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小水电开发现状及对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考

武陵山区小水电开发现状及对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考

一、武陵山区小水电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刚[1](2021)在《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价值共创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老龄化正持续加深,形势十分严峻。在体育产业和健康产业政策规划引领和市场创新驱动的共同作用下,体医融合不断推进,运动干预、慢病防治、健康促进、体质评估、运动监控、运动康复等产品与服务不断形成,各种运动健康服务模式不断涌现,运动健康服务逐渐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渠道。运动健康服务的相关研究日益引起学界和业界的高度重视,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相关研究还是一个相对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以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价值共创路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服务主导逻辑理论、MOA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逐层进行分析,探讨了运动健康服务、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相关理论,按照“动因-行为-结果”的逻辑主线构建了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路径的分析框架,并系统分析了各要素的内涵与维度,实证揭示了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价值共创路径。通过全文的分析论证,得出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运动健康服务是指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导向,以运动干预为手段,通过体医部门协同、技术融合、资源整合等方式,提供运动干预慢性病、运动康复、运动促进健康等方面的服务。运动健康服务具有产品混合性、对象广泛性、过程融合性、价值多样性和主动参与性等特征。从功能属性和消费需求角度,运动健康服务可划分为健康修复类、健康维护类和健康促进类;从产业角度,运动健康服务运可划分为运动医疗服务、运动健身服务、运动信息服务、运动保险服务、运动组织管理服务以及运动装备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等。运动健康服务作为一项综合性服务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其划分为核心、次核心和边缘利益相关者三种类型。第二,运动健康服务情境下的顾客参与具有独特内涵,在参与方式上具有体育参与和服务参与双重属性,在服务生产方式上兼具合作生产和独自生产;其特征包括主动健康、全程参与、沉浸体验;在类型划分方面,按照参与动机可分为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按照参与强度可分为强参与和弱参与。企业不能直接提供价值,只能提供价值主张,顾客在价值共创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投入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运动经验等资源;顾客价值内生于合作生产之中,并由顾客感知获得;顾客价值有着较为复杂的高阶结构,包括显性价值(如健康促进、慢病干预、愉悦身心、健康生活、休闲娱乐等)和隐性价值(包括降低医疗支出,提高劳动能力,促进家庭和睦及社区和谐等)。第三,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理论框架涉及参与动机、参与机会、参与能力、顾客参与和顾客价值5个核心范畴及其14个主范畴,其中,参与动机包括健康动机、社交动机,参与机会包括地理可达性、内容可适性,参与能力包括知识储备、身体能力,顾客参与包括人际互动、信息分享和合作行为,顾客价值包括实用价值、享乐价值、学习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参与动机、参与机会、参与能力三者均能显着正向影响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参与动机通过参与机会、参与能力间接作用与顾客参与。顾客参与显着正向影响顾客价值。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新时代我国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逐渐发生变化,健康服务发展逻辑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发展理念,转向预防、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运动健康服务体系,转向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模式,由此建议政府部门要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运动健康服务供给体系,完善运动健康服务需求管理。

唐菁阳[2](2020)在《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类型研究 ——以湘西州社区建设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我国基层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社区日渐成为社会群体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焦点和社会治理的着力点(?)。社区建设已被政府和学界认定为“社会治理的单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社区建设的政策,涵盖了社区政权、社区组织、基层民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在政策引领下,我国各地出现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建设典型,然而这些典型大都出现在沿海地区或长江流域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民族地区的社区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多元治理主体力量失衡,少数民族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不强,民族特殊性重视不足,民族倾向性资金投入缺乏,民族社区的贫困问题及空间分化,各民族居民之间的信任缺失等等。那么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来观察社区建设,或者说,将社区建设相关政策作为一顶公共政策,民族地区又是如何执行这顶政策的呢?在执行过程中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执行类型?在不同的执行类型中,影响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不同的政策性质会导致不同的执行类型。所以,本文并运用类型学的方法,提出了“自主性”和“损失嵌入性”两个维度,它们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四种社区建设政策,即实质性规制政策、程序性政策、再分配政策与分配性发展政策,他们分别决定了四种执行类型,即合作执行、行政性执行、变通执行与探索性执行,从而构建出民族地区社区建设政策执行的分析框架。作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博士研究生,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也出于经验材料的可获得性,本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社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了湘西州的社区矫正、社区环境建设、社区低保、社区养老作为四种政策的执行案例。在每顶案例的撰写上,按照政策性质、政策背景与历史沿革、政策执行具体过程、政策执行绩效评价、政策执行逻辑的思路进行案例分析。本研究的结论是,在民族地区,实质性规制政策的执行难度较大,相关权力部门之间基于交易形成“合作执行”,政策执行呈现合作执行的类型;程序性政策的执行偏差往往是由于社区管理体制与社区资源出现了问题,基层官僚采取了行政性执行类型;再分配政策的执行过程最为复杂,政策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有产者”结成优势联盟,导致政策变通执行。分配性发展政策的执行取决于地方积极性与地方资源,往往呈现出探索性执行的行为模式。对于如何将这四种政策执行类型引向有效的执行,本文提出了如下路径。对于实质性规制政策,民族地区政府要充分运用自治权,提升自治能力,发挥宗教信仰、民族习惯法的作用,规范政策执行各主体的行动与衔接,使合作执行朝向实现政策目标的方向进行;对于程序性政策,要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统一的领导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多元治理体系,同时也要在资金、规划、人力、技术等资源上继续加大投入;对于再分配政策,要从政策设计上降低自主空间,优化瞄准机制与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专顶救助政策的衔接,通过监督考核增加优势联盟的道德风险成本;对于分配性发展政策,要鼓励社会主体的参与,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并且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程向仅[3](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以S县Z镇为例》文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着重提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产业兴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特色农业作为一种区域特色型的现代农业,是我国实现农业转型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选择。在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职能作用。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是联系上级政策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研究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政府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职能问题对有效完善乡镇政府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本文在现有特色农业发展中乡镇政府职能问题的研究基础上,从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的背景出发,研究在这一特定阶段,乡镇政府在发展特色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的政治学理论知识深入研究;另外,S县Z镇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积极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本文以Z镇作为样本,来讨论乡镇政府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职能。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的概述,从而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职能进行定位,阐述乡镇政府在应然状态下所承担的职能,形成政府规划引导、财政扶持、监督管理以及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的大体框架。第二部分,Z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现状。通过对Z镇的调查与访谈,掌握目前Z镇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从而进一步分析政府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职能现状。第三部分,通过分析Z镇政府在特色农业发展中职能履行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规划特色农业发展缺乏整体性、政府财政扶持机制不健全、对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的监管不到位以及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单一四个方面,那么我们依托实地调研与理论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从Z镇政府的管理理念、财政力量、运行机制和职责定位方面来深层剖析它的原因,从而为政府在特色农业发展中更好的发挥职能奠定基础。第四部分,结合问题发生的实际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政府发展特色农业的职能问题解决提出合理的建议。总体而言,现阶段由于Z镇特色农业发展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在职能发挥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紧密切合实地调研,继而为更好的优化Z镇政府在发展特色农业中的职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以期最终实现Z镇政府完善自身职能,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场景。

杜堃[4](2020)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 ——基于E高校的个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除了需要普通高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同样也需要高职院校培育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培育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不仅是人力资本的简单积累,更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坚固基石。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的实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问题提出来进行研究,对于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不断改革创新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对于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通过对高职院校办学各利益相关方的访谈分析,结合民族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就三个方面探讨了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的问题。首先论述了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说明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起源、主要观点以及此项理论在本文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对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及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访谈,通过分析得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与国家的政策、当地政府的扶持、社会的认可、家长的支持都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这些群体之间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各自的立场不同、需求不同、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研究最后分别从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讨论了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方向,首先政府需要搭建良好的平台和外部环境,落实国家给予的相关政策,促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其次作为学校,必须谋求凸显自身特色的发展,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办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高校,最后社会各类组织的积极参与与合作,多方力量一盘棋必将加快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改革的进程。

甘超[5](2020)在《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 ——以古丈红石林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贫困一直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我国在扶贫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大大降低了贫困人口的数量,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但是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依然严峻。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视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因此,民族地区利用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优质的自然景观开展扶贫旅游是脱贫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红石林镇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的一个贫困镇,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域特色比较鲜明的乡镇,境内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潜力和优势。近几年实施了旅游扶贫的政策,该镇的贫困人口大大降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旅游致富成效。但是该镇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包括但不限于社区管理职能有限发挥、居民参与无序,旅游扶贫利益分配不合理、当地居民参与热情受挫,社区居民参与不完全、旅游扶贫深度不够,社区参与主体间信息不对称、旅游扶贫存在隐患等方面。本研究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田野点开展民族学研究,在详细介绍了古丈红石林镇区域沿革、自然地理、民族文化以及贫困状态的具体情况,并且通过深入田野点开展民族学调查的基础上发现,虽然该镇积极发挥社区参与旅游精准扶贫,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和社会成效,但是该社区在旅游扶贫在管理职能实施、利益分配满意度、社区居民参与程度、扶贫主体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加强社区能力建设、拓宽多渠道社区参与、社区居民要参与到扶贫利益的全过程、社区居民作为社会文化主体参与与旅游者的互动等对策,以期能够为扶贫旅游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和参考意见。

李鑫[6](2020)在《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旅游扶贫是实现我国扶贫攻坚目标的生力军,截止到2019年全国超过三成的贫困人口依靠旅游业实现了脱贫,其中上百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至旅游社区实现脱贫,但由于扶贫移民离开常住地,搬迁到一个全新的社区,生存环境变化导致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虽暂时实现脱贫,但其能否稳定脱贫不返贫,实现可持续生计仍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在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后,脱贫人口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益相关者理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研究、结合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可持续分析框架以及实地调研情况设计针对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的生计评估体系与定量评价模型,对旅游扶贫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进行了评估,并获得以下成果。(1)立足于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的生计问题,选取合适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评价指标,设计出旅游扶贫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建立综合指标指数定量评模型。(2)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充分利用旅游社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实现生计重构,改善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首先扶贫移民生计资本水平提升,其综合评价值由搬迁前1.4759,增加到搬迁后的2.5721,增加幅度为1.0962。除自然资本外,其余四项资本均显着增加,但是移民所拥有的生计资本量和理想的生计资本模型仍有差距,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其生计资本的结构,提升整体水平。其次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生计策略趋于多样化,移民的职业由传统农业领域向非农领域转变,劳动力逐渐流向第二、三产业。最后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生计结果值得肯定,移民的人均年收入和人均消费得到了明显提高,96.3%的扶贫移民依托旅游社区实现了脱贫,其中超过60%的扶贫移民正在迈上致富路。(3)从目前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的生计状况来看,其可持续生计还存在自然资本条件有限、人力资本薄弱,物质资本要素不足、金融资本存量不足、社会资本欠缺、职业稳定性差、收入不理想、生计策略的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安置区产业支撑力不足、政府就业保障措施存在缺陷、旅游产业特性的影响严重、文化素质偏低制约生计策略选择、原有生计观念及方式的束缚、移民自我发展意识不足、移民存在信息化贫困。(4)针对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生计存在的问题,应当充分依托当地旅游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移民的可持续生计。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保护安置社区的生态环境以改善自然资本条件;加强政府物质帮扶、完善安置社区的公共设施以积累物质资本总量;增强移民身体素质、提升文化素质、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增加收入的稳定性、改善融资环境以增加金融资本存量;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优化社会关系网络以维护社会资本;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针对移民就业问题制定保障措施以保障移民生计策略的多样化和生计的稳定性。

夏晶晶[7](2020)在《当社区成为“遗产”:程阳侗寨文化遗产旅游的活化研究》文中指出遗产,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非常珍贵的文化印记,也是资政育人的重要文化资源。遗产的活化与利用近年来受到学界、业界、政府的高度关注。旅游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与利用的最好方式之一,这得益于旅游所具有的受众面广、社会与经济效益最突出的特点。本文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侗寨为田野点,运用旅游人类学为研究视角,并采用旅游地理学、经济人类学、旅游规划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考察三江程阳八寨旅游发展的历程及文化保护的举措,深入的分析程阳侗寨以程阳风雨桥为中心,逐渐辐射周边特色民族村寨,从而建立起一个以桥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大社区的过程。观察在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价值体系下,当地村寨民众的日常生活融入旅游并运用他们的智慧应对这场“遗产化”浪潮的过程,并将其视为一种生计参与到旅游发展中,从而实现“传统村寨”向“旅游社区”的成功过渡。思考如何保护程阳侗寨的文化遗产,使其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合理利用,在利用中使当地人受惠。让文化遗产融入文化旅游,通过旅游开发,使文化遗产得以活化,最后出程阳八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利用的发展路径:承继侗寨民族遗产的肌理、激活侗寨传统遗产的特色、构建村寨合理自洽的机制、选择精致民族遗产的利用方式。

董永升[8](2020)在《重庆市彭水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兴旺。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能有效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农村也可以和城市一样享受商贸、物流、通信等方面的便捷服务,加之人们对优美的田园风光、浓厚的乡土气息、神秘的民族文化始终向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都市人外出游玩、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刚需。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聚焦乡村旅游这一主题,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SWOT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从新时代乡村旅游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对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文献的回顾,掌握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研究成果,梳理彭水县乡村旅游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产业发展环境,结合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客观分析归纳彭水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从县级领导对乡村旅游开发重视不够、农民主动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不浓、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不够等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彭水县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产生的思想和意识根源。最后,有针对性地从强化统筹协调,确保彭水乡村旅游发展“有动力”;优化布局规划,确保彭水乡村旅游发展“有格局”;丰富发展内涵,确保彭水乡村旅游发展“有质感”;创新发展形式,确保彭水乡村旅游发展“有效益”;重视发展监管,确保彭水乡村旅游发展“有规矩”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彭水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策略。

朱融画[9](2020)在《民族地区旅游脱贫效果评价 ——以伍家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贫困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在与周遭艰苦的自然环境博弈中不断寻求最优化生存策略,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模式。尤其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我国扶贫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作为特色产业脱贫模式之一,旅游扶贫在实现民族地区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型中具有独特作用。本文以武陵山民族地区伍家台村为研究对象,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基于对伍家台村旅游脱贫实践的田野调查,提出“旅游脱贫成效如何”的问题,在概念辨析与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和农民座谈、权重赋分,构建“伍家台旅游脱贫成效”评价体系,通过导入调查数据,形成对伍家台村脱贫成效的整体评价,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论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方法,对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点进行交代说明,是为本文研究的起点。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与研究基础介绍,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现实基础三个方面,先进行旅游脱贫、产业振兴等概念阐释,具体运用特色产业减贫、利益相关者、绩效管理等理论对本文给予启示,再结合伍家台村旅游脱贫实践过程进行详细解读,构成整个研究的基础。第三部分是构建旅游脱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在评述专家学者关于旅游脱贫效果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打分与农民座谈,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形成伍家台旅游脱贫评价指标体系,将收集到的伍家台村产业发展、村民收入、游客感受等数据,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对脱贫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解析。第四部分是针对伍家台村旅游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以旅游产业振兴来实现伍家台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文中的创新之处是以指标评价体系来研究旅游脱贫效果,将传统AHP与GEM相结合运用到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脱贫效果评价指标赋权,以个体村域角度深入研究旅游脱贫成效,运用CV对旅游脱贫效果评价指标进行预选为后一步科学评价奠定基础。伍家台村旅游脱贫是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突破了“茶”产业局限,融合“+旅游”思路,形成“茶旅融合”模式,其脱贫本身就是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在民族地区脱贫实践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尤其是为民族地区以产业振兴来承前启后,突破地域限制和资源约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

杨金娜[10](2019)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国家公园面临着复杂的社区背景,统筹协调社区发展与生态保护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点与难点。社区参与作为一种实现社区与保护地协同发展的管理策略,已应用于众多保护地的管理中。研究国家公园管理中的社区参与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国外国家公园、国内国家公园和其他类型保护地管理中的社区参与进行评述,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构建理论基础。选取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其社区参与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文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机制的构建与优化提供参考借鉴。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社区问题为研究对象与切入点,基于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焦点小组、半结构访谈和专家调查,研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社区参与现状,社区参与机制中不同“角色”的主体的认知、专家学者的认知以及对不同主体认知进行对比。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机制的优化建议,包括:(1)将社区的行政管理权授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优化生态管护员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教育培训制度。(2)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咨询委员会,培育、鼓励、支持本土的NGO组织、合作社、企业的发展。(3)建立生计许可证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协议合约为补充。分别对应于引导体系、组织体系、保障体系。此外,考虑社区参与机制的长期、有效发展,建议建立评估体系。

二、武陵山区小水电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陵山区小水电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价值共创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诉求:人口老龄化急需发挥运动的健康促进价值
        1.1.2 现实审视:“体医融合”催生多样化运动健康服务模式
        1.1.3 国际经验:全民参与是政府完善健康保障体系的政策主张
        1.1.4 趋势研判:健康社区是实现主动健康的重要阵地
    1.2 研究问题
        1.2.1 实践问题
        1.2.2 理论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结构安排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要点梳析:运动健康服务研究内容检视
        2.1.1 运动干预、体力活动和科学健身的概念辨析
        2.1.2 体医融合
        2.1.3 运动健康意涵的演变历程
        2.1.4 运动健康服务内涵的多视角审视
    2.2 实践审视:国内外运动健康服务推进工作探索
        2.2.1 政府在运动健康服务发展中富有成效的政策探索
        2.2.2 运动健康服务发展的实践探索
    2.3 总体概览:老年运动健康服务研究剖析
        2.3.1 老年运动健康服务发展现状与困境
        2.3.2 老年运动健康服务需求与供给
    2.4 他山之况:顾客参与研究回顾
        2.4.1 顾客参与的内涵
        2.4.2 顾客参与的维度构成
        2.4.3 顾客参与水平
        2.4.4 顾客参与的前因变量
        2.4.5 顾客参与的结果变量
    2.5 理论基础
        2.5.1 服务主导逻辑
        2.5.2 MOA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基本理论
    3.1 运动健康服务的概念界定
        3.1.1 运动健康服务概念的要素结构
        3.1.2 运动健康服务概念要素分析
        3.1.3 运动健康服务的概念表达
    3.2 运动健康服务的特征
        3.2.1 产品混合性
        3.2.2 对象广泛性
        3.2.3 过程融合性
        3.2.4 价值多样性
        3.2.5 主动参与性
    3.3 运动健康服务类型
    3.4 运动健康服务的利益相关者
    3.5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理论分析
        3.5.1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分析框架
        3.5.2 运动健康服务情境下顾客参与内涵、特征与类型
        3.5.3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动因的理论分析
        3.5.4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理论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方法选择
        4.1.2 案例选择
        4.1.3 研究资料收集
    4.2 案例介绍和研究发现
        4.2.0 案例介绍
        4.2.1 研究发现
    4.3 案例研究结论
第5章 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路径的质性分析
    5.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流程
    5.2 基于扎根理论的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分析
        5.2.1 研究设计
        5.2.2 质性分析过程
        5.2.3 范畴提取与模型构建
    5.3 模型阐述
        5.3.1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前因变量分析
        5.3.2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维度阐释
        5.3.3 运动健康服务情境下顾客价值内涵及维度阐释
        5.3.4 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路径的量化分析
    6.1 研究假设推导
        6.1.1 基于MOA理论的运动健康服务参与研究假设
        6.1.2 顾客参与对顾客价值的影响
    6.2 研究量表设计
        6.2.1 初始量表设计
        6.2.2 研究量表纯化
        6.2.3 正式量表设计
    6.3 调查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
        6.3.1 调查问卷设计
        6.3.2 小样本测试
    6.4 大样本数据收集与分析
        6.4.1 数据收集
        6.4.2 样本特征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4.3 信度、效度检验
        6.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7.2.2 优化运动健康服务供给体系
        7.2.3 完善运动健康服务需求管理
    7.3 研究的创新点
    7.4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7.4.1 研究局限
        7.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类型研究 ——以湘西州社区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政策类型与政策执行
        (二) 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相关研究
        1. 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特殊性
        2. 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经验与对策
        (三) 民族地区社区建设相关研究
        1. 国外关于民族地区社区建设的研究
        2. 国内关于民族地区社区建设的研究
        (四) 社区建设政策相关研究
        (五) 相关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民族地区社区建设政策执行分析框架
    一、概念界定
        (一) 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政策
        1. 社区建设
        2. 社区建设政策
        (二) 政策执行及社区建设政策执行
        (三) 民族地区
    二、民族地区社区建设政策执行的分析框架与案例选择
        (一) 理论根基
        1. 行动者的参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2. 政策执行中的央地关系:戈金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3. 民族社区建设的价值内核: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二) 民族地区社区建设政策执行的分析框架
        1. 分析框架的构建
        2. 基本假设
        (三) 案例选择
        1. 湘西简介
        2. 政策案例的选取
第三章 实质性规制政策的执行类型分析:以湘西州社区矫正为例
    一、作为实质性规制政策的社区矫正政策
        (一) 实质性规制政策
        (二) 我国社区矫正的政策背景与历史沿革
        1. 社区矫正的勃兴
        2. 社区矫正的历史沿革
    二、湘西州社区矫正政策执行过程
        (一) 湘西州社区矫正机构体系
        (二) 各行动主体的权力资源
        (三) 社区矫正中官方政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
        (四) 案例说明
        1. 社区矫正人员重犯的化解
        2. 社区矫正人员规范训练
        (五) 湘西州社区矫正政策执行的绩效评价
    三、湘西州社区矫正政策执行类型分析
        (一) 社区矫正政策的损失嵌入性和自主性
        1. 社区矫正政策具有较强的损失嵌入性
        2. 社区矫正政策具有较弱的自主性
        (二) 湘西州社区矫正政策执行逻辑:合作执行
    四、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四章 程序性政策的执行类型分析:以湘西州社区环境建设为例
    一、作为程序性政策的社区环境建设
        (一) 程序性政策
        (二) 社区环境建设的背景及历史沿革
        1. 社区环境建设的时代背景
        2. 社区环境建设的实践历程
    二、美丽湘西在社区中的执行
        (一) 社区管理体制
        (二) 资源支撑
        (三) GD社区建设美丽湘西的政策过程
        1. GD社区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
        2. GD社区环境建设的主要行动
        3. GD社区环境建设的经验
        (四) 社区开展美丽湘西建设工作评价
        1. 社区开展美丽湘西工作效果评价体系简述
        2. 社区开展美丽湘西工作评估过程
        3. 社区开展美丽湘西工作评估结果分析
    三、湘西州社区环境政策执行类型分析
        (一) 美丽湘西政策的损失嵌入性与自主性
        1. 美丽湘西政策具有较低的损失嵌入性
        2. 美丽湘西政策具有较低的自主性
        (二) 社区建设美丽湘西的行动逻辑:行政性执行
        1. 管理体制机制在社区建设美丽湘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2. 资源支撑不足限制了美丽湘西的有效执行
    四、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再分配政策的执行类型分析: 以湘珏州社区低保政策执行为例
    一、作为再分配政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 再分配政策
        (二) 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演进过程
    二、湘西州农村社区低保运行过程
        (一) 湘西农村社区低保政策的执行类型
        (二) 农村社区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一以D社区为例
        (三) 湘西州农村社区低保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1. 指标体系的设计
        2. 选取区域、数据的获取与基本信息
        3. 湘西州农村社区低保政策执行绩效结果
    三、湘西州农村社区低保政策执行类型分析
        (一) 社区低保政策的损失嵌入性与自主性
        1. 社区低保政策具有较强的损失嵌入性
        2. 社区低保政策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二) 湘西社区低保政策行动逻辑:变通执行
        1. 农村社区低保政策执行中各利益相关者的道德风险
        2. 优势联盟的形成及影响
    四、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 分配性发展政策的执行类型分析:以湘西州社区养老为例
    一、作为分配性发展政策的社区养老政策
        (一) 分配性发展政策
        (二) 社区养老的政策历程
    二、湘西州社区养老政策执行过程
        (一) 福利供给者的职责发挥与探索性行动
        (二) 社区养老服务递送项目案例:从老年饭桌到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三) 湘西州社区养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1. 指标体系的设计
        2. 选取区域、数据的获取与基本信息
        4. 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评价
        5. 对社区养老供给工作的评价
        6. 湘西社区养老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三、湘西州社区养老政策执行类型分析
        (一) 社区养老政策的损失嵌入性与自主性
        1. 社区养老政策具有较低的损失嵌入性
        2. 社区养老政策具有较高的自主性
        (二) 湘西社区养老政策行动逻辑: 探索性执行
        1. 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2. 资源配置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影响
    四、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比较案例总结
    二、对未来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一: 社区田野调查访谈提纲
附录二: 问卷调查
附录三: GD社区田野调查报告
    一、GD社区简介
    二、GD社区之发现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以S县Z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对特色农业发展中政府职能问题的研究
        2.简要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论文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特色农业
        2.乡镇政府职能
    (二)理论基础
        1.政府职能理论
        2.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1.农村特色产业振兴规划的引领者
        2.优势特色农业财政扶持的保障者
        3.特色农业相关利益监督的管理者
        4.农村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四)本章小结
二、S县Z镇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现状
    (一)S县Z镇特色农业概况及政府机构、职能
        1.Z镇的基本概况
        2.Z镇农业种植结构总体背景
        3.Z镇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现状
        4.Z镇政府组织机构及职能
    (二)S县Z镇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现状
        1.发挥统筹规划职能编制特色农业的引导现状
        2.强化财政保障职能扶持特色农业的具体情况
        3.针对特色农业相关利益发挥监督职能的状况
        4.提供公共服务职能落实特色农业的现实状况
    (三)本章小结
三、S县Z镇特色农业发展中乡镇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S县Z镇特色农业发展中乡镇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1.政府规划特色农业发展缺乏整体性
        2.政府财政扶持特色农业的机制不健全
        3.对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监管不到位
        4.特色农业产区公共服务供给单一
    (二)S县Z镇特色农业发展中乡镇政府职能问题的原因分析
        1.乡镇政府管理理念相对陈旧与职能转换不彻底
        2.乡镇经济发展底子薄与政府财政力量有限
        3.乡镇政府运行缺乏系统的约束机制
        4.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不明确
    (三)本章小结
四、完善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中乡镇政府职能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统筹规划的引领作用
        1.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时编制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2.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稳定的产销衔接机制
        3.打造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龙头企业
    (二)优化政府对特色农业经营的财政惠农供给
        1.拓宽融资渠道以实现多元化的资金投入
        2.实行特色农业资金的专款专用
        3.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并实施税收优惠
    (三)强化政府对特色农业相关利益者的监管
        1.加快建设政府农业综合执法体系
        2.加强建设特色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3.强化特色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
    (四)保障政府对特色农业的公共服务建设
        1.推进农村特色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2.重视特色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3.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升从业队伍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获得的奖项
致谢

(4)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 ——基于E高校的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六、核心概念厘定
第一章 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概念和核心观点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 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现状——以E高校为例
    第一节 E高校特色发展历史沿革及现状
        一、历史沿革
        二、发展现状
    第二节 E高校特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访谈
        一、一类群体:学校的行政管理者、教职员工和学生
        二、二类群体: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媒体
        三、三类群体:学生家庭、周边社区环境、人才市场、竞争对手
        四、四类群体:社会团体和公众、校友
第三章 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问题原因分析——以E高校为例
    第一节 政府层面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保障不够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第二节 学校层面
        一、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落后
        二、教学院、部专业设置与地方契合度不高
        三、办学民族特色融入度不高
    第三节 社会层面
        一、公众对高职的认知存在偏差
        二、社会力量协同办学动力不足
第四章 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策略研究——以E高校为例
    第一节 政府改善外部环境
        一、转变认识,提高高职院校的地位
        二、理清头绪,规范管理
        三、落实政策,开辟经费渠道
    第二节 学校谋特色、求发展
        一、注重“民族性”和“职业性”的充分结合
        二、大力加强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第三节 社会积极参与合作
        一、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办学承担社会责任
        二、校友与高职院校的积极互动联系
        三、社区、媒体与高职院校的互利共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附录

(5)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 ——以古丈红石林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
        二、田野调查
第二章 田野点介绍
    第一节 古丈红石林镇区域沿革
    第二节 古丈红石林镇自然地理
    第三节 古丈红石林镇民族文化
        一、宗教信仰与仪式活动文化体现
        二、节日与传统技艺
    第四节 古丈红石林镇贫困情况
第三章 古丈红石林镇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举措与成效
    第一节 古丈红石林镇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举措
        一、加快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旅游配套建设
        三、做好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四、大力开发旅游项目
    第二节 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成效
第四章 古丈红石林镇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古丈红石林镇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职能力度不够
        二、旅游扶贫利益分配不合理
        三、社区居民参与不完全
        四、社区参与主体间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 红石林镇社区旅游扶贫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旅游扶贫运营者后续再生要素欠缺
        二、非建档立卡户漠视旁观离心率加剧
        三、旅游知识与技能的欠缺
        四、社会全域助力旅游脱贫体系尚未健全
第五章 古丈红石林镇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对策优化
    第一节 加强社区能力建设
        一、当地政府有限主导
        二、推行更好的参与式发展
        三、加强社区居民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第二节 社区居民要参与到扶贫利益的全过程
        一、参与旅游发展决策
        二、建立和完善社区参与经营和服务
        三、参与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分配
    第三节 拓宽多渠道社区参与
        一、提高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识
        二、创设社区参与决策的有效渠道
    第四节 社区居民作为社会文化主体形式参与旅游者的互动
        一、要提高旅游社区的可进入性
        二、提高当地旅游社区的文化宣侍力度
        三、提高旅游社区的社会文化互动性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件A 某某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6)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扶贫移民的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可持续生计的研究
        1.2.4 旅游扶贫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旅游扶贫与旅游社区
        2.1.2 扶贫移民与易地扶贫搬迁
        2.1.3 生计与可持续生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
第3章 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生计变化态势评估
    3.1 评估方案设计与实施
        3.1.1 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生计评估体系建构
        3.1.1.1 生计评估指标确定的原则
        3.1.1.2 生计评估指标的选择
        3.1.1.3 生计资本评估模型建构
        3.1.2 调查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的实施
    3.2 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概貌分析
        3.2.1 调查样本概貌分析
        3.2.2 扶贫移民的搬迁情况分析
    3.3 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生计变化态势评估
        3.3.1 生计资本的变化态势评估
        3.3.2 生计策略的变化态势分析
        3.3.3 生计结果的变化态势分析
第4章 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可持续生计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
    4.1 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可持续生计面临的困境
        4.1.1 生计资本
        4.1.2 生计策略
    4.2 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可持续生计面临困境的成因分析
        4.2.1 客观因素
        4.2.2 个体因素
第5章 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可持续生计实现对策
    5.1 生计资本
        5.1.1 改善自然资本条件
        5.1.2 积累物质资本总量
        5.1.3 提升人力资本质量
        5.1.4 增加金融资本存量
        5.1.5 重视社会资本维护
    5.2 生计策略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生计问题”调查问卷
附件二 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当社区成为“遗产”:程阳侗寨文化遗产旅游的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旅游社区参与问题的研究
        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
        三、程阳八寨研究现状回顾
    第三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调查过程
        一、研究方法
        二、案例社区选择
        三、调查过程
第二章 田野:侗族文化风俗
    第一节 风雨桥:侗族的文化桥
        一、“程阳”的由来
        二、历史的变迁
        三、族群文化的整合
    第二节 资源:文化遗产的整合
        一、建筑文化
        三、岁时民俗与信仰民俗
        四、美食
        五、礼仪文化
        六、服饰文化
第三章 变迁:传统与现代的角力
    第一节 程阳桥的历史变迁
        一、旅游发展缘起
        二、“建构”程阳八寨景区
    第二节 本地参与主体参与旅游的方式与收益
        一、侗家乐:旅游投资的先行者
        二、开饭店:稳赚不赔的买卖
        三、百家宴:侗家美食的盛宴
        四、店铺:处境艰难的营生
        五:公司员工:游走在“村寨”与“都市”之间
第四章 磕绊:旅游文化遗产活化的约束
    第一节 乡村经济方面
        一、门票收入分配不公
        二、参与旅游经营的方式受限
        三、土地租金较低
    第二节 旅游资源产权方面
        一、旅游吸引物权的缺失
        二、村民内部相互侵权
    第三节 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一、旅游公司
        二、政府相关部门
        三、村民
    第四节 规划建设方面
        一、线路:游客规划
        二、区划:村落规划
        三、水土不服的规划案
第五章 回归:当社区生活成为“遗产”
    第一节 走近生活:遗产不只是“遗产”
    第二节 回归民众:让文化遗产走近大众生活
    第三节 社区参与:居民“参与式发展”
    第四节 融入旅游:新时代遗产旅游活化
第六章 活化:程阳八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路径
    第一节 承继侗寨民族遗产的肌理
    第二节 激活侗寨传统遗产的特色
    第三节 构建村寨合理自洽的机制
    第四节 选择精致民族遗产的利用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重庆市彭水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文献综述与述评
        1.2.1 文献综述
        1.2.2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2.1.2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2.2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互动关系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 体验经济理论
第3章 彭水县乡村旅游环境与资源现状
    3.1 彭水县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3.1.1 彭水县乡村旅游自然地理环境
        3.1.2 彭水县乡村旅游社会经济环境
        3.1.3 彭水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3.2 彭水县乡村旅游资源现状
        3.2.1 民族风情浓郁
        3.2.2 历史文化厚重
        3.2.3 生态环境优美
第4章 彭水县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成因解析
    4.1 彭水县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4.1.1 优势分析
        4.1.2 劣势分析
        4.1.3 机遇分析
        4.1.4 挑战分析
        4.1.5 SWOT分析小结
    4.2 彭水县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成因
        4.2.1 党政部门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开发的共识有待强化
        4.2.2 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发展乡村旅游的氛围还未形成
        4.2.3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统筹思考还有差距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彭水县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5.1 强化统筹协调,确保彭水乡村旅游发展“有动力”
        5.1.1 突出规划引领
        5.1.2 加强政策支撑
        5.1.3 完善公共服务
    5.2 优化布局规划,确保彭水乡村旅游发展“有格局”
        5.2.1 在点上打造区域精品
        5.2.2 在线上明确主推线路
        5.2.3 在面上突出彭水特色
    5.3 丰富发展内涵,确保彭水乡村旅游发展“有质感”
        5.3.1 坚持生态优先
        5.3.2 坚持民族特色
        5.3.3 坚持活动助推
        5.3.4 坚持融合发展
    5.4 创新发展形式,确保彭水乡村旅游发展“有效益”
        5.4.1 注重示范引领
        5.4.2 创新发展模式
        5.4.3 促进农民增收
    5.5 重视发展监管,确保彭水乡村旅游发展“有规矩”
        5.5.1 兼顾保护与发展
        5.5.2 规范运营管理
        5.5.3 完善监管措施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民族地区旅游脱贫效果评价 ——以伍家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图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研究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伍家台旅游脱贫现实基础
第二章 伍家台旅游脱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伍家台旅游脱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
    第二节 旅游脱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定
    第三节 旅游脱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赋权
第三章 伍家台旅游脱贫效果评价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伍家台旅游脱贫数据收集
    第二节 伍家台村旅游脱贫效果评价
    第三节 伍家台旅游脱贫效果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伍家台旅游产业提振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政府主导功能
    第二节 激活市场主体
    第三节 调动农民积极性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本文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伍家台村旅游脱贫效果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公园面临着复杂又特殊的社区背景
        1.1.2 社区参与是实现社区与国家公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1.1.3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特殊性使其成为社区参与机制研究的重要平台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研究法
        1.4.3 深度访谈法
        1.4.4 专家调查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内涵
        2.1.1 国家公园
        2.1.2 社区
        2.1.3 社区参与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中社区参与研究进展
        2.2.2 国内国家公园管理中社区参与研究进展
        2.2.3 国内其他类型保护地管理中社区参与研究进展
        2.2.4 研究述评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3 增权理论
        2.3.4 社会交换理论
        2.3.5 小结
    2.4 国家公园管理中的社区参与的界定
3 相关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取原则
    3.2 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概况
    3.3 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管理演进过程
    3.4 国家公园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机制
        3.4.1 引导体系
        3.4.2 保障体系
        3.4.3 评估体系
    3.5 案例启示
4 研究区域概况
    4.1 三江源国家公园概况
        4.1.1 国家公园建设历程
        4.1.2 地理位置
        4.1.3 管理概况
    4.2 社区概况
        4.2.1 社区发展脉络
        4.2.2 社区人口及其分布情况
        4.2.3 社区经济发展现状
        4.2.4 社区生态文化
        4.2.5 社区特点小结
    4.3 国家公园与社区的关系
5 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5.1 调研方案设计
        5.1.1 针对管理机构
        5.1.2 针对非政府组织(NGO)、合作社
        5.1.3 针对普通牧民
        5.1.4 针对专家学者
    5.2 调研实施
        5.2.1 调研实施阶段
        5.2.2 调研实施效果
    5.3 数据处理
6 结果分析
    6.1 受访者基本特征
        6.1.1 普通牧民
        6.1.2 管理机构受访人员
        6.1.3 非政府组织(NGO)、合作社受访人员
    6.2 社区参与现状分析
        6.2.1 参与生态补偿
        6.2.2 参与生态管护
        6.2.3 参与生态监测
        6.2.4 参与特许经营
        6.2.5 参与生态体验项目
        6.2.6 小结
    6.3 社区参与机制中不同“角色”的主体的认知
        6.3.1 引导者——管理机构的认知
        6.3.2 组织者——非政府组织(NGO)、合作社的认知
        6.3.3 参与者&受益者——普通牧民的认知
        6.3.4 小结
    6.4 专家学者的认知
        6.4.1 影响因素筛选
        6.4.2 影响因素分层
        6.4.3 小结
    6.5 对比分析
7 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优化建议
        7.2.1 引导体系
        7.2.2 组织体系
        7.2.3 保障体系
        7.2.4 评估体系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创新
        7.3.2 研究局限
        7.3.3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
附录2: 非政府组织(NGO)访谈提纲
附录3: 合作社访谈提纲
附录4: 普通牧民访谈提纲
附录5: 专家学者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所获成果
致谢

四、武陵山区小水电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价值共创路径研究[D]. 李刚.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类型研究 ——以湘西州社区建设为例[D]. 唐菁阳. 山东大学, 2020(02)
  • [3]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以S县Z镇为例[D]. 程向仅.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 ——基于E高校的个案分析[D]. 杜堃. 三峡大学, 2020(06)
  • [5]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 ——以古丈红石林镇为例[D]. 甘超. 吉首大学, 2020(05)
  • [6]迁入旅游社区扶贫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 李鑫. 西南大学, 2020(01)
  • [7]当社区成为“遗产”:程阳侗寨文化遗产旅游的活化研究[D]. 夏晶晶.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8]重庆市彭水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D]. 董永升. 西南大学, 2020(01)
  • [9]民族地区旅游脱贫效果评价 ——以伍家台为例[D]. 朱融画.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10]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机制研究[D]. 杨金娜.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武陵山区小水电开发现状及对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