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加入WTO”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贸易“入世”效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庆君[1](2020)在《中国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评价与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农产品贸易被纳入WTO谈判议程以来,农产品市场准入政策就成为谈判的重要内容。自2005年5月起,我国对进口棉花实行双关税政策,即89.4万吨税率为1%的关税配额加一定数量的滑准税配额,对配额外棉花征收40%的固定关税。由于我国棉花长期供不应求,且进口数量往往超出配额量,仅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有学者指出关税配额和滑准税并非有效率的政策工具,应该彻底取消。近年来我国棉花产业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国家加大了对棉花生产者的支持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补贴保障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二是棉花产业发展从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确立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在国内补贴背景下,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使棉花及相关产业在开放经济环境中受益,从而增加国家整体经济福利,这对完善我国棉花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分别利用质性访谈法和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对我国棉花进口关税政策的效果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并对我囯棉花关税政策优化方向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双关税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我国棉花生产成本的上涨,因此不能很好的实现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保障棉农收益的既定目标;滑准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低质低效的棉花生产。第二,双关税政策的效果受国内支持政策的影响显着。双关税政策执行之初有效抑制了棉花的大量进口,平抑了棉花市场价格波动,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棉花进口结构和国内棉花资源配置。但是随着国内棉花支持政策的调整,双关税政策产生了一系列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在国内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时期最为严重。第三,在目标价格补贴时期,双关税政策发挥了较好的政策效果。目标价格补贴保障了棉农收益,同时国内棉花价格形成回归市场,这一时期的双关税政策有效平衡了棉农和纺织企业的利益,既让纺织企业获得较低税率的进口棉花以保障生产,又限制了棉花大量进口。第四,双关税政策的调整要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而定。首先确定引导棉花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合理目标价格,并以此锚定关税税率的上限,然后以追求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双关税政策。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短期内可以继续保留双关税政策,适当降低滑准税税率。按照WTO规则要求制定合理的目标价格,并以此作为确定滑准税率上限的前提;长期内逐步取消双关税政策,实行单一、透明的关税政策。第二,完善棉花调控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组合配置,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强化对价格风险预防和监控。第三,推进国内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产棉花竞争力;同时努力改善贸易环境,拓宽进口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卢晓菲[2](2020)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以英国硬脱欧、美国频频加税等为代表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国际贸易的突出特点,由此导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这种环境下,贸易壁垒、贸易保护、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摩擦、贸易萎缩、经济损失等关键词频频出现,由此,学术界展开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丰富研究。本文基于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这一背景,深入研究了2002年中国入世期间、入世之后的过渡期和2018年前后中美贸易摩擦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理论分析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效应。然后,利用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UNcomtrade数据、Feenstra等(2002)提供的关税数据和WTO的Tariff Download Facility数据等,使用引力模型估计、双重差分估计(DID)、高维面板固定效应估计、泊松模型和分位数估计等方法,针对三个阶段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以往经验表明,美国市场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地位,占中国总出口的18%左右。中国入世以来,输美出口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商品结构日益高级化,出口商品的价值链嵌入日益高端化,出口产品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第二,中国入世背景下,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着促进了出口规模扩张,TPU下降0.1单位,导致行业出口规模提高4.59%。这一结论十分稳健,且消费品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规模扩张效应显着大于其他行业。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效应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沉没成本效应以及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效应。第三,在中国入世的过渡期,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之间显着正相关,在控制一系列因素的条件下,TPU提高的企业相较于TPU没有提高的企业,其出口规模要高15.6%、出口产品质量要高1.2%、新增出口产品数量要低5.6%、退出出口产品数量要高28.4%。这一倒逼升级效应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且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规模扩张和出口质量升级效应显着强于其他企业,国有企业的出口产品转换效应显着强于其他企业。就行业异质性而言,消费品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的出口产品规模扩张效应和产品转换效应显着强于其他行业,而资本品和中间品行业或高技术行业的出口质量升级效应显着更强。就出口市场异质性而言,美国市场或高收入市场的出口产品规模效应显着强于其他市场。最后,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效应的作用机制略有差异,出口规模扩张和出口质量升级效应主要是通过企业自选择行为和市场再分割机制,而出口产品转换则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率的的中介效应。第四,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中国输美产品水平出口规模负相关,即TPU每提高1个单位,中国输美产品出口额降低7.6%。这一影响效应非常显着且稳健,具有异质性:加工贸易产品受到的抑制作用显着强于一般贸易;中间品显着强于资本品和消费品;高技术显着强于中低技术行业,主要原因可能是美国此次掀起贸易摩擦重点针对的是中国小规模的高技术出口。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产品出口规模的作用机制体现出明显的市场替代效应和产品调整效应。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内涵。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日益升级的国际大背景下,各国均致力于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以突破当前的低迷时期。无论是对政策制定者,还是对微观企业而言,本文的研究结论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尽管中美贸易摩擦抑制了宏观行业出口,但中国目前正在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出口贸易仍是推动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美国也仍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所以在目前的经济转型关键期,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更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扩大贸易自由化。对微观企业而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外贸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市场竞争持续升级,原本靠出口低附加值、低质量产品而生存的企业纷纷退出,对出口企业构成了挑战。但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恶化也形成新一轮的“洗牌”:出口企业各自凭借产品竞争力重新分割出口市场份额,倒逼企业不得不放弃“薄利多销”、只为短期获利的低质量出口,转而加强研发、提高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出口结构的转型。因此,企业更应该借此迎难而上、破茧成蝶。

卢灿生[3](2020)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纺织服装业是民生产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开放六个方面,论述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纺织服装行业是整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整个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本文第一章论述了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研究的难点、方法和技术等,第二章回顾了指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这是制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政策依据之一。第三章分析了纺织服装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接下来的各章是对已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效果、市场状况的评价,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政策建议。除了第一、第二章和第三章外,其余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四章基于碳排放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对全国层面纺织服装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以上两点进一步对粤港澳大湾区层面服装业生态环境作了分析。从行业能耗及碳排放比较与行业能耗及碳排放对经济影响比较对行业生态环境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对经济增长作用相比其他行业更为明显;经济增长对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影响相比其他行业而言不甚明显。通过以上三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纺织服装行业生态环境效率总体提升,但也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和产业特征。第五章从纺织服装行业政策历史脉络分析及纺织服装行业政策评价对纺织服装行业产业政策演化及评价进行了概述。采用邹至庄检验方法(Chow test)判断加入WTO是否显着利于我国出口和行业发展。分析表明行业内部受益于国际贸易配额制政策也存在差异。总体上粤港澳大湾区9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较为受益于贸易配置政策。第六章通过数据模型对比分析了供给侧因子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与服装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得出纺织服装行业全行业供给侧改革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不甚明显。借用DEA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参照Joshi(2010)对印度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研究,对广深莞纺织服装行业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得出,广深莞纺织服装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分异较为明显。2000-2016年,广深莞纺织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趋同走势;纺织服装服饰业呈现趋异走势;皮革毛皮羽毛制鞋业呈现趋异走势。本章的最后部分比较了深圳、广州和东莞的全要素生产率,因为广东省中深圳和广州在纺织服装方面的发展最为典型。第七章从纺织服装行业消费者效用分析和纺织服装消费影响因素尤其价格因素看待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状况,以此评价消费者对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认可程度。利用2007-2016年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服装消费及时尚滞后原因,得出城镇居民服装消费及时尚度普遍偏低且受到诸多宏观层面因素稳健性影响这一基本结论,对中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国家以服装为载体布局“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启示意义。并针对全文分析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改进中国城镇居民服装消费时尚的措施:第一,提高社会保障措施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第二,研判时尚发展规律布局纺织服装消费城市和网络空间。第三,强优势补短板提高纺织服装行业有效供给能力。第四,重点改进影响要素保证纺织服装消费可持续性。第八章通过对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并借鉴。得出政府规划战略和政策引导、时尚教育和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和高端技术的启示。在借鉴国外和我国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的经济理论和前面的分析结果,未来我国要实现的服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下各方面的政策:一、提高企业满意度;二、提高政府满意度;三、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一、生态文明优先;二、区域协调发展;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四、“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五、创意设计人才战略。

陆玲芝[4](2020)在《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文中指出自实施改革开放以及加入WTO等贸易开放措施后,中国凭借良好的“人口红利”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实现对外贸易的突飞猛进。在三大要素密集型产业中,中国依托自身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享誉世界的制造业大国。然而,随着中国国内平均工资水平大幅上升,低成本的劳动力已逐渐消失。本文由此探究中国应当如何在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下,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整理UN Comtrade数据库的相关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基础上,以中国11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分析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竞争力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出口总量和产业出口竞争力指数两方面分析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现状,此外还选取与中国已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且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东盟六国作为对照,就双边产业出口结构和出口竞争力指数进行对比分析来体现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环境及行内竞争压力。然后通过测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将11个行业划分为高低附加值水平,通过建立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贸易自由化对不同贸易附加值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行业内具有异质性。全球贸易自由化对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产生正向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及提升劳动生产率来促进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而对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仍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吸引外商投资来提升其产业出口竞争力。此外,区域自贸合作带来的局部贸易自由化可能对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正面影响,对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应当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继续推进局部间的多边开放性经济战略,发展产业内贸易,增进产业互补,避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行业内竞争。

周玲玲[5](2020)在《中澳FTA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现阶段,中国正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全面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推进中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大国与贸易大国,农产品贸易开放程度也在逐步扩张,农业全面开放格局逐步形成。迄今我国已签订17个自由贸易协定,共涉及世界25个国家或地区,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是贸易自由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自贸协定。其中,农产品贸易一直作为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重要贸易领域,双边自贸协定的签署实施必将对我国农产品部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中澳FTA建立将引发思考如下问题:首先,中澳FTA对我国农业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进一步,伴随全球生产分工的日益细化,农业生产链条的延伸将不再桎梏于某个国家或区域内部,那么中澳FTA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增加值又将产生怎样影响呢?更进一步,由于中国不同省份的气候环境、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等诸多因素差异悬殊,农业生产的区域非均衡性显着,且农业格局呈现高度集中特点。因此,中澳贸易自由化可能不仅对我国国家层面的农业经济产生强烈影响,而且还将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那么中澳FTA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以中澳贸易自由化为研究对象,试图全面系统地揭示出中澳FTA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效应。鉴于此,本文综合国际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文献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以中澳FTA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国家视角、贸易增加值视角及区域视角探究中澳FTA对我国农业部门的影响效应。与以往大部分文献的不同是,本文不仅采用最新的GTAP 10的数据库与高度细化的中国区域数据库(Sino-TERM Database),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GTAP模型与Koopman等(2014)的链接,以细致分解中澳FTA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的影响效应;此外,还构建了GTAP模型与区域CGE模型(Sino-TERM模型)的链接,以进一步探究中澳FTA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的影响。已有文献为本文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本文边际贡献则在于以下三大方面:第一,研究视角。以往文献主要侧重贸易自由化对生产端的影响研究,而本文重要区别在于以下两点:其一,不仅考察了中澳FTA对农业经济生产端的影响,还进一步从消费端阐述了中澳FTA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其二,本文还从农产品贸易增加值视角深度挖掘了中澳FTA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的影响,分别从国家层面与产业层面阐释中澳贸易自由化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的重塑效应。第二,数据方面。为尽最大可能与现实吻合,本文在数据库方面进行了核查与完善。主要在于以下两点:其一,在国家层面。本文采用普渡大学于2019年7月发布的GTAP 10数据库,并运用Walmsley动态递归的方法将该数据库更新到2018年,基于该数据模拟评估了中澳FTA对我国农产品部门的经济效应;其二,在区域层面。本文则运用最新版本的Sino-TERM数据库,并综合现有统计年鉴、海关数据等数据信息,分别从省际生产结构、省际消费结构、进出口贸易结构及省际调入调出结构四大方面对Sino-TERM基准数据库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校准完善,以最大可能确保数据库的精准性。第三,模型方面。拓展了中澳FTA分析框架,首先,运用了GTAP模型与Koopman等(2014)的链接模型,探究中澳FTA框架下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的分解,拆解了自贸区框架下总贸易的影响效应;其次,构建了标准GTAP模型与Sino-TERM模型的链接,深化了中澳FTA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效应的影响,突破了标准GTAP模型评估国家层面经济效应的制约;最后,在标准Sino-TERM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传统“Fan分解”拓展为“FFZZ分解”,即由传统“Fan分解”的国内市场效应、进口产品的替代效应及出口市场效应三大效应,而无法展示区域间调入调出效应的影响程度。故本文将其拓展为“FFZZ分解”的本地市场份额效应、出口国外市场效应、调出国内其他区域市场效应、进口国外市场效应及调入国内其他区域产品效应五个维度来解构某个区域某种商品产出的变化效应,细化了省际区域间调入调出效应对部门产出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紧紧围绕中澳自贸区对我国农业经济效应展开如下一系列研究:第一,本文采用了世界银行WITS数据库中1992-2018年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并依据Chen(2006)的五大类农产品分类,以细致刻画中澳农产品贸易结构演变。研究发现:首先,分别阐释了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谷物油籽植物油、园艺产品、动物产品、加工农产品及纺织原料农产品五大类农产品贸易结构演变。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深度日趋增强,但我国一直长期逆差地位且贸易逆差状态在逐步扩大。中国出口澳大利亚的农产品以加工农产品、园艺产品及动物产品为主;而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农产品则主要为纺织原料。其次,测算了中澳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MSR)和显示性比较优势(RCA)评估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鉴于中澳两国自然禀赋差异悬殊,中国以加工产品、园艺产品等农产品一直占据相对比较优势,而澳大利亚的纺织农产品则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这与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结构保持高度吻合。再次,测度了中澳不同要素禀赋的农产品贸易结构。中国出口澳大利亚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但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份额在逐年递减,表明我国由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在逐步向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格局过渡,这可能与我国“人口红利”总量渐趋缩小存在密切关系;而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农产品则主要以土地密集型为主,这主要归因于澳大利亚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中澳不同要素禀赋农产品的结构演变规律,也揭示出伴随着中国农业的日益发展及居民需求的逐步提高,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农产品结构有所转变。中澳农产品互补性日益凸显,这也将极大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第二,在中澳农产品贸易统计描述的基础上,本文继续运用了GTAP模型研究中澳FTA对农业经济效应,并重点从贸易结构、生产结构和供需结构考察了中澳FTA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具体而言,首先,基于GTAP模型模拟结果,本文不仅从生产端分析了中澳FTA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而且还从尝试从消费端出发探究中澳FTA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拓展了中澳FTA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澳FTA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正向促进效应,无论是GDP、居民福利及贸易条件均有显着增进。从生产视角来看,中澳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部分农业部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从消费视角来看,中澳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促进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优化改善,主要表现为:中国家庭消费者进口大米、小麦、谷物等低附加值农产品的增幅要低于进口糖类、牛羊肉、猪肉、奶制品、水产品及加工食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此外,中国家庭消费进口的牛羊肉、猪肉、植物油、奶制品及加工食品等产品对福利增长贡献程度要远高于大米、小麦、谷物。因此,中澳FTA不仅对我国促进宏观经济增长,而且还会促进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改善,以满足居民食物消费的多元化需求。第三,为进一步探究中澳FTA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增加值的影响,本文还构建了标准GTAP模型与Koopman等(2014)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的有效链接。该链接模型能够综合标准GTAP模型与Koopman等(2014)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的双重优势,进而从贸易增加值层面深度解构中澳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农产品不同贸易增加值部分的影响,而非仅局限于整体贸易层面。本文主要从中澳FTA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的以下三个层面考察。首先,中澳FTA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的国别异质性。中澳FTA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影响具有较强的国别异质性,极大推进中澳农产品贸易增加值的增长,同时对新西兰的优势农业部门造成了正向溢出效应,而其他国家农业部门则会受到负向抑制效应。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中澳农产品贸易关税削减后,直接造成贸易成本迅速下降,引致中国同日韩产生大规模的贸易转移效应,如:中国同东盟的水果蔬菜、其他作物、肉类制品及食物制品的不同贸易增加值部门均显着降低。其次,中澳FTA对农产品贸易总体的增加值分解。这里不区分贸易伙伴,将中国与所有贸易伙伴的农产品贸易作为分析对象。中澳FTA对农产品贸易总体贸易增加值具有显着影响,不同贸易增加值部分的影响存在显着异质性。从中国视角来看,中澳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农产品部门的最终品出口蕴含的增加值部分与中间品出口蕴含的增加值部分影响最为严重,这主要归因于我国农产品国内价值链相对较长,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加工品为主;贸易自由化对澳大利亚农业部门贸易增加值的正向促进效应要高于中国,主要原因在于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体量于中国出口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贸易体量,中澳农产品贸易一直呈现显着的逆差状态。此外,澳大利亚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农业部门的产业链相对而言更长,国内贸易增加值相对更高。最后,中澳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重塑效应。这里区分贸易伙伴,仅指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贸易作为分析对象。中澳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存在显着影响。具体地,从中国视角而言,中澳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棉花、动物产品、牛羊肉、奶制品和食物制品等部门具有重要影响。从澳大利亚而言,中澳贸易自由化对澳大利亚的谷物、棉花、动物产品及奶制品等农产品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中澳FTA将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增加值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中澳重要的农产品部门。第四,贸易自由化对不同区域的农业影响存在较强的异质性,故本文继续探究中澳FTA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的影响。本文不仅修正完善了Sino-TERM数据库,还构建了标准GTAP模型与Sino-TERM模型的链接,并拓展了Sino-TERM模型的分解范式,以期评估中澳FTA对区域层面的农业经济效应,评估了中澳FTA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效应的影响。具体而言,首先,本文主要基于Sino-TERM的初始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的完善与修正。主要通过收集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3)》、《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2013)》及2012年海关数据库,分别从省际生产结构、省际消费结构、进出口贸易结构和省际调入调出结构四大方面修正完善数据库,以确保数据库尽最大可能接近现实数据,并经过多次RAS调平处理,以确保数据库的平衡。其次,本文借鉴Mark Horridge与Zhai Fan(2006)的方法构建了标准GTAP模型与Sino-TERM的模型链接,以能够反映出政策冲击对我国区域层面农业部门的影响效应。最后,本文还将标准Fan分解进一步拓展为“FFZZ分解”,将传统的国内市场效应、进口产品的替代效应及出口市场效应三大部分,进一步拓展为本地市场需求效应、出口国外市场需求效应、调出其他区域市场效应、进口国外产品效应及调入其他区域产品效应五大部分,进而能够更加详尽分解出省际区域间调入调出对部门产出变化的影响。基于上述GTAP模型与Sino-TERM模型链接模拟中澳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区域农业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就整体层面而言,在短期内中澳FTA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影响差异性显着,无论从实际GDP变动、实际投资变动、实际消费变动、实际出口、实际进口,均呈现出沿海各个省份受益较大,而内陆地区受益较小,甚至受到负面波及。但从长期而言,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均受到正向波及效应,表明中澳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将有利于宏观经济发展。此外,从Fan分解视角来看,基于“传统Fan分解”发现,在短期内,除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谷物等部门外,其余主要农产品部门的销量有所提升,主要归因于中澳FTA进口效应的影响;在长期内,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部门的销量均有所提升,表明中澳贸易自由化将有利于我国不同区域农产品部门销量的提升。此外,本文在原有Fan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FFZZ分解”,发现中澳贸易自由化对不同省份的不同农业部门的影响截然不同。基于拓展的“FFZZ分解”效应,则表明不同区域不同产品部门的销量变化的分解效应大相径庭。限于篇幅,本文以中澳主要农产品部门奶制品、牛羊肉和食物制品为例。在短期内,奶制品、牛羊肉和食物制品虽然总体受到波及,但有些省份的奶制品产出也显示增长态势;牛羊肉和食物制品亦如此,虽然国家层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但有些省份也受到正向溢出效应。在长期内,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奶制品、牛羊肉和食物制品的销量均呈现正向促进效应,主要归因于长期内生产要素可以实现区域间与部门间的自由流动,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基于拓展的FFZZ分解效应的模拟结果发现省际间调入与省际间调出对农产品部门的销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围绕“中澳FTA对我国农业的经济效应”展开一系列研究。首先,本文从国家层面出发刻画了中澳农产品贸易结构并分析了双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其次,本文借鉴了GTAP模型与Koopman等(2014)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的有效链接,探究中澳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的影响;再次,为详细刻画中澳FTA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效应,进一步对Sino-TERM数据库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并构建了Fan分解的拓展应用“FFZZ”分解,能够从本地市场效应、出口国外市场效应、调出其他区域市场效应、进口国外市场效应及调入其他区域产品效应五个维度解构省际区域层面某种商品销量的变化,以期准确评估中澳FTA对我国不同省际区域农业的影响效应;最后,本文还构建了标准GTAP模型与Sino-TERM区域模型的有效衔接,探讨中澳FTA对我国省级区域层面的农产品的影响效应。本文还通过围绕中澳FTA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影响,分别从国家层面、贸易增加值层面和区域层面三个维度展开一系列的模拟评估,在理论方面,能够为后续学者研究提供崭新视角与研究框架;在实践方面,基于对政策的量化研究为中国国家层面与区域层面农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参考。

马琳(Mastiaeva Mariia)[6](2019)在《中国服装出口俄罗斯市场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国传统产业,服装行业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销售国家。服装出口贸易是中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中外贸易往来日渐增多,中国服装制造业的实力也日益凸显,更多的服装品牌在中国设厂,甚至把创意设计中心开设在此。在从事服装行业的国家中,俄罗斯也是其中不可缺的重要参与者。二十多年来,俄罗斯是中国服装的重要出口市场,双边贸易中,服装一直占有很大比重,对双边经贸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与俄罗斯开展服装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发展潜力巨大。俄罗斯棉、毛原料匮乏,纺织加工工艺陈旧,设备落后,服装及其它各类制成品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中国服装在俄市场已占有相当比重,拥有较固定的消费群体。购买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已成为俄中下收入阶层的首要选择。从1998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先享受了快速增长,后来经受了 2014-2016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些改变了俄罗斯消费者的偏好,对中国出口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目前中国企业要改善其营销策略以保持市场份额并吸引新的消费者,提高中国服装商品在俄罗斯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就中俄两国经济文化合作的历史和现状,服装业发展以及俄罗斯服装市场进行研究并提出问题加以分析。最后对中国服装企业出口到俄罗斯的营销策略提出一些建议。

吴鸥[7](2008)在《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纺织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一直在中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目前美国是我国纺织品最主要的三大出口市场之一,到2006年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占到中国纺织品总出口额的18.78%。但是,随着配额制的彻底取消,各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特别是印度和越南等新兴纺织品出口国的崛起都使得中国纺织业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威胁。因此,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我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纺织业以及进一步巩固中国在美国纺织品进口市场上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对美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首先综述了国际竞争力理论来源,辨析了国际竞争力和出口竞争力的联系和区别。其次,通过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详尽描述了中国纺织品的生产、出口现状,以及中美纺织品的进出口情况,总结了中国纺织品仍存在着的问题,包括产品出口结构不够优化、原料价格及产量不稳定、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及品牌设计能力不强、印度和越南等潜在竞争对手的崛起等。笔者进一步利用进出口数据对1997-2006年美国纺织品主要进口国的六个出口竞争力分析指标进行了计算,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国总体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比较。为了研究中国对美纺织品在具体产品上的出口竞争力,笔者利用转移份额分析法从结构效应、竞争效应和交互效应三个方面对服装和纱线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为揭示出口竞争力背后因素所发挥的作用,笔者又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对中国对美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展开了定性分析,从生产要素、相关产业支持、市场环境、企业发展水平几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并结合相关因素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了增强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包括增加高档服装出口比重、从OEM向创立自我品牌转变、提高纱线生产技术等。

杨帆[8](2007)在《新型非关税壁垒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文中提出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国际贸易中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频繁遭遇的一些新型非关税壁垒措施进行探讨。在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遭遇的新型非关税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社会壁垒和特保措施是最主要的形式,它们表现出以下发展特点:首先,这些措施以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工权益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出现,成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社会心理的一种延伸;其次,这些措施都是以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进而加深了这些措施运用的合理性;再者,这些措施往往易于被一国贸易管理当局滥用,形成贸易壁垒,从而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为了讨论新型非关税壁垒给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的影响,本文运用了相关的经济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其中,通过对设置配额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表明,二者的存在不仅给进口国带来福利损失,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限制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数量,直接影响到我国进出口贸易。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探讨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实施对进口国产生的影响,进而以此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本文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研究对象,运用供给位移模型和需求位移模型对其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进口国设置技术性壁垒能够使进口产品的不确定因素等风险降低,从而增加进口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提高进口国的贸易得益。由此可见,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频频遭到非关税壁垒阻碍的今天,以设置非关税壁垒的方式获得国际贸易中应有的贸易得益是值得我国借鉴的。通过探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发现,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出口市场相对集中,长期的贸易顺差,我国欠缺对外贸条款认识的熟悉程度,纺织品服装企业生产技术以及设备的落后,产品品牌附加值不高,缺乏生产创新能力等等,都从不同程度上加大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风险。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大国国家利益的驱使,则成为本文探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国际原因。本文主要通过三大部分进行论述。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回顾了非关税壁垒产生的背景,理论总结了非关税壁垒存在的现状和特点,并回顾了相关文献。由于非关税壁垒的灵活性、歧视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使其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管理贸易手段。然而随着WTO的成立,取消数量限制成为摆在各国管理贸易当局面前的一件大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应运而生。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主要分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社会壁垒,前者是以保护消费者为目的而对产品本身设置各种各样的要求,尤其是当前非常流行的绿色壁垒,更是迎合了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的社会心理;后者则是以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者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的社会条款为主要来源。相对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更具有复杂隐蔽性,且其形式更加合理合法,始终运行在WTO所允许的范围内,覆盖面更大,令我国出口企业防不胜防。本文第二部分着重说明了我国纺织行业的运行状况和其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纺织行业历来都是我国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其中,第三章,详细的阐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社会壁垒的起源,特征和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第四章中,首先通过模型分析进口配额制给贸易双方带来的各种效应,包括再分配效应,消费效应,配额收益和生产效应,揭示出配额给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不利因素。再者,运用三个供求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了技术贸易壁垒存在的经济效应。其中,引用供给位移模型和需求位移模型阐述了技术贸易壁垒的设置减少了因低质纺织品服装产品进入进口国而使进口国实际蒙受的损失,使得在该种情况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对进口国的净福利效应优于产业保护模型,但技术贸易壁垒的设置却牺牲了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即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相当不利。第五章就我国遭遇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做出阐述。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遭受非关税壁垒措施并不是偶然的,而有其必然性的。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走的是粗放型增长模式,产品附加值低,技术水平差,产品缺乏创新,各企业多是采取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等方式进行贴牌生产,且出口市场单一,主要以欧美日为主,这样很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而在长久的国际贸易实践中,贸易理论一直受发达国家所引导,成为经济强国掠夺弱者的工具。虽然GATT/WTO多年来努力创造出一个自由贸易的世界,但每当发达国家自身经济运行出现问题时,便会扬起贸易保护的大旗,非关税壁垒的出现便成为了一种必然。另外,少数大国的国别贸易政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也会阻碍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最后,在对我国遭受非关税壁垒的原因的分析基础上,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可能的对策上进行了讨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在面对各种非关税壁垒时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不能期望对方减少壁垒,而应该努力去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苦练内功,扩大出口。此外,政府也应积极应对,熟悉和掌握WTO规则,并借鉴别国经验,是否能制定一些非关税壁垒措施以期保护国内产业。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技术性壁垒为研究对象,通过供给位移模型和需求位移模型分析其存在为贸易双方带来的影响。其中,对进口国而言,技术性壁垒的设置减少了因低质纺织品服装产品进入进口国而使进口国实际蒙受的损失,使得在该种情况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对进口国的净福利效应优于产业保护模型;对我国而言,则减少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数量,牺牲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贸易得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应启示,即采用相关贸易壁垒以增加我国因进口他国产品而失去的贸易得益,值得我国在向他国进口产品时采用。

黄烁[9](2006)在《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态势与我国的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5年1月1日,WTO成员方正式取消全部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标志着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纳入自由化的轨道。配额时代的结束,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将会发生转变。本文在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发展现状、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的基础上,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描述了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态势,认为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与原进口设限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及与其他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间的贸易竞争;配额取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体上利大于弊,但未来形势仍充满变数,必须积极应对配额取消后的“摩擦”和“竞争”,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生产优势真正转化为出口竞争优势。

陈丽君[10](2006)在《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非关税壁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WTO《纺织品与服装协议》,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被正式取消,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到“后配额时代”。困扰我国纺织服装业多年的配额取消,加之关税壁垒作用的削弱,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挡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前方的障碍却并未因为配额的取消而有所缓解,更多更复杂的障碍接踵而来。2005年初美国和欧盟相继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提出了特保调查的磋商要求,我国被迫对部分纺织服装产品进行出口管理,延长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配额期限。事实上,加在我国纺织品服装身上的不仅是特保措施,还包括技术贸易壁垒、SA8000以及原产地标准等非关税壁垒。 纺织服装业是目前我国第一出口创汇产业,不仅为国内建设提供了巨额外汇,还担负着解决大量城镇劳动人口就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探寻纺织品服装跨越非关税壁垒的有效对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阐述,主要介绍了非关税壁垒的表现形式、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世界经济、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在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的特点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国际国内障碍。第二、第四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在第三部分中分析了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几种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和影响,并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非关税壁垒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现实分析。第四部分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纺织服装企业本身角度出发,探讨应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对策。

二、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贸易“入世”效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贸易“入世”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评价与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目标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中国棉花市场开放对世界棉花市场的影响
        1.3.2 关税配额政策影响相关研究
        1.3.3 滑准税政策及其影响的相关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双关税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2.2.2 农产品保护相关理论
        2.2.3 理论评述
第三章 棉花进口关税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关税配额的经济影响
        3.1.1 关税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
        3.1.2 扩大配额的经济效应
    3.2 滑准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3.3 国内支持与双关税政策的综合效应分析
        3.3.1 国内补贴与关税配额的组合效应
        3.3.2 国内补贴与滑准税政策的相互作用
        3.3.3 目标价格补贴背景下的关税政策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关税政策对棉花及相关产业的影响
    4.1 中国棉花进口关税政策演变
        4.1.1 入世前的棉花市场进口政策
        4.1.2 入世承诺的棉花关税政策
        4.1.3 入世后关税政策的履行及调整
    4.2 国内棉花生产
    4.3 棉花贸易
        4.3.1 棉花进出口现状
        4.3.2 棉花进口来源与进口安全性
    4.4 纺织、服装业发展
        4.4.1 双关税政策实施后纺织服装业概况
        4.4.2 双关税政策对纺织行业发展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与调整模拟
    5.1 模型简介及研究方案设计
        5.1.1 模型简介及数据处理
        5.1.2 数据处理
    5.2 双关税政策实施效果模拟
        5.2.1 模拟方案设计
        5.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5.3 双关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模拟
        5.3.1 模拟方案设计
        5.3.2 模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件

(2)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技术路线图
        1.2.2 研究主要内容
    1.3 论文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研究起源
        2.1.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投资
        2.1.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贸易
        2.1.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其他经济要素
    2.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测度方法
        2.2.1 关税测算法
        2.2.2 非关税壁垒识别法
        2.2.3 文本提取法
        2.2.4 测算方法比较
    2.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
        2.3.1 贸易协定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2.3.2 贸易协定背景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
        2.3.3 无贸易协定背景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贸易和贸易摩擦演变特征事实
    3.1 中美贸易演变历程和特征事实
        3.1.1 总贸易规模及地位趋势演变
        3.1.2 贸易顺差趋势演变
        3.1.3 行业分布特征演变
    3.2 中美贸易摩擦演变历程和典型特征
        3.2.1 摩擦初发时期
        3.2.2 摩擦爆发时期
        3.2.3 摩擦频发时期
        3.2.4 摩擦高发时期
        3.2.5 摩擦全面升级时期
    3.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演变和典型特征
        3.3.1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趋势特征
        3.3.2 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趋势特征
        3.3.3 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趋势特征
    3.4 日美贸易摩擦演化及经验启示
        3.4.1 摩擦初发时期
        3.4.2 摩擦爆发时期
        3.4.3 摩擦高发时期
        3.4.4 摩擦全面升级时期
        3.4.5 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出口升级的理论分析
    4.1 相关概念辨析
        4.1.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4.1.2 出口升级
    4.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进入决策的理论建模
        4.2.1 基本假设
        4.2.2 考虑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企业进入
    4.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出口升级的理论机制
        4.3.1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
        4.3.2 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
        4.3.3 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出口升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与出口升级
    5.1 数据、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
        5.1.1 数据来源
        5.1.2 计量模型设定
        5.1.3 变量选择和统计描述
    5.2 双重差分模型(DID)基础回归结果
    5.3 稳健性检验
        5.3.1 平行趋势检验
        5.3.2 非关税壁垒
        5.3.3 替代弹性变化
        5.3.4 不可观测的供给侧冲击
        5.3.5 不可观测的需求侧冲击
    5.4 行业异质性影响
        5.4.1 行业价值链嵌入异质性
        5.4.2 行业技术异质性
    5.5 机制分析
        5.5.1 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
        5.5.2 沉没成本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与出口升级
    6.1 数据、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
        6.1.1 数据说明
        6.1.2 计量模型设定
        6.1.3 变量选择和统计描述
    6.2 基础回归结果
        6.2.1 企业出口产品规模效应
        6.2.2 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
        6.2.3 企业出口产品转换效应
    6.3 稳健性检验
        6.3.1 序列相关
        6.3.2 逆向因果
        6.3.3 入世效应
        6.3.4 多纤维协议废除
        6.3.5 金融危机冲击
    6.4 企业异质性
        6.4.1 企业贸易模式
        6.4.2 企业所有权性质
    6.5 行业异质性
        6.5.1 价值链嵌入
        6.5.2 技术水平
    6.6 出口市场异质性
        6.6.1 国家差异性
        6.6.2 收入水平
    6.7 机制检验
        6.7.1 出口产品规模效应
        6.7.2 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
        6.7.3 出口产品转换效应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
    7.1 数据、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
        7.1.1 数据来源
        7.1.2 计量模型设定
        7.1.3 变量选择和统计描述
    7.2 引力模型基础回归结果
    7.3 稳健性检验
        7.3.1 季节性因素调整
        7.3.2 时间趋势因素
        7.3.3 产品编码差异
    7.4 异质性影响
        7.4.1 出口规模异质性
        7.4.2 产品贸易方式异质性
        7.4.3 价值链嵌入异质性
        7.4.4 行业技术异质性
    7.5 机制检验
        7.5.1 市场替代效应
        7.5.2 产品结构调整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创新点、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得的科研成果

(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含义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关键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内容创新
        二、研究方法创新
        三、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经济发展理论在中国的研究
        一、对经典经济发展理论的解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问题研究进展
        一、纺织服装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二、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三、服装品牌、企业管理和网络因素研究
        四、能源、碳排放、水足迹研究
        五、纺织服装行业改革的研究
        六、贸易战略和政策研究
        七、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八、纺织服装行业价值链的研究
        九、科技进步与纺织服装
        十、纺织服装与回收利用
        十一、纺织服装行业其他方面研究
第三章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基本态势
    第一节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特点
        一、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二、从加工制造转变为自主制造和智能制造
        三、从依靠传统市场转变为传统市场与新型市场并举
        四、产量与质量持续增长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的经济社会贡献
        一、市场绩效
        二、经济贡献
        三、社会贡献
        四、环境贡献
    第三节 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风险
        一、纺织服装企业规模
        二、纺织服装企业盈利能力
        三、纺织服装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纺织服装企业投资回报能力分析
第四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相关
    第一节 全国层面纺织服装的生态环境分析
        一、基于碳排放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二、基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第二节 粤港澳大湾区层面纺织服装业生态环境分析
        一、基于碳排放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二、基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第三节 行业生态环境效率比较分析
        一、行业能耗及碳排放比较
        二、行业能耗及碳排放对经济影响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政策评价:政府相关
    第一节 纺织服装行业政策演化及评价
        一、纺织服装行业政策历史脉络分析
        二、纺织服装行业政策评价
    第二节 加入WTO对纺织服装业影响评价
        一、研究方法
        二、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
        三、数据来源
        四、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国外政策对纺织服装业影响评价
        一、理论基础与模型设定
        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六章 纺织服装行业供给侧改革效果评价:企业相关
    第一节 引言及文献综述
    第二节 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理论假设
        二、模型构建
    第三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四节 纺织服装行业供给侧改革效果评价
        一、行业供给侧改革现状分析
        二、行业效率测度及分解分析
        三、供给侧因子对行业效率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纺织服装供给侧改革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纺织服装行业消费影响的定量分析:消费者相关
    第一节 纺织服装行业产品消费者效用评价分析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消费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八章 境外的经验启示及我国的战略与原则
    第一节 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经验
        二、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一、提高企业满意度
        二、提高政府满意度
        三、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
        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第三节 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生态文明优先
        二、区域协调发展
        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四、“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五、创意设计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件

(4)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相关研究
        四、评价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贸易自由化的传统理论机制
        一、规模经济效应
        二、竞争强化效应
        三、技术进步效应
    第二节 贸易自由化的其他影响机制
        一、中间投入品成本效应
        二、技术跨越效应
        三、中间投入品互补效应
第二章 中国贸易自由化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现状
    第一节 中国贸易自由化现状
        一、中国全球贸易自由化现状分析
        二、中国区域贸易自由化现状分析
    第二节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现状
        一、出口总量变化分析
        二、产业出口竞争力指数测度分析
        三、中国与东盟六国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变量的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的选取与测度
        二、模型构建
    第二节 全球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检验
        二、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三节 区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二、稳健性检验
第四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全球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二、区域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力度
        三、重视劳动力资本的质量提升
        四、继续推进开放性经济战略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澳FTA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中国农产品贸易开放格局
        1.1.2 中澳自贸区典型特点及重要意义
        1.1.3 中国农业区域发展非均衡性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技术路线
        1.2.3 研究方法
        1.2.4 数据资料
    1.3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中澳自贸区经济效应评估
    2.2 贸易自由化与居民食物消费
    2.3 自贸区框架下贸易增加值分解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澳农产品贸易结构
    3.1 中澳农产品贸易结构演变
    3.2 中澳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
        3.2.1 中澳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3.2.2 中澳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
    3.3 中澳不同要素禀赋类型农产品贸易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澳FTA对我国整体农业经济的影响
    4.1 模型框架与数据处理
        4.1.1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
        4.1.2 数据处理、模型校准及情景设定
    4.2 中澳FTA对我国整体农业经济的影响——生产端
        4.2.1 中澳FTA对我国整体农业经济的影响——宏观层面
        4.2.2 中澳FTA对我国整体农业经济的影响——产业层面
        4.2.3 中澳FTA对我国整体农业经济的影响——进出口贸易
    4.3 中澳FTA对我国整体农业经济的影响——消费端
        4.3.1 贸易自由化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
        4.3.2 标准GTAP模型家庭消费需求系统
        4.3.3 中澳FTA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澳FTA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的影响
    5.1 世界投入产出模型
    5.2 贸易增加值分解
    5.3 链接机制
    5.4 贸易增加值分解测算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区域CGE数据库完善与分解拓展
    6.1 Sino-TERM模型框架结构
    6.2 Sino-TERM数据库构建与修正
        6.2.1 Sino-TERM数据库构建
        6.2.2 Sino-TERM数据库修正调整
    6.3 Sino-TERM模型中传统Fan分解拓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澳FTA对区域农业经济效应影响
    7.1 标准GTAP模型与Sino-TERM链接
    7.2 Sino-TERM模型宏观经济闭合
    7.3 Sino-TERM模型模拟结果
        7.3.1 宏观经济变化——BOTE分析
        7.3.2 宏观经济指标的区域异质性
        7.3.3 主要农业部门产出波动的区域异质性
    7.4 Sino-TERM模型Fan分解及拓展
        7.4.1 Sino-TERM模型中传统Fan分解
        7.4.2 Sino-TERM模型中Fan分解拓展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2.1 国家层面的政策启示
        8.2.2 贸易增加值层面的政策启示
        8.2.3 贸易自由化与居民食物消费的政策启示
        8.2.4 区域层面的政策启示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农产品部门分类
附录 B 标准GTAP模型主要机制
附录 C 中澳FTA对农产品贸易增加值的重塑效应
附录 D 中澳FTA对主要农产品产出的区域异质性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中国服装出口俄罗斯市场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国对俄服装出口相关的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国际贸易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要素禀赋理论
        2.1.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1.4 产业内贸易理论
    2.2 国际营销理论
        2.2.1 SWOT分析理论
        2.2.2 STP分析理论
        2.2.3 4P理论
    2.3 文献回顾
        2.3.1 中国国内文献综述
        2.3.2 国外文献综述
第3章 俄罗斯服装市场现状分析
    3.1 俄罗斯服装市场情况分析
    3.2 俄罗斯服装市场的变化趋势
        3.2.1 奥特莱斯、低价零售商和网购的高涨
        3.2.2 对儿童与运动商品的兴趣仍然高涨
        3.2.3 服装价格上涨以及其对服装市场的影响
第4章 中俄服装贸易历程与现状
    4.1 中俄贸易合作现状与前景
    4.2 中俄服装贸易发展历程
    4.3 中俄服装贸易前景
    4.4 中国对俄服装出口的管理政策及投资环境
        4.4.1 俄罗斯纺织服装的管理政策
        4.4.2 中国对俄投资行业分析
第5章 中国对俄罗斯服装出口贸易主要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5.1 模型的构建
        5.1.1 变量指标的选取
        (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 变量指标的选取
        5.1.2 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来源
    5.2 实证检验
        5.2.1 相关性分析
        5.2.2 单位根检验
        5.2.3 协整检验
        5.2.4 模型回归分析
    5.3 影响中国对俄服装出口主要因素——实证检验结论
第6章 中国服装出口到俄罗斯的SWOT分析
    6.1 微观环境因素分析
        6.1.1 中国服装企业的优势(strengths)
        6.1.2 中国服装企业的劣势(weaknesses)
    6.2 外部环境分析
        6.2.1 中国服装出口到俄罗斯的机会(opportunities)
        6.2.2 中国服装出口到俄罗斯的威胁(threats)
第7章 中国服装出口到俄罗斯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1 生产方面的原因
        7.1.1 出口成本相对优势逐渐缩小
        7.1.2 纺织品产业结构不合理
    7.2 国际贸易方面的原因
        7.2.1 俄入世对双边服装贸易合作带来了挑战和压力
        7.2.2 贸易壁垒加大法发展阻力
    7.3 通关方面的原因
        7.3.1 清关手续繁琐,通关时间长
        7.3.2 “灰色清关”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7.4 营销方面的原因
        7.4.1 缺乏自由品牌支撑
        7.4.2 对俄罗斯文化以及消费者偏好的了解不充分
        7.4.3 缺乏符合俄罗斯服装市场的营销策略
第8章 中国服装出口到俄罗斯的对策
    8.1 STP分析
        8.1.1 俄罗斯服装市场的细分
        8.1.2 目标市场选择
        8.1.3 中国服装的定位和品牌化
    8.2 中国服装出口到俄罗斯的建议
第9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 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评述
    2.1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2.1.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2.1.2 新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2.1.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的钻石理论
    2.2 关于出口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2.2.1 出口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联系与区别
        2.2.2 传统贸易理论中对出口竞争力的解释
        2.2.3 新贸易理论中对出口竞争力的解释
    2.3 出口竞争力相关研究进展
        2.3.1 国内外关于出口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2.3.2 国内关于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状况
3 中美纺织品的贸易现状分析
    3.1 中国纺织品的生产及出口情况
        3.1.1 中国纺织品的生产状况及特点
        3.1.2 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状况
    3.2 美国纺织品的进口现状
        3.2.1 进口总额情况
        3.2.2 进口结构分析
        3.2.3 进口市场分布
    3.3 中美纺织品贸易情况
        3.3.1 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的特点
        3.3.2 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现状
        3.3.3 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4 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4.1 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4.1.1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的选用
        4.1.2 指标计算结果分析
        4.1.3 出口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4.2 中国对美纺织品主要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分析
        4.2.1 分析方法介绍
        4.2.2 服装的出口竞争力比较
        4.2.3 纱线的出口竞争力比较
    4.3 评价结果小结
    4.4 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4.1 生产要素
        4.4.2 相关产业支持
        4.4.3 市场环境
        4.4.4 企业发展水平
5 升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5.1 从微观角度
        5.1.1 增加高档纺织品出口比重
        5.1.2 服装出口从OEM向创立自我品牌转变
        5.1.3 把握市场潮流趋势,重视纱线新产品的开发
        5.1.4 与亚洲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5.2 从宏观角度
        5.2.1 以宏观调控来保证中美纺织品贸易稳定发展
        5.2.2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认证标准
        5.2.3 积极应对美国对华纺织品贸易新政策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参与课题、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8)新型非关税壁垒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非关税壁垒产生的背景
    1.3 非关税壁垒的一般理论分析
    1.4 非关税壁垒的相关文献回顾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2.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状况
    2.1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概况
    2.2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3.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遭遇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3.1 贸易技术壁垒
    3.2 社会壁垒
    3.3 特别保障措施
4. 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经济学分析
    4.1 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
    4.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5.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分析
    5.1 从国内原因检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
    5.2 从国际原因检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
6.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态势与我国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研究综述
    1.3 论文的结构框架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纺织品配额概述
    2.1 配额的涵义
    2.2 一体化前的配额制
        2.2.1 国际棉纺织贸易短期安排
        2.2.2 国际棉纺织贸易长期安排
        2.2.3 种纤维协定(Multi-Fiber Agreement)
        2.2.4 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
    2.3 全球纺织品配额的执行情况与终止
3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及基本评估
    3.1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
        3.1.1 出口规模
        3.1.2 主要出口市场
    3.2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比较优势
        3.2.1 资源优势
        3.2.2 劳动力成本优势
        3.2.3 产业集群优势
    3.3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比较劣势
        3.3.1 纺织品服装行业存在严重的结构缺陷
        3.3.2 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设计创新能力
        3.3.3 “纺锥”型的企业结构不适应开拓国际市场
4 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目标市场及出口竞争国分析
    4.1 我国纺织品服装竞争力量分析
        4.1.1 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4.1.2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环境分析
    4.2 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目标市场分析
        4.2.1 美国
        4.2.1.1 美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
        4.2.1.2 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
        4.2.1.3 配额取消前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受限情况
        4.2.2 欧盟
        4.2.2.1 欧盟纺织品服装市场现状
        4.2.2.2 中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
        4.2.2.3 配额取消前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受限情况
        4.2.2.4 欧盟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最新设限
        4.2.3 日本
        4.2.3.1 日本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
        4.2.3.2 中国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
        4.2.3.3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受限情况
    4.3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国分析
        4.3.1 印度
        4.3.2 墨西哥
        4.3.3 其他纺织品服装出口小国
5 配额取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5.1 配额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5.1.1 配额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有利影响
        5.1.2 配额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限制作用
    5.2 配额取消对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影响
        5.2.1 配额取消刺激世界纺织品服装产能的全面释放,促进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增长
        5.2.2 配额取消将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格局
        5.2.3 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5.2.4 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5.3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机遇
        5.3.1 改善市场准入,增加出口机会
        5.3.2 可以降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成本
        5.3.3 促进中国纺织品出口结构的改善及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的提高
    5.4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挑战
        5.4.1 后配额时代的“摩擦”分析
        5.4.1.1 特保措施
        5.4.1.2 反倾销措施
        5.4.1.3 社会标准
        5.4.1.4 技术性贸易壁垒
        5.4.1.5 贸易歧视
        5.4.1.6 区域性贸易壁垒
        5.4.2 后配额时代的“竞争”分析
        5.4.2.1 来自我国周边国家的竞争压力
        5.4.2.2 来自区域集团内或与区域集团签订贸易优惠协定国家的压力
6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策略选择
    6.1 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
        6.1.1 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
        6.1.2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促进纺织品服装出口有序增长
        6.1.3 重视认证机构的建设,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标准
        6.1.4 充分发挥纺织品服装行业协会的特殊作用
        6.1.5 建立健全对贸易壁垒的调查机制,适时启动国外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壁垒的调查
        6.1.6 提高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贸易摩擦,维护我方利益
        6.1.7 鼓励企业全球布局,充分利用贸易优惠待遇
        6.1.8 解决贸易摩擦的成功案例分析一“中欧模式”
    6.2 应对贸易竞争的政策建议
        6.2.1 将“以价取胜”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以质取胜”和以“差异取胜”的竞争优势
        6.2.2 实施“东丝西桑”的产业转移
        6.2.3 强化推行服装品牌战略,提高我国服装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6.2.4 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吸收新技术,发展现代纺织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
        6.2.5 实施快速反应战略(QR)
        6.2.6 推进全方位、多元化、多渠道的出口战略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非关税壁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非关税壁垒概述
    一、非关税壁垒的分类
    二、非关税壁垒的表现形式
        (一) 进口配额
        (二) “自动”出口配额制
        (三) 进口许可证制度
        (四) 外汇管制
        (五) 繁琐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安全检验
        (六) 歧视性政府采购
        (七) 最低限价
    三、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四、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一) 名目日益繁多
        (二) 各种措施日趋“合理化”
    五、非关税壁垒的影响
第二章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国际环境分析
        (一) 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
        (二) 与纺织品服装贸易有关的协议和规则
        (三) 我国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地位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现状
        (一)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概况
        (二)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发展特点
        (三) 纺织服装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三、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际国内障碍分析
        (一) 国际障碍分析
        (二) 国内障碍分析
第三章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非关税壁垒
    一、进口配额
        (一) 配额的含义
        (二) 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三)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四)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五)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三、特保措施
        (一) 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有关的特保措施
        (二) 特保措施与一般保障措施
        (三) 特保措施与反倾销
        (四) 特保措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四、SA8000
        (一) SA8000的涵义
        (二) SA8000的内容
        (三) SA8000的特点
        (四) SA8000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五、原产地规则
        (一) 原产地规则的概念
        (二) WTO框架下的《原产地规则协议》
        (三) 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原产地规则——以美国为例
        (四) 原产地规则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六、我国纺织品服装遭遇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跨越非关税壁垒
    一、政府方面
        (一) 一般性策略
        (二) 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对策
        (三) 应对特保措施的对策
        (四) 应对SA8000的对策
        (五) 应对原产地规则的对策
    二、行业组织方面
        (一) 一般性策略
        (二) 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对策
        (三) 应对特保措施的对策
        (四) 应对SA8000的对策
        (五) 应对原产地标准的对策
    三、企业方面
        (一) 一般性策略
        (二) 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对策
        (三) 应对特保措施的对策
        (四) 应对SA8000的对策
        (五) 应对原产地标准的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贸易“入世”效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评价与模拟研究[D]. 吴庆君.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D]. 卢晓菲.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8)
  • [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 卢灿生. 深圳大学, 2020(11)
  • [4]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D]. 陆玲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5]中澳FTA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D]. 周玲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6]中国服装出口俄罗斯市场的问题研究[D]. 马琳(Mastiaeva Mariia). 苏州大学, 2019(03)
  • [7]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D]. 吴鸥. 西安理工大学, 2008(01)
  • [8]新型非关税壁垒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D]. 杨帆.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 [9]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态势与我国的对策[D]. 黄烁.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 [10]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非关税壁垒研究[D]. 陈丽君. 安徽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加入WTO”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