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激活探矿市场

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激活探矿市场

一、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激活探矿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张津伟[1](2019)在《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及产业生态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矿资源作为我国最早成规模“走出去”的地勘企业,自1999年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在此期间,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堪称我国地勘行业国际化“最佳实践”企业之一。论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企业演化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阶段特征、战略绩效、成功要素、演进机理以及产业生态优化等问题展开研究。论文取得成果如下:(1)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三个阶段依次递进,表现出相应的阶段特征:第一阶段特征为“借船出海”、专一化战略和“打工者”地位;第二阶段特征为实施纵向一体化和同心多元化战略;第三阶段特征为实施跨领域相关多元化战略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矿资源三个阶段战略均取得了较好的绩效,这些绩效分别表现为财务绩效、市场绩效、产业生态绩效等。中矿资源三个阶段战略的成功,既取决于高管团队的内在特质,又取决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机会的匹配,以及高管团队在动态中对于战略决策、战略行动、战略绩效的有效掌控。(2)对于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的演进机理,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要素的逻辑过程,即在内外动因推动下,高管团队对于内部资源能力、外部机会以及企业愿景使命建立正确认知,组织通过利用式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实现能力重塑,进而有效推进资源整合和战略转型升级。实施战略转型升级,需要通过“三因素”耦合机制、启动-响应机制、内外协同机制、动态调适机制、评估修正机制以及奖惩机制来实现。(3)在系统分析中矿资源产业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产业生态优化的措施建议,并提出了以卡普兰等关于平衡积分卡和战略地图的思想作为中矿资源核心竞争力培育引导体系的建议。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对于中矿资源及类似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吴蔚[2](2019)在《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以上海恩派和浙江敦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第一支公益创投基金成立于2007年,截止到2018年底,公益创投基金已在我国发展了近十二年的时间,全国公益创投基金数量近百支,资产规模超过三百亿,虽然数量和金额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但依旧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力量。然而根据近两年公益创投基金发展报告可知,公益创投基金中存在政府投入占比高、市场化程度不足、创投方式运用不足等突出问题,导致公益创投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对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评价进行研究可以填补理论方面的空白和在实践层面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本文研究思路是:第一章从宏观的背景来揭示文章的研究意义,理清文章的主线条,最后说明研究方法与创新。第二章紧扣文章的三个重点即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和评价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法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对这三个要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虽然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对象和方法有多样性,但在应用中有其共性,针对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也可以用同一种方法对不同对象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因此本文将BP神经网络与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评价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第三章是公益创投基金可继续发展总体概况,首先基于实践分析其发展现状,现状反映了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第二节总结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经验。第四章搭建了公益创投基金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 BP神经网络模型。第五章对敦和和上海恩派公益创投基金进行案例分析,并对公益创投基金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第六章先给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在实践基础上分层次提出改善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最终给出公益创投基金的前景展望。本文的研究成果:首先,本文是对公益创投基金既有资料的研究和总结,根据公益创投基金实际情况和行为机制构建了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了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结果。另外,根据构建的评价体系对浙江省敦和和上海恩派公益创投基金进行调研,结果认为浙江省敦和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水平一般,上海恩派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并进行了意见反馈。最后,针对公益创投基金存在的问题,分层次提出了改善建议。

王建新[3](2019)在《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全球经济和资源形势面临重大转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勘查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战略性矿产的兴起,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将不断拓展地质勘查的空间。新的形势对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同时为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也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阶段探索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更好的把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在参考借鉴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及国内的地质勘查形势、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等方面,围绕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动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新地勘经济体系”,新地勘经济体系是由地勘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路径是建立新地勘经济体系,包括地勘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和对外地勘。地勘产业体系是建立行业化管理、专业化细分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产业体系;企业化经营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实体经济就是组建地矿集团公司,地矿集团公司采取勘查开发一体化、大地质、地质跨界的战略。并论述了地质跨界战略实施是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衍生和实体经济的补充。建立了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就是要创建高效的组织管控制度,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健全的地勘金融机制,充满活力的文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机制。以此为基本点构建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准则层,三级指标为方案层。实施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地勘新经济,地勘新经济就是在地质勘查业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基础上与新经济的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的结合体。

杨慧丽[4](2017)在《矿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的盘活研究 ——基于权利配置理论》文中研究表明集约利用土地、保障耕地红线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矿业用地整合提效作为实现此目标的突破口,意义重大,本文以土地使用权利配置视角对矿业用地盘活进行研究,依据矿业活动生命周期理论,从矿业用地整体入手,深入至矿地的差异化类型,剖析其在不同时间节点的盘活特征、模式及其障碍与克服机制,并结合法理,检讨、完善现行土地法律于矿地盘活而言的制度缺陷,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以优化土地使用权配置为主线,依据矿业生命周期构建矿地盘活研究体系并阐释不同周期中矿地盘活目标与特征的差异性,同时通过矿地盘活内涵与性质的法律分析,揭示了矿地盘活是行政性与市场性交融互动的法律行为体系。(2)遵循准入、利用、复垦及退出的矿业运行时序,兼顾矿地整体的规律性与具体矿地类型的特殊性,设计矿业用地盘活模式:准入期,结合矿业用地的不同类型,主要从土地使用权的准入判定、矿地使用权的初始配置优化两个层面研究盘活模式;利用期,从保持土地使用权主体与变更土地使用权主体分别研究矿地盘活模式,前者包括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导向的矿企内部优化、以矿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的矿业产业链整合,后者包括以独立矿业项目转移为目标的地权、矿业权捆绑流转,与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为方向的矿企兼并重组,也即地权、矿业权流转特殊形态;复垦期,以权利义务分解为核心的产业化运营模式、以复垦收益科学分配为主的经济激励模式是盘活的主要方式;退出期,从政府回收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市场化让渡、矿企转产自用地三方面分析了有复垦义务人矿地的盘活模式,从政府调整安排用地、公私合作用地探讨了历史遗留毁损矿地的盘活模式。(3)以矿地盘活为目标评价、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确保盘活模式的制度可行性,分别对矿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法律问题进行了改进分析,集中于:准入期建立农民集体土地合法流转机制,利用期形成外部不经济内部化的权责义分配机制,复垦期结合实践修正复垦试点政策的缺陷,退出期明确矿地之上占有、使用权利退出机制;与此同时,从矿地盘活的法律行为角度,结合行为类型与要素分析矿地盘活的法律、政策内容,从法的效力等级层面,探讨矿地盘活的法律制度体系,并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提出矿地盘活法律修订建议。

耿小烬[5](2017)在《页岩气产业投资评价与金融支持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资源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安全。页岩气本质上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页岩气有利于增加能源供给,改善气候与环境条件,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功,极大的降低能源成本,引导制造业产业复兴,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改变了美国能源进出口关系,推动世界能源格局变换,使其国际霸权地位得到巩固。我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缺口逐年增大,能源对外依存度逐步增高,能源供应安全受到越来越大地挑战,而长期以来依靠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造成了严重地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页岩气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供给,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压力,促进能源产业升级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来看,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前景较好。首先,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使页岩气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其次,我国进口天然气价格仍然较高,使页岩气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价格条件;再次,我国天然气未来需求量大,为页岩气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然后,页岩气管理和扶持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页岩气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还有,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的推进,页岩气开发技术逐渐实现国产化,开发成本逐渐降低,为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创造了技术基础和成本优势。然而页岩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阻碍,一是页岩气资源条件还未完全摸清,不同机构对资源量的预测结果差距较大,同时页岩气成藏理论还未完全掌握,使得页岩气勘探风险较大,二是页岩气勘探开发投资大,页岩气产量递减速度较快,造成开发收益不确定性大,进一步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三是非传统油气企业面临技术经验缺乏,风险承受力弱等问题,而财政支持对勘探企业的针对性不强,外源融资渠道不畅,进一步影响了非传统油气企业的投资进程,从而阻碍了页岩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进行财政金融支持创新,使财政资金转向支持页岩气勘探阶段企业,创新金融投融资方式,多样化页岩气勘探开发资金来源,拓宽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融资渠道,分担页岩气勘探开发投资风险,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实现资金利用的有序循环,从而促进页岩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根据页岩气产业特征对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对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途径进行研究。首先,页岩气是一种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具有新兴产业、产业发展初期阶段、战略性的特征,页岩气产业对金融的需求体现为,作为新兴产业对新的投融资方式与风险管理方式的需求。作为产业发展初期阶段,传统的金融机构难以对其进行资金支持,产生对财政金融支持的需求。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页岩气产业发展产生对资金量、资金使用成本、风险分担等方面的需求,政策性金融能够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能够较好地满足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从财政金融支持来看,传统的财政支持政策在灵活性和针对性方面的作用不足,探索财政金融支持创新,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作用的有效性、针对性,发挥财政资金杠杆的作用更有效的调动社会资金,激励社会资本投资页岩气产业发展,是财政金融支持页岩气产业发展需要探索的方向。从我国目前市场性金融创新的情况来看,已有的创新基本上以吸纳性和移植性创新为主,而简单的套用传统的金融工具可能不能适应页岩气产业特征,因此根据页岩气产业特征进行市场性金融创新探索尤为重要,是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策略研究的重点。除此以外,探索利用开发性金融工具,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积极作用,为页岩气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是促进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页岩气产业本质上是一种矿业产业,而且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正好处于矿产勘查阶段,面临严重的资金需求和融资困难,借鉴矿业产业的金融支持措施,创新投融资机制,尤其是引入具有风险管理能力的投融资机制,拓宽勘探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是解决我国页岩气勘探企业融资问题的当务之急。另外,进行以矿业权为基础的金融机制创新,能够增加页岩气矿业权的流动性,对于降低页岩气勘探投资风险,促进页岩气产业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本文对页岩气产业投资风险与收益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从而为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策略的可行性研究打下基础。页岩气勘探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页岩气勘探投资、勘探风险、开发收益是影响页岩气投资决策的三个关键因素。首先,页岩气勘探阶段的投资较大,单个页岩气区块勘探费用投资在一个亿以上,有的区块投资则达数亿元,一旦勘探结果不理想投资损失巨大,因此勘探投资大将极大地增加投资失败的损失。其次,除了勘探投资量大之外,勘探风险也较高,本文根据页岩气资源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页岩气勘探风险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对第一轮、第二轮招标出让区块的勘探风险进行评价,并将模型评价结果与实践勘探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根据经验建立的评价模型只能排除部分没有潜力的区块,并不能完全消除勘探风险,因此勘探风险难以通过经验方法等简单的消除,以低成本做出准确判断几乎不可能,造成页岩气勘探投资的高风险特征。然后,根据礁石坝和长宁页岩气井产量特征计算的页岩气开发收益来看,国内页岩气开发将带来较高的净收益,这个收益可能是风险勘探投入的数倍到数十倍,能够极好地补偿页岩气勘探投资风险,具有较高的风险补偿能力。然后本文对金融策略研究与设计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前文的研究,风险是阻碍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主要原因,管理风险是投融资策略研究的重点工作。根据页岩气产业发展面临的阻碍来看,风险也是阻碍页岩气勘探开发投资的关键因素,管理风险是进行页岩气产业金融支持策略研究的核心工作。本文在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框架之下,对风险造成投融资阻碍的机制进行分析得到,在有效市场条件下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是造成投融资阻碍的原因,在金融实践中,信息不对称、风险规避心理是造成融资阻碍的原因,针对这三方面的原因,本文详细地总结了已有的金融工具与策略在应对这三方面问题上的技术与方法:(1)针对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通过对债权融资工具与股权融资工具的调节或组合利用,调整融资项目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关系,以消除融资阻碍促进投融资进行;(2)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金融或者关系型金融的形式,增加金融机构对融资项目的信息获取途径与风险控制能力,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投融资阻碍实现融资;(3)针对风险规避心理造成的高风险项目难以获得融资的问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分解与重新组合风险,以适应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从而达到融资的目的;也可以通过组合融资方式将不同风险等级的项目进行组合,进而达到降低高风险项目风险,增加低风险项目收益的方法实现融资;还可以通过项目融资的方式保证投资收益、隔离项目以外其他风险的方法,以保障投融资的进行。在对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途径、金融支持策略设计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三种适合页岩气产业投资风险与收益特征的金融支持策略可供探讨。一种是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页岩气产业投资基金模式,此模式主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协调作用,通过组合投资降低风险,以勘探收益权作为还款保障,主要投资于页岩气勘探区块,促进页岩气勘探投资。根据页岩气勘探风险与收益的概率计算,此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可持续性,能够实现财政资金利用的有序循环,最大化地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作用,是促进页岩气产业发展,增加政策效率的一举多得的政策措施。另一种是发挥市场性金融作用的证券化融资方式,根据页岩气勘探收益与风险特征,本文对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模式进行了修改和重新设计,提出以勘探收益权为支撑的页岩气资源集合融资的模式,此模式通过勘探成功后探矿权价值的巨大提升弥补勘探失败区块的投资损失实现经济性,通过发行零息债券的形式避免过早承担还本付息压力,通过私募发行方式解决我国目前矿业资本市场不完善的限制。通过这些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页岩气资源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页岩气资源证券化融资模式能够最大化的分散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和多样化的投资方式,为勘探开发企业提供广泛的资金来源和长期资本支持,方便矿业权资产流通,对支持页岩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种是结合政府与市场作用的政府参与风险投资基金模式,此模式通过财政资金作为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主要投资于页岩气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产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引入风险投资模式,进行市场化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发挥风险投资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以实现页岩气产业链上企业的整体发展。此模式中,政府参与保证了对页岩气产业投资范围的指导,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保证了资金运作的效率性,因此是同时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的支持模式,对促进页岩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室[6](2016)在《黑龙江省大事记》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12月)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支点。据悉,哈尔滨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

韦玉芳[7](2010)在《我国矿产资源风险勘查投融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工业的基础原材料矿产资源需求强劲,国内矿产资源储量增长远远跟不上矿产资源的消费量。目前我国的石油、铁矿石、铜矿等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均已经超过50%,如果情况难以改变,今后20~30年这一趋势还将有可能恶化。因此,当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加强地质工作,要在利用全球矿产资源的同时,立足国内加大我国地质找矿力度。众多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具备寻找大矿的地质条件,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加强,已经发现了一些新的具有巨大资源潜力的矿产地,这为进一步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带来了希望。要加大我国国内地质找矿力度,重任就落在了承担找矿主力军的地勘单位肩上。然而,除了劳务和技术力量投入外,融资难是当前制约地质勘查业发展的瓶颈。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已经不再承担主要的商业性地质勘查投入,而是通过少量的政府投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进入地质勘查领域。由于矿产勘查是矿业整个发展阶段的最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投资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专业性强的投资事业,属于风险投资范畴,本文将其定义为矿产风险勘查投资。对于一般的社会资金,由于担心矿产风险勘查失败率高,因此不愿也不敢进入这一领域。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建立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矿产风险勘查融资、投资机制和退出机制,引导社会富裕资金进入矿产风险勘查领域,加大地质找矿投入,以期发现更多新的矿产地,形成矿产风险勘查的良性循环,最终保证矿产资源的持续发现和供应。国内外矿业发展经验表明,通过建立矿业资本市场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本参与矿业发展,特别是建立资源类创业板可以解决矿产风险勘查的资金来源问题,激活矿产勘查企业勘查积极性。因此,本文结合国外风险投资发展经验和资源类创业板设计了适合我国地勘企业和金融机构融合的矿产风险勘查融资和投资机制流程以及有利于风险勘查投资退出的矿产风险勘查创业板制度。建立我国矿产风险勘查的融资和投资机制,首先要将当前的地勘单位改造为具有现代管理制度的股份制企业,明确地勘企业的法人地位和矿业权财产属性,以规范风险投资管理机制,保障风险投资者利益和风险投资企业(即地勘企业)的权益,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参与矿产风险勘查的投资积极性和管理积极性,推动地质找矿和金融投资管理专业技术和人才的创新结合,最终形成地质找矿技术和矿业风险资本的相互融合促进,共同发展,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繁荣我国的矿业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有好又快发展。建立矿产风险勘查创业板首先要求政府监管机构制定严格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特别是要从法律层面坚决杜绝矿产风险勘查企业地质资料信息披露造假的现象存在。国外经验表明,地质资料信息造假是影响矿业资本市场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制度设计的最初阶段就认真加以研究防范。

王波[8](2013)在《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有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也有着不同于一般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是对目前我国国有地勘单位体制机制的生动描述。本文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案例研究等方法,从“主体、方向、渠道、方式”四个维度分析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模式的演进历程、矿业发达国家商业性地勘投融资模式以及我国“事转企”投融资模式,力图探索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之道,并提出政策性建议。我国的大多数地勘单位,无论是创办目的,还是经营规模,与国外矿业发达国家“初级矿业(勘探)公司”都极为相似,最大不同在于国外的初级矿业(勘探)公司一般是私营的,而我国的地勘单位一般是国营的事业单位。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有着发达的矿业资本市场,这决定了这些国家商业性地勘的投融资模式是以资本市场为导向的。国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本质上是投融资模式的变革。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功的模式,为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可以在体制不变的前提下,推动投融资模式改革,并以此来倒逼体制的变革。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指引是:“企业”(主体)+“勘查开发一体化”(方向)+“资本市场”(渠道)+“股票等股权性融资工具”(方式)。目前,我国国有地勘单位可选择的五种模式分别为“境外并购”模式、“境内借壳上市”模式、“多赢合作”模式、“矿产勘查‘信托’+‘期权’”模式、“地勘单位内部‘资金池’”模式。

林娟[9](2013)在《基于BP神经网络下的矿业上市公司融资风险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矿业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体,矿业融资是矿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步,如何取得资金、提高资金效率是矿业企业发展的关键。随着国际矿业企业向大规模化发展,企业间兼并浪潮日趋扩大,矿业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由于矿业投资回收期长、地质风险大等特点,矿业企业融资风险大、融资方式少和融资渠道有限,矿业企业融资困难,因此需要研究矿业企业融资风险。基于样本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矿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论文以矿业经济理论、融资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财务风险预警理论等理论为指导,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矿业上市公司非融资活动和融资活动进行融资风险进行分级预警分析,设计采矿类融资活动中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MATLAB7.0对24家煤炭矿业进行BP神经网络融资风险预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从确定样本角度,汇总国内外矿业上市公司划分标准,建立矿业上市公司板块价值链的新划分标准;(2)从矿业融资活动和融资环境角度分析,矿业企业不同阶段融资活动和融资方式不同,国内外矿业资本市场组成和发达程度不同;(3)从确定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角度,通过矿业非融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存在的风险,确定非融资活动指标,从融资效率角度设计融资活动创新性指标体系;(4)从融资风险预警思想设计角度,结合风险管理和财务预警设计思想,基于数字准确性和模型精确度,选取融资活动中的融资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并设计采矿类上市公司融资风险预警流程;(5)从融资风险预警应用角度,提出融资风险综合指数(SWI),选取24家煤炭矿业上市公司,应用MATLAB7.0分析软件对其进行BP神经网络融资风险预警的应用。研究相关结论包括:(1)矿业上市公司样本确定结论:探矿业阶段企业风险大,融资方式少,采矿阶段企业风险相对小,融资方式多,国外矿业资本市场允许不同规模的探矿阶段和矿业阶段企业上市,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只允许少量的大型采矿阶段企业上市;(2)矿业融资风险风险分析结论:受中观的政策风险和微观的资源和储量风险影响,矿业企业的融资风险受非融资活动影响程度大,其中包括融资规模、支付性风险、盈利性风险等因素影响,矿业融资活动存在一定风险,但总体风险不大;(3)融资风险预警应用结论:24家煤炭采矿类上市公司应用BP神经网络精度高适用性强,综合融资风险预警指数(SWI)呈周期性波动,原因是煤炭周期性生产,煤炭采矿类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大,处于黄色预警区域,主要原因是债务融资比例、资金到位程度和债务融资成本等因素影响较大。

孟刚[10](2012)在《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黑龙江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业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矿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业权市场机制的约束。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是指矿业经济发过程中,矿业权市场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及其方式。主要包括矿业制度、矿业体制内矿业权市场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其中,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就是以矿业权为依托,对相关矿产资源所表现出来的财产关系进行有效的组合和协调;矿业权市场的运行就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并通过探矿权和采矿权在市场中的流转而体现出来。多年的矿业权交易,初步形成了全省的矿业权交易市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系统地总结这些年来我国矿业权市场化运作的经验,研究建立黑龙江省矿业权有形市场、完善其运行机制,为黑龙江省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促进矿产资源财源建设具有十分重的要意义。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现代主流经济学、资源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地比较了国内外矿业权市场运行情况,调查统计了黑龙江省矿产资源特点及其矿业权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探索构建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支撑体系。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系统地分析对比了国内外矿业制度及其矿业权市场运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矿业大国均有明晰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基本上解决了矿产资源所有权归属、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以及国家在矿产资源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由于市场化程度不同,尽管国内外矿业权的流转方式基本相同,但受到时间、资源价值、行政权力等因素的影响,矿业权流转的灵活性及其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同。其中,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南非等国矿业权市场化程度高,运行较规范,蒙古国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我国近几年的矿业权流转数量和交易金额也在迅速上升,其中采矿权数量和金额均高于探矿权,矿业权交易对市场化运行的需求程度不断提高。2、详细地调查统计了黑龙江省矿业权现状。初步绘制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分布图,并把矿业权的分布与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叠加处理,结果表明成矿条件好、勘查程度较高的区域也是矿业权分布较集中的地区。通过对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情况的研究表明,黑龙江省2004-2011年矿业权转让市场不活跃,而且由于审查批准的相对滞后,统计也不系统;矿业权出让市场相对活跃,其中以行政审批为主,招、拍、挂市场和业务较少,仅零星出现,而且探矿权交易的数量和金额远远小于采矿权。除2005年外,由于矿业权经营的周期性,导致其它年份矿业权交易的数量和金额较平稳。同时,由于矿业权有形市场及其运行机制未建立,缺乏矿业资本化运作平台,导致矿业权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出现了矿业权与土地权利的冲突、地矿勘查新机制滞后,矿业权的设立、市场化和矿业权市场管理相对滞后,矿业权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实现。3、综合运用关联分析法和格兰杰检验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探矿权与采矿权之间,以及与矿业总产值之间的关联度均较低,对矿业总产值的贡献不大;采矿权的变化不影响探矿权,但探矿权的变化会部分地影响采矿权的变化。反应出矿业权市场化运行程度不高,探矿权与采矿权转换的通道不畅,矿业总产值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矿产资源的实体开发利用。4、综合运用资源产业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系统研究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1)界定了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的内涵。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是指矿业经济发过程中,矿业权市场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及其方式。主要包括矿业制度、矿业体制内矿业权市场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矿业权市场的运行就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并通过探矿权和采矿权在市场中的流转而体现出来。由于矿业权的特殊性,其市场运行机制主要由矿业权基础定价机制、矿业权交易机制以及矿业权信息披露机制构成。(2)分析并构建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基础定价机制。矿业权基础定价机制就是在矿业权评估准则体系规范下,矿业权评估类型、定价方法、相关参数的选择和调整等要素相互联系、共同作用,评定和估算出矿业权公允价值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动态的定价过程,为矿业权交易机制设计中保留价格的确定提供参照物。(3)系统总结了市场交易机制设计的基础理论。市场交易机制的设计就是博弈结构设计与博弈过程分析作为一个整体所引出的问题,实质上是“委托-代理”模型在拍卖或招标领域中的一个应用。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际上常见的拍卖规则的特点、拍卖机制设计的步骤、直接机制和显示原理,对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机制设计和二级密封价格拍卖机制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4)对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交易机制进行了系统的设计。通过基本假设、矿业权保留价格的设置,系统地设计了黑龙江省矿业权最优拍卖机制,并进行了市场配置效率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在一级密封价格拍卖中,每个竞价企业都低报价格,但b*(u)随n的增加而增加,当n趋向无限大时,b*(u)趋于u,即竞价企业愈多,矿业权拍卖人得到的价格就愈高。故让更多的企业参加矿业权的竞价,既符合黑龙江省政府的利益,也符合矿业权拥有者的利益。在二级密封拍卖中,使矿业权竞价企业报价反映出他们心目中对矿业权的真实估价,如果说每个竞价企业的估价相同,则这种方法将矿业权以最高的价格卖出去,黑龙江省政府及矿业权拥有者将获得最大的拍卖价值,当不同矿业权竞标企业的估价不同,但相差不大时,黑龙江省政府及矿业权拥有者也会获得较大的拍卖价值。由于矿业权拍卖的经济环境不同,具体采取的拍卖方式也可能不同,但只要最优保留价设置合理,四种基本拍卖方式都是最优的矿业权交易机制。(5)分析并构建了黑龙江省矿业权信息披露机制。矿业权的市场效率既表现为帕累托最优还表现为市场信息效率。按照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及矿业权自身特点,组建黑龙江省矿业权交易中心,起着提供一个区域矿业权交易平台的作用。在矿业权信息披露过程中,对内充分收集国土资源部及黑龙江省矿业权管理信息,对外充分收集国外矿业权市场管理信息,经过专家系统处理信息后,通过网络、报刊、派发等方式,定期对矿业投资商、涉矿上市公司、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公开发布并披露黑龙江省矿业权交易信息。矿业权市场信息的及时、准确、标准的披露,实现矿业权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对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及其效率体现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提出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的支撑体系。勘查是开成新矿业权的基础,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新机制是矿业权市场运行的有效保证,完善矿业权市场运行体系提高了市场各主体的积极性,而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为矿业权信息披露以及矿业管理是矿业权市场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1)勘查是形成新矿业权的基础。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掌控家底、保障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实施地质工作的“五大战略”体系,是形成黑龙江省矿业权的基础;大力发展商业性矿产勘查,才能较好的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矿业权市场运行的需求。(2)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新机制。在规划期内,进一步加强地质矿产勘查,严格控制新设矿业权投放数量,整合原有矿业权;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严格执行招标、拍卖和挂牌方式流转矿业权。只有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双重作用,才能够完成符合各方利益的矿业权资源的最优配置。(3)完善矿业权市场运行体系。完善矿业权市场运作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修改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交易规则,建立区域矿业权评估机制、矿业权市场交易机制,形成适合实际的矿业权市场运作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规范矿业权市场体系各主体的地位,实行矿业权退出机制。(4)完善信息管理体系。结合国家金土工程、矿业权统一配号建设要求,开展省级探矿权和省、市、县三级采矿权联网发证的部署工作、全国探矿权统一配号工作和全国采矿权统一配号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数据统计功能,变数据分散为数据集中,变自主配号为统一配号,加强矿业权数据的统一管理;把配号系统与新组建的黑龙江省矿业权交易中心联网,建立并完善矿业权信息披露制度,使对外发布的信息规范透明、准确、及时,为矿业权市场运行及矿政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论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详细统计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交易情况,初步绘制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分布图,并把矿业权的分布与矿产资源分布进行了叠加处理,结果表明成矿条件好、勘查程度较高的区域也是矿业权分布较集中、市场交易较活跃的地区。(2)关联分析法和格兰杰检验表明,黑龙江省探矿权与采矿权之间,以及与矿业总产值之间的关联度均较低,对矿业总产值的贡献不大;采矿权的变化不影响探矿权,但探矿权的变化会部分地影响采矿权的变化。反映出矿业权市场化运行程度不高,探矿权与采矿权转换的通道不畅,矿业总产值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矿产资源的实体开发利用。(3)综合运用资源产业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通过基本假设、矿业权保留价格的设置,系统地设计了黑龙江省矿业权最优拍卖机制,并进行了市场配置效率分析;构建了黑龙江省矿业权信息披露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支撑体系。

二、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激活探矿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激活探矿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及产业生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
        1.1.2 矿产资源全球性的多元化配置与优势互补
        1.1.3 海外资源勘查的重要性
        1.1.4 中矿资源成功之路经验总结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科学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科学问题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完成的工作量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资源勘查型企业
        2.1.2 国际化战略
        2.1.3 产业生态
    2.2 基础理论
        2.2.1 资源基础理论
        2.2.2 经济学的企业演化理论
        2.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4 资源产业经济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关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
        2.3.2 关于企业战略演化的研究
        2.3.3 关于企业战略演进效应的研究
        2.3.4 关于资源勘查型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
    2.4 小结
3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实践案例描述
    3.1 案例调研
    3.2 中矿资源“走出去”背景
    3.3 起步期:“借船出海”与技术服务立足
    3.4 第二阶段:纵向延伸、优化组合
    3.5 第三阶段:跨域发展、并购转型
4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阶段特征及其成效
    4.1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阶段特征分析
        4.1.1 第一阶段特征(1999~2006)
        4.1.2 第二阶段的特征(2007~2015)
        4.1.3 第三阶段的特征(2016 至今)
    4.2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的成效分析
        4.2.1 第一阶段战略绩效评价
        4.2.2 第二阶段战略绩效评价
        4.2.3 第三阶段战略绩效评价
    4.3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成功实践的要素分析
        4.3.1 第一阶段战略成功实践的过程要素分析
        4.3.2 第二阶段战略成功实践的过程要素分析
        4.3.3 第三阶段战略成功实践的过程要素分析
        4.3.4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成功实践的关键要素
    4.4 小结
5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过程机理分析
    5.1 分析的逻辑框架
    5.2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的动因分析
        5.2.1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的宏观环境分析
        5.2.2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的行业环境分析
        5.2.3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的内部环境分析
        5.2.4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的动因机理分析
    5.3 高层管理团队认知分析
        5.3.1 对于公司外部机会与威胁的认知
        5.3.2 对于公司内部环境——资源和能力的认知
        5.3.3 对于公司愿景、使命和目标的认知
    5.4 中矿资源的组织学习分析
        5.4.1 中矿资源的利用式学习
        5.4.2 中矿资源的探索式学习
    5.5 中矿资源的能力重塑和资源整合分析
        5.5.1 中矿资源的能力重塑
        5.5.2 中矿资源的资源整合
    5.6 中矿资源战略转型升级的实施分析
    5.7 小结
6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中的产业生态优化
    6.1 中矿资源产业体系基本构成分析
        6.1.1 中矿资源产业体系演进的三个阶段
        6.1.2 中矿资源产业链演进的三个阶段特征
    6.2 中矿资源产业运行发展的支撑体系分析
        6.2.1 中矿资源的战略与组织结构
        6.2.2 中矿资源的组织制度与文化
        6.2.3 中矿资源的组织资源与外部网络
    6.3 中矿资源产业运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6.3.1 产业体系本身存在的不足
        6.3.2 产业支撑体系存在的不足
    6.4 中矿资源产业生态体系优化的主要措施
        6.4.1 优化产业布局
        6.4.2 健全支撑体系
    6.5 目标国和战略区位选择
        6.5.1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目标国的选择
        6.5.2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目标国战略区位的选择
    6.6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6.6.1 认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6.6.2 认识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6.6.3 中矿资源核心竞争力培育体系构建
    6.7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成果的学术贡献与实践价值
        7.2.1 研究成果的学术贡献
        7.2.2 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7.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个人简介
    附录二 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调研提纲
    附录三 中矿资源经理层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中矿资源目标国及战略区位选择分析
        1 中矿资源战略目标国及战略区位选择实践
        2 目标国选择分析
        3 中矿资源目标国战略区位选择分析

(2)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以上海恩派和浙江敦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
2 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综述
    2.1 公益创投基金概念综述
        2.1.1 公益创投基金的内涵与外延
        2.1.2 公益创投基金的作用与功能
        2.1.3 公益创投基金的组织与模式
    2.2 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评价综述
        2.2.1 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内在因素
        2.2.2 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2.3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数据包络分析法
        2.3.3 模糊综合评判法
        2.3.4 BP神经网络法
    2.4 文献评述
3 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总体概况
    3.1 我国公益创投基金发展的现状
        3.1.1 我国基金发展历程
        3.1.2 我国公益创投基金发展趋势
        3.1.3 我国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2 公益创投基金国内外经验总结
        3.2.1 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评估指标经验与总结
        3.2.2 财政支出评价研究经验与总结
        3.2.3 国外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经验与总结
4 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设计思路与原则
        4.1.1 设计思路
        4.1.2 设计原则
    4.2 指标体系设计过程
        4.2.1 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
        4.2.2 基金运行的可持续性
        4.2.3 扶持效果的可持续性
        4.2.4 被投资对象运营可持续性
        4.2.5 基金潜力增加值
    4.3 BP神经网络算法的运用
        4.3.1 BP神经网络算法的内涵
        4.3.2 BP神经网络基础知识
        4.3.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搭建
5 评价方案的案例分析
    5.1 案例基本情况
        5.1.1 浙江敦和公益创投基金
        5.1.2 上海恩派公益创投基金
    5.2 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5.3 评价指标数据处理
    5.4 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分析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6.1.2 对案例进行评价
        6.1.3 模型应用前景
    6.2 政策建议
        6.2.1 关于基金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的建议
        6.2.2 关于基金运行可持续性的建议
        6.2.3 关于被投资对象扶持效果可持续性的建议
        6.2.4 关于被投资对象的可持续运营的建议
        6.2.5 关于基金潜力增加值的建议
    6.3 前景展望
        6.3.1 不足之处
        6.3.2 文章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3)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1.2.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解析
    2.2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和实现方式
    2.3 转型升级研究评价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地质勘查行业的管理体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3 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
    3.1 全球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3.2 国内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3.3 小结
4 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4.1 综述
    4.2 矿产资源
    4.3 地质矿产勘查
    4.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4.5 小结
5 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
    5.1 内蒙古地勘行业单位情况
    5.2 内蒙古地勘行业从业人员
    5.3 内蒙古地勘行业资产状况
    5.4 内蒙古地矿集团发展历程
    5.5 内蒙古地矿集团SWOT分析
    5.6 小结
6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6.1 转型升级发展模型构建
    6.2 深耕地勘产业体系
        6.2.1 行业化管理
        6.2.2 专业化细分
        6.2.3 企业化经营
    6.3 服务绿色矿业发展
    6.4 “走出去”拓宽地质市场
        6.4.1 海外发展方案
        6.4.2 境外投资架构
    6.5 小结
7 实现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动力
    7.1 发展动力指标构建
    7.2 构建新型组织管控制度
    7.3 激发人力资源潜能
    7.4 强化地勘金融管理
    7.5 探索科技创新途径
    7.6 小结
8 结论
    8.1 成果和认识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矿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的盘活研究 ——基于权利配置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依托
        1.1.3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研究进展
        1.2.2 研究进展的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及对本文的启示
    2.1 权利理论
        2.1.1 权利的界定
        2.1.2 权利的配置
        2.1.3 权利冲突及其化解
    2.2 法律行为理论
        2.2.1 理论概述
        2.2.2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3 矿业用地盘活的内涵研究
    3.1 矿业用地的概念与类型
        3.1.1 矿地概念分析
        3.1.2 矿地类型分析
    3.2 矿地盘活的含义与性质
        3.2.1 矿地盘活的含义分析
        3.2.2 矿地盘活的性质分析
    3.3 小结
4 矿地准入期的盘活研究
    4.1 盘活模式的来源与依据
    4.2 盘活的模式
        4.2.1 土地使用权准入矿业的判定模式
        4.2.2 现行法之内地权初始配置的优化模式
        4.2.3 现行法之外地权初始配置的构建模式
        4.2.4 矿地使用权初始配置后的调整模式
    4.3 不同类型矿地的具体盘活路径
        4.3.1 类型矿地的权利配置路径
        4.3.2 权利属性匹配下的类型矿地使用权优化
    4.4 盘活的障碍与对策
        4.4.1 矿地使用权优化配置的导向不明
        4.4.2 矿地使用权优化配置的路径不足
    4.5 小结
5 矿地利用期的盘活研究
    5.1 盘活模式的来源与依据
    5.2 盘活的模式
        5.2.1 矿企提升矿地综合效益的模式
        5.2.2 矿地使用权让渡于第三方的模式
        5.2.3 盘活模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分
    5.3 不同类型矿地的具体盘活路径
        5.3.1 权利状态差异矿地的权利更正
        5.3.2 权利状态差异矿地的权利流转
        5.3.3 使用期限差异矿地的优化处置
    5.4 盘活的障碍与对策
        5.4.1 矿地利用状态影响盘活模式实现程度
        5.4.2 外部不经济致矿企怠于提升矿地效益
        5.4.3 税费征收不合理降低矿地利用效益
    5.5 小结
6 矿地复垦期的盘活研究
    6.1 盘活模式的来源与依据
    6.2 盘活的模式
        6.2.1 复垦启动的盘活模式
        6.2.2 复垦运行的盘活模式
        6.2.3 复垦收益的盘活模式—拓展复垦土地指标收益
    6.3 不同类型矿地的具体盘活路径
        6.3.1 复垦义务主体差异的矿地类型影响资金筹措方式
        6.3.2 毁损状态差异的矿地类型引发复垦权责问题
    6.4 盘活的障碍与对策
        6.4.1 基础信息缺失致复垦风险增大
        6.4.2 复垦试点政策的相关问题
    6.5 小结
7 矿地退出期的盘活研究
    7.1 盘活模式的来源与依据
    7.2 盘活的模式
        7.2.1 有复垦义务人矿地盘活模式
        7.2.2 历史遗留毁损矿地盘活模式
    7.3 不同类型矿地的具体盘活路径
    7.4 盘活的障碍与对策
        7.4.1 矿企资产变现困难
        7.4.2 失业矿工安置困难
        7.4.3 矿地之上占有或使用权利的处理
    7.5 小结
8 矿地盘活法律制度的完善
    8.1 矿地盘活法律内容的完善
        8.1.1 矿地盘活条件相关法律
        8.1.2 矿地盘活客体相关法律
        8.1.3 矿地盘活主体相关法律
        8.1.4 矿地盘活内容相关法律
        8.1.5 矿地盘活评价相关法律
    8.2 矿地盘活法律体系的完善
        8.2.1 法律体系梳理
        8.2.2 法律体系完善
    8.3 矿地盘活相关法律的修订建议
        8.3.1 民商事法律—规制市场行为
        8.3.2 行政法律—规制政府行为
    8.4 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的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页岩气产业投资评价与金融支持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成藏机理
        1.2.2 选区评价
        1.2.3 开发技术
        1.2.4 经济性
        1.2.5 产业政策
        1.2.6 金融支持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现状
    2.1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前景
        2.1.1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条件
        2.1.2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2.1.3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进程
    2.2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阻碍
        2.2.1 勘探风险大
        2.2.2 开发收益不确定
        2.2.3 非传统油气企业面临资金问题
    2.3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
        2.3.1 财政金融支持现状
        2.3.2 市场性金融支持现状
        2.3.3 财政金融支持发展方向
    2.4 本章小结
3 页岩气产业特征与金融支持途径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与金融支持途径
        3.1.1 页岩气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
        3.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
        3.1.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
    3.2 矿业产业特征与金融支持措施
        3.2.1 矿业产业特征与金融需求
        3.2.2 矿业金融支持现状
        3.2.3 矿业金融支持措施
    3.3 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
        3.3.1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途径
        3.3.2 作为矿业产业的金融支持措施
    3.4 本章小结
4 页岩气投资风险与收益评价
    4.1 页岩气勘探投资
    4.2 页岩气勘探风险
        4.2.1 页岩气勘探风险评价模型
        4.2.2 页岩气勘探实践与模型评价对比
    4.3 页岩气开发收益
        4.3.1 页岩气开发收益分析方法
        4.3.2 典型区块单井开发收益
        4.3.3 页岩气区块总体开发收益
    4.4 本章小结
5 金融支持策略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5.1 金融理论的风险认识
        5.1.1 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析框架——有效市场假说
        5.1.2 现代金融理论
        5.1.3 现代金融理论的风险认识
    5.2 金融实践中的风险认识
        5.2.1 理论分析框架
        5.2.2 金融实践的风险认识
    5.3 金融策略研究的技术方法
        5.3.1 基于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创新方法
        5.3.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创新方法
        5.3.3 基于风险管理的创新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策略研究
    6.1 页岩气产业投资基金
        6.1.1 产业投资基金的思想方法
        6.1.2 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可持续性
        6.1.3 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
    6.2 页岩气资源证券化
        6.2.1 页岩气资源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6.2.2 页岩气资源证券化的思想方法
        6.2.3 页岩气资源资产证券化模式
        6.2.4 页岩气资源证券化的问题与对策
    6.3 政府参与风险投资基金
        6.3.1 风险投资的思想方法
        6.3.2 政府参与的运作模式
        6.3.3 投资方向与目标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我国矿产资源风险勘查投融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2 选题研究意义
    1.3 理论研究基础
    1.4 前人研究情况
    1.5 论文创新成果
    1.6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7 论文存在的不足
2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形势及潜力分析
    引言
    2.1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及勘查开发利用概况
        2.1.1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及消费和供应情况
        2.1.2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进展和新增储量情况
        2.1.3 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2.2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分析
        2.2.1 我国区域成矿带的划分及矿产资源分布简介
        2.2.2 我国具备找寻世界级大矿的地质条件
    2.3 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投资政策及地质找矿技术概况
        2.3.1 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五大趋向
        2.3.2 地球科学理论与地质找矿技术及的进步与变化
        2.3.3 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
    小结
3 我国地勘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引言
    3.1 我国地质工作体制沿革及地勘队伍运行现状
        3.1.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地质工作运行机制
        3.1.2 我国地质工作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展
    3.2 新中国成立60 年来我国地勘投入情况分析
        3.2.1 1949 年到1999 年我国地勘体制改革前地勘投入
        3.2.2 1999 地质勘查体制改革以来地勘投入
    3.3 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3.1 以2008 年为例分析地勘单位经营体制现状
        3.3.2 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 全球矿业形势的变化与趋势
        3.4.1 跨国矿业公司进一步控制全球资源市场
        3.4.2 全球矿业并购交易频繁
        3.4.3 我国地质勘查和开发企业面临的历史机遇
    小结
4 建立我国矿产风险勘查投融资机制
    引言
    4.1 有关矿产资源勘查中的投融资内涵及融资方式
        4.1.1 矿业融资的概念及融资方式
        4.1.2 目前我国矿业公司采取的主要融资方式
    4.2 风险投资理论及其相关概念及意义
        4.2.1 风险投资内涵及特征
        4.2.2 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的理论归属
        4.2.3 建立融资机制是地勘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4.3 矿产风险勘查投融资运行机制架构
        4.3.1 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
        4.3.2 我国矿产风险勘查企业构成
        4.3.3 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方式
        4.3.4 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
        4.3.5 风险投资运作流程
        4.3.6 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
    4.4 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环境支撑体系
        4.4.1 风险资本市场
        4.4.2 产权交易市场
        4.4.3 中介服务机构
        4.4.4 政府政策支持
        4.4.5 选择好管理层
        4.4.6 对人才采取激励机制
    4.5 风险勘查投资的风险性表现
        4.5.1 地质信息的不对称性
        4.5.2 矿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
        4.5.3 政府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4.5.4 缺乏风险投资的专业人才
        4.5.5 信息不畅导致投资与项目难以沟通
        4.5.6 缺乏独立完善的矿业风险资本市场
    4.6 建立矿产风险勘查投融资机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4.6.1 提倡创新与竞争的地勘行业文化
        4.6.2 制定鼓励风险勘查投资发展的法律、税收等政策
        4.6.3 鼓励和发现一批优秀的风险勘查投资家
        4.6.4 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建立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
        4.6.5 对地勘单位实行股份制改革
        4.6.6 加大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政策支持
    4.7 我国矿产风险勘查投资实践
        4.7.1 紫金矿业集团的融资及成长经验
        4.7.2 我国成立的首家私募股权基金
        4.7.3 华东有色地勘局向国际矿业公司转型案例
    小结
5 建立我国风险勘查创业板市场
    引言
    5.1 有关风险资本市场的概念内涵及其理论简介
        5.1.1 风险资本市场的概念、内涵及构成
        5.1.2 创业板市场(小盘股证券市场或二板市场)
    5.2 建立我国风险勘查创业板的必要性与条件
        5.2.1 建立风险勘查类创业板必要性
        5.2.2 建立我国勘查类创业板的有利条件
        5.2.3 建立我国风险勘查创业板市场的必要条件
    5.3 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5.3.1 我国矿业资本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增长时期
        5.3.2 中国因素使国际矿业市场格局出现新变化
        5.3.3 金融资本与矿业资本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5.3.4 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正在形成
        5.3.5 中国矿业资本正在迈向全球化新时代
    5.4 全球矿业资本市场格局
        5.4.1 全球四大矿业资本市场
        5.4.2 加拿大矿业资本市场简介
        5.4.3 国外勘查类创业板实例
    5.5 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要点
        5.5.1 创业板对矿业企业上市标准
        5.5.2 加拿大国家标准 NI43-101:矿产项目披露标准
    5.6 我国创业板市场及上市规则
        5.6.1 创业板运行情况
        5.6.2 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操作程序
        5.6.3 首次上市及持续督导
        5.6.4 信息披露法定标准
        5.6.5 证券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
    5.7 建立我国风险勘查类创业板
        5.7.1 风险勘查企业入市准入标准
        5.7.2 发行审核
        5.7.3 信息披露准则
        5.7.4 建立独立地质师审核的法律保障体系
    5.8 我国地勘单位股份制改造
        5.8.1 地勘单位股份制改造采取的形式
        5.8.2 地勘单位股份制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结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致谢

(8)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思路
    1.3 概念界定、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
        1.3.1 概念体系
        1.3.2 研究综述
        1.3.3 理论基础
    1.4 可能的创新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及投融资约束分析
    2.1 我国地质工作发展和国有地勘单位改革
        2.1.1 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情况
        2.1.2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阶段分析
    2.2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约束因素分析
        2.2.1 地勘单位“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的特殊体制
        2.2.2 地勘单位投资的程序约束
        2.2.3 地勘单位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约束
        2.2.4 地勘产品生产固有的特殊性
    2.3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约束带来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模式的演进
    3.1 投融资方向
        3.1.1 地勘单位实施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
        3.1.2 内蒙古地矿局勘查开发一体化实践
        3.1.3 地勘单位实施勘查开发一体化制约因素分析
    3.2 投融资主体
        3.2.1 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企业主体辨析
        3.2.2 云南省地矿局企业化改革
    3.3 投融资渠道
        3.3.1 我国地勘投入从财政主导到商业投资主导
        3.3.2 国有地勘单位多元投融资渠道的拓展
    3.4 投融资方式
        3.4.1 合资合作
        3.4.2 借壳上市
        3.4.3 私募基金
        3.4.4 商业信贷
        3.4.5 票据融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业发达国家商业性地质勘查投融资模式
    4.1 投融资主体
    4.2 投融资方向分析
        4.2.1 初级矿业(勘探)公司模式
        4.2.2 探采一体化模式(以淡水河谷公司为例)
        4.2.3 探采冶一体化模式(以必和必拓公司为例)
    4.3 投融资渠道
        4.3.1 加拿大矿业资本市场
        4.3.2 澳大利亚矿业资本市场
    4.4 投融资方式
        4.4.1 发行股票
        4.4.2 私募股权基金
        4.4.3 合资协议融资
        4.4.4 发行可转换债券
        4.4.5 银行贷款
        4.4.6 项目融资
    4.5 加拿大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发展实践
        4.5.1 公司简介
        4.5.2 从初级矿业(勘探)公司到中型矿业公司
        4.5.3 从勘探到勘查开发一体化
        4.5.4 从上市融资到矿业基金融资
        4.5.5 启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事转企”单位投融资经验借鉴
    5.1 新疆机械研究院改革发展实践
        5.1.1 新疆机械研究院概况
        5.1.2 投融资主体的转变
        5.1.3 投融资方向的转变
        5.1.4 投融资渠道的转变
        5.1.5 投融资方式的转变
    5.2 新疆机械研究院带来的启示
        5.2.1 事业单位改革本质上是投融资模式改革
        5.2.2 走管理层持股之路
        5.2.3 走上市融资之路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创新投融资模式选择
    6.1 境外并购模式
        6.1.1 境外并购模式代表及特征
        6.1.2 华东有色地勘局
        6.1.3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6.2 境内借壳上市模式
        6.2.1 境内借壳上市模式代表及特征
        6.2.2 山东地矿局
    6.3 多赢合作模式
        6.3.1 多赢合作模式代表及特征
        6.3.2 河南地矿局整合勘查模式
        6.3.3 安徽地矿局的泥河铁矿勘查模式
    6.4 矿产勘查“信托+期权”模式
        6.4.1 模式简介
        6.4.2 可行性分析
    6.5 地勘单位内部“资金池”模式
        6.5.1 模式简介
        6.5.2 可行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稳步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
        7.2.2 创设我国证券“矿业板”
        7.2.3 改进地勘单位会计制度
        7.2.4 为地质勘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7.3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BP神经网络下的矿业上市公司融资风险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矿业融资活动
        1.1.2 矿业融资理论
        1.1.3 矿业融资风险预警方法
    1.2 矿业融资风险预警研究进展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矿业融资风险预警技术方法
        1.2.3 矿业融资风险预警研究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1 选题依据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
    1.5 论文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1.5.1 主要结论
        1.5.2 创新点
2. 矿业融资风险预警理论基础
    2.1 资源经济理论
    2.2 融资管理理论
        2.2.1 融资管理理论基础
        2.2.2 融资管理具体理论
    2.3 风险管理理论
    2.4 财务预警理论
    小结
3. 矿业上市公司融资状况分析
    3.1 矿业上市公司划分
        3.1.1 国内矿业上市公司划分标准
        3.1.2 国外矿业上市公司划分标准
        3.1.3 国内外矿业上市公司划分
        3.1.4 国内矿业上市公司板块设计
    3.2 矿业不同阶段融资状况
        3.2.2 探矿阶段融资状况
        3.2.3 采矿阶段融资状况
        3.2.4 矿业行业融资特点
    3.3 国内外矿业资本市场状况
        3.3.1 国外矿业资本市场
        3.3.2 国内矿业资本市场
    3.4 国内矿业上市公司融资状况
        3.4.1 上市公司分布情况
        3.4.2 上市公司融资情况
    小结
4. 矿业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分析
    4.1 采矿类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分类
        4.1.1 非融资活动风险
        4.1.2 融资活动风险
        4.1.3 融资风险重要程度比较
        4.1.4 融资风险级别判别
    4.2 采矿类上市公司非融资活动风险
        4.2.1 宏观融资风险
        4.2.2 中观融资风险
        4.2.3 微观融资风险
        4.2.4 非融资活动融资风险汇总
    4.3 采矿类上市公司融资活动风险
        4.3.1 采矿类上市公司资金融入风险
        4.3.2 采矿类上市公司资金融出风险
    4.4 采矿类上市公司融资活动风险级别判别
        4.4.1 模型的构建
        4.4.2 数据收集与指标计算
        4.4.3 检验结果及分析
    小结
5. 矿业上市公司融资风险预警实证分析
    5.1 矿业融资风险预警设计框架
    5.2 矿业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
        5.2.1 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5.2.2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5.2.3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5.2.4 指标体系构成
    5.3 矿业上市公司融资风险预警模型实证分析
        5.3.1 BP神经网络模型原理
        5.3.2 BP神经网络样本和数据选取
        5.3.3 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5.3.4 BP神经网络结果预测和分析
    小结
6. 矿业上市公司融资风险预警对策研究
    6.1 融资活动风险防范
    6.2 非融资活动风险防范
    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矿业权市场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矿业权市场运行的比较分析
    §2.1 国内外矿业制度比较分析
        2.1.1 西方矿业制度分析
        2.1.2 国内矿业制度分析
    §2.2 国内外矿业权市场运行比较分析
        2.2.1 国外矿业权市场运行分析
        2.2.2 国内矿业权市场分析
    §2.3 我国矿业权市场运行要素分析
        2.3.1 矿业权市场
        2.3.2 矿业权市场交易标的物
        2.3.3 矿业权市场运行主体
        2.3.4 矿业权市场运行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
    §3.1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概况
    §3.2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3.3 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现状
        3.3.1 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概况
        3.3.2 矿业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3.4 黑龙江省矿业权对经济发展贡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的设计
    §4.1 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的界定
        4.1.1 机制的界定
        4.1.2 市场运行机制
        4.1.3 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
    §4.2 矿业权基础定价机制的设计
        4.2.1 矿业权的基础定价
        4.2.2 矿业权评估方法的评述
        4.2.3 矿业权基础定价机制设计
    §4.3 矿业权交易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
        4.3.1 拍卖机制设计的目的及其特征
        4.3.2 常见的拍卖规则
        4.3.3 拍卖机制设计的基本理论
        4.3.4 直接机制与显示原理
        4.3.5 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机制设计
        4.3.6 二级密封价格拍卖
    §4.4 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交易机制设计
        4.4.1 拍卖机制设计的基本假设
        4.4.2 矿业权拍卖的保留价设置
        4.4.3 最优拍卖机制设计
        4.4.4 矿业权拍卖机制的配置效率分析
    §4.5 矿业权信息披露机制设计
        4.5.1 信息的不对称性分析
        4.5.2 黑龙江省矿业权信息披露机制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的支撑体系
    §5.1 黑龙江省地质勘查支撑体系
    §5.2 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新机制
    §5.3 完善和规范矿业权市场体系
    §5.4 完善矿业权市场运作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5.5 建立并完善矿业权配号系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激活探矿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矿资源国际化战略演进及产业生态优化研究[D]. 张津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2]公益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以上海恩派和浙江敦和为例[D]. 吴蔚. 浙江大学, 2019(03)
  • [3]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D]. 王建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4]矿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的盘活研究 ——基于权利配置理论[D]. 杨慧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9)
  • [5]页岩气产业投资评价与金融支持策略研究[D]. 耿小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02)
  • [6]黑龙江省大事记[J].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室. 黑龙江史志, 2016(01)
  • [7]我国矿产资源风险勘查投融资机制研究[D]. 韦玉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5)
  • [8]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 王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9]基于BP神经网络下的矿业上市公司融资风险预警研究[D]. 林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8)
  • [10]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 孟刚.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激活探矿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