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大开发资源证券化模式探讨

中国西部大开发资源证券化模式探讨

一、中国西部开发的资源证券化模式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海萌,陈丁[1](2020)在《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基本逻辑与创新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产资源证券化是矿产资源企业化解经营中投融资困境的必要举措与有益探索。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矿产资源供需存在结构性不匹配,矿产资源价格难以有效提升,叠加矿产资源产业自身的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特征,矿产资源企业的资金运用压力较大。探索矿产资源证券化可以加速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优化矿产资源市场运营、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这是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基本逻辑。随着矿产资源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我国矿产资源证券化将呈现交易结构持续优化、风险防控快速强化、管理运营不断完善的创新发展趋势。

耿小烬[2](2017)在《页岩气产业投资评价与金融支持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能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资源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安全。页岩气本质上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页岩气有利于增加能源供给,改善气候与环境条件,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功,极大的降低能源成本,引导制造业产业复兴,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改变了美国能源进出口关系,推动世界能源格局变换,使其国际霸权地位得到巩固。我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缺口逐年增大,能源对外依存度逐步增高,能源供应安全受到越来越大地挑战,而长期以来依靠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造成了严重地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页岩气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供给,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压力,促进能源产业升级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来看,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前景较好。首先,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使页岩气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其次,我国进口天然气价格仍然较高,使页岩气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价格条件;再次,我国天然气未来需求量大,为页岩气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然后,页岩气管理和扶持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页岩气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还有,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的推进,页岩气开发技术逐渐实现国产化,开发成本逐渐降低,为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创造了技术基础和成本优势。然而页岩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阻碍,一是页岩气资源条件还未完全摸清,不同机构对资源量的预测结果差距较大,同时页岩气成藏理论还未完全掌握,使得页岩气勘探风险较大,二是页岩气勘探开发投资大,页岩气产量递减速度较快,造成开发收益不确定性大,进一步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三是非传统油气企业面临技术经验缺乏,风险承受力弱等问题,而财政支持对勘探企业的针对性不强,外源融资渠道不畅,进一步影响了非传统油气企业的投资进程,从而阻碍了页岩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进行财政金融支持创新,使财政资金转向支持页岩气勘探阶段企业,创新金融投融资方式,多样化页岩气勘探开发资金来源,拓宽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融资渠道,分担页岩气勘探开发投资风险,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实现资金利用的有序循环,从而促进页岩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根据页岩气产业特征对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对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途径进行研究。首先,页岩气是一种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具有新兴产业、产业发展初期阶段、战略性的特征,页岩气产业对金融的需求体现为,作为新兴产业对新的投融资方式与风险管理方式的需求。作为产业发展初期阶段,传统的金融机构难以对其进行资金支持,产生对财政金融支持的需求。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页岩气产业发展产生对资金量、资金使用成本、风险分担等方面的需求,政策性金融能够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能够较好地满足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从财政金融支持来看,传统的财政支持政策在灵活性和针对性方面的作用不足,探索财政金融支持创新,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作用的有效性、针对性,发挥财政资金杠杆的作用更有效的调动社会资金,激励社会资本投资页岩气产业发展,是财政金融支持页岩气产业发展需要探索的方向。从我国目前市场性金融创新的情况来看,已有的创新基本上以吸纳性和移植性创新为主,而简单的套用传统的金融工具可能不能适应页岩气产业特征,因此根据页岩气产业特征进行市场性金融创新探索尤为重要,是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策略研究的重点。除此以外,探索利用开发性金融工具,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积极作用,为页岩气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是促进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页岩气产业本质上是一种矿业产业,而且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正好处于矿产勘查阶段,面临严重的资金需求和融资困难,借鉴矿业产业的金融支持措施,创新投融资机制,尤其是引入具有风险管理能力的投融资机制,拓宽勘探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是解决我国页岩气勘探企业融资问题的当务之急。另外,进行以矿业权为基础的金融机制创新,能够增加页岩气矿业权的流动性,对于降低页岩气勘探投资风险,促进页岩气产业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本文对页岩气产业投资风险与收益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从而为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策略的可行性研究打下基础。页岩气勘探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页岩气勘探投资、勘探风险、开发收益是影响页岩气投资决策的三个关键因素。首先,页岩气勘探阶段的投资较大,单个页岩气区块勘探费用投资在一个亿以上,有的区块投资则达数亿元,一旦勘探结果不理想投资损失巨大,因此勘探投资大将极大地增加投资失败的损失。其次,除了勘探投资量大之外,勘探风险也较高,本文根据页岩气资源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页岩气勘探风险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对第一轮、第二轮招标出让区块的勘探风险进行评价,并将模型评价结果与实践勘探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根据经验建立的评价模型只能排除部分没有潜力的区块,并不能完全消除勘探风险,因此勘探风险难以通过经验方法等简单的消除,以低成本做出准确判断几乎不可能,造成页岩气勘探投资的高风险特征。然后,根据礁石坝和长宁页岩气井产量特征计算的页岩气开发收益来看,国内页岩气开发将带来较高的净收益,这个收益可能是风险勘探投入的数倍到数十倍,能够极好地补偿页岩气勘探投资风险,具有较高的风险补偿能力。然后本文对金融策略研究与设计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前文的研究,风险是阻碍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主要原因,管理风险是投融资策略研究的重点工作。根据页岩气产业发展面临的阻碍来看,风险也是阻碍页岩气勘探开发投资的关键因素,管理风险是进行页岩气产业金融支持策略研究的核心工作。本文在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框架之下,对风险造成投融资阻碍的机制进行分析得到,在有效市场条件下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是造成投融资阻碍的原因,在金融实践中,信息不对称、风险规避心理是造成融资阻碍的原因,针对这三方面的原因,本文详细地总结了已有的金融工具与策略在应对这三方面问题上的技术与方法:(1)针对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通过对债权融资工具与股权融资工具的调节或组合利用,调整融资项目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关系,以消除融资阻碍促进投融资进行;(2)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金融或者关系型金融的形式,增加金融机构对融资项目的信息获取途径与风险控制能力,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投融资阻碍实现融资;(3)针对风险规避心理造成的高风险项目难以获得融资的问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分解与重新组合风险,以适应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从而达到融资的目的;也可以通过组合融资方式将不同风险等级的项目进行组合,进而达到降低高风险项目风险,增加低风险项目收益的方法实现融资;还可以通过项目融资的方式保证投资收益、隔离项目以外其他风险的方法,以保障投融资的进行。在对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途径、金融支持策略设计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三种适合页岩气产业投资风险与收益特征的金融支持策略可供探讨。一种是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页岩气产业投资基金模式,此模式主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协调作用,通过组合投资降低风险,以勘探收益权作为还款保障,主要投资于页岩气勘探区块,促进页岩气勘探投资。根据页岩气勘探风险与收益的概率计算,此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可持续性,能够实现财政资金利用的有序循环,最大化地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作用,是促进页岩气产业发展,增加政策效率的一举多得的政策措施。另一种是发挥市场性金融作用的证券化融资方式,根据页岩气勘探收益与风险特征,本文对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模式进行了修改和重新设计,提出以勘探收益权为支撑的页岩气资源集合融资的模式,此模式通过勘探成功后探矿权价值的巨大提升弥补勘探失败区块的投资损失实现经济性,通过发行零息债券的形式避免过早承担还本付息压力,通过私募发行方式解决我国目前矿业资本市场不完善的限制。通过这些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页岩气资源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页岩气资源证券化融资模式能够最大化的分散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和多样化的投资方式,为勘探开发企业提供广泛的资金来源和长期资本支持,方便矿业权资产流通,对支持页岩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种是结合政府与市场作用的政府参与风险投资基金模式,此模式通过财政资金作为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主要投资于页岩气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产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引入风险投资模式,进行市场化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发挥风险投资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以实现页岩气产业链上企业的整体发展。此模式中,政府参与保证了对页岩气产业投资范围的指导,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保证了资金运作的效率性,因此是同时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的支持模式,对促进页岩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赵勇[3](2016)在《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中央及地方地勘资金投入放缓,作为第一产业发展主力军的矿业企业,普遍存在项目不足、效益低下和项目运营资金压力大的问题。论文以陕西省为例进行矿产资源证券化研究,试图创新矿业企业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产流动性。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查、定性分析等方法,在对国内外资产证券化发展情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陕西省矿产资源证券化模式,论述了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和交易环节,以黄金资源为例分析了资产证券价值影响因素,论文取得如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上市发行股票未能解决陕西省矿业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尚不成熟,矿业权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提高矿业权资产的流动性,将矿业权资产化整为零,深度挖掘矿权的经济价值。2、将矿业权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定义为由资产证券化的参与者以及能够表现证券化运作特征的主要环节组成的有机体,构建了矿业企业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3、提出构建矿业权资产池要考虑的四个标准,即矿业权的权利归属清晰;选择矿产销售收入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的矿业权,已签订长期固定价格销售合同的优先选择;矿产购买方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商业信誉较好;资产池具备一定规模,且基础矿业权资产在矿种种类方面具有多样性。4、在企业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基础上,认为实施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影响因素包括:基础资产现金流稳定性、信用增级及证券利率。5、应选择美元指数处于下降通道时发行资产证券,发生金融危机时期则效果更佳。金银价格比持续回落可以看作是黄金、白银价格进入上涨趋势的一个信号,此时实施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资产池现金流稳定性高。

赵勇[4](2016)在《陕西省矿产资源证券化动机和模式分析》文中指出文章剖析了陕西省实施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动机,并研究了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以期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陕西省矿业经济良性发展。矿产资源证券化可使陕西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形成多方共赢局面,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促成全省矿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创新,助推陕西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作用。实施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可分为3种,即矿业企业上市发行股票、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和矿业权资产证券化。针对目前通过上市发行股票仍未能解决陕西省矿业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借鉴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熟模式,给出了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定义和运作流程,并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内涵,提出了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运作流程。

李杰[5](2016)在《煤炭采矿权证券化产品设计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产证券化自1970年被首次提出后,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创新发展中。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将证券化的范围由金融资产拓展到实体资产,这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并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当前煤炭的需求和其价格持续走低,煤炭相关企业的利润也在急剧减少,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融资已经不能满足为保持煤炭企业资金流动性和继续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本文引入一种新型融资方法—煤炭采矿权证券化的方法来帮助煤企走出这种困境,这里所指的采矿权证券化即采矿权收益证券化。本文首先在现有证券化理论及矿业权理论的基础之上,探讨了采矿权证券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之后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煤炭采矿权证券化的具体过程,并运用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进行了产品设计。在文章结构上:本文首先阐述了煤炭采矿权证券化的相关理论基础,其中包括矿业权理论,资产证券化理论。其中在矿业权理论部分主要论述了关于矿业权的相关知识,此外还从实物期权角度解释了煤炭采矿权的价值属性。资产证券化理论主要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主要流程及分类。其次,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煤炭企业融资现状,以及证券化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分析在我国实行煤炭采矿权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对煤炭采矿权必要性分析中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及证券化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的优势。可行性分析中阐述了采矿权是适合证券化的资产,同时采矿权证券化的相关配套制度及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为采矿权证券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再次,本文详细的分析了煤炭采矿权基础资产的价值评估过程,以焦炭价格作为例子构建了煤炭的价格模型,文中该模型基于煤炭价格服从跳-扩散模型,首先运用MCMC方法对煤炭价格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其次,从实物期权角度出发,利用估计得出的参数,运用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对这种焦炭采矿权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资产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文章引用实际例子,在定量分析其煤炭采矿权的价值后,进行了资产池现金流的分析,并运用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进行了证券化的设计,其中进一步分析采矿权证券化的证券设计中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专项计划的收益率设置,增级方式,以及交易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措施以保障煤炭采矿权的进一步实施。

赵勇[6](2016)在《矿业企业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研究》文中提出分析矿业企业实施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意义,并研究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以期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促进矿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起到积极作用。矿业权资产证券化能有效拓宽矿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加速矿业权资产流动性,将资源与资本有效对接,实现潜在资源优势向现实资本优势转化。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为由资产证券化的参与者以及能够表现证券化运作特征的主要环节组成的有机体。矿业企业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组织结构由资源层、核心层、支持层组成,交易过程结构包括构建矿业权资产池、矿业权资产转让、信用评级与信用増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在我国现行资产证券化运作制度下,为矿业企业设计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和证券交易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这2种交易结构形式。

黄旋[7](2014)在《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路径初探 ——以陕煤化集团为例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研究矿产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路径,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应该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和难点,采取的资产证券化的不同模式以及相对应的证券定价方法。资产证券化的路径研究是本文要研究的核心内容,文章旨在提出矿产企业实施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思路,为矿产企业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大部分文章重点阐述资产证券化实施步骤相比,本文另辟新径,立足于矿产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重点研究矿产企业实施资产证券化的路径;然后分析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国内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前提下,国内在这方面的探索是本文研究的基础,而由于国内的发展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分析现状时,提出了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限制因素和难点,而这些难点,正是文章尝试去解决的本文的研究是有以下意义的:第一,从长远来看,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法,有其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外在这一方面发展的较为成熟,且国外发展实践证明,这种新型融资方式对于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提升自身发展实力大有好处;第二,从现实角度来看,矿产企业一般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受限于这些矿产资源较差的流动性,企业无法充分享受资源带来的好处,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证券化的运作下,矿产企业变资源优势为资金优势,提高了资产流动性,使企业资产期限更加合理,降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第三,从资产证券化这-融资方式本身看,由于其在国内发展才刚刚起步,实践的不成熟加上政策的限制,使的这一融资方式虽然充满前景,但现实中依然面临困境,本文对于这一融资方法的分析研究,这是在尝试寻找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减少实施这一融资方法的障碍。

王艳龙,孙启明[8](2013)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运作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文章借鉴国外自然资源储备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经验和国内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对矿业权资产证券化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结构模型,设计出证券化的运作流程,并提出相关配套措施。

王艳龙,关晓宇[9](2013)在《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初探》文中研究说明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产生巨额的资金需求,目前西部开发的融资渠道除了政府资金外是不畅通的。矿产资源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工具或金融操作形式,通过证券化可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解决西部大开发资金短缺的矛盾。同时,还可引入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先进的技术和各种专门优秀人才,通过诸多资源组合,促进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探讨了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包括上市、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等。

王艳龙[10](2012)在《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其成功与否决定我国21世纪的经济总体水平,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竞争力。近些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人均积累水平等诸多方面,东西部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对其差距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也存在着不同观点。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批准项目号:2009JJD790035),目的是探讨西部地区通过资源开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及有效途径,提出西部地区通过资源开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政策。通过资源开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有很多种,本文的核心思想是“资源资本化”,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认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缓慢,是因为资本稀缺。它没有珠三角吸引外资的优势,也没有苏南乡镇企业和江浙民营资本的优势,所拥有的只有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优势。通过“资源资本化”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失为一条路径选择。本文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如何把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转为资本优势,即研究资源资本化的条件、方法和机制保障,探索西部自然资源资本化的路径。由于自然资源范畴很宽,本文以矿产资源为例进行研究。矿产资源资本化的思想就是将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再生产,而不是简单的开发销售矿产品,使矿产资源在不开发(待开发)的情况下也能带来资本收益,即把资源未来现金流折现,这要靠矿业权的资本化运营来实现,关键要要借助于金融手段,如资产证券化。资源资本化,有了资本,在好的资源配置机制下,就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的投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积累,进而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综述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的发展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思想就是“资源资本化”。即将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再生产,而不是简单的开发销售矿产品,使矿产资源在不开发(待开发)的情况下也能带来资本收益,即把资源未来现金流折现,这要靠矿业权的资本化运营来实现,关键还要借助于金融手段(如资产证券化)。内生增长框架下经济增长的源泉还是技术创新。通过资源的资本化,将未来的资源收益转化为现实的、可利用的资本,有了可利用的资本,在好的资源配置机制下,就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的投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积累,消除资源开发的挤出效应,进而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产权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构建了矿产资源的价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典型的矿业权评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矿产资源资本化奠定了前提和基础。第三,对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矿产资源资本化运营的方式包括矿产资源产权流转和证券化。重点对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论证其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基础上,将金融学中的资产证券化理论创造性的应用到“资源证券化”中,借鉴国外自然资源储备(主要是石油天然气)证券化的经验,构建了矿产资源资产(矿业权)证券化的结构模型,设计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方案,并对证券化运作中的基础资产选择、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等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在总结国内外自然资源资产证券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配套措施。证券化是矿产资源资本化的核心和关键,它可以将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由实体经济领域向资本市场领域拓展,加速矿产资源的资本化进程,创新西部资源开发的模式,使矿产资源在不开采的状态下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使西部地区潜在的矿产资源储备转化为现实的可利用的资本,能够加快西部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将为西部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只要论证科学、相关配套措施到位,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构想是可以付诸实践的。第四,站在微观企业层面,运用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对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为矿产资源资本化只有落实到企业的账面上,才算真正实现了资本化。对矿业权核算的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设置,并对矿业权的取得、持有、处置以及证券化等各环节的业务进行了相关的会计处理,规范了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在企业账面上的会计核算问题,为宏观层面的矿产资源资本化奠定了微观基础。第五,从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化”管理的角度系统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从矿业权交易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建设、矿产资源收益分配、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大企业进入与大项目带动机制等方面构建了矿产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化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认为资源、资产和资本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和相互转化关系,“三位一体化”管理机制能够实现资源与资本的良性互动,为矿产资源资本化提供有效的保障。本文融合经济学和会计学上的资本化内涵,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矿产资源的产权界定与价值评估、矿产资源资本化运营、矿产资源资本化会计核算以及矿产资源资本化管理四大方面内容。产权界定与价值评估是矿产资源资本化的理论和技术前提,资本化运营是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实现方式和核心,会计核算使矿产资源资本化的过程真正落实到企业层面,是资本化运营的微观基础,“三位一体化”管理机制是矿产资源资本化的有效保障。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绿色环保开发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为矿业发展模式和矿业资本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参考,为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提供了借鉴,为西部地区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益分配等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二、中国西部开发的资源证券化模式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西部开发的资源证券化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基本逻辑与创新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探索矿产资源证券化的逻辑
    2.1 加速矿产资源优势转化
    2.2 优化矿产资源市场运营
    2.3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
3 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创新趋势
    3.1 矿产资源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持续优化,SPV交易结构的应用会快速提升
    3.2 矿产资源证券化的风险防控快速强化,证券产品管理中资金池管理趋严
    3.3 矿产资源证券化的管理运营不断完善,矿产资源证券化的专业性将提高
4 研究结语

(2)页岩气产业投资评价与金融支持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成藏机理
        1.2.2 选区评价
        1.2.3 开发技术
        1.2.4 经济性
        1.2.5 产业政策
        1.2.6 金融支持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现状
    2.1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前景
        2.1.1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条件
        2.1.2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2.1.3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进程
    2.2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阻碍
        2.2.1 勘探风险大
        2.2.2 开发收益不确定
        2.2.3 非传统油气企业面临资金问题
    2.3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
        2.3.1 财政金融支持现状
        2.3.2 市场性金融支持现状
        2.3.3 财政金融支持发展方向
    2.4 本章小结
3 页岩气产业特征与金融支持途径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与金融支持途径
        3.1.1 页岩气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
        3.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
        3.1.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
    3.2 矿业产业特征与金融支持措施
        3.2.1 矿业产业特征与金融需求
        3.2.2 矿业金融支持现状
        3.2.3 矿业金融支持措施
    3.3 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
        3.3.1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途径
        3.3.2 作为矿业产业的金融支持措施
    3.4 本章小结
4 页岩气投资风险与收益评价
    4.1 页岩气勘探投资
    4.2 页岩气勘探风险
        4.2.1 页岩气勘探风险评价模型
        4.2.2 页岩气勘探实践与模型评价对比
    4.3 页岩气开发收益
        4.3.1 页岩气开发收益分析方法
        4.3.2 典型区块单井开发收益
        4.3.3 页岩气区块总体开发收益
    4.4 本章小结
5 金融支持策略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5.1 金融理论的风险认识
        5.1.1 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析框架——有效市场假说
        5.1.2 现代金融理论
        5.1.3 现代金融理论的风险认识
    5.2 金融实践中的风险认识
        5.2.1 理论分析框架
        5.2.2 金融实践的风险认识
    5.3 金融策略研究的技术方法
        5.3.1 基于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创新方法
        5.3.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创新方法
        5.3.3 基于风险管理的创新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策略研究
    6.1 页岩气产业投资基金
        6.1.1 产业投资基金的思想方法
        6.1.2 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可持续性
        6.1.3 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
    6.2 页岩气资源证券化
        6.2.1 页岩气资源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6.2.2 页岩气资源证券化的思想方法
        6.2.3 页岩气资源资产证券化模式
        6.2.4 页岩气资源证券化的问题与对策
    6.3 政府参与风险投资基金
        6.3.1 风险投资的思想方法
        6.3.2 政府参与的运作模式
        6.3.3 投资方向与目标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陕西省经济发展概况
        1.1.2 陕西省矿产资源特征
        1.1.3 陕西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地位
    1.2 证券化政策
    1.3 研究意义
        1.3.1 促使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
        1.3.2 有利于形成多方共赢局面
        1.3.3 实现矿产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3.4 有利于加强矿产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1.3.5 促成矿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创新
        1.3.6 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作用
    1.4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1 研究现状
        1.4.2 存在问题
    1.5 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1.5.1 美国发展现状
        1.5.2 英国发展现状
        1.5.3 日本发展现状
        1.5.4 中国发展现状
    1.6 陕西省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
        1.6.1 上市发行股票
        1.6.2 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
        1.6.3 矿业权资产证券化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1.8 实际工作量
2 交易结构及交易环节
    2.1 交易结构
        2.1.1 交易结构界定
        2.1.2 交易过程结构
        2.1.3 交易组织结构
    2.2 交易环节
        2.2.1 构建资产池
        2.2.2 资产转让
        2.2.3 信用评级与增级
        2.2.4 发行ABS/ABN
3 企业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3.1 苏宁-银河物业费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3.1.1 项目简介
        3.1.2 案例总结与经验
    3.2 周口天然气供气合同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3.2.1 项目简介
        3.2.2 案例总结与经验
    3.3 兴光燃气天然气供气合同债权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3.3.1 项目简介
        3.3.2 案例总结与经验
    3.4 津桥学院资产专项计划
        3.4.1 项目简介
        3.4.2 案例总结与经验
    3.5 经验借鉴
4 金矿采矿权证券化影响因素分析
    4.1 黄金简史
    4.2 黄金价格
        4.2.1 波动特点
        4.2.2 黄金价格与美元指数
        4.2.3 黄金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2.4 黄金价格与地缘政治风险事件
        4.2.5 黄金价格与供需关系
        4.2.6 黄金价格与原油价格
        4.2.7 黄金价格与白银价格
        4.2.8 黄金价格与央行增减持
        4.2.9 黄金价格与对证券价值影响
    4.3 证券利率
    4.4 总成本费用
        4.4.1 总成本费用对证券价值影响
        4.4.2 总成本费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4.3 黄金价格与黄金生产成本
5 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以公司A为例
    5.1 证券化必要性
        5.1.1 公司现状
        5.1.2 融资困境
    5.2 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
        5.2.1 交易结构设计
        5.2.2 交易环节设计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论文发表
    2、个人简历

(4)陕西省矿产资源证券化动机和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类证券化研究现状概述
2 陕西省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动机
    2.1 实现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
    2.2 促使形成多方共赢局面
    2.3 实现矿产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4 促成矿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创新
    2.5 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作用
3 陕西省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
    3.1 矿业企业上市发行股票
    3.2 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
    3.3 矿业权资产证券化
4 结论及展望

(5)煤炭采矿权证券化产品设计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资源证券化相关理论研究
        1.2.2 采矿权证券化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煤炭采矿权证券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矿业权概述
    2.2 采矿权价值形成机理
    2.3 资产证券化原理
        2.3.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2.3.2 证券化的流程
        2.3.3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
        2.3.4 证券化模式的分类
    2.4 小结
第3章 煤炭采矿权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 煤炭采矿权证券化的必要性分析
        3.1.1 矿权市场发展需要
        3.1.2 煤炭企业融资困难
        3.1.3 证券化具有比较优势
    3.2 煤炭采矿权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3.2.1 煤炭采矿权是一种合适的基础资产
        3.2.2 完善的证券化配套机制
        3.2.3 丰富的国内外经验
    3.3 小结
第4章 产品设计前提—煤炭采矿权的价值评估
    4.1 模型假设
    4.2 煤炭价格模型
        4.2.1 模型选取
        4.2.2 参数估计
    4.3 采矿权的价值
    4.4 小结
第5章 煤炭采矿权证券化产品方案设计
    5.1 煤炭采矿权定量分析
        5.1.1 煤炭采矿权价值的定量分析
        5.1.2 现金流分析
    5.2 采矿权证券化产品设计方案
        5.2.1 收益率设定
        5.2.2 信用增级方式
        5.2.3 发行额度及利息支付情况
        5.2.4 产品设计
    5.3 产品交易结构
    5.4 小结
第6章 推进煤炭采矿权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6.1 完善矿业市场机制
    6.2 完善配套监管体系
    6.3 构建信用中介和评级机构
    6.4 发展机构投资者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
    附录 1 matlab煤炭采矿权模型
    附录 2 winbugs估计参数模型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6)矿业企业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源类资产证券化研究现状
2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3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
    3. 1 矿业权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界定
    3. 2 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环节
4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组织结构
    4. 1 核心层———矿业企业和特殊目的机构
    4. 2 资源层———投资者和矿产购买方
    4. 3 支持层———服务机构
5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交易过程结构
    5. 1 构建矿业权资产池
    5. 2 矿业权资产转让
    5. 3 信用评级和信用増级
    5. 4 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6结论

(7)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路径初探 ——以陕煤化集团为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本文视角
第三章 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3.1.1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3.1.2 已进行资产证券化企业的特点
        3.1.3 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3.2 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限制因素
        3.2.1 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内在限制因素
        3.2.2 行业限制因素
        3.2.3 政策法规限制因素
    3.3 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难点
        3.3.1 基础资产选择时的难点
        3.3.2 信用增级方式选择时的难点
        3.3.3 证券价值评估时的难点
        3.3.4 证券承销时的难点
第四章 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一般路径分析
    4.1 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
        4.1.1 部分大型矿产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
        4.1.2 矿产行业具备价值投资的条件
        4.1.3 政策限制的放松
    4.2 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模式
        4.2.1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
        4.2.2 矿产资源或项目收益权资产证券化
    4.3 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证券定价模型
        4.3.1 现金流贴现法在企业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
        4.3.2 应收账款受益凭证发行价格的确定
        4.3.3 矿产资源收入或项目收益权受益凭证发行价格的确定
    4.4 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优缺点分析
        4.4.1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优点和缺点
        4.4.2 矿产资源或项目受益权资产证券化的优缺点
第五章 陕煤化集团资产证券化路径分析
    5.1 陕煤化集团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分析
        5.1.1 陕煤化集团经营现状及问题
        5.1.2 陕煤化集团传统融资面临的困境
    5.2 陕煤化集团证券化模式
        5.2.1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
        5.2.2 煤炭资源资产证券化
        5.2.3 项目收益权资产证券化
    5.3 陕煤化集团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和风险分析
        5.3.1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和风险
        5.3.2 煤炭资源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和风险
        5.3.3 项目收益权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和风险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6.2.2 改进和完善中介服务
        6.2.3 对SPV实施税收支持
        6.2.4 加大对投资者的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致谢

(8)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运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结构模型
二、矿业权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
    (一) 资产池的组建
    (二) 设立特定信托机构
    (三) 资产转移 (破产隔离)
    (四) 信用增级
    (五) 信用评级
    (六) 证券发售与管理
三、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相关配套措施
    (一) 修订并完善相关法律、准则
        1.《公司法》中需要明确对公司类SPT的规定
        2.《证券法》中明确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证券”性质
        3.《税法》中对于资产证券化给予税收优惠
        4.《企业会计准则》中补充和完善资产证券化核算
    (二) 健全和完善信用担保与评级机构
    (三) 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 建立健全监管法规
    (四)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五) 完善矿业权评估和矿业权流转市场

(9)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的重大意义
2 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
    2.1 矿业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
    2.2 煤炭“两金”收益权证券化
    2.3 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
    2.4 矿业权资产证券化
3 小结

(10)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很低
        1.1.2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1.1.3 “十二五”规划将西部开发放在区域发展的优先战略位置
    1.2 研究意义
        1.2.1 促进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转变
        1.2.2 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实现西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1.2.3 实现自然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2.4 有利于形成企业开发为主的西部资源开发机制
        1.2.5 有助于推动西部开发的金融支持
    1.3 研究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逻辑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资源经济学与资源管理学相关理论
        2.1.1 矿产资源持续优化利用理论
        2.1.2 矿产资源产权理论
        2.1.3 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
    2.2 发展经济学中的“资源诅咒”与“资源资本化”理论
        2.2.1 “资源诅咒”理论
        2.2.2 “资源资本化”理论
    2.3 经济学与会计学中的资本与资本化理论
        2.3.1 传统的资本理论
        2.3.2 自然资本论
        2.3.3 资本化理论
    2.4 金融学中的资产证券化理论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6 国内自然资源资本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2.6.1 土地资源资本化
        2.6.2 旅游资源资本化
        2.6.3 矿产资源资本化
        2.6.4 对已有成果的简单评述
    2.7 国外矿业资源管理的经验
        2.7.1 美国矿业资源管理体制
        2.7.2 加拿大矿业资源管理
        2.7.3 德国矿业资源管理
        2.7.4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8 西部地区资源资本化(矿产资源资本化)理论构想
        2.8.1 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内涵
        2.8.2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的目标
第三章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前提:产权界定与价值评估
    3.1 矿产资源产权界定
        3.1.1 矿产资源产权的结构
        3.1.2 矿产资源产权的属性
        3.1.3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建设
    3.2 矿产资源的价值计量问题
        3.2.1 矿产资源价值计量的一般模型
        3.2.2 地质勘查费的计量模型
        3.2.3 矿产资源绝对收益的计量模型
        3.2.4 矿产资源级差收益的计量模型
    3.3 矿产资源性资产评估问题
        3.3.1 矿产资源性资产评估实质:矿业权评估
        3.3.2 矿业权评估方法模型
第四章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实现方式:产权流转与证券化
    4.1 矿产资源资本化运营的实质——矿业权资本运营
    4.2 矿产资源产权流转(矿业权流转)
        4.2.1 矿业权出让
        4.2.2 矿业权转让
    4.3 矿产资源证券化
        4.3.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的重大意义
        4.3.2 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
第五章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运作与实证分析
    5.1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结构模型
    5.2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
        5.2.1 资产池的组建
        5.2.2 设立特定目的机构(SPV)
        5.2.3 资产转移(破产隔离)
        5.2.4 信用增级
        5.2.5 信用评级
        5.2.6 证券发售与管理
    5.3 资产支持证券的组成要素
        5.3.1 证券的期限
        5.3.2 证券的融资规模
        5.3.3 资金募集方式
        5.3.4 投资者的选择
        5.3.5 发行范围
    5.4 证券化基础资产选择博弈分析
        5.4.1 模型假设
        5.4.2 模型分析
        5.4.3 模型结论
    5.5 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模型
    5.6 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5.7 自然资源资产证券化经验实证
        5.7.1 卡塔尔石油总公司液化石油气项目资产证券化
        5.7.2 墨西哥石油公司石油出口应收款资产证券化
        5.7.3 海南三亚地产投资券
    5.8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相关配套措施
        5.8.1 修订并完善相关法律、准则
        5.8.2 健全和完善信用担保与评级机构
        5.8.3 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建立健全监管法规
        5.8.4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5.8.5 完善矿业权评估和矿业权流转市场
第六章 矿产资源资本化运营的微观基础:会计核算问题
    6.1 会计核算视角的矿产资源资本化内涵
        6.1.1 支出处理资本化
        6.1.2 资金渠道资本化
        6.1.3 经营实体未来现金流量资本化
    6.2 矿业权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6.3 矿业权核算相关会计科目设置
    6.4 矿业权取得与转让相关账务处理
        6.4.1 《CAS27——石油天然气开采》对矿区取得的会计处理
        6.4.2 矿产资源勘探的会计核算问题
        6.4.3 矿产地质成果的会计核算问题
        6.4.4 采矿权取得的会计核算问题
        6.4.5 矿业权摊销(折耗)的账务处理
        6.4.6 矿业权资产减值的核算
        6.4.7 矿业权转让的会计核算
    6.5 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相关的会计问题
        6.5.1 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
        6.5.2 资产证券化的会计计量
        6.5.3 相关账务处理
第七章 矿产资源资本化的保障:“三位一体化”管理机制
    7.1 矿产资源、资产与资本“三位一体化”管理机制概述
        7.1.1 “三位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提出
        7.1.2 矿产资源、资产化与资本化的内在联系
    7.2 建立完善的矿业权交易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机制
        7.2.1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交易市场
        7.2.2 建立风险勘查资本机制和矿业资本市场
    7.3 构建公平合理的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机制
        7.3.1 推进资源税费制度改革
        7.3.2 改革相关税收的分享政策
        7.3.3 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
        7.3.4 逐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7.4 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机制
        7.4.1 在西部地区推广排污权交易
        7.4.2 开发CDM项目
        7.4.3 积极主动参与CDP(碳信息披露)项目
        7.4.4 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7.4.5 科学地运营生态资本
        7.4.6 加强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
    7.5 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矿产资源开发机制
        7.5.1 国有大型企业
        7.5.2 优秀的民营企业
        7.5.3 资源开发主体强化社会责任
    7.6 循环经济、绿色环保开发方式
第八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中国西部开发的资源证券化模式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基本逻辑与创新趋势研究[J]. 海萌,陈丁.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23)
  • [2]页岩气产业投资评价与金融支持策略研究[D]. 耿小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02)
  • [3]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D]. 赵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5)
  • [4]陕西省矿产资源证券化动机和模式分析[J]. 赵勇. 资源与产业, 2016(03)
  • [5]煤炭采矿权证券化产品设计探究[D]. 李杰. 山西财经大学, 2016(01)
  • [6]矿业企业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研究[J]. 赵勇. 资源与产业, 2016(01)
  • [7]矿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路径初探 ——以陕煤化集团为例的分析[D]. 黄旋. 西北大学, 2014(10)
  • [8]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运作模式研究[J]. 王艳龙,孙启明. 管理现代化, 2013(03)
  • [9]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初探[J]. 王艳龙,关晓宇.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02)
  • [10]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研究[D]. 王艳龙.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中国西部大开发资源证券化模式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