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S-DBMS中的更新传播技术及其测试分析

ECS-DBMS中的更新传播技术及其测试分析

一、ECS-DBMS中的更新传播技术及其测试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昭[1](2021)在《面向云系统性能优化的学习增强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学习增强系统设计是指在传统的云系统架构中引入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ML)或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框架形成的新的系统框架,旨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云系统的性能和自适应性。具体而言,伴随着互联网服务的快速发展,用户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云服务商服务的业务、承载的数据流也更加多样。复杂多变的系统环境为性能优化如动态参数调整、路由调度优化、增强负载平衡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即便在相同的框架下,针对不同的业务和数据流,其系统状态和优化方案也不尽相同。传统的优化解决方案通常需要对具体的业务场景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导致在迁移性、扩展性和自适应性上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快速迭代,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展现出了优异的抽象建模能力,为系统状态建模和系统性能优化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观察收集系统行为和数据流信息,对系统行为、系统数据流进行抽象拟合,从而更好的实现系统性能优化。然而,由于ML/DL模型具有天然的不确定性,而系统有着极高的可用性要求,直接简单的收集历史数据,将模型套用在系统场景中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性能优化问题,且难以部署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本文旨在设计实现适用于系统性能优化目的学习增强系统工具链。为了使系统优化任务场景和人工智能的数据收集、模型推理、训练组合与测试更好的协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我们首先从真实系统需求出发,探究数据采集策略,设计具体的优化方案;之后,我们提出了通用性更强的模型自动组合建模策略;最后,为了帮助开发者理解模型行为并对目标模型进行测试,我们设计了基于误差分布的黑盒模型测试工具。本文主要研究包含了下述四个部分:(1)面向系统参数优化的学习增强设计。端到端的参数优化是经典的系统性能优化任务之一,通过对框架中的开放参数进行配置调整,从而实现对关键系统性能指标的优化。然而,参数调整需要等待系统启动并稳定后才能收集到有效数据,而且性能指标(例如吞吐、延时等)容易受到外因影响而产生噪音导致度量不准确。为了解决采样耗时长、采样性能评估有噪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 Metis——一个基于贝叶斯优化的鲁棒性强的参数优化服务。我们设计了噪音点检测和组合型采样方法,从而在有噪音环境下能够主动采集到有效信息。我们在真实的BingAds的IDHash缓存的尾端延迟优化任务中对本文所述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证明,在相同采样数量下,我们的方法相比于其他采样法给出了尾端延迟更低的参数组合方案。(2)面向优先级调度的学习增强设计。端到端的实时调度任务是我们在传统系统任务中的另一项探索。实时调度任务的性能评估包含了调度算法开销和后端任务执行开销。因此,在具体调度时需要考虑二者的协同以获取最优效果。为此,我们实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序列调度工具LearnedRanker,利用输出权重作为调度优先级并设计模型结构的自动调整以最优化端到端的延迟。另外,为了最大化调度模型性能,我们实现了基于梯度的主动数据生成和剪枝压缩技术。我们在基于正则表达式的规则检验任务中进行序列优化,以提升规则检验速度。在两个真实的规则检验集合(CRS和Snort)和三个常见的规则检验框架(PCRE,RE2和HyperScan)中将我们的序列优化算法作为插件验证LearnedRanker性能,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相比于静态算法和传统调度方法,能够大幅缩减整体时延。(3)学习增强系统设计与运维。尽管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优化系统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传统系统优化领域的探索告诉我们仅仅依赖现有的ML/DL算法并不能真正的实现学习增强的范式转变。为此,我们报告了在微软的研究和解决生产环境下部署学习增强系统所积累的经验,并提出了 AutoSys框架,AutoSys框架将学习增强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统一。它解决了一些常见的设计问题,包括ad-hoc或非确定性作业、由于模型不确定性导致的系统故障以及可扩展问题等。此外,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生产系统WebSearch来展示应用AutoSys的优势。最后,我们分享了这几年来在设计和使用学习增强系统过程中所产生的难以预料的影响以及我们获取的经验教训。(4)基于误差分布的性能预测模型测试工具。在新的系统、框架、版本上线前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而学习增强系统中的学习参数构成的模型几乎是一个黑盒子,复杂、难以理解且具有天然的不确定性。潜在的错误决策会造成性能下降、阻塞甚至系统崩溃。这一问题阻碍了学习增强系统在真实生产环境的部署。传统的模型测试通过对抗生成或随机扰动的方式生成使模型决策错误的样本。而孤立的样本点集合不能反映出模型在整个数据空间的整体水平,容易产生测试结果覆盖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 Tapio,一个基于误差分布拟合的测试工具,通过最小化最大不确定性区域面积的方法来快速拟合全局误差分布。由此将已训练模型的全局表现水平展现给开发者,帮助开发者对模型进行微调或学习框架进行约束,以实现学习增强系统可靠性提升,推动其在真实场景下的部署。我们在RocksDB和Azure VM两个不同的场景下,对其性能预测模型进行测试。我们验证了 Tapio可以有效的帮助RocksDB的写吞吐性能提升,Azure VM的预测准确率提升。

张双双[2](2020)在《燃气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天然气输送管道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生管道的破损泄漏,引起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能源损失。因此,对于燃气管道的维护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及时地发现燃气管道的泄漏和精确地定位燃气管道泄漏点位置。针对燃气管道泄漏不易实时监测和难以精确定位的问题,本文设计了燃气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该系统由燃气管道泄漏监测子系统和定位子系统两部分构成。监测子系统实现泄漏的实时监测,显示泄漏的大致区域;定位子系统在泄漏区域内使用,进行泄漏点的精确定位。燃气泄漏监测子系统由检测节点和汇聚节点构成,检测节点安装在燃气管道的近地面,主要由燃气传感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和LoRa模块组成,实现燃气泄漏的检测与上传;汇聚节点应用LoRa模块将一定区域内的检测节点数据汇聚,再利用NB-IOT模块上传至监测平台。燃气泄漏定位子系统是由传感器阵列和汇聚节点构成,传感器阵列中的检测节点主要由次声波传感器、STM32F103C8T6、LoRa模块构成,对泄漏时的次声波信号进行采集与上传;汇聚节点汇聚传感器阵列的数据,并进行定位算法运算,得到泄漏点位置,除在本地移动终端显示泄漏点位置外,还将泄漏点上传至监测平台,其中燃气泄漏监测子系统和定位子系统共用一个监测平台。监测平台接收数据,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可实现检测节点的管理、数据的实时显示、泄漏报警、燃气泄漏范围显示、泄漏点位置显示、数据查询及报警提醒等功能。针对定位子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次声源的燃气管道泄漏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改进TPSN时钟同步算法对各个节点的时钟进行同步调整,接着采用传感器阵列对泄漏点产生的次声波信号进行检测,利用广义互相关法进行时差运算,最后结合建立的几何模型对泄漏点进行定位。最后对燃气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燃气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和精确定位的功能,为燃气管道泄漏点的检出维修提供了可靠依据。图[67]表[3]参[71]

郭旖旎[3](2020)在《供热监管与投诉监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集中供暖的背景下,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暖质量愈发受到关注,而供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解决及时效也是群众关注的另一大问题。目前B市对其城市供暖系统缺乏有力的监管手段、管理被动,无法及时监测供热单位的运行情况、对供热基础数据的掌握不够充分;此外,供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依赖用户投诉发现、解决,无法保证问题解决的时效。本项目建立了一个信息化监管平台—供暖监管与投诉监督系统。本文首先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先是分析了系统总体需求、业务需求,接着划分了系统的功能结构,系统包括供暖监管子系统和投诉监督子系统,由供热监测、热力地图展示、热力数据可视化、投诉工单、投诉大屏、投诉地图、呼叫管理、投诉统计与排名八个功能模块构成;然后,以用例图的形式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并从响应速度、可靠性、稳定性、易用性四个角度分析了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随后,从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功能架构设计以及数据库表以及其关联关系几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功能划分、业务逻辑关联、数据库表。接着,通过功能模块的类图、时序图以及具体实现图给出系统的详细设计。最后,在测试和验证阶段,设计了测试用例,并根据测试方案部署测试环境、执行测试来模拟用户使用系统,并根据测试结果评估了软件的质量。该系统的建设实现了B市供暖系统的信息化监管,在系统中能够监管各供热单位的实时数据、供暖设施故障、投诉的问题的解决情况等。目前,该系统已经通过了系统测试并完成上线,等待用户使用。

马云(RANGSARIT PESAYANAVIN)[4](2018)在《面向Web服务器备份系统的惰性更新复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使用数据Web服务器备份系统备份关键数据是解决数据损坏和丢失的可行方案。在冗余技术中,一个节点可以向另一个节点发送请求。以这种方式,如果一个或几个节点不能运行,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止运行。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提出在Web服务器备份系统中使用惰性更新复制技术,以获得更好的服务效能。使用离线模式修复系统、在时间约束下能正常使用。然而被动复制技术是Web服务器备份系统中最流行的复制技术,但是效能低,本文研究了两种基于惰性更的新复制技术。一是懒惰更新的周期性复制技术(PeriodicLazy-update Replication)。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在伸缩性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复制;或者是在非常复杂的条件下要进行数据访问。采用比较版本来来决定要更新的内容是相对容易,但对于返回对象集合的系统中判断最新的集合是什么内容相对困难。对于这大多数这类系统,需要写的集合正常小于副本的节点,而直接将懒惰更新复制技术应用到其他副本节点上,这样一来所有副本节点获得更新的周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不在同一窗口。这种有懒惰更新复制技术的基本运行特征,主服务器将客户端请求消息以日志格式存储在主服务器,然后等到预定的时间收集日志数据到备份服务器。二是懒惰更新的日志复制技术(Log-Replicated Lazy-update Replication)。其工作原理是获得了操作日志信息,当要进行精确的恢复与选择性的恢复时。首先由用户利用数据查询、浏览工具确定需要恢复的文件操作集,然后利用相应的日志数据按记录产生顺序逐条生成恢复请求,发送给文件服务器端的代理程序,由它通过请文件系统恢复模块进行恢复。这种就是应用懒惰更新复制技术,即主服务器以日志格式存储客户端,当有请求的消息时,会立即发送到备份服务器上。上述懒惰更新复制技术的特点是自动扫描本地文件并完成数据懒惰更新复制,大大降低了数据出错率以及响应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惰性更新复制技术比被动复制技术在Web服务器备份系统部有良好的效能。

姜英明[5](2017)在《FZCORS数据自动处理和在线服务系统》文中研究说明基于FZCORS在运营和维护中出现的问题,并考虑拓展FZCORS的功能和应用范围的需要,设计并实现了 FZCORS数据自动处理和在线解算服务系统。其中FZCORS参考站数据的自动解算系统采用C/S架构设计,集成了 TEQC、Bernese和GAMIT/GLOBK等众多优秀的GNSS数据处理软件,基于关系数据库系统MySQL,实现对FZCORS参考站数据的自动处理和统一管理。FZCORS在线解算服务基于B/S架构设计,结合TEQC和GAMIT/GLOBK程序,对用户上传的观测数据,结合周边FZCORS参考站的数据进行联测,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在线解算服务。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性质,设计并实现了在线解算时对参与联测的FZCORS站点的选取算法。在进行系统测试时,使用FZCORS参考站数据自动处理系统对FZCORS于2014年12月份共31天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对输出成果的统计显示,Bernese和GAMIT/GLOBK两个软件解算的坐标各分量的平均差值在2cm内。使用FZCORS用户数据在线解算服务对FUQI和RUAN两个站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输出成果的统计显示,系统的解算精度随用户数据的观测时长递增,当用户数据多于6小时时,输出坐标各分量与周解的差值在2cm内,当用户数据多于12小时时,输出坐标各分量与周解的差值在1cm内。系统的测试和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提高FZCORS参考站数据的解算效率和数据利用率,并拓宽了 FZCORS的应用范围,为用户带来便利。

贾伟洋[6](2017)在《基于群组用户画像的农业信息化推荐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农业信息,出现了“信息过载”现象,使得农业从业人员寻找感兴趣的信息愈发困难,无法及时、有效并且准确地获取满足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因此,对用户与系统交互时产生的Web日志、评分等信息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构建农业用户画像预测用户的兴趣偏好,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是解决“信息过载”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的农业用户画像主要由基本信息子画像、内容偏好子画像、会话子画像和评分子画像四部分构成,首先利用基本信息子画像和内容偏好子画像进行聚类得到群组用户画像,然后在群组内分别利用会话子画像和评分子画像研究个性化推荐技术,最终将推荐结果进行加权融合推送给用户,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农业群组用户画像研究。针对传统农业信息个性化服务系统中用户兴趣模型不具有代表性,难以实时更新和维护困难等情况,基于农业信息按需分类表建立农业信息Web领域本体,并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获得用户标签数据,再结合相应映射方法,构建用户画像,实现了用户画像的存储、查询和更新。利用基于改进AP算法的FCM算法对用户画像进行聚类,最终在用户群组内进行个性化推荐。本文所研究方法得到的用户画像群组,相比传统K-Means算法、改进K-Means算法和传统FCM算法,预测准确度分别提升19.87%、9.75%、7.25%,推荐准确度分别提升11.48%、11.23%、5.77%。(2)基于群组用户会话子画像的推荐技术研究。针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冷启动问题,以用户与系统交互产生的点击流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识别出用户会话信息,根据兴趣的时间段特性,结合时间对会话进行划分形成会话集,并在群组用户的会话集中找到与当前活动会话相似的会话,然后用会话替代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的用户,分析预测用户在当前会话中最可能希望关注的信息,并将其主动推荐给用户。实验证明,该算法在近邻数为120时,性能达到最优,其准确率为41.85%、召回率为16.43%,覆盖率为25.28%,流行度为7.1746;该算法进行Top10推荐时,与传统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相比,其HR@10的性能提升约34.93%。(3)基于群组用户评分子画像的推荐技术研究。针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在数据极度稀疏的情况下,出现的计算准确度不高的问题。首先利用离散量相关性质推导出信息相关系数,并以此计算用户间相似度值;然后利用用户兴趣贴近度对相似度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得到较为完善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数据稀疏度达到0.9901时,MAE为0.819002,相比COS-CF、ACOS-CF、PCC-CF、US-CF算法分别降低16.05%、14.35%、15.24%、5.95%,说明该算法能适应数据极度稀疏的推荐环境。(4)个性化农业信息推荐模型研究。针对传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信息利用率不高的情况,综合本文所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研究了农业信息推荐模型并设计了个性化推荐系统,实现了农业信息获取和个性化推荐等功能。

张向宇[7](2017)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点餐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在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由Google发布的Android系统更是由于其无与伦比的优势,使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占据着霸主的地位。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在各大运营商及政府的推广下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走向信息化发展的道路。对于传统的餐饮行业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而无线点餐系统的出现不仅转变了餐饮行业传统的服务方式,而且提高了餐饮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对餐厅形象的提升有着极大帮助,最终实现经济收益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点餐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点餐系统开发所用到的技术,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JDBC,MySQL,Tomcat等。其中客户端使用Android平台,服务器端使用Tomcat服务器,采用MySQL数据库存储数据,采用JDBC技术连接服务器与数据库。再对点餐系统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业务流程图分析系统的业务需求并对其进行用例分析,用E-R图设计数据库的表单结构,提出系统的物理框架以及整体概要设计。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划分,主要有登录模块,主菜单模块,点菜模块,餐桌管理模块,结账模块,更新模块等等。最后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分析设计与实现。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从分析测试结果可知,无线点餐系统基本实现了需求分析中的功能要求,各个界面交互性较好。

阮崇鹤[8](2014)在《基于大众信息源的城市管理移动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如今,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管理事务也是越来越复杂,人们对城市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管理需要向更智能的管理形式发展。城市管理活动不仅是需要城市管理部门的参与,也需要城市的市民和政府监管机构共同参与和配合,并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的信息优势和监管机构的监督能力。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使这一切变成了可能。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管理活动的需求,充分利用用户使用移动设备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优化设计了一系列城市管理流程,并为其建立技术模型支持。最终整合建立一个以大众为信息源的移动平台系统,实现城市管理服务的创新。该系统的工作流程模式和技术模型是具有可复制性和扩展性,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被不同城市采用。本文基于服务设计知识,系统地研究了如何利用大众信息源和众包技术,设计高效的城市管理流程,将城市管理任务合理有效地分配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色或人群中。本文也全面研究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建立移动平台系统的具体服务器端技术和Android客户端的技术。服务器端把负载均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整合为一体。应用服务器采用分层模式,数据处理层综合运用空间和地理位置数据的处理技术,业务逻辑层采用Web Service技术提供服务接口。Android客户端应用采用原生应用方式,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与此同时,采用Google Cloud Messaging服务来实现通知推送功能。系统功能方面,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分为用户模块、事件模块、事务工单模块、通知模块以及报表模块。本文从业务流程和技术细节两个方面,对系统开发的整个流程,即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最后的测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总结和实现出一套针对城市管理的移动平台系统的通用解决方案。

陈锦富,卢炎生,谢晓东[9](2009)在《软件错误注入测试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软件错误注入测试(software fault injection testing,简称SFIT)技术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一直是软件测试领域最活跃的研究内容之一.作为一种非传统的测试技术,在提高软件质量、减少软件危害及改进软件开发过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软件错误注入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动态进行了调研,对该领域相关技术进行了归类及介绍,并对当前较为有效的测试框架和原型工具进行了总结,同时介绍了正在研发的基于SFIT技术的构件安全性测试系统CSTS.在认真分析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软件错误注入测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黄燕[10](2008)在《土地利用数据更新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明确提出要实现土地数据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同时强调要建立“互联共享”的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及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快速更新机制等。本研究基于上述要求,针对互联网上土地利用数据的更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在线下载——离线编辑——在线上传——数据入库”的数据更新机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设计互联网上应用服务器端与远程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模式,实现数据的在线下载和在线上传。2、分析土地利用数据的空间拓扑规则,在此基础之上设计数据的离线编辑实现方式,即研究如何在离线状态下变更数据的图形和相关属性信息。3、实现局部数据的更新入库,并通过锁定机制解决数据入库过程中的冲突问题。4、设计测试实例,验证更新机制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上述机制是可行的,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利用数据的更新效率。

二、ECS-DBMS中的更新传播技术及其测试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CS-DBMS中的更新传播技术及其测试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云系统性能优化的学习增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研究工作
    2.1 端到端的系统优化
        2.1.1 参数优化服务
        2.1.2 含参的系统框架
        2.1.3 并发系统的调参工作
        2.1.4 基于贝叶斯的调参算法
        2.1.5 实时调度优化
    2.2 自动化建模
        2.2.1 自动模型生成与选择
        2.2.2 模块化建模
    2.3 正确性测试
        2.3.1 软件测试
        2.3.2 ML/DL正确性测试
第3章 面向系统参数优化的学习增强设计
    3.1 研究动机与场景描述
        3.1.1 场景实例:Bing Ads IDHash
        3.1.2 参数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2 Metis设计与实现
        3.2.1 Metis框架概述
        3.2.2 鲁棒性提升
        3.2.3 Metis实现
    3.3 实验验证
        3.3.1 实验设置
        3.3.2 Metis的有效性
    3.4 案例研究:BingKV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优先级调度的学习增强设计
    4.1 研究动机
    4.2 LearnedRanker
        4.2.1 LeamedRanker框架概述
        4.2.2 LearnedRanker核心方法实现
    4.3 实验验证
        4.3.1 实验设置
        4.3.2 LearnedRanker性能评估
        4.3.3 各组件基准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学习增强系统设计与运维
    5.1 研究背景与动机
        5.1.1 WebSearch概述
        5.1.2 系统复杂性
        5.1.3 运维复杂性
    5.2 AutoSys设计
        5.2.1 AutoSys框架概述
        5.2.2 API设计
    5.3 生产环境评估
        5.3.1 系统应用逻辑优化
        5.3.2 排序引擎优化
        5.3.3 数据存储优化
    5.4 AutoSys经验总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误差分布的系统性能预测模型测试工具
    6.1 研究动机
    6.2 方法设计
        6.2.1 样本生成器
        6.2.2 等价类划分
        6.2.3 GlobalLC
        6.2.4 维度切分
        6.2.5 异常点检测
    6.3 Tapio实现
    6.4 实验验证
        6.4.1 案例研究1: 测试RocksDB的写吞吐预测模型
        6.4.2 案例研究2: 测试Azure VM的CPU利用率预测模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内容总结
    7.2 探讨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2)燃气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管道泄漏检测定位方法综述
        1.2.1 直接法检测定位管道泄漏
        1.2.2 间接法检测定位管道泄漏
    1.3 国内外燃气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研究
    1.4 论文内容与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燃气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燃气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功能的需求分析
    2.2 系统方案设计
        2.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2 燃气管道泄漏监测子系统
        2.2.3 燃气管道泄漏定位子系统
    2.3 无线通信方案设计
        2.3.1 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2.3.2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4 燃气管道泄漏检测数据处理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次声源的燃气管道泄漏定位算法研究
    3.1 燃气管道泄漏产生的次声波特性
        3.1.1 次声波基本概念
        3.1.2 燃气管道泄漏的次声波特性
    3.2 燃气管道泄漏的次声源定位几何模型
    3.3 广义互相关法时延估算
        3.3.1 时延估计定位的基本概念
        3.3.2 传感器阵列中信号相关系数
        3.3.3 互相关算法的基本原理
        3.3.4 广义互相关算法的时延估计
        3.3.5 基于拟合多项式的广义互相关函数峰值计算
    3.4 定位模型其他参数计算
    3.5 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的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定位子系统的时钟同步算法研究
    4.1 影响传感器节点间时钟同步的因素
    4.2 常用调整传感器节点时钟的基本技术
        4.2.1 单向报文传递
        4.2.2 双向报文传递
    4.3 典型的传感器节点间的时钟同步算法
        4.3.1 RBS时钟同步算法
        4.3.2 FTSP时钟同步算法
        4.3.3 DMTS时钟同步算法
        4.3.4 TPSN时钟同步算法
        4.3.5 几种时钟同步算法的比较
    4.4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改进TPSN时钟同步算法
    4.5 仿真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燃气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实现
    5.1 燃气管道泄漏监测子系统的设计
        5.1.1 监测子系统检测节点硬件电路设计
        5.1.2 监测子系统汇聚节点的硬件电路设计
        5.1.3 燃气管道泄漏监测子系统软件设计
    5.2 燃气管道泄漏定位子系统的设计
        5.2.1 定位子系统次声波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
        5.2.2 定位子系统汇聚节点硬件设计
        5.2.3 燃气管道泄漏定位子系统软件设计
    5.3 燃气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监测平台设计
        5.3.1 监测平台设计的主要开发技术
        5.3.2 燃气管道泄漏监测平台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与实验
    6.1 燃气管道泄漏监测子系统的实验与分析
    6.2 燃气管道泄漏定位子系统实验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供热监管与投诉监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项目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供暖现状
        1.2.2 国内供暖现状
    1.3 本人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关键技术
    2.1 网页开发技术ASP.NET
        2.1.1 框架.NET
        2.1.2 框架ASP.NET
    2.2 使用ADO.NET访问数据库
        2.2.1 数据库访问组件ADO.NET
        2.2.2 ADO.NET数据库操作类
        2.2.3 两种ADO.NET访问数据库的模式
    2.3 GIS相关概述
        2.3.1 传统GIS系统
        2.3.2 WebGIS介绍
        2.3.3 ArcSDE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需求
    3.2 业务逻辑需求
        3.2.1 组织关系结构
        3.2.2 用户职能与用户需求
        3.2.3 业务流程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热力监管子系统功能需求
        3.3.2 投诉监督子系统功能需求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概要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功能架构设计
        4.2.1 热力监管子系统
        4.2.2 投诉监督子系统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概念模型设计
        4.3.2 数据库表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供热监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1 热力实时数据监管
        5.1.2 热力历史数据分析
        5.1.3 故障预警
    5.2 热力数据可视化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 投诉工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1 工单受理
        5.3.2 工单办理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测试方案
        6.1.1 测试目标
        6.1.2 测试方法
        6.1.3 测试范围
        6.1.4 测试流程
        6.1.5 测试环境
    6.2 系统功能性测试
        6.2.1 供热监测模块
        6.2.2 热力数据可视化模块
        6.2.3 投诉工单模块
    6.3 非功能性测试
    6.4 测试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面向Web服务器备份系统的惰性更新复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数据备份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Web服务器备份系统相关技术
    2.1 Web服务器备份系统的基本原理
        2.1.1 Web服务器备份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2.1.2 Web服务器备份系统架构
    2.2 Web服务器备份相关模型和技术
        2.2.1 备份系统模型
        2.2.2 主动复制技术
        2.2.3 被动复制技术
        2.2.4 惰性更新复制技术研究
    2.3 TPC-C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eb服务器备份系统的惰性更新复制技术
    3.1 Web服务器恢复模型
        3.1.1 Web服务器备份系统恢复的基本原理
        3.1.2 Web服务器转储与恢复
        3.1.3 全量转储和增量转储
        3.1.4 登记日志文件
    3.2 复制模型
        3.2.1 被动复制结构
        3.2.2 Web服务器备份系统的惰性更新复制模型结构
    3.3 惰性更新复制策略
        3.3.1 惰性更新的周期性复制
        3.3.2 惰性更新的日志复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
    4.1 实验配置
    4.2 实验数据
    4.3 实验结果
        4.3.1 网络流测量
        4.3.2 系统响应时间的测量
        4.3.3 事务频率分布测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以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FZCORS数据自动处理和在线服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小结
2 GNSS定位方法与CORS技术
    2.1 GNSS定位方法
    2.2 CORS技术
    2.3 FZCORS现状
    小结
3 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架构设计
    3.3 详细设计
    小结
4 系统实现
    4.1 自动处理系统
    4.2 在线解算服务
    小结
5 系统测试与应用
    5.1 自动处理系统
    5.2 在线解算服务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6)基于群组用户画像的农业信息化推荐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业信息化服务研究现状
        1.2.2 个性化推荐服务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简介
    2.1 Web信息获取
        2.1.1 Web数据挖掘理论
        2.1.2 网络爬虫技术
        2.1.3 Web信息抽取技术
    2.2 群组用户画像建模
        2.2.1 本体论
        2.2.2 用户画像技术
        2.2.3 牛顿冷却定律
        2.2.4 模糊聚类分析
    2.3 个性化推荐算法改进相关技术
        2.3.1 Session会话
        2.3.2 信息熵
        2.3.3 离散量
        2.3.4 贴近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业群组用户画像研究
    3.1 基于Web领域本体的用户画像建模
        3.1.1 农业信息资源分类
        3.1.2 农业信息Web领域本体构建
        3.1.3 Web领域本体映射用户画像
    3.2 基于Web领域本体的用户画像管理
        3.2.1 用户画像存储
        3.2.2 用户画像查询
        3.2.3 用户画像更新
    3.3 群组用户画像构建
        3.3.1 基于FCM算法的用户画像聚类
        3.3.2 优化改进FCM算法
    3.4 实验与分析
        3.4.1 实验数据
        3.4.2 实验环境和度量标准
        3.4.3 数据预处理
        3.4.4 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群组用户会话子画像的推荐技术研究
    4.1 会话数据模型
    4.2 基于会话协同过滤的农业信息推荐算法
    4.3 算法优化改进
        4.3.1 改进相似度计算
        4.3.2 识别重要会话
    4.4 实验与分析
        4.4.1 实验数据和实验环境
        4.4.2 度量标准
        4.4.3 实验设计
        4.4.4 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群组用户评分子画像的推荐技术研究
    5.1 传统相似度计算问题分析
    5.2 改进相似度计算的协同过滤算法
        5.2.1 基于离散量的相似度计算
        5.2.2 用户兴趣贴近度修正
        5.2.3 融合离散量和用户兴趣贴近度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5.3 基于离散量和用户兴趣贴近度的协同过滤算法
    5.4 实验与分析
        5.4.1 实验数据集
        5.4.2 实验环境和度量标准
        5.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信息个性化推荐模型研究与系统实现
    6.1 推荐模型研究
        6.1.1 基于农业信息Web领域本体的系统网站构建
        6.1.2 农业群组用户画像构建
        6.1.3 融合群组用户会话和评分子画像的推荐技术研究
    6.2 融合算法的有效性测试
        6.2.1 实验数据
        6.2.2 实验环境和度量标准
        6.2.3 实验方案
        6.2.4 实验结果分析
    6.3 系统实现方案
        6.3.1 系统功能
        6.3.2 系统结构
        6.3.3 系统开发及部署
        6.3.4 系统测试
        6.3.5 系统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点餐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情况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Android简介
        2.1.1 系统架构
        2.1.2 Android组件
        2.1.3 Android的优势
    2.2 JDBC
    2.3 My SQL数据库
    2.4 Tomcat
    2.5 Servlet和JSP
    2.6 无线通信技术
    2.7 Eclipse
    2.8 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业务需求分析
        3.1.2 功能需求分析
        3.1.3 性能需求分析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3 系统概要设计
        3.3.1 系统总体设计
        3.3.2 系统物理结构
        3.3.3 客户端架构设计
        3.3.4 服务器端架构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3.4.2 数据库概念模型
        3.4.3 数据库逻辑模型
        3.4.4 数据库的连接与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详细设计
    4.1 开发环境的实现
    4.2 系统模块功能分析
    4.3 详细设计
        4.3.1 客户端设计
        4.3.2 后台服务端设计
    4.4 项目结构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测试目的
    5.2 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大众信息源的城市管理移动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目的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特色和创新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2.1 Crowdsourcing服务
        2.1.1 Crowdsourcing概念
        2.1.2 Crowdsourcing应用
        2.1.3 Crowdsourcing特点和优势
    2.2 General Enterprise Framework分析
    2.3 移动应用技术
        2.3.1 应用解决方案
        2.3.2 Android Native开发技术方案
    2.4 移动应用服务器架构
        2.4.1 C/S架构和B/S架构
        2.4.2 Native应用服务器架构
        2.4.3 Web应用服务器架构
        2.4.4 Hybrid应用服务器架构
    2.5 服务器技术
        2.5.1 Web Service技术
        2.5.2 Web服务器
        2.5.3 Memcached缓存
        2.5.4 云服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的目标
        3.1.1 系统应用场景
        3.1.2 系统目标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3.2.1 角色定义
        3.2.2 系统用例
        3.2.3 Jacobson卡片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3.3.1 性能和稳定性
        3.3.2 安全性
        3.3.3 兼容性
        3.3.4 可用性
        3.3.5 扩展性
    3.4 系统环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综述
    4.2 业务流程设计
        4.2.1 CRASO分析
        4.2.2 业务流程结构
        4.2.3 GEF分析
        4.2.4 BPMN分析
    4.3 系统架构设计
        4.3.1 系统架构
        4.3.2 系统技术架构
        4.3.3 系统工作时序
    4.4 移动应用设计
        4.4.1 移动应用架构设计
        4.4.2 视图设计
    4.5 应用服务器设计
        4.5.1 服务器架构设计
        4.5.2 功能模块类
        4.5.3 服务API设计
        4.5.4 数据模型交互
    4.6 存储模型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实现环境
    5.2 系统关键流程
        5.2.1 安全验证流程
        5.2.2 事件模块流程
        5.2.3 事务工单模块流程
        5.2.4 通知模块流程
        5.2.5 报表模块流程
    5.3 系统主要界面
        5.3.1 用户模块
        5.3.2 事件模块
        5.3.3 事务工单模块
        5.3.4 通知模块
        5.3.5 报表模块
    5.4 系统测试
        5.4.1 功能测试
        5.4.2 非功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土地利用数据更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
        1.1.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1.2 土地利用数据更新流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和支撑技术
    2.1 Web Services
        2.1.1 Web Services技术的特点
        2.1.2 Web Services的构架
    2.2 时空数据管理
        2.2.1 空间数据库
        2.2.2 空间数据库引擎
        2.2.3 时空数据模型
    2.3 数据传输与复制技术
        2.3.1 数据传输表达交换格式XML
        2.3.2 远程数据的通信机制
第3章 土地利用数据的组织方式和空间拓扑关系
    3.1 数据组织
        3.1.1 土地利用数据库和数据分层分幅
        3.1.2 数据分层方式
        3.1.3 层内数据结构
    3.2 土地利用数据的空间拓扑关系
        3.2.1 空间拓扑关系
        3.2.2 面向土地利用的空间拓扑规则
第4章 土地利用数据的更新机制
    4.1 土地利用数据更新机制的操作流程
    4.2 局部区域的数据提取
    4.3 数据远程传输
        4.3.1 数据发送与接收机制
        4.3.2 数据传输的安全控制机制
    4.4 数据离线编辑的实现机制
    4.5 数据更新
第5章 更新机制的实例测试
    5.1 选题背景和目标
    5.2 测试实例的系统介绍
        5.2.1 运行环境
        5.2.2 系统结构
        5.2.3 功能模块划分
    5.3 功能介绍和测试
        5.3.1 系统配置子模块
        5.3.2 图库管理子模块
        5.3.3 应用服务器端
        5.3.4 通讯模块
        5.3.5 通用浏览器端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内容与结论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ECS-DBMS中的更新传播技术及其测试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云系统性能优化的学习增强设计研究[D]. 李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6)
  • [2]燃气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研究[D]. 张双双.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3)
  • [3]供热监管与投诉监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郭旖旎.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面向Web服务器备份系统的惰性更新复制技术研究[D]. 马云(RANGSARIT PESAYANAVIN). 广西大学, 2018(12)
  • [5]FZCORS数据自动处理和在线服务系统[D]. 姜英明. 山东科技大学, 2017(03)
  • [6]基于群组用户画像的农业信息化推荐算法研究[D]. 贾伟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7]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点餐系统的设计[D]. 张向宇. 武汉轻工大学, 2017(06)
  • [8]基于大众信息源的城市管理移动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阮崇鹤.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9]软件错误注入测试技术研究[J]. 陈锦富,卢炎生,谢晓东. 软件学报, 2009(06)
  • [10]土地利用数据更新机制研究[D]. 黄燕. 浙江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ECS-DBMS中的更新传播技术及其测试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