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混合比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

SMA混合比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

一、SMA配合比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文辉,李文涛[1](2021)在《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八车道SMA沥青上面层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高速公路拥堵现象比比皆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高速公路开始趋向于大宽度建设,继而对路面的使用性能、耐久性和行车舒适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细研究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大宽度路面的质量已迫在眉睫。通过过程精细化施工,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等措施,以此保证工程质量,促进施工管理,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舒适性,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唐建华[2](2021)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然而,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随着路面服役时间的增加,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形式将逐渐显现出来,从而对路面的使用寿命造成重大影响。其中沥青路面的原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从而全面提升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文依托渭武高速公路段,通过对路面三个标段分别从原材料(沥青、集料、矿粉)、混合料配合比、路用性能及现场检测等方面,结合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的应用)、质量控制手段(质量动态控制图的应用)和灰关联分析方法(灰关联度的应用),对其路面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今后甘肃省其他高速公路的路面铺筑质量积累相关经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分析方法对原材料(沥青、集料和矿粉)质量的稳定状态和变异性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路面一标和路面二标的A级70号石油的针入度质量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相较于路面三标分布较为稳定,其老化后的性能指标也要优于路面三标;各标段六种沥青的三大指标变异系数排序:延度>针入度>软化点,短期老化后的变异系数排序:延度>针入度比,因此各标段需要把沥青的延度和针入度作为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测和控制。2.通过油石比质量动态控制图可以看出,路面二标和路面三标的质量控制较为稳定;由灰关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SBS改性沥青的粘度、混合料中2.36mm的通过率、油石比和空隙率;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集料针片状含量、油石比和软化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油石比、粘度和沥青饱和度。3.对铺筑成型后的路面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由灰关联分析可知对路面压实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为面层厚度、碾压温度和油石比;由灰关联分析可知对路面渗水系数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为空隙率和油石比。

丁凡[3](2020)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级配变异性分析与控制》文中研究说明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复杂,施工质量问题将会影响路面服役性能。级配作为混合料施工控制的重要指标,级配变异可能导致路面混合料实际级配与设计级配出现偏差,对混合料路用性能与使用寿命产生一定影响。为保证施工质量,本文对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级配的变异分析与控制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基于熵权法与灰度关联理论,确定了七种不同类型混合料(AC-13、AC-16、AC-20、SMA-13、SUP-13、SUP-20与SUP-25)高温、低温、水稳定性能对综合路用性能的影响权重,利用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筛孔通过率变化对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确定各类型混合料的控制筛孔,结果表明4.75mm与0.075mm筛孔对所有混合料类型路用性能均有显着影响;2.36mm筛孔通过率对AC-13与SUP-13路用性能影响显着;大于9.5mm粒径颗粒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关系密切,在现有施工对大粒径关注度较低的前提下,应对大筛孔通过率进行严格控制。其次,对集料波动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级配变异性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集料作为混合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率波动性不可避免,当粒径规格跨度较大时,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程度更为显着;引入波动指数对其波动性进行评价。同时基于工程项目对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级配变异性进行分析,发现在当前施工条件下拌和过程对混合料级配影响小,运输过程中级配变异性最大,摊铺过程对离析混合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沥青混合料施工中级配变化复杂,后续施工工序不仅可能使级配变异不断增强,亦可能对前期的级配变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级配变异影响因素发现级配变异受到道路等级、混合料类型、最大公称粒径、运输路况与运输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施工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公称最大粒径大、道路等级低、运输路况差、运输时间长的混合料级配发生变异的可能性高。再次,基于生产配合比与级配允许控制范围,提出了冷集料通过率允许波动范围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集料通过率允许波动范围较广。利用P-P图和K-S检验法对正常施工条件下级配概率分布进行研究,发现施工过程中各筛孔的通过率呈现正态分布规律。基于施工数据验证了现有施工水平与现行规范级配允许偏差范围的匹配性,通过级配分布规律对混合料施工过程级配允许偏差范围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基于当前施工水平的高等级公路施工过程级配允许偏差范围。最后,对基于图像分块处理的级配监控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单阈值处理效果对比发现该方法对集料颗粒的识别精度可提高约10%,可一定程度缓解自然光线条件下集料颗粒图像识别精度不足问题。通过对SPC控制图中均值-极差控制图进行修正,以修正均值控制图为基础建立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级配动态控制方法,提出对级配变异敏感过程中控制筛孔进行动态分析的要求以保证施工过程稳定。

马宝君[4](2020)在《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量不断增加,高速公路桥梁等项目日渐增多、建设进程快、发展迅猛成为目前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而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桥梁持续进行大力的开发建设,并不断地投入生产运营,导致前期建成的高速公路桥梁势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病害。高速公路的桥梁是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其中桥面作为病害集中暴发区,总是会成为问题的焦点。高速公路桥面铺装病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更是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故需从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控制,研究高速公路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从根本上降低病害的发生,提高高速公路桥梁等的服役时间,降低其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造价,并且减少工程养护成本支出,从整体上提升高速公路桥梁等在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渭武高速公路陇南段的建设为研究背景,研究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混合料配合比和组合结构的物理性能指标。首先针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早期损伤及病害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路面在施工和使用初期,主要有材料原因相关的病害有路面的表层裂缝、面层变形、铺装层表面损坏、层间的粘结防水损坏等。其次分析病害原因,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入手探讨路面铺装层结构,发现初期病害的成因主要有桥面铺装层受力工况和材料的力学性能不相适应、荷载的计算不完全、铺装层间粘结的粘结度不够、原材料质量控制不足等。结果表明:防水层的粘结强度对路面主体结构的整体受力变形影响显着,防水粘结层的质量直接决定公路桥面铺装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层上面层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及玄武岩等碱性有机制砂,下面层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碎石;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灰岩机制砂;上面层沥青宜采用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70#石油沥青,改性剂掺量为4%;下面层沥青宜采用70#石油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矿粉宜采用洁净的优质石灰岩粉为原材料等。最后研究了铺装施工原材料性能的技术性能要求,研究了铺装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总结了沥青施工各环节的控制要点。结果表明:上面层为满足良好的抗车辙、抗滑和抗渗性能,宜采用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和低温缩裂性能的SMA-13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3-4.5%之间;下面层采用高温稳定性较好的SUP-20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4%;为提高路面防水粘结材料的抗剪和抗拉的性能,采用抗渗性能为承受0.05MPa的SB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桥梁铺装层的主要粘结材料;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控制应从混合料的拌和控制、运输控制以及施工控制等各方面进行。

林彬[5](2020)在《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材料及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改善钢桥面铺装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对山东胜利黄河公路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等六座国内典型钢桥铺装调研的基础上,对钢桥面铺装层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及层间粘结性能等展开了试验研究,最后在依托工程上实施了钢桥面铺筑技术的应用。GA10配比设计中粉胶比相同的情况下,关键筛孔(0.075mm、2.36mm和4.75mm)通过率对GA10性能的影响较大:0.075mm、2.36mm筛孔通过率越低,则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越好;4.75mm筛孔通过率越高,则高温和低温性能都比较好。粉胶比相同的情况下,GA10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和贯入度增量主要受沥青胶浆比例的影响。0.075mm筛孔通过率越低,则流动性越差,贯入度增量越小。集料棱角性对GA10贯入度增量和低温破坏应变影响较大,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不宜采用棱角性过强的集料。防水粘结材料类型对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体系影响显着。本文采用的TOPEVER材料在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力学等方面均优于Eliminator。根据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桥面铺装施工及营运结果,本文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吴浩楠[6](2020)在《沥青路面信息化质量控制及寿命预测》文中指出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庞大的数据工作以及各种突发状况越来越普遍。然而,在公路建设行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测和控制起步相对较晚,但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及时、准确、便捷的把控,能够最大化排除人为因素带来的质量问题。本文依托兰州至海口、渭源至武都段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引入“互联网+”技术,对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精准监控。通过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及压实过程等各环节进行监控,做到最大程度上减少沥青路面产生各类病害产生的可能性,为精准预测依托工程疲劳寿命提供保障。为预测依托工程沥青路面材料的疲劳寿命,取道路铺筑时所拌合的沥青混合料,成型动态模量测试试件,利用UTM-100万能试验材料机,对沥青路面上、中、下面层材料分别开展动态模量试验,分析不同温度和频率等条件下的路用性能参数变化情况。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得到动态模量主曲线,分析了不同结构层的动态模量、相位角、车辙因子和疲劳因子;结合Bisar软件模拟路面层底拉伸应变计算结果,提出了利用疲劳寿命来预测依托高速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方程。本文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互联网+”技术可以被用来监控沥青路面施工全过程;无核密度仪可以为高速公路铺筑过程中压实度的无损检测做出良好示范。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用966 cm-1与(966+813)cm-1峰值面积比来确定SBS改性沥青当中SBS掺量,并且可以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显微镜对沥青的品牌及其质量进行监控;(2)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并且在零下低温的条件下会有明显的升高。在同样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会随着加载频率的降低而降低;ATB-25作为下面层有着较好的承载能力,对比SMA-13和Superpave-20,其力学性能更好;(3)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劈裂试验,分析沥青面材料室内与现场的差异性,得出,在室内试验数据的基础上SMA-13乘以0.9344的系数便是实际路面性能参数、Superpave-20乘以0.9605、ATB-25乘以0.9228;(4)提出了利用疲劳寿命来预测依托高速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方程。

辛良建[7](2019)在《温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存在施工温度高、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问题,而道路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车辙、各种裂缝、坑槽、拥挤波浪等病害问题,对道路服务功能及交通秩序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需采取一定的养护方式对道路进行定期维修。温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技术结合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低、环保节能与薄层罩面技术具有良好的预防性养护效果的特点,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在施工工程中降温过快所导致的压实困难、性能较差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对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技术进行展开研究。首先,对Sasobit温拌剂和Evotherm温拌剂制备的温拌沥青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然后,对温拌薄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及其相关路用性能测试评价,并以热拌薄层沥青混合料作为对比。最后,在试验路段上进行温拌薄层罩面的铺筑,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温拌剂掺量的变化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均有明显的影响,综合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粘度等多项技术性能指标分析,确定Sasobit温拌剂和Evotherm温拌剂的最佳掺量为3%和0.7%,通过对最佳掺量下的两种温拌SBS改性沥青胶结料流变性能测试发现,Evotherm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的高、低温的影响效果要明显优于Sasobit温拌剂,所以选择Evotherm温拌剂进行温拌薄层沥青混合料的相关研究;选用SMA-10沥青混合料进行分别进行热拌和温拌薄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其最佳油石比确定为6.2%,热拌SMA-10混合料和温拌SMA-10混合料的60℃动稳定度分别为5537次/mm、5726次/mm,低温破坏最大弯拉应变分别为3534με、3123με,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比分别为90.2%、89.2%,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分别为85.5%、85.0%,两种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且温拌薄层沥青混合料相比热拌薄层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有所提高,其它性能差距较小;在试验路段进行温拌薄层罩面铺筑后,效果良好,施工质量合格,同时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综合考虑材料成本、燃料成本,铺筑1m2普通HMA的成本节约0.8元,节约率为0.2%,在能耗方面可节省60.67MJ,能耗节约比率达11.7%,同时CO2排放量可减少10.14Kg/t,排放减少率为20.9%,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肖晶晶[8](2019)在《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施工控制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交通行业也日新月异,大跨径钢桥建设项目只增不减。其中,钢桥面铺装一直是困扰工程人员的主要问题。本文依托于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对钢桥面沥青混合料浇注式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采用建管养一体化建设模式,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意识及目标有别与常规铺装工程,除了全过程质量监控,还需要加大前期技术储备。由于钢桥面使用条件苛刻,技术要求高;铺装材料一般需要特殊加工工生产;铺装材料对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要求高;钢桥面铺装工程交叉施工干扰严重;桥区气候环境较为多变;钢桥面铺装需专业化施工队伍完成,且需要依靠其经验及责任实现质量目标。其中,施工因素对钢桥面铺装的质量影响极大,在设计方案及材料确定后,加强钢桥面铺装施工质量关键技术研究和过程质量控制非常必要,这便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一,本文调查研究了国内外的钢桥面铺装的相关实例,分析得到钢桥面浇注式铺装的主要病害有纵、横向开裂破坏,车辙破坏,脱层及推移,鼓包破坏,坑槽、松散等破坏模式,并研究了相关的影响因素。第二,本文根据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铺装体系的结构特点,重点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用的矿粉、改性沥青及SMA用的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控制原材料质量水平的关键技术环节。第三,通过室内实验分析,对沥青储存稳定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储存稳定性,和路用性能进行定量的评估。第四,结合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体系的使用质量缺陷,对其控制点进行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经验,提出了对应的控制指标。第五,将本文的理论分析成果运用到了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的施工控制中,对整体情况加以介绍。本文通过试验和工程实际,从施工过程的角度提出了详细的施工控制点,整理出了一套施工控制指标,并得到了质量波动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黄艳[9](2019)在《就地热再生技术在SMA-13路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废旧沥青混合料,节能环保,降低道路建设成本,从而带来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对于就地热再生工艺研究已趋于成熟,但对于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施工工程中的能耗排放及效益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以九龙坡区X308线赖白路界牌至中石油加油站段SMA-13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为依托,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系统地研究。首先,从源于项目路段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中获取旧沥青,以此制备再生沥青胶结料。接着,通过对再生沥青胶结料基本物理性能测试确定再生剂最佳掺量,并进一步评价再生沥青胶结料的高温、疲劳及低温性能。然后,根据确定的再生剂掺量及旧料比例进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验证其路用性能。最后,对就地热再生整个工艺及效益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通过对项目路段RAP中旧沥青进行物理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建设期使用的改性沥青,旧沥青针入度、延度下降明显,软化点显着升高;旧沥青的化学结构受到老化作用影响,沥青中SBS的PB段上的C=C双键发生断裂现象,沥青中碳、硫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还有羰基、亚砜基的化合物。(2)选择特定再生剂与老化沥青制备再生沥青胶结料,通过与原样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及黏度指标综合对比,确定再生剂最佳掺量为6%。对最佳掺量下的再生沥青胶结料的流变特性进行分析,其疲劳性能、低温性能相比旧沥青均有明显改善,高温性能略有下降。(3)通过马歇尔设计方法完成SMA-13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再生剂掺量为6%,最佳油石比为6%。SMA-13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防渗水性能良好,低温性能、水稳定基本满足规范要求。(4)通过对试验路段进行验证,其路面平整度、施工厚度、压实度及路表渗水系数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通过对整个热再生施工对的总成本分析后,较普通HMA低34.3%,同时基于CLCD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对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能耗比HMA节约了35.1%,CO2减少率为24.8%,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优越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许渊[10](2018)在《AR-SMA在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其中交通量快速稳定的增加,汽车保有量增加尤其是重型车辆的比例增大。由此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产生“黑色污染”给环境以及能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运输业的发展也带动着交通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各个等级的公路里程在逐年递增,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对各个等级道路的铺筑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得要求;但是在道路修筑以及使用过程中面临气候因素的影响以及车辆的超载,车辆的提速等或自然或人为的因素,使得道路使用的年限受到严峻挑战,寻求道路材料的的改进创新是延长道路使用耐久性提高道路质量的一个途径之一。如此一来将废旧轮胎产生的废胶粉加入到道路工程最常用的材料─沥青混合料当中就产生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即解决了废旧橡胶的“黑色污染”问题,又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从而提高了道路质量。本文旨在采用对比分析法,将AR-SMA混合料与传统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沥青改性原理;混合料级配设计;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进行对比。量化分析AR-SMA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同时通过依托工程总结归纳AR-SMA在镇江市政道路改造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改进了橡胶沥青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对橡胶沥青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研究并进行路用性能验证。依托镇江焦山路改造工程,对AR-SMA混合料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得到以下结论:(1)经过试验室内大量试验得到结论为货车轮胎粉碎加工的细度为40目的橡胶粉掺加入基质沥青的比例为16%18%,机械搅拌时间为45min的条件下生产的橡胶粉改性沥青最适合镇江地区使用,兼顾了经济合理以及路用性能。(2)采用橡胶粉改性沥青拌合的SMA-13的沥青混合料,为体现经济合理性以及路用性能可以在正常SMA-13沥青用量的基础上增加5%的沥青用量同时不掺加纤维稳定剂,亦能满足混合料的抗磨好性能以及施工和易性。(3)与传统SBS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相比,AR-SMA-13混合料的的抵抗高温变形、抵抗低温开裂、抗水损害、抗疲劳性能分别提高了63.53%、2.49%、7.07%、1.5倍。(4)AR-SMA-13混合料具提高路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路面建成总费用较传统SBS改性沥青SMA-13路面的建成总费用降低16%。具有重要的经济、环保意义。但是,施工温度需提高提高10℃15℃。

二、SMA配合比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MA配合比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八车道SMA沥青上面层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概况
2配合比的优化
    2.1原材料控制
    2.2目标配合比优化
        2.2.1目标配合比设计
        2.2.2标准马歇尔试验
        2.2.3谢伦堡析漏试验
        2.2.4肯塔堡飞散试验
        2.2.5浸水马歇尔试验,见表2-14。
        2.2.6冻融劈裂试验,见表2-15。
        2.2.7车辙动稳定度试验
        2.2.8低温抗裂性试验,见表2-18。
        2.2.9目标配合比设计结论
    2.3生产配合比确定
        2.3.1生产配合比筛分结果
        2.3.2沥青用量的验证
        2.3.3抗水损害试验
        2.3.4谢伦堡析漏试验(烧杯法)
        2.3.5设计结论
    2.4沥青混合料控制
3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工艺控制
    3.1(1)分类堆放并标记集料,并将矿粉装入储料罐;
    3.2混合料运输控制
4沥青混合料摊铺工艺控制
5沥青混合料碾压工艺控制
    5.1碾压方案
    5.2碾压速度(km/h)
6施工缝处理措施
7检查结果
8结束语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理统计与灰关联分析方法
    2.1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2.1.1 数学期望值
        2.1.2 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2.1.3 其他数据分布特征数
        2.1.4 统计质量控制原理
        2.1.5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2.1.6 质量控制图及基本原理
    2.2 灰关联分析方法
        2.2.1 灰关联分析方法
        2.2.2 灰关联决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材料质量对比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依托工程概况
        3.1.2 工程特点
    3.2 沥青质量分析
        3.2.1 沥青质量对比分析
        3.2.2 沥青质量变异性分析
        3.2.3 沥青质量控制措施
    3.3 集料与矿粉质量分析
        3.3.1 集料质量分析
        3.3.2 矿粉质量分析
        3.3.3 集料质量控制措施
        3.3.4 矿粉质量控制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分析
    4.1 LM2 标SMA-13 上面层配合比设计
        4.1.1 SMA-13 目标配合比设计
        4.1.2 SMA-13 生产配合比设计
        4.1.3 SMA-13 配合比验证
    4.2 LM2 标SUP-20 中面层配合比设计
        4.2.1 SUP-20 目标配合比设计
        4.2.2 SUP-20 生产配合比设计
        4.2.3 SUP-20 配合比验证
    4.3 LM2 标ATB-25 下面层配合比设计
        4.3.1 ATB-25 目标配合比设计
        4.3.2 ATB-25 生产配合比设计
        4.3.3 ATB-25 配合比验证
    4.4 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指标质量控制
        4.4.1 各标段混合料油石比质量控制
        4.4.2 各标段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
        4.4.3 各标段混合料体积指标质量控制对比
    4.5 各标段沥青混合料性路用性能指标对比
        4.5.1 高温稳定性指标对比
        4.5.2 低温抗裂性指标对比
        4.5.3 水稳定性指标对比
    4.6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灰关联分析
    4.7 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灰关联分析
    4.8 影响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灰关联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面成型质量对比分析与评价
    5.1 各标段压实度对比分析
        5.1.1 影响路面压实度的灰关联分析
        5.1.2 各标段压实度变异性对比
    5.2 各标段渗水系数对比
        5.2.1 影响路面渗水系数的灰关联分析
        5.2.2 渗水系数变异性对比
    5.3 各标段面层厚度对比分析
        5.3.1 面层厚度变异性对比
    5.4 各标段平整度对比分析
        5.4.1 平整度变异性对比
    5.5 路面检测指标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5.1 压实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5.2 渗水系数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5.3 平整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级配变异性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施工过程级配变异
        1.2.2 施工过程级配控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基于熵权法与灰度关联理论的沥青混合料控制筛孔研究
    2.1 概述
    2.2 基于熵权法的路用性能权重分析
        2.2.1 熵权法
        2.2.2 路用性能权重分析
    2.3 基于灰度关联理论的控制筛孔分析
        2.3.1 灰度关联理论
        2.3.2 AC型沥青混合料
        2.3.3 SMA型沥青混合料
        2.3.4 SUP型沥青混合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级配变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概述
    3.2 冷集料通过率波动性分析
        3.2.1 通过率波动程度
        3.2.2 变异系数
        3.2.3 波动指数
        3.2.4 集料通过率波动影响因素
    3.3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级配变异性
        3.3.1 级配变异敏感过程分析
        3.3.2 连续施工过程级配变化研究
        3.3.3 施工过程级配变异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级配控制范围研究
    4.1 施工过程冷集料通过率允许波动范围
    4.2 基于施工水平的级配允许偏差范围研究
        4.2.1 筛孔通过率概率分布研究
        4.2.2 级配允许偏差范围的确定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级配控制研究
    5.1 基于数字图像分块处理的级配监控方法
        5.1.1 理论介绍
        5.1.2 级配监控技术的工程应用
    5.2 级配动态控制方法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概况
        1.2.2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概况
        1.2.3 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发展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选题目的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桥面铺装层病害分析及质量控制
    2.1 工程实例介绍
    2.2 桥面铺装层病害调查
    2.3 桥面铺装层病害原因分析
        2.3.1 结构理论与设计的影响
        2.3.2 水的影响
        2.3.3 温度的影响
        2.3.4 施工工艺的影响
        2.3.5 桥面防水粘结层的影响
        2.3.6 桥面铺装层结构受力的影响
    2.4 桥面铺装受力情况分析
        2.4.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受力特点
        2.4.2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结构受力分析
        2.4.3 桥面铺装受力分析结论
    2.5 材料质量控制
        2.5.1 集料的质量控制
        2.5.2 沥青质量控制
        2.5.3 填料质量控制
        2.5.4 纤维的质量控制
        2.5.5 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及要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桥面铺装桥面防水粘层材料及性能研究
    3.1 桥面铺装防水粘层材料应具备的功能
    3.2 本文研究的防水粘层材料和铺装层结构型式
        3.2.1 本文研究的防水粘层材料
        3.2.2 研究的桥面结构型式
    3.3 不同防水粘层材料的层间抗剪性能
    3.4 不同粘层材料的层间抗拉性能
    3.5 不同粘层材料的层间抗渗性能
        3.5.1 加压渗水试件的制备
        3.5.2 加压渗水装置的开发与加压渗水试验
        3.5.3 加压渗水试验结果分析
    3.6官亭1#特大桥公路桥面铺装工程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4.1 铺装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确定
        4.1.1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4.1.2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4.2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4.2.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2 确定最佳油石比
    4.3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性能验证
        4.3.1 谢伦堡析漏试验检验(烧杯法)
        4.3.2 肯塔堡飞散试验检验
        4.3.3 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试验检验
        4.3.4 动稳定度试验检验
        4.3.5 低温抗裂性检验
    4.4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4.4.1 初选级配
        4.4.2 沥青用量的估计
        4.4.3 试验级配的评价
        4.4.4 选择设计级配的沥青用量
        4.4.5 最大次数验证
        4.4.6 设计结论
    4.5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性能验证
        4.5.1 水稳定性检验
        4.5.2 高温稳定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控制
    5.1 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控制
        5.1.1 矿料级配的控制
        5.1.2 拌合温度的控制
        5.1.3 油石比的控制
    5.2 防水粘结层施工质量控制
        5.2.1 桥面板的准备工作
        5.2.2 机械设备要求
        5.2.3 防水粘层材料施工质量控制
    5.3 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控制
    5.4 桥面铺装压实质量控制
        5.4.1 合理的碾压温度
        5.4.2 合理的压实速度与遍数
        5.4.3 压实中的其他问题
        5.4.4 沥青混合料碾压工程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渭武高速公路官亭1#特大桥桥面铺装工程性能检测
    6.1 检测指标要求
    6.2 检测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材料及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钢桥面铺装病害实例调查与分析
    2.1 山东胜利黄河公路大桥
        2.1.1 概述
        2.1.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1.3 桥面破坏原因
    2.2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
        2.2.1 概述
        2.2.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3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
        2.3.1 概述
        2.3.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3.3 桥面铺装影响因素
    2.4 安庆长江大桥
        2.4.1 概述
        2.4.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4.3 桥面病害原因
    2.5 南京第二长江大桥
        2.5.1 概述
        2.5.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5.3 桥面铺装影响因素
    2.6 润扬长江大桥
        2.6.1 概述
        2.6.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6.3 桥面病害原因
    2.7 钢桥面铺装主要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2.7.1 裂缝
        2.7.2 车辙
        2.7.3 脱层、推移
        2.7.4 鼓包
        2.7.5 坑槽
        2.7.6 其他破坏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桥面铺装层混合料级配优化
    3.1 钢桥面铺装用SMA混合料优化
        3.1.1 原材料选择
        3.1.2 SMA材料组成设计与优化
    3.2 基于体积设计法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3.2.1 原材料性能检测
        3.2.2 基于体积设计法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3.2.3 基于逐级填充理论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研究
        3.2.4 小结
    3.3 浇注式(GA)沥青混凝土优化
        3.3.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3.3.2 浇注式沥青结合料性能试验
        3.3.3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GA10)性能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及其层间粘结性能研究
    4.1 影响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性能因素研究
        4.1.1 试件放置时间对贯入度的影响
        4.1.2 试验温度对贯入度的影响
        4.1.3 不同级配对贯入度的影响
        4.1.4 不同矿粉对贯入度的影响
    4.2 防水粘结层
        4.2.1 防水粘结层性能验证
        4.2.2 组合结构疲劳性能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桥面铺装技术在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中的应用
    5.1 工程背景
        5.1.1 气候条件
        5.1.2 交通条件
        5.1.3 桥面主要结构参数
        5.1.4 其他条件
    5.2 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桥面铺装方案
    5.3 铺装材料技术要求
        5.3.1 行车道防水粘结层
        5.3.2 行车道沥青混合料铺装层
        5.3.3 排水管及填缝料
    5.4 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要求
        5.4.1 铺装施工基本规定
        5.4.2 铺装层施工准备
        5.4.3 试验路铺装
        5.4.4 喷砂除锈及防腐层
        5.4.5 边缘防、排水处理
        5.4.6 改性沥青加工与贮存
        5.4.7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施工
        5.4.8 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5.4.9 SMA混合料施工
        5.4.10 施工缝设置与处理
        5.4.11 交通开放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沥青路面信息化质量控制及寿命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信息化质量控制研究
        1.2.2 动态模量试验研究
        1.2.3 沥青路面寿命预测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依托工程概况
    2.2 原材料特性
    2.3 试验方法
        2.3.1 沥青质量控制检测
        2.3.2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控制检测
        2.3.3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测试方法
        2.3.4 现场路面压实度检测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合比设计优化与路用性能测试
    3.1 ATB-25配合比设计优化
        3.1.1 级配优化过程
        3.1.2 油石比优化
    3.2 Superpave-20 配合比设计优化
        3.2.1 Superpave-20 级配优化
        3.2.2 油石比优化
    3.3 SMA-13配合比设计验证
        3.3.1 级配优化
        3.3.2 油石比优化过程
    3.4 路用性能测试
        3.4.1 高温稳定性
        3.4.2 低温抗裂性
        3.4.3 水稳定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信息化质量监控
    4.1 沥青质量监控
        4.1.1 傅里叶红外光谱
        4.1.2 荧光分析
    4.2 依托工程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监控
        4.2.1 拌和站监控原理
        4.2.2 系统组成
        4.2.3 系统实现功能
        4.2.4 数据监控分析
    4.3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监控
        4.3.1 运输车辆的监控
        4.3.2 运输车辆与摊铺机的对接监控
    4.4 摊铺机的摊铺过程监控
        4.4.1 摊铺速度监控
        4.4.2 摊铺温度监控
    4.5 各类压路机的碾压监控
        4.5.1 系统概述
        4.5.2 碾压轨迹监控
    4.6 路面压实度质量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路面材料力学参数及疲劳寿命预测
    5.1 不同频率和温度下的力学参数
        5.1.1 动态模量
        5.1.2 相位角与频率关系
        5.1.3 抗车辙因子
        5.1.4 疲劳因子
    5.2 基于时-温等效原理的动态模量主曲线
    5.3 基于动态模量的疲劳寿命预测
        5.3.1 修正因子分析
        5.3.2 疲劳寿命预测理论模型
        5.3.3 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工程实例分析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温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薄层罩面技术
        1.2.2 温拌沥青技术
        1.2.3 国内外现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温拌沥青技术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
        2.1.1 温拌剂
        2.1.2 沥青
    2.2 温拌沥青的制备
    2.3 温拌沥青常规物理性能研究
        2.3.1 针入度
        2.3.2 软化点
        2.3.3 延度
        2.3.4 粘度
        2.3.5 温拌剂掺量的确定
    2.4 温拌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2.4.1 温拌沥青高温性能研究
        2.4.2 温拌沥青低温性能研究
        2.4.3 温拌剂种类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温拌薄层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3.1 级配类型确定
    3.2 SMA设计方法及技术要求
    3.3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3.1 试验材料
        3.3.2 矿料配合比设计
        3.3.3 最佳油石比确定
        3.3.4 析漏及飞散验证
    3.4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3.4.1 路用性能测试
        3.4.2 路用性能测试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拌薄层罩面工程应用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背景
        4.1.2 原道路概况
    4.2 病害调查及路面性能评价分析
        4.2.1 沿线地理气候条件
        4.2.2 病害情况调查
        4.2.3 路面性能评价分析
    4.3 养护方案设计
    4.4 长期性能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拌薄层罩面施工工艺与效益分析
    5.1 温拌薄层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
        5.1.1 施工准备
        5.1.2 SMA-10混合料拌合
        5.1.3 混合料的运输
        5.1.4 摊铺
        5.1.5 碾压
    5.2 试验路验证
        5.2.1 路面平整度
        5.2.2 施工厚度
        5.2.3 路面压实度
        5.2.4 路表渗水系数
    5.3 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分析
        5.3.2 环境效益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8)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施工控制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钢桥面浇注式铺装常见病害调查分析
    2.1 钢桥面铺装体系的主要病害
        2.1.1 钢桥面浇注式铺装使用情况调研
        2.1.2 钢桥面浇注式铺装主要病害分类
    2.2 施工因素对钢桥面浇注式铺装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材料对浇注式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3.1 矿粉0.075通过率对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3.2 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因素
        3.2.1 不同标号基质沥青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2.2 不同产地70#沥青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2.3 基质沥青延度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3 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
        3.3.1 试验方案
        3.3.2 改性剂掺量的影响
        3.3.3 流动剂掺量的影响
        3.3.4 降粘剂掺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桥面铺装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与性能要求
    4.1 沥青储存稳定性分析
        4.1.1 试验设计
        4.1.2 高弹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
        4.1.3 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
    4.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储存稳定性
        4.2.1 试验方案
        4.2.2 试验结果分析
    4.3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要求
        4.3.1 试验方案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桥面浇注式铺装施工控制要点
    5.1 钢桥面浇注式铺装施工控制点
    5.2 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5.3 性能波动时的应急预案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铺装施工控制
    6.1 原材料施工控制
        6.1.1 钢板防水粘结材料
        6.1.2 混合料层间粘结层改性乳化沥青材料
        6.1.3 玄武岩碎石
        6.1.4 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
        6.1.5 高弹性改性沥青
        6.1.6 矿粉
    6.2 试验段施工控制
        6.2.1 钢桥面防水粘结体系
        6.2.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GA10
        6.2.3 高弹改性沥青SMA10
    6.3 防水粘结层施工控制
        6.3.1 施工环境条件与实体监测指标
        6.3.2 施工情况及质量控制
    6.4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
        6.4.1 施工过程
        6.4.2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6.4.3 混合料质量评价
    6.5 高弹性改性沥青SMA10施工控制
        6.5.1 施工过程
        6.5.2 混合料质量评价
    6.6 边缘排水、中央分隔带施工及验评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就地热再生技术在SMA-13路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沥青再生理论
        1.2.2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1.2.3 就地热再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再生沥青胶结料性能评价
    2.1 原材料与试验仪器
    2.2 RAP中旧沥青的回收及表征
        2.2.1 旧沥青回收
        2.2.2 旧沥青基本物理性能
        2.2.3 旧沥青化学特性
    2.3 再生沥青胶结料的制备
    2.4 再生沥青胶结料基本物理性能研究
        2.4.1 针入度
        2.4.2 延度
        2.4.3 软化点
        2.4.4 粘度
        2.4.5 确定最佳掺量
    2.5 再生沥青胶结料流变性能研究
        2.5.1 高温性能
        2.5.2 疲劳性能
        2.5.3 低温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性能评价
    3.1 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分析
        3.1.1 设计方法确定
        3.1.2 主要设计步骤
    3.2 原材料分析与评价
        3.2.1 旧料沥青含量与矿料级配
        3.2.2 新集料性能评价
    3.3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3.1 矿料级配设计
        3.3.2 最佳油石比确定
        3.3.3 析漏及飞散验证
    3.4 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3.4.1 路用性能试验
        3.4.2 路用性能测试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与效益分析
    4.1 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及质量
        4.1.1 施工准备
        4.1.2 旧路面加热
        4.1.3 翻松旧路面
        4.1.4 再生剂的添加
        4.1.5 新旧料拌合复生
        4.1.6 摊铺
        4.1.7 碾压
    4.2 试验路验证
        4.2.1 路面平整度
        4.2.2 施工厚度
        4.2.3 路面压实度
        4.2.4 路表渗水系数
    4.3 效益分析
        4.3.1 经济效益
        4.3.2 环境效益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AR-SMA在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橡胶沥青制备工艺参数研究
    2.1 橡胶粉改性沥青机理
    2.2 橡胶沥青制备
    2.3 橡胶沥青制备工艺参数
        2.3.1 胶粉类型
        2.3.2 胶粉掺量
        2.3.3 拌和温度
        2.3.4 反应时间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R-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3.1 AR-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思路
    3.2 AR-SMA配合比设计
    3.3 AR-SMA配合比设计验证
        3.3.1 油石比验证
        3.3.2 AR-SMA性能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R-SMA路用性能研究
    4.1 高温稳定性
    4.2 低温抗裂性
    4.3 水稳定性
    4.4 抗疲劳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AR-SMA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5.1 依托工程概述
    5.2 试验段施工的难点与重点
    5.3 AR-SMA施工
    5.4 AR-SMA面层施工质量检测
    5.5 试验段效果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6.2 社会效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SMA配合比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八车道SMA沥青上面层质量控制[J]. 胡文辉,李文涛. 四川水泥, 2021(09)
  •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D]. 唐建华.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3]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级配变异性分析与控制[D]. 丁凡. 东南大学, 2020(01)
  • [4]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D]. 马宝君. 长安大学, 2020(06)
  • [5]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材料及施工技术研究[D]. 林彬.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沥青路面信息化质量控制及寿命预测[D]. 吴浩楠.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7]温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技术应用研究[D]. 辛良建.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4)
  • [8]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施工控制关键技术[D]. 肖晶晶.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5)
  • [9]就地热再生技术在SMA-13路面中的应用研究[D]. 黄艳.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10]AR-SMA在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许渊. 江苏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SMA混合比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