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版图闯入信托产品

基金版图闯入信托产品

一、基金领地闯入信托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王妍[1](2021)在《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 ——以三江源杂多县昂赛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爽[2](2021)在《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学交流不断获得新的工具和平台,传统的科学活动正面临更开放的环境,并可能引发整个科学系统的变革。Science 2.0让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使成果交流变成互动探索,成果刊布也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全面提升了科学交流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科学活动因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传统的科学运行机制也逐步面临新的挑战,包括:科学活动过程出现新变化、科学成果发布呈现新趋势、科学成果传播面临新问题,科学评价机制迎接新挑战。进入互联网时代,科研主体走向了多元化的线上研究模式。一方面,网络时代开创了基于大数据的协同研发的新模式。大小科学的在线重构使得知识和信息实现广泛的交融,网络所搭建的共建和共享平台不仅实现了大科学项目资源和平台的共享,同时,分散在各地的小科学实验装置和数据也被系统地集成和聚合。此外,专门的数字馆藏还有云存储的出现不仅有助于解决海量数据存储的新难题,云计算管理技术与深度学习相关软件的开发也为大数据的在线并行分析和智能处理提供了新路径。这一科研模式的转变促使在线协作成为常态,有利于在海量数据中发现和挖掘新的知识和规律,有利于科学研究从部分走向整体,同时加强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另一方面,网络时代引领人类科学活动走向即时交流与全面协作的新时代。多元化的网络互动式平台将促使科学走向广泛而密集的合作,尤其是在线平台使众多学者的即时交互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科学家可以通力合作,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更高效地推动科学的进步。同时,在线科研的众包模式将最大化激发公众全面参与科研创新的热情。总之,网络实现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仪器的相互关联使科学活动走向全面开放与合作。在网络时代,科学成果发布平台的多样性和发布内容的丰富性逐渐推动学术出版走向开放、高质、高效,基于网络本体的成果发布方式将成为未来科学交流的核心。首先,网络预发布平台已在一些学科渐成新规,不仅对论文成果发表的时效性有质的提升,同时解决了纸质预印本的众多技术难题,对传统首发权的确认机制发起了挑战。其次,开放获取期刊打破了传统科技期刊的垄断僵局,将在实践模式和运营机制上推动出版体系的变革和重塑。社交网络平台的盛行和盗版网站的搅局更是扰乱了现有发表规则和格局,倒逼出版商积极适应开放获取的新形势。这些都将促成所有学术成果实现免费开放与共享,从而进一步突破传统交流体系的障碍。最后,网络技术的提升会促使科学交流体系的各个功能的在线重构,网络本体发布的新模式不仅意味着科研全程的在线呈现,人人皆可随时随地发表,同时,也要时时都能得到评论和反馈,又有精准、迅速的过滤机制和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基于网络的发表模式和传播方式仍在摸索当中,但我们已经遇到了开放获取的路径偏差、优先权的判定疑难、评审机制的频频失效等难题。第一,开放获取在实践知识共享的理念过程中更着重于免费阅读文献导致其在制度设计、服务路径和运营模式方面都面临着困难,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科学出版体系的各个功能及其价值,包括:权威的筛选机制、持续的认证过程,和对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搜索引擎服务,从而在技术变迁中实现这些功能和服务的优化升级,构筑更加合理、高效、健康的学术出版体系。第二,科学活动全面开放、即时共享,由此必将引发科学发现优先权和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是优先权的判定将由以科研成果为主转向关注整个研究过程,随着科研主体的不断变化、科研过程的全面开放,优先权归属面临新的判定难题,需要重新考虑划分标准和判定规则;其次是优先权确认机制的变化,由于科研成果发布方式从传统媒介向在线网络转移,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为主要依据的优先权确认机制亟待更新。第三,科学信息的自由发布和科研的全程在线必然导致现有过滤机制遭受全面危机。一方面,网络同行评审机制依然作为评判在线科研成果价值的主要手段,但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对其改造升级。另一方面,科学信息呈现多元化已经超过了传统过滤器的范围。实现信息流聚合和过滤的前提是面向整个科研流程的生态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结合替代指标体系和定性化评论,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搜索引擎服务,使得科学信息得到高效地利用。基于传统出版体系所构建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使科学难以实现媒体转换历史惯性的突破。传统学术评价体系依然局限在对论文的成果鉴定方面,不仅如此,正以一种扭曲的科研生态价值导向阻碍着科学朝向更开放、更多元的交流文化而发展。所以打造一个适应网络环境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替代计量学旨在多元科学度量标准的开发和应用,不仅评价对象多元化,可以识别并衡量学术成果的新形式,同时影响力的范围也被拓展了,除了全面衡量学术影响力,还包括科学成果对整个社会影响的潜力。不过作为促进开放科学的关键因素,现阶段的发展依然还集中在论文级别的影响力的架构,并未真正开启向开放科学的过渡评价指标的构建,还需要以开放科学愿景和框架进行补充。随着替代指标的开发和成熟,势必就要改变激励结构,纠正失调的激励机制。通过全面地考虑研究人员的产出,我们将走向一个更有用和更灵活的学术交流系统,这也是未来科学活动走向更加开放、进行全程协作的基础。

梁坤[3](2021)在《国民政府战时液体燃料统制研究(1937-1945)》文中研究表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石油市场完全被英美国家的石油公司所垄断。外国石油公司掌控着中国能源供给的命脉,给中国的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进入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与日本侵华危机,国民政府加紧经济备战,尝试统制以石油为代表的液体燃料资源。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口岸逐步被日本封锁,石油供应陷入危机之中。为应对危机,国民政府借鉴战前的统制经验,实施液体燃料统制制度,逐步建构液体燃料统制网络。其中,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是执掌统制事宜的核心机构,它经历了多次调整与变革。战时国民政府统制液体燃料的基本路径是由国家控制并配置这一战略资源,从开源与节流两个层面来增加资源供给与优化资源配置。统制网络的建构,推动了开源与节流工作的开展。从开源方面来看,国民政府首先是制定石油进口监管政策,从市场主导转向政府主导,在坚持商业性进口的同时积极争取政治性援助,“石油外交”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以“自力更生”为价值取向,采取“寓扶植于统制”的策略,推动国内石油工业、酒精工业及植物油炼油工业的发展,围绕增产工作颁布了一系列管制章则。影响国内液体燃料生产的核心因素是价格问题,而价格统制是液体燃料统制的关键抓手。国民政府施行的限价政策与行业追求合理利润的诉求发生了矛盾,价格形成机制及定价话语权成为了行业与政府反复博弈的焦点。从节流方面来看,它的目的是优先满足军事需求,压缩民间消费。其一是统制分配,由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统筹分配、调剂供需,坚持以军用为导向。其二是统制消费,以发动节约汽油运动来干预个人消费行为,动员社会力量监督浪费现象。其三是查缉私油,以打击黑市的形式防止资源无序流动。不过,各环节统制工作的推进面临着多重阻力,其间充斥着供应与需求、军用与民用、中央与地方或明或暗的竞争与矛盾。战时液体燃料统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统制制度日渐完善,范围逐步扩大。然而由于政府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蒋介石的个人权威,因此统制的个人化色彩颇为浓厚,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反而有弱化的趋势。从液体燃料统制的绩效来看,它一方面对支持抗日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缓解了战时液体燃料危机,增强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提升了战时工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液体燃料统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与缺陷,引发了工业界、社会舆论甚至是外国专家的不满,同时由于管制机构的内在困境、腐败问题、统制链断裂等缺陷妨碍了统制效能的充分发挥。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行是统制经济的主要特征,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过,战时统制经济的运转并不是国家单向控制的结果,而是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所形塑的。国民政府与液体燃料行业之间既保持着合作关系,也存在博弈和“对抗”的现象。

王安祥[4](2020)在《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动因、风险及绩效研究 ——以招商蛇口CMBS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近年国家关于鼓励发展住房租赁的政策陆续出台,房地产开发商、地产中介、酒店管理企业以及互联网创业公司等纷纷争相涌入长租公寓行业,以期获得长租公寓市场之中的一杯美羹。但金融监管趋严和银根收紧却给长租公寓的持续运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18年长租公寓市场融资达37笔,近1491亿元。而2019年融资笔数下滑为16笔,规模跌至360亿元左右。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走高是所有长租公寓运营商不得不面临的业务发展瓶颈。借助于国家政策东风,金融资本随即进入了住房租赁市场,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产品应运而生。运营商魔方公寓成功发行了长租公寓市场中的第一笔资产证券化产品,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先后有自如、新派公寓、旭辉领寓及保利地产等长租公寓运营商相继推出了资产证券化产品。招商蛇口作为老牌房地产开发商也不甘示弱,首发国内规模最大的储架模式CMBS和ABN,总规模合计高达260亿元,大大超过了之前所有长租公寓证券化产品所发行规模的总和,一举创下了业内证券化产品的规模最大的记录,开启了住房租赁市场资产证券化的新篇章。基于上述,本篇文章则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侧重于运用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详细分析了招商蛇口CMBS项目基础资产、交易特点、发行CMBS产品的动因、风险及绩效等五大方面的内容,希望为其他包括长租公寓运营商在内的企业日后开展CMBS业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此外,案例研究也得出了招商蛇口CMBS作为我国第一单储架式长租公寓CMBS,开辟了融资新径,降低了融资成本,并且具备一定的市场流动性的相关结论。

郑菲菲[5](2020)在《ZS资产管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亚洲金融风暴中的1999年,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遗留呆坏账问题几乎无法解决,国务院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相继设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四大AMC”),负责收购、管理、处置对应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收购了四大行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为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2007年至2008年的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中国商业银行在2009年发放的四万亿形成大大量呆坏账自2012年开始暴露出又一次的银行不良贷款危机,同时地方金额机构风险问题逐步积累。因此国家逐步放开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条件,一大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AMC)应运而生。自1999年第一家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中国不良资产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逐渐形成“4+2+N+银行系”的市场化竞争格局。“4”指的是四大AMC;“2”指的是财政部和银保监会联合下文允许各省市自治区最多成立两家地方AMC(根据最新的监管政策允许,目前已有4个省份成立了3家地方AMC),系本文章研究的重点;“N”指的是国内未持牌的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参与的是二级市场及三级市场;2018年银监会为推进银行债转股市场化的进程,服务企业降低杠杆率,供给侧改革等多方需求,推出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目前已成立了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截至2018年末,地方AMC获监管批复的已有53家,在不良资产行业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目前对地方AMC研究并不多。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浙江省金融环境逐步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为助力浙江地方供给侧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13年ZS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全国首批5家、浙江省第一家地方AMC在杭州成立,5年多来,ZS资产管理公司在浙江省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累计收购不良资产债全本金超1800亿元,助力企业重组托管,转型升级,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认可。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比如业务扩张过猛、战略定位不明确、处置能力不足、缺乏完善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业务团队间竞争过于激烈等等。本文从ZS资产管理公司角度出发,通过采用PEST分析法分析公司所处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外部宏观环境,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机会大于威胁;通过对ZS资产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财务情况、业务体系、市场情况、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内部环境分析,得出内部优势大于劣势,企业若能够抓住机遇提升自身竞争力发展业务,可以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同时通过SWOT分析制定ZS资产管理公司的组合竞争战略,运用QSPM矩阵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适合ZS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战略为差异化竞争战略。确定竞争战略后,对战略制定进行细化分析,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差异化竞争战略可以对ZS资产管理公司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助力ZS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行业中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

裴仕彬[6](2019)在《美国辩诉交易演进中检察官的作用(1804-1970)》文中提出辩诉交易,英文“Plea Bargaining”,字面意思就是答辩的讨价还价。美国辩诉交易起源于19世纪初,从出现之初便招致种种质疑,在质疑声中,美国辩诉交易如今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本文意在对美国辩诉交易演进中检察官的作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考察、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社会学分析等方法,梳理美国辩诉交易演进过程的三个历史分段中检察官的作用、辩诉交易运行概况、主要交易模式,分析了美国检察官主导辩诉交易的原因,比较了美国辩诉交易和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异同,针对我国检察裁量权运行中存在问题,结合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提出从提高检察官适用认罪协商动力的角度完善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除了导论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美国检察官的演变及在辩诉交易兴起中的作用”分成四节。第一节是对美国检察官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考察。从“地理大发现”开始,美国本土的居民便呈现出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特点,其检察制度在不断变革中独具特色,英国普通法绝不是影响美国检察制度的唯一性力量。在美国,对美国检察官起源之争一直没有停过,早期北美殖民地的宗主国包括英、法、荷等国,宗主国的检察制度或多或少影响殖民地检察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因此,在对各种学说进行分析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殖民地时期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美国检察官制度是以英国普通法传统为主体,兼具大陆法系特征的混合体系。在数百年的发展中,美国检察官制度的演变脉络主要是刑事诉讼启动从私诉到公诉、检察官选任从任命到民选,检察体制从单轨制到双轨制。第二节主要对检察官适用辩诉交易的犯罪类型进行了分析。首先考察了19世纪前美国主要的犯罪类型与刑罚,该时期道德和宗教犯罪在刑法体系中占据重要作用,独立战争后刑法加强了对财产的保护,刑罚也出现轻刑化趋势。本文通过对马萨诸塞等地区的刑事案件进行梳理,酒类案件成为马萨诸塞州最先适用辩诉交易的案件类型。纽约、波士顿等城市的辩诉交易并非从酒类案件开始,而是在盗窃等财产犯罪中最先适用。由于对谋杀罪进行分级,谋杀等重罪案件也逐步可以适用辩诉交易。第三节探讨了立法对法官量刑裁量权进行限制。由于存在对权力的警惕,法官尽管获得了司法审查的权力,但是在1860年以前,最高法院适用司法审查的案例少之又少,法官裁量权一方面受到法典化运动带来的刑事立法成文化和制衡思想广泛传播的制约,另一方面在司法操作方面受到强制性量刑法令的约束,检察官作为行政部门不太起眼的角色,找到了法官裁量权行使的漏洞而在实践中不断使用辩诉交易。第四节进一步考察检察官进行辩诉交易的主要模式,美国检察官的定位和职权被认为是代表着正义、法律和秩序,代表人民和政府追诉犯罪。美国检察裁量权吸收了英国总检察长关于撤回起诉的主要内容,该权力不断演变为几乎不受司法审查的排他性权力。提出在内战之前,检察官进行辩诉交易可以使用的主要筹码有诉讼费用、过度指控等,检察官把撤回起诉的裁量权运用至辩诉交易程序中,指控交易便成为该时期主要的交易模式,在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检察官针对立法限制检察官不起诉便又在实践中使用中止诉讼的交易模式。第二章“美国检察官在辩诉交易广泛实践中的作用”共四节。第一节分析了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刑事立法增长而带来案件的增加。19世纪,美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移民潮以及西进运动等影响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事件,最终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频繁发生,政治日益腐败和低效,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经济发展的弊病,美国掀起了一股扩张刑事制定法的浪潮,大量带有刑事制裁的经济管制立法、社会立法、道德立法出现,检察官的指控职能不断扩大。第二节着重考察了联邦检察官职权的扩大和司法部的创立对检察官职权的影响。内战后行政权,尤其是以联邦总统为代表的行政权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联邦政府不断介入经济社会事务。联邦检察官的职权、人数及薪水均在增加,联邦检察官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尤其是联邦司法部的创设,司法部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司法部获得了官员账目、法官薪水分配、人事推荐权等监督法官的行政性权力。第三节介绍了进步主义运动对刑事司法运行的影响。社会有识之士为了揭露和治理社会经济等领域的问题,引发了一场进步主义运动。该运动对美国当时的政治、法律领域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该时期政治哲学发生了从立国时遵循的自然法原则向实用主义的转向。刑事司法领域也深受法学实用主义的影响,关于刑罚目的的讨论导致不定期制度、缓刑制度、假释制度和少年司法的确立和发展。同时,刑事司法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正当程序的勃兴、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使得庭审日益复杂化,控辩双方从经济的角度也必然倾向于选择辩诉交易。大陪审团固有的制度缺陷也导致其本身指控职能不断被削弱,为检察官行使裁量权进一步提供制度空间。第四节分析了内战后辩诉交易的变化和发展。由于美国政治的双轨制,本文分别考察了联邦和各州的辩诉交易的情况,辩诉交易案件主要发生在各州,各州辩诉交易的情况存在不平衡的情况。本文还选取了谋杀和酒类案件为例分析该阶段辩诉交易的特点,初步显示出政治因素的影响。辩诉交易的发展离不开法官,州法院对辩诉交易存在认同和质疑两种不同的意见,而联邦法院基本对辩诉交易持沉默态度。检察官利用新出现的缓刑、不定期刑和假释作为适用辩诉交易的工具。在具体的运行上,检察官的量刑权在扩大,检察官也利用犯罪形态和前科作为交易的手段与辩护律师谈判,辩诉交易对被告人的罚金刑影响更大,本文还分析了公众舆论对检察官是否选择辩诉交易的影响。第三章“美国检察官在辩诉交易得到合宪性认可中的作用”一共分为三节。第一节着重考察了对辩诉交易中检察官作用的理论探讨及反思,犯罪浪潮、司法丑闻的爆发以及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运用,由民间组织实施的犯罪调查通过案件分析和数据统计逐渐发现了隐藏在刑事司法过程中的辩诉交易现象,并提出改革检察制度的建议。20世纪20、30年代,很多学者根据犯罪调查报告公布的司法数据,对检察官裁量权作了更为细致和精深的研究,揭露存在的问题,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第二节讨论了检察官的广泛裁量权逐步得到法院确认的过程。在20世纪,商业犯罪、有组织犯罪和毒品犯罪等日益成为危害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毒瘤,检察官对上述犯罪类型不仅具有指控权力,还享有侦查调查权。法官在辩诉交易发展史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法官在一战后对辩诉交易的态度逐步发生转变,不再一味地否定,加大了对辩诉交易是否具有事实基础、答辩是否具有自愿性和是否获得有效法律帮助等方面司法审查力度,最终由联邦最高法院于1970年通过案例确认了辩诉交易的合宪性。第三节研究了一战后辩诉交易模式的细化。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司法界掀起一股正当法律程序革命的浪潮,权利法案条款实现联邦化。辩护制度在刑事案件的全覆盖促使公设辩护人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公设辩护人制度自身困境又进一步导致控辩双方乐于进行辩诉交易。在一战后,联邦和各州的辩诉交易的比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根据调查表明,检察官对辩诉交易的态度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辩诉交易制度也出现类型化的趋势,本文对谋杀犯罪、毒品犯罪、部队中犯罪、少年犯罪等类型案件中的辩诉交易进行了分析,并按照交易主体和交易模式不同对辩诉交易进行了类型化的探讨。第四章“美国检察官主导辩诉交易的原因探析”共分为三节。第一节简单介绍了辩诉交易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废除危机,并分析了国外对辩诉交易兴起的几种解释理论。第二节探究了辩诉交易之所以兴起于美国的特殊政治法律文化原因。肇始于殖民地时期塑造起来的契约精神和自治实践深刻影响了控辩双方和民众对辩诉交易的态度,控辩双方从内心认可协商解决刑事实体及程序的问题。分权理论和实践使得检察官在决定是否提起指控和如何指控具有排他性的权力,在辩诉交易中行使的是准司法权。本文认为,检察官采用选举制对检察官刑事诉讼的微观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检察官处理刑事案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其选举利益的需要。第三节通过运用庞德社会控制的法社会学基本原理对检察官倾向于适用辩诉交易进行了分析。辩诉交易兴起和发展的19世纪也正是美国工业化、大量移民的时期,人口的变迁与辩诉交易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普选制,组织的影响日益扩大,检察官必然会为了保护社会人力资本倾向于采用辩诉交易。19世纪,社会冲突不断深化,检察官也通过辩诉交易中“从宽机制”予以应对,缓和了社会组织之间的紧张关系。第五章“美国辩诉交易演进中检察官的地位对我国的启示”共分为四节。第一节在比较了中美两国检察官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不同定位后,重点分析了我国检察机关宪法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检察机关控权型的法律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措施的法律效力和司法权威。第二节重点研究了美国检察官裁量权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美国检察官享有几乎绝对的起诉裁量权,但是,美国检察官行使裁量权也受到内部裁量政策和案例法上抗辩事由的约束。本文考察了我国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检察裁量权的变迁,分析我国裁量权存在的行使界限不清等问题,提出以公共利益标准重新塑造我国检察裁量权的行使边界,构建保障检察裁量权依法独立行使的机制。第三节分析了检察官进行辩诉交易的司法审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并对美国在司法审查中秉持的合宪性推定进行了研讨,提出我国一方面建立刑事司法中的合宪性推定原则,另一方面构建以自愿性为核心的认罪认罚司法审查机制。第四节对辩诉交易制度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异同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本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检察官在适用认罪认罚协商程序时面临协商成本过高、存在职业风险等动力不足问题。总结出我国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制度中的定位,并以新刑事诉讼法新增的认罪认罚中特殊不起诉制度为例,细化在特殊不起诉中公共利益衡量原则的具体适用规范。本文提出从突出控辩双方的主体地位、提高协商主体的决策能力、落实庭审实质化和构建认罪认罚协商的“契约”秩序等方面增强检察官适用认罪认罚协商的动力。

杜越[7](2019)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红杉国家公园建立及扩建的历史考察》文中认为加州红杉作为美国的珍稀树种有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19世纪后期,加州红杉成为人们眼中建筑木材的首选,一时间吸引了成批木材商前来采伐。由此,追求经济利益的木材商与红杉保护者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和斗争。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博弈之后,红杉国家公园最终于1968年正式建立。作为美国20世纪60-70年代重要的环保成果,红杉国家公园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红杉保护斗争的历史进程为叙述脉络,追溯红杉国家公园建立的历史背景,木材商、红杉保护者及政府之间的博弈,以红杉国家公园的建立和发展及管理体系的完善为重点,分析红杉国家公园建立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全文分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在综述国内外学界关于加州红杉保护运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正文部分由四章组成,主要考察了加州红杉林保护运动的历史进程: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加州红杉林的价值及其特点,并对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加州红杉林保护运动兴起与初步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追溯。第二章以20世纪60年代红杉国家公园的创建为核心,考察了建立红杉国家公园的曲折历史过程。在木材公司及林业局等多方利益团体及环保组织之间以及在参议院、众议院听证会上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反复博弈之后,最终国会于1968年通过《红杉国家公园法案》,据此建立了红杉国家公园。第三章主要探究了20世纪70年代红杉林保护运动的发展情况,并考察了红杉国家公园管理规范化及扩建的历史过程。第四章主要对红杉国家公园的建设进行了评析。首先肯定了建立红杉国家公园的历史意义;其次指出了红杉国家公园的局限性。结语部分在通过对全文核心内容及观点的归纳基础上,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及提升。

孙杨[8](2019)在《中信证券跨境并购里昂证券案例分析》文中认为近几年,我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展海外业务,不断扩展海外业务是各大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必然选择。我国的证券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适应经济的发展不断优化其业务结构,并浩浩荡荡加入到海外并购的队伍中来。通过开展跨境并购,企业的业务范围扩大,获得协同效应,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本文选取中信证券跨境收购里昂证券的案例进行分析,因为中信证券是境内第一家全资进行跨境并购的券商,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期望能为中国的证券公司未来的跨境并购活动提供借鉴和参照。本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案例介绍,主要介绍了案例中的并购方中信证券以及其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以及被并购方里昂证券的基本情况,接着简短叙述并购的大致过程。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对案例中开展并购的动机、价格、风险以及并购的绩效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并购过程中涉及的并购价格,并购风险中的文化整合风险进行了具体分析。对中信证券开展跨境并购活动的绩效则进行了重点分析:首先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中信证券开展海外并购活动的绩效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财务指标对跨境并购活动的中长期绩效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建议。即,我国的证券公司在开展海外并购活动前需要明确本公司的战略目标,同时对于跨境并购的动因也需要全面分析;在开展并购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依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战略谨慎地选取需要并购的标的;我国的证券公司在跨境并购活动结束后注重后期的整合工作,如文化,人力资源以及财务的整合等。对海外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整合风险应妥善处置并给与足够的重视。

方晨[9](2017)在《詹姆斯·W·凯瑞的新闻历史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詹姆斯· W·凯瑞的新闻历史观是国内学界长期忽略的一个问题。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研究它具有两个面向的意义:其一,通过纵向的历时性梳理,廓清他的新闻史观在美国新闻史研究中的价值与作用,总结与评估其知识贡献;其二,通过横向的共时性梳理,理解凯瑞在美国文化研究中所贯穿着的历史的、阐释的、批判的研究方法。遵循这样的思路,本文提出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凯瑞的新闻史观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经过了怎样的变化?第二,新闻史观与凯瑞的其他思想间具有怎样的关联,如何理解新闻史观在其学术思想中的作用与地位?第三,凯瑞的新闻史观对美国当代新闻史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的理论如何影响后续的延伸与讨论?本文通过思想史、观念史的考察,试图首先勾勒凯瑞新闻历史观的思想内涵与发展脉络,进而回答后续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主体分为六章,前三章讨论了凯瑞的新闻历史观的概念、历史语境与变化路径。后三章讨论他的新闻史观与美国文化研究之联系、对当代美国新闻史研究之贡献与影响。本文认为,凯瑞提倡的是以研究报道者如何建构新闻文本、如何展现当时社会人们“感觉的结构”的文化史路径。它摒弃了传统的白人精英主义史观,是对美国传统进步主义新闻史书写的反动。在借鉴了诸多批评建议后,凯瑞又将新闻“文化史”概念拓展为新闻“文化一实践史”,进一步强调了新闻史关注平民、强调民众通过对话建构新闻史的研究取向。作为美国公共新闻学的主要倡导者,凯瑞还从新闻与政治、新闻与经济、新闻与文化三个层面批判了占美国主流地位的“自由—多元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民主自由的对话,新闻的本质作用不是传递信息而是维系与巩固人们生存发展的共同体——我们自己创造的文化。故而,新闻史的书写也必然遵循“新文化史”的路径。由新闻文化史的核心思想出发,本文认为,在凯瑞的美国文化研究中贯穿着的就是文化史的研究思路,体现在对传播技术、传播本质、新闻教育等问题的研究中。在传播技术研究中,凯瑞强调正视传播技术带来了正负两面的文化效应,警惕技术拜物教;在传播本质研究中,他强调传播的文化/仪式本质而纠正了传播传递观偏向;在新闻教育研究中,他强调其人文主义本质,批判功利主义与技术至上的教育观念。凯瑞的新闻史观还启发与推动了当代美国新闻史研究的发展。遵循凯瑞文化史开放、多元、平民的特征,当代美国新闻史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其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取向:一是以继续以“新闻”为中心,填补传统辉格史研究之空白,延伸新闻史研究之脉络。主要体现在大卫·诺德(DavidNord)的新“新闻建制史”、“新闻阅读史”、汉诺·哈特(Hanno Hardt)的“新闻劳工史”以及妇女新闻史、黑人新闻史、印第安新闻史等分支。二是将新闻看作社会的一个部分,以社会整体为中心,讨论新闻作为一个因素对社会发展之影响。其研究主要体现在传播技术史研究、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的“媒介社会史”等分支。乔治·尼禄(John Nerone)试图整合两种取向,主张将这些内容都囊括其中,将“新闻史”发展为当代“媒介史”。基于以上讨论,本文认为,凯瑞新闻文化史观之贡献在于:一是推动了美国新闻史研究的“文化转向”;二是解放了新闻史研究的思路。他的学术思想体现了将历史、当下与未来融合的思想,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富有“社会学想像力”的研究。国内的新闻史研究可以以凯瑞的思路为借鉴,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反思与重构自己的新闻史研究。

周永林[10](2017)在《金融科技:新金融生态下的机遇与挑战》文中指出随着国家"互联网+"及"双创"战略深入推进,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现代科技与旺盛的金融需求相结合,迸发出了巨大的创新动力,我国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金融科技"在我国迅速走红。然而"金融科技"有时有一种让人雾里看花的感觉,虽然美丽却不甚了然。

二、基金领地闯入信托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金领地闯入信托产品(论文提纲范文)

(2)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
        1.2.1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整体的变革
        1.2.2 网络时代科研模式的变革
        1.2.3 网络时代基于大数据科研方式的变革
        1.2.4 网络时代出版模式趋势分析
        1.2.5 开放共享背景下科学活动面临系列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从Science 1.0到Science 2.0
    2.1 小科学与大科学
        2.1.1 从小科学时代到大科学时代
        2.1.2 科学发展对信息载体需求的变化
    2.2 信息载体变革与Science 2.0的提出
        2.2.1 纸媒到Web 2.0: 载体发展过程存在阶段性质变
        2.2.2 载体的质变对科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2.2.3 网络逐渐已经成为科学活动的主流载体
    2.3 Science 2.0时代科学活动新特征
        2.3.1 使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
        2.3.2 使成果交流走向全程探索
        2.3.3 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
    2.4 小结
第3章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过程的新变化
    3.1 网络时代科研主体的新变化
        3.1.1 独立主体内涵的丰富
        3.1.2 不同主体联系的增强
        3.1.3 协作主体交流的拓展
        3.1.4 创造主体格局的突破
    3.2 网络时代数据处理的新演化
        3.2.1 数据采集走向自动化
        3.2.2 数据存取实现即时化
        3.2.3 数据分析呈现协同化
        3.2.4 数据处理尝试智能化
    3.3 小结
第4章 网络时代科学成果发布的新趋向
    4.1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舞台:网络预发布平台的建立与推广
        4.1.1 纸媒预发表的瓶颈
        4.1.2 网络预发布平台的建立——以物理学arXiv为例
        4.1.3 网络预发布平台的推广——以PeerJ Preprints和bioRxiv为例
        4.1.4 网络预发布平台与期刊共存
    4.2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途径: 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现和发展
        4.2.1 开放获取期刊旨在打破访问权限
        4.2.2 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步履维艰
        4.2.3 开放获取期刊是新希望还是乌托邦?
        4.2.4 开放获取期刊的未来: 资本和价值的共生
    4.3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模式: 基于网络本体成果发布的探索
        4.3.1 去中心化: 人人皆可随时发表
        4.3.2 去期刊化: 随时随地皆可发表
        4.3.3 未来: 一条微博可能就是你的学术成果
        4.3.4 科学评价和认可机制的再造
    4.4 小结
第5章 网络时代科学成果传播的新问题
    5.1 开放获取的功与过
        5.1.1 需与传统商业期刊出版体系相抗衡
        5.1.2 在与资本不断斡旋中出现偏差
        5.1.3 在对传统功能地解构中不断重构
    5.2 传播方式的“是”与“非”
        5.2.1 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论文也算侵权?
        5.2.2 Sci-Hub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5.2.3 出版商的权利比分享研究的利益更重要?
    5.3 谁来确认优先权
        5.3.1 科研主体多元化所导致的优先权归属难题
        5.3.2 科研过程开放化所造成的优先权判定疑难
        5.3.3 信息载体的升级导致科学创意及成果发布方式的变化
        5.3.4 成果发布渠道的多样化导致优先权确认机制的变化
    5.4 在线科学信息价值的判定疑难
        5.4.1 传统同行评审机制频繁失效导致判定失真
        5.4.2 传播方式多样化导致依据出版的评判标准失效
        5.4.3 传播内容多样性亟待建立新的过滤机制
        5.4.4 网络时代的过滤机制由谁重构: 从同行评审走向全面过滤
    5.5 小结
第6章 网络时代科学评价机制的新挑战
    6.1 默顿理想的背离
        6.1.1 “普遍主义”遭破坏
        6.1.2 “公有性”被侵犯
        6.1.3 “无私利性”的缺失
    6.2 科学计量评价的新机遇: 替代计量学
        6.2.1 矫正传统评价机制带来的“马太效应”
        6.2.2 推动论文评价指标走向“多元即时透明”
        6.2.3 构建面向科研全程的个人学术影响力评价体系
    6.3 科学奖励机制的新内容: 基于科研产品的全面认定
        6.3.1 从科研成果走向科研产品
        6.3.2 最大限度地激发集体在科研全程地全面合作
        6.3.3 从个体成果认定到产品认证集成
    6.4 小结
第7章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与应对
    7.1 科学活动在线化与科学协作创新的演变
    7.2 成果发布网络化与在线交流系统的构建
    7.3 信息动态交互与优先权和过滤机制的再造
    7.4 评价方式变化与科学社会运行机制的调整
    7.5 在危机与变革中走向科学活动新常态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国民政府战时液体燃料统制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创新之处与不足
    四、研究内容
    五、概念说明
第一章 战前液体燃料统制的萌芽与实践
    第一节 液体燃料问题的显现与国人认知
    第二节 液体燃料统制的初步尝试
    第三节 “进口替代战略”的起步
第二章 战时液体燃料统制机构的设立与改革
    第一节 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的设立与完善(1938-1940)
    第二节 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改隶运输统制局(1940-1942)
    第三节 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的调整与改革困境(1943-1945)
第三章 战时石油进口统制与“石油外交”
    第一节 石油进口统制政策的变化
    第二节 苏联石油援华
    第三节 争取美国援助
    第四节 英国石油援华的限度
第四章 国民政府与战时液体燃料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 石油工业的发展与困境
    第二节 酒精工业的繁荣与危机
    第三节 植物油炼油工业的契机与瓶颈
第五章 液体燃料价格统制中行业与政府的博弈
    第一节 玉门汽油定价问题的博弈
    第二节 国产动力油料评价制度的实施与影响
    第三节 国营、民营酒精业与液委会的博弈
第六章 战时液体燃料的分配与消费统制
    第一节 以军用为导向的分配制度
    第二节 节约汽油运动
    第三节 查缉私油
第七章 战时液体燃料统制的特点与评价
    第一节 液体燃料统制的特点
    第二节 液体燃料统制的评价
结语
    一、国民政府统制液体燃料的路径
    二、液体燃料统制中的政府与行业
    三、资源与战争的辩证关系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4)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动因、风险及绩效研究 ——以招商蛇口CMB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资产证券化动因研究现状
        1.2.2 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现状
        1.2.3 资产证券化绩效研究现状
        1.2.4 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研究现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框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述
        2.1.1 长租公寓及其运营模式
        2.1.2 资产证券化及其运作机制
        2.1.3 CMBS及其操作方式
    2.2 理论基础
        2.2.1 优序融资理论
        2.2.2 风险隔离原理
        2.2.3 资产重组原理
        2.2.4 信用增级原理
3 招商蛇口CMBS案例介绍
    3.1 招商蛇口公司简介
        3.1.1 招商蛇口基本情况介绍
        3.1.2 招商蛇口有关股权结构介绍
    3.2 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运营情况介绍
    3.3 招商蛇口长租公寓CMBS项目介绍
        3.3.1 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结构介绍
        3.3.2 参与交易相关各方介绍
        3.3.3 交易结构及交易概述
        3.3.4 招商蛇口CMBS产品运作机制
4 招商蛇口CMBS案例分析
    4.1 招商蛇口CMBS项目基础资产分析
        4.1.1 基础资产池的基本情况
        4.1.2 基础资产未来预期现金流情况
    4.2 招商蛇口CMBS项目交易特点分析
        4.2.1 目标项目租金收入稳定
        4.2.2 交易结构安排较为合理
        4.2.3 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本息超额覆盖
        4.2.4 招商蛇口充当差额补足义务人及售回承诺人
        4.2.5 目标物业抵押和租金收入质押
    4.3 招商蛇口发行CMBS产品动因分析
        4.3.1 国家政策的有利支持
        4.3.2 有效的融资渠道受限
        4.3.3 有稳定的租金流作为支持
        4.3.4 保持行业内品牌竞争优势
    4.4 招商蛇口CMBS产品主要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4.4.1 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4.4.2 与资产支持证券相关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4.4.3 与专项计划管理相关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4.5 招商蛇口CMBS产品发行绩效分析
        4.5.1 专项计划质押租金收入较为稳定
        4.5.2 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运营能力有所提高
        4.5.3 发行利率偏低,实现了较低成本融资
        4.5.4 提前变现租金收益,优化公司负债结构
        4.5.5 借助于增信机制,CMBS产品获得了超额认购
5 招商蛇口CMBS案例结论与启示
    5.1 招商蛇口CMBS案例结论
        5.1.1 成为我国第一单储架式长租公寓CMBS
        5.1.2 CMBS开辟了融资新径,降低了融资成本
        5.1.3 CMBS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流动性
    5.2 招商蛇口CMBS案例启示
        5.2.1 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是进行风险隔离
        5.2.2 能产生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更适合证券化
        5.2.3 CMBS产品需要回归资产支持证券的本质
        5.2.4 商业物业CMBS有助于推动房地产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5)ZS资产管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战略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一、竞争战略相关理论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ZS资产管理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第一节 ZS资产管理公司现状
    第二节 ZS公司—外部宏观环境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二、经济形势分析
        三、社会环境分析
        四、技术分析
    第三节 ZS公司—行业环境五力模型分析
        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分析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三、不良资产行业新入者分析
        四、不良资产行业替代品分析
        五、同业竞争者分析
    第四节 ZS资产管理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一、ZS公司组织架构分析
        二、ZS公司财务情况分析
        三、ZS公司业务体系分析
        四、ZS公司市场情况分析
        五、ZS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六、ZS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
第三章 差异化竞争战略选择与制定
    第一节 ZS公司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第二节 竞争战略比较分析
    第三节 竞争战略选择
    第四节 差异化战略制定
        一、深耕不良资产主业,提升资产处置能力
        二、优化业务结构,开展差异化创新服务类业务
        三、整合资源,强化合作
第四章 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 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一、提升不良资产处置端能力
        二、扩展业务范围
    第二节 差异化战略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企业治理机制
        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三、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监督体系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五、建立公司研究体系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美国辩诉交易演进中检察官的作用(1804-197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概念辨析
第一章 美国检察官的演变及在辩诉交易兴起中的作用
    第一节 美国检察官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美国检察官制度起源之争
        二、私诉到公诉
        三、任命到民选
        四、单轨制到双轨制
    第二节 检察官适用辩诉交易的犯罪类型
        一、19世纪前美国主要的犯罪类型与刑罚
        二、19世纪早期辩诉交易的案件类型
        三、适用辩诉交易的其他案件类型
    第三节 法官的量刑裁量权受到立法的限制
        一、法典化运动
        二、强制性量刑法令
    第四节 检察官进行辩诉交易的主要模式
        一、普通法文化下的检察官裁量权
        二、检察官进行交易的主要筹码
        三、辩诉交易的基本模式
第二章 美国检察官在辩诉交易广泛实践中的作用
    第一节 不能承受之重——案件量的不断增长
        一、美国工业社会的繁荣与困境
        二、检察官刑事指控职能在增加——制定法的膨胀和刑法的扩张
    第二节 联邦检察官职权的扩大与司法部的创立
        一、内战后联邦权力的扩大
        二、联邦检察官的扩容和地位的提高
        三、联邦司法部的设立
    第三节 进步主义运动对刑事司法运行的影响
        一、进步时代法学思潮的兴起
        二、实用主义在司法领域的兴起和发展
        三、进步主义时代刑事司法领域的变革
    第四节 内战后辩诉交易的变化和发展
        一、辩诉交易的基本情况
        二、法官对辩诉交易的矛盾态度
        三、进步主义时代刑罚改革对辩诉交易的影响
        四、检察官进行辩诉交易的新变化
第三章 美国检察官在辩诉交易得到合宪性认可中的作用
    第一节 对辩诉交易中检察官作用的理论探讨及反思
        一、20世纪20年代犯罪报告对检察官裁量权的评论
        二、20世纪20、30年代学者对检察官裁量权的研究与反思
    第二节 检察官的广泛裁量权逐步得到法院确认
        一、检察官在控制犯罪中的作用在增加
        二、法院对检察官进行辩诉交易态度的转变
        三、法院加大对辩诉交易的司法审查
        四、联邦最高法院对辩诉交易的正式确认
    第三节 检察官进行辩诉交易模式的细化
        一、正当法律程序革命的影响
        二、公设辩护人制度与辩诉交易
        三、检察官交易模式的类型化
第四章 美国检察官在辩诉交易演进中占主导作用的原因探析
    第一节 检察官主导辩诉交易的原因理论研究现状
        一、辩诉交易废除危机
        二、检察官主导辩诉交易的若干解释理论
    第二节 传统的政治法律实践
        一、美利坚民族基因——契约精神
        二、分权思想在美利坚的落地生根
        三、选举制的全局性影响
    第三节 检察官进行辩诉交易的社会学解析——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
        一、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
        二、社会控制视角下的检察官与辩诉交易
第五章 美国辩诉交易演进中检察官的作用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美国检察官的定位
        一、美国检察官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定位
        二、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及现状
        三、改革思路
    第二节 美国检察官裁量权的演变
        一、美国检察官裁量权的自由与限制
        二、我国检察官裁量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检察裁量权的路径
    第三节 检察官进行辩诉交易的司法审查
        一、辩诉交易中司法审查的合宪性推定原则
        二、构建我国认罪认罚司法审查制度
    第四节 美国检察官在辩诉交易中的作用对认罪认罚制度的启示
        一、辩诉交易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比较
        二、认罪认罚协商制度中检察官面临的困境
        三、关于认罪认罚制度中检察官作用的思考——以特殊不起诉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7)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红杉国家公园建立及扩建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基本内容与现实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概况
        0.2.1 国外研究概况
        0.2.2 国内研究概况
    0.3 论文的创新之处
1 加州红杉林概况及红杉国家公园建立的历史背景
    1.1 美国加州红杉林的概况
        1.1.1 加州红杉的进化史及其分布
        1.1.2 加州红杉林中的生物群落
        1.1.3 加州红杉的特点及其价值
    1.2 红杉国家公园建立的历史背景
        1.2.1 加州红杉林的采伐及林地买卖
        1.2.2 红杉保护运动的兴起与环保组织的努力
        1.2.3 红杉保护运动的发展
2 20 世纪60 年代的加州红杉林及红杉国家公园的建立
    2.1 20 世纪60 年代初期的加州红杉林
        2.1.1 加州红杉林面临的威胁
        2.1.2 采伐者与保护者之间的矛盾
    2.2 红杉国家公园的建立
        2.2.1 建立红杉国家公园的提议及围绕公园选址问题的争议
        2.2.2 木材公司对建立红杉国家公园的抵制
        2.2.3 不同红杉国家公园议案的提出及争议
        2.2.4 1968 年《红杉国家公园法案》的通过与红杉国家公园的建立
3 20 世纪70 年代红杉国家公园的扩建与管理体系的完善
    3.1 红杉国家公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1 木材公司对红杉国家公园的威胁
        3.1.2 内政部混乱的公园管理体系
    3.2 红杉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的完善——塞拉俱乐部诉内政部案
        3.2.1 塞拉俱乐部对内政部提起诉讼
        3.2.2 内政部的行动
        3.2.3 法院最后的判决
    3.3 1978 年《红杉国家公园扩建法案》的通过及国家公园的扩建
        3.3.1 红杉国家公园扩建议案的提出及争议
        3.3.2 对木材业劳工的安置及扩建法案的最终通过
4 建立红杉国家公园的意义及局限
    4.1 红杉国家公园建立的意义
        4.1.1 促进了美国国家公园建设及管理体系的完善
        4.1.2 促进了美国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
        4.1.3 增强了公民对环境的监督力度
        4.1.4 提高了美国民众保护生态完整性及荒野的意识
    4.2 红杉国家公园的局限
        4.2.1 红杉国家公园的妥协性
        4.2.2 红杉国家公园造成的经济影响
        4.2.3 红杉国家公园管理体系中对木材公司缺乏监督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信证券跨境并购里昂证券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0.2.1 国外文献综述
        0.2.2 国内文献综述
    0.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0.3.1 研究方法
        0.3.2 研究内容
    0.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 中信证券跨境并购里昂证券的案例介绍
    1.1 并购双方的基本信息
        1.1.1 并购方中信证券的基本信息
        1.1.2 被并购方里昂证券的基本信息
    1.2 并购过程
2 中信证券跨境并购里昂证券案例分析
    2.1 跨境并购动因分析
        2.1.1 自身发展的需要
        2.1.2 获得协同效应
    2.2 跨境并购的价格分析
        2.2.1 并购的价格分析
        2.2.2 市净率(P/B)分析
    2.3 跨境并购的风险
        2.3.1 估值风险
        2.3.2 人力资源整合风险
        2.3.3 文化整合风险
        2.3.4 财务整合风险
    2.4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并购绩效分析
        2.4.1 事件研究法简述
        2.4.2 数据的选取与绩效评价
    2.5 基于财务指标法的绩效分析
        2.5.1 偿债能力分析
        2.5.2 营运能力分析
        2.5.3 盈利能力分析
        2.5.4 成长能力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
        3.2.1 明确并购动因和发展战略
        3.2.2 依据发展战略谨慎选择并购标的
        3.2.3 注重并购后的整合
参考文献
致谢

(9)詹姆斯·W·凯瑞的新闻历史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2、詹姆斯·W·凯瑞的新闻历史观
    2.1 詹姆斯·W·凯瑞的“人生底色”
    2.2 凯瑞新闻历史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2.3 凯瑞新闻文化史观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2.4 学界对新闻文化史之讨论与批评
    2.5 凯瑞的回应:从新闻文化史到新闻实践史
    2.6 本章小结
3、凯瑞新闻历史观的多维分析
    3.1 新闻与政治:新闻史是描述民主的历史
    3.2 新闻与经济:新闻史是祛除商业的历史
    3.3 新闻与文化:新闻史是回归文化的历史
    3.4 本章小结
4、新闻史观与凯瑞其他思想之关系
    4.1 新闻史观与媒介技术研究
    4.2 新闻史观与传播仪式观研究
    4.3 新闻史观与新闻教育研究
    4.4 本章小结
5、凯瑞新闻史观与当代美国新闻史研究
    5.1 凯瑞新闻史观的历史坐标与发展维度
    5.2 乔治·尼禄(JOHN NERONE)的媒介史研究
    5.3 大卫·诺德(DAVID NORD)的阅读史研究
    5.4 汉诺·哈特(HANNO HARDT)的新闻劳工史研究
    5.5 本章小结
6、结语:凯瑞新闻史观的知识贡献与观念反思
    6.1 基本结论:对序言问题的回答
    6.2 “社会学想像力”:凯瑞学术思想再认识
    6.3 凯瑞新闻史观的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0)金融科技:新金融生态下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追踪金融科技发展历程
厘清金融科技涵义
管窥金融科技生态
应对金融科技挑战

四、基金领地闯入信托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 ——以三江源杂多县昂赛乡为例[D]. 王妍.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2]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D]. 吴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国民政府战时液体燃料统制研究(1937-1945)[D]. 梁坤.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动因、风险及绩效研究 ——以招商蛇口CMBS为例[D]. 王安祥.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5]ZS资产管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郑菲菲.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6]美国辩诉交易演进中检察官的作用(1804-1970)[D]. 裴仕彬.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7]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红杉国家公园建立及扩建的历史考察[D]. 杜越. 辽宁大学, 2019(01)
  • [8]中信证券跨境并购里昂证券案例分析[D]. 孙杨. 辽宁大学, 2019(01)
  • [9]詹姆斯·W·凯瑞的新闻历史观研究[D]. 方晨.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 [10]金融科技:新金融生态下的机遇与挑战[J]. 周永林. 金融电子化, 2017(02)

标签:;  ;  

基金版图闯入信托产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