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一、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论文文献综述)

赵怡芳,贾俊[1](2016)在《头颈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常见于头颈部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虽然近10多年来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学术交流不断加强,新的治疗理念与技术引进,使许多复杂、疑难病例在多学科协作下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病变的部位、临床表现或就诊年龄不同,患者可能在不同的科室诊治,使用不规范术语或不合理治疗的现象仍然存在。弥散性脉管畸形难以治愈,常需综合治疗。作者结合国内外文献,简要介绍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新分类、现代治疗策略,并回顾相关学术活动、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此领域仍存在的相关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刘耀然,赵继志,孔亚群[2](2016)在《Nd:YAG激光与Nd:YAP激光在口腔医学应用中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激光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中存在的许多缺陷。自20世纪60年代激光首次用于口腔学科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越来越被广泛用于临床。目前,应用于口腔疾病的激光器有很多种,每种激光器各有其优缺点。本综述旨在比较Nd:YAG与Nd:YAP这两种激光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杨茜[3](2016)在《咽喉部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脉管性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变部位较常见于头颈部,可对人体的外形及功能产生影响。耳鼻咽喉科相关的脉管性疾病,特别是咽喉部的脉管性疾病,因为发生在人体深处,不易被临床早期发现,因此不及时的诊治可造成通气功能障碍、并发出血等严重后果,而目前关于咽喉部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较少,且几乎无相应的能反应患者通气功能的疗效评价体系。目的:探索咽喉部脉管性疾病的发病特点、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等,以期能够对临床上全面、系统地认识此病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且对今后该类疾病的规范化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内收入院的符合入选条件的咽喉部脉管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该类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为单纯使用Nd:YAG激光治疗;联合使用Nd:YAG激光及硬化剂治疗和联合使用Nd:YAG激光、硬化剂及DSA栓塞治疗的患者。采集所有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率、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方法、电子喉镜检查、MRI检查等资料后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共68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19:1。患者年龄为2岁至70岁,分别予以全麻下经直达喉镜辅助Nd:YAG激光、硬化剂及DSA栓塞治疗。经术前、术后比较发现,A、B组患者电子喉镜下见病灶明显缩小者(>50%)占66.18%,MRI扫描见术后咽腔最小面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B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C组患者病灶明显缩小者(>50%)仅占10%,MRI扫描见咽腔最小面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C组患者疗效不佳。结论:咽喉部脉管性疾病的病灶一般较为隐蔽,若无临床症状,不易早期发现。Nd:YAG激光、硬化剂及DSA栓塞治疗对咽喉部脉管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对范围、深度较小的病变效果尤佳,而对于病变范围广、深度深的咽喉部脉管性疾病的患者,宜采用多次、联合、序贯的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采用病灶大小变化来评价该类患者治疗效果的方法较为简洁直观,而采用咽腔大小变化来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则更加侧重于患者的通气功能的改善,更加贴合耳鼻咽喉科的实际。

王博谦,王薇,白云飞,崔晓波[4](2016)在《咽部血管瘤激光治疗与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血管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脉管性、先天性良性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但发生于口咽部及下咽部且范围较广泛的血管瘤较为少见[1]。由于病变部位特殊,造成临床诊断相对容易而治疗难度相对大。临床上常根据血管瘤的类型、部位、肿块大小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及硬化剂注射等,但目前仍不主张将手术治疗作为血管瘤的首选治疗[2]。而激光及硬化剂注射治疗已成为治疗口咽部及下咽部脉管性疾病的常见的重要手

王左敏[5](2015)在《激光在口腔美学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在疾病治疗中所具有的精确、微创、无痛等优越性及其产生的多种生物学效应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其在口腔医学,特别是口腔美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了口腔医学的多个分支学科和领域,包括牙体、牙周、口腔黏膜病、口腔正畸、口腔修复以及口腔颌面部美容等。不同种类的激光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作用,其在口腔美学中的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本文将对激光在口腔美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使广大口腔医生对激光在口腔美学中的应用有所了解,并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陈奋[6](2015)在《介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的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血管畸形及血管瘤是多发病、常见病,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约占全身的60%,患者数量巨大。目前血管畸形的一些类型疾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次数多、而且常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血管畸形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硬化剂注射治疗,其中平阳霉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硬化剂,本文拟采用平阳霉素作为模型药物,以壳聚糖/甘油磷酸盐温敏原位凝胶作为药物载体,对一种用于介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的新型平阳霉素传递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制备了平阳霉素壳聚糖温敏原位凝胶,以胶凝时间、粘度及形态学为评价指标,考察制剂理化性质。通过体外释放研究,对制剂进行体外评价。理化性质研究表明,壳聚糖和甘油磷酸钠的浓度均能影响制剂的胶凝时间及粘度,而药物浓度对两者影响小。体外释药的研究表明,释放面积、震荡速度、温度、药物浓度、壳聚糖浓度及甘油磷酸盐浓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行为。优化后处方能体外持续释放10天以上,累计释放量达到85%左右,表明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体外具有明显缓释效果。采用流变仪考察了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体系的流变学性质。流变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到37度左右时,原位凝胶溶液发生了从溶液向凝胶的相转变过程,表明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具有显着的温敏特性。以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为细胞模型,对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进行了体外细胞学考察。结果表明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对EA.hy926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平阳霉素抑制EA.hy926细胞生长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发现此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造成细胞坏死两条途径实现的。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进行了平阳霉素壳聚糖温敏原位凝胶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平阳霉素溶液剂,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可显着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明显减少平阳霉素突释,并使后期的释放保持一定速度,使药物释放时间延长。以家兔耳缘静脉系统为血管畸形模型,研究了应用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后耳缘静脉的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平阳霉素原位凝胶能有效地栓塞家兔的耳缘静脉并使之闭锁,疗效明显优于市售平阳霉素注射液。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是较为理想的介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的药物传递系统。

蒋红柳,王文梅,段宁,白杨,王翔[7](2014)在《可调矩脉冲Nd:YAG激光治疗口腔血管瘤42例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长脉冲可调脉宽Nd:YAG激光治疗毛细血管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长脉冲可调脉宽Nd:YAG激光治疗口腔血管瘤患者42例,根据皮损面积、颜色、深浅选择参数,并根据即刻反应调整参数。治疗间隔1个月。结果:42例血管瘤治愈37例,显效5例,治愈率88.1%,有效率100%。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中:血管瘤面积越小,有效率越高,皮损厚度越小,有效率越高(P<0.001),不良反应中:术后水疱发生率为9.5%。结论:长脉冲可调脉宽Nd:YAG激光治疗口腔血管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是治疗口腔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王艳君[8](2013)在《平阳霉素联合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好发于舌、口唇、面颊等口腔黏膜部位,治疗不及时将影响颌面部的功能及美观,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目前,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方法包括药物、激光、冷冻、放射、手术等疗法[1]。我科根据临床实际出发,采取平阳霉素联合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就诊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120例,男52例,女68例;年龄10个月龄40岁,病程218个月。发病部位:唇部27例,舌部9例,牙龈部12例,面颊部34例,下颏部15例,耳颞部16例,颈项部7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按照传统类型分为:草莓状血管瘤25例,海绵状血管瘤36例,混合型血管瘤59例。发病1个部位

郑家伟,周琴,王延安,范新东,周国瑜,秦中平,赵吉宏,王绪凯,赵怡芳[9](2011)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管瘤(hemangiom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40%~60%发生于头颈部。该肿瘤虽然具有自行消退的特点,但少数肿瘤由于生长迅速或位于重要的器官,压迫周围组织,可引起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但迄今尚无一种方法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血管瘤。应根据血管瘤部位、大小、范围、深度、分期、功能影响以及对患儿的心理影响等因素的不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复杂和重症病例,需采用综合序列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诊治经验,制定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指南,希望对临床治疗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本指南将及时予以更新,以反映和纳入最新研究成果,为广大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郑家伟,张志愿,陈传俊,范新东,周国瑜,王延安[10](2008)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治疗指南》文中认为 根据脉管性疾病的细胞生物学特点,Mulliken和 Glowacki 于1982年提出将其明确区分为血管瘤(hemangioma)和脉管畸形(vascularmalformations)两大类,这一观点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接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2种性质不同的病变,具有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程和转归。血

二、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论文提纲范文)

(1)头颈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类及术语应用
    1.1 生物学分类应用
    1.2 ISSVA新分类的特点
2 发病机制相关研究
    2.1 血管瘤
    2.2 毛细血管畸形
    2.3 静脉畸形
    2.4 动静脉畸形
    2.5 淋巴管畸形
3 现代治疗策略
    3.1 血管瘤的治疗
    3.2 毛细血管畸形的治疗
    3.3 静脉畸形的治疗
    3.4 淋巴管畸形的治疗
    3.5 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4 学术交流与成果
    4.1 学术交流
    4.2 学术成果
        4.2.1 中文论文
        4.2.2 ISSVA分类应用
        4.2.3 SCI论文及基金项目
        4.2.4 着作、诊疗指南及奖项
5 问题与展望
    5.1 进一步推广ISSVA分类及促进治疗规范化
    5.2 治疗的安全性与挑战
    5.3 相关基础研究的深入可能带来治疗上的突破

(3)咽喉部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4)咽部血管瘤激光治疗与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设备
    1.3 手术方法
    1.4 疗效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介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的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疾病简介
    2.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常见临床治疗方法
        2.1 激素治疗
        2.2 手术治疗
        2.3 激光治疗
        2.4 硬化治疗
        2.5 抗肿瘤药物注射治疗
        2.6 小结
    3. 介入治疗血管畸形的新型平阳霉素载药体系研究进展
        3.1 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及磁性微球
        3.2 平阳霉素Zein原位凝胶及Zein-SAIB原位凝胶
    4. 注射用可降解原位水凝胶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4.1 温度敏感型原位水凝胶
        4.1.1 聚乙二醇(PEG)类嵌段共聚物
        4.1.2 壳聚糖类水凝胶
        4.1.3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
        4.2 其他pH/温度敏感型水凝胶
        4.3 注射用可降解原位水凝胶的应用
        4.4 小结
    5. 本课题设计思路及研究内容
        5.1 课题研究目标
        5.2 课题研究内容
        5.3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的制备
        2.2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理化性质测定及形态学观察
        2.2.1 平阳霉素原位凝胶胶凝时间的考察
        2.2.2 平阳霉素原位凝胶的粘度测定
        2.2.3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的形态学考察
        2.3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测定
        2.3.1 释放面积对平阳霉素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
        2.3.2 温度对平阳霉素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
        2.3.3 壳聚糖浓度对平阳霉素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
        2.3.4 甘油磷酸钠浓度对平阳霉素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
        2.3.5 载药量对平阳霉素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
        2.3.6 摇床振荡速度对平阳霉素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
        2.3.7 酶对平阳霉素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理化性质测定及形态学观察
        3.1.1 胶凝时间与粘度测定
        3.1.1.1 甘油磷酸钠浓度对胶凝时间及粘度的影响
        3.1.1.2 壳聚糖浓度对胶凝时间与粘度的影响
        3.1.1.3 平阳霉素药物浓度对胶凝时间与粘度的影响
        3.1.2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形态学考察
        3.2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体外释放考察结果
        3.2.1 释放面积对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
        3.2.2 温度对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
        3.2.3 壳聚糖浓度对体外释放的影响
        3.2.4 甘油磷酸钠浓度对体外释放的影响
        3.2.5 载药量对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
        3.2.6 摇床振荡速率对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
        3.2.7 酶对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
        3.2.8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与市售制剂体外释放的比较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的流变学评价及体外降解考察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2. 流变学的基本理论
        2.1 高分子溶液的粘弹性特征
        2.2 高分子溶液流变性质及参数测定
        2.3 表征原位凝胶动态粘弹性的相关参数
    3. 实验方法
        3.1 样品的制备
        3.2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相转变过程的表征
        3.3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溶液流变性质的表征
        3.4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体外降解实验
        3.4.1 介质接触面积对体外降解的影响
        3.4.2 介质温度对体外降解的影响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平阳霉素原位凝胶溶液相转变过程的表征
        4.2 平阳霉素原位凝胶溶液流变性质的表征
        4.3 平阳霉素原位凝胶体外降解实验结果
        4.3.1 介质接触面积对体外降解的影响结果
        4.3.2 介质温度对体外降解的影响结果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对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的体外作用实验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细胞株
        1.4 实验用相关溶液
        1.4.1 磷酸盐缓冲液(PBS 0.01M,pH 7.4)的配制
        1.4.2 细胞完全培养液的配制
        1.4.3 消化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平阳霉素及其壳聚糖原位凝胶作用下细胞形态的观察
        2.2.1 正常EA.hy926细胞的复苏与传代
        2.2.2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诱导EA.hy926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2.2.2.1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2.2.2.2 荧光染色法
        2.3 MTT法测定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对EA.hy92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2.3.1 MTT法测定细胞毒性实验原理
        2.3.2 不同药物浓度的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对EA.hy92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2.3.3 不同作用时间的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对EA.hy926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
        2.4 流式细胞仪测定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对EA.hy926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2.4.1 EA.hy926细胞周期的测定
        2.4.2 EA.hy926细胞凋亡的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诱导EA.hy926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3.2 不同药物浓度的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对EA.hy926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
        3.3 不同作用时间的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对EA.hy926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
        3.4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对EA.hy926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3.4.1 细胞周期实验结果
        3.4.2 细胞凋亡实验结果
    4. 讨论
        4.1 关于EA.hy926细胞
        4.2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生长的效果
        4.3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对EA.hy926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1. 试药和仪器
        1.1 试药
        1.2 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色谱条件
        2.2 体内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2.2.1 空白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2.2.2 生物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2.3 血浆后处理样品的检测方法
        2.4 平阳霉素及内标物储备液的配制
        2.5 平阳霉素标准曲线的测定
        2.6 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
    3.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3.1 体内实验动物
        3.2 分组给药方案和采集血样方法
    4. 药动学实验结果
        4.1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4.2 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
    5. 讨论
        5.1 血管畸形动物模型的选择
        5.2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的体内释放效果
    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对家兔耳缘静脉局部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与实验动物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给药方案
        2.3 宏观肉眼观察
        2.4 微观光镜观察
    3. 实验结果
        3.1 肉眼观察结果
        3.2 光镜观察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
应用前景展望
本文缺点及不足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附件
学位论文自愿预先检测申请表

(7)可调矩脉冲Nd:YAG激光治疗口腔血管瘤4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8)平阳霉素联合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定[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9)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点
2 诊断与治疗
3 治疗方法的选择
    3.1 等待观察
    3.2 冷冻治疗
    3.3 激光治疗
        3.3.1 氩离子激光
        3.3.2 闪光灯泵脉冲染料激光 (flashlamp-pumped pulsed dye laser, FPDL)
        3.3.3 Nd:YAG (neodymium:yttrium alumium garnet) 激光
    3.4 药物治疗
        3.4.1 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3.4.2 激素或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
        3.4.3干扰素α (IFN-α)
        3.4.4 普萘洛尔
        3.4.5 咪喹莫特
        3.4.6 其他
    3.5 放射治疗与放射性核素贴敷治疗
    3.6 手术治疗

四、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论文参考文献)

  • [1]头颈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回顾与展望[J]. 赵怡芳,贾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6(04)
  • [2]Nd:YAG激光与Nd:YAP激光在口腔医学应用中的比较[J]. 刘耀然,赵继志,孔亚群.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6(03)
  • [3]咽喉部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D]. 杨茜.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4]咽部血管瘤激光治疗与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比较[J]. 王博谦,王薇,白云飞,崔晓波.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04)
  • [5]激光在口腔美学的临床应用[J]. 王左敏.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5(05)
  • [6]介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的平阳霉素壳聚糖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的研究[D]. 陈奋. 沈阳药科大学, 2015(01)
  • [7]可调矩脉冲Nd:YAG激光治疗口腔血管瘤42例疗效观察[J]. 蒋红柳,王文梅,段宁,白杨,王翔.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12)
  • [8]平阳霉素联合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研究[J]. 王艳君. 河北医药, 2013(17)
  • [9]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指南[J]. 郑家伟,周琴,王延安,范新东,周国瑜,秦中平,赵吉宏,王绪凯,赵怡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1(01)
  • [10]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治疗指南[J]. 郑家伟,张志愿,陈传俊,范新东,周国瑜,王延安. 中华医学杂志, 2008(44)

标签:;  ;  ;  ;  ;  

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