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成人癫痫临床分析

112例成人癫痫临床分析

一、成年人癫痫11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宇[1](2021)在《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童年时期的压力或创伤经历是成年后发生各种精神和躯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些经历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以及情感虐待或忽视等。在我们社会早年不良经历主要是以留守儿童(母婴分离)的形式存在。根据德国一项涵盖各种形式虐待的调查报导中,少儿时期经历至少一种形式虐待的青年人大约占比27.7%,23.7%的受访者报告了两种形式的虐待,16.6%的受访者报告了三种或更多种形式的虐待。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儿童期经历负面压力的程度与成年后各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中医理论中并没有关于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的论述,但课题组认为,小儿是少阳之体,阳气容易受到折损而形成阳虚体质,这种体质与小儿成年后发生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强有关。现代对有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证候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发现,母婴分离小鼠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抑郁样行为,后经给药温阳解郁方能够改善母婴分离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由方测证,早年不良经历可能会导致机体阳虚证的形成。有研究发现早年不良经历能够增强多种疾病的易感性,由于这些疾病有同一个致病因素,他们之间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理,因此推测这些疾病可能存在着异病同证。异病同证是指不同的病具有相同的病机,从而表现出相同的证候,通过观察自然、社会环境、体质、生活方式等因素从而造成不同的疾病,因为以上相似的因素最后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和证候。因此本文尝试从异病同证的角度去挖掘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从而探索共有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为临床防治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建议。本文研究的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有关早年不良经历的临床文献,进行文献梳理得到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的疾病有46个,按照ICD-10疾病系统划分将46个疾病分布划分到13个系统,最后从13个系统中选择得到9个疾病,分别是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本文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方法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分别检索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证候分布文献,对其证候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最后进行证候汇总统计,得到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是肾阳虚证,最常见的证候是肝郁气滞证。本文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的基因网络,由于现代并没有关于研究证候的基因网络数据库,因此本文试图将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网络分析,从而寻求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的生物学基础,这一方法的理论来源于异病同证,即不同的疾病既然有共同证候,则这些疾病必然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法主要通过GeneCard数据库、NCBI数据库分别检索并下载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因,然后得到9个疾病的交集基因,最后借助DAVID数据库平台,通过9个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有273个交集基因,其中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涉及RNA聚合酶2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细胞组成涉及质膜、细胞外间隙、细胞质等,分子功能涉及蛋白结合、酶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本文通过对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文献的梳理,以及疾病证候分布相关文献分析和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以精神行为类系统疾病为主,其中常见疾病为抑郁症。2、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是肾阳虚证,常见证候是肝郁气滞证。3、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肾阳虚证潜在的部分生物学基础可能与机体免疫炎症有一定的关系,它主要涉及了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

谢晨园[2](2021)在《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相关脑炎38例临床及脑电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变化等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诊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者共38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包括前驱症状、首发症状及主要临床症状)、并发症、合并肿瘤、血清及脑脊液检查结果、抗体、头部磁共振、脑电图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收集AE患者38例,其中NMDAR脑炎患者21例,GABABR脑炎8例,LGI1脑炎4例,抗AMPA2R阳性2例,抗LgLON5、抗DPPX、抗CASPR2抗体阳性者各1例。男性15例(占39.47%),女性23例(占60.53%),成年患者以女性居多,老年患者以男性居多(P=0.03);发病年龄范围15-7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9.50±3.02岁。2.20例患者(52.63%)存在上感样前驱症状。首发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47.36%),癫痫发作(31.59%)、认知功能下降(10.53%),不自主运动、言语困难、肢体乏力(10.53%)。成年患者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患者(P=0.04),老年患者以认知障碍起病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成年患者(P=0.02)。NMDAR抗体脑炎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比例较其他类型抗体更高(P=0.00),GABAbR抗体脑炎则以癫痫发作起病更为常见(P=0.00)。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71.10%)、有癫痫发作(55.30%)、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4.70%),运动障碍(34.20%),意识障碍(31.60%),认知下降(23.7%),男性较女性易出现认知下降(P=0.02),成年人较老年人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P=0.01),而老年人认知下降较成年人常见(P=0.01)。NMDAR抗体脑炎存在精神行为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比例较其他类型抗体脑炎更高(P=0.03,P=0.05);GABAbR抗体脑炎出现癫痫发作的比例稍高于其他类型抗体(P=0.01)。3.24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肺部感染17例,低蛋白血症12例,肝功能异常7例,电解质紊乱6例。4.共有8例(21.05%)患者合并肿瘤,其中4例为卵巢畸胎瘤,且均为抗NMDAR阳性的育龄期女性,3例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抗GABAbR阳性的男性患者,1例合并胸腺瘤,为AMPAR阳性患者。5.15例患者表现出甲状腺抗体异常,6例患者有免疫指标异常,1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肌酶升高,NMDAR脑炎患者出现甲状腺抗体异常的比例较其他抗体类型脑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17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2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细胞数升高,18例患者脑脊液总蛋白升高,12例患者葡萄糖升高,8例患者出现氯化物升高。7.30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抗体均阳性,5例患者仅表现为脑脊液抗体阳性,3例患者仅血清抗体阳性;比较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滴度,发现同一患者脑脊液抗体滴度比血清抗体滴度低(P=0.03)。8.有21例(55.26%)患者有头部磁共振(MRI)异常,通常是单侧或双侧的海马区或额叶的异常信号影。9.31例(81.57%)患者有不同程度脑电图异常,主要包括散在的或弥漫性的中波幅或中高波幅的θ波,部分NMDAR脑炎患者出现阵发性δ刷。成年人脑电图异常程度较老年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DAR脑炎脑电以轻、中度异常为主,GABAR脑炎以中度异常为主,而LGI1脑炎以正常或轻度异常为主。10.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当时病情显着相关(r2=0.95,P=0.00),脑脊液抗体滴度与入院病情显着相关(r2=0.37,p=0.03)。11.28例(73.68%)短期预后良好,10例(26.32%)患者预后不良,肺部感染、入院时及出院时病情严重程度、入院时脑电异常程度、行畸胎瘤切除术与预后明显相关。结论:1.细胞表面抗体相关AE患者以20-39岁以青壮年多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男女比例不同,成年患者女性居多、老年患者男性居多。2.细胞表面抗体相关AE患者临床症状依次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运动障碍意识及认知下降。3.患者抗体类型不同,其发病特点、免疫异常、脑电异常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4.肺部感染为细胞表面抗体相关AE最常见并发症,肺部感染严重患者预后差。5.脑脊液抗体滴度越高,病情越严重。6.动态的脑电图检测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帮助,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高,患者的病情越重,预后越差。7.NMDAR脑炎患者伴畸胎瘤患者手术切除可明显改善预后。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3](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郭媛媛[4](2021)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脑炎是近些年被发现的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随认知障碍及多种神经、精神症状。先进的神经影像学分析有助于探索抗NMDA受体脑炎的发病机制,并揭示了海马异常在这些患者的神经认知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NMDA受体是神经血管耦合的关键信号节点,通过这种耦合机制可以增加脑血流灌注,以满足神经元活动带来的局部代谢需求。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1)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是否存在遗留的认知功能障碍;(2)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是否存在皮层和皮层下脑结构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3)海马体积改变是否可以用于区分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及正常对照;(4)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是否存在神经血管耦合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方法研究一:本研究招募了24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和30名性别、年龄及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对照,我们收集了两组被试的临床信息、神经心理学资料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数据,评估比较了两组被试的认知功能,对三维高分辨脑容积T1加权成像序列得到的结构MRI数据进行了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及海马亚区体积分析,比较了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与正常对照间大脑结构差异,并进一步评估患者脑结构的变化与其认知功能或疾病严重程度等之间的关联。最后使用线性支持向量机机器学习方法评估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的最佳分类特征。研究二:本研究招募了23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和30名性别、年龄及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对照,我们收集两组被试的临床信息、神经心理学资料及MRI数据,评估比较了两组被试的认知功能,同时使用动脉自旋标记序列计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以评估脑血流灌注,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计算局部均一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以评估神经元活动,计算CBF和Re Ho跨体素的Pearson相关系数以获得神经血管耦合值。我们分别使用全脑灰质模板和解剖自动标记模板计算所有被试在全脑灰质水平和局部脑区水平的CBF-Re Ho耦合值并行组间比较以评估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与正常对照间的全脑及局部脑区的神经血管耦合情况。再提取出现显着异常CBF-Re Ho耦合的脑区的耦合值,将其与患者认知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等行相关分析。最后我们同样通过rs-f MRI计算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替代Re Ho用以评估神经元活动,以明确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研究结果研究一:1.与正常对照相比,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右侧头部额中回、额上回、颞上回和顶上小叶的皮层厚度显着减少,左侧中央前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缘上回和顶上小叶的皮层体积显着减少,左侧楔前叶和右侧岛盖部额下回的表面积显着减少,并与记忆、注意、执行及语言等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2.与正常对照相比,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左侧海马CA1亚区(cornu ammonis1,CA1)体部的灰质体积减少,且与记忆功能障碍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3.左侧海马CA1体部灰质体积减少可作为最佳分类特征对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分类。研究二:1.在全脑灰质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全脑CBF-Re Ho耦合值降低。2.在局部脑区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中央前回、额叶、脑岛、楔叶、顶下回、缘上回、角回、楔前叶、颞叶和颞极CBF-Re Ho耦合值显着降低,并与记忆、注意、执行及语言等认知功能障碍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存在持续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同时也发现患者左侧中央前回、楔前叶,右侧额叶、颞上回、缘上回和顶上小叶的皮层改变以及左侧海马CA1体部萎缩,全脑和局部脑区如额叶、脑岛、楔叶、顶叶和颞叶等的神经血管耦合减弱,并进一步发现脑影像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去理解抗NMDA受体脑炎的发病机制并帮助探索潜在的治疗方式。

中华预防医学会[5](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6](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 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 借鉴国内外经验, 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 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 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7](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王志婕[8](2020)在《大椎穴埋线调控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先经系统综述验证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再以动物实验探究大椎穴埋线疗法调控Egrl-T型Ca2+-Limkl-cofilin通路对癫痫小鼠模型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癫痫提供有效的方案以及有力的证据学依据。方法:系统综述部分应用meta分析评价关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方法学评价。经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检索方式,两名研究人员根据既定的纳入标准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以临床疗效为主要结局指标,癫痫相关评价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分析应用RevMan5.3软件。动物实验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对大椎穴埋线调控Egrl-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小鼠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先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8mg/kg、10mg/kg、12mg/kg)的海仁酸确定造模方案;之后将5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150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按照随机数字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埋线组、全剂量药物组、埋线+全剂量药物组和埋线+半剂量药物组6组,每组25只。空白组不做干预,每日只行抓取称重;模型组造模后不做治疗,每日只行抓取称重;埋线组造模后予大椎穴埋线治疗(将3mm长的可吸收外科手术缝合线埋入大椎穴),共埋线1次,7天后观察疗效;全剂量组予奥卡西平(30mg/kg)灌胃治疗,早7时和晚7时两次给药,连续灌胃7天;埋线+全剂量药物组在穴位埋线疗法的基础上予奥卡西平(30mg/kg)灌胃治疗,早7时和晚7时两次给药,连续灌胃7天;埋线+半剂量药物组在穴位埋线疗法的基础上予奥卡西平(15mg/kg)灌胃治疗,早7时和晚7时两次给药,连续灌胃7天。结局指标包括:小鼠体重、旷场实验、HE染色、尼氏染色、Fluoro-Jade B染色、PET/CT检测以及通路中相关蛋白(Egrl、CACNA1H、Limkl、cofilin 以及 p-cofilin)的表达量测定。以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系统综述分析临床研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穴位埋线疗法结合抗癫痫药或中药方剂与抗癫痫药或中药方剂相比可显着提高临床有效率;穴位埋线疗法结合抗癫痫药与抗癫痫药相比可显着降低癫痫评分;单纯使用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有效率(RR 1.03,95%CI[0.95,1.12])和癫痫评分(MD-2.26,95%CI[-5.08,0.56])与西药相比,不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穴位埋线疗法对降低癫痫发作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MD-0.46,95%CI[-1.48,0.56]);安全性方面,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时会造成严重的临床不良事件。2.造模注射剂量小鼠腹腔单次注射8mg/kg、10mg/kg以及12mg/kg海仁酸造模成功率分别为0%,71.4%和25%,3组间造模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故予小鼠腹腔单次注射10mg/kg海仁酸可复制本研究实验周期内较成功的模型成功率,故将以此为复制癫痫小鼠模型的标准计量。3.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行为学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癫痫小鼠体重减轻(P<0.05),经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半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治疗后均能使小鼠体重增加(P<0.05);从治疗第2天,使用奥卡西平药物的3组小鼠体重开始增加;治疗第3天起,单纯埋线疗法组小鼠体重开始增加。海仁酸诱导的癫痫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爬壁次数、中央路程以及中央时间均减少,小鼠表现出焦虑情绪;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半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疗法都能改善小鼠的焦虑情绪(P<0.01),治疗4组相比,埋线疗法较其他3组治疗效果最差(P<0.01),埋线+全剂量疗法较其他3组治疗效果最优(P<0.01),埋线+半剂量疗法和单纯全剂量疗法居中且两者治疗效果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4.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海马病理学和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的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排列规整,细胞结构整齐,细胞器完整;模型组的CA3区神经元细胞大量凋亡,排列极其不规整,细胞丧失原本形态,细胞破裂不完整;经治疗后,细胞形态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所改善,细胞的凋亡数目与模型组相比减少;治疗4组相比,埋线+全剂量药物组在改善神经细胞形态方面效果最优,细胞排列欠整齐,细胞欠完整,形态欠规则;其次为埋线+半剂量组和全剂量组,且二者的效果相近,细胞排列相对规整,细胞结构较完整,形状较规则;埋线组最差,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相对完整,形状相对规则。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经造模后的5组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尼氏体数量显着缩减,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的CA3区神经元细胞尼氏体数目显着减少,与空白组相比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经4组治疗后,神经元细胞尼氏体数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相比,埋线+全剂量组与其他3组相比,尼氏体数量最多,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组与其他3组相比,尼氏体数量最少,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半剂量组与全剂量治疗组数目居中,且两组相比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FJB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比,经造模后的5组中海马CA3区FJB(+)细胞数目显着增加,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CA3区神经元FJB(+)细胞数目显着增加,与空白组相比,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经4组治疗后,FJB(+)细胞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中,埋线+全剂量组与其他3组比较,FJB(+)细胞数最少,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埋线组与其他3组比较,FJB(+)细胞数最多,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埋线+半剂量组与全剂量治疗组数目居中,且两组相比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组小鼠全脑处于18F-FDG高摄取灶,模型组小鼠为极低摄取灶,治疗4组介于二者之间。SUVmax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经造模后的5组SUVmax值均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4组治疗组SUVmax增加,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中,埋线+全剂量组SUVmax较其他3组高,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埋线组SUVmax较其他3组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组+半剂量组与全剂量组介于二者之间,且两者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的影响通路中相关蛋白(Egrl、CACNA1H、Limkl、cofilin以及p-cofilin)在空白组海马组织中表达量极低,造模后其表达量均升高,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过治疗的4组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中,埋线+全剂量组与其他3组相比,蛋白的表达量最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组与其他3组相比,蛋白表达量最高,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埋线组+半剂量组与全剂量组相比表达量居中,且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eta分析结果可知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事件;2.腹腔单次注射10mg/kg海仁酸可以成功复制本实验期内稳定的小鼠癫痫模型;3.大椎穴埋线疗法可以改善癫痫小鼠的体重和癫痫共患之焦虑;4.大椎穴埋线疗法可能是通过降低Egrl-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改善癫痫小鼠海马病理学变化以及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状态,从而控制癫痫发作;5.药物联合大椎穴埋线疗法时,可增强正常剂量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的药物疗效;将奥卡西平的服用量减半时,仍能取得较满意的实验效果。

张克加[9](2020)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及脑电图改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根据脑电图表现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恢复中的评估价值。由于部分临床表现的相似性,临床工作中偶有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误诊为脑梗死患者,或脑梗死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发生漏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脑梗死在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异常程度上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需要临床工作中加以鉴别,以防漏诊或误诊。本文着重分析脑梗死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与未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在脑电图(Electr oencephalogram、EEG)背景及慢波变化上有无显着差异。方法:1.本文观察对象为脑梗死患者34例。根据梗死面积大小以及是否合并中枢系统感染予以分组探讨,分组如下: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 al Infarction.MCI)组、大面积脑梗死合并中枢系统感染组(MCI&CNS感染组)、小面积脑梗死(small Cerebral Infarction.s CI)组、小面积脑梗死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s CI&CNS感染组),同时合并CNS感染的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病毒治疗,监测各组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变化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对。2.从脑电图背景波形α、β波,以及慢波(包括δ、θ波)的功率值进行比对,量化病例治疗前后的脑电活动改善或恶化程度,从而反映出各组别治疗前后以及组别间的差异化程度。快速傅里叶变换是信号频域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取出功率信息。根据得出的δ、θ、α、β频段的频率信息,计算脑电图慢波比值DTABR{(δ+θ)/(α+β)}以及TAR(θ/α)。3.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分布满足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选用t检验。显着性水平α=0.05,认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CI&CNS感染组(n=11)、MCI组(n=7)、s CI&CNS感染组(n=11)、s CI组(n=5)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比;既往高血压病史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组别(MCI&CNS感染组、MCI组、s CI&CNS感染组、s CI组)治疗前脑电图DTABR及TAR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大面积脑梗死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M CI&CNS感染组)与MCI组治疗后DTABR值、TAR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4.MCI组与s CI&CNS感染组、s CI组治疗后DTABR值、TAR值的统计学差异(P<0.05)有待进一步分析。结论:1.从EEG表现来看MCI合并CNS感染患者同时应用抗病毒治疗,较MCI未合并CNSI且未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脑功能恢复程度高。2.s CI合并CNS感染患者同时应用抗病毒治疗,与s CI未合并CNS感染且未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EEG恢复程度无明显差异。

鲁晶晶[10](2019)在《河南地区107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近几年来,神经病学领域产生了很多研究热点,自身免疫性脑炎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实验室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病例也在不断增多,对其开展研究的条件也就越来越好了。目前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较多的是个案报道和小样本分析,而前瞻性研究和大样本研究尚不多。结合国内外文献,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河南地区107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了脑脊液、影像学特征、临床症候以及流行病学,包括患者的诊疗预后等,探索该病患病规律,给临床诊断提出建设性的参考意见。资料与方法本课题是回顾性研究。随访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重症科和小儿内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107例。其中有74例患者最后被确诊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23例患者被拟诊为自身免疫性脑炎,6例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患者,4例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脑炎病人。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脑电图、血清学化验数据、一般状况以及临床症候、诊疗及预后等情况进行收集分析。所得资料经由SPSS2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输入和计算,并使用均数±标准差(± s)描述连续型变量;采用百分数、中位数统计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结果,采用图片形式描述特征性结果,例如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等。结果1.在检出抗体为阳性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6位,38位女性患者;其中,有8位患者发生“中枢性低通气”;视物不清的患者有6位。2.在本研究所收集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检出有甲状腺功能以及抗体异常的患者有21例,检出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异常的患者3例,其中合并抗-titin阳性、合并有抗GAD65阳性和合并抗PNMA2弱阳性的患者各1例。3.在本研究所确诊的抗NMDA受体抗体患者中,检出有合并肿瘤的患者2例,均为畸胎瘤,女性,25岁;在本研究所有拟诊患者和抗GABAb受体脑炎患者中,检出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各1例;在本研究所有LGI1抗体阳性患者中,没有发现患者有合并肿瘤的情况。4.在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有52例为头磁共振结果异常,其中14例为单发性病灶,38例为多发性病灶,22例患者为对称性病灶;有23例为颞叶受累,21例为额叶受累,16例为丘脑受累,1例为小脑受累。5.在所有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的是糖皮质激素+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等一线治疗药物及方案,仅有3例联合进行的是手术治疗,3例患者采用的是血浆置换,1例患者采用的是利托昔单抗类药物,1例患者行脑活检。通过一二线药物多疗程应用治疗,大部分患者得到了较好的预后,少数患者也有认知功能下降等神经系统受损后遗症。结论1.本课题显示在男性群体中,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多于女性,提示男性在该病的发生率上高于女性,与以往文献报道有所不同。纳入研究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枢性低通气发生率为7.5%,相比与以往文献报道较低。且其中发生视神经损害的均为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2.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合并肿瘤的概率,大约为6.54%;其中,抗NMDAR抗体患者中,患有肿瘤(畸胎瘤)均为育龄妇女;抗GABAb受体脑炎的患者中合并小细胞肺癌肿瘤的有4例,比例较高。3.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抗体,例如甲状腺抗体等;4.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异质性,该病病灶可多发,可单发,并且可以对称性发病,颞叶受累和额叶受累最为多见。5.一二线药物多疗程应用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大部分可以获得较好预后。

二、成年人癫痫11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年人癫痫1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一: 母婴分离对机体神经生物学的影响研究进展
    1 母婴分离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1.1 HPA轴
        1.2 神经递质
        1.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 母婴分离对中枢神经结构的影响
    3 母婴分离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3.1 焦虑抑郁样行为
        3.2 恐惧反应
        3.3 攻击行为
        3.4 顺从行为
    4 小结
文献综述二: 探讨中医“异病同证”理论源流及其发展
    1 疾病症候及其概念辨析
        1.1 病的概念及沿革
        1.2 证的概念及沿革
        1.3 辨病与辨证
    2 异病同证的形成及内涵辨析
        2.1 异病同证的形成
        2.2 异病同证的临床治疗
    3 小结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挖掘探讨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检索方法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集的建立及病名检索
        1.6 疾病按系统分类
    2 结果
        2.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分布
        2.2 各系统相关疾病选择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以精神行为类系统疾病为主
        3.2 各系统相关疾病选择依据
        3.3 9个疾病与早年不良经历之间的相关性
第二部分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证候分布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检索方法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录入及数据集的建立
        1.6 证候名称规范方法
        1.7 证候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抑郁症证候分布情况
        2.2 乳腺癌证候分布情况
        2.3 肥胖症证候分布情况
        2.4 睡眠障碍证候分布情况
        2.5 癫痫证候分布情况
        2.6 高血压证候分布情况
        2.7 哮喘证候分布情况
        2.8 肠易激综合征证候分布情况
        2.9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分布情况
        2.10 共有证候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3.2 肝郁气滞证的证候分布总比率最高
        3.3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肾阳虚证
        3.4 方法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第三部分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的基因网络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基因获取
        1.2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交集基因筛选
        1.3 GO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
        1.4 KEGG富集通路分析
        1.5 基因网络分析
    2 结果
        2.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基因
        2.2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交集基因
        2.3 GO功能富集
        2.4 KEGG富集通路
        2.5 基因网络
        2.6 关键基因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肾阳虚证与Toll样受体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3.2 早年不良经历与Toll样受体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3.3 肾阳虚证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网络研究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相关脑炎38例临床及脑电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略缩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信息
        2.2.2 临床表现(包括前驱症状、首发症状及、主要症状及并发症)
        2.2.3 并发症及合并肿瘤
        2.2.4 血及脑脊液检验
        2.2.5 影像学资料
        2.2.6 脑电图
        2.2.7 血清及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
        2.2.8 患者病情评估及短期预后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表现
        3.2.1 前驱症状
        3.2.2 首发症状
        3.2.3 主要临床症状
    3.3 并发症及肿瘤
        3.3.1 并发症
        3.3.2 肿瘤
    3.4 血清及脑脊液相关检查
        3.4.1 血清学相关指标
        3.4.2 脑脊液相关检查
    3.5 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检测
    3.6 头部磁共振结果
    3.7 脑电图
    3.8 疾病严重程度
    3.9 治疗及预后
        3.9.1 治疗
        3.9.2 预后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情况
    4.2 临床表现
    4.3 并发症及合并肿瘤
    4.4 血清及脑脊液相关检查
    4.5 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检测
    4.6 头部影像学
    4.7 脑电图与病情
    4.8 治疗及预后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元细胞表面抗原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
    参考文献

(3)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总 则
    1.1 预防接种知情
        1.1.1 预防接种知情权
        1.1.2 预防接种同意权
        1.1.3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
    1.2 预防接种告知
    1.3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
        1.3.1 框架概述
        1.3.2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自身特点的双向性
        1.3.3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关系的二重性
        1.3.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和决策关系的决定性
        1.3.5 受种者选择和疫苗犹豫
    1.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意义
        1.4.1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获益
        1.4.2 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或接种单位获益
    1.5 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过程
        1.5.1 告知时机
        1.5.2 告知方式
    1.6 预防接种告知内容
        1.6.1 疫苗所预防疾病
        1.6.2 疫苗简介和接种建议
        1.6.3 预防接种禁忌
        1.6.4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
        1.6.5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7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
        1.7.1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推荐
        1.7.2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流程
    1.8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
        1.8.1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的内容
        1.8.2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与宣传推广的区别
        1.8.3 自愿选择和费用自理
        1.8.4 同时接种和优先接种
        1.8.5 同效替代
    1.9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推荐格式
2 乙型肝炎疫苗
    2.1 疫苗针对疾病
        2.1.1 病原学
        2.1.2 临床特征
        2.1.3 流行病学特征
    2.2 疫苗简介
        2.2.1 疫苗免疫原性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2.2.3 疫苗安全性
    2.3 接种建议
        2.3.1 免疫程序
        2.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2.3.3 接种禁忌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4.1 常见不良反应
        2.4.2 罕见不良反应
        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2.5 注意事项
        2.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2.5.2 特定事项
3 卡介苗
    3.1 疫苗针对疾病
        3.1.1 病原学
        3.1.2 流行病学特征
        3.1.3 临床特征
    3.2 疫苗简介
        3.2.1 疫苗效果
        3.2.2 疫苗安全性
    3.3 接种建议
        3.3.1 免疫程序
        3.3.2 接种禁忌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3.4.1 常见不良反应
        3.4.2 罕见不良反应
        3.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3.5 注意事项
4 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
    4.1 疫苗针对疾病
        4.1.1 病原学
        4.1.2 临床表现
        4.1.3 流行病学特征
        4.1.4 消灭脊灰进展
    4.2 疫苗简介
        4.2.1 疫苗免疫原性
        4.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4.2.3 疫苗安全性
    4.3 接种建议
        4.3.1 免疫程序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4.3.3 接种禁忌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4.4.1 常见不良反应
        4.4.2 罕见不良反应
        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4.5 注意事项
        4.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4.5.2 特定事项
5 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
    5.1 疫苗针对疾病
        5.1.1 病原学
        5.1.2 临床表现
        5.1.3 流行病学特征
    5.2 疫苗简介
        5.2.1 疫苗免疫原性
        5.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5.2.3 疫苗安全性
    5.3 接种建议
        5.3.1 免疫程序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5.3.3 接种禁忌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5.4.1 常见不良反应
        5.4.2 罕见不良反应
        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5.5 注意事项
        5.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5.5.2 特定事项
6 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6.1 疫苗针对疾病
        6.1.1 病原学
        6.1.2 临床特征
        6.1.3 流行病学特征
    6.2 疫苗简介
        6.2.1 疫苗免疫原性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6.2.3 安全性
    6.3 接种建议
        6.3.1 免疫程序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6.3.3 接种禁忌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6.4.1 常见不良反应
        6.4.2 罕见不良反应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6.5 注意事项
7 乙型脑炎疫苗
    7.1 疫苗针对疾病
        7.1.1 病原学
        7.1.2 临床表现
        7.1.3 流行病学特征
    7.2 疫苗简介
        7.2.1 疫苗免疫原性
        7.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7.2.3 疫苗安全性
    7.3 接种建议
        7.3.1 免疫程序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7.3.3 接种禁忌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7.4.1 常见不良反应
        7.4.2 罕见不良反应
        7.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7.5 注意事项
        7.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7.5.2 特定事项
8 脑膜炎球菌疫苗
    8.1 疫苗针对疾病
        8.1.1 病原学
        8.1.2 临床表现
        8.1.3 流行病学特征
    8.2 疫苗简介
        8.2.1 疫苗免疫原性
        8.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8.2.3 疫苗安全性
    8.3 接种建议
        8.3.1 免疫程序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8.3.3 接种禁忌
    8.4 注意事项
        8.4.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8.4.2 特定事项
9 甲型肝炎疫苗
    9.1 疫苗针对疾病
        9.1.1 病原学
        9.1.2 临床特征
        9.1.3 流行病学特征
    9.2 疫苗简介
        9.2.1 疫苗免疫原性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9.2.3 疫苗安全性
    9.3 接种建议
        9.3.1 免疫程序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9.3.3 接种禁忌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9.4.1 常见不良反应
        9.4.2 罕见不良反应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9.5 注意事项
        9.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9.5.2 特定事项

(4)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概述
    1.2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认知研究
    1.3 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结构影像学研究
    2.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2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神经血管耦合影像学研究
    3.1 研究材料与方法
    3.2 研究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局限性及结论
    4.1 局限性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总则
    1.1 预防接种知情
        1.1.1 预防接种知情权
        1.1.2 预防接种同意权
        1.1.3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
    1.2 预防接种告知
    1.3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
        1.3.1 框架概述
        1.3.2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自身特点的双向性
        1.3.3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关系的二重性
        1.3.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和决策关系的决定性
        1.3.5 受种者选择和疫苗犹豫
    1.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意义
        1.4.1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获益
        1.4.2 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或接种单位获益
    1.5 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过程
        1.5.1 告知时机
        (1)事先告知
        (2)接种时告知
        1.5.2 告知方式
        (1)面对面告知
        (2)信息化途径告知
        (3)反复多次告知
        (4)对特别重大利害关系条款的强调告知
        (5)其他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1.6 预防接种告知内容
        1.6.1 疫苗所预防疾病
        1.6.2 疫苗简介和接种建议
        1.6.3 预防接种禁忌
        1.6.4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
        1.6.5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7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
        1.7.1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推荐
        1.7.2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流程
        (1)确认受种者信息
        (2)介绍预防接种相关政策
        (3)告知标准的信息
        (4)核实健康状况
        (5)解答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相关问题
        (6)确认知情同意
        (7)存档知情同意书
    1.8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
        1.8.1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的内容
        1.8.2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与宣传推广的区别
        1.8.3 自愿选择和费用自理
        1.8.4 同时接种和优先接种
        1.8.5 同效替代
    1.9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推荐格式
2 乙型肝炎疫苗
    2.1 疫苗针对疾病
        2.1.1 病原学
        2.1.2 临床特征
        2.1.3 流行病学特征
    2.2 疫苗简介
        2.2.1 疫苗免疫原性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2.2.3 疫苗安全性
    2.3 接种建议
        2.3.1 免疫程序
        2.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2.3.3 接种禁忌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4.1 常见不良反应
        2.4.2 罕见不良反应
        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2.5 注意事项
        2.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2.5.2 特定事项
3 卡介苗
    3.1 疫苗针对疾病
        3.1.1 病原学
        3.1.2 流行病学特征
        3.1.3 临床特征
    3.2 疫苗简介
        3.2.1 疫苗效果
        3.2.2 疫苗安全性
    3.3 接种建议
        3.3.1 免疫程序
        3.3.2 接种禁忌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3.4.1 常见不良反应
        3.4.2 罕见不良反应
        3.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3.5 注意事项
4 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
    4.1 疫苗针对疾病
        4.1.1 病原学
        4.1.2 临床表现
        4.1.3 流行病学特征
        4.1.4 消灭脊灰进展
    4.2 疫苗简介
        4.2.1 疫苗免疫原性
        (1)Sabin-IPV
        (2)Salk-IPV
        (3)bOPV
        4.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1)IPV
        (2)bOPV
        4.2.3 疫苗安全性
        (1)IPV
        (2)bOPV
    4.3 接种建议
        4.3.1 免疫程序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IPV
        (2)bOPV
        4.3.3 接种禁忌
        (1)IPV
        (2)OPV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4.4.1 常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4.2 罕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5 注意事项
        4.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IPV
        (2)bOPV
        4.5.2 特定事项
        (1)IPV
        (2)bOPV
5 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
    5.1 疫苗针对疾病
        5.1.1 病原学
        5.1.2 临床表现
        (1)百日咳
        (2)白喉
        (3)破伤风
        5.1.3 流行病学特征
        (1)百日咳
        (2)白喉
        (3)破伤风
    5.2 疫苗简介
        5.2.1 疫苗免疫原性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5.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5.2.3 疫苗安全性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破伤风疫苗
    5.3 接种建议
        5.3.1 免疫程序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3.3 接种禁忌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5.4.1 常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4.2 罕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IPV/Hib
        (3)DT
        (4)破伤风疫苗
    5.5 注意事项
        5.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5.2 特定事项
        (1)DTaP
        (2)DTaP-IPV/Hib
        (3)DT
        (4)破伤风疫苗
6 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6.1 疫苗针对疾病
        6.1.1 病原学
        6.1.2 临床特征
        6.1.3 流行病学特征
    6.2 疫苗简介
        6.2.1 疫苗免疫原性
        (1)MMR
        (2) MR
        (3) MuV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6.2.3 安全性
        (1)MMR
        (2)MR
        (3)MuV
    6.3 接种建议
        6.3.1 免疫程序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6.3.3 接种禁忌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6.4.1 常见不良反应
        6.4.2 罕见不良反应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6.5 注意事项
7 乙型脑炎疫苗
    7.1 疫苗针对疾病
        7.1.1 病原学
        7.1.2 临床表现
        7.1.3 流行病学特征
    7.2 疫苗简介
        7.2.1 疫苗免疫原性
        (1)JE-L
        (2) JE-I
        7.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1) JE-L
        (2) JE-I
        7.2.3 疫苗安全性
        (1) JE-L
        (2) JE-I
    7.3 接种建议
        7.3.1 免疫程序
        (1)JE-L
        (2)JE-I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 JE-L
        (2) JE-I
        7.3.3 接种禁忌
        (1) JE-L
        (2) JE-I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7.4.1 常见不良反应
        (1) JE-L
        (2) JE-I
        7.4.2 罕见不良反应
        (1) JE-L
        (2) JE-I
        7.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JE-L
        (2)JE-I
    7.5 注意事项
        7.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7.5.2 特定事项
        (1) JE-L
        (2) JE-I
8 脑膜炎球菌疫苗
    8.1 疫苗针对疾病
        8.1.1 病原学
        8.1.2 临床表现
        8.1.3 流行病学特征
    8.2 疫苗简介
        8.2.1 疫苗免疫原性
        8.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8.2.3 疫苗安全性
    8.3 接种建议
        8.3.1 免疫程序
        (1)MPV-A和MPV-AC
        (2)MPCV-AC
        (3)MPV-ACYW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8.3.3 接种禁忌
    8.4 注意事项
        8.4.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8.4.2 特定事项
9 甲型肝炎疫苗
    9.1 疫苗针对疾病
        9.1.1 病原学
        9.1.2 临床特征
        9.1.3 流行病学特征
    9.2 疫苗简介
        9.2.1 疫苗免疫原性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1) HepA-L
        (2) HepA-I
        9.2.3 疫苗安全性
        (1)HepA-L
        (2)HepA-I
    9.3 接种建议
        9.3.1 免疫程序
        (1)HepA-L
        (2)HepA-I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HepA-L
        (2)HepA-I
        9.3.3 接种禁忌
        (1)HepA-L
        (2)HepA-I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9.4.1 常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4.2 罕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5 注意事项
        9.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HepA-L
        (2)HepA-I
        9.5.2 特定事项
        (1)HepA-L
        (2)HepA-I

(8)大椎穴埋线调控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癫痫的中医学相关认识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分型
        四、辨证论治
        五、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应用
        六、大椎穴治疗癫痫的依据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癫痫病的认识
        一、病因
        二、诊断方法
        三、分型
        四、治疗
    第三节 癫痫耐药的研究进展
        一、耐药假说
        二、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
        三、耐药的治疗
    第四节 癫痫共患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焦虑和抑郁
        二、偏头痛
        三、心脏病
        四、其他
    第五节 癫痫相关的动物模型
        一、遗传性癫痫模型
        二、急性癫痫模型
        三、慢性癫痫模型
    第六节 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一、钙离子稳态失衡是癫痫发生的主要根源
        二、Cav3.2表达上调导致Ca~(2+)大量内流是癫痫发作的关键
        三、Egr1介导Cav3.2表达
        四、Egr1调控T型Ca~(2+)通路异常可能是癫痫发作的重要路径
        五、钙离子异常内流是导致Limk1/cofilin细胞凋亡通路开放的前提
        六、葡萄糖代谢异常促进Ca~(2+)内流
        七、埋线疗法可能干预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调控癫痫
第二章 Meta分析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癫痫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节 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体重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节 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海马病理学和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四节 大椎穴埋线对癫痫小鼠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五节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及脑电图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梗死的辅助检查和影响其恢复的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河南地区107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成年人癫痫11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D]. 王新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相关脑炎38例临床及脑电图分析[D]. 谢晨园. 南昌大学, 2021(01)
  • [3]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2021(04)
  • [4]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研究[D]. 郭媛媛.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2)
  • [6]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2)
  • [7]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2)
  • [8]大椎穴埋线调控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的机制研究[D]. 王志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及脑电图改变[D]. 张克加.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10]河南地区107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研究[D]. 鲁晶晶. 郑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112例成人癫痫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