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制现代化与执法人员素质

论法制现代化与执法人员素质

一、浅谈法制现代化和执法者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艾野[1](202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法治国是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焦点内容和重要命题,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方向,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随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光辉成果,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及人们的对法治的意识和认知,推动了世界领域的法治文化交流,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战略部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整体把握、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我国未来的法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依法治国被赋予了时代的内涵,对我国法治发展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强调要继续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申和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治国理政的深刻革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和人民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制度体系,并将《决定》定为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永恒追求,也是总结前人经验后作出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将其动态的治理理念和方式融入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之中,将其时代内涵淋漓尽致地发挥到我国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中。依法治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和治国理政的作用。本文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为目标,深入地研究了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牢牢把握习近平提出的“十一个坚持”对我国法治发展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这是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理论研究的重要推动,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指明方向。本文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理论和实际相统一法,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视角高度概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与实践,对依法治国的理论渊源进行系统整理,并对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主要内容、成就、特征、经验、优势、挑战和完善路径进行了全面研究,努力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研究提供理论素材。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组成,具体来讲:第一部分,绪论。重点分析论文的研究基础及研究效用,通过剖析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成果,形成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整体认识,并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理清研究的思路,阐述研究方法,从而搭建本研究的基本架构,总结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概述。本章节首先从法治相关的概念进行概述,分别对法治、法制、人治、德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系统分析。其次从依法治国的内涵入手,对依法治国进行了整体概述,对其理论、核心和本质特征分别进行了论述。从整体的机构上为后续的研究做了理论铺垫。第三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这一部分首先,深入了解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法治思想为依法治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马克思恩格斯法治思想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我们准确的认识法治思想来源。其次,研究列宁斯大林对法制的探索和教训,研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的形成与失败的教训,这部分能有效地为我国法治实践提供依据。之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法治思想进行研究,对我国法治从无到有进行整体分析。最后从我国的传统法治入手,分别对古代法制思想、近代社会法制思想展开论述。阐述了我国古代、近代法治的弊端与发展,从而对新时代依法治国产生启示作用。第四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本章是该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深入地对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地进行了概述,从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次,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就进行论述,这部分以法治过程中的实质转变为主要成就的依据,通过向更好的方式转变、更具体的实践操作、更先进的治理模式和更高的目标作为成就的主要表现。最后,从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特征展开论述,明确依法治国在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深化时代赋予的内涵。第五部分,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实践价值。本章首先阐述了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历史地位,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发扬,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补充和丰富。其次阐述了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实践价值,分别从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人类的法治文化的角度对新时代依法治国进行了有效的定位和评价,从而体现出其在我国社会发展全过程中的价值。第六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基本经验和优势。在基本经验上,以法为主要研究目标,分别对其与党、权、民主、依规治党的关系进行研究。在现实生活中,党的领导、权力、民主自由、法规制度都与法无法分割,其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监督、促进和相统一的。国外法治实践的经验对中国而言是宝贵的,但对经验的学习依然要建立在我国的发展实际上,没有国情为基础的借鉴学习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与所想背道而驰。在优势上,依法治国发挥出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党的领导是我国制度优势的最大体现,人民主体、以德治国、人人平等和中国实际出发都是依法治国的在新时代的优势,依法治国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公平正义,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最优结合,保持中国实际为基本准则才能把握依住依法治国的优势和未来法治发展的前景。第七部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理性思考。理性的分析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所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正视存在的问题,是促进依法治国再进步的最佳途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给依法治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对依法治国潜力深层挖掘的契机。通过理性思考,从八个方面完善新时代依法治国的路径,集中地将“十一个坚持”主要内涵融入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实践当中,从而将问题和挑战转化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大动力。总之,通过系统地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论文主要提出以下创新观点:一是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时代内涵,从社会发展中蕴含的古今的哲学智慧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经验和中国实践。二是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从社会主要矛盾、法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新时代依法治国完善路径,深入研究我国依法治国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三是从新时代依法治国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实践逻辑的阐释,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提出科学的指南和正确的价值引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王珈榕[2](202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党的制度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通过党的伟大自我革命领导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逐步建立起一套加强党的建设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建设进入到制度化、法治化和现代化的新境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之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重,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成为新时代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方式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治化、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在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清理、执行、监督等方面进行守正出新,使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而实现自身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法理依据。本文在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以新时代党的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关理论阐释为研究起点,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法规的基本理论和中共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思想为理论基础,展现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的历史逻辑和宝贵经验,从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保障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从成效、问题两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状,最后有针对性地从规范党内立法、强化党规执行、健全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推进路径。具体来说,本文对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关阐释。分析了党内法规、党内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等基本概念,对党内法规与党内制度、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党内法规与党的纪律、党内法规与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概念辨析,在此基础上,从党内法规的划分、特征、效力和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党内法规的科学内涵。第三部分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及历史基础。阐述了马列主义关于党内法规的基本理论和中共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思想,这是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同时分析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基础,廓清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沿革脉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探索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初步发展,再到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之前党内法规制度的初步形成,并总结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第四部分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新时代下从哪些方面建设党内法规制度,通过各领域各层次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其次,在执行力度方面目前是怎么的建设阶段,从领导干部到监督体系的建设目前包含了怎样的内容;最后,从体系上,新时代下体制、注视、组织及人力资源上的建设内容。本章对以上的方面作出了详细的介绍诠释。第五部分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实状况。根据上一部分阐述的新时代已有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内容,总结其当前的已取得的成效,可以看出我们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执行力、制度的长效机制、领导机制等方面已有飞跃式进步。但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分析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制度体系、执行效能、保障体系等方面仍然是需要继续努力健全。第六部分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路径分析。本章针对上一部分提出得亟需解决的问题,制定了相对相对应的解决路径,更加详细的阐释如何规范党内立法、如何强化执行能力及健全监督机制。本文坚持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同时梳理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变迁;追溯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马列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法规的基本思想这一理论渊源,同时又与新时代中国的国情、党情实际相结合。本文运用跨学科分析法进行了尝试性创新。中国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改革开放40年的飞速发展,成功迈入了新时代。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通过结合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全面系统的阐释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关理论,使文章更具深度与逻辑性;在研究视角上,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和党治国理政的融合视域下来阐述党内法规的性质作用以及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的内容、目标和路径。

曾思航[3](2021)在《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 ——以富民县税务局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税务系统从税制结构、税务行政审批、税收征管方式、机构设置等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种种举措和改革,在优化体系的同时,也给税务机关带来了许多挑战,需要面对许多全新的、复杂的问题。由此可见,税务机关,特别是作为执法一线的基层税务机关,面临着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管理内容与改革后带来的新形式、新任务、新情况的碰撞和交融。所以说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税收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税收政策中规范税收执法行为,防范执法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基层税务机关执法所面临的新状况,笔者基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依据相关理论,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税收风险管理经验,对富民县税务局所面临的执法风险进行深入剖析,查找执法风险及成因,归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研究结果能够对破解基层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难题有所启示。首先,绪论部分,通过对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式进行阐述,对国内以及国外有关的税收执法风险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第一章,通过对核心概念进行定义和解释,整理相关理论内容,分析理论对该文章的支撑作用,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夯实根基;第二章,针对结合自身工作对富民县税务局执法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汇总和分析,对当前存在的税收执法风险进行总结和预测,为后文进行原因分析提供目标;第三章,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详细探究;第四章,根据相关理论,针对造成执法风险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已达到降低基层税务机关执法风险的目的。以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理论为依据,从税收五个方面入手开展建设,包含了强化主体建设、完善法律体系、改善执法环境、优化执法风险管理流程、加强执法监督等方面。以实现有机制指导执法方向,有规范指引让执法人员按图索骥,有高效科学的执法环境,有风险防御能力强的执法主体,以实现基层税务机关执法风险的显着下降,达到事前预防,事中减少,事后可弥补的成效。具体的对策为: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强化税收主体建设、改善税收执法环境、优化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流程、加强税收执法监督。通过上述的对策,可以有效的提升执法质量,优化执法环境,从而降低执法风险。

吴佩橙[4](2021)在《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研究》文中提出税收是国家建设的财力来源,是政权存在的物质支撑,事关发展和民生,高频交互的现代经济,让公民与税收的关系愈加紧密。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税务执法是税收工作的中心,税务执法风险治理关乎人民的获得感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税务执法风险管理主要是从税务机关内部纵向出发,通过管“自己”来降低税务执法风险,其聚焦于税务机关内部的管理手段。税务执法风险治理,是税务机关横向上让渡部分社会服务、管理职能给社会组织和执法相对人,引入社会和公民力量,分担管理任务,提供公共服务,是一个归权、归责、归政于社会的过程,是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能从执法相对人的主观上降低税务执法风险。本文从执法者的角度出发,以治理和善治为理论工具,学习了大量的税务执法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结合自身在税务执法和发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得出税务执法风险治理,本质上是为了提高税务执法活动带来的社会总收益,治理效果体现于税务执法产生的社会总收益高低。并提出“税务执法社会总收益是国家税款收益、执法者收益与相对人收益的总和,它受税制的完善程度、执法的规范性、参与者素质和社会多元治理成熟度的影响”,这一理论假设。通过对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的全面、系统研究,从8个影响因素、11组综合统计数据、近200个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引用9项事实例举,外加5个现实案例,通过归纳概括、推理分析以及数据验证,证实了理论假设的正确。确定了税收治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税务执法的规范程度、参与者素质和社会多元治理成熟度(也叫做多元主体参与程度),是影响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治理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紧扣影响因素,本文从国家主体——税制立法;政府主体——规范执法、数字治理;“人”的主体——人员素质、执法激励;多元社会主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给出了于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风险治理有益的建议。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及国家对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的研究和重视,共建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生态。

夏若凡[5](2020)在《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关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是指经依法授权可以办理海关行政处罚案件的部门在行政处罚时,在坚持行政处罚原则下,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范围和类别内,根据违法案件的性质、影响和事实等,按照法律规定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处罚方式以及处罚手段等作出的选择决定权。自由裁量权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灵活,有较大的自主操作空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行政机关掌握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能够调动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促进执法队伍法律素质提高,不断优化行政执法环境。另一方面,行政机关掌握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性的问题,例如:处罚随意性较大,惩处过度,行政处罚与违法情节和后果不一致;同一案件处罚结果不同,对相同性质和影响的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量罚人为操作空间较大,在从轻、减轻、从重等处罚标准方面执行不一致;判断违法标准不统一,对违法行为的认定方式和手段不统一;处罚程序不一致,在案件办理时限、扣押手段、收取担保金等方面不同案件存在不同做法。上述问题的存在,对当前海关行政处罚案件办结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行政复议案件大幅上升,同时也损害了行政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由此可见,规制海关行政自由裁量权,防止其滥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建设法治型海关的题中应有之义。论文第一部分首先论述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界定与价值,介绍了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含义特征以及其存在的价值;第二部分是对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存在问题的分析,先举例说明,又从立法的不完善、执法的控制不足等方面入手;第三部分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规制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提出了完善的对策,从海关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应考虑引入国际国内均较为成熟的基准制度,阐述基准制度概念特征、分析海关基准制度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海关全面构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基本框架、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并对构建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出解释,以期为海关行政处罚统一性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思路,以达到规范裁量权行使的效果。

孙宇[6](2020)在《我国当下体验式执法的合法性拷问及其矫正》文中研究指明在交通执法领域,传统执法手段并不能消除一些城市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中的痼疾顽症,各地执法机关为此创设了多种体验式执法方式,包括让乱开远光灯的司机直视远光灯,酒驾司机在太平间醒酒,交通违法行为人持扩音器宣誓、发朋友圈“集赞代罚”等。体验式执法是行政执法部门创新工作方式的体现,有着良好的初衷,在法律实现的社会效果上是值得期待的尝试。但体验式执法的争议中蕴含着对公民私益和公共秩序的侵害、规则限制与自由裁量的矛盾,也启发着我们去探讨行政执法中裁量正义的建构。若要推广此种执法方式,应该探索将其合法化的可行路径,在立法和执法的环节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既能让行政相对人受到应有的处罚,又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警示效果。第一章,分析体验式执法的现状。本章分三节,第一节是对域内外体验式执法的多种方式进行描述,并简要总结民众对此的态度。第二节通过对执法目的、过程的具体分析概括出体验式执法的定义,根据执法行为中体现的行政处罚各要素,本文认为其属于行政处罚而非行政指导。在此基础上,第三节通过对相关法条的解释阐述体验式执法在合法性上存在的争议。第二章,研究体验式执法的成因。首先,交通违章已经成为城市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过去的执法手段难以疗愈交通领域出现的诸多沉疴宿疾,应当对传统以罚代管的执法方式进行厘革;其次,由于行政执法缺乏多部门协作,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有待提升等原因导致行政执法体系现代化反应能力受限;最后,公民公共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公共参与理论的提出,法律的作用也不仅仅是惩治,还有预防和教育,执法要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要人道、理性地开展各种执法活动,通俗说来,这是法律允许、充满人性化的、着眼于社会利益的执法,因此,一个柔性而多元的交通执法体系更能符合交通执法活动灵活性的要求,从而对公民起到广泛的警示作用,进而指引人们遵守规则。因此体验式执法应运而生。第三章,对体验式执法进行合法性拷问。一是试图用“自我创新”的柔性执法代替法律武器的惩罚,对行政执法效率和长期可执行性并无裨益;二是从价值和本质属性上看,行政执法权的行使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表达途径,是法律权威的实现方式,行政相对人对权利的认可、让渡是该权力的根本来源,我国裁量正义的建构目前尚不完善,体验式执法中执法者对行政处罚法律的“判断”和“剪裁”能力并未通过标准化的考核而达到法律所要求的高度,很有可能造成权力的滥用和寻租;三是体验式执法过程中会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定实体权利以及法定程序权利造成侵害,而权利本应是执法的核心;四是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处罚方式也陷入“同态报复”的质疑,这种就事论事、以牙还牙的惩罚方式不利于公民法治观念的培育和社会制度的构建;行政处罚对秩序的维护首先依靠的是规则的刚性与定力,体验式执法这种创新执法行为,在当下的情境之中噱头十足,却也违背法制的宗旨和效用,侵蚀了执法的威信。第四章提出了对体验式执法合法化的具体设计。一是制度建构方面:将体验式执法视为申诫罚的一种,在立法中作为警告的列举条款予以阐明,以及建立行政处罚背景下的失信惩戒机制,使公民的隐性违法成本显性化,将公民可行使权利的范围和途径与其自身的交通违法记录建立科学联系,以此使公民权利相互依赖,增加民众违法成本;二是权力规制方面:加强行政执法过程中比例原则的运用,尊重和保障违法相对人的人权,包括身体、健康等基本人权,将对相对人的不利影响限定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尺度以内,以维护和发展公民权为最终归宿,完善行政执法监督问责机制,针对体验式执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盲点,制定与之配套的监督体系,使城市道路交通执法监督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加强执法机关内部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外部监督功能,避免权力滥用;三是权利保障方面:体验式执法中应保障相对人的程序权利,践行程序正义,严格遵守处罚方式、程度的规范性,切不可“令随口出”,推动执法机关的职能转化,树立行政服务的理念,注重行政互动,探索行政执法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从而节约执法资源,使执法行为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等。综上,执法的人性化创新通常符合大众心目中对于“正义”的朴素理解,体验式执法应时而生,与运俱行。这是一种及时的提醒,更是一种善意的教育,它拉近了人们同法律的距离,也缓和了执法者与违法者间的紧张关系,但这种看起来很美的体验式执法有违法治原则和精神,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必然需要规则之治的磨砺和淬炼,目前我们还是要重视执法行为的定力与刚性。在此基础上若要实现体验式执法的合法化,不仅考验着我国立法部门的立法质量,也对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过程需要审慎、严谨、完善的立法,也需要创新传统的执法思路,如此方能让体验式执法顺利地走上合法化路径。

蒋文洲[7](2020)在《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2019年,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新一轮机构改革精神,南宁市进行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市及中心城区的多个农业执法队伍和职能,改革更加“一竿子插到底”,减少了执法层级,基本形成了一个部门一支执法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南宁市农业领域执法存在的“软弱涣散、多部门执法”等问题,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进一步符合南宁市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本文以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十九届三、四中全会有关最新国家机构改革理论,“两新”理论、新时代服务型政府理论,分析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背景、历程和改革现状。研究发现,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调查反映,存在较为突出问题有:(1)执法保障中未强化执法人员职业保障,工资政策不完善;(2)队伍建设中未加强执法培训,执法人员素质不高;(3)执法制度中未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未实行执法办案评议考核制度。本文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当中,研究认为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适用于WO战略,即利用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等外在条件,厘清农业执法内在问题并解决。针对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当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服务型农业执法体系、完善配套工作机制以及加强党建工作等方面提出更加匹配南宁市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的对策建议。

代向程[8](2020)在《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机关要提升自身治理能力,需要以“依法治国”战略为指导来建设法治型机关,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后,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职能不断调整,担负了原工商管理、质监、食药、知识产权监管以及物价执法监管工作。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职能履行过程中依照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建设法治型市场监督管理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各级政府机关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基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实现体制改革目标,提高履职能力,需要分析自身法治型机关的建设问题并不断优化。本研究从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探索提出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法治型机关建设的对策,对提高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水平,更好地促进荣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以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核心和思考逻辑起点,探究县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为主要内容。在研究思路上,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对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法治型机关建设的实践工作,分析其现有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而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最终提出对策以达到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存在的问题为:法治建设能力有待提高、基层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规范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难度较大、法治建设的内在动力源不足、社会公众参与不足。其产生原因在于法治建设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市场监管的制度建设力度尚不足、市场监管执法资源相对缺乏、内部法治建设机制不顺畅、“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环境尚未形成。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对策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市场监管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塑造。具体而言,要树立基层法治型机关建设的理念和目标、凸显市场监管法治培训的特色及其针对性,还要通过丰富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性。第二,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体系与制度建设。这就要求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体系的有效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相关重要制度。第三,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和提升执法能力。可以从实现执法资源与执法水平的协力互动、深化市场监管执法的程序和方式改革等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落实。第四,优化内部法治建设机制。可以从提高市场监管执法者素质、以法治素养提升为导向优化考核方式,以及改革执法者的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切入,从而实现内部法治建设机制的优化。第五,完善市场监管过程中的公众监督和参与机制。具体来说,增强市场监管执法工作和信息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公众参与提升市场监管执法实效,并在政务公开中增强社会监督的力度。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切实解决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的问题,同时为其他基层市场监督管理局法治型机关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蒲阳[9](2020)在《成都火车北站片区精细化城市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火车站地区是每个城市的交通枢纽,承担着千千万万旅客的出行任务,成都市火车北站因为其建成时间更长,辖区内喊客拉客、流浪乞讨人员较多,公共设施损坏问题也比较严重,留给城市管理者的问题也更多,火车站地区精细化城市管理的实施难度也更大。本文以成都市火车北站片区为例,通过前期查阅大量文献,对火车北站执法人员及领导中发放调查问卷以及进行访谈,总结出火车北站片区精细化城市管理实施的问题包括管理制度不精细如上层制度模糊、重点地区管理细则缺失,管理对象不精细如管理对象分类不明确、对不同对象的管理未形成体系,管理手段不精细如管理手段以“人治”为主、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手段现代化水平低,管理流程不精细如用人选人流程不规范、执法流程不规范、监督流程不规范等。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造成精细化管理在火车北站实施问题的原因,即执法人员素质不足、执法人员缺乏系统执法培训、各相关部门未形成合力、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不高、双重领导的管理模式掣肘精细化城市管理。最后,本文根据分析出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出相应对策,包括明确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对象、细化管理手段、丰富管理手段等。本文对精细化城市管理在火车北站地区的实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为其它地区的精细化城市管理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施彦军[10](2019)在《当代中国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关注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而且要关注公民义务的切实履行;不仅要关注对权力的控制,而且要关注权力使命的完成;不仅要看到法治与政治的紧密关系,而且要将法治放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大格局中给予定位等。而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大格局中,法治政府实践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因为政府在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治理中具有独特而无法替代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发动机和推动器的角色;二是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宏观调控的职能;三是政府是国家法律的直接执行者;四是政府有能力培育、完善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推动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等。因此,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只有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国家治理,才能切实有效的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这一论断的提出,无疑对政府的有效治理尤其是法治政府的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政府实践成败不仅关系着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成败,还关系着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更关系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败,由此可见,法治政府理论及其实践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稍有不慎,则满盘皆输。在当前,我们看到法治政府实践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具有特殊的历史传统,客观上,不论是依法行政还是法治政府的推进,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既然是自上而下的推动,那么在实践中也就势必会存在执行力逐级衰减、大打折扣的不良现象,当然,这种执行力衰减也是造成行政管理中政令不通、执行不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严重侵害了政府多年积累起来的良好信誉和形象,阻碍了法治政府实践的进程,同时也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近年来与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理论及其实践相关联的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本论文紧紧围绕“当代中国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这一重要课题而展开充分研究,初步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阻力及其影响因素;二是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指导原则;三是在一个具有特殊历史传统的语境中,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可行性及其模式选择;四是国外法治政府理论及其实践对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可借鉴价值。本论文充分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国内外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首先从法治内涵及其与人治的关系、政府内涵及其与国家的区别、法治政府的内涵与特征、法治政府的基本规则、法治政府的实践标准等方面,多维度地阐述了法治与法治政府的概念。紧接着,从西方法治政府理论、马克思主义法治政府理论以及中国传统的优秀法治政府理论等方面,认真梳理了法治政府理论的源流,为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提供思想理论上的借鉴。在此基础上,系统挖掘和梳理了当代中国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了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现状即取得的基本成就、面临的阻力以及归因,然后,基于法治政府实践的模式选择、内容、需理顺的外部关系等方面,从宏观上勾勒了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框架。在客观分析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阻力的基础上,并结合已设计的宏观框架,着重分析了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可行性(基础理论、多维制度、时代发展)、指导原则以及基本路径选择,侧重从清除思想障碍、革新行政体制、筑牢民主根基、强化制度支撑、控制行政权力、畅通救济渠道、增强外在动力七个层面促进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进程。通过认真分析与研究,本论文得出如下结论: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法律制度不断向法治的原则、精神靠拢,其现代性因素不断积累,最终使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型统治体系逐步成为现实;并展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若干代人的不断努力,我国所实践的法治政府必将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一个法律至上的政府,是一个政府行政权力得到很好的制约的政府,是一个能代表人民意志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府。

二、浅谈法制现代化和执法者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法制现代化和执法者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难点
        1.4.1 创新之处
        1.4.2 论文难点
第2章 依法治国的相关概念
    2.1 系列概念
        2.1.1 法治
        2.1.2 法治与人治
        2.1.3 法治与德治
        2.1.4 法治与法制
    2.2 依法治国的内涵
        2.2.1 依法治国的概述
        2.2.2 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
        2.2.3 依法治国理论的本质特征
    2.3 依法治国的核心
        2.3.1 依宪治国
        2.3.2 依法执政
第3章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治思想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
        3.1.2 列宁斯大林对法制的探索和教训
    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法治国理论
        3.2.1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开端
        3.2.2 从法制到法治建设
        3.2.3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
        3.2.4 依法治国理论体系的建立
    3.3 中国传统法制思想
        3.3.1 中国古代法制思想
        3.3.2 中国近代法制思想
第4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
    4.1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概述
        4.1.1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形成
        4.1.2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主要内容
    4.2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就
        4.2.1 从治国基本方略转变为全面推进
        4.2.2 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
        4.2.3 从依法管理向治理现代化
        4.2.4 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建设
    4.3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特点
        4.3.1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性
        4.3.2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创新性
        4.3.3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性
        4.3.4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第5章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实践价值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地位
        5.1.1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5.1.2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5.1.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理论地位
        5.1.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现实意义
    5.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实践价值
        5.2.1 新时代依法治国为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5.2.2 新时代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集中体现
        5.2.3 新时代依法治国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
        5.2.4 新时代依法治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5.2.5 新时代依法治国为人类法治文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基本经验和优势
    6.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基本经验
        6.1.1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法的关系
        6.1.2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法与权的关系
        6.1.3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6.1.4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6.1.5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立足国情与借鉴中外法治经验的关系
    6.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优势
        6.2.1 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最大特色和优势
        6.2.2 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力量源泉和重要保障
        6.2.3 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客观要求
        6.2.4 以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为实现路径
        6.2.5 以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为重要原则
第7章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理性思考
    7.1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7.1.1 法治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整体法治水平的提升
        7.1.2 法治发展不充分难以发挥法治的功能
        7.1.3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依法治国的影响
    7.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完善路径
        7.2.1 科学立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键
        7.2.2 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7.2.3 公正司法是现代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防线
        7.2.4 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7.2.5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7.2.6 依法治国、依法治党、依法治军全盘考虑
        7.2.7 全面贯彻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
        7.2.8 国家、地方、个人协调一致共同发力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关阐释
    2.1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关概念
        2.1.1 党内法规
        2.1.2 党内法规制度
        2.1.3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2.2 党内法规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2.1 党内法规与党内制度
        2.2.2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
        2.2.3 党内法规与党的纪律
        2.2.4 党内法规与规范性文件
    2.3 党内法规的科学内涵
        2.3.1 党内法规的划分
        2.3.2 党内法规的特征
        2.3.3 党内法规的效力
        2.3.4 党内法规的功能
第3章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及历史基础
    3.1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
        3.1.1 马列主义关于党内法规的基本理论
        3.1.2 历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思想
    3.2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基础
        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3.2.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3.2.3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3.2.4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第4章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4.1 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4.1.1 统筹推进各位阶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4.1.2 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4.1.3 统筹推进各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4.1.4 统筹推进各环节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4.2 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
        4.2.1 培育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4.2.2 健全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体系
    4.3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
        4.3.1 体制机制保障
        4.3.2 组织机构保障
        4.3.3 人力资源保障
第5章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评价
    5.1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状
        5.1.1 初步形成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5.1.2 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不断强化
        5.1.3 建立起党内法规制度长效机制
        5.1.4 建立起党内法规制度领导机制
    5.2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作用
        5.2.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5.2.2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长远、根本之策
        5.2.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2.4 能够为世界治理以及其他国家政党治理提供借鉴
    5.3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特征
        5.3.1 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统一
        5.3.2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
        5.3.3 坚持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相统一
        5.3.4 坚持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相统一
    5.4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5.4.1 党内法规制定质量有待提高
        5.4.2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亟待完善
        5.4.3 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效能不够
        5.4.4 党内法规制度保障体系仍需提升
第6章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6.1 规范党内立法,大力提升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质量
        6.1.1 完善党内法规制定机制
        6.1.2 扩充党内法规解释机制
        6.1.3 科学制定党内法规立法规划
    6.2 推进制度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6.2.1 形成由党章统领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
        6.2.2 统筹推进中央和地方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6.2.3 提升党内程序性法规与实体性法规的协调
    6.3 强化党规执行,形成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
        6.3.1 加强制度供给,健全党内法规统一发布制度
        6.3.2 强化党规意识,健全党内法规学习教育制度
        6.3.3 完善执行机制,强化党内法规制度实施责任
    6.4 健全保障机制,形成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保障体系
        6.4.1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6.4.2 统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多方力量
        6.4.3 做好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监督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3)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 ——以富民县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基层税务机关
        二、风险管理
        三、税收执法
        四、税收执法风险
        五、税收执法风险管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税收法治理论
        二、风险管理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四、内部控制理论
第二章 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现状
    第一节 富民县税务局概况
        一、富民县税务局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
        二、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部门职责
        三、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第二节 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表现
        一、户籍管理方面
        二、发票管理方面
        三、税收政策法规执行方面
        四、申报征收方面
        五、行政处罚方面
    第三节 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成效
        一、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成效
        二、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评价
第三章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执法依据不当
        二、税收执法程序不合法
        三、税收执法主体执法过程中“缺位”或“越位”
    第二节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问题成因分析
        一、税收执法主体层面原因
        二、税收制度层面原因
        三、税收执法管理层面原因
        四、税收执法外部环境层面原因
第四章 优化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一、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执法行为法律基础
        二、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
        三、整合现有操作指引,统一执法流程
    第二节 加强税收主体建设
        一、规范基层税务机关执法权限
        二、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素质
    第三节 改善税收执法环境
        一、加强外部门协同合作
        二、提升纳税人纳税遵从度
    第四节 优化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流程
        一、加强人员配置
        二、培养风险思维
        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五节 强化税收执法监督
        一、强化外部监督
        二、建立长效内控机制
结论
    一、研究的发现与贡献
    二、研究的限制与不足
    三、研究的展望与前瞻
参考文献
致谢

(4)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引言
    二、选题背景
        (一)云南省K市经济及税收发展情况简介
        (二)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风险变化方向及治理发展趋势
    三、研究意义
        (一)法理理论层面
        (二)实践工作层面
        (三)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四、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实证研究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调查研究法
        (四)观察研究法
第二章 基础理论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 基础理论
        一、执法风险管理理论
        (一)风险管理
        (二)执法风险管理
        二、治理理论
        三、善治理论
        四、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第二节 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理论及相关概念
        一、税务执法风险概念
        二、税务执法风险管理
        三、税务执法风险治理
        四、税务执法风险的多元善治
第三章 云南省 K 市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现状
    第一节 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现状
        一、内部治理
        二、外部手段
        三、第三方协作
    第二节 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风险种类及其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者因素造成的风险及其治理问题
        二、内部执行能力不足的风险及其治理问题
        三、外部风险及其治理问题
第四章 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风险治理模型假设及验证
    第一节 税务执法风险治理机制阐述
        一、税务执法风险治理影响因素
        (一)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二)其他影响因素
        二、税务执法风险治理模型设计
        (一)税务执法风险治理模型指标说明
        (二)模型结构及假设
    第二节 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统计数据分析及模型验证
        一、统计数据结果和分析
        二、模型假设的验证结果
第五章 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风险多元治理建议
    第一节 国家主体层面完善税务执法风险治理制度
        一、健全税收制度体系
        (一)提升治理站位
        (二)税制建设要统领全局
        二、提升税收立法权威
    第二节 政府主体层面要强化税务机关执法的规范性
        一、规范统一
        (一)统一治理步伐,提升治理能力
        (二)优化现有执法风险治理机构
        (三)精简治理体系
        二、权责适配
        (一)明确税务执法的权责范围
        (二)挖掘现有制度潜力
        三、发挥数据集成优势
        (一)增强治理数据集成的总体规划
        (二)优化税务执法过程中的信息对称
        (三)学习国际经验
    第三节 重视税务执法活动中“人”主体的作用
        一、提高执法者素质
        (一)提高对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的认识
        (二)建立专业化风险治理队伍
        (三)完善内控监督机制
        (四)重视关怀与激励
        二、提升执法相对人和第三方执行人素质
        (一)提升执法相对人税收业务知识
        (二)提高第三方执行人素质
    第四节 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多元社会主体参与
        一、挖掘社会自治潜力
        二、重视税务执法风险治理文化建设
        (一)强化社会主义新型税收价值理念
        (二)加强政治为先的征收文化建设
        (三)培养建立优良的纳税文化
        三、发挥社会治理的作用
        (一)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二)坚持党建引领,谨防治理误区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致谢

(5)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界定与价值
    1.1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含义分析
    1.2 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含义与特征
    1.3 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存在的价值
2 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问题分析
    2.1 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法示例
    2.2 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存在的问题
        2.2.1 海关使用行政处罚裁量权立法不足
        2.2.2 法律概念不明确
        2.2.3 海关行政处罚权力行使程序规定宽松
        2.2.4 过渡裁量、任意裁量、越权裁量现象较为突出
3 规制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
    3.1 保证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3.2 优化海关职能提高队伍纯洁性
    3.3 维护贸易公平降低行政复议诉讼风险
4 规制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具体建议
    4.1 完善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
        4.1.1 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理论基础
        4.1.2 制定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原则
        4.1.3 完善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具体内容
        4.1.4 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保障措施
    4.2 夯实与提升执法办案人员素质
    4.3 推行与完善调查期间的约谈制度
    4.4 实行案审会制度和案件信息化管理
    4.5 建立惯例档案和执法情况反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当下体验式执法的合法性拷问及其矫正(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体验式执法现状分析
    (一) 性质尚未明确
        1. 体验式执法的定义
        2. 体验式执法与行政指导
        3. 体验式执法与行政处罚
    (二) 执法形式多样
    (三) 合法性存在争议
二、体验式执法成因分析
    (一) 传统执法手段效果不佳
    (二) 行政执法体系现代化反应能力受限
        1. 行政执法缺乏多部门配合
        2. 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有待提升
    (三) 执法理念的转变
        1. 公共参与理论的提出
        2. 教育功能的强调
        3. 人性化执法的要求
三、体验式执法合法性拷问
    (一) 降低执法效率
    (二) 过度适用裁量权
        1. 裁量权的不稳定性
        2. 裁量权需严格规制
    (三) 侵犯公民权利
        1. 法定实体权利的损害
        2. 法定程序权利的损害
    (四) 戕害执法理性
        1. 落入“同态报复”窠臼
        2. 损害规则的刚性与定力
        3. 违背法制的宗旨和效用
四、体验式执法合法化路径
    (一) 制度建构方面
        1. 完善体验式执法相关立法
        2. 建立行政处罚背景下的失信惩戒机制
    (二) 权力规制方面
        1. 比例原则的运用
        2. 完善执法监督问责机制
    (三) 权利保障方面
        1. 程序权利的保障
        2. 推动执法机关观念转变
结语: 遵循法理,理性执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文献综述
        1.3.1 国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研究
        1.3.2 国内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评述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行政执法
        2.1.2 综合行政执法
        2.1.3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国家和政府治理体系相关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新时代服务型政府理论
第三章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
    3.1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历次实践
    3.2 南宁市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改革实施情况
        3.2.1 政策依据
        3.2.2 机构批复形式、机构设置、机构性质和级别
        3.2.3 职责权限
        3.2.4 职能范围
        3.2.5 编制职数
    3.3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主要成效
第四章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状调查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调查问卷设计
        4.2.1 设计原则
        4.2.2 参考标准
        4.2.3 调研的目的、内容、对象和途径
    4.3 调查问卷执法者、执法对象基本信息情况
    4.4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的评价和原因分析
        4.4.1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评价
        4.4.2 影响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的主要原因
        4.4.3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的主要原因分析
    4.5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状SWOT分析
        4.5.1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优势分析(S)
        4.5.2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劣势分析(W)
        4.5.3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面临的发展机遇分析(O)
        4.5.4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面临的威胁分析(T)
    4.6 有效受访者反馈的建议
    4.7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SWOT矩阵分析
    4.8 小结
第五章 江苏省农业综合行政法改革经验借鉴与启示
    5.1 江苏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经验
        5.1.1 江苏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过程
        5.1.2 主要成效
    5.2 南京、常州两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主要做法
        5.2.1 南京市农业执法改革主要做法
        5.2.2 常州市农业执法改革主要做法
        5.2.3 南京市、常州市与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比较分析
    5.3 南京市和常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启示
第六章 进一步完善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对策建议
    6.1 贯彻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落实农业执法改革促经济
    6.2 运用新时代改革理论指导,建设服务型农业执法体系
    6.3 借助深化机构改革东风,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6.4 发挥综合行政执法热点,创新执法监管方式
    6.5 利用科学调查研究深度,完善配套工作机制
    6.6 深入贯彻党的理论新潮,坚持和加强党建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调查问卷(执法者)
附录 B 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调查问卷(执法对象)
致谢

(8)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法治
        2.1.2 法治型机关
    2.2 基础理论
        2.2.1 政府职能类型理论
        2.2.2 市场经济秩序理论
        2.2.3 权力制约监督模式理论
第3章 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的现状
    3.1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职责设置
        3.1.1 职责动态调整概览
        3.1.2 职责设定的制度化
        3.1.3 突出履职为民的理念
        3.1.4 强化履职的监督职责
    3.2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组织结构
        3.2.1 建设法治型机关内设组织的总体情况
        3.2.2 建设法治型机关任务的主要部门及其职责要点
    3.3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实践做法及成效
        3.3.1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工作方式
        3.3.2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具体内容
        3.3.3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初步成效
第4章 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1 建设法治型机关存在的问题
        4.1.1 法治建设能力有待提高
        4.1.2 市场监管规范体系不够健全
        4.1.3 市场监管执法难度较大
        4.1.4 法治建设的内在动力源不足
        4.1.5 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
    4.2 建设法治型机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法治建设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
        4.2.2 市场监管的制度建设力度不足
        4.2.3 市场监管执法资源相对缺乏
        4.2.4 内部法治建设机制不顺畅
        4.2.5 “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环境尚未形成
第5章 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对策
    5.1 加大市场监管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塑造
        5.1.1 树立建设基层法治型机关的理念和目标
        5.1.2 凸显市场监管法治培训的特色及其针对性
        5.1.3 通过丰富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5.2 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体系与制度建设
        5.2.1 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体系的有效管理
        5.2.2 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相关重要制度
    5.3 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和提升执法能力
        5.3.1 实现执法资源与执法水平的协力互动
        5.3.2 深化市场监管执法的程序和方式改革
    5.4 优化内部法治建设机制
        5.4.1 提高市场监管的执法者素质
        5.4.2 以法治素养提升为导向优化考核方式
        5.4.3 改革执法者的激励机制
    5.5 完善市场监管过程中的公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5.5.1 增强市场监管执法工作和信息的宣传力度
        5.5.2 通过公众参与提升市场监管执法效能
        5.5.3 在政务公开中增强社会监督的实效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成都火车北站片区精细化城市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善治理论
        2.2.2 网格化管理理论
        2.2.3 智慧城市理论
        2.2.4 集体行动理论
第3章 成都火车北站片区精细化城市管理现状
    3.1 成都市火车北站片区概况
        3.1.1 成都市火车北站地区城市管理队伍人员情况
        3.1.2 火车站支队执法权限
        3.1.3 辖区内被管理对象特征
    3.2 成都火车北站片区精细化管理现状调查
        3.2.1 问卷及访谈设计
        3.2.2 调查对象
        3.2.3 样本特征
    3.3 火车北站片区精细化城市管理现状
        3.3.1 精细化城市管理总体情况
        3.3.2 精细化城市管理适用性情况
        3.3.3 执法人员对精细化管理标准掌握情况
        3.3.4 被管理对象分类情况
        3.3.5 辖区内市政基础设施维护情况
第4章 成都火车北站精细化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管理制度不精细
        4.1.1 执法者得不到上层制度保障
        4.1.2 重点地区管理细则缺失
        4.1.3 执法部门权责制度不清
        4.1.4 行政执法制度未有效落实
        4.1.5 执法工作内容不明确
    4.2 管理对象不精细
        4.2.1 管理对象分类不明确
        4.2.2 对不同对象未形成管理体系
        4.2.3 对被管理者的关怀欠缺
    4.3 管理手段不精细
        4.3.1 管理手段以“人治”为主
        4.3.2 管理手段单一
        4.3.3 管理手段现代化水平低
    4.4 管理流程不精细
        4.4.1 用人选人流程不规范
        4.4.2 执法流程不规范
        4.4.3 监督流程不规范
        4.4.4 上传下达流程不规范
    4.5 原因分析
        4.5.1 执法人员对制度理解能力弱
        4.5.2 执法人员法制基础薄弱导致执法手段不完善
        4.5.3 相关部门管理理念不一致
        4.5.4 群众参与度不高导致管理对象精细化水平低
        4.5.5 管理者存在自身本位思想
        4.5.6 双重领导的管理模式掣肘精细化城市管理流程
第5章 促进成都市火车站片区精细化城市管理对策建议
    5.1 明确管理制度
        5.1.1 增加国家层面上的制度保障
        5.1.2 完善重点地区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
        5.1.3 厘清辖区内各部门间沟通制度
    5.2 精细化管理对象
        5.2.1 梳理被管理对象
        5.2.2 建立被管理对象意见反馈渠道
        5.2.3 对被管理对象有效分类
    5.3 细化管理流程
        5.3.1 完善执法流程
        5.3.3 完善上传下达流程
        5.3.4 完善选人用人流程
        5.3.5 完善法制培训机制流程
    5.4 丰富管理手段
        5.4.1 增强政府部门与社会机构的合作
        5.4.2 加大智慧城市设施设备投入
        5.4.3 创新监督方式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精细化城市管理实施情况内部调查问卷
附件2: 访谈提纲
附件3: 访谈提纲

(10)当代中国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研究理论意义
        二、研究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现有相关研究的评价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定性研究法
        三、历史研究法
        四、比较研究法
        五、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第六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法治与法治政府的概念解析
    第一节 法治内涵及其与人治的关系
        一、法治内涵
        二、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第二节 政府的内涵及其与国家的区别
        一、政府的内涵
        二、政府与国家的区别
    第三节 法治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一、法治政府的内涵
        二、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法治政府的基本规则
        一、法治政府的形式规则
        二、法治政府的实质规则
        三、法治政府基本规则实现的条件
    第五节 法治政府的实践标准
        一、首要标准:行政主体依法设立
        二、关键标准:行政权力依法获取
        三、核心标准:行政行为受法律制约
        四、保障标准:行政违法行为依法严惩
        五、终极标准:行政权力服务公众和社会
第二章 法治政府理论的源与流
    第一节 西方法治政府理论
        一、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法治政府理论
        二、中世纪时期的法治政府理论
        三、近代资本主义时期法治政府理论
        四、当代西方法治政府理论
        五、西方法治政府理论评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治政府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法治理论
        二、列宁法治政府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法治政府理论评析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优秀法治政府理论
        一、古代法家的法治政府理论
        二、清末法学家的法治政府理论
        三、中国传统的优秀法治政府理论评析
第三章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法治政府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前法治政府理论的探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理论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理论
    第二节 法治政府实践发展历程
        一、艰难探索阶断(1949年——改革开放前)
        二、初步实践阶断(改革开放后——1989年)
        三、全面实践阶段(1989年——2003年)
        四、继续推进阶段(2003年——2012年)
        五、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至今)
    第三节 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的评析
第四章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所取得的基本成就
        一、行政法律规范建设硕果累累,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二、不断改革政府机构,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三、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政府及其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明确了法治政府实践目标
        五、不断完善行政权力监督体系,提升了法治政府实践水平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面临的问题
        一、法治政府理论研究与实践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入
        二、法治政府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
        三、行政体制性障碍还未从根本上消除
        四、行政执法行为还不够规范甚至滥用行政权力
        五、部分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
        六、法治政府实践的监督制度落实还不够到位
    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障碍的归因
        一、中国特殊外部环境因素的深远影响
        二、政府自身能力不足因素的深刻影响
        三、缺乏对“法治”正确认识的重要影响
第五章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宏观框架
    第一节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模式选择
        一、法治政府实践的基本模式
        二、关于法治政府实践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模式选择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内容
        一、法治政府与良好秩序
        二、法治政府与推动民主
        三、法治政府与促进自由
        四、法治政府与维护公正
        五、法治政府与保护人权
    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需理顺的外部关系
        一、法治政府与政党
        二、法治政府与法治国家
        三、法治政府与法治文化
        四、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
第六章 推进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可行性
        一、基础理论上的可行性
        二、多维制度上的可行性
        三、时代发展上的可行性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指导原则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政府实践
        二、坚持以民为中心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坚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
        五、坚持硬法与软法相结合
        六、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三节 优化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的若干对策
        一、清除思想障碍:大力增强行政公务人员的法治观念
        二、革新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
        三、筑牢民主根基:建立健全民主政治制度
        四、强化制度支撑:建立健全行政法律规范体系
        五、控制行政权力:严格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
        六、畅通救济渠道:建立健全行政救济机制
        七、增强外在动力:发展和壮大市民社会
在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浅谈法制现代化和执法者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D]. 艾野. 吉林大学, 2021(01)
  •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D]. 王珈榕. 吉林大学, 2021(01)
  • [3]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 ——以富民县税务局为例[D]. 曾思航.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云南省K市税务执法风险治理研究[D]. 吴佩橙.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5]海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制研究[D]. 夏若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6]我国当下体验式执法的合法性拷问及其矫正[D]. 孙宇. 山东大学, 2020(02)
  • [7]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D]. 蒋文洲. 广西大学, 2020(07)
  • [8]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对策研究[D]. 代向程. 西南大学, 2020(01)
  • [9]成都火车北站片区精细化城市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蒲阳.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10]当代中国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 施彦军. 华侨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论法制现代化与执法人员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