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CT扫描在法医学鉴定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头部CT扫描在法医学鉴定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一、头部CT扫描在法医学颅脑损伤鉴定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高勇,李正东,邹冬华,马华星,陈忆九,仲梁维[1](2021)在《颅脑拳击损伤的参数化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以生物力学理论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不同力量的拳头打击颅脑不同部位的致伤特点以及预判颅脑损伤风险,为实际医疗防护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DICOM数据建模法以及相关软件构建拳头的有限元模型,以拳头的有效质量与速度表征拳头的动能,联合人体有限元模型THUMS 4.02对正面和侧面拳击致颅脑损伤的特征进行参数化仿真。结果拳头打击颅脑致人直接死亡的概率较低,但是随着拳头力量的逐渐增大,颅脑损伤的风险也逐渐增大。拳头打击头部位置不同,颅脑损伤特征也有着明显不同,额部遭受袭击时,颅骨最大等效应力为122.40 MPa,而脑组织为4.31 k Pa,当颞部受到袭击时,颅骨最大等效应力为71.53 MPa,而脑组织为7.09 k Pa。结论颅脑的不同部位受到拳头打击时,颅骨骨折及脑组织损伤的特征及风险具有一定的差异,额部受到打击时颅骨的骨折风险明显高于颞部,而脑组织的损伤风险却恰好相反。颅骨骨折概率最大位置一般表现在颅骨直接受到冲击的部位,随着应力波的传导也会波及颅骨其他部位,而脑组织损伤风险最大的位置却并不表现在脑部直接受到冲击的位置。

米静雅,刘宁国,董贺文,万雷,邹冬华,李正东,田志岭,陈忆九[2](2021)在《CT影像诊断在颅脑损伤法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CT影像观察颅脑加速性损伤和减速性损伤的表现类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上海市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临床科室涉及颅脑损伤的案件,分析颅脑加速伤和减速伤的CT影像表现和损伤特点。结果枕部(39.51%)和颞部(41.12%)分别是减速伤和加速伤最常受力的部位(χ2=25.912,P<0.05)。从损伤类型来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6,P<0.05),打击伤常造成的损伤类型有头皮损伤(26.22%)、颅骨骨折(19.51%);摔跌伤常见的损伤类型有头皮损伤(20.58%)、脑挫伤(20.22%)和蛛网膜下腔出血(20.94%);其中:打击伤常造成冲击性脑挫伤(68.89%),摔跌伤常会造成对冲性脑挫伤(46.43%)。加速伤(14.33%)比减速伤(7.94%)更容易发生硬脑膜外血肿,减速伤(14.08%)比加速伤(12.20%)更容易发生硬脑膜下血肿。结论颅脑CT影像数据为法医学颅脑损伤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对于客观评估颅脑损伤类型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米静雅[3](2021)在《基于多重数字化技术融合的颅脑损伤致伤方式鉴别及损伤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颅脑损伤在法医学鉴定中最常见。颅脑解剖结构的复杂性致使颅脑损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形成了颅脑损伤致伤方式判断困难的技术瓶颈。传统法医学在颅脑损伤鉴定中多依赖形态学特征及专家经验,技术单一,存在一定主观性。因此,有必要寻求颅脑损伤致伤方式鉴别及损伤机制研究的新方法,明确外力与损伤结果之间量效关系,增加证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近年来,虚拟解剖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在颅脑致伤方式鉴定中得到应用,应用有限元法数字化仿真开展颅脑损伤生物力学研究初显成效,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中的巨大潜力,也为致伤方式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方法:(1)基于CT资料回顾性筛选典型颅脑加、减速性损伤案例,建立详细的颅脑损伤案例数据库。综合分析不同致伤方式下颅脑损伤在受力部位、损伤类型(及分布)等的区别,总结颅脑损伤在不同致伤方式下的损伤特征及一般规律。(2)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对颅脑加、减速性损伤进行分类,基于上述颅脑损伤数据库,建立残差网络模型对颅脑损伤数据库进行训练,探索性开发自动化颅脑损伤致伤方式分类鉴别系统。(3)基于有限元法模拟不同致伤方式下的损伤,依托THUMS4.0(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整人模型,加载不同初始条件研究颅脑损伤的力学响应,寻找颅脑不同致伤条件下指标的异同点。结果:(1)综合分析案例数据库CT资料发现:颅脑加速性损伤最常发生在颞部,损伤类型有头皮损伤、颅骨骨折、冲击性脑挫裂伤、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减速伤的主要特点是常发生在枕部,损伤类型有头皮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冲性脑挫伤以及硬脑膜下血肿。(2)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自动化识别颅脑损伤的LVRNet残差网络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颅脑致伤方式分类;算法在生成的伪彩色图像上与人眼识别损伤信息相似。(3)基于有限元仿真技术对颅脑损伤进行仿真结果发现模拟加、减速性颅脑损伤时,观察冲击点和对冲点的颅内压变化.:减速伤冲击部位颅内压值大且变化幅度大,对冲部位颅内正负压变化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结论:虚拟解剖技术能全面获取损伤特征及损伤分布信息,为分析和揭示颅脑损伤机制奠定基础;深度学习技术在损伤分类上具有客观、效率高的优势;有限元仿真技术在研究颅脑加、减速伤损伤机制及应力波的传导方面效果好。三种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传统颅脑损伤机制分析的理论及实践判断,有助于提高法医鉴定质量。

卢建珍[4](2021)在《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临床诊断中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已广泛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多种高效、准确的技术方法。其检查资料具有信息化程度高、易实现资料的永久存储、鉴定结果客观真实以及部分影像征象可重复再现等的特性,成为临床医学和法医学鉴定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但在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由于法医工作者对于X线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系统性知识储备不足,人体结构系统的正常影像和异常影像表现掌握程度较低,对于法医临床鉴定中人体结构常见损伤后的临床影像学演变过程和损伤特征的准确区分和鉴别存在困难,难以正确选择与损伤部位以及损伤特征相匹配的恰当的检查方法和检查体位等多方面原因,而在法医活体损伤鉴定意见中,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鉴定意见的客观准确性起决定作用,上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鉴定意见的准确性作出。基于此,笔者主要在法医临床鉴定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颅脑、胸部和脊柱三大人体的医学影像学解剖结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行业内的具体发展情况,分析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具体的临床应用情况,医学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影像认定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现状等。通过收集相关学者对于不同影像学在颅脑、胸部、脊柱三大人体系统的法医临床鉴定常见损伤中的应用分析数据,结合三大人体系统常见的法医临床鉴定损伤典型案例,探讨X射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方法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具体应用。在颅脑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检查可以清晰查看颅骨概貌,可以明确观察骨折线的形态位置,但不利于观察颅脑损伤内部的具体损伤细节特征,只能作为颅脑损伤后的辅助检查手段;CT可以突出显示脑挫伤及其周围病变,且对于隐匿性骨折和颅脑出血等三维CT检测价值更高;MRI可以准确检测颅内出血病变发展情况。在胸部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侧位片可以清楚地观察胸部损伤的具体位置以及正位胸片难以观察到的疾病,能够清晰显示肺、胸骨以及肋骨等的特征效果,在气胸检查方法中常作为必选的方法,但因胸部结构复杂,器官较多,极易出现伪影以及误判现象;三维CT扫描有助于从多个体位观察肋骨的骨折情况,且对于微小损伤的探测检出率要优于X线检查;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胸部隐匿性损伤和积液情况。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首先应用X线平片进行损伤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椎体的形态改变、移位情况以及弯曲程度等影像特征,CT检查和MRI检查可以明确辨别椎体的骨折时期,有助于发现隐匿性椎体骨折以及损伤周围的软组织挫伤或者骨挫伤等情况。通过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在颅脑、胸部以及脊柱三大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不同系统的法医临床鉴定要点,以及法医临床中常见的损伤案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法医临床鉴定常见损伤的应用中,X线检查因价格实惠,辐射量较低,功效性相对较高,是损伤后首先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极易出现伪影、漏诊现象。对于难以明确的损伤特征需要联合CT检查进行确证;CT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分辨率等较X线检查更加优越,且遗漏诊断和错误诊断的出现率较低,是损伤后应用比较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是三维CT重建技术可以通过对人体损伤部位的不同方位进行扫描后有助于直观立体的诊断如肋骨骨折、隐匿性骨折等骨折类型,但辐射剂量较高,不适合短时间内连续性的复查,且对于微小病灶的识别远不及MRI检查;MRI检查价格较高,但不存在辐射,检查时不会对身体形成伤害,在各类损伤中需要视情况而选择,对于常见临床损伤周围的软组织挫伤等隐匿性损伤的细节性特征的诊断价值较高,在一些微小病变以及受伤机制比较复杂的损伤类型中,应用较为广泛。虽然三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但在实际临床诊断和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断时仍需要联合应用检查且对比效果更佳,相互映证,更有助于损伤的准确诊断、伤者的积极治疗以及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医学临床上,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病灶的检查和诊断治疗,而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影像学检查不仅需要检查疾病的具体位置、损伤程度等,还需明确疾病的具体发展演变的过程,对于准确做出鉴定意见至关重要。所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必须要明确不同类型的损伤在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时不同类型影像学检查技术具体的检查体位和检查方法的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体位可以清楚明晰地观察疾病的具体所在位置以及从不同检查角度观察损伤的不同程度变化。综合以上论述,总结概括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法医临床鉴定中不同损伤部位的不同损伤类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并根据三大人体系统自身的解剖结构特异性以及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鉴定要点,针对不同损伤应用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检查时具体检查体位的选择等提出相关的方法建议。为法医工作者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对于不同部位的不同损伤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的审查和运用以及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如何准确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检查体位提供理论参考,为司法鉴定机构和法医临床鉴定人员自身的学习提供便利选择,以期能够积极的为司法鉴定的完善管理和促进司法体制的公正客观提供现实意义。

王卓群[5](2020)在《法医病理学虚拟解剖技术的回顾性与探索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利用虚拟解剖技术,观察死后尸体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将虚拟解剖和传统尸体解剖的特异性诊断指标相比较,并探索性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突出该技术在法医病理学实践中的优势,弥补其不足。方法收集不同死亡原因的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经CT断层扫描后进行系统尸体解剖。根据死亡原因进行分类整理,通过CT断层影像学阅片观察结果,逐条统计归纳不同死亡原因尸体的影像学表现,与相应尸体解剖结果进行对比,并用统计学方法对二者进行分析,以评价虚拟解剖技术对尸体主要信息的探查能力;通过结合医学影像后处理软件、3D打印技术、腹腔镜技术等,并以死后血管造影为基础,探索性的为法医病理学虚拟解剖技术谋求新手段、新方法。结果CT断层扫描可以探查到身体各部位骨折的三维形态特征以及身体各部位的积气,并且可以检查到非常规解剖部位的微小损伤,相对于尸体解剖优势明显,但CT扫描分辨率有限,对于器官和软组织损伤有漏诊等不足;虚拟解剖基础上的新技术、新方法在病变或损伤方面的检出具有优越性,综合运用多技术融合可以有效的解决法医学鉴定中的实际问题。结论虚拟解剖技术的应用及其新方法的探索可以弥补法医病理学解剖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成为传统尸体解剖的替代方法。

金馨,赵建新,姚艺,黄俊杰,张峰,李兴彪,叶光华,范琰琰,黄定品,夏能志,邹冬华,刘宁国,喻林升[6](2020)在《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医疗纠纷死亡原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对12例医疗纠纷案例行全身CT检验,比较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及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差异性,分析尸体的CT常规检验在病变与损伤的诊断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结果 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比较显示,在密度改变差异大的病变和损伤的诊断方面CT检验存在优势,如肺不张、肺炎、钙化、骨折、出血等;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比较显示医疗纠纷案件的尸体保存都较为良好,死后CT扫描检验对生前疾病诊断具有意义。结论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尸体解剖前为鉴定人提供有效信息,也可在无法进行解剖的情况下为死亡原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聂绍德[7](2019)在《王某某故意伤害案中司法鉴定运用评析》文中指出故意伤害案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种案件,被害人“人体损伤程度”(伤情)司法鉴定意见是此类案件最重要的证据之一,在决定案件性质、诉讼结果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王某某故意伤害案,被害人先后3次进行伤情鉴定,经过4次审理,被告人最终被判无罪并获得国家赔偿。围绕被害人伤情鉴定这一关键证据,该案存在三个争议焦点:被害人是否应履行重新鉴定义务、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文证审查意见是否可以作为证据采信、司法机关是否应当作出王某某无罪的判决。上述争议焦点问题的存在,是目前我国启动重新鉴定程序不完善、鉴定意见审查采信不规范、相关司法鉴定制度有待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客观反映。重新鉴定是纠正鉴定错误的制度设计,伤情重新鉴定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在王某某故意伤害案中,法院启动重新鉴定存在审查不严、不符合鉴定技术规范等问题,被害人邹某有履行重新鉴定义务,但在现阶段强制被害人鉴定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文证审查是一种检察机关证据审查、监督的内部制度设计,司法鉴定机构出具文证审查意见行为超出了其执业范围,文证审查意见存在标准缺失、程序不当、材料不齐等具体问题,因此文证审查意见不能作为本案的证据采信。两家司法鉴定机构关于被害人构成轻伤的鉴定意见存在不客观、不确定等问题,均不能作为王某某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证据,在鉴定意见不能排除合理怀疑,且无法通过重新鉴定获取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对于被告人应当适用“疑罪从无”的原则进行判决。针对当前伤情鉴定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强制鉴定制度,并对法官司法鉴定自由裁量权予以规范。

王福磊[8](2018)在《应用FTIR-mapping技术检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在临床医学、法医学等领域,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诊疗与鉴定都是核心工作及研究热点。对于DAI发生后存活时间较短的案例,更需要能够及早发现病因、客观表征病变、准确剖析病理。本研究旨在探寻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逐点扫描面成像技术(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mapping,FTIR-mapping)检测DAI的特异性光谱指标,从化学键的红外光谱角度探讨DAI的病理改变,并尝试建立一种更为直观、准确、灵敏的DAI法医病理学检测方法。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尤其在法医学鉴定上,研究人员对DAI的认定主要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对损伤病变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综合判断。由于DAI的病理改变在形态学上呈现得往往较为复杂,这对全面认识病变,准确判断损伤部位与程度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一方面是制作组织切片与组织染色要求高。要观察DAI后轴索的形态学改变,或检测DAI引起的一些生物学标志物的表达改变,主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银染等在亚细胞水平进行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的高准确度一定程度上依赖检材的科学取样、切片的标准制作及染色过程的精细操作,这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完成。另一方面是镜下图像分析水平要求高。在显微镜下分析切片的染色情况,判断染色阳性强度,是一种较为主观的组织病理学查验过程。若经验不足就常常难以准确地辨识和认定轻度改变或微小病变。另外,传统方法在用于诊断DAI时自身存在不足之处。譬如,各种生物标志物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可能显示出轴索断裂,但不能表明系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而且倘若轴索尚未出现明显形态改变,标志物则不能呈阳性表达表现,无法发挥出诊断价值。每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只能对单一某项生物学标志物进行分析,不能同时联用标志物体系加以诊断。银染法对急性期DAI的轴索损伤也不能及时反映。因此,本研究计划通过动物实验,利用FTIR-mapping技术,打破依赖轴索形态诊断DAI的局限性,探索一种能快速、准确地从分子层面检测DAI的方法,服务法医病理学司法鉴定工作。神经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其化学组分的物理性质在不同部位展现出不同特点。许多疾病、损伤的发生发展,会引起组织成分发生不同变化,并可以表现出红外光谱的差异。红外光谱与其它分子光谱类似,能辅助确定分子组成、空间结构。FTIR是将干涉图经傅里叶转换所形成的红外光谱,既可以用于定性分析,又可以用于定量分析,还可以对未知物质进行解读。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形状及强度,都透露了未知分子的功能基团构成,甚至组成的化学结构。FTIR技术在样品制备、检测操作、数据分析、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显着优势,检测限低、适用范围广,在化工、医药、珠宝鉴定、法庭科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应用。利用FTIR技术检测DAI分子变化,目前报道极少,而利用面成像(mapping)技术对DAI的分子特征进行测定,目前只有杨天潼博士报道过蛋白酰胺Ⅱ带的检测成果。用FTIR-mapping技术探索DAI的分子特征,不仅可以了解分子振动模式、基本基团组成,还可以绘制2D、3D化学图像,通过红、黄、绿等色彩差异表现蛋白质、核酸等分子基团的含量与分布,与特殊染色的病理组织切片相对应。本研究属于化学技术与法医病理学、神经科学的交叉性创新研究。目的:建立大鼠DAI模型,观察大鼠伤后神经行为反应,研究DAI大鼠脑组织β-APP特殊染色、GFAP特殊染色的特征;研究大鼠脑损伤后DAI病变发生发展过程,通过FTIR显微镜检测DAI大鼠脑白质化学物质成分,寻找特异性红外光谱指标;研讨mapping图像与组织病理之间的对应关系,提炼有价值的数据结果,为将来应用FTIR-mapping技术在分子层面上鉴定DAI打下基础。方法:实验材料及仪器SD大鼠;落体打击装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icolet TM 7500-Ⅱ)及显微镜附件;红外光谱工作站(OMNIC 6.0);虚拟显微成像系统(Dotslide 2.1);脱水机、包埋机、切片机、展片机、烤片机等;苏木素、伊红、天然树胶、二甲苯、乙醇、氨水、硝酸银等。研究方法及实验手段实验第一部分:建立轴索损伤模型。选取雌雄不限的SD大鼠共24只,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2组,每组12只,建立Marmarou打击负荷损伤模型,落体打击后24h处死大鼠取脑。对照组只采取手术,不进行打击,直接处死取脑。实验第二部分:对各组别脑组织进行红外光谱、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1)对样本脑组织切片进行FTIR红外光谱逐点扫描,绘制mapping图像:(2)将连续切片的脑片进行β-APP染色,从组织病理学上确认轴索损伤区域,提取损伤区域内光谱信息,进行定量、定性数据分析,筛选出DAI特异性红外光谱参数。结果:经FTIR-mapping检测,实验组的蛋白质仲胺N-H伸缩振动、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高吸收区与β-APP验证的DAI区相符合,与低吸收区域相比,高吸收区吸收度差异性极其显着(P<0.05),二者光谱高低吸收区的吸收度比率分别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蛋白质中CH3对称收缩、核酸和磷酸脂质PO2对称伸缩振动的吸收度与验证组差异性不显着(P>0.05)。FTIR-mapping的逐点扫描面成像技术绘制的化学图像基本可以反映DAI各大分子分布特征,并且与β-APP验证的弥漫性轴索损伤区基本一致。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显微光谱是从组织切片中获取化学信息的强大技术。红外光谱化学图像以色彩差的方式揭示基团分布情况,并与组织病理相对应一致。应用FTIR-mapping技术能直观表现DAI的分子特征,分析分子指标的变化,从分子振动模式、振动频率推测DAI的发展过程,从病理形态学角度诊断DAI病变的部位,并根据红外吸收度值的改变情况判断脑组织DAI的损伤程度。蛋白质仲胺N-H伸缩振动、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可以作为诊断DAI的特征性红外指标。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应用FTIR-mapping技术进行DAI病理学诊断。

肖莹,田美慧,薛嘉嘉,贾宇晴,程志奇,曹志鹏,朱宝利[9](2018)在《PM-CT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文中认为近年来,死后计算机断层扫描(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受到国内外法医病理学者的重视。PM-CT因具有快速准确的成像能力、非侵入性解剖等优点而在颅脑损伤、猝死、交通事故、高坠等案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成伤机制的分析、证据保全、保存尸体完整性方面凸显优势。本文就PM-CT技术在法医病理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姚恒江[10](2017)在《CT扫描在交通事故尸体检验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大众法制意识的提升,国家和群众对证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中,通过尸表检查确定死亡原因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质疑。同时,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法医学鉴定的任务还将不断加重。采用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进行交通事故尸体检验,可以在

二、头部CT扫描在法医学颅脑损伤鉴定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部CT扫描在法医学颅脑损伤鉴定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颅脑拳击损伤的参数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有限元模型
    1.2 软件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额部遭受暴力击打时的生物力学响应
    2.2 右颞部遭受暴力打击时的生物力学响应
3 讨论

(2)CT影像诊断在颅脑损伤法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3)基于多重数字化技术融合的颅脑损伤致伤方式鉴别及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颅脑加速性和减速性损伤的CT影像特点
    1.1 目的与意义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深度学习算法在加速性和减速性颅脑损伤鉴别中的研究.
    2.1 目的与意义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加速性和减速性颅脑损伤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3.1 目的与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法律基础
    二、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三、法医临床鉴定的现状与常见问题
第一章 影像学检查与法医临床鉴定的相关性
    第一节 医学影像诊断与法医学影像认定的关联
        一、医学影像诊断概述
        二、法医学影像认定概述
        三、临床医学诊断与法医学影像认定的关联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章 影像学检查在颅脑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颅脑的解剖基础
        一、颅脑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颅脑影像解剖
    第二节 颅脑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头皮损伤
        二、颅骨骨折
        三、脑挫裂伤
        四、弥漫性轴索损伤
    第三节 颅脑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颅脑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颅脑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颅脑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第三章 影像学检查在胸部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胸部的解剖基础
        一、胸部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肋骨影像解剖
        三、非正常肋骨影像解剖
    第二节 胸部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肋骨骨折
        二、气胸与液气胸
        三、肺挫伤
        四、肺撕裂伤与肺气肿
    第三节 胸部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胸部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胸部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胸部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胸部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第四章 影像学检查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基础
        一、脊柱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脊柱影像解剖
    第二节 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脊椎损伤
        二、寰枢关节损伤
        三、外伤性椎间盘损伤
    第三节 脊柱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脊柱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脊柱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脊柱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法医病理学虚拟解剖技术的回顾性与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虚拟解剖技术的回顾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虚拟解剖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1 虚拟解剖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消化道离体造影技术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 虚拟解剖技术结合腹腔镜技术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4 右心穿刺肺动脉造影技术在肺栓塞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6)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CT检验
        1.2.2 尸体检验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CT扫描与尸体检验结果的比较
    2.2 生前CT诊断与死后CT诊断比较
3 讨论
    3.1 死后CT检查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的意义
    3.2 死后CT影像检查效果的影响因素
    3.3 医疗纠纷虚拟解剖操作的注意事项

(7)王某某故意伤害案中司法鉴定运用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案情
    2.1 王某某故意伤害案
    2.2 雷某甲故意伤害案
    2.3 冯某某故意伤害案
第3章 争议焦点
    3.1 被害人邹某是否应进行重新鉴定
        3.1.1 被害人有义务进行重新鉴定
        3.1.2 被害人有权拒绝重新鉴定
    3.2 文证审查意见是否可作为证据采信
        3.2.1 不能作为证据采信
        3.2.2 可以作为证据采信
    3.3 被害人构成轻伤的鉴定意见是否可以采信
        3.3.1 伤情鉴定意见可以采信
        3.3.2 伤情鉴定意见不能采信
第4章 案例评析
    4.1 被害人有履行重新鉴定的义务
        4.1.1 重新鉴定是鉴定纠错制度设计
        4.1.2 法院启动重新鉴定欠严谨规范
        4.1.3 被害人有重新鉴定伤情的义务
    4.2 文证审查意见不能作为证据采信
        4.2.1 文证审查性质的法理分析
        4.2.2 文证审查超出鉴定机构执业范围
        4.2.3 本文案例中文证审查意见不具有证据效力
    4.3 王某某故意伤害案中伤情鉴定意见不能采信
        4.3.1 两份司法鉴定意见存在的问题分析
        4.3.2 鉴定意见存疑应适用疑罪从无原则
    4.4 拓展思考
        4.4.1 应建立被害人强制鉴定制度
        4.4.2 应规范法官司法鉴定自由裁量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应用FTIR-mapping技术检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语英汉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DAI概述
    1.2 DAI相关生物学标志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4 红外光谱技术在人体损伤鉴定的应用研究
    1.5 DAI红外光谱的研究展望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利用FTIR检测DAI分子变化的理论基础
    2.1 DAI早期β-APP的表达与染色
    2.2 大鼠脑组织结构及成分
    2.3 DAI动物模型与致伤机制
    2.4 红外光谱技术的分子学理论
3 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对照组结果与分析
    3.3 实验组结果及对照分析
    3.4 讨论
4 总结与展望
    4.1 本文研究结果与结论
    4.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PM-CT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
    1.1 颅脑损伤
    1.2 心血管系统猝死
    1.3 交通事故与高坠
    1.4 其他
    1.5 PM-CT的局限性
2 结语及应用展望

(10)CT扫描在交通事故尸体检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CT扫描检验交通事故尸体的可行性
2 CT扫描检验交通事故尸体的必要性
    2.1 提升法医检验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2 再现事故发生过程
    2.3 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和证据
    2.4 为查找未知名尸体的身源提供帮助
    2.5 增强证据的证明力
    2.6 提高法医工作效率
    2.7 提升死者家属对尸体检验的接受度
    2.8 为改善交通安全环境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3 CT扫描检验交通事故尸体的局限性
4 CT扫描检验交通事故尸体的推广思路和注意事项
    4.1 推广思路
    4.2 注意事项

四、头部CT扫描在法医学颅脑损伤鉴定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颅脑拳击损伤的参数化分析[J]. 高勇,李正东,邹冬华,马华星,陈忆九,仲梁维. 法医学杂志, 2021(03)
  • [2]CT影像诊断在颅脑损伤法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米静雅,刘宁国,董贺文,万雷,邹冬华,李正东,田志岭,陈忆九.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03)
  • [3]基于多重数字化技术融合的颅脑损伤致伤方式鉴别及损伤机制研究[D]. 米静雅.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4]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D]. 卢建珍. 甘肃政法大学, 2021
  • [5]法医病理学虚拟解剖技术的回顾性与探索性研究[D]. 王卓群. 苏州大学, 2020(02)
  • [6]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的应用[J]. 金馨,赵建新,姚艺,黄俊杰,张峰,李兴彪,叶光华,范琰琰,黄定品,夏能志,邹冬华,刘宁国,喻林升. 法医学杂志, 2020(01)
  • [7]王某某故意伤害案中司法鉴定运用评析[D]. 聂绍德. 湖南大学, 2019(02)
  • [8]应用FTIR-mapping技术检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研究[D]. 王福磊.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3)
  • [9]PM-CT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J]. 肖莹,田美慧,薛嘉嘉,贾宇晴,程志奇,曹志鹏,朱宝利. 刑事技术, 2018(01)
  • [10]CT扫描在交通事故尸体检验中的应用[J]. 姚恒江. 法医学杂志, 2017(06)

标签:;  ;  ;  ;  

头部CT扫描在法医学鉴定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