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在肾肿瘤下腔静脉瘤栓检测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在肾肿瘤下腔静脉瘤栓检测中的应用

一、彩色多普勒在检测肾肿瘤下腔静脉癌栓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余华,何凤,余辉,惠颖[1](2018)在《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检测在肾脏肿瘤检查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检测在肾脏肿瘤检查中的价值。方法收取我院收治的830例肾脏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CT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检测。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肾脏肿瘤中的诊断结果。结果 830例肾脏肿瘤患者的诊断中,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检测应用于肾脏肿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王慧[2](2016)在《MDCT在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的CT平扫表现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图像特点,探讨增强MDCT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富血供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对肾脏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并在治疗前两周内行CT扫描的肾脏肿瘤(直径≤4cm)11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MDCT扫描使用GE HD750及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动态容积CT扫描仪,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于注药开始后35s、65-75s、3-5min行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AW4.0工作站(GE Healthcare, USA)分析所有病例的CT图像,图像均经两名经验丰富(从事体部CT诊断工作5-10年)的影像专业医师分别阅片,并得出肾脏病变的一致性诊断。判读及测量内容包括:肿瘤形态(类圆形、不规则形),肿瘤生长方式(内生型、外生型),肿瘤生长部位(肾上极、肾门水平、肾下极),外生性肿瘤与肾实质交界面(圆钝、楔形征),肿瘤内部结构(囊变、中心瘢痕、钙化),肿瘤强化模式(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肿瘤CT值(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强化百分比=[(各期CT值—平扫CT值)/平扫CT值]。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形态、生长方式及内部结构等表现采用χ2检验,患者年龄、肿瘤平扫及三期增强CT值、肿瘤强化百分比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ROC曲线用来检测CT值在区分肾脏病变种类方面的能力,对于CT值与其它三种肿瘤均有差异者,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和 Youden指数,得出区分肿瘤类型的最佳CT值阈值及其特异性、敏感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利用SPSS 19.0软件处理。结果1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富血供肿瘤(直径≤4cm),其中透明细胞癌74例,嫌色细胞癌13例,嗜酸细胞腺瘤10例,乏脂肪错构瘤17例。四类肿瘤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28:9、5:8、4:6和4:13,其中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错构瘤男女性别发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类肿瘤患者年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4例肾透明细胞癌中:病灶形态不规则者14例(18.9%),外生型生长者52例(70.2%),其中出现楔形征者5例(9.6%),瘤内囊变者43例(58.1%),钙化者7例(9.5%),出现低密度的星芒状瘢痕者9例(12.2%),有假包膜者26例(35.1%),增强扫描皮质期不均匀强化者54例(73.0%)。13例肾嫌色细胞癌中:病灶形态不规则者2例(15.4%),外生型者9例(69.2%),其中2例有楔形征(22.2%),瘤内囊变者6例(46.2%),钙化者1例(7.7%),均未见中心瘢痕,出现假包膜者5例(38.5%),皮质期不均匀强化者5例(30.8%)。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病灶未见形态不规则者,外生型者6例(60.0%)且无楔形征,瘤内囊变者仅1例(10.0%)、钙化者3例(30.0%),出现中心瘢痕者5例(50.0%),假包膜者仅2例(20.0%),皮质期不均匀强化者7例(70.0%)。17例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瘤中:病灶形态不规则者3例(17.6%),外生型者14例(82.4%),出现楔形征者8例(57.1%),瘤内囊变者4例(23.5%),钙化者仅1例(5.9%),未见中心瘢痕,出现假包膜者2例(11.8%),增强扫描皮质期不均匀强化者7例(41.2%)。肿瘤生长方式为外生型时,肿瘤与周围正常肾实质是否成一定夹角即有无“楔形征”可作为区别乏脂肪错构瘤与其它三种肿瘤的一种依据,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围出现假包膜的征象对区分四种肾脏肿瘤的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但可鉴别肾脏肿瘤的良恶性(P<0.05)。肿瘤内部是否出现中心瘢痕征象可区别嗜酸细胞腺瘤和其它三种肾肿瘤,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在增强扫描实质期,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平均CT值(130.31±26.31HU)仅显着高于肾透明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CT值(均P<0.05),与肾乏脂肪错构瘤无明显差异。在增强扫描排泄期,四种肿瘤平均CT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肾嗜酸细胞腺瘤(100.82±10.36HU)、肾乏脂肪错构瘤(85.3±10.13HU)、肾透明细胞癌(81.13±15.04HU)、肾嫌色细胞癌(70.08±7.96HU)。嫌色细胞癌的CT值显着低于其它三种类型肿瘤的CT值(所有P<0.05),嗜酸细胞腺瘤的CT值显着高于其它三种类型肿瘤的CT值(所有P<0.05),乏脂肪错构瘤的CT值低于嗜酸细胞腺瘤的CT值,高于嫌色细胞癌的CT值,其与透明细胞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实质期,四种肿瘤强化百分比之间两两比较,仅透明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强化百分比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4)。在排泄期,嫌色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瘤肿瘤强化百分比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乏脂肪错构瘤与其它类型肿瘤强化百分比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其中嫌色细胞癌强化百分比较其它三种类型肾肿瘤最低,为(0.94±0.41)。根据上述结果,分别绘制排泄期嫌色细胞癌及嗜酸细胞腺瘤与其它类型肿瘤CT值分布的ROC曲线,CRCC及RO与其他类型肿瘤CT值分布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869, Youden指数最大值分别为0.48、0.678。以CT值为78HU为临界值,区别其与其他三种类型肿瘤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4.6%和90%,以CT值为99HU为临界值,区别肾嗜酸细胞腺瘤其他三种类型肿瘤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7.8%和80%。结论在直径≤4cm的肾脏富血供肿瘤中,在排泄期肿瘤CT值或强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肾嗜酸细胞腺瘤、肾乏脂肪错构瘤或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临界值有一定参考意义,以CT值≥78HU,基本可以排除肾嫌色细胞癌,其特异度和敏感度为84.6%、90%;CT值≥99HU,区别肾嗜酸细胞腺瘤其它三种类型肿瘤的特异度敏感度为87.8%、80%。同时结合观察肾透明细胞癌易于囊变,肾嗜酸细胞腺瘤可见中心瘢痕,肾乏脂肪错构瘤可见楔形征等特征性CT表现,对不同类型肿瘤间的鉴别诊断十分有意义,能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

李巍[3](2013)在《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癌合并静脉癌栓诊断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CT扫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肾癌合并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的敏感性。方法 60例成人肾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扫描,评估是否存在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用手术与病理证实的结果来评价。结果在60例患者中,40例为男性(66%),20例为女性(3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静脉瘤栓的敏感性(左侧88%和右侧100%)明显高于CT(左侧63%和右侧60%)。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下腔静脉瘤栓中也优于CT扫描。结论在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静脉瘤栓检测的整体敏感性高于CT扫描。因此,可作为CT扫描诊断肾癌的补充手段。

陈寒冰[4](2013)在《超声造影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文中指出第一部分肾癌CDFI和CEUS声像图表现特征探讨目的:通过对肾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的分析,探讨肾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1例有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肾癌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共检出31个病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观察肿瘤周边和内部的彩色血流信号,肿瘤血流分为0Ⅳ级;超声造影主要观察肿瘤的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假包膜征和增强模式。将超声检查结果和病理组织学结果相对照。比较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肾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31例肾癌均被常规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肿瘤血流分级:0级5例,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6例。超声造影检查31例肾癌病灶内均显示有造影剂灌注,超声造影声像图主要表现为高增强(27/31,87.10%),增强不均匀(25/31,80.65%),增强模式主要为快进(28/31,90.32%)、快出(27/31,87.10%),有7例(22.58%)肿瘤周边见环状高增强。超声造影肾癌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论:肾癌的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以高增强、不均匀增强、增强模式“快进”和“快出”为主。超声造影是实时显示肾癌肿瘤血管和血流灌注的有效方法,对肾癌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第二部分CEUS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在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应用评价目的:评价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在肾良恶性肿瘤(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有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肾脏占位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共检出44个病灶,其中35个病灶(31个肾癌,4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余9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经临床结合影像诊断并随访超过6个月无明显变化从而确诊。经超声造影检查后,应用SW造影分析软件,对造影动态全过程进行脱机分析。对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拟合分析,获得强度增量(a1)、峰值减半斜率(a2)、上升斜率(a3)、灌注时间(t0)、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显影时间(AT)、曲线下面积(AUC)、强度增幅(AMP)、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半定量参数,评价肿瘤的增强程度和增强模式。对上述参数在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44个肾肿瘤病灶中肾癌3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在肾癌组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之间拟合曲线分析半定量参数(a1、a3、PI、AM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增强程度和增强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强程度:肾癌组以高增强为主(28/3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以低增强为主(8/13)。增强模式:肾癌组以“快进快出”为主(26/3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以“慢进慢出”为主(8/13)。结论:采用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对肾肿瘤的灌注过程进行半定量分析,可对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第三部分CEUS和CECT在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评价目的:通过对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和评价CEUS和CECT在肾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2例有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肾脏占位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超声、CEUS、CT平扫和CECT检查,共检出44个病灶,其中35个病灶(31个肾癌,4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余9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经临床结合影像诊断并随访超过6个月无明显变化从而确诊。观察、分析和比较CEUS和CECT的影像学表现,观察指标包括病灶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假包膜征及其增强模式,以及CT脂肪密度。明确观察指标和诊断评价标准。评价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EUS声像图特征和CECT表现特征。分别对CEUS、CECT和二者联合应用诊断肾肿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结果:在本组44个肾肿瘤病灶中包括31个肾癌和13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EUS声像图肾癌大多表现为高增强(28/31,90.32%)、不均匀增强(25/31,80.65%)、“快进快出”(26/31,83.87%),有7个(22.58%)瘤灶周边见环状高增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大多表现为低增强(8/13,61.54%)、均匀增强(11/13,84.62%)、“慢进慢出”(8/13,61.54%)、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周边均未见环状高增强。CECT肾癌大多表现为高增强(23/31,74.19%)、不均匀增强(24/31,77.42%)、“快进快出”(24/31,77.42%),有8个(25.81%)癌灶见假包膜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大多表现为低增强(10/13,76.92%)、均匀/不均匀增强、“快进慢出”(11/13,84.62%),均未见假包膜征,平扫病灶内见脂肪密度(7/13,53.85%),脂肪组织及坏死区不增强。ROC分析结果:CEUS、CECT和及二者联合应用三种诊断方法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8,CEUS和CECT二者联合应用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CEUS和CECT二者联合应用对肾肿瘤诊断的AUC高于CECT单独应用,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EUS和CECT表现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具相应的表现特征,因此,CEUS和CECT在肾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二者联合应用较单一技术更有助于提高肾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杨辉[5](2012)在《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不同病理类型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肾脏占位患者的92个肾肿块经常规超声及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所有肾占位中恶性肿块62个,良性肿块30个。根据造影过程中病变区回声强度与周围肾皮质回声强度的差别,将造影增强模式分为4型:“快进快出”型:增强时间早于或等于肾皮质,廓清时间早于皮质;“快进慢出”型:增强时间早于或等于肾皮质,廓清时间晚于皮质;“慢进慢出”型:增强与廓清时间均晚于肾皮质;“同进同出”型:增强及廓清时间与周围肾皮质一致。比较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的表现、增强均匀度及假包膜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62个恶性肿块中31个表现为“快进快出”,21个表现为“快进慢出”,7个表现为“慢进慢出”,3个表现为“同进同出”。30个良性病变中4个表现为“快进快出”,7个“快进慢出”,11个“慢进慢出”,7个“同进同出”,另有1个造影全程病变区为“无增强”表现。肾脏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根据增强回声分布情况将其分为均匀增强和不均匀增强:恶性肿块中41个为“不均匀增强”,良性肿块中3个为“不均匀增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增强均匀度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将病变周围窄环状高回声定义为“假包膜”征,62个恶性肿块中有38个于造影过程中出现假包膜征,而良性肿块中无“假包膜”征出现,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假包膜征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开山[6](2012)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细胞癌及其术前分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拟诊为肾细胞癌患者超声检查,参照Robson法对肾细胞癌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及其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2例肾细胞癌中,超声诊断正确者106例,符合率占94.6%(106/112);超声诊断不符合者6例,占5.4%;超声检查术前分期正确者96例,符合率为90.6%(96/106),超声检查术前分期不符合者10例,占9.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及其术前分期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豪[7](201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CT诊断肾肿瘤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T诊断肾肿瘤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2)比较两者在恶性肾肿瘤分期诊断的准确率。(3)指导临床选择有效、经济、无创、定性诊断肾肿瘤的方式。资料与方法:选我院2009年11月份-2011年1月初步诊断为肾肿瘤且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术前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螺旋CT(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 HCT)两种检查。出现如下情况予排除:(1)影像学诊断证实出现多处远处转移、无法手术切除等;(2)仅完成CDFI、HCT两种检查中的一种;(3)肾囊肿;(4)同一病人肾肿瘤多发者,选其中最大者。最终105例患者中105个肾肿瘤纳入本研究。105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47例,平均年龄47.7岁。超声检查使用日立HV900和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受检者取俯卧位、侧卧位或仰卧位,常规测量肾脏的大小,观察肾包膜的连续性,集合系统有无分离,测量肿瘤大小,观察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有无癌栓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肿瘤周围及内部血流分布情况,根据肿瘤内部血流信号分成四级,Ⅰ级:少血流型;Ⅱ级:星点型;Ⅲ级:血流丰富型;Ⅳ级:抱球型。测量肿瘤内及周边血流阻力指数(RI),取样容积<2mm,声束与血管的夹角<60°,测量三次取平均值。CT检查使用16层螺旋Philips CT机检查。检查前禁食8h,检查前0.5-1h口服3%泛影葡胺1000ml充盈胃肠道。先行肾脏平扫,层厚为5mm,螺距为1.5之后进行冠状面、矢状面及曲面的图像重建,多方位观察病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 ml优维显,速度2.5~3.0ml/s,注射对比剂后30s做肾脏皮质期增强扫描,60s做肾脏实质期扫描,3min做肾盂期扫描。扫描时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别计算超声、CT诊断肾脏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两者在肾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所有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两组间的比较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105例肾肿瘤术后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28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错构瘤)52例,肾盂移行细胞癌7例,肾母细胞瘤3例,囊性肾癌1例,肾血管瘤2例。②51例肾癌,采用Robson分期法,手术后证明,Ⅰ期28例、Ⅱ期15例、Ⅲ期6例、Ⅳ期2例。③105例肾肿瘤,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为86.3%(44/51),特异性为79.6%(43/54),准确性为82.9%(87/105)。51例肾癌,超声对肾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Ⅰ期67.9%(19/28)、Ⅱ期66.7%(10/15)、Ⅲ期16.7%(1/6)、Ⅳ期0%(0/2)。④105例肾肿瘤,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3%(43/51)、88.9%(48/54)和86.7%(91/105),51例肾癌,CT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Ⅰ期75.0%(21/28)、Ⅱ期80.0%(12/15)、Ⅲ期83.3%(5/6)、Ⅳ期100%(2/2)。⑤105例肾肿瘤,超声与CT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4.1%(48/51),特异性为96.3%(52/54),准确性为95.2%(100/105)。51例肾癌分期,两者联合对肾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Ⅰ期89.3%(25/28)、Ⅱ期86.7%(13/15)、Ⅲ期100.0%(6/6)、Ⅳ期100%(2/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都是检查肾肿瘤的重要手段,两者均能较准确判断肾肿瘤的良恶性质,在诊断肾肿瘤良恶性质及肾癌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是筛查肾脏肿瘤首选检查方法,其价格低廉,无离子辐射,简便易行,病人易接受。对于复杂的肾肿瘤的诊断,还需要多种影像学检查的联合应用,两者综合分析,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臧爱华[8](2011)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肾癌血流分型的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3D-CDFI)在肾癌血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71例肾癌患者,术前采用3D-CDFI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对肿瘤周边及其内部血流特点进行分析,与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71例肾癌患者中,超声诊断正确68例,符合率95.8%。根据肿瘤周边和内部血流信号的多寡、形态、走行的不同,将68例肾癌的血流分布表现归纳为六种类型。Ⅰ型:星点血流型(7例);Ⅱ型:少血流型(8例);Ⅲ型:抱球血流型(11例);Ⅳ型:环球血流型(4例);V型:多血流型(26例);Ⅵ型:丰富血流型(12例)。通过对比不同分期肾癌的血流形态,发现Ⅰ、Ⅱ期(无转移)和Ⅲ、Ⅳ期(转移)的3D-CDFI血流分型有明显差异(P<0.01),Ⅲ、Ⅳ期肾癌的血流信号较Ⅰ、Ⅱ期肾癌的血流信号丰富,且Ⅲ、Ⅳ期肾癌的血流以V型、Ⅵ型为主。结论3D-CDFI能较直观完整地显示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癌血流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连续性较好,还能客观显示各期肾癌的血流分型,有助于肾癌分期诊断,从而为临床诊断本病提供更多的信息,使诊断结果更加可靠。

王豪,肖萤,宋嫣,田文娟,刘芳,曾智勇[9](2011)在《超声联合CT在肾肿瘤诊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肾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将近一半是恶性肿瘤[1],由于肾癌的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过去一般在扪及腹部包块或出现血尿时才能发现,因此早期发现肾癌具有重要的意义,早诊早治是肾癌防治的重要手段。现在由于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的普及,加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肾癌的发现率逐年上升。由于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其功能很多,临床上要是把肾的良性肿瘤误认为是恶性肿瘤而把肾脏切除,其对人体机制的损伤是不言而喻的。本研究

董晓秋[10](2010)在《基于超声造影图像的肾脏肿瘤诊断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肾肿瘤发病率占第二位,良性肾肿瘤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占多数(90%以上),恶性肾肿瘤以肾透明细胞癌(RCCC)为主(80%以上)。超声、CT和MRI是目前诊断肾肿瘤的主要方法。超声检查因其实时、动态、直观等优点已成为筛查肾肿瘤的首选方法,但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及鉴别诊断尚存在一定困难。本论文将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肾脏肿瘤的检查,利用造影剂微气泡后散射回声增强的原理,使造影剂与机体组织间产生较大的声特性阻抗差异而清晰显示脏器及病变内、外微小血流信号及微小血管的灌注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肾脏肿瘤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效果。论文参照欧洲超声医学与生物学联合会制定的肝脏超声造影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依据肾脏常规超声的特点,结合肾脏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正常肾脏、RAML、RCCC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通过图像对比和数据分析以及实际病例的验证,确定了正常肾脏、RAML、RCCC超声造影诊断的定性特征指标为:造影时相、增强程度、灌注方式、增强模式,定量指标为:ST、PT、PI、ASR、DSR、AUC。为探索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中的应用标准问题,论文将超声造影应用于正常肾脏皮质及髓质的50个病例,先对造影时相进行了划分;然后又进一步对肾脏皮、髓质造影图像进行定量处理。通过二者之间产生差异的机理分析,得出超声造影比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血流显示更敏感的结论,并且明确了肾脏皮质和髓质的灌注相、消退相时间范围,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得出肾皮质的ST早于肾髓质、灌注速度快于髓质、PT相近、近于同步消退、肾皮质PI明显高于肾髓质、肾皮质的AUC明显大于肾髓质的结论。接着,论文以肾良性肿瘤的病理组织形态为基础,对86例RAML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归纳并总结了代表肾脏良性肿瘤的RAML的超声造影时相特征、灌注方式、增强模式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分析得出了RAML超声造影灌注方式以“从周边逐渐向中央增强”为主的结论。具体分型特点增强模式分3型:Ⅰ型“快进慢出”、Ⅱ型“慢进慢出”、Ⅲ型“同进慢出”,以Ⅱ型“慢进慢出”为主占68.6%(59/86)。同时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分析得出:RAML的ST、PT、ASR、AUC大于同侧正常肾皮质的结论。而后,论文以肾脏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及血管密度特征为实验基础,通过对42个RCCC进行超声造影图像分析研究,得出如下肾脏恶性肿瘤诊断的定性及定量结论:RCCC超声灌注方式以“弥漫性不均匀增强”为主;造影增强模式分四型:Ⅰ型“快进快出”、Ⅱ型“快进慢出”、Ⅲ型“同进同出”、Ⅳ型“慢进慢出”,以Ⅱ型“快进慢出”为主。同时,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分析得出:RCCC的ST、PT、PI、ASR和DSR不同于同侧正常肾皮质,差异明显。论文最后,通过对比正常肾脏、肾脏良性、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图像在造影时相划分、灌注方式判定、增强模式等指标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数据分析,分别得出如下结论:超声造影图像以增强均匀程度、灌注方式、增强模式3个定性指标诊断肾脏良、恶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80.23%、80.23%、93.02%,特异度分别为78.57%、83.33%、71.42%,准确率为79.69%、81.25%、85.93%,ROC曲线下面分别为0.794、0.818、0.822。肾脏良、恶性肿瘤的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ST、PT、ASR和AUC之间差异明显。

二、彩色多普勒在检测肾肿瘤下腔静脉癌栓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在检测肾肿瘤下腔静脉癌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检测在肾脏肿瘤检查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MDCT在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癌合并静脉癌栓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超声造影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肾癌 CDFI 和 CEUS 声像图表现特征探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CEUS 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在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应用评价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CEUS 和 CECT 在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引用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5)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造影剂
    2.3 检查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表现
    3.3 病理检查结果
    3.4 常规超声肾肿块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分级
    3.5 病灶超声造影表现
    3.6 超声造影诊断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肾脏恶性病变CEUS的造影模式特征
    4.2 肾脏良性病变CEUS的造影模式特征
    4.3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诊断肾脏良恶性病变中的比较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细胞癌及其术前分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超声仪选择
    1.3 检查方法
    1.4 肾癌声像图分期
第二章 结果
    2.1 肾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其术前分期符合率
    2.2 肾癌的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2.2.1 肾癌二维声像图表现
        2.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表现
第三章 讨论
    3.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3.2 多普勒超声对肾细胞癌术前分期的评估
    3.3 鉴别诊断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彩色多普勒超声、CT诊断肾肿瘤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仪器与方法
    三、图像分析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病理诊断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三、螺旋CT检查
    四、超声、CT诊断肾肿瘤比较
    五、超声、CT联合诊断肾肿瘤
讨论
    一、不同种类肾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
    二、肾良性肿瘤的超声和CT表现
    三、肾恶性肿瘤超声和CT表现
    四、超声、CT在肾癌术前分期的比较
    五、超声和C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
    六、超声联合CT诊断的价值
    七、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医学影像技术在肾肿瘤检查应用及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肾癌血流分型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超声检查仪器选择
    1.3 检查方法
    1.4 肾癌声像图分期
    1.5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肾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2.2 肾癌的3D-CDFI血流分型
    2.3 肾癌临床分期与3D-CDFI血流分型
第三章 讨论
    3.1 肾癌的血流分型与病理基础
    3.2 3D-CDFI对肾癌的诊断评价
    3.3 应用3D-CDFI诊断肾肿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超声联合CT在肾肿瘤诊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分期:
    3. US:
    4. CT:
    5. 血流分级:
    6.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1. 病理诊断:
    2. 血流分级:
    3. US、CT及联合两者对肾肿瘤定性诊断价值比较:
三、讨论
    1. 不同种类肾肿瘤的CDFI特点:
    2. US联合CT诊断的重要性:
    3. US、CT在肾癌术前定性及分期的重要性:
    4. US和CT在肾肿瘤检查中优点及局限性:

(10)基于超声造影图像的肾脏肿瘤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超声技术的变革
        1.2.1 超声仪成像原理及其功能
        1.2.2 超声图像功能的衍变
        1.2.3 超声造影的概念及研究目的
    1.3 超声造影剂的研发及应用
        1.3.1 超声造影剂的构成及制作方法
        1.3.2 超声造影剂的分类及发展
        1.3.3 造影剂的给药途径、方法及安全性
    1.4 超声造影的成像原理及检测分析技术
        1.4.1 超声造影技术的研发
        1.4.2 超声造影成像原理
        1.4.3 超声造影软件
        1.4.4 超声造影参数及图像分析
    1.5 超声造影的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1.5.1 肾脏解剖及病理基础
        1.5.2 肾脏肿瘤的诊断现状
        1.5.3 肾脏造影的基础研究及动物试验
        1.5.4 肾脏超声造影的临床研究及存在问题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对象的选择
        2.2.1 正常组实验对象的选择
        2.2.2 肾肿瘤组实验对象的选择
    2.3 造影剂 SonoVue
        2.3.1 SonoVue 的成分及成像原理
        2.3.2 SonoVue 的特性
        2.3.3 SonoVue 的代谢、安全性及剂量选择
        2.3.4 SonoVue 的制备流程
    2.4 实验设备及辅助材料
        2.4.1 实验仪器、探头、软件及处理技术
        2.4.2 辅助材料
    2.5 实验方法及图像分析
        2.5.1 实验前受检者的准备
        2.5.2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
        2.5.3 正常肾脏及肾脏肿瘤超声造影操作流程
        2.5.4 超声造影图像分析及参数指标选择
    2.6 统计学分析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正常肾脏超声造影图像及曲线分析
    3.1 引言
    3.2 正常肾脏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
        3.2.1 肾脏的位置、形态及构造
        3.2.2 肾脏的动脉供应及静脉回流
    3.3 正常肾脏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图像
        3.3.1 二维灰阶声像图
        3.3.2 彩色多普勒声图像
    3.4 正常肾脏超声造影图像定性研究
        3.4.1 正常肾脏超声造影模式及形成机理
        3.4.2 肾脏皮质及髓质的造影时相的划分及意义
    3.5 肾脏皮、髓质造影曲线制作及定量参数分析
        3.5.1 曲线制作及定量参数比较
        3.5.2 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差异产生的机制及其意义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肾脏良性肿瘤超声造影图像定量及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肾良性肿瘤病理结构及声像图表现
        4.2.1 肾脏良性肿瘤病理分型及组织形态学
        4.2.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及意义
        4.2.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诊断标准及病理基础
    4.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动态超声造影图像分析
        4.3.1 造影增强程度分析及其意义
        4.3.2 造影灌注方式及增强模式的提出及病理基础
        4.3.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皮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肾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模式及造影参数分析
    5.1 引言
    5.2 肾脏恶性肿瘤病理学
        5.2.1 肾脏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及组织学
        5.2.2 肾透明细胞癌的血管密度及特征
    5.3 肾透明细胞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
        5.3.1 二维声像图特征
        5.3.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形态及分级
    5.4 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图像分析
        5.4.1 超声造影图像灌注方式、增强模式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
        5.4.2 超声造影图像分析及曲线定量研究
        5.4.3 超声造影的优势及实用价值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6.1 引言
    6.2 肾脏良、恶性肿瘤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
        6.2.1 肾脏良、恶性肿瘤二维声像图比较及鉴别诊断
        6.2.2 肾脏良、恶性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
        6.2.3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肾脏肿瘤的准确性及局限性
    6.3 肾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结果比较
        6.3.1 肾良、恶性肿瘤造影灌注方式及增强模式对比分析
        6.3.2 肾脏良、恶性肿瘤造影定量参数比较
        6.3.3 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彩色多普勒在检测肾肿瘤下腔静脉癌栓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检测在肾脏肿瘤检查中的价值[J]. 余华,何凤,余辉,惠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17)
  • [2]MDCT在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 王慧. 山东大学, 2016(02)
  • [3]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癌合并静脉癌栓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 李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06)
  • [4]超声造影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D]. 陈寒冰. 苏州大学, 2013(S2)
  • [5]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D]. 杨辉. 中南大学, 2012(02)
  • [6]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细胞癌及其术前分期的研究[D]. 张开山. 青岛大学, 2012(09)
  • [7]彩色多普勒超声、CT诊断肾肿瘤的对比分析[D]. 王豪. 中南大学, 2011(05)
  • [8]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肾癌血流分型的评价[D]. 臧爱华. 青岛大学, 2011(06)
  • [9]超声联合CT在肾肿瘤诊断的价值[J]. 王豪,肖萤,宋嫣,田文娟,刘芳,曾智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05)
  • [10]基于超声造影图像的肾脏肿瘤诊断研究[D]. 董晓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彩色多普勒在肾肿瘤下腔静脉瘤栓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