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赤胆202的生长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玉米新品种赤胆202的生长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一、玉米新品种赤单202的生育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郑伟,孟繁盛,边丽梅,董喆,张丽妍,张昊,郝春雷,慈艳华,杜江洪[1](2021)在《优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赤单109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优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赤单109,是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与内蒙古蒙龙种业合作,从2012年开始,以母本自选系C12-543、父本F1322杂交育成的晚熟玉米杂交种。该品种淀粉含量高、高产稳产、优质抗倒、结实性好。介绍赤单10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郝春雷,孟繁盛,李艳红,边丽梅,郑伟,张丽妍,张昊,董喆[2](2012)在《不同玉米品种最佳播种期、密度与施肥水平的研究》文中认为试验采用正交设计,选4个栽培因素,即品种(A)、播期(B)、密度(C)、施肥种类和数量(D),均采用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因素中,赤单202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3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30kg/667m2;赤早5号的最优组合是产量692.3kg/667m2,4月25日至5月10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赤单661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8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2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

王会才,曲文祥,慈艳华,张玮,魏云山[3](2007)在《赤峰地区玉米主推品种基础种质的系谱分析》文中认为作者利用生态育种的观点,通过对赤峰地区历史上玉米主推品种亲本自交系来源进行系谱分析,从中找出适应本生态区域生态条件下相适应的基础种质,为赤峰玉米育种从基础材料上找到一条简便可行的途径,同时也为赤峰玉米育种制定具体目标时提供了许多信息技术参数。

郑盛华[4](2007)在《水分胁迫对玉米生理生态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对不同玉米品种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比较研究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玉米株高、叶面积、果穗性状等形态特性和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等生理特性的变化,探讨水分胁迫对玉米形态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为玉米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存在差异。从3个玉米品种苗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总叶面积等形态指标看,水分胁迫对耗水品种鲁单981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中度耗水品种郑单958,最小的是抗旱品种赤单202。同时从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叶片全展)等不同生育期的总叶面积、株高和地茎周长指标分析,前期水分胁迫对耗水品种鲁单981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中度耗水品种郑单958,最小的是抗旱品种赤单202(四单19)。从果穗性状指标来看,前期适度的水分胁迫对于抗旱品种具有一定增产的效应。苗期、拔节期对耗水品种保证充分供水对于后期保证高产意义重大。不同水分处理下3个玉米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均比较相似。苗期和拔节期在正常供水和中度胁迫下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在正午12点左右达到最高值,这跟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趋势相一致,而在重度胁迫下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8点和中午12点,其中以12点时的峰值为高。抽雄期不同水分处理3个玉米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均为单峰曲线。两年不同生育时期光合参数表明,苗期至拔节期水分胁迫处理,抗旱品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下降不明显,后期复水补偿效应也不明显。对于耗水品种前期水分胁迫则导致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明显降低,后期复水后其补偿效应也较明显,甚至出现“反冲”现象。水分胁迫能够提高玉米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幅与品种关系较大,苗期抗旱型品种增幅最为明显,耗水型品种增幅相对较小,拔节期日变化中,耗水型品种WUE略有提高,而抽雄期的日变化中,3个品种的WUE均没有明显的提高。复水对作物生长可能有补偿或激发作用,出现“反冲”现象。本试验中耗水种鲁单981在水分胁迫处理复水后也出现了“反冲”现象。对于抗旱品种四单19前期适度水分胁迫有利于其WUE的提高;对于中度耗水品种郑单958和耗水品种鲁单981,前期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影响很大,保证前期充分供水更为重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PSⅡ光能转换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日变化进程中其中耗水品种鲁单981在水分胁迫下降低最为明显,其次是抗旱品种四单19,而中度耗水品品种影响最小。不同生育时期其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趋势非常一致。PSⅡ潜在活性变化趋势也出现类似的结果。因此,叶绿素荧光指标作为一种快速、无损伤的指针,能够准确地反映玉米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光合特性。

李克民[5](2006)在《晋中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晋中半干旱地区是我国旱地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选用适宜类型的品种,阐明生育期的海拔效应,采用有效的节水栽培措施,是旱作农业重要试验研究内容。本研究在以山西省寿阳县为代表的晋中半干旱地区进行了玉米高产栽培研究,同时在甘肃省张掖做相同试验的辅助试验。对玉米品种熟期类型划分,玉米生育期的海拔效应,玉米高产的微集水、肥、热耕作体系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玉米品种类型的选择,明确划分依据。本研究认为,植株叶数是一项稳定且便于识别的指标,生育期天数和生育期间≥0℃积温都是划分指标,用这3项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把多年来在山西省中部半干旱地区引种的玉米杂交种分为极早熟、早熟、中早熟和中熟、中晚熟4种类型。在以寿阳县为代表的晋中地区,在玉米生产中,依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以种植中早熟和中熟类型品种为宜。在高寒农田或作为救荒补欠,早熟类型也可适当应用。在明确适宜的品种类型之后,还要注意其光温特性的差异。2.玉米生育期的地理变化关于玉米生育期的地理变化律,在我国尚未有过系统研究。仅就其海拔效应看,本试验通过多年异地定点垂直生态试验,均发现不论何种熟期类型的玉米品种,其生育期皆随海拔的升高而延长,二者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性。播种至拔节的营养生长阶段长短也与海拔之间有正相关性。株高与海拔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负相关关系。3.微集水综合耕作栽培技术体系在沟播、地膜覆盖、膜侧种植等单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辐辏组合”,形成本试验研究中的微集水、肥、热耕作体系,不但增产效果显着,而且也从多方面论述了其增产机理,沟播、集中施肥、冬季在沟垄上铺盖黑色地膜,进行膜侧种植,增产效果最好,而且黑色地膜能够连续使用4—5年。

王美云[6](2006)在《热量限制两熟区双季青贮玉米模式及其技术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探索与农区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作物新型种植模式,在热量限制两熟区北缘北京地区进行了双季青贮玉米不同模式、季节、品种与栽培技术等不同层次物质生产、资源效率、光合性能和营养品质等系统研究。主要结果表明: 1、建立了双季青贮玉米资源高效、经济高效的新型种植模式。与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相比,其全年干物质生产率提高10.3%、能量提高12%,总辐射利用效率提高12.5%,热量资源生产效率提高22.5%,水分生产效率增加36.3%。其全年种植经济效益可达10405元/hm2,增加经济效益为16.7%。 2、提出了双季模式全年热量资源两季近似1/2和光资源偏早春分配原则。早播晚收增加全年资源占有,保证有效积温季节利用效率达全年90%以上,自然降水达到85%以上,光照达到70%以上;有效地分配周年双季的资源比例。定量化分析资源配置原则为:早春与晚夏最佳积温比值为1.1-1.2,相应总辐射比值为1.6。有效调节双季青贮玉米的周年资源分配。 3、提出了品种的季节反应分型方法及同季优势品种选择的原则。根据品种产量对季节反应差异,分为4种类型:Ⅰ春优夏弱型,Ⅱ夏优春弱型,Ⅲ双季均优型,Ⅳ双季均弱型。 4、确定了不同栽培措施的物质生产效应。其顺序为:第一为地膜效应:早春地膜增产20%左右:第二为密植效应:一般以111000株/hm2为宜;第三为种子处理效应:增产3%-9%;第四为穴播效应:增产6%左右:第五为垄作效应:不明显。通过技术组装与配套,建立了地膜高密大小行季节错位的青贮玉米技术体系及规程。 5、揭示了双季青贮玉米物质积累及其光合性能的动态特征。其表现为:双季青贮玉米近似直线的S曲线后期叶面积为高值维持型,光合势高。全年平均作物生长率地膜双季青贮玉米>直播双季青贮玉米>冬小麦—夏玉米,传统夏玉米>早春青贮玉米>晚夏青贮玉米>小麦。 6、明确了不同品种器官、生育期及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的营养含量及产量的影响。青贮玉米的茎和叶为无氮浸出物(NFE)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优势器官,占主要成分,约占全株的80%以上,籽粒和叶片是粗蛋白(CP)、粗脂肪(EE)的优势器官达到全株总量的65%以上。总体营养表现出早春>晚夏,营养、能量、产奶,益农103—郑单958营养品质优势突出。地膜、密度等栽培措施对主要营养含量的变化作用不明显,穴播是一项有利于粗蛋白但增幅不大。双季青贮玉米全年总营养、各种能量和饲料价值具有明显的高效益,预测全年产奶量可达4912磅/吨干物质(2278kg/吨干物质),30841磅/英亩(34279kg/hm2)。 通过本研究,建立了双季青贮玉米高产高效优质的新型种植模式。具体明确了品种类型和配套关键栽培技术,确定了新模式物质积累与光合性能的动态特征,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李红光,孙军玲,李万智[7](2002)在《玉米新品种赤单202的生育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孟繁盛,曲文祥,慈艳华,王蕴玉,张玉萍,林学功[8](2002)在《中早熟春玉米新品种赤单202的选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早熟春玉米新品种赤单 2 0 2是由赤峰市农科所玉米研究中心用自选半马齿型自交系赤 12 6为母本 ,以国外自交系Mo17为父本杂交育成 ,1999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在赤峰种植生育日数为 118d ,需≥ 10℃积温 2 6 5 0℃·d ,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倒伏及抗旱耐瘠能力强 ,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应在内蒙古干旱区域中肥水地区种植。到 2 0 0 0年赤单 2 0 2已在内蒙的赤峰市、兴安盟、呼市、乌盟、伊盟、黑龙江的肇东、呼兰等地区累计面积 0 85万hm2 ,已成为部分地区的主栽品种

赵国强,李书田,于长明[9](2001)在《赤峰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繁育与高产示范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赤峰地区主栽粮食作物是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历年播种面积都在64万hm2以上,约占赤峰市总耕地面积的70%。这些作物产量的高低,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赤峰地区的国计民生。赤峰市农科所利用成功选育的玉米、小麦、谷子、高粱10个新品种进行繁育、开发、推广,着重解决了该地区主要作物新品种更新慢,示范、开发分散,供种不集中以及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各环节不协调、脱节等问题,采用育、繁、推一体化的措施,提高了粮食产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薛凯,秦琪中,张灵敏,侯宇春,刘彦贵,赵婧辛[10](2021)在《玉米新品种赤单109的选育》文中认为为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根据内蒙古发展的实际需要,运用多种育种技术选育出玉米新品种赤单109,其母本为自选系C12-543,父本为自选系F1322。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等特点。2020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玉2020005号。

二、玉米新品种赤单202的生育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米新品种赤单202的生育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优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赤单109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
    1.1 母本C12-543
    1.2 父本F1322
    1.3 赤单109的组配及鉴定筛选
2 产量表现
    2.1 院内及异地鉴定试验结果
    2.2 区域试验结果
    2.3 生产试验结果
3 特征特性
    3.1 形态学特性
    3.2 生物学特性
    3.3 综合抗性
    3.4 商品性
4 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4.1 整地
    4.2 播种
    4.3 种植密度
    4.4 肥水管理
    4.5 病虫害综合防治
    4.6 适时收获
    4.7 适宜种植区域

(2)不同玉米品种最佳播种期、密度与施肥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条件
    1.2 试验方法
    1.3 田间管理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4)水分胁迫对玉米生理生态特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作物形态结构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1.1 根系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1.2 叶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2 水分胁迫对作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1.2.1 作物的光合作用特性
        1.2.2 水分胁迫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3 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1.3 水分胁迫对作物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1.3.1 叶绿素荧光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1.3.2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玉米光合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1.4 水分胁迫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1.4.1 土壤水分胁迫与作物WUE的关系
        1.4.2 水分胁迫下作物品种与WUE的关系
        1.4.3 水分胁迫对作物不同生育期WUE的影响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测定指标
        2.3.1 形态指标
        2.3.2 光合生理参数
        2.3.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2.3.4 果穗性状指标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3.1.1 水分胁迫对玉米苗期形态特征的影响
        3.1.2 水分胁迫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形态特征的影响
    3.2 水分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3.2.1 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蒸腾日变化的影响
        3.2.2 水分胁迫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3.3 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3.3.1 水分胁迫对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的影响
        3.3.2 水分胁迫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3.4 水分胁迫对玉米果穗性状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1) 水分胁迫对玉米形态指标影响
    2) 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3) 复水的补偿效应
    4) 水分胁迫对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影响
    5) 控水问题和相关生理指标的侧定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晋中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品种熟期类型划分
        2.1.1 参试品种
        2.1.2 试验地点
        2.1.3 试验方法
    2.2 生育期的海拔效应
        2.2.1 参试品种
        2.2.2 试验地点
        2.2.3 试验方法
    2.3 微集水综合耕作栽培技术体系
        2.3.1 参试品种
        2.3.2 试验地点
        2.3.3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品种熟期类型划分
        3.1.1 划分指标的选择
        3.1.2 参试品种的熟期类型
    3.2 生育期的海拔效应
        3.2.1 山西寿阳试点
        3.2.2 甘肃张掖试点
    3.3 微集水综合耕作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3.3.1 沟、平播不同覆盖方法产量状况
        3.3.2 膜侧种植的生态效应
        3.3.3 玉米膜侧种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推广应用
        3.4.1 应用效果
        3.4.2 注意事项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玉米品种类型的选择
    4.2 玉米生育期的地理变化
    4.3 微集水综合耕作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热量限制两熟区双季青贮玉米模式及其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青贮玉米的重要地位
        1.1.1 饲料玉米的分类与评价
        1.1.2 青贮玉米的营养品质
        1.1.3 青贮玉米饲用价值
        1.1.4 青贮玉米的经济生态效益
    1.2 青贮玉米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青贮玉米发展现状
        1.2.2 国内青贮玉米发展现状
        1.2.3 青贮玉米的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育种目标研究
        1.2.4 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3.1 热量限制型两熟区发展双季青贮玉米的生产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内容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种植
        2.1.2 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2.1.3 物质、能量生产与气候因素资源效率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双季青贮玉米生育进程与其它模式的比较
        2.2.2 不同种植模式周年干物质生产效率、能量及其季节分配比较
        2.2.3 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的光能资源分配与利用
        2.2.4 不同种植模式有效积温分配与温度生产效率
        2.2.5 不同种植模式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2.2.6 不同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2.3 小结
第三章 双季青贮玉米资源配置与物质生产效率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种植
        3.1.2 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播期配置产量比较
        3.2.2 不同播期配置光温水资源分配
        3.2.3 不同播期配置光温水资源生产效率
    3.3 小结
第四章 双季模式品种季节反应及资源效应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种植
        4.2.2 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双季青贮玉米生育过程中主要气象因素的变化特点
        4.2.2 不同生长季节的品种青体产量与物质生产比较
        4.2.3 不同品种两季节的反应与类型
        4.2.4 不同季节反应类型品种生长速率差异
        4.2.5 不同季节反应类型品种的光温资源效率
        4.2.6 品种不同季节反应类型的光温资源效率类型比较
        4.2.7 青贮玉米不同品种物质生产与光温效率的关系
    4.3 小结
第五章 双季青贮玉米栽培措施的物质生产效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种植
        5.1.2 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地膜覆盖效应
        5.2.2 密植效应
        5.2.3 穴播效应
        5.2.4 垄作效应
        5.2.5 种子处理效应
    5.3 小结
第六章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积累及光合性能动态特征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种植
        6.1.2 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种植模式的物质积累及其光合性能分析
        6.2.2 不同品种的物质积累及其光合性能分析
        6.2.3 不同栽培措施的物质积累与光合性能变化特征
    6.3 小结
第七章 青贮玉米的营养品质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种植
        7.1.2 供试品种
        7.1.3 主要营养品质测定
        7.1.4 主要计算项目与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青贮玉米品质分析的干燥和测定方法比较与选择
        7.2.2 不同品种干物重及其器官分配
        7.2.3 品种不同器官主要营养含量及其分组
        7.2.4 单株主要营养及其器官比例
        7.2.5 不同品种营养与能量产量比较
        7.2.6 不同品种粗饲料品质评定
        7.2.7 产奶量评价
    7.3 小结
第八章 双季青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与栽培技术营养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材料种植
        8.1.2 材料处理
        8.1.3 测定方法
        8.1.4 主要项目计算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8.2.2 不同生育时期主要营养
        8.2.3 不同生育时期主要能量与饲料价值产量
        8.2.4 地膜对青贮玉米营养与饲料价值影响
        8.2.5 密度对青贮玉米营养与饲料价值影响
        8.2.6 穴播青贮玉米营养与饲料价值影响
    8.3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关于双季青贮玉米模式
        9.1.1 华北两熟区种植模式的发展与双季青贮玉米模式
        9.1.2 双季玉米模式为华北两熟区多元化发展提供重要技术途径
    9.2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的资源配置
    9.3 双季青贮玉米品种选择
    9.4 双季青贮玉米栽培措施效应
    9.5 双季青贮玉米物质积累即光合性能动态
    9.6 关于青贮玉米的营养品质
    9.7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玉米新品种赤单109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育
    1.1 亲本来源和特征特性
    1.2 杂交种选育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及经济性状
    2.2 品质性状
    2.3 抗病及抗逆性
3 产量表现
4 栽培技术
    4.1 适宜种植区域
    4.2 选地与整地
    4.3 适时播种
    4.4 施肥与灌溉
    4.5 田间管理
    4.6 病虫害防治
    4.7 适时收获

四、玉米新品种赤单202的生育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优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赤单109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J]. 郑伟,孟繁盛,边丽梅,董喆,张丽妍,张昊,郝春雷,慈艳华,杜江洪. 作物研究, 2021(03)
  • [2]不同玉米品种最佳播种期、密度与施肥水平的研究[J]. 郝春雷,孟繁盛,李艳红,边丽梅,郑伟,张丽妍,张昊,董喆.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05)
  • [3]赤峰地区玉米主推品种基础种质的系谱分析[J]. 王会才,曲文祥,慈艳华,张玮,魏云山. 华北农学报, 2007(S3)
  • [4]水分胁迫对玉米生理生态特性影响的研究[D]. 郑盛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6)
  • [5]晋中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D]. 李克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05)
  • [6]热量限制两熟区双季青贮玉米模式及其技术体系研究[D]. 王美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
  • [7]玉米新品种赤单202的生育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J]. 李红光,孙军玲,李万智.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S2)
  • [8]中早熟春玉米新品种赤单202的选育研究[J]. 孟繁盛,曲文祥,慈艳华,王蕴玉,张玉萍,林学功. 玉米科学, 2002(S1)
  • [9]赤峰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繁育与高产示范开发研究[J]. 赵国强,李书田,于长明.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S2)
  • [10]玉米新品种赤单109的选育[J]. 薛凯,秦琪中,张灵敏,侯宇春,刘彦贵,赵婧辛. 中国种业, 2021(08)

标签:;  ;  ;  ;  ;  

玉米新品种赤胆202的生长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