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比教育比较研究

中比教育比较研究

一、中国比利时教育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董玲玲[1](2021)在《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后备军,它为共产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血液”,共青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共产党的未来发展前景。反之,共产党能否吸引越来越多的共青团成员加入到共产党当中,是衡量共产党的感召力、影响力、领导力的重要尺度。研究共青团的发展问题是研究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一个侧面。对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其实质是深化和拓展了对西欧共产党和欧洲共产主义问题的研究。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矛盾、冲突、运动发展的“前哨”,青年问题、青年运动、青年组织已经成为观察各国政治发展的“显微镜”和“风向标”。从西方国家新社会运动以来,青年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运动发展的“主力军”,青年已经成为政治参与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并持续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力。在金融危机后爆发的一系列激进抗议运动中(如西班牙“愤怒者”运动、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法国“黄马甲”运动等),青年群体都广泛参与其中,并就与自身相关的问题(如青年失业问题、教育问题、性别平等问题等)提出自己的诉求。可以说,关注青年群体、重视青年问题、缓和青年矛盾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然而,对于各国共产党来说,青年问题、青年运动、青年组织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当前国外共产党普遍面临严重的组织和发展困境,重要表现之一是党员人数持续下降、组织力量持续衰减且呈老龄化、碎片化趋势发展,以及共产党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青年的吸引力严重不足。这其中的原因不仅包括共产党自身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的不足,也包括作为“后备军”的共青团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无法在青年群体中产生广泛共鸣,难以吸引青年人加入共青团组织进而加入到共产党当中,为共产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血液”。这不仅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的现实问题。本文的研究进路在于,从西欧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端出发,结合百余年来西欧国际共产主义青年运动史上的若干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主要理论流派等,选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与共产主义政党有着特殊关系的西欧共青团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在溯往历史、立足今朝和展望未来这三重意蕴上对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行了宏观把握。第一层面:溯往历史。既从宏观层面厘清了西欧共青团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及发展的历史脉络,又从微观层面梳理了英国共产主义青年联盟、法国青年共产主义者运动、葡萄牙共产主义青年、西班牙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塞浦路斯联合民主青年组织、意大利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希腊共产主义青年、比利时共产主义行动委员会等数十个具体的共青团组织在现实层面的具体行动。第二层面:立足今朝。在理论层面剖析了西欧共青团组织的性质、指导思想、党团关系、组织基础、理论基础和中心任务等若干基本问题,具体阐释了西欧共青团组织关于青年问题的社会主义方案、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展望。在现实层面,提出西欧共青团组织正面临着组织的持续分化、政治地位边缘化和身份认同困境的三重实践困境,并明确了造成困境的三大根源正是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基础薄弱、发展的空间受限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整体上仍然处于低潮。第三层面:展望未来。国际金融危机后马克思主义的复归、日益严峻的青年问题亟待解决以及持续爆发的青年抗议运动都昭示着西欧共青团组织并未“走向历史的博物馆”,而是出现了发展的新机遇。面对这种形势,西欧共青团组织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地位、进一步明确政治身份定位、充分运用多元化宣传手段壮大自己,同时争取在青年运动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邵肖[2](2021)在《近代三边地区乡村天主教的传播及其社会流变》文中研究指明“三边地区”即为定边、安边、靖边三县,三县自西向东依次排列,北部边界为长城一线。19世纪60年代,圣母圣心会成为被罗马传信部指定的蒙古地区天主教传教修会后,开始向周边传教。三边教案发生后,教会的特权得到扩展,为了攫取更多利益,稳固其特权地位,三边教会在数十年间采取了种种措施,对这一地区施加影响。1945年10月,中共正式主政安边,与三边教会的核心区域接壤,次年便开始对其占据的土地进行清算,三边教会的特权由此收回。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对学界有关三边地区天主教的研究现状作了论述,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作了阐释。正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圣母圣心会的由来及其在蒙古地区传教的背景,并对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一时段内,天主教在三边地区的传播过程作了论述。天主教在此地建立传教站后,利用特权横征暴敛,终于引发了民众的愤慨,导致了教案的发生。三边教案实际上是在蒙古贵族和各地官员士绅的支持下,各方反教势力联合起来的一次暴力反抗运动,然而面对有国际势力支持的天主教,蒙古贵族和三边地区的官员们只能妥协,“赔教地”的出现为三边教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正文第二部分论述了20世纪初,获取土地的教会开始在三边地区进行深化传播的措施和过程。三边教会以神甫、修女、教堂为媒介,通过分发土地、发展医疗等手段吸引民众入教,利用频繁的宗教活动和教会学校的宗教教育,将天主教教义渗入教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加强教民的身份认同,加深教民身上的宗教印记。正文第三部分论述了在教会深入传播举措的影响下,三边乡村社会发生的变化,并揭示了影响三边天主教会传播发展的因素。在持续数十年深化传播措施的影响下,教会填补了清末乡村士绅阶级和宗族体系崩坏留下的权力真空,三边地区的乡村社会结构由此发生了改变,教会利用攫取的利益发展自身的武装,成为三边地区不可忽视的一股世俗势力。天主教信仰也在乡村信仰体系中一家独大,教会学校在为教会培养神职人员、加强教义渗透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教民的思想禁锢,同时也扫除了乡村社会一些落后的风俗习惯。天主教在三边地区的长期传播,使得三边地区的乡村社会发生了改变,三边教会为部分民众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生存环境,使得这一区域的人们免于灾祸,在医疗、文化和教育上对三边乡村社会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其主导的充斥着宗教意味的乡村社会流变,阻碍了人们民族意识的觉醒,与世界历史进程背道而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席卷而来之时,三边教会利用政治庇护攫取的特权和早已跌入历史尘埃的神权所构筑的羸弱围墙轰然倒塌,其强加给民众思想的禁锢终究还是冰消雪融。

亓春雪[3](2021)在《《2019教育政策图景》(节选)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翻译需求量的增加,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MTPE)相结合的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在非文学领域运用甚广。本翻译实践报告以信息型文本——Education Policy Outlook2019为依托,该书聚焦教育领域,内容和风格适用于MTPE模式,本翻译实践报告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机器翻译译文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进行译后编辑。本实践报告源文本选自该书的第1章、第2章、第5章、第7章和第8章。本实践报告由项目背景介绍、文献综述、翻译实践过程与数据分析、机器翻译译文质量分析、译后编辑方法以及总结组成。本翻译实践项目通过CAT+MT+PE模式,运用机器翻译测评工具BLEU,并结合文体特征,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大方面分析了常见的机器翻译错误类型,主要包括词汇上的多义词错译、搭配不当、缩略语误译等;句法上的语句直译、逻辑缺失、语序不当等;语篇上的未考虑语境意义和上下文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译后编辑方法与翻译策略,包括正确查找术语、增添与省略、显化逻辑关系、语序调整、意译、结合具体语境等几种方法。在本次实践报告中,作者顺应“新文科”大背景,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更为直观地彰显机器翻译目前的客观情况,为日后信息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希望可以推动MTPE模式的发展。

钱一平[4](2021)在《提普·提卜与东非奴隶贸易》文中研究表明提普·提卜是东非着名的奴隶贩子,充当桑给巴尔素丹在非洲内陆拓展商业腹地的利益代理人。他斡旋于欧洲人、阿拉伯人和非洲人之间,表现在为欧洲探险家、传教士提供护送服务、开辟从东非沿海到中非内陆的商道和抓捕非洲人为奴三个方面。桑给巴尔文化作用下的东非奴隶制历史悠久。到了19世纪,东非奴隶制发生了异化,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丁香种植业成为桑给巴尔素丹国重要的经济来源。奴隶贸易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商业性贩奴和对利润的无节制追求导致东非地区人口锐减。后来欧洲人打着禁止奴隶贸易的旗号对非洲进行了瓜分,围绕对非洲劳动力群体的垄断权与阿拉伯人进行了争夺,以桑给巴尔素丹国签订的一系列限制奴隶贸易的条约和刚果—阿拉伯战争、英桑战争等表现出来,最终东非奴隶制转型为欧洲人主导的强迫劳动形式。欧洲人对以提普·提卜为代表的阿拉伯人从事奴隶贸易的攻讦是服务于欧洲帝国整体霸权的需要。对提普·提卜和东非奴隶贸易的评价背后可以窥见西方殖民话语、阿拉伯民族主义与非洲本土失语的交织。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对从事贩奴活动的典型代表提普·提卜评价的差异,是基于各自建构“正义性”的需要。前者通过对东非奴隶制的美化和浪漫化,来论证阿拉伯奴隶制即对非洲人的文明化,并重温对阿曼昔日海外帝国的辉煌历史和殖民眷恋,而后者则是将反奴隶制寓于其道德帝国主义话语中,在殖民过程中将阿拉伯势力逐出非洲。对于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既要看到他所从事的奴隶贸易对当地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的破坏性,又要全面理解提普·提卜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为19世纪下半叶中东非历史和社会变迁带来的客观上的积极影响。

陈慧[5](2021)在《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对于推动学校个性化发展,进而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将起到关键作用。校长是学校管理和运行的核心,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是否充分,校长能否用好办学自主权,是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健全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关于校长办学自主权研究的文献看,强调下放教育管理权限、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总体趋势,但就执行现状来看,办学自主权的落实水平尚有待提升。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进行的与校长办学自主权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向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的治理模式。本研究聚焦于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从国际比较和本土实践两个视角展开实证比较研究,力图解决如下问题:(1)通过国际教育调查的数据分析,解析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结构;(2)重要国际教育调查中,不同国家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现状;(3)在国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更为细致的问卷、访谈,在解析本土实践中校长办学自主权现状的同时,进一步揭示本土中小学校长对办学自主权的期望;(4)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校长办学自主权,以及提升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能力的策略与方法。围绕上述问题,研究并置分析了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调查评估项目TALIS、PISA和SABER中近年来关于办学自主权的调查,对其概念框架、主题指标、实施方法等进行阐述,通过对TALIS2018和PISA2015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所呈现的校长自主权有近乎一致的差异趋势,校长在课程、教材、人事、教师工资方面的自主权较低,在学生纪律政策、预算分配、招生、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相对较高。SABER2014评估发现上海校长在学校预算、人事管理、学校与学生评估方面的自主权相对较高,在发挥学校理事会作用和学校问责方面自主权相对较低。鉴于大型国际教育调查虽涉及范围比较广,但是就办学自主权问题而言深入程度不够,且仅显示了各国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现状,本研究对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公办学校中小学校长进行更为细致的办学自主权现状与期望的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区分变量制作出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在问卷项目和问卷维度上的数据概览,为后续其他研究者进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证比较研究提供多指标分析参考。研究发现,上海校长在不同维度上办学自主权呈现高中低3个水平,在学校形象、发展规划、教学实施、教育科研方面自主权程度较高;在组织领导、学生德育、课程建设和教师发展方面自主权程度中等;在人事管理和财物管理方面自主权程度较低。上海校长对人事管理和财物管理自主权现实与期望的差值最大,落差处于高位水平;组织领导、教师发展、学生德育、课程建设、教育科研方面的自主权差值处于中位水平;学校形象、发展规划和教学实施方面的自主权差值处于低位水平。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对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策略以及政策建议:扩大校长人事和财物自主权,平衡好规范与活力;加强校长课程教学和育人能力,寻找办学内生动力;增强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自主权、营造独特育人文化;优化校长内部管理领导自主权,强调绩效责任分;落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注重教育科研引领。对政府而言,应该关注校长角色和校长队伍建设;聚焦重点领域的校长办学自主权;加强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的能力建设。

台玉婉[6](2021)在《近10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竞技体操竞争格局的研究》文中提出自1903年正式举行世界竞技体操锦标赛至今,已经有了近120年的历史。其中,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参赛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而现行的女子团体、个人全能、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6个项目则正式定型于1960年。进入21世纪之后,特别是近10年来,世界女子竞技体操锦标赛呈现出轰轰烈烈的发展态势。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7届世界女子竞技体操锦标赛的参赛与获奖国家(地区)数量及地域分布的变化、参赛与获奖运动员数量及年龄的变化,以及奖牌分布的变化等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出21世纪第二个10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竞技体操的实力格局,从而为丰富与完善女子竞技体操竞争理论提供依据,同时希望为我国女子竞技体操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世界体操锦标赛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间,女子参赛国家(地区)的数量变化呈现出“W”型波浪起伏且整体增长的发展态势,10年来新参赛国家(地区)共增加了17个。从参赛国家(地区)所属的地域来看,分布在6个大洲,其中占主导地位者为欧洲,亚洲在其之后,南、北美洲相差不大,非洲和大洋洲的占比则很少。2从参赛和获奖运动员的数量上看,参赛运动员数量逐渐趋于稳定并存在缓慢的上升趋势,获奖运动员数量大体呈扩增态势,说明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到奖牌竞争中来。3通过对参赛运动员的年龄变化剖析得知,10年间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参赛年龄分布在15-44岁之间;同时参赛运动员的年龄显示出增大的趋势,具体体现在10年间女子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由18.5岁增长到19.8岁,而且女子参赛运动员的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之差也由第43届的21岁增长到第49届的28岁。4从10年间世锦赛女子奖牌分布上看,共有15个国家(地区)的女子运动员名列世锦赛奖牌榜之中,其中有7个国家(地区)的女子运动员荣登金牌榜,获得过银牌和铜牌的女子运动员分别分布在11个和13个国家(地区)。从整体实力来看,美国女子竞技体操的整体实力稳居世界霸主地位,属于第一集团。俄罗斯和中国都在世界女子竞技体操强国之列,属于第二集团。其他12个国家(地区)在部分或单个项目中也有着一定的建树,在竞争格局中拥有“第三集团”的地位。

魏倩倩[7](2021)在《达内兄弟社会电影的现实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两次获得金棕榈大奖的比利时导演达内兄弟成为戛纳电影节最受青睐的导演。其作品作为新世纪以来社会电影的代表,在现实表达,社会意义与伦理思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达内兄弟关注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的生存状况,无业青年,非法移民,瘾君子,成长过程中缺失父母陪伴的问题少年等等,都是他们银幕中记录下来的角色。达内兄弟将列维纳斯伦理学运用到电影中。使得他们的电影具有较高的伦理学基础。他们挖掘社会现实题材,紧扣社会热点话题,他们懂得如何充分的将一个挣扎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塑造成为能够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形象。本文的主体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界定“社会电影”概念以及概述社会电影的特征,梳理比利时70年代以来社会电影的发展以及达内兄弟社会电影的重要作用,并对达内兄弟电影进行分期研究。第二章论述达内兄弟关注社会当下热点问题,其社会电影集中反应失业问题,非法移民问题与叛逆青少年问题,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探究生存困境下人们的反抗与自我迷失状态下的救赎。第三章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探究达内兄弟社会电影中塑造的失业女工人、非法移民者与叛逆青少年的无辜“边缘人”形象塑造,隐喻式留白的故事建构以及真实性时空呈现的现实表达。第四章分析达内兄弟社会电影的视听语言的现实表达,以粗糙的视听表意与精致的调度设计两方面对现实表达进行辩证的思考。第五章结合列维纳斯伦理学,分析达内兄弟社会电影中的“他者”、与“责任”的现实表达,并结合研究其人文关怀的社会意义,反抗与救赎伦理价值。达内兄弟社会电影再现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将观众的视线从追求电影娱乐性转移到关注社会问题上来,以道德伦理准则衡量现实问题。达内兄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他们希望以自己电影的力量唤起观众对弱者的责任。

徐风[8](2021)在《忘记我》文中认为楔子时间深处的一个越洋电话二○○二年深秋。北京时间下午四点,布鲁塞尔时间上午十点。电话铃如期响起,话筒里传来一个苍老而温润的声音,是一口不走样的江南宜兴话:"您好!我是钱秀玲。""钱奶奶您好,我是家乡电视台的,前些天托您的亲属与您联系,想请您通过电话,对家乡的父老乡亲说几句话。""父老乡亲……""是的,钱奶奶,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家就是想念您,想听听您的声音。"

丁斯甘[9](2021)在《《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文中研究表明《通报》(T’oung Pao)创刊于1890年,是一份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汉学刊物,其中刊载了大量关于中国研究的论文与书评,具有很高的汉学研究价值。期刊如实反映出20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沙畹、伯希和等法国着名汉学家的治学策略,是法国汉学史的缩影和真实写照。通过梳理期刊1890-1944年的论文、书评、纪事信息,对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作整体认识的尝试。文章首先重建《通报》的总体办刊背景,包括期刊19世纪法国在华活动、19世纪法国专业汉学的建立、出版技术的更新、交通运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文章逐一分析《通报》与其前身《远东杂志》的承接关系、《通报》的期刊定位栏目设置、期刊主编对《通报》办刊的影响、《通报》的发行情况、撰稿人群体等基本情况。从研究领域角度考察,以《通报》的《补充索引》中“主题索引”为依据,整理《通报》自1890-1944年的各类文章,证明《通报》对汉学各领域都有涉猎,每个领域的研究程度各不相同,专业汉学不断深入又相互隔绝的特点。从研究地区角度考察,以《通报》的《补充索引》中“地区索引”为依据,可以发现《通报》尤为关注西域地区和西藏地区的考察与研究,刊载的文章多以文献释读为主,通过文献进而深入其他研究领域,与法国汉学发展趋势一致。《通报》积极引入了西方历史语言学、语音学、考古学、碑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充实汉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20世纪上半期的法国专业汉学正如《通报》所显示的一样,研究涉及汉学领域各个方面,研究方法有了全新发展,法国专业汉学进入鼎盛时期并对20世纪后期的国际汉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积极使用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将碑铭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等新的研究方法引入汉学领域,积极与中国学界交往,学术自觉性不断加强,充分体现出沙畹、伯希和鲜明的个人学术特色,重点梳理沙畹与伯希和的文章、书评为法国汉学研究理清学术思路、推动法国汉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刘言武[10](2020)在《一战华工史研究的拓展:纪录片资料的挖掘和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百余年,这场战争虽然主要发生在欧洲,但却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华工作为中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力军,帮助协约国集团取得“文明之战”的胜利。与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沙俄政府也招募了约20万一战华工。在这场战争中,数量众多的一战华工代表中国,用特殊的方式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学界对一战华工的贡献和影响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一战华工这段历史的影像资料的运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在向民众传播和宣传华工历史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缺陷。本文以相关的华工纪录片和当时一战时期留下的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学、传媒学的理论研究方法,阐述纪录片解读华工历史的优势,并总结纪录片的历史叙事形式和历史社会功能,为解读历史提供更好的借鉴和经验。论文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指出华工研究的缘起和意义,梳理国内外学界对华工问题已有的研究,发现其中有待提升的研究空间和论述,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纪录片对历史真实的建构。本章通过历史纪录片对历史真实的构建、历史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以及一战华工纪录片的发展,来阐明为什么通过纪录片来研究一战华工史。历史文献纪录片是一种历史认知型叙事,其中既包含对客观史实、史料的成效,也包含对历史的认知——即阐明观点。本章通过介绍华工纪录片的资料,来阐述一战华工的历史纪录片如何用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表达形式记录历史事件、书写历史进程,找到历史观念与历史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共通之处。华工纪录片同时也代表着纪录片制作人和其所在的国家对历史的政治立场、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与看法。目前的学者研究中大多使用官方文件、政府资料、统计数据等一般性档案,但该问题的研究对象是华工这一特殊群体,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和感情色彩的“人”,共情能力十分重要,应该更多要重视口述史料、私人日记、影音视频的史料价值。影像传播的优势在于其叙事性和表现手法更大众化,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段不同于传统的文献史、档案史,它大大降低了历史叙事的门槛。对华工史进行普及和研究方面,现代传媒手段体现出巨大的优势。通过充分利用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让一战华工问题可以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第二章是纪录片中华工的生活经历。本章将结合历史学视角与社会学方法,研究主要国家(英、法、俄)的招募方式、一战华工作为外来群体与当地社会的互动等问题,其中既包括协约国集团对一战华工的管理和监督,也包括一战华工对当局政策的反应,以更微观的角度分析一战华工的处境、一战华工与当地社会的互相认知。第三章剖析了纪录片视角下的华工问题阐释。本章将利用纪录片中对一战华工形象的描述,结合历史文献,通过历史学视角和传媒学的方法,对一战华工作为外来群体与当地社会的互动进行研究。具体包括协约国各国对一战华工的态度,特别是各国对于中国劳工的“标签化”认知,以及一战华工对当局政策的反应。这些研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以及一战华工身上所包含的多元文化属性——既有东方人的传统特质,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为研究20世纪初海外华人社会形态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素材。第四章分析了华工在接受教育后的改变以及民族觉醒。华工所受的教育给这个特殊的群体带来了本质上的改变,也对他们日后回到中国,推动社会改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中国第一批勤工俭学的学生奠定了基础。一战华工军团成为跨文化交流的载体,正是受他们的影响法国才制定了对华友好的移民政策,也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未来中国的领袖到法国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战华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动地卷入到这场欧洲列强间的战争,但在客观上接受了一场民族主义、民主观念与阶级斗争思想的洗礼,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先锋。一战华工群体在海外成为进步思想的试验场,为国内的思想运动与革命运动提供了间接经验,其中多人也成为革命的参与者。第五章探讨了华工纪录片的价值与功能。纪录片作为一种新型的解读历史的形式,不但是历史的解读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作为纪录片的制作者,他们将文献历史转述成鲜活的历史影像,为观众提供了一种阅读历史的新的形式,是历史记忆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传播者。通过华工纪录片解读历史的实例分析纪录片的历史叙事特点和历史社会功能。通过分析一战华工纪录片的影像叙事,我们发现,它以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为切入点,以现代历史学家的视角,对华工对一战和中国的影响进行重新解读。同时华工纪录片运用的一战时期拍摄的影像资料来佐证历史,把战争的亲历者与历史相结合,为观众提供可靠的心态史内容。用华工的回忆录和他们后代的采访来作为研究资料,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引起共鸣。第三部分为结论。纪录片作为“记忆消费”极具影响力的形式之一,为人们解读历史提供了一种影像传播的思路。华工纪录片重组影像史料、建构历史叙事的媒介尝试,以传媒记忆的方式让人们更加了解一战华工的历史。同时,华工纪录片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尘封的历史记忆,强调普通民众对历史的作用,实现了提升国家荣誉感、民族凝聚力的传播效果。

二、中国比利时教育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比利时教育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主要概况
    2.1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关系理析
        2.1.1 西欧共青团组织与青年运动的关系
        2.1.2 西欧共青团组织与其他青年组织的关系
        2.1.3 西欧共青团组织与共产党的关系
    2.2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历史发展脉络
        2.2.1 20 世纪初苏俄影响下建立的早期共产主义青年组织
        2.2.2 二战爆发后西欧共青团的发展壮大与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的建立
        2.2.3 20世纪60年代“五月风暴”后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由盛转衰
        2.2.4 苏东剧变后西欧共青团组织的重建与转型
        2.2.5 欧洲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区域联合的新动向
第3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基本原则及主要代表组织
    3.1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基本原则
        3.1.1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
        3.1.2 坚持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独立的组织地位及民主集中制原则
        3.1.3 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培养未来的共产党员
    3.2 西欧共青团的主要代表性组织
        3.2.1 英国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3.2.2 法国青年共产主义者运动
        3.2.3 西班牙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3.2.4 意大利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3.2.5 希腊共产主义青年
第4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探索
    4.1 西欧共青团组织对青年问题的认识
        4.1.1 青年问题的具体表现
        4.1.2 青年问题产生的制度性根源
        4.1.3 青年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4.2 西欧共青团组织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思考
        4.2.1 当代资本主义陷入持续的衰退与危机
        4.2.2 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危机
        4.2.3 对冷战后欧盟和北约的资本主义经济军事一体化实质的新认识
    4.3 西欧共青团组织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认识
        4.3.1 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根源的剖析
        4.3.2 对实现社会主义不同道路的分析
        4.3.3 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方案的探析
第5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境遇及未来前景
    5.1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所面临困境的主要表现
        5.1.1 组织的持续分化及其碎片化发展
        5.1.2 政治力量衰减及其地位的边缘化
        5.1.3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分野及特色不足
        5.1.4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身份认同困境
    5.2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困境的根源
        5.2.1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整体上仍处于低潮
        5.2.2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基础薄弱
        5.2.3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空间受限
    5.3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前景
        5.3.1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新机遇
        5.3.2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新策略
        5.3.3 西欧共青团组织在左翼阵营中的新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西欧共青团及其他政党组织中外文对照
附录二 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
附录三 西欧共青团章程纲领选编选译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致谢

(2)近代三边地区乡村天主教的传播及其社会流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天主教在三边地区的初步传播(19 世纪60 年代-1900)
    (一)天主教修会圣母圣心会传播的历史背景
        1.圣母圣心会的源起
        2.圣母圣心会在蒙古的传播
    (二)圣母圣心会在三边地区的初步传播
        1.传播概况
        2.三边教案的发生与教会特权的扩展
二、天主教在三边地区的深入传播(1901-1946)
    (一)传播媒介
        1.强化神甫派遣与扶植
        2.培养本土修女与贞女
        3.广设教堂与扩充教产
    (二)传播路径
        1.土地吸引:提供基本生存条件
        2.利益吸附:发展医疗慈善等社会服务
        3.教义渗透:宗教活动贯穿生活始终
        4.社会教化:强化宗教宣传与教育
三、天主教深入传播下三边地区的社会流变
    (一)近代三边地区的社会流变
        1.乡村经济结构:新兴宗教经济的产生
        2.地方势力纷杂:教会武装力量的壮大
        3.信仰体系多元:外来宗教的传播发展
        4.社会思想文化:思想禁锢与革除陋习
    (二)民众意识觉醒:教会特权的收回
    (三)三边天主教传播发展的影响因素
        1.独特的地缘及社会环境
        2.乡村宗族体系的破坏与重建
        3.传播方式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2019教育政策图景》(节选)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Project Descrip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1.2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1.2.1 About Education Policy Outlook 2019
        1.2.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Tex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
        2.1.1 Active Area of MT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2.1.2 Previous Error Models
    2.2 Introduction to Post-editing
Chapter Three Procedure of Translation
    3.1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ools
        3.1.1 The Creation of Termbase and Translation Memory
        3.1.2 CAT Tools
    3.2 Translation Quality Standards
Chapter Four PE Methods to Machine-translated Version
    4.1 PE Methods at Lexical Level
    4.2 PE Methods at Syntactical Level
    4.3 PE Methods at Textual Level
Chapter Five Analysis of the MT of the Source Text
    5.1 Positive Aspects of MT output
        5.1.1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Terms and Phrases
        5.1.2 Accurate Multilingual Translation
    5.2 Negative Aspects of MT output
    5.3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Performance
        5.3.1 BLEU Score Method
        5.3.2 Corpus Linguistics Method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One: Glossary
Appendix Two: Bilingual parallel text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提普·提卜与东非奴隶贸易(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相关学术史的回顾
    三、论文的创新性
    四、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一章 东非历史中的奴隶贸易与奴隶制
    第一节 东非奴隶贸易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东非奴隶制的宗教文化特性
    第三节 关于桑给巴尔奴隶制的争论与现实
    第四节 奴隶贸易、奴隶制评价的观念生成
第二章 提普·提卜的商业帝国与奴隶贸易
    第一节 阿曼移民的长途贸易与商业殖民
    第二节 东非奴隶贸易的经营方式及影响
    第三节 非洲酋长对奴隶贸易的本土参与
    第四节 欧洲开拓者与阿拉伯人的早期合作
    第五节 贩奴活动与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第六节 英德博弈下奴隶贸易的终结与转型
第三章 提普·提卜的形象祛魅与人物评价
    第一节 毁誉参半的时人评价与贩奴争议
    第二节 时局变化与提普·提卜的形象变迁
    第三节 形象塑造中的“文明优越”之争
    第四节 文史场域的记忆竞争与转译策略
结语
余论
附录: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5)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对象说明
        二、“Autonomy”的语义与译语
        三、学校自主权、学校自治和办学自主权
        四、校长办学自主权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二、具体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四、论文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价值与创新
        一、研究价值
        二、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关注教育分权改革的探讨
        二、关注校本管理改革的探讨
        三、关注学校效能提升的探讨
        四、关注办学自主权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探讨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一、关注校长负责制的探讨
        二、关注现代学校制度的探讨
        三、关注政府职能转变的探讨
        四、关注办学自主权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探讨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
第三章 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调查和评估
    第一节 TALIS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一、TALIS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二、TALIS办学自主权调查结果分析
        三、TALIS2018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与分析
    第二节 PISA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一、PISA测评的内容与方法
        二、PISA2015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与分析
    第三节 SABER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一、SABER评估的工具与方法
        二、SABER-SAA在各国的评估实践案例
        三、SABER对上海校长办学自主权的评估发现
    第四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调查的启示
第四章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实证调查
    第一节 实证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一、问卷设计
    第二节 样本分布与工具有效性分析
        一、样本数据准备
        二、样本属性分布
        三、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分析
    第三节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数据概览
        一、校长办学自主权在性别上的数据概览
        二、校长办学自主权在年龄段上的数据概览
        三、校长办学自主权在职位上的数据概览
        四、校长办学自主权副校长分管上的数据概览
        五、校长办学自主权在学历上的数据概览
        六、校长办学自主权在任职总年限段上的数据概览
        七、校长自主权在学段类型上的数据概览
        八、校长办学自主权在行政区属性上的数据概览
第五章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校长办学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差异比较
        一、“学校形象”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二、“发展规划”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三、“组织领导”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四、“人事管理”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五、“财物管理”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六、“学生德育”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七、“课程建设”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八、“教学实施”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九、“教师发展”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十、“教育科研”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第二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性别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性别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性别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性别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性别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性别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性别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性别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性别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性别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年龄段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年龄段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年龄段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年龄段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年龄段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年龄段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年龄段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年龄段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年龄段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年龄段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年龄段差异
    第四节 副校长自主权分管职能差异
        一、在“学生德育”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二、在“课程建设”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三、在“教学实施”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第五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学历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学历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学历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学历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学历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学历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学历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学历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学历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学历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学历差异
    第六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第七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学段类型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第八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行政区属性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扩大校长的人事和财务自主权,平衡好规范与活力
        二、加强校长课程教学和育人能力,寻找办学内生动力
        三、增强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自主权、营造独特育人文化
        四、优化校长内部管理领导自主权,强调绩效责任分布
        五、落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注重教育科研引领
第二节 思考和建议
    一、关注校长角色和校长队伍建设
    二、聚焦重点领域的校长办学自主权
    三、加强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的能力建设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实证调查样本代表性存在不足
    二、实证调查数据与国际数据的对接存在不足
    三、访谈数据运用和学校案例分析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二、英文类
附录
    附录一 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访谈提纲
    附录二 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近10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竞技体操竞争格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女子竞技体操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2.2.2 比较研究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和讨论
    3.1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参赛国家和地区分析
        3.1.1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分析
        3.1.2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参赛国家和地区地域分布分析
    3.2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参赛运动员分析
        3.2.1 近 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参赛运动员的数量分析
        3.2.2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参赛运动员年龄分析
    3.3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奖牌分布分析
        3.3.1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奖牌数量分布分析
        3.3.2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奖牌获得国家(地区)地域分布分析
        3.3.3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获奖运动员分析
        3.3.4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各项目金牌、奖牌分布分析
    3.4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成绩分析
        3.4.1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团体实力对比分析
        3.4.2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个人全能实力对比分析
        3.4.3 近10 年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各单项实力对比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达内兄弟社会电影的现实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总结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达内兄弟与比利时社会电影
    第一节 社会电影与比利时1970年代以来电影发展
        一、社会电影定义与概述
        二、比利时1970年代以来电影发展
    第二节 达内兄弟的社会电影创作
        一、由纪实向剧情的转型
        二、剧情电影时期
第二章 社会镜像:题材与主题的现实映射
    第一节 社会关照:现实主义的题材挖掘
        一、社会转型期的失业问题
        二、底层社会的非法移民问题
        三、破碎家庭中的亲子问题
    第二节 人文关怀:人性善恶的主题关照
        一、生存困境下的拒绝与反抗
        二、自我迷失中的宽恕与救赎
第三章 叙事建构:形象与故事的现实表达
    第一节 形象塑造:无辜的“边缘人”
        一、失业女工人
        二、非法移民者
        三、叛逆青少年
    第二节 故事实践:隐喻的留白
        一、限制性视点
        二、不完整的情节
        三、开放性的结局
    第三节 时空呈现:本质真实
        一、时间的主观属性
        二、空间的象征属性
第四章 视听语言:“精致”与“粗糙”的现实书写
    第一节 “粗糙”的视听表意
        一、纪录式的画面呈现
        二、直接式的声音修饰
    第二节 “精致”的调度设计
        一、彰显细节的场景陈设
        二、演员与角色的高度融合
        三、摄像机与人物的协调配合
第五章 伦理与价值:哲理表达的现实意蕴
    第一节 列维纳斯与达内兄弟电影的伦理意蕴
        一、“他者”的关怀
        二、责任的凸显
    第二节 达内兄弟社会电影价值的现实意义体现
        一、以新的道德角度丰富社会电影的发展
        二、关注“边缘人”的社会现实状态
        三、人文关怀引发对于现实的关注与哲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达内兄弟社会电影及获奖情况总汇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忘记我(论文提纲范文)

楔子时间深处的一个越洋电话
一、杰罗姆想听听奶奶老家的故事
二、一座古桥的宿命
三、钱家祠堂的乌托邦
四、黄浦江,唯君懂我心事
五、失忆的莫瑞斯,幸好还有巴斯塔护士
六、鲁汶大学,钱秀玲在一间教室里等我
七、快,叫辆马车
八、梦里关山
九、留他一条命,便是天大造化
十、乱云飞渡,何堪从容
十一、上帝派来的使者
十二、人质大街:莫瑞斯把回忆的棒子交给了雷蒙
十三、那条路
十四、天堂的门是窄的
十五、人生就是,不该来的来了,不该走的走了
十六、寻找挂过张大千山水画的那面墙
十七、海水岂可斗量
十八、尘归尘,土归土
十九、无法补偿的亏欠
二十、我奶奶是英雄吗?
尾声杰罗姆踏上了奶奶的土地

(9)《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通报》创立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19 世纪中后期法国在中国的文化格局
        一、19 世纪中后期法国在中国的活动
        二、19 世纪后期的实践性汉学家
    第二节 19 世纪法国本土的汉学格局与《通报》的创立
        一、19 世纪法国专业汉学机构和汉语教学
        二、《通报》的创立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通报》概况
    第一节 《通报》的前身——《远东杂志》
        一、考狄的《远东杂志》概况
        二、《远东杂志》的文章梳理
        三、《远东杂志》与《通报》
    第二节 《通报》概况
        一、《通报》的关注范围
        二、《通报》的栏目设置
        三、《通报》的历任主编
        四、《通报》的发行情况
    第三节 《通报》的作者群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报》的内容(上)——《补充索引》中的主题研究
    第一节 《通报》目录索引中的研究主题分布
        一、《通报》目录索引
        二、《通报》的主题内容与研究领域分布
        三、《通报》汉学主题分类
    第二节 《通报》的文献学研究
        一、语言比较研究
        二、碑铭及各种考古材料的使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报》的内容(下)——《补充索引》的地区研究
    第一节 《通报》西域地区研究
        一、西域地区文章分类
        二、《通报》西域史地探险纪事
    第二节 《通报》的“Tibet”研究
        一、“Tibet”文章分类
        二、《通报》西藏探险纪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报》的发展与20 世纪上半期的法国汉学
    第一节 《通报》汉学地位的确立
        一、《通报》的撰稿人特征
        二、《通报》的汉学定位
        三、开放的汉学交流平台
        四、《通报》的影响力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的发展
        一、专业汉学范围的专精
        二、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
        三、不断完善的研究方法和持续加强的学术自觉
        四、法国学界与中国学界的交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一战华工史研究的拓展:纪录片资料的挖掘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一战华工研究的总体状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纪录片对“历史真实”的建构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及其文献价值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二、纪录片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
    第二节 纪录片与一战历史呈现
    第三节 纪录片与一战华工史呈现
第二章 纪录片视角下的一战华工生活经历
    第一节 纪录片呈现的华工招募
        一、英国的“霸王条款”
        二、法国的“相对公平”
        三、俄国的“灵活多样”
    第二节 纪录片呈现的华工管理
        一、英国:军事化管理
        二、美国:管理者良莠不齐
        三、法国:相对怀柔
        四、中国:协助管理
    第三节 纪录片呈现的华工生活
        一、漫长旅程——纪录片中的赴欧之旅
        二、勤劳务实——纪录片中华工的工作态度
        三、血色浪漫——纪录片中华工的跨国婚姻
第三章 纪录片视角下的华工问题阐释
    第一节 纪录片呈现的华工遭遇问题
        一、“货物运输”:赴欧途中的遭遇
        二、危险境地:工作中的遭遇
    第二节 纪录片呈现的歧视华工问题
        一、“和中国佬在一起”:华工在欧洲受到的歧视
        二、“苦力“”与“香肠机器”:西方对华工的歧视性“标签”
    第三节 纪录片呈现的华工形象问题
        一、刻板印象与华工形象的多样性
        二、赢得认可与沦为“替罪羊”:华工形象的历时转变
        三、欢迎华工:华工与他国劳工的形象比较
第四章 纪录片视角下的华工影响
    第一节 纪录片呈现的华工教育的影响
        一、劳工神圣:华工教育影响劳工观念
        二、平民教育:华工教育影响教育思想
    第二节 纪录片呈现华工转变的影响
        一、行为举止转变
        二、思想意识的转变
    第三节 纪录片呈现的华工觉醒的影响
        一、国家意识的觉醒
        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 一战华工纪录片的特征、价值与功能
    第一节 一战华工纪录片的特征
        一、历史阐释的专业视角
        二、历史解读的现代视角
        三、历史建构的心态史视角
    第二节 一战华工纪录片的价值
        一、弥补了文献解读的缺陷
        二、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三、提升了历史知识的传播效果
        四、满足了公众的接受需求
    第三节 一战华工纪录片的功能
        一、塑造和提升集体记忆
        二、描绘和展现国民性格
        三、发掘和书写尘封历史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四、中国比利时教育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D]. 董玲玲. 吉林大学, 2021(01)
  • [2]近代三边地区乡村天主教的传播及其社会流变[D]. 邵肖. 延安大学, 2021(02)
  • [3]《2019教育政策图景》(节选)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实践报告[D]. 亓春雪. 山东大学, 2021(02)
  • [4]提普·提卜与东非奴隶贸易[D]. 钱一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21(12)
  • [5]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D]. 陈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6]近10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竞技体操竞争格局的研究[D]. 台玉婉.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9)
  • [7]达内兄弟社会电影的现实表达研究[D]. 魏倩倩.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8]忘记我[J]. 徐风. 芳草, 2021(02)
  • [9]《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D]. 丁斯甘. 兰州大学, 2021(09)
  • [10]一战华工史研究的拓展:纪录片资料的挖掘和应用[D]. 刘言武. 吉林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中比教育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