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激素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应用激素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一、应用激素提高母牛繁殖率(论文文献综述)

周凡莉,刘晓霞,何小强,李小伟,王燕文,谭雄,杨壮,罗光荣[1](2021)在《牦牛同期发情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牦牛理论上具备1a1胎的繁殖潜力,但草场退化,草畜不平衡,加之母牦牛哺乳犊牛,部分牦牛乳用于牧民生产生活,使母牛营养不足,产犊当年不发情,一般为2a1胎或3a2胎,母牛繁殖力低下。同期发情是提高母牦牛繁殖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期发情可将母牛群的发情期调整到一定时间内同时发生,便于进行人工授精,使犊牛在同一段时间出生,有利于母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同期发情技术配合牦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力,使母牛的繁殖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研究牦牛同期发情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张莉,李付强,钱占宇,马涛[2](2019)在《规模化肉牛繁育场提高繁殖率的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母牛繁殖率主要因素(包括品种、营养、牧场管理、疾病、发情及配种管理、犊牛管理等)的分析探讨,总结各个环节内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母牛繁育场管理者提供技术参考,继而达到提高规模化母牛繁育场繁殖率的目的。近年,由于国内可繁肉用母牛数量减少,犊牛、架子牛价格直线攀升,育肥场架子牛采购单价与育肥牛出售单价倒挂严重,进而促使国内出

徐绍宏,尹以昌,陈伟,唐恩华,李瑞生[3](2018)在《两种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对奶水牛繁殖率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提高奶水牛繁殖率,通过应用CIDR+PG法和Gn RH+PG法对德宏州奶水牛实施了同期发情定时输精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分别为87.7%和69.4%、41.8%和30.6%,CIDR+PG法效果显着优于Gn RH+PG(P<0.05)。该技术的示范应用将奶水牛年平均受胎率提高到65%,比前期提高14.5个百分点,产犊间隔也缩短180d。CIDR+PG处理方法更为理想,适于推广。

兰海军,赵寿保,王伟[4](2017)在《补饲协同激素处理促进青年母牦牛繁殖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索提高母牦牛繁殖力的新途径,试验采用春季适当补饲协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处理的方法,对青年牦母牛繁殖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给予3.03.5岁青年母牦牛补饲或外源激素处理都可提高其发情率;补饲协同激素处理对提高初配青年牦母牛繁殖率可产生更明显的协同效应(P<0.01),可明显提高青年牦母牛繁殖率和45岁牛的初产比例。

王治方,冯亚杰,冯长松,张彬,施巧婷,王二耀,辛晓玲,楚秋霞,陈付英,娄治国,滑溜帅,张子敬,魏成斌,徐照学[5](2016)在《影响肉牛繁殖率的因素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我国肉牛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对于鸡、猪、奶牛业来说,肉牛业的发展还是起步晚、发展慢,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多方面原因,肉牛养殖业经济效益比较差,甚至亏损,严重打击了肉牛养殖者的积极性,致使国内肉牛存栏量和出栏量锐减。分析原因,除了社会性因素外,肉

刘立山[6](2016)在《繁殖奶牛对外源激素处理的响应及内源FSH浓度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试验一不同剂量的外源激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生殖激素对奶牛的繁殖性能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PGF2α和GnRH对奶牛产后子宫复原以及不返情率的影响,以探讨繁殖奶牛对外源激素的调控响应。试验分别选择体况评分(BCS)为2.5-4和大于4的荷斯坦奶牛各15头,分别为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将两组试验牛分别随机分为3组(A、B、C;n=5),进行3种不同剂量PGF2α和GnRH的同期发情定时配种程序处理,并进行子宫粘液评分和直肠检测评分,分析奶牛的同期发情率和不返情率,确定同期发情定时配种程序中最适的PGF2α和GnRH注射剂量。结果表明:1.通过低剂量激素处理的BCS在2.5-4之间的奶牛,子宫粘液评分和直肠检测评分从第14d以后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在第35d时子宫粘液评分和直肠检测评分分别显着升高到4.05和3.45(P<0.05)。2.通过高剂量激素处理的BCS大于4的奶牛,第28d时子宫粘液评分显着升高到3.84(P<0.05),第35d时升高到4.12(P>0.05);在第35d时直肠检测评分显着升高到3.54(P<0.05)。3.对于BCS为2.5-4之间的奶牛,PGF2α和GnRH的剂量分别为0.6mg和60μg时,通过同期发情定时配种程序使得奶牛的发情时间最为集中,同期发情效果最理想,不返情率较高;对于BCS大于4的奶牛,PGF2α和GnRH的剂量分别为0.8mg和80μg时,同期发情定时配种效果较优。试验二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奶牛排卵及内源FSH浓度的影响通过两种不同的同期发情定时配种技术,探讨了联合使用PGF2α和GnRH对奶牛排卵和内源FSH浓度的影响。选取BCS为2.5-4之间且产后90d以上不发情、两次配种以上仍然不孕的奶牛4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n=20)。对试验组Ⅰ、Ⅱ进行同期发情定时配种程序处理(四次PGF2α两次GnRH法、两次PGF2α四次GnRH法),并进行子宫粘液评分和直肠检测评分,测定血液中促卵泡素(FSH)浓度的变化规律,比较两种同期发情定时配种程序的同期发情率、不返情率。结果表明:1.试验组Ⅰ奶牛处理结束后子宫粘液评分和直肠检测评分分别提高了0.55和0.45(P<0.05),试验组Ⅱ处理结束后分别提高了0.30和0.45(P<0.05);试验组Ⅰ、Ⅱ奶牛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80%、90%。2.试验组Ⅰ奶牛在试验第0-32d时内源FSH浓度呈现升高趋势,在第33d时升高到一个峰值为21.05 ng/mL,第34d时下降到14.32 ng/mL,第33d奶牛发生排卵,此时配种情期不返情率达到65%。试验组Ⅱ奶牛在试验第0-26d时内源FSH浓度呈现升高趋势,在第27d时升高到一个峰值为20.68 ng/mL,第28d时下降到19.32 ng/mL,第27d奶牛开始排卵,此时配种情期不返情率达到70%。3.试验组Ⅰ的第一个情期不返情率为65%,试验组Ⅱ第一个情期不返情率为70%。4.试验所采用的两种同期发情定时配种程序均可以促进子宫恢复正常功能,有效调节子宫的生理功能与活性以及内源FSH浓度,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尤其对于不发情、多次配种不孕以及生殖有障碍的奶牛,可有效消除奶牛的繁殖障碍以及子宫炎症,大大提高奶牛不返情率。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7](2015)在《母牛一年一犊繁殖技术》文中指出据报道,我国黄牛的存栏数量大幅下降,由2008年的10016万头下降至2010年的7000万头,两年下降了30%。按40%的比例推算母牛数量为2800万头。母牛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在母牛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繁殖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目前我国牛的平均繁殖率60%计,每年可获得新生犊牛1680万头。若将繁殖率提高到100%,即1年产1犊,则年可多产犊1120万头,技术应用价值极高,推广意义重大。鉴此,特制定本规程以提高

赵洪昌[8](2015)在《河南省肉牛产业集聚区肉牛繁育状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基础母牛数量锐减,犊牛、架子牛供应严重短缺,本文通过对河南省肉牛产业集聚区肉牛繁育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基本摸清了肉牛繁育现状,并提出了肉牛繁育生产的建议。本文选取豫西南、豫西、豫东地区不同规模的肉牛繁育场,采用入场问卷的方式,进行肉牛繁育状况调查研究,发现繁育场繁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经营肉牛繁育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观念落伍;2、肉牛品系不清,系谱不清,杂配、乱配现象严重,杂交优势出现衰退;3、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教育背景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劳动力年龄偏大;4、人员培训方式单一,肉牛繁殖培训内容几乎没有,培训效果不理想;5、繁殖控制技术采用率低,平均繁殖成活率低,豫西南地区(66%)>豫东地区(63%)>豫西地区(60.2%),相互间差异不显着(P>0.05);鉴于目前河南省肉牛繁育场经营生产中存在以上问题,本文选取许昌县某肉牛繁育场进行驻场观察,结合该案例归纳总结出以下主要建议:1、实施牛群周转计划、繁殖技术应用、人员培训等措施以提升饲养管理水平;2、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精简饲养人员,采用TMR饲喂技术以代替人工,提高劳动效率;3、经营管理上要做到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等职能的发挥和落实;为有效提高肉牛繁育场繁殖效率,本文构建了提高肉牛繁殖成活率目标系统功能模型,以供肉牛繁育企业参考。

曾维斌[9](2014)在《外源激素诱导牛生产双犊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牛属于单胎动物,每年只产一犊,若能应用有效的方法使牛妊娠并分娩双犊,则可大幅降低其饲养成本。在生产实践中,由于肉牛只重视优质后代的繁殖,故其双胎受到了生产者的青睐;而奶牛随着对高产性状的选育,其双胎率也不断提高,故养殖者不得不面对双胎较高比例的流产、难产、胎盘滞留等事实。美国肉牛研究中心(US Meat Animal Research Center,U.S.MARC)已开展双胎选育与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有望使双胎生产真正成为提高其繁殖率的最佳途径。本研究以青年肉、奶牛为研究对象,通过联合使用几种外源激素,B超跟踪检测牛卵泡发育、黄体形成、胎儿发育等情况,血液中激素浓度的测定等手段,调整试验处理方案,以便诱导其增大双排、三排卵的比例,最终获得较高的双犊率。该研究进行了如下试验:(1)不同剂量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对青年肉牛诱导双犊的效果。试验在处理开始的第0天,所有牛埋植孕激素制剂(Controlled internal drug-release,CIDR),并注射4mg 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e,EB)和50mg 孕酮(Progesterone,P4)。在处理的4.5-6天,青年肉牛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注射大剂量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 22U;6、6、5、5U/头),或小剂量FSH(18U;5、5、4、4U/头)。然后所有牛在第7天和7.5天,注射2次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25、25mg/头);在第8天,撤掉CIDR,并注射I.5mgEB,在撤栓后36和48小时,各进行一次人工授精(AI);在第一次AI时注射2mg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结果发现,22U FSH处理组的受胎率、双胎率、双犊率都优于18U FSH处理组,多排卵的牛流产的机率较高;卵巢上第一、二大卵泡在临近排卵时,其直径都超过了 12mm;排卵时22UFSH处理组中≥10mm的较大卵泡的个数比18UFSH处理组较少(3.88 vs4.7),而中等卵泡的个数则多(4vs1)。(2)不同剂量的EB对青年肉牛诱导双犊的效果。本研究1利用试验一中较优的处理方案(22U FSH处理组),不同的是在处理的6.5-7.5天,将青年牛随机分成四组,分别连续3次注射不同剂量(各组为0、0.1、0.2、0.5mg/头)的EB,其它处理程序同试验一。结果发现,每次注射0.2mgEB的处理组,其受胎率、双胎率、双犊率都优于其它组;三排卵的牛最终有分娩1-3个犊牛的可能性;注射外源EB激素,则降低了卵巢上第一、二大卵泡的发育速度和直径,且剂量越大降低的幅度越大;较大剂量的EB也减少了直径多10mm的卵泡个数,但相应的提高了6-9.9mm的卵泡数;注射外源EB激素,也使牛体内雌激素的峰值提前0.5天出现,且注射的剂量越大,峰值越高。(3)同期发情后不同埋栓处理对肉牛诱导双犊的效果。本研究在试验一、试验二确定了较优的FSH、EB激素诱导双犊的试验基础上,先对所有试验牛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在开始的第0天埋植CIDR,并注射4mg EB和50mg P。在第7注射1次25mg PG,在第8天,撤掉CIDR,并注射1.5mgEB。然后试验牛分为两组,对比在第10天再次埋植或未埋植CIDR对后期诱导双犊的影响。结果发现,两次埋栓组最终牛的发情率、受胎率、双胎率、双犊率都优于一次埋栓组,两次埋栓处理组和试验二中的较优处理组诱导双犊的效果相近,所以激素诱导双犊程序前专门的同期发情处理没有起到显着效果。双、三排卵的牛分娩的犊牛数有的比排卵数少,而多排的牛流产的比例高;同期发情处理使得前期仅发育了一个≥10mm的第一大卵泡(F1),且其直径比诱导共优势卵泡中的F1显着大(P<0.05);两次埋栓也抑制了同期发情后第一、二大卵泡的发育速度和最终大、中卵泡的数量。(4)EB处理对青年奶牛诱导双犊的效果。本研究是在试验一确定了青年肉牛激素诱导双犊较优方案(FSH 22U)的基础上,对青年奶牛在处理的6.5-7.5天,连续3次注射0.2mg/头的EB,与不注射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所有牛都使用性控精液进行AI,其它处理程序与肉牛试验一较优方案相同。结果发现,注射EB处理组,其发情率、双胎率、双犊率都优于对照组;三排卵及以上的流产率较高,注射EB抑制了青年奶牛第一、二大卵泡的发育速度和直径,也使其≥10mm的卵泡数较少。(5)双胎对母牛内源激素、妊娠期、分娩时间及犊牛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试验牛所在的养殖场近两年青年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在60%左右,流产率<10%。不同排卵数的牛体内雌激素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未排卵的牛未出现峰值。双胎的妊娠期比单胎的少7天,肉牛的三胎还要少3天。双胎的分娩时间比单胎的明显要长,且两胎之间有30-40min的间隔;双胎犊牛的出生重显着低于单胎,但在3月龄断奶时,体重差异已不显着;6月龄时不存在体重差异。

王伟[10](2014)在《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次研究中对1-2胎次奶牛进行定时人工授精处理,通过分析繁殖数据发现该技术可提高奶牛受胎,并对患繁殖疾病的奶牛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奶牛繁殖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选择三种处理方法:常规人工授精法、定时人工授精法(程序一)、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程序二)对三个奶牛场的226头1-2胎次成母牛进行处理,以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授精,授精后27-35d进行B超妊娠诊断,60d进行直肠触诊孕检,提前检出空怀牛并再次参加定时人工授精使之尽早怀孕,减少了饲养成本。并且通过收集受胎率、空怀天数和返情率等数据资料做检验分析和对比,在奶牛场生产繁殖中取得良好的效应。选择定时人工授精方法和抗生素治疗方法对231头1-2胎次成母牛中患有子宫、卵巢疾病的母牛进行处理,处理后观察奶牛发情情况,对发情牛进行授精,27-35d进行B超妊娠诊断,60d进行直肠触诊孕检。通过收集发情率、受胎率等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和对比,其目的可减少治疗所用的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1)定时人工授精、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应用于奶牛繁殖,成母牛实际受胎率相比常规人工授精提高13.48%、20.26%。(2)定时人工授精、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应用于奶牛繁殖,成母牛空怀天数相比常规人工授精短。(3)定时人工授精对于成年母牛返情的减少与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相比,差异不显着,相比常规人工授精减少3.5%~3.7%左右。(4)应用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处理患有持久黄体、卵巢静止和子宫内膜炎的成年母牛,其受胎率分别可达56.25%、66.67%,应用定时人工授精技术联合10%土霉素子宫注入剂对患有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的成年母牛其受胎率为46.67%、45.46%。

二、应用激素提高母牛繁殖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激素提高母牛繁殖率(论文提纲范文)

(1)牦牛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同期发情
2 牦牛同期发情研究
3 麦洼牦牛的同期发情研究
4 九龙牦牛的同期发情研究
5 大通牦牛的同期发情研究
6 建议

(2)规模化肉牛繁育场提高繁殖率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母牛繁殖率的主要因素
    1.1 品种因素
    1.2 营养因素
    1.3 日常管理因素
    1.4 疾病因素
    1.5 环境因素
2 提高规模化繁育场母牛繁殖率的相关措施
    2.1 营养均衡的全价日粮配方
    2.2 加强母牛群体的日常管理
    2.3 做好发情鉴定与妊娠诊断
    2.4 及时对相关疾病进行防治
    2.5 注重犊牛的饲养管理
    2.6 合理利用繁殖新技术

(3)两种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对奶水牛繁殖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参试母牛
        1.1.2药品
    1.2方法
        1.2.1CIDR+PG法 (又称埋栓法)
        1.2.2Gn RH+PG法 (又称注射法)
        1.2.3清宫促孕宝与生殖激素联合应用
2 结果与分析
    2.1奶水牛同期发情CIDR+PG法和Gn RH+PG法受胎效果比较
    2.2清宫促孕宝与生殖激素联用治疗母牛繁殖障碍的效果
3 讨论
    3.1 本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同期发情技术可以解决德宏
    3.2 受胎效果与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季节、技术员操作熟练水平、母牛繁殖机能等因素密切相关。
    3.3 通过采用两种同期发情方法处理, 对78头无发情表现的奶牛同样定时输精2次, 结果受胎15头。
    3.4 清宫促孕宝与生殖道激素的联合应用对治疗母牛繁殖障碍疾病取得初步效果, 为今后治疗母牛繁殖障碍病提供了参考, 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6]。
    3.5 云南省对奶水牛曾做过应用CIDR+PG的探索, 结果鹤庆县水牛的受胎率为51.11%[7]、大理州水牛的受胎率达76.7%[8], 本试验统计的总受胎率 (39.2%) 明显低于上述前期数据, 究其原因:

(4)补饲协同激素处理促进青年母牦牛繁殖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
    2.2 激素与饲料
    2.3 设计方案
3 结果与分析
    3.1 补饲与激素处理对母牦牛繁殖力影响分析
    3.2 补饲与不补饲增重效果分析
4 讨论

(5)影响肉牛繁殖率的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母牛繁殖率的因素
    1.1 母牛良种化程度低
    1.2 营养
        1.2.1 能量:机体的第一营养需要,其对繁殖的影响可发生在任何阶段,在生长阶段低能量水平将推迟性成熟,在妊娠后期低能量将延迟母牛产后发情,产后低能量则影响受胎率,其影响的阶段和损伤程度取决于能量的缺乏程度。研究表明,能量水平长期不足不仅会推迟后备母牛的初情期,还会导致成年母牛产后乏情或产后乏情期延长,使母牛的产犊间隔延长,繁殖率降低。
        1.2.2 蛋白质:母牛维持生命和繁殖后代的基础。蛋白质不足,导致青年母牛生殖器官生长发育受阻,卵巢和子宫幼稚,初情期和性成熟推迟;种公牛精液品质降低,精子活力差,密度稀,配种能力下降;母牛则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
        1.2.3 矿物质:矿物质中很多元素(如钙、磷、锌、硒、锰、铜、钴等)都与母牛的繁殖和健康密切相关,其中钙和磷对母牛的繁殖率影响最大。当日粮中长期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失调,可引起母牛性成熟推迟,受胎率降低,流产、弱胎,以及产后瘫痪。
        1.2.4 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等都与母牛的繁殖率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若日粮中缺乏这些必要的维生素,就会导致母牛发生生殖器官炎症、隐性发情、发情期延长、延迟排卵或不排卵、黄体和卵泡囊肿、受胎率降低、胎盘形成受阻、胚胎死亡或流产、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等。
    1.3 管理
    1.4 发情鉴定和配种技术
    1.5 疾病
    1.6 气候与环境
2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相关措施
    2.1 提高母牛良种化程度
    2.2 供给全价日粮,特别是优质粗饲料的供应
    2.3 加强母牛群的日常管理
    2.4 做好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
    2.5 改进配种技术,逐步推广繁殖新技术
    2.6 加强母牛分娩前后的监控管理

(6)繁殖奶牛对外源激素处理的响应及内源FSH浓度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奶牛繁殖障碍研究现状
        1.1 奶牛繁殖障碍发生的原因及表现
        1.2 奶牛繁殖障碍对奶牛业的影响
    2 奶牛繁殖机能调节使用的主要生殖激素概述
        2.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2 促黄体素
        2.3 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4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5 前列腺素
        2.6 激素间协同和抗衡作用
        2.7 激素剂量的控制
    3 不同药物对奶牛产后子宫复原应用的研究现状
        3.1 抗生素在奶牛产后子宫复原中的应用
        3.2 中草药在奶牛产后子宫复原中的应用
        3.3 激素在奶牛产后子宫复原中的应用
        3.4 牛至精油在奶牛产后子宫复原中的应用
        3.5 其他药物及方法的应用
    4 奶牛同期发情定时配种技术研究现状
        4.1 奶牛同期发情的不同处理方法
        4.2 同期发情定时配种技术研究进展
        4.3 同期发情定时配种技术在奶牛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不同剂量的外源激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奶牛的发情观察统计分析
        2.2 繁殖奶牛健康状况评分分析
        2.3 不返情率统计分析
        3 小结
    试验二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奶牛排卵和内源FSH浓度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
        1.3 采集血样
        1.4 测定指标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奶牛的发情观察统计分析
        2.2 繁殖奶牛内源FSH浓度以及健康状况评分变化的分析
        2.3 不返情率统计分析
        3 小结
第三章 讨论
    1 不同剂量的外源激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2 外源激素处理对奶牛子宫复原的影响
    3 外源激素处理对内源FSH浓度的影响
    4 FSH浓度变化与奶牛排卵以及不返情率的关系
    5 同期发情定时配种对奶牛不返情率的影响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母牛一年一犊繁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母牛选择
2产房及接生准备
3母牛生产及产后监控
    3.1清除黏膜
    3.2断脐带
4早期断奶
5发情鉴定及诱导发情
6人工授精
7早期孕检
8孕期饲养管理
9注意事项

(8)河南省肉牛产业集聚区肉牛繁育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肉牛繁育发展概况
        1.2.1 国外肉牛繁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1.2.2 国内肉牛繁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肉牛产业集聚区相关理论
        1.3.1 区位理论
        1.3.2 产业集群理论
        1.3.3 肉牛产业集群内涵
    1.4 河南省肉牛产业集聚区
    1.5 目标系统功能模型
2 调研内容和方法
    2.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2 调研的方法
        2.2.1 样本选择
        2.2.2 调查方法
        2.2.3 研究方法
    2.3 调研内容
        2.3.1 肉牛繁育场的基本情况
        2.3.2 饲养管理水平
        2.3.3 饲料采用情况
        2.3.4 繁殖状况
        2.3.5 繁殖疾病发生治疗情况
        2.3.6 人员培训情况
        2.3.7 母牛繁育市场状况
        2.3.8 繁殖经济效益状况
        2.3.9 驻场调查并观察
3 肉牛繁育场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建场时间与饲养母牛时间
    3.2 基础母牛主要品种、数量和占地面积
        3.2.1 豫西南地区
        3.2.2 豫西地区
        3.2.3 豫东地区
    3.3 人员构成
        3.3.1 豫西南地区
        3.3.2 豫西地区
        3.3.3 豫东地区
    3.4 饲养管理水平
        3.4.1 豫西南地区
        3.4.2 豫西地区
        3.4.3 豫东地区
    3.5 饲料采用情况
    3.6 繁殖状况
        3.6.1 豫西南地区
        3.6.2 豫西地区
        3.6.3 豫东地区
        3.6.4 豫西南、豫西、豫东地区繁殖参数比较
    3.7 繁殖疾病发生与治疗情况
    3.8 人员培训情况
        3.8.1 培训方式
        3.8.2 培训内容
        3.8.3 培训效果
    3.9 市场状况
        3.9.1 豫西南地区
        3.9.2 豫西地区
        3.9.3 豫东地区
    3.10肉牛繁育经济效益分析
        3.10.1 成本分析
        3.10.2 收入分析
        3.10.3 成本收益率
4 案例分析
5 目标系统功能模型
    5.1 营养系统
        5.1.1 饲草饲料成分系统
        5.1.2 营养水平系统
        5.1.3 维生素系统
        5.1.4 矿物质系统
    5.2 饲养管理系统
        5.2.1 繁殖规划系统
        5.2.2 牛群结构系统
        5.2.3 繁殖记录系统
        5.2.4 人员培训系统
        5.2.5 规章制度系统
        5.2.6 日常管理系统
    5.3 公牛、精液品质和输精技术系统
    5.4 疾病系统
    5.5 自然系统
6 对策和建议
7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9)外源激素诱导牛生产双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双犊研究的现状、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1.2 诱导双犊的方法
    1.3 双胎的受精、妊娠及犊牛的体况
        1.3.1 卵泡大小与受精能力
        1.3.2 单、双胎的妊娠失败
        1.3.3 妊娠分布与胎儿流失
        1.3.4 妊娠期与多胎的关系
        1.3.5 犊牛的体况
        1.3.6 其它
    1.4 B超检测在双犊研究中的应用
    1.5 前景与应用
第二章 激素诱导青年肉牛生产双犊的研究
    试验一 不同剂量FSH处理对肉牛生产双犊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试验二 FSH相同而EB剂量不同对肉牛诱导生产双犊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试验三 同期发情处理对肉牛诱导生产双犊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试验
        3 讨论
第三章 激素诱导青年奶牛生产性控双犊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血清中的激素与排卵数之间的关系、双胎的妊娠期及犊牛的生长发育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10)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奶牛繁殖
    1.2 奶牛人工授精
        1.2.1 发情鉴定
        1.2.2 人工授精
        1.2.3 B超在奶牛繁殖中的应用
        1.2.4 生殖激素
    1.3 繁殖障碍
        1.3.1 发情监测对繁殖的不利因素
        1.3.2 胎间期的繁殖的不利因素
        1.3.3 奶牛生殖疾病因素
    1.4 定时人工授精在奶牛繁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1.4.1 定时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历程
        1.4.2 定时人工授精的原理
        1.4.3 定时人工授精的程序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2 定时人工授精在奶牛繁育上的应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受胎率统计结果
        2.2.2 空怀率统计结果
        2.2.3 返情率统计结果
        2.2.4 同期发情率
        2.2.5 经济效益
    2.3 讨论
        2.3.1 GnRH和PGR_(2α)对奶牛繁殖率的应用
        2.3.2 应用定时人工授精程序需注意的因素
        2.3.3 应用定时人工授精程序时的注意事项
    2.4 小结
3 定时人工授精对奶牛繁殖疾病的治疗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妊娠诊断
        3.1.4 数据采集与整理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对持久黄体的治疗效果
        3.2.2 对卵巢囊肿的治疗效果
        3.2.3 对卵巢静止的治疗效果
        3.2.4 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3.2.5 经济比较
    3.3 讨论
        3.3.1 GnRH和PGF_(2α)对持久黄体的治疗
        3.3.2 GnRH和PGF_(2α)对卵巢囊肿的治疗
        3.3.3 GnRH和PGF_(2α)对卵巢静止的治疗
        3.3.4 GnRH和PGF_(2α)对卵巢静止的治疗
    3.4 小结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应用激素提高母牛繁殖率(论文参考文献)

  • [1]牦牛同期发情技术研究[J]. 周凡莉,刘晓霞,何小强,李小伟,王燕文,谭雄,杨壮,罗光荣. 农业与技术, 2021(13)
  • [2]规模化肉牛繁育场提高繁殖率的措施[J]. 张莉,李付强,钱占宇,马涛. 山东畜牧兽医, 2019(10)
  • [3]两种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对奶水牛繁殖率的影响[J]. 徐绍宏,尹以昌,陈伟,唐恩华,李瑞生. 中国奶牛, 2018(06)
  • [4]补饲协同激素处理促进青年母牦牛繁殖力的研究[J]. 兰海军,赵寿保,王伟.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04)
  • [5]影响肉牛繁殖率的因素及对策[J]. 王治方,冯亚杰,冯长松,张彬,施巧婷,王二耀,辛晓玲,楚秋霞,陈付英,娄治国,滑溜帅,张子敬,魏成斌,徐照学.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6(03)
  • [6]繁殖奶牛对外源激素处理的响应及内源FSH浓度的变化[D]. 刘立山.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7]母牛一年一犊繁殖技术[J].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农村实用技术, 2015(08)
  • [8]河南省肉牛产业集聚区肉牛繁育状况调查研究[D]. 赵洪昌. 河南农业大学, 2015(06)
  • [9]外源激素诱导牛生产双犊的研究[D]. 曾维斌.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1)
  • [10]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D]. 王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标签:;  ;  ;  ;  

应用激素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