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刚性基层养护期收缩开裂的发展过程分析

半刚性基层养护期收缩开裂的发展过程分析

一、半刚性基层养护期干缩开裂发展过程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1](2021)在《贵州公路水泥锰渣稳定碎石基层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我国大量锰矿资源被陆续发现,电解锰行业得到长足发展,电解锰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解锰渣是生产电解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固废材料,利用率低,堆存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锰渣中残留的可溶性锰(Mn)、氨氮(NH4+-N)等污染物,极易造成土壤、地表水、空气等污染。本文以锰渣的无害化处理为出发点,通过对锰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固化剂对锰渣的稳定固化效果,结合道路工程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稳定固化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水泥、石灰和粉煤灰对锰渣的稳定固化效果和机理,并依据路用性能要求得到水泥、石灰、粉煤灰最佳组合。将稳定固化后的锰渣固结体替代部分集料,充分利用锰渣粒径较细能较均匀地分布填充骨架空隙的特性,通过合理的级配等级选择,使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形成骨架密实型结构,获得具有较高强度、刚度和整体性较好的水泥锰渣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通过对不同配比的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回弹模量等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得到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和刚度随锰渣添加量、水泥剂量、期龄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水泥剂量为4%和6%时锰渣添加量为20%,水泥锰渣稳定碎石具有良好力学性能。满足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大多数交通情况下道路路面基层材料力学性能要求。通过柱浸试验模拟30年锰渣经稳定固化后制成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在雨水的长期冲刷、浸泡等作用下,可溶性锰和氨氮的淋溶特性,发现锰从第19年开始上升,而NH4+-N浓度一直缓慢下降,均低于相关环保指标要求。在满足环保要求和力学性能要求基础上,研究了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水稳定性、干燥收缩、温度收缩等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水稳定性均超过70%,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4种水泥锰渣稳定碎石的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范围分别为44.3~67.3和7.3~8.8,干缩抗裂系数和温缩抗裂系数范围分别为7.6~11.3和56.0~68.0,干缩抗裂指数和温缩抗裂指数范围分别为0.27~0.56和0.74~0.89,经抗裂性能综合评价,水泥锰渣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甘学超[2](2020)在《基于抗裂性能的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半刚性基层以板体性好、承载能力强、较好的经济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的承重层,目前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一般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主。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实际公路工程项目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早期受到干燥收缩易产生干缩裂缝、通车后期受到温度应力的影响易形成温缩裂缝等。本文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为目的,延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面使用年限,减少后期路面维修成本。从级配细观骨架结构特征出发,建立离散元数值模型,研究不同级配的骨架结构效应并提出级配评价方法,优化级配组成,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补足水泥剂量使用过多而降低抗裂性的短板,同时通过不同成型方式、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等室内试验验证级配的可行性。最后结合实际工程铺筑试验段,采用本文推荐级配,并对比不同搅拌方式下的基层混合料摊铺效果。具体内容如下:(1)在级配优化方面,本文建立了三种典型级配的离散元模型,在不同宽度加载板的情况下,采用循环加载的方式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并监测追踪混合料内部接触应力、力链分布、应力传递图等监测项目,分析了加载过程中三种级配细观结构力学响应规律。提出了应力传递率、主骨架应力分布率等骨架结构优良性评价标准。结果表明:GK骨架空隙级配与GM骨架密实级配的骨架结构效应优于XF悬浮密实级配。(2)级配设计采用了粗细集料分开设计方法,粗集料分级掺配、细集料i法级配设计,确定了分级掺配振实试验所得ZD-1的级配组与其他13组不同掺配比的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组,并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对不同级配进行了骨架结构评价,推荐了四组级配JS-5、7、9、ZD-1可以作为具有优良骨架结构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使用。(3)在室内试验方面,通过不同击实方式试验、不同成型方式的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和收缩性能试验对比。试验表明:重型击实造成的颗粒级配变化比振动击实级配变化程度高,是振动击实破碎程度2.4倍;振动成型试件在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试验结果是静压成型的1.14倍、1.53倍;相比静压成型,振动成型干缩应变降低了8%,且在试验监测的前7d,采用振动成型方式的试件平均干缩系数降低18.5%,说明了振动成型方式在早期可以有效减少混合料的干燥收缩。(4)以不同水泥剂量、级配、龄期作为研究要素,通过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试验,综合分析了力学性能与收缩性能随着水泥剂量和龄期的增长变化规律。并采用抗裂性评价方法对不同级配组成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了设计级配在各个性能方面均优于规范级配。(5)依托实体工程修筑了试验段,对比振动搅拌与静力搅拌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用效果。通过现场取芯强度试验、水泥剂量检测以及裂缝观测等手段,得出振动搅拌技术优于静力搅拌技术,并验证了本文级配设计方法所得的相关结论。

张洁[3](2020)在《高掺量精炼钢渣水稳基层路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6年至今,我国钢铁年总产量一直占领世界领先地位,而钢渣作为钢铁生产的副产物,现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和资源再利用问题。故为实现钢渣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本文以广西北海诚德不锈钢厂精炼钢渣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含水率、物理性质及有害物质重金属析出等进行实验分析,针对其颗粒偏细、无活性、存在6价铬等重金属成分及其在公路应用中易于开裂等特点,研发专用路用激发剂,制备低收缩抗裂钢渣混合料,并验证其力学性能及安全性,为精炼钢渣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将不同组别钢渣烘干后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相关分析,并结合SEM电镜扫描以及X射线衍射对精炼钢渣进行相应的微观性能分析,得出结论:本文所取精炼钢渣初始含水率较高,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a O、Si O2、Mg O、Al2O3、P2O5,粒径主要分布在0.075-2.36mm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活性和凝胶性。同时钢渣中f-Ca O及f-Mg O含量远低于规范限值要求,属弱膨胀性,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通过7d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测定不同掺量的2种不同组分激发剂对纯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和水泥碎石稳定钢渣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论显示:激发剂的加入能够显着提高钢渣混合料的抗压强度,8%水泥掺量、4.75%激发剂掺量的纯水泥稳定钢渣试块7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以达到8.13MPa。(3)通过对比击实实验和7d、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等实验结果,选取混合料最佳配合比,实验结果显示:相同激发剂和水泥含量的纯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强压强度优于水泥碎石稳定钢渣混合料,且水泥的掺量与钢渣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成正比,然而过高的水泥用量易导致强度超标,最终水泥水化造成干缩开裂。最终选取8%水泥掺量、3.75%激发剂掺量混合料为最优配比,其7d、28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7.22MPa、7.962MPa,同时90d劈裂强度1.634MPa、90d弯拉强度2.416MPa。(4)对所选混合料的干缩性能、抗冻性能和重金属含量进行实验测试,并得出结论:激发剂的加入可有效抑制精炼钢渣水稳材料的收缩,同时含有激发剂的混合料试件比不含激发剂试件的冻融损伤小,可见激发剂也可提高混合料的抗冻性能。最后加入激发剂的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其纯水浸泡重金属含量仅为规范标准要求的十分之一,且远低于不含激发剂的钢渣固体原材料,激发剂对混合料重金属析出也有有利影响。(5)在北海市铁山港固废工业园厂区铺设配合比为钢渣:88.25%、水泥:8%、激发剂:3.75%、水20.3%的精炼钢渣路面基层试验路段,发现该配比钢渣作为路面基层材料铺设效果较好;但因北海天气炎热,洒水养护较多,影响了其含水率,导致其易失水造成干缩开裂影响了整体稳定性,故工程实践应注意控制含水率,避免发生相同问题。

姚鑫航[4](2020)在《基于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路面抗反射裂缝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公路建设中,一直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作为道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而伴随路面结构类型和道路铺筑技术的发展,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暴露出了易产生反射裂缝、抗水损能力差、耐久性低等难以忽视的缺点。所以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研究开始被关注,柔性基层能够吸收和消减半刚性基层裂缝尖端应力和应变,从而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并切实提高道路的整体寿命。但由于级配碎石基层较低的模量、容易产生永久变形以及工艺要求较高的特点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沥青材料作为柔性基层的全厚式沥青路面由于造价较高,工程实际中也难以接受,导致常用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并未得到普及应用。SRX(Solution Road Soilfix)聚合物是最近几年中国际筑路工程开始推广使用的一种有别于沥青材料的新型高分子树脂聚合物。SRX聚合物以水作为分散介质,均匀掺加到碎石土混合材料中,然后经压实和干燥养生,在构成道路结构层的土石固体颗粒表面形成稳定有机粘膜,成为强度高且韧性大的柔性结构层。本文针对豫东地区的地质条件,采用开封地区的砂石材料,通过系列试验探索了SRX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路面的适用条件与技术特点,基于室内CBR试验进行SRX聚合物稳定碎石的级配组成设计,根据强度提升率和性价比确定SRX聚合物稳定碎石的合理SRX掺量为0.5%。通过试验分析了成型方法养生条件、养生时间等诸多因素对SRX聚合物稳定碎石整体强度的影响。从强度特性、收缩特性、抗疲劳特性、水稳定性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表明SRX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作为一种柔性基层具备抗反射裂缝性能的同时具有很好的路用性能。最后依据新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提出了SRX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并与传统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SRX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实际应用的经济性。

邹启东[5](2020)在《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道路大中修产生的旧水泥稳定碎石铣刨后重新利用,既可以解决废弃材料的处理问题,又能减少道路工程对天然砂石材料的消耗。然而如何有效的利用铣刨料,使路面基层废旧材料资源化利用实现最大价值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掺加玄武岩纤维的方式来改善水泥稳定铣刨料的路用性能,通过原材料性质试验、影响因素的研究、混合料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抗冻性能试验,对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进行系统的研究,为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在道路基层的应用提供参考。首先,分别对铣刨粗、细集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结论表明:与天然集料相比,铣刨粗集料的吸水率、压碎值和针片状颗粒含量偏高,表观密度降低。铣刨细集料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升高,表观密度和砂当量有所降低。通过SEM电镜扫描和EDS分析铣刨料表面特征与成分可知,铣刨料表面存在的微裂缝、微孔隙和相当数量的硬化水泥砂浆是引起铣刨料技术指标降低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了研究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铣刨料的配合比,以7d抗压强度和7d干缩系数为评价指标,以0.6‰、0.8‰、1.0‰的纤维掺量,12 mm、18 mm、25 mm的纤维长度,铣刨细集料+天然粗集料、铣刨粗集料+天然细集料、全铣刨料的铣刨料掺配方式为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的纤维掺量、长度和铣刨料掺配方式的影响次序和最佳掺配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铣刨料掺配方式对混合料7d抗压强度和7d干缩系数的影响效果均最为显着,纤维掺量的影响效果大于纤维长度;当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为0.8‰、纤维长度为18 mm、铣刨料掺配方式为铣刨细集料+天然粗集料时,混合料的7d抗压强度最大、7d干缩系数最小。然后,在选定的设计参数的基础上,再分别对不同试验龄期的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水泥稳定铣刨料和普通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干缩试验、温缩试验和冻融试验,测试其路用性能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铣刨料的掺加使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有所上升,其中7d抗压强度、28d劈裂强度和7d抗压回弹模量提高最明显,分别高达45%、10.3%和29.7%;抗裂性和抗冻性能均有所下降,干缩、温缩系数分别增加了16.5%和22.7%;冻融后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增加了37.5%;而随着玄武岩纤维的掺加对水泥稳定铣刨料的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抗冻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对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不明显,但干缩、温缩系数分别降低了11%和21%,冻融后的强度损失率减少62.2%;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对比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的力学性能不低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其中90d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分别高出普通水泥稳定碎石0.19MPa、0.12MPa和158.22MPa,在抗裂和抗冻性能方面接近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其中90d干缩系数、90d温缩系数和5次冻融循环后的强度损失率仅仅比普通水泥稳定碎石高0.05%、0.03%和3.3%。综合各项试验结果可知:用铣刨细集料替代天然细集料的水泥稳定铣刨料的力学性能并没有下降,抗压强度满足高等级公路基层的使用要求,但抗裂和抗冻性能均有所下降,在严寒地区,应考虑铣刨料的使用引起的强度损失;将长度为18mm、体积掺量0.8‰的玄武岩纤维掺入不仅能够解决铣刨料掺加带来抗裂和抗冻性能下降的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泥稳定铣刨料的力学性能;对比新的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和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发现新的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的力学性能不低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在抗裂和抗冻性能方面接近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最后,利用微观扫描电镜对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纤维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混合料的内部,填充水泥稳定铣刨料内部的微孔隙和微裂缝,纤维乱象分布与混合料内部的裂缝中,能够有效抑制裂缝的延伸。

张谭龙[6](2020)在《掺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废塑料纤维是由电缆废胶、废编织袋、废塑料袋为主要成分的废塑料经机械粉碎而成的丝状纤维,将其应用在道路工程中,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促进对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工程造价。本文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为目的,通过掺入废塑料纤维,以纤维掺量、养护龄期为变量,开展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干缩和温缩性能以及增强抗裂性能机理的研究;同时按照湖南省交通科技项目“复合高分子材料改性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研究”的要求,在湖南省怀化至芷江高速公路罗旧互通A匝道AK0+000~AK0+100铺设了试验路段,验证了废塑料纤维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针对废塑料纤维在回收的过程中表面被污染,导致与水泥的粘附性变差,以及纤维间相互缠结容易团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废塑料纤维表面改性的方法,即制备轻质碳酸钙对废塑料纤维进行包覆改性。轻质碳酸钙不仅提高了废塑料纤维表面的平整性和材料密度,还能很好地降低在混合料拌和中的团聚现象,同时又能使废塑料纤维的亲水性得到明显地改善,提高了废塑料纤维与水泥的粘结能力。(2)试验研究表明,当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中废塑料纤维掺量为0.30%时,在同龄期内力学性能最好,相对于7d、28d、90d养护龄期的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 5.9%、12.2%、15.6%;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 71.4%、111.1%、136.3%;弯拉强度分别提高了 1 3.0%、15.8%、16.0%;抗压回弹模量分别降低了 1.0%、2.4%、2.7%。(3)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90天的干缩变形量和温缩变形量试验,发现废塑料纤维掺量低于0.45%时,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干缩和温缩系数明显低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材料。(4)分别运用纤维应力传递理论、纤维复合材料层板理论、柔性纤维阻裂理论分析了废塑料纤维体积含量、长径比及弹性模量对提高基体材料抗裂性能的影响规律。(5)通过试验路的铺设和跟踪观测,提出了一套适合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室内试验和依托工程实践证明废塑料纤维的掺入,对水稳基层的开裂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降低了路面裂缝数量和裂缝长度,提高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裂性能。

乌日乐[7](2020)在《聚乙烯醇纤维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水泥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承载力大以及水稳定性良好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的各种等级道路。但由于水泥自身的性质导致其容易产生开裂等病害,甚至反射到沥青面层,是沥青道路主要病害来源。目前在水泥稳定材料基层中掺加纤维是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有效办法,可以很好的遏制开裂,提高道路使用寿命。本论文提出将PVA纤维掺入水稳碎石的技术方案,通过力学实验、收缩试验等全方位详细测试,对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提出了最佳纤维应用参数,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本文通过对集料配比进行设计,确定集料级配和最佳含水量。然后主要从力学性能、收缩性能和疲劳性能三个方面来研究聚乙烯醇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影响。根据添加聚乙烯醇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各项性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纤维掺量和长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纤维的最佳掺量和最佳长度。通过对干缩、温缩机理的分析,从纤维长度、水泥剂量和养护龄期等方面设计试验,以干缩、温缩系数为评价指标,探究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的影响,得出影响规律,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前提下给出纤维长度和水泥剂量的指导建议。通过圆柱体劈裂疲劳试验,与不掺纤维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对比,得出在不同水泥剂量下的疲劳数据,借助威布尔分布模型对疲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疲劳方程,确定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并对疲劳过程和疲劳机理进行深度刨析。最后通过试验路的铺筑,对上述性能进行了验证,以及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王刚[8](2019)在《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其层间处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因设计承载能力的要求,通常基层的厚度都大于施工规范要求的最大碾压厚度,不得不分层施工。为了节省工期,提高基层的整体性,特别是近年来大功率摊铺和碾压设备的发展,业主和承包商都希望加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摊铺碾压厚度。然而,一些高速公路项目的大厚度(一次性摊铺碾压成型厚度超过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大功率压实机具导致大厚度基层顶面及上部过度碾压,压实度超过102%,粗集料大量压碎,骨架遭到破坏,这种一味满足基层整体压实度,却导致大厚度基层整体力学性能存在缺陷。另一方面,2015年出版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摊铺碾压、层间处治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原材料要求方面:4.75mm以上粗集料含量、集料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断级配骨架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然而,骨架类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试验规程及评价标准基本都是延用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基层使用,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不应该格外强调密实,即不需要过度的碾压,在水泥胶浆的固结下,主要依靠混合料优良的骨架结构就可以实现大厚度基层的承载作用,应以骨架结构是否优良作为该混合料级配评价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兼顾其空隙率与密实性即可。如何设计具有优良骨架结构并且无需大吨位及大功率机具超压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是其面向于大厚度一次性摊铺碾压施工的前提。然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评价什么样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骨架结构;没有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没有一种专门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更没有合适的室内试验评价标准。另外,基层作为下部承载的非表面层,施工质量及表面现状历来不被工程施工人员重视,在上部沥青面层的覆盖下,大厚度基层的质量问题被忽略,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基-面层之间的过渡存在薄弱,甚至基-面层之间出现破碎夹层,严重影响大厚度基层的路用性能和道路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基-面层层间处治也需专门研究。为解决以上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应用存在的难题,首先,本文从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材料设计的角度出发,突破以往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仅依靠室内试验的短板,采用离散元建模,根据分级掺配的级配设计方法,从混合料内部结构的骨架+结点+空隙三个细观层次来评价及设计具有优良骨架稳定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同时依托室内试验,提出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及室内振动成型参数,并且根据力学性能试验提出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室内试验评价标准,最终完成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其次,采用离散元建模模拟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振动压实施工,提出具体参数指导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实际工程应用。最后,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基-面层层间工作环境,对基-面层之间的层间力学响应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并对层间工作状态进行分级,研发高性能的渗固型透层,提出“特殊路段特殊处理”的原则,对基-面层层间结合进行处治,提出不同分级状态下层间处治措施。论文的主要研究创新成果如下:(1)根据分级掺配的级配设计方法,采用离散元建模从骨架+接触点+空隙三方面详细的研究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细观结构,并提出了一系列骨架稳定结构评价及控制指标,如:应力传递消减比、悬浮粗集料含量、“非悬浮”粗集料平均配位数、应力集中接触点的数量、应力集中接触点平均增量、平均空隙率减量、空隙率平均变异系数。并且采用细观结构稳定性评价指标设计出三种具有优良骨架稳定特性的级配(G4、G7、G11)面向于大厚度基层应用。(2)采用细观结构评价指标定义了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以筛孔通过率累计差作为混合料级配衰变的评价指标确定了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成型方式为振动压实法,确定其振动成型参数:振动频率为30HZ、振幅为1.5mm、静面压力小于100KPa、激振力为50007000N、偏心角为60o、振动时间为120s。引入加州承载比(CBR)作为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的骨架稳定性室内试验评价指标;结合强度评价指标,提出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试验评价标准为:骨架稳定性CBR值不低于450%、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5MPa、28天弯拉强度不低于1.2MPa。(3)骨架稳定型(级配G4、G7、G1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大厚度施工振动压实时间不应低于120s,也不应超过180s,作为大厚度基层施工时其一次性摊铺碾压成型后厚度不宜超过35cm;振动压实120s后,骨架稳定型(G4、G7、G11)水泥稳定碎石上层和下层离析程度平均约为5%,中层离析约2%,离析程度显着小于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选择骨架稳定型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应用于大厚度施工可以有效的减小施工离析。动水冲刷后,骨架稳定型(G4、G7、G11)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冲刷性能明显优于悬浮密实型。(4)以“特殊路段特殊处理”为基本理念,基于单因素对基-面层层间工作状态划分为:“1”、“2”、“特殊”,三个等级;研发渗固型透层,并对基层顶面进行糙化处治,提出质量控制指标,提出不同分级路段层间透层与糙化处治的措施:“1”级处治措施为:乳化沥青透层+基层顶面构造深度≥1.2mm;“2”级处治措施为:高渗透乳化沥青透层+基层顶面构造深度≥1.2mm;“特殊”级处治措施为:渗固透层+基层顶面构造深度≥1.2mm。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设计适用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完成其目标配合比设计,提出适用于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室内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模拟振动压实施工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解决基-面层层间粘结的难题,为逐渐增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厚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胡涛[9](2019)在《沥青路面基面层连续施工对基层及层间接触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裂缝及层间的剪切、滑移是造成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裂缝及层间接触状态成为了沥青路面应用的技术难题。为此本研究提出沥青路面基面层连续施工工法,从根本上改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问题,为基层提供高温、稳定含水量的养护环境,提高半刚性基层抵抗干缩、温缩开裂的性能,防止和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通过“柔—柔”摊铺改善基面层间接触状态,提高沥青路面整体结构强度,增强基面层间粘结强度从而提高路面结构抗剪切能力,良好的基面层间接触状态能够抑制荷载型裂缝的产生和反射裂缝的发展。针对沥青路面连续施工对基层及层间接触影响研究,本文首先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了连续施工路面结构温度场模拟,在室内试验中研究了不同养护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早期性能影响,试验路的摊铺与检测验证了连续施工对基层养护温度、早期强度、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工有助于提高基层平均养护温度,能够提高半刚性基层抵抗干缩、温缩开裂的性能,防止和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通过室内拉拔试验对连续施工基面层摩擦系数和嵌入深度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通过面层压实功和连续施工高温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自主研发拉拔试验模具和多角度剪切试验模具对比研究了不同温度连续施工和常规施工成型试件基面层间的粘结性能和不同嵌入深度基面层间的粘结性能,根据Mohr-Coulomb强度理论绘制多角度层间抗剪强度图,引入剪切能Wp、Wc的概念来研究沥青路面基面层间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提出抗剪强度直线和剪切能用于沥青路面基面层间接触状态评价。结果表明连续施工可大幅度提高基面层间粘结强度,连续施工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60℃高温环境下基面层仍具有良好的抵抗变形能力。连续施工能增大基面层集料间的内摩阻力。25℃和60℃试验温度下,连续施工基面层间破坏所需剪切能Wp和Wc远远大于常规施工成型试件。连续施工能够改善基面层间接触状态,增强基面层间粘结强度,提高路面结构抗剪切能力。依托江肇及广清高速设计并铺筑连续施工试验路,在铺筑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连续施工工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多年跟踪和检测对比分析了连续施工和常规施工成型试验路的路用状况,验证了连续施工在防止裂缝和改善基面层间接触状态的积极影响。

张晓云[10](2018)在《微裂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减少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有效控制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在养护初期(1~3d)产生收缩裂缝,本文引入微裂技术。微裂技术指的是在水泥稳定类基层的养护初期,利用振动压路机对基层进行碾压使之产生细微裂缝,以防止后期随着龄期增长材料收缩产生的长、宽裂缝。水泥稳定类基层微裂后,虽然初期材料强度有所下降,但后期会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不会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和路面寿命。影响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微裂后力学行为变化以及微裂后干缩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混合料结构类型、水泥剂量、粉煤灰掺量、微裂时间和微裂程度,故要求从不同因素影响下研究微裂技术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抗干缩性能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阐述水泥粉煤灰碎石基层材料微裂技术及作用机理基础上,分析了微裂技术影响因素,并提出室内微裂试验方案;合理控制微裂程度是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材料实施微裂后能否出现理想微裂缝,以及出现微裂缝后其力学强度能否自愈的关键,为实现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微裂过程的有效控制,基于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法建立了微裂荷载、微裂时间、材料特性等因素耦合工况下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微裂程度控制模型。(2)制备微裂程度不同的试样,并对不同水泥剂量、不同粉煤灰掺量、不同微裂实施时间和不同微裂损伤程度下的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的相关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不同工况下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愈合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总结得出微裂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粉煤灰的最佳掺量。(3)以力学性能研究结果为依托,通过对材料进行室内干缩试验,在混合料结构类型、粉煤灰掺量、水泥剂量一定的条件下,分别研究微裂时间、微裂程度分别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特性的影响,确定了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材料实施微裂的最佳时间和最佳微裂程度。

二、半刚性基层养护期干缩开裂发展过程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半刚性基层养护期干缩开裂发展过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公路水泥锰渣稳定碎石基层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解锰渣来源及理化特性
        1.2.2 回收利用锰渣有价金属
        1.2.3 生产制备建筑材料
        1.2.4 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
        1.2.5 道路建设领域应用研究
        1.2.6 概述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贵州锰渣理化性质分析及固化试验
    2.1 锰渣理化性质分析
        2.1.1 粒度及比表面积分析
        2.1.2 化学组成分析
        2.1.3 XRD分析
        2.1.4 SEM分析
        2.1.5 含水率测定
        2.1.6 界限含水率
        2.1.7 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
    2.2 锰渣固化试验
        2.2.1 锰渣浸出毒性分析
        2.2.2 石灰、粉煤灰、水泥单因素试验
        2.2.3 石灰、粉煤灰、水泥正交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贵州公路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研究
    3.1 原材料性质
        3.1.1 水泥
        3.1.2 石灰
        3.1.3 粉煤灰
        3.1.4 锰渣
        3.1.5 石料
    3.2 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3.2.1 水泥与锰渣的比例
        3.2.2 水泥锰渣与集料之间的比例确定
        3.2.3 集料级配设计
    3.3 锰渣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3.3.1 试验方法
        3.3.2 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试验结果
    3.4 水泥锰渣稳定碎石的强度性能
        3.4.1 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件制备
        3.4.2 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方法
        3.4.3 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结果
        3.4.4 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5 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抗压的回弹模量和劈裂回弹模量
        3.5.1 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回弹模量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3.5.2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和劈裂回弹模量试验结果
        3.5.3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和劈裂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3.6 影响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和刚度的因素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贵州公路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环保和水稳定性研究
    4.1 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环保性能
        4.1.1 柱浸试验方法
        4.1.2 柱浸试验数据
        4.1.3 柱浸试验数据分析
    4.2 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4.2.1 水稳定性试验方法
        4.2.2 水稳定性试验数据
        4.2.3 水稳定性试验数据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贵州公路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收缩性能研究
    5.1 收缩特性试验机理与方法
        5.1.1 干燥收缩机理与试验方法
        5.1.2 温度收缩机理及试验方法
    5.2 抗裂性能评价指标
    5.3 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干缩性能
        5.3.1 干缩试验结果
        5.3.2 干缩结果分析
    5.4 水泥锰渣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温缩性能
    5.5 抗裂性能综合评价
    5.6 收缩影响因素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2)基于抗裂性能的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基于离散元的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细观结构稳定性评价
    2.1 离散元原理
        2.1.1 离散元基本原理
    2.2 离散元在道路中的应用
    2.3 离散元模型建立
        2.3.1 离散元建模
        2.3.2 离散元主要参数选择
    2.4 骨架结构稳定性分析
        2.4.1 变形循环加载对混合料内部力学响应变化规律
        2.4.2 不同级配的应力传递图
        2.4.3 不同级配的应力传递分析
        2.4.4 不同级配的有效传递分布区域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3.1 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设计
        3.1.1 级配理论
        3.1.2 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分级掺配设计方法
    3.2 骨架结构优良性比选
        3.2.1 级配设计组的应力传递率与主骨架应力分布率比选
    3.3 抗裂性稳定骨架结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设计
        3.3.1 原材料
        3.3.2 水泥剂量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振动成型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研究
    4.1 振动成型原理
        4.1.1 成型设备以及力学模型
        4.1.2 振动成型参数确定
    4.2 不同成型方式对混合料的影响
        4.2.1 试验方案
        4.2.2 不同击实方式的级配衰变规律
        4.2.3 不同成型方式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影响
    4.3 不同成型方式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4.3.1 不同成型方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成型方式对收缩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法
        5.1.1 试验方案
        5.1.2 室内试验方法
    5.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特性研究
        5.2.1 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研究
        5.2.2 间接抗拉强度特性研究
        5.2.3 抗压回弹模量特性研究
    5.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收缩性能研究
        5.3.1 干缩试验
        5.3.2 温缩试验
    5.4 抗裂性评价方法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工程应用
    6.1 振动搅拌技术原理及优势
        6.1.1 振动搅拌原理
    6.2 依托工程
        6.2.1 试验段铺筑
        6.2.2 基层配合比设计
        6.2.3 施工质量关键控制点
    6.3 试验段铺筑检验
        6.3.1 摊铺效果
        6.3.2 取芯情况
        6.3.3 试验段裂缝情况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高掺量精炼钢渣水稳基层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钢渣的综合应用
        1.2.2 国内外不锈钢渣的处理及应用
        1.2.3 国内外钢渣在道路工程上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诚德钢厂钢渣主要成分与理化性能
    2.1 钢渣的取样及加工
    2.2 诚德钢厂钢渣的物理性能研究
        2.2.1 精炼钢渣含水量测试
        2.2.2 精炼钢渣筛分试验
        2.2.3 精炼钢渣表观密度
    2.3 精炼钢渣安定性分析
    2.4 微观性能研究
        2.4.1 试验所需仪器
        2.4.2 试验步骤
        2.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5 精炼钢渣化学成分检测
    2.6 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析出测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掺量精炼钢渣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
    3.1 外加剂成分增补与活性激发原理
        3.1.1 水稳半刚性基层
        3.1.2 激发剂原理
        3.1.3 外加剂方案
    3.2 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案
    3.3 试验原材料性能测试
        3.3.1 水泥
        3.3.2 碎石
    3.4 纯水泥钢渣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4.1 击实试验
        3.4.2 7d无侧限抗压试验
    3.5 激发剂作用下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5.1 击实试验
        3.5.2 7d无侧限抗压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掺量钢渣路用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
        4.2.1 28d抗压强度试验方案
        4.2.2 28d抗压强度强度结果
        4.2.3 28d抗压强度强度结果分析
    4.3 抗弯拉强度分析
        4.3.1 劈裂强度分析
        4.3.2 弯拉强度分析
    4.4 水泥稳定钢渣的干缩性能分析
        4.4.1 水稳基层开裂机理分析
        4.4.2 水泥稳定钢渣干缩性能试验方案
        4.4.3 水泥稳定钢渣干缩性试验结果分析
    4.5 水泥稳定钢渣的冻融性能分析
        4.5.1 水泥稳定钢渣冻融试验方案
        4.5.2 水泥稳定钢渣冻融试验结果分析
    4.6 水稳试件有害物质重金属析出试验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1 试验路工程概况
    5.2 试验路段施工工艺
        5.2.1 施工准备
        5.2.2 施工
        5.2.3 注意事项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基于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路面抗反射裂缝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2.1 国内外半刚性基层抗裂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聚合物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应用现况调查
    2.1 开封市交通概况
    2.2 公路路面结构
    2.3 路况调查
    2.4 开封市区域地质及材料调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SRX聚合物原材料性能分析
    3.1 SRX聚合物强度形成机理
    3.2 SRX聚合物材料及其稳定基层的主要特点
    3.3 SRX聚合物的性能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4.1 原材料级配选择
    4.2 成型方法确定
    4.3 SRX聚合物掺量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RX聚合物稳定碎石养生规律分析
    5.1 SRX聚合物稳定碎石含水率与养生时间的关系
    5.2 SRX聚合物稳定碎石含水率与强度的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SRX聚合物稳定碎石技术性能分析
    6.1 强度特性分析
    6.2 收缩特性分析
        6.2.1 干缩特性分析
        6.2.2 温缩特性分析
    6.3 抗疲劳特性试验分析
    6.4 抗水损特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典型路面结构的确定与设计计算
    7.1 设计参数确定
        7.1.1 动态模量
        7.1.2 静态模量
    7.2 典型结构组合方案
    7.3 结构计算与比较分析
        7.3.1 结构计算
        7.3.2 经济成本比较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性质
    2.1 铣刨料
        2.1.1 铣刨料外观形貌及评价
        2.1.2 铣刨料的级配组成
        2.1.3 铣刨粗集料物理力学性能评价
        2.1.4 铣刨细集料物理力学性能评价
        2.1.5 铣刨料微观特征及评价
    2.2 玄武岩纤维
    2.3 水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试验方案设计
        3.1.1 混合料级配和水泥用量的确定
        3.1.2 试验设计
    3.2 试件制备
        3.2.1 击实试验
        3.2.2 试件制备方法
        3.2.3 试件制备过程
    3.3 试验方法
        3.3.1 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3.2 7d干缩性能试验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正交试验结果
        3.4.2 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3.4.3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4.1 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4.1.1 抗压强度试验
        4.1.2 劈裂试验
        4.1.3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4.2 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4.2.1 干缩性能试验
        4.2.2 温缩性能试验
    4.3 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抗冻性能试验研究
        4.3.1 冻融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玄武岩纤维对水泥稳定铣刨料改善机理分析
    5.1 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微观结构分析
    5.2 玄武岩纤维对水泥稳定铣刨料力学性能增强机理
    5.3 玄武岩纤维对水泥稳定铣刨料抗裂性能改善机理
    5.4 玄武岩纤维对水泥稳定铣刨料抗冻性能改善机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研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掺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层材料性能对抗裂性能的影响
        1.2.2 掺加聚合物纤维对基体抗裂性能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性质、试验方案及试件制备
    2.1 废塑料纤维
    2.2 改性废塑料纤维的制备
    2.3 水泥
    2.4 集料
    2.5 试验方案
        2.5.1 集料级配的确定
        2.5.2 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
        2.5.3 试验安排
    2.6 试件制备
        2.6.1 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工艺
        2.6.2 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试件成型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研究
    3.1 抗压强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3.1.1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3.1.2 纤维掺量的影响
        3.1.3 养护龄期的影响
    3.2 劈裂抗拉强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3.2.1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
        3.2.2 纤维掺量的影响
        3.2.3 养护龄期的影响
    3.3 抗压回弹模量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3.3.1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
        3.3.2 纤维掺量的影响
        3.3.3 养护龄期的影响
    3.4 弯拉强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3.4.1 弯拉强度试验结果
        3.4.2 纤维掺量的影响
        3.4.3 养护龄期的影响
    3.5 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增强机理
        3.5.1 废塑料纤维的物理改性
        3.5.2 纤维应力传递理论
        3.5.3 纤维复合材料层板理论
        3.5.4 柔性纤维阻裂理论—K叠加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研究
    4.1 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影响因素
    4.2 干缩试验
        4.2.1 干缩试验方法
        4.2.2 干缩试验结果
        4.2.3 纤维掺量的影响
        4.2.4 养护龄期的影响
    4.3 温缩试验
        4.3.1 温缩试验方法
        4.3.2 温缩试验结果
        4.3.3 纤维掺量的影响
        4.3.4 养护龄期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工程应用
    5.1 工程应用介绍
    5.2 试验路概况
        5.2.1 试验路地理及自然环境概况
        5.2.2 试验路工程概况
        5.2.3 废塑料纤维的用量
        5.2.4 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生产工艺
        5.2.5 生产配合比设计
        5.2.6 混合料的摊铺、整型
    5.3 试验路的跟踪观测
        5.3.1 钻芯取样抗压强度检测
        5.3.2 基层裂缝调查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聚乙烯醇纤维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VA增强复合材料国内研究现状
        1.2.2 PVA增强复合材料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及机理分析
    2.1 原材料及性能指标
        2.1.1 聚乙烯醇
        2.1.2 聚乙烯醇纤维
        2.1.3 水泥
        2.1.4 集料
    2.2 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形成机理
        2.2.1 PVA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水化过程
        2.2.2 PVA改善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主要表现
    2.3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3.1 级配设计
        2.3.2 试件的成型与养生
        2.3.3 水泥剂量和最大干密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掺聚乙烯醇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研究
    3.1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3.1.1 试件的成型及养生
        3.1.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3.1.3 劈裂强度试验方法
        3.1.4 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无侧限抗压强度
        3.2.2 劈裂强度
        3.2.3 回弹模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掺聚乙烯醇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
    4.1 收缩机理
        4.1.1 干缩机理
        4.1.2 温缩机理
    4.2 干燥收缩性能
        4.2.1 干缩试验
        4.2.2 干缩试验结果
        4.2.3 干缩性能影响因素
    4.3 温度收缩性能
        4.3.1 温缩试验
        4.3.2 温缩试验结果
        4.3.3 温缩性能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掺聚乙烯醇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疲劳性能
    5.1 疲劳试验方案
    5.2 疲劳试验结果及疲劳方程
        5.2.1 疲劳试验
        5.2.2 Weibull分布检验
        5.2.3 疲劳方程建立
    5.3 疲劳机理及疲劳寿命对比分析
        5.3.1 疲劳机理
        5.3.2 疲劳过程
        5.3.3 疲劳寿命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体工程及施工工艺研究
    6.1 实体工程应用
        6.1.1 试验路概况
        6.1.2 原材料
    6.2 施工工艺研究
        6.2.1 混合料拌和
        6.2.2 混合料运输
        6.2.3 混合料摊铺
        6.2.4 混合料碾压
        6.2.5 接缝处理及养生
    6.3 试验路检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其层间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应用
        1.2.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设计
        1.2.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及数值模拟
        1.2.4 基层与面层层间处治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PFC2D建模
    2.1 大厚度的定义
    2.2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多尺度评价研究方法的选择
    2.3 PFC2D建模主要细观参数的确定
    2.4 PFC2D建模主要宏观参数及其定义
    2.5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PFC2D建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稳定性多尺度评价
    3.1 基于骨架结构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稳定性评价方法
        3.1.1 目前对骨架结构的认识
        3.1.2 水泥稳定碎石骨架的定义和构成
        3.1.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力传递规律
        3.1.4 应力传递消减比
        3.1.5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骨架结构应力传递图解析
        3.1.6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骨架结构的稳定性评价
    3.2 基于接触点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稳定性评价方法
        3.2.1 细观结构接触点的定量描述
        3.2.2 采用应力集中接触点及平均增量评价水泥稳定碎石细观骨架结构
    3.3 基于空隙率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稳定性评价方法
        3.3.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空隙的描述
        3.3.2 空隙率的统计分析方法
        3.3.3 基于空隙率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设计
    4.1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设计
        4.1.1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分级掺配设计方法
        4.1.2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目标级配
    4.2 骨架稳定型最佳级配的选择
        4.2.1 基于骨架结构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比选
        4.2.2 基于结点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比选
        4.2.3 基于空隙率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比选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试验及评价标准研究
    5.1 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认知及定位
        5.1.1 多种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变形机理对比分析
        5.1.2 骨架稳定型水稳混合料的认知及定位
    5.2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成型方法研究
        5.2.1 总体试验方案
        5.2.2 原材料技术指标
        5.2.3 成型过程
        5.2.4 不同成型方式下不同级配的衰变规律
        5.2.5 不同级配不同成型方式下的干密度与含水量曲线
    5.3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振动成型参数研究
        5.3.1 成型设备及试验方案
        5.3.2 振动频率的确定
        5.3.3 振幅的确定
        5.3.4 静面压力的确定
        5.3.5 激振力的确定
        5.3.6 偏心角的确定
        5.3.7 振动时间的确定
    5.4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5.4.1 试验方案
        5.4.2 成型过程
        5.4.3 各级配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5.5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5.5.1 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试验及评价分析
        5.5.2 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弯拉强度强度试验及评价分析
    5.6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5.6.1 收缩试验方法
        5.6.2 各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干缩试验结果分析
        5.6.3 各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温缩试验结果分析
    5.7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收缩性能改善方法试验研究
        5.7.1 添加乳化沥青的各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干缩试验结果分析
        5.7.2 添加乳化沥青的各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温缩试验结果分析
    5.8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试验评价标准研究
        5.8.1 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室内试验评价标准问题的提出
        5.8.2 骨架稳定性室内试验评价标准
        5.8.3 室内试验综合评价标准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离散元建模的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施工模拟
    6.1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施工的PFC2D建模
        6.1.1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卸料的PFC2D模拟
        6.1.2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模型的参数设置
    6.2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过程力学响应
    6.3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过程位移响应
    6.4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施工离析模拟
    6.5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成型后抗冲刷性能评价
        6.5.1 基于DEM-CFD流固耦合的大厚度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动水冲刷模拟
        6.5.2 基于DEM-CFD流固耦合的动水冲刷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面层层间工作状态及分级研究
    7.1 层间有限元建模分析
        7.1.1 层间结构有限元模型的确定
        7.1.2 路面结构有限元计算参数的确定
        7.1.3 沥青路面结构层间力学响应
    7.2 基面层层间工作状况分级
        7.2.1 基面层层间工作状态综合分析
        7.2.2 工作状况分级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大厚度基层与沥青面层层间处治技术研究
    8.1 渗固透层材料室内试验研究与性能评价
        8.1.1 渗固透层的研发
        8.1.2 渗固透层路用性能评价研究
    8.2 不同层间状况分级的基面层层间处治
        8.2.1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处治及质量控制指表研究
        8.2.2 层间工作状况分级汇总及处治
    8.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论文主要创新点
    3 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沥青路面基面层连续施工对基层及层间接触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沥青路面基面层连续施工工艺
    2.1 常规施工沥青路面病害
    2.2 基面层连续施工工艺特点
    2.3 连续施工技术特点与优势
    2.4 连续施工工艺早期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连续施工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影响研究
    3.1 养护温度对水泥基材料水化影响
    3.2 连续施工下路面结构温度场分析
    3.3 室内试验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3.4 连续施工养护温度对于水泥稳定碎石性能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施工工艺对基面层嵌入深度影响研究
    4.1 试件的制作与试验方法
    4.2 基层摩擦系数对比研究
    4.3 施工工艺对基面层嵌入深度影响研究
    4.4 基面层间嵌入深度及影响机理
    4.5 本章小结
5 连续施工基面层间接触状态研究
    5.1 连续施工层间接触状态
    5.2 试验方法
    5.3 试验材料
    5.4 温度对基面层间粘结性能影响研究
    5.5 连续施工不同嵌入深度基面层间粘结性能研究
    5.6 抗剪强度直线基面层间抗剪验算研究
    5.7 能量法在基面层间粘结评价中的应用
    5.8 本章小结
6 试验路铺筑与验证
    6.1 广东省江肇试验路简介
    6.2 广东省广清试验路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微裂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稳定类材料收缩特性研究
        1.2.2 微裂技术研究
        1.2.3 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影响研究
    1.3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微裂技术简介及原材料性质
    2.1 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形成机理研究
    2.2 微裂技术作用机理
    2.3 微裂技术影响因素研究
    2.4 原材料
        2.4.1 水泥
        2.4.2 粉煤灰
        2.4.3 集料
    2.5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配合比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微裂程度控制方法研究
    3.1 参数分析
    3.2 试件的制备
    3.3 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试验研究
    3.4 微裂程度控制方法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方案
    4.1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及方案
        4.1.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4.1.2 劈裂强度试验方法
        4.1.3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4.1.4 力学性能试验方案及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4.2 干缩试验方法及方案
        4.2.1 干缩试验方法
        4.2.2 干缩试验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裂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愈合过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5.1 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分析
    5.2 劈裂强度结果分析
    5.3 抗压回弹模量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微裂技术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早期干缩性能影响研究
    6.1 干缩试验结果
        6.1.1 微裂程度为30%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试验结果
        6.1.2 微裂程度为40%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试验结果
        6.1.3 微裂程度为50%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试验结果
    6.2 试验结果分析
        6.2.1 微裂时间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特性影响
        6.2.2 微裂程度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特性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半刚性基层养护期干缩开裂发展过程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公路水泥锰渣稳定碎石基层应用研究[D]. 李强.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2]基于抗裂性能的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研究[D]. 甘学超. 南昌工程学院, 2020(06)
  • [3]高掺量精炼钢渣水稳基层路用性能研究[D]. 张洁.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7)
  • [4]基于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路面抗反射裂缝技术研究[D]. 姚鑫航.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5]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铣刨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 邹启东.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6]掺废塑料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研究[D]. 张谭龙.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7]聚乙烯醇纤维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D]. 乌日乐. 长安大学, 2020(06)
  • [8]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其层间处治技术研究[D]. 王刚.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沥青路面基面层连续施工对基层及层间接触影响研究[D]. 胡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10]微裂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D]. 张晓云.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半刚性基层养护期收缩开裂的发展过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