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

幼儿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

一、幼儿园教育——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论文文献综述)

王悦[1](2021)在《基于入学准备的幼儿园大班甲骨文多元化教育研究》文中提出

凌丁玲[2](2020)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去“小学化”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 ——基于全国411份问卷调查》文中认为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及衔接过程,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小学化”是幼小衔接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和阻碍之一。“小学化”问题的存在极大阻碍了幼小衔接的顺利推进,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这一问题不容忽视,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儿童家长的关注。当前学前教育领域政策体系正在不断的深化改革,我国去“小学化”相关政策也在不断的完善,逐渐与幼小衔接工作的要求紧密相连,但政策颁布后其具体的实施情况更值得关注。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全国范围内幼儿园及小学教师有效问卷411份。通过对政策一线实施者——幼儿园教师及小学教师教育观念、去“小学化”的政策认识、具体实施情况三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并对不同教育阶段(幼儿园和小学)、不同性质学校或幼儿园(公办和民办)、不同教龄教师进行差异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或幼儿园及不同教龄教师在幼小衔接观念、去“小学化”相关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及具体实施上存在差异,无法保持很好的一致性;二、幼儿园与小学目前在多方面仍未达到去“小学化”政策的任务要求;三、政策要求与教育需求相矛盾。通过对存在问题原因的进一步探究,提出幼小衔接过程中去“小学化”政策实施的对策建议:一是提供政策实施的基本保障;二是明确具体实施内容和规范,防止政策的偏离执行;三是引导科学的幼小衔接观,促进政策要求与教育需求的一致。在论文的最后,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杨兰[3](2020)在《幼儿园办园理念的调查研究 ——以A市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的上升,而影响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是教师对办园理念的理解和幼儿园对办园理念的落实。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形成应依据区域环境以及教育发展水平,凝练科学的、具有园本特色的办园理念。从而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建立人民群众满意的幼教体系。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它不仅仅体现了幼儿园的“一园一文化”、“一园一特色”,也是幼儿园对优秀理念的传承并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特点的体现,办园理念通过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反馈到办园理念的理论中,同时对于已有的理论观点形成新的认识并再次指导文化活动的实施,形成科学合理的闭环,指导区域学前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幼儿园关于办园理念的形成、发展、实施途径等方面的认识程度不一,本文采用质与量结合的方法,通过办园理念的理论剖析,对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进行了抽样调查,运用问卷法、访谈法进行数据和相关问题的分析,对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形成与践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优化策略。对幼儿园办园理念,开展相关研究,希望能为幼儿园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意义以及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通过已有的研究对比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对办园理念形成整体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办园理念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从办园理念的四个特性分析办园理念的制定原则;第二方面是办园理念的内涵与其相关的概念辨析;第三方面是从儿童观、教师观、办园观三个方面对办园理念的价值取向进行简单的剖析,对办园理念的功能进行总结;第四个方面是本篇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依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剖析幼儿园办园理念在幼儿园日常实践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对A市幼儿园的调查和访谈,对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内容的描述、特点、提出、呈现四个方面对A市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对办园理念认识的固化反应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在认识和解读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通过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的调查结果,对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的现状进行总结,从办园理念的生成过程和实践过程两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其中生成过程中发现A市办园理念存在形式化、内涵混淆和理念功利化的问题;而办园理念实践中从课程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办园理念的生成和实践两个方面总结影响办园理念生成和践行的因素。第五部分是针对前文所述,对办园理念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性的建议与意见,包括办园理念的提炼、优化取向、践行策略,为当下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陈道日娜[4](2020)在《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2所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从幼儿园阶段迈向小学阶段,是人生早期的一个重要转折,如何帮助大班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与学习,一直备受家长和社会的关注。面对幼升小,在大班阶段一部分家长过度强调知识准备,把孩子从幼儿园转到以小学知识教学为主的各种教育机构,提前学习有关小学课程,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及社会性发展等关键素质的准备。然而,有些幼小衔接培训机构、学前班、私立幼儿园等机构利用家长的这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需求与期待,大肆宣传大班幼儿提前学习的优势,用各种特色教学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成为导致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现象的主要诱因。要防止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保证幼儿在大班阶段接受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教育,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做好身心方面充分的准备,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使幼儿充分掌握感性经验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做好幼升小的入学准备。为了深入探讨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现象的成因,本次研究选取两所幼儿园,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探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本次调查研究发现:1.不同性质幼儿园存在不同程度的幼儿流失现象,公立幼儿园幼儿流失率高于私立幼儿园;并且,公立幼儿园有更多的大班幼儿家长有将幼儿转至其他机构的意向;2.流失幼儿去向主要有:私立幼儿园、学前班、幼小衔接培训机构;3.导致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的原因来自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面,但主要以家长主观需求为主。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建议幼儿园做好家长工作,促进家园共育;2.建议家长端正教育观念,注重全面发展;3.建议小学尝试降低坡度,坚持零起点教学;4.建议主管部门加强监管,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

张娇[5](2020)在《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世界范围内人们对学前教育意义和效益认识的逐步深化,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成为世界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各国积极颁布本国学前课程纲要,以此作为改善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同样,我国于2012年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旨在为中国各地区学前教育提供正确的、基本的、有质量的引导与支持,是贯彻落实“提高质量”的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举措之一。然而我国地区差异大,并非所有地区都具备提供高质量学前教育服务的能力,而且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感到十分困惑。探究问题如何产生,研究别国的学前课程纲要,不失为增进本国学前课程纲要理解的一种方式。与此同时,更能够兼顾国际视野与本国实际,完善本国学前课程纲要。本研究以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新西兰《编席子:学前课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贝雷迪的“比较研究四步法”以及霍姆斯的问题法形成研究路径,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基于多元互动的主体立场,从中国和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制定背景与过程,文本结构、目标和实施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全面认识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发现两国学前课程纲要均以目标——实施要点式组织领域结构,均以学前儿童终身学习为旨归,均以学前儿童为主体建构活动,均以环境为依托促学前儿童发展。与此同时,其差异也很明显,分别体现在两国学前课程纲要研发思路、适用对象、文本内容框架、领域和目标、实施理念方面。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本国课程纲要实际情况,中国可从维护学前课程价值取向的稳定生长;扩展学前课程纲要的适用群体;重视学前课程纲要实施主体的专业成长;构建学前课程纲要配套评价体系;专设学前课程纲要门户网站等方面进行优化。对于新西兰,可从强弱框架性质学前课程纲要联合使用;协调学前课程纲要领域划分维度;清晰呈现学前课程纲要学科知识维度方面进行完善。

樊圆圆[6](2020)在《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幼儿时期是幼儿智力开发的的最佳时期,若在这一时期对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施以恰当的教育,不仅幼儿的智力水平能够得到明显提升,还能够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增强其表达与为人处世的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也是我们党的十九大以来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着亿万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未来。如今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幼儿教育仍然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研究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举措,借以为我国解决幼儿教育现存问题与进一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供借鉴。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是本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日本教育提出挑战、日本幼儿教育仍存在问题亟需解决的背景下,新世纪日本主要采取了提升幼儿教育的法律地位、增设幼教机构、改进幼教机构的设施配备、调整幼儿教育课程设置、强化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优化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完善幼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七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幼儿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实施的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包括幼保一体化获得实质性进展,保育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借鉴新世纪日本振兴幼儿教育举措的相关经验与教训,我国应该极力完善幼儿教育的立法体系,提升幼儿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整体地位;落实保教一体化原则,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统一管理和整体规划;改善幼教机构设施配备,努力创设优质幼儿教育物理环境;合理规划幼小衔接课程,促进幼儿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增加对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幼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幼儿教育质量监管。

罗丽[7](2020)在《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演进研究(1997-201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国作为学前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历来重视学前教育,尤其是新工党执政以来,在“第三条道路”的引领下,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将其提高至国家战略地位的高度,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对新工党政府时期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发展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英国学前教育的了解,也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我国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启示。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通过对相关史料、政策原文的搜集、整理、归纳,系统梳理了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从英国学前教育政策内容入手,深入探究影响学前教育政策演进的各项因素,总结其发展的整体特点。研究具体内容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进行相关概念界定及综述现有文献,并阐述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演进历程进行了梳理。按照布莱尔以及布朗首相两届政府的任期时间顺序,将演进历程划为三个阶段:致力于学前教育机会均等阶段(1997—2003)、重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阶段(2004—2006),追求学前教育公平卓越阶段(2007—2010)。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条件、文化因素以及教育因素这四方面。第四部分对新工党政府时期学前教育政策进行分析,这一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演进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在学前教育政策价值诉求上由追求机会均等到强调质量提升,再到公平卓越并重发展;政策内容规范具体,更加注重政策间的连续性;在政策支持上,逐步加强资金管理,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在政策保障上,学前教育管理逐步完善,政府职责逐渐加强。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新工党政府时期学前教育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即资金投入使用问题突出、过于强调儿童早期学习。第六部分的内容是基于对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的整体把握,结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即:关注弱势儿童学前教育需求,推进教育公平;建立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推动全人培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家庭作用,加强家庭支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平稳发展;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强化政府监管职责。

徐佳鑫[8](2020)在《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重新拾起,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劳”育必须与其他四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五育并举、融汇贯通、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系统培养以及全民素养提升都起着重要的影响。而强化幼儿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劳动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其智力发育以及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所以本研究立足实践,调查当前幼儿劳动教育情况、存在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出路,为幼儿劳动教育深入发展提供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南昌市六所幼儿园(从城区、乡镇、农村三处各选择一所公办园和一所民办园)为研究样本展开研究,考察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家庭和幼儿园中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以及幼儿的劳动表现。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幼儿劳动教育存在如下问题:幼儿园方面对劳动教育认识相对片面、内容过于简单、条件略显匮乏、途径方法欠缺、评价功利性强、主体产生偏差;而家庭中的劳动类型简单、劳动时间过短、父母包办代替严重、有劳无教也都是劳动教育过程中的阻碍。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幼儿劳动教育的影响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重智轻劳思想观念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缺乏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片面的成才观;其次是劳动教育幼儿园弱化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缺乏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领导不重视等;然后是劳动教育家庭淡化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最后是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以上调查和分析,本研究认为应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提升和改进:首先是转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思想认识,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其次要强化幼儿园劳动教育,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确定劳动教育内容、完善劳动教育条件以保障活动顺利开展、丰富劳动教育活动拓展劳动实践途径、调整教育评价导向逐步减少物质奖励、回归幼儿主体地位发挥其自主能动性;然后是从家庭方面出发改善劳动教育,父母言传身教学习国外经验、激发幼儿兴趣鼓励幼儿参与劳动、给幼儿提供劳动机会并讲授劳动方法;最后是要引导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合作,以促进幼儿劳动教育顺利实施。

韩书亚[9](2020)在《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幼小衔接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教育议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过往的研究主要从借鉴的角度阐释了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等,本研究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2000年为时间节点,集中对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归纳和分析,旨在为我国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从社会历史动因的角度阐述了 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改革与发展的背景,解决“小1问题”的需求与顺应终身教育思潮是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呼声的重要来源。第二部分梳理了 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主要政策的演进过程,并根据衔接的主题将其分为了“适应”和“连续”两个阶段。第三部分具体介绍了 21世纪以来日本推动幼小衔接的举措,主要从幼小儿童间的交流、幼小教师间的合作、幼小衔接课程的编制与实施、家庭与社区的参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并辅以多样的案例对其具体实施直观说明。第四部分总结了 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的成效,主要体现为幼小交流规模逐步扩大,幼小衔接层次不断提高,“小1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同时从幼小交流程度低、幼小教师难以相互理解、幼小衔接课程编制不充分方面论述了日本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探析了 21世纪以来日本在推进幼小衔接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特点,包括明确衔接的法律地位,强调共同教育目标引领以及重视衔接课程。第六部分结合当前我国幼小衔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幼小衔接工作应该破除知识取向衔接理念的局限,加强编制“连续性”的幼小衔接课程,并不断深化多方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许浙川[10](2020)在《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文中提出在高质量成为教育发展重要取向的当下,推进学前教育普及依然是当前中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都确定了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纵观以往学前教育普及研究多是从某一侧面进行切入或研究某一主体在其中的作用,缺乏对学前教育普及问题的整体性关照。本研究所提出的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便是以一种生态性的视角来整体分析学前教育普及的道路选择问题。在微观研究盛行的时代,适当的中宏观研究实属必要。本研究围绕着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应答而展开,寻求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提升之道,以达到推进学前教育普及的目的。论文整体分为导言、正文(六章)和结语三大部分。导言部分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并围绕着承载力、教育资源承载力、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三个概念对以往研究做出梳理与述评。第一章是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初探。本章在对承载力历史发展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学前教育现实,提出了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并对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承压结构、现实样态、总体特征等进行了深度解构与阐述,为后续论文的展开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该章还对支撑承载力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进行了阐释。第二章是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历史循迹。本章以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承压结构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即快速恢复期(1979-1992)、持续徘徊期(1993-2009)、优化提升期(2010至今)。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历史追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背景与经验启迪。第三章是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困境遭遇。本章以历史背景和园长的访谈资料作为基础,以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现实样态作为问题分析的框架,具体呈现了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在情境弹性力方面存在区域供能低下和赋权不足的困境;在资源基础力方面存在资源区域失衡和结构失衡的困境;在管理形塑力方面存在管理缺位、信息时滞和激励阙如的困境。第四章是以静态关照的方式回应承载力的困境遭遇。静态关照的核心便是深入挖掘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静态形态,以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即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指标建设。指标建设过程采用了三种方法,即用文本分析法从39份政策文件中提取承载力的相关要素;用德尔菲法对所提取的要素及其指标话语表达进行专家判断并生成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量化处理生成承载力指数以展示一种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对省级数据测量,我们发现我国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逐步从阶梯状分布转变为“中部塌陷”的状态,东部保持领先优势、西部强势崛起、中部发展滞后。第五章是以动态把握的方式回应承载力的困境遭遇。动态把握的核心便是系统把握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形态,即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平衡机制。同时,文章详细解析了平衡机制内部的驱动系统、承压系统和响应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明确高效运行的平衡机制应该具有螺旋上升的线路地图、激励相容的主体关系、信息通畅的系统网络和制度明晰的系统结构。第六章是基于静态关照与动态把握,以及国际经验参考的背景下生成本土的具体行动策略。本章首先扩展了研究的国际视野,选择了两个具有不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提升路径的西方大国(即美国和英国)作为国际经验参考。其次基于前述分析,从理念之维、制度之维、工具之维提出具体的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提升的本土策略。在理念层面,需要确立可持续发展与循证实践的理念;在制度层面,需要改革学前教育供给与管理制度;在工具层面,需要组建承载力数据系统和专业评价机构。结语是对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未来展望。此部分通过对前述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总结,阐述了承载力所应具有的三重向度,即内含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内置生态型思维的把握方式、内生承载力测量的评价工具,为未来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合理取向。

二、幼儿园教育——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儿园教育——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论文提纲范文)

(2)幼小衔接过程中去“小学化”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 ——基于全国411份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1.2 “小学化”的不良影响
        1.1.3 “小学化”治理迫在眉睫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小学化”问题的研究
        1.3.2 去“小学化”相关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
        1.3.3 幼小衔接过程中去“小学化”策略的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我国去“小学化”政策的演变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实施去“小学化”政策的科学衔接观
        2.1.2 政策实施的目标群体及具体实施者
    2.2 概念界定
        2.2.1 “小学化”
        2.2.2 去“小学化”政策
        2.2.3 幼小衔接
        2.2.4 幼小衔接与“小学化”
第三章 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调查现状分析
        3.2.1 教育观念
        3.2.2 政策认识
        3.2.3 具体实施
        3.2.4 小结
    3.3 教师差异分析
        3.3.1 不同教育阶段教师的差异分析: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
        3.3.2 不同性质学校或幼儿园教师的差异分析
        3.3.3 不同教龄教师的差异分析
        3.3.4 小结
第四章 去“小学化”政策实施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政策要求与教育需求相矛盾
        4.1.2 具体实施上未达到政策要求
        4.1.3 教师差异影响政策实施的一致性
    4.2 原因分析
        4.2.1 政策要求和教育需求矛盾的原因分析
        4.2.2 实施效果未达到政策要求的原因分析
        4.2.3 不同教师政策实施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去“小学化”政策实施的对策建议
    5.1 引导正确教育观
        5.1.1 培养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念
        5.1.2 引导家长明确教育责任、形成正确教育期待
        5.1.3 传导科学的幼小衔接观
    5.2 明确政策具体实施内容
        5.2.1 明确“小学化”防治内容
        5.2.2 明确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和方式
    5.3 优化政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5.3.1 制度保障
        5.3.2 政策实施环境保障
        5.3.3 软件保障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幼儿园教师问卷
附录二:小学教师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幼儿园办园理念的调查研究 ——以A市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办园理念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办园理念的概念解析
    第二节 办园理念的制定原则
    第三节 办园理念的价值取向与功能
    第四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内容描述
    第二节 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的提出与呈现
    第三节 管理者和教师对办园理念的认识与固化
第四章 办园理念在生成和践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的现状
    第二节 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在生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A市幼儿园办园理念在践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影响因素
第五章 办园理念的形成优化和践行策略
    第一节 办园理念的形成优化
    第二节 办园理念的践行策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4)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2所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世界范围内对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视
        2.国内掀起了入学准备研究热潮
        3.家庭教育对于入学准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1.幼小衔接
        2.入学准备
        3.幼儿流失
        4.入学适应
    (四)文献综述
        1.学生流失现象相关研究
        2.相关利益主体入学准备观念的研究
        3.关于入学准备对入学适应性的影响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2.访谈对象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性质幼儿园幼儿流失比率及去向
        1.幼儿流失比率
        2.幼儿流失去向
    (二)大班幼儿流失原因及分析
        1.来自家庭的原因
        2.来自幼儿园的原因
        3.来自小学的原因
四、缓解幼儿园幼儿流失对策
    (一)建议幼儿园做好家长工作,促进家园共育
        1.及时了解家长需求,引领家长科学育儿
        2.适当调整常规教学制度,确保入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3.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性
    (二)建议家长端正教育观念,注重全面发展
        1.认识“超前学习”的危害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2.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3.调节紧张焦虑情绪,营造入学准备氛围
    (三)建议小学尝试降低坡度,坚持零起点教学
        1.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加强教师引导作用
        2.设置“学习准备期”,降低入学坡度
        3.建议小学加强向下衔接,促进幼小互动交流
    (四)建议主管部门加强监管,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追求
        二、颁布和修订学前课程纲要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比较具有重要意义
        四、自身研究兴趣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前教育
        二、学前课程纲要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研究现状
        二、《编席子:学前课程》的研究现状
        三、综合述评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比较法
第二章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研制背景和过程
    第一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研制背景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制背景
        二、《编席子:学前课程》修订背景
    第二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研制过程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研制过程
        二、《编席子:学前课程》的研制过程
第三章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文本结构比较
    第一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文本表现形式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编排风格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语言表述形式
    第二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文本框架结构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整体框架结构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文本分层结构
第四章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目标比较
    第一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总目标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总目标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领域划分
    第二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领域目标比较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健康领域目标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语言与交流领域目标
        三、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社会与归属、贡献领域目标
        四、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科学与探索领域目标
        五、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艺术领域目标
第五章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实施比较
    第一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实施理念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理论基础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实施原则
    第二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实施建议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教育建议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幼小衔接建议
第六章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异同及启示
    第一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的共性和差异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的共性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的差异
    第二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的启示
        一、对于中国学前课程纲要的启示
        二、对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起
    2.研究意义
        2.1 了解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2.2 丰富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
        2.3 为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3.概念界定
        3.1 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
        3.2 幼儿园与保育所
    4.研究文献综述
        4.1 国内文献
        4.2 国外文献
    5.研究方法
        5.1 文献研究法
        5.2 比较研究法
        5.3 案例分析法
    6.研究内容
第一章 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的背景
    1.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2 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日本教育提出挑战
    1.3 日本幼儿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第二章 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的具体措施
    2.1 提升幼儿教育的法律地位
    2.2 增设幼儿教育机构
        2.2.1 创设“认定儿童园”
        2.2.2 新设“地域型保育事业”
    2.3 改进幼教机构的设施配备
    2.4 调整幼儿教育课程设置
        2.4.1 制定一体化的幼小课程标准
        2.4.2 编制与实施幼小一贯课程
    2.5 强化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2.5.1 提高幼师职前培养水准
        2.5.2 幼师资格灵活化
        2.5.3 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中期培训
    2.6 优化幼儿教育财政投入
        2.6.1 统一财政经费投入方式
        2.6.2 实行幼儿教育全免费
    2.7 完善幼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第三章 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的成效
    3.1 保育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3.2 幼保一体化获得实质性进展
    3.3 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第四章 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的启示
    4.1 完善幼儿教育的立法体系
    4.2 落实保教一体化原则
    4.3 创设优质幼儿教育环境
    4.4 合理规划幼小衔接课程
    4.5 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4.6 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
    4.7 健全幼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演进研究(1997-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1. 世界各国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
        2. 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益于研究与借鉴
        3. 我国现行学前教育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 相关概念界定
        1. 学前教育
        2. 教育政策
        3. 学前教育政策
    (三) 文献综述
        1. 关于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
        2. 关于英国新工党时期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
        3. 关于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
    (四) 研究意义
        1. 理论价值
        2. 现实意义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历史研究法
        3. 比较研究法
一、 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
    (一) 第一阶段:致力于学前教育机会均等(1997—2003)
        1. 《应对儿童保育挑战》
        2. “确保开端”项目
        3. 《每个儿童都重要》
    (二) 第二阶段:重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2004-2006)
        1. 《家长的选择与儿童最好的开端:儿童保育十年战略》
        2. 《儿童保育法》
    (二) 第三阶段:追求学前教育卓越公平(2007—2010)
        1. 《儿童计划: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2. 《早期基础阶段法定框架》
        3. 《英国儿童保护:行动计划》
        4. 《支持所有人:家庭和关系》
二、 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演进影响因素
    (一) 政治环境:执政党的教育主张和中央权力的下放
        1. 执政党教育主张
        2. 中央权力的下放
    (二) 经济条件:国际人才竞争加剧和福利制度的深化推进
        1. 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2. 福利制度的深化推进
    (三) 文化因素:多元文化的推动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四) 教育因素:教育思潮的推动和学前教育自身追求与积弊
        1. 世界教育思潮的推动
        2. 英国学前教育自身追求
        3. 英国学前教育自身积弊
三、 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演进的特征
    (一) 政策价值诉求:由机会均等转向质量提升再转向公平卓越
    (二) 政策内容:更加规范具体,政策间连续性加强
    (三) 政策支持:逐步加强资金管理,持续增加财政投入
    (四) 政策保障:学前教育管理逐步完善,政府职责逐渐加强
四、 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演进中的问题
    (一) 资金投入使用问题突出
    (二) 过于强调儿童早期学习
五、 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演进的启示
    (一) 关注弱势儿童学前教育需求,推进教育公平
    (二) 建立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推动全人培养
    (三)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四) 重视家庭作用,加强家庭支持
    (五)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平稳发展
    (六) 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强化政府监管职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政策导向——劳动教育不可忽视
        2.教育价值——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现实困境——幼儿劳动教育亟待加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1.劳动
        2.劳动教育
        3.幼儿劳动教育
    (五)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幼儿劳动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幼儿园劳动教育调查现状
        2.家庭劳动教育调查现状
    (三)调查结论
        1.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2.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幼儿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观念层面的影响因素
        1.传统教育观念束缚教育行为
        2.传统劳动观贬抑劳动价值
    (二)幼儿园层面的影响因素
        1.缺乏针对幼儿劳动教育相关政策性文件引领
        2.对《指南》《纲要》解读不充分
        3.幼儿劳动教育重技能而轻情感体验
        4.教师劳动素养不足
    (三)家庭层面的影响因素
        1.家长溺爱严重
        2.缺乏科学方法
    (四)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
四、幼儿劳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1.审视幼儿劳动教育,把握劳动育人价值
        2.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提高劳动教育意识
    (二)强化幼儿园劳动教育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劳动教育内容
        2.完善劳动教育条件,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3.丰富劳动教育活动,拓展劳动实践途径
        4.调整教育评价导向,逐步减少物质奖励
        5.回归幼儿主体地位,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三)改善家庭劳动教育
        1.父母言传身教,学习国外经验
        2.激发幼儿兴趣,鼓励参与劳动
        3.提供劳动机会,讲授劳动方法
    (四)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合作
        1.促进家园合力,探索共育方法
        2.利用社区教育,深化社区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1.幼小衔接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2.我国当前幼小衔接相对滞后
        3.21世纪以来日本对幼小衔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变革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 核心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
    (四) 文献综述
        1.日本幼小衔接的问题研究
        2.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研究
        3.日本幼小衔接课程的相关研究
        4.日本幼小衔接相关政策的研究
    (五)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案例分析法
        4.历史法
    (六) 研究思路
一、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的背景
    (一) “小1问题”频发催生幼小衔接需求
    (二) 终身教育思潮的持续推动
二、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的政策演进
    (一) 帮助幼儿适应小学阶段(2000~2008年)
    (二) 实现教育的连续阶段(2009年至今)
三、21世纪以来日本推动幼小衔接的举措
    (一) 重点开展幼小儿童间的交流活动
        1.行事活动交流
        2.日常生活交流
        3.学校授课交流
    (二) 多元推进幼小教师的合作与发展
        1.幼小交流活动前后的讨论会
        2.互相参观保育与授课
        3.幼保小教职员联合研修会
        4.幼保小教职员相互职场体验研修
    (三) 逐步编制与实施幼小衔接课程
        1.以培养基础学习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2.根据衔接时期划分的衔接课程类型
    (四) 加强家庭与社区的沟通与参与
四、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的成效与问题
    (一) 日本幼小衔接取得的成效
        1.幼小交流规模逐步扩大
        2.幼小衔接层次不断提高
        3.“小1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
    (二) 日本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幼小交流程度低
        2.幼小教师难以相互理解
        3.幼小衔接课程编制不充分
五、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的特点
    (一) 明确衔接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二) 强调共同教育目标引领,注重儿童可持续发展
    (三) 重视衔接课程的编制与实施,保证教学持续
六、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对我国的启示
    (一) 破除知识取向衔接理念的局限
    (二) 编制“连续性”的幼小衔接课程
    (三) 深化多方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所获奖励
致谢

(10)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普及学前教育是当下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议程
        (二)普及学前教育需要学前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三)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研究缺少生态性的思维方式
    二、研究问题
        (一)理论本体问题—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为何?
        (二)客观现实问题—历史与现实中的状况如何?
        (三)实践应答问题—提升路径与具体策略是何?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承载力相关研究述评
        (二)教育资源承载力相关研究述评
        (三)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研究述评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德尔菲法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理论摸索: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初探
    一、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概念解读
        (一)承载力的内涵流变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概念释义
        (三)资源承载力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承压结构
        (一)施压方—承载对象
        (二)承载方—支撑结构
        (三)承压结果—承载水平
    三、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现实样态
        (一)现实总样态—指向有质量的学位供给
        (二)情境弹性力—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支撑条件
        (三)资源基础力—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基础条件
        (四)管理形塑力—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
    四、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特征
        (一)目标的双向寻优性
        (二)结构的系统性
        (三)边界的有限性与开放性
        (四)关系的递阶性与相互性
    五、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机制设计理论
        (二)治理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章 历史循迹: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历史演进
    一、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快速恢复期(1978—1992)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入开启了承载主体多元化进程
        (二)承载媒介的空间附着导致了承载力边界的闭合性
        (三)承载标准的初步规定刻画了承载力的总体轮廓
        (四)学前教育的福利定位造成承载水平的普遍低质量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持续徘徊期(1993—2009)
        (一)政府将责任推向市场造成了承载主体的结构失衡
        (二)承载媒介的空间流动推动了承载力边界走向开放
        (三)承载标准的逐步颁布刻画了承载力的内部结构
        (四)学前教育的市场定位造成承载水平非公平低质量
    三、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优化提升期(2010—至今)
        (一)政府强化责任的承担促进了承载主体趋向于稳态
        (二)承载媒介质与量的提升标志着承载力的巨大进步
        (三)承载标准精确化规定提升了承载力的质量要求
        (四)学前教育的普惠定位促进承载水平的有质量均衡
    四、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演进的思考
        (一)多主体协同是主体结构趋向稳态的重要保证
        (二)资源流动的互补功能有利于区域分异的消解
        (三)标准精确化保证质量的同时不利于资源汇聚
        (四)合理的学前教育定位有利于承载水平的提升
第三章 现实审视: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困境遭遇
    一、情境弹性力层面的困境
        (一)供能低下:区域可用资源的限制
        (二)赋权不足:区域自主能力的低下
    二、资源基础力层面的困境
        (一)区域失衡: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
        (二)结构失衡:教师队伍补充的滞后
    三、管理形塑力层面的困境
        (一)管理缺位:专业力量建设的不足
        (二)信息时滞:政策响应对象的偏差
        (三)激励阙如:市场资源汇聚的乏力
第四章 静态关照: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指标建设
    一、指标建设对于困境突破何以必要
        (一)探寻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短板,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二)明确区域生境有效支撑能力,合理规划政府参与层级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指标建设的思路
        (一)教育资源承载力指标构建的相关研究经验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指标设计原则与依据
        (三)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核心要素提取
    三、主成分分析法在测量中的应用—以省级面板数据为例
        (一)2011—2017年省级承载力的测评过程
        (二)2011—2017年省级承载力的简要分析
第五章 动态把握: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平衡机制
    一、平衡机制对于困境突破何以必要
        (一)展现承载力的运作路径,促进平衡路径的谋划
        (二)解析承载力的动态困境,提升管理形塑的能力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平衡机制的分析
        (一)承载力非平衡状态的动因—驱动系统
        (二)非平衡压力在结构中传导—承压系统
        (三)非平衡向平衡状态的复归—响应系统
    三、平衡机制高效运行的总体特征
        (一)运行的线路地图:螺旋上升
        (二)运行的主体关系:激励相容
        (三)运行的系统联结:信息通畅
        (四)运行的结构支持:制度保障
第六章 行动生成: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提升举措
    一、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提升的美英经验参考
        (一)以强化公共部门介入为特征提升承载力的美国经验
        (二)以推动私人市场发展为特征提升承载力的英国经验
    二、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提升的本土策略构建
        (一)理念之维:可持续发展与循证实践理念的确立
        (二)制度之维:学前教育供给侧与管理制度的改革
        (三)工具之维:承载力数据系统与专业机构的组建
结语—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的三重向度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幼儿园教育——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入学准备的幼儿园大班甲骨文多元化教育研究[D]. 王悦. 西南大学, 2021
  • [2]幼小衔接过程中去“小学化”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 ——基于全国411份问卷调查[D]. 凌丁玲. 广西大学, 2020(07)
  • [3]幼儿园办园理念的调查研究 ——以A市幼儿园为例[D]. 杨兰.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4]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2所幼儿园为例[D]. 陈道日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比较研究[D]. 张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策略研究[D]. 樊圆圆. 河北大学, 2020(08)
  • [7]英国新工党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演进研究(1997-2010)[D]. 罗丽.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D]. 徐佳鑫.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9]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研究[D]. 韩书亚.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学前教育资源承载力研究[D]. 许浙川.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幼儿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