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股份合作制,构建农村卫生发展新机制

实施股份合作制,构建农村卫生发展新机制

一、实行股份经营合作制 构建农村卫生发展新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涛[1](2021)在《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逻辑及创新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继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之后又一次制度变迁。到2020年底全国已有近八成地区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核心任务,剩余20%左右未改革农村地区将于2021年收官完成。那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首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改革的内在逻辑与特征何在?方式又是什么?农村改革仅是手段,发展集体经济才是最终目的。那么改革的创新发展空间何在?面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力求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视角给予解释,并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为基层持续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因此,对产权制度改革逻辑和创新发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作者2018年—2020年对11省(市)18县(市、区)的实地调研,采用座谈、深度访谈、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获取的资料,基于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框架下,综合运用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产权科层结构模型研究方法,主要研究:第一,基于科层视角理论剖析产权制度改革。第二,阐释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与特征。基于11省(市)18县(市、区)的调研从清产核资及量化资产、界定成员等各环节和试点的整个过程阐释本轮(2015年以后)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与特征。第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框架并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和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典型案例分析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第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即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新方式。以陕西省高陵区等四个地区为例,重点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联营制‖创新发展路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农村集体资产―嵌套性‖规则体系及其双向互动机制说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首先要明确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采用产权科层理论分析发现,(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权科层规则构成―嵌套性制度体系‖,通过正向促进和反向反馈的双向机制形成动态良性循环制度体系,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改革与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产权改革产权科层结构在国家主体这一科层存在差异。第二,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是核查资产—确定资产主体—以股权形式分配到人—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内在逻辑是集体组织成员化、集体资产资本化,资本(财产)随成员走,成员随股份走。(1)界定成员:确定了产权制度改革的主体。(2)产权制度改革最根本的步骤是清产核资。产权制度改革具备目标任务结构层层深入,制定的相关政策富有弹性,以及评估体系系统性整体特征。但也不能忽视政策试点方式―政策势差‖带来―副作用‖的可能性。第三,制度环境是影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制度环境的动态变化引致―潜在收益‖的产生,为创新制度提供可能性。多层次主体协作结构是决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高度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多层次参与主体尤其是初级行动团体通过识别―潜在收益‖、判断制度变迁成本收益的高低、选择制度变迁方式等一系列操作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新均衡,进而获得―潜在收益‖。多层次主体参与产权制度改革,各主体各司其职高效协作,一方面高质量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另一方面―捕获‖最大量制度绩效。根据经验以及所处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均衡的程度和原因敏感度不同,以此形成差异化制度变迁方式。本研究借鉴杨瑞龙等(2000)和吴红宇(2004)阐释的对我国制度变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制度变迁模式分析两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式。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属于复合型;来安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属于单一型。第四,―联营制‖创新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即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关键是突破村(组)本身的封闭性,前提条件是产权归属清晰,借助置换或整合手段使集体资产形成规模效应,并运用规模效应和政策倾斜形成虹吸效应吸引社会企业入驻,并将农村资产以股份形式加入涉农龙头企业、村(组)与村(组)合作、村企联合建设、扶贫开发等多种方式联合发展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创新使农村地区形成广义上的经济增长极,通过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由内向外扩散带动经济发展。但四种创新发展模式存在各自的不足,其他地区在借鉴时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与所选模式的契合性,以便发挥各种模式的优势。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得到如下政策启示: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加强集体组织带动作用;构建动态政策支持保障系统,发挥产权制度改革的外溢效应;全面开展配套改革,形成农村综合改革联动效应;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产权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等多项政策启示。

李慧娟[2](2020)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显着提高,也揭示了下一阶段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指城乡发展中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019年4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成熟定型。并且提出从具体方面入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此前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和实践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还没有全面深入地展开。本论文在吸取国内外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全面、深刻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的措施和体制设想。本论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世界发达国家走向城乡融合的成功经验,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表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之重要性。第二,阐明并且分析国内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出现和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三,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本论文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体制的构建要从公共要素、公共资源和经济多元化三个方面入手。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中,提出了实现城乡融合的具体方案;列宁的城乡融合思想详细阐述了城乡融合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措施;毛泽东城乡融合思想的实现措施,世界发达国家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论文从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和问题出发,以期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构建能够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希望对我国更快更好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能有一些参考价值。

田莉[3](2020)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但是现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却越来越不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制约着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步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资产归属不明晰、参与经营活动的法人地位不清楚、保护农村集体产权权益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得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村改革的进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农村现行产权制度已不能适应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需要,推动河北省内城乡融合发展亟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有利于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对于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效率,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河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3年-2016年开始为试点探索阶段,从2017年-2018年为试点推广阶段,第二阶段从2019年-2020年为全面铺开阶段。从当初的改革试点村到2019年的改革试点省份,河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现实的困境和问题,特别是进入推广阶段以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才真正进入深水期和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本文以河北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河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进行实地调研和剖析,以发现制约河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存在的原因,同时借鉴全国各地相关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找到破解河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瓶颈的方法和路径,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促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有序健康发展。本文从绪论到结语共分八部分,其中核心内容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我国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动因。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简要介绍了促使我国进行改革的动因,并梳理汇总国家层面推进改革的具体举措。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河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从出台文件、组建机构、加强宣传、强化指导等方面介绍了河北省在推进此项工作中的具体举措,并以双滦区、峰峰矿区、平泉市为代表,对河北不同地区改革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肯定了改革取得的良好成效。第三部分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生动力、集体股份权能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河北省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政府关注度、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集体资产管理运行、产权流转交易、乡镇政府职能与公有制经济形式等五方面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第四部分主要运用案例剖析与对比分析法,选取黑龙江省方正县、安徽省天水市、浙江省德清县等三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作为成功案例,对具体改革经验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出“合理确定股份合作模式,加强“三资”监督管理,完善资产股份权能”等三大启示,为河北省推动全面铺开试点改革提供借鉴。第五部分主要针对制约河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瓶颈和推进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从因地制宜分类推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提升集体经济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等五个方面对河北省健康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张铭芮[4](2020)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减贫的路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贫困阶段,在这个阶段,贫困特征由单维贫困走向多维贫困,由绝对贫困走向相对贫困。加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贫困人口多集中于农村地区,如何缓解农村地区贫困问题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充分肯定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缓解贫困方面的作用。本文从生计资本角度,利用产权理论、包容性增长理论等,构建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减贫路径的理论模型,并实地走访调研多个村庄,利用多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减贫的具体路径如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户的财产性收入,从而提高了农户的金融资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提高了农户的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了农户的金融资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村集体“统”的功能,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涓滴效应”惠及每一位集体经济成员;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方式,完善保障体系促进了农村贫困群体增收,促进包容性增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缓解了城乡相对贫困。本文借助多案例对上述理论进行验证,结论一致。本研究发现,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减轻贫困状况起到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其一,能够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振兴乡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数。其二,能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会治理职能,缓解农村内部贫困状况。

杜志雄,肖卫东[5](2019)在《农业规模化经营:现状、问题和政策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土地流转与集中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讨论相关重要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选择。研究发现,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改革以来,家庭经营型、股份合作型、工商租赁型土地规模经营稳步发展,服务带动型农业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尤其是,家庭农场日益成为集生产与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当前,农业规模经营还存在土地经营规模偏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土地流转"被流转"、流向不合理、土地租金显着上涨等突出问题。因此,加快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优化农村信贷供给政策,有效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经营主体风险保障水平;着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赵础昊[6](2019)在《农业现代化中的财政支持研究 ——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为例》文中认为当前中国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促进资源等重要生产要素向现代城市部门转移,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快速、平稳现代化路径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必然解决的重要问题。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农业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对农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农业财政政策,对于未来农业改革至关重要,需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加速农村土地流转进程,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主动向新型小城镇聚集。本文选择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为研究案例,该地树立了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规模农业转变新标杆,解决了农业极度分散与工厂高度集约的矛盾;探索了农村人口实现快速城镇化发展新道路,通过人口集中居住将农村人口安置在现代化的大型社区内,实现进城人员身份的快速切换;打造了绿色、生态的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经营新机制,既可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可追溯,又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增值;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搭建合作平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治理格局。农业发展实践往往领先于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的做法为例,从实践中总结、提炼适用于当前中国特别是传统农业主产区的现代化实现路径,即构建要素流动上土地、产业、人口,物化形态上安居园、创业园、培训园,发展路径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治理体系上政府、企业、社会四个层次上的三元互动机制,为未来中国农业改革方向提供有益探索,丰富当前农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通过该地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面临的发展障碍,凸显当前政策和理论研究的问题与不足,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提出当前农业财政政策调整的相关对策建议,创新农业补贴方式,改革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基本国情、适应国际规则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提高政策导向性和效能,包括粮食生产补贴功能由普遍增加粮农收入转向鼓励农业生产结构升级;转变农业补贴的方式和环节,由“补供给”转向“补供给”和“补需求”相结合;按照WTO规则要求,建立对市场扭曲作用小、导向性更强、起点公平的农业补贴“绿箱”政策;探索农业配套补贴方式;推动中国粮食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发和配置国际农业市场资源,构建符合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全球粮食供需网络。

卢晓静[7](2019)在《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广宗县为例》文中认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但由于资源开发不足、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可能会实现快速发展。由此,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贫困地区的必然选择。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扶持资金不断攀升,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尤其是对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明确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矛盾,摸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思考,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广宗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案例分析,并结合调查问卷及相关财务数据找出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由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农村集体经济概述。文章阐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关概念、理论和特征,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式。(2)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贫困地区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国家级贫困县-广宗县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广宗县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集体经营信心不足、农村集体经济缺乏造血功能、人力资本短缺和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发育不健全等问题及成因。(3)提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从选择集体经济增收方式,走以地生财之路,盘活集体资产,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优化农村集体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新华社[8](2018)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主要内容如下。目录前言第一篇规划背景第一章重大意义第二章振兴基础第三章发展态势第二篇总体要求

新华社[9](2018)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中提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主要内容如下。目录前言第一篇规划背景第一章重大意义第二章振兴基础第三章发展态势第二篇总体要求第四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五章发展目标第六章远景谋划第三篇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刘金新[10](2018)在《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农村处于普遍性绝对贫困之中,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到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为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1%。正如贫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返贫也一直与反贫困治理如影随形。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脱贫攻坚责任考核压力客观造成中国反贫困治理实践中的减贫数量要求与脱贫质量要求之间的矛盾,脆弱性脱贫时有发生。消除致脆因素,提高贫困户脱贫后的可持续生计能力,降低脱贫脆弱家庭的数量,减少返贫压力,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保障2020年小康社会质量的必要条件。论文以脱贫脆弱户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沿着历史到现实的维度,客观分析了脱贫攻坚时期中国反贫困治理中的返贫现象,认为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部分临时脱贫户,因生计资产不足、自我发展能力欠缺、村级整体贫困未根本改善,加上反贫困治理制度的基层实效,其脱贫后的生计仍存较大不可持续性,本质上仍属于贫困群体。论文分析了脆弱性脱贫的生成原因、生计现状,以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和中国反贫困治理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反贫困理论中的有益成分,提出了实现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分析脆弱性脱贫客观存在性贫困是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据不同角度,贫困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活贫困与发展贫困,生产性贫困和社会性贫困,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多种类型。导致贫困的原因往往也是引致返贫的原因,返贫被称为反贫困治理之谜,即原有贫困人口脱贫,新贫困人口又会产生,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可能包括原来已经脱贫的人口。中国对人类反贫困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同样在各个反贫困阶段存在返贫现象。随着中国脱贫攻坚进程的加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临近,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将大大减少,随后,因脆弱性脱贫造成的隐性返贫问题将上升为影响我国反贫困事业的最大威胁。当前的脆弱性脱贫主要表现为因病、因学、失业和经营失败型返贫等,具有隐蔽性、频发性、地域性和异质性特征。所以,应当客观对待返贫问题,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时期的脆弱性脱贫问题。二、探究脆弱性脱贫生成原因和测度方法脱贫脆弱性的生成既要回溯分析脱贫之前的贫困状态和致贫原因,还要分析脱贫过程中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以及脱贫后实现可持续生计目标的内外在制约因素。依据脆弱性脱贫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论文提出了贫困历史维度测度、生计资产状况测度、收入和消费信息测度、可持续生计能力测度、返贫持续时间测度五种测算脱贫脆弱程度的基本方法。认为,过去贫困不代表未来会贫困,但过去的贫困和未来的贫困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且过去经常贫困的农户在未来返贫的几率更大。因此,依据历史贫困状态,脱贫后再次返贫的次数和滞留贫困陷阱的时间,现有生计资产数量和质量,收入来源和结构,发展性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对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的敏感度,可以预测脆弱性脱贫发生的可能性和脆弱程度,从而推动反贫困政策前移。三、描述脱贫脆弱户生计现状生计是一种生活状态,脱贫脆弱户因生计资产不足、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对传统生计方式依赖性较大,可持续的替代生计方式未完全建立,整体处于由“旧”生计方式向“新”生计方式转变的过渡期,收入不稳定,收入来源单一,高收入占比少,家庭发展性消费占总消费支出偏低,非农性经营活动保守,在遭受外界不良环境冲击时极容易再次成为风险冲击受害者,经历由临时性脱贫到轻度贫困、由轻度贫困到深度贫困、从暂时性贫困到长期性贫困、从相对贫困到绝对贫困某一两阶段或多个阶段上的反复转变。纯农型脱贫脆弱户、兼业型脱贫脆弱户与非农型脱贫脆弱户,因生计策略不一样,在生计结果上也存在较大差异,非农型和前两种类型的脱贫脆弱户相比较,生计结果符合风险与收益正相关的经济学原理。社会制度、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市场决定作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是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外在环境。因适应和利用外在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以及消除家庭生计脆弱因素的意愿和能力不同,不同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的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实现程度也不一样。四、提出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实现路径脱贫脆弱户生计不可持续在现象上表现为生计资产短缺,其根本原因则是内生能力不足,外部帮扶难以形成有效牵引力。因此,需要从脱贫脆弱户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探究实现生计可持续的着力点。首先,脱贫脆弱户自身积极主动发展内生能力。主要依靠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实现家庭生计资本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其次,重建乡村促进脱贫脆弱户实现可持续生计。包括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传承乡村农耕文明,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盘活农村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培育农户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乡村整体富裕带动脱贫脆弱户实现生计的可持续。再次,加强制度设计,提高反贫困效率,形成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合力。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脱贫纠偏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建立适度(有限)普惠的扶贫制度和政府与市场协调发展的机制四个主要方面。

二、实行股份经营合作制 构建农村卫生发展新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行股份经营合作制 构建农村卫生发展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逻辑及创新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3.4 数据来源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献研究评述
    2.1 产权制度研究
    2.2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2.3 农村―三变‖改革
    2.4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措施及评价
        2.4.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措施
        2.4.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因素
        2.4.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评价
    2.5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总结
        2.5.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模式
        2.5.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5.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生问题的原因
        2.5.4 解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关键问题的路径
    2.6 相关文献评述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产权、农村集体产权
        3.1.2 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3.1.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2 理论基础
        3.2.1 产权理论
        3.2.2 科层制与自然资源产权科层理论
        3.2.3 制度变迁理论
        3.2.4 集体行动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背景与进展
    4.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
        4.1.1 农村地区集体发展存在多重问题
        4.1.2 财产性收入偏低但农民主动参与改革意识增强
        4.1.3 顶层制度设计和试点推动
        4.1.4 农村地区技术水平显着提升
    4.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历程
        4.2.1 探索改革阶段
        4.2.2 试点改革初始阶段
        4.2.3 试点扩大阶段
        4.2.4 ―扩面提速集成‖阶段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理论分析:基于科层视角
    5.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嵌套性‖规则特征
    5.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科层机理分析
    5.3 不同类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科层结构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内在逻辑与特征
    6.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内在逻辑
        6.1.1 清产核资及量化资产
        6.1.2 界定成员
        6.1.3 股权设置与管理
        6.1.4 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6.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三变‖改革二者关系
    6.3 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特征
        6.3.1 产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结构逐层递进
        6.3.2 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制定富有弹性
        6.3.3 产权制度改革评估体系极具系统性
        6.3.4 产权制度改革具有一定―政策势差‖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
    7.1 案例选取和基本情况
        7.1.1 案例选取
        7.1.2 案例基本情况
    7.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的案例分析
        7.2.1 复合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迁
        7.2.2 单一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迁
    7.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的案例启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联营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8.1 ―联营制‖内涵机理
    8.2 ―联营制‖实践探索
        8.2.1 ―联营制‖实践模式
        8.2.2 ―联营制‖深度解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五)不足之处
一、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
        1.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
        2.列宁城乡融合思想
        3.毛泽东城乡融合思想
    (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走向“成功”的基本经验
        1.城乡公共要素的实践经验
        2.城乡公共资源的实践经验
        3.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三)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二、中国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
        1.城乡公共要素配置现状
        2.城乡公共资源共享现状
        3.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现状
    (二)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城乡公共要素配置中出现的问题
        2.城乡公共资源共享中出现的问题
        3.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体制的构建
    (一)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体制
        1.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2.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体制
        4.建立健全农业投融资体制
        5.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制
        6.建立多层次农村资本市场体系
        7.建立农村科技普及体制
        8.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体制
    (二)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发展体制
        1.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体制
        2.建立健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体制
        3.建立城乡融合的文化事业发展体制
        4.建立城乡融合的劳动力就业体制
        5.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
        6.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社会保障服务体制
        7.建立城乡环境保护体制
        8.建立健全乡村规划管理体制
    (三)建立健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体制
        1.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
        2.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3.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
        4.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城乡融合发展
        2.农村集体产权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4.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二)理论基础
        1.产权理论
        2.治理理论
二、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沿革与改革动因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由来及发展
        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探索与完善
    (二)新时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
        1.城乡融合过程中农民根本利益保障不到位
        2.集体资产管理使用不规范导致流失严重
        3.农民利益诉求不一致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三)国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举措
        1.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2.由点及面开展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3.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三、河北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1.河北省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
        2.推进改革的政策与措施
    (二)省内不同地区实践经验分析
        1.承德市双滦区实践经验分析
        2.邯郸市峰峰矿区实践经验分析
        3.承德市平泉市实践经验分析
    (三)改革取得的成效
        1.完善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2.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力
        3.提高了村民财产性收入
        4.加速了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提升
        5.保证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6.奠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
四、河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改革存在的问题
        1.集体经济组织内生动力不足
        2.集体资产股权流转不成熟
        3.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混乱
        4.集体资产管理有风险
    (二)具体原因分析
        1.政府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关注不够
        2.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缺失
        3.乡镇政府职能越位与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制约
        4.缺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机制
        5.产权流转交易缺乏市场条件和经济基础
五、国内不同地区改革经验与启示
    (一)国内不同地区的改革经验
        1.黑龙江市方正县改革经验分析
        2.安徽省天长市改革经验分析
        3.浙江省德清县改革经验分析
    (二)改革经验带来的启示
        1.合理确定股份合作模式
        2.加强“三资”监督管理
        3.完善资产股份权能
六、推动河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分类推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1.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
        2.积极探索集体资源性资产股份合作
    (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
        1.规范财务管理
        2.加强平台建设
        3.强化审计监督
    (三)探索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多种途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2.拓宽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3.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应用试点
    (四)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机制
        1.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
        2.因地制宜探索政经分离
        3.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机制
    (五)完善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
        1.健全管理机制
        2.拓展股份权能
        3.规范产权交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减贫的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文献研究述评
    1.4 论文内容与框架
        1.4.1 论文框架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集体经济
        2.1.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1.3 相对贫困
    2.2 相关理论
        2.2.1 产权理论
        2.2.2 包容性增长理论
        2.2.3 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
第3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减贫路径的理论分析
    3.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
    3.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
    3.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集体收入分配方式调整
        3.3.1 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3.2 收入分配方式调整,促进贫困群体收入的增加
第4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减贫路径的案例分析
    4.1 多案例研究方法与设计
        4.1.1 多案例研究方法
        4.1.2 案例选择
        4.1.3 调研方法与调查对象
        4.1.4 数据收集
    4.2 多案例研究
        4.2.1 土地向企业集中,实现农户土地经营收入向资本收入的转变
        4.2.2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农户工资性收入水平提高
        4.2.3 集体收入分配方式调整,实现改革红利普惠低收入群体
        4.2.4 案例总结
第5章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减贫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产权权能关系
        5.1.1 加强清产核资工作力度
        5.1.2 科学设置集体资产股权
        5.1.3 加强股权管理,激活股权权能
    5.2 健全法律法规保障
        5.2.1 完善成员身份认定相关法律
        5.2.2 完善集体资产抵押处置相关法律
    5.3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
        5.3.1 进一步推进“政经分离”
        5.3.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5.3.3 完善监督决策机制
    5.4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5.4.1 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政策
        5.4.2 完善劳动力转移相关政策
        5.4.3 完善金融、财税等相关政策
第6章 基本结论及讨论
    6.1 基本结论
    6.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5)农业规模化经营:现状、问题和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现状
    (一)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土地流转型农业规模经营稳步发展
        1. 家庭经营型土地规模经营
        2. 股份合作型土地规模经营
        3. 工商租赁型土地规模经营
    (三)服务带动型农业规模经营快速发展
        1. 农业生产托管日益成为带动小农户发展规模经营的主推服务方式
        2. 以服务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四)家庭农场日益成为集生产与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
二、关于农业规模经营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
    (一)土地经营规模仍然偏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二)土地流转存在“被流转”、流向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三)高速度大规模土地流转正在导致土地租金显着上涨
        1. 土地租金上涨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局
        2. 应高度关注土地租金非正常上涨可能对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负影响
    (四)应重视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功能互补关系
三、加快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选择
    (一)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二)优化农村信贷供给政策,有效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
    (三)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经营主体风险保障水平
    (四)着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6)农业现代化中的财政支持研究 ——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二、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三、简要评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农业现代化理论
        二、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三、农业外部性与公共物品属性
第三章 我国农业财政政策的现实考察
    第一节 我国农业财政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计划时期财政支农政策(1949—1977 年)
        二、改革时期的农业财政政策(1978—2003 年)
        三、高速增长时期的农业财政政策(2004 年—至今)
        四、当前农业财政补贴政策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分析
        一、近代以来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二、传统农业区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三节 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面临的政策阻碍
        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继承和固化
        二、分散化的生产方式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劳动力素质制约现代生产要素应用
第四章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效果分析
    第一节 农村土地职能转变及功能定位
        一、农村土地功能定位及土地制度创新
        二、技术进步推动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三、现代化中的城市组成形态和空间结构设计
    第二节 适度规模经营的种植效益分析
        一、适度规模经营对粮食产量及收入的影响
        二、适度规模经营成本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农业财政政策体系改进及创新
        一、构建农业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二、实施布局全球的“走出去”战略
        三、充分挖掘开发社会资本活力
第五章 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政策效果分析
    第一节 新型农业主体培育之一——专业合作社
    第二节 新型农业主体培育之二——家庭农场
        一、家庭农场实际考察情况
        二、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分析
        三、推行家庭农场面临的政策阻碍
    第三节 国外关于新型农业主体培育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家庭农场
        二、以色列新型农业主体分析——莫沙夫和基布兹
        三、国外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经营的政策效果分析
    第一节 健康视域下的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经营
        一、保障中国食品健康的四大措施
        二、技术不连续性引发农业产业竞争新态势
        三、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的产业融合新模式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生产功能定位
        一、农业功能转变提升中国健康水平
        二、农业专业功能区构建区域结构竞争力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经营的实现路径
        一、“六统一”的标准化生产耕作方式
        二、对接新型城镇化的农业规模经营
        三、生态循环发展的全产业链生产
        四、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新型运作模式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探索并丰富了关于农业现代化改革实践
        (二)优化和完善了当前农业财政补贴政策
    二、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7)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广宗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二)国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本文的研究内容
        (二)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村集体经济概述
    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内涵的演化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内涵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
        (三)新时代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新内涵
        (四)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确定
    二、农村集体经济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理论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实现形式
        (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二)合作经济
        (三)股份合作经济
    四、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
        (一)实现形式多样化
        (二)发展水平低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发展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
第三章 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地区概述
        (一)贫困地区
        (二)贫困人口
    二、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增长缓慢,实力薄弱
        (二)增收渠道单一,发展缺乏后劲
        (三)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不善,农村债务负担沉重
        (四)人才匮乏,缺乏科学决策与领导
        (五)思想认识不足,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偏见
第四章 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广宗县为例
    一、广宗县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广宗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状况
        (二)发展水平不平衡
        (三)“村集体+合作社”的股份经营模式初步形成
    二、广宗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集体经营信心不足
        (二)农村集体经济缺乏造血功能
        (三)人力资本短缺
        (四)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发育不健全
    三、广宗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成因
        (一)重视不够,发展氛围不浓
        (二)能力不足,发展层次不高
        (三)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四)扶持不力,缺乏发展后劲
第五章 国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经验借鉴
    一、国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一)华西村模式
        (二)温州模式
        (三)窦店模式
    二、典型案例启示
        (一)坚持市场导向作用
        (二)坚持能人带动作用
        (三)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第六章 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一、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依托农业产业园增收,发展多元经济
        (三)引导发展物业经济
    二、充分利用集体土地,走以地生财之路
        (一)规范农村集体承包合同
        (二)加强农村荒废土地开发,有序进行土地整理
        (三)开展土地流转服务
    三、盘活集体资产
    四、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优化农村集体发展环境
        (一)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
        (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前言
第一篇规划背景
    第一章重大意义
    第二章振兴基础
    第三章发展态势
第二篇总体要求
    第四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五章发展目标
    第六章远景谋划
第三篇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第七章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第八章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第九章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第十章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四篇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十一章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第十二章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第十三章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十五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第五篇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第十六章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第十七章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第十八章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第六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第十九章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第二十章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二十一章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第二十三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十四章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第八篇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第二十五章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第二十六章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第二十七章夯实基层政权
第九篇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第二十八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九章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
    第三十章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第十篇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第三十一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三十二章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第三十三章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第三十四章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第三十五章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第十一篇规划实施
    第三十六章加强组织领导
    第三十七章有序实现乡村振兴

(10)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约束
        二、脆弱性脱贫降低了脱贫质量
        三、稳定脱贫是检验“三农”问题解决成效的重要标准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返贫现象和原因的研究
        二、关于生计脆弱性的研究
        三、关于生计脆弱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研究
        四、研究评价
    第四节 主要观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观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理论基础
    第一节 贫困基本理论
        一、贫困概念
        二、贫困类型
        三、贫困测量
    第二节 脆弱性脱贫相关理论
        一、脆弱性脱贫内涵
        二、脆弱性脱贫生成与识别
        三、脆弱性脱贫测度
    第三节 可持续生计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
        二、分析框架和构成要素
        三、运行机制
    第四节 脆弱性脱贫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的耦合
        一、脆弱性脱贫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耦合的必要性
        二、脆弱性脱贫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耦合的可行性
        三、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脱贫成效与返贫现象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脱贫成效
        一、改革开放之初贫困形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减贫成效
    第二节 重要反贫困政策与措施
        一、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扶贫政策与措施
        二、国务院扶贫规划中的扶贫政策与措施
        三、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的扶贫措施
    第三节 贫困治理中的返贫现象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减贫阶段的返贫现象
        二、大规模减贫和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返贫现象
        三、新世纪头十年的返贫现象
    第四节 脱贫攻坚决胜期脆弱性脱贫的基本特征
        一、隐蔽性特征
        二、频发性特征
        三、地域性特征
        四、异质性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脱贫脆弱户生计分析
    第一节 脱贫脆弱户的生计外部环境
        一、脱贫不脱政策
        二、农村全面深化改革机遇
        三、新型城镇化推动
    第二节 脱贫脆弱户的生计资本
        一、自然资本
        二、物质资本
        三、金融资本
        四、社会资本
        五、人力资本
    第三节 脱贫脆弱户的生计策略
        一、纯农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策略
        二、兼业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策略
        三、非农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策略
    第四节 脱贫脆弱户的生计结果
        一、纯农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结果
        二、兼业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结果
        三、非农型脱贫脆弱户生计结果
    第五节 脱贫脆弱户生计状况调查
        一、发展性生计资产有限
        二、传统生计方式依赖
        三、家庭人力资本水平偏低
        四、产业扶贫项目偏离
        五、收入结构不优
        六、存在支出型返贫风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内生能力建设
    第一节 内生能力界定
        一、内生能力内涵
        二、内生能力特征
        三、内生能力理论对扶贫的启示
    第二节 脱贫脆弱户内生能力形成机理
        一、基本要求
        二、影响因素
        三、形成机理
    第三节 脱贫脆弱户内生能力建设路径
        一、健康救助恢复生计能力
        二、教育培训提高生计能力
        三、发挥基础设施牵引力作用
        四、能力主体行为优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村级重建
    第一节 乡村重建促进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必要性
        一、乡村在脱贫攻坚中的地位
        二、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乡村制约
        三、乡村重建促进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意义
    第二节 乡村重建促进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机制
        一、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关系
        二、乡村建设促进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经验借鉴
        三、乡村重建促进脱贫脆弱户生计可持续过程分析
    第三节 乡村重建促进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着力点
        一、乡村资源主导扶贫项目引进
        二、重建农村集体经济
        三、振兴乡村文明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制度建设
    第一节 制度反贫困基本内容
        一、制度分析法
        二、反贫困制度体系
        三、反贫困制度绩效
    第二节 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制度构建
        一、构建原则
        二、基本要素
        三、效率导向
    第三节 制度创新推动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对策
        一、完善脱贫纠偏机制
        二、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三、建立适度普惠扶贫制度
        四、构建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扶贫模式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部分研究成果

四、实行股份经营合作制 构建农村卫生发展新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逻辑及创新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D]. 张瑞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构建研究[D]. 李慧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 田莉.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减贫的路径选择研究[D]. 张铭芮.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5]农业规模化经营:现状、问题和政策选择[J]. 杜志雄,肖卫东. 江淮论坛, 2019(04)
  • [6]农业现代化中的财政支持研究 ——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为例[D]. 赵础昊.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广宗县为例[D]. 卢晓静.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8]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J].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8(29)
  • [9]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J]. 新华社. 农村工作通讯, 2018(18)
  • [10]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研究[D]. 刘金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标签:;  ;  ;  ;  ;  

实施股份合作制,构建农村卫生发展新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