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24例临床观察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24例临床观察

一、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24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陆忠仪[1](2021)在《术前新辅助化疗影响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ⅡB期)预后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一种疾病,它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第4位。术前新辅助化疗是宫颈癌综合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中,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存在争议。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式评价目前所有的有关术前新辅助化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否改善I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和降低影响预后的病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方法:在数据库中检索已发表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数据库包括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维普、Pub Med、Excerpt Medica Database、Web of Science等。选择比较新辅助化疗+手术(Neoadjuvant chemotherapy+Radical hysterectomy NACT+RH)和单纯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Radical hysterectomy RH)这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的文献。根据制定的标准,来筛选和纳入文献,根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符合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剔除低质量文献。提取的结局指标包括:生存率、无疾病生存率以及影响预后的病理危险因素,其中生存率包括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无疾病生存率包括3年和5年无疾病生存率,影响预后的病理高危和中危因素包括: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阴道切缘阳性率、脉管浸润率、深肌层浸润率。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NACT+RH是否能改善I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和降低影响预后的病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RCT共有17项,总共包含2013例患者,其中NACT+RH组1014例,RH组999例。NACT+RH组和RH组对比,结果显示:1、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年生存率[OR=1.11,95%CI(0.58-2.15),P=0.75]、2年生存率[OR=1.03,95%CI(0.31-3.49),P=0.96]、3年生存率[OR=0.77,95%CI(0.54-110),P=0.15]、5年生存率[OR=1.23,95%CI(0.94-1.65),P=0.12]、3年无疾病生存率[OR=0.95,95%CI(0.58-1.55),P=0.83]、5年无疾病生存率[OR=1.30,95%CI(0.96-1.76),P=0.53];2、不同的肿瘤分期(P=0.52)、化疗方案(P=0.05)、化疗有效率(P=0.48)、化疗疗程(P=0.33)对总生存率的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NACT+RH能降低术后病理高危和中危因素的发生率:宫旁浸润率[OR=0.36,95%CI(0.24-0.53),P<0.00001]、淋巴结阳性率[OR=0.54,95%CI(0.44-0.68),P<0.00001]、阴道切缘阳性率[OR=0.37,95%CI(0.22-0.64),P<0.00001]、脉管浸润率[OR=0.48,95%CI(0.36-0.63),P<0.00001]和深肌层浸润率[OR=0.45,95%CI(0.32-0.63),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IB-IIB期),与RH对比,NACT+RH可降低宫旁浸润率、淋巴结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脉管浸润率、深肌层浸润等影响预后的病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但无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不同的肿瘤分期、化疗方案、化疗有效率、化疗疗程对总生存率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临床上选择NACT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方法时需要谨慎,并且治疗前需要向患者及家属充分交代该治疗可能的优劣性。

李宁[2](2020)在《中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全球女性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是世界上第四常见的癌症,也是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新辅助化疗应用于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已有30余年历史,但是对于其受益人群的筛选、利弊的权衡及疗效的评价仍是近期研究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中国宫颈癌多中心临床诊疗大数据平台,对中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现状做出总结,分析与对比不同类型宫颈癌(包括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及不同化疗方式(包括化疗途径、化疗方案、化疗疗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为宫颈癌规范诊疗提供研究基础及数据支持。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主要来源于中国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调查项目(简称1538项目),目前已收录并完成入库的有国内34家医院的31599例宫颈癌病例,其中术前新辅助化疗病例5535例。数据使用已取得主办单位的授权。2.研究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再进一步进行分组进行近期疗效对比,组织学类型分为鳞癌和非鳞癌(腺癌、腺鳞癌)两组;大体类型分为外生型及非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及颈管型)两组;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三组;FIGO分期分为ⅠB2期、ⅡA2期及ⅡB期三组。化疗途径分为静脉化疗和动脉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分为紫杉醇+铂类、铂类+非紫杉醇类两组,化疗疗程分为≤2个和>2个两组;肿瘤直径分为<4cm和≥4cm两组。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1:n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进行病例匹配以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趋势及城乡分布2004-2016年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总体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50例(0.9%)增加到2016年的542例(9.7%)。各年份农村患者新辅助化疗的平均应用百分比高达57.1%。2.5535例中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现状我国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年龄主要分布在36岁-59岁年龄段;应用的FIGO分期存在乱象现象,Ⅰ-Ⅳ期均有采用,其中ⅠB2、ⅡA2及ⅡB期共占比61.3%,是构成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主要部分;组织学类型的统计结果是鳞癌构成我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绝大部分,比例高达占85.5%;分化程度主要以中低分化为主,所占百分比为93.7%;大体类型中外生型3502例,占63.2%,为主要构成部分;初诊肿瘤最大直径中大于等于4cm的最多,占比52.4%;化疗途径的选择主要以静脉化疗为主,比例高达76.2%。化疗方案多样,主要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用药为主。而化疗疗程通常为1-2个疗程,占比高达86.9%。3.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3.1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3.1.1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直径的变化3206例疗效确切的病例中,新辅助化疗前肿瘤最大径为(4.40±1.41)cm,化疗后肿瘤最大径为(3.13±1.50)cm,比较后t=34.82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2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总体有效率就国内目前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现状分析,化疗总体有效率为47.9%,较文献报道低,主要与其应用的分期杂乱,Ⅰ—Ⅳ期均有、化疗方案种类繁多,存在一些不标准的化疗方案以及病例记录不规范导致疗效缺失例数较多等原因有关。3.2不同类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3.2.1不同组织学类型病例匹配后鳞癌组(259例)与腺癌和腺鳞癌组(260例)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9.7%、36.9%,两组比较P=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2不同大体类型病例匹配后外生型组(692例)与非外生型组(693例)两组的化疗有效率依次为46.4%、44.4%,两组比较P=0.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不同分化程度病例匹配后进行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三组近期疗效对比,经两两之间对比分析,高分化组VS.中分化组、高分化组VS.低分化组、中分化组VS.低分化组的化疗有效率依次是46.9 VS.43.4、44.4 VS.47.9、48.7 VS.49.5,对应的P值依次是0.422、0.520、0.6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4不同FIGO分期病例匹配后进行ⅠB2期、ⅡA2期及ⅡB期三组近期疗效对比,经两两之间对比分析,ⅠB2期组VS.ⅡA2期组、ⅠB2期组VS.ⅡB期组、ⅡA2期组VS.ⅡB期组的化疗有效率依次是58.4 VS.60.2、60.7 VS.54.8、60.3 VS.56.8,对应的P值依次是0.652、0.392、0.2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不同化疗方式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3.3.1不同化疗途径病例匹配后静脉化疗组(409例)和动脉化疗组(446例)两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2.0%、43.7%,两者比较P值为0.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2不同化疗方案病例匹配后紫杉醇+铂类组(703例)和铂类+非紫杉醇类组(732)两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1.0%和43.6%,两者比较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3不同化疗疗程病例匹配后疗程≤2个组(179例)和疗程>2个组(260例)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5.2%、48.3%,两组比较P=0.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肿瘤直径对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病例匹配后初诊肿瘤最大径<4cm组(578例)和≥4cm组(780例)两组的化疗有效率为32.6%和47.2%,两者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004-2016年间我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农村患者占大多数。2.我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现状:应用年龄主要分布在36岁-59岁年龄段;ⅠB2、ⅡA2及ⅡB期构成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主要部分;组织学类型主要以宫颈鳞癌为主,分化程度多为中低分化,大体类型多数是外生型,初诊肿瘤最大直径超过一半为大于等于4cm的肿瘤;化疗途径主要选择经静脉化疗,疗程多为1-2个疗程,在化疗方案的选择上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用药为主。3.与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相比,宫颈鳞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更好。4.与铂类+非紫杉醇类化疗方案相比,使用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的化疗近期疗效更佳。5.初诊肿瘤最大径≥4cm的宫颈癌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优于<4cm的疗效。6.不同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化疗途径及化疗疗程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相当。

吕亚淑[3](2020)在《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期)治疗模式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子宫颈癌是女性发病率高居第二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年轻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新发病例,发展中国家占大部分。在我国,每年约有135000宫颈癌新发病例,相当比例的患者就诊时已达晚期,成为女性因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效果肯定,而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 2009分期标准ⅠB2、ⅡA2)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随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探讨,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ⅡA2)的治疗,指南推荐同步放化疗为首选治疗方案。但是随着肿瘤年轻化趋势的发展,对生活质量需求的增加,同步放化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弊端开始出现。放化疗不仅致卵巢功能下降甚至衰竭,而且还对盆腔器官造成损伤,如放射性的膀胱炎、直肠炎等,影响生活质量。指南中指出广泛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切除也为可选治疗方案,但缺点是术中出血多、手术操作困难,且术后报导阴道断端阳性发生率高。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前(手术或放疗)给予的化疗,其优势可缩小肿瘤体积,便于下一步治疗。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ⅡA2)的治疗有积极意义,但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次研究通过对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期患者,分别通过新辅助化疗+手术与直接手术两种方式,分析两组患者信息,比较新辅助化疗在患者中的应用能否提高其生存期及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1.资料来源:选取2008年2月-2011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所有符合标准的宫颈癌ⅠB2期(FIGO 2009分期标准)患者80例。通过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选患者的治疗模式分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直接手术组。其中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即NACT组40例,直接手术组40例。NACT组,患者接受1-2个疗程的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化疗结束后2周后,评估化疗效果,进一步行经腹宫颈癌根治术。直接手术组患者在排除手术禁忌后,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两组中,对于年轻患者、病理类型为鳞癌且卵巢无病变者给予保留。各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进行常规的支持对症治疗。通过查阅病历、随访(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信函)等方式,对术后影响患者3年、5年生存率、生活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综述。分析⑴两组患者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发生率,包括: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阴道断端有无残留病灶;⑵两组患者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进行比较,包括3年、5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期;⑶分析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⑷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分级、病理类型、年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深肌层浸润、宫旁转移、阴道断端有无肿瘤残留。2.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等均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进行分析;定性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图,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以a=0.05为检验水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NACT组总体化疗的整体有效率为75%,其中完全缓解患者为10%(4/40),部分缓解为65%(26/40),稳定患者25%(10/40),没有进展的患者。对患者不同组织类型化疗的有效率进行分析,其中鳞癌和非鳞癌有效率分别为75%与75%(P=0.492>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2.NACT组和直接手术组术中情况比较:NACT组的手术时间为225.75±41.89min,而直接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是238.75±54.79min(P=0.279>0.05)。两组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66.09±179.94ml、434.20±167.91ml(P=0.024<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淋巴切除数目为25.08±6.89个、24.62±7.45个(P=0.821>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3.NACT组和直接手术组影响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发生率的比较:NACT组术后病理提示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阴道残端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5%(6/40)、18%(7/40)、15%(6/40)、12%(5/40)和10%(4/40);直接手术组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阴道断端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7%(7/40)、20%(8/40)、25%(10/40)、15%(6/40)和18%(7/40)。在这些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中,深肌层浸润(P=0.136>0.05)和脉管癌栓(P=0.421>0.05)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宫旁浸润(P=0.023)、淋巴结转移(P=0.012)以及阴道断残端阳性(P=0.043)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NACT组和直接手术组3y-PFS、3y-OS、5y-PFS和5y-OS比较:3y-PFS和3y-OS生存分析两组患者共死亡人数7例,新辅助化疗组3例,直接手术组4例。在新辅助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3y-PFS分别为91.56%与78.45%。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检验,P=0.025<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y-OS分别为92.50%,90.00%,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检验,P=0.868>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y-PFS和5y-OS生存分析新辅助化疗组死亡8例,直接手术组11例,共死亡人数19例。5y-PFS新辅助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分别为81.80%与71.58%,P=0.032<0.05,有统计学意义。5y-OS新辅助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分别为82.00%与72.5%,P=0.033<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深肌层浸润、阴道断端阳性以及新辅助化疗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因素(P<0.05)。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深肌层浸润、阴道断端阳性以及新辅助化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因素(P<0.05)。6.对于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行多因素分析:其中淋巴转移、脉管癌栓及阴道断端阳性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理类型、淋巴转移、脉管癌栓以及阴道断端阳性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辅助化疗是保护因素(OR,0.315;95%CI,0.081~0.948,P=0.042)。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以及阴道断端阳性影响OS的OR值分别为:3.091、2.013、2.120、1.231及1.081。结论:1.行NACT组总体有效率为75%,不同组织类型无差异,行NACT患者术中出血量少;2.行NACT组患者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及阴道断端阳性发生率低,3.行NACT患者3y-PFS及5y-PFS均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淋巴转移、脉管癌栓及阴道断端阳性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淋巴转移、脉管癌栓以及阴道断端阳性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辅助化疗是保护因素;(5)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IB2)患者,接受NACT后手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孙春丽[4](2019)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不同治疗方式116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收治的临床分期为IB2、IIA2期宫颈癌患者116例,收集其临床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直接手术组、术前新辅助化疗组(分为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术前静脉化疗组)。其中直接手术组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行手术治疗。术前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给予个体化化疗1-2个周期,并在化疗结束后21天返院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均为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淋巴结取样。分别统计三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术后病理情况、以及3年的累积无瘤生存率;同时对比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近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指标分析:(1)直接手术组、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术前静脉化疗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04±0.53h、2.70±0.49h、2.75±0.58h,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直接手术组与两组化疗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化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8.14±236.35ml、322.96±153.29ml、345.33±169.7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直接手术组与两组化疗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化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在术中并发症及感染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住院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直接手术组与动脉介入化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直接手术组与静脉化疗组、两组化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病理情况:直接手术组、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术前静脉化疗组淋巴转移发生率分别为62.71%、7.41%、33.33%,;脉管受累发生率分别为67.80%、11.11%、40.00%;宫颈深层浸润发生率分别为44.07%、14.81%、16.67%,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淋巴转移、脉管浸润及宫颈深层间质浸润,直接手术组与化疗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与术前静脉化疗组相比在淋巴转移及脉管浸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宫颈深层间质浸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症状缓解率: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率为62.96%,其中症状完全缓解为6例(22.22%),明显缓解为5例(18.52%),中度缓解为6例(22.22%);术前静脉化疗组临床有效缓解率为36.67%,其中症状完全缓解为2例(6.67%),明显缓解为4例(13.33%),中度缓解为5例(16.67%)。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有效缓解率明显优于术前静脉化疗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近期有效率: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74.07%,其中完全缓解6例(22.22%),部分缓解14例(51.85%);术前静脉化疗组近期有效率46.66%,其中完全缓解4例(13.33%),部分缓解10例(33.33%)。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近期疗效优于术前静脉化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肝肾功能受损、胃肠道反应、I-III级骨髓抑制的发生分别为5例(18.52%),19例(70.37%),3例(11.11%);术前静脉化疗组依次为6例(20.00%),22例(73.33%),2例(6.67%)。统计分析后结果显示,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6)生存分析:分析比较3组患者3年的累积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难度、为术中完整切除肿瘤提供可能性,同时降低了术后高危病理因素的发生率,但其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尚不明确。(2)与静脉全身化疗相比,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近期有效率,且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余敏华[5](2018)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及免疫相关蛋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探讨生存及预后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免疫相关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索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相关的免疫蛋白。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67例,分析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化疗后患者生存及复发情况,探讨预后因素。收集新辅助化疗前、后同一患者肿瘤组织样本进行与细胞增殖及免疫效应相关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改变、与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各分期肿瘤最大径明显减小(P=0.003,P=0.002,P=0.000,P=0.000)。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患者与直接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P=0.158)。单因素分析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相关的因素:年龄、临床疗效、是否达到临床有效、化疗后鳞癌抗原下降程度(≥75%)、手术与否、是否行宫颈癌根治术以及宫旁累及等;与总生存期相关的因素:年龄、妊娠状态、化疗后鳞癌抗原下降程度(≥75%)、手术与否、是否行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路径、宫旁累及等。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临床疗效、手术路径、是否存在宫旁受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有:年龄、妊娠状态、手术路径及是否存在宫旁受累。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组织中Ki-67、PD-1与PD-L1表达明显下降,CD4、CD8、CD20、CD56、CD86表达显着升高。CD20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缓解情况呈负相关。CD8与FoxP3阳性表达的改变是影响新辅助化疗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CD8表达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呈正相关。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净率;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者,多次化疗可能延误患者根治性放疗时机而影响预后;年龄、手术路径、是否存在宫旁受累是与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新辅助化疗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CD20可能作为预测患者化疗敏感性指标;化疗后CD8增高与患者良好预后相关;免疫疗法可为宫颈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陈勇霞[6](2013)在《中药复方消积散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宫颈癌的目前治疗主要是放疗及化疗,晚期宫颈癌患者体质下降明显,对放化疗耐受性差,经多面研究总结经验,中药复方消积散在治疗晚期宫颈癌有明显的疗效。

孙光伟[7](2011)在《子宫颈癌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途径的新辅助化疗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治疗的142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的途径不同分为两组,静脉化疗组和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以下简称静脉组和动脉组),其中静脉组68例,动脉组74例,化疗结束后2周左右,结合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分析比较两组化疗的有效率,术中及术后病理情况等。结果:静脉组化疗有效率64.7%,动脉组有效率7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旁条件改善情况比较,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较静脉化疗能更好的改善宫旁条件,且化疗毒副反应较静脉少,恢复时间较静脉短。术后病理组织情况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化疗和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均为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有效途径。两组化疗的有效率相比,没有明显差异,都可缩小肿瘤体积,但各有利弊。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能更好的改善宫旁条件,化疗毒副反应较静脉少,恢复时间较静脉短;静脉化疗操作简单,经济。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途径。

陈艳丽[8](2010)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宫颈癌手术的临床与循证医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LRH+LPL)治疗早期宫颈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8年12月31日因诊断为宫颈癌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行手术治疗患者(FIGO分期为:Ⅰb-Ⅱa期)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腹腔镜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对照组(开腹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切除数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共有31例患者,除了有两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他病例都成功地完成了LRH+LPL;开腹手术组有85例患者。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260.07±76.67min VS 215.33±51.12min P=0.007),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减少(42.88±18.66h VS 68.99±66.7h P=0.0001),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切除数无明显差异。中位随访时间是42months (6-84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有3例和10例患者失访。两组比较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率比较无差异(24.86%VS21.55%,P>0.05),病死率比较无差异(10.34%VS 11.58%,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RH+LPL与传统的开腹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手术者对腔镜操作熟练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但目前还未见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结果报道,需要开展多中心的大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来证实。腹腔镜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目的评价腹腔镜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LRH+LPL)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CBMdisc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了Meta分。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8篇文章,无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3篇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5个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与传统的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组相比,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LRH+LPL)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肠道排气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在复发率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上则无显着差异性。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它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后的复发率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由于纳入的文献的质量较低,这将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来进一步证实。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9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成功实施了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一例患者因术中盆腔淋巴结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提示:转移性癌,改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平均年龄为30岁(25~38岁),5例未生育,4例已有子女,但所有患者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4例Ⅰb1期,5例Ⅰa期;病例类型均为鳞癌。8例是在腹腔镜下淋巴清扫,腹腔镜辅助阴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1例患者行开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一例术中发生髂外静脉撕裂,术后有静脉血栓形成。随诊期间无病例复发。1例患者术后行辅助妊娠成功但妊娠3+月时流产。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可行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治疗早期宫颈癌临床价值的循证评价目的评价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治疗早期年轻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治疗早期年轻宫颈癌的所有文献进行复习,从而评价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结果共19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复发率0%-9.8%,平均为4.7%;死亡率为0%-4.2%,平均死亡率为1%;术后妊娠率为46.1%,足月产185例,占37.3%,早产97例,占21%,流产188例,占40.6%,其中早期流产114例,占全部流产病例的60.6%。晚期流产74例,占全部流产病例的39.4%。结论宫颈根治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能满足患者的生育要求。严格执行手术指征,宫颈根治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需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来进一步验证。不同的治疗方式对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式治疗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01月0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治疗的Ⅱb期宫颈癌的病例资料15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1)单纯放射治疗组33例;(2)同步放化疗组,28例;(3)新辅助化疗+手术组28例;(4)新辅助放化疗同步+手术组24例;(5)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同步+手术+术后巩固放化疗组45例,比较各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各组比较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有差异,第5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最低。各组比较生活质量有差异,第1组及第2组的生活质量较低。结论: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否可用于治疗Ⅱb期宫颈癌尚有异议。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CBMdisc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5篇文章,4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1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没有影响,提高了局部晚期宫颈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降低了术后淋巴结的转移率及宫旁的浸润率。结论新辅助化疗可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可降低术后宫旁浸润率及淋巴结转移率。但纳入的研究少且都为小样本的研究,因此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高质量的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黄清华[9](2008)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及Meta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健康,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居首位。手术和放射治疗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手术技巧,放疗设备和技术得到了很大改进和发展,但自1950年以来宫颈癌治疗的生存率并未提高,总5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本研究就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循证医学研究。临床数据来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多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198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0日期间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有病理诊断,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057例Ⅰa~Ⅳ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FIGO临床分期,有无复发转移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果显示:FIGO临床分期越高,有复发转移,≤40岁病理类型为鳞癌的Ⅲb期患者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临床分期、有复发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主要有FIGO临床分期,有复发转移。≤40岁病理类型为鳞癌的Ⅲb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40岁者低。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早中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设立研究组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24例),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组(30例),新辅助化疗+放疗组(116例),以上各组的对照组分别为单纯手术组(29例),手术+放疗组(42例),单纯放疗组(89例),分别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存活率。另在Ⅲb期患者中比较新辅助化疗+放疗与单纯放疗对预后的影响。在Ⅱb期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新辅助化疗+手术VS单纯放疗)对预后的影响。两组间的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对存活率进行X2检验。结果:新辅助化疗+手术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的存活率分别为79.2%,51.7%(P=0.685),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组与手术+放疗组比较为83.3%,73.8%(P=0.369),新辅助化疗+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比较则为41.4%,30.3%(P=0.772)。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b期新辅助化疗+手术与单纯放疗比较存活率分别为76.5%,50.0%(P=0.334)。在Ⅲb期患者中比较新辅助化疗+放疗与单纯放疗的存活率,为57.6%,72.6%(P=0.05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资料未显示新辅助化疗对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帮助。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目的:探讨新辅助介入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997年1月1日—2005年12月30日期间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66例宫颈癌(Ⅰb~Ⅲb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新辅助化疗中不同给药途径:动脉介入(32例)和静脉给药(34例)对预后的影响。两组的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对存活率进行X2检验。结果:对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不同给药方式进行比较,动脉给药组(32例)与静脉给药组(34例)存活率分别为47.1%,62.5%,(P=0.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对预后的影响未显示出差异。新辅助化疗在Ⅰb期宫颈癌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检索CBM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妇科肿瘤专业组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公开国内外发表的文献3篇。纳入标准为涉及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有或无放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术后有或无放疗)预后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有明确的随访截尾时间。对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及对提取的各个效应量用美国Computer Resource Center研制的目前为Meta分析功能最强的统计软件STATA10.0进行合并与统计推断。结果显示,纳入的3个研究中,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有或无放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术后有或无放疗)之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7,95%CI(1.04,2.10),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转移率数据合并后RR=0.51,95%CI(0.33,0.80),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淋巴结受累,宫旁浸润,脉管浸润效应量合并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阳性率RR=0.43,95%CI(0.17,1.05),P=0.064;宫旁浸润率脚:0.45,95%CI(0.15,1.34),P=0.151;脉管浸润率RR=0.32,95%CI(0.07,1.52),P=0.153。结论: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据现今研究新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Ⅰb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不能降低病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马秋英[10](2007)在《宫颈癌手术前治疗》文中提出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以往手术治疗仅限于早期病例,近年综合治疗已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新趋势。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改善宫旁浸润,增加手术机会,提高手术的切除率;术后的辅助治疗可消灭残存肿瘤和亚临床病灶。综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

二、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24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24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术前新辅助化疗影响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ⅡB期)预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meta分析的步骤如下图:(图2-1)
    2.2 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并检索文献:
    2.4 资料提取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所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及资料基本特征
    3.3 Meta分析的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NACT与生存预后
    4.2 NACT与影响预后的病理危险因素
    4.3 NACT 的应用范围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2)中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期)治疗模式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局部晚期(ⅠB2期)宫颈癌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局部晚期宫颈癌不同治疗方式11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及免疫相关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中文部分
    绪论
    第一部分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新辅助化疗疗效评定
        1.4 随访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新辅助化疗患者一般资料及随访
        2.1.1 一般资料
        2.1.2 随访结果
        2.2 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变化情况
        2.3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
        2.4 直接手术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情况
        2.4.1 一般资料
        2.4.2 术中情况
        2.5 新辅助化疗患者与直接手术患者比较
        2.6 新辅助化疗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2.6.1 单因素分析
        2.6.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新辅助化疗前后免疫相关蛋白分析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1.2.1 主要实验试剂
        1.2.2 主要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制备石蜡切片
        1.3.2 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
        1.4 结果分析
        1.4.1 定性分析
        1.4.2 定量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不同蛋白表达情况
        2.1.1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Ki-67 表达情况
        2.1.2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3 表达情况
        2.1.3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4 表达情况
        2.1.4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8 表达情况
        2.1.5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FoxP3 表达情况
        2.1.6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4++CD8+)表达情况
        2.1.7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4/CD8 比值情况
        2.1.8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8/FoxP3 比值情况
        2.1.9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20 表达情况
        2.1.10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56 表达情况
        2.1.11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68 表达情况
        2.1.12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86 表达情况
        2.1.13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PD-1 表达情况
        2.1.14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PD-L1 表达情况
        2.2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不同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2.2.1 Ki-67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2 CD3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3 CD4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4 CD8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5 FoxP3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6 (CD4++CD8+)与临床疗效
        2.2.7 CD4/CD8 比值与临床疗效
        2.2.8 CD8/FoxP3 比值与临床疗效
        2.2.9 CD20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10 CD56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11 CD68 表达与床疗效
        2.2.12 CD86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13 PD-1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14 PD-L1 表达与临床疗效
        2.3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不同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英文全文翻译
    INTRODUCTION
    Part One Clinical analysis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1 Objects and Methods
        2 Result
        3 Discussion
        4 Conclusion
    Part Two Analysis of immune-related protein expression pre-NACT and post-NACT
        1 Objects and Methods
        2 Results
        3 Discussion
        4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6)中药复方消积散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纳入标准
2 治疗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结论

(7)子宫颈癌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内容与方法
        2.1 新辅助化疗
        2.2 手术治疗
    3.疗效评价
        3.1 近期疗效评价
        3.2 宫旁缓解的评价
    4.观测指标
    5.随访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改善生活质量的宫颈癌手术的临床与循证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英文略写缩词列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宫颈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近况(文献综述)
    1 宫颈癌治疗的基本模式与选择
        1.1 不同临床期别宫颈癌治疗的原则与目的
        1.2 不同临床期别宫颈癌治疗的选择
    2 宫颈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2.1 宫颈癌手术的分类及适应症
        2.2 宫颈癌根治手术的范围
        2.3 腹后腔淋巴结淋巴清扫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
        2.4 宫颈癌根治手术的主要术式的区别及优缺点
        2.5 宫旁组织及韧带的切除范围及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
        2.6 影响宫颈癌手术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3 保留生理机能的宫颈癌手术现况
        3.1 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根治手术
        3.2 保留内分泌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
        3.3 保留膀胱神经功能的宫颈癌根治术
    4 宫颈癌根治微创性手术的现况
        4.1 腹腔镜下根治子宫切除和盆腹腔淋巴结清扫在宫颈癌手术中应用
        4.2 阴式根治子宫切除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
        4.3 机器人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
        4.4 前哨淋巴结切除在宫颈癌手术中的运用
    5 术前辅助治疗对宫颈癌手术的影响
        5.1 术前化疗
        5.2 术前放疗
    6 宫颈癌手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1 对心理的影响
        6.2 对内分泌及性生活的影响
        6.3 改善生活质量的宫颈癌手术的改善措施
    7 宫颈癌手术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7.1 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指征
        7.2 适宜的手术范围与恰当的术式选择
        7.3 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8 循证医学对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8.1 循证医学概念
        8.2 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8.3 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的分级
        8.4 循证临床实践过程
        8.5 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腹腔镜下根治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手术步骤
        2.3 随访
        2.4 生活质量调查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种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比较
        3.2 两种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比较
        3.3 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比较
        3.4 两种手术方式预后比较
        3.5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4 讨论
        4.1 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4.2 腹腔镜手术的彻底性
        4.3 腹腔镜手术的优势
        4.4 腹腔镜手术对预后和生活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腹腔镜下根治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检索策略
        2.4 资料的收集和方法学质量评估
        2.5 资料提取
        2.6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估
        3.3 结局测量指标
        3.4 统计分析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临床疗效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式
    3. 结果
        3.1 手术情况
        3.2 术后处理
        3.3 术后随访及月经生育情况
    4. 讨论
        4.1 宫颈根治性切除手术指征
        4.2 宫颈根治性切除手术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4.3 宫颈根治性切除术后生育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临床疗效的循证评价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检索策略
        2.4 资料的收集及提取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安全性和肿瘤切净评价
        3.3 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生存情况
        3.4 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生育情况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不同的治疗方式对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治疗方式
        2.3 随访
        2.4 生活质量调查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3.2 各治疗方法疗效析
        3.3 各治疗方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Meta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检索策略
        2.4 资料的收集和方法学质量评估
        2.5 资料提取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估
        3.3 结局测量指标
        3.4 统计分析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9)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及Meta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名词的英文缩写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宫颈癌治疗概述
        1.1 宫颈癌治疗的基本原则及理论基础
        1.2 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式及原理
        1.3 宫颈癌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原理
    2. 宫颈癌的循征医学概述
        2.1 循证医学的概念及意义
        2.2 循证医学的原理及主要方法
        2.3 Meta分析的方法及原理
        2.4 Meta分析在宫颈癌循证医学中应用
    3. 宫颈癌化疗概述
        3.1 宫颈癌化疗的基本情况及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地位
        3.2 宫颈癌化疗的主要药物及作用机理
        3.3 宫颈癌化疗的方案、途径的选择与注意事项
    4.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
        4.1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概念、基本原理、适应症与禁忌症
        4.2 新辅化疗的药物、剂量及方案
        4.3 新辅化疗的循证研究及临床价值
        4.4 影响新辅化疗疗效的主要临床病理因
        4.5 新辅化疗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5. 宫颈癌介入化疗的进展
        5.1 概念、基本原理、适应症与禁忌症
        5.2 药物、剂量及方案
        5.3 介入技术的发展
        5.4 介入化疗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6. 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多因素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的疗效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10)宫颈癌手术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新辅助化疗
    1.1 新辅助化疗的方法
        1.1.1 动脉介入化疗
        1.1.2 静脉化疗
    1.2 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及评估
2 术前放疗
    2.1 腔内为主的术前放疗
    2.2 术前体外放疗
    2.3 术前全量放疗
3 术前同步放化疗

四、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24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术前新辅助化疗影响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ⅡB期)预后的meta分析[D]. 陆忠仪. 汕头大学, 2021(02)
  • [2]中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D]. 李宁. 郑州大学, 2020(02)
  • [3]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期)治疗模式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研究[D]. 吕亚淑.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局部晚期宫颈癌不同治疗方式116例临床分析[D]. 孙春丽. 宁夏医科大学, 2019(08)
  • [5]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及免疫相关蛋白的影响[D]. 余敏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6]中药复方消积散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 陈勇霞.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8)
  • [7]子宫颈癌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分析[D]. 孙光伟.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1)
  • [8]改善生活质量的宫颈癌手术的临床与循证医学研究[D]. 陈艳丽.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9)
  • [9]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及Meta分析研究[D]. 黄清华.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10]宫颈癌手术前治疗[J]. 马秋英. 华夏医学, 2007(05)

标签:;  ;  ;  ;  ;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24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