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局查获假冒索尼电视

吉林局查获假冒索尼电视

一、吉林局查获假冒索尼彩电(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1](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胡凯基[2](2017)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变迁研究(1979-1984)》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在社会结构方面,国家权力主动收缩,社会自主性开始成长;社会流动加快;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缩小,不同乡村之间发展差距加大,沿海地区崛起。国家权力与社会关系方面的变迁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政府松开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是从原来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逐级控制农民集体生产核算变为取消人民公社、农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自主经营)、城市企业管理(主要是放权让利)、特殊地区管理(主要是设立经济特区)的控制之手,撤回上级对下级和企业、农民个人无偿征调物资的“平调”之手,对社队企业(从1984年起称为乡镇企业)发展伸出扶持之手;社会秩序领域强调安定团结,进行了严厉打击经济和刑事犯罪活动,短时期内显着降低了犯罪发生率;生育领域加大力度推行计划生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然而不完全科学的人口出生率控制目标。政府府强社会弱、政府挤压社会的格局通过政府在保持强大的基础上主动把部分权力退还给社会,培育社会自主生长而开始迈向政府和社会双强的理想格局。在社会生活方面,婚姻恋爱进一步走向自主,商业化色彩变浓,女性地位进一步提高;社会风尚出现了从“以穷为荣”到“致富光荣”的转变,长期“左”的文化政策的结束后出现了求知爱美热;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消费在长期压抑之后显着增长;从相对封闭到对国外、境外各方面的交往大幅增加;精神生活虽有“左”的惯性思维的压制和“清除精神污染”的冲击,但总地来说是从禁锢大幅走向解放,帕累托改进带来了的全民满怀希望的可喜局面。在社会心理方面,社会各阶层都有变化,其中最显着的是农民、知识分子、个体私营经济者。农民开始摆脱依附性心理增强自主性心理,开始告别因循泥古追求生产生活的合理化,开始注意追求享受生活。政治上歧视和不信任的消失、对现代化前景的内在认同使知识分子焕发了崇高使命感,满怀热情地投入教育、科研、文化活动。相对于一般工人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和个体私营经济者的快速致富,知识分子收入增长极其缓慢,这种长期存在而从这一时期开始愈益明显的物质生活待遇落差带来了从隐性到显性的心理失衡。个体私营经济者作为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其自我认同经历了从“边缘的人”到“光彩的人”的转变。在不同地区因为主政者的态度措施不同,个体私营经济者的心理也有所不同。这些重大变迁实现了三个突破,即实现了对文革十年极左状态的突破,对1950年代以来传统社会主义中僵化思想与体制的突破,对几千年传统社会习俗指令经济加专制政治残余的突破。这些变迁和突破能够实现的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初期这几年,总的来说,政府和民意实现了良性互动。二是建国前三十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使越来越多的领导和群众痛感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僵化缺少活力不能再继续下去,也认识到靠政治运动、阶级斗争来补救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僵化只能是雪上加霜。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几十年历史中形成的强大的党政军系统的支撑。四是自近代以来中国逐渐积累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现代化因素。五是中国作为几千年来发达的连续文明体所享有的遗产。

孔南钢[3](2011)在《中国商务伦理模式构建和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商务活动是人类为获取物质、信息、能量而开展的一系列交换活动。以交换为手段,商务活动满足了人的多样性需求,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随着2010年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从国家到省、市、县(区)各级人民政府均设立了以“商务”命名的行政职能部门,商务这个最古老的行业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近几年来,中国商务领域“瘦肉精”、“皮革奶”、“地沟油”、“洗虾粉”等令人费解而又恐惧的新名词不断冲击伦理道德底线,“商务经济爬坡、社会道德滑坡”的现状催生了对商务伦理“就商务而商务”研究模式的反思。商务活动具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内在机制和运行规律,商务伦理并非“一般伦理学”在商务领域具体应用,而是微观商务职业伦理、中观商务组织伦理、宏观商务制度伦理三维融合的全新伦理范式。本文认为,商务主体背信弃义而获取非法之利(不义之利)是当前商务道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三维融合商务伦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商务职业伦理、组织伦理、制度伦理综合优势,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调节商务主体的行为,是遏制当前商务道德滑坡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商务伦理核心问题——义利问题的主要路径。本文坚持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理论指导,从分析商务职业、组织、制度伦理困境的典型案例入手,剖析商务伦理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本文认为,商务伦理冲突产生于由角色冲突引起的利益冲突。本文将形形色色的角色(包括法人角色和自然人角色)分为公共角色、组织角色和家庭角色,与三类角色相对应的利益分别为社会(公共)利益、组织(局部)利益和个体(狭义的家庭)利益,本文主张社会利益高于组织利益,组织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并在商务职业、组织、制度伦理构建过程中全面贯穿了这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商务伦理规范体系。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三维融合视野下商务伦理综合研究。分析微观商务职业伦理、中观商务组织伦理、宏观商务制度伦理三维融合商务伦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可能性、局限性,梳理当代中国商务伦理精神缺失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三维融合视野下的中国商务伦理模式基本框架体系。(二)微观商务职业伦理研究。以角色理论角色冲突为研究契入点,梳理商务职业伦理困境三种基本类型,并把商务职业价值观即个体价值观置于社会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中综合考量,探讨商务职业伦理即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组织价值观的相互关系,提出商务职业伦理框架体系。(三)中观商务组织伦理研究。全面分析商务组织在中国整个组织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从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商务组织TOP10构成要素入手,研究商务组织存在意义形上实质——社会责任的经济尺度、法律尺度、伦理尺度、慈善尺度,对商务组织恪守道德动力源——“德得相通”内在机理进行理论上的初步探索,提出合德商务组织伦理价值体系。(四)宏观商务制度伦理研究。在分析商务制度伦理内涵的基础上,从博弈论视角对商务制度伦理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剖析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客观性和走向现实的前提条件,从行政职能视角对商务制度伦理进行模块化解构,提出国际商务、国民商务、电子商务、招商引资制度伦理规范体系。(五)中国商务伦理实现路径研究。从主体、机制、组织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商务伦理的实现路径。主体路径方面,从系统论角度构建媒体(倡导者)、行业协会和商会(培育者)、政府(掌控者)、企业(践行者)全社会商德共建系统,研究四大主体在全社会商德共建系统中的工作职责;机制路径方面,从环境教化、社会感化、个体内化三个方面研究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社会商德生成环境;组织路径方面,初步探讨中国商务道德实现的组织保障机制,借鉴美国市场主导型、欧洲政府主导型、日本行业主导型社会征信体系模式,研究中国商务征信组织机构构建框架体系:以智能身份证为承载的个人诚信和道德管理办公室、以智能工商营业执照为承载的企业诚信和道德管理办公室、以智能组织机构代码证为承载的政府诚信和道德管理办公室,提出三大道德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提出主体诚信记录直接与主体道德评级挂钩、主体道德评级直接与主体公共福利与公共利益挂钩的以德治商组织保障机制和运行模式,建立“善恶各得其所”的商务经济发展新秩序。

钟欣蔚[4](2010)在《新闻语境下的网络语言使用现状研究》文中提出语言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使用网络的人数不断增多,网络人群这个次文化群落也在不断地扩大,网络人群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网络语言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新闻媒体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就是最好的例证。本文以新闻语境下的网络语言使用为切入点,阐释网络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调查新闻语境下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研究新闻语境下网络语言使用的效果及其深层次的原因,以期探索新闻语境下网络语言的可操作性规范。研究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中国网络语言的发展历史概况、网络语言在新闻语境下的发展与演变、在新闻语境下使用网络语言的受众分析和网络语言的规范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检索的方法搜集整理前人对于网络语言及其跨媒体应用的研究,以及对于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相关讨论;选取新浪新闻中心、搜狐新闻中心和网易新闻中心作为网络新闻媒体研究对象,选取《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作为传统媒体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来展示新闻语境下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统计数据并整理相关记录,将相关材料进行归纳演绎,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来揭示新闻媒体在新闻语境下使用网络语言背后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本文试图展现网络语言在新闻媒体中的逐步应用,揭示新闻语境下使用网络语言的背后所存在的因素,同时对新闻语境下网络语言使用中存在问题进行定位,讨论在新闻语境下使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方婷婷[5](2009)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沟通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003年SARS事件之后,我国学者关于危机管理问题的研究有了一个井喷式的爆发,危机管理成为这段时间内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汇。但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是,随着环境日益复杂、科技不断发展、通讯技术逐渐成熟、大众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公众消费意识的苏醒,企业危机事件频频爆发、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考验了企业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沟通能力。企业遭受的危机,不仅有来自外界的,还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不仅有客观的因素,还有主观人为的成分。因此,危机产生的诱因、危机所处的阶段、危机中的利益相关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都是企业在选择危机沟通战略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良好的危机沟通,可增加取得危机内涵中的“机会”成分,降低危机中的“危险”成分。同时,危机沟通也不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绝对的系统工作,将各种策略组合运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化危避危”的作用。笔者从行为和态度两个维度将企业危机管理中的沟通行为归纳为4C反应行为模型,即协作(Cooperation)、妥协(Compromise)、掩饰(Cover)、强制(Compulsion)。并以实际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四种不同的沟通行为的现实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结论为协作策略的运用对减低危机影响、恢复自身形象起到很好的作用;妥协策略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对危机事件有一定的缓解,对公众及媒体也起到安抚作用,但是如果不针对危机的根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危机只会一轮接一轮的来袭,企业只会防不胜防;掩饰策略对于已处于危机当中的企业是不合适,这种不作为的战略只会加大公众对企业危机的猜测和对品牌形象的质疑;强制沟通策略在企业失去公众的信任时,是行不通的,甚至会成为危机的加速器。

赵姝杰[6](2008)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基于欧盟经验》文中研究指明国际贸易中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各国都非常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如何充分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以及防御外部知识产权的威胁成为每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总额持续增长,特别是与欧盟的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欧盟成为我国最大的外贸伙伴。随着中国与欧盟在货物、服务、技术贸易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双边贸易摩擦也逐渐显现并且日益激烈,并已成为中欧贸易快速通道中的障碍。特别是随着我国产品大量进入欧盟市场,欧盟逐渐转变战略,高举知识产权大旗,使我国很多产品深陷知识产权纠纷,最终不得不以支付高额知识产权使用费脱身。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和利益损失,研究欧盟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特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只有深入了解对方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状况,我们在与欧盟及其成员国所展开的贸易活动中,才可能防范风险、明确自身利益的最大范围,并以此指导我国企业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及推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本文旨在从考察欧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特征出发,通过对中欧知识产权保护的差异以及欧盟知识产权保护案例进行分析,在理解借鉴欧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成果和实际运用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分析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问题,试图找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与欧盟的差距所在,并借鉴欧盟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来完善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就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以及建设过程中的途径和手段,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现状、经验教训及存在的根本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制度等问题做些初步的研究和探索。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基本论证框架及思路如下: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首先概要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随后对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为之后的研究工作作了理论上的铺垫工作。此外,通过框架图的形式对整个文章的逻辑思路做了一个直观上的概括,较为清晰地反映了整个文章的架构、研究重点和逻辑思路。第二章: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这部分在参照国际权威机构对知识产权定义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分析了其主要内容及特征;随后利用经济学方法对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贸易主体各方收益以及相应的制度设计进行分析,论证了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三节分别从推动我国知识经济的建立,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应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壁垒等方面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意义。本部分主要阐明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中的现实联系,是文章的理论基础部分。第三章:欧盟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本部分重点分析了欧盟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特点。从分析欧盟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开始,对欧盟的立法保护、执法保护以及对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的规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立法保护体系主要介绍并总结了占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纠纷很大比例的着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地理标志产品的立法保护特征。执法体系遵照执法活动发生环节和具体执法主体的部门的不同主要分为司法保护和海关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进入国境的侵权货物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货物,它与一般的非进口侵权货物的执法并无不同,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执法区别于一般知识产权执法的特殊性也主要体现在海关执法上。因此,本文重点对欧盟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外,由于知识产权产品的平行进口涉及到多方利益,各国出于保护不同群体的利益而对平行进口的合法性存在较多的争议。随着贸易总量的增加,因平行进口问题产生的贸易摩擦纠纷越来越多。深入了解贸易伙伴对待平行进口产品的态度和采取的相应措施就显得非常必要。有介于此,第四节对欧盟处理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的措施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第四章: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与欧盟的差异分析。该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全文的创新之处。目前许多文章谈到知识产权保护,多是从国内法律与WTO有关的国际公约的差距角度或者是与美国、日本的知识产权保护差异角度来分析。然而一方面欧盟作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技术进口来源地,同时也是与我国贸易纠纷尤其是知识产权纠纷最多的地区,在知识产权纠纷中欧盟往往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这也间接反映了我国在本领域的差距。另一方面,在欧盟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与国际贸易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欧盟的知识产权保护堪称典范。通过分析我国与欧盟在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差异,也是完善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途径。与第三章相呼应,本章分别从立法保护、司法保护、海关保护、对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的规定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特点。随后通过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上与欧盟的差异以及存在的差距,并对其落后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剖析。为了更好地说明本部分的主要论点,笔者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以上所得结论。第五章:借鉴欧盟经验完善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该部分在总结我国和欧盟知识产权保护的特征和差异的基础上,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以及政府、行业、企业等分层次、分角度地对完善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策略。宏观层面上应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的执法保护;中观层面上可以联合企业制定行业的技术标准、转变行业协会自身功能、建立预警维权机制;微观层面上,即对企业而言,应从开发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重视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运用、提高企业维权意识等几个方面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防御外部威胁。目前有关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主要是从法律角度来介绍相关的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协议以及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利弊。有许多文章对美国、日本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详细分析了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但是中外知识产权争端是世界贸易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向技术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紧密联系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欧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争端日益激烈,研究其知识产权保护特征的意义就更加凸显,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就在于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中国和欧盟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欧盟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特征以及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成因。以促进我国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进步为目的,论文在对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我国国际贸易中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足,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环节都不够完善。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贸易摩擦日益激烈的今天,理解借鉴欧盟知识产权保护的先进经验,做到知己知彼,从多方面多层次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全方位地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陈燕[7](2007)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是中国艺术产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艺术产业得以不断扩展和延伸。演出产业,音像产业,电影产业,艺术品业等等各行业市场迅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艺术产业竞争将更加趋于激烈。我国艺术产业经营者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发达国家的艺术产业相比,我们在生产方式、经营理念、营运资本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尤其是在市场化运作方面,人家积累了上百年的历史经验,我们所经历的艺术市场实践不过十来年时间。我国艺术产业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低廉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艺术产业要虚心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手段、生产方式和市场经验。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博采众长、勇于进取,才能创造辉煌的未来。本文主要以世纪之交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资料,从发展轨迹、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地位等方面进行研究,呈现其发展的具体面貌,也希望为中国艺术产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沈潜英[8](2007)在《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作为一项应用性研究,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围绕以行业协会为核心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这一主题,在国内外现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首先讨论了WTO体制下行业协会组织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功能优势和作用空间所在,同时介绍了国外行业协会组织在国际贸易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体系中的一般功能;其次讨论了我国行业协会组织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体系中作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我国行业协会组织进一步发挥其功能,对构建和完善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应对体系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WTO的制度创新及WTO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缺陷。在分析行业协会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独特优势、功能扩展的基础上,从交易费用、政策环境、自身发展等角度分析了行业协会能够承托起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机制的职能,为构建起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介绍国外行业协会在在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化和合格评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的行业协会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第三章,结合现实案例,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特点及原因,探讨了我国政府及企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不足,国内行业协会在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中的职能缺失和在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构建中的职能缺失,分析了制约国内行业协会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中作用发挥的原因。第四章,分析了当前我国行业协会存在的包括法规制度不健全、市场地位不独立、角色定位不准确、作用空间有限等六个方面的机制及治理结构等问题,并提出了在法规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行业协会改革,并对国内行业协会能否承托起应对的相应职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第五章,介绍了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模式,分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和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构建两方面,还阐述了行业协会在提高行业竞争力方面的其他作用,最后研究了从政府、企业角度如何完善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应对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王征[9](2006)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与实证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主要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结合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和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如何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建立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政策建议。一、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论文共分7章,逻辑体系如下:第一章首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分析了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等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紧密相关的国际规则。第三章是理论模型分析部分,通过产业保护模型、供应曲线保护模型和需求曲线保护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对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鉴于欧盟是一个国家联合体,既有整体对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又有内部之间需要协调消除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进行了单独分析。第五章对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分析,同样也选取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分析。由于这两个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具针对性,因此主要对其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分析。第六章主要分析中国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情况,结合了大量数据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和产业受到的影响具体分析。在深入剖析原因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我国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第七章结合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受到国外问题产品影响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建立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建立该体系提出建议。

何隽[10](2003)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实证分析与我国因应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跨国投资持续增长。然而,世界的贫富悬殊也正在扩大,这是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对于已成为全球经济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则扮演着挥舞这把“双刃剑”剑客的角色。据此,各国学者与企业家对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方兴未艾。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按照WTO规则办事,履行中国对WTO的承诺与义务,中国政府在对FDI的政策进行了调整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这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开始显现。呈现的商机,已经紧紧地吸引了世界着名跨国公司集团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迫不及待地涌入中国市场。因此,在中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基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为基础,来研究中国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战略调整的对策,并探讨确保中国吸引FDI战略目标实现的“双赢”策略安排。这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历史统计——实证研究”相融合的方法,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历程——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与实施——中国的对策分析与双赢策略的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本文的论述的主线。本文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份(第一至二章):以国际投资理论的角度,对全球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历程、动机、途径、方式等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其中:第一章是全球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现状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全球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投资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以往以发达国家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心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跨国并购也已成为其主要的策略之一。到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华投资。第二章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动机、途径等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跨国公司拓展海外投资的主要动因是出自于战略动机、行为与经济动机、生产与技术性因素。从而引伸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广阔、潜在着巨大的购买力、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等都符合了跨国公司全球性发展战略的目标。其次本文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剖析。其中在市场进入的方式上出现了一些新形式如:独资和控股、股权收购、技术投入等方式。 第二部份(第三至五章):首先对中国加入WTO后,投资环境的变迁,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所带来的机遇与压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然后,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跨国公司以往在华投资绩效进行了评价,并以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学的角度,进一步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布局的调整与特点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其中:第三章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面临的机遇与压力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对FDI政策的进一步调整,造成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环境变迁。这些变迁包括有:对外商投资“基本法”的修订;同时还允许外资对国有企业的并购与收购上市公司;对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于高新技术领域;鼓励外商投资于中国西部地区,并给予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更多优惠待遇;对外商投资的软、硬环境均加大完善力度等的新政策的出台,使中国成为潜在市场最大、投资环境更加完善的新投资热土。进而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面临的机遇与压力进行了探讨。中国巨大市场潜力、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不断完善投资激励政策等都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同时,外商在华投资也面临着一些压力如:法制不健全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市场结构不合理、运作不规范;面对国内外竟争对手的双重压力:跨国并购存在不确定性;外商投资审批事项程序繁杂,备案时间过长等因素都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第四章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绩效评价。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并以战略制定与实施、市场份额的比率、竞争力的强弱、客户服务的运作、盈利能力的高低、经营风险的预测六方面为评价依据展开分析。案例分析表明,目前跨国公司随着在华投资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必须重新定义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竞争者、重新调整市场策略,以取得长远的发展。第五章研究入世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在中国市场机制调整和竞争对手不断涌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环境产生了变迁。跨国公司为应对这一变迁并结合过去的经验,也做出了一系列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包括有:1.战略性布局方面:①产业结构分布调整。由以往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加快了进入服务业的步伐;②投资区域出现调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高新技术与服务业领域的中心地带、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投资西部地区的热情上升。2.在经营战略调整特点方面:①参与国有企业改组,其中外商投资并购国内企业出现高潮:②开始与中国企业建立竞争合作关系;③由以往的中外合资的投资模式转变为倾向独资或合资控股;④实行本土采购、生产、研发、销售等的?

二、吉林局查获假冒索尼彩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吉林局查获假冒索尼彩电(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2)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变迁研究(1979-198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研究范围界定
第一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结构变迁
    一、国家权力与社会
        (一) 经济领域国家权力与社会关系变迁
        (二) 社会秩序领域国家权力与社会关系变迁
        (三) 生育领域国家权力与社会关系变迁
    二、地区发展差距变动
        (一) 三类乡村发展差距变动
        (二) 沿海崛起
第二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生活变迁
    一、婚姻恋爱
        (一) 进一步走向自主
        (二) 商业化加剧
    二、社会风尚
        (一)从“以穷为荣”到“致富光荣”
        (二) 从文化压抑到求知爱美热
        (三) 消费增长
        (四) 对国外、境外交往增加
    三、精神生活
        (一) 从禁锢走向解放
        (二) 帕累托改进带来的全民希望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心理变迁
    一、农民心理变迁
        (一) 从依附性到自主性
        (二) 从因循泥古到合理化转向
        (三) 开始追求享受生活
    二、知识分子心理变迁
        (一) 使命感勃发
        (二) 物质待遇影响
    三、个体私营经济者心理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

(3)中国商务伦理模式构建和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立论依据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商务伦理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内商务伦理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二、基本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三维融合视野下的中国商务伦理
    第一节 商务伦理概念的提出与确立
        一、商务伦理原初语境考证
        二、"三维融合"可能性分析
        三、"三维融合"必要性确证
        四、"三维融合"局限性透视
    第二节 当代中国商务伦理精神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一、中国商务伦理精神内涵外延逻辑界定
        二、当代中国商务伦理精神缺失主要表现
        三、中国商务伦理精神缺失成因分析
    第三节 中国商务伦理模式一般阐述
        一、中国商务伦理模式构建时代背景解读
        二、微观、中观、宏观商务伦理精神核心内涵诠释
        三、中国商务伦理现实功能
第二章 微观视角:商务职业伦理模式构建
    第一节 商务职业伦理基本内涵
        一、商务职业伦理概念提出与确立
        二、角色理论视角商务职业伦理困境成因剖析
        三、商务职业伦理困境本源——角色冲突"类"的解构
    第二节 商务职业伦理规范体系框架设定
        一、商务职业伦理生成语境(一)——社会价值观体系基本架构
        二、商务职业伦理生成语境(二)——组织价值观体系基本架构
        三、商务职业伦理生成语境(三)——个体价值观基本架构
    第三节 走出商务职业伦理困境的路径构想
        一、个体商务职业伦理决策主要影响因素
        二、商务职业伦理决策"帕累托最优"实现路径
        三、走出商务职业伦理困境普世原则长处与局限性分析
        四、商务职业伦理决策——"六段论"模式构想
第三章 中观视角:商务组织伦理模式构建
    第一节 商务组织伦理研究框架设定
        一、商务组织在中国组织体系中的逻辑定位
        二、TOP10要素解构
        三、商务组织伦理现实功能
    第二节 商务组织自在价值本源—"责任"诠释
        一、公共性、半公共性、非公共性商务组织职能定位
        二、古典观(纯经济观)和社会经济观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比较
        三、商务组织社会责任内涵形成和发展演变脉络
        四、商务组织社会责任内涵界定
    第三节 商务组织"德得相通"内在机理考察
        一、外树形象:品牌和信誉造就无形资产
        二、内聚士气:员工的忠诚产生超常效率
        三、中和自身,身与心和谐创造无上福祉
    第四节 商务组织伦理规范体系基本架构
        一、道义定位:义利兼顾
        二、目的定位:以人为本
        三、路径定位:诚信经营
        四、效果定位:互惠互利
第四章 宏观视角:商务制度伦理模式构建
    第一节 商务制度伦理理论论证
        一、商务制度伦理内涵阐释
        二、商务制度伦理基本价值内涵提出与确证
        三、博弈论视角商务制度伦理必要性分析
    第二节 制度伦理内在机理辩证思考
        一、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对比解读
        二、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客观现实性理解
        三、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走向现实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行政职能视角下商务制度伦理体系模块化构建
        一、国际商务制度伦理规范体系构架
        二、电子商务制度伦理规范体系构架
        三、国民商务制度伦理规范体系构架
        四、招商引资制度伦理规范体系构架
第五章 中国商务伦理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主体路径——构建分工合作的社会商德共建系统
        一、倡导者:媒体
        二、培育者:行业协会和商会
        三、掌控者:政府
        四、践行者:企业
    第二节 组织路径——构建以德治商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美国、欧洲、日本征信模式特征分析
        二、中国商务"诚信和道德管理机构"的构架和职能理论探索
        三、以德治商运行机制理论构想
    第三节 机制路径——构建商务主体道德他律化自律的内生环境
        一、环境教化机制:提高道德认识,培育道德观念
        二、社会感化机制: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
        三、个体内化机制:坚定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
结束语 弘扬商务伦理精神全面推进和谐商务建设
    一、弘扬商务伦理平等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价值支撑
    二、弘扬商务伦理诚信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信用支撑
    三、弘扬商务伦理民主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法理支撑
    四、弘扬商务伦理互利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物质支撑
    五、弘扬商务伦理自由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人文支撑
    六、弘扬商务伦理进取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信念支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的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二 2008年—2011年上半年主流媒体曝光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致谢

(4)新闻语境下的网络语言使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网络语言研究的理论背景
    本文的研究目的、视角及方法
第一章 我国网络语言发展概述
    第一节 中国网络语言的形成因素
        一、外来语言因素
        二、中文变异现象
    第二节 网络语言汇集的平台
        一、传统平台
        二、新兴平台
第二章 新闻语境下网络语言使用情况概述
    第一节 网络媒体中网络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一、背景情况介绍
        二、新闻媒体网站调查统计——以三大门户网站新闻中心为例
        三、专业媒体网站调查统计——以数码类媒体为例
    第二节 传统新闻媒体中网络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一、背景情况介绍
        二、机关报调查统计——以《解放日报》为例
        三、都市报调查统计——以《新民晚报》为例
    第三节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使用网络语言的比较分析
        一、网络媒体方面
        二、传统媒体方面
第三章 新闻语境下网络语言传播效果分析
    第一节 网络语言传播效果调查
        一、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二、现阶段新闻语境下网络语言的使用效果
        三、新闻语境下使用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受众与媒介之间的使用与满足
        一、受众使用媒介受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影响
        二、受众对于新闻媒体使用网络语言所获取的满足
        三、新闻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而尝试使用网络语言
第四章 新闻语境下网络语言的规范之路
    第一节 网络时代新闻媒体的现状
        一、网络时代新闻媒体的重要性
        二、网络时代新闻媒体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新闻语境下网络语言的规范分析
        一、新闻语境下使用网络语言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二、在新闻语境下使用网络语言的各方观点
        三、网络语言规范的可操作性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企业危机管理中的沟通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罗伯特·希斯的危机沟通九要点
        1.2.2 朱延智的沟通四大原则
        1.2.3 里杰斯特危机公关的"3T原则"
        1.2.4 游昌乔危机公关"5S原则"
        1.2.5 伊恩·I·米特诺夫的窗格沟通理论
        1.2.6 William L.Benoit的形象修复(Image Repair)理论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2 相关概念回顾及理论综述
    2.1 沟通原理
        2.1.1 沟通的概念
        2.1.2 沟通过程模型
        2.1.3 沟通的对象(利益相关者)
        2.1.4 沟通的原则
    2.2 企业危机管理
        2.2.1 危机的概念及特征
        2.2.2 企业危机管理的含义
        2.2.3 相关概念辨析
3 影响企业危机管理沟通策略的因素
    3.1 企业危机产生的诱因
        3.1.1 第一类诱因:组织内部的无形因素
        3.1.2 第二类诱因:组织内部的有形因素
        3.1.3 第三类诱因:组织外部的无形因素
        3.1.4 第四类诱因:组织外部的有形因素
    3.2 企业危机所处的阶段
        3.2.1 危机发生前(Pre-crisis)
        3.2.2 危机发生时(On-crisis)
        3.2.3 危机发生后(After-crisis)
    3.3 沟通的对象
        3.3.1 政府相关部门
        3.3.2 媒体
        3.3.3 消费者及代表
    3.4 沟通渠道
        3.4.1 内部沟通渠道
        3.4.2 外部沟通渠道
4 企业危机沟通4C反应行为模型
    4.1 企业危机沟通4C反应行为模型
        4.1.1 协作(Cooperation)
        4.1.2 妥协(Compromise)
        4.1.3 掩饰(Cover)
        4.1.4 强制(Compulsion)
    4.2 4C反应行为案例分析
        4.2.1 协作反应行为案例分析
        4.2.2 妥协反应行为案例分析
        4.2.3 掩饰反应行为案例分析
        4.2.4 强制反应行为案例分析
5 企业危机沟通策略
    5.1 危机沟通转变态度是关键
    5.2 积极沟通 更新传播方式
    5.3 有备无患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6 小结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6)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基于欧盟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综述
        1.2.2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2 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
    2.1 知识产权概述
        2.1.1 知识产权的界定
        2.1.2 知识产权的构成
        2.1.3 知识产权的特征
    2.2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2.2.1 知识产权壁垒对出口贸易的经济效用
        2.2.2 知识技术创新者发达国家与模仿者发展中国家的收益分析
        2.2.3 有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设计
    2.3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意义
        2.3.1 推动我国知识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2.3.2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3 应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壁垒
3 欧盟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3.1 欧盟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概述
        3.1.1 欧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演进
        3.1.2 欧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渊源
    3.2 欧盟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立法保护及特点
        3.2.1 着作权保护
        3.2.2 专利权保护
        3.2.3 商标权保护
        3.3.4 地理标志保护
    3.3 欧盟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及特点
        3.3.1 欧盟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
        3.3.2 欧盟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的特点
    3.4 欧盟对知识产权平行进口的规定
        3.4.1 知识产权平行进口概述
        3.4.2 欧盟处理平行进口的措施及特点
    3.5 小结
4 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与欧盟差异分析
    4.1 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立法保护
        4.1.1 我国国内立法保护体系
        4.1.2 我国参加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的情况
    4.2 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执法保护
        4.2.1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及特点
        4.2.2 我国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的特点
    4.3 我国知识产权平行进口状况
    4.4 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与欧盟的差异分析
        4.4.1 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保护与欧盟的差异
        4.4.2 我国与欧盟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差异
        4.4.3 我国与欧盟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的差异
        4.4.4 欧盟与我国对待平行进口的差异
    4.5 中欧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分析
        4.5.1 专利权保护案例——深圳台电公司与德国博世公司案
        4.5.2 商标权保护案例——海信-西门子案
5 借鉴欧盟经验,完善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
    5.1 借鉴欧盟经验完善我国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宏观策略分析
        5.1.1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5.1.2 完善知识产权的执法保护
    5.2 借鉴欧盟经验完善我国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中观策略分析
        5.2.1 联合企业制定行业的技术标准
        5.2.2 转变行业协会自身功能
        5.2.3 建立预警维权机制
    5.3 借鉴欧盟经验完善我国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微观策略分析
        5.3.1 开发利用自主知识产权
        5.3.2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
        5.3.3 重视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运用
        5.3.4 提高企业维权意识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基础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角度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历史:发展轨迹
    2.1 中国现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
    2.2 世纪之交中国艺术产业现状
第3章 系统:产业结构
    3.1 演出产业
    3.2 音像产业
    3.3 影视产业
    3.4 艺术品业
    3.5 其他艺术服务业
第4章 管理:产业政策
    4.1 文艺体制改革
    4.2 艺术产业的政策演变
    4.3 世纪之交的中国主要艺术行业的产业政策
第5章 空间:产业地位
    5.1 艺术产业在国家产业中的地位
    5.2 艺术产业对国家艺术事业的作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WTO 体制下行业协会在应对TBT 中的功能扩展
    1.1 TBT 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1.2 政府应对TBT 作用局限性
    1.3 行业协会在WTO 体制下应对TBT 的功能扩展
第二章 国外行业协会在TBT 应对体系中的作用
    2.1 国外行业协会发展现状
    2.2 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在国内TBT 应对机制中的作用
第三章 我国行业协会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的职能缺失
    3.1 我国对外贸易遭受TBT 的现状、影响、原因
    3.2 国内行业协会在TBT 应对机制中的职能缺失
第四章 行业协会是确保TBT应对机制有效运作的关键
    4.1 我国行业协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我国行业协会改革
    4.3 国内行业协会承托起应对相应职能的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TBT 应对模式
    5.1 构建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TBT 应对机制
    5.2 应对模式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介绍
    5.3 以行业协会为核心构建我国的TBT 体系
    5.4 行业协会在提高行业竞争力方面其他作用
    5.5 政府角度如何完善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TBT 应对机制
    5.6 企业角度如何完善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TBT 应对机制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课题

(9)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相关概念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范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有关内容
        一、协议的产生
        二、协议的基本结构和目标
        三、协议的相关内容
    第二节 《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的有关内容
        一、协议的产生
        二、协议的基本结构和目标
        三、协议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一节 部分均衡分析模型
        一、产业保护模型
        二、供给曲线位移模型
        三、需求曲线位移模型
    第二节 模型的扩展
        一、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同时位移模型
        二、大国模型和小国模型的比较
第四章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研究
    第一节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情况
        一、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总体构成
        二、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发展趋势
        三、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管理体系
    第二节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一、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程序
        三、标签、包装方面
        四、绿色技术壁垒
        五、其它有关规定
        六、欧盟消除成员国间技术壁垒的做法
    第三节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关案例——欧盟与秘鲁的沙丁鱼贸易争端
        一、争端涉及的事项
        二、争议问题及其解决
        三、几点启示
第五章 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第一节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一、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
        三、标签方面
        四、绿色技术壁垒
        五、其它技术性壁垒
    第二节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一、技术法规和标准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
    第三节 相关案例分析——欧盟诉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类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案例背景
        二、各方主张及结果
        三、简评
第六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正面推动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实施TBT 的具体表现
        四、我国屡遭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根源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商品流向分析..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总体趋势分析
        二、类别分析
    第三节 对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对技术壁垒
        二、企业应对技术壁垒
第七章 构建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建立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必要性
        一、一些产品的进口对我国人民和动植物健康、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
        二、一些产品的进口对我产业造成冲击
    第二节 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己具基本雏形
        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三节 如何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一、我国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应遵的原则
        二、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10)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实证分析与我国因应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全球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现状
    1.1 跨国公司的概念舆特点
    1.2 全球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
    1.3 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热土
    1.4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现状
        一. 改革开放前中国吸引外商的投资状况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现状
第二章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机与途径
    2.1 跨国公司拓展海外投资的动因
    2.2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动机
    2.3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途径与方式
第三章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面临的机遇与压力
    3.1 加入WTO后中国对FDI的政策调整
        一. 遵循WTO规则修订外商投资的“基本法”
        二. 允许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与收购上市公司
        三. 进一步扩大中国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
        四. 鼓励外商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及技术引进
        五. 对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状况进行调整
        六. 对地区结构发展不平衡状况进行调整
    3.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面临的机遇
        一. 中国市场容量巨大
        二. 中国市场建设与开发的不断完善
    3.3 入世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面临的困难与压力
        一. 法制不健全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
        二. 市场结构不合理,运作不规范
        三. 参与企业重组合作伙伴选择存在困难
        四. 面对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
        五. 法律体制不健全,跨国并购存在不确定性
        六. 外商投资审批事项程序繁琐,备案时间过长
第四章 跨国公司对在华投资的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4.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绩效评价的标准
    4.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一. 战略制定与实施
        二. 市场份额的比率
        三. 竞争能力的强度
        四. 客户服务的运作
        五. 盈利能力的高低
        六. 经营风险的预测
第五章 入世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
    5.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性布局调整
        一. 对产业结构分布的调整
        二. 对投资区域分布的调整
    5.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营战略调整特点
        一. 参与中国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二. 与中国企业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双赢关系
        三. 由合资模式渐转为倾向独资或合资控股
        四. 实施本土化的双赢战略
        五. 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六. 加速投资规模性扩张,争设地区总部
第六章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6.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一. 从国家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
        二. 从中国企业的角度分析
    6.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 从国家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
        二. 从中国企业的角度分析
第七章 中国应对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的对策
    7.1 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的对策
        一.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二. 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后的对策建议
        三. 中国几个主要产业应对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的对策建议
    7.2 中国政府的制度安排与双嬴策略的选择
        一. 政府对FDI的调控体系
        二. 中国政府应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负面影响的制度安排
        三. 中国政府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双赢策略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项目工作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吉林局查获假冒索尼彩电(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2]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变迁研究(1979-1984)[D]. 胡凯基. 安徽大学, 2017(07)
  • [3]中国商务伦理模式构建和实现路径研究[D]. 孔南钢. 南京大学, 2011(12)
  • [4]新闻语境下的网络语言使用现状研究[D]. 钟欣蔚.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5]企业危机管理中的沟通策略研究[D]. 方婷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07)
  • [6]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基于欧盟经验[D]. 赵姝杰. 西南财经大学, 2008(S2)
  • [7]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D]. 陈燕.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1)
  • [8]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研究[D]. 沈潜英. 江南大学, 2007(03)
  • [9]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与实证分析[D]. 王征. 西南财经大学, 2006(11)
  • [10]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实证分析与我国因应对策研究[D]. 何隽. 华侨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吉林局查获假冒索尼电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