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NGINEER的参数化建模与实践

基于PRO/ENGINEER的参数化建模与实践

一、基于PRO/ENGINEER的参数化建模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肖博心[1](2021)在《基于SLM技术的金属文创产品参数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文创产品通过对文化元素、精神、符号等的可视化表达,赋予产品功能之外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金属3D打印除了提供自由的造型可能和定制化的技术渠道,还具有非金属材料所不具备的材料质感,非常适合与文创产品的结合应用。目前,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修改方案工作量大、方案单一以及个性化定制成本过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结合参数化建模方法自动生成具有复杂镂空特征的金属文创产品,提出一种利用算法生成产品纹样并符合金属3D打印激光选区熔化SLM(Selective Laser Melting)工艺要求的参数化建模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含以下几点:1)针对复杂结构文创产品建模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问题,本论文基于Grasshopper可视化参数建模平台,利用不同算法研究了自动生成复杂镂空纹样特征的参数化建模方法,修改时只需在输入框调整参数即可调整产品预览并输出模型;2)针对SLM工艺现有的工艺局限及加支撑问题,本论文同样基于Grasshopper平台开发对生成模型添加支撑的功能,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结构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可得该方法生成的支撑结构满足使用需求。将该功能融入建模工具中可以更好衔接产品方案产出与3D打印生产,提高设计到实体化的流程效率;3)在设计实践中,本论文介绍了笔者采用参数化建模设计的三款具有代表性的金属3D打印文创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已在线上平台发售。结果表明,本文基于SLM技术的金属文创产品参数化设计研究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文创产品设计造型,更高效适配金属3D打印生产,减少设计工作量,设计案例得到客户及市场认可。

沈观成[2](2020)在《汽车转向器非圆齿扇齿条副三维参数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汽车转向轴和水平摇臂轴这对空间交错轴间常采用锥面非圆齿扇齿条副实现非匀速传动,非圆齿扇每个端截面齿形和齿向参数都不相同(也称螺旋变厚齿),其齿面结构复杂,目前尚无成熟的三维建模方法,阻碍了该非圆齿扇齿条副的三维参数化设计的顺利开展,企业大多采用经验法或参数试凑法进行设计,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为此,本文从非圆齿扇齿条副的啮合原理出发,研究非圆齿扇齿条的三维建模方法和三维模型截面轮廓坐标提取算法,基于SolidWorks开发非圆齿扇齿条副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实现非圆齿扇三维参数化建模,为转向器摇臂轴有限元分析、三维测量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主要的工作如下:研究两种不同传动比的非圆齿扇齿条副的几何运动过程,从非圆齿扇齿条副的啮合原理出发,针对不同传动比分析齿扇齿条副节曲线纯滚动规律;基于速度合成法分析了偏心状态下的非圆齿扇齿条副的瞬心轨迹,结果表明如果存在偏心,此时瞬心轨迹是不连续的,必然带来运动干涉。以上研究为非圆齿扇三维建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非圆齿扇三维建模方法。采用非圆齿扇齿条副节圆曲线滚动原理,基于SolidWorks平台,通过实体布尔运算建立非圆齿扇三维模型;研究通过SolidWorks获取不规则曲面或者不连续曲面坐标的提取方法。通过宏程序提取非圆齿扇齿廓,并将齿廓坐标保存到txt文本中,导入到MATLAB仿真程序用于三维齿面重构,通过双线性插值算法获取三维非圆齿扇齿廓任意点坐标。开发非圆齿扇齿条副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研究SolidWorks软件二次开发技术。通过SolidWorks API接口使用VB语言编写参数化建模软件界面,采用SolidWorks三维实体布尔运算功能进行非圆齿扇的三维建模,开发出一套针对该企业所生产的汽车摇臂轴非圆齿扇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分析非圆齿扇三维建模的精度,通过三维模型齿廓与理论计算齿廓对比,计算对应点齿厚误差小于0.00238mm;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对非圆齿扇进行有限元分析,该非圆齿扇最大应力值在允许范围内;研究非圆齿扇的检测方法,借助P26齿轮检测中心对非圆齿扇进行检测,最大齿形误差0.0465mm。结果表明,该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是可行的。

马致富[3](2020)在《大型球形组件数字化原位装调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各重大科研领域中大型装备应用的不断增加,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部分大型装备的整体精度要求极高,无法通过提高零件制造过程中的精度来保证的现象。所以,这类型大型构件装配的精度要求只能是通过在装配过程中零件的原位调配进行保证,本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提出了通过搭建数字化原位装调系统完成大型构件装配过程中原位调配任务的思路,并完成大型装备装配过程中的原位调配任务。本论文针对大型球形组件装配过程中原位调配的难点,搭建了对应的大型球形组件数字化原位装调系统。以Visual Studio 2017为开发环境,结合Access数据库创建了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块,以NX 10.0为开发平台,通过KF语言编程,搭建了零件模型的快速生成模块。在装配过程中引入搭建的原位装调系统,实现了通过微调装配过程中部分待装配零部件,提高装配整体精度的目的。首先,对大型球形组件数字化原位装调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划分系统的层次结构,并制定系统的工作流程,根据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任务需求,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划分。接下来搭建大型球形组件原位装调系统。根据系统总体设计和功能模块划分的结果,建立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模块,对系统内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设计数据表结构,建立系统数据库,并搭建数据库与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对系统中的模型文件进行分析,在已有软件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模型的快速生成模块。最后,进行大型球形组件数字化原位装调系统的实例验证,通过系统的实现完成了对系统的具体功能,如装调过程中信息的集成和管理、装调参数的计算和模型文件的生成等功能的测试,并通过建立误差模型,实现了对装调过程中误差的预测。

葛晓波[4](2020)在《基于知识的整机参数化快速建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以更快的速度实现产品设计的迭代更新,以满足产品多样化、定制化发展的需求。如何快速、方便、准确地构建产品整机的三维几何模型和仿真模型。快速建模技术是实现上述需求的技术手段。目前快速建模技术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类特定产品对象,通用性差,缺乏可配置的产品结构映射,无法满足越来越普遍的产品定制化需求;现有的设计知识表示研究大多面向方案概念设计,其功能结构的知识映射不足以支撑具有复杂结构层次的机械产品模型;现有的集成建模方法侧重于打通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传递方式,强调系统间固定的输入输出方式,限制了集成系统的广泛应用。为解决现有快速建模技术中存在的适应性差、拓展性差、缺乏对模型构建过程的知识表述、建模过程繁琐复杂等问题,本文开展了知识驱动的整机参数化快速建模技术和知识驱动的CAD/CAE集成建模技术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建模规则描述语义的框架模型表示方法。通过对大量复杂产品建模过程的研究,归纳总结出一套满足整机级参数化需求的建模规则描述语义,建立了框架模型表述体系,从逻辑表达、图形表达、几何表达、语义表达几方面全面、准确地描述参数化模型的构建过程。研究了基于框架模型的产品整机模型实例化过程,通过逐级的虚特征、虚组件实例化迭代,实现了主参数驱动的整机参数化模型自上而下地构建。开发了基于框架模型描述语义的整机参数化建模系统并进行了案例测试。系统实现了模型框架与规则的分离,通过预先定义的模型模板并结合可视化交互界面,用户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步骤方便、快速地建立复杂的产品整机模型。(2)提出了一种知识驱动的框架模型整机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了面向几何建模过程的设计知识表示方法,提出了“参数-功能-行为-结构”设计知识表示法(PFBS),即在功能-行为-结构表示法的基础上,引入参数层面的知识表示,通过参数-功能、参数-行为、参数-结构的驱动接口,实现了由设计知识驱动的从需求参数出发到产品功能分解,再到功能行为衍生,最后到结构表示的设计知识推理过程。将PFBS设计知识表示法与框架模型描述语义相结合,提出了知识驱动的框架模型,将设计知识作为一种约束存在于框架模型内,且能够驱动框架模型中的虚特征、虚组件、装配约束等组成部分。对知识驱动的框架模型实例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知识驱动原理的不同提出了知识驱动的静态框架模型和知识驱动的动态框架模型,并通过实例对其实例化过程分别进行了验证。(3)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CAD/CAE集成建模方法。研究了面向热性能仿真的电子设备CAD/CAE集成建模需求。针对模型简化的需求,分析了三维模型的特征组成,提出了基于规则的特征简化方法,并以特征尺寸参数和特征体积权重为简化规则,实现了CAD模型的特征简化;针对CAE特征构建的需求,研究了分析特征的表示形式,图形学算法实现了CAD模型中分析特征数据的提取,实现了热仿真中常见的接触热阻、流体域等分析特征的自动构建方法。最后,通过机载机箱的案例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4)开发了整机参数化快速设计平台系统并开展了相关应用验证。设计并实现了整机参数化快速设计平台的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织结构、系统框架及各模块组成与功能。以MCU机载插箱为例,给定设计需求参数,通过整机参数化快速设计平台,在设计知识的驱动下实现了MCU机载插箱的功能、行为、结构、参数各个层面的推理求解,将设计需求转化为模型实例的驱动参数,并最终得到了MCU机箱的几何模型实例;从MCU几何模型出发,结合CAD/CAE集成建模技术,构建了MCU机箱的CAE模型,以设计需求参数为边界条件,对模型冷却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由知识驱动的框架模型整机参数化建模方法是准确有效的。

陈金虎[5](2020)在《基于机电耦合的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服役载荷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文中认为有源相控阵雷达(Active Phased Array Radar,APAR)具有扫描速度快、功能多、可靠性高、隐身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众多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作为车载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APAR的电性能参数直接影响着战车在战场上对目标的搜索与制导,进而影响整车的作战能力。近年来,APAR朝着高频段、高增益、高功率、高密度、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这也使得APAR的机电耦合愈加紧密。对于车载APAR而言,其在服役环境中会受到风载、热冲击、路面随机振动、过载、炮振等载荷影响,导致雷达天线阵面变形从而影响天线的电性能,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天线结构遭到破坏。针对结构复杂、机电热耦合问题紧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性能车载APAR,传统的脱离于电性能的机电分离设计思路既难以准确满足当下设计要求,又延长了车载APAR的研制周期。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车载APAR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实现了面向电性能的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结构分析与校核。为保障车载APAR在服役环境下精确可靠的工作,首先利用ANSYS软件对某车载APAR在典型载荷下(稳态风载、过载、路面随机振动和半正弦加速度冲击)的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校核,然后基于APAR机电耦合理论进行了电性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不同载荷作用下的雷达结构强度及电性能均满足要求。其中,冲击振动载荷对雷达的影响最为显着,导致雷达增益下降了0.7 d B,最远探测距离缩短了6.7 km。(2)研究了ANSYS二次开发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为降低面向电性能的APAR结构分析与校核的操作难度,实现雷达结构仿真分析的自动化、智能化,基于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APDL)及批处理技术,实现了车载APAR在典型载荷环境下建模和仿真的建模参数化、载荷施加动态化、分析过程自动化以及结果提取自动化。该研究为开发基于机电耦合的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的参数化建模与自动分析模块奠定了技术基础。(3)探索了基于试验设计的雷达结构耦合优化设计方法。为实现雷达的轻量化设计以提高战车的机动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首先基于有源相控阵雷达结构变形与雷达探测性能参数的耦合模型,建立了基于机电耦合理论的车载APAR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然后将试验设计方法(Design Of Experiments,DOE)应用到了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结构轻量化设计当中,最终实现了某车载APAR减重10%的优化目标,同时满足了其电性能恶化程度不高于25%的约束条件。通过此部分研究,为后文软件开发的优化设计模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建立了面向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电性能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平台。为加快车载APAR研制进程,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利用C++Builder工具,并基于机电耦合理论,开发了面向车载APAR电性能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平台。该软件可实现车载APAR在不同载荷环境下的结构性能分析、电性能计算以及优化设计。最后以某型车载APAR为例,进行了雷达结构校核与电性能耦合计算,并通过优化使该车载APAR减重440 kg,达到了减重10%的优化目标且电性能满足要求,从而验证了该仿真设计软件实用性及有效性,为其它产品的研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吴伟杰[6](2020)在《复合式盾构刀盘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盾构工法以其安全、高效等特点成为隧道建设的主要方式。盾构刀盘是盾构掘进关键部件,具有开挖岩石、稳定掌子面和搅拌渣土的重要作用,刀盘的设计质量的决定了盾构工程的掘进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目前,刀盘设计存在设计效率低、设计质量过度依赖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和经验而难以得到确切保障、相似地质条件刀盘设计方案重复,设计经验无法有效积累和借鉴等问题。为此,开展刀盘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本文选取应用广泛的复合式盾构刀盘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式盾构刀盘结构特征,建立刀盘BOM。基于刀盘BOM结构,以My SQL数据库为支撑,建立刀盘设计知识库、刀盘设计参数库,实现复合式盾构刀盘三维设计方案的数字化表达。结合模块化设计思想和刀盘设计知识,提取复合式盾构刀盘结构参数,并分清参数层次建立复合式盾构刀盘参数化设计模板,基于尺寸驱动法实现刀盘结构参数化。剖析刀具轨迹图和刀具布置准则,建立刀具自动配置算法,在刀具库的支持下,实现刀具自动化配置。基于复合式盾构刀盘参数化设计模型,采用程序自动压缩和解压特征技术,实现刀盘有限元分析模型的自动建立。基于Solid Works Simulation二次开发技术将刀盘有限元分析程序化,实现系统设计分析一体化。最后,基于Solid Works 2014设计软件和Visual Studio2013开发工具,结合My SQL数据库,完成复合式盾构刀盘参数化设计系统的集成和实现。本次研究所开发的实验系统能够自动完成三维模型建立、方案评估和工程图输出等工作,最终产生合理的刀盘设计方案。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提高复合式盾构刀盘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并且能够有效管理刀盘设计实例,实现刀盘设计经验的积累和传递,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同时,研究工作对于复杂产品参数化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丁新其[7](2020)在《一种轨道式无障碍过街天车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无障碍交通出行已成为体现城市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无障碍交通出行的服务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婴幼儿、孕妇、肢体残障人士等行动不便人群。然而,我国目前城市无障碍交通出行现状仍未能完全满足上述群体的出行需求;同时,部分城市个别交通拥堵路段未能实现人车分流的状况则进一步增加了无障碍出行的难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轨道式无障碍过街天车这一新的出行方式,可为改善城市无障碍出行提供新方案,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较为系统地提出并设计轨道式无障碍过街天车这一新的出行方式,并对其优势及关键技术、具体技术参数、主要硬件选型以及承载车厢的要求进行详细设计论述。(2)提出采用垂直加水平轨道结构设计;基于Pro/E等现代设计方法对轨道结构进行参数化数学建模,并对设计的轨道结构进行强度计算分析,分析结果得出轨道横梁的稳定性系数满足要求,论证所设计轨道结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3)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轨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雪压、无风、有风等典型工况下的轨道结构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证明设计采用的轨道结构在各载荷状况下均可靠,能满足设计要求。(4)提出一种采用自动液压配重系统,并对其节能率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自动液压配重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变频系统节能率达到43.64%以上。(5)参考现有的电梯和起重机械等现行标准,对试制样机进行安全性、舒适性、防水性等方面的试验测试,通过测试验证样机的安全性、噪音控制、防水性等方面能满足室外安全运行要求,同时也为今后制定轨道式过街天车的标准规范、推向市场提供了基础方法和数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可望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城市无障碍通行的状况提出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案,让更多行动不便人群有机会参与到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去。

王宣[8](2020)在《结合静动图像分析的BIM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工程建设逐渐从以前快速施工模式转变成精细化的施工模式,提高建设的信息化率也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BIM技术在房屋建筑领域的蓬勃发展也给基础设施中的桥梁工程带来了新的方向,随着政策层面推动桥梁BIM的应用,其实用价值也逐渐体现。本文研究以提高桥梁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率为中心,将数字图像分析方法与BIM技术结合,应用到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为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研究首先针对桥梁BIM建模困难的问题,探讨了Revit参数化建模、Revit软件编程开发建模和可视化编程建模三种高效、精细的建模方式。在桥梁BIM技术应用方面,实现典型工法施工技术交底、施工全过程仿真模拟和施工碰撞检查三个方面的可视化施工技术。此外,还针对BIM平台的扩展性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C#编程语言对Revit软件进行功能拓展,从而实现高效的BIM应用。最后针对某实际工程进行了实际桥梁建模和应用分析,验证了文章内容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可行性。在以静态图像分析技术为研究方向的工作中,实现工程现场图像辨识和现场实景三维重建两个技术方向的工程应用。首先根据相关理论开发Matlab程序,实现工程现场的图像内容识别,并提出预制梁厂管理、施工进度管理两个方向的技术应用。其次利用倾斜摄影获取的图像资料,通过软件进行图像三维重构,形成工程的实景重建三维模型,并探索了三维重构模型和精确BIM模型的匹配比对方法,进行了工程进度控制、竣工验收和工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将处理结果整合到BIM平台中,实现工程现场科学管理。在以动态图像分析技术为研究方向的工作中,提出一种基于光照强度时程分析的构运动信息测量新方法。针对视频测量结果,分别提出像素点频率概率分布直方图方法和结构图像频率点云方法,直接获取结构振动频率。基于该方法开发结构振动和拉索索力两个方向的应用,并设计采用手机对单自由度小球振动测量,以及采用高速相机对拉索索力测量两个验证实验,最终利用本文方法计算小球的振动频率和拉索索力,结果表明分析准确、效果理想。

路春辉[9](2020)在《剑杆织机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剑杆织机因其适应性强、高度自动化、高转速、高精度、高效能的特点,在如今的纺织机械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打纬机构作为剑杆织机的核心机构,在织机织造过程中,其动态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织物的质量,同时也是制约剑杆织机转速提高和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剑杆织机中的核心机构——共轭凸轮打纬机构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分析了剑杆织机打纬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运动要求,分析了打纬机构对织物质量以及织物种类适应性的影响,以正余弦组合加速度运动规律作为打纬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采用解析法推导出了共轭凸轮轮廓曲线的通用方程,应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得到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三维模型。基于Lagrange方程建立了打纬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应用ADAMS建立机构虚拟样机模型,对比MATLAB数值计算和ADAMS虚拟仿真结果,证明所建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和物理参数对打纬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钢筘进行了模态、刚度、强度分析,基于有限元法对钢筘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柔性钢筘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基于ANSYS与ADAMS联合仿真的方法,建立了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刚柔耦合模型,针对钢筘的柔性变形,对打纬机构进行了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基于Isight优化平台,以打纬机构的结构参数和物理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将打纬机构的动力学性能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打纬机构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打纬机构的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

王丹伟[10](2020)在《基于形性协同的汽车发动机缸盖主油道孔钻头参数化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汽车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刀具的国产化替换过程中,主油道孔深孔钻头是唯一不符合切削加工工艺要求,并且在切削过程中出现断刀情况的刀具。深孔钻削工艺是典型的难加工工艺,而主油道深孔钻削长径比达到了26.8,钻削过程是处于半封闭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主油道孔深孔钻头应具备足够的刚度以及良好的断屑、排屑性能。本文从主油道孔深孔钻削过程的切削力以及扭矩出发,通过以下研究工作,提出了缸盖主油道孔深孔钻削刀具的优化方案,解决了实际产线上出现的断刀问题。(1)对深孔钻削刀具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断刀原因是深孔钻削路径过长,排屑阻力过大造成的扭断。基于钻尖结构模型以及螺旋槽加工成型理论的研究基础,考虑刀具的切削性能,以钻削过程中的轴向力,轴向扭矩以及刀具的断屑排屑性能作为评判指标,确定了平面的钻尖后刀面、抛物线截形的螺旋槽、X型和R型相结合的横刃修磨方式以及曲线刃模型。(2)基于NX二次开发工具包对主油道孔深孔钻削刀具参数化建模的软件开发,利用UFUN二次开发工具中提供的API函数库以及NXOpen录制代码的功能解决了钻头参数化设计过程中复杂曲线、曲面的创建问题,实现了精准的钻头参数化设计。设计参数包括主切削刃第一后角、第二后角、内刃前角、横刃长度以及螺旋角在内的18个钻头的结构参数。(3)以钻尖主切削刃第一后角、第二后角、内刃前角以及横刃长度等4个钻尖关键参数作为分析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方案设计,确定了9种不同钻尖结构的主油道孔深孔钻头的设计方案。并基于本课题的整体式硬质合金钻头参数化设计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基于Third Wave Advant Edge仿真软件,对9种设计钻头进行三维动态切削仿真,获取钻削过程中的钻削力以及扭矩曲线。最后,以轴向力和轴向扭矩作为正交试验方案的指标,通过极差分析,优选出的关键参数组合为5°的主切削刃第一后角,20°的主切削刃第二后角,5°的内刃前角,0.2mm的横刃长度。(4)对优化后与优化前的深孔钻削刀具设计一个对照试验,在卧式四轴加工中心上模拟OP30工序的缸盖主油道孔深孔钻削工艺,通过力数据的采集分析得到优化的刀具轴向切削力与仿真在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较优化前有明显的降低。优化后刀具加工的深孔孔径精度以及孔径一致性有很大的提高,满足主油道孔深孔钻削工艺的要求。验证了整体式钻头参数化建模的准确性,以及基于Third Wave Advant Edge的三维钻削仿真,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与极差分析的方法优选钻尖关键参数的有效性,并优化了汽车发动机产线上主油道孔钻削刀具。

二、基于PRO/ENGINEER的参数化建模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RO/ENGINEER的参数化建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LM技术的金属文创产品参数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金属文创产品
        1.2.2 参数化建模
        1.2.3 SLM(Selective laser melting)激光选区熔化工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本文框架、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框架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本章小结
2 传统金属工艺及金属文创产品工艺研究
    2.1 金属工艺的发展
        2.1.1 传统金属材料成形工艺
        2.1.2 现代金属材料加工工艺
    2.2 金属文创产品工艺
        2.2.1 手工艺金属文创产品
        2.2.2 现代工艺生产的金属文创产品
    2.3 本章小结
3 参数化建模综述及设计研究
    3.1 参数化建模概念及发展
    3.2 参数化建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2.1 常见3D建模软件及建模方式的比较
        3.2.2 参数化建模在产品设计中的优势和局限
        3.2.3 参数化建模平台比较
    3.3 视觉编程参数化建模平台
        3.3.1 数据处理和数据结构
        3.3.2 算法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文创产品参数化建模工具的实现
    4.1 镂空纹理
        4.1.1 冰裂纹建模
        4.1.2 叶脉纹建模
    4.2 面向金属增材制造设计
        4.2.1 SLM的设计限制
        4.2.2 金属3D打印生产调研
    4.3 SLM技术添加支撑
        4.3.1 筛选支撑位置
        4.3.2 生成支撑结构
        4.3.3 支撑方向
        4.3.4 支撑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文创产品参数化建模工具设计实践
    5.1 SLM增材制造成形设备及成形材料
        5.1.1 SLM增材制造成形设备
        5.1.2 实验成形材料选择
    5.2 设计实践
        5.2.1 设计实践1——冰裂纹镂空纹理签字笔/钢笔
        5.2.2 设计实践2——叶脉镂空茶勺
        5.2.3 设计实践3——“秦岭”山形摆件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汽车转向器非圆齿扇齿条副三维参数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课题背景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摇臂轴非圆齿扇三维建模技术
        1.3.2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
        1.3.3 非圆齿扇齿条副啮合性能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非圆齿扇齿条副啮合运动分析
    2.1 非圆齿扇齿条副啮合运动
    2.2 传动比分析
        2.2.1 定传动比及节圆曲线
        2.2.2 梯形函数传动比及节圆曲线
    2.3 非圆齿扇齿条副定轴啮合分析
    2.4 非圆齿扇齿条副偏心啮合分析
        2.4.1 非圆齿扇齿条副偏心啮合瞬心线
        2.4.2 非圆齿扇齿条副偏心啮合齿廓坐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圆齿扇三维建模
    3.1 啮合运动仿真
    3.2 三维建模方法
        3.2.1 绘制工艺齿条
        3.2.2 绘制非圆齿扇工件
        3.2.3 三维建模实现
    3.3 齿廓坐标提取
        3.3.1 坐标提取算法
        3.3.2 非圆齿扇齿廓坐标点提取
        3.3.3 齿面重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圆齿扇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开发
    4.1 SolidWorks API对象
    4.2 软件设计方案
        4.2.1 软件的总体结构
        4.2.2 软件的界面设计
    4.3 软件界面参数设定
        4.3.1 刀具参数
        4.3.2 工件参数
        4.3.3 加工参数
        4.3.4 偏心参数
    4.4 软件二次开发宏录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圆齿扇检测与建模方法验证
    5.1 建模精度分析
        5.1.1 三维模型实例
        5.1.2 齿廓分段对比
    5.2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有限元分析
    5.3 齿形检测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3)大型球形组件数字化原位装调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构件装配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数字化装配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装配误差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大型球形组件数字化原位装调系统总体设计
    2.1 大型球形组件数字化原位装调系统需求分析
        2.1.1 大型球形组件调配需求分析
        2.1.2 数字化装调系统需求分析
    2.2 原位装调系统层次结构和工作流程
        2.2.1 原位装调系统层次结构
        2.2.2 数字化装调系统工作流程
    2.3 原位装调系统功能模块
        2.3.1 原位装调系统数据管理功能模块
        2.3.2 原位装调系统修配工艺生成和输出模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型球形组件数字化原位装调系统搭建
    3.1 原位装调系统数据库建立
        3.1.1 原位装调系统数据分析
        3.1.2 原位装调系统数据表设计
        3.1.3 数据库与系统的数据接口
    3.2 原位装调系统内部数据处理功能过程
        3.2.1 装调参数定义
        3.2.2 设计参数转换
        3.2.3 数据处理的功能构架
        3.2.4 坐标系之间位姿关系
    3.3 待修配垫片参数化建模原理
        3.3.1 参数化设计理论
        3.3.2 待修配垫片模型特征参数提取
    3.4 待修配垫片模型生成的实现过程
        3.4.1 系统平台及开发工具选择
        3.4.2 模型生成模块功能搭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原位装调系统的实现及误差分析
    4.1 测量信息录入
    4.2 修配垫片模型建立
        4.2.1 修配参数的确定
        4.2.2 修配模型的建立
    4.3 垫片修配面位姿误差预测
        4.3.1 加工面特征建模及偏差定义
        4.3.2 偏差传递模型建立
        4.3.3 偏差状态空间描述
        4.3.4 垫片修配面加工精度的预测
    4.4 装配过程中误差预测
        4.4.1 装配过程位姿分析
        4.4.2 装配平面误差建模
        4.4.3 装配过程误差建模
        4.4.4 装配结果评估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知识的整机参数化快速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快速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2.1 产品几何模型快速构建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产品仿真模型快速构建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知识驱动的模型表示研究现状
    1.3 快速建模技术的挑战与问题
        1.3.1 几何CAD模型快速构建面临的问题
        1.3.2 仿真模型快速构建面临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框架模型的整机参数化建模方法
    2.1 引言
    2.2 框架模型
    2.3 框架模型的表述
        2.3.1 框架模型的逻辑表达式表示法
        2.3.2 框架模型的图形表示法
        2.3.3 框架模型的几何表示法
        2.3.4 框架模型的脚本表示法
        2.3.5 框架模型参数约束表示
    2.4 框架模型实例化
        2.4.1 框架模型实例化基本过程
        2.4.2 组件实例化
        2.4.3 特征实例化
        2.4.4 整机实例化
    2.5 基于框架模型的整机参数化建模
        2.5.1 基于框架模型的整机参数化建模思想
        2.5.2 基于框架模型的整机参数化建模系统体系架构
        2.5.3 基于框架模型的整机参数化建模系统工作流程
    2.6 基于框架模型的整机参数化建模效果分析
        2.6.1 整机参数化建模实验设计
        2.6.2 整机参数化建模实验模型
        2.6.3 建模实验结果及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知识驱动框架模型的整机参数化建模方法
    3.1 引言
    3.2 面向几何模型构建的设计知识表达
        3.2.1 设计知识的“功能-行为-结构”表示(FBS)
        3.2.2 设计知识的”参数-功能-行为-结构”表示(PFBS)
        3.2.3 功能元F的表示
        3.2.4 行为元B的表示
        3.2.5 结构元S的表示
        3.2.6 参数元的表示
    3.3 知识驱动框架模型的表述
        3.3.1 知识驱动框架模型逻辑表示法
        3.3.2 知识驱动的框架模型图形表示
        3.3.3 知识驱动框架模型的语义表示
    3.4 知识驱动的框架模型的实例化
        3.4.1 KBSF框架模型实例化
        3.4.2 KBDF框架模型实例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电子设备热性能仿真的CAD/CAE集成建模
    4.1 引言
    4.2 CAD/CAE集成建模基本思想
    4.3 模型简化
        4.3.1 基于特征去除的模型简化
        4.3.2 基于模型替换的模型简化
    4.4 CAE模型重构
        4.4.1 几何模型重构
        4.4.2 CAE特征识别与构建
    4.5 案例验证
        4.5.1 实验设计
        4.5.2 模型简化
        4.5.3 CAE模型重构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和综合应用
    5.1 引言
    5.2 系统框架
        5.2.1 系统开发的软硬件环境
        5.2.2 系统体系结构
        5.2.3 系统功能模块
    5.3 系统应用实例
        5.3.1 MCU机箱PFBS分析
        5.3.2 MCU机箱模型实例化
        5.3.3 MCU机箱热性能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机电耦合的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服役载荷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3.1 车载雷达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1.3.2 有源相控阵雷达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服役载荷下的结构分析与电性能耦合计算
    2.1 引言
    2.2 有限元结构分析理论及ANSYS二次开发技术
        2.2.1 弹性力学基本理论
        2.2.2 有限元法求解基本原理
        2.2.3 有限元法分析流程
        2.2.4 ANSYS结构仿真分析基本步骤
        2.2.5 ANSYS二次开发技术
    2.3 有源相控阵雷达机电耦合模型
        2.3.1 有源相控阵雷达理想情况下的电性能
        2.3.2 有源相控阵雷达服役环境下的电性能
    2.4 静态载荷下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结构分析与电性能计算
        2.4.1 有源相控阵雷达风载载荷下的机电耦合分析
        2.4.2 有源相控阵雷达过载载荷下的机电耦合分析
    2.5 动态载荷下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结构分析与电性能计算
        2.5.1 有源相控阵雷达模态分析
        2.5.2 有源相控阵雷达路面随机振动载荷下的机电耦合分析
        2.5.3 有源相控阵雷达冲击载荷下的机电耦合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电性能的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集成优化设计
    3.1 引言
    3.2 面向电性能的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集成优化设计模型数学建模
        3.2.1 确定优化目标
        3.2.2 确定优化变量
        3.2.3 确定约束条件
    3.3 基于DOE正交试验设计的多因素多水平优化问题的求解
        3.3.1 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与基本术语
        3.3.2 正交试验设计基本流程
    3.4 某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优化设计案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机电耦合的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
    4.1 引言
    4.2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与界面搭建
        4.2.1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4.2.2 软件界面搭建
    4.3 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突破的关键技术
        4.3.1 多学科异构软件接口技术
        4.3.2 基于批处理的ANSYS多文本文件调用技术
        4.3.3 基于OLE的报告自动化生成技术
    4.4 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应用案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A
附录B

(6)复合式盾构刀盘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参数化设计
        1.2.2 盾构刀盘设计理论与方法
        1.2.3 盾构刀盘参数化设计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复合式盾构刀盘参数化设计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功能框架
        2.2.1 系统功能模块
        2.2.2 系统辅助模块
    2.3 系统开发技术选择
        2.3.1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
        2.3.2 三维设计平台及其二次开发
        2.3.3 支撑数据库及其二次开发
    2.4 系统数据库设计
        2.4.1 刀盘数字化表达及系统数据管理分析
        2.4.2 刀盘结构BOM及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
        2.4.3 系统数据库数据表详细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式盾构刀盘结构参数化设计
    3.1 复合式盾构刀盘结构功能分析
        3.1.1 复合式盾构刀盘刀架结构功能分析
        3.1.2 复合式盾构刀盘刀具结构功能分析
    3.2 复合式盾构刀盘设计技术研究
        3.2.1 复合式盾构刀盘结构设计流程
        3.2.2 复合式盾构刀盘结构选型
        3.2.3 复合式盾构刀盘结构设计要点
    3.3 复合式盾构刀盘模块划分及主参数提取
    3.4 复合式盾构刀盘参数化建模
        3.4.1 复合式盾构刀盘参数化模板建立
        3.4.2 复合式盾构刀盘参数化驱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式盾构刀盘刀具自动化配置
    4.1 复合式盾构刀盘常用刀具库建立
        4.1.1 复合式盾构刀盘刀具知识库的构建
        4.1.2 复合式盾构刀盘刀具设计库的构建
    4.2 复合式盾构刀盘刀具轨迹设计
    4.3 复合式盾构刀盘刀具自动化配置
        4.3.1 刀具布置形式
        4.3.2 刀具布置准则
        4.3.3 刀具自动化配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式盾构刀盘设计分析建模
    5.1 复合式盾构刀盘设计模型简化
    5.2 复合式盾构刀盘载荷计算
        5.2.1 复合式盾构刀盘推力计算
        5.2.2 复合式盾构刀盘扭矩计算
    5.3 复合式盾构刀盘有限元分析
        5.3.1 有限元分析流程
        5.3.2 刀盘工况分析
        5.3.3 计算模型网格划分
        5.3.4 刀盘分析评价准则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合式盾构刀盘参数化设计系统工程化
    6.1 刀盘设计工程图参数化
    6.2 刀盘设计系统运行初始化
    6.3 系统运行测试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7)一种轨道式无障碍过街天车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无障碍过街的发展概况
        1.2.1 无障碍过街的总体情况
        1.2.2 国外无障碍过街方式研究现状
        1.2.3 国内无障碍过街方式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轨道式无障碍过街天车设计
    2.1 总体设计方案
        2.1.1 轨道式无障碍过街天车简述
        2.1.2 主要技术指标
        2.1.3 主要控制要求
        2.1.4 车厢90°转向技术
    2.2 车厢设计要求
        2.2.1 总体要求
        2.2.2 舒适性要求
        2.2.3 安全性要求
    2.3 硬件选型
        2.3.1 电机选型
        2.3.2 驱动系统
        2.3.3 控制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轨道式无障碍过街天车轨道结构设计与仿真计算
    3.1 轨道结构设计
        3.1.1 轨道结构类型
        3.1.2 垂直加水平轨道设计
    3.2 轨道的设计
        3.2.1 常规设计方法
        3.2.2 现代设计方法
        3.2.3 轨道结构参数化建模
    3.3 轨道强度计算
        3.3.1 轨道载荷分析
        3.3.2 轨道强度理论计算
    3.4 轨道结构强度校核
        3.4.1 强度校核理论依据
        3.4.2 强度校核结果分析
    3.5 轨道结构静力学仿真
        3.5.1 ANSYS有效元模型建立及处理
        3.5.2 有限元模型约束施加
        3.5.3 轨道结构静力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液压配重平衡系统
    4.1 自动液压配重的节能方法
        4.1.1 自动配重的理论
        4.1.2 液压自动配重方案
        4.1.3 机械自动配重方案
    4.2 轨道式无障碍过街天车的自动配重方案
        4.2.1 自动液压配重电动机选型
        4.2.2 自动液压配重蓄能器选型
    4.3 自动液压配重系统能耗分析
        4.3.1 自动液压配重系统功率特性仿真
        4.3.2 自动液压配重系统节能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轨道式无障碍过街天车测试
    5.1 测试试验准备
        5.1.1 测试主机
        5.1.2 测试工具与设备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安全性分析
        5.2.2 防水性能分析
        5.2.3 舒适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结合静动图像分析的BIM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课题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概述
        1.3.1 桥梁BIM技术的应用
        1.3.2 静态图像分析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1.3.3 动态图像分析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BIM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2.1 桥梁BIM技术概述
    2.2 桥梁BIM精细化快速建模方法
        2.2.1 Revit参数化建模方法
        2.2.2 Revit软件编程开发建模方法
        2.2.3 可视化编程建模方法
    2.3 某大桥BIM建模技术应用
    2.4 桥梁可视化施工及仿真分析
        2.4.1 典型工法可视化技术交底
        2.4.2 桥梁工程全过程施工仿真模拟
        2.4.3 桥梁施工碰撞检查
    2.5 桥梁BIM平台的扩展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态图像分析在桥梁施工中的研究应用
    3.1 静态图像分析技术概述
    3.2 工程现场的图像采集方法
        3.2.1 无人机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优势
        3.2.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3.3 图像辨识技术的实现及应用
        3.3.1 图像辨识技术的理论与实现方法
        3.3.2 图像辨识技术在桥梁工程施工现场中的应用
    3.4 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实现及应用
        3.4.1 图像三维重建的关键理论与实现方法
        3.4.2 三维重建模型的建立
        3.4.3 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3.5 静态图像分析结果与BIM平台的结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图像分析在桥梁工程中的研究应用
    4.1 动态图像分析技术概述
    4.2 图像资料的处理方法及实现
        4.2.1 有效区域选取
        4.2.2 像素点处理方法
        4.2.3 像素点灰度值的离散Fourier分析方法
    4.3 结构频率信息提取
        4.3.1 频响结果基频提取
        4.3.2 结构阻尼影响分析
        4.3.3 结构图像频率点云法
        4.3.4 像素点的频率概率分布直方图法
    4.4 动态图像分析技术的工程应用
        4.4.1 斜拉桥拉索结构索力计算
        4.4.2 商业手机摄像实现结构运动测量的可行性分析
    4.5 基于动态图像分析技术的测量实验
        4.5.1 利用商业手机摄像机测量固定频率小球振动信息
        4.5.2 利用高速摄像机测量有阻尼拉索结构振动信息
    4.6 动态图像分析结果与BIM平台的结合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剑杆织机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剑杆织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3 剑杆织机打纬机构存在的问题
    1.4 动力学建模方法
    1.5 本学位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剑杆织机打纬机构分析与设计
    2.1 引言
    2.2 打纬机构的工作原理
    2.3 打纬机构的运动要求
    2.4 打纬机构对织物的影响
    2.5 打纬机构的类型
        2.5.1 四连杆打纬机构
        2.5.2 六连杆打纬机构
        2.5.3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
    2.6 打纬机构三维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2.6.1 筘座运动规律的选择
        2.6.2 共轭凸轮廓线设计
        2.6.3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三维参数化设计
        2.6.4 打纬机构运动仿真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从动件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工作原理
    3.3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从动件动力学建模
        3.3.1 打纬机构各构件动能
        3.3.2 打纬机构各构件势能
        3.3.3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系统动力学模型
    3.4 打纬机构动力学仿真验证与分析
        3.4.1 转速对打纬机构驱动力矩的影响
        3.4.2 构件质量对打纬机构驱动力矩的影响
        3.4.3 筘座脚的结构参数对打纬机构驱动力矩的影响
        3.4.4 考虑打纬阻力时打纬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3.5 不同织机转速对钢筘惯性力的影响
    3.6 虚拟样机技术
        3.6.1 ANSYS软件简介
        3.6.2 ADAMS软件简介
        3.6.3 ANSYS和 ADAMS联合仿真技术
    3.7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刚性动力学仿真分析
        3.7.1 打纬机构的刚性动力学仿真
        3.7.2 打纬机构运动中的振动特性分析
    3.8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3.8.1 钢筘柔性体的建立
        3.8.2 钢筘的模态分析
        3.8.3 考虑柔性的Lagrange方程
        3.8.4 打纬机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3.8.5 打纬机构钢筘的强度、刚度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Isight的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多目标优化
    4.1 引言
    4.2 多目标优化设计简介
    4.3 Isight软件概述
    4.4 常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介绍
        4.4.1 归一化方法
        4.4.2 非归一化方法
    4.5 多目标优化流程
    4.6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
    4.7 多目标优化结果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基于形性协同的汽车发动机缸盖主油道孔钻头参数化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3 深孔钻的结构设计研究现状
        1.3.1 钻头钻尖结构的研究
        1.3.2 钻头横刃修磨的研究
    1.4 刀具参数化建模技术
        1.4.1 参数化建模软件
        1.4.2 刀具参数化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5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刀具切削性能研究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整体式麻花钻的基本结构及其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深孔麻花钻的基本结构
        2.2.1 深孔麻花钻的结构组成
        2.2.2 结构特征
        2.2.3 结构参数
    2.3 钻头结构设计
        2.3.1 钻头建模的坐标转换
        2.3.2 钻尖结构的数学模型
        2.3.3 横刃的修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整体硬质合金钻头参数化设计
    3.1 引言
    3.2 钻头参数化开发流程
    3.3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3.3.1 人机交互界面的菜单的设计
        3.3.2 交互界面的对话框设计
        3.3.3 交互界面接口程序的设计
    3.4 钻头参数化建模
        3.4.1 程序设计法的思路
        3.4.2 钻头参数化建模的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主油道深孔钻头结构设计
    4.1 引言
    4.2 深孔钻头钻尖设计参数
    4.3 钻尖几何参数优化有限元仿真正交试验设计
    4.4 主油道孔深孔钻削过程数值仿真
        4.4.1 三维钻削仿真的条件设置
        4.4.2 钻削仿真结果
        4.4.3 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与方案优选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油道孔钻削工艺验证试验
    5.1 引言
    5.2 主油道孔钻削试验
        5.2.1 实验设备与仪器
        5.2.2 工件材料与刀具
        5.2.3 试验方案
    5.3 钻削验证试验结果
        5.3.1 深孔钻削轴向力分析
        5.3.2 孔径与孔径一致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或申请的专利

四、基于PRO/ENGINEER的参数化建模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LM技术的金属文创产品参数化设计[D]. 肖博心.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汽车转向器非圆齿扇齿条副三维参数化设计研究[D]. 沈观成.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3)
  • [3]大型球形组件数字化原位装调系统研究[D]. 马致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基于知识的整机参数化快速建模技术研究[D]. 葛晓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5]基于机电耦合的车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服役载荷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D]. 陈金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6]复合式盾构刀盘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D]. 吴伟杰.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一种轨道式无障碍过街天车的研究与设计[D]. 丁新其. 江苏大学, 2020(02)
  • [8]结合静动图像分析的BIM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 王宣.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剑杆织机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D]. 路春辉.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2)
  • [10]基于形性协同的汽车发动机缸盖主油道孔钻头参数化设计与应用[D]. 王丹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基于PRO/ENGINEER的参数化建模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