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一、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肝癌中表达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皎皎[1](2021)在《“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疗效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的入选晚期肝癌患者共126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成3组,即西医对照组42例(以下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医组),采用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组方案基础上加上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入选后有10例患者脱落(中医组6例,3例因失访脱落,3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西医组4例,2例因异地就医不便退出,2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病例资料的共116例,西医对照组(西医组)38例、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中西医组)42组、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中医组)36例。该研究通过湖北省中医院伦理审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完成临床试验注册,注册号:Chi CTR-IOR-17011439。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三组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常规、粪常规加潜血、肝功、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对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依据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分别收集中医组、西医组、中西组每组20名患者血清,共60份,正常人群血清18份。收集的血清-80℃冻存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实验室。通过悬液芯片系统检测患者血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Factor,G-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6/8/18(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Interleukin-18,IL-18)、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的中药对这些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8.10%VS72.22%VS52.63%)、(71.43%VS58.33%VS34.21%)(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西组和西医组患者生存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23.86±17.55VS20.08±19.86VS15.95±16.44)(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组间比较及前后测量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指标比较: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治疗后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西医组及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水平,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水平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的主体内差异及以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显着低于西医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量表积分比较:三组患者生理机能积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后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HGF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明显高于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2255.17VS1097.76VS1072.39VS882.67)(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GF的过度表达。(8)IL-6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中西医组及西医组均低于正常人群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38.03VS5166.45VS12842.5VS24559.34)(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6的过度表达。(9)IL-18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及中医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0.345VS82.61VS78.58)(P>0.05),但均较正常人群组升高(75.16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同样可以促进IL-18的表达。(10)PDGF-BB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相对中西医组、西医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677.18VS6140.6VS5534.885)(P>0.05)。但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及中西医组,且更接近正常人群组(4401.67)。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抑制PDGF-BB的过度表达。(11)TNF-α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5.955VS244.93VS573.46VS1037.25)(P>0.05)。中西医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更好的抑制TNF-α的过度表达。结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能够显着提高晚期肝癌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各种生化指标。明显降低晚期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晚期肝癌患者HGF、PDGF-BB、TNF-α、IL-6的过度表达,同时升高晚期肝癌患者IL-18的表达,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及其相关的炎症微环境、免疫微环境、血管新生微环境等。

杨娇[2](2021)在《IGFBP-3和GalNAc-T14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IGFBP-3和Ga1NAc-T14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并对其信号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收集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脑胶质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各108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与癌旁组织IGFB P-3蛋白表达,以及脑胶质瘤组织CyclinE蛋白表达;分析IGFBP-3与C yclinE蛋白表达的关系;分析IGFBP-3和CyclinE蛋白与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率的关系。2.以脑胶质瘤U87MG和U251MG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重组人IGFB P-3(rhIGFBP-3)处理细胞;转染IGFBP-3质粒,或共转染IGFBP-3和G alNAc-T14质粒,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情况;MTT法检测检测各细胞增殖活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蛋白印记实验检测IGFBP-3、GalNAc-T14、CyclinE、CDK2、p-ERK1/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相较于癌旁组织,IGFBP-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升高(P<0.01)。与IGFBP-3表达未升高的脑胶质瘤组织相比,CyclinE在IGFBP-3表达升高的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P<0.01)。脑胶质瘤组织中IGFBP-3与CyclinE 蛋白表达呈强正相关性(r=0.7353,P<0.01)。IGFBP-3或Cycl inE蛋白表达升高与较低的生存率有关(P<0.05)。2.rhIGFBP-3处理明显时间依赖性增加U87MG和U251MG细胞的增殖率(P<0.05)。rhIGFBP-3明显增强U87MG和U251MG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5)。rhIGFBP-3处理48h明显降低U87MG和U251MG细胞G1期细胞比例,并同时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P<0.01)。rhIGFBP-3处理可时间依赖性上调U87MG和U251MG细胞p-ERK1/2、CyclinE和CDK2蛋白表达(P<0.01)。转染IGFBP-3质粒的U87MG和U251MG细胞显示较强绿色荧光,IGFBP-3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5)。IGFBP-3过表达显着增强U87MG和U251MG细胞克隆形成能力。IGFBP-3过表达显着增强U87MG和U251MG细胞p-ERK1/2、CyclinE及CDK2蛋白表达。IGFBP-3过表达显着降低U87MG和U251MG细胞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3.共转染IGFBP-3和CalNAc-T14质粒的U87MG和U251MG细胞显示较强绿色和红色荧光,IGFBP-3和CalNAc-T14蛋白表达均显着上调。与过表达IGFBP-3相比,共同过表达IGFBP-3和CalNAc-T14后U87MG和U251MG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着降低;G1期细胞比例显着增加(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ERK1/2、CyclinE和CDK2蛋白表达显着下调。结论:1.IGFBP-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CyclinE在IGFBP-3表达升高的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且与IGFBP-3表达正相关。2.IGFBP-3能磷酸化激活ERK1/2并上调CyclinE和CDK2蛋白表达,从而促进脑胶质瘤U87MG和U251细胞G1/S期转化和增殖。3.GalNAc-T14 可抑制 IGFBP-3 诱导的 U87MG 和 U251 细胞p-ERK1/2、CyclinE和CDK2蛋白表达变化,从而抑制细胞G1/S期转化和增殖。

乔郭洁[3](2020)在《SEMA3C错义突变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神经轴突导向因子Semaphorin3C(信号素SEMA3C)在多种肿瘤中都有表达,但是它在不同类型肿瘤细胞中对于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功能的影响结果不同,因为SEMA3C突变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研究还未有先例,而且SEMA3C在肿瘤中异常表达的作用机制也尚未被阐明。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讨SEMA3C突变在肝癌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并分析抑制剂凡德他尼(Vandetanib)对SEMA3C表达异常的作用效果。方法:1、采用外显子组测序方法对40例肝癌病人的肿瘤标本进行测序。2、构建SEMA3C野生型WT和突变型MT的真核表达载体。3、研究过表达SEMA3C的野生型和突变型rs1527482 G>A对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并对此分子机制进行分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TK)途径激活是介导肿瘤生长、生存和治疗抵抗的关键机制。同源配体在这些RTK途径的自分泌或旁分泌刺激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展示了SEMA3C通过自身受体丛蛋白PLXND1和PLXNB1以一种与配体无关的方式驱动包括EGFR、VEGFR2和MET在内的多个RTK的激活。4、研究过表达SEMA3C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对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以及EGFR抑制剂凡德他尼(Vandetanib)对皮下瘤的疗效,SEMA3C抑制是治疗晚期肝癌的新策略。结果:1、在40例肝癌病人的外显子组测序结果中发现,在20例高转移潜能病例组中SEMA3C突变rs1527482 G>A有8例,在20例低转移潜能组病例中SEMA3C突变rs1527482 G>A有1例。2、在肝癌细胞系PLC/PRF/5和Hu H-7中,SEMA3C突变型(MT)稳转株的侵袭迁移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均比野生型(WT)和空载体对照组(NC)增强,但NC,WT,MT三者之间的细胞凋亡水平无明显差异。3、在肝癌细胞系PLC/PRF/5的裸鼠皮下瘤模型中,非喂药组中SEMA3C突变型(MT)的肿瘤质量与体积比野生型(WT)和空载体对照组(NC)大很多,凡德他尼(Vandetanib)用药组中,NC,WT,MT三组皮下瘤均明显减小,从减小幅度上来看,MT减小的更多。结论:本研究表明,SEMA3C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在肝癌中高表达SEMA3C或者表达rs1527482 G>A突变的SEMA3C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候选标志物;同时,它在肝癌中表现为促癌基因的特点和功能,将为阐明SEMA3C表达异常与肝癌发生发展机制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并为肝癌的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方向。

申佳伟[4](2020)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子宫蜕膜组织TGF-β1及其受体和CTGF的表达量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实验方法测得TGF-β1及其受体和CTGF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剖宫产后宫内早孕以及阴道分娩后正常早孕患者中子宫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探究妊娠囊种植于剖宫产子宫瘢痕处的具体机制,从分子生物角度逐步揭秘CSP的发生机制,期望为临床上该病的预防以及靶向治疗找到新的思路及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终止妊娠的90名患者的子宫蜕膜组织(每例均取剖宫产瘢痕处或子宫峡部蜕膜和宫腔蜕膜两处标本),共分为三组,其中包括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组(CSP组)30例,剖宫产(cas组)后宫内早孕组30例,阴道分娩(del组)后正常早孕组30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实验对象不同部位(剖宫产瘢痕或子宫峡部处、宫腔)子宫蜕膜组织中的TGF-β1及其受体和CTGF的表达情况。结果:1 TGF-β1表达情况比较:1.1每组子宫峡部或瘢痕处蜕膜与自身宫腔蜕膜TGF-β1表达情况比较(各组内比较):CSP组中TGF-β1在瘢痕处蜕膜组织中相对表达强度为1.33(0.97,1.78),高于宫腔蜕膜0.80(0.7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中TGF-β1在峡部蜕膜中相对表达强度为0.68(0.45,1.11),低于宫腔蜕膜1.12(0.8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l组中TGF-β1在峡部蜕膜中相对表达强度为0.63(0.50,0.93),低于宫腔蜕膜1.13(0.85,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三组间峡部或瘢痕处蜕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比较三组相比存在差异,(Χ2=30.248,P<0.001)。两两比较,TGF-β1在CSP组瘢痕处的相对表达强度为1.33(0.97,1.78)分别高于cas组峡部蜕膜0.68(0.45,1.11)和del组子宫峡部蜕膜0.63(0.50,0.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1在cas组与del组峡部蜕膜中相对表达强度无显着差异(P>0.05)。1.3三组间宫腔处蜕膜组织中TGF-β1表达情况比较TGF-β1在三组宫腔蜕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强度相比无明显差异(Χ2=3.596,P>0.05)。2 TGF-βRⅡ表达情况比较2.1每组患者子宫峡部或瘢痕处蜕膜与自身宫腔蜕膜组织中TGF-βRⅡ表达情况比较(各组内比较):CSP组中TGF-βRⅡ在瘢痕处蜕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强度为0.75(0.54,1.02),低于宫腔蜕膜0.90(0.7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中TGF-βRⅡ在峡部蜕膜和宫腔蜕膜中的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1.06(0.89,1.21)、1.00(0.86,1.44),无显着差异(P>0.05);del组中TGF-βRⅡ在峡部蜕膜和宫腔蜕膜中的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1.01(0.81,1.25)、0.96(0.77,1.19),无显着差异(P>0.05)。2.2三组间峡部或瘢痕处蜕膜组织中TGF-βRⅡ表达情况的比较三组相比存在差异,(Χ2=16.396,P<0.001)。两两比较,TGF-βRⅡ在CSP组瘢痕处的相对表达强度0.75(0.54,1.02)低于cas组峡部蜕膜1.06(0.89,1.21)和del组峡部蜕膜1.01(0.81,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RⅡ在cas组与del组峡部蜕膜中相对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三组间宫腔处蜕膜组织中TGF-βRⅡ的表达情况比较TGF-βRⅡ在三组宫腔蜕膜组织中相对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0,P=0.201)。3 TGF-βRⅠ表达情况比较3.1每组患者子宫峡部或瘢痕处蜕膜与自身宫腔蜕膜组织中TGF-βRⅠ表达情况比较(各组内比较):CSP组中TGF-βRⅠ在瘢痕处蜕膜组织中相对表达强度为0.75(0.60,0.89),低于宫腔蜕膜0.93(0.80,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中TGF-βRⅠ在峡部蜕膜和宫腔蜕膜中相对表达强度分别1.05(0.87,1.16)、1.09(0.94,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l组中TGF-βRⅠ在峡部蜕膜和宫腔蜕膜中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1.03(0.91,1.17)、1.01(0.82,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三组间峡部或瘢痕处蜕膜组织TGF-βRⅠ表达情况比较三组相比存在差异,(Χ2=18.175,P<0.001)。两两比较,TGF-βRⅠ在CSP组瘢痕处蜕膜中相对表达强度0.75(0.60,0.89)低于cas组峡部蜕膜1.05(0.87,1.16)和del组子宫峡部蜕膜1.03(0.91,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RⅠ在cas组与del组峡部蜕膜中相对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三组间宫腔处蜕膜组织中TGF-βRⅠ表达情况比较TGF-βRⅠ在三组宫腔蜕膜组织中相对表达强度比较无明显差异(Χ2=3.867,P=0.145)。4 CTGF表达情况比较:4.1每组子宫峡部或瘢痕处蜕膜与自身宫腔蜕膜CTGF表达情况比较(各组内比较):CSP组中CTGF在瘢痕处蜕膜和宫腔蜕膜中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0.97±0.27、1.02±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中CTGF在峡部蜕膜和宫腔蜕膜中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1.02±0.30、1.03±0.30,无显着差异(P>0.05);del组中CTGF在峡部蜕膜和宫腔蜕膜中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1.14±0.25、1.04±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三组间峡部或瘢痕处蜕膜组织中CTGF的表达情况比较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07,P=0.06)。4.3三组间宫腔处蜕膜组织中CTGF表达情况比较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4,P=0.957)。结论:1.CSP瘢痕处蜕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显着高于剖宫产后宫内早孕组及阴道分娩后正常早孕组,并高于自身宫腔蜕膜组织中TGF-β1表达,提示TGF-β1在CSP瘢痕处呈高表达状态。2.CSP瘢痕处蜕膜组织中TGF-βRⅡ、TGF-βRⅠ的表达显着低于剖宫产后宫内早孕组及阴道分娩后正常早孕组,并低于自身宫腔蜕膜组织中TGF-βRⅡ、TGF-βRⅠ表达,提示TGF-βRⅡ、TGF-βRⅠ在CSP瘢痕处均呈低表达状态。3.CSP瘢痕处蜕膜组织中CTGF表达较其自身宫腔蜕膜及剖宫产后宫内早孕组、阴道分娩后正常宫内早孕组子宫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4.推测剖宫产瘢痕处蜕膜组织中TGF-β1及其受体在CS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蔡文杰[5](2019)在《CXCL8及其受体CXCR1、CXCR2在肝癌患者炎-癌转化中的细胞分子机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肝癌(HC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性粒细胞(PMNs)胞内及局部癌灶CXCL8及其受体CXCR1/2表达水平,分析与血清酶学、病毒载量的相互关系,探讨CXCL8及其受体CXCR1/2在肝癌炎-癌转化分子机制中作用。方法:基于我国2017年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标准,选择HBV相关的肝细胞癌(HCC)患者42例,依据CT影像学检查癌块直径大小分为巨块组(d>10cm)和结节组(d<5cm)。以ELISA法测定血清游离CXCL8水平;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外周血PBMCs、PMNs,Triozl抽提总RNA,逆转录cDNA后扩增,qPCR法检测肝癌患者PBMCs及PMNs内CXCL8、CXCR1、CXCR2 mRNA水平、HBV-DNA载量,取GAPDH为内参,以lgcDNA/lgGAPDH代表其最终含量。IBM SPSS Statistics 20.0分析其与病毒载量、血清GGT、ALT间的相互关系。以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8及其受体CXCR1/2在局部癌灶中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游离CXCL8浓度及外周血PBMCs、PMNs胞内CXCL8及其受体CXCR1、CXCR2表达水平均显着增加(P<0.001)。巨块型、结节型肝癌ALT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巨块型肝癌游离CXCL8与ALT、GGT显着相关(r=0.763;r=0.741),结节型肝癌血清CXCL8与ALT、GGT高度相关(r=0.832;r=0.887),巨块型、结节型肝癌血清CXCL8与GGT/ALT分别为低度相关(r=0.478)和显着相关(r=0.642)。外周血 CXCL8、CXCR1、CXCR2mRNA 含量:(巨块型-PBMCs:0.80±0.30、巨块型-PMNs:0.93±0.33;结节型-PBMCs:0.89±0.28、结节型-PMNs:1.04±0.29)、(巨块型-PBMCs:0.72±0.28、巨块型-PMNs:0.90±0.26;结节型-PBMCs:0.88±0.18、结节型-PMNs:1.05±0.17)、(巨块型-PBMCs:0.92±0.20、巨块型-PMNs:0.73±0.21;结节型-PBMCs:1.08±0.20、结节型-PMNs:0.92±0.20)。对照组与HCC组的CXCL8、CXCR1mRNA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间的 CXCR2mRN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MCs:P=0.160;PMNs:P=0.400)。巨块型、结节型肝癌的PBMCs、PMNs胞内HBV-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MCs:P=0.055;PMNs:P=0.710)。巨块型、结节型肝癌的PBMCs、PMNs胞内CXCL8-CXCR1 mRNA 均有高度相关(巨块型-PBMCs:r=0.930、巨块型-PMNs:r=0.912;结节型-PBMCs:r=0.806、结节型-PMNs:r=0.802),CXCL8-CXCR2 mRNA之间低度相关(巨块型-PBMCs:r=0.369、巨块型-PMNs:r=0.414;结节型-PBMCs:r=0.579、结节型-PMNs:r=0.414),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s、PMNs中 HBV-DNA 与 CXCL8、CXCR1 mRNA 间呈微弱或低度相关(PBMCs-CXCL8:r=0.269、PBMCs-CXCR1:r=0.057;PMNs-CXCL8:r=0.517、PMNs-CXCR1:r=0.335)。PMNs 胞内 CXCL8、CXCR1、CXCR2 mRNA 水平高于 PBMCs 胞内,肝癌患者 HBV-DNA(+)胞内 CXCL8、CXCR1、CXCR2 mRNA 水平高于HBV-DNA(-)患者。巨块型肝癌 PBMCs、PMNs 内 CXCL8、CXCR1 mRNA 与GGT/ALT均显示高度相关(PBMCs-CXCL8:r=0.900、PBMCs-CXCR1:r=0.837;PMNs-CXCL8:r=0.865、PMNs-CXCR1:r=0.849);结节型肝癌 PBMCs、PMNs内 CXCL8、CXCR1 mRNA 与 GGT/ALT 均显示显着相关(PBMCs-CXCL8:r=0.704、PBMCs-CXCR1:r=0.574;PMNs-CXCL8:r=0.694、PMNs-CXCR1:r=0.673);巨块型肝癌PBMCs、PMNs内CXCR2mRNA与GGT/ALT显示微弱相关(r=0.281)和低度相关(r=0.357),结节型肝癌PBMCs、PMNs内CXCR2 mRNA与GGT/ALT显示显着相关(r=0.566)和低度相关(r=0.426)。SABC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局部癌灶CXCL8、CXCR1表达较肝炎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CXCR2在局部癌灶较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L8-CXCR1/2弥漫性表达浸润在肝细胞、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局部癌灶组织CXCL8及其受体CXCR1表达增高,与血清ALT、GGT、GGT/ALT含量、病毒载量HBV-DNA呈正相关,且PMNs内CXCL8及其受体CXCR1表达高于PBMCs。局部病癌灶中CXCL8及其受体CXCR1表达增强,在肝癌浸润生长、恶性增生及在炎-癌转化中起主要的促进作用;而CXCR2作用相对较弱。图[26]表[22]参[54]

杨子桧[6](2019)在《CCL2/CCR2分子轴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是SACC的一个显着生物学特征。由于SACC易侵犯神经并沿神经浸润及远处转移,使手术范围难以掌握,加上SACC对化疗不敏感,导致SACC治疗难度较大,患者预后较差。研究表明,在神经以及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分泌C-C模体趋化因子配体2(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CCL2)。CCL2又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可通过激活其受体:C-C模体趋化因子受体2(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2,CCR2),由CCL2/CCR2分子轴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等过程。CCL2还可通过CCL2/CCR2分子轴募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促进肿瘤的进展。然而,CCL2/CCR2分子轴以及TAMs在SACC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明了,有待深入研究。本实验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CCL2/CCR2分子轴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究CCL2、CCR2、CD68以及CD163在SACC患者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或者分布,并分析其与SACC嗜神经侵袭间的关系。方法:取71例SACC病理标本及50例正常涎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并分析CCL2、CCR2、CD68以及CD163的表达;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并分析TAMs在SACC中的分布;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CCL2、CCR2、CD68以及CD163的表达与SACC嗜神经侵袭、TNM分期、患者生存等的相关性。结果:CCL2、CCR2、CD68以及CD163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涎腺组织;在SACC组织中,CCL2、CCR2的表达与CD68、CD163的表达水平显着相关;透射电镜下可见SACC组织中TAMs的浸润;CCL2、CCR2、CD68以及CD163的高表达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TNM分期以及患者不良预后显着相关。结论:CCL2、CCR2在SA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TAMs的募集密切相关;CCL2/CCR2分子轴及TAMs可能在SACC的嗜神经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CCL2/CCR2分子轴介导肿瘤-神经相互作用促进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机制研究目的:探究CCL2、CCR2在肿瘤细胞-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共培养体系中的表达,利用药物拮抗剂和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探究CCL2/CCR2分子轴是否介导肿瘤-神经相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新生BALB/c小鼠DRG及SACC细胞系SACC-83与SACC-LM,构建肿瘤细胞-DRG共培养体系;采用ELISA、荧光实时定量PCR(q 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共培养体系条件培养基与肿瘤细胞CCL2或CCR2的表达;采用CCR2 sh RNA慢病毒转染系统构建稳定下调CCR2的SACC-83细胞株;采用q RT-PCR、Western Blot、CCK8、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探究不同浓度CCL2条件下,SACC-83细胞与DRG共培养,或者CCR2沉默条件下,SACC-83细胞p-ERK1/2、ERK1/2、MMP-2与MMP-9的表达以及增殖、迁徙、侵袭能力的变化;取新生BALB/c小鼠DRG及SACC-83细胞系构建体外SACC细胞嗜神经侵袭模型。采用药物拮抗剂或者慢病毒转染RNAi技术探究阻断CCL2/CCR2分子轴对SACC细胞嗜神经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DRG高表达CCL2,激活SACC-83细胞或者SACC-LM细胞CCR2的表达;CCL2/CCR2分子轴可激活SACC-83细胞ERK1/2信号通路,并调控MMP-2、MMP-9的表达,促进SACC-83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通过药物拮抗剂或者慢病毒转染RNAi技术阻断CCL2/CCR2分子轴均可显着抑制SACC-83细胞的嗜神经侵袭。结论:神经可能通过分泌CCL2,由CCL2/CCR2分子轴激活肿瘤细胞ERK1/2信号通路,及MMP-2、MMP-9的表达,促进SACC的嗜神经侵袭。3.CCL2/CCR2分子轴募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能力的机制研究目的:探究CCL2/CCR2分子轴是否参与调控SACC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间的相互作用及可能机制,明确TAMs对SAC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100 n M,24 h)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并构建SACC-83细胞与巨噬细胞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以探究SACC细胞与TAMs的相互作用;采用ELISA、q 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共培养体系条件培养基CCL2的表达,以及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CCL2或CCR2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RNAi技术构建稳定下调CCL2的SACC-83细胞株;采用q RT-PCR以及Western Blot实验探究SACC-83细胞CCL2沉默条件下,共培养的巨噬细胞CCR2的表达情况;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分析SACC-83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CCR2特异性阻滞剂RS504393(50 ng/m L)抑制巨噬细胞CCR2的表达,分析阻断CCL2/CCR2分子轴后SACC-83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SACC-83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巨噬细胞48 h,得到TAM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AMs表面标志物CD163与CD206的表达变化,采用q 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分析TAMs的TNF-α、IL-1β、Arg1、IL-10以及GDNF分子的表达变化;使用RS504393(50 ng/m L)抑制TAMs的CCR2表达,分析阻断CCL2/CCR2分子轴后TAMs的CD163、CD206、TNF-α、IL-1β、Arg1、IL-10以及GDNF的表达变化;使用TAMs条件培养基诱导SACC-83细胞,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ACC-83细胞p-RET及RET的表达变化;在TAMs条件培养基中加入GDNF中和抗体(GDNF neutralizing antibody,GDNF Nab,2μg/m L)去除GDNF,或者对巨噬细胞应用RS504393(50 ng/m L),然后诱导SACC-83细胞,48 h后检测SACC-83细胞p-RET及RET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划痕以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分析TAMs条件培养基对SACC-83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对SACC-83细胞应用RET抑制剂pyrazolo-pyrimidine-1(PYP1,5μM),或者对巨噬细胞应用RS504393(50 ng/m L),探究阻断GDNF受体RET,或者阻断CCL2/CCR2分子轴后,TAMs条件培养基对SACC-83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SACC-83细胞来源CCL2可激活TAMs的CCR2的表达;SACC-83细胞通过CCL2/CCR2分子轴促进TAMs的CD163、CD206、Arg-1、IL-10以及GDNF的表达,然而抑制TNF-α以及IL-1β的表达;TAMs通过GDNF/RET通路促进SACC-83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结论:SACC细胞可能通过CCL2/CCR2分子轴募集TAMs,促进SACC细胞的侵袭。其机制可能是:SACC细胞通过CCL2/CCR2分子轴诱导TAMs的“M2表型转化”,并促进TAMs的GDNF的表达;同时,TAMs通过GDNF/RET通路促进SA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4.CCR2阻滞剂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探究通过对荷瘤裸鼠应用CCR2阻断剂以阻断CCL2/CCR2分子轴,能否抑制SACC的嗜神经侵袭。方法:在靠近裸鼠坐骨神经处接种SACC-83细胞以建立SACC嗜裸鼠坐骨神经侵袭模型;肿瘤细胞接种后1周,裸鼠经口用药RS504393(30 mg/kg),3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4周,肿瘤细胞接种满5周后处死动物。分析用药后肿瘤体积、坐骨神经功能障碍及神经肿胀程度。结果:裸鼠应用CCR2阻断剂后可显着抑制肿瘤的体积、坐骨神经功能障碍以及神经肿胀程度。结论:应用CCR2阻断剂可抑制SACC嗜神经侵袭,可能为治疗SACC的嗜神经侵袭提供新的策略。

胡丽敏[7](2019)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对列研究,收集邯郸市中心医院2016-2018年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的病理标本,对标本的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描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出各组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表达的阳性率,分析HGF、c-Met与胃癌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两年间,就诊邯郸市中心医院且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65例,正常胃组织标本35例。1.纳入标准:1)年龄41-81岁;2)符合胃癌病理诊断及分型标准。标准依据我国《胃癌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的建议》(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年4月修订)。2.排除标准:已经接受放疗或化疗者。3.设计病理资料记录表:对实验标本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免疫组化染色情况。纳入实验的胃癌病理标本共65例,其中高、中分化组36例,低分化组29例;有淋巴结转移组33例,无淋巴结转移32例;胃癌TNM分期Ⅰ+Ⅱ期者31例,Ⅲ+Ⅳ期者34例。正常胃组织标本有35例(胃癌组织远端部位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组织者)。4.实验试剂及实验结果判读标准:试剂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北京中杉金桥公司,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行免疫组化染色。以细胞浆及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反应。5.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的关联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65例胃癌组织中HGF阳性率为80%(52/65),c-Met阳性率为83%(54/65);35例正常组织中HGF阳性率为20%(7/35),c-Met阳性率为17.1%(6/35)。胃癌组织中HGF、c-met的表达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33例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HGF阳性率90.9%(30/33),c-Met阳性率93.9%(31/33);32例无淋巴结转移组中HGF阳性率68.7%(22/32),c-Met阳性率71.8%(23/3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HGF、c-met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癌TNM分期Ⅲ+Ⅳ期的实验组中HGF阳性率91%(31/34),c-Met阳性率94%(32/34);TNMⅠ+Ⅱ期组中HGF阳性率68%(21/31),c-Met阳性率71%(22/31)。TNM分期Ⅲ+Ⅳ期组中HGF和c-met的表达明显高于TNMⅠ+Ⅱ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不同分化癌组织中分别为:低分化组中HGF阳性率89.6%(26/29),c-Met阳性率89.6%(26/29);高、中分化组中HGF阳性率72.%(26/36),c-Met阳性率77.8%(28/36)。HGF及c-Met阳性表达在不同分化癌组织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分别为:>50岁患者组中HGF阳性率80%(32/40),c-Met阳性率82.5%(33/40);<50岁患者组中HGF阳性率80%(20/25),c-Met阳性率84%(21/25)。HGF及c-Met阳性表达不同年龄患者癌组织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GF及其受体c-Met的异常过度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并促进其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因素之一。

张科[8](2020)在《前列腺素E2及其受体信号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和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胶质瘤是临床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50%以上。具有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脑胶质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多步骤的过程。前列腺素E2(PGE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和调节因子,它参与几乎所有的细胞代谢活动,并介导多种不同的生理、病理功能。PGE2目前已确定有EP1、EP2、EP3和EP4四种受体亚型。其中EP4是目前被研究的最广泛和深入的EP受体亚型,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已明确。EP4下游有两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即AC-c AMP和PI3K信号通路。PGE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研究表明,PGE2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均异常表达,如在肝细胞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口腔鳞癌、乳腺癌等患者的肿瘤组织或血浆中PGE2表达升高,且与肿瘤的大小、分期、有无转移、预后及复发等方面都存在相关性。Snail是近年研究发现的一种抑制型转录因子。研究表明,Snail与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结合而抑制后者的转录,通过影响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上皮间质转型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参与肿瘤的进展。c-myc是一种多功能的早期反应基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研究表明c-myc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影响肿瘤的增殖和转移,参与肿瘤的发生与进展。PGE2及其受体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如何?具体调节机制如何?目前尚未见系统报道。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题首先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观察PGE2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初步验证PGE2及其受体在脑胶质瘤发生与进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体外细胞实验,使用EP受体亚型选择性激动剂、EP受体亚型选择性拮抗剂和信号通路抑制剂等来深入探讨PGE2介导脑胶质瘤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实验依据。目的:观察PGE2及其受体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探讨PGE2及其受体对脑胶质瘤细胞的调控作用和机制,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组织样本60例,同时收集同期脑外伤手术患者20例的脑挫伤组织作为对照,进行以下实验: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PGE2水平;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PGE2含量;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PTGES2、CD34、VEGF、EP1、EP2、EP3和EP4的表达;4)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EP4表达;5)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EP3、EP4、Snail和c-myc的表达。统计分析。常规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在研究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中,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加相同体积溶媒或培养基)、PGE2 1μM组、PGE25μM组、PGE2 10μM组;在研究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凋亡的影响实验中,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U87+同体积溶媒或培养基)、PGE2刺激组(U87+PGE2 5μM);在研究L-902,688z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实验中设置3组:空白对照组(U87+同体积溶媒或培养基)、PGE2 5μM组(U87+PGE2 5μM)、L-902,688z 5μM组(U87+L-902,688z 5μM);在研究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和信号分子的影响实验中设置3组:空白对照组(U87+同体积溶媒或培养基)、PGE2 5μM组(U87+PGE2 5μM)、CJ-42794 5μM组(U87+PGE2 5μM+CJ-42794 5μM)。每组设置3~6个复孔。37℃,5%CO2条件下孵育24~72 h,进行以下实验:1)MTT法检测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2)细胞粘附实验检测PGE2、L-902,688 z及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粘附能力的影响;3)Western blot法检测脑胶质瘤细胞中EP4、Bcl-2、Bcl-xl、Bax、caspase-3、caspase-9、cytochrome C、c AMP、PI3K、c-myc和Snail的蛋白表达;4)CCK8细胞增殖试验检测L-902,688 z和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5)流式细胞术检测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统计分析。结果:1)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脑胶质瘤患者组织及外周血中PGE2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2)脑胶质瘤患者组织及外周血PGE2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PTGES2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且与患者的病理分级相关;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0例脑胶质瘤组织样本中44例被检测到VEGF表达阳性(占73.3%),且VEGF表达与PTGES2呈正相关(P<0.001)5)脑胶质瘤组织样本中,PTGES2表达阳性组织的MVD值显着高于PTGES2表达阴性组织的MVD值(P<0.01);6)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P1和EP2在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均不显着,且EP1、EP2在两组之间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P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着增加(P<0.01),即:60例脑胶质瘤组织样本中54例EP3表达阳性(90%),20例正常脑组织样本中3例表达阳性(15.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强度(+,++,+++)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分别为:6例,22例,26例;在正常脑组织中分别:3例,0例,0例。8)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EP4表达显着增加,即:在脑胶质瘤组织中EP4的阳性表达率为96.7%(58/60),在正常脑组织中为15%(3/2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强度(+,++,+++)在脑胶质瘤中分别为:8例,21例,29例;在正常脑组织中分别为:3例,0例,0例。此外,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P4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着增加(P<0.01);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Snial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且与WHO分级相关(P<0.01);1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且与WHO分级相关(P<0.01)(P<0.01);11)在研究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MTT结果显示,PGE2刺激24 h、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PGE2三个浓度组的OD值均显着增加(P<0.01);与PGE2 1μM组比较,PGE2 5μM组的OD值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GE2刺激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PGE2 1μM和PGE2 5μM组的OD值显着升高(P<0.01),PGE2 10μM组无明显变化(P>0.05);同样地,与PGE2 1μM组比较,PGE2 5μM组的OD值更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在研究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中,细胞粘附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GE2明显增加与培养板Matrigel胶粘附的U87细胞的数量,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粘附率最大增加达63.73%;13)在研究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中Bcl-2、Bcl-xl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Bax、caspase-3、caspase-9和cytochrome C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GE2刺激组细胞的EP4膜蛋白、Snail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EP4总蛋白的表达量无显着性变化(P>0.05)。15)在研究EP4受体选择性激动剂(L-902,688 z)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粘附能力显着增加(P<0.01),L-902,688 z具有PGE2相似的效应。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cytochrome C蛋白表达降低(P<0.01),L-902,688z相似的效应;16)在研究EP4受体选择性拮抗剂(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的增殖和粘附能力显着增加(P<0.01);与PGE2组比较,CJ-42794组细胞的增殖和粘附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中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PGE2组比较,CJ-42794组Bcl-2蛋白表达有所下降(P<0.01)。caspase-3和cytochrome C在各组之间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此外,CJ-42794显着抑制了脑胶质瘤细胞中EP4膜蛋白、c AMP、PI3K、Snail和c-myc的表达(P<0.01);17)在探索PGE2/EP4介导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信号通路的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的增殖显着增加、凋亡显着降低(P<0.01),c AMP类似物dbc AMP具有相似的效应;PI3K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无显着影响(P>0.05),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具有一定作用,EP4-PI3K通路对PGE2介导脑胶质瘤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1)脑胶质瘤中PGE2异常表达,且与脑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相关(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分级);(2)PGE2主要通过EP4受体发挥对脑胶质瘤的调节作用,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与进展;(3)PGE2可能通过PGE2/EP4/AC-c AMP/c-myc、PGE2/EP4/PI3K/Snail信号通路参与对脑胶质瘤的调节。

李春艳[9](2017)在《趋化因子CXCL1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肝细胞癌(HCC)是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居全球恶性肿瘤死因的第3位,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年有750,000新增病例,且发病率仍逐年上升。因此,HCC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诊治手段的改进是最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已确认了许多HCC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酗酒及其他慢性肝脏疾病等,无论何种启动因素,慢性炎症均是HCC发生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从炎症到肿瘤,其中涉及到各种免疫组分的相互作用及精细调控,肿瘤所生长的微环境改变及重要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都是HCC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整个调控网络中涉及到的关键因子一直是肿瘤研究的热点,同时有望为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趋化因子是机体内一类结构功能相似、能够趋化靶细胞定向移动的小分子蛋白多肽,因其对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及炎症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CXCL13是CXC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分布于肝脏、血清、淋巴结和胃中,其中肝脏占近50%。CXCL13主要对B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同时对部分T细胞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从而参与免疫调节。近年来发现,CXCL13及其受体CXCR5参与了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包括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机制涉及JNK、ERK等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及诱导淋巴结转移等。同时,许多研究也发现CXCL13与肝脏疾病有着密切关联,如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病人均有CXCL13的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慢性肝损伤、炎症及纤维化过程,而CXCL13是否、并如何参与HCC的疾病进程尚无报道,本研究拟对CXCL13在人HCC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目的:(1)分析CXCL13在人HCC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相关实验室指标间的联系;(2)研究CXCL13对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B细胞分泌IgG亚类的影响,探讨其对HCC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3)研究CXCL13及其受体CXCR5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调控关系。方法:(1)选取32例临床不同分期的HCC病人及1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CC手术切除标本中CXCL13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HCC病人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XCL13浓度,同时探讨其与HCC临床分期及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2)分离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PBMC,加入肝癌细胞系Hep G2培养上清进行培养,并分别于体外刺激T、B淋巴细胞活化,应用ELISA方法检测CXCL13及其抑制剂地塞米松对上清中细胞因子IL-4、IL-6、IL-12、IL-17及四种IgG亚类(IgG1、IgG2、IgG3、IgG4)水平的影响;(3)体外培养Hep G2细胞,分别应用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Li Cl、阻断剂DKK-1、CXCL13及地塞米松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XCL13/CXCR5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GSK-3β、p-GSK-3β的相互调控表达情况。结果:(1)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CXCL13的表达水平,发现CXCL13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随着临床分期进展而增高;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XCL13的浓度,结果显示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XCL1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肝癌患者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血清中CXCL13的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CXCL13水平与ALT及AST浓度之间分别呈正相关;(2)健康对照组中分离纯化出的PBMC细胞加入Hep G2细胞培养液上清进行培养,加入CXCL13可以增加细胞因子IL-12及IL-17的分泌,而地塞米松组则可以降低IL-12及IL-17的分泌,加入CXCL13还可以增加IgG4亚类的分泌;(3)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XCL13/CXCR5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GSK-3β、p-GSK-3β的相互调控表达情况,应用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Li Cl能够明显提高CXCL13及CXCR5的表达水平,而阻断剂DKK-1则导致CXCL13及CXCR5的表达水平下降;CXCL13处理细胞后,p-GSK-3β表达下调,β-catenin的表达明显增加,Wnt通路活化,而地塞米松处理细胞后,p-GSK-3β表达升高,而β-catenin表达明显下降,Wnt通路受抑。结论:CXCL13在人HCC组织的表达及外周血中的浓度随肝癌进展而增高,且与ALT、AST呈正相关,其可能通过诱导IL-12、IL-17及IgG4的分泌而影响肿瘤微环境,并与Wnt/β-catenin通路正反馈相互调控表达来促进HCC的发生发展,有望为HC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陈朋果[10](2016)在《孤儿核受体NR4A2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文中指出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的自身病理性修复,主要特征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肌成纤维细胞是产生胶原的中心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而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为其关键的细胞来源。众多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参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但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尤其是下游的信号通路细节及信号分子对相关基因的转录调节亟待阐明。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肝纤维化形成中核转录因子与肝星状细胞激活的相关性研究,认为AP-1、Smads、Foxf1、JunD、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Myb等众多转录因子能活化肝星状细胞,促进胶原蛋白分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木犀草素可通过抑制ERK5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金丝桃苷通过ERK/CREB通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中NR4A亚家族的表达,抑制其增殖。我们推测NR4A家族可能参与调控肝星状细胞激活。预实验结果显示:(1)肝星状细胞活化后NR4A2表达明显减少,NR4A1和NR4A3表达无明显变化。(2)肝纤维化组织中NR4A2表达明显减少。因此,我们提出假设:孤儿核受体NR4A2参与调节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肝纤维化的形成。目的:探讨孤儿核受体NR4A2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1)PDGF和TGF-β分别刺激HSC-T6细胞,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R4A2的表达;分离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NR4A2和α-SMA的表达。(2)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定量PCR检测肝纤维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NR4A2的表达。(3)构建NR4A2 siRNA小干扰,AdNR4A2腺病毒并转染肝星状细胞,定量PCR检测NR4A2、α–SMA和Col1的表达,流式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CCK8实验分析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38,JNK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细胞荧光实验检测核外NR4A2的分布,Transwell分析细胞迁移力。(4)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注射DMN溶液及AdNR4A2腺病毒,HE、Sirius Red和Masson染色对肝组织分析,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TUNEL原位凋亡检测实验检测肝组织内细胞凋亡。结果:(1)HSC-T6细胞(大鼠肝星状细胞株)活化后NR4A2表达明显降低,NR4A1和NR4A3无明显变化;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分离后α-SMA上调,而NR4A2明显下调。(2)人肝硬化组织中NR4A2表达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减少;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NR4A2表达减少,α-SMA表达升高。(3)肝星状细胞NR4A2敲减,α–SMA和Col1表达上调,细胞凋亡率下降,细胞增殖力增强,处于G1期细胞减少,S期的细胞增多,P38、JNK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4)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NR4A2高表达,α-SMA mRNA水平下降50%。HSC-T6细胞NR4A2高表达,α-SMA mRNA水平下降70%,细胞凋亡率升高,G1期细胞增多,G2期细胞减少,P38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分布于核外的NR4A2明显增多,细胞迁移力和侵袭力减弱。(5)AdNR4A2腺病毒转染肝纤维化大鼠后,其肝纤维化程度减轻。模型组大鼠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而AdNR4A2组低于模型组及AdNC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较正常组NR4A2显着下调,α-SMA上调,而AdNR4A2组较AdNC组α-SMA下调,NR4A2上调。TUNEL分析显示正常肝组织中偶见凋亡细胞,AdNR4A2组较AdNC组凋亡细胞显着增多。结论:(1)肝星状细胞活化后NR4A2表达下调,肝纤维化组织中NR4A2表达减少。(2)肝星状细胞NR4A2敲减促进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抑制MAPK通路;肝星状细胞NR4A2过表达阻滞细胞周期,增加细胞凋亡,激活MAPK通路,增加核外NR4A2分布及减弱细胞迁移力和侵袭力。(3)NR4A2体内高表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促进肝内细胞凋亡。本项研究将有助于全面了解肝纤维化的分子作用机制,一方面深入阐明孤儿核受体NR4A2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另一方面为抗肝纤维化新药的开发提供新的研究靶点和思路。

二、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肝癌中表达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肝癌中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退出标准
        2.5 中止标准
        2.6 观察指标:包括安全性观察指标和疗效性观察指标
        2.7 疗效判断
    3 治疗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
        5.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
        5.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5.5 三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6 三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5.7 观察指标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
        2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及“补肾生髓成肝”的改善作用
        3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4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机制研究
    1 研究样本及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操作流程
    2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正态性检验结果
        3.2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在各组人群中表达的差异性
        3.3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疗法相关研究进展
        2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疗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肝癌微环境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影响肝癌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SF-36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IGFBP-3和GalNAc-T14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SEMA3C错义突变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肝癌
    2.SEMA3C与肿瘤
        2.1 SEMA3C蛋白简介
        2.2 SEMA3C在发育中的功能
        2.3 SEMA3C在癌症和癌干细胞中的作用
        2.4 SEMA3C受体在癌变中的作用
        2.5 针对SEMA3C及其受体的治疗策略
第一章 SEMA3C在肝癌患者中的突变情况以及过表达载体和稳转株的构建
    1.材料方法
        1.1 组织样本和细胞株
        1.2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1.3 主要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SEMA3C在肝癌临床组织样本中突变情况
        2.2 SEMA3C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2.3 SEMA3C过表达稳转株的构建
    3.讨论
第二章 过表达SEMA3C对肝癌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
    1.材料方法
        1.1 实验样本细胞株
        1.2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1.3 主要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过表达SEMA3C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2 过表达SEMA3C对肝癌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2.3 过表达SEMA3C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2.4 过表达SEMA3C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 SEMA3C影响RTK通路
    1.材料方法
        1.1 实验样本细胞株
        1.2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1.3 主要实验方法
    2.研究结果
        2.1 过表达SEMA3C激活RTK通路
        2.2 SEMA3C的6个受体的敲低稳转株的构建
        2.3 SEMA3C通过受体PLXND1和PLXNB1 激活RTK通路
    3.讨论
第四章 Vandetanib通过RTK抑制肝癌生长
    1.材料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细胞株
        1.2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1.3 主要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肝癌细胞对Vandetanib的 IC50值
        2.2 Vandetanib对肝癌细胞RTK通路的影响
        2.3 Vandetanib抑制肝癌皮下瘤的生长
        2.4 Vandetanib通过抑制RTK通路蛋白抑制肝癌体内生长
        2.5 Vandetanib的安全性评价
    3.讨论
总结
    创新点
    潜在的应用价值
文献综述 SEMA3C在肿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4)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子宫蜕膜组织TGF-β1及其受体和CTGF的表达量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实验方法
        2.1 标本收集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溶液配制
    3.实验方法
        3.1 提取蛋白
        3.2 BCA 法检测蛋白质浓度
        3.3 SDS-PAGE 凝胶电泳
        3.4 转膜
        3.5 封闭
        3.6 免疫反应
        3.7 化学发光
        3.8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判定
        3.9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TGF-β1 表达情况比较(见图1)
    2 TGF-β RⅡ表达情况比较(见图2)
    3 TGF-β RⅠ表达情况比较(见图3)
    4 CTGF 表达情况比较(见图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临床诊疗现状及其对再妊娠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一、 一般情况
    二、 个人经历
    三、 获奖情况

(5)CXCL8及其受体CXCR1、CXCR2在肝癌患者炎-癌转化中的细胞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肝癌患者外周血CXCL8及其受体CXCR1和CXCR2表达
    1.1 引言
    1.2 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讨论
第二部分 肝癌患者肝组织的CXCL8及其受体CXCR1/2表达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3.1 肝癌局部癌灶HE染色结果
        2.3.2 肝癌组织CXCL8表达
        2.3.3 肝癌组织CXCR1表达
        2.3.4 肝癌组织CXCR2表达
        2.3.5 肝癌组织中CXCL8表达与CXCR1/2表达之间相关性
    2.4 讨论
第三部分 CXCL8/IL-8家族及其受体在肝癌中的作用(综述)
    3.1 肝癌的定义,肝癌形成的细胞分子机制
        3.1.1 HBV致炎-癌转化的细胞分子机制
        3.1.2 CXCL8信号通路致癌
    3.2 CXCL8家族在肝癌炎症中的作用
        3.2.1 CXCL8家族在肝癌局部病灶炎症中的作用
        3.2.2 CXCL8家族受体在肝癌局部病灶炎症中的作用
    3.3 调控CXCL8及其受体在肝癌炎症中的表达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或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CCL2/CCR2分子轴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CCL2/CCR2 分子轴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附图
    附表
第二部分 CCL2/CCR2 分子轴介导肿瘤-神经相互作用促进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附图
第三部分 CCL2/CCR2 分子轴募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能力的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附图
第四部分 CCR2 阻滞剂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动物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附图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前列腺素E2及其受体信号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前列腺素E2及其受体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临床资料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ELISA)测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 PGE2 水平
        1.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胶质瘤患者组织中 PGE2 的含量
        1.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 PTGES2、CD34、VEGF、EP1、EP2、EP3、EP4 的蛋白表达
        1.2.4 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 EP4 表达情况
        1.2.5 Western blot 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 EP3、EP4、Snail 和 c-myc 的蛋白表达
        1.2.6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PGE2的表达
        2.2 脑胶质瘤组织及外周血中PGE2含量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的关系
        2.3 脑胶质瘤组织中PTGES2的表达
        2.4 脑胶质瘤组织中PTGES2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的关系
        2.5 PTGES2与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2.5.1 脑胶质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其与PTGES2 的关系
        2.5.2 脑胶质瘤组织中PTGES2 的表达与MVD的关系
        2.6 脑胶质瘤组织中EP1、EP2、EP3和EP4 受体的表达
        2.6.1 EP1和EP2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2.6.2 EP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2.6.3 EP4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2.7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 Snail 蛋白的表达情况
        2.8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 c-myc 的表达情况
    3小结
第二部分 PGE2/EP4受体信号对脑胶质瘤细胞的调节作用和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MTT法检测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1.2.3 细胞粘附实验检测PGE2、L-902,688 z及 CJ-42794 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粘附能力的影响
        1.2.4 Westernblot法检测脑胶质瘤细胞中EP4、Bcl-2、Bcl-xl、Bax、caspase-3、caspase-9、cytochrome C、c AMP、PI3K、c-myc和 Snail的蛋白表达
        1.2.5 CCK8 细胞增殖试验检测L-902,688 z和 CJ-42794 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1.2.6 流式细胞术检测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
        1.2.7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1.1 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2.1.2 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粘附、迁移能力的影响
        2.1.3 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2.2 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EP4表达的影响
        2.3 PGE2 对脑胶质瘤细胞Snail表达的影响
        2.4 PGE2 对脑胶质瘤细胞c-myc表达的影响
        2.5 EP4受体选择性激动剂L-902,688z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5.1 L-902,688z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2.5.2 L-902,688z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粘附能力的影响
        2.5.3 L-902,688z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2.6 EP4受体选择性拮抗剂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6.1 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2.6.2 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粘附能力的影响
        2.6.3 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2.7 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EP4表达的影响
        2.8 CJ-42794 对脑胶质瘤细胞中c AMP和 PI3K表达的影响
        2.9 CJ-42794 对脑胶质瘤细胞Snail表达的影响
        2.10 CJ-42794 对脑胶质瘤细胞c-myc表达的影响
        2.11 PGE2/EP4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信号通路研究
        2.11.1 AC-c AMP信号通路
        2.11.2 PI3K信号通路
    3.小结
4.讨论
5.结论
6.下一步工作设想
7.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9)趋化因子CXCL1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CXC趋化因子的研究进展
        1.1.1 CXC趋化因子结构特点
        1.1.2 CXC趋化因子分类
        1.1.3 CXC趋化因子的受体
        1.1.4 CXC趋化因子的生理作用
        1.1.5 CXC趋化因子与相关性疾病
    1.2 文献综述肝癌的肿瘤微环境与信号转导通路
        1.2.1 肝癌肿瘤微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细胞
        1.2.2 肝癌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因子
        1.2.3 肝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号通路
    1.3 立题依据与研究路线
        1.3.1 立题依据
        1.3.2 研究路线
第2章 趋化因子CXCL13在人肝细胞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临床标本的采集
    2.2 实验方法
        2.2.1 肝癌组织CXCL13 m RNA的表达
        2.2.2 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组织CXCL13的蛋白表达
        2.2.3 ELISA法测定血清标本中CXCL13浓度
    2.3 统计学方法
    2.4 结果
        2.4.1 临床资料分析
        2.4.2 肝癌组织中CXCL13的m RNA表达
        2.4.3 肝癌组织中CXCL13的蛋白表达
        2.4.4 外周血中CXCL13的浓度变化
        2.4.5 血清CXCL13浓度与临床指标相关性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CXCL13对肝癌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及IgG亚类水平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溶液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肝癌细胞系Hep G2的培养
        3.2.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3.2.3 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3.2.4 IgG亚类水平的测定
    3.3 统计方法
    3.4 结果
        3.4.1 CXCL13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3.4.2 CXCL13对B细胞分泌IgG的调控作用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CXCL13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调控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肝癌细胞系Hep G2的培养
        4.2.2 不同处理分组
        4.2.3 Western blot
    4.3 统计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CXCL13/CXCR5表达的影响
        4.4.2 CXCL13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孤儿核受体NR4A2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及肝纤维组织中NR4A亚家族的表达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手术器械、实验仪器
        2.1.3 试剂配制
        2.1.4 实验动物和饲养
        2.1.5 引物设计
        2.1.6 HSC-T6 细胞培养
        2.1.7 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2.1.8 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收集人肝组织标本
        2.1.9 组织石蜡切片制备
        2.1.10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蛋白的表达
        2.1.11 免疫荧光检测蛋白的表达
        2.1.12 细胞总RNA提取
        2.1.13 组织总RNA提取
        2.1.14 cDNA制备
        2.1.15 Western blot实验
        2.1.16 实时定量PCR检测NR4A及肝纤维化相关基因
        2.1.17 细胞荧光
        2.1.18 统计学处理
    2.2 实验结果
        2.2.1 PDGF和 TGF-β刺激HSC-T6 细胞抑制NR4A2 表达
        2.2.2 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自活化对NR4A2 和α-SMA表达的影响
        2.2.3 人肝硬化组织中NR4A2 表达下调
        2.2.4 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NR4A2 表达下调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调控NR4A2 表达对肝星状细胞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手术器械、实验仪器
        3.1.3 实验动物和饲养
        3.1.4 引物设计
        3.1.5 试剂配制
        3.1.6 HSC-T6 细胞培养
        3.1.7 293 A细胞培养
        3.1.8 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3.1.9 腺病毒AdNR4A2、AdNC扩增
        3.1.10 NR4A2 siRNA转染肝星状细胞
        3.1.11 腺病毒AdNR4A2和AdNC感染肝星状细胞
        3.1.12 细胞总RNA提取
        3.1.13 cDNA的制备
        3.1.14 实时定量PCR检测NR4A2 及肝纤维化相关基因m RNA
        3.1.15 Western blot实验
        3.1.16 细胞周期测定
        3.1.17 细胞凋亡测定
        3.1.18 CCK8 实验检测NR4A2siRNA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3.1.19 细胞免疫荧光
        3.1.20 Transwell法检测AdNR4A2 对肝星状细胞迁移的影响
        3.1.21 统计学处理
    3.2 实验结果
        3.2.1 NR4A2 敲减促进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
        3.2.2 NR4A2 敲减抑制细胞凋亡
        3.2.3 NR4A2 敲减促进细胞增殖
        3.2.4 NR4A2 敲减调节肝星状细胞周期
        3.2.5 NR4A2 敲减NR4A2 下调ERK1/2,P38和JNK磷酸化水平
        3.2.6 腺病毒感染复数(MOI)测定
        3.2.7 NR4A2 高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
        3.2.8 NR4A2 高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3.2.9 NR4A2 高表达阻滞细胞周期
        3.2.10 NR4A2 高表达对ERK1/2和P38 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3.2.11 NR4A2 高表达使肝星状细胞核外NR4A2 增多
        3.2.12 NR4A2 高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迁移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AdNR4A2 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手术器械、实验仪器
        4.1.3 实验动物和饲养
        4.1.4 引物设计
        4.1.5 试剂配制
        4.1.6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制备及腺病毒体内转染
        4.1.7 组织石蜡切片制备
        4.1.8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
        4.1.9 Masson's trichrome染色
        4.1.10 天狼猩红(Sirius Red)染色
        4.1.11 胶原面积半定量分析
        4.1.12 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4.1.13 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蛋白的表达
        4.1.14 肝组织总RNA提取
        4.1.15 cDNA制备
        4.1.16 实时定量PCR分析NR4A2 及肝纤维化相关基因m RNA
        4.1.17 TUNEL原位凋亡检测实验
    4.2 实验结果
        4.2.1 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分析
        4.2.2 胶原面积测定
        4.2.3 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4.2.4 AdNR4A2 对肝纤维化及纤维化相关基因m RNA水平的影响
        4.2.5 免疫组化分析NR4A2 蛋白表达
        4.2.6 免疫荧光分析NR4A2 和α-SMA的表达
        4.2.7 NR4A2 高表达促进纤维化肝组织细胞凋亡
    4.3 讨论
    4.4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肝癌中表达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刘皎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
  • [2]IGFBP-3和GalNAc-T14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研究[D]. 杨娇.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SEMA3C错义突变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D]. 乔郭洁. 海南大学, 2020(04)
  • [4]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子宫蜕膜组织TGF-β1及其受体和CTGF的表达量变化[D]. 申佳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CXCL8及其受体CXCR1、CXCR2在肝癌患者炎-癌转化中的细胞分子机制[D]. 蔡文杰.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6]CCL2/CCR2分子轴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杨子桧.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7]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D]. 胡丽敏.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前列腺素E2及其受体信号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和机制[D]. 张科.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9]趋化因子CXCL1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 李春艳. 吉林大学, 2017(12)
  • [10]孤儿核受体NR4A2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D]. 陈朋果.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标签:;  ;  ;  ;  ;  

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