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装沥青罩面层的实践与探索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装沥青罩面层的实践与探索

一、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1](2020)在《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与路面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实际路面工程中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面工程7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智能环保路面技术、先进路面材料、先进施工技术、路面养护技术、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及路面再生技术等。可为路面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周骋[2](2018)在《中南地区城市沥青道路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与工程应用》文中认为目前,湘潭市已建和在建的城市道路中绝大部分都是沥青道路,由于城市交通量与日俱增以及超载超限情况日益严重,再加上湘潭市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以及软弱土的地质条件,一些城市道路早期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而道路基层出现破坏后,很难进行修复。目前釆用最多的是“开腔破肚”式的修复方式,即全部挖除道路破坏的基层和面层,在对路基进行处理修复后在铺设道路的基层和面层。这种修复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工程量大、维修费用高;修复时间长、对交通影响显着,经常出现由于城市道路维护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质量不好,效果不明显,不能一次性处理到位,往往出现屡修屡坏的情况;而且成本高,废物难以利用。经过现场的实践与探索,在湘潭市几条主干道路修复工程中,对传统修复方案进行优化。相比传统的处理技术,新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决了由于城市道路维护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节约了养护时间,可以及早通车;(2)修复效果好,一次性到位,不会出现屡修屡坏的情况;(3)修复材料采用废弃路沿石、C20以上废弃混凝土水泥块等,既可以废物利用,又可以解决建筑垃圾难以倒弃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该处理技术做以下研究:(1)通过室内试验配制出符合工程实际的干拌砂浆。(2)对不同等级的城市废弃混凝土进行破碎和筛分,对破碎筛分后的再生碎石和原生碎石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3)研究总结沥青路面病害检测与评价,为后续修复工作的进行提供可靠的依据。(4)基于现场实测以及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得到的不同破坏程度的道路弯沉曲线,系统研究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不同损坏程度的沥青道路路表弯沉曲线的形状特征,为确定病害具体的破坏范围以及破坏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5)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修复后的道路,分析修复后的道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情况。以及分析不同损坏程度的沥青道路修复区域大小、形状、修复方式、以及修复材料对修复后道路受力特征的影响。

李睿[3](2018)在《热拌薄层罩面混合料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许多公路在运营服役多年以后,大部分路面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时常出现平整度降低、抗滑性能下降和噪音较大的路面功能性病害,解决这部分路面养护问题的关键是改善路面的功能性。考虑到尽量减小对路面标高的影响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问题,采用热拌薄层罩面AC-5沥青混合料作为预防性养护方案不失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但目前国内对于薄层罩面AC-5的相关研究资料较少,实践成功的实体工程也是寥寥无几,严重缺乏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交通荷载状况和路用性能的薄层罩面AC-5相关设计方法。因此,开展薄层罩面AC-5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并铺筑成功的试验路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针对薄层罩面AC-5需要解决的路表功能性病害,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与成功经验,提出了薄层罩面AC-5的技术性能要求;采用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渗水试验、疲劳寿命试验、构造深度试验和浸水飞散试验,对薄层罩面AC-5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设计空隙率达到8%时,薄层罩面AC-5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仍能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就行等分的设计方法研究了薄层罩面AC-5的级配范围,得到了不仅可以满足路表功能性要求,又可以兼顾沥青混合料其他路用性能的薄层罩面AC-5矿料级配范围;从级配范围、最佳油石比、体积参数和路用性能四个方面出发,对比分析了薄层罩面AC-5、SMA-5和Thus-12这三种沥青混合料,结果显示薄层罩面AC-5适用于气温偏低、降雨量中等、车流量较大的地区;为了验证薄层罩面AC-5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效果,在江西省宜春市G354南兴线铺筑了试验路段,经过半年时间的通车,至今性能优良,表明薄层罩面AC-5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梁世斌[4](2017)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控制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最主要的改造方式之一,通过施工过程中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调查、处置、反射裂缝的处理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实际操作,介绍了在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一些有效的措施,为相关工程提高路面施工质量,保证路面使用性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卓永红[5](2014)在《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加铺沥青面层的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加铺沥青面层是市政水泥混凝土路面升级改造的常见方式。本文立足于施工质量的监控,围绕加铺沥青面层的主要工序,对该技术作了一定深度的探讨,以期为提高加铺工程质量和减少道路病害提供参考。

胡浩[6](2014)在《广东省路面大修工程白加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八五”和“九五”期间,广东省修建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20多年的运营,这些早期建设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不约而同的出现各种病害,尤其是近几年来受公路交通量和汽车载重量剧增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因破损严重的原因需要进行路面大修。“白加黑”能有效地改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是旧水泥路面提高路面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可大大改善行车舒适性。因而在现阶段,结合广东省公路路面大修工程设计实例,探讨“白加黑”关键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调查了解广东省省内部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依托茂(名)至湛(江)高速公路官渡至源水段路面大修工程设计实例,从设计者的角度,通过分析研究“白加黑”的前期准备、方案比选、注意事项等内容,系统的对广东省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工程“白加黑”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论文着重研究、探讨了旧路面状况调查评价方法、沥青罩面设计方法以及防治反射裂缝措施,并通过在工程实例中进行应用来对相关成果进行了细致、全面的验证,提出了适合广东省路面大修的“白加黑”技术。论文从总结、提炼、研究、引申的角度较为全面的对广东省的“白加黑”关键技术进行论述,可供同行参考。

卓永红[7](2014)在《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加铺沥青面层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立足于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加铺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的监控,围绕施工的主要工序,对该技术进行探讨。施工过程要做好路面病害处治、应力层设计和面层结构及材料选用方面工作,提高沥青加铺面层的性能和防止反射裂缝的形成,使沥青加铺面层符合设计标准,发挥其功能。

王亦贺[8](2011)在《一种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设计方案》文中研究指明结合S307线239 km+700 m249 km+650 m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善工程,详细介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方案设计、旧水泥路面病害处治技术,采用聚酯玻纤布防止基层裂缝反射,为同类工程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施有志[9](2008)在《块石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改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外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的研究相对较多,却未见在块石路面上直接加铺沥青的相关报道。文章主要介绍块石路面的评价及处理,并从加铺层厚度的确定、反射裂缝的延缓措施及加铺层材料的选取等方面来分析加铺层的设计方法。最后结合一工程,分析在方整块石路面上直接加铺沥青路面的改造实例,供国内同行借鉴和指正。

侯荣国[10](2008)在《复合式长寿命路面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设计年限一般为20~30年,但实际使用寿命只有8~10年,甚至,有的高速公路只营运2~3年就开始出现较严重的病害。对于高速公路、城市间的重要道路,公路的维修必然造成用户的出行不便,延长用户的出行时间,增加燃油消耗,造成大量的维修费用、用户费用的浪费等问题,同时对社会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不经济的。如何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这已成为目前我国公路建设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高速公路设计寿命与实际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对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长寿命路面,从长寿命定义、标准到长寿命路面结构型式、水泥混凝土板块划分、结构层应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通过对相关国家长寿命路面的不同定义研究,对长寿命路面定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复合式长寿命路面设计要求与设计标准;提出依托工程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型式。(2)对车道宽度进行研究,得出高速公路不同限速下车辆的安全行车速度;对水泥混凝土板块合理尺寸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了使车辆能够骑缝行驶,使混凝土板长期处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提出3m×4m平面尺寸的板块划分方式,并通过荷载应力计算与温度应力计算对这种小板块划分方式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车道宽度的研究,提出28m路基宽度上修建六车道的设计方案,即“四改六”车道方案。(3)对依托工程当地的温度情况进行调查,绘出典型不同季节的路面温度图。通过温度场、温度梯度有关理论计算复合式长寿命路面的最大温度梯度,为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与分析提供计算依据。(4)通过有限元方法和规范方法,对复合式长寿命路面水泥混凝土层板底弯拉应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混凝土板厚、沥青面层厚度等因素对层底弯拉应力的影响,为路面设计提供理论支撑。(5)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层间剪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了层间剪应力最大值出现位置。研究了沥青面层厚度对层间剪应力的影响效果,确定适宜复合式长寿命路面结构型式中沥青表面层的厚度。(6)根据有关应力计算分析,对复合式长寿命路面各柔性层的材料设计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适宜的柔性层配合比设计,并对混合料设计提出新的标准。(7)分析敏感性因素对长寿命路面极限寿命预估的影响,通过有关寿命预估方法对复合式长寿命路面结构极限寿命进行预估;同时对复合式长寿命路面与功能相仿的AC、PCC路面进行了经济对比分析,比较其优劣。(8)为确保复合式长寿命路面水泥混凝土面层与沥青面层紧密结合,通过试验分析,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表面裸化技术,并提出裸化时间与裸化深度等参数要求。

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 引言(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智能环保路面技术
    1.1 自净化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1.1.1 光催化技术
        1.1.2 自清洁技术
        1.1.3 其他自净化技术
        1.1.4 自净化路面技术发展展望
    1.2 凉爽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1.2.1 路面热反射技术
        1.2.2 相变调温技术
        1.2.3 其他路面调温技术
        1.2.4 凉爽路面技术发展前景
    1.3 自感知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1.3.1 基于外部手段的感知技术
        1.3.2 基于感知元件的感知技术
        1.3.3 基于自感知功能材料的感知技术
        1.3.4 自感知技术发展前景
    1.4 主动除冰雪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1.4.1 自应力弹性铺装路面
        1.4.2 低冰点路面
        1.4.3 能量转化型路面
        1.4.4 相变材料融冰雪路面
        1.4.5 主动融冰雪路面研究前景
    1.5 自供能路面技术(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1.5.1 道路压电能量采集技术
        1.5.2 道路热电能量采集技术
        1.5.3 光伏路面能量采集技术
        1.5.4 路域能量采集技术发展前景
    1.6 透水降噪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1.6.1 透水降噪路面材料组成设计
        1.6.2 路面材料性能与功能
        1.6.3 路面功能衰变与恢复
        1.6.4 透水降噪路面发展前景
2先进路面材料
    2.1 自愈合路面材料(由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2.1.1 基于诱导加热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2.1.2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2.1.3 其他自愈合路面材料
        2.1.4 自愈合路面材料发展展望
    2.2 聚氨酯混合料(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2.2.1 聚氨酯硬质混合料
        2.2.2 聚氨酯弹性混合料
        2.2.3 多孔聚氨酯混合料
        2.2.4 聚氨酯桥面铺装材料
        2.2.5 聚氨酯混合料的服役性能
        2.2.6 聚氨酯混合料发展前景
    2.3 纤维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2.3.1 碳纤维
        2.3.2 玻璃纤维
        2.3.3 玄武岩纤维
        2.3.4 合成纤维和木质纤维
        2.3.5 纤维改性沥青发展前景
    2.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2.4.1 多聚磷酸改性剂的制备与生产
        2.4.2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性能
        2.4.3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
        2.4.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理
        2.4.5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与传统聚合物改性沥青对比分析
        2.4.6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技术发展展望
    2.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2.5.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制备
        2.5.2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2.5.3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
        2.5.4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发展前景
    2.6 桥面铺装材料(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2.6.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2.6.2 环氧沥青混凝土
        2.6.3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前景
3先进施工技术
    3.1 装配式路面(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3.1.1 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
        3.1.2 地毯式柔性铺面
        3.1.3 装配式路面发展前景
    3.2 智能压实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3.3.1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理念
        3.3.2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要点
        3.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发展前景
    3.4 大温差路面修筑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3.4.1 大温差作用下沥青路面性能劣化行为
        3.4.2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要点
        3.4.3 大温差地区路面设计控制
        3.4.4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发展前景
4路面养护技术
    4.1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4.1.1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病害识别
        4.1.2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表面构造分析
        4.1.3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4.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智能养护(北京工业大学侯越老师提供初稿)
    4.3 功能性/高性能预防性养护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4.3.1 裂缝处治
        4.3.2 雾封层
        4.3.3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4.3.4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
        4.3.5 薄层罩面和超薄罩面
        4.3.6 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展趋势
    4.4 超薄磨耗层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4.4.1 国内外超薄磨耗层发展历史
        4.4.2 国内外常见超薄磨耗层技术简介
        4.4.3 超薄磨耗层材料与级配设计
        4.4.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5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
    5.1 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5.1.1 基于有限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5.1.2 基于离散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5.1.3 未来展望
    5.2 路面多尺度力学试验与仿真(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5.2.1 基于纳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5.2.2 基于细微观结构观测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5.2.3 未来展望
    5.3 微观力学分析(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5.3.1 分析微观力学模型
        5.3.2 数值微观力学模型
        5.3.3 未来展望
    5.4 长寿命路面结构(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6固废综合利用技术
    6.1 工业废渣(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6.1.1 钢渣再利用
        6.1.2 其他工业废渣
        6.1.3 粉煤灰再利用
    6.2 建筑垃圾(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6.2.1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
        6.2.2 建筑固废再生微粉
    6.3 生物油沥青(长安大学张久鹏老师提供初稿)
        6.3.1 生物沥青制备工艺
        6.3.2 生物沥青改性机理
        6.3.3 生物沥青抗老化性能
        6.3.4 生物沥青再生性能
        6.3.5 生物沥青其他应用
        6.3.6 生物沥青发展前景
    6.4 废轮胎
        6.4.1 大掺量胶粉改性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6.4.2 SBS/胶粉复合高黏高弹改性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6.4.3 温拌橡胶沥青(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7路面再生技术
    7.1 热再生技术(北京工业大学郭猛老师提供初稿)
        7.1.1 高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
        7.1.2 温拌再生技术
        7.1.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洁净化技术
        7.1.4 热再生技术未来展望
    7.2 高性能冷再生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7.2.1 强度机理研究
        7.2.2 路用性能研究
        7.2.3 微细观结构研究
        7.2.4 发展前景

(2)中南地区城市沥青道路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修复材料方面
        1.2.2 修复工艺方面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沥青路面调查与修复范围确定方法研究
    2.1 路面调查内容和方法
        2.1.1 路面破损状况
        2.1.2 路面强度
        2.1.3 路面行驶质量
        2.1.4 路面抗滑性能
        2.1.5 路面的综合评价
    2.2 沥青道路修复范围确定方法研究
        2.2.1 沥青道路挖掘修复范围确定的必要性
        2.2.2 沥青道路破坏后现场试验
        2.2.3 沥青道路挖掘修复范围确定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修复材料的研究
    3.1 修复材料性能要求
    3.2 干拌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3.2.1 试验原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基准砂浆的选定
        3.2.4 砂浆水灰比的选定
        3.2.5 速凝剂掺量的选定
    3.3 碎石基层材料性能研究
        3.3.1 粒状材料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
        3.3.2 原生碎石与再生碎石性能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道路修复后受力特征分析
    4.1 道路修复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道路修复后道路受力特征分析
        4.2.1 第一等级破坏道路修复后受力特征分析
        4.2.2 第二等级破坏道路修复后受力特征分析
        4.2.3 第三等级破坏道路修复后受力特征分析
    4.3 第一等级破坏道路修复敏感性分析
        4.3.1 修复区域大小的影响
        4.3.2 修复区域形状的影响
        4.3.3 接触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4.3.4 面层修复材料模量的影响
    4.4 第二等级破坏道路修复敏感性分析
        4.4.1 修复区域大小的影响
        4.4.2 修复区域形状的影响
        4.4.3 接触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4.4.4 上基层修复材料模量的影响
        4.4.5 道路结构开挖台阶的影响
    4.5 第三等级破坏道路修复敏感性分析
        4.5.1 修复区域大小的影响
        4.5.2 修复区域形状的影响
        4.5.3 接触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4.5.4 道路结构开挖台阶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3)热拌薄层罩面混合料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技术性能要求
    2.1 试验原材料
        2.1.1 粗集料
        2.1.2 细集料
        2.1.3 填料
        2.1.4 沥青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薄层罩面AC-5技术性能要求
    3.1 薄层罩面AC-5设计方法选择
    3.2 薄层罩面AC-5技术要求性能分析
        3.2.1 基本技术性能要求
        3.2.2 其他技术性能要求
    3.3 薄层罩面AC-5设计空隙率与混合料路用性能关系
        3.3.1 马歇尔稳定度
        3.3.2 动稳定度
        3.3.3 低温弯曲破坏应变
        3.3.4 渗水系数
        3.3.5 疲劳寿命
        3.3.6 构造深度
        3.3.7 浸水飞散损失率
    3.4 薄层罩面AC-5空隙结构分析
        3.4.1 空隙率与连通空隙率
        3.4.2 基于工业CT扫描的空隙结构分析
    3.5 薄层罩面AC-5设计参数的提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薄层罩面AC-5配合比设计探究
    4.1 薄层罩面AC-5矿料级配范围确定
    4.2 薄层罩面AC-5最佳油石比方法研究
        4.2.1 马歇尔试验方法
        4.2.2 析漏试验与飞散试验
    4.3 薄层罩面AC-5设计流程
    4.4 薄层罩面AC-5路用性能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种薄层罩面的比较分析
    5.1 级配对比分析
    5.2 最佳油石比对比分析
    5.3 体积参数对比分析
    5.4 路用性能对比分析
        5.4.1 高温稳定性
        5.4.2 低温抗裂性
        5.4.3 水稳定性能
        5.4.4 抗疲劳性能
        5.4.5 抗滑性能
        5.4.6 抗剥落性能
        5.4.7 力学性能
    5.5 适用范围的提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试验路段施工控制
    6.1 试验路段概况
    6.2 施工配合比设计
        6.2.1 原材料的选择
        6.2.2 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
    6.3 施工关键控制
        6.3.1 混合料生产
        6.3.2 摊铺前准备
        6.3.3 摊铺
        6.3.4 碾压
    6.4 性能检测与分析
        6.4.1 外观检查
        6.4.2 渗水性能检测
        6.4.3 压实度检测
        6.4.4 抗滑性能检测
    6.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控制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旧路调查与处置
3 反射裂缝处置
4 施工过程
5 沥青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5.1 原材料控制
    5.2 拌合过程
    5.3 摊铺过程
6 结语

(5)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加铺沥青面层的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道路沿线地下管道的维护
2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
3 应力吸收层的设计
4 面层结构及材料的选择
    4.1 结构方面
    4.2 材料选择方面
5 结束语

(6)广东省路面大修工程白加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旧路面状况评价
        1.2.2 “白加黑”设计方法
        1.2.3 防治(减缓)反射裂缝的措施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依托工程概况
第二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价
    2.1 路面状况调查和评价的意义
    2.2 调查内容
    2.3 旧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
        2.3.1 路面的损坏状况评价
        2.3.2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
        2.3.3 路面行驶安全评价
    2.4 路面结构性能评价
        2.4.1 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
        2.4.2 路面弯沉测定
        2.4.3 接缝传荷能力的测定
        2.4.4 板底脱空状况判别
    2.5 依托工程旧路面状况及分析
        2.5.1 基础资料及交通量调查
        2.5.2 路面损坏状况调查及分析
        2.5.3 路面板结构力学参数及几何尺寸调查
        2.5.4 路面板脱空、传荷能力及回弹模量检测
        2.5.5 通过对依托项目的调查和评价,得出结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白加黑”技术
    3.1 国外“白加黑”设计方法
        3.1.1 美国沥青协会(AI)的弯沉法
        3.1.2 AASHTO 罩面设计方法
    3.2 国内“白加黑”设计方法
    3.3 广东省路面大修工程“白加黑”设计实践介绍
    3.4 依托工程沥青层罩面结构组合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射裂缝产生机理及防治技术
    4.1 反射裂缝概述
    4.2 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
        4.2.1 反射裂缝的产生
        4.2.2 反射裂缝的扩展
    4.3 常用防治反射裂缝的措施
        4.3.1 增强沥青混凝土罩面层性能
        4.3.2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加铺层之间设置中间夹层
        4.3.3 接缝处治,破碎、稳定旧路面板
    4.4 选择防治反射裂缝的原则和过程
    4.5 依托工程防治反射裂缝措施介绍
        4.5.1 防治反射裂缝措施比选
        4.5.2 依托工程采用的防治反射裂缝措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面大修工程“白加黑”设计实例
    5.1 “白加黑”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5.2 基础资料调查
        5.2.1 旧路技术资料及环境、交通状况
        5.2.2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调查
    5.3 路面大修“白加黑”设计
        5.3.1 设计原则
        5.3.2 防治(减缓)反射裂缝的措施
        5.3.3 沥青砼加铺层材料选型
        5.3.4 沥青层结构厚度的确定
        5.3.5 沥青层罩面结构组合方案的选择
        5.3.6 旧水泥砼面板的处理
    5.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7)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加铺沥青面层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道路沿线地下管道的维护
2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
3 应力吸收层的设计
4 面层结构及材料的选择
    4.1 结构方面
    4.2 材料选择方面
5 结束语

(8)一种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
2 沥青加铺层方案
    2.1 确定加铺层厚度
    2.2 加铺层方案
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
    3.1 修补措施
    3.2 弯沉控制指标
4 结束语

(9)块石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改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旧路面评价
    1.1 旧路面结构承载力
    1.2 路面板底脱空状况
2 旧石块路面的处理
3 沥青加铺层的设计
    3.1 加铺层厚度的确定
        (1)美国沥青协会(AI)的弯沉法
        (2)补足厚度缺额法(COE法)
        (3)美国AASHTO经验法
        (4)有效厚度法
    3.2 加铺层反射裂缝的延缓
        (1)设置裂缝缓解层
        (2)设置应力吸收夹层
        (3)铺设土工织物或土工格栅
    3.3 加铺层材料的选择
        (1)减少推移和车辙
        (2)防止水破坏
4 工程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原块石路面的处理措施
    4.3 路面结构层
5 结语

(10)复合式长寿命路面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长寿命路面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概述
        1.2.3 分析理论概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复合式长寿命路面设计标准研究
    2.1 长寿命路面定义
    2.2 长寿命路面设计要求
    2.3 复合式长寿命路面设计标准
    2.4 许尉高速复合式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2.4.1 许尉高速长寿命路面结构模型
        2.4.2 许尉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研究
        2.4.3 许尉高速公路基层设计研究
        2.4.4 许尉高速公路面层设计研究
        2.4.5 防水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板块尺寸合理划分研究
    3.1 车道宽度研究
        3.1.1 国外行车道宽度概况
        3.1.2 车道宽度计算
        3.1.3 许尉高速车道划分
        3.1.4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3.2 水泥混凝土板块划分研究
        3.2.1 国内外板块划分简介
        3.2.2 小板块荷载应力分析
        3.2.3 板块尺寸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3.3 横缝设置研究
        3.3.1 横缝间距对缝隙宽度的影响
        3.3.2 接缝的荷载传递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式长寿命路面温度场分布与温度应力分析
    4.1 河南省温度调查
    4.2 铺设沥青层的PCC板温度梯度分析
        4.2.1 温度场计算方法
        4.2.2 PCC 板温度梯度分析
        4.2.3 PCC+AC 路面温度梯度分析
        4.2.4 许尉长寿命路面温度场及温度梯度计算与分析
    4.3 铺设沥青层的温度应力分析
        4.3.1 胀缩应力分析
        4.3.2 翘曲应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式长寿命路面结构荷载应力分析
    5.1 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复合路面的受力性能
        5.1.1 计算模型
        5.1.2 多层路面光滑接触情况
        5.1.3 多层路面连续接触情况
    5.2 双层弹性地基上复合路面的受力性能
        5.2.1 多层路面光滑接触情况
        5.2.2 多层路面连续接触情况
    5.3 多层弹性地基上复合路面的计算
    5.4 荷载临界作用位置
    5.5 有限元计算 PCC 板底弯拉应力
        5.5.1 计算模式与参数
        5.5.2 PCC 板底最大弯拉应力有限元计算分析
    5.6 规范方法计算水泥混凝土板底应力
        5.6.1 不设 AC 层的 PCC 板底最大弯拉应力的计算分析
        5.6.2 设 AC 层的PCC板底最大弯拉应力计算分析
        5.6.3 有限元方法与规范方法结果比较
    5.7 路面层间应力分析
        5.7.1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方法
        5.7.2 ha 对层间剪应力的影响
        5.7.3 剪应力变化规律
        5.7.4 应力吸收层对剪应力的影响
    5.8 水泥混凝土表面裸化技术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复合式长寿命路面柔性层设计研究
    6.1 沥青面层的研究分析
        6.1.1 黑色面层的功能与性能要求
        6.1.2 沥青面层的受力分析及厚度确定
        6.1.3 沥青面层的材料组成与技术要求
        6.1.4 AC-13C 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
    6.2 应力吸收层的研究分析
        6.2.1 应力吸收层的功能与性能要求
        6.2.2 应力吸收层的受力分析
        6.2.3 应力吸收层的技术要求与材料组成
        6.2.4 应力吸收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6.3 防水联结层的研究分析
        6.3.1 防水联接层的功能
        6.3.2 防水联结层的受力分析
        6.3.3 防水联结层的技术要求与材料组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许尉长寿命路面寿命预估与经济分析
    7.1 沥青面层寿命预估
        7.1.1 断裂力学理论
        7.1.2 Paris 公式
        7.1.3 A、n、ΔK 的取值
        7.1.4 柔性面层疲劳裂缝扩展寿命
    7.2 水泥混凝土层寿命预估
        7.2.1 寿命预估方法
        7.2.2 极限寿命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
    7.3 重载作用下路面使用寿命预估
    7.4 许尉长寿命路面经济分析
        7.4.1 路面结构经济分析概述
        7.4.2 依托工程基本情况
        7.4.3 长寿命与四车道AC、PCC 费用对比分析(分析期30 年)
        7.4.4 长寿命与六车道AC、PCC 路面费用对比分析(分析期30 年)
        7.4.5 长寿命与AC、PCC 路面费用对比分析(分析期50 年)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有待研究的问题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J].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 中国公路学报, 2020(10)
  • [2]中南地区城市沥青道路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与工程应用[D]. 周骋.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6)
  • [3]热拌薄层罩面混合料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D]. 李睿.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 [4]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控制与研究[J]. 梁世斌.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7(02)
  • [5]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加铺沥青面层的技术探讨[J]. 卓永红. 青海交通科技, 2014(04)
  • [6]广东省路面大修工程白加黑关键技术研究[D]. 胡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7]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加铺沥青面层技术分析[J]. 卓永红.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4(02)
  • [8]一种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设计方案[J]. 王亦贺. 工程与建设, 2011(03)
  • [9]块石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改建技术研究[J]. 施有志.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8(S1)
  • [10]复合式长寿命路面结构研究[D]. 侯荣国. 长安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装沥青罩面层的实践与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