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一、论文书写格式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嘉[1](2021)在《汉代西北地区文书传递研究 ——以行书文书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秦汉时将官文书的传递称为“行书”。秦汉时期的文书传递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包含与文书传递相关的传送程序、记录制作、管理机构以及律令规定等多个方面。其中,在文书传递过程中,为记录文书传递各个程序而形成的简牍材料即是行书文书。行书文书是文书传递各个阶段形成的记录文书之总称,根据文书传递阶段的不同,可分为形成于文书签发阶段的“奏封记录”、中转传行阶段的“传行记录”、文书签收阶段的“启封记录”。三类行书文书在物质形态与文本形态差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又以传行记录简内部存在的物质及文本形态差异最为明显。传行记录的形态差异包括多面书写、刻齿等,文本差异包括一般差异、个体差异、以及符号使用等。本文认为其差异的形成与文书传递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及时效性要求有关,与文书传递的程序关系密切。既有研究将西北汉简所见与文书中转传行有关的记录文书都为“邮书刺”。本文认为具有多样形态差异的传行记录简产生于文书传递的过程中,经整理后形成用于呈报的简牍,即简牍材料所见“邮书刺”。简牍材料可见传行记录经整理的现象,这一整理是从隧等直接参与文书传递工作的各机构开始进行的,本文认为传行记录部分钩校符即是形成于此过程中的,此类钩校形成于文书审校的阶段,此阶段的文书已为呈报的文书形态,即为简牍材料所说的邮书刺。参考簿籍类文书册的结构和简牍材料所见散简,邮书刺文书册的形态结构得以复原。本文认为传行记录的形态差异与机构间文书传递程序的沟通,以及机构内文书传递程序的执行的关系密切。形成于文书的传递阶段中的形态差异,是因其在文书传递的过程中承担了相应的职能。在进入文书审校阶段后,传行记录会经校核整理形成呈报文书,继而失去官文书属性。

鞠松展[2](2021)在《中高级阶段俄罗斯学生写作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认为写作是对学习者汉语水平全方位的考察,所以也是汉语学习过程中最能展现学生汉语综合实力的部分。本论文以俄罗斯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国别和学生水平进行了细致划分;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俄罗斯考生的作文为语料来源,采用文献研究法、偏误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了俄罗斯中高级阶段学生的写作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俄罗斯学生的写作问题,归纳出他们在词汇、句法、篇章和格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展示每种错误的占比情况,以求更直观地体现错误类型的偏重。词汇方面,生造新词、近义词误用和词语搭配的错误十分常见,尤其是生造新词错误很突出。句法方面,有句子类型、句子成分和句子语序的错误。格式方面,有书信体格式和标点符号的错误。篇章方面的分析在本文篇幅设置中占了较高的比重。很多关于对外汉语写作问题研究的文献中,涉及到篇章的时候,很多人只考虑篇章衔接的错误,从指称、省略和连接等方面说明,但是却忽视连贯也是作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做了连贯的研究,从语义和语境两个方面,将HSK语料库中俄罗斯考生的作文归纳整理,语义层面在相关性和逻辑性上进行错误分析,语境层面从语式和上下文总结错误。通过对俄罗斯学习者汉语作文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归纳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语际迁移、语内迁移和学习者自身因素。本文针对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这些对策适用范围不止局限在中高级的阶段,而是立足于整个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

吴芸[3](2021)在《第一语言非汉语的缅南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汉语标点符号十分丰富,且有着功能多、形体各异、使用方法多样等特点。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要想真正学好、用好汉语标点符号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偏误现象。笔者在缅实习的学校是一所位于缅南的补习学校,该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华裔,但受到当地历史、政治和语言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汉语在缅南地区是以第二语言教学开展的。本文主要运用偏误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级水平缅南华裔学生标点符号的偏误展开研究。本文由五个部分的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一章对语料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和偏误情况做了数据上的统计分析,按照功能性偏误、书写形式偏误和书写格式偏误分别统计。第二章对功能性偏误按照误代、误加、遗漏和错序的分类,逐一对每一种标点符号功能性偏误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描述、举例、解释和原因分析,接着从书写形式和书写格式两个方面对标点符号书写偏误的表现形式举例、解释和探源。最后分别对学生标点符号功能性和书写性偏误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小结。第三章从教师教学和学习者自身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和学习建议。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总体来说,缅南地区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标点符号的偏误呈现出“功能性偏误(40.61%)>书写形式偏误(38.71%)>书写格式偏误(20.68%)”的特点,功能性偏误呈现出“遗漏(58.51%)>误代(33.84%)>误加(5.44%)>错序(2.21%)”的特点,且逗号是遗漏、误代和误加偏误中偏误率最高的标点符号。从书写性偏误上看,逗号、句号和引号是学生在书写形式上偏误率较高的标点符号,省略号是学生在书写格式上偏误率较高的标点符号。从偏误原因看,最为突出的就是缅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笔者还发现,学生标点符号偏误的往往是多因素的,如同时受到缅语、英语或目的语规则的影响。

秦宇泽[4](2021)在《基于代码格式和语义特征的学生代码自动评价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线教育的不断成熟,线上线下的计算机课程越来越多,而参与各种计算机课程的学生人数也不断增长。尽管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提高了学校或者教育平台向大规模学生提供内容的能力,但为学生提供及时且准确的评估和反馈(包括批改作业和课程反馈)仍然很困难。目前,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是优质教育的主要体现,但是这对于小型的面对面课堂来说,成本已经十分高昂,而对于大规模课堂来说,成本更是高得令人望而却步。因此,如何自动地提供及时且准确的反馈是大规模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核心挑战。本文设计了基于代码格式和语义特征的学生代码自动评价模型,以实现批改代码作业的自动化。在对学生代码进行评价的时候,学生的代码格式,算法思想以及程序是否正确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本文总结了学生代码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设计了评价模型。同时,本文在实现了代码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模型训练速度慢的问题进行了优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设计了针对学生代码算法思路和代码正确性的代码自动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以下三个个重要模块:(1)基于代码语义的代码嵌入模块。该模块使用特殊方法进行代码嵌入的训练,有效的将代码的语义特征转化为向量序列。(2)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代码特征提取模块。该模块采用多层注意力机制深度提取代码向量序列中的代码特征,为评分模型提供更加优秀的代码特征表示。(3)基于黑盒测试的代码正确性检测模块。该模块采用黑盒测试的方法检测学生代码的正确性,为评分模型提供正确性保障。其次,本文设计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选择函数,来解决代码评价模型中,由于输入序列长度过长导致的训练开销大的问题。同时本文设计了新的卷积网络结构代替代码评价模型中的循环神经网络结构,以达到减少模型参数,优化训练时间的目的。最后,本文设计了针对学生代码格式的自动评价模型,并设计了将代码转化为图片的模块。该模块能够按照特定规则将代码文本转化为图片,以突出代码的格式特征。经过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针对学生代码算法思路和代码正确性的代码自动评价模型在真实数据集的测试中达到了 83.1%的评价准确率,三个重要模块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模型训练开销大而设计的优化方案能够减少53.1%的模型参数,并减少30%-45%的模型训练时间,同时将模型准确率下降控制在5%以内。本文提出的针对学生代码格式的自动评价模型也在真实数据集的测试中达到了 82.2%的评价准确率。

仇脁脁[5](2021)在《清代甘肃镇原县诉讼文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代镇原县诉讼文书可以分为状式类文书、票类文书和凭据类文书三大类,诸类文书的结构和内容已经相当定型化。其中,状式类文书类型多样,根据当事人的身份与使用情况又可以分为告状、诉状、禀状、喊控状、公禀、恳禀状等;而票类文书的出现意味着官府开始介入纠纷,根据其功能,镇原县档案中的“票”可以分为传讯票、差查票、调解票和督责票等;凭据类文书包括甘结、领状和保领状,是终结诉讼或执行裁决的法律文书。清代镇原县诉讼文书档案反映的纠纷内容主要涉及土地、债务、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及口角斗殴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地债类案件反映了清代西北同治年间事给基层社会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此类纠纷诉讼旨在调整被战争打破的社会经济关系。从镇原县的司法实践来看,清代镇原县的司法运作是由县衙门主导,由官代书、原被告、干证、知县、幕友及差役等诉讼参与人推动进行的。将清代镇原县诉讼文书档案与目前现有的全国主要清代县级诉讼文书档案进行对比,清代镇原县诉讼文书材料更为简单,文书结构更为稳定,涉及纠纷也多为小农社会的利益纠葛,并不复杂。这与镇原县地处偏僻的西北内陆,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小农社会有关。另外,镇原县纠纷诉讼所涉主体一般是普通小民个体,几乎不涉及家族,镇原县衙门对纠纷案件的处理效率也相对较高,一般案件只需堂审一次。总体而言,镇原县普通百姓遇有纷争会主动选择诉讼解决纷争,与其它州县衙门相比,镇原县对于告到衙门的纠纷案件的处理更为积极。

刘颖[6](2021)在《四年级学生理解竖式除法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数学理解这个领域,概念性理解与程序性理解一直是国内外热议话题。我国课标指出:“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1)竖式除法不仅涉及程序性知识,也涉及乘法、减法以及除法的相关概念性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与理解运算的关键。学生在学习该算法时存在诸多困难,教师一般会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记住运算的程序,并不强调算理,导致学生只会计算,却不知为何可以这样计算,也不知道计算过程的实际意义,归根到底源于对算理的不理解。从竖式除法内容来看,整数竖式除法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整数竖式除法的内容包括“被一位数除”和“被两位数除”。学习“被一位数除”是学习“被两位数除”以及“小数除法”的基础。而“三位数被一位数除”相较“两位数被一位数除”而言,计算的程序不变,难度有所增加,因此本文以“三位数被一位数除”为例考察学生对竖式除法的理解现状,发现学生理解存在的困难之处以及背后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议与措施。本文采用测验法、访谈法、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数学理解以及竖式除法的研究现状,将数学理解分为“程序性理解”与“概念性理解”两个维度,然后分别构建研究框架,考察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对于竖式除法的理解情况。“程序性理解”维度框架的构建借鉴沃斯的分类方法,主要研究三个问题:学生程序性理解现状如何;存在哪些计算错误;计算错误背后的原因。“概念性理解”维度框架的构建借鉴斯莱斯尼克的问卷,调查学生对5部分内容的理解现状:位值概念;商、余数、部分积的实际意义;横式与竖式的转化;竖式与实际情景的转化以及为何从高位算起。本文参考特蕾莎的理解水平构建“三位数被一位数除”的评价框架,用以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最后选取上海市某所小学四年级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测验卷进行测验并对学生、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总体来说,学生对于竖式除法的程序性理解情况较好,概念性理解情况较差,即计算正确率较高,但对算理理解情况较差。在程序性理解层次上,学生在计算时主要出现了6种错误:减法错误;乘法错误;余数错误;书写格式错误;抄写错误;关于“0”的错误。其中最后一种错误率较高。究其原因,学生犯程序性错误除了粗心之外,多是概念性理解不佳造成的。在概念性理解层次上,学生对于竖式除法中“位值”概念以及“竖式与实际情景的转化”理解情况较好,对“商、部分积、余数实际意义”以及“横式与竖式的转化”理解情况较差。并且学生对“为何从高位算起”缺乏思考。在理解水平上,绝大部分学生都处于2水平,即能够较好的理解竖式除法中的“位值”概念,但不能理解数的拆分与组合,对于除法模型理解不深刻,无法体会竖式除法的便捷性。影响学生理解困难的原因主要有4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不足;算法规则本身难度大;教师教学不足;教科书呈现方式不足。综上所述,笔者提出5点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竖式除法的建议: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算理;在教学中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在教学中使用多种表征方式;教科书编排高质量的现实情景例题;教科书中增加多样表征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张重洲[7](2021)在《高昌国佛教寺院经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昌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佛教势力的发展及寺院经济兴衰问题,一直是吐鲁番佛教史和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高昌国建政及对初期佛教的政策,奠定了佛教发展和寺院经济的基本走向。佛教地理决定了寺院经济的根本发展模式和路径,但高昌国佛教经济体制与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之间,呈现出相近及相悖的两种趋势。高昌国的寺院经济以佛教主导,同时包含有多种宗教下的经济成分,其在高昌国内兴衰与发展均有一定的必然性因素支撑。高昌国的寺院经济是以佛教寺院和僧尼寺户为主体,围绕这两个主体所产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形成了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基本经济形态,寺田在性质、数量、来源等方面均与世俗社会保持一致,经营门类和方式也大致相当。寺院经济具有宗教性、社会性、封闭性、地域性四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寺院内部财务收、支平衡,兼营多种经营门类,有完整且成熟的“常住”管理制度与财务核算方法。国家设置有专门的僧务机构,形成了僧官阶层,两种制度和体系共同运行管理寺院财产。此外,还通过《僧尼籍》来管理寺院僧尼及其附属人口,按照一定标准征收赋税劳役,其征收标准随着经济体制而发生改变。寺院内部僧尼群体间地位高低和财产分化明显,存在“中层僧尼”群体,普遍在寺院之外还从事着各自的经济活动,与豪门望族往来密切,深入到基层社会的日常生活中,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高度的世俗化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益,尼僧群体、货币支付、国家体制、社会动荡等诸问题均与寺院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均加剧并最终导致了社会形态和寺院经济的固化。唐西州建立后,寺院经济并没有发生“衰落”,而是逐步在改革中转型重构,最终逐渐适应新政权的改革并完成自我革新。总体而言,高昌国寺院经济自身是一个闭环的完整链条,其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兴盛,最终至衰落的全过程,形成了特有的经济体系,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共同体。

马国钧[8](2021)在《宋代粉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粉壁,墙面平整,其上施有白灰,可录写文字。两宋时期,粉壁题记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传世的诗词中,有一部分是在粉壁上创作的。文艺创作中的粉壁,是附属于寺观、驿站、亭台、楼阁、酒肆等建筑上的,这与用于公布告示的粉壁有本质上的不同。传播诏令、条法等内容的粉壁是官修的,其使用权属于宋政府。在粉壁上公布诏令的做法,可追溯至汉代。悬泉置遗址中就曾发现一面录写有《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的墙壁。唐代,官署、官员会食之所内的粉壁上,录写有律令格式一类的法律文本,旨在督促官僚谙熟律法,守法奉公。唐政府还利用冲要道路、馆驿等的粉壁,向百姓公布敕书、赦书等文告。迄至宋代,粉壁更加频繁的用于传播条法、诏书等各类告示,成为了信息通传的官方媒介。梳理宋代以粉壁为媒介的传播事件,应着眼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时间维度上,粉壁上的信息传播是长时段的,部分条法的公布是持续的、常态化的;空间维度上,粉壁的地域分布是全国性的,州县、乡村皆有分布。宋政府还将规制粉壁传播内容、时限、时效以及使用权限等方面的典型性的敕、令,作为管制粉壁的法律依据。针对基层社会层出不穷的,偶发或常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宋政府通过粉壁告示,明示法律义务,禁人为非,维持社会秩序。粉壁悬法,有其影响力、威慑力,在劝服、教化百姓的同时,又以刑事、民事上的惩罚相威慑。粉壁上揭示的诏书,有其说服力、动员力,诏书以君主的口吻,或晓之以理,或诱之以利,敦促百姓服从统治者的命令和指示。粉壁,凭借着媒介功用、法律功用,成为民众权威的信源,为其提供有益的指引。粉壁告示的传达是由州县官府主导的,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个环节。地方官府玩愒诏令不行,使粉壁告示沦为具文。更有甚者,地方官府隐匿告示不发,阻断民众的信息来源。官府之间互相扯皮,粉壁上的信息前后抵牾,百姓无所适从,这都使得“粉壁告示”沦为“墙壁具文”,民众对粉壁的关注度、信任度也随之降低,严重影响了粉壁的传播实效。实际上,较之于榜示,粉壁晓示在技术运用、媒介形态、传播范围等方面都有其局限性。

焦艳珍[9](2021)在《任务型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应有文写作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而中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兴趣不高,与中职常用应用文在教材内容分布不够合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学时受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本文通过任务型教学改变传统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开展真实的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理念,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以具体任务活动实施为阶梯,以知识清单和任务清单为支架,以任务完成的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构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突出实践取向。教学实施过程中,情境的真实性、学习的实践性、写作的应用性均有所体现,实施操作过程以案例教学计划、求职书和组合文种的学习作具体说明。全文共计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应用文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及评价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问卷和教学实践,发现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革的初步设想。第二章概述了任务教学法的概念、任务型教学的原则和任务型教学的操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应用文的特点,阐述了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引入任务教学的必要性。第三章结合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操作过程和教学原则,实施任务型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特以计划总结、求职信和组合文种的学习为例具体说明,并总结反思了任务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力求完善。结语部分针对教学结果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完善该教学方案,为今后应用文的写作教学提供新思路。

刘勇[10](2020)在《明代抄本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明代是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辉煌时期,但是抄书的活动依然兴盛。明代生产的抄本经过时间的积淀,在版本学上被称之为明抄本。学界对于明抄本的研究可以分为版本目录学研究、出版史研究、藏书史研究以及抄本个案研究几个方面。本文是从整体上对明抄本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研究。第一章从整体上对明抄本的版本目录学特征进行探究,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明抄本的版式特征,包括行格、版心等;第二是明抄本的字体风格,通过对明抄本字体风格的总结,划分出洪武至成化、弘治至隆庆、万历至崇祯三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字体风格进行了具体的总结。第三是探究明代抄本的鉴定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探究明抄本抄写时间、抄写者、批点者、抄本来源、作者的规律,进而探究如何区分明抄本与明稿本、宋元抄本、清抄本。第四是明抄本的文献价值,主要从对书目信息的补正和补正刻本之缺误两个方面来探讨。按照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的书籍交流圈模型,外圈是书籍的生命周期。第二章至第五章所研究的正是明代抄本的生命周期,是从书籍史的角度对明抄本的生产、流通、阅读等环节进行探究。第二章探讨了明代抄本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从宫廷抄写书籍的类型、明代抄本的不同类别。第三章是对明代抄本生产方式与过程的探讨,首先厘清了誊写与缮写、影抄与临摹等抄写方式之间的区别,进而论述了抄写与刊刻之间的关系。一部分明抄本的讹误历来为学者所诟病,本章第二节从抄书态度、学识水平、外部环境等方面探究了明抄本讹误产生的原因,并且以《永乐大典》的抄写为例,论述了明代抄书者是如何预防讹误产生的。第三节分别从抄写者、抄写的场所、抄本生产的品牌来探究明代抄本的生产。第四章探讨了抄本生产与流通中的经济因素,重点探究了明人抄书的经济动机、抄写的效率以及抄本的成本与价格等。第五章研究了明代抄本的流通方式,主要从读者与市场、书贩与书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明代抄本的读者与市场部分主要探讨了哪些人是抄本的读者,以及抄本在书籍市场中的份额如何。抄本的读者可以分为抄本的生产者和非抄本生产者,抄本的市场问题主要分为抄本交易与市场份额、市场中的稀见抄本、读者的选择、市场中的抄本与印本以及科举对抄本市场的影响。书贩兜售与书店经营是抄本销售的两个重要渠道。对书贩兜售的探讨,主要包括书贩身份与销售地点、兜售种类与经营方式、具体的销售策略与案例分析;关于书店的经营,则主要探讨了书店的位置和经营,并通过祁承(?)、谢肇淛、祁彪佳、冯梦祯等学者的购书记录来分析抄本在书店中的经营状况。第六章研究了明抄本的阅读与利用环节,抄写是实现阅读的重要媒介,明人抄写书籍的范围、不同类型的抄本为考察明代的阅读风气和阅读群体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利用抄本来进行教育是这一部分考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学者通过家庭中的抄写活动来教育子弟,这种方式在私塾中也同样流行。明代学者阅读抄本的方式主要有朗读和默读,而抄写又可以作为记忆的一种辅助手段。学者在抄本上会留下批注,遇到谬误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订正。最后,讨论了摘抄、编纂与抄本生产、阅读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摘抄的目的与方法、摘抄与阅读的关系、编纂与阅读的关系,以及编纂与着述之间的关系。罗伯特·达恩顿的书籍交流圈模型内圈是书籍与政治社会文化等背景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的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是从抄本与学术、政治以及抄本的社会史特征来展开的。第七章探讨的是抄本与明代藏书、丛书出版及书籍审查之间的关系。从抄本与明代藏书的关系来看,抄本对增加官方藏书和私人藏书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抄本与丛书的编纂来看,明代的抄本促进了丛书的编纂与刊刻,进而通过对明抄本丛书的考察对丛书概念加以重新审视。从抄本与禁书的关系来看,抄本书由于其特殊的流通渠道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躲过明代的书籍审查。这里主要探究了明代的实录、天文类书籍、妖书等几种特殊类型的书籍,它们在明代大多以抄本形式流传。第八章是对抄本的社会史特征进行的探讨,首先关注的是抄工这一特殊的群体,描绘了抄工在明代的生活状态,包括他们的出身、收入以及与学者、抄本之间的关系。抄工主要包括职业抄写者,除此之外,生员、士人、童仆、官吏都可以扮演抄工的角色。其次关注的是抄写者的人际网络和交往模式,探讨抄写者是如何通过构建人际网络来进行抄书活动的。明代刊刻出版中写工的组织形态以及他们与学者之间的关系虽然也与明代的抄写活动有关,但属于刊刻出版的流程,与明抄本的研究主题有所冲突,因此将其作为本文的附录。总之,本文通过对明抄本的系统研究,揭示明代抄本的生产、流通、阅读过程,以及与抄本有关的人群和社会网络,希望能够深化对于明代的抄本、抄书活动、抄本与刻本之间关系以及明代书籍文化的认识。

二、论文书写格式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文书写格式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汉代西北地区文书传递研究 ——以行书文书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一、研究对象概述
    二、学术史回顾
        (一)关于行书文书
        (二)关于“邮书刺”“邮书课”
        (三)关于传行记录的形态问题
    三、选题依据与研究方法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行书文书的形态特征与形态差异
    一、“文书传递”与“行书文书”
    二、奏封记录的形态特征
    三、传行记录的形态特征
        (一)传行记录的物质形态特征
        (二)传行记录的文本特征
    四、启封记录的形态特征
        (一)收文记录的形态特征
        (二)拆封记录的形态特征
        (三)单独书写拆封记录的形态特征
    结语
第二章 传行记录的形态差异与整理现象
    一、传行记录与“邮书刺”“邮书课”的关系
        (一)“邮书刺”“邮书课”的再认识
        (二)简牍材料所见传行记录的整理现象
    二、传行记录的钩校与邮书刺文书形态的复原
        (一)传行记录的钩校
        (二)邮书刺的文书形态
    结语
第三章 行书机构传递文书的程序——基于传行记录形态差异的讨论
    一、行书机构间的文书传递程序
        (一)行书机构间文书传递的交付
        (二)行书机构间文书传递的回报
    二、行书机构内的文书传递程序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传世文献]
    [文物考古资料]
    [专着]
    [论文]
    [学位论文]
    [外文论着]
致谢

(2)中高级阶段俄罗斯学生写作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综述
        2.俄罗斯学生写作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偏误分析法
        3.对比分析法
    (五)语料来源
二、俄罗斯学生写作中词汇、句法问题分析
    (一)词汇问题
        1.生造新词
        2.近义词误用
        3.搭配不当
    (二)句法问题
        1.句子类型错误
        2.句子成分错误
        3.句内语序问题
三、俄罗斯学生写作中篇章问题分析
    (一)衔接问题
        1.连接问题
        2.省略问题
        3.指称问题
    (二)连贯问题
        1.语义连贯问题
        2.语境连贯问题
四、俄罗斯学生写作中的格式及标点问题分析
    (一)格式问题
        1.题目格式
        2.段落格式
        3.书信体格式
    (二)标点符号问题分析
        1.误用
        2.空缺
        3.多余
五、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俄罗斯学生写作问题产生原因
        1.语际迁移
        2.语内迁移
        3.学习者自身因素
    (二)解决对策
        1.写作教学综合策略
        2.汉语作文特点教学
        3.学习者树立写作意识
        4.课后跟进写作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第一语言非汉语的缅南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
    第五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对标点符号的研究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标点符号的研究
第一章 缅南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标点符号数据分析
    第一节 标点符号使用情况数据分析
    第二节 标点符号偏误情况数据分析
        一、偏误界定的原则和标准
        二、功能性偏误数据分析
        三、书写性偏误数据分析
第二章 缅南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标点符号偏误原因分析
    第一节 标点符号功能性偏误原因分析
        一、误代
        二、误加
        三、遗漏
        四、错序
    第二节 标点符号书写性偏误原因分析
        一、书写形式偏误分析
        二、书写格式偏误分析
    第三节 缅南中级华裔学生标点符号偏误特点及原因小结
        一、功能性偏误特点及原因小结
        二、书写性偏误特点及原因小结
第三章 提高标点符号正确率的建议
    第一节 对汉语教师的建议
        一、标点符号对比教学
        二、相似功能和形态的辨别
        三、趣味练习和“注意”强化
        四、利用偏向输入
        五、重视和规范性的提高
    第二节 对汉语学习者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生作文语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代码格式和语义特征的学生代码自动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学生代码特点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工作与技术
    2.1 相关工作
        2.1.1 代码分析
        2.1.2 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发展
        2.1.3 NLP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1.4 代码特征提取
        2.1.5 代码评价
    2.2 相关技术
        2.2.1 自然语言处理方法
        2.2.2 神经网络
        2.2.3 注意力机制
第3章 针对代码正确性与算法思路的自动评价模型
    3.1 问题定义
    3.2 评价模型结构
        3.2.1 LLVM和代码的中间表示
        3.2.2 NCC方法与嵌入层
        3.2.3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
        3.2.4 黑盒测试与代码评价
    3.3 模型评测实验
        3.3.1 数据集介绍
        3.3.2 对比工作介绍
        3.3.3 实验一: 代码算法分类实验
        3.3.4 实验二: 代码评价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针对代码注释和书写格式的自动评价模型
    4.1 问题定义
    4.2 评价模型结构
        4.2.1 代码转化模块
        4.2.2 图片特征提取网络
    4.3 模型评测实验
        4.3.1 数据集介绍
        4.3.2 对比工作介绍
        4.3.3 实验一: 简单划分数据集实验
        4.3.4 实验二: 细分数据集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代码自动评价模型的训练时间优化
    5.1 模型训练开销及原因分析
    5.2 模型优化方案
        5.2.1 减少序列长度
        5.2.2 简化网络结构
    5.3 模型优化方案测试
        5.3.1 实验一: 减少序列长度测试实验
        5.3.2 实验二: 简化网络结构测试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5)清代甘肃镇原县诉讼文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资料与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清代镇原县诉讼文书分类
    第一节 状式类文书
        一、状式条例与格式
        二、禀状
        三、喊控状
        四、公禀
        五、恳禀状
    第二节 票类文书
        一、从稿本到正本信票
        二、传讯票
        三、差查票
        四、调解票
        五、督责票
    第三节 凭据类文书
        一、甘结
        二、领状
        三、保领状
第二章 清代镇原县诉讼纠纷分类
    第一节 地债类纠纷
        一、土地买卖纠纷
        二、土地出当纠纷
        三、其它土地纠纷
        四、钱债纠纷
    第二节 户婚类纠纷
        一、婚姻纠纷
        二、继承养赡纠纷
    第三节 涉暴类纠纷
        一、殴斗
        二、盗窃、抢夺
    第四节 其他纠纷
        一、诬控
        二、缠讼
        三、择师教子纠纷
第三章 清代镇原县的诉讼与审结
    第一节 准与不准
        一、准理的批词
        二、不准的批词
        三、诉讼程序
    第二节 诉讼参与人
        一、官代书
        二、原被告
        三、干证
        四、知县、幕友
        五、差役
    第三节 知县准理之内的审结
        一、州县审结
        二、民间调解
        三、直接批断
        四、不了了之
    第四节 知县准理之外的解决
        一、直批“不准”
        二、官批民调
        三、谕饬调处
        四、派差协理
        五、复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四年级学生理解竖式除法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各国课程标准都强调对“运算”的理解
        1.1.2 学生在理解竖式除法上存在诸多困难
        1.1.3 关于学生是否应该学习竖式除法存在争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数学理解
        1.4.2 程序性理解与概念性理解
        1.4.3 除法与竖式除法概念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理解的相关研究
        2.1.1 数学理解的内涵
        2.1.2 程序性理解与概念性理解
    2.2 理解竖式除法的相关研究
        2.2.1 竖式除法概念的相关研究
        2.2.2 学生理解竖式除法的相关研究
        2.2.3 竖式除法理解层次与评价的相关研究
    2.3 竖式除法的教学
        2.3.1 强调算法多样性
        2.3.2 强调活动与操作
        2.3.3 设计高质量的例题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数学理解的两个层次
        2.4.2 理解的水平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3.3.1 测试法
        3.3.2 访谈法
        3.3.3 内容分析法
    3.4 研究框架的构建
        3.4.1 考察学生程序性理解框架的构建
        3.4.2 考察学生概念性理解框架的构建
    3.5 数据的编码
        3.5.1 学生与教师的编码
        3.5.2 研究框架与测试卷的编码
    3.6 研究工具的设计
        3.6.1 测试卷的设计
        3.6.2 访谈的设计
第4章 数据的分析与讨论
    4.1 学生在程序性理解层次上的表现
        4.1.1 学生在程序性理解层次上的总体表现
        4.1.2 学生出现的程序性错误及错误原因
    4.2 学生在概念性理解层次上的表现
        4.2.1 学生在概念性理解层次上的总体表现
        4.2.2 学生在概念性理解层次各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的结论
        5.1.1 学生在程序性理解层次上的表现
        5.1.2 学生在概念性理解层次上的表现
    5.2 影响学生理解的因素
        5.2.1 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不足
        5.2.2 算法规则本身的难度
        5.2.3 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与呈现方式
        5.2.4 教师的教学
    5.3 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5.3.1 对改进教学的建议
        5.3.2 对优化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5.4 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测试卷的试测版本
附录B 测试卷的最终版本
附录C 沪教版教科书涉及“整数除法”的教科书梳理
附录D 概念性理解部分测试题的评分标准与理解水平
附录E 教师的教学案例
致谢

(7)高昌国佛教寺院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史概述
    第三节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高昌国佛教及寺院经济的结构
    第一节 高昌建国前后对佛教的政策
    第二节 寺院经济与佛教地理
    第三节 寺院经济的概念及与其他宗教
    小结
第二章 高昌国佛教寺院的经营模式及财务收支
    第一节 高昌国寺院的基本经济模式
    第二节 寺院日常收入
    第三节 寺院日常支出——对《高昌乙酉、丙戌岁某寺条列月用解斗帐历》再探讨
    小结
第三章 高昌国的僧官、僧众和寺户
    第一节 僧官阶层的执掌及管理
    第二节 国家政权对僧众的管理及其赋税劳役
    第三节 寺户制度及依附人口
    小结
第四章 高昌国僧尼的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僧尼个人的私有经济
    第二节 释门群体与豪门望族间的往来
    第三节 佛教僧尼的宗教活动与社会角色
    小结
第五章 高昌国寺院经济的转型和衰落
    第一节 多维视野下的寺院经济与高昌社会
    第二节 高昌国寺院经济的转型
    第三节 高昌国寺院经济衰落再探讨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宋代粉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粉壁题记与粉壁悬法
    (一)粉壁考释
    (二)粉壁题记
    (三)粉壁悬法
二、宋代的粉壁告示
    (一)粉壁告示
    (二)晓示条法
    (三)揭示诏书
    小结
三、宋代粉壁晓示与榜示
    (一)宋代的榜示
    (二)粉壁晓示与榜示
    (三)晓示文书
    小结
四、宋代粉壁的地域分布与管制
    (一)粉壁的地域分布
    (二)粉壁的依法管制
五、宋代粉壁的功用与实效
    (一)粉壁功用
    (二)粉壁实效
余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9)任务型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节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应用文写作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 任务型教学的应用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1.2.3 任务型教学能优化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和分析
    2.1 应用文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安排
        2.1.1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2.1.2 教材内容的具体编排
        2.1.3 学业水平测试和评价
    2.2 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2.1 存在问题
        2.2.2 原因分析
    2.3 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革的初步设想
        2.3.1 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的预设
        2.3.2 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的整合
        2.3.3 应用文写作教学引入任务型教学
第三章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引入任务教学的必要性
    3.1 任务型教学法相关概述
        3.1.1 任务型教学的的原则
        3.1.2 任务型教学的操作过程
    3.2 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
        3.2.1 符合实用性特征
        3.2.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3 有利于提高应用文写作效率
        3.2.4 为专业发展搭建必要的桥梁
第四章 任务型教学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案例与反思
    4.1 学习计划总结的任务型教学实施案例一
        4.1.1 任务前活动
        4.1.2 任务中活动
        4.1.3 任务后活动
    4.2 学习求职信的任务型教学实施案例二
        4.2.1 任务前活动
        4.2.2 任务中活动
        4.2.3 任务后活动
    4.3 学习组合文种的任务型教学实施案例三
        4.3.1 任务前活动
        4.3.2 任务中活动
        4.3.3 任务后活动
    4.4 总结反思,力求完善
        4.4.1 目标的设计要贴近
        4.4.2 任务的实施要有效果
        4.4.3 任务目标的评价要合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中职语文教师应用文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B:中职学生学习应用文调查问卷
附录C:教师访谈记录的总结
附录D:学生访谈记录
致谢

(10)明代抄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明抄本的版本目录学特征
    第一节 明抄本的行格及用纸
        一 行格
        二 版心
        三 各家抄本版式特征总结
        四 明抄本的纸张类型
    第二节 明抄本字体研究
        一 明抄本字体的风格特点
        二 特殊的抄本:明内府抄本与佛经抄本
        三 明代抄本字体的分期
    第三节 明抄本之鉴定
        一 抄写时间
        二 抄写者
        三 批点者
        四 抄本来源
        五 作者考证
        六 明抄本与明稿本之鉴别
        七 明抄本与宋元抄本、清抄本之鉴别
    第四节 明抄本的文献价值
        一 对于书目信息的补正
        二 补正刻本之缺误
第二章 明抄本的内容
    第一节 从宫廷到民间:抄写稀见的书籍
        一 抄写的地点和方式
        二 抄录书籍的种类
        三 抄录书籍的特点
    第二节 抄本的类别
        一 从抄本的内容与形式划分
        二 从抄本的来源划分
第三章 明抄本的生产
    第一节 抄写的方式
        一 抄写方式的分类
        二 誊写与缮写
        三 影抄与临摹
        四 影抄与影刻
    第二节 抄本讹误的产生与预防
        一 造成讹误的原因
        二 《永乐大典》对于抄写讹误的预防
    第三节 抄写者与抄写场所
        一 抄写者
        二 抄写的场所
        三 抄本生产的品牌
第四章 明抄本的经济学特征
    第一节 抄书的经济动机
        一 抄书事迹举例
        二 抄书事迹分析
    第二节 抄写的效率
    第三节 抄本的成本与价格
        一 抄本的成本
        二 抄本的价格
第五章 明抄本的流通
    第一节 读者与市场
        一 读者
        二 市场
    第二节 书贩与书肆
        一 书贩兜售
        二 书店经营
第六章 明抄本的阅读与利用
    第一节 抄写与阅读风气
        一 明人抄写与阅读的范围
        二 不同的阅读群体
    第二节 抄书与教育
        一 明代抄书与教育概况
        二 抄书的方式
        三 教育抄本的种类、性质和特征
    第三节 记忆与批注
        一 朗读与默读
        二 作为记忆辅助的抄写
        三 批注与订误
    第四节 摘抄与编纂
        一 摘抄
        二 编纂
第七章 明抄本与藏书、丛书出版及书籍审查
    第一节 抄本与藏书
        一 官方藏书
        二 私人藏书
    第二节 抄本与丛书之编纂
        一 抄本与丛书刊刻
        二 现存明抄本丛书考察
        三 对丛书概念的重新审视
    第三节 抄本与禁书
        一 政治类书籍
        二 数术、宗教类书籍
        三 妖书与淫书
第八章 明抄本的社会史特征
    第一节 抄工与学者
        一 职业抄工的身份
        二 抄工的收入
        三 抄工与学者
        四 抄工与抄本
    第二节 抄书者的人际网络与交往模式
        一 民间藏书家之间的借抄
        二 对稀见书的寻访
        三 相互借抄的群体与抄书的协定
        四 借书之难与借书之痴
        五 抄本作为交往的礼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明代的写工
索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论文书写格式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汉代西北地区文书传递研究 ——以行书文书为中心[D]. 王雨嘉. 中国政法大学, 2021(09)
  • [2]中高级阶段俄罗斯学生写作问题及解决对策[D]. 鞠松展.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第一语言非汉语的缅南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D]. 吴芸.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代码格式和语义特征的学生代码自动评价方法[D]. 秦宇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8)
  • [5]清代甘肃镇原县诉讼文书研究[D]. 仇脁脁. 兰州大学, 2021(12)
  • [6]四年级学生理解竖式除法的调查研究[D]. 刘颖.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高昌国佛教寺院经济研究[D]. 张重洲. 兰州大学, 2021(09)
  • [8]宋代粉壁研究[D]. 马国钧.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9]任务型教学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为例[D]. 焦艳珍.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明代抄本研究[D]. 刘勇. 山东大学, 2020(01)

标签:;  ;  ;  ;  

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