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学伦理

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学伦理

一、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德(论文文献综述)

邹苏[1](2021)在《传承与创新传统医德的困境与出路》文中认为深受儒家文化浸润和影响的传统医德具有美德伦理的特征,强调德性和义务。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医疗条件使传统医德的传承与创新面临诸多困境。传承与创新传统医德应立足于挖掘传统医德的文化基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与现代医学职业精神交流融通,并与时代特点、社会实践、文化自信相结合,保持传统医德的生命力,实现传统医德的现代转化。

姜荔雯[2](2021)在《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改变,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质量已成为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基本单元。尽管健康话题涉及领域较大,但是医疗卫生领域是其核心事业。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从业者,是医疗卫生领域的核心角色,也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适应新时代变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一线实践者。在新时代,我国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救治理念展开,摒弃“以治病为中心”的救治理念,充分体现出当下的医疗服务中加大了对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的珍视和关爱。发生在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充分折射出了新时代医务人员应当坚持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夜以继日的严谨敬业精神、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等职业道德,经此一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再次得以升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也必将因此随之深化,以致力于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社会需要、服务全体人民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本文依照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规范内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这一逻辑框架,分为四部分开展论述。第一部分重点阐释和辨析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基本内涵,并且对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外异同进行了剖析和梳理。第二部分重点探讨医学职业道德规范,以求体现出医学与社会关系的日益加深,以及时代变化、社会发展对医德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重点针对当前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矛盾现象和各类挑战,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提出相应对策。对策包括:充实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创新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拓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三大层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合力推进我国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迈上新台阶。

王真,杨茂玲,徐嘉鸣,李艳超,李文玉,孙涛,曹德品,杨立斌[3](2020)在《医学职业精神构建的价值支点与实现路径》文中研究表明在中西方思想不断交汇碰撞的时期,中华文化如何既弘扬传统又不断与时俱进,以中国话语体系和思想体系为根基,构建中国医学职业精神,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旨在阐述以文化自觉作为价值支点,构建和发展新时期医学职业精神的必要性;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义利之辩"进行剖析,探寻以"义利共生"实现医学职业精神的可行之路,开启义与利相统一的医学职业精神。

梁胜男[4](2020)在《我国临终关怀的生命伦理困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发扬的产物,被认定为优质医疗的一部分。它通过舒缓疗护的手段,将维护临终者的尊严、维持其生命质量、使其得以平静、舒适、有尊严地离世作为最终目的,极大地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但临终关怀自1988年于我国兴起后便始终发展缓慢,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民众的接受度不高,受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民众对临终关怀存有抵触、偏见及误解,由此使临终关怀陷入了一系列伦理困境。结合我国传统伦理观念,从生命伦理学角度为临终关怀寻求支持,能够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稳定发展,对临终者人群和社会道德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第一部分,在阐述我国临终关怀兴起的基础上,论述其理论及实践依据。指出生命伦理的善待生命、尊重患者主体地位、关注生命神圣、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的统一、关注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是临终关怀发展的理论依据;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系变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衰微、亟需提升死亡质量的现实要求,是临终关怀发展的实践依据。第二部分,为了解我国临终关怀现状,本文在对临终关怀进行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分析指出:我国临终关怀虽受到社会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就目前发展水平来看依旧相对滞后,存在着公众接受程度低、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与社会支持力度小、专业人才与职业团队缺乏等问题。第三部分,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揭示我国临终关怀面临的伦理困境:受传统生命观、传统孝道和传统医德的影响,民众避讳、医务工作者抵触临终关怀;临终者面临“优死”与“痛生”的两难抉择;“知情权”与“善意隐瞒”的冲突;“有效治疗”与“过度治疗”的选择困境;“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混淆。最后,针对我国临终关怀面临的伦理困境,从生命伦理视角出发,提出如下对策:传承和发展传统思想中“尽善”的生死观;树立家庭关怀下的新型孝道观;建立“医者仁心”的医疗伦理观;开展生命伦理教育,普及临终关怀理念;扩大临终关怀队伍,广泛吸纳专业人才;加强社会政府支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本土化模式探索,开展社区临终关怀。

何绵锦[5](2019)在《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但也同时指出,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还不能让人民满意,矛盾依然尖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对当代中国的医患关系给予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多角度、全视野地解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现状,在厘清医患矛盾冲突各种表现形式和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案。依照医患关系本身的问题逻辑,以及对这一客观逻辑之理论把握方式的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研究,论文就必然以如下的结构方式而展开其自身。首先,通过对医学伦理思想发展的概述,指出,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都面临新的发展困境,难以有效指导医疗实践活动的开展,更不足以妥善协调医患关系,对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这一思想的分析和论证,旨在指明,如若在研究医患关系的伦理性质和伦理基础时,除了批判地借鉴义务论和功利主义思想之外,还要充分掌握和运用德性论和规范论的思想资源。其次,对医患关系的概念进行解析,并通过详实的数据说明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医患矛盾也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医患关系的复杂程度也已远远加深,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剖析,详尽分析和论证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为归类提供事实基础。第三,首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分别从医方和患方角度讨论了医患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各种原因,说明了医患关系是怎样陷入恶化怪圈的;特别是揭示了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的特殊性,以及对医患关系的重要影响。其次从“职业医闹”和社会媒体的片面宣传两方面揭示了社会外部因素对医疗卫生系统社会形象和公信度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制度供给不足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案。首先是解决制度供给问题,这就需要将“公正”作为构建当代中国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原则,在“给每个人他所应得”的意义上,提供能够满足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厘清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应得”权利和义务,特别是针对存在着的种种权利缺失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制度供给的具体内容。其次是道德重建问题,也就是通过重振医德、构建患者的就医道德、重塑企业道德、强化媒体道德为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张立方[6](2019)在《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德教育中的价值启示及实现路径》文中认为在西方工具理性和规范伦理思维的影响下,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存在着"重业轻德"、医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公共价值相互割裂、德性伦理教育边缘化等问题,而传统医德所蕴含的重德思想、社会责任意识、德性伦理传统恰恰可以纠正这些问题,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提供价值启示。将传统医德优秀价值元素融入医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在知行互动中强化医学生的德性修养,是传统医德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潘新丽[7](2018)在《从“人德”到“医德”的变迁:近代中国医德解析——以《医业伦理学》为代表》文中认为传统医德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具有"人德"的内涵和理论形态。近代,随着中国医学在理论和社会存在形态两方面的巨大变化,以《医业伦理学》为代表,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更多地关联着医学职业来把握对医德的认识,从而实现了中国医德从"人德"到"医德"的转变。这些转变主要有三方面表现。第一,医学职业由"道德化"到"职业化"。第二,医德机制由"体仁"到寻求制度与组织。第三,理想人格由"仁人"到"良医"。在中国医德的历史上,近代医德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

张一梦,曲相艳,左振[8](2018)在《儒家文化的医德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探微》文中研究说明儒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医德教育资源,有助于促进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转型发展。儒家文化中"泛爱众"思想为医德教育奠定深厚的仁爱基础,而传统医德思想则直接为医德教育提供方法借鉴与思想资源。为此,高等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隐性课堂、显性课堂以及实践课堂的作用,构建知情意行相承接的教育链条,为医学生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以培养医学生的仁爱情怀和高尚的医德。

韩兴龙[9](2018)在《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传统医学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当代医德教育奠定了基础。现代医德教育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严峻挑战,重温传统医德教育,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医德教育理论,对于净化医学领域风气、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医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章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概括国内和国外关于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渊源。传统医德教育思想受到儒家、道家以及佛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影响。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培养品德高尚的君子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儒师的身教言传法”;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体现在:“培养抱朴守真的自然人”、“无欲无求的义利观”、“行不言之教”;佛家道德教育思想体现在“普度众生的教育目标”、“止恶行善的慈悲情怀”、“顿悟反思的自我教育”。第三部分: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体系。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体系包括传统医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途径三个部分。传统医德教育内容包括以“医乃仁术”为核心内容,以“少私寡欲”为基本准则,以“医规戒律”行为规范;医德教育方法包括名医名家的榜样激励,师徒相授的言传身教,反躬自省的自我教育;医德教育途径包括发挥朝廷作用、家族规训、师徒传承、自我教育等。第四部分: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评价。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为现代医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务工作者完善道德修养。传统医德教育思想局限性体现在以下方面:具有过度强调道德自律,医德教育缺乏组织,拘泥封建道德礼教。第五部分:对当代医德教育的启示。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德教育思想,融入传统医德合理的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道德教育方法,完善医德教育途径。

张立方[10](2018)在《传统医德的现代转化与借鉴》文中研究指明传统医德核心思想表现为"医乃仁术"和"大医精诚",强调医生品格与品质的培养,具有鲜明的德性论与义务论的特点。传统医德在目前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医疗技术条件下面临新的困境。立足于新旧医德思想的相容性、互补性,将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权利与义务、价值与义务相结合是实现传统医德现代转化的基本路径。

二、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德(论文提纲范文)

(1)传承与创新传统医德的困境与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医德的内涵
二、传统医德形成的思想基础
三、传承与创新传统医德的困境
四、传承与创新传统医德的立足点
    (一)以传统文化为文化基因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
    (三)与现代医学职业精神交流融通
五、传统医德的创新发展
    (一)结合时代特点,将德的自律与法的他律相融合
    (二)结合医疗实践,将基本内涵与价值拓展相融合
    (三)结合文化自信,将传统医德转化为职业精神
六、结语

(2)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论文特色与创新点
第一章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
    第一节 道德与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
        一 道德与职业道德
        二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概述
        三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作用
    第二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 我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演变
        二 国外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演变
        三 中外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之比较
    第三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坚守医学崇高宗旨
        二 有利于树立医学职业观念
        三 有利于培养医学人文情操
        四 有利于提升医学服务质量
第二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第一节 敬佑生命、心怀大爱
        一 救死扶伤,生命至上
        二 普同一等,尊重病患
    第二节 精益求精、甘于奉献
        一 至精至微,博极医源
        二 淡泊名利,无私无畏
    第三节 协同救治,全周期保障
        一 通力合作,科学施治
        二 预防为主,重视健康教育
第三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背景、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当前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背景
        一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中国”战略等政策的提出
        二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
        三 市场经济文化产生的负面效应
    第二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现状
        一 公立医院的医德状况
        二 民营医院的医德状况
        三 医德教育的总体状况
    第三节 当前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 新时代健康战略促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革新
        二 医学科技理性抑制职业道德教育情怀
        三 市场经济文化削弱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第四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对策分析
    第一节 充实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一 紧扣人民健康,教育体现社会化方向
        二 守正革故鼎新,汲取传统养分
        三 强化人文情怀,坚持预防为主
    第二节 创新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一 注重个体修养,培养医德情感
        二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实际改造
        三 建设专业队伍,关注思想动态
    第三节 拓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一 创设文化氛围,进行隐性教育熏陶
        二 宣传榜样人物,引领业内新风范
        三 强调知行合一,激发医德评价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着作类
    二 中外期刊论文类
    三 硕博士论文类
    四 报纸类
    五 网络资料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我国临终关怀的生命伦理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我国临终关怀的缘起及依据
    (一)临终关怀的兴起
    (二)临终关怀的伦理本质及特征
    (三)发展临终关怀的依据
二、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调查分析
    (一)临终关怀的总体现状
    (二)临终关怀的调查分析
三、我国临终关怀的生命伦理困境
    (一)传统生命观“避讳”临终关怀
    (二)传统孝道观“拒绝”临终关怀
    (三)传统医德“抵触”临终关怀
    (四)“优死”与“痛生”的两难抉择
    (五)“知情权”与“善意隐瞒”的冲突
    (六)“有效治疗”与“过度治疗”的选择困境
    (七)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混淆
四、我国临终关怀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继承发展传统思想中“尽善”的生死观
    (二)树立家庭关怀下的新型孝道观
    (三)建立“医者仁心”的医疗伦理观
    (四)开展生命伦理教育,普及临终关怀理念
    (五)扩大临终关怀队伍,广泛吸纳专业人才
    (六)加强社会政府支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七)进行本土化模式探索,开展社区临终关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思想发展概述
        一、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
        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
    第二节 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一、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第二章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解读:概念、特征及冲突表现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念解析
        一、医患关系的“主体”在不断扩展
        二、医患关系的“内涵”在不断延伸
    第二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总体特征
        一、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
        二、当代中国医患矛盾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第三节 当代中国医患冲突的具体表现
        一、医患之间权利的冲突
        二、医患之间利益的冲突
        三、医患之间文化观念的冲突
第三章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成因
    第一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伦理理论原因
    第二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实原因
        一、医方的不正当作为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二、患方维权意识的觉醒及行为的不成熟是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的综合作用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助推器
        四、制度供给不足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 制度伦理视角下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方案
    第一节 公正:医患双方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公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原则
        二、从权利和义务之关系的角度看医患关系
    第二节 公正的医疗卫生制度是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基础
        一、从医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二、从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三、从媒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第三节 德性重塑是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重要路径
        一、医德的重振
        二、患者就医道德的构建
        三、医药企业企业道德的重构
        四、媒体道德的强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德教育中的价值启示及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问题分析
    1.1 与专业教育相比,医德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1.2 以职业为中心开展道德教育,导致医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公共价值相互割裂
    1.3 德性伦理教育边缘化,生成难以克服的道德困境
2 传统医德的价值启示
    2.1 “德为医先”的重德思想
    2.2 “济世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2.3 “正己成人”的德性伦理传统
3 传统医德在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3.1 将传统医德融入医德教育理论课,帮助医学生树立重德意识
    3.2 将传统医德渗透于医德教育实践活动中,增强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3.3 在知行互动中强化医学生的德性修养,实现德性伦理传统的复归
4 结语

(7)从“人德”到“医德”的变迁:近代中国医德解析——以《医业伦理学》为代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业:由“道德化”到“职业化”
2 医德机制:由“体仁”到寻求制度与组织
3 理想人格:由“仁人”到“良医”
4 结语

(8)儒家文化的医德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 儒家文化是医德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1.1“泛爱众”是博爱情怀的文化渊源
    1.2 儒家伦理思想为医德教育提供方法论支持
    1.3 传统医德思想为大学生医德教育提供直接素材
2 儒家文化融入医德教育的路径
    2.1 返本开新:用儒家文化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2.2 仁者爱人:将儒家的“仁爱”思想作为大学生医德教育的前认知结构
    2.3 知行统一:将儒家文化融入教学与实践等环节
    2.4 承故鼎新:实现儒家伦理思想在医德教育中的现代性转化

(9)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渊源
    2.1 儒家道德教育思想
        2.1.1 培养品德高尚的君子贤才
        2.1.2 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2.1.3 儒师的身教言传法
    2.2 道家道德教育思想
        2.2.1 培养抱朴守真的自然人
        2.2.2 无欲无求的义利观
        2.2.3 行不言之教
    2.3 佛家道德教育思想
        2.3.1 普度众生的教育目标
        2.3.2 止恶行善的慈悲情怀
        2.3.3 顿悟反思的自我教育
第3章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体系
    3.1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基本内容
        3.1.1 以医乃仁术为核心内容
        3.1.2 以少私寡欲为基本准则
        3.1.3 以医规戒律为行为规范
    3.2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方法
        3.2.1 名医名家的榜样激励
        3.2.2 师徒相授的言传身教
        3.2.3 反躬自省的自我教育
    3.3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途径
        3.3.1 朝廷作用
        3.3.2 家族规训
        3.3.3 师徒传承
        3.3.4 自我教育
第4章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评价
    4.1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贡献
        4.1.1 为现代医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4.1.2 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1.3 促进医务工作者完善道德修养
    4.2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局限
        4.2.1 过度强调道德自律
        4.2.2 医德教育缺乏组织
        4.2.3 拘泥封建道德礼教
第5章 对当代医德教育的启示
    5.1 融入传统医德教育的合理内容
        5.1.1 加强慈悲仁爱教育
        5.1.2 重视正确义利观的教育
        5.1.3 强化古代医德医戒的学习
    5.2 采取灵活多样的道德教育方法
        5.2.1 注重榜样示范作用
        5.2.2 运用启发式道德教育方法
        5.2.3 加强临床实践道德修炼
    5.3 完善医德教育途径
        5.3.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5.3.2 发挥临床医师作用
        5.3.3 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传统医德的现代转化与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医德的特点
    1.1 济世救人的行医观念
    1.2 尊重生命和尊重病人的“贵生”思想
    1.3 重义轻利的行医观念
2 传统医德面临的困境
    2.1 社会环境和行医模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对传统医德提出了挑战
    2.2 传统医德因其过于鲜明的德性论与义务论特征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
3 传统医德现代转化的路径
    3.1 德性与规范相结合
    3.2 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3.3 价值与义务相结合
4 结语

四、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德(论文参考文献)

  • [1]传承与创新传统医德的困境与出路[J]. 邹苏. 教育教学论坛, 2021(17)
  • [2]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 姜荔雯.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医学职业精神构建的价值支点与实现路径[J]. 王真,杨茂玲,徐嘉鸣,李艳超,李文玉,孙涛,曹德品,杨立斌.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06)
  • [4]我国临终关怀的生命伦理困境研究[D]. 梁胜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D]. 何绵锦.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
  • [6]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德教育中的价值启示及实现路径[J]. 张立方.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04)
  • [7]从“人德”到“医德”的变迁:近代中国医德解析——以《医业伦理学》为代表[J]. 潘新丽. 医学与哲学(A), 2018(10)
  • [8]儒家文化的医德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探微[J]. 张一梦,曲相艳,左振.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05)
  • [9]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探析[D]. 韩兴龙. 吉林大学, 2018(01)
  • [10]传统医德的现代转化与借鉴[J]. 张立方.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8(01)

标签:;  ;  ;  ;  ;  

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学伦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