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美容与化妆品无关

护肤美容与化妆品无关

一、护肤养颜与化妆品无关(论文文献综述)

沈星睿[1](2021)在《当代国货化妆品品牌塑造中的插图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徐倩[2](2020)在《D牌美妆网络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手机的智能“进化”,网购群体呈井喷式增长,新时代造就新经济,人们的网购方式逐渐进入“互联网+新时代+宅经济”时期,线上购物的频率已经远远超过线下,购物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除了应用较为广泛、知晓率较高的淘宝、京东、小红书等营销平台,微博、微信的影响力也是“微力无穷”,更是有近几年来火爆全网的视频直播、短视频社交软件等,也纷纷利用其巨大的用户点击量和“面对面”互动交流的宣传优势,逐渐成为企业营销产品的必选销售平台。具有多样化、节奏快、直观化、用户交流互动等优势的网络营销给美妆企业送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它打破人们传统的在门店购买,完全依靠销售员推荐,不能同时对不同的产品进行比对分析的缺点;二是它有来自五湖四海亲自使用过的用户评价为依托,产品信任度较高,因此美妆市场在网络营销现状下,销售规模逐年递增,也正是因为美妆的迅速发展,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纷纷开始争夺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来看,国际品牌仍然占主导地位,国内品牌相对分散,国内美妆企业面临诸多严峻地挑战。同时,由于网络的普及,化妆品的生产技术和销售价格更加透明,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牌的美妆产品在消费者心中似乎变得大同小异,国外的美妆一直较我国发达,很多大型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是牢不可破的,面对国外大牌美妆对中国美妆事业的巨大冲击,中国美妆要想生存和发展生存和发展,甚至超越国外美妆品牌,打造属于我们自己国民美妆文化的品牌,就必须加快转变营销理念,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了解消费者心理,发挥现代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建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形成自己的国民文化特色,才能刷新国货美妆形象,获得消费者的点赞。本文以国民美妆产品D品牌美妆为例,利用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D牌美妆企业营销存在问题和不足,并运用4P理论针对性地提出适合D牌美妆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可行性优化建议,目的是为该企业解决当前营销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立足国民文化理念,结合目前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为D牌美妆企业网络营销明确策略方向。本文主要分为五大章节,第一章是导论:其内容包含文章开题的背景以及探讨学习的意义,同时,也说明了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整体框架。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综合性描述,主要是对社交网络营销理论以及新媒体营销理论进行概述;第三部分阐述D牌美妆企业的基本情况及网络营销现状,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D牌美妆网络营销环境进行详细分析,然后进一步阐述D牌美妆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第四部分D牌美妆网络营销的策略体系优化建议,主要运用4P理论,分别从产品服务、价格体系、网络营销渠道及品牌宣传等四个方面提出适合D牌美妆网络营销渠道的策略优化建议,同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优化策略保障措施;第五部分主要对本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分析不足,以及对企业的未来进行展望。

陈贝贝[3](2020)在《润肤中药配方皂防治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皮肤检测仪和临床观察来综合评价润肤中药配方皂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润肤中药配方皂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湖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以4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从皮肤含水量、弹性值、瘙痒症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焦虑情绪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皮肤含水量及弹性的测量值较治疗前都有所提高,并且在疗程前两周提高明显;治疗2周后、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皮肤含水量与弹性的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瘙痒综合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症状均有所改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瘙痒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的疗效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积分与焦虑指数积分,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和焦虑情绪都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优于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随访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在研究过程中未观察到患者诉有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结论:润肤中药配方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制剂,能明显改善轻中度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皮肤含水量、弹性、瘙痒症状、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情绪,经观察治疗效果佳,能够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刘华政[4](2020)在《欧洲越橘果渣酵素的制备及在面膜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欧洲越橘营养丰富,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五大保健食品之一,具有丰富的花青素、多酚类物质、类黄酮物质和维生素等活性物质,对人体心血管疾病和炎症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欧洲越橘不论食用还是药用,都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但由于欧洲越橘生长条件严苛、产量稀少、储运困难等原因,导致其价格十分昂贵。欧洲越橘的花青素含量十分丰富,所以经常被用作提取花青素,而在对欧洲越橘进行花青素提取后通常会产生大量欧洲越橘果渣,这些果渣常被当做废弃物遗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欧洲越橘果渣之中仍然残留着许多营养物质,例如花色苷、维生素E等,如果能将其充分利用,不仅充分利用了欧洲越橘这一珍贵的资源,而且减轻了环境压力,响应了当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本论文以欧洲越橘花青素提取线上的副产物越橘果渣为主要原料,制得生物酵素,并以生物酵素为主要原料制备成高附加值活性面膜。为此,首先对欧洲越橘果渣进行酶解和发酵工艺优化,对发酵后的酵素进行检测分析,并以此酵素为主要原料添加到面膜之中,最后对面膜进行综合评测。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1)为了对欧洲越橘果渣进行充分发酵,在发酵前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果渣进行酶解。以酶解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酶解温度、最适酶解时间、最适酶添加量、最适pH。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进行正交试验,并利用方差分析、极差分析、LSD法等方式分析试验结果。正交试验优化后最终确定的复合酶酶解工艺为: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210min、复合酶添加量为1.0%、pH为5.0,在此条件下,能够较好的对果渣进行酶解,酶解率为42.05±2.89%。(2)在对果渣进行酶解处理后,添加少量越橘鲜果和柠檬,混合后制备成发酵底物,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进行发酵。并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植物乳杆菌的最佳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在确定植物乳杆菌的最优发酵工艺后,首先在发酵底物中,接入0.2%活化后的酵母菌,在28℃条件下发酵1d,然后接入3.8%的植物乳杆菌,在39℃的条件下发酵3d。发酵结束后进行过滤,所得滤液即为欧洲越橘酵素,并对酵素中的原花青素、总黄酮、总多酚和总糖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的最适发酵时间为3d、发酵温度39℃、发酵菌接种量3.8%,在此条件下SOD酶活力可达到78.017 u/mL。对酵素中的成分进行检测,酵素中总多酚的含量为0.48 mg/mL,总黄酮的含量为0.52 mg/mL,原花青素的含量为0.14 mg/mL,总糖含量为2.29%。(3)对酵素的酪氨酸抑制率进行测试,然后向酵素中添加褐藻提取物等物质制备成面膜液,将面膜液添加到面膜纸上,封口杀菌后制备成面膜成品。对成品面膜进行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评测,包括面膜的外观性状、pH值、耐热性测试、耐寒性测试等。并通过体外模拟人体皮肤,对面膜的保湿性能进行了测试。选取50名受试人员对面膜进行感官评价和皮肤测试,评分指标包括面膜的气味、粘度、色泽、舒适度体验,并最终给予总分。同时,通过皮肤测定仪,在受试人使用面膜前后,对皮肤状态进行测定。评测结果表明:越橘酵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8.2%。面膜产品呈白色,质地柔软,表面稍粘稠,有淡淡芳香气味,pH为4.82。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在进行25min保湿性试验后,面膜保湿率为75.1%。受试人员对面膜评价总分为8.9分,对应等级为很好,各指标的评分中,面膜的颜色得分最高,面膜的气味得分相对最低。在皮肤测试中,使用面膜后受试者皮肤的弹力系数和水分系数有明显的提高,皮肤油分系数明显下降。

陈涵[5](2020)在《《民国日报》广告视野中的上海消费文化(1916-1923)》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费文化就是指在消费这一重要的经济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所有文化层面的内容,既包括在商品消费过程中逐步建构起的物质消费文化层面,也包括消费商品文化象征意义的精神消费文化的层面。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是一个商品丰富、商业发达的城市,各式各样的洋货产品和国货商品充塞其中。报刊广告既是商家招徕顾客的重要手段又是商品信息得以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广告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当时的物质消费品,还可以探究广告建构于物质商品之上的象征意义。广告为近代商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是上海消费文化的主要引导者和重要见证者,广告中的商品与象征、符号和意义,它们结合在一起就成了近代上海消费文化的媒介镜像。近代上海出现了许多报刊,其中《民国日报》是中华革命党党报,革命党的背景、反袁的立场以及宣扬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为《民国日报》带来了不错的销量和较大的影响力。1916至1923年间《民国日报》共发行2850期报纸,其中广告版面约占整个报刊版面的50%。《民国日报》广告展现了百年前上海的治疗药品、保健产品、香烟产品、美容护肤品、服装服饰和食品等,同时也参与建构了物质消费之上的精神消费文化。《民国日报》为健康消费赋予“强种”的意义并为卫生追求建构了现代化的想象,引导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健康卫生消费文化;《民国日报》通过对身体客体化的审视从而树立了美与时尚的标准,使得商品成为“美”的理想符号,而商品消费则是合理化的审美追求;《民国日报》广告还利用当时救亡图存的思想与口号,将商品生产塑造为民族自尊心激发下的爱国行为,将消费国货塑造为挽回利权的爱国行径,实现了消费与爱国的联结。从《民国日报》广告对近代上海消费文化的媒介镜像和建构作用的思考中,可以总结出广告参与消费文化建构的话语路径:一是解构身体并塑造广泛的审美追求,无论是健康之美、时尚之美还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广告攀附“美”的意义并将其推广至各种商品、各项服务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借用认同并为消费赋予实现认同的意义,最重要的有性别认同、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广告中塑造的理想的性别形象、有品位的身份以及爱国情怀,实现认同的途径都归于消费。

陈凌[6](2020)在《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日常生活”为主线考察了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融入社会进程的历史过程,并重点关注这一过程中,个人如何参与到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以及个人意识生成与自我认同的影响问题。在此强调提出,本文研究的广告生产主要指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不在本次研究讨论范围之内。之所以,选择“日常生活”作为考察广告史的线索,是因为既有研究常将广告作为社会生活影响的外部因素,对广告生产如何进入日常生活内部机理关注不足,对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社会实践过程关注比较有限。“日常生活批判”是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列斐伏尔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消费受控制的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已经沦为一种被规划的对象物,其中市场化与广告的力量尤为重要。广告理论家尤恩·斯图尔特(Stuart Ewen)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此观点,并提出作为“社会生产的广告”概念。本文尝试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社会过程史。本文认为中国广告业40年发展及其社会过程史,与西方消费社会语境并不完全相同,如何理解这一“不同”,并重估它与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的关联,是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广告业首先是国家推动,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的自上而下进入日常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下而上的意义博弈过程。加入WTO之后,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影响加剧,广告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博弈关系逐渐打破,广告生产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个人实践的重要场域,并深刻影响个人意识和自我认同的形成。重新叙述这一过程,也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发展史的理论尝试。绪论部分将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并抵达个人实践的过程建构为本文的理论框架。与主流研究以市场营销学和广告心理学为理论视角不同,本文以社会过程论为出发点,关注的是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意识生成与认同影响过程。这是绪论部分的理论逻辑和研究设想。第二章主要研究商业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的时期(1978年一 1991年)。这一阶段,广告生产经历了由生产资料型广告向生活资料型广告为主的转向过程,与此同时,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日常实践过程也伴随集体价值向个人意识形成的转变过程。第三章主要研究广告生产再造闲暇与工作“新关系”的日常过程(1992年一2001年)。这一阶段,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个人开始积极参与到广告生产的各类型闲暇生活实践中,个人开始认同广告生产的价值体系。第四章主要研究日常生活全面广告化,打造“生活方式”的社会过程(2002年—2009年)。加入WTO后,随着全球化和消费主义进一步影响,广告生产参与到媒体空间、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广告生产将日常生活具象为“生活方式”,这一过程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的程度加深,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显现。第五章研究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及其个人主义文化(2010年—2018年)。广告生产的智能化、计算化、精准化,使个人逐渐退缩到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中,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加剧,第五章的结论与第二、三章的研究形成对话关系。第六章对全文研究进行理论总结,并对这段历史考察提出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广告生产再造生活实践,影响个人意识与自我认同的过程,既有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趋同,也有自身实践的差异。理解异、同问题的过程,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史的补充视角。本文提出三点主要结论:首先,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搭建广告史的研究框架,补充了广告史研究的理论视角。其次,对不同时期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研究发现,80年代广告与日常生活互为建构的过程,对40年广告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应得到重视。最后,文本将认同困境放置到全球化与现代性语境下探讨,是广告生产在全球化进程与中国语境下展开对话的尝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理论建设的新路径。

廖杰[7](2019)在《珍珠粉水溶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珍珠粉是一种可以延缓衰老,药用价值高应用前景广的美容养颜佳品。由于其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延缓皮肤衰老,近年来珍珠粉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在成分分析,对疾病的治疗以及抗疲劳抗衰老中展开。然而纳米珍珠粉由于其分离纯化条件复杂,水溶性成分提取困难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研究表明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成分具有强抗氧化和美白活性。因此本文针对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成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工艺方法,动态轴向制备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纳米珍珠中可溶性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建立了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成分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工艺方法。首先采用水提法从纳米珍珠粉中提取水溶性成分,以大孔树脂吸附的方法对水提液中主要组分蛋白进行了初步纯化。综合解析效率、生产条件、经济等因素筛选出提取珍珠蛋白的最佳条件:吸附树脂为AB-8,吸附时间为4h,吸附率为96.46%,解吸率为90.53%。然后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珍珠蛋白后,采用HPLC法测定珍珠蛋白的分子量,得出纯化产物的分子量均在2100Kda以下。上述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能够有效地分离纯化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成分。(2)系统研究了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成分的美白及抗氧化生物活性。对不同提取条件下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提取物的美白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选取料液比,水提时间,水提温度这三个因素,优化得到水提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为:20%的料液比,2小时的水提时间,80℃的水提温度。此时提取得到的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成分对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对酪氨酸酶具有强抑制作用,纯化后这种清除作用更加显着。表明它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和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作为生物活性成分添加至美白化妆品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市场价值。(3)研究建立了高效制备珍珠粉蛋白中的活性组分的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初步纯化后的珍珠可溶性成分为研究对象,以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即美白活性)为导向,通过动态轴向制备色谱的分段分离、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精制分离等工艺流程,高效制备珍珠粉可溶性成分中的活性组分。对珍珠粉可溶性成分经动态轴向色谱分段分离后共获得4个组分,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组分3样品进行精制分离,获得一个珍珠活性成分(含量>90%),经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检测,推断该活性组分为元素组成为C11H12N2O2的二肽类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性高效液相色谱仪能够高效制备得到珍珠粉蛋白中的活性组分。

江辉[8](2018)在《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文中指出语篇研究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语篇具有较强的概括力和解释力,突破了单个句子的研究范围,既可以研究语篇的衔接、连贯、句际关系和语篇模式,又可以研究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本文以汉语化妆品广告语篇为研究对象,运用了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结合语篇理论,探究了化妆品广告语篇的衔接手段、组织模式、生成与理解。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语篇、化妆品广告、化妆品广告语篇的研究现状,指出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明确了论文的语料及来源。第二部分首先界定了化妆品广告和化妆品广告语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化妆品广告语篇中运用到的衔接手段进行了分析,包括词汇衔接手段和语法衔接手段两大类。一方面,对词汇手段进行了分类,有重复、搭配、上下义、同义、反义五种衔接手段。在词汇衔接手段中,化妆品广告语篇运用了大量的数字词,这也是与其他广告语篇最大的不同。另一方面,对语法衔接手段作了分类,有指称、省略、替代和连接四种衔接手段。衔接手段促进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此外,本章还明确了受众要学会判断广告的真实性和广告的艺术性。第三部分以小句为单位,对化妆品广告语篇的组织模式进行了分类,从形式与内容两个角度对小句的分工与合作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形式上,化妆品广告语篇分为:独白体广告语篇、独白式对话体广告语篇、对话体广告语篇。内容上,化妆品广告语篇分为:提问—回答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主张—反主张模式。第四部分分别从汉语预设和言语行为的角度探究了化妆品广告语篇的生成和理解。第一节,在分析预设与语篇生成的紧密关系后,从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化妆品广告语篇中的预设类型及其作用;第二节,在分析言语行为与语篇理解的紧密关系后,对化妆品广告语篇中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和解读。第五部分是结语,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明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不足。

张鑫[9](2017)在《美丽经济 ——近代上海化妆品业研究(1903-1949)》文中认为人类化妆的历史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妆饰在原始人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一般来说,原始社会的妆饰主要具有两种基本功能:第一个功能是为了生存,第二个功能就是为了繁衍,也就是“性吸引”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妆饰的第一个功能不复存在,相反,第二个功能却越发紧要,且妆扮的主体也由男性变为了女性。容貌对女性至关重要,可惜古代化妆品种类有限,大体不出粉、黛、脂、香四品,更为重要的是古代化妆品制造方法简单,产量有限,只可算得上是一种简单的工艺品,并且长期使用恐对身体有害,近代化妆品业即以上海为中心,应新需求而生。近代化妆品业的出现,与上海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和近代女性对“美”的新要求大有关联。开埠后的上海,工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化显着进步,中西沟通明显加强,特别是女性职业空间和社会交往空间的扩展,使得她们对新式化妆品的需求日盛。而近代化学知识的开发和推广,大机器作业的出现,使得化妆品由工艺品转变为商品成为可能,这就在客观上满足了女性的新需求。而近代摄影和媒体的发展,又促进“美容文化”的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女性乐于使用新型化妆品,为化妆品的销售创造了市场。本论文主要探讨的是1903—1949年上海化妆品工业的发展历程,明晰不同时期的发展特色和运营方式,探究20世纪商业发展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回顾上海化妆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演化路径。对中国来说,近代化妆品是一种舶来品,初期流通于各通商口岸,20世纪初,中国开始尝试建厂自造,1903年广生行上海发行所的建立,标志着近代民族化妆品工业正式在上海落户。自1903至1949年,上海的化妆品工业发展迅速,不断有新化妆品工厂的建立,化妆品种类持续推陈出新,女性对于“美丽”的追求也一直被强化。被称为“美丽经济”的化妆品行业,是近代新型工业经济形态,受市场的影响很大。围绕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来说,企业创办者和生产制造商在创办化妆品品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企业宜传者和传播人士在选择和扩展市场的过程中担任了重要角色,而女性对整个行业的认同,则意味着这个行业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正是在各方的协同下,近代的化妆品工业拥有了自己的产业运营路径。其行业发展的关键特色,就在于能够准确地把握女性的美容观,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相结合。比起一般的商品,化妆品行业的消费品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产品一方面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另一方面则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消费层次上通过化妆品的养护,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化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也包含着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消费者使用化妆品,看中的是商品的附加值,注重消费者对身体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强调其预期收益。因此,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化妆品厂商特别注重广告宣传。不仅在广告版面上尽量多占,刊登时间上也尽可能的持续,特别是重要节日,更是各商家争夺版面的“大战役”,广告在宣传上务求以诱惑式的言说方式,强化其美容效果,创造出令世人无可抗拒的“美容文化”。他们不仅注重广告文案的编写,将宣传内容与时代、时尚相结合,搭配的图片也都是精挑细选,就连“近代美女”形象也多是使用宣传的化妆品后,建构出的“美女”,是化妆品企业为化妆品的销售所做的努力,他们将化妆品的消费紧紧地与“美容文化”结合在一起。“美容文化”作为一种符号象征性的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消费显示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等差别,以及表达风格、品味、流行等象征意义的满足,在消费文化的引导下,人们对物品的符号性追求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对物品本身的功能性需求,化妆品成为显示个人消费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一个侧面。化妆品业的商业运营,在其影响下,也注重与时尚和都市建立起联系,雇佣美丽的女销售员、精致的产品包装、明星海报宣传,化妆品行业被塑造为维持女性美丽与魅力的工具之一。同时消费者的个体性特征,将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分向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条是追求高端奢华,另外一条则通向了日用所需。高端奢华的路径,如生产脂粉、香水、口红等商品,它们是都市女性追求摩登的消耗品,追求的是时尚性和个性化,日用所需品则更多的是销往上海周边的乡镇,像生产的肥皂、牙粉等,更多的为家庭生活所需用,要求的是实用和节俭。在1903至1949年,这近半个世纪里,上海有过安定,有过繁华,也有过动荡和凋敝,然而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化妆品行业在时代的框架内,以市场为导向,在“美丽经济”与“美容文化”的相互形塑过程中,这个行业确实呈现出了近代化的趋势,新的贸易生产方式和贸易空间产生,化妆品工业由简单的工艺品转变为一门工业,化妆品厂商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女性亦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按照心中所想进行妆扮。

于斐[10](2017)在《中国药妆市场,如何取得好“钱景”?》文中研究指明药妆的"春天"在哪里?药妆市场有广阔前景,但是否一定有灿烂的"钱"景呢?不见得。药妆产品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海外护肤品市场中"药妆"领域的增长非常快速,在药妆店里化妆品的销售甚至占到总销售额的40%60%。反观国内,市场环境还不完善,政策没有到位,企业鱼龙混杂。药妆产品对中国大陆市场来说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缺乏成熟的模式与统一的监管体系与机构,更缺乏相

二、护肤养颜与化妆品无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肤养颜与化妆品无关(论文提纲范文)

(2)D牌美妆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美妆网络营销的现状研究
        1.2.2 网络营销方面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1.4.1 基本思路
        1.4.2 基本框架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1 调查法
        1.5.2 文献研究法
        1.5.3 案例研究法
2 理论基础
    2.1 社交网络营销理论
    2.2 新媒体营销理论
3 D牌美妆网络营销现状
    3.1 D牌美妆公司情况介绍
        3.1.1 D牌美妆企业发展现状
        3.1.2 D牌美妆企业品牌定位
        3.1.3 D牌美妆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3.2 D牌美妆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3.2.1 美妆产品信息服务覆盖面窄
        3.2.2 网络营销平台功能不完善
        3.2.3 网络营销渠道策略水平不高
        3.2.4 物流配送不能充分满足代理商需求
        3.2.5 网络营销内部激励机制不充分
    3.3 D牌美妆网络营销问题产生的原因
        3.3.1 企业顶层网络营销推广理念滞后
        3.3.2 企业网络科技研发团队实力不强
        3.3.3 缺乏完整有效的产品信息服务体系
        3.3.4 物流体系有待完善和加强
        3.3.5 企业未形成-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激励办法
    3.4 D牌美妆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3.4.1 优势分析(S)
        3.4.2 劣势分析(W)
        3.4.3 潜在机会分析(O)
        3.4.4 潜在威胁分析(T)
4 D牌美妆网络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4.1 产品策略
        4.1.1 产品组合策略
        4.1.2 产品APP策略
        4.1.3 产品公众号信息策略
        4.1.4 品牌塑造策略
        4.1.5 新产品研发策略
    4.2 价格组合策略
        4.2.1 线上与线下价格区分策略
        4.2.2 组合定价策略
    4.3 网络营销渠道策略
        4.3.1 建设五力合一营销网站
        4.3.2 社交网络组合营销
    4.4 网络宣传策略
        4.4.1 网络广告宣传策略
        4.4.2 虚拟社区策略
        4.4.3 软文营销策略
        4.4.4 口碑营销策略
        4.4.5 借力营销策略
    4.5 网络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4.5.1 植入国民企业文化理念
        4.5.2 优化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4.5.3 建立稳定可靠的科技团队
        4.5.4 完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润肤中药配方皂防治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2.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药物来源
        2.3 使用方法
        2.4 皮肤检测的指标、原理及方法
        2.5 瘙痒症状及疗效观察
        2.6 焦虑状况评估
        2.7 生活质量评价
        2.8 安全性评价
        2.9 随访观察
    3.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统计结果与分析
    1.一般资料比较
    2.皮肤含水量与皮肤弹性的测量值比较
        2.1 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皮肤含水量测量值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皮肤弹性测量值比较
    3.瘙痒症状比较与疗效分析
        3.1 两组的瘙痒症状积分比较
        3.2 疗效比较
    4.生活质量总积分比较
    5.HAMA评分比较
    6.随访观察
    7.安全性评价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中药配方皂的认识与发展
        1.1 中国古代皂类用品的发展简史
        1.2 现代手工皂的发展与优势
    2.老年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2.1 现代西医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3.润肤中药配方皂的作用机理
        3.1 润肤中药配方皂的中药分析
        3.2 淀粉浴的作用与疗效
        3.3 中药配方皂对皮肤保湿作用的机理
    4.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穴位定位图
附录 C 皮肤检测表
附录 D 临床疗效观察表
附录 E 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 量表)
附录 F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综述 皮肤屏障生理学以及保湿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欧洲越橘果渣酵素的制备及在面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欧洲越橘
        1.1.1 欧洲越橘简介
        1.1.2 欧洲越橘的功效和经济价值
        1.1.3 欧洲越橘的研究应用现状
    1.2 酵素概述及研究现状
        1.2.1 酵素的定义
        1.2.2 酵素的发展
        1.2.3 酵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酵素的保健功效以及在护肤化妆品中的应用
        1.3.1 酵素的保健功效
        1.3.2 酵素在护肤化妆品中的应用
        1.3.3 酵素护肤化妆品种类
    1.4 面膜概述
        1.4.1 面膜的简介
        1.4.2 面膜的作用
        1.4.3 面膜的种类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1.6 本文研究内容
2 欧洲越橘果渣酶解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酶解率的测定
        2.3.2 酶解单因素试验
        2.3.3 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复合酶最适酶解温度的确定
        2.4.2 复合酶最适添加量的确定
        2.4.3 复合酶最适酶解时间的确定
        2.4.4 复合酶最适pH的确定
        2.4.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5 小结
3 欧洲越橘果渣发酵工艺研究及成分测定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试剂
        3.2.3 试验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工艺流程以及试验要点
        3.3.2 SOD酶活力的测定
        3.3.3 菌种的活化培养
        3.3.4 植物乳杆菌发酵单因素试验
        3.3.5 植物乳杆菌多因素响应面优化实验
        3.3.6 欧洲越橘酵素的制备
        3.3.7 酵素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3.3.8 酵素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3.3.9 酵素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3.3.10 酵素中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植物乳杆菌发酵单因素试验
        3.4.2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3.4.3 酵素组分测定结果
    3.5 小结
4 欧洲越橘面膜的研制及评测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主要试验材料
        4.2.2 主要试验试剂
        4.2.3 试验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越橘酵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的测定
        4.3.2 面膜制备工艺
        4.3.3 面膜的感官指标
        4.3.4 面膜理化指标的测定
        4.3.5 面膜保湿性测试
        4.3.6 面膜的感官评价
        4.3.7 皮肤测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越橘酵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4.4.2 面膜的感官指标
        4.4.3 面膜的理化性质
        4.4.4 面膜的保湿性能测定
        4.4.5 面膜的感官评价
        4.4.6 皮肤测试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民国日报》广告视野中的上海消费文化(1916-192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0.1.1 研究缘起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近代报刊广告中的消费对象与思想观念研究
        0.2.2 上海《民国日报》研究
        0.2.3 近代报刊广告对消费文化的建构研究
    0.3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0.3.1 研究对象
        0.3.2 研究内容
        0.3.3 研究方法
        0.3.4 创新之处
第1章 《民国日报》广告与近代上海消费文化
    1.1 广告与消费文化
        1.1.1 消费社会:生产主导到消费主导
        1.1.2 消费文化:使用价值到符号价值
        1.1.3 广告:商品宣传到意义建构
    1.2 近代上海消费文化的形成与《民国日报》广告概述
        1.2.1 近代上海消费文化的形成
        1.2.2 《民国日报》1916-1923年广告概况
        1.2.3 从《民国日报》广告探究上海消费文化的可行性
第2章 《民国日报》广告呈现的物质消费
    2.1 《民国日报》广告中的医药产品
        2.1.1 “祛毒”“止咳”的中西医药品
        2.1.2 “养精补血”“保肾健脑”的保健药品
    2.2 《民国日报》中的香烟广告
        2.2.1 以“国货”为核心词汇的国产香烟
        2.2.2 以“品味”为标签的外国香烟
    2.3 《民国日报》中的美容护肤产品
        2.3.1 以“润面艳容”为追求的面部护肤产品
        2.3.2 以“香体洁肤”为追求的身体护肤产品
        2.3.3 以“生发保发”为追求的护发产品
        2.3.4 以“洁牙固牙”为追求的护牙产品
    2.4 《民国日报》中的衣食住行广告
        2.4.1 以“呢绒绸缎”和“金银饰品”为主要内容的服装服饰
        2.4.2 以“中西结合”为特色的餐饮食品
第3章 《民国日报》广告建构的消费文化
    3.1 健康卫生消费文化
        3.1.1 身体健康与种族强盛
        3.1.2 卫生追求与文明进步
    3.2 审美消费文化
        3.2.1 对象化和标准化的身体之美
        3.2.2 新身份和新时尚的装饰之美
    3.3 国货消费文化
        3.3.1 国货中的民族自尊心
        3.3.2 消费国货的民族认同
第4章 《民国日报》广告中近代上海消费文化的启示
    4.1 广告建构消费文化的路径:美与认同
        4.1.1 解放身体与追求审美
        4.1.2 挪用认同并赋予意义
    4.2 建构健康理性的消费文化:重视广告与引导消费者
        4.2.1 规范广告:兼顾商业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4.2.2 引导民众:辨明消费文化和进行理性消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1916-1923年《民国日报》广告中的医药广告
附录 B 1916-1923年《民国日报》广告中的香烟广告及数量
附录 C 1916-1923年《民国日报》广告中的美容护肤广告
附录 D 1916-1923年《民国日报》广告中的服装服饰广告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6)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考缘起、概念界定及逻辑起点
        一、思考缘起
        二、逻辑起点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一、问题提出
        二、相关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对既有成果的分析与本文研究的关系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从集体价值到个人意识: 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1979-1991)
    第一节 重启与转型期的集体价值取向(1979-1983)
        一、政治主导或意义互构: 由《人民日报》的一条广告说起
        二、集体价值取向: 《光明日报》的广告生产(1979-1983)
    第二节 广告生产的生活“新叙事”(1983-1991)
        一、家居生活新想象: 松下电器橱窗广告
        二、流行文化新表达: “燕舞之歌”广告
        三、儿童日常新游戏: 变形金刚的软性广告
    第三节 博弈·徘徊·参与: 个人意识在广告实践中复苏
        一、“家居生活”与广告实践: 博弈协商的现代生活认同
        二、自我价值表达的广告实践: 社群分享与青年认同
        三、偶像崇拜与儿童广告实践: 现代工业与文化认同
    小结
第三章 建构工作-闲暇新关系: 广告生产的生活情境(1992-2001)
    第一节 广告生产与闲暇生活价值
        一、家庭空间市场化: 顺德碧桂园广告项目
        二、闲暇与“美好生活”: 宝洁的中国调查与洗发水广告
        三、整合统一的劳动者日常: “逆流而上”的大宝广告
        四、闲暇与购物关联的“生活想象”: 家乐福的陈列式广告
    第二节 在广告情境中“生活”: 角色、消费实践与认同
        一、角色转换与等级认同: 个人参与碧桂园广告生产的实践过程
        二、能动消费与互构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宝洁广告生产实践
        三、平民认同: 个人参与大宝广告生产的实践动机
        四、现代购物体验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家乐福广告生产实践
    第三节 再思考: 作为“工作-闲暇”分割的广告生产
        一、虚假补偿: 被广告生产分割的孤立“闲暇”
        二、大宝“逆流”: 试图构建“工作-闲暇”统一的日常情境
    小结
第四章 重塑“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2002-2009)
    第一节 打造“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过程
        一、休闲生活的广告效果: “不打广告”的星巴克及广告生产
        二、媒体时、空型塑生活圈广告地图: 分众传媒的广告生产
        三、城乡差异与老年生活广告化: 脑白金的“十差广告”奇迹
    第二节 广告化生活实践: 消费者到“生活者”认同
        一、“生活者”的自我表演: 广告化的个人“闲暇”
        二、“生活者”的生活圈广告实践: 延长的时效与分化的认同
        三、城乡关系与子女广告实践: 家庭新关系与情感认同
    第三节 再思考: “生活方式”作为“生活者”认同来源
        一、空间、技术与家庭情感的广告化:“生活方式”的实践性
        二、“生活方式”: 解体与重构的“生活者”认同的框架
    小结
第五章 广告生产再造“个人化”生活(2010-2018)
    第一节 广告生产再造的“个人化日常”
        一、“狂欢节”与幸福“日常”: 十年“双11”广告项目(2009-2018)
        二、“我”的困境“日常”: “11度青春”广告生产项目
        三、温情的“日常”: 《爸爸去哪儿》中的内容化广告生产
    第二节 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实践
        一、“抢红包”与“分享”: 个人时间的“主题化”狂欢实践
        二、制造话题与强制返场: 以广告生产的个人“日常”引导实践
    第三节 再思考: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意识危机
        一、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抽象的自我意识
        二、个人意识危机: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政治
    小结
第六章 认同困境: 对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反思
    第一节 广告化日常与自我认同困境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告生产与日常实践
        二、自我认同困境的不同内涵与价值对话
    第二节 反思: “趋同·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及历史启示
        一、趋同与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
        二、对认同困境的反思及其历史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珍珠粉水溶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珍珠及珍珠粉
        1.1.1 研究及应用现状
        1.1.2 珍珠粉的主要成分及其与珍珠层粉的区别
    1.2 蛋白质分离纯化相关工艺的研究
        1.2.1 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1.2.2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
        1.2.3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1.2.4 珍珠可溶性蛋白分离提取研究进展
    1.3 珍珠活性肽及其美白作用
        1.3.1 活性肽的生理功能
        1.3.2 珍珠活性肽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1.4 动态轴向制备色谱法
        1.4.1 动态轴向制备色谱技术简介
        1.4.2 影响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性能的因素
        1.4.3 动态轴向压缩法在物质制备中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成分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工艺研究
    2.1 试剂与仪器
        2.1.1 试剂与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提取物的制备
        2.2.2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
        2.2.3 纳米珍珠粉水溶性蛋白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与纯化
        2.2.4 HPLC法测定纳米珍珠粉水溶性蛋白的分子量范围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考马斯亮蓝法中牛血清蛋白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11种不同类型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性能考察
        2.3.3 D101和AB-8大孔吸附树脂动态吸附性能考察
        2.3.4 珍珠纯化蛋白的分子量测定
    2.4 本章小结
3 纳米珍珠粉水溶性蛋白的美白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前言
    3.2 试剂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3.3.1 溶液配制
        3.3.2 酶实验波长的选择
        3.3.3 酪氨酸酶酶活力测定
        3.3.4 对酪氨酸酶抑制率的测定
        3.3.5 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抑制率曲线绘制
        3.3.6 不同提取条件对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提取物美白活性的影响
        3.3.7 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提取物及纯化蛋白的酪氨酸抑制率测定
    3.4 抗氧化活性研究
        3.4.1 样品制备
        3.4.2 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提取物及纯化蛋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测定
        3.4.3 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提取物及纯化蛋白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3.4.4 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提取物及纯化蛋白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测定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抑制率曲线绘制
        3.5.2 不同提取条件对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提取物美白活性的影响
        3.5.2.1 料液比对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提取物含氮量和美白活性的影响
        3.5.2.2 提取时间对水提液含氮量和美白活性的影响
        3.5.2.3 温度对水提液含氮量和美白活性的影响
        3.5.3 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提取物及纯化蛋白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3.5.4 纳米珍珠粉水溶性提取物及纯化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3.5.4.1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
        3.5.4.2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测定
        3.5.4.3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测定
    3.6 本章小结
4 纳米珍珠粉美白活性成分的高效制备技术研究
    4.1 试剂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常规仪器
        4.1.3 制备色谱仪
    4.2 实验方法
        4.2.1 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4.2.2 动态轴向制备色谱条件
        4.2.3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4.2.4 活性成分的结构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珍珠粉蛋白的HPLC分析结果
        4.3.2 珍珠美白活性成分的制备工艺流程
        4.3.3 动态轴向制备色谱分离结果
        4.3.4 珍珠活性成分的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精制分离及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8)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语篇研究现状
        (二)化妆品广告研究现状
        (三)化妆品语篇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语料来源
第一章 化妆品广告语篇的界定和衔接
    一、化妆品广告语篇的界定
        (一)关于语篇
        (二)关于化妆品广告
        (三)关于化妆品广告语篇
    二、化妆品广告语篇的衔接
        (一)衔接与语篇组织
        (二)词汇衔接手段
        (三)语法衔接手段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化妆品广告语篇组织模式
    一、化妆品广告语篇形式组织模式
        (一)独白体组织模式
        (二)独白式对话体组织模式
        (三)对话体组织模式
    二、化妆品广告语篇内容组织模式
        (一)问题—解决模式
        (二)提问—回答模式
        (三)主张—反主张模式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化妆品广告语篇的生成与理解
    一、语篇生成:化妆品广告语篇的预设设计
        (一)预设与语篇生成的关系
        (二)化妆品广告语篇的语义预设
        (三)化妆品广告语篇的语用预设
    二、语篇理解:化妆品广告语篇中的言语行为
        (一)言语行为和语篇理解的关系
        (二)化妆品广告语篇的言语行为类型
        (三)化妆品广告语篇的言语行为解读
    三、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美丽经济 ——近代上海化妆品业研究(1903-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旨趣
    二、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三、研究路径与论文架构
第一章 上海化妆品业的兴起背景
    第一节 化妆品引进前上海的城市发展
        一、近代上海商业文明的构建
        二、近代上海的社会文化生态
    第二节 近代上海女性的新形象
        一、妇女谋生自养
        二、女性活动空间扩展
        三、女性对“美”的新认知
第二章 外国化妆品在上海的引进与传播
    第一节 外国化妆品的传入
        一、化妆品的进口
        二、外来化妆品的生根
    第二节 外国化妆品的销售
        一、东西各国输华化妆品
        二、化妆品原料的舶来问题
    第三节 外国民众对上海舆论的影响
        一、化妆品无用说
        二、化妆品有益说
第三章 上海民族化妆品工业的生产沿革
    第一节 上海民族化妆品工业的初创时期(1903——1927)
        一、近代化妆品民族企业家的努力
        二、民族化妆品业的奋发
        三、为传统赋予新的内涵
    第二节 上海民族化妆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期(1928—1937)
        一、民族化妆品厂概况
        二、民族化妆品厂的革新发展
        三、化妆品工业同业公会的辅助
    第三节 战事影响与上海民族化妆品工业的应对(1937—1949)
        一、战争时期化妆品工业的萎靡
        二、化妆品业面临的问题
        三、挽救颓势的努力
        四、上海民族化妆品厂的转向
第四章 上海化妆品业的商业运营
    第一节 上海化妆品业的营销
        一、经营分流
        二、巧妙推销
    第二节 上海民族化妆品的销售与市场
        一、民族化妆品店的分布与格局
        二、化妆品店的出品及销售
        三、化妆品业同业公会的市场功用
    第三节 上海化妆品的消费
        一、化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二、化妆品的消费方式
        三、化妆品消费的社会经济意义
    第四节 上海民众对化妆品的舆论评价
        一、化妆品无用说
        二、化妆品有益说
第五章 商家营销与“美容消费”
    第一节 广告为化妆品业的发展造势
        一、化妆品广告的整体分析
        二、广告对“美”的宣传
        三、广告对化妆品造就“美”的宣传
    第二节 化妆品广告对女性形象的不断建构
        一、化妆品广告之内容分析
        二、化妆品广告模特的变迁
        三、化妆品广告对女性形象的社会建构
    第三节 经济民族主义的成功之梦
        一、金刚石、狮子牌牙粉:陈蝶仙的日本样本
        二、无敌牙粉:对洋妆品的推崇与仿制
        三、大卖“国货”
        四、消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调适
第六章 化妆品业与近代上海生活
    第一节 化妆品业的多维角色
        一、化妆品工业之于都市女性:摩登的诱惑
        二、化妆品工业之于乡村女性:日用所需
        三、化妆品工业对女性的“消费”
    第二节 社会现象之呈现平台
        一、社交的发展:闲暇与消费
        二、风俗的变迁:审美与伦理的紧张
        三、游艺民俗的转变:兴趣的西洋化
        四、社会的变革:女性爱国
    第三节 化妆品工业的新挑战
        一、广告商消费的女性“身体”
        二、女性的魅惑与迷茫
        三、妇女的解放还是被奴役?
结语 近代化妆品业变迁的逻辑与特点
    一、为美丽创建市场
    二、近代化妆品业的发展特点
余论 近代化妆品工业所造就的女性妆容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中国药妆市场,如何取得好“钱景”?(论文提纲范文)

药妆的“春天”在哪里?
药妆的“疾病”如何治?
药妆的“钱”如何旺?
药妆企业走差异化路线
药妆企业走生动化路线
药妆企业走人性化路线

四、护肤养颜与化妆品无关(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国货化妆品品牌塑造中的插图设计研究[D]. 沈星睿.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D牌美妆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 徐倩. 贵州财经大学, 2020(05)
  • [3]润肤中药配方皂防治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D]. 陈贝贝.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欧洲越橘果渣酵素的制备及在面膜中的应用[D]. 刘华政. 烟台大学, 2020(01)
  • [5]《民国日报》广告视野中的上海消费文化(1916-1923)[D]. 陈涵. 湘潭大学, 2020(02)
  • [6]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D]. 陈凌.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7]珍珠粉水溶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D]. 廖杰. 浙江大学, 2019(03)
  • [8]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D]. 江辉. 江苏师范大学, 2018(08)
  • [9]美丽经济 ——近代上海化妆品业研究(1903-1949)[D]. 张鑫.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10]中国药妆市场,如何取得好“钱景”?[J]. 于斐.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7(03)

标签:;  ;  ;  ;  ;  

护肤美容与化妆品无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