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评意味着你很重要

被批评意味着你很重要

一、受批评意味着你的重要(论文文献综述)

詹丽娟[1](2021)在《DL公司外包工厂产品质量改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目前整个经济下滑形势,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考验,各企业为迫于生存或者利益最大化,纷纷采取产品生产外包的商业模式。外包其非核心业务,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其核心业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对于生产外包工厂的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管理愈发重视。DL公司是多家零售商和贸易商的供应商,一方面虽下设多家工厂,但还是产能不足;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品利润最大化,多年来一直实行产品生产外包的战略。如何有效的管理好DL公司的生产外包工厂,提高外包产品质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DL公司生产外包业务为例,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生产外包的相关研究,并深入介绍了供应商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外包工厂分类、认证、评价及绩效管理、价值流管理、5S管理等内容。而后,论文通过实际数据和深度访谈分析了DL公司生产外包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外包产品合格率不足、交货期延迟及外包产品质量投诉率高等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在于DL公司对生产外包工厂的考核体系不规范、生产外包工厂质量体系不完善和员工职业技能和素养不高。基于此,本文重新优化了DL公司的考核体系,重构生产外包工厂的分类、认证及绩效管理;针对外包产品质量改进,通过价值流管理、PDCA模型和“5S”管理对生产外包工厂进行能力持续训练计划,建立有层次的渠道沟通,并针对共性问题设计持续预防方案。最后,由于改进方案涉及到内部的各部门协作以及生产外包工厂的沟通,特别制定了方案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保证方案能够顺利进行。本文对DL公司的生产外包工厂产品质量改进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也为整个纺织品行业外包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苏腾飞[2](2021)在《译介、传播与求新 ——邹韬奋职业教育观及其媒介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职业教育作为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切入点,已经成为邹韬奋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探究邹韬奋对职业教育思想的译介和传播,既有助于理解邹韬奋职业教育思想特殊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也有助于丰富邹韬奋整体思想的系统研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邹韬奋职业教育论着译介及其教育类杂志和《生活》周刊为主的媒介传播活动,进而评析邹韬奋职业教育观及其媒介实践的历史价值。本文首先研究了邹韬奋职业教育观形成的历史语境与个人特征,并从论着译介、媒介传播两方面来探究邹韬奋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特征,进而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来考察邹韬奋职业教育观念演化和实践创新,最终深掘邹韬奋职业教育观及其媒介实践的历史价值。研究发现,邹韬奋对职业教育论着的译介促进了职业教育本土化的历史进程,其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播经历了从专业性到大众化、公共性的转变,而媒介传播的实践方式和现代化的取向则是邹韬奋职业教育观及其实践的独特之处。具体而言,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及个人经历影响下,邹韬奋开始从事职业教育的译介与传播工作。在译介活动中,邹韬奋对职业教育、职业指导的基本原理及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在为中国提供职业教育参照模式的同时,也促进了职业教育本土化和科学化的进程。在传播方式上,邹韬奋在教育类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表现出鲜明的学理性和专业性,但同时也影响了职业教育思想在普通民众中的传播力度。接办《生活》周刊后,邹韬奋利用独立开放的传播平台,设置关乎公众利益的议题并发表理性的言论,将职业教育中的关键问题以通俗有趣、润物无声的方式融进读者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了职业教育媒介实践从专业性到大众化、公共性的跨越。相较之下,邹韬奋职业教育观及其媒介实践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就共时维度而言,邹韬奋以报刊为平台,以笔锋为武器,以社会现实为立足点,及时有效地对当时的职业问题与教育问题进行评论与引导,并就这些话题与民众展开平等、自由的双向交流,这是其区别于同时代其他教育家的最大特点。就历时维度而言,邹韬奋的职业教育观及其媒介实践表现出将西方职业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强烈自觉意识以及立足社会、关注个人价值实现的个体意识,体现出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这是其区别于历史上其他知识分子的鲜明特征。邹韬奋的职业教育观及其媒介实践是个人与社会、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多重关系的交织,其历史价值也集中体现在对这些关系的把握与平衡中:在充分关注个体解放的同时,致力于民众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继承传统的社会责任意识、重视伦理道德意识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思想中的权利意识与平等精神。更为重要的是,邹韬奋实现了大众传播媒介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促进了职业教育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推动了职业教育思想与民众现实生活的深度融合。邹韬奋的职业教育观以大众媒介为传播方式,以中国的社会现实为立场,以民众的普遍利益为目标,并以现代化为进步方向,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佃霞[3](2020)在《大班幼儿眼中的教师口头评价研究 ——以大理市A幼儿园为例》文中认为幼儿园教师口头评价是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针对幼儿具体的言行表现所作出的言语反应,具有肯定或否定倾向的价值判断的行为,属于微观层面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而以往关于教师评价的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进行,从儿童视角出发的研究较少,对此,本研究从儿童视角出发,探究具体情境下教师口头评价的运用现状。由于幼儿受认知范围的局限,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口头评价在幼儿眼中多表现为表扬与批评,为此,本研究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对教师口头评价中幼儿较易理解的表扬与批评进行认知分析,总结幼儿对此的认识与感受,并分析教师口头评价与幼儿内心需求之间的偏差,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增强口头评价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与案例分析法,对云南省大理市A幼儿园中教师口头评价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研究以A园三个大班中的62名幼儿及承担教学的六位教师作为调研对象,采用观察法对具体情境下的教师口头评价进行记录,以幼儿园具体情境中发生频率较高的表扬与批评为切入点,采用访谈法对教师与幼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大班幼儿眼中的教师口头评价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教师口头评价的运用现状进行认知分析,从中探查幼儿对教师口头评价的感受与期待。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师口头评价对儿童的客观影响”与“教师口头评价的取向偏差”两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分析。经过分析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幼儿内心需求与教师口头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幼儿感受与教师口头评价的性质呈现负向状态;教师表扬与批评功能效应失衡。鉴于此,笔者给幼儿教育者提出三个建议:正视幼儿情感表达,完善评价;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纵向评价;均衡评价的价值,关注批评教育功能。

丁文[4](2020)在《班级中的“捣蛋鬼” ——对小学一位“问题学生”的叙事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问题学生”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学习、思想、品德、心理、行为等方面偏离学校规范要求或人们期待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界定以及对待这类学生的态度与方式,通常反映着人们不同的儿童观和价值立场。虽然新世纪以来我国各类教育政策及教育理论提倡给予儿童的个性化发展以空间,但学校生活的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一些个性强的儿童常常被视为异类或有问题的,并因此受到歧视甚至是欺凌;尤其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学校或班级会出现集体无意识地误判或不公正地对待此类儿童的现象,这严重地伤害了此类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本研究以那些被认为是“捣蛋鬼”型的“问题学生”为对象,研究了此类儿童的现实生活处境,教育关系人对此类儿童的态度,此类儿童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教育者必须做出的反思。为此,本研究以H市碧玉小学(化名)四年级某班的一位被称为是“捣蛋鬼”的男学生——轩轩(化名)为个案对象,以叙事探究为主要方法论,采用观察法、“以视频为线索的多主体”访谈法以及相关文献研究等方法,开展了对轩轩在四年级和六年级时的跟踪研究。研究过程经历了文献的搜集与阅读、制定研究计划、观看研究团队已收集的视频,进行观察和资料收集,资料深度分析以及论文的撰写等几个阶段。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问题和研究综述,并界定了“捣蛋鬼”、“问题学生”以及“形象”三个核心概念。第二章主要陈述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者的角色,本研究所采用的叙事探究方法论,观察法、“以视频为线索的多主体”访谈法和资料分析工具。第三章和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主要呈现了四年级时的轩轩在学校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中的总体成长状态和具体的“捣蛋鬼”形象,以及轩轩本人对自我的认知。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六年级时轩轩的成长变化,以及他人眼中的形象变化。第五章讨论和分析了轩轩“捣蛋鬼”这种问题形象的成因。第六章以反思性视角,分析了学校教育在问题形成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改进方面。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如下:第一,现实生活中的轩轩是一个乐于助人、上课积极参与、思维独特、活泼好动、有些调皮、不愿意受规则约束、表达能力有点欠缺,在班里不太受老师和同学欢迎的孩子。但从四年级到六年级,轩轩的成长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他的规则意识有所提高。然而老师、同学、家长等人眼中的轩轩形象非但没有变化,反而更加不可理喻了。他们基本一致认为,轩轩除了善良,头脑灵活,仍然是个调皮捣蛋、不守规则、说话啰嗦、做事拖拉不主动、自控力不足、情商不高、屡教不改的孩子。而且,在几年的时间里轩轩的问题一直存在,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人对待轩轩的态度更冷漠了,轩轩所生存的环境并不友好!第二,轩轩的“问题形象”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家庭教育是影响其成长发展的首因。童年早期以隔代教育为主的家庭教育对轩轩习惯的养成等社会性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了他后来的发展;而且家庭成员教育观念与方式的不一致进一步造成轩轩在成长中的价值混乱。再者,学校教育方面,教师过度强调规则至上,把惩罚当成教育,缺乏友爱的同伴关系,以及管理主义的治校理念等等,日益把轩轩的“捣蛋鬼”形象予以刻板化。此外,家校教育冲突也对轩轩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最后,感觉统合失调理论说明,轩轩的一些问题行为或许是一种病理现象。最后,文章认为各类教育主体应具备发展的眼光,关注“问题学生”的积极因素,并有意识地为这类儿童营建充满善意、温暖和信任的成长环境。

徐德凯[5](2019)在《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着名哲学家塞拉斯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深刻、最系统的思想家之一。本文立足于塞拉斯整体哲学思想,通过析取塞拉斯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理论中的认识论思想,即系统、完整地呈现其认识论思想的整体样貌,又勾勒出其综观、系统、多元、深刻、独到的哲学思想体系的轮廓。通过梳理塞拉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确立了塞拉斯分析哲学、实用主义、整体论、反基础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立场。塞拉斯的认识论思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活世界、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知识的辩护”问题是其关注的焦点,其核心问题是“观察报告”何以获得认知上的优先地位。塞拉斯主张人的认识是以人所形成的整体性的概念框架为前提,并以此批驳了“所予神话”,反对用直接给予人意识的东西为知识奠基。人的概念框架包括“外显影像”和“科学影像”,或“观察框架”和“理论框架”,外显影像或观察框架在方法论意义上是第一位的;科学影像或理论框架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是第一位的。人通过习得语言和社会实践规范获得为知识辩护的“理由的逻辑空间”,这个空间中充足的语义话语和理论话语资源使得“观察报告”获得了理论的解释功能,它是非推理性的、非自我辩护的知识,是为知识奠基的知觉和内省的基本信念。基于以上观点,塞拉斯发展了集概念整体论、科学实在论、心理唯名主义、准规范功能主义的意义理论、符合论的真理理论和温和融贯论的辩护思想为一体的认识论思想。塞拉斯对于基础主义、还原论和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英、美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被罗蒂、布兰顿和麦克道威尔视为思想先驱,为认识论、分析哲学和实用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对于“知识辩护”问题的经典论述使得认识论陷入了另一个困境,被英美哲学界称为“塞拉斯的困境”,本文认为融贯论和直接实在论是较合理的解困之策。

曹盟[6](2019)在《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内政策科学研究科学主义盛行,研究方法偏向定量化和技术化,具有轻视乃至忽视政策科学思想研究的倾向。鉴于此,及时开展对政策科学史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是政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政策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对丰富和拓宽政策科学的研究内涵与视野,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建设性作用。本文选择了约翰·杜威的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作为研究内容。在系统梳理杜威思想的内涵和逻辑的基础上,从中提取散布于杜威多部着作中的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进行脉络化、条理化研究,整理概括出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的演变历程、内在结构和学术影响。“演变历程”主要研究的是杜威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也即是对杜威政策问题构建思想变化过程的研究。对嵌入时代背景中的进步主义运动、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的分析,概括出杜威政策问题构建思想经历了萌芽期、硕果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研究表明,杜威政策问题构建思想极具动态化特征,即理论建构与现实关怀的双向互动过程。“内在结构”主要分为政策问题层次和问题构建方法两方面。在构建层次上,杜威的公共政策问题包含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别为哲学问题、政治问题、教育问题和学校制度问题,呈现出由抽象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的递进关系。在构建方法上,杜威的公共政策问题建构有四个不同的方法,分别为问题认识、问题聚焦、问题转换和问题阐明,并与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四个问题与四种方法环环相嵌,共同构成了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学术影响”主要探究的是杜威政策问题构建思想中蕴涵的怀疑理性、情境主义、参与式民主、教育思想等内在元素对政策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证明了杜威对政策科学的起源、转向和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系统研究,较好把握住了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的精神实质,充分挖掘了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政策科学研究领域“杜威缺失”的空白。

徐晓龙[7](2019)在《访谈式传记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以THE VOICE OF HOPE:CONVERSATIONS WITH ALAN CLEMENTS(节选)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传记文学,如访谈录、日记等,属于纪实文学的一种,此类文学作品中的传记人物、时代背景等内容都包含大量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而且文化信息的正确处理在翻译中能够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本所要传递的内容。因此,译者在此类文本翻译中需认真考虑文化信息传递的问题。然而,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类文本翻译方面,而访谈式传记文学翻译中文化信息传递问题研究却稍显不足,亟待加强。本报告在接受理论指导下,通过对美国记者艾伦·克莱门茨的访谈式传记作品THE VOICE OF HOPE:CONVERSATIONS WITH ALAN CLEMENTS(节选)翻译实例的分析,从礼仪称谓、宗教习俗及历史事件三方面探讨了访谈式传记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运用了增译、改译等翻译技巧,解决了此次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文化信息传递问题。此次翻译实践显示,接受理论能够帮助译者较好地处理访谈式传记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问题。希望本次翻译实践能够对未来该类文本翻译以及从事该类文本翻译的译员有所裨益。

祝娇杨[8](2019)在《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X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青少年象征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会促进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学校对于塑造青少年的人格和性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维持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能够让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不仅是学生和家长们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的渴望。但是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挑战着学校的治安问题,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为了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学校、家庭、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鉴于此,本研究从受欺凌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以下几个问题: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中学生校园欺凌事件现状如何?影响校园欺凌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影响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因素中哪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等。本文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Olweus儿童欺凌/受欺凌问卷(中学版)编制了《初中校园欺凌行为调查问卷》,然后选取X市七所580名初中生采用该问卷实施调查。本文用spss22.0数据分析软件,选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初中校园中发生的欺凌现状,以及影响校园欺凌行为的因素。经过统计分析,在我国大力实施校园欺凌治理的新背景下,X市初中生经常遭受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13.8%,偶尔或从未遭受欺凌的发生率为86.2%;个人、家庭和学校三个层面都有相关因素对初中生遭受欺凌产生影响,且因素众多而复杂;“父母支持”、“同学关系”、“对法律文件的了解”等因素均是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关于我国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与治理提出以下建议:家长要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度,帮助其建立高质量的同伴关系;学校要强化防治策略的可操作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政府要加快校园欺凌的专项立法工作,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最后以上各主体要形成多元共治的联动机制,为学生塑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刘杜钢[9](2019)在《推荐系统中非随机缺失机制的解释和应用》文中指出研究已经表明在推荐系统中的评分不是随机丢失的。然而,很少有研究去揭示评级是如何缺失的。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去揭示缺失非随机现象,即沉默螺旋理论。我们使用一系列不同的现实数据集去验证了推荐系统中的沉默的少数群体存在一个螺旋式过程。其中包括:(1)相比于持有多数意见的用户群体,意见落入少数意见的用户群体更不可能给出评分;(2)由于多数意见逐渐变得更具主导地位,多数意见的持有者的评分可能性正在加剧,但是少数意见的持有者的评分可能性正在缩小;(3)当螺旋状态达到稳定状态时,只有硬核用户才会以少数意见进行评分。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证明了硬核用户具有的特征,其中包括:(1)在不同的评分环境下,硬核用户的行为都是一致的;(2)硬核用户更可能提供极端的评分,即1分和5分;(3)硬核个性和用户的兴趣或经验有关。硬核用户在自己熟悉的方面上更可能坚持自己的意见;(4)硬核个性和道德基准有关。硬核用户更乐于去批评一个受赞赏的项目,而不是去刻意表扬一个受批评的项目。我们的实证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未来的推荐模型的开发。为了证明我们的实证研究结果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模拟沉默螺旋生成过程的概率模型,即基于意见气候的条件概率,基于角色的条件概率和基于道德基准的条件概率模型。三者分别考虑意见气候的感知,硬核和非硬核用户,以及项目受批评或受赞赏的性质。我们通过在两个随机非缺失的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与现有的最先进的推荐模型相比,所提出的模型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推荐结果。

杨露[10](2018)在《21世纪以来泰国街头政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泰国街头政治运动打破了人们对泰国“微笑国度”的印象。自2006年后,随着泰国总理的更替,“黄衫军”与“红衫军”陷入了周期性的对抗之中,甚至出现了暴力冲突,进一步恶化了泰国国内的政治局势。泰国街头政治运动已经对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团结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通过对21世纪以来泰国街头政治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缓解泰国的政治危机,并对面临相似问题的国家提供一定的参考。其次,中国在不干涉泰国内政的背景下,继续深化“中泰一家亲”的友好关系。在大量研读泰国近现代历史的基础上,本文从街头政治的演变过程入手。首先,通过梳理泰国街头政治的发展过程,辨明“黄衫军”和“红衫军”的支持者;其次,分析了泰国街头政治发生的原因。再次,总结了泰国街头政治运动对泰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分析了街头政治对泰美关系、泰国与欧盟和中泰关系的影响。通过对21世纪泰国街头政治的研究,本文认为“黄衫军”与“红衫军”的组成成员代表了泰国的不同阶级,街头政治是中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的产物,把“红衫军”看成是新兴的中产阶级更为合适。泰国街头政治运动也有正面的影响,他信的政策不仅使中下层阶级的公民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投票来分享政治权利,并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也是他们一直支持他信的原因。此外,“红衫军”与“黄衫军”都有政党联盟,而“黄衫军”的支持者中更是有王室和军队的成员。其中民粹主义是引发泰国街头政治的重要推手。由于政变中断了街头政治运动。在无法控制街头政治走向的情况下,军方通过政变来暂时平息国内局面。泰国街头政治的突出特点是没有外部势力的干预。从泰国街头政治的结果来看,21世纪泰国街头政治的最终赢家既不是“黄衫军”也不是“红衫军”,更不是他信,而是王室和军队。基于目前巴育政府没有要还政于民的迹象,所以未来泰国街头政治运动会因反对军政府掌权而再度发生,也会因为新的大选拉票发生。同时,与拉玛九世声望相差甚远的拉玛十世继位后,如再有类似的政治危机发生,是否还能顺利平息也存在变数。

二、受批评意味着你的重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受批评意味着你的重要(论文提纲范文)

(1)DL公司外包工厂产品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理论基础
        1.3.1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1.3.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1.3.3 供应商管理
        1.3.4 相关理论和工具选择原则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DL公司外部环境分析及外包业务管理现状
    2.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2.1.1 政治环境分析
        2.1.2 经济环境分析
        2.1.3 社会环境分析
        2.1.4 技术环境分析
    2.2 行业环境分析
        2.2.1 供应商议价能力
        2.2.2 客户讨价还价能力
        2.2.3 潜在竞争者
        2.2.4 替代品的威胁
        2.2.5 行业内的竞争
    2.3 DL公司生产外包业务管理现状
        2.3.1 公司概况
        2.3.2 DL公司家纺主营业务及组织架构
        2.3.3 DL公司家纺生产外包现状
        2.3.4 DL公司外包工厂的情况介绍
        2.3.5 总结与评价
    2.4 生产外包存在的问题
        2.4.1 外包业务访谈及总结
        2.4.2 外包产品合格率不足
        2.4.3 外包工厂交货期延迟
        2.4.4 外包工厂产品质量投诉率高
第3章 DL公司外包工厂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3.1 外包工厂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3.1.1 基于Delphi法和因果矩阵图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3.1.2 基于5WHY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3.1.3 质量问题原因小结
    3.2 DL公司对外包工厂的考核体系不规范
        3.2.1 外包工厂的搜寻及筛选不符合流程
        3.2.2 外包工厂的资格审查执行不到位
        3.2.3 外包工厂的考核未落到实处
    3.3 外包工厂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3.3.1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3.2 机器保养知识缺乏
        3.3.3 物料堆放不规范
        3.3.4 方法不科学
        3.3.5 环境不整洁
    3.4 外包工厂员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3.4.1 外包工厂员工专业技能不足
        3.4.2 外包工厂员工职业素养不高
第4章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外包产品质量改进方案设计
    4.1 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整体设计
        4.1.1 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4.1.2 整体改进方案设计
    4.2 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外包工厂准入和绩效管理
        4.2.1 外包业务管理组织结构改进
        4.2.2 建立外包工厂分类及认证体系
        4.2.3 建立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
    4.3 全员参与质量改进过程
        4.3.1 构建外包工厂以质量为核心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
        4.3.2 建立全员质量考核奖惩体系
        4.3.3 加强对外包工厂的全员质量培训
    4.4 外包工厂能力的持续提升
        4.4.1 建立支持持续提升的沟通渠道
        4.4.2 制定外包工厂的能力持续提升计划
        4.4.3 协助外包工厂推行持续的5S管理
        4.4.4 针对共性问题设计持续预防方案
第5章 改进方案的实施计划与保障
    5.1 实施计划
        5.1.1 实施目标
        5.1.2 实施进度
    5.2 保障措施
        5.2.1 人力保障
        5.2.2 资源保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译介、传播与求新 ——邹韬奋职业教育观及其媒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历史语境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政体转变与教育改革
        二、民族资本与职业教育
        三、五四运动与实用主义
    第二节 个体特征
        一、中西兼备的教育经历
        二、恪尽职守的职业观念
第二章 论着译介:理论与实践并重
    第一节 理论阐释
        一、职业教育的原理
        二、职业指导的原理
    第二节 实践分析
        一、系统的组织运行
        二、科学的辅助方法
    第三节 意义凸显
        一、教育实用化
        二、教育民主化
        三、教育科学化
第三章 职教传播:从专业性到大众化、公共性
    第一节 专业性:教育类杂志的传播取向
        一、职业教育的中西比较
        二、职业教育内涵的传播
    第二节 大众化:职教宣介的传播特色
        一、教育问题
        二、职业问题
        三、女子职业教育
    第三节 公共性:职教内容的传播价值
        一、独立开放的平台
        二、公益性的议题
        三、理性批判的言论
第四章 职教求新:共时与历时比较
    第一节 共时比较:职教思想的媒介传播
        一、媒介传播:职教实践的创新
        二、读者信箱:职教思想的双向传播
        三、小言论:职教舆论的引导
    第二节 历时比较:职教思想的现代化取向
        一、理论本土化的自觉意识
        二、立足社会的个体意识
第五章 历史评判
    第一节 个体解放与社会立场
    第二节 兼容中西的职业伦理
    第三节 现代色彩与现实烛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邹韬奋职业教育论着译介表
附录二 邹韬奋发表于教育类杂志上的文章(部分)
附录三 “读者信箱”中职业教育相关文章(部分)
附录四 “小言论”栏目中职业教育相关文章(部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3)大班幼儿眼中的教师口头评价研究 ——以大理市A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1.教师口头评价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现有幼儿园教师口头评价的研究缺乏儿童视角
        3.基于对教师口头评价运用的现实思考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1.研究意义
        2.研究目的
    (三)研究综述
        1.儿童视角
        2.教师评价研究综述
        3.关于表扬话语的相关研究综述
        4.关于批评话语的相关研究综述
        5.儿童视角的研究综述
        6.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观察法
        3.访谈法
        4.案例分析法
    (二)研究对象
        1.观察对象
        2.访谈对象
    (三)研究程序
        1.预研究阶段
        2.正式研究阶段
        3.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对教师口头评价类型的认识
    (二)幼儿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口头评价的认知
        1.幼儿对教师表扬的描述与认识
        2.幼儿对教师批评的描述与认识
    (三)幼儿对教师口头评价的感受
        1.积极感受
        2.消极感受
四、讨论
    (一)教师口头评价对幼儿的客观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二)教师口头评价的取向偏差
        1.教师口头评价目的强调维持秩序,忽略内在效应
        2.教师口头评价内容以知识技能居多,忽略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3.教师口头评价情感以中性和负性居多,忽视非言语性评价的情感作用
        4.教师口头评价注重结果取向,忽略过程取向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幼儿内心需求与教师口头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差
        2.幼儿感受与教师口头评价性质呈现负向状态
        3.教师表扬与批评行为功能失衡
    (二)建议
        1.正视幼儿情感表达,完善自身评价
        2.尊重差异,关注幼儿纵向评价
        3.均衡价值,关注批评教育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班级中的“捣蛋鬼” ——对小学一位“问题学生”的叙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综述
        (二)国外综述
    四、概念界定
        (一)“捣蛋鬼”
        (二)“问题学生”
        (三)形象
第二章 研究方法论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论——叙事探究方法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收集资料的方法
        (三)资料分析工具
    三、研究者的角色
    四、研究伦理
第三章 四年级轩轩的“捣蛋鬼”形象
    一、学校日常生活中轩轩的“捣蛋鬼”形象
        (一)学校一日生活中的轩轩形象
        (二)教师眼中的轩轩形象
        (三)同学眼中的轩轩形象
        (四)轩轩所在的班级形象
    二、家庭生活中轩轩的“捣蛋鬼”形象
        (一)家庭生活中的轩轩形象
        (二)家人眼中的轩轩形象
        (三)家人的学校归因
    三、社区中轩轩的“捣蛋鬼”形象
        (一)社区人眼中的轩轩形象
        (二)社区人的归因
    四、轩轩的自我认知
        (一)轩轩的自我评价
        (二)轩轩眼中的班级
    五、小结
第四章 六年级轩轩的“捣蛋鬼”形象
    一、学校日常生活中轩轩的“捣蛋鬼”形象之变化
        (一)学校一日生活中的轩轩形象
        (二)教师眼中轩轩的形象变化
        (三)同学眼中轩轩的形象变化
        (四)老师对轩轩所采取的措施和当前的态度
        (五)校长眼中轩轩所在的班级形象和归因
    二、家庭生活中轩轩的“捣蛋鬼”形象之变化
        (一)家人眼中轩轩的形象变化
        (二)轩轩的家庭成长环境
        (三)家人的归因
    三、轩轩的自我认知
        (一)轩轩的自我评价
        (二)轩轩眼中的家人形象
    四、对于未来和期望
        (一)老师的期待
        (二)家人的期待
        (三)同学的期待
    五、小结
第五章 轩轩“捣蛋鬼”形象的问题成因之探讨
    一、轩轩成长中的各类因素分析
        (一)轩轩成长中的家庭因素
        (二)学校教育对轩轩“捣蛋鬼”形象的刻板化
        (三)家校教育冲突对轩轩的影响
    二、病理学视角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理论的另一些启示
第六章 进一步的思考
    一、“转型社会中家庭教育的转型及专业帮助问题”
        (一)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二)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促进家庭教育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
    二、学校教育中的儿童立场之再思考
        (一)师生关系急需从“管理约束型”转向“民主对话型”
        (二)需要从共同体视角重构班级生活中的同伴关系
        (三)开展对教师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塞拉斯认识论思想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结构
第一章 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的缘起
    第一节 塞拉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经历
        一、哲学与科学的新发展
        二、塞拉斯的哲学经历
    第二节 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康德的认识论思想
        二、现代分析哲学传统
        三、美国实用主义的传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拒斥所予神话:对经验论基础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对感觉材料理论的批判
        一、所予论的嬗变
        二、感觉材料理论的模糊性
        三、感觉材料语言理论中的所予性
    第二节 对表象化理论的批判
        一、“是”与“看起来”之间的逻辑
        二、“看起来”的非命题性质
    第三节 对所予神话的治疗方案
        一、理由的逻辑空间与知识的规范性描述
        二、概念整体论
        三、可误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在、认识与语言
    第一节 常识与科学的认识论意义
        一、外显影像与科学影像的区分
        二、两种影像在认识中的地位
    第二节 理论实体的认识论意义
        一、理论的实在性
        二、观察框架和理论框架在认识中的地位
    第三节 认识与语言
        一、对行为主义的修正
        二、言语行为主义视角下的心理唯名主义
        三、对休谟经验论的改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理与语用
    第一节 塞拉斯的真理观
        一、真理的语义维度
        二、真理的图像维度
    第二节 规范与真信念
        一、信念、推理与规则
        二、准规范功能主义
    第三节 知识的辩护
        一、非推理性的辩护
        二、观察报告的辩护地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的理论反思
    第一节 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的哲学坐标
        一、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的特征
        二、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的价值
        三、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的理论困境
        一、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的张力
        二、塞拉斯认识论思想困境的可能出路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导论
        一、杜威与政策科学
        二、杜威思想与公共政策问题建构的关系
        三、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一、材料来源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的分期标准
        一、美国杜威研究中心的分期标准
        二、其他杜威传记作者的分期标准
        三、杜威自述的分期标准
        四、本文的分期标准
    第二节 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的分期阶段
        一、第一阶段“萌芽期”:1903-1929 年
        二、第二阶段“硕果期”:1929-1939 年
        三、第三阶段“成熟期”:1939-1946 年
    第三节 杜威问题构建思想演变的特点
第三章 杜威公共政策问题的内在层次
    第一节 杜威公共政策问题内在层次的划分依据
        一、杜威本人自述的问题层次
        二、本文对杜威构建公共政策问题层次的划分
    第二节 杜威构建的哲学问题
        一、我们需要怎样的哲学来认知世界和指导生活
        二、我们该以什么样的的价值去指导生活
    第三节 杜威构建的政治问题
        一、“自由主义”的应有之意
        二、民主的理念和信仰
    第四节 杜威构建的教育问题
        一、教育的标准
        二、教育自由问题
        三、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
        四、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分裂问题
    第五节 杜威构建的学校制度问题
        一、学校行政的僵化
        二、教学体系的混乱
第四章 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主体知识论的重建与价值批判
        一、认识论基础:经验自然主义
        二、实验性认知理论:探究的理论
        三、对价值“主观性”的批判
        四、道德科学的逻辑条件
    第二节 问题聚焦——社会意识形态探究
        一、观察法
        二、历史追朔
        三、哲学批判
    第三节 问题转换——政治意识形态的教育理念化
        一、政治自由的基础是智力的自由
        二、民主本身就是教育原则
        三、教育哲学对科学发展的功用
    第四节 问题阐明——从机能主义到制度主义
        一、从人的习惯到学校制度
        二、知识、信息与理解之间的关系到教学体系的设置
第五章 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对政策科学的影响
    第一节 怀疑理性对政策批判精神的影响
    第二节 情境主义对政策问题建构过程的影响
    第三节 “参与式”民主思想对政策科学民主化的影响
    第四节 教育思想对政策分析的影响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内容概括
    第二节 杜威与邓恩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对比
    第三节 开展本研究对国内政策研究的参考意义
    第四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7)访谈式传记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以THE VOICE OF HOPE:CONVERSATIONS WITH ALAN CLEMENTS(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实践介绍
    1.1 翻译实践任务
    1.2 翻译实践意义
    1.3 翻译实践报告结构
第二章 翻译实践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译中处理
    2.3 译后审校
第三章 翻译文本特征及翻译难点分析
    3.1 文本特征分析
    3.2 翻译难点分析
        3.2.0 文化信息
        3.2.1 文化信息传递
        3.2.2 具体难点分析
第四章 接受理论指导下访谈式传记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4.1 接受理论
    4.2 案例分析
        4.2.1 礼仪称谓的翻译
        4.2.1.1 增译
        4.2.1.2 意译
        4.2.1.3 意译+注释
        4.2.2 宗教习俗的翻译
        4.2.2.1 改译
        4.2.2.2 直译+注释
        4.2.3 历史事件的翻译
        4.2.3.1 意译
        4.2.3.2 增译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不容忽视的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
        1.1.2 我国校园欺凌治理出现了新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思路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问题、假设与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关于“校园欺凌行为”概念的研究
    2.2 关于校园欺凌的现状研究
        2.2.1 国外校园欺凌现状研究
        2.2.2 国内校园欺凌现状研究
    2.3 关于校园欺凌的构成者研究
        2.3.1 欺凌者
        2.3.2 遭受欺凌者
        2.3.3 不无辜的旁观者
    2.4 关于校园欺凌行为形成的理论基础研究
        2.4.1 社会学习理论
        2.4.2 习性学理论
        2.4.3 挫折-攻击假说
    2.5 关于校园欺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2.5.1 个人特征
        2.5.2 家庭特征
        2.5.3 学校特征
    2.6 关于校园欺凌行为干预的研究
        2.6.1 国外的干预研究
        2.6.2 国内的干预研究
    2.7 小结与思考
第3章 问卷设计与调查
    3.1 影响因素的筛选
        3.1.1 个人特征
        3.1.2 家庭特征
        3.1.3 学校特征
    3.2 影响因素的解析
        3.2.1 “个人特征”各因素的解析
        3.2.2 “家庭特征”各因素的解析
        3.2.3 “学校特征”各因素的解析
    3.3 问卷设计
        3.3.1 变量设定
        3.3.2 编制调查问卷
        3.3.3 预试问卷项目分析
        3.3.4 预试问卷因素分析
        3.3.5 量表信度检验
    3.4 调查设计与调查实施
        3.4.1 调查设计
        3.4.2 制定调查方案
        3.4.3 实施调查和整理问卷
        3.4.4 问卷复检
第4章 初中生受欺凌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受欺凌的现状分析
        4.1.1 受欺凌发生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受欺凌者的基本特征
        4.1.3 实施欺凌者的基本特征
        4.1.4 最近一起欺凌事件中的欺凌人物
        4.1.5 受欺凌的时间和地点特征
        4.1.6 应对欺凌的方式
    4.2 相关变量的x~2检验
        4.2.1 个人特征与受校园欺凌程度
        4.2.2 家庭特征与受校园欺凌程度
        4.2.3 学校特征与受校园欺凌程度
        4.2.4 x~2 检验结果小结
    4.3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同伴关系”和“父母支持”对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突出
        5.1.2 “学校反欺凌行为”对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影响显着但不突出
        5.1.3 “对法律文件的了解”和“对犯罪行为的认知”对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影响显着
        5.1.4 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5.2 对策建议
        5.2.1 家长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度,帮助其建立高质量的“同伴关系”
        5.2.2 学校强化防治策略的可操作性,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5.2.3 政府加速校园欺凌专项立法,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5.2.4 各主体形成多元共治的联动机制
    5.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校园欺凌调查问卷(预试问卷)
附录2 初中校园欺凌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9)推荐系统中非随机缺失机制的解释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2 本文的工作和贡献
        1.2.1 主要工作
        1.2.2 主要贡献
    1.3 本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相关工作
    2.1 沉默螺旋理论
    2.2 缺失数据理论
    2.3 评分偏差
    2.4 响应偏差
第三章 推荐系统中的沉默螺旋
    3.1 场景一: 评分意愿是被提供的
        3.1.1 方法
        3.1.2 结果和分析
    3.2 场景二: 评分意愿是不可用的
        3.2.1 方法
        3.2.2 结果和分析
第四章 推荐系统中的硬核用户
    4.1 硬核用户
    4.2 硬核用户和项目
第五章 基于沉默螺旋的推荐模型
    5.1 基于意见气候的条件概率
    5.2 基于角色的条件概率
    5.3 基于道德基准的条件概率
第六章 实验和结果
    6.1 评价指标
    6.2 数据集
    6.3 参数设置
    6.4 模型性能
    6.5 参数意义分析
    6.6 敏感度分析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21世纪以来泰国街头政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相关理论
        (二)研究方法
    四、主要概念辨析
        (一)街头政治
        (二)街头政治与相关概念辨析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21世纪以来泰国街头政治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 21世纪泰国街头政治发生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第二节 21世纪泰国街头政治的发展阶段
        一、泰国街头政治的兴起
        二、泰国街头政治的高潮
        三、泰国街头政治的蛰伏期
    第三节 21世纪泰国街头政治参与主体
        一、“黄衫军”的组成及资金来源
        二、“红衫军”的组成及资金来源
第二章 21世纪以来泰国街头政治发生的原因及特点
    第一节 21世纪以来泰国街头政治发生的原因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思想方面
    第二节 主要特点
        一、时间较长
        二、抗议模式相同
        三、双方都有政党联盟
        四、没有外国势力干涉
        五、没有造成社会崩溃
第三章 21世纪以来泰国街头政治对泰国国内局势的影响
    第一节 对泰国政治的影响
        一、军方政治势力增强
        二、政党政治遭到破坏
    第二节 经济发展受到冲击
        一、经济增长缓慢
        二、旅游业受损
        三、贸易受损
    第三节 加剧社会分裂
        一、泰国社会的现状
        二、泰国社会分裂的原因
第四章 国际社会对泰国街头政治运动的态度及其对对外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对泰美关系的影响
        一、美国的态度
        二、泰美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对泰国与欧盟的影响
        一、欧盟的态度
        二、对泰国与欧盟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对中泰关系的影响
        一、中国的态度
        二、对中泰关系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受批评意味着你的重要(论文参考文献)

  • [1]DL公司外包工厂产品质量改进研究[D]. 詹丽娟.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译介、传播与求新 ——邹韬奋职业教育观及其媒介实践研究[D]. 苏腾飞. 兰州大学, 2021(12)
  • [3]大班幼儿眼中的教师口头评价研究 ——以大理市A幼儿园为例[D]. 王佃霞. 大理大学, 2020(06)
  • [4]班级中的“捣蛋鬼” ——对小学一位“问题学生”的叙事探究[D]. 丁文.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1)
  • [5]塞拉斯认识论思想研究[D]. 徐德凯. 黑龙江大学, 2019(05)
  • [6]杜威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思想研究[D]. 曹盟. 深圳大学, 2019(12)
  • [7]访谈式传记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以THE VOICE OF HOPE:CONVERSATIONS WITH ALAN CLEMENTS(节选)为例[D]. 徐晓龙. 三峡大学, 2019(06)
  • [8]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X市为例[D]. 祝娇杨. 南昌大学, 2019(02)
  • [9]推荐系统中非随机缺失机制的解释和应用[D]. 刘杜钢. 厦门大学, 2019(07)
  • [10]21世纪以来泰国街头政治研究[D]. 杨露. 云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被批评意味着你很重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