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与学生读图基本技能的培养

地理教学与学生读图基本技能的培养

一、地理教学与打造学生阅图基本功(论文文献综述)

姜玉纯[1](2021)在《高中地理教师地图教学技能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潘艳娜[2](2021)在《诱思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中思政课突出“立德树人”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要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需求,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创设生活情境,加强生活体验,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质疑、塑行、启智。为顺应新时代对高中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培养选拔高素质人才,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教学实验法对诱思探究教学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内容、理论基础和教学流程。在仔细研读高中思政课人教版教材编写理念和编写逻辑的基础上,探讨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应用实施环节,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从明确目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自学;合作探究,讨论释疑;迁移反思,反馈训练四个流程研究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并从活动设计、教学效果、学生活动、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同时对运用一年后的一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得出诱思探究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成绩等方面成效显着。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在深耕教师、教材、学生,高效实施诱思探究;巧设情意情境,搭建“诱教”与“思学”的桥梁;甄选不同材料,有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针对学科知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方面等取得了一些可取经验,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一方法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处理好课堂中多元体验和反馈同化的关系,把握体验探究的深度难度,学生能力和教师观念也制约着诱思课堂的开展。针对这些不足,教师要努力提高个人素质,限时规范引导学生的体验活动,精研《新课标》,深研高考题,把握好体验探究的深度,转变观念,克服一言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郑敏[3](2021)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

梁炜莹[4](2020)在《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国内普通中学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体系”。自此,地方和学校选修课逐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各中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当中。这类具备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及具有一定活动课程性质的中学选修课程,俗称为中学特色课程。然而,传统中学对于校园教育空间的设计,仍停留在以国家课程授受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体系层面内。随着近年来中学特色课程受重视程度的提升和开展规模的逐步扩大,传统的中学教学用房空间愈发无法适应中学特色课程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和不断改良的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传统中学校园纷纷针对新开设的特色课程,调整和改造原有的教学用房空间。新建的中学校园,也纷纷针对未来可能开展的特色课程内容,采用更具创新适应性的教育空间设计。针对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教育空间设计,逐渐成为近年来各中学校园教育空间设计的热点。论文在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当前中学特色课程的主流开课类型和授课模式,并提出对应类型课程所需要的空间功能和环境氛围。在问题导向下,论文由整体到局部,从校园总体空间组织、平面功能组织、教学空间单元具体布局和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等多个层面,逐层分析针对特色课程开展需求,未来中学校园需要准备怎样的教学空间和教育环境,并通过建筑学的设计手段,去满足功能的需求、营造合适的氛围。论文最后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作为理论的践行和检验,将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并总结设计要点和设计趋势,供未来更多相似的项目参考。

余云露[5](2020)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和促进者,其使命高远,责任重大。越是渴求学生成长的教师越会看到职业生活中的困扰、迷惑与不足,只有勇敢地走出职业困惑才能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因此关注小学教师,关注他们的职业困惑,显得尤为迫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倾听教师个人的声音,真正走近教师的职业困惑故事,更能反映教育真实的情境和体现实践视野中教师发展的真切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职业困惑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编码。本文选择了一位有16年教龄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L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L老师在其十余年教师生涯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及其如何解决职业困惑的46个系列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职业困惑的内容、职业困惑的解决方式及其职业困惑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L老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困惑,而这些职业困惑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与学生有关、与家长有关以及与学校有关。导致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我认知存在局限、初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外部影响因素则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教师的“自身力量”和外部“重要力量”是L老师走出职业困惑的两个主要“力”。教师在“自身力量”上,借助自身的努力,需要拥有内驱力、成为反思者、完善学习力、学做行动者和提高沟通力以及生成研究力。同时也应该在心理上和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修炼走出职业困惑。在外部“重要力量”中,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重点读物也会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惑。

李馨[6](2020)在《名师专业发展特质与策略研究 ——以中学历史名师唐琴为个案》文中指出名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自身积累的宝贵教育经验和精神文化财富值得我们挖掘和传承。不仅如此,总结名师专业发展特质也可以为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启发和借鉴。唐琴老师是中学历史教学领域中经验丰富、成就显着、贡献突出的名师。在成为名师的发展过程中,她坚守教育情怀,善于自我规划,表现出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出众的教研能力;她带领团队,指导教研,形成了“探究—建构”型历史课堂教学、基于时代性价值取向的高中历史学术性课堂、在“跨学科”实践中给学生更“宽”的教育等教学主张;她在自主、自省、自我中拾级而上,在环境支持、关键事件、平台助推下砥砺奋进;从而向我们诠释了一位名师应当具备的独特品质。基于对名师专业发展历程与特质的分析,笔者认为名师专业发展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师范生在专业学习和教育见习中积淀;新手教师在解决问题和外部支持中适应;成熟教师在积极求变与教育特色中成长;名师在成果建设与管理引领中发光。

莫郁然[7](2020)在《不同取向下的问题群设计思路研究 ——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迭与发展,传统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期待,不断涌现的挑战和创新激励着教育者们致力于用最先进的教学观念和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而从思维进程的角度实现教学设计思路的优化。对语文学科而言,传统的语文教学始于阅读,并立于阅读,而阅读能力作为个体承担各种社会工作、参与各种交际活动、进行各种书面学习的重要支撑。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培养学生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受此目标使然,在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关于中小学阅读教学的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既有宏观的理念重塑、方向探索、现状描述等,又有微观的模式建构、原则拟定、策略优化等。但这些研究多从学生学习理论或教育教学理论的视角出发,将教师个体的思维过程作为切入点的此类研究甚少。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具有不可小觑的研究价值,因为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思路与阅读教学质量紧密相关,同时关注教师阅读教学设计的思路也有利于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而阅读教学问题设计作为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承担课堂中的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的重要部分,自然成为本研究的着眼点。所以,本研究选择在中小学中应用较为普遍的问题群设计,以更便于把握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为背景,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围绕“不同取向下的问题群设计思路”这一主题思索三个主要问题:1.问题群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是何现状?2.教师进行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的取向差异是否存在及产生原因?3.不同取向下的问题群设计思路是怎样的?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绪论、研究调查及其结果分析(第一章至第五章)、研究反思及建议(第六章)。绪论部分中,是在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梳理基础上,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问题群”“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群”“问题群设计”和“问题群设计思路”等做了概念界定,并从学科教育教学的角度明确了“问题群”区别于一般课堂问题的特质;在研究调查及其结果分析的部分中,第一章从建构主义理论、三元智力理论和问题连续体理论出发对问题群设计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优势性进行一个理论阐释;第二章则详细说明了本研究是如何运用问卷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群设计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第三章对问题群结构及其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群在阅读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并介绍了两种常见的问题群应用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模式;第四章对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群设计的取向及其差异进行了探讨,归纳了两种最常见的语文教师问题群设计取向;第五章是结合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教学课例对特定取向下的教师问题群设计思路进行一个还原和分析;第六章是在前面部分的基础上,从教师教学和专业成长的角度上给出了一些优化问题群设计思路,提升阅读教学水平的建议,并为教师反思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问题群设计”的自查框架。研究结果表明:(1)绝大部分教师都认可问题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必不可收的重要环节,并且对问题设计发挥功能作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策略等有一定熟悉度的理论认知及操作经验,但就具体实践现状而言却不乐观,其中“问题数量过多”、“问题类型单一”、“问题序列混乱”是教师们公认的三大主要问题,其他比较普遍的问题还包括“提问目的错误”和“问题间的关联性不强/差”等,这些问题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高频出现;(2)绝大部分语文教师是进行阅读教学时是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的,其强弱程度与教师对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相关课题研究得关注度成正比;(3)大多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群设计取向可以归纳为知识能力取向和高阶思维取向两种典型类型,其中知识能力取向又细分为以掌握知识要点为中心和以提升阅读能力为中心这两种具体取向;(4)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的问题群时主要集中在目标文本、学生学情、教学提问相关理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这四个方面进行,而问题的类型、指向和顺序是教师在进行问题群设计时考虑得最多的三个部分;(5)影响问题群设计的因素主要包括价值取向的差异、专业素养的差异、教学理念的差异和教学经验的差异四点。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立足实践,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提问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自身的问题群设计思路提出了三条建议,即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需要反思问题群设计逻辑,进而为实现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开辟了路径,也为语文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指明了方向。

袁梅[8](2020)在《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以下简称《方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发布。该《方案》和该《标准》的发布,必定带动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本研究力在探究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与“学”的关系,解决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立足于遵循教育规律,认知规律,从教学实际出发,力求能找到一条承载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可行性道路。本文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背景,以“少教多学”策略为研究对象,以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科学合理的动量关系为目标的课题。核心素养是教学评价的最根本准则,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教”与“学”的纽带。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绪论部分,将从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和“少教多学”概念界定进行表述。“少教”:不是不教,而是精教,高效的教,有的放矢的教;多学:不是时间用得多,不是题海战术,而是学得有广度,学得有高度,学得有深度。其次,将从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加工学学习理论,多角度论证“少教多学”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经学情调查发现问题,确定“少教多学”必要性。再次,本文将对核心素养下的“少教多学”教学策略进行阐述。最后将结合“少教多学”的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更好的引导示范。通过以上研究,探索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策略,从而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形成教师少教、乐教,教得高效,学生多学、乐学,学得高效的教学策略。此策略,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实际的教学成效,虽然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最终还是发现些许解决策略,说明此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希望本文的探索能对核心语文素养的教育实践研究起到一些促进作用,并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张琳[9](2020)在《新课改背景下湘西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新课改开始实施;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又进一步修改和更新。遵循新课改标准,高中语文课堂展开了一系列提高教学效率的改革,湘西自治州也不例外。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不少名师名家都试图探索适合新形势的语文阅读教学之路。那么,湘西民族地区该如何应对呢?基于此,本论文拟从湘西民族地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入手,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试图为本地区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绪论部分:问题的提出和相应的文献综述以及论文研究的意义。其中对研究者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从思想理念上、教学策略上、课堂设计的要求上进行了相应的梳理,进而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对湘西民族地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认为民族地区存在学生普遍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学校不重视阅读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地方语言环境制约,教师思想僵化以及高考评价体系不合理。第二章:探索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思路。充分了解民族地区的区域环境,探讨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对学生阅读的影响以及对阅读课堂教学的影响。遵循新课程改革理念,从教师角度出发,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设阅读情境,允许多元化解读;研读教材,克服自身弱点,提高课堂效率。第三章:结合湘西民族地区的学生特点进行课堂阅读教学设计。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差的现状,讲究研读课文的技巧;针对学生古文基础较差的现状,灵活多样地开展文言文教学;针对学生不愿交流的现状,积极开展多种课堂活动;针对学生读写能力较差的现状,渗透读写技能训练。

曾巧[10](2020)在《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实在是相当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文本解读是需要掌握的第一基本功,且是最为核心、最有难度的一项基本功。文本解读的合理性和专业性,最终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文本解读的相关研究一直都在发展、丰富和完善,但实际的阅读教学效果依然不够显着,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绝大多数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很弱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层次是较浅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教师在文本解读时不注重联系其它文本,因此解读视野比较局限,解读就会相对孤立单一。这就直接使得学生的文本解读浅表化,甚至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解读”,严重妨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将互文性理论的主张结合到阅读教学中,旨在探索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改变孤立单一的文本解读视角,更新陈旧固化的教学程式。“互文性”是现代西方文本理论中的一种,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探索和创新发展越来越显现出深远的积极意义。互文性阅读教学是指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入先时、同时或后来的文本,把课文置于众多的相关性文本群中,在不同文本的相互映照下,引导学生挖掘文本隐秘的意义的过程。互文性理论倡导动态的文本观,主张将文本放置于文本群中来解读。互文性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充分注重文本之间的联系,从文本的关联处着手,打破文本解读的孤立状态,打破单篇文本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主动建立起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思考。本文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全文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分析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交代了文章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性。第二部分阐述了互文性理论的相关概念,互文性阅读教学的特点及价值意义。在这一部分,笔者梳理了互文性理论与阅读教学的关系,重点阐释了互文性阅读教学所呈现的特点和意义。将互文性阅读教学对学生、教师和语文课程的意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点罗列。第三部分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互文性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适用价值。第四部分提出了将互文性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和课堂架构模式的设想。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强调比较、归类和迁移的方法策略,从互文文本的选择、文本解读的界限、课堂模式的架构等方面进行论述。总之,笔者结合教材具体阐述互文性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期更好地探索初中语文互文阅读教学实践,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二、地理教学与打造学生阅图基本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理教学与打造学生阅图基本功(论文提纲范文)

(2)诱思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对比分析法
        3.教学实验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概述
    (一)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1.诱思教学思想论——教学的职能观
        2.三维教学目标论——教学价值观
        3.探究教学过程论——教学的机制观
    (二)诱思探究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1.明确目标,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引导自学
        3.合作探究,讨论解疑
        4.迁移反思,反馈训练
二、诱思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理念和编写逻辑是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前提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的逻辑
    (二)诱思探究教学法在《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中的应用实施流程
        1.明确目标,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引导自学
        3.合作探究,讨论释疑
        4.迁移反思,反馈训练
    (三)诱思探究教学法应用实施的评价
        1.诱思探究教学法课堂实施效果的评价
        2.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成绩测试对比分析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的经验反思及建议
    (一)可取经验
        1.深耕教师、教材、学生,高效实施诱思探究
        2.巧设情意情境,搭建“诱教”与“思学”的桥梁
        3.甄选不同材料,有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4.针对学科知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二)不足之处
        1.教师观念陈旧,能力亟待提高
        2.多元体验和反馈同化存在矛盾
        3.体验探究的深度把握不足
        4.学生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探究
        5.教学时间紧张,影响教师施教
    (三)对今后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建议
        1.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2.限时规范引导学生的体验活动
        3.精研《新课标》,深研高考题,把握体验探究深度
        4.教师要转变观念,克服一言堂
        5.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时代的劳动者》课堂实录
致谢

(4)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2.1 研究的对象
        1.2.2 研究的范围和边界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的方法
        1.5.2 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国内中学特色课程开展需求及对教育空间的适应性要求
    2.1 特色课程的开展趋势与用房需求
        2.1.1 特色课程的开展趋势
        2.1.2 特色课程的用房需求
        2.1.3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相关教学用房的配比要求
        2.1.4 特色课程专用用房设计要求的空白
    2.2 中学特色化教育对教育空间的设计需求
        2.2.1 满足课程授课形式的多元化需求
        2.2.2 教育空间的开放化、灵活性需求
        2.2.3 教育空间组织的高效化需求
        2.2.4 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的设计趋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中学特色课程授课空间的实地调研与分析
    3.1 调研工作内容
    3.2 实地调研对象的选取
    3.3 调研对象的特色课程设置情况
        3.3.1 调研对象的特色课程开课情况
        3.3.2 调研对象的访谈情况总结
    3.4 特色课程教育空间需求的问卷调研
        3.4.1 问卷调研的内容和对象
        3.4.2 调研问卷的设计
        3.4.3 问卷调研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3.5 调研对象的教育空间使用现状
        3.5.1 实地调研的基本情况
        3.5.2 实地调研现场情况总结
    3.6 调研总体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校园建筑布局
    4.1 常见的中学校园总体布局
        4.1.1 离散型布局
        4.1.2 串联型布局
        4.1.3 集聚型布局
        4.1.4 垂直复合型布局
    4.2 中学校园常见的单体平面布局及其创新设计
        4.2.1 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2 折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3 中庭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4 合院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5 锯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3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校园建筑布局
        4.3.1 公共空间串联布局缩短走班距离
        4.3.2 营造纵向多元空间提高利用效率
        4.3.3 学习组团平面提供共享空间
        4.3.4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未来校园空间规划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的教学空间布局
    5.1 从行政班教室到走班教室
        5.1.1 传统普通教室的设计要求
        5.1.2 适应走班功能的教室设计
    5.2 科学技术类教学用房的特色化设计
        5.2.1 传统科学类专用教室的设计要求
        5.2.2 实验教室、辅助用房与办公用房的混合布局
        5.2.3 实验教室的多元化布局
        5.2.4 地理教室的独立设置和特色化设计
        5.2.5 科技教室和科技活动室的功能创新
    5.3 艺术文化类特色课程教学空间设计
        5.3.1 传统艺术文化类专用教室的设计要求
        5.3.2 国学特色课程的教学空间设计
        5.3.3 绘画美术空间和工艺美术空间的分区设计
        5.3.4 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的多功能复合
        5.3.5 根据办学条件补充设置乐器教室
    5.4 生活健康类特色课程空间
        5.4.1 传统生活健康类公共教学用房的设计要求
        5.4.2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空间
        5.4.3 生命教育组团空间概念的引入
        5.4.4 阅读特色课的开展空间
    5.5 多功能教学用房的创新设计
        5.5.1 传统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空间的设计要求
        5.5.2 微格教室概念的引入和应用
        5.5.3 调整阶梯教室的起坡位置
        5.5.4 风雨操场的特色设计和多功能运用
        5.5.5 多功能教学用房的开放化设计
    5.6 中学特色课程教学用房的设计要点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模式的教育公共空间氛围营造
    6.1 教育公共空间的特色化设计策略
        6.1.1 门厅、架空层的混合功能利用
        6.1.2 结合公共阶梯的开放空间设计
        6.1.3 学习组团式布局的公共空间设计利用
        6.1.4 模糊教室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边界
        6.1.5 交通空间的装饰设计和扩大利用
        6.1.6 半地下空间、下沉庭院、屋顶平台的利用
        6.1.7 边角空间的利用
    6.2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教育空间氛围营造手法
        6.2.1 校园风格及色彩系统的设计
        6.2.2 校园特色文化空间的打造
        6.2.3 校园特色课程成果的展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未来教育空间设计实践
    7.1 DW学校概念性方案设计
        7.1.1 项目概况及设计需求
        7.1.2 平面布局设计分析
    7.2 SM实验中学“未来学校”教学空间改造设计
        7.2.1 项目概况及设计需求
        7.2.2 特色空间改造设计
    7.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实地调研访谈内容
    附录二 教师问卷内容
    附录三 学生问卷内容
    附录四 实地调研案例现场情况记录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5)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小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1.1.2 小学教师职业困惑的状况亟待关注
        1.1.3 个人兴趣指向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1.1 理论意义
        1.2.1.2 实践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学教师
        1.4.2 教师职业困惑
        1.4.3 叙事研究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2.4 获取资料的方式
        2.4.1 访谈法
        2.4.2 观察法
        2.4.3 实物收集法
        2.4.4 文献分析法
    2.5 研究的伦理、效度和推广度
        2.5.1 研究的伦理
        2.5.2 研究的效度
        2.5.3 研究的推广度
第3章 L老师职业困惑的系列故事
    3.1 素描:关于L老师与N小学
    3.2 起点:初任的我困惑重重
        3.2.1 第一年,困惑接踵而至
        3.2.1.1 教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3.2.1.2 如何找寻教师尊严?
        3.2.1.3 师生关系的“远”与“近”
        3.2.1.4 怎样面对不听话的你?
        3.2.1.5 家长这道坎儿,能否迈过去?
        3.2.2 第三年,那些深刻记忆
        3.2.2.1 如何上好公开课?
        3.2.2.2 怎样提升教科研能力?
        3.2.2.3 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3.2.2.4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3.2.2.5 遭遇学校不公平,怎么办?
    3.3 行走:成长的我面对迷茫
        3.3.1 第六年,问题是生长的希望
        3.3.1.1 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3.3.1.2 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
        3.3.1.3 关于学校文化的迷思
        3.3.2 第十年,追寻困惑的轨迹
        3.3.2.1 怎样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3.3.2.2 小学教师如何摆脱“小学教师”?
        3.3.2.3 变味的班级群,怎样回到正轨?
        3.3.2.4 小学教师就要被人瞧不起吗?
    3.4 沉淀:现在的我依旧困惑
        3.4.1 这几年,又生新的困惑
        3.4.1.1 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3.4.1.2 家长的焦虑,有解吗?
        3.4.1.3 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
        3.4.2 如今,在困惑中不断起航
        3.4.2.1 教材更换带来的挑战
        3.4.2.2 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吗?
        3.4.2.3 作业需要改革吗?
第4章 L老师职业困惑故事的分析
    4.1 对L老师职业困惑内容的分析
        4.1.1 与自身有关的职业困惑
        4.1.2 与学生有关的职业困惑
        4.1.3 与家长有关的职业困惑
        4.1.4 与学校有关的职业困惑
    4.2 对L老师职业困惑解决方式的分析
第5章 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5.1 内部影响因素
        5.1.1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5.1.2 自我认知存在局限
        5.1.3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5.1.4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5.1.5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5.2 外部影响因素
        5.2.1 社会环境
        5.2.2 学校因素
        5.2.3 家庭因素
第6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困惑
    6.1 对教师自身力量的思考
        6.1.1 自我努力的方向
        6.1.1.1 内心的主动觉醒——拥有内驱力
        6.1.1.2 成长的有力抓手——成为反思者
        6.1.1.3 知识的有效储备——完善学习力
        6.1.1.4 发展的快乐源泉——学做行动者
        6.1.1.5 交流的美好艺术——提高沟通力
        6.1.1.6 教育的不断创新——生成研究力
        6.1.2 自我修炼中成长
        6.1.2.1 心理上走出职业困惑
        6.1.2.2 实践中走出职业困惑
    6.2 对外部重要力量的思考
        6.2.1 给予充分帮助——重要他人发挥积极作用
        6.2.2 创造无限可能——关键事件促我不断前进
        6.2.3 传递更多光亮——对我影响深远的重点读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与合作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2: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访谈提纲
    附录3: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家长的访谈提纲
    附录4:学生的自由作文
    附录5:给同学们的感谢信
    附录6:我的田野日记选
    附录7:图片汇集
    附录8:致L老师的信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名师专业发展特质与策略研究 ——以中学历史名师唐琴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综述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唐琴老师专业发展的历程
    第一节 唐琴老师的成长历程
        一、在耳濡目染中自然成长
        二、在阴差阳错中与历史相遇
        三、在起承转合中发现历史的魅力
        四、在拔节成长中感受历史的喜悦
        五、在团队引领中彰显名师的价值
    第二节 他人眼中的唐琴老师
        一、学生眼中的唐琴老师
        二、同事眼中的唐琴老师
        三、专家眼中的唐琴老师
第二章 名师专业发展的特质分析
    第一节 个体特质分析
        一、人格特质
        二、专业特征
    第二节 教学主张分析
        一、在“探究-建构”中把握历史教学的精髓
        二、在“时代性”价值引领下构建学术型课堂
        三、在“跨学科”实践中给学生更“宽”的教育
    第三节 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在因素:名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二、外在因素: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第三章 名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探究
    第一节 师范生——在专业学习与教育见习中积淀
        一、师范院校:转变观念,深化职前教师教育改革
        二、中小学校:转换角色,自觉成为师范生培养的主导者
        三、师范生:自觉成才,主动提高自身教师职业能力
    第二节 新手教师——在解决问题与外部支持中适应
        一、规划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学行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
        三、团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明灯
    第三节 成熟教师——在积极求变与教育特色中成长
        一、成熟教师: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二、学校层面:从“旁观者”到“助力者”
        三、社会各界:从“高压力低回报”到“多理解多支持”
    第四节 名师——在成果建设与管理引领中发光
        一、以国家政策保障为支点
        二、以教育成果建设为核心
        三、以领衔名师工作室为载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不同取向下的问题群设计思路研究 ——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关注语文课堂提问设计是深化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
        (二)优化问题设计思路是提高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个人研究兴趣
    二、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二)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五、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综述
    六、概念界定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二)问题群与问题群设计思路
第一章 问题群设计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问题群设计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三元智力理论
        (三)问题连续体理论
    二、问题群设计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阐释
        (一)问题群设计建立学情-难度的对接,兼顾认知层次
        (二)问题群设计形成语言-思维的纽带,发展言语能力
        (三)问题群设计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训练高阶思维
    三、问题群设计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原理
        (一)提问的类型
        (二)提问的取向
第二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群设计现状
    一、调研方法及设计
        (一)问卷调查
        (二)课堂观察
    二、样本选择
        (一)问卷样本
        (二)观察样本
    三、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对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理论认识情况
        (二)教师对问题群设计的理论认识
        (三)教师对问题群设计的应用情况
        (四)教师的问题/问题设计意识
        (五)影响教师问题群设计的因素
第三章 问题群结构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结构
    一、问题群结构的内涵及其类型
        (一)什么是问题群结构
        (二)有哪些问提群结构
    二、问题群设计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关系
        (一)问题群设计是优化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入口
        (二)问题群设计能引发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改变
        (三)问题群设计能强化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逻辑
    三、问题群设计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作用
        (一)呈现文本知识结构
        (二)关照学生认知结构
        (三)支撑教学活动结构
    四、问题群设计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群教学模式的内涵
        (二)两种常见的模式
第四章 教师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的几种取向
    一、教师问题群设计取向的存在性探讨
    二、教师问题群设计取向差异的主要来源
        (一)教学理念差异
        (二)专业素养差异
        (三)教学经验差异
        (四)价值取向差异
    三、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取向的分类及其阐释
        (一)知识能力取向下的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
        (二)高阶思维取向下的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
第五章 基于阅读教学课例的问题群设计思路分析举隅
    一、《圆明园的毁灭》课例分析
    二、《观潮》课例分析(教学实录参见附录三)
第六章 研究反思与教学建议
    一、研究反思
        (一)基于阅读科学的视角进行问题群设计
        (二)基于儿童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进行问题群设计
        (三)基于教学设计理论的参照性构建自查框架
    二、教学建议
        (一)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教师需要反思问题群设计逻辑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8)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课程改革需要“少教多学”
        (二)“少教多学”改变传统教学思想中的弊端
        (三)“少教多学”需要“个性化”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情况
        (二)国内研究情况
        (三)实践研究
    三、概念梳理
        (一)相关概念梳理
        (二)传统教学中的“少教多学”
        (三)语文核心素养下“少教多学”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问卷法
        (三)访谈法
第一章 “少教多学”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与教学现状
    一、少教多学”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二、“少教多学”的教学现状
        (一)数据分析与整理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第二章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少教多学”实施策略
    一、“少教多学”的前提条件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少教多学”实施策略
        (一)围绕单元学习任务确立教学目标
        (二)以“经典”引领教学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四)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协同发展
        (五)巧设问题,珍视生成,注重总结评价
        (六)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三、“少教多学”实施策略间的关系
第三章 核心素养下的“少教多学”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案例二:《大美兰亭,风华绝代》案例分析
结语
附录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课改背景下湘西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 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研究
        (二) 对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的研究
        (三) 对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三、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湘西民族地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二、存在问题小结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
        二、民族地区语言环境制约
        三、教师思想上的僵化
        四、考试评价体系不合理
第二章 新课改背景下湘西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思路
    第一节 、针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殊性掌握学生学情
        一、民族地域环境对学生阅读的影响
        二、民族性格对学生阅读的影响
        三、民族心理对学生阅读的影响
    第二节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及要求
        二、转变思维方式:改变“满堂灌”,允许多元化解读
        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重视课堂细节:研读教材,克服课堂教学弱点
第三章 结合湘西民族地区的学生特点进行课堂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节 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差的现状,讲究课文研读的技巧
        一、品读人物语言,赏析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片段教学案例分析
        二、研读“复笔”手法,实现精读训练《祝福》片段教学案例分析
    第二节 针对学生古文基础较差的现状,灵活多样地开展文言文教学
        一、以对比改写的形式,完成“译”的环节——《离骚》片段教学案例分析
        二、以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实现“赏”的环节——《烛之武退秦师》片段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节 针对学生不愿交流的现状,积极开展多种课堂活动
        一、教师巧妙引导点拨,激发学生交流欲望——《山扬兹拉特》片段教学案例分析
        二、促进学生合作探究,丰富课堂实践活动——《孔雀东南飞》片段教学案例分析
    第四节 针对学生读写能力较差的现状,渗透”以写促读”技能训练
        一、以“课文写作”的方式实现课堂“以写促读”技能训练——《逍遥游》片段教学案例分析
        二、以“想象描述”的方式实现课堂“以写促读”技能训练——《桥边的老人》片段教学案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10)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催生新的阅读理念与方式
        1.1.2 新课程改革的启示要求重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1.1.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需要互文性理论支撑
        1.1.4 教育心理学对阅读教学及阅读能力培养的启示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关于“互文性”理论的研究
        1.2.2 关于“互文性”阅读教学的研究
        1.2.3 关于“互文性”阅读教学价值的研究
        1.2.4 关于“互文性”阅读教学策略方式的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
    1.4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2 互文性阅读教学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互文性
        2.1.2 互文性阅读
        2.1.3 互文性阅读教学
    2.2 互文性理论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2.2.1 互文性理论与阅读教学
        2.2.2 互文性阅读教学的发展
    2.3 互文性阅读教学的特点
        2.3.1 互文性理论的性质特点
        2.3.2 互文性阅读教学的特点体现
        2.3.3 互文性阅读与其他阅读方式的比较
    2.4 互文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2.4.1 对学生的意义
        2.4.2 对教师的意义
        2.4.3 对语文课程的意义
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互文性理论的诉求
    3.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3.1.1 教学模式僵化,缺乏深层文本意义的探讨
        3.1.2 教学评价功利,忽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3.1.3 教学内容混乱,妨碍学生语文知识的吸收
        3.1.4 文本解读固化,轻视文本多元解读的开发
    3.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3.2.1 学生学情:阅读兴趣浓厚,解读能力不足
        3.2.2 教师教学:教学理念矛盾,专业能力受限
        3.2.3 语文教材:编排体例影响,拓展目的模糊
    3.3 互文性理论适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3.3.1 互文性阅读是初中生内在阅读机制的需要
        3.3.2 互文性阅读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的显现
        3.3.3 互文性阅读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下的建构
    3.4 互文性理论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条件
        3.4.1 教师解读能力的提高
        3.4.2 学生学习主体的调动
        3.4.3 教材编排体例的适宜
        3.4.4 语文教学形态的开放
4 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4.1 互文性阅读教学中互文文本的选择
        4.1.1 互文对读:同体互文本与异体互文本
        4.1.2 互文融读:单项互文本与多项互文本
        4.1.3 互文参读:横向互文本与纵向互文本
        4.1.4 互文助读:内指互文本与外接互文本
    4.2 互文性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界限
        4.2.1 切合学生认知水平,防止脱离实际学情
        4.2.2 解读指向文本秘妙,防止盲求课堂娱乐
        4.2.3 合理开掘文本内涵,防止陷入多元无界
    4.3 互文性阅读教学中主要的实施策略
        4.3.1 比较式互文策略:感受异同
        4.3.2 归类式互文策略:系统积累
        4.3.3 迁移式互文策略:学以致用
    4.4 互文性阅读教学中课堂模式的架构
        4.4.1 强化互文意识,联想互涉文本
        4.4.2 捕捉互文联点,构建互文议题
        4.4.3 明确阅读思辨,深挖文本内涵
        4.4.4 建构互文意义,鼓励学以致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地理教学与打造学生阅图基本功(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地理教师地图教学技能评价研究[D]. 姜玉纯.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诱思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D]. 潘艳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D]. 郑敏. 济南大学, 2021
  • [4]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D]. 梁炜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D]. 余云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6]名师专业发展特质与策略研究 ——以中学历史名师唐琴为个案[D]. 李馨. 苏州大学, 2020(03)
  • [7]不同取向下的问题群设计思路研究 ——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D]. 莫郁然.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策略研究[D]. 袁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9]新课改背景下湘西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D]. 张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教学研究[D]. 曾巧.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地理教学与学生读图基本技能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