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村培养医学人才

面向农村培养医学人才

一、培养面向农村的医学人才(论文文献综述)

赵东[1](2021)在《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基层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加大,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成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需要明确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全科医学人才的高质量培养计划。

肖雄[2](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吴家煌[3](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文中指出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在大量文献资料与问卷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日常工作与一线抗“疫”中的观察,对新医改以来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其做法与成效,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构建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闽侯县在强化政策支持、改善农村卫生执业环境与激发农村卫生人才积极性方面做出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依然面对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不佳,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偏低,成长环境较差,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农村卫生人才不善于处理医患关系且在重大传染病面前应对能力低。上述问题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办法不新,没有充分利用驻地高校与省城资源优势;医学教育由于育人理念、教育内容与实践教学方面的缺陷,无法培养出能够满足农村卫生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较低、乡际交流缺失、个体发展意愿不强,显得内生动力不足;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很好发挥助力作用。基于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政府、医疗教育、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共同努力,推进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政府层面,要转变理念,引进人才,保障农村卫生人才权益,利用驻地高校提升培训效果,健全农村卫生人才人事管理,建立成长激励机制,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提升农村卫生人才的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与传染病应对能力。医学教育层面,要更新育人理念,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改进实践教学,创新培养模式,助力农村卫生人员加强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层面,要提升管理水平,开展乡际交流,加强中医学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城市卫生机构层面,则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

蒋培余,沈志坤,卢东民[4](2017)在《面向农村基层实施卓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是实施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之一。作为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深化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构建满足农村基层卫生服务需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做一综述。

蔡德清,田娟,刘民[5](2016)在《我国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发展历程研究》文中认为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是我国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我国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发展历程可分为蹒跚起步、探索改革、全面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与国家的卫生体制改革密切相关。我国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的发展历程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许冬武,陈迎红[6](2016)在《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新一轮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先行地区代表的浙江省,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认识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是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取得成功的三大关键环节。只有健全招生、培养、就业政策,保证订单医学生"下得去";完善职后待遇与用人机制,保证订单医学生"留得住";加强适应岗位需求的教育,保证订单医学生"用得上",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才能真正取得成功,才能切实解决农村医务人员短缺的现实问题。

付丽,吕兆丰[7](2016)在《提升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成效》文中研究表明影响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最根本、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的短缺。解决京郊农村医学人才培养问题,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政策制度保障两个方面入手。形成更精准"三层六类"的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准确性。当前,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是备受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农村医药卫生事业的建设发展中,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许冬武,林雷,瞿佳[8](2015)在《农村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农村急需综合素质高的医学生,但现有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不愿到农村基层就业,其医学教育模式也不能适应农村需求。在调查与访谈基础上,结合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医学生的需求实际,农村基层医学人才培养在培养模式上应建立健全政府"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办学层次上,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应以本科层次为主;在职业发展上,要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为农村医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在办学能力上,要加强地方医学院校面向农村基层的服务意识。

蒋培余,沈志坤,陈婉玉[9](2013)在《试析卓越医生计划背景下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文中指出实施卓越医生培养教育计划,加强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历史赋予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新使命。如何抓住机遇、主动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基层卫生服务的需求,构建完善的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能力建设,为农村基层培养大批合格的实用型全科医生,是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

蔡红星,吴争鸣,杨汉正[10](2012)在《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促进医学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稳定发展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实用型卫生人才队伍是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就医学教育在服务"三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建议从机制体制层面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包括坚持面向农村的医学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和完善以农村生源为主的"三定"政策;坚持"面向基层、立足本地、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村级卫生服务人才为培养主体,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培养农村医学人才的"立交桥"。

二、培养面向农村的医学人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面向农村的医学人才(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科医学人才分析
2 面向农村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必要性
    2.1 符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
    2.2 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3 高校加强医学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3 基层全科医学人才的策略
    3.1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3.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3.3 健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3.4 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3.5 实现政府、高校与行业的协同

(2)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中国“十七年”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三) 运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材料
        (一) 材料来源
        (二) 材料的甄选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四) 简要评议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一、西医学习针灸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3)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医改
        2.1.2 农村卫生人才
        2.1.3 人才培养
        2.1.4 培养路径
    2.2 文献综述
        2.2.1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原因研究
        2.2.2 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方式研究
3 闽侯县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与成效
    3.1 闽侯县农村卫生基本情况
        3.1.1 闽侯县基本情况介绍
        3.1.2 闽侯县农村卫生医疗机构情况介绍
        3.1.3 闽侯县农村卫生工作人员现状
    3.2 闽侯县培养农村卫生人才的举措与成效
        3.2.1 改革先行,持续支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3.2.2 规划引领,有效改善农村卫生执业环境
        3.2.3 激励为重,调动了农村医务人员积极性
4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不佳
        4.1.1 城乡资源配置不均
        4.1.2 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整体落后
    4.2 卫生人才城乡分布差距大
    4.3 农村卫生人才整体素质较低
        4.3.1 农村卫生机构执业人数不足
        4.3.2 农村卫生人才学历与职称普遍较低
        4.3.3 农村卫生人才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低
        4.3.4 农村卫生机构人才招录不理想
    4.4 农村卫生人才成长条件较差
        4.4.1 乡镇卫生院管理能力滞后
        4.4.2 村所一体化管理推进难度大
        4.4.3 农村卫生人才待遇保障差
    4.5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佳
        4.5.1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机会少
        4.5.2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够好
    4.6 农村卫生人才重大传染病应对能力较低
        4.6.1 农村卫生人才对传染病知识掌握少
        4.6.2 农村卫生人才的防治能力较低
        4.6.3 乡镇卫生院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
        4.6.4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护物资储备不足
5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落后于需求的原因
    5.1 政府对培养农村卫生人才重视不够
        5.1.1 农村卫生事业财政投入不足
        5.1.2 缺乏完善的职业保障制度
        5.1.3 人才招聘方式较为粗放
        5.1.4 驻地高校与省城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5.1.5 重大传染病防治常态化投入不够
    5.2 医学教育难以为农村提供优秀卫生人才
        5.2.1 育人理念与农村社会的偏离
        5.2.2 教育内容与农村需求的脱钩
        5.2.3 实践教学与偏远农村的隔阂
    5.3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人才的内部驱动不足
        5.3.1 管理水平较低
        5.3.2 乡际交流缺失
        5.3.3 个体意愿不强
    5.4 城市卫生机构助力不足
6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6.1 政府行为层面
        6.1.1 充分重视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6.1.2 改进农村卫生人才招聘工作
        6.1.3 切实维护农村卫生人才利益
        6.1.4 充分利用驻地高校培育人才
        6.1.5 优化农村卫生人才人事管理
        6.1.6 建立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
        6.1.7 助力提升医患矛盾化解能力
        6.1.8 提升农村卫生人才抗疫能力
    6.2 医学教育层面
        6.2.1 树立服务农村社会的育人理念
        6.2.2 打造符合农村需求的教育内容
        6.2.3 开启沉入农村机构的实践教学
        6.2.4 改进医学专业的在校培养模式
        6.2.5 持续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6.3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层面
        6.3.1 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6.3.2 合力开展乡际交流
        6.3.3 提升中医临床技能
        6.3.4 加强医患关系经营
        6.3.5 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
    6.4 城市卫生机构层面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闽侯县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致谢

(4)面向农村基层实施卓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确立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2 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优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2.1 以“岗位要求、国家标准”为依据, 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2.2 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为指导, 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3“校地共育”, 发挥学校、政府和行业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3.1“校地共育”, 着力提升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3.2“校地共育”, 着力提升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2.1 全程贯穿的早临床、多临床计划
        3.2.2 社区导向的第二课堂计划
        3.2.3“学研一体”的科研创新计划

(5)我国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蹒跚起步阶段 (1949~1980)
    1.1 我国农村医学定向培养模式萌芽期
    1.2 我国农村医学定向培养模式雏形期
    1.3 我国农村医学定向培养模式畸形期
2 探索改革阶段 (1981~2009)
    2.1 农村医学“定向生”培养模式初步探索期
    2.2 农村医学"定向生"培养模式深化探索期
    2.3 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期
3 全面实施阶段 (2010~)
    3.1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发展期
    3.2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面实施期
4 我国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的现实意义
    4.1 打通了直接为农村培养高级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之路
    4.2 促进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4.3 促进了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
    4.4 调动了地方政府主动参与医学教育的积极性

(6)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健全招生、培养、就业政策,保证订单医学生“下得去”
    1. 招生政策上,面向农村定向招生是实现订单医学生“下得去”的根本保证
    2. 培养过程中,退出与转入机制是政府订单政策取得成效的重要补充
    3. 就业政策上,刚性约束是保证订单医学生“下得去”的必要机制
二、完善职后待遇与用人机制,保证订单医学生“留得住”
    1. 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待遇留人
    2. 探索订单医学生的用人机制,事业留人
三、加强适应农村医疗岗位的态度、知识、能力教育,保证订单医学生“用得上”
    1. 加强医学生服务基层的职业情感教育,坚定农村从医的意愿和信念
    2. 建立基于农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获得农村从医的知识和素质
    3. 注重多元实践环节,坚持校地共育,提升农村从医的能力和水平

(7)提升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合理模式和良性循环亟需建立
提升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成效的基本原则
京郊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成效与需求
    1.京郊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成效显着
    2.未来京郊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京郊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政策保障
    1.构建更精准的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2.实现更系统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9)试析卓越医生计划背景下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快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 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社会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
    (三) 高校推动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主动服务国家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 构建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二) 深化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全面优化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以保证全科医生“用得上”
        2. 完善“校地共育”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以保证全科医生“下得去”
        3. 探索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以保证全科医生“留得住”
    (三) 注重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能力建设
        1. 加强“专兼职、双师型”的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2. 加强“全程性、一体化”的全科医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四) 加强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四、培养面向农村的医学人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赵东. 中国农村卫生, 2021(21)
  • [2]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D]. 吴家煌.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4]面向农村基层实施卓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 蒋培余,沈志坤,卢东民. 中国全科医学, 2017(S2)
  • [5]我国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发展历程研究[J]. 蔡德清,田娟,刘民.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05)
  • [6]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的思考[J]. 许冬武,陈迎红. 高等教育研究, 2016(06)
  • [7]提升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成效[J]. 付丽,吕兆丰. 中国高等教育, 2016(10)
  • [8]农村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许冬武,林雷,瞿佳. 教育研究, 2015(03)
  • [9]试析卓越医生计划背景下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J]. 蒋培余,沈志坤,陈婉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04)
  • [10]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促进医学教育体制机制创新[J]. 蔡红星,吴争鸣,杨汉正.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01)

标签:;  ;  ;  ;  ;  

面向农村培养医学人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