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项新发布的通信行业标准简介

7项新发布的通信行业标准简介

一、新发布的7项通信行业标准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于桂华[1](2020)在《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煤改电”,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大量集中地新建、扩建变电站,变电站工程的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成本、工程质量及建成后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因此提高变电站设计质量及对设计质量进行评价势在必行。本文开展了基于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变电站设计质量评价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研究背景及国内外对变电站质量研究的现状,通过在设计质量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的重要性、设计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以往工程中业主和评审关注的着重点提出构建变电站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些影响因素。其次,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结合起来确定评价模型的计算方法及步骤,运用熵权法计算相对权重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矩阵模型,按照初设中标后设计阶段的划分,确定设计质量评价模型二级指标,再在不同阶段中选取对本阶段影响较大的指标作为评价的三级指标,构建出评价模型。最后,介绍静海区一110kV变电站工程的概况,并以此工程为例对该工程设计质量进行了应用评价,得出此工程项目的评价等级。最后通过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时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同时结合平时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设性的建议。通过本文的评价体系可以对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进行合理地评价,为评价此类项目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张帆[2](2020)在《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计量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更保障着生产贸易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地区范围内有众多的石油、化工、医药等企业,涉及法制计量管理的计量器具众多。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是连云港地区唯一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公益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本区域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法制计量管理的有效性。随着《计量法》的修改和新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颁布,如何在事业单位改革浪潮中转变职能,提升技术能力,强化公益属性,是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发展历程梳理与公益职能发挥现状分析基础之上,发现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过程中存在“职能定位模糊、强制检定业务范围小、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落后、CNAS校准项目能力建设薄弱与服务意识欠缺”等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体制行政化、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与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是导致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发挥中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针对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的先进经验,结合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实际现状,认为要想整体强化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的公益职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履行中心职能,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其次,夯实基础,提升公益能力;第三,加强计量宣传,普及计量知识;最后,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王文爽[3](2020)在《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民营企业打开了进军我国军品市场的大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了我国的国防建设。而军用产品高质量、高可靠性等特点给民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满足军用产品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想要进入军品市场的民营企业首先要做的工作。ASD公司是一家以研发制造电线电缆和连接器组件为主要产品的中小民营企业,公司秉持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利用自身专业特点和生产能力积极投身军品市场。因此,建设符合GJB9001C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已成为ASD公司的战略目标。本文以ASD公司为分析对象,一方面对ASD公司进行现场调研从公司历年来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情况、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以及顾客满意度调查等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了ASD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逐一详细分析找出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全面整理和归纳了GJB9001C标准内容和要求,梳理出GJB9001C标准的重点内容并找出了ASD公司现行质量管理体系对标GJB9001C标准要求的差距。结合ASD公司经营实际和构建的目标,本文依据质量管理和装备产品质量至上的原则提出了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原则,为彻底解决ASD公司面临的一系列质量管理问题,帮助其构建适宜、充分、满足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本文运用过程方法提出了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方案,为确保ASD公司顺利推进体系的构建工作,本文按照获取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步骤流程对其各阶段工作提出了建议,最后本文为确保ASD公司成功构建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加大全员培训力度、强化领导作用、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培养质量管理骨干等4方面的保障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ASD公司构建满足要求的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推进ASD公司取得满足军品要求的军工资质,更能帮助其改善公司质量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公司产品质量,提升公司竞争力。同时,也为更多民营企业构建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叶萌[4](2019)在《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我国流通业进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体制,构建现代化的商品流通体系已成为极为迫切的任务。当今世界,标准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其已成为一个国家、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技术要素,成为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所普遍遵守的技术规则,而标准化作为一种技术制度,是管理和规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撑,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其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技术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果说流通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那么标准化则是流通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技术导向和战略依据,是实现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这一“硬实力”战略目标的重要“软实力”战略手段。当前,尽管部分专家学者已从管理学角度对于流通业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然而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有关标准化对流通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则相对较少,故加强流通业标准化经济效应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将标准推向国际商品流通市场竞争的前沿”和“我国流通业发展新时代、新常态对标准化提出的战略需求”的两个大背景下,深入系统地研究标准化对流通业发展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标准化对流通业发展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为切入点,提出以下4个需要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是标准化究竟是如何通过其经济作用来影响流通业发展的?二是标准化对我国流通业发展所产生经济影响的程度效果如何?三是当前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如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有哪些?四是基于标准化对我国流通业经济影响程度的结果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启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提升我国流通业标准化水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推动我国流通业发展的经济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标准化经济效应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流通业标准化相关概念、核心问题等基本原理的阐释,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首先从宏观视角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对流通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从微观视角分析了标准化对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标准化无论是对流通业的整体发展和还是对流通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过程而言均具有积极作用。之后,本文选取成本、技术创新、市场结构、产出增长、对外服务贸易作为标准化对流通业发展所产生经济影响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5个方面,在就标准化对上述5个方面的影响机理进行简要阐释后,运用我国流通业发展及其标准化工作过程中的相关经济数据,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扩展后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从中观层面对定性理论分析进行了定量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标准化对我国流通业的成本、技术创新、市场结构、产出增长、对外服务贸易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代表我国流通业标准化水平的标准存量每增长1%,代表我国流通业成本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将会下降0.208384%,说明我国流通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可以降低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代表我国流通业标准化水平的标准存量与代表其技术创新水平的专利申请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动态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一方面我国流通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对其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说明商品流通领域标准化的增强可以减少其技术创新活动的重复性,并加速相关创新成果的传播和扩散;另一方面,我国流通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也对其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同样具有促进作用,说明商品流通领域以专利为代表的丰富技术创新成果可以为流通业实施标准化战略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代表我国流通业标准化水平的标准存量与代表其市场结构情况的市场集中度之间同样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动态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一方面我国流通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对其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说明商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流通业的市场结构,尽管我国流通业的市场集中度不高,但标准化可以强化执行相关标准流通企业的市场势力,同时提高商品流通市场准入门槛,规范其市场秩序;另一方面,我国流通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也对其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同样具有促进作用,说明我国流通企业的市场地位可以通过其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同时为强化这一市场地位需要更多优质、保证良性竞争的标准来支撑引导。代表我国流通业标准化水平的标准存量每增长1%,代表我国流通业增长的人均产出将会增加(或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0.187583%,说明我国流通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其产出增长。代表我国流通业标准化水平的标准存量每增长1%,代表我国流通业对外服务贸易水平的对外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将分别增加0.036979%和0.054960%,说明我国流通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其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随后,本文基于对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梳理,分析了其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流通业标准化的建设发展现状、成功经验与特点的比较,从中总结了对我国流通业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启示。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业的标准化建设中仍在标准本身、标准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弊端,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商品流通领域标准及其作用的认知有偏差和误区、观念亟需转变,与流通业标准化有关的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流通业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僵化,流通业标准化的运行机制滞后,商品流通领域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机制仍不健全;而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实行自愿性的商品流通领域标准体系、拥有多层次的商品流通领域技术法规体系、具备完善的商品流通领域标准实施监督体系、制定规范的商品流通领域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由检验机构参与商品流通领域标准的起草和审查、通过政府授权民间机构主导商品流通领域标准的管理体制、商品流通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均遵循市场化原则、商品流通领域标准的服务呈现信息化趋、得到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且流通业标准化经费的来源呈现多元化、将本国流通业国家标准的战略定位转向国际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的发展在标准体系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战略定位等层面具有借鉴意义。最后,本文从将流通业标准化建设上升到产业战略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我国实施流通业的标准化战略与促进其标准化水平提升的路径对策,主要包括:在指导思想上,应把提高我国商品流通领域标准的适应性和国际竞争力作为核心要务,应把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作为根本原则,应把支撑和引导我国流通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在发展导向上,应把注重制定具有自主技术创新成果的流通标准作为今后发展导向,应把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积极参与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竞争作为流通业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导向,应把以自愿性标准为基础的体制作为流通业标准化体制转变的发展导向,应把重点支持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流通标准作为发展导向;在发展目标上,应按“两阶段”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分别确定我国流通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与促进标准化水平提升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在发展重点上,应把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的发展重点在覆盖商业、物流业两个主要行业领域的基础上,还要包括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重要产品追溯、居民服务、商务服务以及其他与商品流通相关行业等领域的标准;在主要措施上,应健全提升流通标准独立自主创新技术含量的机制,建立参与流通业国际标准竞争的机制,建立以自愿性、推荐性标准为基础的流通业标准化模式,完善商品流通领域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加强流通业标准化的基础条件建设,实施商品流通领域标准推动工程。

赵婷婷[5](2019)在《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中成药行业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也是我国人民迈向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利用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对整个行业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意义重大,可以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量化分析,了解行业状况掌握经营动态,以此来评估经营业绩是否可观,企业目标是否达到,经营管理者是否尽到职责,资金是否安全,债务能否按时偿还,提供可靠的信息给政府人民和投资机构,影响相关投资者的决策。对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找到该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向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学习先进之处,警醒滞后的企业改善不足之处,加强其综合竞争实力,提升中成药企业财务绩效管理的水平和管理质量,为该行业的整体进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本文首先对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等相关概念、“委托代理理论”、“权变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界定及阐述,整理分析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绩效评价及医药领域财务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对中成药行业进行范围界定,介绍了该行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以截止2018年底沪深两所共计27家中成药上市公司的绩效资料为基础建立熵权模型,得到不同方面能力对财务绩效的贡献程度和适合中成药行业的权重分配方案;与修正后的沃尔评分体系结合对该行业财务绩效进行综合测算,得到各个层面及总得分的综合排名和修正后的沃尔评分体系对该行业上市公司的分类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提升中成药行业财务绩效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结论如下:中成药行业资源分布不均,两级分化趋势明显;行业整体盈利潜力大,资产利用率和资本结构问题明显;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中成药企业资产带来利润多,短期偿债能力优秀;有的中成药企业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流通不畅,资金周转压力大,账款回收期长等阻碍。本文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主要在于:中成药行业作为中药行业的一条分支,其财务绩效评价常被粗略地囊括于中药乃至医药领域中,其在绩效评价方面存在针对性不强的欠缺。本文将中药领域中的中成药行业作了进一步细分,首次将客观性强的熵权模型与修正后的沃尔评分体系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于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研究中,有效克服了客观性较强的熵权法易受极值和异常值影响和修正后沃尔评分体系在绩效评价的研究中权重分配不够合理的弊端,使本文对中成药行业财务绩效评价的步骤更具有逻辑性,得到的评价结果与结论更加合理,提出的对策建议对中成药行业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黄圆圆[6](2019)在《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全球跨界破产案件频发,且案件数量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仅以美国为例,美国法院在2005年至2016年间共审理跨界破产案件1000余件。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在跨界破产领域的规则构建工作正在经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以欧盟、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国际跨界破产执业者协会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与行业协会为新近国际跨界破产规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全球跨界破产司法实践趋势的影响,近年来涉及中方利益的跨界破产案件也在日益增多,典型案件如“尖山光电破产案”、“无锡尚德破产案”等,同时还有大量涉及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区际跨界破产案件。从国内规则构建的角度来看,关于跨界破产法律问题的规定集中体现在200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5条当中。很显然,该条款对于跨界破产法律问题的原则性规定已无法满足中国参与国际跨界破产司法实践的客观需求,且既有司法实践表明中国跨界破产立法的欠缺已经严重妨碍了中方参与国际跨界破产司法实践。故如何完善中国跨界破产法律制度是现阶段中国立法应当予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国际跨界破产司法实践主要围绕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实践展开,因此,对于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研究就是对跨界破产核心法律制度的研究。从既有研究来看,国内外对于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研究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虽呈现出研究问题多元化的趋势,但相关研究依旧较为零散,体系化程度欠佳;同时,现阶段的国内研究仍偏重对跨界破产域外效力等基础问题的研究,对于国际层面的新近发展跟进不足。因此,本研究试图研判国际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相关司法实践成果,完整、深入探讨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所涉核心法律问题。概括来讲,文研究希望通过对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研究回应如下问题:国际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规则创制与司法适用有何新近发展?国际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哪些经验成果可为中国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完善所借鉴?中国如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5条的基础上合理因应现阶段的国际跨界破产司法实践需求?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从实践层面促成中外跨界破产合作,更有助于从规制层面推动和优化中国跨界破产法律制度改革,以提升中国在跨界破产规则构建领域的大国形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如下:第一,研究深入解析了主要利益中心规则的认定思路,为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提出主要利益中心规则的完整认定思路应当由时间标准认定和实体认定两部分构成,其中,时间标准认定作为实体认定的基础,应当予以前置。第二,研究立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5条的内容结构,对可能影响接案国法院承认外国破产程序的审查要素进行了系统探讨。具体来说,正当程序审查要素和公共政策审查要素均是国际社会在跨界破产司法实践中普遍认可的审查要素。因此,对于二者的研究重在突出其在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领域的特殊性。对于正当程序审查要素而言,研究认为,接案国法院对该审查要素的解读与适用应当更加关注本国债权人在外国程序中的待遇情况以及本国债权人能够实质参与外国程序的可能性。对于公共政策审查要素而言,研究从条款间逻辑结构的角度,分析公共政策审查要素的应用趋势,以使接案国法院对该审查要素的适用能够回归其限制适用的宗旨本源。与前两者不同,互惠审查要素并非国际社会在该领域所普遍认可的审查要素,相反仅有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认可并坚持在跨界破产领域中适用互惠审查。鉴于国内外通过互惠审查要素积极促成跨界破产司法合作的案例极为有限,因此,本研究选择从一般民商事司法实践的角度切入,对互惠审查的软化实践予以跟进,并希望未来中国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完善能够对互惠软化成果有所借鉴,从而尽量避免互惠审查要素可能给中外跨界破产合作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三,研究对跨界破产救济制度项下的两种传统救济模式,即主辅救济模式和主从救济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二者的新近发展予以跟进。其中,日本和韩国针对主辅救济模式的改良经验对中国未来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假设救济机制作为主从救济模式的创新成果,能够有效弥补主辅救济模式“滞后性”的制度缺陷,值得予以关注。同时,考虑到跨界破产救济实践与跨界破产合作要求存在密切关联,且2015年欧盟跨界破产规则对于合作要求进行了全面升级,因此,本研究建议对欧盟多维度的跨界破产合作机制予以关注和借鉴,以进一步优化未来的中外跨界破产救济实践。第四,研究对企业集团在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中的特殊问题进行了探讨。鉴于企业集团问题在跨界破产司法实践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研究立足于企业集团破产的特殊性及其理论争议,比较分析了 2015年欧盟跨界破产规则全新纳入的企业集团程序,以及目前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第五工作组正在加紧起草的企业集团“计划程序”。考虑到前述企业集团程序尚未经过司法实践的充分检验,且关于企业集团程序的实践价值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建议中国立法在该问题上暂且保持观望立场,并对相关规则的发展与实践效果予以持续关注。第五,研究提出了中国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完善方案。在分析中国既有跨界破产立法规则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完善中国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宏观设想与具体构思。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本研究建议中国立法采纳《示范法》的基本框架,兼顾《承认与执行与破产有关的判决:示范法草案》等文本的起草成果,保障立法的前瞻性;同时,鉴于近年来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区际跨界破产案件多发,且目前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在就跨界破产合作安排进行密切磋商,建议中国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完善能够与国内区际跨界破产合作安排相协调,互为参考和借鉴。从具体构思层面上来看,本研究建议中国立法认同“外国程序”、“外国代表人”和“营业所”三个基础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完善承认制度的两方面建议,即完善承认申请规则与完善承认认定规则;在完善救济制度方面,本研究提出救济制度与承认制度相分离、引入假设救济机制、否认救济具有溯及力三方面建议;同时,鉴于欧盟境内的跨界破产门户网站已经初具规模,且中国现阶段的数字司法服务水平与能力也在大幅提升,故研究建议进一步强化网络司法平台的互联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跨界破产司法实践。总而言之,对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研究,应当建立在国际通行做法的基础上,且不脱离于国际跨界破产司法实践对承认与救济规则的突破和发展。落脚于中国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完善,虽然立法改革应当充分考虑本国现阶段跨界破产立法水平及较为有限的司法实践基础,但条款的设计与起草不应过于保守,而是应当借鉴《示范法》的基本框架,并保留其核心机制,同时为此后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发展预留足够空间。

李政[7](2019)在《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经济化日益明显的今天,信息科技已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的信息系统生产运维风险也成为唯一能使银行业务在瞬间全部瘫痪的重大风险,关系到金融稳定,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同时,随着银行业务的全球化拓展,数据中心生产运维工作将面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性监管要求,对数据中心合规风险管控提出更高挑战。面对上述两类风险,如何进一步推动数据中心风险管理体系的转型变革,如何有效控制全球集中后信息系统的运维风险,确保运维工作全面遵从国内外监管要求,实现优质服务和合规运营的新突破,有力支持全球一体化战略实施,已成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全球一体化运维背景下的数据中心风险管理问题,在分析国内外相关风险管理理论和当前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面临的两大类风险——运维风险和合规风险,建立了符合商业银行数据中心运维特点的风险管理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数据中心全球一体化运维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方法,包括一个管理架构、一套风险基线、三种管控措施、三类改进机制,解决了当前在风险识别完整性和风险控制精细化上存在的问题,并选取已经实现信息系统全球一体化集中运维的A银行(以下简称“A行”)开展了案例研究。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传统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理论和最佳实践,围绕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面临的运维及合规两类不同特点的风险,提出了以风险基线为核心、以全面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持续改进机制为支撑的数据中心风险管理模型及具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方法。在该模型的指导下,建立了覆盖领域层、目标层、控制层三级架构的数据中心风险管理架构,实现合规风险及运维风险两类不同风险在同一管理体系下的统一管控。(2)研究了数据中心风险基线模型,提出了合规风险基线、运维风险基线、安全技术标准基线三类基线,建立了相应的风险基线模型和风险评估模型。通过风险基线,固化风险评估经验,使风险评估工作标准化,减少对人员经验和技能的依赖,提高风险评估效率。结合A行案例,探讨了符合海内外35个国家和地区的78个监管机构的数据中心合规风险基线的应用方法,分析了海内外在信息科技监管方面的差异,同时,针对大规模数据中心海量信息资产场景下的运维风险基线,提出了一种基于半量化运维风险评估模型。(3)研究了数据中心全面风险控制机制,涵盖制度规范、技术工具、风险接受三种方式。制度规范方面,提出了包含7个领域的数据中心制度体系模型,覆盖运维流程管理要求和资产安全保护要求。技术工具方面,全面分析数据中心面临的安全威胁,结合业界安全模型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商业银行数据中心安全技术体系,从数据、终端、应用、系统、网络、物理六个领域实现数据中心风险的纵深防御。(4)研究了可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基于PDCA的质量管理原则和思路,提出了涵盖定期完善机制和安全审计机制的持续优化机制,设计了数据中心安全审计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安全审计自动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法。为评估数据中心风险管理体系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一种可持续评估模型,涵盖PDCA执行、全员安全意识教育、风险管控有效性以及安全审计等指标,以及评估矩阵和合成算法,实现风险管理效果的量化评估。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体系的高可持续性。

周炫[8](2013)在《贴近市场 服务经济 服务社会 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2~2013年度工作总结》文中提出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委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我标委会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完成了4项标准的制、修订和报批工作,申报了国家标准计划,组织了标准工作会议及1项行业标准的审查会,开展新标准培训宣贯及标准复审工

韩超,张盛林[9](2013)在《立足公益 确保公平 打造标准化领域的“金牌榜” “2013年度标准化十佳人物”华冠落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9月10日,"第10届中国标准化论坛"在安徽省池州市举行。在现场,当着名全国劳模、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62岁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工程师包起帆急匆匆地走进会场时,颁奖的音乐之声已经奏响……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杂志社联合主办,上海宝松重型机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13年度

孙玉娟[10](2013)在《智能家居借势突围从智慧城市到美丽中国》文中认为从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1984年在美国康涅迪格州出现,距今近30年的时间里,智能家居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这种以"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HBS)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为目标的方式如今正成为都市人青睐的家居体验方式。

二、新发布的7项通信行业标准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发布的7项通信行业标准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工程设计质量的概念
    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2.3 现阶段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 各设计阶段重点工作分析
    3.2 变电站工程设计特点
    3.3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内容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应用
    4.1 静海区一110kV变电站工程概况
    4.2 设计质量综合评价
    4.3 权重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对策
    5.1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不足
    5.2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改进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强化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计量检定测试中心
        2.1.2 公益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有限政府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第3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现状分析
    3.1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机构公益职能演进历程
        3.1.1 机构概况
        3.1.2 职能定位
        3.1.3 业务组成
    3.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展现状
        3.2.1 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能力建设
        3.2.2 强制检定工作
        3.2.3 其他公益职能发挥情况
第4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4.1.1 职能定位模糊
        4.1.2 强制检定业务范围较小
        4.1.3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落后
        4.1.4 CNAS校准项目能力建设薄弱
        4.1.5 服务意识欠缺
    4.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管理体制行政化
        4.2.2 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4.2.3 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第5章 国内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1 国内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1.1 无锡市计量测试院
        5.1.2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5.2 国外管理计量技术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2.1 美国
        5.2.2 日本
        5.2.3 俄罗斯
第6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的对策建议
    6.1 履行中心职能,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
        6.1.1 稳步推进强制检定工作
        6.1.2 夯实日常检定工作
        6.1.3 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
    6.2 夯实基础,提升公益能力
        6.2.1 加强产业计量中心建设
        6.2.2 加强能源计量中心建设
        6.2.3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6.3 加强计量宣传,普及计量知识
        6.3.1 民生计量进社区
        6.3.2 计量知识进校园
        6.3.3 计量工作进市场
    6.4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6.4.1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6.4.2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测时间
        6.4.3 创新服务方式,实施互联网+计量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
附件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可开展的强制检定项目
附件3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规定

(3)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质量管理概念和发展历程
        2.1.1 质量管理概念
        2.1.2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2.2 质量管理体系的介绍和原则
        2.2.1 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2.2.2 质量管理原则
    2.3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及运行意义
        2.3.1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内容
        2.3.2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意义
        2.3.3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在民营企业运行情况
第三章 ASD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3.1 ASD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3.1.2 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3.1.3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情况
    3.2 ASD公司质量管理情况分析
        3.2.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情况
        3.2.2 ASD公司产品质量情况
        3.2.3 顾客满意度调查情况
    3.3 ASD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本地化程度不高
        3.3.2 存在有章不循的情况
        3.3.3 纠正措施无效导致问题重复发生
        3.3.4 顾客反馈信息处理不及时
    3.4 ASD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3.4.1 标准理解不到位
        3.4.2 员工质量意识不高
        3.4.3 质量奖惩机制不健全
        3.4.4 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3.5 ASD公司质量管理现状对标GJB9001C标准要求分析
        3.5.1 GJB9001C标准重点要求理解
        3.5.2 ASD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对标GJB9001C标准要求差距分析
第四章 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4.1 体系构建目标和原则
        4.1.1 体系目标
        4.1.2 体系构建遵循原则
    4.2 体系构建方法和思路
        4.2.1 构建方法
        4.2.2 构建思路
    4.3 体系构建方案
        4.3.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修订
        4.3.2 质量组织机构优化及职能调整
        4.3.3 体系过程识别和分析
        4.3.4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4.4 体系建设五阶段内容
        4.4.1 导入阶段
        4.4.2 建立阶段
        4.4.3 实施阶段
        4.4.4 认证阶段
        4.4.5 维护阶段
第五章 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5.1 加大全员培训力度
    5.2 强化领导作用
    5.3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5.4 培养质量管理骨干
第六章 结论
    6.1 成果
    6.2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ASD公司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 B ASD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对标GJB9001C标准主要差距分析表
    附录 C 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分析责任分配矩阵表
    附录 D ASD公司识别的过程对标GJB9001C标准条款的关系矩阵表

(4)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评价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价
    1.3 研究范围界定
        1.3.1 流通业研究范围的界定
        1.3.2 流通业标准化对象研究范围的界定
        1.3.3 标准化对流通业发展产生经济影响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料说明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资料说明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点
        1.6.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流通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其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
    2.1 商品流通及其过程
    2.2 流通标准及流通标准化的内涵与特征
        2.2.1 流通标准及流通标准化的内涵
        2.2.2 流通标准及流通标准化的特征
    2.3 流通标准化的原理与形式
        2.3.1 流通标准化的原理
        2.3.2 流通标准化的形式
    2.4 流通标准化与流通差异化的关系
    2.5 流通业标准化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标准化对流通业发展的宏观作用机制研究
    3.1 标准化对促进流通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分析
        3.1.1 标准化在规范商品流通市场运行秩序中的作用
        3.1.2 标准化在推动流通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1.3 标准化在维护流通业发展安全中的作用
    3.2 标准化对提高流通业经济效益和全社会福利水平的作用分析
        3.2.1 标准化在提高流通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3.2.2 标准化在提高流通业整体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3.2.3 商品流通领域内标准化的实施在提升全社会福利水平中的作用
    3.3 标准化对推进商品贸易流通现代化的作用分析
        3.3.1 标准化在协调和促进商品贸易流通中的作用
        3.3.2 标准化在处理商品贸易流通纠纷中的作用
        3.3.3 标准化在建立国际商品贸易流通优势地位中的作用
    3.4 标准化对推动流通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作用分析
        3.4.1 标准化在加速商品流通领域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3.4.2 标准化在带动流通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3.5 标准化对加快流通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作用分析
        3.5.1 标准化在流通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3.5.2 标准化在流通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3.6 标准化对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
        3.6.1 标准化在流通企业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3.6.2 标准化在构筑流通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3.6.3 标准化在影响流通业市场结构中的作用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标准化对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
    4.1 标准化对流通企业的贡献分析
        4.1.1 标准化对降低流通企业成本的贡献
        4.1.2 标准化对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的贡献
        4.1.3 标准化对维护流通企业客户关系的贡献
        4.1.4 标准化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贡献
        4.1.5 标准化对减少流通企业风险责任的贡献
    4.2 标准化对流通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领域分析
        4.2.1 标准化对商品或服务数量变化的影响
        4.2.2 标准化对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化的影响
        4.2.3 标准化对生产经营成本变化的影响
        4.2.4 标准化对交易成本变化的影响
        4.2.5 标准化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变化的影响
    4.3 标准化对流通企业创造价值活动的影响分析
        4.3.1 流通企业的价值创造链
        4.3.2 流通企业创造价值主要活动中标准化的影响
        4.3.3 流通企业创造价值次要活动中标准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
    5.1 标准化对我国流通业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5.1.1 标准化对流通业成本影响的机理分析
        5.1.2 研究假设
        5.1.3 变量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5.1.4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1.5 实证检验结论
    5.2 标准化对我国流通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标准化与流通业技术创新的互动机理分析
        5.2.2 标准专利化趋势对流通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5.2.3 研究假设
        5.2.4 变量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5.2.5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2.6 实证检验结论
    5.3 标准化对我国流通业市场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5.3.1 标准化对流通业市场结构影响的机理分析
        5.3.2 研究假设
        5.3.3 变量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5.3.4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3.5 实证检验结论
    5.4 标准化对我国流通业产出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5.4.1 标准化对流通业产出增长影响的机理分析
        5.4.2 研究假设
        5.4.3 变量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5.4.4 基于扩展后C-D生产函数模型的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4.5 实证检验结论
    5.5 标准化对我国流通业对外服务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5.5.1 标准化对流通业对外服务贸易影响的机理分析
        5.5.2 研究假设
        5.5.3 变量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5.5.4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和主成分法的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5.5 实证检验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流通业标准化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
    6.1 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6.1.1 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6.1.2 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的总体状况与成就
        6.1.3 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
    6.2 我国流通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6.2.1 我国流通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6.2.2 我国流通业标准化建设中问题的成因
        6.2.3 我国流通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影响
    6.3 发达国家流通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分析
        6.3.1 发达国家流通业标准化的发展概况
        6.3.2 发达国家流通业的标准化体制
        6.3.3 发达国家流通业标准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特点
    6.4 发达国家流通业标准化建设对我国的借鉴启示
        6.4.1 流通业标准体系建设层面的借鉴启示
        6.4.2 流通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层面的借鉴启示
        6.4.3 流通业标准化运行机制层面的借鉴启示
        6.4.4 流通业标准化战略定位层面的借鉴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流通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与促进标准化水平提升的路径与对策
    7.1 我国流通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与促进标准化水平提升的指导思想
        7.1.1 以提高我国商品流通领域标准的适应性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要务
        7.1.2 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为根本原则
        7.1.3 以支撑和引导我国流通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
    7.2 我国流通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与促进标准化水平提升的发展导向
        7.2.1 注重制定具有自主技术创新成果的流通标准
        7.2.2 有效采用流通业国际标准并积极参与商品流通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竞争
        7.2.3 向建立以自愿性流通标准为基础的流通业标准化体制转变
        7.2.4 重点支持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流通标准
    7.3 我国流通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与促进标准化水平提升的发展目标
        7.3.1 总体目标
        7.3.2 具体目标
    7.4 我国流通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与促进标准化水平提升的发展重点
    7.5 我国流通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与促进标准化水平提升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7.5.1 健全提升流通标准独立自主创新技术含量的机制
        7.5.2 建立参与流通业国际标准竞争的机制
        7.5.3 建立以自愿性、推荐性标准为基础的流通业标准化模式
        7.5.4 完善商品流通领域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
        7.5.5 加强流通业标准化的基础条件建设
        7.5.6 实施商品流通领域标准推动工程
    7.6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标准化对我国流通业成本影响实证分析的相关原始数据
    附录B 标准化对我国流通业技术创新、市场结构、产出增长影响实证分析的相关原始数据
    附录C 标准化对我国流通业对外服务贸易影响实证分析的相关原始数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中成药
        2.1.2 财务绩效
        2.1.3 财务绩效评价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权变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3.1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界定
    3.2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特征
    3.3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
        3.3.1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地域分布
        3.3.2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应收账款情况
        3.3.3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创新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3.3.4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
4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4.3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初步分析
        4.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依据
        4.3.2 评价指标初步分析
    4.4 熵权法模型的建立
        4.4.1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4.4.2 构建熵权法模型
        4.4.3 熵权法模型的结果
    4.5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价
        4.5.1 沃尔评分体系的修正
        4.5.2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5.3 综合评价的结果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行业资源分布不均匀,两级分化趋势较明显
        5.1.2 整体盈利潜力大,资产利用率和资本结构问题突出
        5.1.3 实力较强企业资产带来利润较多,短期偿债能力优秀
        5.1.4 相对滞后的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大,账款回收困难重重
    5.2 提升中成药行业财务绩效管理水平的建议
        5.2.1 品牌战略拓宽市场,精细化管理提升高效性
        5.2.2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5.2.3 调整资本结构提高收益,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
        5.2.4 提高行业集中程度,减少药品同质化现象
        5.2.5 引进优秀专业人才,继续增加科研创新投入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6、2017和2018年各评价指标基础数据
附录B 2016、2017和2018年各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6)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经济走势与行业破产潮
    1.1.2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与投资环境
    1.1.3 中国现代跨界破产法制的发展
    1.1.4 中国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实践
1.2 文献评述
    1.2.1 国外文献评述
    1.2.2 国内文献评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构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与突破 第2章 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厘清与理论剖析
2.1 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厘清
    2.1.1 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概念澄清
    2.1.2 协调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规则的国际实践
2.2 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典型理论
    2.2.1 国际礼让对承认与救济实践的影响
    2.2.2 博弈论对承认与救济实践的剖析 第3章 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中的“主要利益中心”规则
3.1 “主要利益中心”内涵及适用
    3.1.1 “主要利益中心”的内涵
    3.1.2 “主要利益中心”的功能定位
    3.1.3 “主要利益中心”的早期实践与争议
3.2 “主要利益中心”认定的时间标准
    3.2.1 “以启动时为准”的认定模式
    3.2.2 “以申请时为准”的认定模式
3.3 “主要利益中心”的实体认定
    3.3.1 个人案件中的“主要利益中心”实体认定
    3.3.2 公司案件中的“主要利益中心”实体认定 第4章 跨界破产承认制度中的审查要素
4.1 正当程序审查要素的适用
    4.1.1 正当程序在涉外民商事纠纷中的适用
    4.1.2 跨界破产案件中的正当程序审查
4.2 互惠审查要素的适用
    4.2.1 互惠审查的宗旨及类型
    4.2.2 互惠原则的软化趋势
    4.2.3 互惠原则的证明责任分配
    4.2.4 互惠审查的代表性实践与启示
4.3 公共政策审查要素的适用
    4.3.1 公共政策的内涵界定
    4.3.2 公共政策例外条款的司法适用
    4.3.3 公共政策例外条款与其它条款的关系认定 第5章 跨界破产中的救济模式与合作要求
5.1 救济制度中的主辅模式
    5.1.1 主辅模式的典型特征
    5.1.2 日韩对主辅模式的改良与发展
5.2 救济制度中的主从模式
    5.2.1 主从模式的特征及功能定位
    5.2.2 主从模式中的假设救济机制
5.3 跨界破产救济中的合作要求
    5.3.1 跨界破产合作中的代表性规则
    5.3.2 欧盟多维度的合作机制与启示 第6章 企业集团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的特殊问题
6.1 企业集团破产特殊性及理论争议
    6.1.1 企业集团破产问题的诱因
    6.1.2 企业集团破产问题的特殊性
    6.1.3 企业集团破产处置的理论争议
6.2 企业集团跨界破产处置的国际路径
    6.2.1 欧盟跨界破产规则中的双重规制路径
    6.2.2 《企业集团草案》中的“计划程序”路径
6.3 议定书在企业集团跨界破产处置中的使命
    6.3.1 议定书的宗旨与渊源
    6.3.2 议定书的早期实践与发展
    6.3.3 议定书的弊端与改革 第7章 中国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完善
7.1 中国现行的跨界破产规制
    7.1.1 关于域外效力的规定
    7.1.2 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破产裁决的规定
7.2 完善中国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宏观设想
    7.2.1 采纳《示范法》的基本框架
    7.2.2 兼顾跨界破产领域的前沿问题
    7.2.3 关注国内区际跨界破产问题的特殊安排
7.3 完善中国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具体构思
    7.3.1 认同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的基础概念
    7.3.2 完善中国跨界破产承认制度的具体建议
    7.3.3 完善中国跨界破产救济制度与合作机制的具体建议 第8章 结论及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型研究
    2.1 风险管理基本模型
    2.2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模型
        2.2.1 ISACA COBIT
        2.2.2 ISO 27000
        2.2.3 COSO ERM
        2.2.4 SP800
        2.2.5 ISACA RISK IT
    2.3 风险识别和评估理论
        2.3.1 信息科技风险识别和评估
        2.3.2 数据中心风险识别和评估
    2.4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模型研究
        2.4.1 数据中心风险管理模型
        2.4.2 数据中心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2.4.3 数据中心风险管理架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基线研究
    3.1 数据中心风险基线模型
    3.2 合规风险基线研究
        3.2.1 合规风险基线设计
        3.2.2 监管政策研究
        3.2.3 合规风险评估模型
    3.3 运维风险基线研究
        3.3.1 基于信息资产的量化运维风险评估
        3.3.2 半定量化运维风险评估
    3.4 安全技术标准基线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全面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4.1 制度规范
        4.1.1 制度体系设计
        4.1.2 精细化管理
    4.2 技术工具
        4.2.1 数据中心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
        4.2.2 数据中心安全技术体系模型
        4.2.3 重点安全威胁的技术防控
    4.3 风险接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研究
    5.1 风险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机制
    5.2 持续的定期完善机制
    5.3 安全审计机制
        5.3.1 安全审计体系框架
        5.3.2 执行团队自我检查
        5.3.3 审计团队专职审计
        5.3.4 安全审计管理平台
    5.4 风险管理体系的可持续性评估
        5.4.1 证据推理方法
        5.4.2 可持续性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海外监管制度清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贴近市场 服务经济 服务社会 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2~2013年度工作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化工作
    1.1 标准制修订工作
    1.2 下达及上报标准制修订计划
    1.3 开展标准复审工作
    1.4 组织标准工作会议和1项行业标准审查会
    1.5 配合完成建材行业“十二五”标准体系建设课题
2 标委会建设
    2.1 开展标委会委员的增补和调整工作
    2.2 完善标委会制度建设
    2.3 标委会网站建设有序开展
3 标准的培训宣贯
    (1) 杭州标准培训
    (2) 银川标准培训
4 迎接国标委2013年度巡视督查
5 完成的其它工作
    5.1 颁发标准参编荣誉证书
    5.2 下发新标准
6 下阶段工作要点
    6.1 标准计划申报工作
    6.2 开展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工作情况统计
    6.3 开展委员工作评价
    6.4 标准宣贯工作

(9)立足公益 确保公平 打造标准化领域的“金牌榜” “2013年度标准化十佳人物”华冠落定(论文提纲范文)

“2013年度标准化十佳人物”
    十佳管理者
        白冶
        卢琛钰
        石新勇
        孙育宁
        陆军
        张茂疆
        李强
        陈锦汉
        罗虹
        郭大雷
    十佳实践者
        王晔
        兰英
        刘家富
        李芳
        李祥文
        郑文新
        郑刚
        郑朔昉
        黄锦花
        蒋荃
    十佳研究者
        冯冬芹
        白殿一
        吴庆富
        宋波
        李海花
        吴晓春
        易辉
        栾燕
        梁鸣
        瞿素萍
    国际标准化十佳推动者
        于立梅
        包起帆
        刘斐
        张红
        张伟娟
        陈波
        张喜军
        金英淑
        赵英
        黄曼雪
2013年度标准化特别贡献奖
    陶华强

四、新发布的7项通信行业标准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研究[D]. 于桂华.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2]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D]. 张帆. 湘潭大学, 2020(02)
  • [3]ASD公司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王文爽.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4]我国流通业标准化经济效应研究[D]. 叶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3)
  • [5]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赵婷婷.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6]跨界破产承认与救济制度研究[D]. 黄圆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7]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研究[D]. 李政.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3)
  • [8]贴近市场 服务经济 服务社会 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2~2013年度工作总结[J]. 周炫. 砖瓦世界, 2013(10)
  • [9]立足公益 确保公平 打造标准化领域的“金牌榜” “2013年度标准化十佳人物”华冠落定[J]. 韩超,张盛林. 中国标准化, 2013(10)
  • [10]智能家居借势突围从智慧城市到美丽中国[J]. 孙玉娟. 中国住宅设施, 2013(Z1)

标签:;  ;  ;  ;  ;  

7项新发布的通信行业标准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