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卵巢上皮癌103例分析

手术治疗卵巢上皮癌103例分析

一、以手术为主治疗卵巢上皮癌103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凌玉莹[1](2017)在《原发性卵巢鳞癌23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原发性卵巢鳞癌是一种发生于卵巢部位的鳞状细胞癌,为罕见的恶性肿瘤,该病预后较其他卵巢上皮癌差。其发病机制、病因仍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术前无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需手术病理明确诊断,可误诊为良性肿瘤而延误治疗或未得到有效的手术治疗,目前尚缺乏规范的诊疗方案,本文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卵巢鳞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提高各位临床医师对此类肿瘤的认识,得到重视,以帮助本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17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玉林市肿瘤医院和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资料较为完整的原发性卵巢鳞癌共23例,并对其肿瘤的一般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肿瘤特点:23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5-82岁,主要集中在40-60年龄段内,中位年龄为54.00岁,平均年龄55.30岁。以绝经为主,未绝经人数与绝经人数比例为1:2.8,平均绝经时间为10.94年,PSCC主要发生于绝经15内年。肿瘤的发生主要来源于成熟畸胎瘤鳞癌变(SCC-MCT)占82.61%%,以单侧为主(86.96%),左侧多见(60.00%)。肿瘤直径5.3-21cm,平均直径为11.5cm。肿瘤分化程度以G3为主(65.22%),G(17.39%),G1(17.39%)。无论肿瘤直径的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均以G3为主。2.临床表现:23例PSCC患者,临床分期以中早期(Ⅰ、Ⅱ期)为主。无论期别早晚,以下腹部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可为唯一临床表现,可伴有抗生素治疗不理想、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以及伴有排便改变、腰痛、干咳气促。可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以及肾功能不全。3.辅助检查:23例PSCC患者进行了腺鳞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其中SCC-Ag、CYFRA21-1、CA125的阳性率相对较高,分别为SCC-Ag阳性10例(43.48%),CYFRA21-1阳性10例(43.48%),CA125阳性12例(52.17%),其他肿瘤标志物均有不同程度及比例的升高。B超主要表现为盆腔的混合性包块,CT、MR主要表现为附件区实性或囊实性占位,囊壁增厚明显,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4.治疗情况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治疗情况。(1)ⅠA期4例,其中4例均为手术+化疗。(2)ⅠC期5例,其中2例手术,3例为手术+化疗。(3)ⅡA期1例,其中1例为手术+化疗。(4)ⅡB期8例患者,其中2例手术,5例手术+化疗,1例化疗。(5)ⅢB期2例,2例均为手术+化疗。(6)ⅢC期3例,3例均为手术+化疗。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23例PSCC患者中,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的有19例。其中ⅠA期4例,ⅠC期4例,ⅡA期1例,ⅡB期5例,ⅢB期2例,ⅢC期3例。1例ⅡB期未切除子宫及附件,1例ⅠC期、2例ⅡB期例只切除了附件。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有13例,其中ⅠA期3例,均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ⅠC期4例,2例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2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ⅡA期1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ⅡB期4例,1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除了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其中有1例ⅡB期行肠系膜淋巴结切除,1例ⅢC期行肠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的切除,12例术后病理均未示肿瘤转移,1例ⅢC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例肠周淋巴结转移,2例肠系膜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行大网膜切除术的有13例,其中ⅠA期2例,ⅠC期4例,ⅡB期4例,ⅢC期2例,11例术后病理未示肿瘤转移,2例示有肿瘤侵犯,且均为ⅢC期。行阑尾切除术的有6例,其中ⅠC期3例、ⅢB期1例、ⅢC期2例,6例术后病理均未示肿瘤转移。不同化疗方案的统计情况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化疗情况:23例PSCC患者中18例进行了化疗,其中1例为单药化疗,17例为联合化疗,其中按卵巢上皮癌方案化疗的有13例,按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方案化疗的有4例。(1)ⅠA期4例,1例术前予BEP方案行新辅化疗1程,术后BEP方化疗4程,1例于术中顺铂腹腔灌注+环磷酰胺静脉化疗1程,术后予BVP方案、BEP方案化疗各1程;1例于术后予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7程;1例于术后予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6程。(2)ⅠC期5例,3例未化疗,1例于术后1月因肿瘤未控予DC方案化疗1程,化疗后予肿瘤细胞减灭术,再予术后DC方案化疗共5程。1例于术后分别予DP,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化疗1程、5程。(3)IIA期1例,于术后予TP方案化疗1程未继续化疗,复发后予TP方案化疗6程。(4)IIB期8例,2例未化疗,1例于活检术后予紫杉醇+洛铂方案化疗1程;2例分别于术后予DP方案化疗2、6程。2例于术后予TP方案化疗2、3程,因化疗毒副反应更换为TC方案继续化疗2程。1例于术后予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2程,未继续治疗10个月后复发,复发后予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8程,10个月后二次复发,更改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方案化疗4程。(5)IIIB期2例,1例术后予洛铂化疗,具体不详,1例于术后CTX+DDP方案化疗3程,BEP方案化疗1程。(6)IIIC期3例,1例于术后予DP方案化疗8程,1例于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予DP方案化疗3程,因肿瘤未控更改脂质体阿霉素+奈达铂化疗1程,1例于术后TP方案化疗3程、BEP方案化疗3程,复发手术后予DC方案化疗3程,因肿瘤进展更换长春瑞滨+替吉奥化疗3程。5.随访及预后(1)ⅠA期4例,病例序号1-4。病例1:患者发病后1个月进行了手术治疗(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中予腹腔灌注化疗,术后3周予化疗1程,之后未继续遵嘱化疗,5个月后肿瘤进展,肿瘤进展后予化疗1程,未继续治疗,最终死亡,生存时间为13个月。病例2:患者发病1个月进行了手术治疗(患侧附件切除),因术后病理提示恶性,于1个月后补充了分期手术,术后未遵嘱化疗,12个月后出现阴道残端、盆腔复发、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全身多处骨转移,复发后予化疗7程,期间肿瘤部分缓解,后因小肠阴道残端瘘未能继续化疗,停化疗2个月后肿瘤继续进展,最终死亡,生存时间为29个月。病例3:患者发病1年进行了手术治疗(患侧附件切除),因术后病理提示恶性,于5周后补充分期手术,术后化疗6次,目前无瘤生存,生存时间为43个月。病例4:患者发病2个月后行手术(患侧附件切除),因术后病理提示恶性,且影像学考虑有肿瘤残留,术后2周行化疗1程,化疗后5周补充分期手术,术后继续化疗4程,目前无瘤生存,生存时间为57个月。(2)ⅠC期5例,病例序号5-9。病例5:患者发病后4个月行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出现肿瘤进展:未继续治疗,最终死亡,生存时间10个月。病例6:患者发病4年余行手术治疗,要求不扩大手术及不进行化疗,目前无瘤生存,生存时间为74个月。病例7:患者发病3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下肢血栓未能进一步治疗,术后1个月出现肿瘤进展,乙状结肠转移,盆腔转移,术后2个月先予化疗1程,化疗后1个月进行了肿瘤细胞减灭术,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5程,化疗期间肿瘤继续进展,最终死亡,生存时间为18个月。病例8:患者发病1个月行手术治疗,术后8天开始予化疗共6程,目前无瘤生存,生存时间12个月。病例9:患者发病予手术治疗,术后拒绝化疗,已失访。(3)ⅡA期1例,病例序号10:患者发病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化疗1程,未遵嘱继续化疗,10个于后发现肝转移,行TP方案化疗6疗程,目前存活,生存时间17个月。(4)ⅡB期7例,病例序号11-14。病例11:患者发病2月行开腹活检确诊,后予化疗1程,因患者合并症严重且身体状况差未继续治疗,最终死亡,生存时间5个月。病例12:患者发病后即予手术治疗,术后化疗5程,因化疗毒副反应未继续化疗,停止化疗后2月肿瘤进展,最终死亡,生存时间12个月。病例13:患者发病2个月后行手术治疗,因不同意化疗未继续治疗,术后5个月出现肿瘤进展,最终死亡,生存时间12个月。病例14:患者发病2周行手术治疗(患侧附件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恶性,1个月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目前仍存活,继续治疗,生存时间4个月。病例15:患者发病1月予腹腔灌注化疗,化疗后2个月行手术治疗,术后化疗1程,为按时继续化疗,化疗后10个月肿瘤盆腔复发,复发后予8程化疗,疗效评价肿瘤缓解,8个月后肿瘤二次复发,继续化疗4程,肿瘤继续进展,最终死亡,生存时间39个月。病例16:患者发病3周行手术治疗,术后予2程化疗,因体质差未继续化疗,目前无瘤存活,生存时间8个月。病例17:患者发病2个月后行手术治疗(双侧附件切除),1个月后补充分期手术,术后予化疗6程,目前无瘤生存,生存时间22个月。病例18:患者发病后行手术治疗(腹腔镜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卵巢良性肿瘤(未见病理报告单),1个月后出现肠转移并行乙状结肠切除术+盆腔肿瘤切除术,术后TP方案化疗2个疗程,最终死亡,生存时间8个月。(5)ⅢB期2例,病例序号19-20。病例19:患者发病后即行手术治疗,术后5周开始予化疗共3程,化疗后1个月出现阴道残端、盆腔多发转移,继续予化疗1程,患者体质差,无法耐受继续化疗,肿瘤继续进展,最终死亡,生存时间11个月。病例20:患者发病2周行手术治疗,术后予化疗,疗程不详,因并发症及化疗副反应严重为继续治疗,术后化疗后随诊11个月肿瘤复发,经中医治疗无好转,最终死亡,生存时间为13个月。(6)ⅢC期3例,病例序号21-23。病例21:患者发病1个月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开始化疗共7程目前存活,仍在继续化疗,疗效评价肿瘤大部分缓解,生存时间为12个月。病例22:于术后1个月出现肿瘤快速进展,再次予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化疗过程中肿瘤疗效评价进展,最终死亡,生存时间10个月。病例23:患者发病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分别予TP、BEP方案化疗各3程,化疗后1月考虑盆腔转移。予行回盲部肿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后予DP方案化疗3程。疗效评价为进展,更换长春瑞滨+替吉奥化疗3程,最终患者死亡,生存时间22个月。对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CC-Ag阳性的患者的生存率比SCC-Ag阴性的患者低,预后更差。结论:PSCC是一种罕见类型的卵巢癌,其组织来源多见于SCC-MCT。术前诊断PSCC仍具有挑战性,易误诊漏诊,对绝经的中老年女性,肿瘤标志物SCC-Ag阳性、肿瘤直径≥10cm、影像学检查提示囊壁增厚,强化明显的病例需引起重视,对于盆腔包块的患者,SCC-Ag的检查也是必要的,若考虑为卵巢畸胎瘤的患者还应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恶变。PSCC的术中冰冻切片检测要求病理医师除了仔细检查其实质部分,还应关注囊壁厚度及结节部位,多点取材,并与手术医师充分沟通以减少漏诊。PSCC的治疗采用手术联合辅助化疗,部分患者手术的实施原则参照卵巢上皮癌,对于早期(I期),若肿瘤破裂,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应慎重,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仍存在疑问,而中晚期的患者若需行肠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可能是有必要的。化疗的方案多样,目前无最佳化疗方案,但均为紫杉醇类+铂类化疗方案为主,化疗的患者可延缓复发及进展的时间,化疗患者预后较好,放疗是否有助于PSCC的治疗仍需进一步探讨。PSCC易进展、复发,SCC-Ag阳性、进展、复发及晚期的患者预后差,各临床分期复发率均较高。

高珍珍[2](2016)在《新辅助化疗与晚期卵巢上皮癌铂耐药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目前卵巢上皮癌仍是导致女性死亡的最主要妇科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且无特异筛查指标,约70%确诊时已为晚期,导致较高死亡率。NCCN指南中提出,卵巢上皮癌首选治疗方案为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即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给予辅助化疗,以铂类联合紫杉醇药物化疗为首选。但是,对于晚期卵巢上皮癌来说,患者已出现盆腹腔内或全身广泛转移、且大多数患者此时一般状况较差、合并症多,常难以耐受大手术,临床上实现彻底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病灶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新辅助化疗或先期化疗指,在明确诊断卵巢癌后,选择相应有效的化疗方案给予患者有限疗程的化疗,然后再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大多数卵巢上皮癌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敏感,超过80%患者对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结果为化疗敏感,应用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减少肿瘤负荷、术前胸水及腹水量,从而缩小手术范围、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但是,有证据表明,新辅助化疗并未改善无复发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并易导致肿瘤耐药。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探讨新辅助化疗与晚期卵巢上皮癌铂耐药的相关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与二次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耐药关系进行了研究与阐述,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及依据。研究方法1、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05年01月01日至2015年01月01日期间,确诊为卵巢上皮癌、原发性输卵管癌或腹膜癌住院并接受手术、依据FIGO(2013)手术-病理分期确诊为Ⅲc期或Ⅳ期患者,按照术前是否给予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后间歇性细胞减灭术组(NACT-IDS组)和直接肿瘤细胞减灭术组(PDS组),通过对入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比较两组间铂反应(包括铂敏感、铂耐药及铂抵抗)及无复发生存期是否存在差异,从而评估新辅助化疗是否与晚期上皮癌铂耐药相关。2、选取本研究第一部分入组患者中再次复发卵巢上皮癌、原发性输卵管癌或腹膜癌患者,并且复发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均在我院完成,治疗信息完善,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按照术前是否给予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后间歇性细胞减灭术组(NACT-IDS组)和直接肿瘤细胞减灭术组(PDS组),比较两组间铂反应(包括铂敏感、铂耐药及铂抵抗)及无复发生存期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进一步分析高级别及低级别浆液性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无复发生存期的差异,从而评估新辅助化疗是否与二次复发性卵巢上皮癌耐药的关系及其对不同组织分级浆液性癌耐药的影响.研究结果1、新辅助化疗并未增加晚期卵巢上皮癌铂耐药及铂抵抗的发生,同时,与直接肿瘤细胞减灭术组相比,其对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肿瘤细胞减灭术残余癌灶大小可以影响无复发生存期,残余病灶>1cm会缩短无复发生存时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残余癌灶大小是影响无复发生存期的单一危险因素。2、新辅助化疗增加了二次复发性卵巢上皮癌铂耐药(包括铂抵抗)的发生,但是对于铂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及年龄是影响二次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无复发生存期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高、低两个不同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无复发生产期的分析,结果可知,新辅助化疗可缩短高级别浆液性复发癌的无复发生存期,但未缩短低级别浆液性复发卵巢癌的无复发生存期。

吴文娟[3](2014)在《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的血清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使用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及代谢化合物,寻找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相关的诊断标志物及探索多药耐药的发病机制,进而找到逆转耐药治疗的靶点。方法收集临床上卵巢上皮癌(EOC)铂类耐药患者(PTR)、非耐药患者(PTS)、卵巢良性囊肿(BOC)及正常健康人(NC)四组血清各10例,每组的10例样品混合成一个pool,使用Human14亲和柱去除血清中高丰度蛋白后,收集去除高丰度蛋白后的组分用于蛋白组学的分析。本实验采用基于iTRAQ的蛋白组学技术分析不同分组血清差异蛋白表达谱,然后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有重要价值的蛋白质,采用Western blot及ELISA技术验证其表达的规律;此外,从蛋白组学分析的样本中抽取132例临床血清样本,包括PTR、PTS、BOC及NC四组,利用液质联用正离子模式检测四组血清代谢指纹谱。结果两次iTRAQ实验总共鉴定三百多种蛋白,本研究对四组样本中两两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关注PTS及PTR间的差异表达,两组鉴定到62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达蛋白,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62个蛋白进行全面分析,并采用Western blot及ELISA技术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验证,表达趋势与质谱一致。代谢组学共检测到25800个代谢化合物,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降维后,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到6个对EOC多药耐药意义重大的差异代谢物。结论差异表达蛋白SERPINA1、FN1、ORM1及6个差异代谢物可对EOC化疗的疗效起到监测作用,可能参与EOC多药耐药的生物过程,是EOC多药耐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及逆转耐药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

李状[4](2012)在《二氢叶酸还原酶与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卵巢隐匿于盆腔的深部,早期病变时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症状时大多属于晚期,治疗后容易复发,死亡率亦一直位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卵巢癌的治疗目的是早期争取治愈、晚期控制复发、延长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联合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大多数的情况下,手术是很难将卵巢癌的转移灶彻底的切除干净。对于那些残留的细小的转移和种植结节.都需要化学药物来进行治疗。因此,化疗在卵巢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辅助化疗为主。但化疗失败常会导致卵巢癌的复发,其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细胞产生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的有效率达40%-60%,由于疾病进展和机体对化疗产生耐药,晚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0%。所以,多药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肿瘤产生耐药机制的研究以及在临床上预防耐药、对抗耐药并尝试逆转耐药就成为了当前卵巢癌治疗中的热点和难点,成为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及改善卵巢癌患者生存的重要目标之一。第二章卵巢癌组织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80例卵巢癌组织、50例良性卵巢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DHFR 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及多药耐药的相关性。结果(1)DHFR mRNA表达量在止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和卵巢癌组织中分别为0.584±0.234,0.895±0.783和0.197±0.41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7,P<O.001)。(2)卵巢癌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与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相关(P>O.05),但在上皮性癌中浆液性癌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则明显高于粘液性和内膜样癌,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卵巢癌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与患者的腹水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无明显相关(P>O.05),但大网膜转移者肿瘤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则低于无转移者(P=0.044)。(4)在卵巢癌患者中治疗后缓解者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低于肿瘤进展者(P<O.001);而铂类药物敏感型患者肿瘤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也低于铂类药物耐药者(0.130±0.103vs0.341±0.701P=0.011)。(5)DHFR mRNA表达量判断卵巢肿瘤性质的ROC曲线Youden旨数最大值所对应的数值为0.331, DHFR mRNA表达量高于0.331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4个月,而低于0.331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4.5个月,着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OX模型多因素分析亦显示DHFR mRNA表达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8)。结论DHFR mRNA在正常和良性卵巢组织中表达量高于卵巢癌组织,提示DHFR参与正常组织细胞生理代谢;而在卵巢癌中DHFR mRNA在铂类耐药组织中高表达(O.341±0.701),在铂类敏感组织低表达(0.130±0.103),提示DHFR与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可能为判断卵巢癌多药耐药潜在标志之一。第三章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表达上调对卵巢上皮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构建携带人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WPI。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二氢叶酸还原酶cDNA全长,与EZ-T克隆载体连接,HindⅢ及BamHI-HF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回收的PCR片段并补平其缺口。慢病毒系统载体使用pWPI系统,采用PmeI酶切载体后回收片段,将其磷酸化,T4酶连接载体与目的基因。表达载体鉴定均采用核苷酸序列测定,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293T包装细胞后获得包装的病毒颗粒。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成功构建好的DHFR-pWPI-SKOV3细胞、空载pWPI-SKOV3细胞以及亲本SKOV3细胞在不同的顺铂浓度下(2.5ug/ml,5.0ug/ml,10.0ug/ml,20.0ug/m1)不同时间段(24h、48h及72h)的三种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IC50顺铂浓度(6.0ug/m1)下三种细胞的周期变化,高效液相法(HPLC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4.0ug/ml,6.0ug/ml,8.0ug/ml)不同时间段(24h、48h及72h)药物作用后三种细胞内的顺铂浓度,以及透射电镜观察IC50顺铂浓度(6.0ug/m1)下三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以探讨DHFR基因的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生物学行为影响。结果(1)成功扩增二氢叶酸还原酶全长并连接入pWPI载体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DHFR-pWPI,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与DHFR基因的同源性达100%,按标准生产程序转染293T后有DHFR基因的表达,将其病毒液感染SKOV3细胞。(2)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DHFR基因的细胞的凋亡变化,发现DHFR-pWPI-SKOV3细胞在顺铂浓度(2.5ug/ml、5.0ug/m1)刺激下,其24h、48h及72h的凋亡率均低于pWPI-SKOV3及SKOV3细胞;DHFR-pWPI-SKOV3细胞在顺铂浓度(10.0ug/ml、20.0ug/ml)刺激下,其24h及48h的凋亡率均低于pWPI-SKOV3及SKOV3细胞,但在72h时,凋亡率却高于SKOV3细胞株。表明DHFR-pWPI-SKOV3细胞在浓度小于5.0ug/ml时,不管时间的改变(72小时内),其对顺铂的抵抗力高于其他两种细胞。(3)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IC50顺铂浓度(6.0ug/m1)对三种不同处理卵巢癌细胞的周期变化,结果提示1C50(6.0ug/m1)顺铂浓度给药时,DHFR-pWPI-SKOV3、pWPI-SKOV3及SKOV3三种细胞在24h、48h时其G1期含量明显低于G2+S细胞:而在72h时,DHFR-pWPI-SKOV3细胞的G2+S期明显低于pWPI-SKOV3及SKOV3细胞。(4)采用HPLC法检测细胞内顺铂浓度,结果显示细胞培养液中顺铂浓度(4.0ug/m1)给药24h、48h后及顺铂浓度(6.0ug/m1)给药24h后,DHFR-pWPI-SKOV3细胞内的顺铂含量均明显低于pWPI-SKOV3及SKOV3细胞;顺铂浓度(6.0ug/m1)给药48h及顺铂浓度(8.0ug/ml)给药24h、48h后,DHFR-pWPI-SKOV3细胞内的顺铂含量明显高于pWPI-SKOV3及SKOV3细胞。(5)通过电镜观察1C50顺铂浓度在不同时间段刺激三种不同处理的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发现DHFR-pWPI-SKOV3细胞在给药24h及48h其微丝聚集,线粒体从数量上及结构上改变明显,而pWPI-SKOV3细胞微丝少见,线粒体数目减少,但结构改变不明显,SKOV3细胞亦很少见到微丝,但其线粒体的结构改变亦明显,扩张与固缩同时存在;三者均出现扩张的内质网;三者均少见正常的细胞器;在给药72h后,pWPI-SKOV3及SKOV3细胞可见微丝排列紊乱,核膜部分消失,核糖体大量的聚集,进入了明显的坏死阶段,而DHFR-pWPI-SKOV3细胞未见微丝,核膜几乎完全消失,胞质内有白色囊状物质,线粒体结构基本消失,大部分细胞濒临死亡。结论成功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了二氢叶酸还原酶重组慢病毒转基因,耐药性功能实验表明DHFR表达量增高时卵巢癌细胞系耐药性增加,可以认为DHFR与卵巢癌顺铂的耐药性相关,为探讨DHFR在肿瘤多药耐药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第一节RNA干扰质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目的构建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dyhidrofolate reductase)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为探讨抑伟DHFR基因表达在卵巢癌铂类耐药治疗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设计DHFR基因靶向的发夹状siRNA,筛选出最佳siRNA沉默片段,退火后连接入p GSCIL载体,转化后进行序列鉴定,脂质体转染SKOV3细胞株,并进行荧光摄像。结果将退火后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连接至pGPU6/GFP/Neo载体,测序结果正确。转染SKOV3细胞后,PCR鉴定干扰效果。G418筛选稳定细胞株。结论成功构建针对DHFR基因的siRNA载体,找到了有效的干扰靶序列,转染SKOV3细胞后,DHFR基因的表达明显减弱。第二节DHFR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卵巢上皮癌细胞中生物学特性影响目的构建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dyhidrofolate reductase)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研究其耐药性功能影响,为探讨抑制DHFR基因表达在卵巢癌铂类耐药治疗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设计DHFR基因靶向的发夹状siRNA,筛选出最佳siRNA沉默片段,退火后连接入pGSCIL/GFP载体,转化后进行序列鉴定,脂质体转染SKOV3细胞株,并进行荧光摄像。Western blot验证构建成功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成功构建好的DHFR-pGSCIL-SKOV3细胞、空载pGSCIL-SKOV3细胞以及亲本SKOV3细胞在不同的顺铂浓度下(2.5ug/m1,5.0ug/ml,10.0ug/ml,20.0ug/m1)不同时间段(24h、48h及72h)的三种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IC50顺铂浓度(4.4ug/ml)下三种细胞的周期变化,高效液相法(HPLC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2.5ug/ml,5.0ug/ml,7.5ug/ml)不同时间段(24h、48h及72h)药物作用后三种细胞内的顺铂浓度,以及透射电镜观察IC50顺铂浓度(4.4ug/m1)下三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以探讨DHFR基因的沉默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生物学行为影响。结果(1)将退火后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连接至pGSCIL/GFP载体,测序结果正确。转染SKOV3细胞后,Western blot鉴定十扰效果。(2)在给药24h、48h及72h,DHFR-pGCSIL-SKOV3、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的凋亡率随着顺铂浓度(2.5ug/ml、5.0ug/ml、10.0ug/ml、20.0ug/m1)的增大而升高,且DHFR-pGCSIL-SKOV3细胞给药48h及72h后的凋亡率明显高于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3)在IC50(4.4ug/ml)顺铂浓度给药24h、48h后,DHFR-pGCSIL-SKOV3、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均以G1期为主。DHFR-pGCSIL-SKOV3在48h时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和G2/M期比例增多,72h后三种细胞G1期的含量均明显降低,S期和G2/M期的含量均增高。(4)采用高效液相检测细胞内顺铂浓度时,当2.5ug/m1、5.0ug/ml顺铂浓度作用三种不同处理的卵巢癌细胞时,DHFR-pGCSIL-SKOV3细胞在给药后24h、48h其细胞内顺铂浓度均明显高于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而DHFR-pGCSIL-SKOV3细胞在7.5ug/ml顺铂浓度给药后24h其细胞内顺铂浓度均明显低于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而在48h却又高于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5)在IC50(4.4ug/m1)给药24h、48h三种不同处理细胞的微丝均少见,DHFR-pGCSIL-SKOV3细胞在24h时可见线粒体肿胀、脊消失、空泡化、萎缩,内质网扩张明显,有聚集的核糖体,末见高尔基体,48h时其有些线粒体溶解消失,且出现大量的白色囊泡;而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24h、48h内质网扩张少见,线粒体结构改变不明显,甚至有2-3个高尔基体存在;DHFR-pGCSIL-SKOV3细胞至72h时,微丝明显的聚集、增多,线粒体结构亦消失。余两种细胞微丝排列紊乱,线粒体形态多样化。结论成功构建针对DHFR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找到了有效的干扰靶序列,转染SKOV3细胞后,DHFR基因的表达明显减弱。通过对DHFR下调后耐药性功能研究证实DHFR基因的下调与经过铂类药物作用的体外卵巢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有一定的联系,抑制DHFR基因表达能增加顺铂药物敏感性,因此,抑制卵巢癌细胞DHFR基因的表达可以考虑作为顺铂多药耐药的逆转机制。

于渊毅[5](2012)在《关于规范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的计算机智能诊治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规范化的初始治疗对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期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25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病例资料,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卵巢上皮癌初始规范化治疗与非规范化治疗生存时间的差异,其差异性经Log-rank test进行检验,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5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只有92例患者完成了规范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绝大多数卵巢上皮癌患者的初次治疗不规范。规范化治疗组与非规范化治疗组的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8个月和18个月,其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23);规范治疗组与非规范治疗组的总OS分别为50.09个月和30.98个月,其差异也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本院与其它医院初始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5个月和18个月,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本院与其它医院初始治疗患者的总OS分别为51.31个月和30.82个月,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将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残留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初治规范化治疗、初治非范化治疗、本院初治和非本院初治与初治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了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残余病灶的大小(>1cm或<1cm)、淋巴结转移、初次治疗是否规范、初次治疗是否在专科医院是影响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卵巢上皮癌的初次治疗是否规范以及初次治疗的医院级别是影响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将卵巢上皮癌患者集中至肿瘤专科医院进行集中规范化治疗可提高患者的OS和PFS。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规范卵巢上皮癌的初始治疗,从而改善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方法:在JavaWeb架构下建立一个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架构技术的关于规范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的计算机诊治模型,用Struts架构作为表示层、Spring架构作为业务层、Hibernate架构作为持久层,形成一个统一的架构进行Web开发。Eclipse3.5为系统开发环境,Mysq15.5为后台数据库,Tomcat6.0为Web应用服务器,IE、Firefox等浏览器作为运行环境。结果:将Struts、Spring、Hibernate架构三者完美整合之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架构进行Web开发。开发出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架构技术的关于规范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的计算机诊治系统,该系统具有患者个人信息、搜索查询、文献录入、计算器、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诊治流程、术后化疗、随访监测、后台管理等功能。结论:规范卵巢上皮癌的初始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基于对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整合开发规范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的计算机智能诊治模型,实现指导规范卵巢上皮癌的初始治疗的功能。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规范卵巢上皮癌的初始治疗,合理引导基层医院的妇科医生更简单易懂的去了解卵巢上皮癌的诊治规范和目前国内外对于卵巢上皮癌诊治新进展;指导层级医院的妇科医生如何制定一个相对人性化的、规范的、科学系统的卵巢上皮癌诊治方案。

黄明钜[6](2012)在《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章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它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宫颈癌,宫体癌,居第三位。卵巢癌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0%,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和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0%-30%左右。大多数卵巢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而给予非手术治疗,75%~80%的卵巢癌开始对化疗敏感,其余则表现为原发耐药,最终所有化疗患者至少80%出现耐药,而多药耐药机制极为复杂,目前还没完全清楚,卵巢癌多药耐药产生后治疗效果明显降低。预防和减少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发生,以及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逆转治疗,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外有学者曾报道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药耐药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具体机制暂未明确,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索。第二章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叶酸结合蛋白表达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叶酸结合蛋白(FOLR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80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5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FOLR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多药耐药的相关性。结果:(1)FOLR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P<0.01)。(2)FOLR1在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Ⅰ~Ⅱ期的表达量低于Ⅲ~Ⅳ期,在组织分级高分化中的表达量低于中低分化(P<0.05)。(3)FOLR1在铂类药物耐药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铂类药物敏感型(P<0.01);其在治疗后仍进展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缓解者(P<0.01)。(4)FOLR1在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浆液性肿瘤(P<0.05),在有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的卵巢恶性肿瘤中高于未有转移者(P<0.05),与患者的不同肿瘤病理分类、是否有大网膜转移和腹水量多少无明显相关(P>0.05)。(5)取FOLR1表达量界值为3.115时来判断卵巢肿瘤性质,ROC曲线的Youden指数最大,卵巢恶性肿瘤FOLR1表达量的高低与中位生存时间差别无明显相关(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FOLR1表达量不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FOLR1在正常卵巢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卵巢恶性肿瘤,其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铂类药物耐药型卵巢恶性肿瘤中FOLR1呈低表达,在铂类药物敏感型卵巢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提示FOLR1与卵巢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相关,可作为判断卵巢恶性肿瘤多药耐药潜在标志物之一。第三章FOLR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目的:构建携带叶酸结合蛋白基因(FOLR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鉴定。方法:PCR扩增FOLR1全长,克隆至pWPI载体质粒,重组阳性克隆行PCR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与其辅助质粒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病毒颗粒感染SKOV3细胞,流式分选,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OLR1的表达。结果:FOLR1正确克隆至pWPI载体质粒,PCR及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293T细胞成功包装慢病毒,pWPI-FOLR1慢病毒高效感染SKOV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出被感染后的SKOV3细胞中有FOLR1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FOLR1慢病毒表达载体,能高效感染SKOV3细胞,FOLR1基因转导后稳定表达,为下步探讨FOLR1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第四章FOLR1基因对顺铂作用卵巢癌上皮细胞生物学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探索卵巢癌SKOV3细胞中FOLR1基因表达上调后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及作用途径。方法:MTT法测定三组细胞(SKOV3、pWPI-SKOV3、 pWPI-FOLR1-SKOV3)的生长增值情况、顺铂对三组细胞的IC50和不同顺铂浓度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三组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分别作用不同时间诱导三组细胞的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顺铂浓度作用48小时对三组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高效液相检测同浓度顺铂作用三组细胞48小时后细胞内顺铂的浓度。结果:实验组细胞(pWPI-FOLR1-SKOV3)与两组对照组相比较:(1)增殖速度明显升高、顺铂对其作用的IC50值降低。(2)顺铂对其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其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3)顺铂更容易诱导其凋亡发生(P<0.05),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4)顺铂将其周期中的S期阻滞比例明显增加(P<0.05)。(5)细胞内的顺铂浓度增加近一倍。结论:FOLR1基因能增强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卵巢癌SKOV3细胞中FOLR1基因表达上调后顺铂对其抑制率增加,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顺铂更容易诱导其凋亡发生,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顺铂将其细胞周期中的S期阻滞明显增加,细胞内顺铂浓度升高。

杜春双[7](2012)在《卡铂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卡铂药动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剂量卡铂联合紫杉醇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近期疗效、CA125指标的变化及毒副反应,以评价两方案的利弊:建立HPLC测定卡铂体内血药浓度方法,获得肿瘤患者两种给药方案下静脉滴注不同剂量卡铂时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从而指导卡铂的合理化用药和个体化治疗。方法:1.选择2008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中筛选出84例晚期(Ⅲ和Ⅳ期)上皮性卵巢癌卡铂初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根据卡铂的剂量和肌酐值计算卡铂的AUC,根据AUC的大小分组,观察组B组5≤AUC<7(31例)和对照组A组3≤AUC<5(53例),规范化疗2个周期以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标准进行近期疗效、CA125水平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的分析比较。2.建立HPLC-UV检测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10名,分别使用两种不同剂量卡铂(AUC=4和AUC=6)联合紫杉醇进行化疗,每组5名,静脉输注2h结束后,于0h、0.5h、1h、2h、4h、8h、16h、24h采血,以尿苷为内标,测定血浆中卡铂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体内测定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H2O:柱温:3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50μl。结果:1.①近期疗效:通过紫杉醇联合卡铂3≤AUC<5化疗后,53例患者中总有效率(CR+PR)为47.1%,通过紫杉醇联合卡铂5≤AUC<7化疗后,31例患者中总有效率(CR+PR)为58.1%。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②CA125水平的变化:两组患者化疗前后A组53例患者中有35例(占66.00%)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35U/mL为正常临界值),而B组31例患者中有28例(占90.3%)血清CA125降至正常水平以下,经χ2检验,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两组毒副作用比较:B组血液系统毒性中血小板降低发生率高于A组(P<0.05),而在白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和中性粒细胞降低方面两组比较无统显着性差异(P>0.05),非血液学毒性中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肝和肾毒性发生率及心血管毒性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血浆中卡铂浓度在1.56~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1.3150X-0.2760,(R=0.9990)。卡铂相对回收率为98.91%,RSD=3.96%,两种给药剂量下,单次给药计算卡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t)、AUC(0-∞) MRT(0-T)、VRT(0-∞)、Cmax、K10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紫杉醇联合卡铂3≤AUC<5(A组)和紫杉醇联合卡铂5≤AUC<7(B组)两组方案化疗后虽然在近期疗效上未显示出显着性差异,但显示了B组的疗效要高于前者的趋势,两组患者化疗后B组血清CA125下降水平高于A组,不良反应B组的血液学毒性中血小板下降高于A组,即随着剂量加大,毒性增大,但毒性仍可耐受。超过7之后,不能耐受不良反应。2.本研究所建立体内卡铂测定方法准确、快速、便捷。卡铂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剂量相关,AUC=6时,更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

柳晓肃[8](2009)在《卵巢上皮癌的生存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调查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评价卵巢上皮癌的生存结果,评估临床预后因素对卵巢上皮癌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初诊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I—IV期卵巢上皮癌170例,所有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均由我科主任医师完成;所有的病理学标本均由我院病理科主任医师阅片。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单变量分析以KaPlan-Meier法进行,应用Log-rank法检验生存差异,统计学差异的显着性定义为P≤0.05。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发现并评价预后生存指标。结果:170例卵巢上皮癌患者, 1-年、2-年、3-年、4-年、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8%、87.1%、68.8%、35.1%、15.9%。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手术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瘤的大小以及术后化疗疗程数是卵巢上皮癌的预后生存指标;经多因素分析,最终手术分期,术后残余瘤的大小,术后化疗的疗程数成为卵巢上皮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以FIGOIV期患者的死亡风险为1,则I期、II期、III期的死亡风险分别为0.005、0.106、0.365;以术后残余瘤直径>2cm患者的死亡风险为1,则残余瘤直径≤2cm的患者的死亡风险仅为0.307;化疗疗程数<6疗程的死亡风险为≥6疗程的8.191倍。是否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则对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FIGO分期,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瘤的大小,术后化疗的疗程数是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努力提高卵巢上皮癌的早诊断,做到早治疗是提高卵巢上皮癌生存率的关键,术后辅以正规、足程、及时的化疗是提高卵巢上皮癌生存率的必要手段。

郑全庆,王平,惠荣,姚安梅[9](2009)在《卵巢癌患者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卵巢癌发病率高,生存率低,远期疗效依然不理想。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影响卵巢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9~2004年在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卵巢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100个月,以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变量分析以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用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采用Cox多因素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预后生存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卵巢癌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50.8%、31.1%。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手术残余瘤的大小和化疗疗程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手术残余瘤的大小和化疗疗程是影响预后的指标。结论:卵巢癌在早期尽可能地切除病灶,术后残留灶<2cm,术后足量疗程的化疗可改善预后。

陈泓[10](2008)在《乙酰肝素酶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卵巢上皮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第三位,死亡率却居第一的恶性疾病。由于卵巢解剖上隐匿于盆腔深处,在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很难在早期发现和诊断,约60%-70%的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己属于晚期。近30年来,虽然经过全世界妇科肿瘤专家的不懈努力,不断改进手术方式,发现更新更好的化疗药物,增加新的化疗方案,但是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0%-30%左右。所以,寻找新的诊断方法和新的治疗手段是目前卵巢癌研究的重点。作为一种与粘附和渗出等肿瘤浸润转移必须过程密切相关的物质,乙酰肝素酶(HPSE)在卵巢癌的浸润转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对HPSE在卵巢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构建了HPSE基因慢病毒表达和RNAi载体,为今后的基因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乙酰肝素酶基因全长扩增和携带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扩增出乙酰肝素酶基因全长,构建其真核载体。为进一步研究乙酰肝素酶与卵巢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选取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作为模板提取人卵巢癌组织总mRNA,RT-PCR技术扩增cDNA,利用PCR技术进行乙酰肝素酶基因全长的扩增。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进行克隆及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全长,并经测序验证其同源性达100%。结论:成功从恶性卵巢癌组织中扩增出HPSE全长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乙酰肝素酶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浸润转移体外实验研究目的:了解乙酰肝素酶对卵巢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HPSE在卵巢癌浸润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索其作为早期诊断、治疗靶向的价值。方法:成功构建HPSE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后,将其转染无HPSE基因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株A2780,G418筛选后经RT-PCR及western-blot鉴定确认获得稳定转染的HPSE/A2780细胞株。然后进行细胞生长特性、细胞周期变化、黏附能力、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实验。结果:通过转染筛选,获得能够稳定表达HPSE蛋白的卵巢癌细胞株。流式细胞仪对细胞检测结果显示A2780-HPSE组处于增殖状态(S+G2+M)的细胞为46.5%,G1期为53.5%,对照组则相应为54.5%和45.6%,其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有减少的趋势。HPSE组和对照组的生长曲线几近重合。两组的克隆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780细胞在转染前后粘附率分别为0.5183±0.0796和0.7283±0.0893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Transwell小室实验发现转染HPSE基因后的A2780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其迁移能力未受影响(p=0.618)。结论:细胞功能实验结果表明,HPSE能够增强卵巢癌A2780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其黏附能力;对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无影响。RNAi阻断乙酰肝素酶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浸润转移体外体实验研究目的:通过构建人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卵巢癌细胞,检测其对HPSE基因的干扰效率。继而筛选出稳定干扰的细胞株,进行一系列功能实验,反面验证HPSE基因的功能。方法:针对HPSE mRNA的不同区域构建不同的shRNA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HPSE高表达的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实时定量PCR检验干扰效率,选择抑制率最高的一组细胞进行抗性筛选,获得稳转细胞株,western-blot检验HPSE蛋白受抑制情况,然后进行细胞功能实验。结果:用荧光定量PCR对不同shRNA干扰载体的干扰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GPU6/GFP/Neo-HPSE-1222组相对拷贝数为0.936±0.417,与其他3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抑制率为48.63%。获得的该组稳定干扰表达株western-blot检验其HPSE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干扰组细胞倍增时间延长。干扰组与对照组集落形成率分别为0.0433±0.0451和0.0397±0.00687,p=0.05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侵袭能力实验中,干扰组吸光值为0.5697±0.106,对照组为0.8097±0.333,干扰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233)。细胞粘附能力检测,干扰组0.7533±0.07685,对照组0.5833±0.11994,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侵袭能力实验干扰组为0.69±0.085,对照组为1.091±0.27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采用构建shRNA干扰载体对HPSE基因进行干扰,有效地抑制了HPSE基因的活性,使卵巢癌细胞侵袭和黏附能力降低。HPSE重组慢病毒转基因系统和重组慢病毒干扰系统的构建目的:采用第二代和第三代慢病毒载体,分别构建HPSE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和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摸索出较传统转染方法更为高效、可靠的转基因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基因靶向治疗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首先扩增HPSE全长序列,将其与慢病毒载体pWPI连接后测序BLAST检索,并将重组慢病毒质粒转染293T细胞,48小时后提取mRNA,RT-PCR检验HPSE基因表达情况。其次,选取干扰效果最佳的siRNA,设计shRNA结构,退火反应形成双链后与慢病毒载体pSico连接并送测序。结果:重组慢病毒质粒HPSE-pWPI测序结果经BLAST,与HPSE基因的同源性达99%。转染293T后有HPSE基因的表达。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pSico/HPSE测序结果与设计的shR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的构建了HPSE基因的重组慢病毒系统和慢病毒干扰系统。为今后的HPSE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二、以手术为主治疗卵巢上皮癌103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手术为主治疗卵巢上皮癌10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卵巢鳞癌2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创新点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新辅助化疗与晚期卵巢上皮癌铂耐药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新辅助化疗与晚期卵巢上皮癌铂耐药相关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辅助化疗与二次复发性卵巢癌铂耐药相关性研究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3)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的血清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分子机制研究现况(文献综述)
    前言
    1 卵巢上皮癌化疗概述
        1.1 一线化疗药物及方案的选择
        1.2 一线化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1.3 影响化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1.4 影响化疗疗效的分子病理因素
        1.5 卵巢上皮癌分子病理分型及对卵巢癌治疗和预后的意义
    2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特点
    3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分子机理
        3.1 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降低的机制
        3.2 DNA 损伤修复异常
        3.3 细胞凋亡的调控改变
        3.4 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的机制
        3.5 其它机制
    4 多药耐药的分子诊断
    5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治疗
        5.1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分型、治疗目的及原则
        5.2 多药耐药的逆转耐药治疗
        5.3 MDR 的化疗
        5.4 多药耐药的的基因治疗
        5.5 多药耐药的靶向治疗
    6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蛋白组学研究
        6.1 蛋白质组学研究定义
        6.2 蛋白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6.3 蛋白组学研究主要存在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措施
        6.4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差异表达蛋白筛选鉴定现况
        6.5 筛选鉴定与 EOC 多药耐药关联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在阐明其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7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代谢组学研究
        7.1 代谢组学研究定义
        7.2 代谢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原理
        7.3 代谢组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措施
        7.4 代谢组学在卵巢上皮癌代谢标志物筛选及鉴定中的应用
        7.5 筛选、鉴定与 EOC 多药耐药关联代谢标志物在阐明多药耐药发生的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8 与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的血清蛋白组与代谢组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EOC 多药耐药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筛选、鉴定及临床验证
    前言
    1 材料
        1.1 临床标本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配制
        1.4 主要仪器
        1.5 抗体
    2 实验方法
        2.1 定量蛋白质组实验操作步骤
        2.2 Western blot 技术验证差异表达蛋白的实验操作步骤
        2.3 ELISA 方法验证差异表达蛋白的实验操作步骤
        2.4 实验原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iTRAQ 定量蛋白质组学相关的结果
        3.2 Western blot 验证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相关血清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
        3.3 ELISA 验证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相关血清差异蛋白在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笫三章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血清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前言
    1 材料
        1.1 临床标本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配制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血清小分子代谢物样品的预处理
        2.2 冻干样品的复溶
        2.3 Agilent1290 快速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2.4 质谱分析条件
        2.5 数据处理
        2.6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四组 EOC 血清样本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3.2 血清代谢组学谱差异对比分析结果
        3.3 使用主成分分析对四组样品差异表达代谢谱中两两比较的结果
        3.4 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EOC 铂类耐药相关的血清差异代谢物
        3.5 与 EOC 多药耐药相关的血清代谢化合物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分析
        3.6 血清代谢物判断 EOC 多药耐药预后的单因素 Kaplan-meier 分析
        3.7 血清代谢物诊断 EOC 多药耐药发生的 ROC 和诊断性能分析结果
        3.8 结合 logistic 回归模型建立差异代谢物联合诊断 EOC 多药耐药的 ROC 曲线
        3.9 与 EOC 多药耐药关联的血清代谢物及其差异表达蛋白的关联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论文创新点
论文的不足之处

(4)二氢叶酸还原酶与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1.卵巢上皮癌一线化疗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1 卵巢上皮癌一线化疗方案选择
        1.2 一线化疗方案总体疗效评价
        1.3 卵巢上皮癌一线化疗存在的问题
    2.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概念
    3.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表现
    4.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
        4.1 血清CA125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4.2 血清HE4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4.3 其他肿瘤标志物
    5.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机理
        5.1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5.2 影响卵巢癌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5.3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分子机理
        5.3.1 细胞内化疗药物的外排机制
        5.3.2 细胞内化疗药物代谢解毒增加
        5.3.3 细胞内DNA修复增加
        5.3.4 信号传导通路障碍的机制
        5.3.5 细胞凋亡异常的机制
        5.3.6 其它机制
    6.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治疗
        6.1 降低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化疗对策探索
        6.1.1 一线标准方案中加入其它化疗药物的RCT结果
        6.1.2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途径改变的RCT结果
        6.1.3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时间及强度改变的RCT结果
        6.1.4 一线标准化疗完成后巩固化疗的RCT结果
        6.1.5 术前新辅助化疗的RCT结果
        6.2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预防
        6.3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目的
        6.4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手术治疗
        6.4.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适应征与禁忌征
        6.4.2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主要方式与疗效评价
        6.4.3 影响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6.5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化疗
        6.5.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的适应征与禁忌征
        6.5.2 单纯的CA125升高是否适合化疗
        6.5.3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的方案选择与疗效评价
        6.5.4 影响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6.6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靶向治疗
        6.6.1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
        6.6.2 血管生长阻滞剂(贝伐单抗等)
        6.6.3 信号转导抑制剂
        6.6.4 抗FR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6.6.5 mTOR抑制剂
        6.6.6 PARP抑制剂
        6.6.7 DNA甲基转化酶抑制剂
        6.7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其它治疗
        6.7.1 抗肿瘤MDR基因治疗
        6.7.2 多药耐药的逆转耐药治疗
    7.二氢叶酸还原酶与肿瘤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
        7.1 二氢叶酸还原酶结构与生物学作用
        7.2 二氢叶酸还原酶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
        7.3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
    8.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卵巢癌组织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1.1.1 组织标本
        1.1.2 载体及菌株
        1.1.3 实验主要的仪器设备
        1.1.4 主要试剂
        1.1.5 部分试剂的配置
        1.1.6 用具处理
        1.1.7 引物的设计
        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1.2.1 卵巢组织总RNA提取
        1.2.2 cDNA合成
        1.2.3 DHFR及GAPDH基因扩增(RT—PCR)
        1.2.4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1.2.5 回收的PCR产物与EZ-Blunt载体连接
        1.2.6 感受肽大肠杆菌DH-5α的制备
        1.2.7 连接产物转化至感受态DH-5α
        1.2.8 挑选阳性克隆
        1.2.9 质粒DNA小提
        1.2.10 检测连接是否成功
        1.2.10.1 PCR法
        1.2.10.2 测序
        1.2.11 测序结果序列分析
        1.2.12 制备标准品
        1.2.13 实时荧光定量PCR
        1.2.14 数据整理
        1.2.15 统计分析
        1.2.16 PCR检测基因突变
    2.结果
        2.1 DHFR基因和重组GAPDH基因质粒构建结果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癌DHFR mRNA的标准曲线与融解曲线的建立
        2.3 DHFR测定的实时荧光扩增熔解曲线
        2.4 各类卵巢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的比较
        2.5 卵巢癌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2.6 卵巢癌患者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与其转移关系
        2.7 卵巢癌组织DHFR mRNA表达含量及其治疗疗效和耐药的相关性
        2.8 卵巢癌组织中DHFR mRNA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2.9 PCR检测耐药患者及敏感患者的基因突变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表达上调对卵巢上皮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质粒与菌株、细胞
        1.1.2 主要试剂
        1.1.3 仪器
        1.1.4 试剂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DHFR慢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
        1.2.1.1 DHFR全长的扩增及回收
        1.2.1.2 PCR产物的纯化和回收
        1.2.1.3 DHFR的定量
        1.2.1.4 载体的准备
        1.2.1.4.1 PmeI酶切pWPI
        1.2.1.4.2 pWPI去磷酸化
        1.2.1.5 DHFR与pWPI的连接
        1.2.1.6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
        1.2.1.7 挑选阳性克隆
        1.2.1.8 重组质粒的初步鉴定
        1.2.1.9 质粒DNA的提取
        1.2.1.10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1.2.1.11 重组质粒的测序
        1.2.1.12 测序结果的序列分析
        1.2.2 DHFR-pWPI转染293T细胞
        1.2.3 病毒滴度测定
        1.2.4 不同卵巢癌细胞株DHFR的表达量
        1.2.5 病毒颗粒感染SKOV3细胞
        1.2.6 转染效率的检测
        1.2.7 慢病毒介导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中DHFR含量的变化
        1.2.7.1 荧光定量PCR(2~(-△△Ct)法)检测三组细胞中DHFR的含量
        1.2.7.2 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中DHFR的含量
        1.2.8 慢病毒介导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耐药性的生物学影响实验
        1.2.8.1 MTT法检测IC50
        1.2.8.2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凋亡变化
        1.2.8.3 IC50顺铂浓度6.0(Vg/mO不同时间段的周期变化
        1.2.8.4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内外的铂类药物浓度变化
        1.2.8.5 不同时间段的IC50药物浓度的超微结构变化
    2.结果
        2.1 重组质粒DHFR-pWPI PCR电泳结果
        2.2 重组质粒DHFR-pWPI PCR测序结果
        2.3 不同卵巢癌细胞株DHFR的表达量
        2.4 DHFR-pWPI转染293T细胞结果
        2.5 病毒滴度测定结果
        2.6 病毒颗粒转染SKOV3细胞
        2.7 转染效率的检测
        2.8 慢病毒介导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中DHFR含量的变化
        2.9 慢病毒介导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耐药性的生物学影响实验
        2.9.1 MTT法检测IC50
        2.9.2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凋亡变化
        2.9.3 IC50顺铂浓度(6.0μg/ml)不同时间段的周期变化
        2.9.4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内外的铂类药物浓度变化
        2.9.5 不同时间段的IC50药物浓度的超微结构变化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siRNA沉默DHFR基因对卵巢上皮癌生物学特性影响体外实验研究
    第一节 RNA干扰质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1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干扰细胞系的选择
        1.2.2 脂质体介导的DHFR-siRNA的转染
        1.2.3 构建DHFR-pGPU6载体重组质粒
        1.2.4 DHFR-pGPU6-768转染SKOV3细胞
        1.2.5 携带干扰重组质粒的SKOV3细胞的筛选
        1.2.6 携带干扰重组质粒的SKOV3细胞的克隆
        1.2.7 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干扰效果的表达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种类卵巢癌细胞的DHFR基因表达情况
        2.2 转染条件的确定
        2.3 DHFR-pGPU6-768siRNA表达载体构建结果
        2.4 DHFR-pGPU6-768载体转染SKOV3细胞结果
        2.5 荧光PCR检测干扰后三种不同细胞株的DHFR表达量
        2.6 DHFR-pGPU6-768-SKOV3和pGPU6-SKOV3细胞筛选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DHFR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卵巢上皮癌细胞中的生物学特性影响
        1
        1.1 材料
        1.1.1 质粒与菌株、细胞
        1.1.1.1 质粒
        1.1.1.2 试剂
        1.1.1.3 仪器
        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1.2.1 实验总流程
        1.2.1.1 siRNA 靶点设计
        1.2.1.2 合成单链DNA oligo
        1.2.1.3 引物退火形成带双链DNA oligo
        1.2.1.4 pGCSIL/GFP质粒载体的线性化
        1.2.2 重组pGCSIL/GFP质粒载体的构建和扩增
        1.2.3 DHFR-PGCSIL/GFP转染
        1.2.4 病毒滴度测定
        1.2.5 不同卵巢癌细胞株DHFR的表达量
        1.2.6 病毒颗粒感染SKOV3细胞
        1.2.6.1 MOI值的预测
        1.2.6.2 感染步骤
        1.2.6.3 转染效率的检测
        1.2.7 慢病毒干扰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中DHFR含量的变化
        1.2.7.1 荧光定量PCR(2~(-△△Ct)法)检测三组细胞中DHFR的含量
        1.2.7.2 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中DHFR的含量
        1.2.8 慢病毒干扰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耐药性的生物学影响实验
        1.2.8.1 MTT法检测IC50
        1.2.8.2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凋亡变化
        1.2.8.3 IC50顺铂浓度(4.4μg/ml)不同时间段的周期变化
        1.2.8.4 不同时间段的IC50药物浓度的超微结构变化
        1.2.8.5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内外的铂类药物浓度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pGCSIL/GFP质粒载体酶切图及构建图
        2.2 RNAi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2.3 慢病毒包装图及病毒滴度的测定
        2.4 病毒颗粒感染SKOV3细胞
        2.5 不同卵巢癌细胞株DHFR的表达量
        2.6 转染效率的检测
        2.7 慢病毒干扰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中DHFR含量的变化
        2.8 慢病毒干扰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耐药性的生物学影响实验
        2.8.1 MTT法检测不同时间段的IC50
        2.8.2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凋亡变化
        2.8.4 IC50顺铂浓度(4.4μg/ml)不同时间段的周期变化
        2.8.5 不同时间段的IC50药物浓度的超微结构变化
        2.8.6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内外的铂类药物浓度变化
        3.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全文创新点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二氢叶酸还原酶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关系研究的进一步计划
    1.立题依据
    2.研究内容
    3.技术路线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研究的基础与可行性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关于规范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的计算机智能诊治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英文缩词列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规范化的重要性(文献综述)
    1.卵巢上皮癌规范化初始治疗的模式及原理
        1.1 、卵巢上皮癌规范化初始治疗的模式及原理
        1.2 、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FIGOⅢ期、Ⅳ期)的手术治疗
        1.3 、卵巢上皮癌的化疗
        1.4 、卵巢上皮癌的放射治疗
    2. NCCN、FIGO及CGOG对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的指南
        2.1 卵巢上皮癌首次手术治疗的原则
        2.2 、卵巢上皮癌首次治疗的化疗原则
    3、NCCN对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指南建立的循证医学基础
        3.1 、卵巢上皮癌初始手术治疗模式
        3.2 、卵巢上皮癌初始手术治疗模式建立的循证医学基础
        3.3 、卵巢上皮癌初始手术治疗模式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3.3.1 、先期化疗对手术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3.3.2 、全面分期中手术腹后腔淋巴结清扫的价值
        3.3.3 、初次手术中膈下病灶、胰尾、脾等切除的价值
        3.4 、卵巢上皮癌初始化疗模式建立的循证医学基础
        3.4.1 、卵巢上皮癌初始一线化疗方案的循证医学基础
        3.4.2 、卵巢上皮癌初始一线化疗存在问题
        3.4.3 、为提高卵巢上皮癌初始一线化疗疗效的对策探索
        3.4.3.1 、一线标准方案中加入其它化疗药物的RCT结果
        3.4.3.2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途径改变的RCT结果
        3.4.3.3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时间及强度改变的RCT结果
        3.4.3.4 、一线标准化疗完成后巩固化疗的RCT结果
    4、影响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
        4.1 、影响卵巢上皮癌初始手术治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4.2 、影响卵巢上皮癌初始化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4.3 、影响卵巢上皮癌临床治疗疗效的分子病理因素
    5、计算机智能诊治系统在肿瘤患者规范化治疗中的价值
        5.1 、计算机智能诊治系统的类型与原理
        5.2 、计算机智能诊治系统在肿瘤患者规范化治疗中的价值
        5.3 、计算机智能诊治系统在肿瘤患者规范化治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规范化的重要性(附256例病例分析)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情况
        2.3 、随访情况
        2.4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卵巢上皮癌初始规范化治疗与非规范化治疗二组病例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
        3.2 、卵巢上皮癌规范化初次治疗与非规范化初次治疗二组病例的PFS和OS结果对比分析
        3.3 本院与其它医院初始治疗的卵巢上皮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
        3.4 、本院与其它医院初始治疗的卵巢上皮癌患者PFS和OS结果对比分析
        3.5 、卵巢上皮癌初次治疗非规范化的情况分析
        3.6 、影响卵巢上皮癌患者初始治疗临床疗效的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4、讨论
        4.1 、初始治疗规范化对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重要性
        4.2 、初始治疗非规范化的主要情况和原因分析
        4.3 、避免初始治疗非规范化的对策与建议
    5、参考文献
第三章 :系统体系结构及开发技术
    第一节、B/S架构下的系统体系结构
        1.、B/S架构介绍
        1.1 、B/S结构的优点
        1.2 、B/S模式的缺点
        2、C/S模式介绍
        2.1 、C/S模式的优点
        2.2 、C/S模式的缺点
        2.3 、B/S和C/S结构的比较
        3、Web服务器的应用体系
        3.1 、Web服务器的特点
        3.2 、Web应用程序及其优点
        3.3 、Web的工作原理
        3.4 、Web的主要开发体系及开发技术
        3.5 、Web应用开发技术的选择
        4、开发语言—JAVA语言的特点
        4.1 、JAVA语言介绍
        4.2 、Java语言和C、C++语言之间的比较
        5、基于Java的Web应用开发
        5.1 、基于Java的Web几个主要应用开发部件
        5.1.1 、JSP(Java Server Page)
        5.1.2 、Servlets
        5.1.2.1 、Servlets介绍
        5.1.2.2 、Servlet的优点
        5.1.3 、JavaBean
        5.2 、基于Java的Web解决方案
        5.2.1 、系统开发工具的和开发环境的选择与搭建
        5.2.1.1 、开发工具的选择
        5.2.1.2 、开发环境的选择与搭建
        5.2.1.2.1 、开发环境的选择
        5.2.1.2.2 、开发环境的搭建
        5.2.1.2.2.1 、下载和安装JDK
        5.2.1.2.2.2 、下载和安装TomcatWeb服务器
        5.2.1.2.2.3 、安装和配置MySQL数据库
        5.3 、基于JAVA Web的B/S架构的系统体系的开发技术
        5.3.1 、Struts框架的特点及其功能
        5.3.1.1 、Struts简介
        5.3.1.2 、Struts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
        5.3.2 、Spring框架
        5.3.2.1 、Spring简介
        5.3.2.2 、Spring框架的功能
        5.3.3 、Hibernate框架
        5.3.3.1 、Hibernate介绍
        5.3.3.2 、Hibernate的工作原理
        5.3.3.3 、Hibernate框架的优势
        5.4 、Struts、Spring、Hibernate架构的应用框架方案
        5.4.1 、Struts、Spring、Hibernate架构之间的整合
        5.4.1.1 、Struts与Spring整合
        5.4.1.2 、Hibernate与Spring整合
    第二节、系统综合分析
        1、系统可行性分析
        1.1 、经济可行性分析
        1.2 、操作可行性
        1.3 、技术可行性
        2、系统需求分析
        2.1 、基本功能需求
        2.2 系统性能需求
        2.3 、系统功能需求关系的建立
        3、系统关键版块的功能实现
        4、诊治流程及功能简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规范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的计算机智能诊治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3.1 、计算机智能诊治系统与临床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处理符合程度分析
        3.2 、医务人员使用计算机智能诊治系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4、讨论
        4.1 、软件开发的主要目的和基本思路
        4.2 、软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原因分析
        4.3 、进一步改进的设想和原
全文小结
    全文创新点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规范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的计算机智能诊治系统研制的进一步计划
学习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6)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主要中英缩语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1 卵巢恶性肿瘤概述
        1.1 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生存率
        1.2 卵巢恶性肿瘤可能的致病因素
        1.2.1 生殖内分泌因素
        1.2.2 家族遗传因素
        1.2.3 行为因素
        1.2.4 其他因素
        1.3 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
        1.3.1 主要临床表现
        1.3.2 卵巢上皮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1.3.2.1 影像学检查
        1.3.2.2 血清肿瘤标记物
        1.3.2.3 腹腔镜检查
        1.3.2.4 细胞学检查
        1.3.2.5 组织病理学检查
        1.4 卵巢癌的分期
        1.5 卵巢癌常规治疗现况
        1.5.1 卵巢癌的手术治疗
        1.5.1.1 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
        1.5.1.2 再分期手术
        1.5.1.3 肿瘤细胞减灭术
        1.5.1.4 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
        1.5.1.5 二次探查术
        1.5.1.6 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1.5.1.7 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1.5.2 卵巢癌一线化疗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5.2.1 卵巢癌一线化疗方案选择
        1.5.2.2 一线化疗方案总体疗效评价
        1.5.2.3 卵巢癌一线化疗存在的问题
        1.5.3 其他治疗
        1.5.3.1 放射治疗
        1.5.3.2 生物治疗
        1.5.3.3 内分泌治疗
        1.5.3.4 中医治疗
    2 卵巢癌多药耐药
        2.1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概念
        2.2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表现
        2.3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
        2.3.1 清CA125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2.3.2 清HE4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2.3.3 其它肿瘤标志物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2.3.4 新潜在的用于卵巢癌多药耐药诊断标志物筛选、鉴定和临床验证现况
    3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机理
        3.1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3.1.1 卵巢癌病理类型与多药耐药
        3.1.2 卵巢癌FIGO分期与多药耐药
        3.1.3 其它临床病理因素与多药耐药
        3.2 影响卵巢癌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3.3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分子机理
        3.3.1 细胞内化疗药物外排的机制
        3.3.1.1 P-糖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3.3.1.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3.3.1.3 乳腺癌耐药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3.3.1.4 肺耐药相关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3.3.2 细胞内化疗药物代谢解毒增加的机制
        3.3.3 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加的机制
        3.3.4 信号传导通路障碍的机制
        3.3.5 细胞凋亡异常的机制
        3.3.6 其它机制
    4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治疗
        4.1 降低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化疗对策探索
        4.1.1 一线标准方案中加入其它化疗药物的RCT结果
        4.1.2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途径改变的RCT结果
        4.1.3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强度及时间改变的RCT结果
        4.1.4 一线标准化疗完成后巩固化疗的RCT结果
        4.1.5 术前新辅助化疗的RCT结果
        4.2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预防
        4.3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目的
        4.3.1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分型
        4.3.2 卵巢癌多药耐药治疗目的
        4.4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手术治疗
        4.4.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适应征与禁忌征
        4.4.2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主要方式与疗效评价
        4.4.2.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主要方式
        4.4.2.2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疗效评价
        4.4.3 影响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4.5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化疗
        4.5.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的适应征与禁忌征
        4.5.2 单纯的CA125升高是否适合化疗
        4.5.3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的方案选择与疗效评价
        4.5.3.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单药化疗及疗效评价
        4.5.3.2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联合化疗及疗效评价
        4.5.4 影响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4.6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靶向治疗
        4.6.1 EGFR拮抗剂
        4.6.2 血管生长阻滞剂
        4.6.3 信号转导抑制剂
        4.6.4 抗FR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4.6.5 mTOR抑制剂
        4.6.6 PARP抑制剂
        4.7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其它治疗
        4.7.1 抗肿瘤MDR基因治疗
        4.7.2 多药耐药的逆转耐药治疗
    5 叶酸结合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
        5.1 叶酸结合蛋白结构与生物学作用
        5.2 叶酸结合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5.3 叶酸结合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
        5.4 针对叶酸结合蛋白为靶点肿瘤多药耐药治疗
        5.4.1 叶酸结合蛋白介导的叶酸偶联物的种类
        5.4.2 叶酸结合蛋白介导的肿瘤靶向纳米递药系统
        5.4.3 叶酸结合蛋白介导叶酸偶联物进入肿瘤细胞机制
        5.5 叶酸结合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叶酸结合蛋白表达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组织标本
        2.1.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2.1.4 器具处理
        2.2 方法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2.3 整理数据及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FOLR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2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3.3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肿瘤转移及腹水量关系
        3.4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疗效和耐药的相关性
        3.5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FOLR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1.3 细胞
        2.1.4 慢病毒系统
        2.1.5 FOLR1基因cDNA克隆质粒pOTB7
        2.1.6 引物及其序列
        2.1.7 器具处理
        2.2 方法
        2.2.1 重组表达载体质粒的构建
        2.2.2 重组表达载体质粒的PCR和测序鉴定
        2.2.3 慢病毒的包装及感染靶细胞
        2.2.4 慢病毒表达载体的鉴定
    3 结果
        3.1 FOLR1基因和pWPI载体质粒重组前准备的结果
        3.2 重组表达载体鉴定的结果
        3.3 慢病毒的包装的结果
        3.4 病毒滴度测定的结果
        3.5 慢病毒感染靶细胞的结果
        3.6 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后流式分选的结果
        3.7 RT-PCR法检测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后FOLR1基因表达的结果
        3.8 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后FOLR1蛋白表达的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FOLR1基因对SKOV3细胞生物学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1.3 器具处理
        2.2 方法
        2.2.1 实验分组
        2.2.2 MTT法测定三组细胞生长曲线
        2.2.3 MTT法测定顺铂对三组细胞的IC50
        2.2.4 MTT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对三组细胞的抑制率
        2.2.5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诱导三组细胞的凋亡率
        2.2.6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作用48小时对三组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2.2.7 高效液相检测同浓度顺铂作用三组细胞48小时后细胞内顺铂的浓度
        2.2.8 整理数据及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MTT法测定三组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
        3.2 MTT法测定顺铂对三组细胞的IC50结果
        3.3 MTT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对三组细胞抑制率结果
        3.4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诱导三组细胞的凋亡率
        3.5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作用48小时对三组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3.6 高效液相检测同浓度顺铂作用三组细胞48小时胞内顺铂浓度的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全文创新点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述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7)卡铂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卡铂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卡铂按AUC给药联合紫杉醇对卵巢上皮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1 入选和排除标准
        1.1.2 受试者登记及分组
        1.1.3 药品用法及剂量选择
        1.1.4 研究步骤
        1.1.4.1 入选本研究前7天内进行的项目
        1.1.4.2 研究中评估
        1.1.5 剂量调整方法
        1.1.6 评价标准
        1.1.7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入选患者的一般特征
        1.2.2 近期客观疗效
        1.2.3 不良反应
        1.2.3.1 血液学毒性
        1.2.3.2 非血液学毒性
    1.3 讨论
    1.4 小结
二、CBP在晚期卵巢癌上皮癌患者中的药动学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1.1 仪器
        2.1.1.2 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1.2.1 溶液配制
        2.1.2.2 色谱条件
        2.1.2.3 样品处理
        2.1.2.4 病例选择
        2.1.2.4.1 入组
        2.1.2.4.2 给药途径和剂量
        2.1.2.4.3 样品采集
        2.1.2.5 系统适应性试验
        2.1.2.5.1 水溶液被测物质专属性
        2.1.2.5.2 血浆中各峰位置确定
        2.1.2.6 标准曲线的制备
        2.1.2.7 最低检出限
        2.1.2.8 精密度试验
        2.1.2.9 准确度试验
        2.1.2.10 稳定性试验
        2.1.2.11 样品含量测定
        2.1.2.12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卡铂色谱图
        2.2.2 血浆中卡铂标准曲线
        2.2.3 最低检出限
        2.2.4 方法精密度
        2.2.5 方法准确度
        2.2.6 血浆样品稳定性考察
        2.2.6.1 室温稳定性
        2.2.6.2 长期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2.2.6.3 冷冻-融化稳定性
        2.2.7 卡铂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的测定
        2.2.8 药动学参数
        2.2.9 理论AUC与实测AUC的比较
        2.2.10 药动学参数比较
    2.3 讨论
        2.3.1 实验方法的建立
        2.3.1.1 测定波长的选择
        2.3.1.2 血样提取方法的选择
        2.3.2 药动学相关疗效分析
    2.4 小结
全文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卵巢上皮癌的生存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致谢

(9)卵巢癌患者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随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生存情况
    2.3 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4 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10)乙酰肝素酶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治疗进展(文献综述)
    1.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主要步骤
        1.1 原发恶性肿瘤的浸润
        1.1.1 细胞的转化和肿瘤细胞的增殖
        1.1.2 肿瘤细胞的分离
        1.1.3 粘附并破坏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
        1.1.4 肿瘤细胞运动
        1.2.恶性肿瘤细胞的迁移
        1.2.1 恶性肿瘤细胞粘附到脉管基底膜
        1.2.2 穿过脉管壁进入循环系统
        1.3 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
        1.3.1 逃脱免疫监视在循环系统中生长
        1.3.2 锚定粘附并破坏脉管壁
        1.3.2.1 锚定粘附
        1.3.2.2 肿瘤细胞逸出循环系统
        1.3.3 转移灶的形成
        1.3.4 转移的休眠
        1.3.5 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
    2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主要途径
        2.1 腹腔种植
        2.2 淋巴转移
        2.2.1 卵巢的淋巴系统
        2.2.2 恶性卵巢肿瘤的淋巴转移机制
        2.2.3 卵巢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规律
        2.3 影响卵巢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2.3.1 临床期别
        2.3.2 病理分型
        2.3.3 细胞分化程度
        2.3.4 原发病灶大小
        2.3.5 腹水性状
    3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主要分子机理
        3.1 基因调控与卵巢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
        3.1.1 肿瘤转移基因
        3.1.2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3.2 黏附因子与卵巢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
        3.2.1 钙粘蛋白家族
        3.2.2 整合素
        3.2.3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3.2.4 选择素家族
        3.2.5 CD44
        3.3 血管的生成与卵巢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
        3.3.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3.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4 蛋白溶解酶与卵巢恶性肿瘤
        3.4.1 基质金属蛋白酶
        3.4.2 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其调节因子
        3.4.3 组织蛋白酶
        3.4.4 乙酰肝素酶
    4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4.1 盆、腹腔种植转移
        4.1.1 子宫及附件
        4.1.2 腹膜
        4.1.3 肠道
        4.1.4 肝、脾
        4.1.5 大网膜
        4.2 淋巴结转移
    5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物理诊断
        5.1 超声检查在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5.2 CT在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5.3 MRI在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5.4 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5.4.1 PET-CT的原理
        5.4.2 PET-CT与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诊断
    6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诊断
        6.1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基因诊断
        6.1.1 C-erbB-2
        6.1.2 nm23基因
        6.1.3 p53基因
        6.2 肿瘤标志物
        6.2.1 肿瘤相关抗原
        6.2.2 激肽释放酶家族
    7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治疗
        7.1 手术
        7.1.1 原发卵巢恶性肿瘤FIGO分期
        7.1.2 术后残余灶与预后的关系
        7.1.3 大网膜切除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
        7.1.3.1 卵巢癌大网膜转移的发生率
        7.1.3.2 卵巢癌大王膜切除与预后的关系
        7.1.3.3 大网膜切除范围
        7.1.4 腹后腔淋巴结清扫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
        7.1.4.1 卵巢癌腹后腔淋巴结转移率
        7.1.4.2 卵巢癌腹后腔淋巴结转移与预后
        7.1.4.3 腹后腔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7.1.5 阑尾切除在卵巢癌治疗中的意义
        7.1.5.1 卵巢癌阑尾转移率
        7.1.5.2 卵巢癌阑尾切除与预后
        7.1.6 脾等远处转移灶切除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
        7.1.6.1 脾切除术
        7.1.6.2 横膈膜手术
        7.1.6.3 卵巢癌肠道转移瘤手术
        7.2 卵巢癌的化学治疗
        7.2.1 晚期卵巢癌化疗的适应症
        7.2.1.1 先期化疗
        7.2.1.2 术后化疗
        7.2.1.3 腹腔化疗
        7.2.2 化疗药物、方案及途径
        7.2.2.1 化疗药物
        7.2.2.2 化疗方案及给药途径
        7.3 晚期卵巢癌化疗前瞻性多中心随机的临床验证
        7.3.1 铂类+紫杉醇
        7.3.2 多西紫杉醇与紫杉醇
        7.3.3 表柔比星
        7.3.4 拓扑替肯
        7.4 晚期卵巢癌的靶向治疗
        7.4.1 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
        7.4.2 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
        7.4.3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7.4.4 抗血管生成药物
        7.4.5 基因治疗
        7.4.5.1 多重耐药基因
        7.4.5.2 启动子
        7.4.5.3 抑癌基因
        7.4.5.4 分子化疗
        7.4.6 光动力学治疗
    8 乙酰肝素酶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8.1 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结构
        8.1.1 HPSE基因结构及定位
        8.1.2 HPSE蛋白质结构
        8.2 乙酰肝素酶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8.2.1 细胞外基质的结构
        8.2.2 HPSE的生物学功能
        8.3 乙酰肝素酶的分子调节机制
        8.3.1 细胞因子调节
        8.3.2 启动子去甲基化
        8.3.3 转录因子调控
        8.3.4 微环境的PH值
        8.3.5 HSPG内化调控
        8.3.6 激素
        8.4 乙酰肝素酶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中的生物学作用
        8.4.1 HPSE在各种恶性肿瘤的表达情况
        8.4.2 HPSE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9 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理
        9.1 HPSE在卵巢癌中的表达
        9.2 HPSE表达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的关系
        9.3 HPSE在卵巢癌浸润转移中可能的作用机理
        9.3.1 HPSE降解细胞外基质
        9.3.2 HPSE促进卵巢癌血管生成
    10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乙酰肝素酶基因全长扩增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
        1.1.2 质粒与菌株
        1.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1.1.3.1 试剂
        1.1.3.2 试剂的配制
        1.1.4 仪器
        1.1.5 器具的处理
        1.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2.1 HPSE引物
        1.2.2 内参基因β-actin引物
        1.3 实验方法
        1.3.1 卵巢癌组织总RNA的提取
        1.3.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1.3.3 HPSE全长扩增
        1.3.4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1.3.5 感受态大肠杆菌的制备
        1.3.6 PCR产物的酶切反应及回收
        1.3.7 质粒的制备
        1.3.8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1.3.9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1.3.10 挑选阳性克隆
        1.3.11 质粒的快速提取
        1.3.12 PCR鉴定
        1.3.13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1.3.14 重组质粒测序
        1.3.15 测序结果的序列分析
    2 结果
        2.1 卵巢癌组织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2.2 β-actin内参检测cDNAPCR反应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2.3 HPSE全长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2.4 HPSE全长PCR产物测序结果
        2.5 携带HPSE基因的pcDNA3.1与原质粒pcDNA3.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2.6 重组质粒HPSE-pcDNA3.1的PCR鉴定及酶切鉴定结果
        2.7 携带HPSE基因的pcDNA.1测序结果
    3 讨论
        3.1 HPSE基因的结构特点及测序结果分析
        3.2 pcDNA3.1载体选择的意义
        3.3 HPSE-pcDNA3.1真核载体构建的意义
第三章 乙酰肝素酶介导的卵巢癌上皮细胞系浸润转移体外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质粒、菌株与细胞株
        1.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1.1.2.1 试齐
        1.1.2.2 试剂的配制
        1.1.3 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转染细胞系的选择
        1.3.2 脂质体介导的HPSE-pcDNA3.1质粒的转染
        1.3.3 携带HPSE基因的A2780细胞的筛选
        1.3.4 携带HPSE基因的A2780细胞的克隆
        1.3.5 RT-PCR检测转染后A2780细胞的HPSEmRNA表达
        1.3.6 western-blot检测HPSE蛋白表达
        1.3.7 细胞生物学特性实验
        1.3.7.1 细胞生长曲线测定(MTT法)
        1.3.7.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变化
        1.3.7.3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1.3.7.4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测定
        1.3.7.5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
        1.3.7.6 细胞体外黏附能力测定
        1.3.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种类卵巢癌细胞的HPSE基因表达情况
        2.2 转染条件的确定
        2.3 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N1阳性对照结果
        2.4 筛选A2780细胞的G418浓度的确定
        2.5 G418筛选结果
        2.6 筛选出的A2780细胞RT-PCR检测HPSE表达情况
        2.7 筛选出的A2780细胞western-blot检测HPSE蛋白表达结果
        2.8 筛选出的A2780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结果
        2.9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
        2.10 筛选出的A2780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2.11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测定结果
        2.12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结果
        2.13 细胞体外黏附能力测定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RNAi阻断乙酰肝素酶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浸润转移体外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质粒与菌株
        1.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1.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1.4 shRNA载体的设计与合成
        1.2 实验方法
        1.2.1 转染细胞系的选择
        1.2.2 脂质体介导的shRNA载体转染SKOV3细胞
        1.2.3 对HPSE沉默效果最佳的shRNA的筛选
        1.2.3.1 转染后SKOV3细胞总RNA提取
        1.2.3.2 SYBR GREE1实时定量PCR检测六种干扰载体转染SKOV3细胞后HPSE基因表达
        1.2.4 转染shRNA载体的SKOV3细胞的筛选
        1.2.5 筛选出的SKOV3细胞的克隆
        1.2.6 western-blot检测HPSE蛋白表达
        1.2.7 细胞生物学特性实验
        1.2.7.1 细胞生长曲线测定(MTT法)
        1.2.7.2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1.2.7.3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测定
        1.2.7.4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
        1.2.7.5 细胞体外黏附能力测定
    2 结果
        2.1 不同种类卵巢癌细胞的HPSE基因表达情况
        2.2 shRNA转染SKOV3细胞48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结果
        2.3 构建好的GADPH-pTG-T质粒测序结果
        2.4 不同shRNA干扰载体对SKOV3细胞HPSE抑制效果的检测结果
        2.5 标准品QRT-PCR扩增标准曲线结果
        2.6 标准品测定的实时荧光扩增融解曲线结果
        2.7 转染不同shRNA载体后QRT-PCR检测HPSE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2.8 转染不同shRNA载体后QRT-PCR检测HPSE基因表达的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
        2.9 转染后SKOV3细胞筛选后14天结果
        2.10 western-blot检测HPSE蛋白表达结果
        2.11 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2.12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
        2.13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测定结果
        2.14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结果
        2.15 细胞体外黏附能力测定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HPSE重组慢病毒转基因系统和重组慢病毒干扰系统的构建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质粒与菌株、细胞
        1.1.2 主要试剂
        1.1.3 仪器
        1.2 HPSE引物的的设计与合成
        1.3 实验方法
        1.3.1 HPSE慢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
        1.3.1.1 HPSE全长的扩增
        1.3.1.2 PCR产物的纯化和回收
        1.3.1.3 SpeI酶切PCR产物及回收
        1.3.1.4 PCR产物磷酸化
        1.3.1.5 载体的准备
        1.3.1.6 HPSE与pWPI的连接
        1.3.1.7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HB101_
        1.3.1.8 挑选阳性克隆
        1.3.1.9 质粒DNA的提取
        1.3.1.10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1.3.1.11 重组质粒的测序
        1.3.1.12 测序结果分析
        1.3.1.13 HPSE-pWPI转染293T
        1.3.1.14 转染后mRNA提取并转录为cDNA
        1.3.1.15 HPSE-pWPI转染的293THPSE表达
        1.3.2 HPSE 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1.3.2.1 shRNA的设计
        1.3.2.2 插入片段的退火
        1.3.2.3 HpaI和XhoI双酶切pSico
        1.3.2.4 连接反应
        1.3.2.5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1.3.2.6 挑选阳性克隆
        1.3.2.7 质粒DNA的提取
        1.3.2.8 重组质粒的测序
    2 结果
        2.1 HPSE全长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2.2 HPSE和pWPI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后涂板生长结果
        2.3 阳性克隆提取的质粒电泳结果
        2.4 重组质粒PCR鉴定结果
        2.5 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
        2.6 HPSE-pWPI转染293T结果
        2.7 HPSE-pWPI转染后HPSE表达结果
        2.8 RNAi重组质粒提取结果
        2.9 RNAi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四、以手术为主治疗卵巢上皮癌103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卵巢鳞癌23例临床分析[D]. 凌玉莹.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 [2]新辅助化疗与晚期卵巢上皮癌铂耐药相关性研究[D]. 高珍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6(02)
  • [3]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的血清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D]. 吴文娟.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1)
  • [4]二氢叶酸还原酶与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D]. 李状.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 [5]关于规范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的计算机智能诊治系统的研究[D]. 于渊毅.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 [6]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D]. 黄明钜.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 [7]卡铂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卡铂药动学研究[D]. 杜春双.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8]卵巢上皮癌的生存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D]. 柳晓肃. 山西医科大学, 2009(03)
  • [9]卵巢癌患者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J]. 郑全庆,王平,惠荣,姚安梅. 癌症, 2009(02)
  • [10]乙酰肝素酶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机理研究[D]. 陈泓.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手术治疗卵巢上皮癌103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