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端异步数据的故障定位算法及装置研究

基于双端异步数据的故障定位算法及装置研究

一、基于双端不同步数据的故障测距算法与装置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冰颖[1](2021)在《基于零模线模时差的配电网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文中认为随着的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配电网的可靠性及智能化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城镇规模的扩大使得配电网故障占全电网的故障的比率日益增加,因此配电线路精准故障测距对配电网快速恢复供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输电网线路故障测距广泛采用行波法,而配电网的行波测距方法主要是借鉴输电网的行波测距。但鉴于配电网网络特殊性,输电网行波测距的方式及要求在配电网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配电线路距离一般较短,对测距的精准度要求更高。当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传统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将无法满足配电网络故障测距准确性的要求。为此,本论文以模量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零模线模时差的双端行波测距改进算法,并用仿真加以验证。本文首先回顾了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发展过程,简要阐述了小波分析、模量分析在配电网接地故障测距应用的理论基础。其中,在小波分析中,由于理论上小波基有无限多种,不同小波基的变换结果无法一一类比,本文在分析行波信号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优选合适小波基的方法。在模量分析中,针对配电网线路特点,分析其零模线模特征,着重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同距离下故障模量初始电压行波进行分析类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单端行波测距及双端行波测距的优缺点并对影响测距精确度的几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普遍推行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主要依赖两侧通信对时,当两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时钟不一致及其他因素形成固定测量时间偏差时,就会造成故障测距精度较大误差,出现无法测准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零模线模时差的双端行波测距改进算法,此算法从根本上消除了两侧对时不同步对测距的影响。然后,为了更详细地说明配电网行波测距误差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推算及仿真波形对测距精度几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验证说明。同时考虑配电网混合线路的广泛应用,对配电混合线路行波测距工程算法进行了探讨。最后,搭建配电线路实例模型,利用ATP和MATLAB仿真软件,得出不同模式下时钟不同步、不同过渡电阻、不同故障位置等相关因素下的精度数值,形成表格对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基于零模线模时差的双端行波测距改进算法不受过渡电阻、时钟不同步及行波折反射影响,较好地解决双端行波故障测距两侧通信对时误差问题,为配电网行波测距技术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图[43]表[24]

孙杰[2](2021)在《基于改进CEEMDAN与频率加权能量算子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配电网主要采用小电流接地运行方式。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特征信号微弱难以检测,若未能及时确定故障位置,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相间短路故障,从而迫使线路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所以故障的精确定位对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供电可靠性和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EEMDAN与频率加权能量算子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方法。构造了一种新相模变换矩阵,用其进行故障分析,实现了单一模量代表所有故障类型。当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运用该矩阵对故障暂态行波进行模量分析,从时域分析了过渡电阻,故障初相角等故障参数对行波特性的影响;对线路微元等效模型列写微分方程,从频域分析可知,配电网发生故障后线路各参数及行波传播参数均为频率的函数,且线模分量相较于零模分量受色散效应影响较小,这为后续故障测距方法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基于改进CEEMDAN与频率加权能量算子的配电网行波故障测距方法。首先利用改进CEEMDAN对解耦后的线模分量进行分解,将故障信号分解为若干个IMF分量,构造了相关-排列熵函数,优选出包含故障敏感分量的IMF分量;然后利用频率加权能量算子对优选IMF分量进行瞬时能量计算,根据时间-能量谱图中首个峰值点确定入射波波头到达两测量端的时刻;最后采用了与波速无关且消除不同步时差的双端测距方法实现故障距离的计算。运用PSCAD/EMTDC软件搭建35kV的配电网仿真模型,获取其仿真数据,然后在MATLAB中编写所提算法对获得数据进行仿真处理。在不同故障条件下设置单相接地故障,并进行仿真验证;同时也对不同故障位置设置相间短路,对所提故障测距方法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故障测距方法在单相接地故障时测距误差较小,且在相间短路情况下仍能精确定位。并验证了该故障测距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吉宁[3](2021)在《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故障测距》文中研究指明同杆并架双回线与单回线相比具有更强的输送能力,且稳定性更好,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不同的地理条件以及供电需求的影响,出现了单回线与双回线混合架设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目前,对于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的研究还较少,非全程同杆双回线与传统的单回线和双回线路相比,线路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故障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对于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的测距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故障区段识别函数组的正负相位特性确定故障发生的区段,在确定故障区段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故障测距方法。在对故障区段两侧的电压、电流进行解耦处理后,如果双回线区段故障,则对同向1模电压、电流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如果单回线区段故障,则对1模电压、电流量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工频分量下的电流前行波,对工频电流前行波求取共轭,然后计算假设的各个故障点处的电流有效值大小,当有效值为最小值时,该点即为故障点。在对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的故障测距过程中,利用ATP/EMTP仿真软件搭设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通过MATLAB软件编写相关算法程序。分析验证了不同故障类型、过渡电阻、双端电源相角差、双端不同步时间对测距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EMTR理论的频域前行电流法能应用于各种故障类型,且结果不受过渡电阻、双端电源不同相角的影响,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双端数据不完全同步采样所造成的误差问题。证明了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频域前行电流法在非全程同杆双回线中的可行性。

林上荣[4](2021)在《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骨干网架,肩负着电能传输的重任。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如何迅速而准确地实现故障点定位,将故障有效隔离并排除,是有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途径。然而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结构并不唯一,不同线型内部的电气参数耦合错综复杂,以往的解耦分析方法和故障测距技术不再完全适用,部分参数不对称线路的故障测距研究文献甚至所见无几。为此,本文将主要以三种不同结构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线路参数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各线型对应的高效实用故障测距方法。(1)针对计及线路分布参数影响的双回线测距算法求解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采用分布参数模型,利用线路解耦后所得的双端非同步同向正序故障分量,依据线路两端电压沿线分布规律构建故障测距方程。通过引入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将其转化为一元峰值函数寻优问题进行优化求解,从而实现精确故障定位。(2)对不对称参数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电气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各回线解耦后由两端推算至故障点电压序分量相等的原理,构造出以故障距离为未知数的含有多维复数双曲函数的测距方程。为克服传统方法求解该方程存在伪根等缺陷,依照对称参数双回线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化求解。通过分析测距方程不同实数解,提出该故障点及其所在回线判据,可同时实现故障选线功能。(3)混压同塔四回线弱电强磁系统参数结构复杂,严重影响故障分析与故障诊断,为此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接地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六序分量法分别对两个不同电压等级的子系统进行解耦,然后提取未完全解耦的零序分量构建新的零序矩阵,进而在集中参数模型中利用去耦所得的零序环流分量特性建立序网并推出故障测距方程。(4)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三种线路模型,分别对上述故障测距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大量的仿真结果表明,针对各线型提出的测距算法均能实现故障点精确定位,且不受过渡电阻、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能较好满足相应的线路故障测距要求。

刘慧萍[5](2020)在《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电力系统由生产、输送、分配、消耗四个基本部分构成,输电线路在系统中承担着输送电能的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电网规模的扩大,对输电容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准确的故障测距分析是电能安全稳定传输的重要保障。对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对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及特征进行论述。根据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方法进行分类,阐述测距装置的要求及影响因素。通过论述国内外关于测距算法的发展情况,分析比较各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主要介绍了故障分析法和行波测距法,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工频、阻抗类故障测距算法需根据输电线路的技术参数完成测距,准确度受线路参数变化的影响。对此提出了一种无需输电线路参数的故障测距方法,根据故障时正、负序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推导出故障测距方程。该算法仅需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同步采集线路两端数据,即可实现故障定位。通过详细推导定位算法公式,采用MATLAB软件分别在不同电压等级下设置不同的故障类型、故障距离和过渡电阻进行试验,经试验数据对比证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接着,引入一种可由单模分量反映线路中不同故障类型的相模变换矩阵。通过分析行波测距法的主要影响因素,考虑行波的实际传输不受波速影响,根据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测量点的时刻和线路长度即可计算出故障距离。针对故障暂态行波复杂的特性和捕捉行波波头不便,选取经EMD分解获得的首个高频分量(IMF1)作为识别行波波头的研究对象。采用Hilbert-Huang变换求得瞬时频率图,进而对瞬时频率取极大值,通过极大值标记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实现故障定位。采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试验,证明该算法在不同故障类型下能准确标定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且测距结果不受故障过渡电阻的影响,具有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工程实际应用。最后,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简单阐述。经大量的仿真试验证明,基于工频量的阻抗测距法和基于HHT变换的行波测距法均可较迅速准确地实现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保证电能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段嘉鑫[6](2020)在《基于EWT与时长系数的配电网混合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测矩》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配电线路规模的扩大,为了美化环境与提高空间利用率已将大量电缆线路投入使用,这使得配电网中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的结构逐渐增多。由于配电网混合线路沿途地理环境复杂、故障发生概率大,其中大多数故障为单相接地故障。因此,研究配电网混合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对提高事故检修的速度与保证供电可靠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EWT与时长系数的故障测距方法以实现准确测距,为解决混合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针对现有的混合线路行波测距原理易受检测点不同步时差影响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消除不同步时差的配电网混合线路行波测距原理。首先分析了配电网混合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模量行波的传播规律,在己知故障区段的情况下,推导故障点分别到达两端检测点零模、线模波速差的测距公式以构建相应区段的时长系数。然后将故障距离表示为时长系数与各段线路长度的关系。最后通过理论分析证明所提测距原理消除了不同步时差对测距结果的影响。针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微弱,暂态行波波头难以准确标定的问题,构建了经验小波变换(EWT)与对称差分能量算子(SDEO)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并标定故障暂态电压行波线模、零模分量波头。通过EWT-SDEO的行波检测方法分别得到电压行波各模量的归一化能量谱波形图,其中的第一个突变点时刻即可标定为故障初始行波波头到达测量端的时刻。通过仿真将所提行波检测方法与传统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行波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势。构建了一种基于EWT与时长系数的故障测距方法,即通过EWT-SDEO检测故障行波到达检测点的时刻,并将相应时域信息带入本文所提测距原理中完成故障测距。通过ATP-EMTP搭建仿真模型,模拟不同情况下的单相接地故障,并利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处理,验证了基于EWT与时长系数的故障测距方法的有效性及适应性。

邓雯玲,卢继平,石家炜,钟璐,何潜[7](2021)在《基于双端非同步数据的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现有大部分电缆–架空线混合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无法从原理上消除双端数据不同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端非同步数据的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首先,针对不对称短路故障,利用系统两侧的电流、电压推算故障点电压,通过正序电压分量与负序电压分量的比值消除不同步角;然后给出混合线路故障测距函数,根据测距函数的单调性可知仅在故障点处其函数值为零,因此可采用二分法等搜索算法求解故障点;最后针对对称短路故障,提出采用正序电压分量与正序电压故障分量的比值消除不同步角,从而求出故障点。基于PSCAD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距精度高,且不受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不同步角等因素的影响。

王程[8](2020)在《基于初始行波时域关系的多分支配电网网络式故障测距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电网勾连输电网和用户,在电力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配电网故障的发生会导致供电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暂态行波的测距技术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为止,针对多分支配电网的暂态行波测距技术还尚不成熟。为了解决行波法在多分支配电网应用问题,本文以初始行波时域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分支配电网的行波测距新算法。论文研究了暂态行波的基础理论,分析了行波的产生、行波的传播及行波在配电网中折反射等原理;分析了过渡电阻、分支数目、线路参数、传播距离以及间歇性故障对初始行波的影响;在明确行波单端法和双端法测距原理的基础上,对影响行波故障测距精度的行波波速确定、采样频率确定、双端数据同步及线缆混合线路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小波变换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分析暂态行波的数学工具,论文通过对小波变换和小波模极大值理论分析,确定了提取行波到达时刻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实际仿真验证小波变换分析的效果。最后通过分析初始行波时差关系,提出基于初始行波时域关系的网络式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网络特征时差矩阵和真实时差矩阵获得网络故障区段判断矩阵,从而确定故障区段并进行故障测距。通过大量的仿真验证了在不同故障类型、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间歇性故障时,本文算法依然适用,并且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

张健婷[9](2020)在《多类型高压输电线路等值双端故障定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高压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传送电能的关键环节,它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保证电力供应的基本条件。其中,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是加快线路抢修,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考虑到经济性、输电线路走廊、占地面积和供电需求等因素,输电线路的结构日趋复杂,出现了T型输电线路、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等多类型复杂结构线路。与单一的三相输电线路相比,多类型线路中存在的耦合更为复杂,使得故障定位难度更大,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总结多类型输电线路不同故障定位算法,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出发点,在分布参数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单回输电线路、T型输电线路及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对其定位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单回输电线路双端故障定位法,提出一种基于沿线电压交叉修正的快速故障定位算法。基于分布式参数模型,分析线路两侧计算的沿线电压幅值分布规律,区外故障时沿线电压分布趋于重合,而区内故障时沿线电压分布仅相交于一点。进而提出应用线路两侧测量值分别与对侧计算值连线,基于直线交叉原理进行故障定位,并通过少数次迭代和校正,实现精确故障定位。2)针对T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算法复杂、存在死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修正的T型线路故障定位算法。线路正常运行时,利用测量电压、电流,基于分布式参数模型,引入遗传算法动态实时计算输电线路参数,实现线路参数优化。进一步利用T型线路三端测量电压电流分别计算T点电压,建立电压幅相比较判据,实现故障支路预判,并通过对故障支路双端等值,基于直线交叉原理实现T型线路的精确故障定位。3)针对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故障定位算法完全解耦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回路-区段-点”的分步故障定位算法。针对双回耦合区段,利用六序分量解耦法与反变换计算T点电压值,针对单回区段,利用分布式参数模型计算T点电压,基于电压幅值比较判据,实现线路上下回路的预判。进一步基于回路分布电压交叉点所在范围实现单、双回线路的区段判断。最后通过对故障支路双端等值,基于直线交叉原理实现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的精确故障定位。利用PSCAD软件搭建不同类型线路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故障定位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本文算法不受过渡电阻及不同步角的影响、定位精度较高。

邓雯玲[10](2020)在《高压电缆—架空线混合输电线路重合闸及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压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输送电能、连接电网以及电气设备的重任,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电缆-架空线混合输电线路的广泛应用,混合线路的重合闸及故障测距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电缆-架空线混合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一方面需要快速准确地判定故障区段,以便重合闸正确动作,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需要求解出精确的故障距离,以便加快恢复供电、减少经济损失。因此,本文对混合线路重合闸及故障测距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连接点正序电流相位变化的混合线路重合闸方案。该方案推导了不同区段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前后流经混合线路连接点处正序电流相位变化的表达式,并分析出不同区段故障时,对应的相位变化呈现不同特征,能够有效判别故障区段,由此提出重合闸动作的判据。对于不同类型的短路故障,该方案能准确判别故障区段,且判别结果不受线路参数误差的影响;对于混合线路连接点附近的短路故障,均能正确判别故障区段,从而使重合闸正确动作,不存在判别死区。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一端的电压电流和流经连接点的电流求解故障距离的方法。该测距方法利用前一章的判别方法判别故障区段,在已知的故障区段内利用过渡电阻的纯电阻性质,分别推导了系统发生不同类型短路故障时,对应的故障距离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基本不受故障位置、故障类型及过渡电阻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非同步数据的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可以从原理上消除双端数据不同步的影响。针对不对称短路故障,利用系统两侧的电流、电压推算故障点电压,通过正序电压分量与负序电压分量的比值消除不同步角,并以此构造混合线路故障测距函数,根据测距函数的单调性可知仅在故障点处其函数值为零,因此可采用二分法等搜索算法求解故障点。同理,对于对称短路故障,可采用正序电压分量与正序电压故障分量的比值消除不同步角,从而求解出故障点。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且基本不受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不同步角等因素的影响。

二、基于双端不同步数据的故障测距算法与装置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双端不同步数据的故障测距算法与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零模线模时差的配电网双端行波故障测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电网故障测距研究现状
        1.2.2 故障行波波头识别的研究现状
        1.2.3 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2 行波法故障测距的理论分析
    2.1 行波基础理论
        2.1.1 行波的产生
        2.1.2 波动方程
        2.1.3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2.1.4 混合线路行波传播过程
    2.2 行波分析方法
        2.2.1 小波变换基本概念
        2.2.2 波基的特性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零模线模时差的双端行波故障定位
    3.1 行波故障测距
        3.1.1 单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3.1.2 双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3.2 行波模量分析及相量模模变换原理
        3.2.1 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模量分析
        3.2.2 行波零模线模分量传播规律
    3.3 基于零模和线模时差行波故障测距算法
    3.4 基于零模和线模时差行波故障测距算法小波基的选优
    3.5 基于零模和线模时差行波故障测距仿真流程
    3.6 本章小结
4 零模和线模时差行波故障测距算法的影响因素
    4.1 线路长度不确定性对行波故障测距的影响
    4.2 时间不同步对故障测距的影响
        4.2.1 仿真验证
        4.2.2 仿真结果
    4.3 过渡电阻对故障测距的影响
        4.3.1 仿真验证
        4.3.2 仿真结果
    4.4 线路不均匀对故障测距的影响
        4.4.1 不均匀线路折算法
        4.4.2 线路类型对故障测距影响的仿真分析
        4.4.3 混合线路故障点位置不同对故障测距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测距技术的仿真分析
    5.1 模型搭建
    5.2 故障测距精度对比
        5.2.1 仿真结果
        5.2.2 三种方法的精度对比
    5.3 不同对时精度的仿真验证对比
        5.3.1 仿真结果
        5.3.2 三种方法的精度对比
    5.4 不同过渡电阻仿真验证对比
        5.4.1 仿真结果
        5.4.2 三种方法的精度对比
    5.5 故障点位置不同的仿真验证对比
        5.5.1 仿真结果
        5.5.2 三种方法的精度对比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基于改进CEEMDAN与频率加权能量算子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配电网故障测距研究现状
        1.2.1 现有故障测距方法
        1.2.2 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配电网行波测距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2 新相模变换矩阵及故障行波时频特征分析
    2.1 引言
    2.2 配电网行波时域特征分析
        2.2.1 行波的传播规律
        2.2.2 新相模变换矩阵构造
        2.2.3 配电网行波时域故障特征
    2.3 配电网行波频域特征分析
        2.3.1 线路模量参数频变规律
        2.3.2 故障行波的传播参数频变规律
    2.4 本章小结
3 与波速无关且消除不同步时差的配电网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3.1 行波波头变化规律及测距方案
        3.1.1 行波波头变化规律
        3.1.2 与波速无关且消除不同步时差的双端故障测距方法的构建
    3.2 基于改进CEEMDAN和频率加权能量算子的行波波头检测方法
        3.2.1 改进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3.2.2 频率加权能量算子对信号突变点的检测
        3.2.3 改进CEEMDAN与频率加权能量算子进行行波波头标定可行性分析
    3.3 基于改进CEEMDAN与频率加权能量算子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方法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改进CEEMDAN与 FWEO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方法仿真验证
    4.1 配电网故障测距模型的建立
    4.2 测距方法算例及与传统双端测距方法对比分析
    4.3 基于改进CEEMDAN与 FWEO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方法适应性验证
        4.3.1 单相接地故障不同过渡电阻下的测距结果
        4.3.2 单相接地故障不同故障初始角下的测距结果
        4.3.3 单相接地故障不同系统运行方式下的测距结果
        4.3.4 相间短路测距结果
    4.4 基于改进CEEMDAN与 FWEO的测距方法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故障测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故障测距不同方法原理简介
        1.2.2 不同故障测距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1.3 非全程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电磁时间反转理论分析
    2.1 时间反转技术概述
    2.2 EMTR理论在传输线上的应用
        2.2.1 EMTR理论基础
        2.2.2 EMTR理论在无损传输线上的适用性
    2.3 时域法和频域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EMTR理论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故障测距
    3.1 输电线路模型的建立
        3.1.1 线路结构
        3.1.2 输电线路模型
    3.2 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的解耦
        3.2.1 单回线的解耦
        3.2.2 双回线的解耦
    3.3 故障信息的提取
    3.4 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故障信息
    3.5 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故障区段判别
    3.6 基于EMTR理论的频域前行电流法的故障定位
        3.6.1 镜像线路构建与时间反转
        3.6.2 沿线搜索故障点
        3.6.3 测距流程图
    3.7 本章小结
4 采样时间同步下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的仿真分析
    4.1 基于ATP/EMTP的线路仿真
    4.2 仿真模型及其参数
    4.3 基于MATLAB的数据处理
    4.4 故障测距结果
        4.4.1 故障测距的数据处理过程
        4.4.2 故障发生在单回线侧时不同故障类型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4.4.3 故障发生在双回线侧时不同故障类型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4.4.4 过渡电阻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4.4.5 故障相角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采样时间不同步下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的仿真分析
    5.1 故障测距结果
        5.1.1 故障测距的数据处理过程
        5.1.2 故障发生在单回线侧时不同故障类型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5.1.3 故障发生在双回线侧时不同故障类型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5.1.4 过渡电阻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5.1.5 故障相角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5.2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同塔多回线故障测距研究现状
        1.2.1 故障测距算法的分类
        1.2.2 同塔双回线故障测距研究现状
        1.2.3 同塔四回线故障测距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解耦分析
    2.1 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拓扑结构
        2.1.1 同塔双回线的拓扑结构
        2.1.2 同塔四回线的拓扑结构
    2.2 同塔双回线输电线路的解耦分析
        2.2.1 基于分布参数的六序分量法
        2.2.2 不对称参数同塔双回线路解耦分析
    2.3 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的解耦分析
        2.3.1 十二序分量解耦法
        2.3.2 零序四分量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称参数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研究
    3.1 故障测距方程
    3.2 采用AWPSO的故障测距方法
        3.2.1 AWPSO的数学模型
        3.2.2 测距方程优化
        3.2.3 测距方程的求解
    3.3 PSCAD/EMTDC仿真验证
        3.3.1 仿真模型及线路参数
        3.3.2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对称参数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研究
    4.1 故障测距方程
    4.2 采用AWPSO的故障测距方法
        4.2.1 测距方程优化及求解
        4.2.3 故障结果分析及线路判别
    4.3 PSCAD/EMTDC仿真验证
        4.3.1 仿真模型及线路参数
        4.3.2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压同塔四回输电线路接地故障测距方法研究
    5.1 弱电强磁系统的解耦方法
        5.1.1 基于六序分量法的初步解耦
        5.1.2 独立零序阻抗矩阵的解耦
    5.2 接地故障测距方法
        5.2.1 故障序网图
        5.2.2 接地故障测距方程
    5.3 PSCAD/EMTDC仿真验证
        5.3.1 仿真模型及线路参数
        5.3.2 接地故障测距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后续研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
    1.3 测距装置的基本要求
    1.4 故障定位方法分类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故障定位方法分类
        1.4.2 国内外故障定位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故障分析法与行波法基本理论
    2.1 故障分析法
        2.1.1 单端故障分析法
        2.1.2 双端故障分析法
    2.2 行波测距法
        2.2.1 早期行波法
        2.2.2 现代行波法
    2.3 方法综合比较及问题分析
        2.3.1 测距方法的比较
        2.3.2 各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进的故障测距算法
    3.1 线路的数学模型
        3.1.1 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
        3.1.2 集中参数模型
    3.2 定位算法推导
    3.3 算法的实现原理
        3.3.1 仿真模型及参数
        3.3.2 仿真数据处理
    3.4 仿真结果
        3.4.1 基于110kV电压的仿真试验
        3.4.2 基于220kV电压的仿真试验
    3.5 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3.5.1 仿真试验数据对比
        3.5.2 误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行波法
    4.1 Hilbert-Huang变换理论
        4.1.1 经验模态分解(EMD)
        4.1.2 Hilbert变换
    4.2 相模变换理论
    4.3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行波法
        4.3.1 单端行波测距法
        4.3.2 双端行波测距法
        4.3.3 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4.4 基于Hilbert-Huang的行波定位方法
        4.4.1 行波波头到达时刻的标定
        4.4.2 定位方法的选取
        4.4.3 波速的确定
    4.5 仿真测试及结果分析
        4.5.1 基于220kV电压等级的仿真测试
        4.5.2 基于500kV电压等级的仿真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EWT与时长系数的配电网混合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测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混合线路故障测距的研究现状
        1.2.1 现有的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
        1.2.2 行波测距中信号提取方法的分析
    1.3 配电网混合线路行波测距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消除不同步时差的配电网混合线路故障测距原理研究
    2.1 行波传播的线路模型
    2.2 配电网混合线路故障行波模量特征分析
        2.2.1 行波的传播规律与模量特征分析
        2.2.2 配电网混合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模量行波传播规律
    2.3 消除不同步时差的故障测距原理构建
        2.3.1 A型混合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测距原理的构建
        2.3.2 B型混合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测距原理的构建
    2.4 检测点不同步时差对测距结果的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经验小波变换与对称差分能量算子的行波检测方法
    3.1 EWT对行波信号分解的可行性
    3.2 SDEO对信号突变点的识别
    3.3 构建EWT-SDEO的行波检测方法
        3.3.1 配电网仿真模型的建立
        3.3.2 故障行波波头检测的实现流程
        3.3.3 与传统行波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EWT与时长系数的配电网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
    4.1 构建基于EWT与时长系数的故障测距方法
        4.1.1 基于EWT与时长系数的故障测距方法
        4.1.2 测距方法实现流程
        4.1.3 测距方法的特点
    4.2 测距方法有效性仿真分析
        4.2.1 A型混合线路测距方法有效性分析
        4.2.2 B型混合线路测距方法有效性分析
    4.3 测距方法影响因素及适应性仿真分析
        4.3.1 在不同初相角下的仿真分析
        4.3.2 在不同过渡电阻下的仿真分析
        4.3.3 在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的仿真分析
        4.3.4 在不同采样频率下的仿真分析
        4.3.5 基于EWT与时长系数的故障测距方法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初始行波时域关系的多分支配电网网络式故障测距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现有故障测距技术
    1.3 行波法故障测距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配电网行波传输特性
    2.1 行波的产生
    2.2 行波的传播
    2.3 行波的折反射
    2.4 行波的相模变换
    2.5 初始行波的影响因素
    2.6 本章小结
3 行波测距关键技术分析
    3.1 行波测距基本原理
    3.2 行波到达时间的确定
    3.3行波测距精度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初始行波时域关系的配电网故障测距
    4.1 配电网故障测距要求
    4.2 行波时域特性分析
    4.3 网络式故障测距算法
    4.4 故障测距流程
    4.5 本章小结
5 配电网故障测距算法的仿真验证
    5.1 仿真模型的建立
    5.2 仿真验证
    5.3 故障区段误判的影响
    5.4 算法适用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多类型高压输电线路等值双端故障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多类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难点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高压单回线路的双端电气量非同步故障定位算法新方案
    2.1 概述
    2.2 基于沿线电压交叉修正的双端非同步故障定位算法
    2.3 仿真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高压T型线路双端等值故障定位算法新方案
    3.1 T型输电系统等效电路分析
    3.2 动态计算实时线路参数
    3.3 T型线路故障支路判别
    3.4 故障定位算法
    3.5 仿真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高压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双端等值故障定位算法新方案
    4.1 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模型及典型性分析
    4.2 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解耦分析
    4.3 “回路-区段-点”分步故障定位判据
    4.4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压电缆—架空线混合输电线路重合闸及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混合输电线路重合闸及故障测距的研究现状
        1.2.1 混合输电线路的重合闸
        1.2.2 混合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连接点电流的高压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重合闸方案
    2.1 引言
    2.2 混合线路重合闸的基本原理
        2.2.1 混合线路重合闸判据的理论推导
        2.2.2 混合线路重合闸判据的可靠性分析
    2.3 混合线路重合闸的具体流程
    2.4 重合闸判据在B型混合输电线路中的应用
    2.5 仿真验证
        2.5.1 参数设置
        2.5.2 仿真结果
        2.5.3 与现有方法的仿真对比
        2.5.4 B型混合线路的仿真结果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连接点电流的高压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
    3.1 引言
    3.2 故障测距方法的基本原理
        3.2.1 三相短路
        3.2.2 两相短路
        3.2.3 两相短路接地
        3.2.4 单相接地
    3.3 故障测距方法的具体流程
    3.4 仿真验证
        3.4.1 参数设置
        3.4.2 仿真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双端非同步数据的高压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
    4.1 引言
    4.2 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线路模型
    4.3 故障测距方法的基本原理
        4.3.1 电缆线路故障
        4.3.2 架空线故障
        4.3.3 测距函数的单调性证明
        4.3.4 三相对称短路故障的测距函数
    4.4 测距方法的具体流程
    4.5 测距方法的推广
    4.6 仿真验证
        4.6.1 参数设置
        4.6.2 仿真结果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基于双端不同步数据的故障测距算法与装置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零模线模时差的配电网双端行波故障测距[D]. 胡冰颖.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2]基于改进CEEMDAN与频率加权能量算子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方法研究[D]. 孙杰.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3]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故障测距[D]. 吉宁.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4]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研究[D]. 林上荣.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5]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D]. 刘慧萍.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基于EWT与时长系数的配电网混合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测矩[D]. 段嘉鑫.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7]基于双端非同步数据的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J]. 邓雯玲,卢继平,石家炜,钟璐,何潜. 电网技术, 2021(04)
  • [8]基于初始行波时域关系的多分支配电网网络式故障测距算法研究[D]. 王程.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多类型高压输电线路等值双端故障定位技术研究[D]. 张健婷. 三峡大学, 2020(02)
  • [10]高压电缆—架空线混合输电线路重合闸及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D]. 邓雯玲. 重庆大学, 2020

标签:;  ;  

基于双端异步数据的故障定位算法及装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