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根部真菌病害及其生态防治

植物根部真菌病害及其生态防治

一、植物真菌性根病及其生态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毛宁[1](2021)在《辽宁省赤芍叶霉病病原学及防治基础研究》文中指出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以根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赤芍的开发与利用,人们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其资源逐渐减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保护野生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发展,辽宁省沈阳、清原、本溪及昌图等地区开始进行人工归圃栽培。在赤芍栽培过程中,赤芍病害问题日渐突出,其中,叶霉病为该作物最严重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使其萎蔫,抑制植株生长,迄今国内外对该病害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和室内药剂筛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赤芍叶霉病的田间识别和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1.辽宁赤芍主要病害田间调查及病原菌鉴定为明确辽宁省赤芍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2018-2020年对辽宁省沈阳、清原和昌图等7个主要赤芍种植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辽宁赤芍生产的主要病害有5种,通过症状观察、培养特性、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特异性引物检测和致病性测定,鉴定5种病害的病原分别为赤芍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paeoniae,赤芍轮斑病菌Cercospora brunkii,赤芍白粉病菌Erysiphe paeoniae,赤芍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和赤芍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赤芍叶霉病发生于6月上旬,8月中下旬至9月为盛发期。该病分布十分广泛且危害严重,各调查种植地区均有分布。清原地区发病较为严重,病情指数可以达到50以上,病株率约为74.5%~100%,病叶率约为43.2%~95.1%,危害极其严重且蔓延速度快,可以导致植株成批枯死。赤芍白粉病该病主要分布在清原、沈阳、宽甸、西丰,其中沈阳地区发病相对较重,病株率约35.9%~56.1%,病叶率约为16.6%~75.5%。赤芍轮斑病只在抚顺清原和沈阳发生,在清原发病较为严重,病株率约为35.9%~89.3%,病叶率约为16.6%~75.1%。赤芍炭疽病主要分布在本溪、沈阳和法库,其中本溪地区发病相对重,病株率约为28.9%~56.1%,病叶率约为17.3%~44.2%。根腐病主要分布在沈阳和法库,病株率较低,其中在法库地区发病相对重,病株率约为18.5%~23.5%。2.赤芍叶霉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叶霉病菌在10~30℃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速度为1.03 mm/d;在p H值为3~10均可生长,最适p H为7,菌丝生长速率为1.73 mm/d;病菌最适光照条件为24 h光照,菌丝生长速度为1.03 mm/d;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V8培养基,平均生长速度为2.90mm/d;最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的培养基半乳糖和甘氨酸,菌丝生长速度分别为2.00mm/d和1.84 mm/d。分生孢子在10~35℃均能产生,孢子的形成最适温度为25℃,产孢量为9.7×106个/皿;在p H 4~10均可产生分生孢子,p H 7时产孢量最大,产孢量为6.5×107个/皿;在24 h光照条件较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产孢量为5.7×107/皿;最适孢子产生的培养基为V8培养基,产孢量为8.5×107个/皿;最适孢子产生的培养基为V8培养基,产孢量为8.5×107个/皿;分生孢子6 h开始萌发,24 h萌发率达94.64%;分生孢子在5~35℃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萌发率为72.32%;分生孢子最适宜萌发碳、氮源为蛋白胨和麦芽糖,萌发率分别为74.11%和86.67%;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有助于孢子萌发,其萌发率为91.67%;分生孢子在p H 4~10条件下均可萌发,最适p H为7,萌发率为79.11%。菌丝致死的温度57℃,孢子致死的温度为59℃。3.赤芍叶霉病菌细胞壁降解酶及其活性研究细胞壁降解酶是植物病原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在病斑扩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赤芍叶霉病菌能产生PG、PMG、PGTE、PGTE、Cx和Ex酶,但其发生条件差异显着。赤芍叶霉病菌接种不同天数后,于病斑处测定产酶活性,结果表明,果胶酶中的PMG酶在接种第16 d酶活性最高,约为43.52 U/mg,纤维素酶EG、Cx酶活性相对较低。对叶霉病菌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病菌最适产酶温度为25℃,其中PMTE酶活性最高,约为2166.02 U/m L;病菌最适培养时间为20 d,活性约为1079.91 U/m L;持续震荡24 h有利于病菌CWDEs的产生;24 h黑暗条件有助于CWDEs的产生,PMG酶和PG酶的活性较高,其中持续黑暗的条件PMG酶的活性最高,约为1827.78 U/m L;PMG的最适产酶p H为7,活性约为3793.638 U/m L,最适产酶氮源为蛋白胨,酶活性约为6777.01 U/m L;最适碳源为蔗糖,活性约为3028.18 U/m L。通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健康的叶片进行接种,赤芍叶片均可形成褐色斑点,随着病斑扩展,经果胶酶处理的赤芍叶片的病斑较纤维素酶处理的病斑大。4.赤芍叶霉病室内药剂筛选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8种杀菌剂对赤芍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筛选出2种防效较好的杀菌剂,分别为400g/L氟硅唑和50%多菌灵。其中,400g/L氟硅唑对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1.801 mg/L。其次50%多菌灵,EC50值为2.76 mg/L。对孢子萌发的抑制较好的是药剂为80%代森锰锌、400 g/L氟硅唑SC、25%吡唑醚菌酯和50%多菌灵,其中抑制效果效果最好的为25%吡唑醚菌酯,抑菌率在90%以上。结合该病害流行规律,规划合理施药方法,为有效防治叶霉病奠定了理论依据。

刘梦秋,舒波,刘丽琴,决登伟,王一承,石胜友[2](2017)在《油梨根腐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根腐病是为害油梨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世界上所有的油梨种植区都有发生,是制约油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油梨根腐病的病原有:疫霉菌、蜜环菌、焦菌以及丝核菌等,其中疫霉菌为主要病原菌。本文从病原菌发病规律、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以及根腐病的综合防治等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总结油梨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开拓未来研究方向。

成丹[3](2015)在《化学诱变绛红褐链霉菌YSSPG3对农药的耐药性研究》文中指出为筛选出具有较强耐药性的绛红褐链霉菌YSSPG3(Streptomyces purpeofuscus YSSPG3)优良突变菌株,本文选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叠氮化钠(NaN3),5-溴尿嘧啶(5-BU)、叠氮化钠(NaN3)3种化学诱变剂对绛红褐链霉菌YSSPG3进行化学诱变,再用多菌灵、百菌清对突变菌株进行药剂驯化,从中筛选出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并对耐药性菌株进行各种指标的测定,最后用筛选出的具有优良耐药性的突变菌株与几种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并将耐药性菌株与农药协同使用,观察对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其结果如下:1经过化学诱变及药剂驯化处理之后,最终筛选出了 4种对3500 mg/L的多菌灵具有显着耐药性的突变菌株,即经叠氮化钠诱变剂浓度为8、10mmol/L诱变后的2种菌株,以及添加10、20μL甲基磺酸乙酯(EMS)原液诱变处理之后的2种菌株;5种对1500 mg/L的百菌清具有显着耐药性的突变菌株,即经叠氮化钠诱变剂浓度为8、10mmol/L诱变后的2种菌株,以及添加10、20、40μL甲基磺酸乙酯(EMS)原液诱变处理之后的3种菌株;2以出发菌株绛红褐链霉菌YSSPG3为敏感对照菌株,其抗性水平为1,在农药多菌灵的处理中,对照菌株的Ec50值为180.18 mg/L,致死浓度为700mg/L,4种突变菌株在含多菌灵3500 mg/L的培养基上均能长出菌落,Ec50值达3202.58~3722.20 mg/L,抗性水平为17.99~20.66,其中抗性水平最高的为经叠氮化钠诱变剂浓度为8mmol/L诱变后的突变菌株;在农药百菌清的处理中,对照菌株的Ec50值为164.66 mg/L,致死浓度为500mg/L,5种突变菌株在含百菌清1500 mg/L的培养基上均能长出菌落,Ec50值达1301.97~1960.20 mg/L,抗性水平为7.91~11.90,其中抗性水平最高的为经叠氮化钠诱变剂浓度为8mmol/L诱变后的突变菌株;3经测定观察几种耐药性菌株中稳定性最好的是经叠氮化钠诱变剂浓度为8mmol/L诱变后的突变菌株;所有耐药性菌株在添加百菌清、多菌灵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而其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是经叠氮化钠诱变剂浓度为8mmol/L诱变后的突变菌株;9种耐药性菌株中孢子产生量最大的是经添加10μL甲基磺酸乙酯(EMS)原液诱变处理之后的突变菌株,为3.03×109cfu/mL,但是其孢子萌发率比较小,孢子萌发率最大的是经叠氮化钠诱变剂浓度为8mmol/L诱变后的突变菌株,为21.34%;5株对百菌清具耐药性的突变菌株中,孢子产生量最大的是经叠氮化钠诱变剂浓度为8mmol/L诱变后的突变菌株,为7.5O×1O9cfu/mL,其孢子萌发率也最大,为18.00%。但是相较未经诱变的出发菌株而言,9种耐药性突变菌株的孢子产生量和孢子萌发率都存在明显的降低。4经过平板对峙实验,发现2种优良耐药性菌株对9种病原菌都存在显着的抑制作用,添加百菌清、多菌灵的培养基也对9种病原菌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将耐药性突变菌株和多菌灵、百菌清协同使用时,对各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更强。经叠氮化钠诱变剂浓度为8mmol/L诱变后对多菌灵具有耐药性的突变菌株的Ec50值高达3722.20 mg/L,经叠氮化钠诱变剂浓度为8mmol/L诱变后对百菌清具有耐药性的突变菌株的Ec50值高达1960.20 mg/L,二者均可以在生产实践当中和多菌灵、百菌清协同使用防治植物病害,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5经过透明圈法测定酶活性,发现9种绛红褐链霉菌YSSPG3突变菌株均不具有几丁质酶活性。

陈守常[4](2009)在《论森林病害预防与治理》文中认为对森林病害预防和治理作一简要的历史回顾和展望未来,并对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特征和防治方针,森林生态治理,森林健康思想进行初步阐述和讨论。

张海利,陈永兵,徐坚[5](2008)在《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论述了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生防因子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研究进展,并对生防菌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赵光材[6](2006)在《环境因素与生物灾害》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历史和现存案例,报告了在生态环境变化中,生态系统内的物种可因食源不断增加、食性改变,食物链中顶极物种和天敌减少、物种发生代换的因素爆发成灾。只有作好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并施行生物多样性动态管理,才能达到持续有效的控制。

李清飞[7](2006)在《具有生物农药功能的有机肥生产工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是我国烟草两种主要的土传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栽培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但由于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而无法从根本上进行防治。生态防治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病害的防治,是一种病害防治的新思维、新途径。本研究采用从原位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中筛选出对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等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高效拮抗菌株,并将其接种于农业固体废弃物中,在将其制作成有机肥过程中拮抗菌大量增生。合理施用有机肥或将有机肥与生物防治或抗性菌应用相结合,将可以起到改善和修复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和烟株自身抗御病害的能力,减少肥料和化学农药使用,改善烟叶品质和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拮抗菌进行筛选,获得6株防治青枯病和2株防治黑胫病潜能较大的拮抗菌,并以拮抗菌中抑制青枯病效果较好的菌株T5为考察目标,研究了其发酵条件和具有抑制烟草青枯病功能的烟草专用肥生产工艺,包括适宜的接种时期、接种量和大量繁殖所需的时间等因素研究;拮抗黑胫病的机理。研究结果如下: 1、从福建烟田的病株中分离出烟草青枯病病原菌,从其原位土壤中经过分离纯化得到40种土壤菌株,经过平板拮抗法筛选后得到对青枯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5株土壤细菌和1株真菌,分别命名为T1、T2、T3、T4、T5和T6,其中菌株T5的拮抗带最大,菌落拮抗带达10.2~21.4mm。 2、烟草青枯病拮抗细菌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抑制效果较好的拮抗菌T5在20~4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4~24h为对数生长期;pH值为5.0~9.0。进行该菌的液体培养与扩增时,在相同的接种量下,250ml三角瓶的最佳装瓶量为120ml。通过正交试验法获较佳的液体培养基为蔗糖15g/L、牛粪堆肥200g/L、蛋白胨4g/L、牛肉膏1.5g/L。 3、以牛粪为原料生产抑制烟草青枯病的有机肥研究,选用了抑制烟草青枯病效果较好的T5菌株作为生产用接种体,通过控制堆肥的温度和接种时间来生产有机肥。在80℃的水浴中连续加热堆肥2d将堆肥中的土着细菌降低到5.3log10CFU/g(干基),冷却后立即接种,40℃下培养3d,得到约12log10CFU/g(干基)的高浓度堆肥产品。大田试验表明:该有机肥有一定的防病作用,青枯病防

李红丽,李清飞,郭夏丽,王岩,刘国顺,郭桥燕[8](2006)在《调节土壤微生态防治烟草青枯病》文中研究说明烟草青枯病是我国南方烟区多发性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栽培抗病品种、应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但由于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而无法从根本上进行防治。生态防治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病害的防治,是一种病害防治的新思维、新途径。合理施用有机肥或将有机肥与生物防治或抗性菌应用相结合,将可以起到改善和修复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和烟株自身抗御病害的能力,减少肥料和化学农药使用,改善烟叶品质和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宋玉双[9](2004)在《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文中指出

宋玉双[10](2004)在《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文中研究指明

二、植物真菌性根病及其生态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真菌性根病及其生态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省赤芍叶霉病病原学及防治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枝孢属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1 枝孢类真菌病害发生及危害
        1.1 枝孢类真菌病害种类
        1.2 枝孢类真菌病害的危害
        1.3 枝孢属的形态特征与分类地位
        1.4 枝孢属的生物学特性与流行
        1.5 枝孢菌的侵染方式和致病机理
        1.6 枝孢属病害的防治
第二章 赤芍主要病害田间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辽宁赤芍主要病害的种类调查
        1.2 赤芍病害病样采集、症状观察与描述
        1.3 形态鉴定
        1.4 分子鉴定
        1.5 病菌的致病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赤芍主要病害调查
        2.2 赤芍叶霉病
        2.3 赤芍炭疽病
        2.4 赤芍白粉病
        2.5 赤芍轮斑病
        2.6 赤芍根腐病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赤芍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赤芍叶霉菌株来源
        1.2 环境对赤芍叶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其产孢量的影响
        1.3 环境条件和营养环境对赤芍叶霉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4 赤芍叶霉病菌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环境对赤芍叶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其产孢量的影响
        2.2 环境条件和营养环境对赤芍叶霉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3 致死温度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赤芍叶霉病菌细胞壁降解酶及其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试剂
        1.2 赤芍叶霉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粗酶液的提取
        1.3 赤芍叶霉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
        1.4 赤芍叶霉病菌细胞壁降解酶产生条件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赤芍叶片CWDEs活性
        2.2 细胞壁降解酶的条件优化
        2.3 细胞壁降解酶(CWDE)对赤芍叶片的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赤芍叶霉病室内药剂筛选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不同杀菌剂对赤芍叶霉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1.3 不同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对赤芍叶霉菌菌落生长的毒力测定
        2.2 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油梨根腐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油梨根腐病的病原菌
    1.1 疫霉菌根腐病
    1.2 蜜环菌根腐病
    1.3焦菌根腐病
    1.4 丝核菌根腐病
2 病原菌致病机理
3 油梨根腐病防治措施
    3.1 栽培管理
    3.2化学防治
    3.3 生物防治
    3.4 抗病砧木
4 展望

(3)化学诱变绛红褐链霉菌YSSPG3对农药的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链霉菌的简介
    1.2 绛红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purpeofuscus)的研究进展
    1.3 农药的基本性质
        1.3.1 多菌灵的简介
        1.3.2 百菌清的概述
    1.4 诱变育种技术概述
        1.4.1 物理诱变技术
        1.4.1.1 紫外线诱变
        1.4.1.2 X射线和γ射线
        1.4.1.3 空间作用诱变
        1.4.2 化学诱变育种技术
        1.4.2.1 化学诱变的特点
        1.4.2.2 化学诱变剂的特点及诱变机理
        1.4.3 生物工程改造育种
        1.4.3.1 原生质体融合
        1.4.3.2 基因工程育种
        1.4.4 复合诱变育种
    1.5 根部病害的概述
2 目的及意义
3 实验内容及技术路线
4 材料及方法
    4.1 实验材料
        4.1.1 出发菌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培养基
        4.1.4 病原菌
    4.2 实验方法
        4.2.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4.2.2 化学诱变处理
        4.2.3 农药的驯化培养
        4.2.4 遗传稳定性测定
        4.2.5 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的测定
        4.2.6 耐药性菌株的拮抗性测定以及和农药协同使用对病害的防治鉴定
        4.2.7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5 结果与分析
    5.1 化学诱变剂浓度的选择
        5.1.1 第一次化学诱变结果
        5.1.2 第二次化学诱变结果
    5.2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突变菌株对农药的抗性水平
        5.2.1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突变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
        5.2.2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突变菌株对百菌清的抗性水平
    5.3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
    5.4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突变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
    5.5 耐药性突变菌株叠8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与农药的协同作用
    5.6 耐药性绛红褐链霉菌突变菌株的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6 结论与讨论
    6.1 化学诱变剂浓度的选择
    6.2 耐药性突变菌株对农药的抗性水平
    6.3 耐药性菌株的稳定性、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
    6.4 耐药性突变菌株叠8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与农药的协同作用
    6.5 耐药性突变菌株的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7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环境因素与生物灾害(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物源不断增加,种群迅速扩大
    1.1 狼灾
    1.2 白蚁害
2 失去天敌
    2.1 猫、猫头鹰、蛇的大量减少,是当今鼠、兔害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2.2 害虫天敌失去栖息场所,导致害虫大量发生
    2.3 食物链中断
3 环境改变后的物种重组
4 植物不能适应
5 控制和控制管理
    5.1 先决条件
    5.2 前提条件
    5.3 基础条件
    5.4 成败的要素

(7)具有生物农药功能的有机肥生产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烟草青枯病的研究概况及其防治措施
        2.1.1 青枯病发生原因及其生态分析
        2.1.2 当前烟草青枯病主要防治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2.1.3 调节土壤微生态平衡和作物自身抗病机制防治烟草青枯病害
    2.2 烟草黑胫病的研究概况及其防治措施
        2.2.1 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原因与分析
        2.2.2 当前防治烟草黑胫病主要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2.2.3 利用有机堆肥管理拮抗微生物体系防治烟草黑胫病
    2.3 影响生物制剂的因素
    2.4 国内外利用有机肥进行土传病害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4.1 国内外此类研究的现状
        2.4.2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3 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拮抗菌的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培养基
        3.1.2 病株采集与病原菌分离
        3.1.3 青枯病致病性测定
        3.1.4 烟株原位土壤细菌分离
        3.1.5 青枯病抑制菌的筛选与分离
        3.1.6 拮抗细菌的形态观察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测定
        3.2.2 原位土壤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3.2.3 拮抗菌株的显微镜观察
    3.3 小结与讨论
4 烟草青枯病拮抗细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培养基与菌种
        4.1.2 各种参数对拮抗菌菌落生长的影响试验
    4.2 各参数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4.2.1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4.2.2 生长曲线的测定
        4.2.3 培养液的不同装量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4.2.4 初始培养基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4.2.5 培养基成分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4.2.6 其它菌株的发酵发条件
    4.3 小结
5 抑制烟草青枯病的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培养基与菌种
        5.1.2 原料与堆肥生产
        5.1.3 拮抗菌的突变菌株筛选
        5.1.4 堆肥嗜温菌对T5-1生长的影响
        5.1.5 堆肥原材料灭菌对T5-1菌的影响
        5.1.6 堆肥加热处理降低土着微生物的数量
        5.1.7 抗青枯病功能性有机肥的田间试验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堆肥嗜温菌对T5-1生长的影响
        5.2.2堆肥原材料灭菌对T5-1菌的影响
        5.2.3 堆肥加热降低土着微生物数量对T5-1菌株生长的的影响
        5.2.4 田间试验结果
    5.3 小结与讨论
6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抑制作用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培养基
        6.1.2 病原菌采集与分离
        6.1.3 黑胫病病菌致病性测定
        6.1.4 土壤真菌分离
        6.1.5 拮抗菌筛选
        6.1.6 拮抗作用测定
        6.1.7 寄生现象观察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病原菌分离
        6.2.2 致病性鉴定
        6.2.3 土壤真菌的分离
        6.2.4 拮抗菌株的筛选及其拮抗作用
        6.2.5 寄生现象观察
    6.3 小结与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调节土壤微生态防治烟草青枯病(论文提纲范文)

1 青枯病发生原因及其生态分析
2 当前烟草青枯病主要防治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3 调节土壤微生态平衡和作物自身抗病机制防治烟草青枯病害

四、植物真菌性根病及其生态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省赤芍叶霉病病原学及防治基础研究[D]. 毛宁.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
  • [2]油梨根腐病的研究进展[J]. 刘梦秋,舒波,刘丽琴,决登伟,王一承,石胜友. 中国南方果树, 2017(05)
  • [3]化学诱变绛红褐链霉菌YSSPG3对农药的耐药性研究[D]. 成丹. 四川农业大学, 2015(07)
  • [4]论森林病害预防与治理[J]. 陈守常. 四川林业科技, 2009(01)
  • [5]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张海利,陈永兵,徐坚. 农业科技通讯, 2008(08)
  • [6]环境因素与生物灾害[J]. 赵光材. 热带农业科技, 2006(03)
  • [7]具有生物农药功能的有机肥生产工艺的研究[D]. 李清飞. 郑州大学, 2006(12)
  • [8]调节土壤微生态防治烟草青枯病[J]. 李红丽,李清飞,郭夏丽,王岩,刘国顺,郭桥燕. 河南农业科学, 2006(02)
  • [9]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J]. 宋玉双. 中国森林病虫, 2004(05)
  • [10]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J]. 宋玉双. 中国森林病虫, 2004(04)

标签:;  ;  ;  ;  ;  

植物根部真菌病害及其生态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