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波分复用光网络的一些讨论

关于波分复用光网络的一些讨论

一、关于WDM光网的一些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吕凯,唐建军,张安旭,李俊杰[1](2021)在《骨干全光网技术发展趋势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面向新基建,中国电信提出"云网融合"转型战略,率先提出和践行"全光网"理念。其中,骨干全光网先行一步,目标是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一二干线融合骨干全光网络,夯实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带宽基石。基于需求分析,对中国电信骨干全光网当前采用的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高速大容量全光传输、扩展波段、新型光纤、全光交换等技术。对相关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工作提供参考,共同推动全光网技术的发展。

代华[2](2016)在《基于时域混合调制技术的光网络容量扩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运用一种新型的时域混合调制(Time Domain Hybrid Modulation,TDHM)技术以达到光通道在调制效率和光传输距离间的最大灵活度。TDHM技术的高效性在端至端光通道系统中已获得实验验证,然而将其运用至整个网络从而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仍需进一步论证。以该问题为出发点,本文着重研究将TDHM技术应用于光网络,通过优化设计来评估该技术方案在提升网络资源使用效率方面的潜在优势。论文首先将TDHM技术应用于传统的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网络中,分别考虑了无保护和单故障情形下100%保护恢复这两种业务场景,着重解决了基于TDHM技术的路由及波长分配(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RWA)问题。构建了相应网络场景下的整数线性优化(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ILP)模型,同时还提出了基于波平面思想的一系列启发式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离散化调制格式自适应方案相比,基于TDHM技术的网络优化方案可显着提升网络的有效传输容量。此外,针对在弹性光网络(Elastic Optical Network,EON)中光通道带宽和用户业务带宽间的不匹配相对于传统的WDM光网更为严重这一问题,本文还考虑了基于TDHM技术的IP over EON的网络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IP层流量疏导技术和EON光层路由及频谱分配(Routing and Spectrum Assignment,RSA)问题的优化算法。结果表明,基于TDHM技术的网络优化设计方案在显着提高网络频谱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可极大降低网络所需硬件成本。

魏越[3](2014)在《基于弹性光网络的网络保护技术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网络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波分复用(WDM)光网络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大容量的传输需求。弹性光网络由于其灵活的频谱带宽分配能力和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受到高度关注。同时网络保护一直是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弹性光网的一些关键网络保护技术。首先,研究基于弹性光网络的链路恢复(Span Restoration)技术。将考虑三种不同的频谱转换能力,并根据每一种频谱转换能力创建相应的整数线性规划(ILP)优化模型。其次,研究弹性光网中的共享备用路径保护(SBPP)与1+1保护技术。针对每一种保护技术和不同的光发射器频谱可调能力进行数学建模分析。最后,针对弹性光网的环保护与P圈保护技术,分别建模分析。此外,还将带宽压缩恢复(BSR)技术应用到了上述保护技术中。主要结果表明,(1)良好的频谱转换能力能显着提高备用频谱资源的利用率;(2)SBPP比1+1保护技术具有更高的备用频谱资源利用率,而光发射器频谱可调能力也能很好地提高网络频谱利用率;(3)P圈保护技术在频谱利用率上大大地优于环保护技术;(4)带宽压缩恢复(BSR)技术在有效压缩所需网络频谱资源情况下能很好地保证网络业务的恢复率。

庄志明[4](2013)在《光纤接入网中的全光虚拟专用网和波长规划的研究》文中指出在光纤接入网(OAN)领域,相对于有源光网络(AON),无源光网络(PON)具有对高速传输的兼容性,对调制码型的透明性以及更高的可靠性等特点。正是无源光网的这些优点使它成为了未来光纤接入网的首选方案,并最终取代有源光网成为了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目前,ATM无源光网(APON),宽带无源光网(BPON),以太无源光网(EPON),千兆比特无源光网(GPON)已经走向实用,而下一代无源光网NG-PON1和NG-PON2也已经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和试行。同时,基于可以在光网络单元之间建立独立光信道的虚拟专用网(VPN)服务,无源光网可以提供快捷的光网络单元间的数据传输业务,从而保证了光网络单元之间数据传输的带宽和可靠的物理层安全性。提高虚拟专用网的灵活性和并发性对于下一代无源光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首先调研了现有高阶调制码型16QAM的产生方法,然后集中研究了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无源光网中具有无源光网络单元的全光虚拟专用网的实现方法以及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全光虚拟专用网的灵活性和并发性的实现方案,最后我们重点研究了下一代无源光网络中的波长规划问题。1.高阶调制码型16QAM产生方法的调研相对于幅度键控码型(ASK)和相位键控码型(PSK),16QAM高阶正交幅度调制码型每个符号携带四个比特信息,因而,在数据传输的波特率一定的情况下,采用16QAM调制格式的信号比特率将会是采用ASK和PSK调制格式信号比特率的四倍。在无源光网络中,信号采用16QAM的调制格式,可以在提升系统的整体数据容量的同时,保持较好的数据传输性能。因而,16QAM成为超高速长距离光纤数据传输系统的常用码型。此外,在本论文的后面章节,实验中的数据均采用16QAM码型。本文首先调研了高阶调制码型16QAM的产生方法,我们列举了目前最新的星型16QAM、方形16QAM和16APSK三种不同格式信号产生的实验方案。2.全光虚拟专用网灵活性和并发性的研究全光虚拟专用网是一种可以在光网络单元之间搭建独立专用光通道的技术,它能够实现光网络单元之间快捷的数据通信服务。目前,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无源光网虚拟专用网的实现方案中,一般是在每个光网络单元使用一个激光器产生一个光载波来承载虚拟专用数据,这样不利于降低光纤接入网的成本和能耗。此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一个光网络单元在同一时刻发给其他一个或者多个光网络单元的虚拟专用数据是一样的,而网络单元之间的虚拟专用通信数据并非总是一样,这明显不能满足下一代动态光网络的需求。本文首先利用在光线路终端(OLT)的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来得到具有三个光载波的下行信号,接着在光网络单元利用光载波重用技术来传输上行和虚拟专用数据,从而实现具有无源光网络单元的虚拟专用网。此外,本文在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无源光网(OFDMA-POM)中,还使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利用子载波分配的方式,实现每个光网络单元可以利用不同的子载波向其他网络单元发送不同的虚拟专用数据,从而实现了全光虚拟专用网的灵活性和并发性。3.下一代无源光网络的波长规划现有的无源光网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因而,下一代无源光网因运而生。其中,NG-PON1包含了非对称的10G吉比特无源光网和对称的10G以太无源光网。NG-PON2则包含波分复用无源光网、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和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当NG-PON1和NG-PON2融入到现有PON系统中,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就不容忽视,其中以四波混频(FWM)、受激拉曼散射(SRS)和交叉相位调制(XPM)尤为显着。这些效应会导致在GPON,数字电视信号(VIDEO), NG-PON1和NG-PON2共存系统中,系统的性能恶化。本文主要借助光传输系统仿真软件(VPI),通过仿真无源光网络的波长规划,实现了在融合不同网络情况下的低信道串扰和在大分光比无源光网络的无误码数据传输。

王颖[5](2012)在《频谱灵活全光网中资源分配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宽带业务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宽需求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超大容量、动态灵活的全光网技术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传统波长路由全光网采用“一刀切”的固定的带宽分配和性能管理模式,导致网络灵活性差、带宽利用率低、节点功耗大。而频谱灵活光网络通过引入可变带宽的光收发和光交换机制,能够有效利用频谱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频谱灵活光网络结构支持对光层频谱粒度的精细划分和动态调整,给实现频谱资源的分配与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频谱描述方法、路由计算及频谱分配、频谱重构等方面。论文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若干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第一,针对频谱灵活全光网中频谱状态复杂多样的特点,通过分析频谱分配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多种约束条件,根据链路及网络频谱使用状态,设计了两种支持灵活谱利用的频谱描述方法:基于频谱连续度的频谱描述方法和基于路径频谱连通度的频谱描述方法。在基于频谱连续度的描述方法中,引入了链路频谱连续度和路径频谱连续度概念,用来表征链路和路径中频谱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在基于路径频谱连通度的描述方法中,通过定义节点频谱特征向量和路径频谱连通度,能够有效地表示节点的频谱交换性能以及同一路径上不同节点频谱交换能力的一致性。这两种频谱描述方法为后续的路由计算及频谱分配、频谱重构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频谱灵活光网络中保持频谱连续性及完整性对资源配置及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在于如何有效规范路径和链路频谱资源分布。本文引入了面向路径频谱资源、面向同一路径链路频谱资源、面向重载瓶颈链路频谱资源的规范化策略,提出基于最大路径频谱连续度(MPSC)、最大链路频谱连续度(MTLSC)以及最大重载链路频谱连续度(MHLSC)三种动态频谱分配算法。上述三种算法特点在于:一方面,由于采用频谱连续度作为约束条件优化频谱分配,可最大程度地保持频谱的连续特征,抑制了频谱碎片的产生。另一方面,这三种算法能够充分利用链路上或路径上的已经分布的频谱碎片,从而显着提升了频谱资源利用率。利用频谱灵活光网络仿真平台对上述算法进行了功能实现,仿真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基于频谱连续度的动态频谱分配算法可以明显改善多速率混合场景下的网络阻塞率特性。其中MTLSC算法的性能最佳。第三,针对频谱灵活光网络中动态路由计算问题,基于选路过程中所需满足的频谱连续性及频谱邻接性双重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机制的动态路由优化算法,并采用OMNet++仿真工具完成了算法的功能实现。在该算法中,人工蚂蚁沿路搜集路径路径长度信息和频谱连续度信息,并保存为自身私有数据。在蚂蚁所经过的网络节点,其阅读并根据私有数据更新网络节点的路由表内容,从而使路由表信息更准确的反映当前网络状态。该算法综合考虑了路由长度信息和频谱连续度信息,通过选择频谱碎片较少的短路径,可增加连接请求建立成功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蚁群优化机制的动态路由算法与传统波长路由算法相比可降低阻塞率50%,并且在多速率混合传输场景下具备较好的适应性。第四,针对频谱灵活光网络中频谱重构问题,分析了频谱碎片产生机理及支持碎片整理的频谱规划方法,分别围绕面向受阻业务的判决机制以及面向网络性能的判决机制,提出了两种基于路径频谱连通度的频谱重构算法,即:最大化路径频谱连通度算法(MPC)及路径频谱连通度触发算法(PCT),同时构建了基于性能代价比的频谱重构效益评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无重构情况对比,MPC算法及PCT算法均能有效改善频谱灵活光网络的阻塞率性能;在业务轻载时MPC算法频谱重构效益值较大,在业务重载时,PCT算法频谱重构效益值较大。

刘新灵,陈刚[6](2012)在《WDM全光网络的组成及关键器件》文中提出当今时代信息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信息传送形式的多样性,都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DM全光网以其高速率、大容量、长距离等传送特点,满足了现代通信网的需求。

蒋小虎[7](2012)在《多层多域WDM光网络流量疏导算法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增大,网络业务类型和业务数据量爆炸性增长,为了更好的满足网络发展对于带宽资源的需求,基于光交叉连接器OXC和光分叉复用器OADM等高性能网络设备的波分复用光网络WDM成为了新一代核心传输网络的主要技术方案。在WDM光网络中,由于波长通道带宽与典型业务带宽粒度上的差异性,若为每一业务分配单一的波长通道会导致网络波长和端口等资源的因为独占而浪费。流量疏导技术将多个低速的次波长业务通过聚合复用到一条高速的波长通道中,来实现不用业务数据流共享网络资源进行传输,以达到对波长通道的带宽资源的充分利用。目前对于流量疏导的算法和网络模型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随着网络结构的演变,新业务类型的出现以及网络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也促进了关于WDM光网络中流量疏导新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WDM网状网中动态流量疏导的路径选择策略以及多层多域光网络流量疏导中路径计算以及层次化流量疏导网络模型。研究过程中吸取了传统研究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对它们加以分析总结并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出发点。首先,第一章介绍了该研究方向的所基于的背景、出发点和需求性,给出了WDM光网络中流量疏导的定义,通过对目前已有的对流量疏导问题的研究加以总结说明,引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然后,本文对流量疏导过程中所采用的网络模型,流量疏导的类型加以说明,并分析了流量疏导技术过程中所需要的物理器件和网络控制平面的支持,结合目前光网络中现有的技术说明了在WDM光网络中进行流量疏导的可行性。基于前面对于流量疏导问题的研究背景以及所涉及的网络环境的介绍,认识到基于两层网络模型的疏导路径计算对于解决网络中流量疏导的重要性。介绍了现有的两种流量疏导路径选择策略:IP/MPLS层路由优先机制(ILF)和光层路由优先机制(OLF),并通过分析发现这两种算法都将网络两层网络资源分开考虑,不能将网络资源作为一个整体,从而影响网络流量疏导路由性能,不能为LSP请求优化地选择路径。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混合平面模型(Hybrid-Layer,HL),将两层网络模型作为一个整体作为路径计算算法的输入来为次波长的LSP请求寻求最优的路径。并通过仿真结果证明了HL的有效性。另外,分析了网络进行流量疏导路由的过程汇中可能导致的拥塞扩散问题,通过提出一种自适应的疏导路径选择算法来控制或抑制拥塞扩散问题。仿真结果说明了APSWPIC对于流量疏导性能的提升。在本文工作的第二部分,研究了多层多域光网络中的动态流量疏导问题,主要是跨域的疏导路由计算问题。分析了跨域路径计算与单域情况的不同特点,所要面临的挑战与难点。虽然PCE的出现较好的解决多层多域光网络的路径计算问题,但是基于PCE的多域网络进行路由计算时所涉及的域序列确定问题还没有得到过多的研究,Hierarchical-PCE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跨域路径计算问题,而且还很好地满足了网络扩展性和保密性的约束要求。在本文中将层次化流量疏导(Hierarchicaltrafficgrooming,HTG)流量疏导机制应用到配置有Hierarchical-PCE结构的多域光网络中,探究HTG方案在多域网络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通过仿真证明了利用Hierarchical-PCE结构确定域序列的方案比其它方案在阻塞率和网络资源利用率方面有所提升,而且采用HTG方案也比一般的方案有较好的网络表现。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研究了流量疏导路径选择问题,包括两个子方面:一是进行疏导路由计算时将网络拓扑平面整合起来,二是将拥塞扩散因素在进行路径计算时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次,研究了多层多域光网络流量疏导问题,将HTG方案运用到配置有hierarchical-PCE结构的多域光网络中,充分发挥HTG方案在降低网络控制复杂性和后者在跨域路径计算方面的优异性能,得到一个新的跨域流量疏导方案。最后通过计算机程序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或算法相比已有的传统方案的优越性。本论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71101)、国家863计划课题(2009AA01Z254)资助完成。

张杰[8](2011)在《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超高速光传输技术的发展,支撑100Gbit/s以及更高速率的组网应用成为全光网研究的关键。文章提出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该结构根据端口实际需要编程配置光通道带宽并实现全光交换,突破波分复用(WDM)对通道带宽的限制,解决超高速率光信号的传送问题。同时,支持面向精细颗粒带宽的全光谱域分割和疏导控制与管理,实现光层资源虚拟化与按需配置,提高光纤带宽利用率。

刘洋[9](2010)在《IP over WDM适配技术的研究、实现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产业已经度过了高速增长期,业务增长呈现出日益平缓的趋势,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强。随着3G牌照的下发,各运营商将在全业务领域展开竞争。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运营商积极调整战略,寻一求企业转型的成功之道。运营商转型以业务转型为核心,而拓展新型业务则是保证业务增长的关键。同时,业务转型将推动网络变革,业务发展要求网络能够开展更多、更有竞争力的智能业务。在此环境下,3G. NGN. IPTV等新型网络模型成为了运营商关注研究和投资建设的重点。本文在阐述了IP宽带网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承载IP业务的几种承载技术如ATM, SDH, WDM从传输效率、带宽管理、服务质量、维护管理、保护与恢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总结出采用IP over WDM技术具有减少SDH/SONET, ATM, IP等各层之间的功能重叠;减少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费用;带宽利用率高等优点,是下一代IP骨干网络的首选技术。本文对IP over WDM中的几个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IP层与光层的适配、物理接口规范、层间管理、保护恢复、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保证等,其中对IP层与光层适配技术的研究,是本文的一个重点。结合上述理论研究,对IP与光网融合设备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通用成帧协议实现高效适配和网络管理的设计方案,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的用于IP与光网融合的动态适配单元。文中着重对该新型适配设备的硬件设计和实现加以介绍,阐述了整体硬件原理图的设计思路,给出了各部分的设计框图和实现方式,并对其中的高速电路PCB设计技术加以介绍。本文的最后,对该新型的适配设备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其用于千兆以太网业务接入到光网的高效适配功能,以及高效的链路管理和信令控制功能。文中最后进一步说明了该设备的应用,提出了其在城域宽带网以及城域CWDM网中的应用方案。

吕博[10](2009)在《光残余边带调制码型与光时分复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广泛采用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传输技术与光时分复用(OTDM)传输技术相结合,已逐渐成为现代通信干线网的主体,并正向超高速、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的全光通信网络发展。本论文围绕光传输和光交换两方面,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补偿及其相关技术与基础研究”和“全光波长交换技术研究”以及国家863项目“160Gbit/s一泵多纤光传输技术的研究”的实施,针对光残余边带(VSB)调制码型的实现与性质研究、提高光时分复用系统光谱利用率技术、光栅滤波器设计算法以及新型分布式光路交换网的组网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提出基于可调均匀Bragg光纤光栅产生残余边带调制码型的方案,建立了基于光阻带滤波器的VSB-NRZ/RZ码型调制格式的传输系统理论模型,分析了滤波器主要参数对VSB码型时域眼开度及频域边带抑止比的影响。其次在忽略了色散补偿光纤(DCF)与啁啾Bragg光纤光栅(CFBG)非理想特性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VSB-NRZ/RZ调制码型在基于DCF和CFBG色散补偿系统中的传输特性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CFBG群时延纹波抖动对残余边带调制码型传输特性的影响。最后利用可调均匀Bragg光纤光栅产生的残余边带调制码型在试验室WDM光路交换试验网平台中做了试验验证。2.提出一种利用设计光匹配滤波器用以提高OTDM光谱利用率的方案。首先建立了基于皮秒光纤激光器的OTDM系统理论模型,通过对OTDM系统非理想特性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OTDM各支路信号幅度的差异及抖动、时延差异与抖动对OTDM时频特性的影响。首次提出了通过设计解复用开关窗口的匹配光滤波器来提高OTDM信号频带利用率的方案,并利用阵列波导光栅(AWG)对4×10Gbit/sOTDM信号进行了光谱压缩,完成了时钟提取与解复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进行光谱压缩以后的OTDM信号的频带利用率提高了约3倍,在传输100km之后仍可以进行时钟提取与解复用,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3.提出了一种插值搜索算法,利用该算法设计了光带通滤波器与低色散型带通滤波器,通过选取合适的插值函数得到了比传统GLM算法更优的结果。其次结合遗传算法对CFBG光栅性能做了优化,减小了CFBG的群时延纹波(GDR),从而验证了非对称切趾抑制带内群时延纹波的有效性。4.完善了基于光路交换的全光网演示系统的具体功能,优化了突发交换解决方案,减少了突发呼叫竞争。结合全光网组播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网状光网络的多路分布式链路检测的解决方案。

二、关于WDM光网的一些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WDM光网的一些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骨干全光网技术发展趋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单波传输速率演进
2 频谱扩展技术
    2.1 扩展C波段
    2.2 C+L波段
3 G.654E新型光纤
4 全光交换技术
5 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6 结束语

(2)基于时域混合调制技术的光网络容量扩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光网络发展简述
        1.1.2 研究现状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安排
第二章 时域混合调制技术
    2.1 研究进展
    2.2 相关概念
    2.3 应用背景分析
第三章 基于TDHM技术的光网络设计
    3.1 WDM光网中的RWA问题
    3.2 网络通信模型介绍
    3.3 基于TDHM技术的光网络容量扩展设计
        3.3.1 ILP线性优化模型
        3.3.2 启发式算法
    3.4 结果和性能分析
        3.4.1 测试网络拓扑
        3.4.2 测试条件
        3.4.3 总传输容量比较
        3.4.4 网络完成业务量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TDHM技术的可生存性光网络设计
    4.1 网络生存性简述
    4.2 WDM光网中的 1+1 保护技术和SBPP保护技术
        4.2.1 1+1 专有保护技术
        4.2.2 SBPP共享保护路径保护技术
    4.3 基于TDHM技术的可生存性光网络设计
        4.3.1 SBPP保护技术下的ILP模型
        4.3.2 1+1 保护技术下的ILP模型
        4.3.3 面向SBPP保护技术的启发式算法
        4.3.4 面向 1+1 保护技术的启发式算法
    4.4 结果和性能分析
        4.4.1 测试条件
        4.4.2 网络保护容量比较
        4.4.3 网络备份资源冗余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TDHM技术的弹性光网络中流量疏导技术
    5.1 弹性光网络中流量疏导概念
    5.2 弹性光网中的RSA问题
    5.3 基于电层流量疏导的启发式算法
    5.4 结果和性能分析
        5.4.1 测试条件
        5.4.2 网络频谱资源分析
        5.4.3 光收发器数目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3)基于弹性光网络的网络保护技术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光网络发展综述
        1.1.2 下一代光网络关键技术
        1.1.3 弹性光网络进展研究
    1.2 本论文的关键问题与研究现状
        1.2.1 关键问题
        1.2.2 国内外关于弹性光网生存性研究的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成结构
        1.3.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3.2 本论文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基于弹性光网络的链路恢复技术
    2.1 弹性光网络中的链路恢复技术介绍
        2.1.1 技术背景分析
        2.1.2 不同频谱转换能力下的链路恢复技术
        2.1.3 不同频谱转换能力下的备用资源共享技术
    2.2 基于弹性光网的链路恢复的 ILP 模型
        2.2.1 基于不同频谱转换能力的链路恢复的 ILP 模型
        2.2.2 基于带宽压缩的链路恢复的 ILP 模型
    2.3 结果和性能分析
        2.3.1 频谱效率分析
        2.3.2 频谱转换范围的影响
        2.3.3 链路恢复中带宽压缩恢复技术的应用分析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弹性光网的 SBPP 和 1+1 保护技术
    3.1 弹性光网中 SBPP 和 1+1 保护技术介绍
        3.1.1 技术背景分析
        3.1.2 弹性光网中 SBPP 和 1+1 路径保护技术的定义
    3.2 基于弹性光网的 SBPP 和 1+1 保护技术的 ILP 模型
        3.2.1 基于弹性光网的 SBPP 的 ILP 模型
        3.2.2 基于弹性光网的 1+1 的 ILP 模型
        3.2.3 基于带宽压缩技术的 SBPP 与 1+1 的 ILP 模型
    3.3 结果和性能分析
        3.3.1 频谱效率分析
        3.3.2 SBPP 和 1+1 中带宽压缩技术的应用分析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弹性光网络的 P 圈保护技术
    4.1 弹性光网络中 P 圈保护技术介绍
        4.1.1 技术背景分析
        4.1.2 弹性光网络中 P 圈保护技术的新定义
    4.2 基于弹性光网络的 P 圈保护技术的 ILP 模型
        4.2.1 无带宽压缩技术的 ILP 模型
        4.2.2 基于带宽压缩恢复技术的 ILP 模型
    4.3 结果和性能分析
        4.3.1 频谱效率分析
        4.3.2 P 圈保护技术中带宽压缩恢复技术的应用分析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光纤接入网中的全光虚拟专用网和波长规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1.2 宽带无源光网
        1.2.1 光纤接入网
        1.2.2 无源光网络
        1.2.3 未来无源光网络
    1.3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以及创新点
        1.3.1 高阶调制码型 16QAM 产生方法的调研
        1.3.2 全光虚拟专用网灵活性和并发性的研究
        1.3.3 下一代无源光网的波长规划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高阶调制码型 16QAM 产生方法的调研
    2.1 研究背景
    2.2 现有 16QAM 调制方案
        2.2.1 基于双平行调制器的 16QAM 调制
        2.2.2 基于级联调制器的 16QAM 调制
        2.2.3 基于四平行调制器的 16QAM 调制
        2.2.4 基于双驱动调制器的 16QAM 调制
        2.2.5 基于码间干扰压制的 16QAM 调制
        2.2.6 直接电驱动的 16QAM 调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光虚拟专用网灵活性和并发性的研究
    3.1 全光虚拟专用网
        3.1.1 研究背景
        3.1.2 在时分复用无源光网中的全光虚拟专用网简介
        3.1.3 在波分复用无源光网中的全光虚拟专用网简介
    3.2 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无源光网中的无源 ONU 全光虚拟专用网
        3.2.1 本方案的特点
        3.2.2 工作原理
        3.2.3 实验演示
        3.2.4 实验结果分析
    3.3 全光虚拟专用网灵活性和并发性的研究
        3.3.1 本方案的特点
        3.3.2 工作原理
        3.3.3 实验演示
        3.3.4 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下一代无源光网络的波长规划
    4.1 研究背景
    4.2 受激拉曼散射(SRS)简介
    4.3 现有波长规划研究成果
    4.4 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波长规划的研究
        4.4.1 光传输系统仿真软件(VPI)的仿真内容
        4.4.2 拉曼效应的验证
        4.4.3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和吉比特无源光网共存系统拉曼效应的影响
        4.4.4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对光纤无线电信号载噪比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在投的学术论文
附录

(5)频谱灵活全光网中资源分配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全光网发展现状与趋势
        1.1.1 全光网及发展历史
        1.1.2 当前全光网面临的挑战
        1.1.3 全光网发展趋势
    1.2 基于频谱灵活全光网资源分配与优化关键问题
        1.2.1 网络频谱资源描述方法
        1.2.2 路由计算及频谱资源分配策略
        1.2.3 频谱重构策略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相关研究介绍
        1.3.2 国际标准化进展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组成和主要工作
        1.4.1 论文组成
        1.4.2 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章 频谱灵活光网络中频谱资源描述方法
    2.1 频谱灵活光网络
        2.1.1 概述
        2.1.2 频谱灵活光网络中的路由计算及频谱分配
        2.1.3 频谱灵活光网络中的频谱重构
    2.2 基于频谱连续度的描述方法
        2.2.1 网络频谱碎片
        2.2.2 链路可用频谱连续度
        2.2.3 路径可用频谱连续度
    2.3 基于路径频谱连通度的描述方法
        2.3.1 节点资源使用矩阵
        2.3.2 节点频谱特征向量
        2.3.3 路径频谱连通度
        2.3.4 节点频谱特征向量计算示例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频谱连续度的动态频谱分配策略研究
    3.1 频谱灵活光网络中路由计算及资源分配策略研究
        3.1.1 WSON网络中路由与波长分配策略分析
        3.1.2 频谱灵活光网络中路由与频谱分配模型分析
    3.2 基于频谱连续度的动态频谱分配算法
        3.2.1 频谱连续度概念
        3.2.2 基于频谱连续度的动态频谱分配算法
        A. 最大路径频谱连续度算法(MPSC)
        B. 最大链路频谱连续度算法(MTLSC)
        C. 最大重载链路频谱连续度算法(MHLSC)
        3.2.3 算法举例及信令实现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3.1 频谱灵活光网络仿真平台
        3.3.2 实验仿真设置
        3.3.3 性能对比分析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蚁群优化机制的动态路由策略研究
    4.1 蚁群优化算法
        4.1.1 蚁群觅食行为及蚁群优化基本思想
        4.1.2 蚁群算法的发展及在路由算法中的应用
    4.2 基于蚁群优化机制的动态路由优化算法
        4.2.1 网络模型及假设
        4.2.2 节点路由表数据结构
        4.2.3 蚁群信息搜集及蚁群移动
        4.2.4 路由表更新策略
        4.2.5 路径选择和频谱分配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1 仿真实验设置
        4.3.2 基于蚁群优化机制的动态路由优化算法中参数设置与调节
        4.3.3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路径频谱连通度的频谱重构策略研究
    5.1 频谱灵活光网络中的频谱重构
        5.1.1 频谱重构及目的
        5.1.2 频谱重构判决机制
        5.1.3 频谱整理方法
        5.1.4 频谱重构效益评估模型
    5.2 基于路径频谱连通度的频谱重构算法
        5.2.1 路径频谱连通度定义
        5.2.2 最大化路径连频谱通度(MPC)算法
        5.2.3 路径频谱连通度触发(PCT)算法
    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5.3.1 实验仿真设置
        5.3.2 最大化路径频谱连通度(MPC)算法阈值选取
        5.3.3 两种重构算法性能对比分析
    5.4 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6)WDM全光网络的组成及关键器件(论文提纲范文)

一、WDM全光网络概述
    1. 全光网的提出。
    2. WDM全光网和WDM传输系统的区别。
    3. WDM全光网的优越性。
二、WDM网络的链路组成
三、WDM全光网的关键器件
    1. 光放大器。
    2. 光分插复用器 (OADM) 。
    3. 光交叉连接 (OXC) 。
    4. 波长转换器。
    5. 光开关。

(7)多层多域WDM光网络流量疏导算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WDM光网络
    1.3 光网络研究现状
    1.4 流量疏导需求分析和研究现状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业务流量疏导问题概述
    2.1 网络模型
    2.2 业务流量疏导类型及问题分析
    2.3 业务流量疏导的物理器件支持
    2.4 流量疏导所需的控制平面的支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流量疏导路由选择算法
    3.1 本章研究背景和意义
    3.2 基于混合平面的动态流量疏导路径选择机制
        3.2.1 问题分析
        3.2.2 算法描述
    3.3 基于自适应性选路的动态流量疏导中拥塞扩散控制算法
        3.3.1 问题分析
        3.3.2 算法描述
    3.4 仿真验证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层多域光网络动态流量疏导机制研究
    4.1 本章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4.2 多层多域光网络流量疏导路由子问题
        4.2.1 跨域流量疏导路径计算子问题分析
        4.2.2 路径计算单元——PCE
        4.2.3 基于PCE的跨域路径计算
        4.2.4 Hierarchical-PCE结构
    4.3 Hierarchical Traffic Grooming机制
    4.4 基于Hierarchical-PCE结构的多域光网络中层次化动态流量疏导算法
        4.4.1 网络模型
        4.4.2 仿真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光网发展现状与问题
2 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
    2.1 带宽灵活可变光通道的接口与映射方式
    2.2 可编程通道间隔与中心频率的全光交换模式
    2.3 全光网的控制与管理机制
3 带宽灵活可变光网络的关键技术
    3.1 基于多载波调制的光收发技术
    3.2 弹性可变的自适应调节技术
    3.3 多约束条件下的路由与频谱资源分配技术
    3.4 带宽碎片整理与频谱重构技术
4 结束语

(9)IP over WDM适配技术的研究、实现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IP宽带网络概述
    2.1 IP宽带网基本特征
        2.1.1 IP协议
        2.1.2 IP宽带网的特点
    2.2 IP over ATM/SDH/WDM技术的比较
        2.2.1 传输效率
        2.2.2 带宽管理
        2.2.3 服务质量
        2.2.4 维护管理
        2.2.5 保护与恢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IP over WDM的关键技术
    3.1 IP over WDM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3.1.1 数据网络层与光网络层的适配
        3.1.2 网络接口的规范
        3.1.3 层间管理功能
        3.1.4 网络保护恢复
        3.1.5 网络管理问题
    3.2 传输链路管理问题
    3.3 IP优化光网络采用的帧封装格式
        3.3.1 采用SDH帧格式
        3.3.2 采用千兆比以太网帧格式
    3.4 IP over WDM的综合自愈
        3.4.1 网络层的自愈保护
        3.4.2 传统的IP自愈恢复技术
        3.4.3 MPLS快速自愈恢复技术
        3.4.4 Fast Rerouting自愈恢复技术
        3.4.5 传输层的自愈保护
        3.4.6 多层网络的自愈互操作
        3.4.7 IP over WDM的综合自愈
    3.5 网络的服务质量保证
        3.5.1 IP QoS体系结构
        3.5.2 集成业务体系结构
        3.5.3 IP QoS的实现机制
    3.6 利用MPLS来提供QoS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IP与光网融合动态适配单元设计与实现
    4.1 IP与光网融合的设备的需求分析
    4.2 IP与光网融合设备的功能分析
        4.2.1 IP业务接入通道
        4.2.2 光传送通道
        4.2.3 高效适配功能模块
        4.2.4 信令通道
        4.2.5 本地网管监控信道
    4.3 各功能模块的硬件实现以及结构框图
    4.4 模块的硬件实现
        4.4.1 核心处理模块
        4.4.2 以太网业务接入模块
        4.4.3 光传送通道模块
        4.4.4 接口模块
        4.4.5 控制管理模块
    4.5 硬件设计框图
    4.6 结构设计描述
    4.7 系统的供电设计
        4.7.1 FPGA的电源要求和设计
        4.7.2 FPGA电源解决方案
    4.8 系统的印刷电路板(PCB)设计
        4.8.1 电源和地平面系统
        4.8.2 信号线和传输线及其影响
        4.8.3 串扰及其影响
        4.8.4 电磁干扰及其影响
    4.9 初步硬件调试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以及应用方案
    5.1 系统硬件稳定性测试
        5.1.1 测试指标
        5.1.2 测试所需仪器
        5.1.3 测试环境
        5.1.4 各指标测试
        5.1.5 测试结论
    5.2 系统的应用
        5.2.1 简单点到点应用
        5.2.2 DWDM点到点应用
        5.2.3 单板点到点CWDM应用
        5.2.4 多板CWDM应用
        5.2.5 CWDM城域应用的方案说明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光残余边带调制码型与光时分复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高速长距离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1.2.1 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1.2.2 光时分复用(OTDM)传输系统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1.3 光栅滤波器设计研究现状
    1.4 全光网研究现状及前景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2 光残余边带调制码型的研究
    2.1 引言
    2.2 光残余边带调制产生原理
        2.2.1 单边带及残余边带产生原理
        2.2.2 基于光阻带滤波器的残余边带调制模型
    2.3 光滤波器参数对光残余边带码型性能的影响
        2.3.1 滤波器参数对VSB-NRZ时域眼开度的影响
        2.3.2 滤波器主要参数对VSB-NRZ频域边带抑止比的影响
    2.4 VSB-RZ码的产生方案分析
    2.5 光残余边带码型传输性能分析
        2.5.1 系统源端模型
        2.5.2 传输链路模型
        2.5.3 信号接收端
        2.5.4 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2.6 理想条件下VSB-NRZ/RZ码传输性能分析
        2.6.1 DCF色散补偿系统中VSB码传输性能分析
        2.6.2 理想CFBG色散补偿系统中VSB码传输性能分析
    2.7 光栅非理想特性对残余边带调制码型的影响
    2.8 基于可调谐均匀Bragg光栅的残余边带调制及传输试验
    2.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光时分复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脉冲孤子源的OTDM数值模型仿真及性能研究
    3.3 时分复用系统非理想特性对OTDM信号的影响
        3.3.1 各支路信号幅度差异与抖动的影响
        3.3.2 各支路信号时延差异与抖动的影响
    3.4 基于光滤波器的OTDM光谱压缩技术的研究与试验
        3.4.1 基于光滤波器的OTDM光谱压缩技术理论分析模型
        3.4.2 基于AWG的4×10Gbit/s OTDM光谱压缩及传输实验
    3.5 皮秒级光脉冲压缩优化试验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光栅滤波器及色散补偿器件设计方法的研究
    4.1 引言
    4.2 求解光纤光栅理论模型
        4.2.1 啁啾光纤光栅耦合理论模型
        4.2.2 基于Raccati微分方程的光纤光栅设计模型
    4.3 光栅设计重构算法的研究
        4.3.1 GLM光栅重构算法
        4.3.2 插值搜索算法
        4.3.3 插值搜索算法数值仿真与讨论
    4.4 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线性啁啾光栅光纤的性能
        4.4.1 变量参数设计
        4.4.2 建立目标函数
        4.4.3 求解步骤
        4.4.4 计算结果
        4.4.5 实验验证结果
        4.4.6 讨论
    4.5 光栅重构算法的改进方案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新型光路交换全光交网系统的分析与优化
    5.1 引言
    5.2 全光网体系结构及基本功能实现
        5.2.1 网络总体及节点内部结构
        5.2.2 全光网波长分配原则及信令机制介绍
        5.2.3 全光网承载网络业务介绍
    5.3 全光网络管理系统与组播业务的实现
        5.3.1 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
        5.3.2 网络组播的实现
    5.4 全光网升级与优化性能分析
        5.4.1 网络升级与优化技术背景
        5.4.2 全光网优化方案及仿真分析
        5.4.3 利用组播技术实现大规模网状光网络故障检测的实现方案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结论
    6.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拟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关于WDM光网的一些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骨干全光网技术发展趋势探讨[J]. 吕凯,唐建军,张安旭,李俊杰.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1(12)
  • [2]基于时域混合调制技术的光网络容量扩展研究[D]. 代华. 苏州大学, 2016(01)
  • [3]基于弹性光网络的网络保护技术的相关研究[D]. 魏越. 苏州大学, 2014(10)
  • [4]光纤接入网中的全光虚拟专用网和波长规划的研究[D]. 庄志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 [5]频谱灵活全光网中资源分配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 王颖.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1)
  • [6]WDM全光网络的组成及关键器件[J]. 刘新灵,陈刚. 成功(教育), 2012(09)
  • [7]多层多域WDM光网络流量疏导算法设计[D]. 蒋小虎.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2)
  • [8]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J]. 张杰. 中兴通讯技术, 2011(06)
  • [9]IP over WDM适配技术的研究、实现及应用[D]. 刘洋. 东北大学, 2010(06)
  • [10]光残余边带调制码型与光时分复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 吕博.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关于波分复用光网络的一些讨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