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甲醇含量的新方法

一种测定甲醇含量的新方法

一、甲醇含量测定的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花[1](2021)在《博落回药材中生物碱的分离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第一部分旨在建立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分离分析博落回中血根碱和二氢血根碱的毛细管电泳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博落回叶和博落回根中生物碱的分离测定,为博落回中生物碱的分析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本文第二部分使用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对实际样品博落回叶和博落回根中的总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为博落回药材及以博落回药材为原料药生产的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配备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BECKMAN毛细管电泳仪,文中对运行缓冲溶液的种类及浓度、所选缓冲体系的pH、分离电压及温度等影响博落回中生物碱分离的因素进行了考察,最后得到博落回中生物碱分离分析的最佳毛细管电泳条件:弹性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40.2 cm×75μm id,有效长度30.0 cm);缓冲溶液为:5.0 mmol/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pH 4.20);分离电压为20 kV;进样压力为0.5 psi,进样时间为5.0 s,检测波长270 nm,温度为25℃。2、采用UV-12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考察介质缓冲溶液的种类、pH及用量,酸性染料溴甲酚绿溶液的用量,确定了测定博落回叶和博落回根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最佳酸性染料比色条件,包括:pH为4.8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5.0 mL,溴甲酚绿溶液2.5 mL,有机试剂选用三氯甲烷10 mL,测定波长410 nm,温度为25℃。结果:1、第一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电泳条件下,血根碱、二氢血根碱可在4 min内实现基线的分离;血根碱、二氢血根碱的浓度和峰面积之间均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86-0.9993之间;分别以峰面积和出峰时间对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进行了测定,经计算前者的RSD值在0.9%-1.5%的范围内,后者的RSD值在0.4%-2.5%的范围内。实际样品博落回叶和博落回根中两种生物碱的回收率在99.6%-102.8%之间。2、通过第二部分的研究结果,可发现:(1)直接分光光度法中,血根碱在1.0-6.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0.1045x-0.0216(相关系数r=0.9999,n=6),表明吸光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在两个实际样品中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0%、102.7%。(2)酸性染料比色法中,在最佳缓冲介质及显色条件下,当血根碱的浓度在3.0-8.0μg/mL的系列范围内时,计算它的线性回归方程式,结果为y=0.1123x+0.0104(相关系数r=0.9996,n=6),表明吸光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在两个实际样品中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1%、103.7%。结论:本文建立了简单、高效的毛细管电泳法,实现了同时对博落回中两种生物碱(血根碱、二氢血根碱)的分离与测定,并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样品博落回叶和博落回根中两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为博落回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分别采用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对博落回叶和博落回根中的总生物碱进行了含量测定,为博落回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方便其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郑玉玲[2](2021)在《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的药动学初步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和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CT)作为中药肉苁蓉的质量控制成分,属于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骨质疏松和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其相关对照品的缺乏及市场提供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限制了肉苁蓉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常规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大孔吸附树脂、高速逆流色谱等传统分析技术的分离方法周期长、操作繁琐且成本高。制备液相色谱(Preparation of the Liquid Phase,PLC)使用广泛、操作简便、分离高效,在实验室规模的制备研究中可建立制备新方法。中压制备液相色谱(Medium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MPLC)单次处理量大,分离高效,成本低,可实现目标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动态轴向压缩柱(Dynamic Axial Compression,DAC)寿命高、操作简便以及其分离效果与分析柱的分离效果相当,是中药现代化的必备技术之一。研究表明,淫羊藿苷(Icraiin,ICA)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可在机体内转化成淫羊藿素(Icaritin,ICT),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II,ICS-Ⅱ)、脱水淫羊藿素(Anhydroicaritin,AICT),经查阅文献发现淫羊藿素、淫羊藿次苷Ⅱ和脱水淫羊藿素均有抗骨质疏松的生物活性。本实验建立了采用制备液相色谱从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提取物中分离纯化ECH和ACT的方法,利用动态轴向中压制备系统在此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放大生产,实现较高的富集、纯化ECH和ACT的目标;对ACT和ICA的药动学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ACT与ICA之间生物利用度的相互关系,研究ACT和ICA的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准确测定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是制备工艺研究的前提。本实验采用HPLC-DAD建立了一种同时定量分析ECH和ACT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Venusil XBP C18(A);流动相系统为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检测λ为33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10μL;梯度洗脱程序为0~12 min,26.5%A;12~15 min,26.5%~29.5%A;15~45 min,29.5%A;45~55 min,29.5~90%A;55~60 min,90%A。结果表明ECH和ACT分别在20.47~1310.00μg/m L和4.72~302.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16%和102.06%,RSD%值均小于2.0%。方法学考察说明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符合质量检测要求,可以作为ECH和ACT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后期从肉苁蓉提取物中制备ECH和ACT的工艺优化奠定基础,为ECH和ACT的纯度及得率的计算提供依据。2.采用制备液相色谱在实验室规模基础上建立了从肉苁蓉提取物中制备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新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GIS(20×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λ为254 nm,流速为15 m L/min,时间为50 min,收集ECH和ACT两种流份,经浓缩和冷冻干燥后采用HPLC-DAD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收率。结果表明,从峰起点处收集的ECH经过一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9%,收率为96.48%,从半峰宽处收集的ACT经过二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7%,收率为34.29%。3.采用动态轴向中压制备系统在制备液相色谱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实验,建立从肉苁蓉提取物中制备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新方法。色谱柱为DAC 50,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λ为254 nm,流速为50 m L/min,时间为50 min,收集ECH和ACT两种流份,经浓缩和冷冻干燥后采用HPLC-DAD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收率。结果表明,从峰起点处收集的ECH经二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9%,收率为78.50%;从半峰宽处收集的ACT经过三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4%,收率为56.29%。4.准确测定血浆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是测定其生物利用度的前提。本实验采用液-质联用(LC-MS/MS)建立了一种同时定量检测血浆中ACT与ICA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线性关系、准确度、日内和日间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等均符合相关要求,为准确测定ACT与ICA的生物利用度奠定了基础。5.毛蕊花糖苷生物利用度研究。实验以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口服和静脉注射ACT的药动学参数,计算得出ACT的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lity,Fabs);通过比较口服相同剂量的ACT和ACT-ICA中ACT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得出ACT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表明,大鼠灌胃给药(100mg/kg)和静脉注射(1 mg/kg)的ACT,其AUC分别为(5459.85±135.51)和(792.56±58.83)(ug/L*h),因此毛蕊花糖苷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89%。大鼠灌胃给药ACT(100 mg/kg)和灌胃给药ACT-ICA(100 mg/kg-100 mg/kg),AUC(0-∞)分别为(5459.85±135.51)和(7909.29±1016.31)(ug/L*h),AUC(0-t)、AUC(0-∞)、t1/2、Tmax、Cmax和MRT(0-t)有显着性差异,MRT(0-∞)无差异,因此毛蕊花糖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4.86%,说明淫羊藿苷与毛蕊花糖苷联合用药,能够提高毛蕊花糖苷的生物利用度。6.大鼠血浆中毛蕊花糖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静脉注射给药毛蕊花糖苷、灌胃给药毛蕊花糖苷和灌胃给药毛蕊花糖苷-淫羊藿苷等不同给药情况下,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和咖啡酸(Caffeic acid,CA)等主要初级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动态过程。结果发现,ACT静脉注射给药的情况下,CA的相对峰面积比HT的相对峰面积大;ACT灌胃给药的情况下,HT的相对峰面积比CA的相对峰面积大;灌胃给药ACT 9 h时HT和CA均达峰,HT的相对峰面积大于CA的相对峰面积;灌胃给药ACT-ICA 12 h时HT和CA均达峰,HT的相对峰面积大于CA的相对峰面积;灌胃给药ACT后HT达峰时的相对峰面积大于灌胃给药ACT-ICA,灌胃给药ACT后CA达峰时的相对峰面积小于灌胃给药ACT-ICA。7.淫羊藿苷生物利用度研究。实验以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口服相同药量的ICA(100 mg/kg)和ICA-ACT(100 mg/kg-100 mg/kg)中IC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得出ICA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其AUC(0-∞)分别为(1414.16±184.86)和(765.75±13.59)(ug/L*h),AUC(0-t)、AUC(0-∞)、Tmax、Cmax、MRT(0-t)和MRT(0-∞)有显着性差异,t1/2无差异。淫羊藿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4.15%,说明毛蕊花糖苷与淫羊藿苷联合用药,能够降低淫羊藿苷的生物利用度。8.大鼠血浆中淫羊藿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灌胃给药ICA和灌胃给药ICA-ACT时,淫羊藿次苷Ⅱ的相对峰面积均最大;灌胃给药等量的ICA-ACT与ICA相比,灌胃给药ICA-ACT时ICT的相对峰面积大于灌胃给药ICA,AICT与ICS-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无规律。

贾鹏禹[3](2021)在《植物激素与品质高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大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植物激素是作物生长和种子品质形成的重要生命调节物质,种子品质的形成是不同生长历程的最终反馈。调研发现,现行植物激素和品质检测方法很难满足深层次研究需求,大豆植物激素随不同时空、不同胁迫和化学调控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大豆中重要的品质化合物受化学调控变化研究尚有不足,因此新方法建立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提升检测方法为基础,以目标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为方法应用目标,在生理方面建立了高效经济的植物激素检测方法,在品质方面建立了快速有效的脂肪酸和植物甾醇测定方法,考察了不同测试方法的检测效果;以黑龙江主栽品种合丰50和垦丰16为研究对象对方法进行了应用,揭示了植物激素含量的时空变化、胁迫变化和化学调控变化规律,探讨了烯效唑调控对大豆脂肪酸和植物甾醇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比较了不同检测方法对4种植物激素(ZT、IAA、GA3和ABA)检测的方法学能力。结果表明,超快速液相色谱较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但受检测器灵敏度的限制,样品基体干扰较大;三甲基重氮甲烷衍生结合气质联用具有方法适用性,但仅适用于含羧酸基团的目标化合物;采用液质联用方法灵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样品前处理操作步骤较为繁琐,检测效率受样品前处理影响较大;在线固相萃取方法自动化能力强,检测限在0.20 ng/m L~1.01 ng/m L之间,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在2.54%~4.83%之间,但方法有设备依赖性。2.创建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高效经济检测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处理样品,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目标化合物,改进的Qu ECh ERS方法净化基体,色谱分离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F5色谱柱(50 mm×3.0 mm ID,2.6μm,100?),以甲酸/水体系梯度洗脱目标组分,质谱检测器采用正负同时扫描MRM模式。该方法4种植物激素在3 min内完成分离,各目标组分在0.1 ng/m L~100 ng/m 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测限在0.015 ng/m L~0.078 ng/m 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16%~0.25%之间。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经济,检测效率高,样品用量少。3.基于气相色谱结合高压转印样品前处理方式建立了大豆中脂肪酸组成的快速测定方法,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氦等离子体结合短柱恒压分离模式以提升方法的灵敏度、分离效果和分析效率。大豆样品中10种脂肪酸组分在30 min完成高分辨率检测,各目标化合物检测限在0.105μg/m L~0.196μg/m 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4%~1.35%之间。方法所需样品量小,化学试剂消耗少,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测定结果重现性好。4.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了大豆中植物甾醇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样品中目标物采用异辛烷萃取,氢氧化钾-乙醇-水体系超声波辅助皂化脂肪,萃取物无需硅烷化衍生直接上机分析。大豆样品中4种植物甾醇检测灵敏度在0.098μg/m L~0.206μg/m 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6%~1.97%之间。所建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无需衍生化处理,能够精确测定植物甾醇含量。5.采用新方法对大豆植物激素进行了时空变化、胁迫变化和化学调控变化规律考察。结果表明,大豆植物激素在日间发生快速和系统性变化,受光温变化敏感;不同植物激素在不同生长时期呈现其独有的时空特性,含量水平随生理部位和个体存在差异;在受到逆境胁迫后,植物激素的平衡被快速打破,不论是低温还是干旱胁迫,促进型植物激素和抑制型植物激素基本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其中促进型植物激素含量普遍降低;在烯效唑对大豆生长的调控中,烯效唑发挥延缓作用的关键植物激素是赤霉素和生长素,其调控机制相当于对植物的一种定向胁迫,通过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可快速解除烯效唑的药效。6.对初花期喷施烯效唑对大豆脂肪酸和植物甾醇品质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烯效唑对不同品种大豆脂肪酸和植物甾醇组成均产生了显着影响。在脂肪酸组成方面,外源烯效唑降低了大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烯效唑的调控过程可能参与了脂肪的降解;在植物甾醇含量变化方面,烯效唑的调控显着降低了不同品种大豆中菜油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的含量,对不同含油品种的植物甾醇影响略有差异,表现为对高油品种的影响偏弱。烯效唑对品质形成的影响小于品种基因,对大豆生产具有安全性。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建立了植物激素、脂肪酸和植物甾醇高效检测方法,利用新方法的技术优势深入揭示了大豆生长发育和化学调控中植物激素与品质变化规律,为大豆栽培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策略和规律认知。

陈康[4](2021)在《基于分子对接等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鸡血藤单体化合物抗肺癌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黄酮类,酚酸及萜类等,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豆苷元、甘草查尔酮A,染料木素,毛蕊异黄酮等;在现代医学和药理研究中发现,鸡血藤具有改善血液系统,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本课题组在前期对丰城鸡血藤进行了分离,并研究了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鸡血藤药效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较匮乏,故本文研究鸡血藤抗肺癌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目的:1.构建鸡血藤指纹图谱,利用UPLC-Q-TOF-MS-MS初步鉴定鸡血藤化学成分,为鸡血藤质量控制提供依据。2.构建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等模式研究鸡血藤抗肺癌作用机制,为后续鸡血藤抗肿瘤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按中国药典相关项鉴定鸡血藤性状,显微,薄层特征,并测定鸡血藤水分含量,总灰分含量,浸出物含量,建立HPLC指纹图谱;先应用HPLC分离提取物,再应用Triple TOF 5600+型质谱检测器,进行正负离子扫描,运用peakview 1.2软件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2.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构建鸡血藤“化学成分-靶点-信号通路-肺癌”多层次网络模型对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预测。以中药鸡血藤Spatholobi Caulis为对象,通过在中药药理学系统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http://tcmspw.com/tcmsp.php)中获得鸡血藤中活性成分和相应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https://www.genecards.org/)收集癌症相关基因,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鸡血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相互关系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https://david.ncifcrf.gov/)对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并对KEGG信号通路进行可视化处理,将筛选出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3.采用体外细胞实验从分子层面筛选出鸡血藤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为鸡血藤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1.测定10批鸡血藤水分含量小于13.0%,总灰分含量小于4.0%,醇不溶浸出物大于8.0%,均符合相关项下标准。建立了10批鸡血藤指纹图谱,采用2012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评价,结果表明10批鸡血藤均相似度大于0.85,共确定了13个共有峰;采用UPLC-Q-TOF-MS-MS法,分析鉴定了鸡血藤化学成分中的20个化合物,分别为刺槐素,木犀草素,香叶木素,圣草酚,甘草素,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阿夫罗摩辛,儿茶素,橙皮苷,鹰嘴豆芽素A,香橙素,染料木苷,7,4’-二甲氧基异黄酮,毛蕊异黄酮,奥刀拉亭,香草酸,豆甾醇,大黄酚,芒柄花苷。2.通过网络药理学从中药鸡血藤中筛选出23个活性成分,潜在药物靶点170个,共涉及127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甘草查尔酮A、(Z)-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2-(4-羟基苯基)乙基]丙烯酰胺、consume close grain与关键靶点EGFR成功对接,3个化合物的结合能小于-5 kcal·mol-1。细胞活力检测实验表明,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鸡血藤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鸡血藤提取物能通过提高促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鸡血藤提取物及其化合物能通过调节细胞凋亡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在本实验中,鸡血藤提取物,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都能发挥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在其中甘草查尔酮A的抗肿瘤作用最佳。本研究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传统中药鸡血藤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为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活性成分开发成新药奠定一定基础。

薛旭琪[5](2021)在《用于检测药物毒性物质和人体代谢小分子的液相色谱-质谱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具有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已成为最常用的分离、检测和分析手段。将其与高选择、高灵敏的质谱仪(MS)联用后,HPLC-MS兼具HPLC和MS的优势,能够满足药物监测、环境分析、食品安全、生物医学、天然产物等多个领域的定性和定量要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我们围绕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HPLC-HRMS)在小分子分离检测方面的应用开展了研究工作。本学位论文共分为以下五章:第一章:对HPLC-MS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简单概述;对银杏酸、嘌呤类化合物、脱氧核苷类化合物的检测意义及测定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章:银杏酸(GAs)是银杏叶中的主要毒性物质,对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的GAs含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工作采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模式,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检测舒血宁注射液中5种银杏酸含量的HPLC-HRMS方法。在最佳条件下,分析物可在11 min内完成检测;且所建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高的灵敏度,各分析物的检出限范围为0.005-0.020μg/L,定量限范围为5-10μg/L。该方法可直接用于检测舒血宁注射液中GAs的总含量是否超标,为舒血宁注射液质量标准的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第三章:为了揭示嘌呤代谢物与痛风、糖尿病两种疾病的关系,本工作采用全扫描(Full-MS)模式,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地检测7种嘌呤类化合物的HPLCHRMS方法。在最佳条件下,分析物在8 min内完成检测;且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各分析物的检出限范围为0.001-2 n M,定量限范围为0.1-5 n M。该方法已被用于正常组及高尿酸组、高血糖组人血清中嘌呤代谢物的测定,为痛风、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第四章:DNA氧化损伤产物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本工作采用PRM模式,分别建立了同时检测6种脱氧核苷类化合物的HPLC-HRMS法与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HPCE-HRMS)法,系统地优化了两种方法的实验条件,从保留时间、迁移顺序、灵敏度、重现性等方面对比了两种方法的分析性能。本工作所建立的两种方法,尤其是灵敏度更高的HPCE-HRMS方法,为评估DNA氧化应激代谢产物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更好的选择。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张高乐[6](2021)在《多基原龙胆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系统表征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龙胆(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GRR)是一种常用的清热燥湿类中药,中医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肝火头痛,惊风抽搐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其主要活性物质龙胆苦苷属于环烯醚萜类成分。2020版《中国药典》将四种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同列为中药龙胆的正品来源,分别是: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 Pall.、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和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其中前三种属于龙胆属中龙胆草组Sect.Pneumonanthe植物,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习称“关龙胆”;坚龙胆属与龙胆属多枝组头花系Ser.Apteroideae植物,主产于我国云南省。四种龙胆中物质成分的差异仍不明确,目前尚无系统的化学表征方法研究;市售龙胆药材因产地不同有南、北龙胆之分,但统称为“龙胆草”,质量参差不齐;以龙胆苦苷为单一指标的含量测定不能体现中药龙胆的整体质量,严重阻碍了龙胆药材质量的有效控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HRMS)分析平台,结合新型信息学软件,提出靶向研究龙胆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群策略,旨在建立灵敏、高效的靶向表征方法,对多基原龙胆中环烯醚萜成分进行系统的表征和比较,阐明多基原龙胆物质基础,建立以龙胆苦苷为内参物的其他8个环烯醚萜类物质一测多评法的多指标定量方法,从而为提高中药龙胆质量控制方法的可靠性奠定科学基础。基于以上问题,本课题开展以下几方面研究:一、首先构建龙胆药材样品库,收集并鉴定多基原龙胆样本88批(其中包括G.scabra 52批,G.manshurica 3批,G.rigescens 33批和G.triflora 0批),市售龙胆药材30批,共计118批样本;然后基于UPLC分析平台,建立多基原龙胆指纹图谱质量评价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然后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对市售龙胆药材进行质量评价。二、建立龙胆属环烯醚萜数据库,收录环烯醚萜结构129个,通过系统研究对照品裂解规律及多边质量亏损过滤结合母离子列表依赖的多维度数据采集的方式对龙胆中环烯醚萜类物质进行靶向表征。首先,采用UPLC/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平台在负离子模式下研究10个环烯醚萜对照品的MSn裂解途径,总结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裂解规律,通过比较碰撞诱导解离(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CID)模式下,不同裂解能对环烯醚萜对照品裂解行为的差异,建立龙胆中环烯醚萜类物质多级裂解MSn的碎片获取方法。然后,构建基于多边质量亏损过滤(Mass defect filter,MDF)结合多维度数据采集的靶向表征方法,根据自建的129个龙胆属环烯醚萜数据库,建立多边MDF筛选窗口,靶向过滤潜在环烯醚萜,然后结合母离子列表(Precursor Ion List,PIL)质量分段模式及时间分段模式相结合的多维度数据采集方法,高选择性地触发化合物二级质谱裂解的数量,使多基原龙胆中的痕量及微量环烯醚萜类物质进行充分暴露,进而完成表征研究,最终共鉴定四种龙胆中环烯醚萜共433个。三、基于非靶向植物代谢组学方法对多基原龙胆间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使用UPLC/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仪对龙胆和坚龙胆85批样品进行数据非依赖采集DIA,接着采用组学分析方法,应用Progenesis QI及SIMCA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通过无监督的PCA模型可以看出,两种龙胆整体化学轮廓差异较大,并且种内差异明显小于种间差异,表明龙胆和坚龙胆能很好地区分;进而利用有监督的OPLS-DA进行建模筛选出VIP值大于1的47个变量,然后进一步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47个差异性代谢特征进一步精简,统计每一次建模过程中变量的重要性,以及变量重要性的排序,最终发现了11个潜在变量,可作为用以区分龙胆和坚龙胆的化学标志物。四、基于UPLC平台,构建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a Single Marker,QAMS)用于多基原龙胆中9个环烯醚萜成分的多指标定量分析方法,并根据结果对市售龙胆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通过对提取条件和液相条件的优化,建立QAMS研究方法,继而完成了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稳定性、线性范围及校正因子适用性等方法学验证,并选择Gentiopicroside为内参物,分别用斜率法和多点校正法计算了6-glu-Loganic acid、Loganic acid、Secologanoside、6-glu-Gentiopicroside、Swertiamarin、Sweroside、Rindoside和Trifloroside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比较外标法与QAMS法计算的88批龙胆药材中9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计算标准方法差异值(Standard method difference,SMD),最后QAMS计算市售龙胆药材中的9个环烯醚萜成分的含量,并根据计算结果应用多指标决策分析TOPSIS对市售龙胆药材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创新性在于提出了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靶向表征龙胆中环烯醚萜新策略,为中药复杂体系中目标成分的靶向选择提供了新思路;通过非靶向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及多元统计模型,找到了龙胆和坚龙胆的化学标志性成分,为中药的植物基原判别提供了新方法;采用一测多评法对多基源龙胆中的9个环烯醚萜进行定量研究,并对30批市售龙胆药材进行了整体的综合评价,为进一步研究龙胆多基原共用是否合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构建科学合理的中药龙胆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王小燕[7](2021)在《市售怀牛膝、党参饮片的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市售怀牛膝、党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品和炮制品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比较两者质量的差异,全面评价市售怀牛膝和党参饮片的质量,为完善两种中药饮片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按2020版《中国药典》对怀牛膝、党参饮片及炮制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检查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大类成分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主成分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其共有峰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苯酚-硫酸法对怀牛膝、党参饮片生品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PMP柱前衍生化法对其多糖指标成分进行分析,建立2种饮片生品的糖类成分指纹图谱。结果:1)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2种饮片在其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2)10批怀牛膝饮片生品及酒炙品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炮制前后总甾酮含量分别在0.34%~0.56%、0.37%~0.62%范围内;总皂苷含量分别在1.36~2.20%、1.41%~2.44%范围内;β-蜕皮甾酮含量分别在0.069%~0.086%、0.061%~0.080%范围内。炮制前后总皂苷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总皂苷可作为区分生品和炮制品的指标性成分;怀牛膝饮片生品及酒炙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炮制后成分减少。炮制前后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炮制过程会影响怀牛膝饮片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对单糖类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确定了5种单糖成分,所建怀牛膝多糖的指纹图谱相似度>0.90。3)10批党参饮片生品及米炒制品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除S6-1、S9-1外)含量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炮制前后总皂苷含量分别在0.90%~1.39%(S4除外)、0.75%~1.07%范围内;总黄酮含量分别在0.28%~0.36%、0.24%~0.81%范围内;党参炔苷含量分别在0.018%~0.071%,0.016%~0.050%范围内。炮制前后水分、灰分、总黄酮和党参炔苷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4种成分可作为区分生品和炮制品的指标性成分;党参和米炒党参指纹图谱>0.90,炮制后峰个数增加。炮制前后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炮制过程会影响党参饮片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对单糖类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确定了3种单糖成分,所建党参多糖指纹图谱相似度>0.90。结论:所建饮片中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HPLC指纹图谱稳定可靠、特征性强,反映出饮片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基本体现了怀牛膝、党参饮片的整体化学成分特征,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石立强[8](2020)在《经典名方“厚朴温中汤”组方饮片确定、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典名方是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疗效显着且拥有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公元1911年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近年来,经典名方作为中医药研究的重点方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一系列指导原则。在指导原则中指出经典名方的组方饮片(药材炮制)确定、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标准研究是经典名方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难点。经典名方“厚朴温中汤”由“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一两,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去皮)、木香各五钱,干姜(七分)”组成,来源于金·李东垣所着的《内外伤辨惑论》卷中,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被历代医家沿用至今。其临床功效确切、应用广泛,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及潜能。然而“厚朴温中汤”的研究现状尚不满足国家关于经典名方开发指导原则的要求。基于此,本论文针对指导原则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及“厚朴温中汤”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组方饮片确定、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标准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厚朴温中汤”记载中橘皮(去白)应使用《中国药典》中橘红饮片还是陈皮饮片进行确定。之后,通过分析不同甘草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差异确定“厚朴温中汤”中甘草(炙)饮片的炮制方法。最后,通过系统分析“厚朴温中汤”的化学成分和入血成分,明确“厚朴温中汤”潜在的药效成分。在此基础上,建立“厚朴温中汤”指纹图谱及质量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厚朴温中汤”中橘皮饮片加工方式的确定首先,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建立橘红和陈皮水提物的指纹图谱,发现二者指纹图谱中所含色谱峰一致,仅在含量上存在差异,无法通过指纹图谱对二者进行区分。因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方法(UHPLC-Q-TOF-MS)对15批橘红和陈皮的水提物进行了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SIMCA-P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选择无监督模式下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筛选橘红和陈皮水提物中VIP>1且p<0.05的化合物作为二者具有显着差异的标志物,利用UNIFI软件、Chem Spider(http://www.chemspider.com/)、Sci Finder scholar(https://www.lanl.gov/library/find/articles/scifinder.php)和Pub Chem(http://pubchem.ncbi.nlm.nih.gov/)等网站对以上标志物进行鉴定,共鉴定出橘红和陈皮水提物中44个差异性化合物,并应用热图对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进行直观分析。通过标准品及保留时间的比对,成功地识别出其中15个化合物。最终,选择一测多评法对其中分离度好的12个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橘红水提物中有机酸类和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PMFs)的含量高于陈皮水提物,而氧苷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低于陈皮水提物。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橘红和陈皮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厚朴温中汤”中橘红饮片不能以陈皮代替。2.“厚朴温中汤”中炙甘草炮制方法的研究从甘草炮制品中指标成分含量和主要药效成分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变化两个方面对“厚朴温中汤”中炙甘草炮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于甘草的炮制方法进行了文献检索,总结了甘草炮制方法的演变过程,得出“厚朴温中汤”中炙甘草的炮制方法为烤炙甘草,与《中国药典》中记载的炙甘草炮制方法并不相同,因此本文对炙甘草的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以炮制品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炮制时的润湿水量和甘草饮片的颜色变化进行单因素考察,确立的炮制工艺为:将生甘草饮片用以饮片量的0.4倍或0.6倍量水润湿,直至将水分全部吸入饮片后,放置在钢丝网上烘烤至颜色变化为黄或深黄。为使炮制工艺能够进行大工业生产,以炙甘草中指标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选取炒制和烘制两种炮制方法进行了现代炮制工艺的研究。烘炙法使甘草中的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降低,而炒炙法与烤炙法甘草中的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相当,因此,最终选取炒炙替代烤炙,确立的炮制工艺为:将生甘草饮片用以饮片量的0.6倍量水润湿,直至将水分全部吸入饮片后,放入炒锅内,电磁炉控温在250℃炒至黄色。经验证,该炮制方法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之后,以大鼠血浆中甘草主要药效成分(包括甘草素(Liquiritigenin,LG)、异甘草素(Isiquiritigenin,ILG)、甘草苷(Liquiritin,LQ)、异甘草苷(Isiquiriritin,ILQ)、芹糖甘草苷(Liquiritin apioside,LA)、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L)和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基于药代动力学方法对生甘草、炙甘草(烤炙和炒炙)和蜜炙甘草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鼠血浆中7个主要药效成分的c-t曲线以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分析,发现与生甘草组比较,烤炙甘草组和炒炙甘草组LQ和GL的Cmax和AUC0-48 h升高,GA的Cmax和AUC0-48 h降低,而蜜炙甘草组与其相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烤炙甘草和炒炙甘草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生甘草和蜜炙甘草相比存在显着差异。因此“厚朴温中汤”中甘草的炮制方法可以选用炒炙甘草来替代烤炙甘草,不能用《中国药典》中规定的蜜炙甘草代替。3.“厚朴温中汤”中厚朴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厚朴作为“厚朴温中汤”中的君药,其药材质量标准对于“厚朴温中汤”的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药典》中选取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为含量测定指标衡量厚朴质量。但这两个指标性成分均为脂溶性成分,在水煎液中含量较低,因此在本研究中增加了Magnoloside A和紫丁香苷两个水溶性成分,作为厚朴药材质量标准中的含量测定指标。并在《中国药典》基础上优化了液相色谱条件、厚朴药材的提取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建立了厚朴中同时测定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厚朴进行了含量测定。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引入了“效应成分指数”的评价方法,选取与药效相关的抗氧化能力作为测评指标,对厚朴酚、和厚朴酚、紫丁香苷及Magnoloside A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检测。依据其抗氧化能力计算4个指标性成分的权重,并结合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计算效应成分指数,最后将效应成分指数与实测15批厚朴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厚朴质量评价的新方法。上述实验结果为建立“厚朴温中汤”药材质量评价标准奠定了基础。4.“厚朴温中汤”中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分析首先,依据古籍记载的制备方法,制备“厚朴温中汤”水煎液,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方法(UHPLC-Q-TOF-MS),对“厚朴温中汤”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UNIFI数据库筛选得到“厚朴温中汤”化学成分的初步鉴定结果。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化合物的紫外吸收、保留时间、碎片信息及碎裂规律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最终鉴定出109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木脂素类、苯丙素类、三萜类、有机酸类及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姜厚朴、炙甘草和橘红。之后对“厚朴温中汤”入血成分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39种入血成分。上述成分鉴定结果为筛选“厚朴温中汤”药效成分及其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以活性成分为导向的“厚朴温中汤”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了依据。5.“厚朴温中汤”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厚朴温中汤”的液相图谱进行了色谱条件优化。对15批“厚朴温中汤”进行了检测,筛选液相图谱中的共有峰。通过比对不同波长下“厚朴温中汤”水提液、单味药材及阴性对照的液相图谱对47个共有峰进行了峰归属,建立“厚朴温中汤”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分析。通过方法学考察,在液相图谱中实现了对水溶性成分紫丁香苷、Magnoloside A、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由于“厚朴温中汤”中脂溶性成分在汤剂中检测困难,因此在对汤剂冻干后,采用甲醇对其复溶。并重新建立了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应用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对15批“厚朴温中汤”中的13个药效指标性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依据其结果确定“厚朴温中汤”在质量传递过程中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范围。综上所述,本论文采用液相和液质联用等技术对“厚朴温中汤”组方中应使用橘红还是陈皮饮片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厚朴温中汤”组方饮片组成。基于不同甘草炮制品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明确了“厚朴温中汤”中甘草(炙)饮片的炮制方法。引入“效应成分指数”构建了“厚朴温中汤”中君药厚朴的质量评价新方法。对“厚朴温中汤”中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了鉴定,为进一步阐明“厚朴温中汤”中药效成分提供了依据。并建立了“厚朴温中汤”的指纹图谱及药效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经典名方“厚朴温中汤”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丁永胜[9](2020)在《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因其有着活血止血双向作用的特性,在医疗保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药物疗效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越来越深入,解决了三七质量控制中的大部分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尚未解决,如:因三七有效成分群尚未完全明确,现建立的以化学成分含量为依据的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完全反映三七真实药效;以传统性状特征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缺乏系统的现代化学及药理学数据支撑。通过前期研究及文献查阅了解到三七活血有效成分主要为三七总皂苷,而三七总皂苷具体组成尚未完全阐释清楚,三七总皂苷含量与三七性状特征之间的关系也无统一定论,因此,仅以几个三七皂苷单体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以三七性状特征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缺乏科学依据。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收集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以活血功效为切入点,利用谱-效相关法深入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以三七有效成分群含量为依据,结合三七谱-效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能够反映三七真实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以活血药效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方法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收集范围,采取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及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三七种植资源分布和市场销售的情况并收集产地信息明确的三七样品,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所收集到的三七样品,为后续研究做准备。2三七药物谱研究取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有目的地制备谱图差异明显的14批次三七样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提升仪器分析检测化学成分的能力,建立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得到三七的药物谱。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采用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观察具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的影响,初步评价14批次三七活血作用强弱。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测具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对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脑体指数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三七活血作用强弱。最终得到三七抗毛细管凝血时间药效谱和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谱。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分别计算大鼠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的综合药效指标、三七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将药物谱分别与单一药效指标和综合药效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三七的抗毛细管凝血有效成分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有效成分群和三七活血作用的有效成分群。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采用HPLC法检测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含量,通过灰色关联法结合活血有效成分群各指标药效系数,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三七质量,并依据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设置商品规格等级阈值,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三七质量评价及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结果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三七种植地主要分布于云南文山州、红河州和玉溪地区,广西仅德保、坡洪等地有少量种植。市场销售三七主产于云南,集散于文山。本研究共收集到50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样品,对所收集到的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三七70%乙醇提取物干膏,发现所收集到的50批次三七样品出膏率范围为24.41%~50.31%,说明各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或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后续实验研究材料。2三七药物谱研究通过对14批次三七进行HPLC分析,建立了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 23个共有成分,指认了其中 12 个成分(N-R1、G-Rg1、G-Re、20(R)N-R2、G-Rg2、G-Rh1、G-Rb1、G-Rc、G-Rb2、G-Rd、N-Ft1、20(R)G-Rh2),均为皂苷类化合物。对已指认的 12个共有成分和11个未指认成分分别进行定量及半定量分析,获取了三七的药物谱。14批次三七12个共有皂苷类成分含量分别在0.61%~1.29%、3.90~5.90%、0.42%~1.23%、0.06%~0.11%、0.21%~0.61%、0.14%~0.27%、1.82%~3.70%、0.03%~0.07%、0.08%~0.21%、0.75%~1.30%、0.03%~0.15%、0.04%~0.15%范围内。以上结果说明14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继续进行后续实验研究。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4批次三七的活血效果确实存在显着性差异。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显示,14批次三七凝血时间范围为59.17~97.08 s,与空白组比较均可显着延长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实验结果显示,14批次三七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及脑体指数范围分别为5.87%~32.08%、79.76%~81.45%、0.59%~0.66%,14批次三七给药组各药效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为谱-效相关法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提供了丰富的药效学信息。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建立了三七的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和活血作用综合药效谱。药物谱-抗毛细管凝血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20个化合物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1、G-Rb2和G-Re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贡献度最高,(R)N-R2、G-Rh1对该指标有明显的负向作用。药物谱-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17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梗死面积起正向作用;15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失水率起正向作用;9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体指数起正向作用。药物谱-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8个成分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2、G-Rc、G-Rd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贡献度最大,(R)N-R2、G-Rh1、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负向作用。药物谱-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7个化合物对活血综合药效指标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学成分中,G-Rb2、G-Rc、G-Rd、N-R1、G-Rb1五种成分对三七活血作用所作贡献较大,G-Rh1、(R)N-R2、N-Ft1对三七活血作用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无论体外、体内实验G-Rh1、(R)N-R2均对三七活血指标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综合药效也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说明G-Rh1、(R)N-R2、N-Ft1可能存在潜在的促凝作用。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构建利用HPLC法对50批次三七进行了活血有效成分的定量/半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成功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建立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50批次三七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范围为0.4170~0.5210,相对加权关联度越大,三七质量越优。人为设置三七商品等级相对加权关联度阈值,初步将50批次三七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相对加权关联度≥ 0.5000;Ⅱ级:0.5000>相对加权关联度≥ 0.4600;Ⅲ级:0.4600>相对加权关联度≥0.4200;Ⅳ级:0.4200>相对加权关联度),检测的50批三七中Ⅰ级8批次,Ⅱ级14批次,Ⅲ级26批次,Ⅳ级2批次。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谱-效相关的三七活血作用有效成分群的快速筛选方法,为全面揭示三七有效成分群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有效成分群的辨识提供了借鉴。2.首次采用熵值法综合体外、体内活血药效指标,利用谱-效相关法明确了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为三七质量评价研究、临床合理使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3.以有效成分的药效系数为权重、含量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能够反映三七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为三七及其他多指标成分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刘涛[10](2020)在《中药活性物质毛细管电泳筛选及挥发性成分涡旋辅助基质固相分散提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显示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也面临着诸如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清楚,作用靶点难以确定,质量评价指标不合理等问题。由于中药基质复杂、化学成分种类多、含量差异大等特点,如何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药中活性物质是其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因此,针对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靶点,开展中药活性物质筛选研究,可为合理地确定中药质量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传统中药系统化学分离结合药理活性研究模型、活性指导下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模式具有周期长、成本高、工作量大等缺点。目前,基于高效现代分离与在线活性筛选相结合的技术,能有效克服传统研究方式的不足,引起了研究者关注。样品提取是中药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效快速简单的样品提取方法可实现有效成分从复杂样品向提取溶剂中转移、浓缩或者富集,便于后续检测分析。因此,探索适合中药指标性(活性)成分提取新技术,也是中药质量评价研究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环保节能意识也随之增强,发展中药绿色质量评价方法也将成为中药学科的前沿性任务。本论文拟利用有机溶剂使用少的毛细管电泳现代分离仪器,以槐花、黄连为研究对象,以亚铁离子螯合能力、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指标,建立在“毛细管”微反应器的基础上的中药中具有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降糖活性的活性物质筛选方法及体系,确定与活性相关的中药质量标志物;优化快速简单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中药多成分同时提取及测定新方法,建立一种有效可靠的整合活性在线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实现利用活性标志物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价;针对名贵中药,采用固相基质微萃取技术,建立一种适合名贵中药的涡旋辅助基质固相分散样品前处理技术,可极大减少了名贵样品的使用量,为名贵中药质量控制样品处理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研究策略,以丰富和完善中药绿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中药质量评价技术快速发展。1.建立了一种在毛细管中菲洛嗪-亚铁离子螯合与与毛细管电泳(CE)相结合的在线中药复杂体系中螯合亚铁离子的活性物质筛选新方法(In-Capillary[Fe(ferrozine)3]2+-CE-DAD),并以槐米(槐花)为模式药物,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通过优化磷酸氢二钠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β-环糊精(β-CD)的浓度以及p H,分离电压,卡盒温度,实现了槐米(槐花)中的多种成分包括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水仙苷的电泳分离及其活性筛选与样品总活性测定,发现槐花(槐米)样品中具有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芦丁和槲皮素。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一种中药复杂体系中具有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活性成分分离、在线筛选、定量的一体化研究新技术。2.以槐米(花)提取液的总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甲醇浓度、微波功率、萃取时间和固液比对槐米(槐花)的微波辅助提取的影响,确定了槐米(槐花)的最佳微波提取条件为:萃取溶剂为50%(v/v)甲醇,药材质量与溶剂体积的比例为1:10,萃取时间7.5分钟,功率为750 W。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微波提取提高了螯合亚铁离子的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同时有机试剂消耗少,提取时间更短。3.利用所优化的微波提取方法及In-Capillary[Fe(ferrozine)3]2+-CE-DAD分析方法,测定了来自不同产地的槐米(槐花)的各化合物含量以及总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发现芦丁和槲皮素的总含量和样品总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IC50)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将芦丁和槲皮素作为评价槐米(槐花)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活性标志物,证明了整合活性的在线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可靠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所建立In-Capillary[Fe(ferrozine)3]2+-CE-DAD方法具有高效,稳定,灵敏等特点,为中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及总活性测定提供了新技术。4.将α-糖苷酶微反应器与毛细管电泳结合,首次将毛细管电泳α-糖苷酶微反应器用于中药中的抑制酶活性成分的筛选。利用多巴胺的多官能团聚合作用将α-葡萄糖苷酶固定于毛细管内壁前端,优化了酶底物反应时间300 s为最佳,α-葡萄糖苷酶的米氏常数为1.85 mm,显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度较高且阳性药阿卡波糖,显示着较强的抑制活性;通过酶微反应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考察,表明该酶微反应器可以用于样品的活性测定。从黄连中筛选出主要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物质为黄连碱和小檗碱,且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活性测定,黄连碱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要强于小檗碱而远弱于阳性药阿卡波糖,通过样品测定及分子对接也进一步验证了该筛选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所建立的基于α-葡萄糖苷酶微反应的活性测定和活性物质筛选方法高效稳定,准确可靠,为中药活性物质筛选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思路。5.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元洗脱剂联合涡流辅助基质固相分散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的绿色、灵敏、有效的研究策略,并应用于麝香中的多成分(麝香酮,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4-羟基苯甲酸乙酯)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来优化基质固相萃取的相关实验参数包括吸附剂类型、样品与吸附剂的比例、研磨时间、洗脱剂的类型、混合洗脱液比例、混合洗脱液的体积和涡旋时间。最终确定将C18作为吸附剂,样品与吸附剂的质量比为1:2,研磨2 min,双元洗脱剂(甲醇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7。在GC/MS分析下,12 min即可完成四个目标成分的定量。方法学显示该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准确度良好,回收率均在92.0%以上,检测限低至4.4 ng/m L,基质效应良好。利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八批含有麝香的中成药及三批麝香药材的四个目标化合物含量;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成本较低,耗时较短,消耗试剂较少,符合分析方法绿色环保的原则。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在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特别是珍贵中药的质量控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综上,本论文建立了基于毛细管电泳色谱分离的中药活性物质筛选方法,实现了基于活性质量标志物的中药质量评价;建立了基于双元洗脱剂联合涡流辅助基质固相分散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可为名贵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样品前处理及质量评价方法。本文所建立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其他中药的质量评价研究以及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后续将建立基于功效的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以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活性(毒性)成分为指标,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及标准,更能精准地放映中药临床药理作用、疗效以及药效物质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

二、甲醇含量测定的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醇含量测定的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博落回药材中生物碱的分离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博落回中的两种生物碱
    1 实验仪器及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仪器的准备
        1.3 实验材料
        1.4 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2 缓冲溶液的选择
        2.3 分离电压和温度的选择
        2.4 方法学考察
        2.5 实际样品分析
    3 讨论
        3.1 提取方法及所用溶剂的选择
        3.2 毛细管电泳背景电解质体系的选择
    4 结论
        4.1 提取选用的溶剂
        4.2 博落回不同部位生物碱单体含量的差异性
        4.3 毛细管电泳新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部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博落回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1 实验仪器及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1.3 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2.2 缓冲溶液种类的选择
        2.3 缓冲溶液pH的选择
        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2.5 酸性染料用量的选择
        2.6 方法学考察
        2.7 样品的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酸性染料比色法
        3.2 总生物碱测量结果分析
    4 结论
        4.1 博落回总生物碱的测定方法
        4.2 酸性染料比色法的最佳显色条件
        4.3 不同部位总生物碱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 博落回有效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 概述
    2 光谱分析法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2 近红外光谱法
    3 色谱分析法
        3.1 薄层色谱法
        3.2 气相色谱法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3.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的药动学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松果菊苷及毛蕊花糖苷的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松果菊苷及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章 血浆样品中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方法学验证
    3 小结
第三章 毛蕊花糖苷相关药动学研究
    第一节 毛蕊花糖苷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毛蕊花糖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大鼠血浆中毛蕊花糖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四章 淫羊藿苷的相关药动学研究
    第一节 淫羊藿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大鼠血浆中淫羊藿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肉苁蓉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植物激素与品质高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大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植物激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早期检测方法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2.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2.5 样品前处理方法
    1.3 部分品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脂肪酸的含量
        1.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豆中植物甾醇的含量
    1.4 大豆生长发育特点和常见的非生物胁迫
    1.5 生长调节剂烯效唑对植物激素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1.5.1 烯效唑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和效果
        1.5.2 烯效唑对植物激素的调控效应
        1.5.3 烯效唑对大豆相关品质的调控效应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本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7.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与材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供试样品品种及实验基地情况
    2.4 检材培养方法
    2.5 实验设计与方法
        2.5.1 液相色谱测定植物激素的方法
        2.5.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激素的方法
        2.5.3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激素的方法
        2.5.4 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激素的方法
        2.5.5 快速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激素的方法
        2.5.6 气相色谱测定大豆中脂肪酸的方法
        2.5.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大豆中植物甾醇的方法
        2.5.8 不同生长状况下大豆植物激素的测定
        2.5.9 烯效唑调控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2.5.10 烯效唑调控下大豆中植物甾醇含量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液相色谱测定植物激素的含量
        3.1.1 方法的系统适应性比较
        3.1.2 不同分离通道对植物激素测定的比较
        3.1.3 超快速液相色谱系统的优化
        3.1.4 检测方法学比较
        3.1.5 检测性能比较
    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激素的含量
        3.2.1 系统适应性
        3.2.2 衍生化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3.2.3 方法学考察
    3.3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激素的含量
        3.3.1 系统适应性
        3.3.2 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系统的优化
        3.3.3 方法学考察
    3.4 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激素的含量
        3.4.1 系统适应性
        3.4.2 在线SPE柱的选择和分离系统的优化
        3.4.3 在线SPE与检测系统阀切换的优化
        3.4.4 方法学考察
    3.5 快速样品前处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激素的含量
        3.5.1 系统适应性
        3.5.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3.5.3 溶剂效应对目标化合物响应的影响
        3.5.4 方法学考察
    3.6 气相色谱测定大豆中脂肪酸的含量
        3.6.1 不同载气输送模式下的系统适应性考察
        3.6.2 不同检测器的灵敏度比较
        3.6.3 快速测定方法的系统优化
        3.6.4 方法学考察
    3.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大豆中植物甾醇的含量
        3.7.1 系统适应性
        3.7.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3.7.3 方法学考察
    3.8 植物激素测试方法的应用及其含量变化
        3.8.1 不同生长时期大豆叶片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
        3.8.2 大豆功能叶片中植物激素日间含量变化
        3.8.3 低温胁迫下大豆苗期叶片植物激素含量变化
        3.8.4 干旱胁迫下大豆苗期植物激素含量变化
        3.8.5 烯效唑对大豆苗期植物激素的调控及其恢复
    3.9 脂肪酸测试方法的应用及其含量变化
    3.10 植物甾醇测试方法的应用及含量变化
4 讨论
    4.1 植物激素检测方法的建立
        4.1.1 植物激素检测方法效能的比较和影响因素
        4.1.2 目标化合物与仪器配置要素的关系
        4.1.3 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4.1.4 自动化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4.1.5 植物激素检测方法的最优化策略
        4.1.6 植物激素检测方法的检测流程
    4.2 大豆品质检测方法的建立
    4.3 不同生理状态下大豆植物激素的变化规律
    4.4 脂肪酸的调控响应变化规律和影响
    4.5 植物甾醇调控响应及变化规律
    4.6 大豆植物激素与品质的内在联系
5 结论
6 创新与展望
    6.1 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基于分子对接等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鸡血藤单体化合物抗肺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鸡血藤质量评价研究
    1.药材鉴定
        1.1 性状鉴别
        1.2 显微鉴别
        1.3 薄层鉴别
        1.4 水分检查
        1.5 总灰分检查
        1.6 浸出物检查
        1.7 小结与讨论
    2.鸡血藤指纹图谱
        2.1 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3 方法学研究
        2.4 鸡血藤指纹图谱分析
    3.鸡血藤含量测定
        3.1 方法与结果
        3.2 方法学考察
        3.3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鸡血藤LC-MS化学成分分析
    1.仪器与材料
    2.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质谱条件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结果
        3.1 质谱信息
        3.2 质谱解析
    4.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研究鸡血藤抗肺癌作用机制
    1.网络药理学
        1.1 鸡血藤目标化合物的筛选
        1.2 鸡血藤目标化合物潜在靶点的预测
        1.3 “化合物-靶点基因”及“靶点基因-疾病关系”网络构建
        1.4 化合物-靶点基因-疾病关系网络构建
        1.5 非小细胞肺癌疾病靶点的收集,化合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的共同靶点筛选
        1.6 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关系的构建与关键靶点分析
        1.7 GO生物功能注释与KEGG通路富集
        1.8 化合物-靶点-通路分子药理网络的构建
    2.分子对接
        2.1 对接蛋白的选择
        2.2 对接蛋白数据库和小分子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
        2.3 分子对接操作
    3.结果
        3.1 鸡血藤目标化合物的筛选
        3.2 鸡血藤成分靶点及疾病靶点的预测
        3.3 鸡血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潜在靶点的PPI网络分析
        3.4 GO生物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3.5 “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
        3.6 分子对接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鸡血藤提取物及其化合物对肺癌细胞的影响
    1.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主要材料
    2.实验方法
        2.1 药物配制
        2.2 体外细胞培养步骤
        2.3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
        2.4 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的表达
    3.结果
        3.1 木犀草素和甘草查尔酮A抑制细胞增殖
        3.2 Western blot试验
    4.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用于检测药物毒性物质和人体代谢小分子的液相色谱-质谱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概述
    1.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
        1.2.1 HPLC-MS在药物成分分析、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1.2.2 HPLC-MS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2.3 HPLC-MS在食品、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1.3 银杏酸的测定
        1.3.1 银杏酸的测定意义
        1.3.2 银杏酸的测定方法
    1.4 嘌呤及其代谢物的测定
        1.4.1 嘌呤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测定意义
        1.4.2 嘌呤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1.5 脱氧核苷类化合物的测定
        1.5.1 脱氧核苷含量的测定意义
        1.5.2 脱氧核苷的测定方法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舒血宁注射液中的总银杏酸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溶液配制
        2.2.3 液相色谱和质谱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2.3.2 质谱条件的优化
        2.3.3 方法验证
        2.3.4 实际样品分析
        2.3.5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的测定结果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的嘌呤代谢物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溶液配制
        3.2.3 液相色谱和质谱条件
        3.2.4 人体血清样品的处理
    3.3 结果讨论
        3.3.1 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3.3.2 质谱条件的优化
        3.3.3 方法验证
        3.3.4 方法评价
        3.3.5 实际样品分析
        3.3.6 回收率实验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分离检测六种脱氧核苷的液相色谱-质谱法与毛细管电泳-质谱法的性能对比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溶液配制
        4.2.3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条件
        4.2.4 毛细管电泳-高分辨质谱条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六种脱氧核苷
        4.3.2 毛细管电泳-高分辨质谱检测六种脱氧核苷
        4.3.3 HPLC-HRMS 法与HPCE-HRMS 法的比较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多基原龙胆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系统表征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药多基原特性
    2 龙胆的研究现状
        2.1 中药龙胆的研究现状
        2.2 .中药龙胆化学成分研究
        2.3 中药龙胆分析方法研究
    3 液质联用技术应用于中药物质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
    4 一测多评技术在中药材整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1 一测多评法的基本原理
        4.2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概况
        4.3 一测多评法的特点
    5 论文的研究思路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多基原龙胆环烯醚萜类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1 实验内容
        1.1 仪器及试剂
        1.2 样本采集
        2.多基原龙胆市售药材环烯醚萜成分指纹图谱分析
        2.1 色谱条件
        2.2 样品制备
        2.3 方法学考察
        2.4 多基原龙胆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3 多元统计分析
        3.1 主成分分析
        3.2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3.3 聚类分析
        4 市售样本验证
        5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基于质量亏损过滤的LC-MS靶向龙胆中环烯醚萜成分表征方法研究
        1 实验内容
        1.1 仪器及试剂
        1.2 多基原龙胆药材样本收集
        1.3 样本制备
        1.4 构建龙胆属环烯醚萜数据库
        1.5 建立多边MDF窗口
        2 环烯醚萜对照品的质谱裂解行为研究
        2.1 UPLC/LTQ-Orbitrap MS质谱参数优化
        2.2 10个环烯醚萜对照品质谱裂解途径规律研究
        3 多边质量亏损过滤MDF结合母离子列表PIL多维度数据采集的靶向表征环烯醚萜方法研究
        3.1 扩充式模拟预测数据库的构建
        3.2 基于多边质量亏损过滤的母离子列表的生成
        3.3 多维度数据采集方法优化
        3.4 母离子列表依赖的数据采集方法的建立
        4 多基原龙胆中环烯醚萜的系统表征和比较
        5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多元统计分析的多基原龙胆药材比较和鉴定
        1.实验内容
        1.1 仪器及试剂
        1.2 样品制备
        1.3 UPLC/LTQ-Orbitrap MS液质条件
        2 基于UPLC/LTQ-Orbitrap MS整体化学成分的表征方法优化
        2.1 UPLC/LTQ-Orbitrap MS质谱离子模式优化
        2.2 供试品制备条件优化
        2.3 UPLC/LTQ-OrbitrapMS色谱条件优化
        2.4 优化后的参数条件
        2.5.基于UPLC/LTQ-Orbitrap化学成分表征
        3 多批次多基原龙胆样本的UPLC/LTQ-Orbitrap MS数据采集和处理
        3.1 UPLC/LTQ-Orbitrap MS数据采集
        3.2 基于Progenesis QI软件的数据处理
        4.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多基原龙胆比较
        4.1 筛选差异代谢物的单变量分析
        4.2 数据可视化和稳定性评估
        4.3 筛选差异性特征离子
        4.4 差异性特征离子的鉴定
        5.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一测多评法多成分定量结合多指标评价TOPSIS法用于龙胆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1 实验内容
        1.1 仪器及试剂
        1.2 样本制备
        1.3 UPLC方法
        2.供试品制备方法优化
        2.1 提取溶剂考察
        2.2 不同提取溶剂添加剂考察
        2.3 提取方法考察
        2.4 提取时间考察
        2.5 提取溶剂体积考察
        2.6 提取次数考察
        3.色谱条件的优化
        3.1 不同色谱柱筛查
        3.2 流动相体系的筛查
        3.3 流动相洗脱梯度
        3.4 检测波长
        3.5 流速
        3.6 柱温
        3.7 进样体积
        4.方法学考察
        4.1 专属性
        4.2 准确度
        4.3 精密度
        4.4 检测限与定量限
        4.5 线性范围
        4.6 稳定性
        5 QAMS方法的建立
        5.1 相对校正因子f_(k/s)的建立
        5.2 校正因子f_(k/s)耐用性的验证
        5.3 比较QAMS与其他含量测定方法(外标法、标准曲线法)结果
        6 市售龙胆药材中多成分定量研究
        6.1 含量测定结果
        6.2 TOPSIS多指标评价分析
        7 讨论与小结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在学校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7)市售怀牛膝、党参饮片的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怀牛膝饮片生品与酒炙品的质量评价研究
        1.1 仪器与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1.3 讨论
    2.党参饮片生品与米炒制品的质量评价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3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饮片一致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阅评表

(8)经典名方“厚朴温中汤”组方饮片确定、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经典名方
        1.1.1 经典名方概述
        1.1.2 经典名方物质基准
        1.1.3 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质量评价
    1.2 “厚朴温中汤”
        1.2.1 “厚朴温中汤”概述
        1.2.2 医书古籍中“厚朴温中汤”组方药材组成及炮制方法分析
        1.2.3 “厚朴温中汤”的研究现状
        1.2.4 “厚朴温中汤”的临床应用及主要功效成分
    1.3 “厚朴温中汤”药材炮制
    1.4 “厚朴温中汤”质量标准的建立
        1.4.1 厚朴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
        1.4.2 基于药效成分建立“厚朴温中汤”的质量标准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2章 “厚朴温中汤”中橘皮饮片加工方式的确定
    2.1 实验部分
        2.1.1 药品、试剂与仪器
        2.1.2 橘红与陈皮样品的制备及分析方法
        2.1.3 橘红与陈皮水提物的多元统计分析
        2.1.4 基于一测多评法对于液相图谱中的差异性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橘红和陈皮水提物指纹图谱的建立
        2.2.2 橘红和陈皮水提物UHPLC-Q-TOF分析方法的优化
        2.2.3 橘红和陈皮水提物的多元统计分析
        2.2.4 橘红和陈皮水提物中差异性成分的鉴定
        2.2.5 橘红和陈皮水提物中差异性化合物的热图分析
        2.2.6 基于一测多评法对橘红和陈皮水提物中差异性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厚朴温中汤”中炙甘草炮制方法的研究
    3.1 “厚朴温中汤”中甘草炮制方法的研究
        3.1.1 实验部分
        3.1.2 结果与讨论
    3.2 “厚朴温中汤”中甘草不同炮制方法下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3 小结
        3.3.1 “厚朴温中汤”中炙甘草炮制方法确定
        3.3.2 “厚朴温中汤”中甘草不同炮制方法下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结果
第4章 “厚朴温中汤”中厚朴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
    4.1 实验部分
        4.1.1 药品、试剂及仪器
        4.1.2 厚朴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4.1.3 15批厚朴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4.1.4 基于“效应成分指数”建立厚朴质量标准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厚朴含量测定方法的系统性考察结果
        4.2.2 厚朴含量测定方法的方法学考察
        4.2.3 15批厚朴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4.2.4 厚朴效应成分指数的构建结果
    4.3 小结
第5章 “厚朴温中汤”中化学成分鉴定及入血成分分析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动物
        5.1.2 药品、试剂及仪器
        5.1.3 样品制备、采集及处理
        5.1.4 UHPLC-Q-TOF-MS色谱及质谱条件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厚朴温中汤”中化学成分鉴定
        5.2.2 “厚朴温中汤”中入血原型成分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厚朴温中汤”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6.1 实验部分
        6.1.1 药品、试剂及仪器
        6.1.2 汤剂的提取与制备
        6.1.3 单味药材和阴性对照的提取与制备
        6.1.4 “厚朴温中汤”液相谱图的建立
        6.1.5 “厚朴温中汤”液相图谱中色谱峰的归属
        6.1.6 “厚朴温中汤”指纹图谱的建立
        6.1.7 15批“厚朴温中汤”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析
        6.1.8 “厚朴温中汤”中水溶性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学验证
        6.1.9 “厚朴温中汤”中脂溶性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6.1.10 15批“厚朴温中汤”中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
        6.1.11 “厚朴温中汤”中指标性成分含量范围的确定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厚朴温中汤”液相图谱系统性优化结果
        6.2.2 15批“厚朴温中汤”液相图谱中共有峰的归属
        6.2.3 “厚朴温中汤”指纹图谱的建立
        6.2.4 15批“厚朴温中汤”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
        6.2.5 “厚朴温中汤”中水溶性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结果
        6.2.6 “厚朴温中汤”中脂溶性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6.2.7 15批“厚朴温中汤”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6.2.8 “厚朴温中汤”中指标性成分含量波动范围的确定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三七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皂苷类成分
        2 氨基酸和蛋白质类成分
        3 黄酮类成分
        4 糖类成分
        5 挥发性成分
        6 微量元素
        7 其他成分
        8 小结与展望
    综述二 三七活血功效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在外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3 在脑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4 在骨伤、外科类疾病中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综述三 活血药物药理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体内活血药理模型
        2 体外活血药理模型
        3 小结与展望
    综述四 三七活血药效物质基础及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 三七活血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2 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第一节 广西、云南两省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
        1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实验样品的制备
        1 三七谱-效相关研究实验样品的制备
        2 灰色关联分析实验样品的制备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七药物谱的构建
        第一节 三七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14批次三七指纹图谱中共有成分的定量及半定量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第一节 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实验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三七对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第一节 药物谱与毛细管凝血实验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药物谱与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药物谱与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三七质量
        第一节 50批次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一 全文总结
        1 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
        2 三七药物谱的获取
        3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4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5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6 小结
        7 展望
        二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中药活性物质毛细管电泳筛选及挥发性成分涡旋辅助基质固相分散提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汇
前言
第一章 微波辅助提取联合毛细管电泳测定槐米(槐花)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
    第一节 中药中螯合亚铁离子活性成分在线筛选(In-Capillary[Fe(ferrozine)_3]~(2+)-CE-DAD)的方法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和讨论
        3 小结
    第二节 中药槐米(槐花)中螯合亚铁离子活性成分微波提取方法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2.结果和讨论
        3 小结
    第三节 基于活性质量标志物的中药槐米(槐花)毛细管电泳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和讨论
        3 小结
第二章 基于毛细管电泳酶微反应器的黄连中抑制α-糖苷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和讨论
    3 小结
第三章 涡旋辅助基质固相分散体作为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麝香中多组分的样品前处理策略
    1 方法与材料
    2 结果与讨论
    3 小结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1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2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中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
    3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中药中的酶抑制剂的筛选
    4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
    5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中药中对映体的分离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甲醇含量测定的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博落回药材中生物碱的分离分析研究[D]. 王花. 山西医科大学, 2021
  • [2]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的药动学初步探究[D]. 郑玉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植物激素与品质高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大豆中的应用[D]. 贾鹏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1)
  • [4]基于分子对接等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鸡血藤单体化合物抗肺癌作用机制[D]. 陈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用于检测药物毒性物质和人体代谢小分子的液相色谱-质谱新方法研究[D]. 薛旭琪. 兰州大学, 2021(09)
  • [6]多基原龙胆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系统表征及质量评价研究[D]. 张高乐.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市售怀牛膝、党参饮片的质量评价研究[D]. 王小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8]经典名方“厚朴温中汤”组方饮片确定、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标准研究[D]. 石立强. 吉林大学, 2020(01)
  • [9]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D]. 丁永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中药活性物质毛细管电泳筛选及挥发性成分涡旋辅助基质固相分散提取技术研究[D]. 刘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标签:;  ;  ;  ;  ;  

一种测定甲醇含量的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