媒体技术特点
        3.1.2 流媒体技术研究热点
    3.2 流媒体应用系统
        3.2.1 流媒体服务器
        3.2.2 播控服务器
        3.2.3 管理工作站
        3.2.4 本项目中基于NAT-PT技术的流媒体应用系统演示环境
    3.3 流媒体播放性能
        3.3.1 流媒体通信网络的性能
        3.3.2 IPv4 网络环境中的播放调度
        3.3.3 IPv4-IPv6 过渡阶段播放调度的变化
    3.4 流媒体调度算法
        3.4.1 流媒体调度算法概述
        3.4.2 静态调度算法
        3.4.3 动态调度算法
    3.5 补丁算法族
        3.5.1 传统补丁算法的描述
        3.5.2 传统补丁算法的缺点
        3.5.3 周期补丁算法
        3.5.4 选择性周期补丁算法
    3.6 补丁流优先调度策略及调度算法
        3.6.1 补丁流优先调度策略的提出
        3.6.2 最大可补丁等待队列长度优先算法(MPQL)
        3.6.3 修正后的最大可补丁等待队列长度优先算法(MFPQ)
        3.6.4 存在的问题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调度公平性的流媒体调度策略研究
    4.1 公平调度概述
        4.1.1 max-min公平性
        4.1.2 基于效用函数实现公平调度的方法
        4.1.3 使用公平队列实现公平调度的方法
    4.2 流媒体调度中的公平性问题
        4.2.1 现有流媒体调度算法中的公平性比较
        4.2.2 分析原因
    4.3 流媒体节目公平调度策略
        4.3.1 问题描述
        4.3.2 MFPQT算法思想
        4.3.3 流媒体服务器方系统流程
    4.4 数学模型及仿真实验
        4.4.1 视频服务器的模型分析
        4.4.2 用户请求到达模型
        4.4.3 算法的仿真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具有调度公平性的移动流媒体调度策略研究
    5.1 移动流媒体技术
        5.1.1 移动流媒体概述
        5.1.2 移动流媒体研究内容
        5.1.3 移动流媒体在国内外的应用
        5.1.4 移动流媒体与IPv6
        5.1.5 UMTS中的IMS
        5.1.6 移动流媒体服务系统
        5.1.7 移动流媒体调度技术
    5.2 联想研究院“Himalayas”项目简介
        5.2.1 “Himalayas”项目简介
        5.2.2 移动流媒体系统的研究实例
        5.2.3 研究实例的典型工作过程
    5.3 移动流媒体公平调度算法
        5.3.1 无线蜂窝网中的公平调度算法
        5.3.2 移动流媒体调度的公平性问题
        5.3.3 移动流媒体公平调度算法的思想
        5.3.4 移动流媒体公平调度算法描述
        5.3.5 移动流媒体服务器方系统流程
        5.3.6 仿真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等成果的清单
致谢

(6)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流媒体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
2 支持流媒体业务的移动终端
3 QOS控制
4 基于移动通信网的宽带流媒体系统结构
5 结语

(7)视频通信中的误码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误码控制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误码的产生位置
        1.1.2 解码器端误码的检测方法
    1.2 误码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1.2.1 信道误码控制方法的研究及进展
        1.2.2 信源误码控制方法的研究及进展
        1.2.3 信源/信道联合误码控制方法的研究及进展
        1.2.4 误码掩盖(Error Concealment)方法的研究及进展
        1.2.5 误码防扩散技术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1.3.1 主要工作
        1.3.2 内容安排
第二章 视频编码标准
    2.1 引言
    2.2 视频编码标准
        2.2.1 MPEG系列标准
        2.2.1.1 MPEG-1
        2.2.1.2 MPEG-2
        2.2.1.3 MPEG-4
        2.2.2 ITU-T提出的H系列标准
        2.2.2.1 H.263
        2.2.2.2 H.263+/++
        2.2.2.3 H.264/JVT
    2.3 实验分析
        2.3.1 H.264与H.263编码性能比较
        2.3.2 H.264编码性能分析
        2.3.2.1 运动补偿块尺寸
        2.3.2.2 多重参考帧预测模式
        2.3.2.3 小数像素精度运动补偿
        2.3.2.4 熵编码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H.263建议场景自适应视频编码方案研究
    3.1 引言
    3.2 H.263建议的局限性
    3.3 现有自适应视频编码方案
    3.4 基于二级筛选机制的场景自适应视频编码方案
        3.4.1 问题的提出
        3.4.2 改进方案的提出
    3.5 仿真实验与分析
        3.5.1 对标准视频序列进行的仿真实验
        3.5.2 对构造出的视频序列进行的仿真实验
    3.6 本章小结
    [附] 两种形式相似度检测算子的讨论
第四章 基于H.264视频流的信道自适应UEP方案研究
    4.1 引言
    4.2 H.26L视频编码建议中的DPM与SSM
        4.2.1 H.264建议中的网络适配层(NAL)
        4.2.1.1 RTP数据包有效载荷首字节(First Byte)定义
        4.2.1.2 单数据片模式(SSM)
        4.2.1.3 数据分区模式(DPM)
        4.2.1.4 编码视频信息接收端RTP数据包解包过程
        4.2.2 SSM与DPM两种工作模式性能分析
        4.2.2.1 SSM与DPM模式对编码性能的影响比较
        4.2.2.2 SSM与DPM模式对编码视频信息抗误码性能影响的比较
        4.2.2.3 DPM模式中各个数据分区的性能比较
        4.2.3 基于DPM的UEP方案的提出
    4.3 信道自适应UEP方案的提出
        4.3.1 信道自适应模式选择方案
        4.3.2 结合人眼视觉特性的改进UEP策略
        4.3.2.1 人眼的视觉特性
        4.3.2.2 改进UEP策略的提出
        4.3.3 仿真实验与分析
        4.3.3.1 实验环境设置
        4.3.3.2 信道自适应模式选择方案的仿真结果
        4.3.3.3 有噪信道中改进UEP策略的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H.264视频流的自适应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信息率失真理论
    5.3 基于H.264视频流的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研究
        5.3.1 丢包信道中误码的产生和传播
        5.3.2 解码器端像素期望失真度最优估计算法
        5.3.2.1 像素期望失真的计算
        5.3.2.2 基于率失真理论的编码模式切换算法
        5.3.3 H.264/JVT标准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研究
        5.3.3.1 基于率失真理论的参考帧及宏块编码模式选取算法
        5.3.3.2 解码器失真度D_(n,m)(o)的估计算法
        5.3.3.3 Lagrange乘子确定方法
        5.3.3.4 宏块编码模式选择算法
        5.3.3.5 两种宏块帧内编码刷新模式的讨论
        5.3.3.6 H.264标准中的解码器端失真度估计算法
    5.4 自适应率失真优化编码模式切换算法设计
        5.4.1 改进算法原理
        5.4.2 仿真实验
        5.4.2.1 仿真参数
        5.4.2.2 仿真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视频通信技术的未来
    6.1 引言
    6.2 未来视频通信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
        6.2.1 多媒体“彩信”业务(MMS)
        6.2.2 高清晰度视频会议
        6.2.3 移动互动式游戏
    6.3 流媒体技术在移动视频通信中的发展和应用
    6.4 H.264视频编码标准在移动视频通信中的发展和应用
    6.5 基于无线网络的实时视频传输技术
        6.5.1 视频信号编码/解码层
        6.5.2 视频信号变换层
        6.5.2.1 视频控制协议VCP
        6.5.2.2 视频编码中鲁棒性能
        6.5.3 无线连接/网络层
        6.5.3.1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6.5.3.2 实时传输协议RTP
        6.5.3.3 资源预留协议RSVP
        6.5.3.4 无线信道当前状态信息统计特性描述
    6.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录用或已投的学术论文

(10)流媒体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流媒体概述
2 流媒体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3 一个基于EGPRS网络的流媒体系统
4 发展现状与前景

四、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熵随机的网络流媒体动态隐密通信研究[D]. 彭景惠.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2]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J]. 韩明宝,孙雪嵩. 民营科技, 2014(05)
  • [3]移动流媒体技术及其发展策略[D]. 李华. 北京邮电大学, 2008(04)
  • [4]基于NAT-PT的流媒体调度公平性研究[D]. 宛斌. 东南大学, 2006(04)
  • [5]流媒体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交互实现[J]. 陈玉林,张忠武.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6)
  • [6]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 罗晖.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4)
  • [7]视频通信中的误码控制技术研究[D]. 李虓江. 浙江大学, 2003(03)
  • [8]流媒体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 邓文,尚国荣,杨万全. 现代通信, 2003(06)
  • [9]流媒体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 邓文,尚国荣,杨万全. 移动通信, 2003(05)
  • [10]流媒体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 邓文,尚国荣,杨万全. 中国数据通信, 2003(05)

标签:;  ;  ;  ;  ;  

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