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几点思考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黄国彬,初景利,崔瑞琴,李景,魏来,李睿,周倩,符绍宏[1](2021)在《修身立学化知行 言传身教育良才——孟连生图书情报学术思想与研究生培养概述》文中指出[目的/意义]探讨孟连生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实践历程,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图情事业的发展足迹,为未来的学术探索和进步提供经验与借鉴。[方法/过程]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和访谈法等,对多种类型素材和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研究结论。[结果/结论]先生勇于学术探索,追求实践创新,开启中国引文数据库研究与建设的先河。在科学研究与情报学本质关系、文献情报事业发展、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科技文献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先生严谨治学、厚积薄发、实事求是和精益求精的"炼字"精神令人钦佩。先生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亦师亦友与言传身教的"润物细无声"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敬仰。

王欣,李宏,宛玲[2](2021)在《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孟连生在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意义]对孟连生先生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思考,以期为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运用网络调查、文献调研和人物访谈等研究方法,总结先生在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数字图书馆技术、数字参考咨询、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方面的主要贡献,探求其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超级科技词表和本体建设(STKOS)等项目中的探索历程。[结果/结论]在当今智能技术和开放科学发展背景下重新剖析和学习先生的数字图书馆研究成果,有助于厘清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初衷、发展脉络和前进方向,捕捉时代变革的机遇,更好地推动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事业发展。

周雪芹[3](2020)在《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武姗姗[4](2020)在《高校本科课程教材管理的调查研究 ——以Z大学为个案》文中认为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托,高校课程教材管理是高校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教材管理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针对大学教材管理问题先后出台系列文件,提出相关要求。2017年,国家成立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同年,教育部成立教材局,全面审议教材工作,这是建国70年以来第一次创立高标准的教材管理组织。因此,高校本科课程教材管理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调查分析高校教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政策建议,对于优化高校教材管理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均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Z大学为个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两份问卷,在全校范围内分别抽样调查教师和学生,从师生使用教材活动中最直观的感受和体悟来了解Z大学本科课程教材管理的现状。同时,就教材管理工作深入访谈了部分专任教师、校院两级的教材管理人员,获取第一手材料,力图从教材开发、教材选择、教材使用、教材评价等层面全方位、多角度透视Z大学教材管理的现状。研究发现,Z大学教材管理表现出一些突出的的特点,教师在选择教材中有较高的话语权,教材选用的程序规范,所选用的教材与教学适配性高,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使用教材方式灵活,并未把教材视为唯一的教学依据。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为选用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新形态教材开发困难重重、“新高考”录取学生基础不一致突显教材选择的难、教材评价标准有待完善、教材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等。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认为高校必须进一步重视教材管理工作,在选用教材时要严把质量关,加大新形态教材建设力度,通过教材补齐新高考改革为学生带来的基础短板,强化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此外,还需完善教材评价激励机制,提升教材管理的科学信息化建设来提高教材管理工作的质量,为高质量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李雅洁[5](2020)在《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博物馆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展示和宣传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是展示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文化变迁的公共文化基地,是营造多元文化生活的公共文化场所,是提升基本文化素养的公共文化平台,是提供终身学习的公共文化阵地。公众的需求既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生命所系,也是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应该更好的发挥其服务公众的重要职能。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欣欣向荣,但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创新。尤其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传统的公共文化设施及单一的博物馆陈列方式已经不能更好地吸引公众,也无法满足数字时代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数字博物馆”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常规固定的“数字博物馆”仍然无法解决基层农牧民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对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国内流动博物馆在相关方面取得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此为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合理化建议。

李婧媚[6](2020)在《我国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共借阅权制度从产生到现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设立该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着作权人的经济利益。早期的公共借阅权制度是建立在纸质图书载体上的,但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图书开始不断涌现,这使得人们可以非常低廉的成本接触和获取他人作品。数字图书的兴起一方面给人们阅读和使用作品带来了极大方便,但另一方面又对着作权人的利益保护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为了平衡着作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传统公共借阅权制度有必要向数字图书领域延伸。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公共借阅权制度,因此,在数字图书领域首先尝试引入该制度,这对推动我国着作权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许多问题还未达成共识,因此,加强该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篇文章首先界定了公共借阅权的法律性质、数字图书的基本概念,并对公共借阅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租权、合理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其次讨论了数字背景下我国建立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再次以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为划分标准,选取德、英国两个国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两国公共借阅权制度的立法模式、主体、客体、管理组织、补偿金等内容,归纳总结了域外相关制度对我国制度建设的启示;最后是对我国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如何构建的设想,主要提出应严格界定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的适用范围,厘清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的性质、管理机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权利客体等制度要素,并对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中的补偿金制度进行了具体化设计。

李朝(王献)[7](2020)在《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持续扩招以及对高质量教育水平的长期追求,高校教育资源开始呈现出越来越紧张的趋势,人们对于高校教育资源的需求与高校自身教育资源拥有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缓和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矛盾,政府逐渐开始重视并着手推动以大学城模式为代表的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因此,本文将以西安南郊大学城中的五所高校为例,对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从政府层面为更好地推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提出科学依据和有效参考。本文以公共物品理论和政府职能理论为基础,首先论述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政府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功能和作用,对国内和国外各地方政府在推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做法予以总结;其次本文以西安南郊大学城五所高校作为个案进行调研,采用访谈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从高校课程资源、师资资源、图书馆资源、教室资源以及实验室资源共享五个方面出发,论述西安南郊大学城五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以及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地方政府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总结原因,提出优化建议。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推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地方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管理缺位,政府参与度不高;第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履行不足,推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的配套服务不完备;第三,地方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缺乏适当的监督,监管效果较差。而导致以上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目标的偏差、公共服务意识缺失以及政府对于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现存监督体系的不健全。针对现存的不足,文章的最后也分别从提高政府对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水平、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规范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监督工作三个方面出发,为政府推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对策和新的思路。本文对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地方政府作用发挥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一方面,本次调研从管理、服务、监督三个方面出发评价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发挥,缺少从市场层面对于地方政府作用发挥的评价,未来的调研应当增加对市场作用的分析。另一方面,本文最后所提出的提升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作用发挥的优化路径,只是部分理想化建议,还需不断地实践检验。

刘璇[8](2020)在《基于跨媒介阅读的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两个任务群,跨媒介阅读与实用类文本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实用类文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将跨媒介阅读运用于其他任务群中,把两个任务群结合起来学习,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有明确的表述;因此,在课标的建议下,笔者决定把跨媒介阅读运用于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之中。本研究是在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与教育理论以及布鲁纳的支架性教学理论和现代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首先,分别从跨媒介阅读、实用类文本教学以及跨媒介阅读在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三个方面对此次研究课题进行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其次,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有机结合,通过随机抽样选取了S省三个不同地区的38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的发放,问卷有效率为94.1%;访谈的对象是S省三个不同地区的六名教师。对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教与学思想方面,师文本意识和媒介使用意识匮乏;生缺少媒介运用意识;师生在媒介运用方面思想融合意识较差。其次在教与学内容方面,师就课本教课文,生就课本学课文,同时师呈现课文内容载体过于单一。接着,在教与学方法方面,师对不同文本的教学方法区分不明确,生未能将媒介运用于实用类文本的学习中。最后,在教与学评价方面,师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表现性评价缺失;生以相对性评价为主,缺失个体内差异评价。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分别从教与学思想、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建议:思想方面,学校倡导素质教育,师与生树立“媒介教学观”;内容方面,学校建立跨媒介学习共同体,师与生树立“双重”教育目标意识,通过对比阅读转变教学思想,利用媒介开拓实用文疆域;方法方面,师与生补充相关的媒介知识,师研读课标,组合最佳媒介;评价方面,师与生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性评价相结合等。

赖文沁[9](2020)在《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建议》文中认为在信息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数字阅读,人类的阅读实现了从书写时代、印刷时代到视听时代的跨越。阅读媒介多样化使得跨媒介阅读成为不可阻挡的阅读趋势,这既是新时代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方向,也是以纸质媒介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的一项挑战。跨媒介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师生围绕跨媒介文本展开的有组织、有秩序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掌握跨媒介的阅读知识,形成跨媒介的阅读技能,培养正确的媒介价值观。然而,对跨媒介阅读教学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小学语文教学中跨媒介阅读教学开展的情况也缺乏关注。因此,本研究对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前跨媒介阅读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跨媒介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的研究方法,首先收集了相关文献并进行梳理,理清了信息社会下阅读、跨媒介阅读、跨媒介阅读能力以及跨媒介阅读教学的概念。然后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访谈等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是有跨媒介阅读的经验和发展需要的,但是教师在开展跨媒介阅读教学时面临多方面的问题:教师们缺乏优质的媒介资源、缺乏跨媒介阅读教学的意识和对学生跨媒介阅读学情的了解;在教学的开展上还存在教学实践少、方式单一、缺乏价值观的引导和缺乏教学反馈的问题。除此之外,学校对教师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开展也缺乏支持。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探究了媒介资源、教师、教学、学校四方面的原因,并针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第一是要做好跨媒介阅读教学媒介资源的准备,在这方面教材开发部门和学校、教师都应做出努力;第二是教师要形成跨媒介阅读教学的观念思维,包括信息时代新的学生发展观和跨媒介阅读的语文教学观;第三是要完善跨媒介阅读教学的教学路径,在这之中要明确跨媒介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开展方式和评价方式。第四是学校要为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做好教师和培训和激励,为跨媒介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刘奕宏[10](2020)在《智慧博物馆在古籍类展览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现今以我国古籍为主要展示对象举办的各种专题性展览逐渐走入社会大众的视野并越来越受重视,智慧博物馆作为能够充分满足观众互动需求的最新概念,其相关技术正适用于展示与传播我国古籍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本文以应用过智慧博物馆相关手段的古籍类展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采访与研究、个案研究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其进行考察与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国家典籍博物馆和天一阁博物馆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古籍类展览中智慧博物馆应用整体存在着讲解内容缺少吸引力、互动项目过于娱乐化、技术应用易陷入极端化、配套服务缺乏人性化和交流平台忽略延续性等问题,并提出了展品信息应重视针对性与启发性、互动手段要注意教育性、技术支持需提高有效性、功能服务要注重个性化以及推动观众观展日常化等五种相应的解决思路。此外,在古籍类展览中应用智慧博物馆手段尚处在初期阶段,未来的发展在理念和技术层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拓展。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古籍类展览使用智慧博物馆手段的历程进行梳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的解决为今后的展览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适性的参考方案,以期未来我国古籍类展览能在保护与传播古籍知识和中华文明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二、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修身立学化知行 言传身教育良才——孟连生图书情报学术思想与研究生培养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
    2.2 数据归类
    2.3 数据分析
    2.4 实证分析
3 勇于学术探索,追求实践创新
    3.1 学术生涯与从业经历交相融合,互为促进
    3.2 引领文献计量学创新研究,开启引文数据库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3.3 探索科学研究与情报学本质关系,拓展文献情报事业发展空间
        3.3.1 传播了伯纳尔(J.D.Bernal)的情报学思想
        3.3.2 阐述了情报动态发展特性的问题
        3.3.3 探索了科学研究与情报科学的本质关系。
    3.4 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检索探究,推进科技信息资源建设
    3.5 参与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实践,推进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研究
4 以严谨务实的治学风格培养图情高级人才
    4.1 以严谨治学与一丝不苟为基本准则
    4.2 始终强调厚积薄发与实事求是
    4.3 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诲人不倦
    4.4 以“炼字”精神践行治学的精益求精
5 先生学术思想与实践创新的源泉与驱动
6 结语
作者贡献说明:

(2)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孟连生在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从事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的背景
    2.1 长期关注国际图书馆领域的前沿发展
    2.2 深度参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2.3 总结梳理中国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发展历程
3 关于数字图书馆理论体系的探索
    3.1 数字图书馆宏观战略研究
        3.1.1 数字图书馆彻底改变社会信息服务模式
        3.1.2 数字图书馆挑战文献情报工作模式
        3.1.3 对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策略的建议
    3.2 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探索
        3.2.1 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3.2.2 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
        3.2.3 数字参考咨询
        3.2.4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
4 参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创新实践
    4.1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4.2 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
    4.3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
    4.4 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超级科技词表和本体建设项目
5 结语

(4)高校本科课程教材管理的调查研究 ——以Z大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1.课程教材
        2.教材管理
    (四)文献综述
        1.“高校教材管理”相关文献趋势分析
        2.已有研究的分类综述
        3.研究述评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本科课程教材管理调查的设计实施
    (一)调查框架
    (二)调查工具
        1.问卷部分
        2.访谈部分
    (三)调查对象
        1.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
        2.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试测问卷)
        3.研究对象具体情况(正式问卷)
    (四)调查伦理
二、本科课程教材管理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教材管理总体情况
    (二)教材选择情况
        1.教材选择权
        2.教学适用水平
        3.不同语言教材的选择
        4.不同载体教材的选择
    (三)教材开发情况
        1.教材更新速度
        2.自编教材的质量
        3.自编教材使用率
        4.自编教材政策宣传
    (四)教材使用情况
        1.本科教学是否需要教材
        2.教师教材使用方式
        3.教材内容与课时量
    (五)教材评价情况
三、本科课程教材管理的特点与问题
    (一)Z大学教材管理的突出特点
        1.充分尊重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
        2.教材选用程序规范
        3.教材与教学适配性高
        4.教材使用方式灵活
    (二)教材管理的问题所在
        1.教材选用质量参差不齐
        2.新形态教材开发困难重重
        3.“新高考”突显教材遴选难度
        4.教材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5.教材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四、优化本科课程教材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严把教材选用质量关
        1.选用高水准优质教材
        2.建立反馈机制淘汰劣质教材
        3.提高教材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强化新形态教材的建设
        1.构筑数字化教育生态环境
        2.创建支持新形态教材的教学模式
        3.构建新形态教材立体化发展模式
    (三)鼓励教师编写教材讲义
    (四)优化教材评价激励机制
        1.教材评价机制的构建
        2.教材激励机制的构建
    (五)有效提升教材管理工作效率
        1.教材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提升路径
        2.完善教材管理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附录1:Z大学本科教材管理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2:Z大学本科教材管理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3:Z大学本科教材管理访谈提纲(管理人员)
附录4:Z大学本科教材管理访谈提纲(专任教师)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简要评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1.创新
        2.不足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博物馆
        2.数字博物馆
        3.公共文化服务
        4.流动公共服务
    (二)理论基础
        1.新公共服务理论
        2.公共产品理论
二、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蒙古基层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二)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服务的现状
        1.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概况介绍
        2.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及内容
        3.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服务取得的成绩
    (三)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持续运行经费缺乏保障
        2.基层道路设施制约展车运行
        3.数字化展示内容与基层公众文化基础匹配度低
        4.巡展时间规划降低基层公众参与度与满意度
        5.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三、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基层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足
    (二)政府和基层博物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宣传不力
    (四)专业人员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五)基层志愿者队伍建设薄弱
四、可借鉴的国内流动博物馆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内流动博物馆的经验
        1.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的经验与做法
        2.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经验与做法
    (二)几点启示
        1.立足地域特点
        2.依托文物特色
        3.以公众为中心
五、优化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
    (二)满足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三)提升文物数字化资源整合度
    (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力度
    (五)建立专业人才的激励与考核制度
    (六)促进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6)我国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数字背景下公共借阅权的相关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公共借阅权的法律性质
        一、公共借阅权的发展
        二、公共借阅权的含义
        三、公共借阅权的权利定位
    第二节 数字图书的含义及特征
        一、数字图书的含义
        二、数字图书的特征
    第三节 公共借阅权与相关权利、原则辨析
        一、公共借阅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公共借阅权与出租权
        三、公共借阅权与合理使用原则
第二章 我国建立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建立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保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有利于平衡着作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
        三、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建立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可行性
        一、建立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的经济条件已经具备
        二、数字图书馆的兴起为该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现实基础
        三、建立公共借阅权制度是国际上的一种趋势
第三章 域外公共借阅权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德国公共借阅权制度
        一、立法模式
        二、主体与客体
        三、管理机构
        四、补偿金计算与分配
    第二节 英国公共借阅权制度
        一、立法模式
        二、主体与客体
        三、管理机构
        四、补偿金计算与分配
    第三节 域外公共借阅权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建立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构想
    第一节 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的适用范围
        一、公益性数字图书馆
        二、无偿性数字图书馆
    第二节 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立法模式
        二、权利主体
        三、义务主体
        四、权利客体
        五、管理机构
    第三节 补偿金制度的具体化设计
        一、补偿金的计算方式
        二、补偿金的行权限制
        三、补偿方式多样化
        四、补偿金支付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校教育资源
        2.1.2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
        2.1.3 大学城
    2.2 相关理论梳理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政府职能理论
    2.3 政府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及机理分析
        2.3.1 政府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分析
        2.3.2 政府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作用的机理分析
    2.4 国内外政府推动高校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启示
        2.4.1 国内政府推动高校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启示
        2.4.2 国外政府推动高校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启示
第三章 西安南郊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与政府作用发挥现状分析
    3.1 西安南郊大学城教育资源概况
        3.1.1 课程资源丰富,慕课和精品课程建设成为趋势
        3.1.2 师资实力雄厚,但总量分布不均
        3.1.3 图书文献资源专业性强,可以形成学科互补
        3.1.4 实验室资源丰富,但分布明显不均
        3.1.5 教室资源数量充足,满足教学和学生自习需求
    3.2 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3.2.1 调查对象及目的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2.3 访谈具体情况
    3.3 西安南郊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3.3.1 跨校选修逐步开放,网络课程资源共享门槛较高
        3.3.2 大学城校际间师资互聘难度大
        3.3.3 实现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缺乏统一的图书资源共享平台
        3.3.4 不限制教室资源共享,学生参与意愿不高
        3.3.5 实验室资源校内共享较多,校际间实验室资源共享逐步开启
    3.4 地方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作用发挥现状
        3.4.1 履行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管理职能
        3.4.2 完善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配套服务
        3.4.3 发挥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监督评价作用
第四章 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作用发挥不足及原因分析
    4.1 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不足
        4.1.1 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管理缺位
        4.1.2 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配套服务欠缺
        4.1.3 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监督不力
    4.2 政府未有效发挥管理职能的原因
        4.2.1 高等教育现行管理体制及政府利益目标导致管理行为偏差
        4.2.2 服务意识缺失导致配套保障不足
        4.2.3 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管制效果差
第五章 优化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职能的路径
    5.1 提高地方政府对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水平
        5.1.1 做好职能定位,坚持适度管理
        5.1.2 改变政绩观念,确保各方主体权益
        5.1.3 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政策引导
    5.2 强化地方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服务意识
        5.2.1 树立服务理念,注重角色归位
        5.2.2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提升保障水平
        5.2.3 加强技术引导,提高共享效率
    5.3 规范地方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监管工作
        5.3.1 及时更新共享进展,加强对共享活动的绩效考核
        5.3.2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教育资源共享质量
        5.3.3 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内控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跨媒介阅读的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语文课程标准对实用类文本的重视
        1.1.2 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实施问题的存在
        1.1.3 跨媒介阅读在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中的优势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际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跨媒介阅读
        2.1.2 实用类文本
    2.2 跨媒介阅读研究综述
        2.2.1 跨媒介阅读课程相关研究
        2.2.2 跨媒介阅读教材相关研究
        2.2.3 跨媒介阅读教学相关研究
        2.2.4 跨媒介阅读面临挑战及应对相关研究
    2.3 实用类文本教学研究综述
        2.3.1 实用类文本教学目标相关研究
        2.3.2 实用类文本教学内容相关研究
        2.3.3 实用类文本教学方法相关研究
        2.3.4 实用类文本教学模式相关研究
    2.4 跨媒介阅读下的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相关研究
3 理论基础
    3.1 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与教育理论
        3.1.1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3.1.2 最近发展区理论
    3.2 支架式教学理论
    3.3 现代传播学理论
        3.3.1 媒介即讯息
        3.3.2 “把关人”理论
4 跨媒介阅读在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中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4.1 研究方法
        4.1.1 文献研究法
        4.1.2 问卷调查法
        4.1.3 访谈法
    4.2 学生问卷量化研究过程
        4.2.1 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4.2.2 问卷数据检查与分析
    4.3 教师访谈研究过程
        4.3.1 访谈研究问题
        4.3.2 访谈研究对象
        4.3.3 访谈研究过程
5 跨媒介阅读下的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数据分析与调查结果
        5.1.1 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5.1.2 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5.2 所获成效
    5.3 存在的问题
        5.3.1 教与学思想固化
        5.3.2 教与学内容单薄
        5.3.3 教与学方法欠缺
        5.3.4 教与学评价单一
    5.4 成因分析
        5.4.1 思想观念的淡薄
        5.4.2 教学活动的不足
        5.4.3 知识储备的缺乏
        5.4.4 评价观念的偏差
6 跨媒介阅读下的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淡化功利性思想,重视移情作用
        6.2.2 转变教学思想,延伸教学广度
        6.2.3 夯实知识基础,选择多样方法
        6.2.4 转变评价方式,追求多元评价
    6.3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空间
        6.3.1 研究不足
        6.3.2 后续研究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问卷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9)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1.1.2 信息时代催生新的阅读和教学方式
        1.1.3 当前小学生跨媒介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1.1.4 小学语文课堂技术条件已有一定支撑
    1.2 研究意义
        1.2.1 转变语文教学方式,加快语文教学信息化发展
        1.2.2 促进教师对跨媒介阅读教学的认识和开展
        1.2.3 提升学生跨媒介阅读能力,拓宽语文学习视野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跨媒介阅读的研究
        1.3.2 跨媒介阅读教学的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案设计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思路
        1.4.4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阅读
        2.1.2 跨媒介阅读
        2.1.3 跨媒介阅读能力
        2.1.4 跨媒介阅读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传播学受众理论
第3章 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3.1 跨媒介阅读教学调查研究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研工具设计
        3.1.3 调查实施
        3.1.4 调查结果分析
    3.2 调查小结
        3.2.1 学生学情及学习现状
        3.2.2 教师跨媒介阅读教学现状
第4章 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问题和原因的总体分析
    4.2 问题和原因的具体分析
        4.2.1 媒介课程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归因
        4.2.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归因
        4.2.3 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归因
        4.2.4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归因
    4.3 问题和归因分析小结
第5章 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改进建议
    5.1 资源:做好跨媒介阅读教学媒介资源的准备
        5.1.1 宏观层面的媒介资源准备
        5.1.2 中观层面的媒介资源准备
        5.1.3 微观层面的媒介资源准备
    5.2 教师:形成跨媒介阅读教学的观念与思维
        5.2.1 形成信息时代下新的学生发展观
        5.2.2 形成跨媒介阅读的语文教学思维
    5.3 教学:完善跨媒介阅读教学的教学路径
        5.3.1 跨媒介阅读教学内容与目标的确定
        5.3.2 跨媒介阅读教学开展方式的建议
        5.3.3 跨媒介阅读教学评价方式的建议
    5.4 学校:提供跨媒介阅读教学开展支持
        5.4.1 完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素养
        5.4.2 完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积极性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小学语文教师跨媒介阅读教学开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小学生跨媒介阅读调查问卷
附录C: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附件

(10)智慧博物馆在古籍类展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内容
    (三)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智慧博物馆研究
        2.智慧博物馆应用于古籍类展览的研究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智慧博物馆在古籍类展览中的应用现状
    (一)智慧博物馆概念
    (二)我国的古籍类展览
    (三)智慧博物馆在古籍类展览中的应用
二、代表性案例分析
    (一)国家典籍博物馆
        1.宣传方式
        2.导览与展示手段
        3.互动体验
    (二)天一阁博物馆
三、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讲解内容缺少吸引力
        2.互动项目过于娱乐化
        3.技术应用陷入极端化
        4.配套服务缺乏人性化
        5.交流平台忽略延续性
    (二)可行性解决方案
        1.展品信息注重针对性与启发性
        2.互动手段重视教育性
        3.技术支持着重有效性
        4.服务功能注重个性化
        5.观众观展更加日常化
四、对未来趋势的展望
    (一)理念层面
        1.标准化模型的建立
        2.对用户隐私和版权的保护
    (二)技术层面
        1.经验技术开发交流的促进
        2.数据孤岛的消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关于古籍类展览中数字化手段应用的问卷调查

四、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修身立学化知行 言传身教育良才——孟连生图书情报学术思想与研究生培养概述[J]. 黄国彬,初景利,崔瑞琴,李景,魏来,李睿,周倩,符绍宏. 图书情报工作, 2021(15)
  • [2]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孟连生在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探索[J]. 王欣,李宏,宛玲. 图书情报工作, 2021(15)
  • [3]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J]. 周雪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12)
  • [4]高校本科课程教材管理的调查研究 ——以Z大学为个案[D]. 武姗姗.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5]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服务研究[D]. 李雅洁.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6]我国数字图书公共借阅权制度研究[D]. 李婧媚.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研究[D]. 李朝(王献). 西北大学, 2020(07)
  • [8]基于跨媒介阅读的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璇.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建议[D]. 赖文沁.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智慧博物馆在古籍类展览中的应用[D]. 刘奕宏.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