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50例早产儿住院死亡分析

昆明市50例早产儿住院死亡分析

一、昆明地区50例住院死亡早产儿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邱翠青[1](2021)在《2016-2018年广州市花都区住院新生儿病因及死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广州市花都区住院新生儿病因及死亡病因,为防治新生儿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新生儿9 129例,分别对新生儿住院病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新生儿发病病因及死亡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新生儿病因以新生儿黄疸、早产儿、新生儿肺炎为主要病因,占80.73%。早期新生儿以新生儿黄疸、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排在前3位,占79.68%;晚期新生儿以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排在前3位,占89.37%。男、女性住院患儿病因新生儿ABO溶血性病、足月小样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率为0.24%,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本地区新生儿住院病因以新生儿黄疸、早产儿、新生儿肺炎为主,针对病因制定相应措施,加强产前宣教,对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张方圆,翟淑芬,花少栋,刘晓红,平莉莉,张洪峰,朱宝莹[2](2021)在《不同胎龄层住院新生儿疾病谱及死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邯郸市中心医院2018年住院新生儿的疾病谱、病死率及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作为临床救治规范化及质量改进的基线水平。方法收集邯郸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住院的184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围产期相关因素,并进行死亡原因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和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1)男女性别比为1.32∶1;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44.8%(825/1 842)。(2) 64.8%(1 194/1 842)的住院新生儿母亲患有妊娠合并症,随着胎龄的增加,住院新生儿的母亲患有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有所下降(P<0.01),合并羊水污染的发生率有所上升(P<0.01)。(3)住院新生儿中9.1%(168/1 842)合并出生缺陷。(4)住院新生儿前5位病种依次为:肺炎、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早产儿的主要疾病为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颅内出血及低血糖,且发生率高于足月儿(P<0.01);高胆红素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多发生于足月儿(P<0.05)。(5)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为2.9%(54/1 842),超早产儿及极早产儿(<32周)为住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人群,占死亡患儿的50.0%(27/54)。(6)出生缺陷、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是导致住院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住院的主要原因,<32周的早产儿为住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人群。基于全住院新生儿的主要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提示地区性三级围产-新生儿中心的救治质量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改进对极早产儿及高危新生儿的救治质量提供了比较依据。

徐梦雅[3](2021)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资料,分别探讨足月儿和早产儿化脑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结局等,分析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5年期间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3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根据近期转归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6例,其中男15例(41.7%),女21例(58.3%);足月儿13例(36.1%),早产儿23例(63.9%),胎龄28-34周者20例(87.0%),胎龄34-37周者3例(13.0%);平均出生体重为2049.53±186.02g,出生体重<1000g 者 4 例(11.1%)、1000-1499g 者 13 例(36.1%)、1500-2499g 者 6 例(16.7%)、体重≥2500g者13例(36.1%);平均发病日龄9.86±1.533天,早发型败血症化脑12例(33.3%)、晚发型败血症化脑24例(66.7%);病程中发热者27例(75%);感染伴随症状中贫血者22例(61.1%)、凝血功能障碍者16例(44.4%);血培养阳性者24例,血培养阳性率66.7%,脑脊液培养阳性者16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率41.7%,共检出病原菌4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16株(36.4%)、大肠埃希菌15株(34.1%)、其他病原菌共13例(29.5%));10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脑积水5例(13.9%)、硬膜下积液2例(5.6%)、脑梗死2例(5.6%)、脑软化2例(4.6%));经治疗后治愈出院者12例(33.3%),好转出院者18例(50.0%),转外院手术治疗1例(2.8%),自动出院者5例(13.9%),临床好转、治愈率83.3%。2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化脑患儿临床特点比较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化脑患儿均以晚发型败血症多见,早产儿组IVF、胎膜早破者例数较足月儿组多,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6.9%足月化脑患儿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足月儿组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84.6%)、反应差(61.5%)、气促或呻吟(61.5%)、肌张力增高(61.5%);73.9%早产化脑患儿以呼吸暂停作为首发症状,早产儿组常见临床表现有腹胀(78.3%)、呼吸暂停(73.9%)、面色差(73.9%)、发热(69.9%)、反应差(60.9%);早产儿组呼吸暂停、腹胀、肌张力减低发生率大于足月儿组,足月儿组发热、气促或呻吟、激惹、惊厥、肌张力增高发生率高于早产儿组,且热峰高于早产儿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腹胀的发生率与足月儿组有显着差异(P<0.05);早产儿组相关并发症中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水肿、胆汁淤积症发生率较足月儿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首次脑脊液检查(病程1~2天)中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均高于早产儿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脑脊液检查(病程3~4天)中,足月儿组多个细胞百分比、氯化物含量高于早产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病原菌分布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各种异常影像学表现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儿组,早产儿组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抗感染疗程长于足月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住院天数长于、住院费用高于足月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治愈率(76.9%)、好转率(23.1%)高于早产儿组,早产儿组中1例患儿因合并重度脑积水转院行手术治疗,5例患儿自动出院。3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化脑患儿临床特点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胎龄(预后良好组35.22±5.08周、预后不良组32.37±3.22周)、出生体重(预后良好组2363.48±1225.194g,预后不良组1610.00±784.30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羊水粪染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热峰、呼吸暂停、抽搐、前囟饱满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相关并发症中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水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病程中3次脑脊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蛋白含量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3次脑脊液检查中蛋白含量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病原菌分布在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各种异常影像学表现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脑室增宽扩张、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大部分患儿在病程2-3周出现并发症,以脑积水最为常见,共5例(13.9%);预后不良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足月儿发热、激惹、惊厥、肌张力增高等临床表现较早产儿典型,早产儿以呼吸暂停、腹胀、肌张力减低为主要临床表现。2.足月儿化脑中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高于早产化脑患儿。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低,仅41.7%。病原学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为常见。3.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热峰高、出现呼吸暂停、抽搐、前囟饱满、脑脊液蛋白含量高、颅内出血等几个因素常提示预后不良。4.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早产儿预后较足月儿差,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并发症发生率高。

肖雅倩[4](2021)在《新疆5家医院3946例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新疆5家医院住院新生儿的围产信息及疾病构成、死亡原因、死亡危险因素,了解住院新生儿患病情况及死亡原因、死亡危险因素,为提高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成立新疆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新疆5家医院纳入其中,前瞻性收集病例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中连续变量呈正态分布者表示为(SD),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者表示为中位数(范围或四分位数间)。计数资料以发生率或构成比表示,比较釆用卡方检验。釆用卡方检验进行住院新生儿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对P<0.05,有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明确死亡独立风险因素。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住院新生儿暴露于某一因素时的病死风险。结果:1)一般特征:2019年1月-12月协作组5家医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患儿3649例住院,男女性别比为1.28:1。平均出生体重为3121.7±718.5g,出生体重的中位数为3200g,平均胎龄为37.9±2.7(周),胎龄的中位数为38.7周。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28.1%(1109/3946),低出生体重儿占住院新生儿的18.0%(711/3946)。2)围产期特征:住院新生儿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29.9±4.5岁,生育年龄中位数为29岁,住院新生儿的母亲53.7%患有某种妊娠合并症,住院新生儿剖宫产率为57.9%。3)出生缺陷:有出生缺陷的住院新生儿占22.3%,主要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肾积水,肾盂扩张,隐睾,尿道下裂。4)治疗情况:需要吸氧治疗的住院新生儿占17.9%,10.3%的住院新生儿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57.4%需要抗生素治疗,3.5%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住院新生儿的治愈或好转率为94.0%,未愈或自动出院率为3.7%,转院率为0.7%,放弃率占1.6%,死亡为1.0%。5)住院新生儿疾病谱及死亡情况:住院新生儿疾病谱前6位为:高胆红素血症(42.8%)、肺炎(33.9%)、早产(28.1%)、贫血(16.1%)、低血糖症(15.0%)、窒息(8.5%)。死亡原因主要为败血症、窒息、出生缺陷。住院新生儿死亡率为1.0%。6)死亡危险因素:羊水污染、5分钟Apgar≤5、出生体重低、胎龄小是导致住院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胆红素血症、肺炎、贫血、低血糖症、窒息是新生儿住院的主要原因;羊水污染、5分钟Apgar≤5分、出生体重低、胎龄小是导致住院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琴[5](2021)在《早产儿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A、E、D水平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199例出生24h内早产儿行血红蛋白(Hb)和维生素A、E、D(VA、VE、VD)水平测定。旨在了解不同性别、生产方式、出生体重、胎龄早产儿Hb和VA、VE、VD水平及相关性;为早产儿贫血和维生素A、E、D缺乏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24h内的早产儿199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1h内采取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和血清维生素A、E、D水平测定。按照性别不同分为男婴组和女婴组;按照生产方式不同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按照出生体重不同,出生体重≥2500g为正常出生体重组,出生体重在1500g~2499g之间为低出生体重组,出生体重在1000g~1499g之间为极低出生体重组,出生体重<1000g为超低出生体重组;按照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出生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为大于胎龄组,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之间为适于胎龄组,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为小于胎龄组。根据不同性别、生产方式、出生体重和胎龄分组分析Hb和VA、VE、VD水平及相关性。统计方法选用SPSS 24.0分析。[结果]1.199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分析,其中男婴105例,女婴94例;顺产75例,剖宫产 124 例;平均出生体重(2288.70±26.93)g;平均胎龄[35.57(34.43,36.29)]周。2.Hb和维生素A、E、D水平:Hb平均水平[184.00(169.00,198.00)]g/1,Hb正常187例(94.0%),贫血占12例(6.0%);VA平均水平[0.13(0.09,0.17)]mg/l,VA正常5例(2.5%),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25例(12.6%),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103例(51.7%),维生素A缺乏66例(33.2%);VE 平均水平[3.30(2.60,4.40)]mg/l,VE 正常 27 例(13.6%),VE 缺乏 172 例(86.4%);VD平均水平[14.60(11.00,20.90)]ng/ml,VD适宜53例(26.6%),VD 不足 44 例(22.1%),VD 缺乏 98 例(49.3%),VD 严重缺乏 4 例(2.00%)。3.不同性别组间Hb、VA、VE、VD水平:男婴组血清VE水平显着低于女婴组(Z=-2.353,p<0.05);Hb、VA 和 VD 在性别上无显着差异(均 p>0.05)。4.两种生产方式组间早产儿Hb、VA、VE、VD水平:剖宫产组早产儿血清VA水平显着低于顺产组(p<0.05),两种生产方式组间血清VE、VD无显着差异(p>0.05)。5.不同出生体重组间早产儿Hb、VA、VE、VD水平:血清VA水平在不同出生体重组间有差异(p<0.05),LBW组血清VA浓度低于NBW组(p<0.05),其余组间无显着差异,Hb、VE、VD水平在不同出生体重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不同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组间早产儿Hb、VA、VE、VD水平:适于胎龄组血清Hb水平小于小于胎龄组(p<0.05),小于胎龄组血清VA水平显着低于适于胎龄组(p<0.05),小于胎龄组和适于胎龄组间VE、VD水平无显着差异(均p>0.05)。7.血清维生素A、E、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VA、VE、VD水平互为正相关关系(均 p<0.05)。8.维生素A、E、D水平与贫血发生的相关性:血清维生素A、E、D水平与贫血发生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1.199例早产儿出生24h内,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为51.7%,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为33.2%;维生素E缺乏发生率为86.4%;维生素D缺乏98例(49.3%),VD严重缺乏4例(2.00%)。2.早产儿VA缺乏可能与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有关。3.男婴比女婴更容易出现VE缺乏。4.早产儿血清VA、VE、VD水平互为正相关关系。5.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E、D水平与贫血发生无相关性。

胡曼喆[6](2021)在《2011-2020年住院新生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变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年间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本中心住院新生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为提高诊疗水平,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NICU 2011年至2020年期间494例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死亡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及特点、住院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等。对前后5年两个阶段进行对比,不同胎龄及不同出生体重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比较病死率,比较两个阶段死亡原因顺位变化。结果:(1)2011年至2020年,住院人数共22237例,其中死亡494例,其中早产儿329例(66.6%),足月儿165例(33.4%);≤3天死亡224例(45.3%),>3—<7天死亡199例(40.3%),≥7天死亡71例(14.4%);(2)住院病死率为2.2%,呈下降趋势。早产儿住院人数呈上升期趋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前后5年两阶段比较:住院病死率(2.75%下降至1.74%)呈下降趋势(P<0.001),不同胎龄阶段新生儿病死率下降(P<0.001),不同出生体重阶段病死率下降(P<0.001);(3)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早期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晚期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011-2015年间,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为前三位主要死亡原因;2016-2020年间,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先天性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为前三位主要死亡原因。(4)死亡新生儿中孕母常见合并症为:高血压相关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胎膜早破、胎盘异常。结论:10年期间我院新生儿住院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小胎龄及较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病死率下降明显。死亡原因为早产儿及相关合并症、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优化住院病人治疗细节,加强对家属的宣教,是降低病死率的措施。

朱琳[7](2020)在《早产儿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比较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新生儿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呈逐年增加趋势,在临床工作中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儿的预后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既往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中,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早产儿在子宫内发育不完全,机体相关功能未能达到正常新生儿水平,从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及免疫力降低,导致患化脓性脑膜炎的机率增加。在临床工作中,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诊疗已经十分成熟,但一些研究表明足月儿与早产儿在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的过程中所表现的临床特征是不相同的,这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足月儿与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的差异性,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两者相关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以此指导临床工作中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目的:分析比较湖北省宜昌地区早产儿及足月儿在发生化脓性脑膜炎过程中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性。以期对西南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第一附属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自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集的113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其中早产儿(19例)设为A组,足月儿(94例)设为B组,通过比较早产儿及足月儿性别、胎龄,起病日龄、出生体重、首发症状、脑脊液生化、脑脊液培养、外周血培养、外周血炎症指标、住院时间及转归等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性。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A、B两组患儿在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在胎龄上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儿胎龄明显低于B组患儿;A、B两组患儿在发病时出生日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在出生体重上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B组患儿;A、B两组患儿在首发症状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统计发现在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中以黄疸及抽搐为首发症状的患儿明显高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而首发症状为发热的患儿低于足月儿患者;A、B两组患儿在外周血感染指标(CRP、PCT)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比较足月儿感染指标的比例明显高于早产儿,另外,在所有患儿中PCT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RP;A、B两组患儿在脑脊液生化指标中的糖含量(P<0.05)及有核细胞数(p<0.001)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氯离子及蛋白含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A、B两组患儿脑脊液细菌培养及外周血细菌培养,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及外周血细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A、B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通过对A、B两组患儿死亡率的统计比较,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死亡率高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相比,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发病时在胎龄及出生体重上明显较低;在发病时的首发症状中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以抽搐和黄疸为常见首要症状,而足月儿则以发热为常见首发症状;在外周血感染指标中,所有患儿中PCT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RP;在脑脊液生化比较中,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的糖含量高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但两者均低于正常新生儿脑脊液糖含量;同时脑脊液中有核细胞数比较,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有核细胞数明显的低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的有核细胞数,但两者均高于正常新生儿脑脊液中的有核细胞数;通过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及外周血细菌培养,我们发现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及外周血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明显的高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相比,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较长;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相比,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死亡率更高。

童方力[8](2020)在《早产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测定分析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166例早产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进行检测,旨在了解早产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并探讨疾病对早产儿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为早期评估早产儿肾功能提供可参考的指标。[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的1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纳入该研究。根据入院后有无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83例)和并发症组(83例)。无并发症组再根据不同胎龄分为极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依据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组、适于胎龄儿组、大于胎龄儿组。并发症组依据不同危重症评分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所有新生儿入院后2小时内及未开奶前完成采血,采用ysmex XE-2100TM型全自动分析检测仪分析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无并发症组及并发症组早产儿均未发生肾功能损伤;2.各组间一般情况的比较:无并发症组中不同胎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两对比,三组之间出生体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分娩方式、胎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组中不同发育情况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胎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组的胎龄大于并发症组的胎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2);并发症组剖宫产例数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间性别、出生体重、胎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重症评分的早产儿的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分娩方式、胎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胎龄早产儿血清Cys C、SCr和BUN的比较:极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血清Cys C的水平分别为(2.26±0.32)mg/L、(2.09±0.26)mg/L、(1.87±0.21)mg/L,三组均高于我院正常参考值范围(0.59-1.03)mg/L,且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各组之间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SCr和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发育情况早产儿血清Cys C、SCr和BUN的比较:SGA组、AGA组、LGA组血清 Cys C 的水平分别为(1.85±0.17)mg/L、(2.00±0.22)mg/L、(2.06±0.24)mg/L,三组血清CysC的水平均高于我院正常参考值范围(0.59-1.03)mg/L,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两两对比,仅SGA组血清CysC和LGA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AGA组、LGA组SCr 的水平分别为(71.23±17.26)umol/L、(64.46±12.37)umol/L、(55.09±9.93)umol/L,三组均在我院正常参考值范围(70.72~123.76)umol/L,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三组间两两对比,SGA组>AGA组>L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AGA组、LGA组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5.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血清Cys C、SCr和BUN的比较:无并发症组Cys C的水平为(1.97±0.21)mg/L,并发症组Cys C的水平为(2.29±0.22)mg/L,两组之间Cys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SCr和BUN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危重症评分的早产儿血清Cys、SCr和BUN的比较: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症组 Cys C 的水平分别为(2.42±0.18)mg/L、(2.13±0.17)mg/L、(2.06±0.20)mg/L,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之间两两对比,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症组,极危重组对比危重组及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危重组对比非危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SCr、BU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所有早产儿血清Cys C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但均未出现肾功能损伤;2.早产儿胎龄越小则其血清Cys C的水平可能越高,提示早产儿胎龄越小其肾功能发育可能越不成熟;3.本研究提示患病早产儿血清Cys C的水平高于未患病早产儿,可能与患病早产儿胎龄小及患病有关;4.早产儿血清Cys C的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

杨广娣[9](2020)在《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文中认为背景新生儿(newborn)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是胎儿的延续,当其从宫内向宫外环境过渡时,由于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新生儿的死亡率与发病率均居人的一生之首[1].绝大多数新生儿死亡报告来自于发展中国家[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公报,2007-2018年新生儿的死亡率依次为 10.7%、10.2%、9.0%、8.3%、7.8%、6.9%、6.3%、5.9%、5.S4%、4.9%、4.5%、3.9%,整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率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该社会的经济、文化、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医院的经济、医疗卫生水平发展不平衡,新生儿死亡率不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任重道远,需要社会、政府、医疗卫生保健者、孕产妇及其家庭长期共同努力。目的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住院新生儿的死亡率、死亡原因。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为今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1)对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422例死亡新生儿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因素后,结合临床情况选取部分相关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高危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7-2018年共有35028例住院新生儿,其中422例于生后28天内死亡,死亡率是1.20%;新生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死亡新生儿构成比中,低出生体重儿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2.20倍;早产儿是足月儿的2.33倍;男婴是女婴的1.67倍;早期新生儿是晚期新生儿的4.15倍。3)死亡新生儿的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死亡构成比也越高。4)新生儿前5位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是NRDS(23.9%)、新生儿窒息(14.7%)、出生缺陷(14.2%)、新生儿肺炎/败血症(9.2%)、早产儿(8.5%)。5)NRDS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的首位;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居新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6)影响早产的高危因素有: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盘早剥、双胎妊娠、宫内感染、母亲携带乙肝病毒、脐带绕颈。结论1.我院2007-2018年间住院新生儿死亡率为1.20%,整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前5位依次为NRDS、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早产儿。2.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的救治是目前本地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点内容。3.规范产检,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盘早剥、双胎妊娠、宫内感染、母亲携带乙肝病毒、脐带绕颈等妊娠期并发症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伍荣凤[10](2020)在《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通过回顾性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与BPD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管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 法]采用回顾性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出生胎龄<32周且出生24小时内收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2018NICHD BPD临床诊断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BPD诊断,由此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出生72小时内血清25(OH)D检测结果,同时收集母亲及早产儿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共纳入68例早产儿病例,其中病例组34例,对照组34例;BPDⅠ 级 28 例(82.4%),BPDⅡ级 3 例(8.8%),BPDⅢ级 3 例(8.8%)。2.出生 72小时内血清25(OH)D水平为30.80(23.25,47.45)nmol/L,其中病例组为26.59(22.27,34.96)nmol/L,对照组为 39.70(24.73,59.14)nmol/L,病例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出生72小时内维生素D缺乏(vitamin D deficiency,VDD)发生率为61.8%,其中病例组VDD发生率为76.5%,对照组VDD发生为47.1%,病例组VDD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BPD Ⅰ级早产儿的血清25(OH)D 水平为 26.90±17.31nmol/L,BPD Ⅱ 级的血清 25(OH)D 水平为33.04±24.12 nmol/L,BPDⅢ级的血清 25(OH)D 为 16.60±0.00nmol/L,不同级别BPD早产儿的血清25(OH)D水平两两比较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25(OH)D>50nmol/L的早产儿BPD发生率为25.0%,血清25(OH)D为37.5~50nmolL之间的早产儿BPD发生率为40.0%,血清25(OH)D≤37.5nmol/L的早产儿BPD发生率为61.9%。血清25(OH)D≤37.5nmol/L早产儿的BPD发生率高于血清25(OH)D>50nmol/L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25(OH)D为37.5~50nmol/L的早产儿BPD发生率与37.5~50nmol/L和≤37.5nmol/L的早产儿BPD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早产儿出生72小时内的血清25(OH)D与BPD发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s=-0.256,p=0.035);血清25(OH)D>50nmol/L是BP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244,OR 的 95%CI 为 0.069~0.860,p<0.05);血清 25(OH)D≤37.5nmol/L是 BPD 发生的危险因素(OR=3.656,OR 的 95%CI 为 1.292~10.344,p<0.05)。7.血清25(OH)D<33.44nmol/L预测BPD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58.8%,阳性预测值为65.0%,阴性预测值为71.4%。[结 论]1.维生素D缺乏与BPD的发生可能有关;2.血清25(OH)D预测BPD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昆明地区50例住院死亡早产儿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明地区50例住院死亡早产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6-2018年广州市花都区住院新生儿病因及死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新生儿病因构成
    2.2 年龄分布
    2.3 不同性别病因分布
    2.4 死亡情况
    2.5 死亡病因分布
3 讨论

(2)不同胎龄层住院新生儿疾病谱及死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住院新生儿人口统计学特征
    2.2 母亲及围产相关因素
    2.3 出生缺陷构成
    2.4 住院新生儿疾病谱
    2.5 主要治疗情况
        2.5.1 吸氧治疗
        2.5.2 辅助通气治疗
        2.5.3 抗生素治疗
        2.5.4 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2.6 转归
    2.7 住院新生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7.1 单因素分析
        2.7.2 住院新生儿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疆5家医院3946例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结果
    2.1 住院新生儿人口统计学特征
    2.2 母亲情况及围产相关因素
    2.3 出生缺陷
    2.4 疾病构成
    2.5 治疗情况
    2.6 住院新生儿转归
    2.7 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讨论
    3.1 住院新生儿人口统计学特征
    3.2 母亲情况及围产相关因素
    3.3 出生缺陷
    3.4 疾病病种分布
    3.5 治疗情况
    3.6 新生儿转归及死亡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早产儿远期发育结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早产儿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A、E、D水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创新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维生素A致小儿贫血的可能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2011-2020年住院新生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变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临床资料纳入标准
        1.2 临床资料排除标准
        1.3 疾病诊断标准、死亡原因判定及死亡评审
    2.收集资料及资料分析
    3.统计分析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死亡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早产儿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讨论
4.不足与展望
5.结论
附表和附图
References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早产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测定分析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综述 血清胱抑素C对评价新生儿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新生儿死亡率
    1.2 新生儿死亡原因
    1.3 早产儿
    1.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5 新生儿窒息
    1.6 出生缺陷
    1.7 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相关定义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新生儿死亡率的整体变化
    3.2 不同出生体重、出生胎龄、性别、日龄的死亡构成比
    3.3 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
    3.4 早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新生儿死亡率
    4.2 新生儿死亡与出生体重、胎龄的关系
    4.3 新生儿死亡与性别、日龄的关系
    4.4 死亡原因分析
    4.5 分析死亡新生儿中早产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调査表
综述 维生素D缺乏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昆明地区50例住院死亡早产儿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2018年广州市花都区住院新生儿病因及死因分析[J]. 邱翠青.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06)
  • [2]不同胎龄层住院新生儿疾病谱及死亡分析[J]. 张方圆,翟淑芬,花少栋,刘晓红,平莉莉,张洪峰,朱宝莹.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1(03)
  • [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D]. 徐梦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新疆5家医院3946例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D]. 肖雅倩. 石河子大学, 2021
  • [5]早产儿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A、E、D水平分析[D]. 王琴.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2011-2020年住院新生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变迁分析[D]. 胡曼喆.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7]早产儿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比较分析[D]. 朱琳. 山东大学, 2020(04)
  • [8]早产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测定分析及临床意义[D]. 童方力.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D]. 杨广娣.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10]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性研究[D]. 伍荣凤.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昆明市50例早产儿住院死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