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养老保险今年无缝承保

山东养老保险今年无缝承保

一、山东养老保险今年无缝覆盖(论文文献综述)

吴双[1](2021)在《基层政府网格化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创新方式手段,网格化管理的要求符合党中央对国家治理体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有利于改善社会服务管理,有利于促进居民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也是推动政府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效能、转变社会服务管理功能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网格化管理更多地运用并出现在群众视野中,但目前还处于发展探索的初级阶段,存在政府利益格局难以打破、网格员素质良莠不齐、群众参与程度不高、社区自治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成为网格化管理这一社会治理手段更好发挥效能的瓶颈。本文立足基层,研究对象是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以无缝隙政府理论、组织间关系理论和中国语境下的社会治理等为基础,使用了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式探索网格化管理的优化途径。文章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后,对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网格化管理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网格的设置、主要制度等情况进行介绍,从起源、常态、非常态等多个角度呈现工作成果。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深挖了存在问题。最后,文章通过结合目前国内的先进案例,提出了加强理念变革、加强网格员队伍管理、增强群众情感认同、推进制度建设等对策建议。

李幼婷[2](2019)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社会治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在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已逐渐难以满足新形势、新任务下的管理要求。如何加强、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成为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课题。在社会治理中,社区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元,作为党和政府管理社会的终端力量,作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前端平台,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提高社会治理工作,要从根本上创新性的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根据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各级政府从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创新探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学习,对社区、社区治理、网格与网格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的系统归纳,对指导和影响社区网格化管理相关理论做了梳理总结。在对比分析西方社区治理模式以及梳理我国社会治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出现的时代背景、典型案例进行探究,总结出实施网格化管理创新的重点与关键。在此基础上,以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工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研,查阅和搜集相关文件资料,较为全面的概括总结了当地实施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做法、特点及成效。运用问卷调查、人员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于当地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对存在的“群众获得感不强”、“社会参与度不高”、“人员队伍效能不足”、“协调联动机制不畅”、“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原因分析,针对性的从“转变政府角色定位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加强宣传沟通动员社会全员参与”,“增设监督机构强化部门协同合作”,“强化培训考核培养专业化网格员队伍”;“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推进智慧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以期为县市一级优化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为创新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建立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社区管理新模式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吴圆圆[3](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张鑫[4](2017)在《新时期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创新研究 ——以XX省为例》文中提出离退休干部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党和国家宝贵财富。尊重、爱护老同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新时期离退休干部队伍在人员结构、思想观念、活动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多新变化,相应的服务与管理也遇到了新问题。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法、实例分析法、理论研究法等。当前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缺位错位导致离退休干部思想管理疲软,服务供给不能满足离退休干部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管理模式落实时代发展需要,体制机制不完善。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分为两方面,宏观方面中国过早过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体制变革影响深远;微观方面离退休干部工作受到路径依赖影响,离休退休干部政策落实有差异。基于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理论,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有四条:坚持中国特色创新思想教育平台载体,实施供给侧改革创新服务产品供给,打破体制藩篱创新管理模式,克服路径依赖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本文得出了三点结论:一是新时期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亟需通过创新克服路径依赖的消极影响;二是离退休干部服务创新要以离退休干部需求为中心,改革服务产品供给模式;三是离退休干部管理机制创新要坚持社会化管理发展方向。

枣庄市政府研究室[5](2016)在《滕州市级索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级索镇自2013年11月列入省级示范镇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城镇人口、产业发展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建城"中建文化、建产业、建生态、建环境,从而促进了产业、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融合共生,走出了一条独具级索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8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99元,在枣庄市65

王学娟[6](2015)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研究 ——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文中指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目前,农村医疗保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医疗保障水平普遍较低,“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对于实现农民的医疗保障权利,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主要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述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本部分主要界定医疗保障、农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相关概念,引用公平与效率、公共产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约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等基础知识对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分析。第三部分:肥城市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本部分主要介绍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现状和肥城市农村医疗救助的现状,以及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的主要内容,分析肥城市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第四部分:肥城市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问题分析。本部分主要通过调查,分析肥城市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着:筹资标准低,筹资渠道窄、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差距明显,定点医院医疗服务质次价高、素质需要提高,救助面还不够宽,城乡救助差距还较大等问题。第五部分:肥城市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问题成因分析。本部分通过对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问题成因主要是由:现行的合作医疗筹资模式属于现收现付形式,没有形成基金的积累,削弱了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拉大了城乡差距,定点机构责权利的断层以及财政体制不完善导致资金不足引起的。第六部分:周边地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相关经验及借鉴。主要是对周边典型地区---平阴县、宁阳县和东平县农村医疗保障实践进行分析,明确了两种制度在当地得到了广大参合农民的支持和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三个地方还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国家和上级的政策进行了加工整理,形成了鲜明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政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三地的制度在推进过程中肯定也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折射出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医疗保障推进工作中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连贯性,关系到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信任度,关系到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因此必须加以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第七部分:政策建议。当前,正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由试点向推广完善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更好的发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使之能够有效地为广大农民减轻经济负担,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生命权利,针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本研究提出创新筹资机制改革对新农合农民的筹资方式、提升筹资水平和财政资助水平、提升农村卫生服务技术水平、提高医疗保障程度和扩大受益面、加强基层医疗救助组织建设、健全农村医疗救助考核机制等政策建议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健康发展。

本刊编辑部[7](2014)在《职责 使命 担当——2014全国两会民生与民政聚焦》文中研究说明导语神州春早,万象更新。2014年3月3日,伴随着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隆重开幕,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正式开启。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召开的两会,使命特殊,任务重大。这是代表委员肩负使命、履行职责、共商国是的盛会,所有的梦想在这里交融,所有的意愿、诉求在这里表达。来自各地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13亿人民的殷殷重托和热切期盼,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重大部署,谋

刘卫柏[8](2013)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工农比较效益差距的加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逐渐加快,转移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同其他经济改革的情形一样,最初都是由诱致性引发,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理论基础上,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演变,以期为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经验借鉴,然后考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在指出其内驱力的基础上介绍现状、运行模式及问题,找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运行不畅的原因。接着从激活动力,完善市场、控制避免风险、完善配套措施四个方面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其中动力机制是基础,市场机制是核心,风险控制机制是关键,完善配套措施是保障。然后实证分析邵阳市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首先对农村土地、农村土地流转等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的研究范围。阐述了土地流转机制的理论基础,农村土地流转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科斯的产权理论、农民行为理性假说等。这些理论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对研究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2)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演变与实践。梳理我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历史演变过程,以期为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从内驱力、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几个方面展开分析。(3)接着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土地动力机制的内涵及组成,然后从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个方面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动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激活农村土地流转动力的措施。(4)详细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的措施。(5)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及原因,主要从政府、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出方和农村土地受让方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并提出从政府、法律、农业保险体系及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四个方面合理控制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6)提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路径。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及配套措施三方面提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政策建议。(7)以邵阳市为例,展开对影响农村土地流转供求行为的因素分析。实证分析了普通农户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流入、流出土地的影响因素,种田大户和企业组织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流入土地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供求平衡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了中介组织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前后比较。

王强[9](2012)在《烟台市福山区城郊型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烟台市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入手,以福山区等沿海开放城市市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城郊型农业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研究并影射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城郊型农业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及其发展机遇挑战,揭示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沿海地区城郊型农业的发展方向,探讨其可持续性发展并如何逐渐晋档升级的问题,探讨研究新的城郊型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城市农村协调共同发展,社会更加和谐进步。本文对发展城郊型农业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烟台市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认识烟台市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战略构想,为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设模式,并以此推动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向集约化、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其它地市发展城郊型农业提供经验借鉴。

王树明[10](2012)在《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强制建立,保证居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使其安度晚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应该是每一位居民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许多原因,例如城乡二元结构,使得部分农村居民不能享受或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的养老保障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均等的、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在陕西省现有养老保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的困境,在借鉴其他地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陕西省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思路与可选方案,并且对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能否实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提出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充分阐明了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的背景。并对我国学者对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综述;第二章为养老保险城乡统筹概述,这一章阐明了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实现意义;第三章是陕西省养老保险现状分析,是在对陕西省现有养老保险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陕西省养老保险事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并说明陕西省实现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迫切性;第四章为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思路设想,通过分析其他地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在借鉴其有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陕西省实现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思路以及可选的方案,并且指出陕西省养老保险在城乡统筹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五章为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可行性分析,是从陕西省政策支持、经济承担能力和制度运行三个角度证明了陕西省实现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具有可行性。

二、山东养老保险今年无缝覆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养老保险今年无缝覆盖(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政府网格化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网格
        2.1.2 网格化管理
        2.1.3 社区
    2.2 理论基础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
        2.2.2 组织间关系理论
        2.2.3 治理理论
    2.3 政策背景
        2.3.1 中国语境下的社会治理
        2.3.2 服务型政府
第3章 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发展情况
    3.1 青岛市城阳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情况
    3.2 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开展的起源
        3.2.1 院后社区推出“星级文明户”管理办法推动网格化管理
        3.2.2 后金社区推行出租房屋管理规定推进网格化管理
    3.3 常态化情形下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的网格化管理运行
        3.3.1 总体运转情况
        3.3.2 网格划分情况
        3.3.3 综治网格信息平台职责
        3.3.4 综治网格信息平台运转流程
        3.3.5 网格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分类
        3.3.6 综治网格员考核
        3.3.7 网格标示图说明
    3.4 非常态化(应急)情形下的网格化管理运行情况
        3.4.1 “上合”峰会期间惜福镇街道网格化管理运作情况
        3.4.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惜福镇街道网格化管理运作情况
第4章 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惜福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
        4.1.1 服务职能不到位
        4.1.2 资源整合不充分
        4.1.3 网格员队伍需加强
        4.1.4 社会参与度不高
    4.2 原因分析
        4.2.1 思想观念较为陈旧
        4.2.2 社区自治能力不足
        4.2.3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2.4 居民参与度有待提高
第5章 对完善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网格化管理的若干建议
    5.1 分析国内网格化成功案例获得的启示
        5.1.1 北京东城案例
        5.1.2 上海长宁案例
        5.1.3 浙江舟山案例
        5.1.4 湖北宜昌案例
    5.2 案例对比和启示
        5.2.1 典型案例综述
        5.2.2 网格化基本要素
        5.2.3 典型案例的借鉴意义
    5.3 提升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5.3.1 更新思维,政府角色重新定位
        5.3.2 资源整合,搭建多维服务平台
        5.3.3 职能强化,打造“三化一型”网格员队伍
        5.3.4 法治保障,完善监督机制和法制建设
        5.3.5 共建共治共享,加强群众参与度与认同感
结论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网格化管理有关问题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社区
        2.1.2 社区治理
        2.1.3 网格与网格化管理
        2.1.4 社区网格化管理
    2.2 理论基础阐述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无缝隙政府理论
        2.2.4 精细化、扁平化管理理论
        2.2.5 “电子政府”管理理论
第3章 国内外社区治理创新及网格化管理经验分析
    3.1 境外社区治理创新的科学借鉴
        3.1.1 境外社区治理的典型模式
        3.1.2 境外社区治理的经验启示
    3.2 我国社区治理发展历程及探索实践
        3.2.1 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历史发展变革
        3.2.2 我国社区治理模式探索实践
    3.3 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实践
        3.3.1 社区网格化管理出现的现实背景
        3.3.2 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试点探索
        3.3.3 网格化管理对创新社区治理的经验启示
第4章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4.1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背景
        4.1.1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
        4.1.2 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背景
    4.2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初期探索——社会综治“6+N”底线工作网格化管理
        4.2.1 组织运行机构的设置
        4.2.2 “6+N”负面清单内容
        4.2.3 工作职责及流程
        4.2.4 管理考核与经费保障
    4.3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
        4.3.1 网格的划分
        4.3.2 机构设置
        4.3.3 人员队伍
        4.3.4 工作流程
        4.3.5 考核评价
第5章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效果调查及问题分析
    5.1 本地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成效
        5.1.1 提高了主动服务意识和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
        5.1.2 实现了信息流转互通及工作效率提升
        5.1.3 增强了部门之间协同和工作人员积极性
        5.1.4 推动了社情端口前移及开展工作的主动性
        5.1.5 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社区服务互动性
    5.2 本地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5.2.1 群众的获得感不强
        5.2.2 社会的参与度不高
        5.2.3 人员队伍效能不足
        5.2.4 协调联动机制不畅
        5.2.5 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5.3 本地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3.1 侧重行政化管理导致服务作用发挥不足
        5.3.2 体制外力量缺位使得社区自治能力欠缺
        5.3.3 培养考核机制不健全制约队伍专业化提升
        5.3.4 牵头部门摇摆不定导致上下运行不畅
        5.3.5 数据资源难以整合影响信息平台服务水平
第6章 优化本地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6.1 转变政府角色定位提高社区自治能力
    6.2 加强宣传沟通吸引社会全员参与
    6.3 增设监督机构强化部门协同合作
    6.4 增强培训考核培养专业化人员队伍
    6.5 整合数据资源推进智慧平台建设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德州经济开发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情况访谈
致谢
作者简介

(3)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4)新时期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创新研究 ——以XX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相关概念
        (二) 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相关概念
        (三) 关于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四) 关于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的发展方向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综述法
        (二) 实证分析法
        (三) 理论研究法
    四、创新点
第二章 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研究的基础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 政府职能定位
        (二) 路径依赖理论及演化
    二、公共服务理论
        (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 公共产品理论
    三、需求层次理论
    四、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一) 离退休干部工作具有中国特色
        (二) 离退休干部工作强调政治性
        (三) 离退休干部工作同时具有管理和服务双重属性
第三章 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辽宁省离退休干部基本情况
        (一) 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基础数据
        (二) 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体制机制
    二、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存在问题
        (一) 政治教育缺位错位造成了离退休干部思想管理疲软
        (二) 服务供给不能满足离退休干部日益多元化需求
        (三) 管理模式落后时代发展需要
        (四) 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
第四章 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问题原因
    一、宏观层面
        (一) 中国过早过快进入老龄化社会,尚未做好充足准备
        (二)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离退休干部工作需要适应过程
    二、微观层面
        (一) 受路径依赖影响,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步幅缓慢
        (二) 离休与退休干部在政策落实上不平衡
第五章 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一、充分认识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 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
    二、坚持中国特色,创新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一) 充实拓宽传统线下思想教育平台
        (二) 积极开发推广线上网络教育平台
        (三) 深入开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
    三、实施供给侧改革,创新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产品
        (一) 建立健全个性化服务供给机制
        (二) 立足社区打造功能完备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三) 以学习活动阵地建设为抓手开展文化养老
        (四) 加快“老有所为”从“精英式”向“普适性”转变
    四、打破体制藩篱,创新离退休干部管理模式
        (一) 引入市场机制、整合内外资源,顺应公共管理发展趋势
        (二) 以社区管理为主、单位管理为辅,融入社会网格化管理
        (三) 优化管理流程、关注服务细节,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
        (四) 启动离退休干部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加快信息化管理进程
    五、克服路径依赖,创新离退休干部工作体制机制
        (一) 建立健全联动工作体制
        (二)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机制
        (三) 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四) 建立健全改革共享机制
第六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一) 离退休干部工作亟需通过创新打破路径依赖
        (二) 离退休干部服务创新要以需求为中心改革服务供给模式
        (三) 离退休干部管理创新要坚持社会化管理发展方向
    二、论文不足及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滕州市级索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突出人口聚集,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不断提升城镇承载力
三、坚持以产促城,不断壮大城镇化经济基础
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
五、坚持文明培养,不断提升居民道德修养
六、坚持特色塑造,形成级索风格

(6)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研究 ——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疗保障
        2.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1.3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公平与效率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约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2.2.4 菲尔弗雷多.帕累托的新福利经济学思想
        2.2.5 系统模型理论
        2.2.6 公共政策执行
        2.2.7 逆向选择
        2.2.8 合作理论
        2.2.9 市场失灵理论
3 肥城市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
    3.1 肥城市基本情况
    3.2 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现状
        3.2.1 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基本情况
        3.2.2 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主要做法
        3.2.3 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取得的成效
    3.3 肥城市农村医疗救助的现状
4 肥城市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4.1 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问题及其分析
        4.1.1 筹资标准不高,渠道过窄,城乡差距大
        4.1.2 缺乏完善的机制和法制保障
        4.1.3 定点医院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较低
        4.1.4 医疗服务机构缺乏监管
        4.1.5 基金运行存在风险
        4.1.6 医疗费用难以控制
    4.2 肥城市农村医疗救助的问题及其分析
        4.2.1 救助面还不够宽
        4.2.2 政策衔接还不够紧
        4.2.3 城乡救助差距还较大
        4.2.4 救助标准还比较低
        4.2.5 管理机构还不健全
5 肥城市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问题成因分析
    5.1 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问题成因分析
        5.1.1 筹资方面
        5.1.2 资源分配方面
        5.1.3 定点机构管理方面
    5.2 肥城市农村医疗救助的问题成因分析
        5.2.1 改革措施方面
        5.2.2 体制方面
        5.2.3 制度方面
6 周边地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相关经验及借鉴
    6.1 周边典型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实践
        6.1.1 平阴县
        6.1.2 宁阳县
        6.1.3 东平县
    6.2 周边典型地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启示
7 对肥城市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7.1 新农合制度
        7.1.1 改革创新新农合筹资机制
        7.1.2 划定最低筹资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和筹资水平
        7.1.3 通过社会募集更多资金
        7.1.4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7.1.5 提高保障水平和扩大参合群众收益面
        7.1.6 创新管理机制
    7.2 农村医疗救助
        7.2.1 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覆盖面
        7.2.2 搞好各项医疗救助的衔接
        7.2.3 加大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投入
        7.2.4 加强基层医疗救助组织和监督机制建设
        7.2.5 健全农村医疗救助考核机制
        7.2.6 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
        7.2.7 加强相关部门之间协作
8 全文总结及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职责 使命 担当——2014全国两会民生与民政聚焦(论文提纲范文)

导语
2014两会关注之十个民生热词
    热词一三个“最严”保“舌尖上的安全”
    热词二向污染宣战
    热词三居住证制度
    热词四“失信者黑名单”
    热词五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热词六扩大民营资本投资领域
    热词七养老并轨
    热词八公务员工资
    热词九“寒门”如何也能出“贵子”
    热词十医患矛盾
2014两会关注之民政热点回应
    回应一慈善立法指日可待
    回应二社会服务购买尚需完善
    回应三加快建立社会救助配套制度及核对机制刻不容缓
    回应四“弃婴安全岛”利大于弊
    回应五以房养老属商业险可自由选择
    回应六行业协会“去行政化”总体方案将出台
    回应七61万困境儿童救助:由补缺型转向适度普惠型
2014两会关注之代表委员语录
2014两会关注之代表委员建议
    关键词一养老
    关键词二困境儿童
    关键词三社会救助
    关键词四社会组织
    关键词五社会工作
    关键词六优抚安置
    关键词七基层政权
    关键词八慈善
    关键词九儿童收养
    关键词十婚姻登记
2014两会关注之代表问政纪实
结语

(8)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明晰
        1.3.1 农村土地
        1.3.2 农村土地流转
        1.3.3 机制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1.3.4 农村土地、农村承包地与农用地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思路
        1.4.3 研究的主要方法
2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
        2.1.1 马克思的农村土地所有权理论
        2.1.2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2.1.3 马克思的小土地所有制经营权理论
    2.2 西方经济学家的土地产权理论
        2.2.1 产权的内涵界定
        2.2.2 产权的内容
        2.2.3 产权的主要功能
    2.3 农民行为理性假说
        2.3.1 西方学者的农民行为理性假说
        2.3.2 中国学者的农民行为理性假说
3 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演变与实践分析
    3.1 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演变分析
        3.1.1 建党初期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分析
        3.1.2 建国后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分析
        3.1.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演变启示
    3.2 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分析
        3.2.1 农村土地流转的内驱力
        3.2.2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3.2.3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3.2.4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运行存在问题的原因
4 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研究
    4.1 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内涵及组成
        4.1.1 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内涵
        4.1.2 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组成分析
        4.1.3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动力研究
    4.2 农村土地流转动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农村土地流转内在动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农村土地流转外在动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激活措施
        4.3.1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4.3.2 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4.3.3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4.3.4 普及基础教育,推动劳动技能培训
5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研究
    5.1 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研究
        5.1.1 农村土地流转的土地租金研究
        5.1.2 农村土地流转中土地租金的影响因素研究
        5.1.3 农村土地流转租金收入模型及完善
        5.1.4 农村土地流转期限确定分析
    5.2 农村土地流转的供求机制研究
        5.2.1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求决策分析
        5.2.2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求机理分析
    5.3 农村土地流转的竞争与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5.3.1 农村土地流转的竞争机制研究
        5.3.2 农村土地流转的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5.4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完善措施建议
        5.4.1 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主体
        5.4.2 依法界定农村土地流转客体
        5.4.3 引导限制农村土地流转受让方
6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风险控制研究
    6.1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6.1.1 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6.1.2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求双方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6.1.3 农村土地流出方在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6.1.4 农村土地流转受让方在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6.2 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控制措施
        6.2.1 政府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和管理
        6.2.2 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
        6.2.3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6.2.4 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
7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路径
    7.1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步伐
        7.1.1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框架设计
        7.1.2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体系
        7.1.3 加快规范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平台的建设力度
    7.2 建立和完善征地补偿与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
        7.2.1 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征地补偿机制
        7.2.2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
    7.3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配套改革
        7.3.1 完善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制度
        7.3.2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争议处理机制
        7.3.3 完善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7.3.4 完善和健全农村涉农保险制度
        7.3.5 完善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8 邵阳市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实证分析
    8.1 农村土地流转供求行为的实证分析
        8.1.1 邵阳市农村土地流转调查概述
        8.1.2 当地普通农户流入、流出农村土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1.3 种田大户、企业组织流入农村土地意愿的实证分析
    8.2 农村土地流转供求平衡价格的方差与影响因素分析
        8.2.1 农村土地流转供求平衡价格的方差分析
        8.2.2 农村土地流转供求平衡价格影响因素评析
    8.3 中介机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案例分析
        8.3.1 农村土地流转案例简述
        8.3.2 农村土地流转案例分析
        8.3.3 中介组织是否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对比分析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9.2 研究的主要创新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9)烟台市福山区城郊型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
        1.1.2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
        1.1.3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期
        1.1.4 21世纪初期至今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创新点
2 城郊型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
3 福山区发展城郊农业的动因、机遇与挑战
    3.1 国际城郊型农业发展的影响
        3.1.1 城郊型农业是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趋势
        3.1.2 城郊农业发展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
        3.1.3 城郊农业发展升级了农业经营方式
        3.1.4 城郊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商业化水平
    3.2 国内城郊型农业发展的机遇
        3.2.1 城郊型农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3.2.2 城郊型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3.2.3 城郊型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3.3 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必要性
        3.3.1 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地域优势
        3.3.2 福山区贸工农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3.3 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资源优势
    3.4 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机遇与挑战
        3.4.1 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机遇
        3.4.2 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挑战
    3.5 福山区城郊型农业发展的优劣比较
        3.5.1 优势
        3.5.2 劣势
    3.6 福山区城郊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分析—以大樱桃为例
        3.6.1 从制约与瓶颈看
        3.6.2 从挑战与机遇看
4 福山区城郊农业发展现状与实践经验
    4.1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不断提升
        4.1.1 大樱桃
        4.1.2 蔬菜业
        4.1.3 畜牧业
    4.2 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4.2.1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4.2.2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
        4.2.3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4.2.4 粮食直补及良种补贴政策
        4.2.5 集中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机创新示范工程
        4.2.6 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财务管理
    4.3 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4.3.1 大力实施科技推广工程
        4.3.2 大力推广高新技术
        4.3.3 认真搞好农作物试验示范
        4.3.4 积极抓好农产品注册认证
        4.3.5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活动
    4.4 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4.4.1 瞄准主攻方向,不断膨胀高效特色产业基地规模
        4.4.2 注重市场营销,全力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
        4.4.3 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培育
        4.4.4 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4.5 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稳步实施
        4.5.1 现状
        4.5.2 条件
        4.5.3 规划实施生态旅游
        4.5.4 库区扶持政策得到积极稳妥落实
        4.5.5 生态旅游成效显着
    4.6 城郊型农业发展保障条件日益完善
        4.6.1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4.6.2 妥善处理农民的切身利益
5 福山区城郊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产业层次偏低影响了收益水平
        5.1.1 主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缓慢
        5.1.2 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档次不高
        5.1.3 务农人员呈现老龄化趋势
        5.1.4 畜牧业生产面临的形势严峻
    5.2 科技推广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5.2.1 镇村两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5.2.2 科技服务水平不平衡
        5.2.3 办公科技推广经费不足.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农业生产力业得不到大幅度提高
    5.3 发展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5.3.1 库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自然资源与周边村庄相差悬殊
        5.3.2 库区人口素质较差,形成老年性、低收入弱势群体比重较大
        5.3.3 库区村集体经济底子薄、负债多,难以支撑村政事物正常运行
        5.3.4 农业观光旅游和环评方面问题
    5.4 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
        5.4.1 征地权没有体现“公共利益”需要
        5.4.2 补偿标准偏低,测算方法不合理
        5.4.3 补偿方式单一,安置责任不明确
6 福山区发展城郊农业的思路与规划
    6.1 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
        6.1.1 发展城郊型农业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性
        6.1.2 发展城郊型农业必须要有高目标
        6.1.3 发展城郊型农业要有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力
        6.1.4 发展城郊型农业要走工业化道路
        6.1.5 发展城郊型农业要为城市提供更好的休闲服务
        6.1.6 发展城郊型农业更要保障农民的利益
    6.2 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原则
        6.2.1 市场原则
        6.2.2 增收原则
        6.2.3 主业突出、优化布局原则
        6.2.4 坚持重点突破、梯度推进、错位扶持原则
        6.2.5 坚持城乡联动、和谐发展原则
    6.3 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功能定位
        6.3.1 增收功能
        6.3.2 供给功能
        6.3.3 生态功能
        6.3.4 示范功能
    6.4 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目标任务
    6.5 福山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对策与措施
        6.5.1 实施提质增效战略,调精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6.5.2 实施科技服务创新工程,提高农产品质量
        6.5.3 引进应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精准农业
        6.5.4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工业化农业
        6.5.5 壮大特色产业的市场功能
        6.5.6 依托城市的高速发展,积极探索研究都市农业
        6.5.7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
        6.5.8 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失地后的生活问题,促进农村稳定
7 结论
    7.1 认清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机遇
    7.2 理清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基本前提
    7.3 明确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10)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必要性的研究
        1.2.2 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制度设计研究
        1.2.3 养老保险城乡统筹障碍的研究
        1.2.4 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可行性的研究
        1.2.5 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养老保险城乡统筹概述
    2.1 养老保险城乡统筹概念界定
    2.2 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理论基础
        2.2.1 合作收益理论
        2.2.2 公平理论
        2.2.3 城乡一体化理论
    2.3 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意义
        2.3.1 维护农村居民的养老权利
        2.3.2 实现养老保险的公平正义
        2.3.3 加强养老保险的互助共济功能
        2.3.4 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效率
第三章 陕西省城乡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3.1 陕西省养老保险的现状
        3.1.1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3.1.2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3.1.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3.2 陕西省养老保险事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境
        3.2.1 城乡“二元”结构
        3.2.2 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的相互分割
        3.2.3 城乡间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差距较大
        3.2.4 农村养老危机逐渐严重
        3.2.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
第四章 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思路设想
    4.1 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经验
        4.1.1 北京市
        4.1.2 成都市
        4.1.3 陕西省神木县
    4.2 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思路
        4.2.1 第一步:2012年年底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4.2.2 第二步:2013-2015年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4.2.3 第三步:2016-2020年初步实现城镇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与统筹
    4.3 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可选方案
        4.3.1 第一步:2012年年底,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可选方案
        4.3.2 第二步:2013-2015年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选方案
        4.3.3 第三步:2016-2020年初步实现城镇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与并轨的可选方案
    4.4 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4.1 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意识
        4.4.2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4.3 建立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
        4.4.4 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办法
第五章 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可行性分析
    5.1 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政策支持
        5.1.1 城乡养老保制度的发展,是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实现的前提
        5.1.2 户籍制度的改革,为实现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创造了条件
    5.2 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经济承担能力的可行性分析
        5.2.1 陕西省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实现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经济基础
        5.2.2 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保障
    5.3 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制度运行的可行性分析
        5.3.1 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制度运行的服务支撑
        5.3.2 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制度运行的社会支持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山东养老保险今年无缝覆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政府网格化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为例[D]. 吴双. 山东大学, 2021
  • [2]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研究[D]. 李幼婷.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3]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4]新时期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创新研究 ——以XX省为例[D]. 张鑫. 东北大学, 2017(06)
  • [5]滕州市级索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查[J]. 枣庄市政府研究室.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6(07)
  • [6]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研究 ——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D]. 王学娟.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6)
  • [7]职责 使命 担当——2014全国两会民生与民政聚焦[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民政, 2014(03)
  • [8]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研究[D]. 刘卫柏. 中南大学, 2013(01)
  • [9]烟台市福山区城郊型农业发展研究[D]. 王强.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8)
  • [10]陕西省养老保险城乡统筹问题研究[D]. 王树明. 西北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山东养老保险今年无缝承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