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手术后食物反流窒息死亡一例

食管癌手术后食物反流窒息死亡一例

一、食管癌术后食物反流窒息死亡1例(论文文献综述)

曹小倩[1](2021)在《晚期食管癌单纯支架置入与联合内镜射频消融或放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全世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隐匿,晚期诊断率高,缺乏有效的治疗,存活率低,传统的手术治疗通常在晚期食管癌中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因此探究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意义重大。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晚期食管癌患者行单纯食管支架置入(B racket placement,BP)、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Endobiliary radiofre quency ablation,ERFA)、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Radiotherapy/chemotherapy)三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105例经金属覆膜支架置入与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或放化疗治疗的晩期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支架置入组、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三组,比较三种方法治疗前后吞咽困难改善程度、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支架通畅时间、中位生存时间、总体生存率、不同临床分期各组生存差异。选择以下几个可能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有影响的因素:性别、年龄、发病病程、距门齿距离、侵及深度、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病理分型、放化疗和射频消融治疗,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支架置入组、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支架置入联合射频消融组三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支架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7月(2.9-13.2月)、8.7月(3.0-17.4)、9.2月(4.0-16.7月)。单纯支架置入组与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016);单纯支架置入组与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001),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与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572)。2.支架置入组、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4.2月(2.0-6.8月)、8.0月(3.2-13.2月)、6.8月(4.0-11.5月)。支架置入组及其联合放化疗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P<0.001);支架置入组及其联合内镜射频消融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P<0.001),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及其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P=0.25)。3.单纯支架置入组、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三组近期并发症胸痛、出血、反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远期并发症术后再狭窄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4.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单纯支架置入、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及放化疗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及放化疗联合支架置入较单纯支架治疗均可延长患者术后支架通畅时间及远期生存时间,尽管射频消融联合支架与放化疗联合支架治疗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射频消融联合支架较放化疗联合支架治疗中位生存时间长0.5月,且在TNM IV期时射频消融联合支架12月生存率优于放化疗联合支架治疗,6月生存率放化疗联合支架优于射频联合支架。综合分析,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解除TNM IV期食管癌患者食管梗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3.分化程度及临床TNM分期是影响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

熊杰[2](202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Overlap吻合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课题背景:目前,胃癌是消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是我国高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排在第三位。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有力控制,胃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下降。但胃癌中一类特殊的类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及病死率却呈逐年增长态势。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结果显示,在近20年来AEG所占比例从20世纪的22.3%提升至35.7%。SiewertⅡ、Ⅲ型AEG的发病率显着升高,且患者确诊时术前临床分期大部分为中晚期,手术难度系数高,总体预后差,因此成为国际国内同行专家所广泛关注的热点。对于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手术治疗是在众多治疗策略中其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Kitano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技术在胃癌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近、远期疗效,韩国、日本及中国的相关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亦证实了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术能获得极大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获益。因此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开始尝试在腹腔镜下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并完成全胃切除术,并报道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随着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如何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一个难点。其中以全胃切除食管空肠重建尤为困难,也是外科医师讨论的热点及难点。据吻合器械的差异分为圆型吻合和线性吻合,目前常用的管型吻合方式是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常用的线性吻合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本中心2013年研发创新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方式(semi-end-to-end anastomosis,SEEA)在食管空肠吻合方式运用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应,消化道重建时间具有一定优势,在并发症方面具有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进行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SEEA吻合与Overlap吻合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以评估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SEEA吻合及Overlap吻合的临床运用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SEEA吻合及Overlap吻合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食管空肠SEEA吻合及Overlap吻合方式在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运用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从2016年1月1日到2019年1月1日期间连续收治的85例行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给予统计分析。其中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行食管空肠SEEA吻合(以下称“SEEA”组)46人;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行Overlap吻合(以下称“Overlap组”)39人。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病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手术术中情况(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的数量、阳性淋巴结的数量、肿瘤近切缘的距离、食管空肠吻合的时间、辅助切口的长度、术中食管空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的发生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水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非吻合口并发症:(十二指肠残端瘘、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3、术后近期随访情况(术后1年内的生存情况、吻合口狭窄、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本项研究采用IBM 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的方法进行比较。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统计学上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SEEA组和Overlap组基本资料的比较本研究共有85例符合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纳入研究,其中SEEA组46例,Overlap组39例。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Siewert分型例数、肿瘤最大直径、病理类型及p TNM分期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情况:SEEA组和Overlap组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中无脾切除病例,术中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死亡情况。与Overlap组相比,SEEA组患者具有更高的肿瘤近切缘距离【(2.3±0.9)cm和(1.6±1.0)cm,p<0.05】;食管空肠吻合时间短【(32±3)min和(42±5)min,p<0.05】;辅切口长度更长【(7.5±1.6)cm和(4.8±1.2)cm,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的手术时间长短、手术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手术阳性淋巴结的数量、术中食管空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Overlap组1例患者行食管空肠吻合时出现吻合端空肠被直线切割吻合器远端刺穿致空肠破裂,术中切除破裂段空肠,游离空肠系膜再完成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3.术后恢复情况:SEEA组和Overlap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SEEA组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为1例,Overlap组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为1例,两组具有一定差异(χ2=4.449,p<0.05)。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患者均通过输血、内镜下止血、输注止血药物等内科保守治疗好转。术后两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水的时间、术后首次进食的时间、术后拔管的时间、发生非食管空肠吻合口并发症等比较结果一致(p>0.05)。Overlap组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1例经腹腔穿刺引流、抗感染、禁食等保守治疗痊愈;Overlap组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2例经抗感染、穿刺引流、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SEEA组5例患者、Overlap组3例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经抗感染、雾化祛痰等治疗痊愈;SEEA组2例患者、Overlap组1例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经抗感染、腹腔穿刺引流痊愈;SEEA组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例经换药、抗感染治疗痊愈。4.随访情况:SEEA组和Overlap组两组8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段为术后1年,随访期间SEEA组和Overlap组患者死亡分别为3例和2例,食管空肠吻合口狭窄分别为0和2例,均无食管空肠吻合口复发。结论:与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Overlap吻合方式相比较,SEEA吻合方式是一种可安全且便捷的手术方法,该吻合方式可获得更高的肿瘤近端切缘,肿瘤学上更加安全,可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更低等特点;OVerlap吻合方式辅助切口更短,术后更加美观;SEEA吻合适用范围更广,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较为合理的手术方式之一。

文增瑞[3](2021)在《不同手术入路对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对比分析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近端胃切除术采用经胸及经腹两种不同手术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医院行近端胃切除术的SiewertⅡ型AEG患者75例。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胸组48例及经腹组27例。通过临床资料和术后回访数据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清扫方面,经胸入路组清扫胸腔淋巴结数目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腹入路组清扫腹腔淋巴结数目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但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阳性率及阳性淋巴结站数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在术后3天引流量、7天引流量、总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日及住院总费用低于经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心率失常、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乳糜漏、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单个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胸组肺部并发症多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经胸组1年生存率83.3%,3年生存率为43.7%;经腹组1年生存率74.1%,3年生存率37.0%。经Log-Rank检验表明,两组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总体平均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胸组和经腹组生活质量都下降,术后1月降至最低,以后逐渐上升,至术后6月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3和6月,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经胸组得分高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反流症状得分经胸组低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疼痛得分经腹组低于经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疲倦、气促、失眠、便秘、腹泻、经济困难方面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入路组对食管的切除、胸腔淋巴结的清扫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优于经腹入路;经腹入路组术后并发症较少、创伤小,对腹腔淋巴结清扫更具优势。

韩毅毅[4](2020)在《芪术郁灵汤对放化疗后食管癌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主要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的50多万例食管癌患者中一半以上发生在我国,位列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死亡率的第四位,5年生存率仅20%。在我国,食管癌以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手术是主要的根治方式,然而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早发现,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放化疗成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但放化疗不良反应较多,且因治疗方式的叠加而加剧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持续存在。另一方面,放化疗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高达50%,目前尚无最佳挽救治疗方案。在放化疗等治疗控制疾病后,如何改善相关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稳定瘤体,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以达到最终延长生存的目的?中医药对此可起到什么作用,本研究围绕此问题展开。研究目的中医药治疗是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相关研究显示,放化疗阶段或放化疗后联合中医药治疗,可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近期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芪术郁灵汤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方,前期研究显示,对于术后患者,可以改善术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核心处方芪术郁灵汤加减治疗初治的非手术食管鳞癌已完成放化疗患者,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对食管癌放化疗后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的作用。研究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设计,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初治的非手术已完成放化疗等西医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使用芪术郁灵汤为核心处方的加减治疗,每1~2月门诊复诊调整处方1次,连续中药治疗时间≥3个月,分别在入组及疾病进展或观察截止时填写食管癌特异性量表EORTC QLQ-OES18、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V3.0)、KPS评分、体重。统计分析无进展生存时间,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研究结果1.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57例初治的非手术ESCC放化疗后病例。入组病例中男性共49例,占85.96%,女性共8例,占14.04%,男性与女性之比为6.13:1。年龄在41~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8±10.17岁,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55岁者14 例(24.56%),55~65 岁者 25 例(43.86%),>65 岁者 18 例(31.58%)。有吸烟史者47例(82.46%),有饮酒史者46例(80.70%),有肿瘤家族史者36例(63.16%)。病变位于胸下段者最多,有21例,占36.84%,其次是胸中段,有15例,占26.32%,胸上段及颈段各有11例(19.30%)、3例(5.26%),病变发生在多段病例有7例(12.28%)。有淋巴结转移者53例(92.98%),存在远处转移者14例(24.56%)。临床分期中Ⅲ期病例最多,有27例,占比47.37%,其次是Ⅳ期 25 例(43.86%),包括ⅣA 期 11 例(19.30%),ⅣB 期 14 例(24.56%),另有Ⅱ期5例(8.77%)。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的病例有45例,占78.95%,接受过放疗的病例有52例,占91.23%,接受过化疗的病例有50例,占87.72%。2.中医症状证候食管癌放化疗后的常见症状是进食哽噎(84.21%)和乏力(78.95%),在聚类分析中二者也归为一类,密切相关。超过半数患者存在异物感(61.40%)、呃逆嗳气(61.40%)、反酸(59.65%)、口干(57.89%)、咳嗽(56.14%)、烧心(52.63%)、食欲减退(52.63%)、咳痰(52.63%)、胸背疼痛(50.88%),而且这些不适症状相聚为一大类。证型以痰气交阻证为主,有35例,占61.40%,其次是瘀血内结证10例(17.54%),津亏热结证、气虚阳微证各有6例(10.53%)。3.生存评价生存期是判定恶性肿瘤患者是否从治疗中获益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本研究以PFS进行评价。PFS定义为患者结束放化疗等西医治疗后开始中医药治疗至第一次发生肿瘤进展和/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57例入组患者随访至截止时间2020年3月1日,PFS范围在3~26个月,6个月(0.5年)PFS率为49.43%,12 个月(1 年)PFS 率为 32.61%,中位 PFS 为 6.00±0.74 个月(95%CI为 4.54~7.46)。Ⅱ期 1 年 PFS 率为 80.00%,中位 PFS 为 22.00±0.00 个月;Ⅲ期 1 年 PFS率为39.96%,中位PFS为7.00±1.13个月;ⅣA期1年PFS率为12.12%,中位PFS为5±0.64个月;ⅣB期中位PFS为4±0.37个月,1年PFS率为16.3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位、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放疗、KPS评分、吞咽困难分级是影响 PFS 的相关因素(P=0.033、0.008、0.003、0.002、0.000、0.010、0.02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放疗、KPS评分、吞咽困难分级(P=0.000、0.002、0.012、0.013、0.020、0.032)是影响食管癌放化疗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影响因素同既往研究相类似,对比同期放化疗后无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芪术郁灵汤治疗有一定延长PFS的优势。4.生活质量评价疾病无进展患者治疗后在吞咽困难、言语、疲乏、失眠、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水平上改善明显,P<0.05,评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在进食、口干、食欲减退、咳嗽、反流、恶心呕吐、腹泻、疼痛、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KPS评分、体重等方面也有所改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出现疾病进展的食管癌患者,经过中药治疗反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困难程度加重,P<0.05,其他症状评分、KPS评分、体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对比同期放化疗后无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芪术郁灵汤具有延长放化疗后食管癌患者PFS的作用;年龄小、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早、接受过放疗、KPS评分高、吞咽困难分级评分低的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2.通过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的芪术郁灵汤加减治疗,可以改善疾病无进展患者的症状(吞咽困难、言语、疲乏、失眠、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水平改善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疾病出现进展者,大部分症状无明显变化,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活质量。

吕龙飞[5](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的早期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分析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围术期管理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方法,探讨此模式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的早期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从2017年5月至2017年9月单一手术团队所收治的、术前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排除相关手术禁忌、手术方式为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胸腔镜及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两野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统计资料。其中单学科常规管理组(常规组)从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共收集患者45例;2017年8月由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提出了有20条改进意见的食管癌围手术期管理草案,我们将此方案应用于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多学科加速康复组(加速康复组)从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共收集患者57例。统计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术前的各项临床数据。根据手术记录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全身麻醉后苏醒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根据术后2h的血气分析结果统计患者术后2小时的PCO2.统计患者术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由护工统计患者的手术结束至术后第一次的排气的总时长以及营养管移位事件。由未参与本项研究的护士统计患者术后6小时、术后第1日、术后第3日的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入院第1日、术后第1日、术后后第5 日的HAMA(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统计术后并发症。并统计患者术后总住院时长,以及院内死亡、二次手术、二次入院情况。结果1.常规组与加速康复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CCI、ASA等级、肿瘤位置、TNM分期、入院第2日的淋巴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统计数据无统计学差异。2.加速康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全身麻醉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补液量更少,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3.加速康复组患者的术后2小时的PCO2无统计学差异,手术结束至术后第一次排气的总时长短于常规组,术后第6日的淋巴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常规组,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总时长及术后总住院时长短于常规组。加速康复组术后第1日步行超过10min的患者数量多于常规组。4.加速康复组患者的术后6小时、术后第1日及术后第3日的同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加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1日及术后第5日的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5.ERAS组术后肺部感染、咽痛、骶尾部皮肤损害、腹泻等更少见。加速康复组患者术后营养管移位事件的发生率更低。6.本项研究中患者的院内死亡、二次手术及入院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微创Mckeown术式中是安全且可行的,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正常生理机能的恢复及改善,降低患者术后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

秦娟[6](2019)在《携带125I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预后风险评估及疗效预测研究》文中认为第一章125I粒子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相关因素评估目的:可携带碘125粒子(125I)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患者术前不同的疾病状态和临床特征,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对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方法:该部分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研究病例为2012年6月至2016年3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介入科五家综合性医院确诊为食管癌并首次接受125I粒子支架置入的患者。从五家医院的医疗文件数据库提取纳入病例的人口学资料、疾病信息、治疗结果、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相关数据,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包括生存时间、吞咽困难缓解等信息。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术前各潜在因素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缓解的风险因素,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支架置入前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主要研究终点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次要研究终点是影响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缓解的相关因素和支架置入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对五家医院的245例首次接受125I粒子支架置入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数据回顾和随访,排除44例,最终20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71岁(IQR62-80),其中男性患者147(82.7%)例,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57天(95%CI:128–18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ECOG评分、血清总蛋白浓度(TB)、血清白蛋白浓度(ALB)4项因素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着相关(P<0.05):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176天(95%CI:128–194天),腺癌138天(117–169天);ECOG评分,评分<2为178天(157–199天),评分≥2为101天(77–125天);血清TB浓度,TB≥66 g/L为183天(147–208天),TB<66 g/L为125天(107–171天);血清ALB浓度,ALB≥40g/L为188天(160-216),ALB<40g/L为128天(103-153)。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对比腺癌,HR:1.45,P=0.046)、ECOG评分(<2对比≥2,HR:1.51,P=0.013)和血清TB浓度(≥66g/L对比<66g/L,HR:0.67,P=0.023)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三个独立风险因素。(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如下四个因素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缓解显着相关:患者年龄(≥71岁对比<71岁,OR:2.01,95%CI:1.07–3.75,P=0.029)、食管癌位置(下段对比上段,OR:0.49,95%CI:0.24–1.00,P=0.049)、TNM分期(IV期对比II期,OR:3.19,95%CI:1.16–8.77,P=0.025)、术前T分级(T3对比T4,OR:0.27,95%CI:0.11–0.65,P=0.003)。(3)125I粒子支架置入前和置入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为78.83±13.10和74.67±10.03,P<0.001。而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将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按分级比较显示,支架置入前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1.000)。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ECOG评分<2和TP≥66g/L的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125I粒子支架置入后在中位生存时间方面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患者年龄在71岁以下、食管下段癌、TNM分期II期或III期和T3级在吞咽困难缓解方面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125I粒子支架置入前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等级无差异。第二章125I粒子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风险因素评估及预测模型的建立目的: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食管支架置入的临床疗效。前期研究结果显示,125I粒子食管支架与传统自膨式覆膜支架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该部分研究分析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及其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并发症预测提供依据。方法:该部分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研究病例为2012年6月至2016年3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介入科五家综合性医院确诊为食管癌并首次接受125I粒子支架置入的患者。从五家医院的医疗文件数据库提取纳入病例的人口学资料、疾病信息、治疗结果,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包括生存时间、吞咽困难缓解、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潜在危险因素与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方法,确定支架置入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用Logistic回归系数对模型数据进行内部验证,用ROC曲线对模拟结果与真实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模型效果;对接18 mm和20mm直径125I粒子支架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稳定型逆概率加权法(SIPTW)控制回顾性研究中的选择偏倚和潜在混淆因素的影响。主要研究终点是内照射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及其风险因素,次要研究终点是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不同直径内照射支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245例接受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的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数据收集和分析,排除44例,最终201例患者纳入该部分研究。(1)支架置入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7.4%(55/2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OR:0.335,P=0.013)、TP<60g/L(OR:2.700,P=0.012)、ALB<40g/L(OR:0.911,P=0.008)三个因素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有显着相关性。肿瘤不同部位与支架移位的发生有显着相关性[上段(1/20)与中段(1/108)与下段(9/73),P=0.004]。支架置入后发生并发症的55例患者术后ALB水平显着降低(mean±SD:36.11±5.57和35.20±4.67,P=0.033)。(2)15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支架置入后发生出血21例(13.4%)。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既往放化疗史(HR:3.948,95%CI:1.237-12.598,P=0.02)和肿瘤病变部位(HR:2.337,95%CI:1.018-5.553,P=0.045)是术后发生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系数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ROC值为0.686(95%CI:0.569-0.802,P<0.05),即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3)经SIPTW调整后,对18 mm(n=103)和20 mm(n=54)直径125I粒子支架置入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18mm与20mm直径组在如下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出血(8.7%比9.6%,P=0.843)、肺炎(16.2%比9.4%,P=0.247)、瘘管形成(7.7%比5.8%,P=0.658)、复发性吞咽困难(8.7%比7.5%,P=0.538)和支架移位(4.8%比5.86%,P=0.534)。但严重胸痛的发生率在18 mm和20mm直径支架组分别为15.4%和32.7%(P=0.013),且两组间疼痛评分NRS≥7的发生率也有统计学差异(1.9%和9.3%,P=0.010)。结论:患者年龄>60岁、血液总蛋白<60g/L、血液白蛋白<40g/L三个因素是食管癌患者125I粒子支架置入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食管癌肿瘤病变部位在食管下段的患者支架移位发生率更高;支架置入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血液白蛋白水平较之支架置入前显着降低。食管鳞状细胞癌125I粒子支架置入,术前放化疗史和肿瘤部位在食管下段是该内照射支架置入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18 mm与20 mm直径125I粒子食管支架在缓解吞咽困难症状方面无差异,但18 mm直径支架术后严重胸痛的发生率却降低近一半。

于海荣[7](2019)在《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了解食管癌术后患者消化道模式重建后的进食问题与饮食需求;2.构建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3.验证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1.通过文献回顾及质性研究,构建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通过文献回顾,梳理国内外食管癌患者饮食指导相关内容,结合半结构式访谈(访谈专业的医护人员6名、营养师2名、食管癌术后患者14名),了解患者对术后进食改变的体验与饮食需求以及医护人员和营养师对饮食训练方案的建议和要求,初步构建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对饮食训练方案内容进行修正,通过对6名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预试验,验证该饮食训练方案的可行性,根据预试验结果修改并最终确定饮食训练方案的内容。2.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应用及评价将79名食管癌手术患者分别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饮食宣教及出院饮食指导,出院时发放营养讲义,每周电话随访1次;干预组在常规饮食指导的基础上,住院期间给予饮食训练,出院发放饮食训练图片,干预时间为住院始至出院后1个月复诊,探索饮食训练方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道症状、PG-SGA(Patient 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评分、血生化指标及生活质量等结局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道症状明显,进食习惯改变,渴求知识指导;进食改变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医护专家及营养师强调住院期间饮食训练的重要性,着重进食要求及方案训练。2.饮食训练方案构建结果如下:经过12名医护及营养专家的两轮专家咨询后,最终形成饮食训练方案,包括饮食指导及吞咽训练两个模块,15个条目的饮食训练方案。分为术前(入院至术前1日)及术后(进食半流质开始至出院)两个时间段进行干预。3.干预实施部分主要结果:3.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复诊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胃肠道症状总评分降低(Z=-4.991,P<0.001);PG-SGA 评分降低(Z=-5.069,P<0.001);血生化中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Z=-3.057,P<0.05;Z=-2.766,P<0.05;Z=-2.791,P<0.05);在生活质量(QLQ-C30)方面,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Z=-2.606,P<0.05;Z=-2.597,P<0.05;Z=-3.500,P<0.001);在食管癌生活质量(QLQ-OES18)方面干预组在进食、反流、疼痛、梗阻方面得分低于对照组(Z=-3.390,P<0.05;Z=-3.197,P<0.05;Z=-2.668,P<0.05;Z=-4.429,P<0.001)。3.2两组患者复诊与出院时差值比较,干预组胃肠道症状评分差值、PG-SGA差值方面均低于对照组(Z=-4.733,P<0.001;Z=-4.733,P<0.001);血生化中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差值方面均高于对照组(Z=-3.190,P<0.05;t=0.404,P<0.05,Z=-3.276,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根据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进食方式改变,构建饮食训练方案,经过专家咨询及预试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用性及科学性。2.饮食训练方案可减轻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在酸反流、腹胀、嗳气等方面优于对照组。3.饮食训练方案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适合临床应用。

王琪[8](2019)在《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微创 Ivor Lewis 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Ivor Lewis esophagectomy,MIILE)的使用日益增多。为了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项复杂的手术,本部分将全面分析其学习曲线,包括评估完成手术需要的一般能力和获得肿瘤学效益需要的能力。这些能力属于学习曲线的不同阶段。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09例MIILE入组,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合适指标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分析学习曲线。分析组间差异,验证学习曲线模型。结果:筛选出两个指标:胸腔内吻合时间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在第26例和第88例患者出现转折点,被选为评估不同能力水平的指标。因此,109例患者被分为三组(前面26例为“早期组”,中间62例为“中期组”,最后21例为“近期组”)。比较组间围术期数据,结果阳性,表明MIILE的学习曲线为三阶段模型。结论:MIILE的学习曲线评估应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非熟练操作阶段(具备完成手术的能力,不熟练)、手术熟练阶段和获得潜在肿瘤学效益阶段。胸腔内吻合时间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是评估MIILE学习曲线不同能力水平的合适指标。大约在完成26例手术后,能达到完成手术的一般水平;在88例患者之后,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实施MIILE,获得肿瘤学的效益,改善患者的预后。目的:本部分回顾性比较了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Ivor Lewis esophagectomy,MIILE)与左进胸食管癌切除术(Sweet)的围术期结果,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长期生存,旨在探讨MIIL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期间食管癌患者的数据。614例接受MIILE和243例接受Sweet的患者入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成功配对216对患者。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生存情况。结果:与Sweet手术相比,MIILE的手术时间更长,失血量更少,切除的淋巴结更多。接受MIILE的患者疼痛更轻,肺炎发生率更低,术后并发症更少。此外,MIILE的患者术后提前经口进食,更早出院,更快恢复生活质量。在肿瘤TNM分期(tumor-node-metastasis,TNM)Ⅰ期的患者中,MIILE组具有生存优势。在Ⅱ期和ⅢI期患者中,两组在2年和5年的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方面无显着差异。两组在肿瘤复发转移无明显差异。经多因素回归分析,TNM病理分期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MIILE在ESCC患者中安全、可行。相比Sweet术式,MIILE能提供围术期优势,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在早期患者中良好的长期肿瘤学结果。

孙贝[9](2018)在《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9月到2018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采用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上腹胸腔内食管胃机械吻合治疗胸下段食管癌、食管胃交界癌(siewertⅠ型及Ⅱ型)的患者共52例。其中全机械侧侧吻合组有29例,管状吻合器吻合组23例。我们收集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对照研究,包括性别、年龄、BMI、FEV1、DLCO、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呼吸病史、肿瘤长度、组织分型、肿瘤位置、病理分期、吻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和组数、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乳糜胸、心律失常、声音嘶哑、胃排空障碍)、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和术后住院时间。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标准进行肿瘤TNM分期。结果:1.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基本临床资料的的对照研究本研究共有52名患者,其中全机械侧侧吻合组29例,管状吻合器吻合组23例。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BMI、FEV1、DLCO、吸烟史、饮酒史、呼吸疾病史、高血压病史、肿瘤长度、组织分类、肿瘤位置、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手术和术后相关资料的的对照研究全部患者均完成胸腹腔镜下食管病损切除术,术中行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和管状吻合器吻合全部成功,未有中转开胸开腹者。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的吻合时间分别为26.35±5.90min和31.04±6.71min,手术时间分别为318.97±6.85min和367.57±75.22min、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1.10±2.80天和13.52±2.17天、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41±2.65天和16.70±4.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和组数、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术后并发症的的对照研究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7.39%,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和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在肺部感染、乳糜胸、心律失常、声音嘶哑、胃排空障碍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在治疗食管下段及食管胃交界癌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与管状吻合器吻合相比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吻合和手术时间,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吴刚[10](2004)在《高位食管疾病内支架置入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 高位食管疾病是指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的良恶性病变,包括食管-胃吻合口瘘、食管癌弓上或颈部吻合术后复发和高位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食管癌性狭窄、放射性食管狭窄、腐蚀性食管炎等。此类疾病或导致食管严重狭窄不能进食,或因进食后气道误咽剧烈呛咳而不敢进食,病人进食障碍,直接危及生命。内科治疗效果差,外科治疗缺乏有效方法。 所有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良恶性食管病变采取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能迅速有效地解除狭窄或瘘所致的吞咽困难,其良好的治疗效果使之在食管瘘或狭窄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高位食管疾病的内支架置入治疗仍属于盲区,原因在于对食管入口和上段解剖结构认识存在极大的偏差。对于高位食管病变内支架置入,大多采用骨性标志一颈椎来定位支架最上界,部分学者认为支架上缘最高不能超过第七颈椎上缘水平或第1胸椎水平。食管入口随体位、头部活动变化相对于椎体位置变化较大,X线以椎体作为解剖标志既不能准确显示食管入口的位置,又不能反映食管入口的动态变化。 为了详细了解食管入口的毗邻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充分利用上段正常食管,准确、合理放置支架,减少支架置入后下滑、移位等并发症,扩大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位食管疾病的适应症,本研究旨在进行梨状隐窝下极和食管入口位置关系的解剖学研究,寻找和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食管入口定位法,指导临床准确置入食管内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疾病。 材料与方法 ①随机、自愿的原则对257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年龄5~86郑州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高位食管疾病内支架置入治疗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斌淤争介屯砂盛书淤淤犷几奈粉讲飞移称仁溺犷介君‘旦杂犷诵艺二绍;矛魏拔卫么弃飞欲梦‘淤介势姗盛韶忙石需匕舒尹护夯照若户宝纷行咬必佗簇宁缺睽嚣笋七溺产丫奋留‘押了求沙货珍于呀经先沸;褪梦‘绷,冷黔必泛藻粉形了泌二溯梦端少潇职‘口二由盼‘奋欲岁,平均46.1士15.6岁,记录其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等,并在胃肠造影机下口服钡剂进行咽腔及食道造影。180位被检查者使用n xl4寸X线胶片四分格拍片,分别摄直立仰头位、平头位、低头位和仰卧仰头位咽腔食管造影片;77位被检查者只摄直立平头位咽腔食管造影片(4位用一张胶片)。随机抽出10位被测者进行X线造影片放大率校正。通过X线片将椎体平分三等份、椎间盘一份,分别记录梨状隐窝下极对应的椎体位置;以第五颈椎(C5)下缘平面为基线,利用两脚规和游标卡尺测量梨状隐窝下极与C5下缘基线的距离。在直立平头位图片上测量颈5、6高度,利用两脚规和游标卡尺测量C5上缘中点和第六颈椎(C6)下缘中点间的距离。 ②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颈部尸体标本61例,正中矢状断面切开,用1/50Inm游标卡尺和两脚规测量梨状隐窝下极与环状软骨板下缘平面之间距离、梨状窝下极与CS下缘的垂直距离和相对椎体位置关系、环状软骨板下缘与C5下缘平面的垂直距离和相对椎体位置关系。 ③26例高位食管疾病患者,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278岁,平均52.0士22.3岁。食管癌或责门癌根治性切除食管一胃弓上吻合或颈部吻合术后形成食管一胃吻合口痰10例、吻合口癌性复发狭窄4例、吻合口狭窄合并气管痰2例和高位食管一气管屡6例、腐蚀性食管炎4例。根据病变性质、长度、部位个体化选择食管内支架。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头尽量抬高后仰,X线监视下置入食管内支架。支架置入后食管造影,了解支架位置、膨胀程度,观察食管通畅和痰口封堵情况,感染控制效果。 结果X线片梨状隐窝下极位置测量:①梨状隐窝下极随着体位的变化而相对椎体位置变化。②四种体位下男女之间梨状隐窝下极位置均有显着性差异 (户0.000),且女性梨状隐窝下极位置高于男性。③男性或者女性直立仰头位、平头位、低头位和仰卧仰头位四种体位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别,且直立仰头位高于仰卧仰头位、仰卧仰头位高于直立平头位、直立平头位又高于直立低头位。④将被测试者以蕊30岁、31一60岁、)61岁年龄段分组,四种体位下梨状隐窝下极位置年龄段间均有显着性差异。⑤将被测试者体重指数分为<18.5、18.522.99和>2.99三组,分析显示四种体位下各体重指数段间均无显着性差异。⑥梨状隐窝下极活动度不受性别、年龄、体型的影响。⑦颈5、6高度与身高呈正相关郑州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高位食管疾病内支架置入治疗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欲绝J犷令舀叮扁岁命犷房甲理期护汤犷笼狱说卖今凌男货势汉鲜浦尹彩r袱峨凭黔届路舅臼多诬户篇祝弱娜全斜洲彩洲蛇翎群必一拐广飞罗,涛男协洲韶尹;游峪韶黔苏尹佗诫照谈笋扩矛螃诀比蔑赞卜洲货抖裕筑分留哟今磅,」死华炭仁属粉宝砰卜浦尸拼架几淤哪歼屯甲李拼勺盼口谈、徽礴粉减汹气面绷护产线性关系。 尸体标本测量:梨状隐窝下极与环状软骨下缘相距约2.ocm,而与C5下缘相距约1.Icm,环状软骨下缘与C5相距约一0.scm。尸体标本梨状隐窝下极多位于C4一CS一6水平(94.8%),环状软骨板下缘多位于C5一C6刃之间(97.4%)。 临床高位食

二、食管癌术后食物反流窒息死亡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术后食物反流窒息死亡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晚期食管癌单纯支架置入与联合内镜射频消融或放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排除标准
        1.3 设备、器械及药物
    2.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覆膜支架置入方法
        2.3 术后处理
        2.4 支架置入联合放化治疗方法
        2.5 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方法
        2.6 随访内容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
    1.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
    2.治疗结果
        2.1 三组支架置入结果
        2.2 治疗后吞咽困难改善情况
        2.3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4 治疗后支架通畅时间
        2.5 生存时间
        2.6 Cox回归模型分析
四、讨论
    1.单纯支架治疗的疗效分析
    2.同期放化疗联合支架治疗的疗效分析
    3.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治疗的疗效
    4.影响晚期食管癌的预后因素
    5.存在的问题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七、综述 晚期食管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八、致谢

(2)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Overlap吻合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Overlap吻合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SiewertⅡ型及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消化道重建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成果
学位论文自评表
致谢

(3)不同手术入路对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1
附件 2
附录
致谢
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4)芪术郁灵汤对放化疗后食管癌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非手术食管癌治疗研究进展
        1 非手术食管癌治疗方式选择
        2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不良反应的防治
        3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非手术食管癌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1.5 观测时点
        1.6 疗效评价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1.8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生存分析
        2.3 生活质量分析
    3 讨论与分析
        3.1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疾病特点
        3.2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生存评价
        3.3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生活质量评价
        3.4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辨治思路
    4 研究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的早期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携带125I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预后风险评估及疗效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词对照表(按字母顺序)
前言
文献综述 食管癌临床治疗及研究现状
第一章 ~(125)I粒子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相关因素评估
    前言
    第一节 ~(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因素分析
        1.方法
        2.结果
        3 讨论
        4.小结
    第二节 ~(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缓解相关因素分析
        1.方法
        2.结果
        3 讨论
        4.小结
    第三节 ~(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后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1.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章 ~(125)I粒子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风险因素评估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125)I粒子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及风险因素评估
        1.简介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二节 食管鳞状细胞癌~(125)I粒子支架置入后出血风险因素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简介
        2.方法
        3 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三节 不同直径~(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稳定型逆概率加权分析
        1.简介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动因与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构建
    第一节 半结构式访谈
    第二节 德尔菲专家咨询
    第三节 方案内容及重要性评价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初步应用与效果评价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附录
中英文缩词略写
致谢

(8)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前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分析
    1.1 引言
    1.2 方法
        1.2.1 病例选择
        1.2.2 食管肿瘤诊疗流程
        1.2.3 术前准备
        1.2.4 手术过程
        1.2.5 术后管理
        1.2.6 数据收集
        1.2.7 学习曲线指标选择与分组方法
        1.2.8 数据统计分析
    1.3 结果
        1.3.1 患者一般情况
        1.3.2 患者术中情况
        1.3.3 患者术后情况
        1.3.4 学习曲线评估指标分析
        1.3.5 三个时期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1.3.6 三个时期患者的术中情况分析
        1.3.7 三个时期患者的术后情况分析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部分: 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长期疗效分析:与左进胸食管癌切除术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研究
    2.1 引言
    2.2 方法
        2.2.1 术前评估
        2.2.2 术前准备
        2.2.3 手术过程
        2.2.4 术后管理
        2.2.5 术后辅助治疗
        2.2.6 生活质量评估
        2.2.7 术后随访
        2.2.8 数据
        2.2.9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PSM前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
        2.3.2 PSM后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2.3.3 PSM后的患者的术中数据
        2.3.4 PSM后的患者的术后情况
        2.3.5 PSM后的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情况
        2.3.6 PSM后的患者的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情况
        2.3.7 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2.3.8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预后的影响
        2.3.9 单因素预后分析
        2.3.10 多因素预后分析
        2.3.11 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临床资料
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2.1 腹腔镜下的操作
        2.2.2 胸腔镜下的操作
        2.2.3 胸腔镜下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
        2.2.4 胸腔镜下食管胃管状吻合器吻合
    2.3 术后处理
统计分析和结果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
        3.3.1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
        3.3.2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手术和术后相关资料的比较
        3.3.3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讨论
    4.1 微创食管切除术和吻合方式
    4.2 管状胃的应用
    4.3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主要并发症分析
        4.3.1 吻合口瘘
        4.3.2 吻合口狭窄
    4.4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一般并发症分析
        4.4.1 肺部感染
        4.4.2 乳糜胸
        4.4.3 心律失常
        4.4.4 喉返神经损伤
        4.4.5 胃排空障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10)高位食管疾病内支架置入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部分 高位食管疾病内支架置入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高位食管疾病的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缩略语对照表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获奖证书
致谢

四、食管癌术后食物反流窒息死亡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期食管癌单纯支架置入与联合内镜射频消融或放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D]. 曹小倩.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2)
  • [2]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Overlap吻合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D]. 熊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不同手术入路对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对比[D]. 文增瑞.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芪术郁灵汤对放化疗后食管癌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D]. 韩毅毅.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的早期临床应用研究[D]. 吕龙飞. 山东大学, 2020(02)
  • [6]携带125I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预后风险评估及疗效预测研究[D]. 秦娟. 东南大学, 2019(02)
  • [7]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 于海荣. 苏州大学, 2019(04)
  • [8]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 王琪. 浙江大学, 2019
  • [9]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D]. 孙贝. 青岛大学, 2018(02)
  • [10]高位食管疾病内支架置入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D]. 吴刚. 郑州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食管癌手术后食物反流窒息死亡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