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受血者及献血者五项检测指标分析

输血前受血者及献血者五项检测指标分析

一、受血者输血前和献血者五项检测指标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袁园[1](2020)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及同种异体输血对其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T,CD8+T,NK细胞上免疫检查点分子PD-1、LAG-3、TIM-3的表达情况;2.了解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Treg)细胞上免疫检查点PD-1,LAG-3及CD39分子的表达情况;3.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不同表型的淋巴细胞亚群与检查点分子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4.了解同种异体输血对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CD8+T,NK细胞上PD-1、LAG-3、TIM-3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5.了解同种异体输血对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上CD39,PD-1及LAG-3分子表达情况的影响;6.探讨输血前后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不同表型的免疫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免疫检查点PD-1,LAG-3,TIM-3的表达;2.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其免疫检查点PD-1,LAG-3,CD39的表达;3.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不同表型的细胞亚群与免疫检查点分子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4.患者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临床输血、输血后效果评价;5.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肿瘤患者输血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免疫检查点分子PD-1,LAG-3,TIM-3的表达变化;6.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患者输血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及其免疫检查点PD-1,LAG-3,CD39的表达变化情况;7.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输血前后外周血中不同表型的细胞亚群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CD3-T比例升高,CD3+T细胞比例降低,NK细胞比例降低,CD4+T,CD8+T,B细胞差异不大;2.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T,CD8+T,NK细胞上的PD-1,LAG-3,TIM-3负性检查点分子高表达,检查点双阳性的“耗竭”CD4+T比例增高;3.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上免疫检查点分子CD39,PD-1,LAG-3高表达;4.肿瘤患者PD-1高表达与CD4+T、NK细胞比例负相关,与Treg细胞比例正相关。PD-1,LAG-3,TIM-3,CD39分子表达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5.肿瘤患者同种异体输血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LAG-3+CD8+T细胞、PD-1+CD8+T细胞比例升高,双阳性“耗竭”CD4+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6.同种异体输血导致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PD-1+Treg细胞、LAG-3+Treg细胞、PD-1+LAG-3+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7.输血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免疫检点分子PD-1,LAG-3,TIM-3,CD39的变化与患者年龄、血型、输血种类、WBC变化、HB变化有关。结论1.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固有免疫细胞受抑制程度高于适应性免疫细胞。PD-1,LAG-3,TIM-3负性检查点分子高表达,免疫抑制情况严重。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受到多条抑制性通路的影响,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无效者,多靶点联合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2.肿瘤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增强,靶向Treg细胞使其数量减少、功能限制的免疫治疗方案将在未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3.肿瘤患者高表达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不仅可以调节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而且各分子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调节关系。4.肿瘤患者输血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进一步失衡,输血治疗对肿瘤患者的固有免疫系统影响更大,PD-1,LAG-3,TIM-3,CD39负性检查点分子高表达,加重免疫抑制情况,可能导致预后不良。5.加强肿瘤患者血液管理,严格把握输血指征,精准和差异化输血。肿瘤患者的输血需由以往的“自由经验式输血理念”向“限制性输血理念”转变。

封彦楠[2](2019)在《创伤患者红细胞需求量智能预测系统的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创伤患者输血前需求评估与输血后疗效评价辅助诊疗软件系统(红细胞输注数学模型),结合无创监测技术,研制便携式、智能化输血诊疗辅助装置,为创伤患者出血救治提供准确、快速的输血决策意见。意义:解决对急诊创伤患者应急救援时,由于检测辅助手段缺乏,医生无足够时间制定输血救治方案,且仅依靠描述性检查结果、仅凭个人经验制定的输血方案不精准,输血后又无法及时评估输血效果而影响患者救治成功率的输血难题。该输血辅助决策系统的应用,可精准制定个体化输血救治方案,有效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第一部分目的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能影响红细胞输注量的多项参数,构建围术期红细胞需求量评估的数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1-2017.6期间手术患者130996例,利用患者的基本生理指标、实验室检查、手术信息等作为变量,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boostingtrees)算法来构建红细胞需求量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对上述患者“是否需要红细胞输注”和“红细胞输注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将AI模型预测结果和临床医生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是否输血预测,AI模型准确度显着高于医生(85.6%VS.45.4%),精确度高于医生(85%VS.77%)。对输血患者的需求量预测,AI模型准确度高于医生(RMSE 1.758 VS.1.97)。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预测模型比医生经验式预测更为准确,可为外科医师提供红细胞备血决策支持。第二部分目的本研究对以往创伤急救病例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分析红细胞输注量与创伤类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信息、实验室检查/检验指标等各项参数的相关性。根据大数据的挖掘、计算,构建创伤患者输血前需求评估与输血后疗效评价的多参数数学模型,可快速得出受血者输血的决策性意见并提供输血后的疗效评价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4-2018.3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匹配或模糊匹配诊断带“伤”的1667名患者。利用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入科、出科情况、输血情况等作为变量,采用boostingtrees算法来构建红细胞需求量的智能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对上述患者“是否需要红细胞输注”和“红细胞输注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将测试集的数据与真实输血量值进行对比。结果对是否输血预测,ROC曲线下面积0.80。对输血患者的需求量预测,MAE=1.60。结论基于boosting trees算法构建的创伤患者红细胞输注量预测模型为应急救援环境下协助医生迅速、准确做出输血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第三部分目的研发人体无创、便携式多波长光谱血红蛋白检测仪,并验证仪器的实用性和检测准确性。方法利用光电传感器采集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通过吸光度的变化分析人体生理参数-血红蛋白的变化,并对我院献血人员及病房患者采集信号共234例,对比常规实验室有创方法与本研究研发的无创仪器检测血红蛋白的准确性。结果常规实验室有创方法与本研究研发的无创仪器检测血红蛋白相关系数R为0.935,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均方根误差RMSE为0.8563。结论本研究研发的人体无创、便携式多波长光谱血红蛋白检测仪快捷无创检测血红蛋白的实用性好,与常规实验室有创方法比较,准确度高,一致性好。

李玲[3](2019)在《降低我国经输血传播病原体风险的血液筛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可能会传播病原体。制定合适的血液筛查策略体系是保障国家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一个合理的血液筛查策略体系应当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以及病原体的流行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近年来,中国政府对血液安全的关注度在增加,对血液安全的投入也在加大。但是,每年因输血传播病原体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每年因为临床血液输注而引起的病原体传播问题不容小觑。我国目前血液常规筛查的病原体只有4种,由于新发再发病原体的不断出现,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筛查假阳性结果导致献血者投诉的情况不断发生,以及由此所致的相关问题都对我国血液筛查策略体系呈现出了严峻的挑战。本研究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创新性的以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为例建立社会经济效益模型,评估新发再发病原体的筛查策略,同时以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例评估已常规筛查病原体的新的筛查策略的风险,并针对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开展多中心的实验研究,建立归队模型,让假阳性的献血者重新献血,完善筛查策略体系,保障血液供应安全充足。研究内容和方法:1.HTLV筛查策略研究:与13个省市的20家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合作,收集2016-2017年无偿献血者标本,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筛查HTLV抗体;筛查反应性的标本,进一步做补充实验(RIBA),并收集HTLV抗体确证阳性的献血者信息。与福建协和医院合作,采集血液科白血病病人标本,检测HTLV抗体,确证阳性者,追踪其家族史和家庭内感染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另外,收集厦门血液中心2014-2017年献血者HTLV筛查信息及确证结果为阳性的献血者的人口特征学信息,以及合肥中心血站2016年供血情况和合肥地区受血者信息,建立HTLV社会经济效益模型。2.HCV和HBV筛查策略研究:于2017年随机收集长治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标本,用5个厂家ELISA试剂同时检测HCV抗体,同时用一种核酸试剂检测HCV-RNA。于2017年随机收集长春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标本,用5个厂家ELISA试剂同时检测HBsAg,同时用一种核酸试剂检测HBV-DNA。必要时进行确证和追踪,确证献血者感染状态,评估新的筛查策略下是否增加HCV和HBV的漏检风险。3.献血者归队策略研究:与15家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合作,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收集筛查反应性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过追踪确证,判断献血者感染状态,针对HIV、HCV、HBV和梅毒螺旋体4种病原体分别建立归队模型。研究结果:1.共收集875,453份标本用于HTLV筛查,HTLV抗体确证阳性22份。各单位的流行率分别为(比例为1/100000):厦门11.09,深圳2.88,北京3.16,长沙5.96,南京0.98。剩余15个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包括沈阳、大连、徐州、马鞍山、蚌埠、合肥、安庆、芜湖、苏州、长治、海南、南充、德阳、乌鲁木齐和伊犁)均未出现确证阳性结果。HTLV抗体阳性献血者多为首次献血者。成功建立HTLV社会经济效益模型,当献血者中HTLV流行率>8/100000时,开展HTLV检测比较经济合理。2.对10000例标本进行HCV筛查,ELISA反应性的标本有29份,其中确证HCV抗体阳性5份(每份标本的5种ELISA检测结果均为反应性),阴性14份,有10位献血者未成功追踪到,不能判断其感染状态。对9951例标本进行HBV筛查,ELISA反应性有58份,其中证明HBV感染12份。这12份标本中,J试剂有1份漏检,但是其核酸结果是阳性;L试剂漏检3份,但是其中仅有2份核酸结果为阳性,一份核酸阴性。3.共收集反应性献血者标本HIV 727份,HCV 2083份,HBV 1825份,TP 877份。经追踪确证后,HIV抗体阳性95份,阴性291份;HCV抗体阳性201份,阴性974份;HBV阳性405份,阴性427份;TP阳性407份,阴性275份。其余献血者因各种原因在追踪过程中丢失,不能确定其感染状态,在本研究中放弃。根据本研究的确证程序和实验结果,建立相应的归队模型。结论:1.当献血者中HTLV流行率大于8/100000时,需要开展HTLV检测;HTLV流行率小于8/100000的地区可以根据自已情况决定是否开展。仅对首次献血者筛查,不会明显增加输血传播HTLV的风险。2.本研究选取的ELISA试剂中,选择任意一家ELISA试剂和一家核酸试剂组合筛查HCV,不会明显增加HCV残余风险。如果选择一家ELISA试剂和一家核酸试剂组合筛查HBV,J和L ELISA试剂有一定的漏检风险,但是L试剂的漏检风险更高。3.根据确证和追踪结果,本研究建立了确证和归队方案,确证阳性的献血者被永久性屏蔽,确证阴性且符合献血条件的献血者可以归队,确保献血者权益和身心健康。

卢尧,张晗,郭永建,文爱清[4](2018)在《中英血液输注安全管理与实践的比较(一)——英国血液成分输注指南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液安全包括献血者安全和受血者安全2大部分,受血者安全又包括血液成分安全和临床输注安全2个部分。以1996年建立的输血严重伤害监测系统(SHOT)为标志,英国血液安全的系统治理和持续改进已有逾20年进程,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就。血液输注安全是承载血液安全的"最后1公里"。英国聚焦输血安全的临床指南——《血液输注指南》(以下简称英国指南)于1999年由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

高展凡[5](2018)在《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6月6日至2016年6月6日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搜集来自献血站的4份血液标本和4例需输血的受血者,在受血者进行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而配血试验使用凝聚胺法检测,分析4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结果:从研究结果分析,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能够发现受血者自身抗体和免疫抗体情况,且比抗人球蛋白方法在Rh血型判断的敏感性更高,但凝聚胺法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且会漏诊一些血型系统的抗体,如KIDD(Kidd抗原)血型系统和KELL(Kell抗原)血型系统。结论: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效果显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李荣兰[6](2017)在《浅谈受血者输血前病原体检测分析的重要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讨论受血者在输血之前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的重要性。对传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的出现。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6年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按照常规的操作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5项、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这些项目进行检测。结果对全部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检测的血清结果为:总的异常率是29%。结论为患者进行输血之前对其血清病原体进行检查,能够有效地减少与避免患者在输血之后出现血清传染性标志物阳性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7](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认为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张楠,屈跃军,白振宇,刘梦丹,温静雅[8](2016)在《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为提高输血合格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11 27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需输血治疗,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 279例患者中有648例相关传染指标阳性,阳性率5.75%,排前两位的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分别占5.04%和0.58%;苍白密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妇科,占58.3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数主要分布在外科和内科,分别占34.62%和24.96%;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外科和内科,分别占32.31%和24.6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产科,占100.0%。结论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检测指标存在一定的阳性率,患者输血前应该加强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时发现感染源,降低感染率。

吴琼,曾月嫦,李一鸣,黄文娟[9](2016)在《输血前检测传染性指标对降低患者医院性感染的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输血前检测传染性指标对降低患者医院性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5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妇幼保健院住院部或门诊接受输血的2 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抗-HCV阳性率1.04%(26/2 500)、HBs Ag阳性率10.08%(252/2 500)、抗-TP阳性率0.68%(17/2 500)、抗-HIV阳性率0.36%(9/2 500),总阳性率12.16%(304/2 500);9例抗-HIV阳性病例中有3例其它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6例其它三项指标至少有一项阳性,其中合并梅毒感染者有3例,构成比为33.33%,与艾滋病抗体阳性合并其他感染相比数值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χ2=1.589);乙肝、丙肝和(或)梅毒重叠感染病原体者共28例,同时感染二种病原26例,同时感染三种病原者2例。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的检测,不但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可以降低医院性感染,有效的加强了输血安全。

张敬哲[10](2015)在《受血者输血前五项传染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讨论分析受血者输血前详细资料及前五项传染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确保输血安全。方法选取我院输血受血者前五项传染性指标进行分析使用ELISA及速率法进行检测。结果受血受血者70例受血前传染病检测指标各项结果显示,HBs Ag检测呈阳性人数6例,阳性率8.5%,抗-HIV阳性人数1例,阳性率1.4%,抗-HCV结果阳性人数为12例,阳性率17.1%,梅毒抗体阳性人数2例,阳性率2.9%以及谷丙转氨酶阳性4例,阳性率5.7%。结论对输血者前五项传染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尽早发现潜在威胁与传染源头,更有利于医者在治疗过程中做好预防控制工作,避免发生院内感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及降低医院纠纷事件发生。

二、受血者输血前和献血者五项检测指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受血者输血前和献血者五项检测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及同种异体输血对其水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同种异体输血对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分析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输血与肿瘤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创伤患者红细胞需求量智能预测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围术期患者红细胞需求量智能预测模型的构建
    前言
    临床资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急诊创伤患者红细胞需求量智能预测模型的构建
    前言
    临床资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无创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的研发
    前言
    第一章 光谱法检测人体生理参数原理分析
        1、光电容积脉搏波的检测原理
        2、多波长光谱测量人体参数
        3、人体参数仿真平台设计
        4、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数据分析
        1、实验数据采集
        2、血红蛋白浓度的实验数据分析
        3、本章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专利情况
致谢

(3)降低我国经输血传播病原体风险的血液筛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国无偿献血者HTLV筛查模型的研究——未常规筛査的病原体血液筛査策略的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2.1 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献血者HTLV筛查和确证检测
    
2.2.2 确证阳性献血者人口特征分析
    
2.2.3 厦门血液中心HTLV检测成本评估
    
2.2.4 HTLV感染的患者临床治疗及结局调查
    
2.2.5 社会经济效益模型中的指标定义
3 结果
    3.1 来自13个省份的20家合作单位HTLV流行率调查
    
3.1.1 参与的研究单位地理分布
    
3.1.2 HTLV流行率计算
    3.2 HTLV抗体确证阳性的献血者人口特征信息
    3.3 厦门血液中心2014-2017年筛查结果
    
3.3.1 抗-HTLV筛查结果
    
3.3.2 确证结果
    
3.3.3 确证阳性献血者人口特征学分析
    
3.3.4 检测成本估算
    3.4 HTLV抗体确证阳性患者的治疗、预后及家族感染情况调查
    3.5 社会经济效益模型的计算公式
    
3.5.1 筛查成本计算公式
    
3.5.2 治疗成本计算公式
    
3.5.3 输血直接感染总人数计算公式
    
3.5.4 受血者感染后性传播数计算公式
    
3.5.5 受血者感染后垂直传播数量计算公式
    
3.5.6 治疗成本
    
3.5.7 直接成本=筛查成本—治疗成本
    
3.5.8 社会效益
    
3.5.9 社会经济效益(成本效益比)=直接成本/社会效益
    
3.5.10 公式计算程序
    3.6 HTLV筛查模型的建立
    
3.6.1 计算模型中各参数取值
    
3.6.2 各地区HTLV筛查策略
    3.7 我国无偿献血者HTLV筛查模型的建议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无偿献血者HCV和HBV筛查策略研究——常规筛查病原体筛查策略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丙型肝炎病毒(HCV)筛查策略评估检测
    
2.2.2 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策略评估检测
3 结果
    3.1 HCV筛查策略评价结果
    
3.1.1 ELISA和核酸筛查结果
    
3.1.2 RIBA确证结果
    3.2 HBV筛查策略评价结果
    
3.2.1 ELISA和核酸筛查结果
    
3.2.2 中和实验结果
    
3.2.3 追踪标本检测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5.1 HCV检测策略评估
    5.2 HBV检测策略评估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确证和归队模型的研究——解决高灵敏度试剂导致的假阳性问题
1 研究背景
2 初筛HIV反应性献血者确证和归队模型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仪器和试剂
    
2.1.2 标本来源
    
2.1.3 确证检测
    2.2 结果
    
2.2.1 ELISA和核酸检测结果
    
2.2.2 RIBA检测结果
    
2.2.3 追踪标本检测结果
    
2.2.4 初筛HIV ELISA和/或HIV NAT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模型建立
    2.3 讨论
    2.4 结论
3 初筛HCV反应性献血者确证和归队模型建立
    3.1 研究方法
    
3.1.1 仪器和试剂
    
3.1.2 标本来源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Anti-HCV和HCV-RNA都为反应性的献血者标本
    
3.2.2 Anti-HCV反应性而HCV-RNA非反应性
    
3.2.3 Anti-HCV非反应性而HCV-RNA反应性
    
3.2.4 Anti-HCV和HCV-RNA均为非反应性
    
3.2.5 HCV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模型的建立
    3.3 讨论
    3.4 结论
4 初筛HBV反应献血者确证和归队模型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仪器和试剂
    
4.1.2 标本来源
    
4.1.3 HBV筛查和确证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HBsAg和HBV-DNA均为反应性的追踪确证结果
    
4.2.2 HBsAg非反应性但是HBV-DNA为反应性的追踪确证结果
    
4.2.3 HBsAg反应性但是HBV-DNA为非反应性的追踪确证结果
    
4.2.4 HBsAg和HBV-DNA均为非反应性的追踪确证结果
    
4.2.5 HBV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模型
    4.3 讨论
    4.4 结论
5 初筛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反应性献血者确证和归队模型建立
    5.1 研究方法
    
5.1.1 仪器和试剂
    
5.1.2 标本来源
    
5.1.3 抗-TP筛查和确证实验
    
5.1.4 模型建立
    5.2 结果
    
5.2.1 Anti-TP的ELISA检测结果
    
5.2.2 TPPA检测结果
    
5.2.3 追踪标本检测结果
    
5.2.4 模型建立
    5.3 讨论
    5.4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总体小结 本研究不足之处和下一步工作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 个人简介

(4)中英血液输注安全管理与实践的比较(一)——英国血液成分输注指南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推荐意见和关键操作要点 (表1, 图1)
2 附录
30—<60 min红细胞的控制措施'>2.1 附录A离开温度受控环境>30—<60 min红细胞的控制措施
    2.2 附录B血液成分输注速率 (表B.1)
3 编制说明
    3.1 背景
    3.2 范围
    3.3 编制过程
    3.4 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法规属性
4 血液安全输注推荐意见的说明
    4.1 血液输注安全保障的关键原则
        4.1.1 患者身份核对
        4.1.1. 1 患者身份标识带
        4.1.1. 1. 1 推荐意见
        4.1.1. 1. 2 证据说明
        4.1.1. 2 患者电子身份
        4.1.1. 2. 1 推荐意见
        4.1.1. 2. 2 证据说明
        4.1.1. 3 身份未确定或未知患者的身份标识
        4.1.1. 4 患者身份确认
        4.1.1. 4. 1 推荐意见
        4.1.1. 4. 2 证据说明
        4.1.2 记录
        4.1.2. 1 推荐意见
        4.1.2. 2 证据说明
        4.1.3 沟通
        4.1.3. 1 推荐意见
        4.1.3. 2 证据说明
    4.2 培训和胜任评估
        4.2.1 推荐意见
        4.2.2 证据说明
    4.3 输血决定
        4.3.1 推荐意见
        4.3.2 证据说明
        4.3.2. 1 输血决定
        4.3.2. 2 患者知情同意
        4.3.2. 3 书面医嘱

(5)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4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3 讨论

(6)浅谈受血者输血前病原体检测分析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项目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受血者在输血前的血清学九项检测指标的总异常率是比较高的。
    3.2 在输血前对血液结果指标进行检测已被列入了我国的相关规章制度中。

(8)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相关传染指标检测阳性率
    2.2 不同科室检测阳性患者构成比
3 讨论

(9)输血前检测传染性指标对降低患者医院性感染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受血者血清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
    2.2 艾滋病抗体阳性合并其他感染情况
3 讨论

(10)受血者输血前五项传染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受血者输血前和献血者五项检测指标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及同种异体输血对其水平的影响研究[D]. 袁园.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2]创伤患者红细胞需求量智能预测系统的研发[D]. 封彦楠.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3]降低我国经输血传播病原体风险的血液筛查策略研究[D]. 李玲.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4]中英血液输注安全管理与实践的比较(一)——英国血液成分输注指南解读[J]. 卢尧,张晗,郭永建,文爱清. 中国输血杂志, 2018(01)
  • [5]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J]. 高展凡.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1)
  • [6]浅谈受血者输血前病原体检测分析的重要性[J]. 李荣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27)
  • [7]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8]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张楠,屈跃军,白振宇,刘梦丹,温静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15)
  • [9]输血前检测传染性指标对降低患者医院性感染的意义[J]. 吴琼,曾月嫦,李一鸣,黄文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07)
  • [10]受血者输血前五项传染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 张敬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9)

标签:;  ;  ;  ;  ;  

输血前受血者及献血者五项检测指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